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热惊厥患儿血清钠值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彭流泉,林春旺[1](2021)在《血清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和血电解质对小儿热性惊厥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血清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血电解质(钠、钾、钙、氯)对小儿热性惊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佛山市顺德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热性惊厥患儿50例作为惊厥组,另选取同期高热不伴惊厥患儿50例作为高热组,健康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NT-proBNP、钾、钠、钙、氯水平。结果惊厥组血清NT-proBNP水平高于高热组和对照组(P <0.05),高热组与对照组血清NT-proBNP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惊厥组血清钠浓度低于高热组和对照组(P <0.05),高热组与对照组血清钠浓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3组血清钾、钙、氯浓度比较差异均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小儿热性惊厥患儿血清NT-proBNP水平升高,血清钠浓度降低,监测NT-proBNP水平及电解质的变化对病情的判断及治疗均有重要临床意义。
孟庆军[2](2018)在《热性惊厥患儿血液检测和脑电图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热性惊厥患儿静脉血的PH值、碳酸氢盐、剩余碱、氧分压、血红蛋白浓度、血氧饱和度、血清钠,血清钾,血清钙,血清镁,血清铁及血常规等检测和脑电图检查,探讨内环境因素对单纯性热性惊厥和复杂性热性惊厥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平邑县人民医院2014年12月到2017年12月间接受治疗的热性惊厥患儿64例,依据患儿的临床特征分为单纯性热性惊厥患儿组和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组。两组患儿分别为46例和18例。收集所有患儿的性别、年龄、家族史及既往史等一般资料,同时留取所有患儿发病后第一次抽搐停止1小时内的静脉血液,进行血气分析PH值、碳酸氢盐、剩余碱、氧分压、血红蛋白浓度、血氧饱和度等检测,同时检测血常规,血清钠,血清钾,血清钙,血清镁,血清铁。并于患儿发作后一周内及一个月时进行脑电图检查,比较单纯性热性惊厥组患儿与复杂性热性惊厥组患儿一般资料,临床特点及血气分析结果、血清钠,血清钾,血清钙,血清镁,血清铁检测结果和脑电图检查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1)复杂性热性惊厥组与单纯性热性惊厥组比较,发病年龄小,惊厥持续时间长,惊厥前后的发热程度低,两组间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单纯性热性惊厥组与复杂热性惊厥组静脉血平均PH值、PCO2、PO2、剩余碱、HCO3-、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HCT)、血氧饱和度都在正常范围。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皆>0.05)。(3)单纯性热性惊厥组和复杂性热性惊厥组的血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浓度结果相近,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单纯性热性惊厥组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两组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皆比对照组低,复杂性热性惊厥组更低,差异明显(p<0.05)。(4)单纯性热性惊厥组和复杂性热性惊厥组的血清钠、血清钾、血清钙、血清镁结果皆在正常范围,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血清铁皆低于正常值,且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值皆<0.05)。(5)复杂性热性惊厥与单纯性热性惊厥发作后1周内脑电图异常率较高,1月后复查基本恢复正常。两组脑电图异常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值皆>0.05)。结论:1.复杂性热性惊厥组比单纯性热性惊厥组发病年龄偏小,一次热程中多次惊厥发作,且一次惊厥发作持续时间长,热度偏低。2.静脉血气分析结果PH、PCO2、PO2、碱剩余量、HCT、HCO3-浓度及血红蛋白浓度、血氧饱和度在两组中无差异。3.单纯性热性惊厥组和复杂性热性惊厥组血常规中的红细胞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铁缺乏的特征,且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更明显,提示体内铁缺乏。4.铁缺乏可能是热性惊厥的促发因素。5.复杂性热性惊厥组与单纯性热性惊厥组发作后1周内脑电图异常率较高,1月后基本恢复正常。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值皆>0.05)。
