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Windows WDM的USB设备驱动程序的开发(论文文献综述)
胡佑蓉[1](2020)在《基于WinUSB与Named Pipe的遗留系统驱动升级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计算机与科技的迅速发展,操作系统的更新换代速度逐渐加快,而硬件设备更新速度较慢。由于原有的硬件驱动不适应新的操作系统,而导致原始版本的软件系统不再在新的操作系统适用,遗留下来的软件系统就成为了遗留系统。在软硬件协同开发中,当软件不能适用于新的操作系统时,用户想在新的操作系统使用原有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这时传统的遗留系统已经无法满足用户新的需求了。但原来的系统包含了大量的领域知识和关键信息,若丢弃重新开发会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若重新使用户购买新的设备,又比较昂贵,且旧的硬件设备搁置会造成浪费。最好的方式是对遗留系统再次开发,怎样缩短开发时间,降低开发成本,使系统能够尽快发布并投入使用,是遗留系统再工程面临的一大难题。现需要在原有遗留系统的基础上,修改很少的遗留代码,不用更换硬件设备,满足用户新的需求,使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能够在新的操作系统跑起来。本文通过研究和分析了用户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的优缺点,最终采用WinUSB和Named pipe技术作为中间件来代替原有的驱动,实现对遗留代码的改造,从而使软件系统与硬件设备成功通信。本文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根据用户需求,围绕高分辨扫描电致发光显微成像系统的遗留代码进行分析,分析遗留系统再工程的解决方案。第二部分通过设计多种技术方案,对比多种方案来选择最可靠的解决方案。本文对遗留系统的业务逻辑进行封装,可以尽快的发布原系统且不改变原有功能,以C/S模型进行讨论,分析了可能遇到的性能和并发问题,最终提出了WinUSB和Named pipe技术作为中间件来代替原有的驱动,实现对遗留代码的改造。第三部分讲述WinUSB驱动的特点、设计和实现细节,以及介绍命名管道特点和命名管道通信机制,以及命名管道服务器的实现细节。第四部分:分别对WinUSB和命名管道服务器进行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并对GUI进行了测试,将原始的实验数据与使用WinUSB和命名管道服务器作为新驱动的遗留系统得到的实验数据对比,得出以WinUSB和Named pipe技术作为中间件来代替原有的驱动,实现驱动升级是有效的,且降低了原有系统的耦合性,增加了遗留系统的可持续性。
蔡旸[2](2014)在《基于WDM的USB设备功能驱动程序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USB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厂商设计开发自己的USB设备。本文首先给出了驱动程序的概念,介绍了USB通信协议,然后结合Windows驱动程序模型WDM,设计了USB设备的功能驱动程序,给出了具体实例,用其实现了本驱动的主要功能——使用USB总线传输并采集数据。本文选择在DriverStudio工具中引入WINDDK和VC++来开发USB驱动程序,该设计将USB驱动程序分为USB入口、USB初始化和USB设备输入/输出(I/O)等功能模块,具有结构清晰、易移植等优点,在USB驱动程序设计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使开发者可在用户态开发简单的驱动程序,有利于今后快速开发外部设备驱动程序。
周槿[3](2013)在《居家健康系统的多设备跨平台接入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口结构也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人民群众对身体健康有了更多的关注,对于居家健康监护系统也有了更大的需求。然而,目前家庭医护设备种类繁多,居家健康监护系统尚不完善,各公司已推出的系统大多封闭性较强,同一个系统中往往只能使用自己品牌的设备,增加了用户使用成本。此外,随着移动计算技术的发展,在一个居家智能监护系统中,可能存在多种主机设备,使用多种操作系统,现有的设备往往只能与一种主机进行连接,例如许多血压监控仪只能与PC机连接,而不能和用户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连接,降低了用户使用的便捷性。由于在居家健康监护系统中,健康设备和主机都存在多样性,若能使各种设备与各种主机实现兼容通信,将大大增加系统的实用性,并且降低成本,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本文针对这一现实问题,总结了居家健康监护领域的发展现状,分析造成系统不兼容问题的原因,基于康体佳健康联盟认证的蓝牙接口和USB接口,设计实现了支持多设备跨平台接入的居家健康系统。文章首先从软件功能的角度对系统进行层次划分,由下至上将整体架构设计为三层:固件层、传输层和应用层。针对医护设备的多样性,在固件层中总结设备工作的原理流程,实现了蓝牙类型、自定义USB类型以及自定义HID类型接口固件,通过通用接口保证系统与设备之间的兼容性。针对系统中主机操作系统的多样性,在传输层,分别完成在Windows、Linux和Android系统上,自定义USB类型设备的驱动程序开发,并且对蓝牙和自定义HID类型设备,详细介绍调用操作系统中现有驱动程序的方法,实现数据在多种主机操作系统中的正确识别与传输。应用层中,在Windows、Linux和Android三种主流操作系统平台上,分别实现了蓝牙、自定义USB、自定义HID类型接口的测试用例,验证系统功能与指标。
