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伊斯兰经济现代化问题的再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王浩[1](2018)在《特朗普政府对华战略调整的双重逻辑及其互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美国的对华战略一直以来都是由安全与经济两个核心维度构成的,它们分别反映出地缘政治和国内政治两种逻辑。因此,这两种逻辑的互动决定了美国对华战略的走向。从安全维度看,战略制衡和战略克制是两种基本形态;从经济维度看,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成为两类政策取向。基于此,安全与经济的不同组合形塑出美国历史上的三种对华战略:地缘政治逻辑主导下的遏制(战略制衡+经济民族主义,1949—1971年)、地缘政治和国内政治逻辑交互主导下的接触(战略克制+经济自由主义,1972—2008年)以及双重逻辑共同作用下的对冲(战略制衡+经济自由主义,2009—2016年)。特朗普政府执政以来,美国的对华战略已转化为国内政治逻辑主导下的挂钩(战略克制+经济民族主义)这一新形态。然而与此同时,一种以地缘政治逻辑为基础的强硬对华战略思维正在成为美国主流政策精英的共识,并逐步开始作用于特朗普政府的对华外交实践。因此,美国对华战略的未来走向将取决于地缘政治—国内政治双重逻辑的互动和博弈。
吕海军[2](2016)在《伊朗民族主义思潮研究》文中认为民族主义思潮是伊朗近现代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政治思潮。从文明交往自觉的历史观念出发,以伊朗民族主义思潮的演变历程为认知路径,可以洞察伊朗历史表象背后的本质性内容和规律性特征。伊朗民族主义思潮是伊朗文明与外部文明以及伊朗文明内部诸要素交往互动和交往自觉的产物。围绕不同的时代主题,伊朗民族主义思潮经历了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自强和民族重塑四个发展阶段。19世纪后半期以来,面对内忧外患,伊朗的进步知识分子开始思考应对困境的方案,伊朗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西化知识分子主张向西方学习,推行社会改革,形成了现代主义改革思想。宗教知识分子主张通过复兴伊斯兰教,实现民族复兴,形成了伊斯兰复兴思想。前者的代表人物是马尔库姆汗,后者的代表人物是阿富汗尼。立宪革命结束之后,对国家独立和社会稳定的渴求成为伊朗人最重要的政治诉求,王权民族主义逐渐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政治思潮,代表人物是礼萨汗。在礼萨汗的引领下,伊朗建立了巴列维王朝,进行了民族国家构建和现代化改革。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的军事占领,使这一过程暂时中断。二战结束,盟军撤离之后,全面推动现代化,实现民族自强成为伊朗的时代主题。在争论与竞争之中,自由民族族主义和王权民族主义思潮相继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政治思潮,前者的代表人物是摩萨台,后者的代表人物是巴列维国王。20世纪70年代,反思外来模式的弊端,重塑民族精神,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成为伊朗的时代主题。伊斯兰民族主义思潮随之兴起,为伊朗提供了一条伊斯兰式的民族复兴之路,其代表人物是霍梅尼。在伊朗民族主义思潮的演变过程中存在三个基本变量:伊朗(波斯)性、伊斯兰性和现代性。三者的不同分化组合形成了三类主要的民族主义思潮:王权民族主义、伊斯兰民族主义和自由民族主义。伊朗(波斯)性以伊朗的传统历史文化为核心,构想出一个伟大的祖国和强大的民族,以图唤醒伊朗的民族意识,激励伊朗人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强大而奋斗,与之对应的是王权民族主义思潮。伊斯兰性强调从伊斯兰教中寻找发展的动力,通过宗教复兴实现民族复兴,反对西方化和世俗化,主张回归伊斯兰传统,以伊斯兰的方式应对各种挑战,与之对应的是伊斯兰民族主义思潮。现代性主张引进西方的自由民主思想,推行西方式的现代化改革,使国家获得新生,民族获得复兴,与之对应的是自由民族主义思潮。伊朗(波斯)性、伊斯兰性和现代性既矛盾冲突,又和谐统一。近代以来的伊朗历史表明,每当处于良性互动状态时,伊朗就会焕发出的活力;一旦三者处于恶性互动状态时,国家就会陷入困境。伊斯兰革命之后,伊斯兰性的过度张扬在很大程度上使三者趋于恶性互动状态。因此,寻找三者的交融点,使它们保持良性互动是未来伊朗民族主义者努力的方向。
张永丽,王博[3](2016)在《中国西北地区发展伊斯兰金融的前景分析——基于“一带一路”的视角》文中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它不仅是中国在世界崛起的标志,而且也全面体现了中国发展的国际视野,并将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是穆斯林的主要聚居地,在共同的宗教信仰和密切的经济文化交往中发展起来的伊斯兰金融,对地域经济甚至全球经济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伊斯兰金融的特征、发展态势和中国西北地区发展伊斯兰金融的优势进行研究,认为中国西北地区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发展伊斯兰金融的时机已成熟,并对西北地区发展伊斯兰金融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张永丽[4](2016)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与甘肃发展伊斯兰金融的研究》文中认为文章总结介绍了伊斯兰金融的基本思想、发展的主要特征、现状,分析了甘肃有发展伊斯兰金融的地理文化优势、有发展伊斯兰金融的经验和发展伊斯兰金融的市场,最后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出甘肃省应通过在普通银行设立伊斯兰金融业务窗口、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等方式循序渐进地发展伊斯兰金融。
方来[5](2014)在《伊斯兰文化视角下的民间金融发展研究 ——以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临夏回族自治州的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发展迅速,极大地推动了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实践表明,债务合约履行机制的有效性是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发展的基础和核心。然而,在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临夏回族自治州的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的履约情况却表现出较大差异。一方面,正规金融因为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而举步维艰,不得不撤并县域金融机构和控制贷款规模,这弱化了正规金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持功能。另一方面,在正规金融之外自发形成的由友情借贷、关联借贷等为主要形式和极具少数民族特色的民间金融尽管尚未取得合法地位,但具有日趋繁荣之势,制度效率较高,保持了较低的违约率,并日益成为民营经济的重要融资渠道。缺乏法律保护的民间金融为何具有较高的履约率?或是说民间金融具有什么样的履约机制?临夏回族自治州主要的少数民族文化(伊斯兰文化)对民间金融的履约机制是否会产生影响?何如产生影响以及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显然,对上述问题的解答对临夏回族自治州和其他穆斯林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发展符合伊斯兰文化的民间金融,更好地解决资金供应不足,完善金融机构与组织等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式,也为有效地贯彻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金融支持政策提供新的视角。首先,针对临夏回族自治州民间金融活动多元性和复杂性的现实,立足现有研究成果及相关理论,本文探索性地构建了伊斯兰文化视角下的民间金融研究综合理论分析框架,运用宗教社会学、社会资本理论、伊斯兰经济思想等相关理论,较为全面、系统地阐释了伊斯兰文化视角下民间金融兴起的逻辑、运行机制和影响因素。第二,基于伊斯兰文化视角,对临夏回族自治州的民间金融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结果表明,以“回藏贸易”为代表的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极大地促进了临夏回族自治州民间金融的发展;擅长经商的回族穆斯林不仅是商贸活动的主要参与群体,同时还是民间金融活动的主要参与群体,这使得临夏回族自治州的民间金融活动具有鲜明的伊斯兰文化特征;对比分析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温州民间金融的发展情况,研究发现地域文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是民间金融存在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第三,立足社会资本理论,从伊斯兰文化视角对穆斯林的社会资本结构和民间金融的履约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伊斯兰文化影响下所形成的社会资本为穆斯林提供了一个共同的价值标准。