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葛通脉口服液对高脂血症家兔血小板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柴葛通脉口服液对高脂血症家兔血小板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一、柴葛通脉口服液对高脂血家兔血小板功能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代国方[1](2018)在《通脉方对冠脉PCI术后气虚血瘀型患者ISR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通脉方对冠脉PCI术后气虚血瘀型患者ISR的临床疗效影响,并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第一部分临床研究:把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气虚血瘀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西医方案治疗,治疗组病人采用常规西医治疗+通脉方辅助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最后对两组中医症候、心电图、hs-CRP、IL-6、TNF-α、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等方面分别进行比较。第二部分基础研究:将组织贴块法培养的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 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作为研究对象,实验共分四组,分别为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气虚血瘀型组、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气虚血瘀型常规西医治疗组、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气虚血瘀型常规西医治疗+通脉方辅助治疗组、健康对照组,用含有各组患者血清的培养液诱导VSMC增殖,然后用MTT比色法整体观察各组VSMC增殖活性;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DAB显色)观察细胞胞浆α-肌动蛋白(α-actin)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TN F-α的表达。结果第一部分临床研究结果:3例患者支架植入术后期间因不能坚持服用中药而终止试验,剩余117例观察均贯穿整个试验过程,最终结果如下:(1)中医症候疗效:治疗组57例,显效32例,有效2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98%;对照组60例,显效22例,有效26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0.00%(P<0.05);(2)两组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比较:治疗组57例,显效33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9.47%;对照组60例,显效22例,有效20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70.00%(P<0.05);(3)两组治疗前后血液中h s-CRP、TNF-α、IL-6水平变化比较:治疗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两组冠脉造影再狭窄率比较:治疗组植入支架总数108个,再狭窄2个,再狭窄率1.83%;对照组植入支架总数112个,再狭窄支架9个,再狭窄率8.03%。从两组疗效分析中发现,治疗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部分实验研究结果:MTT比色法观察各组VSMC的增殖活性: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各组细胞OD值增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气虚血瘀型常规西医治疗+通脉方辅助治疗组OD值降低与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气虚血瘀证组、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气虚血瘀型常规西医治疗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P<0.05)。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的TNF-α的含量: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各组TNF-α的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气虚血瘀型常规西医治疗+通脉方辅助治疗组与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气虚血瘀证组、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气虚血瘀型常规西医治疗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P<0.05)。结论1、通脉方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气虚血瘀型患者支架内再狭窄有一定预防作用,并较好地防治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心绞痛复发。2、通脉方可显着降低血液中hs-CRP、TNF-α、IL-6等细胞炎症因子水平。3、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气虚血瘀型常规西医治疗+通脉方治疗组与单纯西医治疗组相比,对VSMC的增殖有更强的抑制作用,从而能更好的预防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气虚血瘀型病人支架内再狭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2](2013)在《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文中指出