朱静[4](2012)在《基于USB总线接口的控制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是一种在微机领域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的新型接口技术。自从Windows98操作系统开始对USB接口的全面支持后,USB总线技术逐渐进入实用性阶段,并成为PC机最重要的外设连接方式之一,以其使用方便、易于扩展、价格低廉、速度快等优点而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数据传输。本文以基于USB总线接口的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为主要内容,阐述了利用Philips公司的USB接口芯片PDIUSBD12与MCU芯片STC89C52RC进行USB通信及控制,给出了具体的实现方案。论文首先介绍了USB1.1协议中的相关内容,然后介绍了整个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在硬件设计部分,首先介绍了USB控制接口芯片PD12的性能特点和应用,然后给出了PD12与单片机之间的接口电路的设计方案。软件编程主要包括固件设计、设备驱动程序开发和用户应用程序开发三大部分。固件部分主要采用模块化的方式进行设计;先介绍总体的设计思想及其层次结构,随后详细介绍了各层次程序的设计内容,给出了部分源代码。设备驱动程序开发部分首先简单介绍了开发该驱动程序所用的集成开发环境,接着介绍了WDM驱动程序模型和USB驱动程序开发的过程。最后是主机端应用程序的设计,介绍了访问驱动程序的方法;它主要提供一个友好的人机界面,实现PC机与外围设备之间的通信。最后,对该系统的设计进行了总结,突出了USB接口的优势,并对其功能扩展进行了展望。
张智邦,鲍苏苏,金敏[5](2011)在《基于WDM模型USB驱动程序的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USB应用的日益广泛,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驱动程序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首先在此对WDM驱动模型和USB分层结构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以在新太科技实际工作中所使用LPC2378开发板为例,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DriverStudio工具快速开发基于WDM模型的USB驱动程序。
田健[6](2010)在《基于USB总线的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文中提出通用串行总线USB((Universal Serial Bus)是一种新型的微机总线接口规范。随着客户对系统数据采集速度要求的不断提高,USB以其使用方便、易于扩展、速度快等优点而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数据采集系统中。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USB总线的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法,采用南京沁恒电子公司的USB接口芯片CH372与单片机AT89C51进行通信,并和PC机通信而编制出友善的设备应用程序。该系统用传统的USB总线取代了RS232串行总线,通过对USB协议和设备构架的充分理解,对以单片机89C51和USB接口芯片CH372为主的数据采集系统进行了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并在此设计的基础上给出相应的原理图。功能方面,本系统具有16路单端模拟输入、32路开关量(16路输入及16路输出)、16路8位DA、8路脉冲输入,功能全面。硬件设计主要解决的是CH372、TLC549和TLC5620与单片机之间的接口电路问题;软件编程大致分为三部分:一是为满足CH372在USB上的最大传输速率而编写的固件程序;二是在PC机中的Windows XP工作环境下编写USB设备驱动程序;三是充分了解CH372的主要功能特点,并编写出应用程序。通过该数据采集系统,我们可以对USB协议有很深刻的理解,对CH372接口芯片有很熟练的应用,能更好领悟USB接口的优势。实验证明,本系统充分继承了USB总线安装方便、高带宽、易扩展等优点,并且功能全面,简单易用。
