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青岛生态旅游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张子榃[1](2021)在《生态约束下青岛市崂山区乡村发展策略研究》文中提出
高铖[2](2021)在《青岛市洋河镇乡村旅游发展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乡村旅游是国家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举措,也是改善民生的大计所在,随着近几年乡村旅游政策的不断出台,越来越多的乡村开始将目光转向旅游市场,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乡村旅游的热潮。乡村旅游远离城市高压,为游客塑造山水田园的悠闲环境,在有限的生活中为人们提供一处“世外桃源”,是人们调节身心、休闲放松的最佳选项之一。青岛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洋河镇作为青岛旅游开发的重点项目,不仅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先行实验基地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所在,更是促进当地旅游经济产业向前迈进的重要阶梯。过去的洋河镇旅游虽然在乡村建设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在整体乡村旅游规划及未来发展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基于此,本文就青岛市洋河镇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全面分析,通过问卷发放和实地考察的方式对洋河镇的乡村旅游开发进行综合调研,总结当今社会环境下洋河镇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找出影响洋河镇乡村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整个城镇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研究,整体论文共分为以下六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部分,总体论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汇总适用于本研究的文献信息。阐述了本文所涉及到的研究方法,对本文研究内容进行综合论述,最后论述了本文的研究创新及技术路线。第二章为对本文研究所涉及到的相关概念信息进行概念阐述,对相关理论基础进行简单介绍。基本确定研究的总体原则,规划总体思路及布局。第三章是对洋河镇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总体分析,从区位条件、自然环境、经济水平和发展情况几个方面入手对洋河镇旅游发展现状进行综合概括,之后分析了洋河镇旅游开发的自然、社会和物产资源,通过客群定位分析及旅游市场定向分析论述洋河镇的乡村旅游开发条件。最后通过SWOT分析的形式汇总洋河镇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为后续深度开发洋河镇乡村旅游规划奠定基础。第四章是通过前期的实地考察及相关资料分析,拟定洋河镇乡村旅游发展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研的形式对洋河镇乡村旅游开发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通过总结调研结果及游客体验评价,指出洋河镇乡村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第五章是根据上一章总结出的洋河镇乡村旅游开发问题进行具体对策分析。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为:1、乡村旅游发展涉及到政府、游客、当地居民、旅行社等多个层面,需要各方协同发展促进乡村旅游相关政策及基础设施的完善。2、洋河镇乡村旅游发展制约因素主要为与类似乡村旅游景区同质化严重,并未塑造突出的地域特色和品牌推广。3、景区知名度不够广泛,内容丰富度及周边交通设施建设还有待提高,住宿餐饮、基础设施、体验项目等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和完善,同期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提高游客的购买欲。根据上述研究成果对洋河镇乡村旅游开发提出更多建设性意见,通过加强洋河镇乡村旅游发展的引导力,增强洋河镇乡村旅游的驱动力以及加快洋河镇乡村旅游的推动力,从政策优势、营销推广、文化节庆和融合创新等多个层面突出洋河镇"乐游小镇"的乡村旅游未来发展趋势,为洋河镇后续发展提供指导方向和参考意见。第六章是对本文研究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根据理论基础总结归纳未来洋河镇乡村旅游发展的方向,为后续洋河镇构建更加多元化的乡村旅游发展体系提供基础支撑。本研究通过对洋河镇乡村旅游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方案,加大洋河镇的市场推广力度,让洋河镇成为乡村建设的展示窗口,成为城市与乡村互动的桥梁。以现代化的开发形势为各地游客带来乡村建设的新思想、新观念,让洋河镇的生产经营与市场需求相接轨。
王文武[3](2021)在《基于区域物质流分析的有居民海岛零废弃研究 ——以灵山岛为例》文中指出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成为国家的重要工作之一。海岛是海上专属经济区,特别是有居民海岛,是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海陆资源交换的中转站,是海洋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十三五”以来,我国的海岛经济取得长足发展,海域和岛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取得了明显进步。然而,对比发达国家,我国海岛开发与保护水平仍存在明显差距:开发模式较为简单,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不相协调,海岛资源自给能力普遍较差,经济规模难以扩大,牺牲生态环境效益来为其进口输入需求“买单”现象时有发生,要实现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从单纯的岛域废物处理转向以循环经济为指导的资源化利用与安全处置相结合,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共赢,应成为今后海岛管理的主导趋势。当前,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已成为我国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一些省市也已广泛地开展了相关实践工作。