穆斯林不仅将民间金融活动视为一种商业交易行为,而且还将其视为自己表达对宗教虔诚的一种方式,从而自发形成了一种由民间金融为主导的金融市场体系和融资契约有效执行的民间金融履约机制,通过融资双方的演进博弈、重复博弈和各种嵌入式的社会交往博弈提高了借款人的违约成本,增强了借款人的还贷积极性,进而有效地降低了民间金融活动的不确定性。第四,运用田野调查方法考察了伊斯兰文化影响下的社会资本对民间融资需求的影响,同时将总样本分为非穆斯林群体和穆斯林群体两组,分别使用Heckman二阶段模型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尽管社会资本对民间金融活动的影响显着,但这种影响在穆斯林群体和非穆斯林群体之间存在着显着差异。一方面,穆斯林群体的社会资本对民间融资的影响要强于非穆斯林群体,对民间金融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另一方面,社会资本的社会网络维度对非穆斯林群体民间金融的影响作用更大,而社会资本的信任维度对穆斯林群体民间金融的影响作用更加明显。最后,以伊斯兰文化视角下的民间金融研究综合理论分析框架为指导,在全面把握临夏回族自治州民间金融发展形成机理的基础上,识别并分析了临夏回族自治州民间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民间金融发展应遵循的原则、路径选择和相关政策建议,可为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咨询和参考。与现有的研究成果相比,本文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在观察视角上,试图将临夏回族自治州民间金融活动置于伊斯兰文化背景下,希望能够较为全面地观察临夏回族自治州民间金融活动的特点及发展规律;其次,在分析方法上,将宗教社会学、社会资本理论、伊斯兰经济思想等相关理论引入到民间金融的信贷约束分析中,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分析了伊斯兰文化对穆斯林民间金融活动的影响;最后,在研究结论上,针对伊斯兰经济思想和穆斯林民间金融活动中的善贷理念,提出了临夏回族自治州民间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值得强调的是,伊斯兰文化是穆斯林地区主要的少数民族文化,在共同宗教文化的背景下使得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其他穆斯林地区的民间金融问题研究也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王春芳[6](2013)在《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研究 ——基于文化传播视角》文中研究指明文化以标示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独特身份色彩而成为它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它以一种塑形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印记里,以创造力和凝聚力托起民族的独立和振兴、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当今时代,文化软实力的力量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现代先进文化对新疆全面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引领、凝聚、认同和整合的功能。而与自然农牧业经济相适应的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越来越不适应新疆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进行现代化的转换,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为基本性质和方向的先进现代文化转型,这是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需要,其重要作用无可替代,尤其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其现实与历史意义重大、深刻而长远。本文主要从文化传播的视角研究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问题。用发展的眼光、普遍联系的方法,站在世界和全国的宏观角度,将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放在全球化现代文化传播的时代大背景中,从纵向和横向方面,多角度考量其现代文化转型的必然性、可能性。在新疆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对新疆少数民族如何建构自己文化的现代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路径探讨。社会文化的变迁是一个纵向和横向运动的结果。纵向运动使得社会文化产生社会历史的时代变迁,横向运动使得社会内部不断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推动纵向运动,也使自己汇入纵向运动之中,从而产生文化变迁。因而,对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发展历史的纵向运动规律的梳理,将有力地证明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本身具有随时代不断变迁的内质,因而其在近现代的现代化尝试,都为传统文化转型提供了历史前提和历史文化资源。对来自外来文化的横向运动规律的研究,旨在说明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需要借力于外来先进文化,借这种横向之力推进文化的纵向发展。从全球化现代文化传播的外部横向角度看,全球化现代文化的传播,带来了两个变化,一是文化同质化增强,二是全球文化多样性传播中民族意识的加强。在此理论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外力推动下的现代化举措:借鉴、整合、开放、传承、创新。新疆社会文化变迁的根本动力来源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社会内部矛盾运动。新疆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变化与陈旧的上层建筑间的冲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等,都对新经济形式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新疆传统社会文化面临当代文化现代化转型的迫切需要。新疆社会文化现代化转型最终必须通过人的现代化才能得以实现。在以少数民族为主、少数民族绝大多数信仰宗教的新疆,宗教作为民族文化重要心理因素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因此对于宗教的现代适应性的研究能很好地解析传统文化转型的内动力是如何作用于人的。而人的现代化之重要是有目共睹的,缺乏来自人对自己文化自觉自省的内动力,文化转型是没有内核的,也是靠不住的。最后,本文从政治文化角度,分析了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政治文化传播路径,即:建设公民文化;从大众文化角度,分析了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文化产业传播路径,提出了发展具有大众文化特性的文化产业是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产业传播路径;发展大众传媒是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媒介路径。当今世界国家之间、地区之间、民族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文化的竞争,对旧有的传统文化抱残守缺敝帚自珍以不变应万变的文化态度,不是真正对传统文化的爱惜态度;而目空一切无视传统或滥用传统则是对传统的亵渎和缺乏应有的敬意。本文力图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的社会实践调查,勾勒出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经济发展中应有的文化姿态,探寻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对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的意义,努力构建新疆少数民族文化在新时代的现代化之路。
