一、公共财政支出的绩效审计(论文文献综述)
李旭鸿,董莲莲,黄晓夏[1](2021)在《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管理若干难点问题研究——香港特区政府实践与启示》文中研究指明现阶段我国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管理主要停留在项目绩效评价层面上,距离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尚存在一定差距。文章深入检视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的现状、成效及问题,考察分析我国香港地区预算绩效管理现状、发展历程及衡工量值式审计方法与机制,对表对标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总要求,针对我国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突出短板、难题和挑战,本着"目标清晰、积极稳妥、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原则,从近期、中期及远期分别提出了对策建议。
王学龙,温静波[2](2021)在《贫困地区财政支出绩效审计——以甘肃省D市为例》文中提出由于受地域特征和政策倾斜的叠加影响,贫困地区财政支出绩效审计既要关注经济效益,又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以公共受托责任和"5E"审计理论为基础,以关键绩效指标(KPI)为依据,以层次分析法为赋值方法,从合规性、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社会性、环境性6个方面,构建了D市财政支出绩效审计指标体系,并以D市2019年度财政支出为例,实证分析了D市财政支出绩效状况。研究发现,D市2019年财政支出绩效总体状况良好,其中,在效率性和社会性方面最好,在效果性和环境性方面不足,存在"重投入,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等问题。为了继续促进D市财政支出良好运行,D市应该加强财政预算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升财政资金绩效,积极防范和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保障民生工程。
霍圣录[3](2021)在《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研究》文中认为发行体育彩票是我国基于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1994至今,中国体育彩票已历经了27年。据统计,我国体育彩票销售量总计达到了2.15万亿元,筹集体育彩票公益金超过5600亿元,为公益事业、养老事业、民政事业和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有效地促进了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的建设。随着体育彩票公益金募集大幅增长、公民参政议政意识的不断提升、绩效评价理论的发展及广泛应用以及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存在乱象等新形势,加强体育彩票公益金的管理迫在眉睫。因此,进行体育彩票公益金绩效评价就显得尤为必要。开展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的绩效评价可以促进体育彩票公益金管理部门更好地履行职责,促进体育彩票公益金更好地规范管理,促进体育事业更好地健康发展。相关研究有利于丰富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的理论体系,有利于建立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的理论意义,有利于强化绩效的理念,有利于建立绩效评价制度,有利于提高体育彩票公益金的配置效率,有利于提高体育彩票公益金的使用效率等实践意义。本研究以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的绩效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调查与社会调查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比较分析与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梳理了体育彩票公益金管理与使用现状。运用文献综述法和对比分析法,从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的管理体系、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筹集情况、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分配情况、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情况、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的使用成效评析等五个方面进行一一分析。自1994年体育彩票发行以来,主要贡献体现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体育事业发展、助推公益事业发展等三个方面。体育彩票公益金的使用范围呈现出以下的特点:全民健身全面化、公共服务体系化、赛事活动多元化、体育扶贫常态化。(2)规划了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体系的系统构建。围绕绩效评价体系的框架结构、构建的指导原则、绩效评价体系的目标、绩效评价体系的制度体系、方法体系、组织体系、标准体系及其结果应用分析了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的系统构建。遵循整体性与系统性相结合、可行性与可比性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从目标的含义、重要性、目标管理的意义进行目标的设置,将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分为四个层级,界定了主客体、工作范围及工作程序,通过建立标准体系,选择了德尔菲法、文本分析法、系统综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机器学习法进行本文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体系的系统构建。(3)构建了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文本分析法,通过对相关政策、报告和文献的分析,归纳了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预评价指标表。在此框架基础上,根据指标相关绩效评价理论、评估目的与原则,通过两轮专家咨询评议,利用德尔菲法构建了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估的综合评价层次模型并计算了每个指标相应的权重。构建的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共包括4个一级指标(投入指标、过程指标、产出指标、影响指标);17个二级指标、33个三级指标。(4)确定了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各级指标权重。研究发现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体系中的四项一级指标的权重系数较为均衡,其中,产出指标的权重系数最高(0.2611),过程指标和投入指标次之,分别为0.2512和0.2497,影响指标最低,为0.2380。为此,在针对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绩效的实际评估中,需更加重视产出方面的几个因素及相应的评估结果。(5)评估了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在采集数据的基础上,根据建立的体育彩票公益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使用全国和江浙沪皖的体育事业年鉴的公开统计数据,对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进行的实证评价研究验证了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是可行的,指标数据采集方式是合理的,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和推广性。首先,对全国31个省区市2014-2017年四年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的部分指标进行了绩效评价。其次,对数据较为全面的长三角地区江、浙、沪、皖四个省市2018年体育彩票公益金的使用进行了全指标体系的绩效评价,排名依次为江苏、浙江、上海和安徽。(6)探索了基于机器学习的科学评价延展性。运用机器学习中的经典模型进行了验证和探索分析。首先,使用了非监督学习情形下的k均值聚类算法模型,对全国31个省区市2014-2017四年使用情况数据进行了建模分析,得出分类结果。其次,监督学习下的经典回归分析模型运用了线性岭回归模型、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算法的决策树回归模型,进行了建模分析,得出各模型的20018年预测结果。其中,随机森林算法回归模型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通过该模型预测的结果与2018年长三角地区江浙沪皖三省一市的全指标评价结果进行比对,结果完全一致,验证了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最后,研究提出了五个对策与建议:一是政策制度层面:完善顶层设计、形成法制体系。在国家层面立法:健全宏观层面顶层法律法规。在部级层面立规:订立中观层面部局管理规定。在省级层面立制:建立微观层面省级实操制度。二是意识认识层面: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共同认识。在社会层面:建立社会公益的意识。在管理层面:树立绩效管理的意识。三是资金管理层面:明确责权分工、形成科学机制。工作机制上:建立沟通协调机制。预算管理上:实施预算管理制度。过程管理上:加强经费使用监管。审计管理上:开展事后经费审计。四是资金分配层面:合理使用资金、科学分配方式。在领域分配要统筹兼顾、合理分配。项目分配要优化分配、引入竞争。平衡分配要注重绩效、奖罚分明。五是绩效评价层面:健全评价体系、完善指标体系。系统构建绩效评价体系、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发布公益金绩效评价报告、合理运用绩效评价结果、寻求智力支持数据支撑。