区域物质流分析(MFA)方法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技术方法,利用区域物质流分析方法,可以准确把握研究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物质动态传输过程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便于决策部门及时有效调控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然而,纵观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成果,以海岛尤其是有居民海岛区域为对象的循环经济绩效与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研究仍较为空白。开展海岛循环经济应用研究,建设零废弃型海岛,利用岛域物质流分析方法对海岛生态经济系统的物质流动进行分析和有效调控,对提升海岛保护能力和海洋经济影响力、展示我国岛域现代化治理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在区域物质流理论框架下,以青岛市灵山岛有居民海岛为例,对灵山岛的物质流现状进行分析,筛选出主要影响因子,提出了岛域物质流全景。通过处理岛域物质流数据,借助IPAT资源环境影响模型,建立了有层次、权重分明的循环经济型有居民海岛零废弃建设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灵山岛零废弃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值。部分指标如2025年GDP/资源投入量(元/t)指标值为2700、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率(%)指标值为60、生活垃圾资源化率(%)指标值为20、废物最终处置率(%)指标值为100、年环境容量指标值40万人次;在准则层元素中,权重从高到低排序为经济发展指标0.455、生态环境保护指标0.263、循环经济特征指标0.141和绿色管理指标0.141;方案层中,以经济发展类指标权重排序为例:GDP年均增长率0.182、人均GDP增长率0.182、渔业对GDP贡献率0.182、旅游业对GDP贡献率0.182、单位GDP能耗0.103、基建投入比例0.103、单位GDP水耗0.0634。
杨藤[4](2020)在《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址后续利用空间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1999年昆明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园艺博览会以来,世界园艺博览会作为重要的城市事件,其规模和影响力在我国迅速扩大,同时也普遍存在如下问题:会后游人大量减少,场地、建筑使用率低,会后维持运营困难。世界园艺博览会后续利用方式的选择成为目前园艺博览会举办城市面临的主要难题。本文首先通过对国内外世界园艺博览会后利用进行研究,归纳总结其后续利用方式大概可分为三种形式:一是以生态修复为目标,展会后作为城市绿地/公园;二是以旧城改造为目标,展会后拆除进行城市开发;三是对原绿地或景区进行升级改造,展会后部分作为城市公园、部分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即城市公园+综合开发利用。在对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址规划进行系统解析基础上,总结了青岛世园会对城市和区域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城市整体效益四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在城市整体效益上扩大了城市知名度,完善了旅游体系;二是在生态效益上,提升了李沧区尤其是李沧东部的绿化覆盖率;三是在经济效益上,促使李沧东部建成区面积扩展,房地产业发展快速,人口增长明显;四是在社会效益上促进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增加道路路网密度,提高了公共交通通达率。但是,五年多来,景区运营状况不尽如人意,各种效益均没有达到预期。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址后续利用存在后续影响乏力、园区维护不力、人气急剧下滑、场馆建筑利用不足等种种问题。为改变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址现状,持续提升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址影响力,从城市、城市辖区、园区自身等纬度对其后续利用原则进行了探析。在城市总体规划层面上,世园会园址成为崂山风景名胜区有机组成部分,进一步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同时,成为青岛市生态旅游消费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在李沧区层面,带动打造生态宜居、配套完善、功能复合的李沧东部新区;在园区自身层面,在保留好世园文化遗产的同时,重点关注展园和重要建筑空间的更新利用,赋予新的吸引点,提升园区人气。按照“让生活走进自然”的主题要求,围绕后续利用原则,提出了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址后续利用的空间策略:一是在城市和李沧区空间布局上,将青岛世园会园址提升为开放的城市公园;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周边尚未开发用地或可以改造的用地从功能业态、交通策略等方面进行控制、引导,打造青岛市北部区域生态旅游消费综合体。二是在园区层面上,按照开放的城市公园要求,构建生态本底,优化园区空间肌理;对各展园分类提出功能优化引导,增加互动体验;三是对重点场馆建筑空间进行更新利用导引,注入复合功能,提高建筑利用率。未来,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及其周边城区将成为开放的城市公园景观综合体与城市生态旅游消费综合体的结合,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城市整体效益的有机统一。为以后的世界园艺博览会承办城市,在后续利用上起到借鉴作用。
马姗姗[5](2020)在《基层政府发展乡村康养旅游产业对策研究 ——以平度市云山镇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旅游活动中人们日益追求健康、养生,“大健康”产业大发展极大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求,不断进入人们的生活视野。而结合二者的康养旅游,顺应市场发展前景,潜力不可估量。当今社会休闲生活方式多样化发展,康养旅游就是其中一种新兴模式,将旅游与健康养生融合发展在一起。云山镇康养旅游资源众多,发展康养旅游产业条件得天独厚。本文首先对乡村康养旅游产业概念、国家及地方发展康养旅游产业对策、康养旅游产业发展历程进行了说明。其次,利用文献分析法、政策研究法、实地与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云山镇旅游资源发展状况从各个方面进行了剖析,并找出云山镇康养旅游产业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康养产业招商力度及渠道不够、产业融合发展政策贯彻执行待完善、旅游服务监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宣传短板等等。最后,在对云山镇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进行梳理及调研的前提下,借鉴各地发展政策,对当地康养产业发展进行了分析构建,并提出云山镇发展乡村康养旅游产业对策及建议如下:制定云山乡村康养旅游总体规划;品牌节庆助推康养产业;多方发力扩大康养产业招商渠道;树立“生态+康养”的绿色产业发展理念;挖掘特色康养旅游产品体系;借力特色小镇建设,建设360体验小镇;借力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民俗体验游;借力大樱桃产业政策,发展采摘观光休闲产业;借力各类旅游产业政策,发展各特色板块产业;借力电商产业政策,促进农业+互联网+旅游等多模式互动发展。
