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浆侵位过程反演及其在矿体定位预测中的应用——以安徽铜陵凤凰山矿田为例

岩浆侵位过程反演及其在矿体定位预测中的应用——以安徽铜陵凤凰山矿田为例

一、岩浆侵位过程的反演及其在矿体定位预测中的应用——以安徽铜陵凤凰山矿田为例(论文文献综述)

韩振玉[1](2020)在《山东省胶西北地区深部金矿资源评价与三维成矿预测》文中提出胶西北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金矿资源丰富,探明资源储量约占整个胶东地区的90%以上。金矿床类型以破碎带蚀变岩型(焦家式)和石英脉型(玲珑式)为主,矿床受中生代岩浆岩和NE—NNE向断裂构造控制明显,多数矿床分布于岩体边缘、NE—NNE向主干断裂带内及其下盘次级断裂中,主要成矿带由三山岛金矿带、焦家金矿带和招远-平度金矿带组成。近年来,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和主矿体资源量的枯竭,寻找接替资源和深部找矿的需求越来越大。在深部找矿工作中,受经济成本的制约,以钻探为主的传统找矿方法难以再有突破;而以三维地质建模和三维成矿预测为代表的深部找矿新技术开始应用到找矿工作中。三维成矿预测是在综合分析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规律的基础上,依托地质勘查数据、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数据等综合多元找矿信息的不断完善,针对金矿集中区深部隐伏矿体开展找矿研究,这一技术的应用将极大的促进金矿集中区深部金矿资源的“定位”“定量”和“定概率”的找矿预测研究和评价。本次研究选取了焦家金矿带和招远-平度金矿带中南段为重点区域,在焦家带的南延部位通过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和激电测量剖面测量,对焦家带南延位置实施了验证,将焦家金矿带进一步向南延伸约3km;在招远-平度金矿带中南段通过开展1:5万重力测量和1:5万磁法测量,根据地质解译成果,在大尹格庄-夏甸金矿田开展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和构造叠加晕研究,推断了招远-平度金矿带在第四系覆盖区下的南延部位。在焦家成矿带上勘查深度最深的纱岭矿区、招贤矿区以及招远-平度成矿带中南段大尹格庄、夏甸等矿区采集了钻孔内样品,开展了黄铁矿微量、稀土元素分析、包裹体成分分析、包裹体测温、多手段同位素分析研究。通过流体包裹体、S和He-Ar同位素、载金矿物黄铁矿研究,认为研究区金矿主成矿期流体包裹体类型是H2O-CO2混合流体,含少量CH4,是一种中温、中盐度、低密度流体,成矿晚期盐度降低,成矿环境为还原环境;成矿过程早期以岩浆热液为主,主成矿期有地幔流体的参与,晚期有较多大气降水的加入。成矿过程与岩浆期后巨大规模和深度的热液交代蚀变有关,是岩浆期后热液交代蚀变型金矿床。在分析了矿体赋存规律、侧伏规律等因素对金矿化富集控制作用的基础上,采用“立方体预测模型方法”开展三维建模,应用“三维证据权法”和“三维信息量法”对深部矿体开展定位、定量、定概率一体化的三维预测,建立了焦家成矿带和大尹格庄-夏甸地区三维地质模型。本次三维建模实现了胶西北金矿集中区的三维可视化,是传统的二维找矿向三维找矿预测的新突破。利用三维预测模型,圈定了6处找矿靶区,在焦家金成矿带深部的两处靶区实现了“定位”“定量”预测,证明了焦家带深部巨大的找矿潜力,利用本次研究布设的钻孔共圈定矿体27个,新增资源量x吨,达到特大型金矿规模。焦家成矿带和大尹格庄-夏甸地区三维成矿预测的成功应用,为整个胶西北地区深部找矿研究提供了可参考、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方法。