张瑞强[7](2010)在《基于USB同步传输的超声内窥镜图像采集与处理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医学超声成像是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研究的最重要领域之一。医学超声内窥镜是电子内窥镜技术与超声传感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不断发展和融合的产物。改善医学超声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增强系统功能、提高系统可靠性和便携性已成为医学超声成像系统研究中的重点。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接口技术,它具备支持热插拔、传输速度快且稳定、低能耗等优势。目前USB2.0协议标准规定USB总线的传输速率可达到480Mbps,为计算机与外设的高速数据交换提供了一种简单快速的实现方法。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1、基于CYPRESS公司推出的新型USB2.0设备芯片EZ-USB FX2LP的功能及特点,完成了USB2.0同步传输方式的方案设计。2、基于厂商提供的USB设备固件框架,编写了同步传输的设备固件程序,并在Keil C的环境下对程序进行了调试和编译。3、深入剖析了WDM驱动程序,编写了USB同步传输功能驱动程序和固件下载驱动程序,并在Windows DDK环境下进行了编译和调试。4、利用FPGA作为控制核心,模拟数据源进行数据传输测试,验证了USB同步传输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在超声内窥镜系统中采集了动物组织图像,数据传输速度可以达到16MB/s。5、深入分析了医学超声图像噪声的特点和目前常用的超声图像增强算法,在VC环境下开发了医学超声图像处理程序。
顾雷雷[8](2010)在《基于USB的通信与接口驱动的研究》文中提出通用串行总线(USB)由于其迅速的传输速度以及其支持即插即用和热拔插、易于扩展、占用资源少、丰富的供电模式等优点,目前已经成为PC机与外围设备通信的主流接口,广泛应用到各种外设以及工业控制领域之中。对于USB的通信与接口的研究,充分利用其传输方法的优越性,提高数据传输的速度、准确和可靠,以便在实际应用中发挥更好的作用。论文首先研究了USB总线技术体系结构,通过综合比较,选用了一款高性价比的USB接口芯片,设计了一种USB总线的数据采集系统,并全面阐述了整个系统的设计思想以及软硬件的设计。对于硬件设计部分,采用的是USB接口芯片CY7C68013和模数转换芯片MAX197,完成了数据采集电路的设计;在软件方面主要完成了CY7C68013的固件设计以及在GPIF模式下的波形设计,此外,还通过使用DriverStudio构建了USB数据采集系统的WDM驱动程序以及Visual C++6.0设计了上位机的应用程序。
刘春河[9](2010)在《指纹识别设备驱动的开发和车牌字符识别的DSP实现》文中指出指纹是人体固有的生理特征,具有唯一性和不变性;因此成为身份识别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各生产生活领域。指纹识别系统(AFIS)包括指纹采集、指纹预处理、特征提取、指纹比对和结果输出等部分。指纹采集是指纹识别系统的最前端部分,采集质量的好坏和采集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性能。本文研究了基于MBF200的指纹采集仪,开发了基于WDF的USB驱动程序。图像质量较好,基于USB2.0的传输速度也达到了要求。指纹比对部分是指纹识别系统对速度要求最高的步骤。在许多实际应用中,为了解决高准确率算法的高复杂性和大库容量对比对速度的高要求之间的矛盾,用带有硬件加速设备的两级比对系统的方式,来提高指纹比对的速度。针对基于FPGA的指纹粗比对加速卡,本文开发了基于WDM的PCI驱动程序。车牌识别系统是ITS的重要组成部分。车牌识别算法分为车牌定位、车牌图像分割、字符识别等过程。针对TIC5509A平台,对字符识别算法进行了优化。
阳得常[10](2010)在《基于Windows XP下USB转RS-232接口转换器驱动程序的开发》文中指出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 ,USB)己经成为计算机必备的接口,各种计算机电子消费产品也逐渐配置了性能优越的USB接口,而RS-232产品还大量存在,为实现通信,开发USB转RS-232接口转换器非常必要。课题利用Windows XP DDK、Visual C++6.0、DbgView、WinDbg等开发和调试工具开发出以Windows XP为平台的接口转换器驱动程序,创建了和真实串口功能基本相同的虚拟串口,为接口转换器的使用提供软件保证。论文首先通过分析通信协议国内外现状说明了本课题的必要性,接下来对接口转换器硬件设计进行了分析,对Windows Driver Mode(WDM)驱动模式进行了说明;设计了接口转换器驱动模型、确立了开发方案、了解分析了所需的各种机制、设计了重点例程的实现策略;论文最后对驱动程序的测试、安装过程进行了说明,对整个设计做了总结,并提出了进一步的完善思路。