于波[6](2020)在《荣成市海洋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海洋生态旅游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海洋经济具有极大的拉动作用,因此,海洋生态旅游也受到国内沿海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逐步成为发展当地经济,优化产业结构的最佳选择。由于发展战略的偏差,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源过度开发问题也逐渐出现,急需得到关注和解决。通过对荣成市海洋生态旅游发展现状研究,提出荣成市海洋生态旅游发展对策。1.分析了荣成市海洋旅游的主要资源,对成山头、赤山、那香海景区、桑沟湾、楮岛的等旅游资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对荣成市海洋旅游资源的特征进行了分析,从区域横向对比来看,荣成市海洋旅游资源等级与青岛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与烟台相比,也不占绝对优势;从市域层面看,总体旅游资源丰富,景区等级与知名度较好,但分部较散,缺少联动发展,没形成强有力的旅游核心力。2.分析了 2015-2019年间荣成市渔民收入情况,总体上成上升趋势,目前为人均3.4-3.5万元/人/年。2015-2019年荣成市旅游公司员工的工资也呈现上升趋势,员工人均工资为4.6万元/人/年。分析了荣成市海洋生态旅游服务及产品价格。对客源市场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荣成市海洋生态旅游对大多数人有吸引力,最吸引他们的是海岛景色和与陆地相隔的海岛环境。3.对荣成市海洋生态旅游发现进行了 SWOT分析。荣成市海洋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为:优越的区位优势,丰富多彩的海洋生态旅游资源,立体交通网络日趋完善,荣成市旅游品牌知名度高;荣成市海洋生态旅游发展的劣势:对海洋生态旅游的认识不足,资源整合不够、缺乏品牌产品,海洋开发投入不足日益突出,海洋生态旅游区的管理体制不完善,海洋生态质量不容乐观;荣成市海洋生态旅游发展的机遇:广阔的海洋旅游前景,荣成市旅游软环境的改善,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城市的转型升级;荣成市海洋生态旅游发展的挑战:海洋生态旅游面临激烈的空间竞争,滨海岸线旅游发展空间不足,受气候影响,旅游的季节性强,荣成市海洋生态旅游产业起步较。4.提出了荣成市海洋生态旅游发展思路,并在荣成市海洋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对策。首先,加强海洋生态旅游开发管理,坚持海陆环境同治,提升海洋生态景区环境承载力;其次,加快产业结构优化与调整,科学发展海洋生态经济,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再次,强化海洋生态保护与建设,科学利用保护海洋资源,推进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最后,加大海洋生态人文建设重视力度,推进生态文化设施建设,倡导绿色消费文化观念,树立先进生态文化理念。
王上[7](2020)在《文化传承视角下的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传统村落数量众多、历史悠久,是农耕文明传承千年的印证,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与保护的价值。传统村落具有多样化的空间形态和多元文化成分,蕴藏着丰富而又深邃的历史文化信息。延续传统村落原生态的生活气息、传统习俗和风土人情,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文化相协调相融合,可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然而,就目前传统村落的保护进度来说,我国对传统村落的保护重点认知不足,忽略了传统村落中文化内涵与场所精神的建设,致使大量特色地域性文化渐趋衰落。为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对传统村落中文化内涵传承的方法和策略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合理的利用模式,使村落得以可持续性的活态发展,这一任务具有一定的紧迫性和重要的价值。本文以青岛市即墨周戈庄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在文化传承视角下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进行了相关研究:首先交代了研究背景,明确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且初步确定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其次对国内外现状和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在文化传承的视角下总结了现阶段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的几大常规类型,适用范围及活化方向并提出一些现存问题;再次对保护与活化理念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原则策略与活化路径,结合实际对传统村落建设中的活化策略作出判断;最后,基于周戈庄建设的现状及重点,挖掘周戈庄村的生态及文化资源,结合村落具有典型海洋性村庄特点,对当地祭海节进行了重塑,传承其以海洋文化为主的乡村文化,规划打造具有全国知名度的滨海休闲祭海名村。笔者认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没有固定的模式,应因地制宜,有利于传统村落文化的“活态传承”才是可行之道。