叶睿[2](2020)在《南陵-宣城矿集区麻姑山矿田三维地质建模及成矿预测》文中研究说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铜、铁多金属成矿带。当今中国经济水平和工业化高速发展,对金属矿产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大,与此同时随着国内的浅部矿、易识别矿的不断开采越来越少,导致我国对金属矿产资源的进口依赖度越来越大,间接威胁了我国国家战略安全,因此我国深部矿、隐伏矿的找矿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包含7个大型矿集区,前人丰富的研究工作已经证明了在这些大型矿集区的深部具有巨大的成矿潜力。南陵-宣城盆地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之中,地处铜陵矿集区以东、宁芜矿集区以南,近些年不断发现茶亭铜金矿床、麻姑山铜钼矿床等数个大中型多金属矿床表明了区域内巨大的成矿潜力,但也由于第四系地层覆盖面积大、勘探程度低等原因,这一区域的深部地质结构需要用更多更有效的勘探手段得到更清晰更准确的认识。本次研究工作针对麻姑山矿田,以先验地质信息为约束,使用重磁联合反演剖面解译的方法对覆盖麻姑山矿田全区的地质剖面进行解译,基于解译剖面建立了研究区的三维地质模型,并建立了两套验证修改流程,分别对解译剖面和三维地质模型进行了验证和修改。同时基于麻姑山铜钼矿床矿体模型和麻姑山矿田地质模型开展了三维成矿定量预测工作,并依据成矿有利程度圈定了找矿靶区。研究工作取得如下认识:(1)以先验地质信息为约束条件,使用重磁数据综合解译方法,是了解和认识区域深部地质结构的有效手段,获得剖面可以为下一步的建模工作提供基础。并利用三维建模功能对重磁联合反演解译剖面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可以有效发现解译剖面的不准确之处并对其进行修改,使解译剖面有更高的准确性。(2)利用重磁数据综合解译方法和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基本确定了研究区内主要构造的形态、延展方向等信息;确定了研究区内两个主要凹陷地层的深度和厚度;确定了研究区内岩浆岩分布范围、埋深和隐伏岩株的大小与深度。(3)使用三维地球物理正演方法,可以有效的验证三维地质模型的合理性,发现三维地质模型的不准确之处。并有效的完善三维地质模型,增加三维地质模型的可信度,从而减小最终成矿预测的误差,提高找矿靶区圈定的准确性。(4)结合前人总结的研究区成矿规律与三维地质模型对于控矿地质体位置、形态的清晰显示,利用三维成矿定量预测软件对控矿指示性要素进行提取,预测出成矿潜力较大的区域并圈定了找矿靶区,可以为进一步的深部找矿勘探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向中林[3](2019)在《矿区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研究及深部综合信息找矿预测》文中认为矿产资源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物质基础,任何形态的社会发展都离不开矿产资源的消耗。随着近地表矿床的发现率急速下降,向深部寻找更多的资源已经成为全球矿业发展的趋势。随着地质找矿工作的不断深,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中东部地区已经进入攻深找盲阶段,开拓深部找矿空间是实现找矿突破的必经之路。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重点专项开始实施,力图大幅度提高深部成矿成藏与深地资源评价预测基础理论水平、攻克深地资源勘查的重大关键技术,提高深地矿产资源与能源勘查、开采能力。随着计算机三维技术的迅速发展,以三维地质建模技术为核心的数据集成技术逐渐成为深部找矿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围绕矿区三维地质建模较为困难、深部找矿信息难以定量化提取和综合等焦点问题,基于地质异常理论、综合信息评价理论、成矿多重分形理论,以深部找矿预测为主线,采用基于三维地质建模的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方法,主要从矿区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多元素综合地球化学致矿异常的提取方法、钻孔原生晕找矿方法和深部综合信息找矿预测四方面展开研究,以期探索地球化学综合异常提取与识别的新途径和深部综合信息找矿预测的有效方法,促进深部成矿成藏与深地资源评价预测基础理论水平的提高,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根据现有金属矿床勘探的工作程度和数据特点,开展了矿区尺度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研究。针对勘查程度较高的矿体等特殊地质体可采用基于钻孔地质解译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针对矿区深部揭露有限的地层、岩体等分布较广的地质体可采用基于图切剖面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针对深部钻孔揭露但空间分布不连续、较为重要的复杂地质体,如构造、岩脉、特殊蚀变体等可采用基于块体插值的复杂地质体三维地质建模方法。(2)在研究传统地球化学异常提取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元素分布的非线性特征以及因子分析在分析多元素共生组合特征的优势,提出了因子分析与分形相结合提取多元素综合致矿异常的提取方法,主成矿因子的C-A多重分形模型拟合直线为四段式,根据其拐点可划分出地球化学背景、区域异常、局部异常和极值异常区,其局部异常和极值异常可以很好地反映岩体、构造和赋矿地层等有利的成矿地质条件,可以作为预测靶区的圈定依据,研究区1:5万水系沉积物化探异常提取验证效果良好。(3)在研究原生晕找矿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钻孔原生晕进行三维可视化块体建模,基于元素组合特征分析,完成了钻孔原生晕的3D地球化学分区,采用因子分析与C-V三维多重分形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提取了主成矿因子致矿异常,并基于构造叠加晕预测准则,采用头尾晕比值Sb/Bi、头晕因子F3/尾晕因子F4等地球化学参数(>1)推测了深部致矿异常,综合提取了钻孔原生晕综合示矿异常。(4)基于不同条件下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研究,对博罗科努东段可克萨拉矿区开展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在研究矿区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和典型矿床特征的基础上,建立起矿区和典型矿脉的三维地质模型,包括地表模型、地层模型、岩体模型、构造模型、蚀变带模型和矿化体模型。通过对可克萨拉矿区L2+1、L10等典型矿脉的三维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建立起了研究区矿床的成矿模型。即可克萨拉矿床主要为矽卡岩型矿床,成矿受岩浆岩-地层岩性-构造“三位一体”联合控制。(5)在成矿预测理论的指导下,基于建立的矿区三维地质模型,通过已知矿体和物化遥信息的三维集成叠加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起了研究区的综合找矿模型,在三维空间中提取了赋矿围岩、控矿岩体、控矿侵入接触带构造和围岩蚀变等地质异常,磁法和电法等地球物理异常,水系沉积物和钻孔原生晕等地球化学示矿异常;通过三维块体建模,将多元成矿异常示矿信息转换为块体的属性,采用预测要素叠加法,通过块体各条件的优化组合、属性的综合运算完成了研究矿区的三维成矿预测,圈定出A级靶区4个,B级靶区6个,C级靶区9个。

殷延端[4](2018)在《铜陵矿集区桂山地区铜多金属矿的成矿预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桂山地区位于铜陵矿集区的东部,大地构造上属扬子板块北缘,下扬子坳陷带中部之铜陵隆起与繁昌坳陷的交接地带。近年来在桂山周边地区相继发现了姚家岭特大型锌金多金属矿床和朱家冲铜矿床、桂花冲铜矿床、桂山铜多金属矿床等一批中小型矿床。该区多年的找矿成果表明桂山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中深部找矿具有较大潜力。本研究采用地球物理技术(重磁异常信息)与地质研究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以1:50000重磁异常信息的解析为先导,结合区域成矿背景条件分析、重点区域高精度重磁(1:10000)异常特征的地质解译和典型矿床剖析及成矿规律研究,对桂山地区内重点区域的中深部成矿靶区进行了预测。首先,通过合肥工业大学自主研制的“重磁数据处理及三维反演平台”软件,对桂山地区已有的1:50000区域重磁数据进行“二次处理”后的异常进行了“二次解译。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和重磁异常特征解译,确定了铜陵隆起、繁昌盆地、宣南坳陷及戴公山背斜、蝌蚪山背斜、桂集向斜、沙滩脚岩体、戴家汇岩体、狮子形岩体、青山-西牛山岩体以及蝌蚪山破火山口的分布位置,确立了研究区的地质构造格架。在此基础上,在桂山地区内选择约10km2的重点地区开展1:10000高精度重磁测量,并运用“重磁数据处理及三维反演平台”软件,对所获得的重磁数据进行了处理和解译。根据重磁异常特征,解译出褶皱3个、断层5条、圈定岩浆岩体4个,发现与成矿关系密切的青山岩体具有弱-中磁性、低密度重磁场特征,桂山岩体具有中等磁性、低密度的重磁场特征,西牛山岩体具有强磁、中低密度特征,姚家岭岩体具有弱-中磁性、低密度重磁场特征;控矿地层—石炭系三叠系灰岩、大理岩具有低磁或无磁、高密度特征。异常分布及特征的地质学涵义表明青山岩体东侧、桂山岩体西侧以及西牛山岩体两侧具备中深部成矿的潜力。通过区域地球化学场和地质剖面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分析了地球化学异常与中酸性侵入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岩体中相对富集铜、金等成矿元素,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尤其是矽卡岩附近成矿元素含量最高,表明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是成矿的有利部位。矿床同位素年代学和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桂山地区内与成矿有关的中酸性侵入岩体成岩年龄为141.3±3.6Ma,成矿年龄为136.9±2.2143.7±2.7Ma,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综合分析以上研究成果,认为桂山地区复杂的大地构造背景是成岩成矿的前提;高精度的重磁异常是成矿预测的示踪;中酸性侵入岩体是区内重要的成矿源岩;断裂构造的发育为岩浆及含矿热液的运移提供了重要通道;石炭纪至三叠纪碳酸盐岩地层是重要的控矿围岩;侵入岩体与碳酸盐岩围岩的接触带及蚀变-矿化岩体内是该区深部找矿的重点部位;矽卡岩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大理岩化、绢云母化等蚀变是重要的找矿标志。基于上述认识,初步归纳了桂山地区成矿预测要素,构建了该地区多信息耦合成矿预测模型。运用该模型在研究区内圈定3个成矿靶区,为未来找矿工作提供了指导。