安海英[3](2011)在《黄丽娟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黄丽娟老师从医40余年,不仅学术造诣精深,而且临床经验十分丰富,学习和继承这些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指导临床实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扬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研究任务。1.黄丽娟老师学术渊源概述黄老师勤求古训,十分重视对中医经典论着的研究,系统学习了《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诸多医书,打下了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中医的整体观、辨证论治、重视后天脾胃等理论都对黄老师的学术思想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影响。老师勤奋好学,先后师从王为兰、吉良晨、方和谦、孙伯扬等名老中医,为日后学术思想的形成打下了深厚基础。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将各位名家的理论融会贯通,博采众长,在继承和研究前人学说的基础上,在理论上、用药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随着临床上冠心病介入术后或搭桥术后患者的逐年增多,近年来黄老师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提出气阴两虚,血脉瘀阻是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发病的重要病机,基本治则是补气养阴、活血化瘀通脉。2.黄丽娟老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2.1黄丽娟老师学术思想概述2.1.1整体观念黄丽娟老师秉承《内经》整体观的理论,不仅遵循人体脏腑之间相生相克、互为关联的整体辨证关系,还从“天人合一”的理论出发,坚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用药原则。2.1.2五脏相关,重视脏腑辨证黄老师认为,五脏的功能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着的,即五脏之间既有相互资生的关系,又有相互制约的关系。五脏在生理上互相联系,在病理上必然相互影响。因此,治疗时,除对患病的本脏进行治疗外,还应根据五脏间的生克乘侮规律,来调整五脏间的相互关系。2.1.3坚持辨证、辨病相结合黄老师认为,中医诊疗疾病,既要辨病,又要辩证,要辨病、辨证相结合,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此外,衷中参西,既重视西医诊断,又强调坚持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辨病辨证用药,重视西医药理。2.1.4重视脾胃黄老师根据《黄帝内经》中“脾胃为后天之本”这一理论,临证时注重脾胃的调理,不仅从脾胃入手治疗多种疾病,而且在治疗任何一种疾病时都时刻注意顾护脾胃。2.1.5气血论治,强调气的作用老师临床施治过程中十分重视从调理气血着手治疗疾病,常采用气血双调并治的方法,如益气养血、行气活血、益气活血等。在坚持气血同调的过程中,老师尤其重视气的重要作用。2.2黄丽娟老师临床经验总结2.2.1胸痹心痛病(冠心病)老师认为本病病机属于本虚标实证。“本虚”既有心的阴、阳、气、血的亏虚,也有肝、肾、脾、肺的不足;“标实”主要为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等。补气养阴,活血化瘀通脉为基本治则。还应调治五脏,调理脏腑功能。2.2.2心衰病(心力衰竭)老师认为心衰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阴虚、阳虚为主,标实以瘀血、水饮、痰湿居多,临床表现多为虚实夹杂。心衰的病位在心,但在心衰发展过程中常会累及到肺、脾、肾,肝。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是心衰的基本治疗大法之一。在补虚驱邪的同时,还应注意顾护阴津。另外,既要重视心衰共同的病机规律,又要重视原发心脏病自身的病机特点,注意辨病与辨证相结合。2.2.3眩晕病(高血压病)老师认为本病病因多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内伤虚损等因素有关,因脏腑阴阳失调,气血不和,气机升降失常,风火内生,痰瘀交阻所致。病位在肝、肾,与心、脾有关,病性为本虚标实证,虚在肝、肾,实在风、火、痰、气、瘀。临床常见证型包括肝阳上亢证、痰湿中阻证、肾精不足证、肝气郁结证,治疗应根据病因病机,脏腑辨证,分型论治。2.2.4心悸病(心律失常)老师认为本病属于本虚标实证,其虚在阴阳气血之失调,其实与痰瘀、寒热、七情有关。病位在心,与脾、肺、肾、肝均有着密切的关系,相互影响。治疗多以生脉散为基本方,根据脏腑辨证,随症加减治之。治疗上亦重视活血化瘀、注重安神。还要区分快速型和缓慢型心律失常,辨病用药。2.2.5血浊病(高脂血症)老师认为脾虚、痰浊、血瘀是血浊病发病的重要因素,其本在于脾虚,痰浊、血瘀为标。治疗上以健脾利湿化浊、活血化瘀为主,以茯苓、白术、生薏米、泽泻、萆薢、蒲黄、姜黄、大黄、马齿苋等为基本方,随症加减,加上饮食控制、适当运动,均可以收到较满意的降脂减肥作用。2.2.6消渴病(糖尿病)黄老师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脾胃功能失常、瘀血内停也是消渴病的重要病机。治疗上以养阴清热、健脾祛湿、活血化瘀为主。2.2.7心肌病黄老师认为肥厚型心肌病的病机为正气亏虚,痰浊、瘀血阻滞,治以扶正祛邪、活血化瘀、化痰散结之法。扩张型心肌病的病机为正气亏虚,痰浊、瘀血阻滞,治疗上当扶正祛邪,益气扶正的治则要贯彻始终。2.2.8中风后遗症黄老师认为本病多属本虚标实,肝肾阴虚和气血不足为本,风痰和瘀血为标。因患者病久,所以侧重在本虚。治疗原则是扶正祛邪,扶正以益气养血、益肾、养肝、健脾为主,祛邪以活血化瘀、燥湿祛痰、熄风定痉为主。2.2.9更年期综合征黄老师认为本病的病机主要是肾之阴阳平衡失调,导致心、肝、脾诸脏功能失调。治疗时,以补肾气、调节肾之阴阳平衡为主,还要兼顾养心、疏肝、健脾,调整心、肝、脾功能。2.2.10运动神经元病黄老师认为,本病的病机重点在肝、脾、肾亏虚,亦可因肺燥津伤、湿热浸淫、虚风内动而致,并存在血脉不畅之病理因素。治疗上扶正祛邪,重视益气健脾和胃,滋养肾髓,还要兼顾痰湿、湿热、瘀血、温邪、积滞等的治疗。3.黄丽娟老师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3.1黄丽娟老师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用药规律的研究通过对黄老师辨证治疗的107例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患者的六类常见中医证候进行构成比分析,结果发现: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最多见,其次为脾虚失运、痰瘀互结证,肾阳虚损、寒饮夹瘀证,肝失疏泄、气滞血瘀证,再次为心肺气虚、心血瘀阻证,热毒血瘀证。老师辨证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常用药物主要包括益气、养阴、温阳、行气、活血、安神、化湿、清热、通腑、化痰等,常用治法为:益气、养阴、行气、活血、安神。用药共113味,排在前15位的为:生黄芪、茯苓、太子参、白术、麦冬、五味子、百合、白芍、枳壳、佛手、丹参、郁金、元胡、鸡血藤、酸枣仁。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组方: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肝失疏泄、气滞血瘀证组方:逍遥散加减。脾虚失运、痰瘀互结证组方: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肾阳虚损、寒饮夹瘀证组方:真武汤加减。