刘剑文[4](2021)在《财政监督制度变革的法治进路——基于财政绩效的观察》文中提出一、问题的缘起在传统的法学研究中,法律的主要目标和价值被限定为公平和正义,因此无论从制度还是行为上来看,绩效都没有成为法律重点关注的因素。1从财政制度的本位出发,财政运行可能产生的效果具有综合性,至少包括了经济、法律以及管理三个维度。其中,财政的经济效果属于财政学和税收学的研究范畴;财政的管理效果是考评财政行政管理的指标。法律维度上的财政绩效是财政运行的法律效果,换言之,财税法律体系一般被认为是以公共财产的取得、分配和使用过程为主要规范对象的制度框架,其关注的核心问题是财政运行的形式和过程的法律效果。此外,
陈凯[5](2021)在《中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适应这一新的功能和定位,因此当前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而预算作为财政制度的核心内容,必然要在国家治理中发挥重要的角色。作为现代财政制度基础的现代预算制度,其目标是“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现代预算制度的基本要素是内容完整、编制科学、执行规范、监督有力、讲求绩效和公开透明,而现代预算制度最直接表现形式就是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预算执行的规范性。预决算差异作为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直接结果,对于充分把握预算管理水平,发现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立足于中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的典型事实,深入分析预决算差异的整体特征和结构特征。在系统呈现预决算差异特征事实的基础上,归纳总结预决算差异的属性,对其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探究影响我国预决算差异的主要因素。首先,全方位、多角度明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的典型特征和演变趋势。结合我国一般公共预算体系,分别从总量层面、结构层面、区域异质性层面等不同角度对预决算支出差异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其次,根据预决算差异背后的逻辑,归纳总结预决算差异的属性,并结合我国预算功能取向,为客观认识预决算差异奠定理论基础;同时充分借鉴已有文献的研究成果,并根据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各阶段的全周期运行特点,从“预算过程+预算结构”两个维度梳理出可能影响预决算差异的技术因素、制度因素、政策因素、经济因素、管理因素、主体互动因素,并借助实证分析框架进行实证检验。第三,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法,分别利用基于R2的夏普利值分解和MQ指数测度不同因素对预决算差异的贡献度,探寻预决算差异的主要来源,充分认识我国预算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第四,总结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的内部动态特征,结合从年初预算--调整预算--决算的预算周期,分析预决算差异在年度内普遍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倒V型模式的原因。最后,通过借鉴美、法、日等国的预算编制和执行实践经验,更清晰认识我国政府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推动我国的预决算差异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本文的主要结论是:(1)各级政府预决算差异具有普遍性,且存在结构性差别。整体特征分析发现:2013年以来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规模均大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支成为预决算差异的突出表现形式;2011年以后预决算差异度出现下降,但绝对规模不降反增,2017年支出预决算差异规模超过2011年达到新高;地方层面的预决算差异规模和差异度均高于中央;省级预决算差异、调整差异和执行差异三者呈倒“V”形,调整差异通常为正,执行差异通常为负,但是决算数通常仍会大于年初预算数。结构特征分析发现:支出科目越细化预决算差异越大,离散程度越高;中央预决算差异稳定度更高,且在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农林水支出、交通运输支出和节能环保支出等科目预决算差异较大,而地方在一般公共服务、城乡社区支出、节能环保支出、农林水支出等科目预决算差异较大;项目支出预决算差异总体大于基本支出预决算差异。区域特征分析发现,调整差异的区域特征明显,但执行差异的区域特征并不明显,其中东部地区调整差异更小,因此总体来看东部地区预决算差异小于中西部地区。(2)预决算差异具有普遍性、不可预知性、非对称性、成因多样性、适度性,要客观认识预决算差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具有的五大属性决定了预决算差异的复杂性,因此认识预决算差异不能一概而论,要从导致预决算差异的主要成因出发,分类视之,即理性认识客观因素,主动化解不合理因素,鼓励支持节支因素。基于“预算过程+预算结构”二维逻辑框架,将预决算差异的成因归类为六类——技术因素、制度因素、政策因素、经济因素、管理因素和主体互动因素。(3)通过预算管理主体间的博弈分析发现,财政部门、支出部门和监督部门之间的互动行为影响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执行的规范性,进而影响预决算差异。预算编制过程中,影响支出部门与财政部门之间的博弈均衡的因素有:财政部门对部门预算的削减比例、财政部门审核预算的成本、支出部门虚报预算的成本、财政部门和支出部门的信息不对称从程度会影响预算编制过程的均衡结果。支出部门之间的博弈表明,由于预算规模既定,社会获得公共物品与服务的总量也是一定的,而这种竞争活动是需要相应成本的,其最终结果应该是某种“负和”的社会损失。预算监督过程中,通过分析是否财政结余的博弈过程发现,均衡结果与监督部门对未及时结余的惩罚力度F、实质结余资金规模B、结余后第二年度的削减规模、支出部门选择不结余的处理成本、监督部门选择监督的成本有关。(4)通过静态和动态面板模型对技术因素、制度因素、政策因素、经济因素、管理因素的回归发现,经济不确定程度、转移支付占比、晋升压力、政策不确定性、潜在GDP增长率、财政收入增速、财政支出结构、财政透明度会显着影响预决算差异。内部动态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各因素的作用路径不同,对调整差异和执行差异的影响存在不同,部分因素在调整差异中显着而执行差异中不再显着——经济预测偏差、财政收入增速和财政透明度,部分因素在调整差异中不显着而预算执行差异中显着——经济不确定程度、财政分权、政策不确定性、潜在GDP增长率、人均GDP。(5)通过利用Shapely分解和MQ指数对预决算差异影响因素的贡献度分解,发现我国的预决算差异最主要的来源是制度因素和管理因素,并同时受到经济因素影响。其中制度因素主要作用于影响调整差异,管理因素在执行差异中的作用更为明显。(6)预决算差异的成因具有地区异质性,通过分析发现东部地区贡献度最高的三个因素分别为官员晋升压力、财政收入增速、财政分权;中部地区贡献度最高的三个因素分别为财政分权、人均GDP和转移支付占比;而西部地区贡献度最高的三个因素分别为财政收入增速、经济增速和转移支付占比。时间异质性分析发现,随着时间的延续,影响因素结构存在一些规律性变动——转移支付的贡献度呈下降趋势,宏观经济预测差异的贡献度呈上升趋势。总体来说,我国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预决算差异。我们要客观认识预决算差异,分类施策——“理性认识客观因素,主动化解不合理因素,鼓励支持节支因素”,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执行效率,更好履行政府受托责任。要认识到我国当前阶段预决算差异的主要成因是制度性因素和管理因素,以及预算调整差异和预决算执行差异性质的不同,未来需不断优化制度并强化预算管理。具体政策建议为:一是不断完善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加强财政预算法治化建设。二是加强各项制度有效衔接,进一步完善我国财政体制,理顺政府间收支责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三是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加强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提高宏观预测能力,并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加快推进项目支出标准建设,进一步规范预算编制。四是进一步规范预算执行管理,规范预算调整流程,建立预算调整控制机制。五是优化制度设计,协调预算主体良性互动,完善预算监督体系,营造公开透明预算环境。六是强化绩效意识,将预决算差异纳入预算绩效管理。