任梦依[5](2016)在《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定量预测理论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陆上矿产资源日益枯竭,找矿勘探难度日渐增大,海底多金属硫化物作为矿产资源的新领域,逐渐成为学科研究的前沿和重点。其较大的成矿远景和开发潜力,使之成为各国竞相研究的目标。根据国际海底管理局的章程,海底矿产资源的开发需先申请专属合同区,然后在8年和10年后需分别放弃50%和75%的勘探区面积。因此,在勘查难度很大的海洋环境中,如何基于较少的数据资料在海区确定合同区位置,如何在合同区内圈定找矿靶区并对找矿靶区进行优选规划是现阶段海底矿产资源勘探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的勘查实际,本文建立了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定量预测评价方法体系,并应用于印度洋中脊研究区成矿预测研究中。实现了从面到点,逐步确定找矿有利区位置,逐步缩小找矿有利区范围的过程。在第三层次预测中,选择龙旗热液区为典型研究区,开展定量化综合预测和成矿过程模拟分析的双向成矿预测评价研究,圈定成矿最有利部位,为我国硫化物合同区的勘探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取得的创新成果主要包括:(1)充分掌握海底多金属硫化物成矿地质背景、控矿要素及找矿标志,以印度洋中脊区域为研究区,结合区内地形、重磁、构造等相关数据,统计分析提取成矿有利区范围,构建硫化物矿床找矿模型;(2)系统建立了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定量预测流程体系,运用证据权等预测方法实现了印度洋研究区三个层次的成矿预测,并提出我国硫化物合同区区块规划的建议方案;(3)以龙旗热液区为典型研究区,利用Surpac软件构建地表、断裂、洋壳圈层的三维地质模型,基于“立方体模型”找矿方法实现多金属硫化物的三维成矿预测;(4)将龙旗热液区多金属硫化物地质模型对应的成矿条件转化为FLAC3D软件中相应的条件参数,实现多金属硫化物成矿过程的模拟再现;(5)将三维成矿预测结果与过程模拟的分析结果联合约束,开展了龙旗热液区双向预测评价,确定成矿最有利部位,减少了定量化综合预测的多解性以及过程模拟的不确定性,提高找矿概率。

瞿泓滢,裴荣富,姚磊,王永磊,王浩琳[6](2012)在《湖北大冶与矽卡岩型铁矿床有关的铁山岩体中黑云母、角闪石40Ar-39Ar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文中研究指明长江中下游是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成矿的重要地区之一,是中国东部一个重要的Cu-Fe-Au-Mo多金属成矿区带。鄂东南地区铜铁多金属矿床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关于岩体年龄及岩体热年代学的研究比较少,本文以湖北大冶与矽卡岩型铁矿床有关的铁山岩体中的黑云母与角闪石为研究对象,利用40Ar-39Ar阶段加热同位素定年方法对该岩体进行了成岩时代的研究,获得了黑云母、角闪石的40Ar-39Ar坪年龄分别为(133.0±1.0)Ma、(137.0±2.0)Ma,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33.4±1.5)Ma、(137.3±1.6)Ma,结合前人的资料,认为黑云母、角闪石的40Ar-39Ar坪年龄代表了铁山岩体的成岩时代,结果与鄂东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成矿岩体年龄一致。与铜陵地区主要成矿岩体年龄对比,利用岩体冷速率与成矿关系以及小岩体成大矿的原理,铁山岩体冷速率偏高,成矿规模一般与冷速率呈反相关,但可能由于其有着特殊的生长结构,浅部小侵入体可以得到一定深度岩浆房的成矿流体和热能补充,以致会出现"小岩体成大矿"的现象。同时,在结合已有的岩石学、地球化学以及矿床同位素年龄资料基础上,可以推断出鄂东南地区早白垩世矽卡岩铁矿床形成于岩石圈伸展-减薄环境。