曹庆锋[7](2013)在《马来西亚伊斯兰复兴运动研究》文中提出20世纪以来,能够堪称伊斯兰历史上里程碑式事件的莫过于伊斯兰世界摆脱了西方殖民主义枷锁,建立了一系列独立的现代民族国家。此后,伊斯兰世界效仿西方选择了世俗化、现代化的发展路径,但是移植来的制度文化难以结出丰硕的果实,广大伊斯兰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普遍受挫,强烈的挫败感迫使广大穆斯林从伊斯兰传统文化中寻求精神慰藉和强国之策。20世纪60年代末,在反西方和复归传统的感召下,伊斯兰复兴运动蓬勃兴起,并迅速向西亚、北非、南亚以及东南亚地区推进,最终发展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世界性的宗教复兴运动。本文以马来西亚伊斯兰复兴运动为研究对象,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全景式地展现马来西亚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全貌,包括复兴运动的主要发展阶段、典型组织及其基本纲领和终极目标,深入剖析马来西亚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兴起原因和特点,并通过分析伊斯兰复兴运动中马来西亚朝野各方纵横开阖的复杂关系,尝试剖析伊斯兰复兴运动与世俗化、现代化之间的内在关联,从马来西亚政府应对伊斯兰复兴运动的政策措施中获得有益的启示。20世纪70年代以降,伊斯兰复兴浪潮波及马来西亚,在历经觉醒——发展——政府主导——伊斯兰教党四个连续的发展阶段而日臻成熟,其间相继涌现出为数众多的伊斯兰复兴组织和团体,诸如马来西亚穆斯林青年运动组织、澳尔根组织、帕克姆组织、伊斯兰姐妹组织和泰布利哈宣教组织,这些组织团体在组织形式、基本纲领和政治目标方面迥乎不同,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复兴活动,其活动涉及建立伊斯兰银行培育伊斯兰金融体系;组建伊斯兰教党参与政治选举;筹建国际伊斯兰大学发展伊斯兰教育,改革社会生活使之全面伊斯兰化等等,成就了马来西亚伊斯兰复兴运动的表现形式多元化特质。面对声势浩大的伊斯兰复兴运动的猛烈冲击,马来西亚政府一方面采取严厉措施坚决镇压极端主义复兴组织,及时扼杀其极端主义倾向,避免其走向“蜕化”之路,另一方面又积极推行自己的伊斯兰复兴方式,实行亲伊斯兰的国家政策,牢牢掌握住伊斯兰复兴运动的主导权,并允许伊斯兰教党以合法的政治身份,参与民主政治和国家管理中来,使复兴运动的解构性作用得以有效地释放,保证了马来西亚伊斯兰复兴运动始终处于政府的控制和规范之下,沿着温和、理性的方向良性发展,走出一条温和主义的伊斯兰复兴之路。伊斯兰复兴是伊斯兰教的一种固有的特征和历史传统,是伊斯兰教在发展过程中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的手段,是以“复古”之名,达致“托古改制”和“文化自觉”,以彰显伊斯兰复兴运动的解构一建构功能。现代伊斯兰复兴运动面临着如何处理政治民主化和经济现代化关系的难题,以及如何使之与国家世俗化、现代化进程保持协调一致。马来西亚复兴运动以来所获得的巨大经济业绩打破了西方学界长期秉持的“东方宗教阻碍现代化”的谶语,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伊斯兰教与现代化并非二元对立,而完全可以并行不悖。实际上,在复兴运动持续发展进程中,马来西亚既强化了宗教信仰,促进社会伊斯兰化,又实现了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取得了骄人的经济现代化成果,寻找到一条颇具伊斯兰特色的多元化的现代化实现路径,可见马来西亚伊斯兰复兴运动具有宗教文化—民族国家复兴的双重属性,它既是一场复兴宗教信仰、传统文化的文化运动,又是一场实现民族国家全面复兴的社会政治运动。总之,面对伊斯兰复兴浪潮,马来西亚政府立足国情,与时俱进,勇于实践,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旨在推进民主政治、经济发展、缓和民族矛盾、促进多元文化协调发展的应对措施。正是这些灵活多样、理性务实的政策措施有效地消解了传统与现代、神圣与世俗的张力,保证了马来西亚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马来西亚政府应对伊斯兰复兴运动的成功经验,可以成为后发外源型发展中国家整合神圣与世俗、传统与现代,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多元化的现代化实现路径的成功典范,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最后,固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然“橘逾淮为枳”,借鉴国外经验时必须立足于我国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努力下一番扬弃的功夫不可。
姜英梅[8](2011)在《中东金融体系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文中认为尽管自身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相比农业和工业部门,中东金融部门发展相对较好。近年来,中东金融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与政治、宗教和经济的联系日渐紧密。与此同时,国内外对中东金融领域也日益关注。本论文是关于中东金融体系发展问题的尝试之作。论文以中东金融体系演变及演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研究起点,以新制度金融理论为基础,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概况和总结了地缘政治、石油美元、宗教、商业文化环境和金融全球化,这五大因素对中东金融体系发展的影响,并就如何建立完善的金融制度环境、确立中东金融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论文包括引言和八章内容。引言部分提出了“中东金融体系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理由及意义;梳理总结了国内外对中东金融发展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评述;简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思路、基本逻辑、框架内容、研究方法和主要的创新之处等。第一章,中东金融体系发展概述。本章主要介绍了中东金融体系发展的脉络和变迁轨迹,按照时间顺序分成四个时段阐述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1973年前是现代银行的兴起阶段,1973-1980s是中东金融体系雏形建立时期,1990s是中东金融体系逐步深化时期,2000年以来中东金融飞速发展时期。重点分析了中东金融体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对这些问题的提出以及对新制度经济(金融)学的解释,引伸到中东金融体系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也就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从国际政治经济学角度分析影响中东金融体系发展的若干因素。因此,对中东金融发展脉络的梳理是探讨影响中东金融发展因素的逻辑起点。第二章,中东金融体系的地缘政治背景。该部分首先分析了石油与地缘政治关系,指出世界强国尤其是美国对中东石油财富的争夺是中东地区局势动荡的根本原因。论文接着分析了中东阿拉伯民族主义与泛伊斯兰主义的较量对伊斯兰银行的推动,以及西方“伊斯兰威胁论”对中东伊斯兰金融的诟病。“9·11”事件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金融反恐战对中东金融,尤其是对伊斯兰银行、慈善机构造成影响。最后,本文通过对中东地区主要战争及其经济影响的分析,得出只有在和平稳定的条件下才能实现经济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论断。第三章,石油美元对中东金融体系的推动作用。该部分首先分析了石油与中东经济的关系,指出中东国家经济对石油的依赖性是中东经济易于波动的主要原因,而石油价格的波动也与国际石油市场的金融化态势有很大关系。论文阐述了20世纪70-80年代和21世纪初的石油美元回流机制。通过分析,指出第一次石油美元回流促进了国际资本大流动和国际债务激增;新石油美元回流有助于全球金融体系稳定,但也可能助长资产泡沫。最后着重阐述了石油美元对中东金融发展的作用,指出石油美元促进阿拉伯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增加银行流动性导致信贷膨胀、催生了金融中心梦想,并实现了从石油资本到金融资本的转变。第四章,中东金融体系的伊斯兰特色。本章首先分析了伊斯兰经济和金融思想,指出伊斯兰金融是伊斯兰教与现代经济相结合的产物。其次论文分析了伊斯兰金融的兴起与发展,介绍了伊斯兰国家尤其是中东伊斯兰金融发展概况,指出伊斯兰金融的兴起和发展与伊斯兰复兴运动和石油美元息息相关。本章还对伊斯兰金融和传统金融进行比较,指出伊斯兰金融是对传统金融的补充形式。最后,论文阐述了伊斯兰金融与国内政治的关系,指出伊斯兰金融的发展程度与政府有很大关系,政府越支持,发展越顺利。第五章,中东地区特殊的商业文化环境。