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器环境控制与生命支持系统

航天器环境控制与生命支持系统

一、飞船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兰宁远[1](2019)在《漫步太空——中国921(五)》文中指出"太空公民"的浪漫生活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过后,人们对载人航天的热情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有丝毫减少。中国人对辉煌成就感到自豪的同时,对未来的载人航天任务寄予了新的期待。神舟五号的成功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突破和掌握了载人飞船的天地往返技术。紧接着第二步的目标是:突破和掌握太空出舱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景海鹏,辛景民,胡伟,邓一兵,郑南宁[2](2019)在《空间站:迈向太空的人类探索》文中指出本文综述了空间站的创始与发展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首先,介绍空间站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意义.然后,回顾过去半个多世纪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间的太空竞争,并阐述了苏联/俄罗斯、美国及多国家各个空间站的发展历史.同时,着重回顾了我国载人飞船和空间站的发展规划和建设历程.最后,展望了空间站未来发展,并提出了我国空间站建设过程中要遵循的特点和思路.

兰宁远[3](2019)在《万人会战——中国921(三)》文中研究说明"神箭"千里逐天疆"保证航天员的安全"是载人航天工程的首要原则,其核心是要确保航天员的生命安全。火箭是飞船进入太空的运输工具,用最可靠的火箭将航天员安全地送入太空,是运载火箭系统研制者们的郑重诺言。中国的火箭统称"长征"系列,此前主要用来发射卫星。在长征火箭的托举下,我国先后发射了近百颗卫星,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通信、气象预报、国土普查、海洋观测、导航定位、防灾减灾、远程教育、农业生产、环境监测等诸多领域。1985年10月,中国政府宣布,长征火箭投放国际市场,承揽对外发射服务。

杨华星,高莉,赵金才[4](2017)在《我国神舟系列飞船的转型》文中指出神舟系列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的飞船,采用富有创意的轨道舱留轨技术,具有起点高、具备留轨利用能力等特点。2016年,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圆满完成了33天在轨飞行试验,标志着我国载人飞船已经从研制初期的基本型飞船转变成为能适应多种在轨科学实验、多人天地往返的实用型飞船。

兰宁远[5](2017)在《神舟天路——中国载人航天25周年纪实》文中研究说明时光进入2017年,我国空间科学实验的重大战略工程——载人航天工程已启动整整25周年。从航天员首次飞向太空,到第一次太空漫步;从神舟、天宫实现"太空之吻",到女航天员的首次出征;从航天员的太空授课到太空33天的全新征程,回望神舟飞天的壮丽航程,中国航天人在迈向建设航天强国的征途上,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飞天之路……

张柏楠,戚发轫[6](2008)在《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历史性跨越》文中提出论述了发展载人航天工程对于增强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充分利用空间环境资源、明显降低空间飞行器的成本和风险、促进科技进步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还论述了飞船研制返回再入升力控制技术、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技术、仪表与照明技术、人工运动控制技术、着陆缓冲技术、应急救生技术、回收着陆技术、再入防热技术取得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邸乃庸[7](2006)在《载人航天器》文中研究表明人类进入太空乘坐的是载人航天器。40多年来,载人航天器从最初的乘坐1人环绕地球飞行1圈,发展到多人长期在太空飞行,人在太空持续飞行时间长达1年以上;载人航天器的建立从在地面建造、一次发射入轨,发展到将部件送入太空在太空组建;载人航天器的规模从最初的不足2吨、长度不足3米、容积只有几立方米,发展到4百多吨、长达100多米、容积1千多立方米;人类在太空的活动,从躺在座椅上一动不动,发展到进行广泛学科的科学技术实验;人类进入太空的范围,从环绕地球运行的近地轨道,发展到多次十多人登上另一个星球——月球。载人航天器发展至今日,按用途可分为五大类:用于突破载人航天技术的试验性载人航天器、用于太空技术试验的载人航天器、用于天地往返运输器的载人航天器、用于在太空短期或长期运行的载人航天器、用于飞往其它星球的载人航天器。

沈学夫,邓一兵[8](2006)在《飞船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分析国外载人航天器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我国"神舟"号飞船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的功能任务、组成和设计特点作了较全面的论述。并简要介绍了系统首次载人飞行试验的结果。

庞之浩[9](2005)在《当代载人航天器技术纵览》文中研究表明2005年10月12日,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又实现了新的飞跃,神舟-6飞船把费俊龙、聂海胜2名航天员送入太空,他们在太空飞行了5天后于10月17日平安返回。神舟-6飞船的飞行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进入第二步任务的揭幕之战,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对世界载人航天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宗河[10](2005)在《采用大量新技术 完美迈开第二步 神舟-6飞船使中国载人航天又上新台阶》文中提出

二、飞船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飞船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漫步太空——中国921(五)(论文提纲范文)

“太空公民”的浪漫生活
从“海鹰”到“飞天”
五星红旗太空飘扬

(3)万人会战——中国921(三)(论文提纲范文)

“神箭”千里逐天疆
万众一心造神舟
科学创新的空间平台
航天服, 中国造
千里挑一的选拔

(4)我国神舟系列飞船的转型(论文提纲范文)

基本型载人飞船的起步
基本型载人飞船的技术改进与突破
适应载人空间站的完美转型

(5)神舟天路——中国载人航天25周年纪实(论文提纲范文)