贺捷[6](2021)在《云南省州市级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财政资金的使用面临越来越复杂多样的风险,如何实现财政资金的有效配置成为了财政治理甚至国家治理的重点,而地方政府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举措。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发[2018]34号),对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过程、范围和内容提出了具体的新要求,提出各级政府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能基本建成一套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实现绩效管理和预算的一体化发展。各地方政府依据该文件对现有预算管理制度进行补充完善,从而促进当地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升,也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保障。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我国各级政府已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但从具体实施效果来看仍然存在许多不足。特别是受各地发展水平、固有观念、信息系统建设等因素的影响,一些省份仅在省级层面实现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却难以向下推进到州市级、县级政府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目前,云南省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整体呈现出“头重脚轻”、发展不均衡的特点,省级以下政府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为此,本文采取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运用协同治理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对云南省十六个州市级政府预算绩效管理进行研究。首先,阐明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并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对论文相关概念政府预算管理、政府预算绩效管理以及州市级政府的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针对云南省预算绩效管理发展历程、管理模式以及目前十六个州市级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整体分析和具体阐述。最后,通过借鉴国内外预算绩效管理发展经验,提出未来优化云南省州市级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邵乐琦[7](2021)在《预算绩效管理背景下部门预算机行审计问题探析 ——以S市审计局审计J部门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各领域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国家对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做出重要部署。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是政府预算管理的一项日常基础工作,同时也是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依托,对于贯彻落实预算执行、确保财务数据真实性、贯彻科学预算编制、实现监督政府权力、强化政府部门有效履行公共受托责任、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积极有效增强国家治理体系免疫功能等具有重要作用。为积极应对疫情大考,李克强总理在多个场合多次提到“各级政府都要过紧日子,决不允许搞形式主义,干那些大手大脚花钱的事”。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在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深化绩效理念显得尤为重要,对预算绩效管理背景下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问题研究的需求因而更为迫切。本文从以下六个章节对本文的选题内容展开研究:第一章引言,本章节的主要内容是用于概括和简要介绍本次选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背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针对当前已有的与本次选题有关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和不足,并提出了本文整体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是相关理论概述,该章阐述了预算绩效管理、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内涵,预算绩效管理背景下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方法和理论基础,为本文的案例探析夯实了理论基础。第三章是S市审计局对J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案例介绍,该章首先对审计的主客体进行了简要介绍,其次对审计的实施过程进行了详细介绍。第四章在充分考虑预算绩效管理的前提条件下,对S审计局在对J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成因分别进行了分析。第五章,笔者针对问题和成因,从业务层面、人员层面、技术层面、监督层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第六章结语,回顾全文,对预算绩效管理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工作进行展望。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进行分析,以S市审计局对J部门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为切入点,结合当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大背景,探究了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当前,关于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研究主要集中如何提高预算执行合规性上,而对于如何在其中贯穿和强化绩效评价的研究尚有不足。所以,笔者在对本文选题的研究过程中,充分结合了国内外专家的理论结果和现实的实践操作,基于不同层面对预算绩效管理背景下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问题进行了探析。通过以S市审计局对J部门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为切入点展开研究,针对发现的不足提出了如下对策建议:一要探索业务操作规范,以“强化绩效审计理念及全流程审计理念”为前提,以“完善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估指标体系”为核心,以“加大预算执行审计信息披露,促进经验交流”为辅助;二要优化配置审计资源,统筹调配审计力量,打破上下级及机关内部用人界限,让人才流动起来,健全绩效审计、大数据审计人才教育培训机制及选人用人机制,把机制完善起来;三要夯实大数据审计基础,建立财政各平台标准数据体系,统一填报口径,规范数据录入,进一步提升财政数据与审计业务的融合度,为大数据绩效审计打好坚实基础;四要形成审计监督合力,关口前移,强化部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审计评价,协同人大、纪检监察、财政等部门,深化绩效审计成果利用,调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力量。
刘琨[8](2021)在《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石,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物质工程设施及相关公共服务,对其投资可以带来几倍于投资额的“乘数效应”,有着举足轻重的“先行地位”。随着全球基础设施短缺及老化现象日益严重,给各国政府带来了持续性的挑战。由于传统采购模式引起的公共部门财政支出与债务压力,以及资产交付与服务质量的低效率问题,基础设施正由公共供给转向私营供给,这一趋势因思维方式转变和良好实践效果受到支持,因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得以加强。上世纪90年代,随着英美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兼顾效益、效率、公平的公私合作PPP模式应运而生。目前,全球已有135个国家开展了基础设施公私合作,但各国PPP运行效率差异较大,在PPP模式风靡全球之际,加拿大发展为最具PPP市场热度和成熟度的国家之一。本篇论文针对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展现了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全貌:以PPP模式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加拿大PPP模式发展进程中,全生命周期采购管理,风险管理,多元化投融资市场,法律制度与政府监管体系建设四个方面的探究,挖掘加拿大PPP模式跻身领先地位的深层驱动力。目前我国基础设施PPP模式正经历由高增长到高质量的规范化发展阶段,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通过研究,吸取加拿大PPP模式发展进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中西交流和鉴往知来,对我国PPP模式的行稳致远与深化基础设施领域的国际合作均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首先,本研究从四个方面对PPP模式相关理论和制度优势进行了探讨。第一,阐述了PPP模式概念,众多参与主体、伙伴关系、风险分担、利益共享、服务绩效五个主要特征,以及价值驱动因素。第二,分析了PPP模式应用对象,即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特征,基础设施属性与市场失灵,以及PPP模式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应用行业领域。第三,以公共选择与政府失灵、新公共管理与实践、公共事业民营化等公共管理理论为依据,探究了PPP模式的制度优势。最后,以不完全契约下的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以及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分析了PPP模式缔约机制,有助于深入了解物有所值、投融资结构、风险与利益分配、合同管理、绩效监管与激励机制等一系列关键问题。第二,分别从基础设施的需求侧与供给侧两个角度,阐释了加拿大基础设施建设引入公私合作PPP模式的动因。总结了近30年加拿大PPP模式发展的两次浪潮及特征,宏观展现了项目在各基础设施领域、管辖层级及地域分布的基本情况。在1991-2003年的第一波浪潮中,加拿大PPP模式经历了由理论转向实践的艰难过程,伴随着部分项目失败,在质疑声中积累经验和教训。第二次浪潮是2004年至今,加拿大省级政府作为PPP主要开拓者,打造了更具活力的基础设施PPP市场,公共部门拥有更专业的评估技术与监管能力,制定了更明晰的法律制度体系,不断深化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伙伴关系。