二、基于Windows WDM的USB设备驱动程序的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Windows WDM的USB设备驱动程序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WinUSB与Named Pipe的遗留系统驱动升级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遗留系统的国内外发展情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目的 |
1.4 论文的章节结构 |
第二章 遗留系统分析与方案设计 |
2.1 需求分析 |
2.2 遗留系统的构件提取 |
2.2.1 软件重用 |
2.2.2 遗留系统的构件提取 |
2.3 方案研究与选择 |
2.3.1 驱动开发对比 |
2.3.2 IPC方式对比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WinUSB和Named Pipe的基础研究 |
3.1 WinUSB的基础研究 |
3.1.1 WinUSB的简介 |
3.1.2 WinUSB设备文件操作 |
3.1.3 数据传输的实现 |
3.1.4 驱动安装及相应处理 |
3.2 命名管道的通信机制 |
3.2.1 命名管道的通信模式 |
3.2.2 命名管道的实例 |
3.2.3 命名管道的特点 |
3.2.4 命名管道在C/S结构中的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WinUSB和Named Pipe异构通信机制 |
4.1 异构驱动通信方式 |
4.2 命名管道结合驱动方法的系统结构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现和测试 |
5.1 编码 |
5.1.1 编码和测试环境 |
5.1.2 WinUSB的实现 |
5.1.3 命名管道服务器的实现 |
5.2 可执行组件 |
5.3 驱动升级应用测试 |
5.3.1 单元测试 |
5.3.2 回归测试 |
5.3.3 系统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实验 |
6.1 实验待测数据 |
6.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 |
7.1 本文工作总结 |
7.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3)居家健康系统的多设备跨平台接入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1.4 论述过程与结构安排 |
1.4.1 本文论述过程 |
1.4.2 本文章节设置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系统整体设计 |
2.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2.1.1 数据通信的需求与指标 |
2.1.2 系统兼容性的需求与指标 |
2.2 系统整体架构 |
2.2.1 设计标准 |
2.2.2 设计目标 |
2.2.3 整体架构设计 |
2.3 系统涉及的主要技术 |
2.3.1 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 |
2.3.2 多操作系统设备驱动程序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固件层设计与实现 |
3.1 固件层概述 |
3.2 硬件配置 |
3.2.1 主机端硬件配置 |
3.2.2 设备端硬件配置 |
3.3 设备固件程序开发 |
3.3.1 蓝牙固件 |
3.3.2 USB 描述符与固件 |
3.3.3 自定义 USB 固件 |
3.3.4 自定义 HID 固件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传输层驱动与接口设计实现 |
4.1 传输层概述 |
4.2 WINDOWS 平台驱动程序开发 |
4.3 LINUX 平台驱动程序开发 |
4.4 ANDROID 平台驱动程序开发 |
4.5 免驱动的通信接口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应用层设计与实现 |
5.1 应用层概述 |
5.2 基于蓝牙接口的应用开发 |
5.2.1 WINDOWS 及 LINUX 系统应用程序设计 |
5.2.2 ANDROID 系统应用程序设计 |
5.3 基于 USB 接口的应用开发 |
5.3.1 WINDOWS 系统应用程序设计 |
5.3.2 LINUX 系统应用程序设计 |
5.3.3 ANDROID 系统应用程序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系统蓝牙接口方案测试 |
6.1.1 WINDOWS 平台测试 |
6.1.2 LINUX 平台测试 |
6.1.3 ANDROID 平台测试 |
6.2 系统 USB 接口方案测试 |
6.2.1 WINDOWS 平台测试 |