该部分分析了中东国家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社会文化和商业文化习俗、科技信息、市场竞争环境等因素对中东金融发展的影响。指出尽管中东国家公布并实施了许多改革计划,但是改革的结果还是有限的、分散的和没有成效的。中东国家商业环境中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缺乏活力与竞争力。从而导致经济相对封闭、外国投资进入困难、国际融资环境差、普通中小企业不容易获得信贷融资。因此,未来中东国家应着重加强对政治、法律、市场等制度环境的建设。第六章,金融全球化对中东金融体系的影响。该部分主要分析了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的实质、中东国家的金融自由化进程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对中东金融的影响。指出金融全球化以新自由主义为理论基础,实际上是金融资本的全球化,其核心依然是垄断。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是在发达国家主导下进行的,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支持,加大了金融风险并导致金融危机频发。中东国家的金融自由化包括货币政策改革、银行业改革和资本市场改革。由于采取了渐进式改革方式,因此金融风险相对较小。然而,金融全球化不存在任何经济绝缘体。国际金融危机虽然没有对中东国家金融体系造成破坏性影响,但也带来一定的冲击。第七章,新兴金融资产——主权财富基金。选择主权财富基金作为论文的案例,与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社会对主权财富基金的高关注度有很大关系。本章首先分析了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的发展概况和金融危机后的变化,指出主权财富基金是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新兴力量,其主权特性、跨境投资特点以及不透明的运作方式,使西方国家质疑其政治动机。实际上主权财富基金争论的实质在于国际金融主导权。这也是西方国家实施金融保护主义的根源所在。本章还分析了中东海合会国家主权财富基金的发展变化,指出主权财富基金实质上是从石油财富演变而成的金融资产。第八章,关于中东金融体系发展的若干思考。基于前述各章的分析,本文认为:中东国家的金融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制度变迁以提高金融绩效的过程;中东金融发展是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且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其表现有所不同,不能笼统地说哪一种因素是主要因素,那一种是次要因素。中东金融中介并没有很好的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一种结构性分离的特点。中东金融的发展方向可以概括为:金融变迁应以政府主导为主、市场需求为辅;金融部门应主动开放、适度自由、加强监管和保护;以地区整合应对全球化挑战和冲击,逐渐从边缘向中心靠拢,在国际新秩序中获得一席之地。
仝菲[9](2010)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现代化进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阿联酋位于阿拉伯半岛的东南部,地理位置优越,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储量均居世界第五位。阿联酋在经济现代化建设中不断创造着令世人瞩目的奇迹,是中东地区成功发展现代化的典范。阿联酋联邦体制的特殊性和联邦内部各酋长国之间复杂的关系注定了阿联酋的现代化进程比其他国家更具独特性和复杂性。中国是世界石油消费和进口大国,加强与阿联酋的合作关系对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各个层面来讲,对阿联酋整体现代化进行系统的研究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本论文注重从历史的角度研究阿联酋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在阅读大量资料和在阿联酋长期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用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理论综合研究的方法对阿联酋的现代化进程进行分析,揭示出该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预测其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方向。本论文共有八个章目,其中第一章探析了阿联酋现代化的起源,从海湾整体历史的角度分析了阿联酋开启现代化进程的地区背景;第二、三章分别研究阿联酋经济现代化的特点,并对七个小酋长国现代化进程的“异与同”进行了个案研究。得出经济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联邦整体经济发展规划的缺失,经济结构不合理,贫富分化严重,对外籍劳工依赖严重,经济开放程度高,受金融危机影响大等;第四章为阿联酋政治民主化研究,通过对阿联酋政治民主化改革的内外条件和政治体制演进的分析,揭示了伊斯兰教与政治民主化千丝万缕的联系和伊斯兰教具有与时俱进的自我协调的能力,指出新兴的中产阶级是推动阿联酋政治民主化的动力;第五章从教育、医疗卫生、妇女和城市化进程等层面对阿联酋的社会现代化进程剖析,评论了大量外籍的移民存在对阿拉伯传统文化产生的冲击,高福利的政策对国民自力更生能力的消极影响等;第六章阿联酋现代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阿联酋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难解决的问题;第七章比较研究迪拜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现代化道路的异同及其启示,得出靠刺激房地产来带动经济发展的政策、缺乏完善的监管制度、本国人力资源短缺都是迪拜模式“患上不适应症”的原因;结论部分对阿联酋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了总结,揭示了阿联酋现代化发展面临的难题,得出阿联酋虽然在经济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距离实现国家整体现代化的目标尚遥远。
陈露[10](2010)在《宗教文化对金融体系的影响 ——基于中国与阿联酋金融体系比较的视角》文中指出不同的民族有着各自特殊的文化传承、社会背景以及由此产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宗教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仰不同宗教的人群自然也产生了不同的经济行为,再通过生产方式、产业结构、经营理念、科技创新等途径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一国金融体系的形成。有关宗教文化对金融体系影响这一领域的研究相对空白,本文主要就受根深蒂固儒家文化影响的中国和崇尚伊斯兰文化的阿联酋进行金融体系的比较,从宗教文化角度考察两国金融体系的差异。本文先解释了宗教文化对一国经济发展、金融体系形成的影响,再对有着不同宗教文化背景的中国和阿联酋进行直接融资市场和间接融资市场的比较。两国直接融资市场发展程度相近基本都达到了弱势有效,间接融资市场上由于伊斯兰金融的独特性使阿联酋市场有着较高的稳定性与经营效率。然而2009年底却引爆了迪拜债务危机,本文进一步对此次危机作了个案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此次危机的发生与迪拜本身的伊斯兰金融体系并非有着直接的关联,从危机发展的程度与结果来看反而更显示了伊斯兰金融的优势。由于伊斯兰金融体系相对安全稳定的独特性,本文之后提出了系列中国引进伊斯兰金融资本以及走向伊斯兰世界的政策意见。通过审慎地引入伊斯兰金融体系,去深化与完善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使其走向更为健康的发展之路。
二、对伊斯兰经济现代化问题的再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伊斯兰经济现代化问题的再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2)伊朗民族主义思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回顾与评析 |
三、核心概念界定与说明 |
四、理论路径与研究方法 |
五、研究思路与主要创新点 |
第一章 伊朗民族主义思潮兴起的背景 |
第一节 自然环境和历史环境对伊朗民族特性的影响 |
一、自然环境 |
二、历史环境 |
第二节 伊朗民族主义思潮萌发的现实因素 |
一、殖民主义的侵略渗透 |
二、恺加王朝的统治危机 |
第三节 伊朗民族主义思潮成长的政治文化土壤 |
一、古代波斯的传统政治文化 |
二、什叶派宗教政治文化 |