楚日喆[8](2020)在《基于网络服务平台下的平度市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研究》文中指出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已成为制约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实现生态环境的良好可持续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出发点。因此,为了更好的满足生态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求,生态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同时,随着“互联网+”思维模式不断发展,网络服务平台在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推动社会各行各业快速发展的稳定着力点。由此可见,网络服务平台和生态旅游业结合,催生出更加具有网络运营力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研究网络服务平台下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从整体上把握发展模式的运行机制,更好的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对目前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的合理演变,进而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并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基于网络服务平台视角,文章以平度市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了现阶段平度市存有的三种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并利用AHP-FCE法,选取效应度、协同度、价值度3个准则层指标和12个指标层指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针对网络平台下平度市三种不同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运行效果进行评估,研究发现:网络服务平台下平度市“自然生态景观观赏+健康体验”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处于“一般”水平,“农业资源+农家乐”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处于“较差”水平,“科普教育+会议度假”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处于“一般”水平。整体而言,网络服务平台下平度市生态旅游发展模式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另外,根据实证评估结果,基于网络服务平台下,本文进一步针对平度市三种不同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再造,并提出了打造互联网宣传营销体系、构建区域协同保障机制、加强对网络服务中不同要素、主体、资源管理等三条保障性措施建议,为推动平度市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的健康可持续提供借鉴。
盖楠楠[9](2020)在《游客视角下旅游景区典型生态旅游意象分析——以青岛汇泉湾为例》文中提出生态旅游概念泛化致使相应子概念无法统一,理论对实践的反作用被削弱,因此对现实的溯源显得更具有实用性。以旅游景区——青岛汇泉湾为例,选取其中具有人文生态价值的八大关景区,以及具有自然生态价值的第二海水浴场景区为研究对象,采用隐喻抽取技术(ZMET)探究游客视角下其典型生态意象,构念及关系显示:游客视角下的生态旅游意象兼具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生态旅游意象生态表征薄弱、表达受相关教育的影响。通过对景区生态旅游意象的研究,为非典型生态旅游景区的生态旅游发展提供实用性思考。
武文藤[10](2019)在《昆嵛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评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生态旅游的热度不断上升,作为生态旅游重要组成部分的森林旅游也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森林旅游的人数逐年增多,为森林旅游的重要载体森林公园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然而,由于不少森林公园的管理部门太注重当下的经济价值,而忽略了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导致了对森林公园的开发利用不当、环境污染等一些问题的发生,森林旅游资源遭到破坏。鉴于此,需要对森林公园的非使用价值进行估测,为森林公园相关管理部门的决策制定与实施提供一个参考。本文以山东省烟台市昆嵛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昆嵛山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以及生态旅游资源的状况进行了介绍和说明,然后,根据昆嵛山旅游资源的特点并参考国内研究评价指标,将区域环境质量、风景资源质量以及旅游开发利用条件作为昆嵛山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从中选取了四个环境代表属性、一个成本代表属性。接下来,通过对昆嵛山游客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到受访者的社会经济行为数据和旅游行为数据,并采用条件Logit以及混合Logit模型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受访者对昆嵛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代表属性的偏好以及提升意愿,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代表属性的边际意愿值以及昆嵛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的非使用价值。文章最后还对受访者的偏好异质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得出了不同类别的受访者对旅游资源不同代表属性的偏好差异,为昆嵛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价值提升以及开发利用提供了决策参考。
二、发展青岛生态旅游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展青岛生态旅游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2)青岛市洋河镇乡村旅游发展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综述 |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五、技术路线和研究创新 |
(一)技术路线图 |
(二)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 |
一、相关概念解读 |
(一)乡村旅游 |
(二)乡村旅游产品 |
二、相关理论 |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
(二)产业融合理论 |
(三)政府职能理论 |