6.2.2 LINUX 平台测试 |
6.2.3 ANDROID 平台测试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工作总结 |
7.2 改进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基于USB总线接口的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课题发展状况及前景 |
1.2.1 USB 的发展历史 |
1.2.2 USB 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
1.3 USB 接口简介 |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USB 协议概述 |
2.1 USB 系统架构 |
2.1.1 USB 主机 |
2.1.2 USB 设备 |
2.2 USB 电气信号特征 |
2.2.1 USB 连线 |
2.2.2 USB 电源 |
2.2.3 USB 的编码方式 |
2.2.4 设备检测 |
2.3 USB1.1 通信原理 |
2.3.1 端点 |
2.3.2 管道 |
2.3.3 USB 数据传输 |
2.3.3.1 包的组成 |
2.3.3.2 事务处理 |
2.3.3.3 USB 的四种传输方式 |
2.4 USB1.1 设备架构 |
2.4.1 USB 标准描述符 |
2.4.2 USB 标准请求 |
2.4.3 USB 总线枚举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USB 接口控制系统的硬件研究 |
3.1 USB 接口芯片的选择 |
3.2 PDIUSBD12 简介 |
3.2.1 内部结构和性能特点 |
3.2.2 引脚说明 |
3.2.3 端点描述及工作模式 |
3.3 系统的硬件实现 |
3.3.1 系统的总体构成 |
3.3.2 单片机与 PDIUSBD12 的接口电路研究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USB 接口控制系统的固件设计 |
4.1 固件概述 |
4.2 固件工作原理 |
4.3 通信用全局变量 |
4.3.1 事件标志位 EPPFLAGS |
4.3.2 Setup 包数据缓冲区 CONTROL_XFER |
4.4 固件结构及各模块的实现 |
4.4.1 硬件提取层 |
4.4.2 PDIUSBD12 命令接口 |
4.4.3 中断服务程序 |
4.4.4 协议层的实现 |
4.4.4.1 标准设备请求 |
4.4.4.2 厂商请求 |
4.4.5 主循环程序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USB 接口控制系统的驱动程序设计 |
5.1 USB 驱动程序体系结构 |
5.2 Windows2000/XP 中的驱动程序种类 |
5.3 WDM 驱动程序模型简介 |
5.3.1 WDM 驱动程序的分层结构 |
5.3.2 WDM 驱动程序的组成 |
5.4 功能设备驱动程序设计 |
5.4.1 开发工具简介 |
5.4.2 USB 设备驱动程序框架 |
5.4.3 功能设备驱动程序模块 |
5.4.3.1 入口程序 |
5.4.3.2 设备添加 |
5.4.3.3 即插即用 |
5.4.3.4 访问硬件 |
5.4.4 设备驱动程序的安装 |
5.4.4.1 INF 文件介绍 |
5.4.4.2 驱动程序安装过程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USB 接口控制系统的应用程序设计 |
6.1 WIN32 API 简介 |
6.2 应用程序与驱动程序的通信 |
6.2.1 打开设备 |
6.2.2 DeviceIoControl 函数 |
6.2.3 关闭通信 |
6.3 通信管理界面的设计及运行结果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5)基于WDM模型USB驱动程序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WDM驱动模型 |
2.1 WDM驱动分层结构 |
2.2 WDM驱动模型加载过程 |
3 USB驱动概述 |
3.1 USB驱动程序分层结构 |
3.2 USB驱动程序工作原理 |
4 USB驱动程序设计 |
4.1 驱动程序框架设计 |
4.2 端点的读写函数实现 |
4.3 应用程序访问驱动程序 |
5 结语 |
(6)基于USB总线的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1.1 数据采集系统概述 |
1.1.2 USB 概述 |
1.1.3 课题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内容及结构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设计方案选择和预期目标 |
2.1 硬件系统选择 |
2.1.1 总线选择 |
2.1.2 主要芯片选择 |
2.1.3 系统其它芯片选择 |
2.1.4 硬件系统设计方案图 |
2.2 软件系统设计 |
2.2.1 软件系统设计方案图 |
2.2.2 软件系统设计方案说明 |