在项目实践中,转变对私营资本需求方式,优化交易结构与回报机制,采用有限的需求与市场风险转移,极大提升了PPP项目产出效率及复杂程度。第三,加拿大PPP模式展现了公私双方从咨询伙伴、运营伙伴、协作伙伴、到贡献伙伴权利逐渐下放过程,根据私营部门参与度和风险转移程度,形成连续的包含设计、建设、融资、维护、运营等责任的组合体。在探讨加拿大PPP模式全流程运行机制和采购管理中发现,加拿大主要PPP应用省份虽然较其他国家和地区,在项目审批与采购管理上更为复杂且周密,但实际上加拿大PPP项目采购效率极高,表现为较短的招投标时间以及较低的招投标成本。这种高效性得益于,采购前期项目评审与决策管理、招投标评估与竞合谈判、合同体系建立三方面的运行监管与结构设计。首先,加拿大PPP项目采用了以物有所值为核心,细致且繁复的前期规划和评估工作;其次,加拿大省级PPP专业机构借助发达的咨询服务,实施评标以及竞争性对话,能够确保透明度和竞争性,权衡技术创新与财务方案;最后,分析了加拿大PPP合同协议在绩效产出规范以及回报机制两个关键边界条件的特征。第四,基础设施发展的先决条件是能够获得足额、长期、稳定的资金,PPP模式核心价值驱动因素之一是发挥民间资本优势,缓解政府财政支出与债务压力。加拿大PPP模式迅速发展,也得益于其成熟且深厚的PPP项目投融资市场。论文回答了关于加拿大PPP项目投融资结构的相关问题,并着重阐述了包括PPP项目债券、绿色债券、社会效益债券在内的债券类融资,政策性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养老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以及加拿大PPP基金与联邦基础设施基金,以上四类重要且极具特色的多元化投融资工具,对加拿大PPP模式支持方式和投融资特征。第五,加拿大PPP模式风险管理较为完善。以加拿大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原则以及风险管理工具为依据,探讨了加拿大在PPP项目风险管理七个要素,分别为风险全流程沟通,建立风险管理范围和标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处置,以及风险动态监管。并根据安大略省交通类PPP风险矩阵,探讨加拿大PPP项目风险识别中的风险触发机制与影响结果,以及风险评估方案。最后,归总加拿大主要省份交通项目的风险分配方式,探究加拿大PPP项目风险分配特征。第六,加拿大PPP模式拥有较为健全的法律制度体系,宏观治理能力仍有待提升。首先,探讨PPP制度建设的意义,以及普通法系与大陆法系下PPP立法特征,总结了加拿大联邦及主要省份PPP法律制度体系。其次,将治理能力、人力资源、协调能力归纳为加拿大PPP专业机构三大核心能力要素,体现了联邦PPP机构的战略引导作用,以及省级PPP机构的运营与执行能力。最后,从绩效监管、财政监管、审计监管三个方面,探析加拿大PPP广泛的宏观治理体系。最后,对加拿大PPP模式进行了评价及启示。重点分析了加拿大PPP模式按预算与准时交付效率,社会公众与主要参与者认可度,以及项目经济系统性影响。探讨加拿大在PPP模式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包括市级PPP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降低对长期私营资本需求及有限需求风险转移所带来的影响,以及部分地区和项目未实现真正的物有所值的原因。并且对本篇论文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研究进行了总结。篇末部分,阐述了我国PPP模式发展现状和问题,并通过对加拿大的研究得到对我国PPP模式发展的启示。
王小艺[9](2021)在《PPP项目绩效审计评价研究 ——以B市污水处理项目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政企合作(PPP)模式是符合新时代中国国情、刺激地方经济发展的新方式。绩效审计是提高国家经济管理水平、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国家财政支出效益的有效手段。近年来,PPP项目各主体不断创新PPP运用模式,进行多渠道融资,政府监管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意见对PPP项目进行有效规范与监管。在新冠疫情背景下保证PPP项目稳健良性开展对活跃地方经济、促进地方经济的增长意义重大。但是现有研究多集中在企业内部项目或政府项目的绩效审计评价,对横跨政府与企业且关乎社会公众的PPP项目进行绩效审计评价理论研究的相对较少。实务中开展的PPP项目绩效审计评价多集中于项目经济、效率与效果评价,对项目开展的公平性与环境性评价相对不足,彰显了开展PPP项目绩效审计评价研究的重要意义。本文采用规范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首先,梳理PPP项目绩效审计评价的文献、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对实施PPP项目绩效审计评价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其次,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绩效审计“5E”理论阐述PPP项目绩效审计评价的理论基础;再次,构建包括PPP项目绩效审计评价原则、评价依据、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在内的绩效审计评价实务框架,充分利用层次分析法并结合美国国家开发署开发的以预期目标达成情况核心的内容模型,设计由“决策、管理、产出与结果”4个评价内容、19个具体指标构成的评价体系,结合专家意见进行指标权重计算,利用相关网站资料、咨询PPP项目审计从业者及污水处理相关专家,对评价指标进行评价赋值,得出项目总体得出,据以评价项目绩效。最后提出优化提升PPP项目绩效审计评价的具体措施。本文创新点一是设计了较为完整的PPP项目绩效审计评价实务框架,为开展PPP项目绩效审计工作提供了新路径,丰富了PPP项目绩效审计评价理论成果。二是将绩效审计“5E”理论融入PPP项目绩效审计评价,设计由4方面内容、19个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评价指标分配权重,进而计算PPP项目的绩效总分值,为项目绩效评价提供量化依据。
齐卉[10](2021)在《新公共管理视角下政府绩效审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的方式,调查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现状,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借鉴西方国家政府绩效审计优秀经验,由新公共管理视角开展对政府绩效审计研究,并提出具体对策建议。本文创新点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新公共管理视角,顺应政府绩效审计需要,站在政府绩效审计部门角度,对政府审计部门独立性水平不高、大数据审计工具运用不充分等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二是从新公共管理视角,站在政府绩效审计过程角度,对政府绩效审计结果利用率不高、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和标准不规范等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本文的理论意义是创新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方式方法,深化政府绩效管理;现实意义是从创造政府绩效审计良好环境和优化审计过程方式方法两方面,为政府绩效审计提供新思路和实践经验。通过研究发现,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法律依据不健全,各地对政府绩效审计方法探索不均衡,政府绩效审计指标体系和评分标准不规范,审计大数据分析平台发展滞后,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审计人员队伍建设不合理。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完善政府绩效审计法律依据,加强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多渠道扞卫审计独立性地位,健全政府绩效审计指标体系,提高审计成果运用水平,增加大数据技术使用力度。
二、公共财政支出的绩效审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公共财政支出的绩效审计(论文提纲范文)
(1)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管理若干难点问题研究——香港特区政府实践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预算绩效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状况概述 |
二、预算绩效管理相关理论及西方发达国家实践 |
三、中央部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成效及问题 |
(一)理念牵引需要拓展:对于预算绩效管理认识的高度、深度和广度不够 |
(二)关键环节亟待突破:预算绩效目标及评价指标体系有待完善(2) |
(三)机制建设需要深化:预算绩效评价机制存在缺陷 |
(四)公众监督时有缺席:预算绩效信息透明度亟需制度保证 |
(五)管理闭环还有缺口: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够充分 |
(六)配套措施未成体系:绩效预算相关基础工作较为薄弱 |
四、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预算绩效管理的经验及启示 |
(一)香港公共财政制度概况 |
(二)香港公共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考察 |
(三)香港公共支出预算绩效管理的启示 |
五、完善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
(一)近期(2021—2025年)加快形成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框架 |
(二)中期(2026—2030年)健全预算绩效管理配套制度与基础 |
(三)远期(2031—2035年)完成绩效管理法律体系及规范机制 |
(2)贫困地区财政支出绩效审计——以甘肃省D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文献回顾及相关理论 |
(一)文献回顾 |
1.关于贫困地区财政支出绩效审计的理论溯源及研究现状 |
2.贫困地区财政支出绩效审计研究现状 |
(二)相关理论 |
1.财政支出绩效审计的概念 |
2.“5E”审计理论 |
3.关键绩效指标(KPI理论) |
三、贫困地区财政支出绩效审计指标体系构建 |
四、D市财政支出绩效审计评价 |