心肺气虚、心血瘀阻证组方: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热毒血瘀证组方:老师自拟方。3.2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法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法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的中药,疗程6个月。观察患者症状、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A、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胸痛、胸闷、气短、乏力、口干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P<0.05),患者舌暗红苔少的情况得到改善(P<0.05),均优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疗效及硝酸甘油停减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A的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再狭窄的程度均没有加重或出现新的再狭窄,有2例患者再狭窄的程度有所减轻。治疗组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较疗前明显改善(P<0.05),在改善患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法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脂水平,对防治介入术后再狭窄有一定的作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影响人类健康和导致死亡的最重要的疾病之一。当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迅速发展,已成为冠心病血管重建治疗的重要手段。然而,冠脉支架置入后,仍然存在发生再狭窄的可能性,影响了介入治疗的远期疗效。如何防治再狭窄等介入治疗后的并发症已成为当前心脏病学研究领域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1.黄丽娟老师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用药规律的研究通过对黄老师辨证治疗的107例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患者的六类常见中医证候进行构成比分析,结果发现: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最多见,其次为脾虚失运、痰瘀互结证,肾阳虚损、寒饮夹瘀证,肝失疏泄、气滞血瘀证,再次为心肺气虚、心血瘀阻证,热毒血瘀证。老师辨证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常用药物主要包括益气、养阴、温阳、行气、活血、安神、化湿、清热、通腑、化痰等,常用治法为:益气、养阴、行气、活血、安神。用药共113味,排在前15位的为:生黄芪、茯苓、太子参、白术、麦冬、五味子、百合、白芍、枳壳、佛手、丹参、郁金、元胡、鸡血藤、酸枣仁。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组方: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肝失疏泄、气滞血瘀证组方:逍遥散加减。脾虚失运、痰瘀互结证组方: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肾阳虚损、寒饮夹瘀证组方:真武汤加减。心肺气虚、心血瘀阻证组方: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热毒血瘀证组方:老师自拟方。2.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法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法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的中药,疗程6个月。观察患者症状、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A、血脂等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胸痛、胸闷、气短、乏力、口干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P<0.05),患者舌暗红苔少的情况亦得到改善(P<0.05),均优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疗效及硝酸甘油停减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A的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再狭窄的程度均没有加重或出现新的再狭窄,有2例患者再狭窄的程度有所减轻。治疗组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较疗前明显改善(P<0.05),在改善患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法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脂水平,对防治介入术后再狭窄有一定的作用。

高琳[4](2011)在《高血压病伴血脂异常血瘀证证候及生活质量特点研究》文中指出心脑血管疾病是现代社会主要致死、致残病因,而高血压病与血脂异常是公认的两大可控制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这两种危险因素往往合并存在。目前我国≥18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患病人数超过1.6亿,其中50%伴有血脂异常。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6%,估计全国血脂异常现患人数亦超过1.6亿。高血压病与血脂异常相互影响,从而进一步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因此,在降压的同时控制血脂对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既往研究对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较为一致的认识是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痰湿壅盛、气阴两虚等。但近10余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血瘀证与高血压的重要关系,随着临床与基础研究的深入,发现血瘀证不仅是高血压病主要的证型,更是高血压病重要病理机制之一,存在于病变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是影响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参以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病,对于降低血压、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均有较好的疗效。