2.3 预期目标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硬件设计 |
3.1 主控电路设计 |
3.1.1 AT89C51 芯片介绍 |
3.1.2 AT89C51 电路设计 |
3.2 A/D 转换电路设计 |
3.2.1 TLC549 芯片介绍 |
3.2.2 TLC549 电路设计 |
3.3 D/A 转换电路设计 |
3.3.1 TLC5620 芯片介绍 |
3.3.2 TLC5620 电路设计 |
3.4 USB 总线电路设计 |
3.4.1 CH372 芯片介绍 |
3.4.2 CH372 与上位机连接电路设计 |
3.4.3 CH372 与下位机连接电路设计 |
3.5 开关量输入电路设计 |
3.6 开关量输出电路设计 |
3.7 脉冲输入电路设计 |
3.8 多路开关电路设计 |
3.9 复位电路设计 |
3.9.1 IMP810 芯片介绍 |
3.9.2 IMP810 电路设计 |
3.10 保持电路设计 |
3.11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设备固件程序设计 |
4.1 软件开发环境 |
4.2 编程语言选择 |
4.3 设备固件程序设计方案 |
4.3.1 设备固件程序总体设计 |
4.3.2 设备固件程序基本数据结构 |
4.3.3 设备固件主程序设计 |
4.3.4 底层函数设计BOTTOM |
4.3.5 命令接口COMMAND |
4.3.6 中断服务程序ISR |
4.3.7 设备标准请求程序STDASK |
4.3.8 数据采集任务的A/D、D/A 转换软件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USB 设备驱动程序设计 |
5.1 WDM 驱动程序模型 |
5.1.1 WDM 驱动程序概述 |
5.1.2 WDM 驱动程序的层次结构 |
5.1.3 WDM 驱动程序的优势 |
5.2 驱动的开发工具 |
5.2.1 Visual C++6.0 |
5.2.2 DDK_XP |
5.2.3 DriverStudio |
5.3 驱动程序的组成 |
5.3.1 驱动入口例程 |
5.3.2 即插即用(PnP)例程 |
5.3.3 分发例程 |
5.3.4 电源管理例程 |
5.3.5 USB 设备驱动程序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USB 设备应用程序设计 |
6.1 USB 设备应用程序概述 |
6.2 WIN32 API 简介 |
6.3 MFC 简介 |
6.4 动态链接库简介 |
6.5 设备应用程序与WDM 的通信 |
6.6 应用程序的实现 |
6.6.1 取得设备句柄 |
6.6.2 设备读写 |
6.6.3 处理特殊请求 |
6.6.4 设备关闭 |
6.7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系统测试 |
7.1 数据采集过程 |
7.1.1 模拟信号 |
7.1.2 开关信号 |
7.1.3 脉冲信号 |
7.2 测试结果 |
7.2.1 输入模拟量测试 |
7.2.2 输出模拟量测试 |
7.2.3 脉冲量测试 |
7.3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7)基于USB同步传输的超声内窥镜图像采集与处理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超声内窥镜成像系统概述 |
1.2 常用的图像采集接口 |
1.3 通用串行总线 |
1.3.1 USB 简介 |
1.3.2 USB 总线的特点 |
1.3.3 USB 传输方式的比较 |
1.4 医学超声图像增强 |
1.5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意义 |
1.5.1 论文的主要工作 |
1.5.2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二章 USB 接口理论基础及设计方案 |
2.1 USB 接口理论基础 |
2.1.1 USB 系统的组成 |
2.1.2 USB 数据传输 |
2.1.3 USB 同步传输方式 |
2.2 USB 同步传输设计方案 |
2.2.1 USB 同步传输系统结构 |
2.2.2 USB 同步传输设计方案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USB 同步传输软件设计 |
3.1 固件程序设计 |
3.1.1 固件程序加载模式和重枚举 |
3.1.2 EZ-USB 固件程序框架 |
3.1.3 同步传输固件程序实现 |
3.2 驱动程序设计 |
3.2.1 WDM 驱动程序模型 |
3.2.2 USB 驱动程序 |
3.2.3 USB 驱动程序设计 |
3.3 应用程序设计 |
3.4 实验结果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医学超声图像增强 |
4.1 超声图像噪声分析 |
4.2 常用的超声图像滤波方法 |
4.3 各向异性扩散算法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完成的主要工作 |
5.2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8)基于USB的通信与接口驱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 |