疏志明[7](2012)在《安徽铜陵凤凰山铜矿成矿规律与隐伏矿体预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凤凰山铜矿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东部,阳新-常州深断裂北部,是本区重要的矽卡岩-斑岩复合型矿床。本论文在充分收集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区域地质调研、矿床地质剖析、构造地质解析、岩相学研究、主微量元素分析、流体包裹体示踪以及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等多学科理论的交叉和多手段的运用,以地质-地球物理的研究为主线,对各种深边部勘查技术方法的有效性进行研究,为最终有效的综合勘查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凤凰山矿区存在3类矿床类型,即与新屋里花岗闪长岩岩体有关的矽卡岩型铜铁矿床、南区产于石英二长闪长斑岩体中的斑岩型铜金(钼)矿床、北区与闪长斑岩有关的铜铅锌矿床。划分了矽卡岩型成矿期及斑岩型成矿期2个成矿期和9个成矿阶段。通过矿物流体包裹体分析,探讨了成矿流体的成份特征及其演化,分析了成矿作用的温度和压力条件,认为地下水的混入是成矿作用发生的重要原因。分析了矿区主要含矿地层、岩浆岩的特征,指明了有利的控矿地层与岩体。重点研究了成矿构造条件,分析了成矿构造应力场;将矿体的分布特征和形态特征与不同级别的褶皱构造相联系,探讨成矿的分带性;研究矿区角砾岩的分形特征,分析角砾状矿体的成因。开展了凤凰山铜矿区矿床的成因分析,探讨了成矿定位机理,总结了矿床成矿规律,建立了成矿模式。开展了凤凰山铜矿南区构造地球化学多元素组合异常结构模式研究,获得良好的效果。进行瞬变电磁法、高频大地电磁测深和高精度磁测等找矿技术方法的探测研究,对三种方法在该区的找矿有效性做出判断和评价。总结和归纳了凤凰山矿区矿床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综合找矿标志。根据地质、遥感、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和各种找矿标志的分析,圈定凤凰山铜矿区深边部找矿预测靶区4处。

楼金伟[8](2012)在《安徽铜陵矿集区中酸性侵入岩及狮子山矿田铜多金属矿床》文中指出包括斑岩型矿床、矽卡岩型矿床在内的与岩浆作用有关的热液矿床是提供铜、钼、金、多金属矿产资源的重要矿床类型,因此也是矿床学研究的热点和重点,理论成就丰硕。铜陵矿集区作为我国长江中下游构造-岩浆-成矿带中的一个重要的铜多金属成矿区,长期以来一直被列为我国矿产资源勘查的重要成矿区带,同时也是我国地质工作者尤其是矿床学家们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地区,研究成果丰富,但也留有许多长期争议的关键地质问题。铜陵矿集区中生代侵入岩发育,以中酸性岩为主。前人对该区侵入岩及其中的岩石包体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对该区中生代岩浆的起源和演化及成岩大地构造背景、成岩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但尚未达成广泛的共识。本文在全面收集前人研究资料和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铜陵矿集区中生代侵入岩的空间分布特征,精确厘定了侵入岩的形成年龄,准确划分了侵入岩的岩石类型和岩石系列,并基于岩石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Pb-Sr-Nd-O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深入探讨了区域岩浆作用深部动力学过程及成岩机制。研究认为:铜陵矿集区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的形成年龄集中于135~147Ma,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浆作用产物,岩浆活动持续时间大约为10~15Ma;岩体总体受基底断裂制约,沿近东西向呈带状分布,受多期不同方向和性质的断裂控制,主要呈岩枝、岩墙和岩脉状浅成侵入产出;岩石矿物成分变化较大,但多以斜长石为主,依据实际矿物成分确定区内侵入岩主要为辉石闪长(玢)岩、石英(二长)闪长(玢)岩和花岗闪长(玢/斑)岩3类;岩石化学成分特点是Si02含量中等,略偏酸性或基性,富碱富钠,高钾准铝质,均属亚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3类侵入岩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Pb-Sr-Nd-O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均与埃达克质岩石特征相似。侵入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原始岩浆起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的熔融,幔源玄武质岩浆底侵并熔融下地壳形成埃达克质岩浆进而发生混合作用,可能是本区中酸性侵入岩浆形成的主要方式;岩浆演化可能经历了一个复杂过程,岩浆在地壳深部因温度梯度引起扩散对流作用,进而发生一定程度的熔离分异作用,形成带状岩浆房,同时伴随结晶分异作用;不同岩浆层中的岩浆与构造运动诱发的深断裂相沟通并随机地上升,脉动式侵位,形成的侵入体空间上相互穿插,时间上难分早晚;区域岩浆形成于挤压向拉张过渡的动力学背景之下,岩石圈地幔加厚后减压熔融并底侵下地壳岩石;岩浆活动的大地构造背景是大陆板块内部,岩浆作用与晚侏罗纪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密切相关,但同时受到海西-印支期断裂坳陷及华北与扬子陆块碰撞造山作用形成的前中生代基底构造的制约。铜陵矿集区铜多金属矿床在平面上主要沿近东西向基底断裂展布的铜陵-沙滩脚构造-岩浆带中部产出,集中分布于铜官山、狮子山、新桥、凤凰山、沙滩脚等5个矿田。矿床赋存于古生代志留系中-上统坟头组和茅山组至三叠系中统东马鞍山组地层及其附近岩体中,其中最主要赋矿层位是石炭系中-上统黄龙组和船山组白云岩和灰岩。矿化在垂向剖面上往往表现为上金(银)下铜(钼)以及上部浅成热液脉状矿化、中部矽卡岩型矿化和深部斑岩型矿化的分带现象。矿床成因类型多样,主要为矽卡岩型,其次为斑岩型和脉型,其中矽卡岩型有裂隙式、接触带式、层间式、层控式等矿化形式,斑岩型矿床的最新发现为矿集区深部和边部找矿提供了有益启示。矿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成矿作用与燕山期岩浆作用及其相关的热液作用密切相关,而海西期沉积事件中是否有火山喷发或火山喷流(或喷气)沉积成矿作用以及其对成矿的贡献尚需进一步探索和甄别。本文针对矿集区矿床成因机制及铜多金属矿化的空间分带特征,选择狮子山矿田开展了较为系统深入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铜陵矿集区及狮子山矿田虽以矽卡岩型矿化为特征,但后期热液硫化物多金属矿化非常强烈,以致大多数矿床早期矽卡岩矿物组合受晚期叠加热液的强烈改造而改变甚至部分消失,多数矿床矽卡岩型矿石不发育,或矽卡岩中的矿化并不强;狮子山矿田各矿床的成矿作用一般可以划分为(早+晚)硅酸盐(矽卡岩)阶段、氧化物阶段、(早+晚)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铜多金属矿化主要集中于硫化物阶段,部分铜矿化亦发育于硅酸盐阶段,部分金矿化亦发育于碳酸盐阶段。矿田内主要矿床的原生包裹体主要为富气相包裹体、富液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3种类型,不同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的类型略有差异,但富气相包裹体常与富液相包裹体共生。成矿流体盐度较高、温度中等、弱酸性至弱碱性,在相同的成矿阶段,如硫化物阶段,金或金(铜)矿床成矿温度一般较铜(金)矿床低,反映金的沉淀成矿温度略低。热力学计算和分析表明,在成矿热液流体演化过程中,共存于同一成矿流体中的铜和金由于其络合物类型和溶解度的差异及其对物理化学条件变化作出的响应不同,使其在沉淀的时间和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导致铜和金的时空分离;但与此同时,由于本区构造-岩浆作用及相关的热液活动的多期叠加、成矿热液流体的连续性演化以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波动性变化,往往又导致金矿化叠加在铜矿化之上,金矿化与铜矿化又表现出共生的现象。矿床H-O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反映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从成矿早阶段向晚阶段演化,大气降水混入不断增加。矿石铅主要来源于岩浆作用,虽然不能排除沉积铅的加入,但无疑沉积铅是次要的。硫同位素组成特征的简单类比表明,冬瓜山矿床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与Sedex型矿床明显不同,硫酸盐的硫同位素组成与VHMS型矿床不同,而它们均与斑岩型矿床基本一致;虽然区域沉积岩的硫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其成岩过程中经历了明显的海水沉积作用和硫酸盐细菌还原作用,但热力学计算显示成矿热液中的硫来源于区内高钾钙碱性岩浆熔体分异的热液流体,没有保存海西期沉积硫的同位素证据。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可以认为,狮子山矿田各矿床为受统一的燕山期岩浆热液系统控制的斑岩-层控矽卡岩-浅成热液脉型铜多金属矿床。