2 0 0 3 年春节过后, 国际航天界噩耗频传。2月1 日,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回时突然解体, 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5月4日, 俄罗斯“联盟TMA—1”飞船返回时, 落点偏离400多公里, 险些酿成严重后果;8月22日, 巴西VLS系列运载火箭在发射场爆炸, 21人不幸丧生。在国内, 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不期而至, 工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5 昼夜的太空之旅, 费俊龙和聂海胜在太空中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的记录:第一次进行多人多天太空飞行试验;第一次进入轨道舱;第一次实施对地观测、海洋污染监测、大气状况监测、植被状况监测以及生物科学和材料科学的研究;第一次在太空完成压力服穿脱试验、吃上热食和复水食品……
6 月20日, 在北京人大附中的一间报告厅里和距地球340公里外的天宫一号中, 300多名中小学生和执行神舟十号任务的航天员们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天地课堂。这是我国首次在载人航天飞行中开展的教育类应用任务——太空授课。航天员王亚平担任了主讲老师, 在聂海胜和张晓光的辅助下, 分别进行了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基础物理实验, 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奇特的物理现象。全国8万余所中小学的6000万余名师生同步收看了现场实况转播。知识与梦想在天地间传递, 让所有的人都感受到一份中国力量。“面对浩瀚宇宙, 其实我们都是学生。”王亚平独特的自信和亲和力让冰冷的太空充满了温情, 为中国开展载人航天的目的做了最好的注脚——飞天梦永不失重, 科学梦张力无限。
6 月24日早, 就在聂海胜成功执行手动交会对接任务后的第二天,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 同航天员进行天地通话。习近平说: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远。
6 月26日清晨, 神舟十号飞船圆满完成了各项预定任务, 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返回。牧民们用鲜花和哈达迎回了三位遨游太空的追梦人。至此,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任务完美收官。
1 0 月17日清晨, 执行神舟十一号任务的景海鹏、陈冬两名航天员, 迎着朝阳向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张又侠上将报告出征。已执行过神舟七号、九号两次飞行任务的景海鹏已是三度飞天, 并担任这次任务的指令长, 他的搭档是38岁的航天员陈冬, 是我国第二批航天员中第一位飞向太空的男航天员。
1 0 月23日7时31分, 为进一步验证小卫星的在轨释放、驻留和伴飞技术, 天宫二号成功地释放了一颗伴随卫星。这颗伴随卫星属于新一代先进微小卫星, 具备高效轨道控制、灵活姿态指向、智能任务序列处理和天地测控通信高速数传的能力。比八年前的神舟七号伴随卫星体积更小、能力更强。1 0 月24日, 景海鹏50岁生日那天, 伴随卫星装载的红外相机将天宫神舟组合体首张图像传回地面。1 0 月25日, 另一台2500万像素的可见光相机也传回了所拍摄到的图像。
1 1 月9日下午, 景海鹏、陈冬正在开展机械臂人机协同在轨维修技术试验时,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载人航天指挥中心, 同他们进行天地通话。“海鹏同志、陈冬同志, 你们辛苦了。”习近平亲切的声音穿越茫茫太空, 在天宫二号中响起, 为两位航天员送去了冬日里暖心的关怀。至此, 我国天地通信的传输速度已能满足各种发送需求, 航天员与地面无障碍通信已成为现实。
1 1 月17日, 组合体已在太空飞分离, 踏上归途。行了整整30天, 即将返航。景海鹏和陈冬把太空试验的丰硕成果全都搬进返回舱, 依依不舍地关上天宫二号舱门, 回到飞船轨道舱。12点4 1 分, 神舟十一号同天宫二号成功
1 1 月18日13时59分, 冬日的内蒙古阿木古郎草原这片在蒙古语中意为“平安”的地方, 将巡天归来的航天员迎接回家。飞船着陆后, 景海鹏自主打开返回舱舱门出舱。这在我国载人飞船的历次返回中, 还是第一次。我国第六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在美丽的草原画上了一个完美惊世的句号。

(7)载人航天器(论文提纲范文)

用于突破载人航天技术的试验性载人航天器
用于太空技术试验的载人航天器
天地往返运输器
    载人飞船
    航天飞机
短期太空实验室
长期运行载人航天器
    试验空间站
    长期载人空间站
飞往其它星球载人航天器

四、飞船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漫步太空——中国921(五)[J]. 兰宁远. 神剑, 2019(05)
  • [2]空间站:迈向太空的人类探索[J]. 景海鹏,辛景民,胡伟,邓一兵,郑南宁. 自动化学报, 2019(10)
  • [3]万人会战——中国921(三)[J]. 兰宁远. 神剑, 2019(03)
  • [4]我国神舟系列飞船的转型[J]. 杨华星,高莉,赵金才. 科学, 2017(06)
  • [5]神舟天路——中国载人航天25周年纪实[J]. 兰宁远. 神剑, 2017(05)
  • [6]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历史性跨越[J]. 张柏楠,戚发轫. 航天器工程, 2008(05)
  • [7]载人航天器[J]. 邸乃庸. 太空探索, 2006(08)
  • [8]飞船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J]. 沈学夫,邓一兵. 载人航天, 2006(01)
  • [9]当代载人航天器技术纵览[A]. 庞之浩. 卫星通信新业务新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5
  • [10]采用大量新技术 完美迈开第二步 神舟-6飞船使中国载人航天又上新台阶[J]. 宗河. 国际太空, 2005(11)

标签:;  ;  ;  ;  ;  

航天器环境控制与生命支持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