1.2 USB 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1 USB 1.1 与 USB 2.0 |
1.2.2 USB OTG |
1.2.3 USB 3.0 |
1.3 USB 技术的特点与应用领域 |
1.3.1 USB 技术特点 |
1.3.2 USB 应用领域 |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
第二章 USB 协议简述 |
2.1 USB 总线结构 |
2.1.1 USB 总线的物理拓扑结构 |
2.1.2 USB 总线的逻辑拓扑结构 |
2.2 USB 的特性 |
2.2.1 USB 的电气特性 |
2.2.2 USB 的电源 |
2.3 USB 数据通信流 |
2.3.1 设备端点(Endpoint) |
2.3.2 USB 管道(Pipe) |
2.3.3 包(Packet) |
2.3.4 事务(Transaction) |
2.4 数据传输类型 |
2.4.1 控制传输(Control Transfer) |
2.4.2 块传输(Bulk Transfer) |
2.4.3 中断传输(Interrupt Transfer) |
2.4.4 同步传输(Isochronous Transfer) |
第三章 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 |
3.1 数据采集系统的整体设计 |
3.2 数据采集系统的芯片选择 |
3.2.1 USB 接口芯片的分类与选择 |
3.2.2 模数转换接口芯片的分类及选择 |
3.3 USB 接口芯片 CY7C68013 |
3.3.1 CY7C68013 的结构框图 |
3.3.2 CY7C68013 的工作原理 |
3.3.3 CY7C68013 的接口方式 |
3.4 A/D 转换芯片MAX197 |
3.5 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 |
3.5.1 USB 接口芯片电路设计 |
3.5.2 电源转换电路设计 |
3.5.3 A/D 转换电路设计 |
第四章 数据采集系统的固件程序设计 |
4.1 USB 固件的设计 |
4.1.1 固件程序的作用 |
4.1.2 固件程序的结构流程图 |
4.2 USB 固件开发环境 |
4.2.1 Keil uVision3 集成开发环境 |
4.2.2 Cypress 开发辅助工具 |
4.3 USB 的描述符 |
4.3.1 设备描述符 |
4.3.2 配置描述符 |
4.3.3 接口描述符 |
4.3.4 端点描述符 |
4.4 GPIF 的固件设计 |
4.4.1 GPIF 模式简介 |
4.4.2 GPIF 的波形设计 |
第五章 WDM 驱动程序与应用程序设计 |
5.1 WDM 驱动程序 |
5.2 WDM 驱动程序的组成 |
5.2.1 驱动程序入口 |
5.2.2 创建设备例程 |
5.2.3 分发例程 |
5.2.4 驱动程序卸载例程 |
5.3 WDM 驱动程序的开发 |
5.3.1 DriverStudio 开发工具 |
5.3.2 基于 DriverStudio 的 USB 驱动程序开发过程 |
5.3.3 INF 文件 |
5.4 数据采集系统的上位机应用程序开发 |
5.4.1 Visual C++6.0 的优点及特性 |
5.4.2 应用程序的流程设计 |
5.4.3 应用程序的界面设计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9)指纹识别设备驱动的开发和车牌字符识别的DSP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指纹识别系统与设备驱动程序 |
1.1.2 设备驱动程序开发现状 |
1.1.3 车牌识别系统研究背景 |
1.2 课题的主要工作成果 |
1.2.1 基于PCI9054的指纹粗比对加速卡PCI驱动开发 |
1.2.2 基于MBF200的指纹采集仪USB驱动开发 |
1.2.3 基于DSP的车牌字符识别算法移植 |
1.3 论文的内容安排 |
第二章 相关总线技术介绍 |
2.1 PCI总线 |
2.1.1 PCI总线概述 |
2.1.2 PCI总线结构 |
2.1.3 PCI总线特点 |
2.1.4 接口芯片PCI9054 |
2.2 USB总线 |
2.2.1 USB系统模型 |
2.2.2 USB主机组成 |
2.2.3 USB设备描述符 |
2.2.4 USB设备枚举、配置 |
第三章 WDM驱动程序框架 |
3.1 概述 |
3.2 WINDOWS内核结构 |
3.3 WINDOWS驱动开发历史 |
3.4 WDM驱动模型 |
3.4.1 WDM驱动概述 |
3.4.2 WDM驱动特点 |
3.4.3 WDM分层结构 |
3.4.4 WDM驱动例程 |
3.5 WDM驱动对象 |
3.5.1 DriverObject对象 |
3.5.2 Device对象 |
3.5.3 IRP对象 |
3.5.4 Interrupt对象 |
3.5.5 Adapter对象 |
第四章 驱动开发环境和工具配置 |
4.1 驱动开发环境选择 |
4.2 开发环境的建立 |
4.3 DRIVERSTUDIO驱动开发向导 |
4.4 驱动调试工具SOFTICE |