三、西方政治文化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民族觉醒:现代主义改革思想和伊斯兰复兴思想兴起 |
第一节 现代主义改革思想—以马尔库姆汗为研究个案 |
一、马尔库姆汗的人生足迹 |
二、马尔库姆汗的现代主义改革思想 |
三、马尔库姆汗的思想评析 |
第二节 伊斯兰复兴思想—以阿富汗尼为研究个案 |
一、阿富汗尼生平简介 |
二、伊斯兰现代主义思想 |
三、泛伊斯兰主义思想 |
四、伊斯兰民族主义思想 |
五、阿富汗尼与伊朗民族主义思潮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民族独立:王权民族主义潮起潮落 |
第一节 王权民族主义思潮兴起的历史逻辑—从立宪革命到1921年革命 |
一、立宪革命 |
二、英俄协定 |
三、伊朗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四、英伊协议、阿塞拜疆起义和吉朗共和国 |
五、礼萨汗和1921年政变 |
第二节 礼萨汗王权民族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
一、反对殖民主义、维护国家独立 |
二、整合部落势力、确立中央权威 |
三、发扬王权传统、构建统治合法性 |
四、进行文化整合、构建现代民族认同 |
五、推动现代化改革、谋求民族自强 |
第三节 礼萨汗王权民族主义思想评析 |
一、礼萨汗王权民族主义思想的特点 |
二、礼萨汗王权民族主义思想的理论困境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民族自强:从自由民族主义到王权民族主义 |
第一节 盟军占领期间伊朗的国家与社会 |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伊朗 |
二、姗姗来迟的苏联撤军 |
三、自由民族主义思潮兴起 |
第二节 自由民族主义潮起潮落—以摩萨台为研究个案 |
一、自由民族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
二、自由民族主义思想的实践 |
三、自由民族主义思想的理论困境 |
第三节 王权民族主义的复兴和衰落—以巴列维国王为研究个案 |
一、巴列维国王王权民族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
二、王权民族主义思想的基本特点 |
三、王权民族主义思想的理论困境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民族重塑:伊斯兰民族主义复兴—以霍梅尼为研究个案 |
第一节 伊斯兰民族主义思潮兴起的时代背景 |
一、20世纪70年代中东的伊斯兰复兴浪潮 |
二、“白色革命”带来的不平衡发展 |
三、专制统治引发的统治危机 |
四、西方化、世俗化引发的精神危机 |
五、什叶派宗教政治理论的激进化 |
第二节 霍梅尼伊斯兰民族主义思想 |
一、霍梅尼伊斯兰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 |
二、霍梅尼伊斯兰民族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三节 霍梅尼伊斯兰民族主义思想评析 |
一、伊斯兰民族主义思想的理论特色 |
二、伊斯兰民族主义思想的理论困境 |
本章小结 |
结论 |
―、文明交往自觉视角下伊朗的民族主义思潮 |
二、民族主义视角下现代伊朗的历史与社会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中国西北地区发展伊斯兰金融的前景分析——基于“一带一路”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伊斯兰金融的基本理念、运行特征与发展态势 |
(一)伊斯兰金融的基本理念 |
(二)伊斯兰金融的主要特征 |
1. 利息(Riba)。 |
2. 要约上的不确定性(Gharar)。 |
3. 赌博(Maysir)。 |
(三)伊斯兰金融的投融资方式 |
(四)伊斯兰金融产品与服务 |
(五)世界伊斯兰金融发展态势 |
(六)伊斯兰金融与现代金融的对接 |
三、中国西北地区发展伊斯兰金融的基础与优势 |
(一)西北地区发展伊斯兰金融的比较优势 |
1. 文化优势。 |
2. 地理优势。 |
3. 开展伊斯兰金融业务的经验。 |
(二)西北地区发展伊斯兰金融的市场基础 |
1. 西北地区清真产业初具规模。 |
2. 西北地区对阿贸易不断加深。 |
3. 区域间产业结构与贸易互补性不断增强。 |
(三)伊斯兰金融在西北地区的发展状况 |
四、西北地区伊斯兰金融与民族特色产业的发展 |
(一)西北地区民族特色产业的发展 |
(二)中国与世界经济共同体的对接 |
五、结论与建议 |
(一)建立和完善国家对伊斯兰金融的相关制度 |
(二)加大西北地区金融开放力度 |
(三)加强西北地区伊斯兰金融人才培养 |
(四)提高西北地区的伊斯兰金融经营管理水平 |
(5)伊斯兰文化视角下的民间金融发展研究 ——以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1.3.1 伊斯兰文化 |
1.3.2 社会资本 |
1.3.3 民间金融 |
1.4 文献综述 |
1.4.1 关于民间金融的研究 |
1.4.2 关于伊斯兰经济思想的研究 |
1.4.3 关于伊斯兰金融的研究 |
1.5 特定研究区域的选择 |
1.6 研究的思路、内容和方法 |
1.6.1 研究的思路与内容 |
1.6.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宗教、社会资本与民间金融: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
2.1 宗教对经济行为的影响逻辑:宗教社会学视角 |
2.1.1 韦伯关于宗教对经济行为影响的论述 |
2.1.2 宗教行为的经济学分析:个体角度 |
2.1.3 宗教市场论对宗教行为的分析:社会角度 |
2.2 宗教、社会资本与非正式制度 |
2.2.1 文化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
2.2.2 宗教与社会资本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
2.3 穆斯林的经济行为准则:伊斯兰经济思想 |
2.3.1 伊斯兰经济思想的基本原则 |
2.3.2 伊斯兰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
2.4 伊斯兰经济思想与现代伊斯兰金融运动 |
2.4.1 现代伊斯兰经济思想的实践历程 |
2.4.2 伊斯兰金融活动的基础:伊斯兰教法(Syariah) |
2.4.3 伊斯兰银行操作的主要原理 |
2.5 综合理论分析框架的建立 |
2.5.1 构建综合理论分析框架的必要性 |
2.5.2 综合理论分析框架的理论逻辑 |
第三章 临夏回族自治州民间金融发展现状及比较分析 |
3.1 临夏回族自治州概况 |
3.1.1 自然地理环境 |
3.1.2 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 |
3.1.3 宗教社会文化 |
3.2 临夏回族自治州民间金融发展历程及特征 |
3.2.1 临夏回族自治州民间金融发展历程 |
3.2.2 临夏回族自治州民间金融的特征 |
3.3 民间金融对临夏回族自治州经济增长影响的计量分析 |
3.3.1 模型、变量和数据 |
3.3.2 计量检验及结果分析 |
3.4 临夏回族自治州与温州民间金融的对比分析 |
3.4.1 温州经济及民间金融发展概况 |
3.4.2 临夏回族自治州与温州民间金融发展的比较分析 |
3.4.3 临夏回族自治州与温州民间金融发展的差异性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伊斯兰文化影响下的社会资本与民间金融履约机制分析 |
4.1 伊斯兰经济思想对我国穆斯林金融行为的影响 |
4.1.1 基于河州穆斯林融资公司个案的考察与思考 |
4.1.2 社会资本、非正式制度和经济行为:机制抑或路径 |
4.2 回族穆斯林社会资本的构成及运行模式 |
4.2.1 回族穆斯林社会资本的构成形式 |
4.2.2 回族穆斯林社会资本运行模式 |
4.3 民间金融活动的履约机制分析 |
4.3.1 民间金融的治理机制:理解“中国金融之谜”的一个视角 |
4.3.2 伊斯兰文化视角下的民间金融治理机制分析 |
4.3.3 一个总结性评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伊斯兰文化对民间金融影响的实证分析 |
5.1 背景与方法 |
5.1.1 背景 |
5.1.2 方法 |
5.2 假设与数据 |
5.2.1 假设 |
5.2.2 民间融资需求识别及资金用途 |
5.2.3 社会资本衡量指标的选择 |
5.2.4 控制变量的描述性分析 |
5.3 实证检验 |
5.3.1 模型的设计 |
5.3.2 描述性统计结果及相关系数检验 |
5.3.3 回归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临夏回族自治州民间金融的发展路径与政策建议 |
6.1 临夏回族自治州民间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 |
6.2 临夏回族自治州民间金融发展应遵循的原则 |
6.3 临夏回族自治州民间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 |
6.4 加快临夏回族自治州民间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创新与展望 |
7.2.1 可能的创新 |
7.2.2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研究 ——基于文化传播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导论 |