瞿泓滢,王浩琳,裴荣富,姚磊,王永磊,郑志刚[9](2012)在《鄂东南地区与铁山和金山店铁矿有关的花岗质岩体锆石LA-ICP-MS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文中研究说明长江中下游是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成矿的重要地区之一,是我国东部一个重要的Cu-Fe-Au-Mo多金属成矿区带。本文以鄂东南地区铁山岩体和金山店岩体为研究对像,利用原位LA-ICP-MS锆石U-Pb测年和锆石Hf同位素分析方法,探讨该地区岩体成因以及岩浆作用与成矿作用。铁山石英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38.9±0.96Ma(样品jls1-110)、138.2±0.94Ma(样品jls3)、131.0±1.2Ma(样品jls4)和118.9±1.2Ma(样品jls5),金山店石英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28.6±0.88Ma(样品jsd),为早白垩世、燕山晚期。铁山岩体石英闪长岩εHf(0)为负值,εHf(t)为负值(-17.3707~-8.31555),一阶段Hf模式年龄(tDM1)平均为1.33Ga,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平均为2.03Ga;金山店岩体石英闪长岩εHf(0)为负值,εHf(t)为负值(-7.81135~-3.45982),一阶段Hf模式年龄(tDM1)平均为1.03Ga,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平均为1.56Ga。铁山和金山店石英闪长岩样品中锆石Hf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该地区为岩体形成时有壳源物质参加的这一可能性,为长江中下游壳源岩浆提供补充。在结合已有的岩石学、地球化学以及矿床同位素年龄资料基础上,可以推断出鄂东南地区早白垩世矽卡岩型铁矿床形成于岩石圈伸展-减薄环境。

毛先成,唐艳华,赖健清,邹艳红,陈进,彭省临,邵拥军[10](2011)在《凤凰山矿田成矿地质体三维结构与控矿地质因素分析》文中认为安徽铜陵凤凰山铜矿正面临资源保有程度严重不足的问题,建立凤凰山矿田成矿地质体三维结构和控矿地质因素模型,开展矿田深部隐伏矿体立体定位预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凤凰山矿田矿床矿体的定位主要受接触带和断裂构造的复合控制,新屋里岩体与围岩呈侵入接触,局部地段超覆于围岩之上,接触带的形态和产状控制了矿体的空间分布。在分析矿田地质特征及与成矿关系的基础上,采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构建新屋里岩体、接触带、地层和张性断层等地质体的三维结构栅格模型。地质体三维结构模型表明,新屋里岩体结构复杂,向东南方向延伸,有大量的剧烈弯曲变形,向北东方向呈扇形;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构造控制了矿体的产出位置和空间分布;地层结构是一复式向斜;断层结构主要为4条走向北西的横向张性断层。采用数学形态学和欧氏距离变换相结合的方法,基于栅格模型对新屋里岩体的形态结构进行滤波分解和几何分析,获得岩体的二级趋势与二级起伏等结构成分。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建立岩体热力场因素(dG)、岩体形态因素(wr1G、wr2G)、褶皱构造因素(dD3)和横向张性断层因素(dF)的三维栅格模型,制作统计数据散点图得到控矿地质因素与矿化指标的关联关系,以三维栅格模型表达矿化富集空间及其立体单元。地质体结构模型和控矿地质因素栅格模型可以描述各种地质体和控矿地质作用在空间中的分布,分析地质体三维结构、控矿地质因素与矿化空间分布的关联关系,为隐伏矿体立体定位预测提供空间分析依据和三维可视化模型。