杨雄华[3](2018)在《高热惊厥患儿血钠水平临床观察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分析高热惊厥患儿血钠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茂名市电白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高热惊厥患儿40例作为观察组进行研究,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非高热惊厥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血钠值的监测,对比分析两组的低钠血症发生率以及血钠与体温的关系。结果:观察组1次高热惊厥患儿低钠血症发生率为44.4%,1次以上高热惊厥患儿为61.5%;体温3839℃的有26例(65.0%),血钠值为(127.21±6.13)mmol·L-1,体温在39℃以上的患儿14例(35.0%),血钠值为(125.44±7.47)mmol·L-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热惊厥患儿发生低钠血症的概率较高,且低钠血症的程度与高热惊厥的次数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临床应该重视对高热惊厥患儿血钠值的监测。
赵艳芳,杨晓雯,陈述英[4](2017)在《热性惊厥与血电解质关系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s,FS)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患,引起惊厥的原因中,发热性疾病不亚于颅内感染(脑膜炎或脑炎)或电解质紊乱[1];FS有明显的年龄依赖性和自限性,儿童期患病率3%4%,首次发作年龄多于生后6个月至3岁间,一般到6岁后由于大脑发育完善而惊厥缓解,病程呈
赵艳芳[5](2017)在《热性惊厥患儿血清电解质水平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热性惊厥是小儿时期比较常见的急性病症,起病急,发病率高,反复发作可能对患儿的智力发展尤其是学习记忆的能力产生较大损害和影响,且有可能成为以后发展为癫痫的重要诱因,此外,热性惊厥急性发作可引起窒息,处理不及时可出现生命危险。探讨小儿热性惊厥发作与血清电解质水平的相关性,指导临床治疗,预防惊厥的再次发作,减少脑损害。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5月到2016年5月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收入院的热性惊厥患儿52例作为惊厥组;同期住院的发热未惊厥患儿44例作为发热组;同期于儿童保健门诊查体的健康儿童30例作为正常组。比较3组儿童血清电解质水平的变化。结果惊厥组血清钠、血清钙、血清氯水平明显低于发热组和正常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组与正常组相比,血清钠、血清氯水平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组血清钙水平比正常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惊厥组血清钾水平低于发热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惊厥组与正常组、发热组与正常组相比,血清钾水平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血清磷、血清镁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惊厥发作次数越多的患儿,血清钠、血清钙水平降低越多,与发热惊厥1次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惊厥2次及以上的患儿与惊厥1次相比,血清钾、血清氯水平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性惊厥患儿血清钠、血清钙、血清氯、血清钾的水平较发热未惊厥患儿血清的水平低;热性惊厥患儿血清钠、血清钙、血清氯的水平较正常健康小儿血清的水平低;发热未惊厥患儿血清钙水平较正常健康儿童血清的水平低;三组间血清磷、血清镁水平无明显变化;热性惊厥患儿惊厥发作次数越多,血清钠、血清钙水平降低越明显。监测热性惊厥患儿血清电解质水平,应用于临床,预防热性惊厥再次发作。
马志红,梁进娟,屈丹,刘育新[6](2012)在《46例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有效护理》文中指出目的分析总结46例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发病因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密切观察46例小儿高热惊厥的病情变化,及时给予规范、有效的护理。结果引起小儿高热惊厥最常见的原因是上呼吸道感染,其次是肺炎和细菌性痢疾;发病以婴幼儿多见;46例患儿均控制抽搐,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6d。主要护理措施: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相结合,控制惊厥、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高热护理、心理护理、加强安全护理等。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准确、规范、有效的护理对减少小儿高热惊厥并发症,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
张秋生,徐昀,陈玉勤[7](2012)在《242例不同来源高热惊厥患儿电解质水平比较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不同来源的高热患儿血清钙、钠、钾、氯离子的水平与发生惊厥的关系。方法选择242例1-3岁高热患儿,采集动脉血,应用干化学式血气电解质分析系统进行血气分析。按照单纯性高热惊厥患儿以及高热无惊厥患儿进行分组,比较平均血清离子水平;按照患儿来源于城市或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分组,比较患儿平均血清离子钙水平,并比较惊厥发生率。结果高热惊厥患儿血清钙离子水平显着低于高热无惊厥患儿血清离子钙水平(P<0.05);外来务工人员患儿(143例)的平均血清离子钙水平低于城市患儿(99例)平均血清离子钙水平(P<0.05);外来务工人员患儿与城市患儿高热惊厥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钙是发生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对于来源于城市及外来务工人员的儿童,均应积极倡导合理补钙并发展社区医疗,提高流动人口婴幼儿的科学抚育和监管,减少儿童高热惊厥的发生率。