1.1 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
1.1.1 研究的学术价值 |
1.1.2 研究的现实意义 |
1.2 本文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研究现状 |
1.2.2 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 |
1.2.3 主要研究目标 |
1.2.4 基本内容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1.4.1 创新点 |
1.4.2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2 理论基点:文化与传播 |
2.1 文化 |
2.1.1 文化概念及特性 |
2.1.2 文化的作用 |
2.1.3 现代化与文化现代化的概念 |
2.1.4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概念 |
2.2 传播 |
2.2.1 传播概念及特性 |
2.2.2 传播的作用 |
3 现代文化传播的历史背景: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内在自新力 |
3.1 古代史:各民族融合发展的文化传播史 |
3.1.1 族群的融合催生新质文化的诞生 |
3.1.2 中华文化多元一体:中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融合发展 |
3.2 近现代史:新疆少数民族现代文化传播的萌芽及历史延宕 |
3.2.1 晚清至和平解放:现代文化萌芽及原因 |
3.2.2 晚清至和平解放:现代文化发展延宕的原因 |
3.3 当代史:和平解放至改革开放前:现代文化发展及延宕 |
3.3.1 现代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 |
3.3.2 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原因 |
3.3.3 和平解放至改革开放前:现代文化发展延宕的原因 |
3.4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当代冲突 |
3.4.1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文化现代化要求不相适应 |
3.4.2 冲突的原因分析 |
4 现代文化传播的内驱力:新疆传统社会文化与现代经济文化的冲突 |
4.1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代转型与新疆经济社会发展 |
4.1.1 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关系 |
4.1.2 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强少数民族对先进现代文化的认同 |
4.1.3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促进经济发展 |
4.2 文化化:新疆宗教文化的现代适应性 |
4.2.1 新疆宗教概况 |
4.2.2 宗教极端主义 |
4.2.3 “祛魅”与“复魅”:宗教现代适应性的必然性 |
4.2.4 文化化:宗教文化的现代适应性 |
4.3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中的人的现代化 |
4.3.1 人的现代化——现代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 |
4.3.2 人的文化适应内在化——文化自觉 |
4.3.3 人的现代化的引领——民族意见领袖 |
4.3.4 人的现代化的途径——现代教育传播 |
5 现代文化传播的外动力:全球现代文化对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 |
5.1 全球化现代文化传播:冲突与借鉴 |
5.1.1 全球化概念及作用 |
5.1.2 全球化现代文化传播对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 |
5.1.3 全球化中的现代文化借鉴 |
5.2 全球化现代文化传播:文化整合 |
5.2.1 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
5.2.2 全球文化传播中的文化整合 |
5.3 全球文化多样性传播:开放与传承 |
5.3.1 文化多样性概念及意义 |
5.3.2 开放:文化多样性传播中的选择 |
5.3.3 传承:文化多样性传播中的民族个性 |
5.4 全球文化多样性传播中的民族自新:创新 |
5.4.1 先进的现代文化是民族文化创新的方向 |
5.4.2 文化涵化是民族文化创新的途径 |
5.4.3 民族意识转变是民族文化创新的根本 |
5.4.4 人的现代化是民族文化创新的基础 |
5.4.5 对话是民族文化创新的条件 |
6 现代文化传播的路径:政治文化领域——建设公民文化 |
6.1 公民文化理论 |
6.1.1 公民文化概念及意义 |
6.1.2 公民文化与政治文化的关系 |
6.1.3 公民文化的组成 |
6.1.4 公民文化建设的推动力量 |
6.1.5 公民文化的作用 |
6.2 几个典型多民族国家的文化现代化实践 |
6.2.1 美国多元主义文化的实践及意义 |
6.2.2 加拿大多元主义文化的实践及意义 |
6.2.3 借鉴的启示 |
6.2.4 前苏联的经验教训 |
6.3 政治文化领域: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公民文化传播路径 |
6.3.1 新疆建设公民文化的必要性 |
6.3.2 新疆建设公民文化的途径 |
7 现代文化传播的路径:大众文化领域——发展文化产业 |
7.1 大众文化与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 |
7.1.1 大众文化概念 |
7.1.2 大众文化评价的演变 |
7.1.3 大众文化特征与现代性 |
7.1.4 文化世俗化: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现代化的日常文化传播路径 |
7.1.5 审美泛化: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现代化的大众审美传播路径 |
7.2 文化产业: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产业传播路径 |
7.2.1 文化产业开发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 |
7.2.2 提升文化产业的人文精神内核 |
7.2.3 发展文化产业助推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现代化 |
7.3 大众传媒: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媒介传播路径 |
7.3.1 大众传媒:从精英到大众的文化传播 |
7.3.2 大众传媒:民族文化现代化的媒介助推力 |
7.3.3 发展新疆大众传媒,促推少数民族文化现代化 |
8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
(7)马来西亚伊斯兰复兴运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意义 |
(一) 有助于加深伊斯兰复兴运动与现代化、世俗化关系的理解 |
(二) 有助于提高对马来西亚伊斯兰教本土化、民族化的认识 |
(三) 有助于增进对伊斯兰教政治性与自修复文化品质的体悟 |
(四) 有助于促进我国与东南亚之间的经贸往来与文化交流 |
二、研究动态 |
(一)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二)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 马来亚与马来西亚(Malaya and Malaysia) |
(二) 伊斯兰复兴运动(Islamic Revival Movement)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历史与现状:马来西亚伊斯兰教概况 |
1.1 伊斯兰教在马来半岛的初传 |
1.1.1 须文答腊·巴赛苏丹国——东南亚第一个穆斯林国家 |
1.1.2 马六甲王国皈依伊斯兰教——马来半岛全面伊斯兰化 |
1.1.3 东南亚出现众多伊斯兰教传播中心 |
1.2 多民族、多元宗教的马来西亚 |
1.2.1 马来西亚多民族、多元宗教格局的形成 |
1.2.2 马来西亚伊斯兰教的地位和影响 |
第二章 发展与嬗变:马来西亚伊斯兰复兴运动之勃兴 |
2.1 马来西亚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发展演变 |
2.1.1 觉醒时期(1969—1979年):政府由疏离转向亲伊斯兰政策 |
2.1.2 发展时期(1980—1990年):伊斯兰教进入政治并与之关系渐趋密切 |
2.1.3 政府主导时期(1991—1998年):官方的伊斯兰复兴运动成为主流 |
2.1.4 伊斯兰教党时期(1999年至今):伊斯兰教与政治相互融合 |
2.2 马来西亚的主要伊斯兰复兴组织和团体 |
2.2.1 马来西亚穆斯林青年运动组织 |
2.2.2 澳尔根组织 |