二、岩浆侵位过程的反演及其在矿体定位预测中的应用——以安徽铜陵凤凰山矿田为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岩浆侵位过程的反演及其在矿体定位预测中的应用——以安徽铜陵凤凰山矿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山东省胶西北地区深部金矿资源评价与三维成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5 主要创新点
2 研究区地质矿产背景
    2.1 区域地质背景
    2.2 地球物理特征
    2.3 地球化学特征
    2.4 矿产特征
    2.5 研究区重点矿床特征
3 物探化探异常特征
    3.1 重力测量
    3.2 磁法测量
    3.3 电法测量
    3.4 地球化学测量
4 成矿作用研究
    4.1 地球化学采样及测试
    4.2 成矿地球化学特征
    4.3 成矿流体来源
5 成矿地质条件与成矿规律研究
    5.1 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5.2 成矿规律研究
6 三维立体建模及成矿预测
    6.1 建模思路与技术路线
    6.2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6.3 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
    6.4 找矿模型的建立
    6.5 成矿预测
    6.6 钻探验证与资源量估算
7 结论
    7.1 主要成果
    7.2 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南陵-宣城矿集区麻姑山矿田三维地质建模及成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背景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基于重磁数据的综合地质解译
        1.2.2 三维地质建模
        1.2.3 三维成矿预测
        1.2.4 研究区研究现状
    1.3 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 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地质概况
        2.1.1 构造
        2.1.2 地层
    2.2 南陵-宣城盆地地质概况
        2.2.1 构造
        2.2.2 地层
    2.3 麻姑山矿田地质概况
        2.3.1 地层
        2.3.2 构造
        2.3.3 岩浆岩
    2.4 典型矿床
        2.4.1 矿区地层
        2.4.2 矿区构造
        2.4.3 岩浆岩
        2.4.4 变质作用与热液蚀变
    2.5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5.1 研究区重力场特征
        2.5.2 研究区磁场特征
        2.5.3 地质体物性划分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基于重磁数据的综合地质解译方法
    3.2 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3.3 三维成矿预测方法
第四章 基于重磁数据的剖面综合地质解译
    4.1 先验地质约束
    4.2 剖面范围及地质体单元
    4.3 重磁联合反演
    4.4 重磁反演结果
第五章 三维地质建模与地质解译结果优化
    5.1 三维地质建模
        5.1.1 三维矿体模型
        5.1.2 三维地质模型
    5.2 基于三维地球物理正演的地质解译结果优化
        5.2.1 初次结果与实测对比验证
        5.2.2 三维模型修改
第六章 三维成矿预测与靶区圈定
    6.1 麻姑山矿床成矿规律
    6.2 三维成矿预测及找矿靶区
        6.2.1 三维成矿预测
        6.2.2 找矿靶区圈定
第七章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3)矿区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研究及深部综合信息找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三维地质建模
        1.2.2 矿产资源预测与评价方法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4 主要成果和创新
2 矿区与矿床地质
    2.1 地层
    2.2 构造
    2.3 岩浆岩
    2.4 矿床
        2.4.1 典型矿床特征
        2.4.2 成矿控制因素及矿床成因
        2.4.3 找矿标志
3 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研究
    3.1 三维地质建模概念及方法
        3.1.1 三维地质建模概念
        3.1.2 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3.2 基于钻孔解译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3.2.1 数据准备
        3.2.2 建模流程
    3.3 基于图切剖面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3.3.1 数据准备
        3.3.2 建模流程
    3.4 基于块体插值的复杂地质体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3.4.1 数据准备
        3.4.2 建模流程
4 多重分形模式下多元素综合地球化学矿致异常的提取方法研究
    4.1 地球化学异常提取方法
    4.2 多重分形理论及地球化学异常提取方法
        4.2.1 多重分形理论及地球化学异常识别模型
        4.2.2 模型应用
    4.3 因子分析与分形相结合的综合矿致异常提取方法
        4.3.1 因子分析及地球化学分区
        4.3.2 基于多重分形模型提取主因子异常
5 矿区钻孔原生晕综合矿致异常提取
    5.1 原生晕找矿方法
    5.2 矿区元素组合特征分析
    5.3 3D地球化学分区
    5.4 基于传统方法的原生晕异常分析
    5.5 多重分形模式下矿致异常的提取
        5.5.1 基于分形/多重分形理论的C-V模型
        5.5.2 主成矿元素Cu的矿致异常提取
        5.5.3 主成矿因子矿致异常提取
    5.6 钻孔原生晕矿致异常的综合
        5.6.1 地球化学参数预测深部找矿潜力
        5.6.2 矿致异常的综合
6 深部综合信息找矿预测
    6.1 综合信息找矿预测方法
    6.2 矿区三维综合找矿预测
        6.2.1 矿区三维地质建模及物化遥信息
        6.2.2 三维综合找矿模型的建立
        6.2.3 三维成矿预测信息的提取与分析
        6.2.4 三维成矿预测
7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铜陵矿集区桂山地区铜多金属矿的成矿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深部找矿研究现状
        1.2.2 地球物理勘探研究现状
        1.2.3 铜陵矿集区研究现状
        1.2.4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5 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点
        1.5.1 主要研究成果
        1.5.2 创新点
第二章 区域自然地理概况及地质背景
    2.1 自然地理概况
    2.2 地质背景
        2.2.1 地层
        2.2.2 构造
        2.2.3 岩浆岩
        2.2.4 区域地质演化
第三章 区域重磁特征及其地质解译
    3.1 重磁数据来源及处理技术
    3.2 岩矿石物性特征
        3.2.1 密度特征
        3.2.2 磁性特征
    3.3 区域重力异常特征及地质解译
        3.3.1 区域重力异常特征
        3.3.2 区域重力异常地质解译
    3.4 区域磁力异常特征及地质解译
        3.4.1 区域磁力异常特征
        3.4.2 区域磁力异常地质解译
    3.5 区域重磁场异常解译小结
第四章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4.1 区域地球化学场特征
    4.2 岩石地球化学剖面特征
第五章 高精度重磁异常特征及地质解译
    5.1 地质概况
    5.2 重磁数据来源及处理技术
    5.3 高精度重磁异常特征及其地质解译
        5.3.1 重力异常特征
        5.3.2 重力异常特征地质解译
        5.3.3 磁力异常特征
        5.3.4 磁力异常的地质解译
    5.4 地质解译小结
第六章 典型矿床成矿规律
    6.1 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床
        6.1.1 矿床地质
        6.1.2 矿体特征
        6.1.3 矿石组成及特征
        6.1.4 蚀变特征
        6.1.5 矿床成因探讨
    6.2 朱家冲铜矿床
        6.2.1 矿床地质
        6.2.2 矿体特征
        6.2.3 矿石组成及特征
        6.2.4 蚀变特征
        6.2.5 矿床成因探讨
    6.3 桂花冲铜矿床
        6.3.1 矿床地质
        6.3.2 矿体特征
        6.3.3 矿石组成及特征
        6.3.4 蚀变特征
        6.3.5 矿床成因探讨
    6.4 桂山铜多金属矿床
        6.4.1 矿床地质
        6.4.2 矿体特征
        6.4.3 矿石组成及特征
        6.4.4 蚀变特征
        6.4.5 矿床成因探讨
    6.5 成矿规律
第七章 成矿预测
    7.1 成矿预测模型
    7.2 成矿预测结果
    7.3 成矿靶区
第八章 结论及建议
    8.1 主要结论
    8.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5)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定量预测理论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调查情况
        1.2.2 矿产资源定量预测的研究现状
        1.2.3 成矿过程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6 创新性成果
2 成矿预测理论与方法
    2.1 成矿预测基本理论
    2.2 成矿预测方法
    2.3 小结
3 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地质特征
    3.1 热液循环系统及沉积模式
    3.2 热液活动与硫化物分布特征
        3.2.1 洋中脊构造环境
        3.2.2 岛弧型构造环境
        3.2.3 板内火山及其他构造环境
    3.3 小结
4 海底多金属硫化物找矿模型建立
    4.1 控矿要素分析
        4.1.1 水深条件
        4.1.2 沉积物盖层
        4.1.3 围岩类型
        4.1.4 断裂构造
        4.1.5 扩张速率
        4.1.6 洋壳年龄
        4.1.7 岩浆作用
    4.2 找矿标志总结
        4.2.1 地球化学元素异常
        4.2.2 地球物理重磁异常
    4.3 基于GIS的找矿预测方法
    4.4 建立找矿模型的数据类型
    4.5 小结
5 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定量预测流程体系
    5.1 区域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远景区定量预测
        5.1.1 区域性远景区预测的任务要求
        5.1.2 区域远景区预测的特点和方法
    5.2 远景区海底多金属硫化物找矿靶区定量预测与评价
        5.2.1 远景区内找矿靶区预测的任务要求
        5.2.2 远景区内找矿靶区预测的特点和方法
    5.3 目标区海底多金属硫化物找矿靶区优选与评价
        5.3.1 目标区内找矿靶区优选评价的任务要求
        5.3.2 目标区内找矿靶区优选评价的特点和方法
    5.4 小结
6 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定量预测研究实例
    6.1 层次一——印度洋中脊
        6.1.1 印度洋研究区概况
        6.1.2 区域信息综合分析与提取
        6.1.3 区域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资源成矿预测
    6.2 层次二——西南印度洋中脊
        6.2.1 西南印度洋研究区概况
        6.2.2 远景区信息综合分析与提取
        6.2.3 远景区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资源成矿预测
    6.3 层次三——中国合同区
        6.3.1 中国硫化物合同区概况
        6.3.2 目标区信息综合分析与提取
        6.3.3 目标区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资源成矿预测
    6.4 硫化物合同区区块规划方案
        6.4.1 印度洋海区硫化物区块申请规划
        6.4.2 中国硫化物合同区区块规划方案
    6.5 小结
7 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双向预测评价
    7.1 龙旗热液区地质背景
        7.1.1 洋壳圈层结构
        7.1.2 断裂构造
        7.1.3 海洋核杂岩
        7.1.4 已知热液区
    7.2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7.2.1 剖面图
        7.2.2 构造分布图
        7.2.3 找矿模型的建立
    7.3 致矿地质异常数值模拟预测分析
        7.3.1 三维数字热液区
        7.3.2 FLAC3D文件转换
        7.3.3 数值模拟的原理与方法
        7.3.4 地质体参数设置
        7.3.5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7.3.6 模拟结果及分析
    7.4 矿致地质异常定量化预测分析
        7.4.1 “立方块预测模型”的找矿方法
        7.4.2 有利洋壳圈层信息提取
        7.4.3 有利构造信息提取
        7.4.4 深部信息提取
        7.4.5 三维成矿预测综合分析
    7.5 双向预测评价
        7.5.1 成矿过程数值模拟预测分析
        7.5.2 龙旗热液区双向预测
    7.6 小结
8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湖北大冶与矽卡岩型铁矿床有关的铁山岩体中黑云母、角闪石40Ar-39Ar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区域地质背景
3 矿床地质特征、岩体地质和采样位置
4 分析方法
5 定年结果
6 讨论和结论
    6.1 岩体年龄
    6.2 岩体热年代学
    6.3 岩浆作用与成矿作用