(一)数据来源及指标权重确定 |
(二)综合得分计算及财政支出绩效审计分析 |
五、结论 |
(3)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对象 |
1.2.3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3.3 研究技术路线图 |
2 文献综述 |
2.1 关于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的研究 |
2.1.1 关于绩效管理的研究 |
2.1.2 关于绩效评价的研究 |
2.2 关于绩效评价体系与方法的研究 |
2.2.1 关于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 |
2.2.2 关于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 |
2.3 关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
2.3.1 关于评价指标选取原则的研究 |
2.3.2 关于评价指标体系方法的研究 |
2.4 关于彩票公益金的研究 |
2.4.1 关于彩票公益金管理的研究 |
2.4.2 关于彩票公益金制度的研究 |
2.4.3 关于彩票公益金使用的研究 |
2.4.4 关于彩票公益金审计的研究 |
2.4.5 关于彩票公益金绩效评价的研究 |
2.5 本章小结 |
3 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 |
3.1 相关概念界定 |
3.1.1 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的一般分析 |
3.1.2 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的一般分析 |
3.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3.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3.2.2 公共财政绩效管理理论 |
3.2.3 “5E”理论 |
3.2.4 成本效益分析理论 |
3.2.5 程序理论评价 |
3.3 本章小结 |
4 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管理与使用现状 |
4.1 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管理体系 |
4.1.1 管理政策 |
4.1.2 管理体制 |
4.2 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筹集情况 |
4.2.1 销售情况 |
4.2.2 筹集情况 |
4.3 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分配情况 |
4.3.1 分配政策 |
4.3.2 中央分配 |
4.3.3 地方分配 |
4.4 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情况 |
4.4.1 中央集中使用 |
4.4.2 体育总局使用 |
4.4.3 地方部门使用 |
4.5 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的使用成效评析 |
4.5.1 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的贡献 |
4.5.2 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的特点 |
4.5.3 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存在的问题 |
4.6 本章小结 |
5 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的系统构建 |
5.1 绩效评价体系的框架结构 |
5.1.1 绩效评价体系的系统分析 |
5.1.2 绩效评价体系的总体框架 |
5.2 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指导原则 |
5.3 绩效评价体系的目标 |
5.3.1 目标的含义 |
5.3.2 目标的重要性 |
5.3.3 目标管理的意义 |
5.4 绩效评价体系的层次结构 |
5.5 绩效评价体系的制度体系 |
5.5.1 绩效评价的法律规范 |
5.5.2 绩效评价的制度规范 |
5.6 绩效评价体系的组织体系 |
5.6.1 绩效评价的主客体界定 |
5.6.2 绩效评价的工作范围 |
5.6.3 绩效评价的工作程序 |
5.7 绩效评价体系的标准体系 |
5.7.1 评价标准分类 |
5.7.2 评价等级划分 |
5.8 绩效评价体系的方法体系 |
5.8.1 绩效评价方法概述 |
5.8.2 德尔菲法 |
5.8.3 文本分析法 |
5.8.4 系统综述法 |
5.8.5 模糊综合评价法 |
5.8.6 机器学习法 |
5.9 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
5.10 本章小结 |
6 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6.1 预选评价指标集的构建 |
6.1.1 文本的纳入 |
6.1.2 文本分析步骤 |
6.1.3 结果分析 |
6.2 第一轮专家调研 |
6.2.1 调查问卷形成 |
6.2.2 专家团队选择 |
6.2.3 专家咨询结果 |
6.2.4 专家意见汇总 |
6.3 第二轮专家调研 |
6.3.1 调查问卷修改 |
6.3.2 专家咨询结果 |
6.3.3 专家积极系数和权威系数 |
6.4 指标权重确认 |
6.5 本章小结 |
7 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实证研究 |
7.1 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实证研究 |
7.2 长三角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实证研究 |
7.3 本章小结 |
8 基于机器学习模型的实证分析 |
8.1 机器学习概述及使用意义 |
8.2 实证数据概览 |
8.3 非监督学习下的聚类算法及实证分析 |
8.4 监督学习下相关回归模型与实证分析 |
8.4.1 线性岭回归模型 |
8.4.2 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 |
8.4.3 决策树回归及树相关的模型 |
8.5 本章小结 |
9 结论与建议 |
9.1 论文主要结论 |
9.1.1 梳理了体育彩票公益金管理与使用现状 |
9.1.2 规划了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的系统构建 |
9.1.3 构建了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9.1.4 确定了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各级指标权重 |
9.1.5 评估了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 |
9.1.6 探索了基于机器学习的科学评价延展性 |
9.2 对策与建议 |
9.2.1 政策制度层面:完善顶层设计、形成法制体系 |
9.2.2 意识认识层面: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共同认识 |
9.2.3 资金管理层面:明确责权分工、形成科学机制 |
9.2.4 资金分配层面:合理使用资金、科学分配方式 |
9.2.5 绩效评价层面:健全评价体系、完善指标体系 |
10 创新、局限与展望 |
10.1 创新之处 |
10.1.1 研究选题与视角的创新 |
10.1.2 框架系统和指标体系的创新 |
10.1.3 发展预测的创新 |
10.2 研究的局限性 |
10.2.1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践性 |
10.2.2 绩效评价数据获取的全面性 |
10.3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1:专家咨询评议表(第一轮) |
附件2:专家咨询评议表(第二轮) |
附件3:专家访谈提纲 |
附件4:机器学习与建模相关代码 |
附件5:学习经历与科研经历 |
(4)财政监督制度变革的法治进路——基于财政绩效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缘起 |
二、财政绩效的法学理解与解释 |
1. 财政绩效:财政法治的实质观察 |
2. 正当性基础:财政绩效的核心内涵 |
3. 分配正义:财政绩效的法治标准 |
三、预算绩效与预算监督:财政绩效的法治载体 |
1. 基本载体:公共预算要求财政绩效 |
2. 逻辑脉络:预算绩效促进财政法治 |
3. 制度根本:财政监督提升预算绩效 |
四、绩效审计:财政监督制度效能的评价侧 |
1. 绩效审计的法治意蕴 |
2. 精细治理:审计监督的绩效目标 |
3. 观念更新:面向国家治理的绩效审计 |
五、财政绩效导向下财政监督法治化的本土进路 |
1. 法治绩效:财政绩效评估的现代思维 |
2. 推进改革:强化绩效预算监督 |
3. 逐步完善:形塑全面绩效审计监督 |
(5)中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的提出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标与思路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思路 |
1.3 研究内容、框架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4.1 预决算差异 |
1.4.2 预算调整差异和执行差异 |
1.4.3 预决算差异度 |
1.5 本文创新与不足 |
1.5.1 本文研究创新 |
1.5.2 本文研究不足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预决算差异的文献综述 |
2.1.1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
2.1.2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
2.1.3 文献评述 |
2.2 预决算支出差异分析的理论基础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官僚预算最大化理论 |
2.2.3 晋升竞争理论 |
2.2.4 政府预算管理相关理论 |
3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的典型事实分析 |
3.1 一般公共预算管理的制度现状分析 |
3.1.1 预算编制的制度现状 |
3.1.2 预算执行的制度现状 |
3.1.3 决算审查的制度现状 |
3.1.4 结转结余的制度现状 |
3.1.5 其它相关制度现状 |