现代中医学者认为,血脂异常属“痰浊”、“血瘀”范畴,中医证型多为痰瘀互阻,脾肾两虚,气滞血瘀,痰湿痹阻,阴虚阳亢等。有关血脂异常血瘀证的研究表明,血瘀是血脂异常重要的病理机制之一,且其多与痰浊、气滞、气虚、脾肾亏虚、阴虚相兼存在。活血化瘀治疗在降低血脂水平、改善症状方面已取得一定疗效,部分单味活血药亦被证实有较好的降脂效果。现有研究表明高血压与血脂异常的合并存在将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及病死率,可以使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增加3~4倍。而目前关于高血压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中医病机、证候、治疗研究较少,有关高血压病伴血脂异常血瘀证的研究则更为少见。本课题正是在导师既往研究基础上以临床调查的方式,重点探讨高血压病伴血脂异常患者血瘀证证候特点以及与非血瘀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差异。主要从不同年龄阶段、病程长短、不同高血压危险分层、不同血脂异常危险分层、不同中医证型等方面分析,希冀为临床研究高血压病伴血脂异常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1.目的以临床调查方式,探讨高血压病伴血脂异常患者血瘀证的临床证候特点,阐明其分布规律:探讨高血病伴血脂异常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生活质量差异;为临床研究高血压病伴血脂异常进一步开拓思路,扩展研究方法。2.方法通过调查表询问与查体、辅助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入选年龄在18-75岁之间高血压病伴有血脂异常患者,辨证属肝阳上亢、肝肾阴虚、肝风痰浊、脾肾两虚四证之一,或兼有血瘀证的患者;病例来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综合科住院及门诊患者,排除虽有高血压病史,近3个月未服药而血压正常者:心、脑、肝、肾、内分泌等病变在前,高血压在后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智能障碍或精神行为异常不能配合调者;继发性高血压、血脂异常者及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予以排除。对于纳入后发现不符合纳入标准及病例调查表空缺内容>20%者予以剔除。高血压病诊断、分级及危险分层标准:执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版)》制定的标准。血瘀证诊断标准:参照1986年全国血瘀证诊断标准及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血脂异常诊断及分层标准:参照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考方药中等主编《实用中医内科学》及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量表评估、临床查体、辅助检查等相结合方式对纳入患者进行临床调查。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程、服药史、家族史、合并症等一般情况,眩晕、眼花、头痛、项强、胸闷等20余个症状,量表53个条目,认知能力测试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估。进行血压、身高、体重、四肢、心、肺等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脑血管超声、血脂四项水平、血糖、眼底、心电图、心脏超声、脑CT等理化检查。填写统一的病例调查表。所获得的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两组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多个样本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对于非正态分布资料相应采用两个或多个样本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3.结果3.1一般情况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共3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参与了本项调查研究,患者全部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综合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门诊患者147例(49%),住院患者153例(51%);男性120例(40%)女性180例(60%);高血压病家族史阳性者188例(62.67%),阴性者112例(40.67%);血瘀证218例(72.67%),非血瘀证82例(27.33%);肝阳上亢证39例,占13.00%;肝肾阴虚证76例,占25.33%;肝风痰浊证114例,占38.00%;脾肾两虚71例,占23.67%。3.2高血压病血瘀证证候特点根据文献研究总结出以下三点:第一,高血压病血瘀证的主证(常见证)为头痛、项强、肢麻、口唇紫暗、舌质暗红、脉涩,次证(兼证)为胸闷、胸痛、心悸、半身不遂、目眶发暗。第二,高血压病血瘀证证候变化,有规可循。年龄小、病程短、高血压危险分层低的血瘀证患者大多仅表现为血瘀证主证,而无兼证。随着年龄增大,病程延长、危险分层增高,血瘀证患者不仅有血瘀证主证表现,亦可出现血瘀证兼证,而血瘀证兼证如胸闷、胸痛、心悸、半身不遂、手掌暗红等是高血压病发展到后期并发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脑梗塞等疾病时才出现的,所以是血瘀重证的表现。第三,肝阳上亢血瘀、肝肾阴虚血瘀为血瘀证轻症,血瘀证相关症状体征较少,肝风痰浊血瘀并发脑血管疾病如脑梗塞显着高于其他三组,可见半身不遂体征;气阴两虚血瘀并发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显着高于其他三组,可见胸闷、胸痛症状,故痰浊血瘀、气虚血瘀为血瘀证重证。3.3血脂异常血瘀证证候特点文献研究指出血脂异常血瘀证多与痰浊、气滞、气虚、脾肾亏虚、阴虚等相兼存在,症状体征特点为头痛,头昏,胸闷,胸痛,心悸,肢麻沉重,胸胁胀闷,舌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涩。3.4高血压病伴血脂异常血瘀证证候特点3.4.1症状特点高血压病伴血脂异常血瘀证患者比非血瘀证患者头痛、头昏、项强、胸闷、憋气、胸痛、心悸、肢麻症状出现频率高,程度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将其归纳为高血压病伴血脂异常血瘀证的症状特点。其中头痛、胸闷出现频率最高,为其最主要的症状。与高血压病血瘀证及血脂异常血瘀证相比,二者同时存在时血瘀证的症状更多,程度更重。