(四)体验经济理论 |
第三章 青岛市洋河镇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
一、洋河镇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
(一)区位条件 |
(二)自然环境 |
(三)经济水平 |
(四)发展情况 |
二、洋河镇乡村旅游特点分析 |
(一)自然旅游资源 |
(二)物产资源 |
(三)旅游资源特点归纳 |
三、洋河镇乡村旅游条件分析 |
(一)洋河镇客群定位及分析 |
(二)洋河镇旅游市场分析 |
(三)预期目标建设 |
四、洋河镇乡村旅游发展SWOT分析 |
(一)优势分析 |
(二)劣势分析 |
(三)机遇分析 |
(四)威胁分析 |
(五)SWOT结构矩阵 |
第四章 洋河镇乡村旅游发展调研分析 |
一、问卷设计 |
(一)问卷设计背景 |
(二)问卷设计内容 |
(三)信度与效度检验 |
(四)问卷调查情况 |
二、问卷调研分析 |
(一)样本特征分析 |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三)游客体验分析 |
三、洋河镇乡村旅游开发制约因素分析 |
(一)同质化问题严重,旅游产品不够丰富无法满足游客需求 |
(二)媒体宣传不到位,推广形式单一 |
(三)缺乏基础设施,景区规划建设不完善 |
(四)地域特征不明显,对游客吸引力不高 |
(五)节庆类活动较少,游客参与度不高 |
第五章 青岛市洋河镇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
一、科学引导洋河镇乡村旅游发展体系建设 |
(一)健全乡村旅游管理体制 |
(二)建立完善的配套服务,统筹规划愿景 |
(三)推动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
二、深入挖掘洋河镇乡村旅游的本土品牌 |
(一)利用旅游资源优势,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品牌 |
(二)深挖文化内核,传承本土品牌 |
(三)扩大特色宣传,落实立体有效的宣传推广措施 |
三、洋河镇乡村旅游未来发展对策建议 |
(一)深挖文化旅游资源内涵,打造特色旅游产品 |
(二)发挥政策优势,拓宽宣传渠道 |
(三)完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
(四)增设文化活动,凸显地域特色 |
(五)精准匹配时节,打造乡村旅游节庆活动 |
四、规划建设应用方向 |
(一)休闲漫步区规划 |
(二)地质公园建设 |
(三)水库景区及民俗文化建设 |
(四)梯田景观 |
(五)洋河景观风情带 |
(六)生态农业休闲区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一、总结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基于区域物质流分析的有居民海岛零废弃研究 ——以灵山岛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我国海岛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现状 |
1.1.2 区域循环经济和零废弃理论 |
1.1.3 零废弃海岛建设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区域零废弃的基础方法——区域物质流分析 |
2.1 区域物质流分析发展 |
2.2 区域物质流分析的场景和研究方法 |
2.2.1 区域物质流分析的三种场景模式 |
2.2.2 区域物质流研究方法的优势比较 |
2.3 区域物质流分析步骤及其主要内容 |
2.3.1 界定研究对象和区域 |
2.3.2 核算各环节的物质流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区域物质流分析的实际应用案例剖析 |
3.1 国外的实践案例 |
3.1.1 日本 |
3.1.2 美国 |
3.2 国内的实践案例 |
3.2.1 东部沿海某县级市A市 |
3.2.2 东部沿海某发达城市主城区B区 |
3.2.3 北方某市C县的有机废物流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区域物质流分析在灵山岛零废弃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
4.1 灵山岛的基本概况 |
4.1.1 自然环境概况 |
4.1.2 经济社会概况 |
4.1.3 垃圾处置和污水处理设施现状 |
4.1.4 存在的主要问题 |
4.2 边界的选取 |
4.3 物质类型的划分及依据 |
4.4 数据收集及处理 |
4.5 灵山岛物质流平衡核算图的构建 |
4.6 灵山岛物质使用强度核算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物质流分析建立有居民海岛零废弃指标体系 |
5.1 IPAT模型 |
5.1.1 发展历程 |
5.1.2 应用举例 |
5.2 指标选取的依据 |
5.3 指标的确定 |
5.4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指标权重分析 |
5.4.1 搭建层次分析结构 |
5.4.2 准则层元素权重计算 |
5.4.3 方案层元素权重计算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对今后开展有居民海岛零废弃建设实践的建议 |
6.3 对本文研究对象——灵山岛零废弃海岛建设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址后续利用空间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内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兴起 |
1.1.2 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引起的反思 |
1.2 课题相关概念界定 |
1.2.1 世界园艺博览会 |
1.2.2 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址后续利用 |
1.3 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
1.4 研究对象及内容 |
1.4.1 研究对象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的意义 |
1.6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1.6.1 研究方法 |
1.6.2 创新点 |
1.7 研究框架 |
第2章 国内外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址后续利用 |
2.1 世界园艺博览会概况 |
2.2 国内外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址后续利用研究 |
2.2.1 以生态修复为目标,展会后作为城市公园/绿地 |
2.2.2 以旧城改造为目标,展会后拆掉展园进行城市开发 |
2.2.3 对原绿地或景区进行升级再造,展会后城市公园+综合开发利用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址规划解析 |
3.1 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址规划设计方案 |