3.2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的整体特征分析 |
3.2.1 全国层面 |
3.2.2 中央与地方层面 |
3.2.3 省级层面 |
3.2.4 部门预算层面 |
3.3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的结构特征分析 |
3.3.1 全国层面 |
3.3.2 中央与地方层面 |
3.3.3 省级层面 |
3.4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的区域特征分析 |
3.5 中国预决算差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3.5.1 法律体系尚不完善,立法层级不够高 |
3.5.2 制度建设缺乏系统性,调整差异较大 |
3.5.3 公共决策与预算衔接不畅 |
3.5.4 部门自由裁量权缺乏有效约束 |
3.5.5 预算管理不完善,预算执行监管不到位 |
3.5.6 约束机制不健全,未充分纳入绩效管理 |
3.6 本章小结 |
4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的属性分析及成因研究 |
4.1 预决算差异的属性分析 |
4.1.1 普遍性 |
4.1.2 不可预知性 |
4.1.3 非对称性 |
4.1.4 成因的多样性 |
4.1.5 适度性 |
4.2 中国预决算差异的基本判断 |
4.3 预决算差异的分析框架及影响因素分析 |
4.3.1 技术因素 |
4.3.2 制度因素 |
4.3.3 政策因素 |
4.3.4 经济因素 |
4.3.5 管理因素 |
4.3.6 主体互动因素 |
4.4 预决算差异管理的客观定位 |
4.5 本章小结 |
5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的主体博弈分析 |
5.1 预决算差异的主体博弈概述 |
5.2 预算编制:支出部门与财政部门之间的博弈 |
5.2.1 支出部门与财政部门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
5.2.2 部门预算编制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
5.2.3 不完全信息两期序贯博弈(部门预算博弈策略) |
5.3 预算编制:支出部门之间的博弈 |
5.3.1 博弈特点 |
5.3.2 策略空间 |
5.3.3 模型的建立与推导 |
5.3.4 均衡分析 |
5.4 预算监督:支出部门与监督部门之间的博弈 |
5.4.1 博弈特点 |
5.4.2 策略空间 |
5.4.3 模型的建立与推导 |
5.4.4 均衡分析 |
5.5 影响因素分析与政策启示 |
5.5.1 主体博弈因素分析 |
5.5.2 政策启示 |
6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影响因素实证检验分析 |
6.1 回归模型设定 |
6.1.1 静态面板模型 |
6.1.2 动态面板模型 |
6.2 变量与数据来源说明 |
6.3 预决算差异影响因素的实证结果 |
6.4 预算调整差异和执行差异成因的实证结果 |
6.5 时空异质性分析 |
6.5.1 地区异质性分析 |
6.5.2 时间异质性分析 |
6.6 稳健性检验 |
6.7 本章小结 |
7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成因的贡献度分解 |
7.1 测度贡献度的基本原理 |
7.1.1 基于R~2的贡献度指标——夏普利值分解 |
7.1.2 基于方差分解和均值分解的MQ指数 |
7.2 预决算差异的贡献度分解 |
7.2.1 基于R~2的贡献度指标 |
7.2.2 基于方差分解和均值分解的MQ指数 |
7.3 预决算差异贡献度的内部动态分析 |
7.3.1 基于R~2的贡献度指标 |
7.3.2 基于方差分解和均值分解的MQ指数 |
7.4 时空异质性分析 |
7.4.1 地区异质性分析 |
7.4.2 时间异质性分析 |
7.5 调整差异和执行差异的主要成因 |
7.5.1 调整差异的成因分析 |
7.5.2 执行差异的成因分析 |
7.6 本章小结 |
8 预决算差异的国际比较研究 |
8.1 美国 |
8.1.1 美国联邦政府支出预决算差异状况 |
8.1.2 美国预决算差异管理实践 |
8.2 日本 |
8.2.1 日本财政支出预决算差异状况 |
8.2.2 日本预决算差异管理实践 |
8.3 法国 |
8.3.1 法国财政支出预决算差异状况 |
8.3.2 法国预决算差异管理实践 |
8.4 国际经验及启示 |
8.4.1 健全法律体系,提高预算法治化水平 |
8.4.2 预算编制科学精细,预算执行规范有序 |
8.4.3 严控预算调整,强化监督问责 |
8.4.4 预算信息充分公开,提高预算管理透明度 |
9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9.1 研究结论 |
9.2 预决算差异管理的基本原则 |
9.2.1 坚持预算法定原则 |
9.2.2 坚持问题导向原则 |
9.2.3 坚持权责一致原则 |
9.2.4 坚持系统观念 |
9.3 相关政策建议 |
9.3.1 加强财政预算法治化建设 |
9.3.2 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各项制度有效衔接 |
9.3.3 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降低预算调整差异 |
9.3.4 增强预算执行规范性,严控预决算执行差异 |
9.3.5 完善预算监督约束体系 |
9.3.6 预决算差异充分纳入绩效管理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2016-2019年中央部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情况(59个部门) |
附录二:各国预算和决算相关数据 |
博士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
后记 |
(6)云南省州市级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相关研究动态 |
(二)国内相关研究动态 |
(三)国内外相关文献评述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本文主要创新与不足 |
(一)创新点 |
(二)不足之处 |
第一章 基本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政府预算管理 |
二、政府预算绩效管理 |
三、州市级政府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协同治理理论 |
二、委托代理理论 |
第二章 云南省预算绩效管理发展概况 |
第一节 云南省预算绩效管理发展历程 |
一、“预算”与“绩效”一体化探索 |
二、预算绩效管理参与主体“多元化”探索 |
三、预算绩效管理“全过程”探索 |
第二节 云南省预算绩效管理现行管理体系 |
一、云南省横向同级政府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
二、云南省纵向层级政府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
三、云南省第三方参与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
第三节 云南省州市级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取得的成效 |
一、预算绩效管理制度逐步建立 |
二、绩效目标管理取得显着成效 |
三、绩效评价管理全面开展 |
第三章 云南省州市级政府预算绩效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云南省州市级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部门协同治理机制尚未形成 |
二、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基础不牢靠 |
三、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存在形式化 |
四、公众参与度较低 |
第二节 云南省州市级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尚未全面树立绩效意识 |
二、缺少相关专业人才 |
三、部门间信息沟通不畅 |
第四章 国内外预算绩效管理实践及发展经验 |
第一节 国外预算绩效管理实践及发展经验 |
一、英国预算绩效管理实践及发展经验 |
二、美国预算绩效管理实践及发展经验 |
第二节 国内预算绩效管理实践及发展经验 |
一、广东省广州市预算绩效管理实践及发展经验 |
二、浙江省金华市预算绩效管理实践及发展经验 |
第五章 云南省州市级政府进一步完善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路与对策 |
第一节 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法律制度建设 |
一、推进法律法规建设 |
二、制定全方位的规章制度 |
三、构建多部门协同参与治理制度 |
第二节 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中相关体系建设 |
一、健全绩效评价体系 |
二、完善预算绩效运行监控体系 |
第三节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宣传力度,转变传统观念 |
一、扩大预算绩效管理宣传力度 |
二、树立绩效意识 |
第四节 完善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保障 |
一、注重人才队伍建设 |
二、推进绩效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
第五节 实现预算绩效管理多元主体参与 |
一、提高公众参与度 |
二、提高第三方参与质量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目录 |
(7)预算绩效管理背景下部门预算机行审计问题探析 ——以S市审计局审计J部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预算绩效管理现状的文献回顾 |
1.2.2 关于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内容的文献回顾 |
1.2.3 关于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大数据应用的文献回顾 |
1.2.4 关于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效用的文献回顾 |
1.2.5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2 预算绩效管理背景下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理论概述 |