2.2.3 帕克姆组织 |
2.2.4 其他伊斯兰复兴团体和组织 |
第三章 个案研究:马来西亚伊斯兰复兴运动与世俗化、现代化 |
3.1 马来西亚伊斯兰复兴运动与政治民主化 |
3.1.1 马来西亚伊斯兰教党 |
3.1.2 马来西亚是伊斯兰教国吗? |
3.1.3 神圣与世俗:政治合法性变迁与政治民主化进程 |
3.2 马来西亚伊斯兰复兴运动与经济现代化 |
3.2.1 马来西亚经济政策的嬗变及经济发展状况 |
3.2.2 马来西亚的伊斯兰金融系统 |
3.2.3 传统与现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与经济现代化 |
第四章 分析与综合:马来西亚伊斯兰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和特征 |
4.1 马来西亚伊斯兰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分析 |
4.1.1 政治原因 |
4.1.2 经济原因 |
4.1.3 宗教文化原因 |
4.1.4 社会原因 |
4.2 马来西亚伊斯兰复兴运动的特征分析 |
4.2.1 马来西亚伊斯兰复兴运动具有宗教文化—民族国家复兴的双重属性 |
4.2.2 马来西亚伊斯兰复兴运动是以和平方式为主的温和主义复兴运动 |
4.2.3 马来西亚伊斯兰复兴运动的表现形式复杂多样 |
4.2.4 马来西亚伊斯兰复兴运动的社会影响力有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8)中东金融体系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本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学者对中东金融体系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现状 |
三、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框架内容 |
四、论文的研究方法 |
五、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一章 中东金融体系概述——新制度金融理论的视角 |
第一节 中东现代银行的兴起 |
一、金融活动产生的原因 |
二、现代银行的兴起 |
三、商业银行国有化 |
第二节 中东金融体系雏形(1973-1980s) |
一、中东金融体系雏形的建立 |
二、金融中心的转移 |
三、中东银行国际化 |
第三节 中东金融体系逐步深化(1990s) |
一、经济改革与结构调整 |
二、金融部门效率 |
第四节 中东金融体系现状(2010s) |
一、中东国家金融机构类型 |
二、银行信贷膨胀 |
三、资本市场发展迅速 |
第五节 新制度金融理论 |
一、新制度经济学诠释 |
二、新制度金融理论阐释 |
第二章 中东金融体系的地缘政治背景 |
第一节 石油地缘政治 |
一、石油与地缘政治危机 |
二、石油争夺战背后的金融货币战 |
第二节 中东民族主义和伊斯兰复兴主义 |
一、中东阿拉伯民族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 |
二、伊斯兰教与西方 |
第三节 “9·11”事件与金融反恐 |
一、“9·11”事件对国际金融格局的影响 |
二、金融反恐对中东伊斯兰金融机构的影响 |
第四节 战争与冲突 |
一、黎巴嫩内战与贝鲁特金融中心的衰退 |
二、两伊战争对两国及海湾金融市场的影响 |
三、第四次中东战争对中东银行业的影响 |
四、海湾战争结束后的金融自由化进程 |
五、伊拉克战争——金融危机祸首? |
第三章 石油美元对中东金融体系的推动作用 |
第一节 石油与中东经济 |
一、石油与中东经济的关系 |
二、国际石油市场金融化 |
第二节 石油美元 |
一、1970s 和 1980s 石油美元回流 |
二、石油美元回流与国际资本流动、国际债务的关系 |
三、新石油美元回流与全球不平衡 |
第三节 石油美元与中东金融发展 |
一、石油美元促进银行机构迅速发展 |
二、中东图谋金融权力中心 |
三、石油美元、银行流动性与信贷膨胀 |
四、石油美元加速中东资本市场发展 |
五、从石油资本到金融资本 |
第四章 中东金融体系的伊斯兰特色 |
第一节 伊斯兰金融思想 |
一、伊斯兰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
二、伊斯兰金融思想的主要原则 |
三、伊斯兰经济和金融思想的主要特点 |
第二节 伊斯兰金融的兴起与发展 |
一、伊斯兰金融发展概述 |
二、中东国家伊斯兰金融概况 |
三、伊斯兰金融规模及发展特点 |
四、伊斯兰金融兴起与发展的原因 |
五、金融全球化与伊斯兰金融发展的二律背反 |
第三节 伊斯兰金融与传统金融的比较 |
一、主要伊斯兰金融工具 |
二、伊斯兰银行与传统银行的比较 |
第四节 伊斯兰金融与国内政治的关系 |
一、金融与政治 |
二、伊斯兰金融与国内政权合法性 |
第五章 中东地区特殊的商业文化环境 |
第一节 政治文化环境 |
一、政治制度与政治发展 |
二、政府治理的低排名 |
三、司法体系世俗化 |
四、经济发展状况 |
第二节 商业文化 |
一、传统社会结构 |
二、传统商业文化 |
三、过度城市化 |
四、科技信息 |
第三节 市场竞争环境 |
一、做生意不容易 |
二、竞争环境差 |
三、利益集团与低透明度 |
第六章 金融全球化对中东金融体系的影响 |
第一节 金融全球化 |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回顾 |
二、金融全球化的含义、实质与影响 |
三、金融全球化的理论基础 |
四、金融全球化与金融安全 |
第二节 中东国家金融自由化 |
一、金融自由化含义 |
二、中东国家金融自由化进程 |
三、金融体系改革任重道远 |
四、海合会国家的国际金融合作 |
第三节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东金融体系的影响 |
一、银行业流动性紧张、信贷紧缩 |
二、股市下挫,市值缩水 |
三、主权财富基金投资受损 |
四、国际资本流入缓慢回升 |
五、迪拜世界债务危机 |
第七章 新兴金融资产:主权财富基金 |
第一节 主权财富基金的崛起及其特点 |
一、主权财富基金发展概况 |
二、主权财富基金蓬勃发展的原因 |
三、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特点 |
四、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主权财富基金 |
第二节 主权财富基金之争 |
一、主权财富基金的国际影响力 |
二、主权财富基金争论的实质 |
三、主权财富基金的国际监管 |
第三节 海湾国家 SWFs——从石油财富到金融资产 |
一、石油储备的“地下”财富和“地上”财富 |
二、海合会国家主权财富基金概况 |
三、海合会国家主权财富基金的多元化投资策略 |
第八章 关于中东金融体系发展的若干思考 |
第一节 影响中东金融体系发展诸因素 |
一、石油美元对中东金融体系发展功不可没 |
二、伊斯兰教对中东金融体系发展具有两面性 |
三、商业文化环境总体不利于中东金融发展 |
四、金融全球化对中东金融深化的显着作用 |
五、地缘政治危机对中东金融体系的破坏性 |
第二节 金融与经济增长 |
一、有关中东金融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
二、影响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主要原因 |
第三节 中东金融体系发展的未来态势 |
一、政府主导与市场需求 |
二、开放自由与监管保护 |
三、地区主义与全球主义 |
参考文献 |
后记 |
(9)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现代化进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二、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 |
第一章 阿联酋现代化的起源 |
第一节 阿联酋与英国 |
一、英国在海湾建立起"保护国"殖民体系 |
二、英国殖民统治对建立联邦国家的影响 |
第二节 阿联酋现代化进程正式启动 |
一、建立民族独立国家步入现代化进程 |
二、迪拜协议的缺陷及其对联邦现代化发展的影响 |
第二章 阿联酋的经济现代化 |
第一节 阿联酋发展经济现代化的条件 |
一、特鲁西尔诸国早期经济与社会状况 |
二、石油美元与经济现代化 |
第二节 阿联酋经济现代化政策和成果 |
一、经济多样化政策 |
二、基础设施 |
三、油气工业的发展 |
四、非石油工业的发展 |
五、税收制度和对外贸易的现代化 |
六、金融和投资 |
七、旅游业的兴起 |
八、农牧渔业的发展 |
九、经济结构的变化 |
第三节 阿联酋经济现代化的人力资源分析 |
一、外籍和本国人口比例严重失调导致社会矛盾的产生 |
二、劳动力市场对外籍劳工依赖性强 |
三、人口结构不合理带来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
第四节 阿联酋军事现代化对经济现代化的影响 |
一、战争阴影始终在海湾地区上空盘旋 |
二、军事现代化及其对经济现代化的影响 |
三、以小事大求自保 |
第五节 经济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
一、联邦体制不完善导致盲目竞争和经济结构不合理 |
二、对外籍劳工依赖严重 |
三、经济开放程度高受外来冲击影响大 |
第三章 联邦各酋长国现代化的特点和问题 |
第一节 阿布扎比酋长国的现代化发展历程 |
一、阿布扎比酋长国概况及其发展战略 |
二、工业现代化 |
三、对外投资 |