3.4.2体征特点高血压病伴血脂异常血瘀证患者比非血瘀证患者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半身不遂、面色黯黑、口唇紫暗、目眶发暗、手掌暗红、舌质暗红、脉涩等体征出现频率高,程度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将其归纳为高血压病伴血脂异常血瘀证的体征特点,其中舌质暗红、口唇紫暗、目眶发暗、脉涩发生频率较高,为最主要体征,相比高血压病血瘀证及血脂异常血瘀证,其体征更多,程度更重。3.4.3辅助检查特点高血压病伴血脂异常血瘀证较非血瘀证患者心电图、心脏超声、尿常规、血肌酐、头颅CT、脑血管超声异常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主要表现为心电图ST-T改变,心脏超声左室肥厚,尿常规尿蛋白阳性,血肌酐升高、头颅CT示脑梗塞(包括腔隙性脑梗塞)或脑出血、脑血管超声示脑动脉硬化。3.4.4年龄特点不同年龄阶段血瘀证分布及严重程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均为老年组>中、青年组。两组血瘀证患者的血瘀相关症状、体征相比较,胸闷、憋气、胸痛、心悸、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半身不遂、面色黯黑、目眶发暗等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组>中、青年组。提示高血压病伴血脂异常患者年龄越大、血瘀证发生率越高,血瘀程度越重,血瘀相关症状、体征越多。3.4.5病程特点不同病程阶段血瘀证的分布及严重程度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均为10年以上(含10年)组>10年以下组。两组血瘀证患者血瘀相关症状、体征相比较,胸闷、憋气、胸痛、心悸、口唇发紫和舌质暗红、脉涩等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程在10年以上(含10年)组>病程在10以内组。提示高血压病伴血脂异常患者病程越长血瘀证发生率越高,血瘀越严重,血瘀相关症状、体征越多。3.4.6高血压危险分层特点不同高血压危险分层血瘀证分布及严重程度比较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均为很高危组>高、中危组。两组血瘀证患者的血瘀相关症状、体征相比较胸闷、憋气、胸痛、心悸、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口唇紫暗、目眶发暗、面色黯黑、手掌暗红、舌质暗红、脉涩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很高危组>高、中危组。提示高血压病伴血脂异常患者高血压危险分层越高血瘀证发生率越高,血瘀程度越严重,血瘀相关症状、体征越多。3.4.7血脂异常危险分层特点不同血脂异常危险分层血瘀证分布及严重程度比较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均为高危组>中、低危组。两组血瘀证患者的血瘀相关症状、体征相比较患者头痛、头昏、项强、胸闷、胸痛、憋气、心悸、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口唇紫暗、目眶发暗、手掌暗红、舌质暗红、脉涩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高危组>中、低危组。提示高血压病伴血脂异常患者高血压危险分层越高血瘀证发生率越高,血瘀程度越重,血瘀相关症状、体征越多。3.4.8血脂水平特点不同TC、LDL水平血瘀证分布及严重程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TC水平升高组>TC水平合适及边缘升高组,LDL水平升高组>LDL水平合适及边缘升高组。不同TG及HDL水平血瘀证分布无统计学差异。提示高血压病伴血脂异常患者TC、LDL水平越高,血瘀证发生率越高,血瘀程度越重。3.4.9中医证型(血瘀证与其他中医证型相兼)的特点不同中医证型与血瘀证相兼情况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脾肾两虚>肝风痰浊>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四组证型兼有血瘀时患者在头痛、胸痛、心悸、肢麻、半身不遂、面色黯黑、口唇紫暗、手掌暗红、舌质暗红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中肝阳上亢血瘀组的头痛症状大于其他三组,在胸闷、心悸、半身不遂症状小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头痛可能为肝阳上亢血瘀证的主要症状,而胸闷、心悸、半身不遂症状发生率低,考虑本证型患者多为1、2级高血压,危险分层多为中低危,无并发症。脾肾两虚血瘀组无论在胸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口唇发紫、目眶发暗、舌质暗红较另外3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脾肾两虚血瘀组血瘀症状、体征最多。考虑此型患者多见于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组,并发症较多。肝肾阴虚血瘀及肝风痰浊血瘀在各个症状、体征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四组证型血瘀程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脾肾两虚血瘀组>肝肾阴虚血瘀组>肝风痰浊血瘀组>肝阳上亢血瘀组,其中脾肾两虚血瘀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肝阳上亢血瘀组小于其他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脾肾两虚血瘀组血瘀程度最重,肝阳上亢血瘀组血瘀程度最轻。3.5高血压病伴血脂异常血瘀证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在生活质量量表总积分以及生理症状、躯体症状、性功能失调、生气或活力、睡眠状况、工作状态、日常生活能力认知能力等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以上几个方面血瘀组积分显着降低,提示血瘀组生活质量比非血瘀组下降更明显。3.5.1血瘀严重程度与生活质量按血瘀证积分不同分组,总体生活质量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呈现20分以上组<10-20分组<10分以下组;无论生活质量量表总积分、日常生活能力还是认知能力方面,3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提示高血压病伴血脂异常血瘀证患者,血瘀程度越重,生活质量越差。3.5.2不同高血压危险分层与生活质量不同高血压病危险分层总体生活质量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呈现很高危组<高、中危组;无论在生活质量量表总积分、日常生活能力、认知能力三方面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提示高血压病伴血脂异常血瘀证患者,高血压病危险分层越高,生活质量越差。