(7)安徽铜陵凤凰山铜矿成矿规律与隐伏矿体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项目简介
    1.2 铜陵地区地质研究现状
    1.3 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4 主要认识和成果
第二章 铜陵地区区域地质与深部构造
    2.1 大地构造背景
    2.2 区域地层及其含矿性
    2.3 区域岩浆活动及其控矿特征
    2.4 深部构造
        2.4.1 岩石圈厚度特征
        2.4.2 莫霍面深度特征
        2.4.3 深部构造对成矿的控制
第三章 凤凰山铜矿床成矿一定位机制研究
    3.1 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分析
        3.1.1 概况
        3.1.2 矿区地层
        3.1.3 岩浆活动特征
        3.1.4 矿床的基本特征及成矿作用
        3.1.5 矿物流体包裹体特征
        3.1.6 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流体演化
    3.2 主要控矿地质条件分析
        3.2.1 地层条件
        3.2.2 岩浆岩条件
        3.2.3 构造条件
    3.3 矿床的定位机制与成矿模式
        3.3.1 矿床成矿规律总结
        3.3.2 矿床成矿定位机理
        3.3.3 成矿模式
第四章 探查技术方法及其有效性研究
    4.1 南区构造地球化学异常结构模式分析
        4.1.1 多元素异常组合的划分
        4.1.2 元素组合异常分布特征
    4.2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
        4.2.1 工作简况
        4.2.2 工作成果
        4.2.3 结论
    4.3 瞬变电磁法(TEM)
        4.3.1 测线布置
        4.3.2 瞬变电磁测深法TEM资料分析
        4.3.3 凤凰山南区106线与以前的资料对比
    4.4 技术方法有效性定量评价——以CSAMT为例
        4.4.1 物化探技术有效性评价的方法
        4.4.2 有效性评价剖面样本区的确定及处理方法
        4.4.3 有效性评判计算
第五章 综合勘查及靶区预测
    5.1 矿床综合找矿标志
        5.1.1 地质标志
        5.1.2 地球物理标志
        5.1.3 地球化学标志
    5.2 综合预测及验证情况
        5.2.1 综合预测
        5.2.2 验证结果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8)安徽铜陵矿集区中酸性侵入岩及狮子山矿田铜多金属矿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
        1.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2 选题依据
    1.2 工作内容及研究方法
        1.2.1 工作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完成工作量及研究进展
        1.3.1 完成工作量
        1.3.2 研究进展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2.1.1 大地构造位置
        2.1.2 深部结构特征
        2.1.3 区域构造演化
    2.2 铜陵矿集区
        2.2.1 地壳结构
        2.2.2 区域构造
        2.2.3 区域地层
        2.2.4 区域地球化学背景
第三章 矿集区岩浆岩与岩浆作用
    3.1 岩浆岩研究现状
    3.2 岩浆岩时空分布
        3.2.1 岩体空间分布
        3.2.2 岩石形成年龄
    3.3 岩浆岩矿物组成和岩石化学特征
        3.3.1 岩石矿物组成特征及岩石种属
        3.3.2 岩石化学成分特征及岩石系列
    3.4 岩浆岩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3.4.1 微量元素
        3.4.2 稀土元素
    3.5 岩浆岩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3.5.1 Sr-Nd同位素
        3.5.2 O同位素
        3.5.3 Pb同位素
    3.6 深部岩浆动力学过程及成岩机制
        3.6.1 岩浆起源
        3.6.2 岩浆演化
        3.6.3 成岩大地构造背景
        3.6.4 成岩动力学过程
    3.7 小结
第四章 矿集区铜多金属矿床
    4.1 矿床时空分布
        4.1.1 矿床空间分布
        4.1.2 矿床时间分布
    4.2 矿床成因类型
    4.3 矿田地质特征
        4.3.1 铜官山矿田
        4.3.2 狮子山矿田
        4.3.3 新桥矿田
        4.3.4 凤凰山矿田
        4.3.5 沙滩角矿田
    4.4 小结
第五章 狮子山矿田铜多金属矿床地质
    5.1 矿田地质概况
        5.1.1 地层
        5.1.2 构造
        5.1.3 岩浆岩
        5.1.4 矿床
    5.2 矿床地质特征
        5.2.1 包村金(铜)矿床
        5.2.2 朝山金矿床
        5.2.3 鸡冠石银(金)矿床
        5.2.4 东狮子山铜(金)矿床
        5.2.5 西狮子山铜(金)矿床
        5.2.6 老鸦岭铜(钼)矿床
        5.2.7 大团山铜(金)矿床
        5.2.8 花树坡铜(金)矿床
        5.2.9 胡村铜(钼)矿床
        5.2.10 冬瓜山铜(金)矿床
    5.3 小结
第六章 狮子山矿田铜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
    6.1 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
        6.1.1 流体包裹体样品采集和实验
        6.1.2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6.1.3 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
        6.1.4 流体包裹体气液相成分
        6.1.5 成矿流体热力学参数的确定
        6.1.6 铜和金的络合物形式及相关热力学计算
        6.1.7 铜和金迁移和沉淀的热力学分析
        6.1.8 小结
    6.2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
        6.2.1 氢-氧同位素
        6.2.2 硫同位素
        6.2.3 铅同位素
        6.2.4 小结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表