葛慧[8](2012)在《小儿热性惊厥中医影响因子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小儿热性惊厥的中医影响因子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其常见的影响因子,以期为中医预防热性惊厥发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00例热性惊厥患儿及100例发热并否认热性惊厥病史患儿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采集患儿基本信息、个人情况并判断其体质类型,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结果1.本组100例热性惊厥患儿中,男孩发生热性惊厥者多于女孩,首次发病年龄在婴幼儿期者(≤3岁)居多,占78%。热性惊厥患儿首次发病体温在39℃以上者占74%,发作持续时间≤5min者占81.7%。热性惊厥患儿中发病仅1次者占53%,在一次病程中会有再次发作者占5%。本病的发作均为感受外邪所引起,发于肺系疾病者占96%,发病季节以冬季为多(35.2%),发病时辰以午时未时(26.1%)和子时丑时(23.9%)多见。37例热性惊厥患儿所测CK-MB平均值为(28.47±12.47)IU/L,高于正常范围者22例,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例热性惊厥患儿白细胞计数平均值为(7.23±2.97)×109/L,低于或属于正常范围者53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将100例热性惊厥患儿与100例发热并否认热性惊厥病史患儿进行对照研究,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窒息情况、家族史、情绪急躁、喜食肥甘厚味、阴虚体质、阴虚夹食积及湿热体质可以增加热性惊厥的危险性,顺产、母亲孕期健康、正常出生体重及平和体质可以降低热性惊厥的危险性。进一步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出生窒息情况、家族史、喜食肥甘厚味、阴虚体质4个因素成为小儿热性惊厥发病的危险因素,而母亲孕期健康是小儿热性惊厥的保护因素。结论先天因素、感受外邪、饮食因素、情志因素、年龄因素、体质因素、心肝火热为本病的影响因子,应积极预防和消除各种影响因子,以降低本病的发病率。
吴清忠,张慧琴[9](2011)在《小儿热性惊厥血清钠浓度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热性惊厥患儿血清钠浓度的监测,探讨热性惊厥患儿惊厥再发生率与血清钠浓度的关系,从而预测和防治热性惊厥的再次发生。方法:选取84例热性惊厥患儿作为观察组(惊厥1次组59例,惊厥2次组25例)及同期年龄相当、发热、无惊厥的患儿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于静脉输液前取静脉血测血清钠浓度(观察组于惊厥后3~5h内、对照组于发热后3~5h内)。结果:对照组平均血清钠浓度(135.60±0.24)mmol/L,观察组平均血清钠浓度(126.70±0.33)mmol/L(P<0.01),25例惊厥≥2次组,平均血清钠浓度(123.80±0.35)mmol/L,低于1次组(128.50±0.35)mmol/L(P<0.05)。结论:热性惊厥患儿血清钠浓度有所降低,血清钠浓度越低,惊厥的再发率越高,惊厥的再发率与血清钠浓度降低的幅度有关。
林爱顺,方英莲,李炳植[10](2010)在《38例小儿高热惊厥与血清钠、钙浓度关系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与血清钠、钙浓度的关系。方法:对38例高热惊厥患儿血清钠、钙的浓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清钠120129 mmol/L 9例,130135 mmol/L 4例;血清钙1.82.2 mmol/L 7例,1.71.75 mmol/L 3例。惊厥1次者25例,其中低钠者8例(32%),低钙8例(32%);≥2次惊厥者13例,其中低钠5例(38.5%),低钙2例(15.6%)。惊厥持续时间:<10 min 24例,其中低钠8例(33.3%),低钙6例(25%);≥10 min14例,低钠5例(35.7%),低钙4例(28.6%)。结论:高热惊厥患儿合并血清钠、钙降低,并且惊厥次数越多或持续时间越长,则低钠越明显,而低钙者以首次惊厥者为多。因此,高热惊厥时应适当补钠、补钙以防止惊厥的反复发作。
二、高热惊厥患儿血清钠值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热惊厥患儿血清钠值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血清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和血电解质对小儿热性惊厥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选择标准 |
1.3 观察指标与方法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2)热性惊厥患儿血液检测和脑电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 一般资料和病例选择 |
2 FS诊断标准 |
3 血常规 |
4 血气分析 |
5 生化分析 |
6 脑电图检查 |
7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单纯性热性惊厥组与复杂性热性惊厥组一般资料比较 |