3.1.1 规划布局原则 |
3.1.2 规划设计结构 |
3.2 主要场馆建筑 |
3.2.1 永久性建筑 |
3.2.2 临时性建筑 |
3.2.3 模块化建筑 |
3.3 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景观规划设计 |
3.3.1 景观体系及植物配置 |
3.3.2 水体景观体系 |
3.4 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低碳环保绿色理念应用 |
3.4.1 智慧园区 |
3.4.2 自循环水处理系统 |
3.4.3 其他绿色技术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址后续利用现状及后续利用原则探析 |
4.1 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影响力 |
4.1.1 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对城市带来的整体效益 |
4.1.2 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对区域带来的生态效益 |
4.1.3 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对区域带来的经济效益 |
4.1.4 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对区域带来的社会效益 |
4.2 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址后续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
4.2.1 世园会对周边区域后续影响乏力,人气急剧下滑 |
4.2.2 园区维护不力,场馆建筑利用不足 |
4.3 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址后续利用原则探析 |
4.3.1 从城市总体规划角度 |
4.3.2 从区域功能完善角度 |
4.3.3 从园区自身优化提升角度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址后续利用空间策略 |
5.1 总体目标 |
5.2 城市、城区空间布局优化和功能完善提升策略 |
5.2.1 园址转型城市公园景观综合体空间布局优化策略 |
5.2.2 城市生态旅游消费综合体空间布局优化和功能完善提升策略 |
5.3 园址空间布局优化策略 |
5.3.1 保留原有生态格局,构建城市公园基底 |
5.3.2 保持原有路网结构,延续世园会园区肌理 |
5.3.3 优化园区展园功能 |
5.3.4 节庆活动策略 |
5.4 园区场馆建筑空间更新利用导引 |
5.4.1 重点场馆建筑空间更新利用导引 |
5.4.2 各展园内主题建筑以及临时性建筑空间更新利用导引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致谢 |
(5)基层政府发展乡村康养旅游产业对策研究 ——以平度市云山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创新之处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乡村康养旅游产业概述 |
第一节 乡村康养旅游产业内涵 |
一、康养旅游的含义及兴起原因 |
二、理论基础 |
第二节 我国政府发展康养旅游产业的政策 |
一、国家发展康养旅游政策 |
二、各地康养旅游产业政策及实践 |
第二章 云山镇乡村康养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云山镇康养旅游产业存在问题 |
一、政府康养产业招商力度及渠道不够 |
二、政府政策引导产业融合发展需持续发力 |
三、政府和有关部门旅游服务监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 |
四、宣传短板呼唤更多的努力 |
第二节 康养旅游市场分析 |
一、游客基本情况 |
二、出游动机与行为 |
三、云山镇健康养生旅游资源游客喜好调查 |
第三章 发展云山镇乡村康养旅游产业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康养旅游发展模式与路径 |
一、森林康养模式与路径 |
二、青少年康养模式与路径 |
三、中医药和山地康养模式与路径 |
四、平原康养模式与路径 |
第二节 政府扶持康养旅游产业的政策 |
一、制定云山乡村康养旅游总体规划。 |
二、品牌节庆助推康养产业 |
三、多方发力扩大康养产业招商渠道 |
四、树立“生态+康养”的绿色产业发展理念 |
五、挖掘特色康养旅游产品体系 |
六、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市场监管 |
第三节 推进政策配套产业发展 |
一、借力特色小镇建设,建设360体验小镇 |
二、借力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民俗体验游 |
三、借力大樱桃产业政策,发展采摘观光休闲产业 |
四、借力各类旅游产业政策,发展各特色板块产业 |
五、借力电商产业政策,促进农业+互联网+旅游等多模式互动发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6)荣成市海洋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荣成市发展海洋生态旅游的必要性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4.3 文献评述 |
1.5 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内容 |
1.6 可能创新点 |
2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海洋经济 |
2.1.2 海洋生态旅游 |
2.1.3 海洋生态旅游产品 |
2.1.4 海洋生态旅游服务 |
2.2 海洋生态旅游发展的理论基础 |
2.2.1 生态旅游发展理论 |
2.2.2 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 |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3 荣成市海洋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
3.1 荣成市海洋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
3.1.1 荣成市的海洋旅游资源特征 |
3.1.2 荣成市现有主要海洋生态旅游产品 |
3.2 荣成市海洋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
3.2.1 海洋生态旅游收入 |
3.2.2 渔民收入情况 |
3.2.3 旅游公司员工工资 |
3.2.4 服务或产品价格 |
3.2.5 客源市场分析 |
4 荣成市海洋生态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
4.1 荣成市海洋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 |
4.1.1 优越的区位优势 |
4.1.2 丰富多彩的海洋生态旅游资源 |
4.1.3 立体交通网络日趋完善 |
4.1.4 荣成市旅游品牌知名度高 |