3.5.3不同血脂异常危险分层与生活质量不同血脂异常危险分层总体生活质量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呈现高危组<中、低危组;其中在生活质量量表总积分、日常生活能力、认知能力方面两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高血压病伴血脂异常血瘀证患者,血脂异常危险分层越高,生活质量越差。3.5.4不同中医证型与血瘀证相兼与生活质量四个证型的总体生活质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呈现脾肾两虚血瘀组<肝肾阴虚血瘀组<肝风痰浊血瘀组<肝阳上亢血瘀组;无论在生活质量量表总积分、日常生活能力与认知能力三方面四个证型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尤其脾肾两虚血瘀组,与各组比较均有极显着性差异,提示脾肾两虚血瘀组患者生活质量最差。3.6总结3.6.1高血压病伴血脂异常血瘀证证候特点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第一,高血压病伴血脂异常血瘀证症状、体征特点是头痛、头昏、项强、胸闷、憋气、胸痛、心悸、肢麻等症状及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半身不遂、目眶发暗、口唇紫暗、面色黯黑、手掌暗红、舌质暗红、脉涩等体征,其中头痛、胸闷、舌质暗红、口唇紫暗、目眶发暗、脉涩为最主要症状、体征。第二,年龄越大、病程越长、高血压病及血脂异常危险分层越高,血瘀证发生率越高,血瘀程度越重,血瘀证相关症状、体征越多。第三,不同中医证型中脾肾两虚者血瘀证发生率最高,脾肾两虚血瘀组血瘀程度最重、血瘀证相关症状、体征最多,肝阳上亢血瘀组则反之。3.6.2高血压病伴血脂异常血瘀证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血瘀证高血压病伴血脂异常血瘀证患者生活质量较非血瘀证患者生活质量显着下降,随着血瘀越严重,生活质量越差;高血压病、血脂异常危险分层越高,生活质量越差。四个证型中脾肾两虚血瘀组生活质量最差,与血瘀证的证候调查结果脾肾两虚患者最容易合并血瘀证,且血瘀程度最重相吻合。4.结论本次调查与既往研究比较其血瘀证相关症状、体征数目更多,无论是在不同的年龄、病程、高血压及血脂异常的危险分层,血瘀程度均较重。另外,本次调查300例高血压病伴血脂异常患者中血瘀证所占比例为72.7%,与既往调查的高血压病患者血瘀证所占比例62.7%相比,血瘀发生率明显增高,血瘀证发生的更早,血瘀相关症状、体征评分更高,生活质量评分更低。可以说高血压病伴血脂异常患者较高血压病患者血瘀证发生更早,发生率更高,血瘀程度更重,生活质量更差。本研究结果对高血压病伴血脂异常的辨证论治有着积极的意义,提示我们对于高血压病伴血脂异常患者更应及早开始活血化瘀治疗,这对于高血压病伴血脂异常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更为重要。活血化瘀为我们治疗高血压病合并血脂异常拓宽了思路。血瘀证作为高血压病和血脂异常共同的病理机制,贯穿于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血瘀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就为下一步的临床治疗研究活血化瘀在降压的同时降低血脂水平,从而改善症状、改善预后、改善生活质量提供了思路和方向。既往研究已证实活血化瘀药物,能够降低血压,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症状,在高血压早期微血管病变时即加以干预,常可改善预后。而对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已经发生,靶器官损害已经形成者,加用活血化瘀药物,能够延缓病情发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样有研究证实,活血化瘀中药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降低血小板聚集,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激活超氧化物歧化酶,抑制脂质过氧化,清除自由基,促进体内脂质的排泄,减少内源性脂质的合成,调节脂质的代谢,从而促使血脂恢复到正常水平。部分单味活血药已被证实既有降压作用,又有降脂作用,如丹参: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丹参含有丹参酮、阴丹参酮、异丹参酮等成分,其对心血管系统具有广泛的作用,它同时具有降压调节血脂,保护血管内皮,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还有一定的抗炎作用,是一味全面的心血管保护药物。当归:其所含阿魏酸能改善外周循环,降低血压,且有一定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对脑缺氧、高脂血症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还可抑制肝合成胆固醇。三七:其主要成分为三七皂苷,有显着抗凝作用,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溶,使全血粘度下降。临床报道以三七粉内服,治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高血压病、脑卒中后遗症均有效。既往研究及本研究为我们带来启示:对于高血压病伴有血脂异常而血压水平、血脂危险等级不高,尚不需要西药降压调脂治疗的患者,或拒绝西药,惧怕西药副作用的患者,及早给予活血化瘀治疗应是较为理想的选择,不仅可以达到控制血压血脂的目的,还可以减轻患者经济压力,提高患者依从性。而对于已服用西药降压降脂的患者加上活血化瘀治疗可以协助降压、降脂达标,减少西药用量,更能改善症状、预后及生活质量。所以,在高血压病伴血脂异常的治疗当中,更应重视活血化瘀法的应用,且应贯穿始终。

马雪玲[5](2010)在《从气血水理论探讨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同时也是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本病自然病程波动,预后影响因素较多,尽管在肾小球疾病的研究中,对IMN治疗的研究是最集中的,国内外专家对不同风险IMN患者的治疗达成一定的共识,但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争议,目前尚无疗效确切而满意的治疗方案。因此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治疗时机的把握以及治疗风险的评估,始终是临床医师深感困惑的问题。中医药治疗膜性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尤其在减少复发、减轻临床症状以及减低西药的毒副作用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但也存在着辨证分型繁杂而不统一,临证参照困难等问题。导师在中医经典理论的指导下,总结中医治疗IMN的经验,结合临床实践,从气血水理论进行论治,化繁为简,认为气虚血瘀水停是其基本病机特点,初步形成了以益气活血利水为法的治疗思路,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目的:回顾性分析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IMN的临床疗效,从气血水理论初步探讨IMN的中医基本病机,为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IMN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思路。