2.1 预算绩效管理的内涵 |
2.1.1 预算绩效管理的概念 |
2.1.2 预算绩效管理的目标 |
2.2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内涵 |
2.2.1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概念 |
2.2.2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目标 |
2.2.3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特征 |
2.3 预算绩效管理背景下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 |
2.3.1 预算编制及调整情况 |
2.3.2 预算绩效目标编制及完成情况 |
2.3.3 整体支出执行情况 |
2.3.4 重大项目预算执行进度及效果 |
2.3.5 非税收入征缴情况 |
2.4 预算绩效管理背景下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方法 |
2.4.1 以内部控制为基础,查找财务管理缺陷 |
2.4.2 以票据凭证为支撑,查找违法违规行为 |
2.4.3 以专项资金为重点,跟踪项目支出执行进度及效果 |
2.4.4 以非税收缴为关键,探视部门社会效益及公共服务效果 |
2.4.5 以数据分析为依托,检查成本控制及资源优化情况 |
2.5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理论基础 |
2.5.1 公共财政理论 |
2.5.2 受托责任理论 |
2.5.3 免疫系统理论 |
3 预算绩效管理背景下J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案例介绍 |
3.1 J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主客体介绍 |
3.1.1 J部门基本概况 |
3.1.2 S市审计局概况 |
3.2 J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实施过程 |
3.2.1 明确审计总体目标及范围 |
3.2.2 确定审计组织分工方式 |
3.2.3 选择审计技术方法 |
3.2.4 关注审计重点风险项 |
3.2.5 出具审计报告 |
3.2.6 获取审计整改反馈 |
4 预算绩效管理背景下J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J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4.1.1 对预算执行绩效的关注度不够 |
4.1.2 反映的绩效类问题广度和深度有待拓展 |
4.1.3 大数据应用水平低 |
4.1.4 审计成果利用程度不足 |
4.2 J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4.2.1 预算执行绩效审计业务操作指引匮乏 |
4.2.2 大数据审计的标准数据体系尚在构建 |
4.2.3 审计人员业务能力与新的工作要求未匹配 |
4.2.4 审计机构统筹协调各方资源的能力较弱 |
5 预算绩效管理背景下完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建议 |
5.1 探索业务操作规范 |
5.1.1 强化绩效审计理念及全流程审计理念 |
5.1.2 重点完善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估指标体系 |
5.1.3 加大预算执行审计信息披露,促进经验交流 |
5.2 优化配置审计资源 |
5.2.1 统筹调配审计力量,打破上下级及机关内部用人界限 |
5.2.2 健全绩效审计、大数据审计人才教育培训机制及选人用人机制 |
5.3 夯实大数据审计基础 |
5.3.1 建立财政各平台标准数据体系 |
5.3.2 提升财政数据与审计业务的融合度 |
5.4 形成审计监督合力 |
5.4.1 关口前移,强化部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审计评价 |
5.4.2 协同人大、纪检监察、财政等部门,深化审计成果利用 |
5.4.3 调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力量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对加拿大PPP模式的研究 |
1.2.2 国外对加拿大PPP模式的研究 |
1.3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结构安排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4.1 研究创新 |
1.4.2 研究不足 |
第2章 基础设施PPP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
2.1 PPP模式一般性分析 |
2.1.1 PPP模式概念 |
2.1.2 PPP模式特征 |
2.1.3 PPP模式价值驱动因素 |
2.2 公共产品与基础设施相关理论 |
2.2.1 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 |
2.2.2 基础设施性质与市场失灵 |
2.2.3 基础设施分类与PPP项目选择 |
2.3 PPP模式与公共管理相关理论 |
2.3.1 公共选择与政府失灵理论 |
2.3.2 新公共管理理论与PPP实践 |
2.3.3 公共事业民营化组织形式 |
2.4 PPP模式缔约机制相关理论 |
2.4.1 交易费用理论与PPP模式 |
2.4.2 产权理论与PPP模式 |
2.4.3 委托代理理论与PPP模式 |
第3章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动因及现状分析 |
3.1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需求角度动因 |
3.1.1 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需求 |
3.1.2 基础设施老化与投资缺口 |
3.2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供给角度动因 |
3.2.1 基础设施投资呈下降趋势 |
3.2.2 基础设施政府供给管理能力不足 |
3.2.3 基础设施战略与PPP政策导向 |
3.3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历程、现状与运作机制 |
3.3.1 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历程与特征 |
3.3.2 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现状与国际地位 |
3.3.3 基础设施PPP模式主要运作机制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采购管理分析 |
4.1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采购管理框架与管理原则 |
4.1.1 PPP模式全流程采购框架 |
4.1.2 PPP模式采购管理原则 |
4.2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项目评估与采购决策体系 |
4.2.1 PPP全项目筛选及物有所值动态评估 |
4.2.2 PPP物有所值定性评估计分法 |
4.2.3 PPP物有所值定量评估方案 |
4.2.4 PPP物有所值创新因子与量化 |
4.3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项目采购管理的竞争性与效率性 |
4.3.1 PPP项目竞合对话的充分竞争性 |
4.3.2 PPP项目非招标提案的竞争性优化 |
4.3.3 PPP项目技术与财务评标的权衡 |
4.3.4 PPP项目采购时间与成本的效率性 |
4.4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项目采购主合同边界条件 |
4.4.1 PPP项目合同标准化 |
4.4.2 PPP项目合同绩效产出边界 |
4.4.3 PPP项目合同回报机制边界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投融资管理分析 |
5.1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投融资结构 |
5.1.1 PPP项目投融资一般性分析 |
5.1.2 加拿大PPP项目投融资结构 |
5.2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债券类融资构成及创新 |
5.2.1 PPP项目债券融资现状 |
5.2.2 PPP项目债券构成要素 |
5.2.3 绿色债券与PPP绿色项目协同创新 |
5.2.4 社会效益债券与公共服务融资创新 |
5.3 加拿大PPP项目政策性及商业银行金融支持与变革 |
5.3.1 加拿大基础设施银行对PPP政策性金融支持 |
5.3.2 省属金融管理局对基础设施建设支持 |
5.3.3 金融危机后商业银行PPP投融资变化与变革 |
5.4 加拿大养老金对基础设施及PPP项目投资与绩效 |
5.4.1 养老金资产配置与基础设施投资规模 |
5.4.2 养老金基础设施投资领域与风险偏好 |
5.4.3 养老金基础设施投资方式与投资业绩 |
5.5 加拿大PPP产业投资基金与基础设施基金作用与机制 |
5.5.1 PPP产业投资基金类型及主要作用 |
5.5.2 PPP产业投资基金运作机制 |
5.5.3 联邦基础设施基金运作机制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风险管理分析 |
6.1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风险特征及风险管理制度 |
6.1.1 基础设施PPP项目风险及特征 |
6.1.2 PPP模式风险管理原则与工具 |
6.1.3 PPP模式风险管理要素 |
6.2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风险管理核心内容与管理实践 |
6.2.1 PPP项目风险识别 |
6.2.2 PPP项目风险分配 |
6.2.3 PPP项目风险评估 |
6.2.4 PPP项目风险救济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监管保障分析 |
7.1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法律构成要素与制度框架 |
7.1.1 PPP模式法律构成要素 |
7.1.2 普通法系与大陆法系下PPP立法特征 |
7.1.3 联邦与省级PPP法律制度框架 |
7.2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专业机构与治理能力 |
7.2.1 PPP专业机构核心能力要素 |
7.2.2 联邦级PPP机构战略引导作用 |