2 单纯性热惊厥组与复杂性热惊厥组临床特征比较 |
3 单纯性热性惊厥组与复杂性热性惊厥组血气分析结果比较 |
4 单纯性热性惊厥组、复杂性热性惊厥组与对照组血常规结果比较 |
5 单纯性热性惊厥组、复杂性热性惊厥组与对照组血生化分析结果比较 |
6 单纯性热性惊厥组与复杂性热性惊厥组患儿不同时期脑电图比较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致谢 |
(3)高热惊厥患儿血钠水平临床观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诊断标准 |
1.4 疗效评价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研究对象低钠血症发生率比较 |
2.2 两组研究对象血清钠与体温的关系 |
3 讨论 |
(4)热性惊厥与血电解质关系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Na+与热性惊厥的关系 |
2 Cl-与热性惊厥的关系 |
3 Ca2+、P5+与热性惊厥的关系 |
4 血糖与热性惊厥的关系 |
5 K+与热性惊厥的关系 |
6 Fe3+与热性惊厥的关系 |
7 Zn+与热性惊厥的关系 |
8 Pb2+、Mg2+与热性惊厥的关系 |
(5)热性惊厥患儿血清电解质水平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46例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有效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降温措施 |
2.1 物理降温 |
2.2 药物降温 |
2.3 中医降温措施 |
3 护理要点 |
3.1 常规护理 |
3.2 对症处理 |
(7)242例不同来源高热惊厥患儿电解质水平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8)小儿热性惊厥中医影响因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 临床资料 |
(一) 资料来源 |
(二) 热性惊厥西医诊断标准 |
(三) 中医体质类型辨证标准 |
(四) 纳入及排除标准 |
二、 研究方法 |
(一) 资料采集 |
(二) 调查内容 |
(三) 统计方法 |
三、 调查结果 |
(一) 热性惊厥发病相关因素分析 |
(二) 两组间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比较 |
(三) 单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 |
(四) 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 |
讨论 |
一、 祖国医学对小儿热性惊厥的认识 |
(一) 热性惊厥相关中医病名的认识 |
(二) 热性惊厥相关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 |
(三) 热性惊厥相关体质因素的认识 |
(四) 热性惊厥相关治则治法的认识 |
二、 西医对热性惊厥发病相关因素的认识 |
(一) 热性惊厥和年龄的关系 |
(二) 热性惊厥和发热的关系 |
(三) 热性惊厥和感染的关系 |
(四) 热性惊厥和季节的关系 |
(五) 热性惊厥和遗传的关系 |
(六) 热性惊厥和免疫的关系 |
(七) 热性惊厥和神经系统的关系 |
(八) 热性惊厥和电解质因素的关系 |
(九) 热性惊厥和心肌酶谱的关系 |
三、 研究结果讨论 |
(一) 热性惊厥发病相关因素及临床特点 |
(二) 热性惊厥的中医影响因子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详细摘要 |
(10)38例小儿高热惊厥与血清钠、钙浓度关系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表现 |
1.3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高热惊厥患儿血清钠值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血清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和血电解质对小儿热性惊厥的诊断价值[J]. 彭流泉,林春旺.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04)
- [2]热性惊厥患儿血液检测和脑电图的研究[D]. 孟庆军. 青岛大学, 2018(12)
- [3]高热惊厥患儿血钠水平临床观察分析[J]. 杨雄华.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01)
- [4]热性惊厥与血电解质关系的研究进展[J]. 赵艳芳,杨晓雯,陈述英.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7(04)
- [5]热性惊厥患儿血清电解质水平变化研究[D]. 赵艳芳. 泰山医学院, 2017(06)
- [6]46例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有效护理[J]. 马志红,梁进娟,屈丹,刘育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22)
- [7]242例不同来源高热惊厥患儿电解质水平比较分析[J]. 张秋生,徐昀,陈玉勤.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06)
- [8]小儿热性惊厥中医影响因子的研究[D]. 葛慧.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01)
- [9]小儿热性惊厥血清钠浓度临床分析[J]. 吴清忠,张慧琴. 临床医药实践, 2011(08)
- [10]38例小儿高热惊厥与血清钠、钙浓度关系的临床研究[J]. 林爱顺,方英莲,李炳植. 中国医药导报, 20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