方法:1.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55例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侯积分、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及肾功能的变化,评价疗效。2.分层分析:依据24小时尿蛋白定量水平分层后,采用组间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中药组与中药加用免疫调节治疗组治疗前后中医证侯积分、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及肾功能的变化。结果:1.55例IMN患者疗效评价:①综合疗效:治疗6个月、12个月以及24个月以上总有效率分别为51.5%,73.1%和87.5%。其中24个月以上临床痊愈率为62.5%。高于文献报道的自发缓解率14%-56%。②中医证侯疗效:治疗6个月、12个月以及24个月以上总有效率分别为72.7%,84.6%和95.8%。③24小时尿蛋白定量疗效:治疗6个月、12个月以及24个月以上,总有效率分别为54.5%,76.9%和91.7%。④主要中医症状改善较为明显者有水肿、乏力、纳呆、自汗、腰膝酸软等,其中疗程12个月以上总体症状改善更为明显,超过50%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2.分层比较结果:依据24小时尿蛋白定量分层:①蛋白定量<3.5g患者:中药组17例,中药加免疫调节治疗组8例。两组中医证侯疗效分析:总有效率前者为94.1%,后者为87.5%;24hUpro疗效,前者为88.2%,后者为87.5%。②蛋白定量3.5g-6g患者:中药组8例,中药加免疫调节治疗组14例。两组中医证侯疗效分析:总有效率前者为87.5%,后者为87.5%;24hUpro疗效,前者为75%,后者为78.6%。不论是24hUpro<3.5g/d,还是24hUpro在3.5-6g/d的患者,两种治疗方案疗效无差异(P>0.05)。尿蛋白定量>6g患者仅有7例,中药组仅有1例,未进行组间比较。结论:1.从气血水理论探讨IMN的中医基本病机,气虚血瘀水停是其基本的病机特点。2.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IMN具有较好的疗效,并且随着疗程的增加,有效率及完全缓解率逐渐升高,短期内在改善临床症状以及升高血浆白蛋白水平上疗效显着。3.本研究中24小时尿蛋白定量<6g的患者中药组及中药加用免疫调节治疗组,疗效比较无差异,对于中低危患者是否应该积极加用免疫调节治疗,提出思考,是否可予中药治疗,并适当延长观察时间至1年,有待进一步扩大病例数,开展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提供更可靠的临床依据。

韦芳宁[6](2010)在《益气活血中药治疗慢性肾衰的机理研究》文中提出背景慢性肾衰竭(CRF)为内科常见病之一,是各种肾脏疾病导致肾功能渐进性不可逆性减退,直至功能丧失所出的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其病情危重,死亡率高。西医非透析治疗的目的主要是缓解慢性肾衰症状和延缓病程进展,主要措施包括消除CRF进展的可逆因素;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肾病等;抗感染,水电解质平衡等;优质低蛋白饮食,加必需氨基酸或酮酸;保护肾脏功能、减轻蛋白尿的血管紧张素Ⅱ酶转化酶抑制剂的应用;调节脂质代谢和改善肾小球局部存在高凝状态。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肾衰以中药的单味药、单方、复方制剂及综合疗法,通过多环节、多层次、多途径综合治疗措施而达到缓解慢性肾衰症状,保护肾功能,延缓病程进展的目的。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表明,慢性肾衰的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特别是中药介入治疗后,在缓解慢性肾功能衰竭症状,保护残余肾功能、延缓早中期肾功能进展、推迟进入透析和肾移植时间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疗效,提高了CRF患者的生存质量。益气活血中药三芪口服液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以及改善慢性肾衰的症状,延缓慢性肾衰的病程进展,保护肾功能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研究从细胞黏附因子、炎症因子、细胞凋亡和T淋巴细胞亚群上,多角度、多靶点研究三芪口服液的影响,旨在探讨中药介入慢性肾衰治疗的肾功能保护作用以及三芪口服液保护肾功能的作用机理。目的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观察益气活血中药三芪口服液对慢性肾衰病人及对5/6肾切除慢性肾衰大鼠模型肾脏病理形态和功能的保护作用,从分子生物学、细胞凋亡以及淋巴细胞免疫方面,探讨益气活血中药三芪口服液延缓CRF进展的机理。方法临床研究:选择纳入标准的病例95例,分为3组,三芪口服液组34例,尿毒清组30例,三芪口服液+尿毒清组31例,每组患者均按就诊顺序随机进入治疗组及对照组。12周后观察慢性肾衰的症状积分、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血清白蛋白、尿素、肌酐、血钾、血小板膜α颗粒蛋白(PS)的变化。实验研究:选用SPF雄性SD大鼠102只。使用随机软件包PEMS3.1产生随机数字,按随机数字大小排序,等分为6组,每组17只,造模过程死亡24只,实际78只,空白组13只,模型对照组13只、三芪口服液高剂量组(TMH组)13只、三芪口服液中剂量组(TMM组)13只,三芪口服液低剂量组(TML组)13只、包醛氧淀粉组13只。建立大鼠5/6肾切除慢性肾衰的模型,造模成功后用三芪口服液口服进行干预治疗,12周后分别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肾功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膜α颗粒蛋白的变化,以及光镜下肾小球组织的改变,细胞凋亡的分析,TNF-α、TGFβ1、PGDFBB以及CD4、CD8和CD68的变化。结果临床实验研究方面:治疗前后三芪口服液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三芪口服液有改善慢性肾衰症状的作用。提示三芪口服液与尿毒清合用能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治疗有效率96.8%。三芪口服液能降低血尿素水平,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并可以下调PS的表达。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三芪口服液,患者依从性较好,未发生出血及不良事件。