(9)鄂东南地区与铁山和金山店铁矿有关的花岗质岩体锆石LA-ICP-MS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区域地质背景
3 矿床地质特征、岩体地质和采样位置
4 分析方法
    4.1 LA-ICP-MS锆石U-Pb测年
    4.2 锆石Hf同位素分析
5 分析结果
    5.1 LA-ICP-MS锆石U-Pb测年
    5.2 锆石Hf同位素数据
6 讨论
    6.1 岩体年龄
    6.2 岩浆源区示踪
    6.3 岩浆作用与成矿作用
7 结论

四、岩浆侵位过程的反演及其在矿体定位预测中的应用——以安徽铜陵凤凰山矿田为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山东省胶西北地区深部金矿资源评价与三维成矿预测[D]. 韩振玉. 山东科技大学, 2020
  • [2]南陵-宣城矿集区麻姑山矿田三维地质建模及成矿预测[D]. 叶睿.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3]矿区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研究及深部综合信息找矿预测[D]. 向中林. 河南理工大学, 2019(07)
  • [4]铜陵矿集区桂山地区铜多金属矿的成矿预测研究[D]. 殷延端. 合肥工业大学, 2018(02)
  • [5]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定量预测理论与实践[D]. 任梦依.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04)
  • [6]湖北大冶与矽卡岩型铁矿床有关的铁山岩体中黑云母、角闪石40Ar-39Ar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 瞿泓滢,裴荣富,姚磊,王永磊,王浩琳. 中国地质, 2012(06)
  • [7]安徽铜陵凤凰山铜矿成矿规律与隐伏矿体预测研究[D]. 疏志明. 中南大学, 2012(03)
  • [8]安徽铜陵矿集区中酸性侵入岩及狮子山矿田铜多金属矿床[D]. 楼金伟. 合肥工业大学, 2012(05)
  • [9]鄂东南地区与铁山和金山店铁矿有关的花岗质岩体锆石LA-ICP-MS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J]. 瞿泓滢,王浩琳,裴荣富,姚磊,王永磊,郑志刚. 岩石学报, 2012(01)
  • [10]凤凰山矿田成矿地质体三维结构与控矿地质因素分析[J]. 毛先成,唐艳华,赖健清,邹艳红,陈进,彭省临,邵拥军. 地质学报, 2011(09)

标签:;  ;  ;  ;  ;  

岩浆侵位过程反演及其在矿体定位预测中的应用——以安徽铜陵凤凰山矿田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