四、经济多样化措施 |
五、私有化进程起步早发展快 |
第二节 迪拜酋长国的现代化进程 |
一、迪拜概况及其酋长的统治风格 |
二、经济多样化战略成果显着 |
三、"迪拜模式" |
四、展望迪拜未来 |
第三节 沙迦等五个小酋长国的现代化发展特点 |
一、"文化之都"沙迦酋长国 |
二、哈伊马角酋长国 |
三、富查伊拉酋长国 |
四、乌姆盖万酋长国 |
五、阿治曼酋长国 |
六、诸酋长国现代化发展的特点和问题 |
第四章 阿联酋的政治民主化问题 |
第一节 阿联酋发展政治民主化的条件 |
一、实施政治民主化的外部条件 |
二、发展政治民主化的内部条件 |
第二节 阿联酋政治体制的演进 |
一、建国前的部落社会政治特点 |
二、建国后政治体制的发展和国家机构的演变 |
第三节 阿联酋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
一、早期民主政治 |
二、联邦国民议会选举 |
三、新闻事业的进步也是民主化的表现之一 |
第四节 伊斯兰教对阿联酋政治民主化的影响 |
一、伊斯兰教教义与现代社会民主化改革 |
二、伊斯兰教要求信众尊崇权威与民主化的关系 |
三、伊斯兰教在阿联酋具有进行自我协调的能力 |
四、伊斯兰教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 |
第五章 阿联酋的社会现代化进程研究 |
第一节 阿联酋社会结构的变迁 |
一、石油美元改变了原始的部落社会结构 |
二、社会现代化进程 |
第二节 教育现代化 |
一、教育发展史 |
二、教育体系的现代化 |
三、教育现代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
第三节 妇女地位的提高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
一、国家政策鼓励提高妇女地位 |
二、解读妇女在家庭和社会地位的变化 |
三、妇女地位的提高利国利民 |
第四节 阿联酋城市化进程和医疗卫生事业的现代化 |
一、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 |
二、医疗卫生事业的现代化改革 |
第五节 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
一、大量外籍移民对阿拉伯传统文化产生冲击 |
二、高福利政策的消极影响 |
三、各酋长国间的复杂关系制约着整体现代化发展 |
第六章 阿联酋现代化进程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
第一节 阿联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
一、经济多元化战略已见成效 |
二、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
第二节 能源可持续发展 |
一、核能的开发与利用 |
二、太阳能、风能的开发利用 |
第三节 环境可持续发展 |
一、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
二、环境保护措施 |
三、结论 |
第七章 迪拜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现代化道路的异同及其启示 |
第一节 迪拜与香港进入现代化进程的背景分析 |
第二节 英国殖民统治对迪拜和香港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
第三节 迪拜经济的迅速崛起与"迪拜模式"利弊 |
一、从传统经济到经济现代化 |
二、"迪拜模式"及其利弊 |
第四节 香港现代化历程及其经验 |
一、第一阶段:1841年-20世纪40年代末(新中国成立前) |
二、第二阶段:1949年-70年代末 |
三、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
第五节 比较迪拜与香港现代化模式 |
一、发展模式的时效性和地域性 |
二、人力资源的培养是现代化的关键 |
三、过度依赖外资和经济比例失调使迪拜现代化建立在沙漠上 |
四、迪拜与香港管理模式和概念上的差异 |
第六节 迪拜和香港现代化进程的特点 |
第七节 阿联酋与中国的关系及迪拜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
结论:阿联酋现代化进程评析 |
一、经济、政治和社会现代化的关系 |
二、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 |
三、阿联酋现代化进程面临的问题 |
四、对阿联酋现代化进程的整体判断与前景展望 |
参考书目 |
后记 |
本人简介和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10)宗教文化对金融体系的影响 ——基于中国与阿联酋金融体系比较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一些基本概念的界定 |
1.2.1 宗教文化 |
1.2.2 金融体系及其构架 |
1.2.3 金融市场 |
1.2.4 金融中介机构 |
1.2.5 中国金融体系 |
1.2.6 阿联酋金融体系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1.4 研究难点与主要创新 |
1.4.1 论文的难点 |
1.4.2 论文的创新点 |
2 宗教文化对一国金融体系的影响 |
2.1 宗教文化对经济发展、金融体系形成的相关文献回顾与评述 |
2.2 宗教文化对经济增长、金融发展的实证研究 |
2.2.1 宗教文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简单实证研究 |
2.2.2 经济增长与金融体系发展水平关系的简单实证研究 |
2.3 对比参照:中国和阿联酋的宗教文化与经济金融发展 |
2.3.1 儒家文化与中国经济金融发展 |
2.3.2 伊斯兰教与阿联酋的经济金融发展 |
3 中国与阿联酋直接融资市场之比较 |
3.1 中国和阿联酋证券市场简介 |
3.1.1 中国证券市场简介 |
3.1.2 阿联酋证券市场简介 |
3.2 中国与阿联酋证券市场之比较分析 |
3.2.1 中国与阿联酋证券市场功能比较分析 |
3.2.2 中国与阿联酋证券市场规模品种比较分析 |
3.2.3 中国与阿联酋证券市场法律制度环境比较分析 |
3.3 中国上海证券交易所与阿联酋迪拜金融市场有效性之实证比较分析 |
3.3.1 中国上海证券交易所有效性的实证检验 |
3.3.2 迪拜金融市场有效性的实证检验 |
3.4 中国与阿联酋直接融资市场比较总结 |
4 中国与阿联酋间接融资市场之比较 |
4.1 中国与阿联酋金融中介机构简介 |
4.1.1 中国金融中介机构简介 |
4.1.2 阿联酋金融中介机构简介 |
4.2 中国与阿联酋间接融资市场之比较分析 |
4.2.1 中国与阿联酋间接融资市场功能比较分析 |
4.2.2 中国与阿联酋间接融资市场规模品种比较分析 |
4.2.3 中国与阿联酋间接融资市场法律制度环境比较分析 |
4.3 中国国有银行与阿联酋迪拜伊斯兰银行经营效率之比较分析 |
4.3.1 收入利润率比较 |
4.3.2 资本收益率比较 |
4.3.3 资本充足率比较 |
4.4 中国与阿联酋间接融资市场比较总结 |
5 个案分析——迪拜债务危机 |
5.1 迪拜世界及迪拜债务危机介绍 |
5.2 迪拜债务危机原因分析 |
5.3 探究迪拜债务危机中伊斯兰文化与金融的参与度 |
5.4 伊斯兰金融体系的独特性及优劣势 |
6 中国"引进来"、"走出去"之对策建议 |
6.1 中国引入伊斯兰资本并走向伊斯兰世界的有利条件 |
6.2 中国引入伊斯兰资本的对策建议 |
6.3 中国如何走向伊斯兰世界 |
7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附录D |
作者简介 |
四、对伊斯兰经济现代化问题的再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特朗普政府对华战略调整的双重逻辑及其互动[J]. 王浩.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8(03)
- [2]伊朗民族主义思潮研究[D]. 吕海军. 西北大学, 2016(04)
- [3]中国西北地区发展伊斯兰金融的前景分析——基于“一带一路”的视角[J]. 张永丽,王博.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6(03)
- [4]丝绸之路经济带与甘肃发展伊斯兰金融的研究[J]. 张永丽. 甘肃金融, 2016(03)
- [5]伊斯兰文化视角下的民间金融发展研究 ——以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D]. 方来. 兰州大学, 2014(10)
- [6]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研究 ——基于文化传播视角[D]. 王春芳. 武汉大学, 2013(01)
- [7]马来西亚伊斯兰复兴运动研究[D]. 曹庆锋. 中央民族大学, 2013(11)
- [8]中东金融体系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D]. 姜英梅. 中共中央党校, 2011(09)
- [9]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现代化进程研究[D]. 仝菲. 西北大学, 2010(09)
- [10]宗教文化对金融体系的影响 ——基于中国与阿联酋金融体系比较的视角[D]. 陈露. 浙江大学, 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