4.2 荣成市海洋生态旅游发展的劣势 |
4.2.1 对海洋生态旅游的认识不足 |
4.2.2 资源整合不够,独特性不明显 |
4.2.3 海洋开发投入不足日益突出 |
4.2.4 海洋生态旅游区的管理体制不完善 |
4.2.5 海洋生态质量不容乐观 |
4.3 荣成市海洋生态旅游发展的机遇 |
4.3.1 广阔的海洋旅游前景 |
4.3.2 荣成市旅游软环境的改善 |
4.4 荣成市海洋生态旅游发展的挑战 |
4.4.1 海洋生态旅游面临激烈的空间竞争 |
4.4.2 受气候影响,旅游的季节性强 |
4.4.3 荣成市海洋生态旅游产业起步较晚 |
5 荣成市海洋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思路 |
5.1 荣成市海洋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
5.1.1 经济目标可持续 |
5.1.2 环境与资源目标可持续 |
5.1.3 社会目标可持续 |
5.2 荣成市海洋生态旅游品牌创建战略 |
5.3 荣成市海洋生态旅游发展空间战略 |
5.4 荣成市海洋生态旅游产品开发设计 |
5.4.1 开发新型海洋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
5.4.2 发展海洋生态旅游新业态 |
6 荣成市海洋生态旅游发展对策 |
6.1 加强海洋生态旅游开发管理 |
6.1.1 坚持海陆环境同治 |
6.1.2 提升海洋生态景区环境承载力 |
6.2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与调整 |
6.2.1 科学发展海洋生态经济 |
6.2.2 增强业态创造力 |
6.2.3 提档升级旅游要素 |
6.3 强化海洋生态保护与建设 |
6.3.1 利用现代先进信息化技术进行科学管理 |
6.3.2 重视海洋生态旅游的科研与教育 |
6.3.3 提升荣成海洋旅游软实力 |
6.4 加大海洋生态人文建设重视力度 |
6.4.1 倡导绿色消费文化观念 |
6.4.2 树立先进生态文化理念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荣成市海洋生态旅游客源市场调查问卷 |
作者简介 |
(7)文化传承视角下的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1.2.1 传统村落 |
1.2.2 文化 |
1.2.3 保护 |
1.2.4 “活化”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4 研究框架 |
第2章 相关研究与理论基础 |
2.1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2.2 理论基础 |
2.2.1 文化空间 |
2.2.2 文化自觉 |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4 场所精神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文化传承视角下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现状研究 |
3.1 传统村落文化传承的意义与活化保护的内涵 |
3.2 文化传承视角下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的主要类型 |
3.2.1 原生态风貌型 |
3.2.2 产业带动型 |
3.2.3 旅游开发型 |
3.2.4 传统文化型 |
3.3 现存问题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文化传承视角下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设计策略 |
4.1 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原则 |
4.2 传统村落多层面活化策略与产业发展 |
4.2.1 传统民族文化与传统风貌层面 |
4.2.2 乡村农业层面 |
4.2.3 乡村旅游业层面 |
4.3 传统村落多维度的规划策略 |
4.3.1 强化公众参与 |
4.3.2 文化维度 |
4.3.3 生态维度 |
4.3.4 经济维度 |
4.3.5 社会维度 |
4.4 多元化村落空间塑造 |
4.4.1 注重文化空间的设计 |
4.4.2 个性化空间的营造 |
4.5 活化路径的优化设计 |
4.5.1 基层文化层面活化 |
4.5.2 业态层面活化 |
4.5.3 精神层面活化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周戈庄传统村落的文化保护传承与活化更新 |
5.1 项目概况 |
5.2 项目解读 |
5.2.1 保护价值 |
5.2.2 现状核心问题 |
5.3 村落的规划结构与规划理念 |
5.4 村落的风貌保护与产业发展 |
5.5 文化传承视角下保护与活化策略 |
5.5.1 文化传承实施策略 |
5.5.2 产业更新实施策略 |
5.5.3 文化空间特色的塑造 |
5.5.4 打造特色生活带和老宅改造利用 |
5.5.5 区域联动借势可持续发展 |
5.5.6 主体自治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致谢 |
(8)基于网络服务平台下的平度市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生态旅游发展的经验总结 |
1.2.2 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类别 |
1.2.3 生态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
1.2.4 生态旅游发展规划设计 |
1.2.5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4.1 研究创新 |
1.4.2 研究不足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生态旅游发展的理论基础 |
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2 产业融合理论 |
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4 循环经济理论 |
2.5 生态伦理学理论 |
第三章 平度市概况及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现状 |
3.1 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 |
3.1.1 交通便利性和旅游资源布局合理性不断提高 |
3.1.2 旅游基础设施和景区建设不断完善 |
3.1.3 旅游宣传力度和客源市场开拓能力不断增强 |
3.1.4 生态旅游服务质量不断强化 |
3.2 生态旅游主要发展模式介绍 |
3.2.1 “自然生态景观观赏+健康体验”发展模式 |
3.2.2 “农业观赏+农家乐”发展模式 |
3.2.3 “科普教育与会议度假”发展模式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网络服务平台”下平度市生态旅游发展模式评价 |
4.1 评价方法选取 |
4.1.1 层次分析法 |
4.1.2 模糊综合评价法 |
4.2 评价指标与数据整理 |
4.2.1 评价指标确定 |
4.2.2 指标体系构建 |
4.2.3 指标权重确定 |
4.3 具体评价过程计算 |