7.2.3 省级PPP机构运营与执行能力 |
7.3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监管机制 |
7.3.1 PPP模式绩效监管 |
7.3.2 PPP模式财政监管 |
7.3.3 PPP模式审计监管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评价 |
8.1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效率评价 |
8.1.1 加拿大PPP项目交付效率分析 |
8.1.2 社会认可度与市场参与度分析 |
8.1.3 PPP模式经济系统性效益分析 |
8.2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面临挑战 |
8.2.1 加拿大市级PPP模式发展受到制约 |
8.2.2 弱化对长期私营资本的需求及其影响 |
8.2.3 部分地区或项目未能真正实现物有所值 |
8.3 本章小结 |
第9章 加拿大经验对我国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的启示 |
9.1 我国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历程与现状 |
9.1.1 我国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历程 |
9.1.2 我国基础设施PPP项目发展现状 |
9.2 我国基础实施PPP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9.2.1 政府与社会资本PPP模式理念认识不清,双方合作地位不平等 |
9.2.2 PPP模式全生命周期监管、财政隐性风险、绩效管理存在不足 |
9.2.3 PPP项目融资属性欠缺,项目回报渠狭窄,存在短期投资倾向 |
9.3 加拿大经验对我国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的启示 |
9.3.1 协调财政与发改部门轴心作用,建立省和市级PPP专业团队 |
9.3.2 提升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财政及审计综合治理能力 |
9.3.3 加强PPP项目规划与筛选,完善物有所值定性与定量分析 |
9.3.4 优化PPP项目风险分担、回报方式与激励机制 |
9.3.5 拓展PPP多元化投融资市场,逐步向项目融资模式转变 |
参考文献 |
附件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9)PPP项目绩效审计评价研究 ——以B市污水处理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PPP项目绩效审计评价相关概念研究 |
1.2.2 PPP项目绩效审计评价必要性研究 |
1.2.3 绩效审计评价的开展 |
1.2.4 PPP项目特点与问题 |
1.2.5 PPP项目绩效审计评价问题与建议 |
1.2.6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与框架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第2章 PPP项目绩效审计评价基础理论 |
2.1 概念界定 |
2.1.1 PPP项目概念 |
2.1.2 PPP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概念 |
2.2 PPP项目绩效审计评价理论基础 |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2.2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
2.2.3 绩效审计“5E”理论 |
本章小结 |
第3章 PPP项目绩效审计评价实务框架 |
3.1 PPP项目绩效审计评价原则 |
3.1.1 可控性原则与相关性原则 |
3.1.2 重要性原则与成本效益原则 |
3.1.3 系统性原则与层次性原则 |
3.1.4 以人为本原则与物有所值原则 |
3.2 PPP项目绩效审计评价依据 |
3.2.1 法律法规依据 |
3.2.2 文件合同依据 |
3.3 PPP项目绩效审计评价目标与内容 |
3.3.1 评价目标 |
3.3.2 评价内容 |
3.4 PPP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方法 |
3.4.1 PPP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方法选择 |
3.4.2 层次分析法 |
3.5 PPP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 |
本章小结 |
第4章 B市PPP污水处理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案例分析 |
4.1 B市PPP污水处理项目案例背景 |
4.2 B市PPP污水处理项目评价原则 |
4.3 B市PPP污水处理项目评价依据 |
4.3.1 法律法规依据 |
4.3.2 合同文件依据 |
4.4 B市PPP污水处理项目评价目标 |
4.4.1 总体目标 |
4.4.2 具体目标 |
4.5 B市PPP污水处理项目评价指标 |
4.5.1 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 |
4.5.2 评价指标组合权重 |
4.5.3 评价指标分析 |
4.5.4 B市PPP污水处理项目评价结果运用 |
本章小结 |
第5章 PPP项目绩效审计评价优化建议 |
5.1 提高PPP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政治站位 |
5.2 实施PPP项目绩效审计评价信息化管理 |
5.3 发挥审计机关对PPP项目的经济体检功能 |
本章小结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新公共管理视角下政府绩效审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概况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 |
第2章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
2.1 基本概念 |
2.1.1 政府绩效 |
2.1.2 政府审计 |
2.1.3 政府绩效审计 |
2.2 相关理论 |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2.2.2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
第3章 政府绩效审计现状与问题 |
3.1 政府绩效审计现状 |
3.1.1 政府绩效审计目标确立受项目背景影响 |
3.1.2 部分审计部门重视各学科人才配比 |
3.1.3 部分审计部门积极探索政府绩效审计方法 |
3.1.4 政府绩效审计方式向大数据审计过渡 |
3.1.5 审计部门探索开展独立型绩效审计工作 |
3.1.6 上级审计部门设立对下级审计部门业务考核指标 |
3.1.7 对推进地方审计部门人财物统一管理进行试点 |
3.2 政府绩效审计存在问题与原因 |
3.2.1 政府绩效审计法律依据不健全 |
3.2.2 各地对政府绩效审计方法探索不均衡 |
3.2.3 政府绩效审计指标体系和评分标准不规范 |
3.2.4 大数据审计分析平台发展滞后 |
3.2.5 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 |
3.2.6 审计人员队伍建设不合理 |
第4章 新公共管理视角下政府绩效审计特点 |
4.1 新公共管理理论对审计部门本身提出新要求 |
4.1.1 充分利用大数据审计工具 |
4.1.2 借鉴社会审计部门优秀管理经验 |
4.1.3 确立政府审计部门主体的独立性 |
4.2 新公共管理理论对审计过程提供了新思路 |
4.2.1 构建政府绩效审计体系 |
4.2.2 明确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和标准 |
4.2.3 运用政府绩效审计结果 |
4.2.4 考核政府绩效审计全过程 |
第5章 国外政府绩效审计经验与启示 |
5.1 国外政府绩效审计经验 |
5.1.1 美国政府绩效审计经验 |
5.1.2 英国政府绩效审计经验 |
5.1.3 澳大利亚政府绩效审计经验 |
5.1.4 瑞典政府绩效审计经验 |
5.1.5 德国政府绩效审计经验 |
5.2 国外政府绩效审计对我国启示 |
第6章 新公共管理视角下优化政府绩效审计的建议 |
6.1 审计部门要创造政府绩效审计良好环境 |
6.1.1 完善政府绩效审计法律依据 |
6.1.2 加强审计人才队伍建设 |
6.1.3 多渠道扞卫审计独立性地位 |
6.2 审计部门要优化审计过程方式方法 |
6.2.1 健全政府绩效审计指标体系 |
6.2.2 提高审计成果运用水平 |
6.2.3 增加大数据技术使用力度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公共财政支出的绩效审计(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管理若干难点问题研究——香港特区政府实践与启示[J]. 李旭鸿,董莲莲,黄晓夏. 财政监督, 2021(24)
- [2]贫困地区财政支出绩效审计——以甘肃省D市为例[J]. 王学龙,温静波. 开发研究, 2021(05)
- [3]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研究[D]. 霍圣录.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9)
- [4]财政监督制度变革的法治进路——基于财政绩效的观察[J]. 刘剑文. 中国法律评论, 2021(03)
- [5]中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研究[D]. 陈凯.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21(10)
- [6]云南省州市级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研究[D]. 贺捷.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7]预算绩效管理背景下部门预算机行审计问题探析 ——以S市审计局审计J部门为例[D]. 邵乐琦.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8]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研究[D]. 刘琨. 吉林大学, 2021(12)
- [9]PPP项目绩效审计评价研究 ——以B市污水处理项目为例[D]. 王小艺.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10]新公共管理视角下政府绩效审计研究[D]. 齐卉.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