4.5 驱动程序的发布和安装 |
第五章 基于WDM的指纹粗比对加速卡PCI驱动 |
5.1 指纹比对加速卡的硬件框架 |
5.2 指纹粗比对加速卡驱动向导设置 |
5.3 PCI9054配置资源的获取 |
5.4 驱动程序核心例程设计 |
5.4.1 DriverEniry例程 |
5.4.2 AddDevice例程 |
5.4.3 OnStartDevice例程 |
5.4.4 Read例程 |
5.4.5 DeviceControl例程 |
5.4.6 中断服务例程ISR及其延迟过程调用DPC |
5.4.7 其它例程 |
5.5 中间类库设计 |
5.6 实验结果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WDF的指纹采集仪USB驱动 |
6.1 概述 |
6.2 WDF驱动概述 |
6.2.1 WDF驱动模型 |
6.2.2 WDF驱动模型的优势 |
6.2.3 WDF驱动开发套件 |
6.3 基于MBF200的指纹采集仪 |
6.3.1 MBF200的结构和特性 |
6.3.2 指纹采集仪电路设计 |
6.3.3 指纹采集仪通信与传输方式 |
6.4 基于KMDF的USB驱动架构 |
6.5 指纹采集仪驱动设计 |
6.5.1 驱动程序设计思路 |
6.5.2 软中断和硬中断设计 |
6.5.3 应用程序与驱动程序的接口 |
6.6 实验结果 |
6.7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车牌字符识别算法的DSP实现 |
7.1 概述 |
7.2 TMS320VC5509A简介 |
7.3 基于TMS320VC5509A SIMULATOR的优化 |
7.3.1 C语言级优化 |
7.3.2 汇编优化方法 |
7.4 优化过程和结果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束语 |
8.1 论文总结 |
8.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学术论文 |
(10)基于Windows XP下USB转RS-232接口转换器驱动程序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RS-232 串行接口标准综述 |
1.2 通用串行总线 USB 综述 |
1.3 国内外现状 |
1.4 本文研究背景与工作内容 |
第二章 通信协议研究 |
2.1 RS-232 串行接口标准 |
2.2 USB 通信协议 |
第三章 USB 转RS-232 接口转换器硬件 |
3.1 系统整体结构 |
3.2 USB 端口 |
3.3 UART |
3.4 Buffer |
3.5 FIFO |
第四章 接口转换器驱动模型分析与实现机制 |
4.1 WDM 驱动模型简介 |
4.2 基于WDM 模型的接口转换器驱动框架设计 |
4.3 开发方案的确立 |
4.4 集成开发环境的配置 |
4.5 I/O 请求包(IRP) |
4.6 派遣函数 |
4.7 USB 数据处理 |
4.8 内存分配策略 |
4.9 同步处理 |
4.10 推迟过程调用 |
4.11 完成例程 |
第五章 接口转换器驱动程序重点例程设计 |
5.1 驱动程序入口例程 |
5.2 即插即用例程 |
5.3 分发例程 |
5.4 电源管理例程 |
5.5 卸载例程 |
第六章 驱动测试与安装 |
6.1 驱动测试 |
6.2 驱动安装 |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研究成果 |
四、基于Windows WDM的USB设备驱动程序的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WinUSB与Named Pipe的遗留系统驱动升级方法研究[D]. 胡佑蓉.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2)
- [2]基于WDM的USB设备功能驱动程序的设计与实现[J]. 蔡旸. 软件, 2014(02)
- [3]居家健康系统的多设备跨平台接入设计与实现[D]. 周槿.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1)
- [4]基于USB总线接口的控制系统设计[D]. 朱静. 苏州大学, 2012(10)
- [5]基于WDM模型USB驱动程序的设计与研究[J]. 张智邦,鲍苏苏,金敏.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1(11)
- [6]基于USB总线的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D]. 田健. 电子科技大学, 2010(03)
- [7]基于USB同步传输的超声内窥镜图像采集与处理系统设计[D]. 张瑞强. 天津大学, 2010(02)
- [8]基于USB的通信与接口驱动的研究[D]. 顾雷雷. 合肥工业大学, 2010(05)
- [9]指纹识别设备驱动的开发和车牌字符识别的DSP实现[D]. 刘春河. 北京邮电大学, 2010(03)
- [10]基于Windows XP下USB转RS-232接口转换器驱动程序的开发[D]. 阳得常.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