4.3.1 “自然生态景观观赏+健康体验”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
4.3.2 “农业观光+农家乐”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
4.3.3 “科普教育+会议度假”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
4.4 实证结果分析 |
4.4.1 “自然生态景观观赏+健康体验”旅游发展模式 |
4.4.2 “农业资源+农家乐”旅游发展模式 |
4.4.3 “科普教育+会议度假”旅游发展模式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网络服务平台”下平度市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再造 |
5.1 再造原则与思路 |
5.1.1 再造原则 |
5.1.2 再造思路 |
5.2 “自然生态景观观赏+健康体验”发展模式再造 |
5.2.1 参与主体重组 |
5.2.2 发展模式再造重点 |
5.2.3 发展模式再造整体设计 |
5.3 “农业观赏+农家乐”发展模式再造 |
5.3.1 再造重点 |
5.3.2 发展模式再造设计 |
5.4 “科普教育+会议度假”模式再造 |
5.4.1 再造重点 |
5.4.2 发展模式再造设计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保障措施 |
6.1 研究结论 |
6.2 保障措施 |
6.2.1 打造互联网宣传营销体系 |
6.2.2 构建区域协同保障机制 |
6.2.3 加强对网络服务中不同要素、主体、资源管理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工作 |
附录 网络服务平台下平度市生态旅游发展模式运行效果综合评语集调查问卷 |
(9)游客视角下旅游景区典型生态旅游意象分析——以青岛汇泉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区域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过程 |
(一)样本选取 |
(二)说故事 |
(三)构念提取 |
(四)绘制共识地图 |
四、游客视角下汇泉湾典型生态旅游意象分析 |
(一)游客视角下的生态旅游意象兼具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 |
(二)游客视角下的人文生态旅游意象生态表征薄弱 |
(三)游客视角下对生态旅游意象的表达受相关教育的影响 |
五、结论 |
(10)昆嵛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 |
1.3 国内外研究概述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思路图 |
1.5 创新点 |
第2章 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及其价值概述 |
2.1 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含义 |
2.2 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特点 |
2.3 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价值的含义 |
2.4 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价值相关理论基础 |
第3章 森林公园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
3.1 条件价值法 |
3.2 选择实验法 |
3.3 条件价值法和选择实验法的比较 |
3.4 评估方法的选择 |
第4章 昆嵛山森林公园旅游资源概况及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
4.1 昆嵛山森林公园所在地社会经济与交通概况 |
4.2 昆嵛山森林公园旅游资源概况 |
4.3 选择实验设计与问卷发放 |
4.3.1 选择集的设计 |
4.3.2 调查问卷的内容设计 |
4.3.3 调查问卷有效性检验 |
4.3.4 样本规模的设计 |
4.3.5 调查问卷的发放 |
第5章 问卷分析和非使用价值测算 |
5.1 调查问卷分析 |
5.1.1 受访者社会经济行为分析 |
5.1.2 受访者旅游行为特征分析 |
5.2 昆嵛山森林公园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估算 |
5.2.1 模型的选择 |
5.2.2 代表属性系数值的计算 |
5.2.3 边际支付意愿值及补偿剩余的计算 |
第6章 结束语 |
6.1 研究结论 |
6.2 建议 |
6.3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1 SPSS正交实验设计各属性级别占比情况 |
附录2 昆嵛山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评估调查问卷(版本一)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致谢 |
四、发展青岛生态旅游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生态约束下青岛市崂山区乡村发展策略研究[D]. 张子榃. 青岛理工大学, 2021
- [2]青岛市洋河镇乡村旅游发展及对策研究[D]. 高铖.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3]基于区域物质流分析的有居民海岛零废弃研究 ——以灵山岛为例[D]. 王文武. 青岛理工大学, 2021(02)
- [4]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址后续利用空间策略研究[D]. 杨藤. 青岛理工大学, 2020(01)
- [5]基层政府发展乡村康养旅游产业对策研究 ——以平度市云山镇为例[D]. 马姗姗. 青岛大学, 2020(02)
- [6]荣成市海洋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 于波.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7]文化传承视角下的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研究[D]. 王上. 青岛理工大学, 2020(02)
- [8]基于网络服务平台下的平度市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 楚日喆. 山东理工大学, 2020(02)
- [9]游客视角下旅游景区典型生态旅游意象分析——以青岛汇泉湾为例[J]. 盖楠楠.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2)
- [10]昆嵛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评估[D]. 武文藤. 青岛理工大学, 2019(02)
标签:生态旅游论文; 乡村旅游论文;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论文; 旅游产业论文; 生态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