基础实验研究:血生化方面,三芪口服液各剂量组均可降低造模大鼠的血尿素和血肌酐水平,中剂量可以提高造模大鼠的血红蛋白压积,高、中剂量可以降低造模大鼠的血小板,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黏附因子方面,三芪口服液中、低剂量可以下调PS的表达。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残肾病理组织学方面,三芪口服液可以使增大的肾小球面积明显缩小,可以减轻肾小管损伤程度。与包醛氧淀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因子研究方面,经三芪口服液治疗后,无论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TNF-α、FPDGBB以及残肾组织的TGFβ1、FPDGBB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方面,经三芪口服液治疗后,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肾脏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与包醛氧淀粉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免疫方面,三芪口服液中、低剂量组可以显着上调CD4水平,使CD4/CD8比值明显上升,CD68水平下调,与包醛氧淀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三芪口服液能改善慢性肾衰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2.三芪口服液能提高慢性肾衰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改善患者营养状态。3.三芪口服液能够通过下调慢性肾衰患者血浆PS的表达,改善患者的瘀血状态,从而改善患者肾小球微循环,此可能是保护肾功能的机制之一。4.三芪口服液能够降低5/6肾切除CRF模型大鼠的Scr水平,提高红细胞压积,改善机体整体状态。5.三芪口服液能减轻5/6肾切除大鼠的肾脏病理损害,使增大的肾小球面积明显减小,肾小管损伤程度明显减轻,对残肾组织的形态有保护作用,此可能是保护肾功能的作用机制之一。6.三芪口服液能抑制TNF-α、PDGFBB和TGFβ1的表达,减少肾小管损害,减少细胞增生,以此达到保护肾功能的目的。7.肾脏实质细胞的凋亡参与肾脏疾病的进展过程,可能是促进慢性肾硬化发生、发展的因素之一,三芪口服液能使5/6肾切除CRF模型大鼠凋亡细胞明显减少,从而抑制细胞凋亡参与的肾脏损伤,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8.三芪口服液保护肾功能的机制可能与调整CD4和CD8的比例失调,调整异常的机体免疫紊乱和状态,减少了各种免疫受损的诱因有关,可能是其延缓CRF进展的机制之一。

杨雨[7](2008)在《复方降脂微丸的研制》文中提出本论文针对心安宁片和心安宁胶囊降血脂药效物质基础不明确、服用剂量大等不足,按照中药现代化的思路,以降血脂药效为指标,筛选出心安宁复方的降血脂有效部位,运用现代制剂手段研制开发出药效优于原剂型的新型制剂——复方降脂微丸。系统研究了复方降脂微丸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并对制剂的稳定性、药效学和降血脂主要药效成分的药代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以降血脂药效为指标,筛选出心安宁复方降血脂有效部位为葛根、山楂总黄酮和山楂总三萜酸,制何首乌二苯乙烯苷类成分。采用现代分离纯化技术对降血脂有效部位进行了纯化,纯化后葛根、山楂降血脂有效部位总黄酮含量不低于50%,其中葛根素含量不低于7%;制何首乌降血脂有效部位二苯乙烯苷(即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含量不低于50%。2、从药剂学角度出发,研究了复方降脂微丸的制备工艺。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微丸,微丸载药量25%,微晶纤维素与乳糖比例为65%:10%,以50%乙醇作为润湿剂,每40g处方用量19mL;优选了最佳制备工艺为:挤出速度25Hz,滚圆速度40Hz,滚圆时间7min。所得微丸圆整度好,收率高。3、对复方降脂微丸进行了多指标成分控制的质量标准研究。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葛根、山楂、制何首乌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主要药效成分葛根素和二苯乙烯苷进行定量分析;规定制剂中葛根素不得低于1.5%,二苯乙烯苷不得低于2.2%;研究了制剂的粉体学性质和体外溶出度,结果表明,复方降脂微丸圆整度和流动性均较好,堆密度适宜,制剂主要药效成分在30min左右基本溶出。4、对复方降脂微丸进行了初步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高温、高湿度条件对制剂外观略有影响;在强光照射条件下,制剂中二苯乙烯苷含量会略有下降;在加速试验条件下,制剂较为稳定,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制剂应避光密闭保存,并置于阴凉干燥处。5、对复方降脂微丸进行了初步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复方降脂微丸具有良好的降血脂药效,其降血脂作用优于原心安宁胶囊。6、对降血脂主要药效成分葛根素和二苯乙烯苷的药代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大鼠口服二苯乙烯苷后在胃肠道吸收不规律,不符合房室模型;大鼠口服葛根素后在胃肠道吸收符合二房室模型。主要药效成分大鼠在体肠灌流实验结果表明,葛根素在整个肠道均有一定吸收,其中在回肠内相对吸收较好,各肠段的吸收率依次为:回肠>结肠>空肠>十二指肠;但二苯乙烯苷在37℃的Kreb-ringer’s营养液中不稳定。

江涛涛[8](2006)在《复方降脂滴丸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系统地研究了复方降脂滴丸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初步稳定性及初步药效学。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根据处方功能主治和方中各药物所含主要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设计了提取纯化工艺路线。①采用正交试验优选了提取制首乌有效部位群的最优参数,以二苯乙烯苷(即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得率为指标,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60%乙醇,8倍生药量,回流提取2次,每次60min。②以二苯乙烯苷的吸附量为指标优选了大孔树脂吸附纯化制首乌有效部位群的最优参数,确定最佳纯化工艺为:上柱液浓度为0.13g生药/mL,流速1.0mL/min,pH=8.0;最佳洗脱工艺为:30%乙醇13倍柱体积(BV)洗脱和50%乙醇10倍柱体积(BV)洗脱。树脂的吸附量为39.66mg/g湿树脂,洗脱率为80.47%。纯化后获得的制首乌有效部位群中二苯乙烯苷的纯度超过50%,收率为76%,该工艺可作为工业大生产放大参考。2、系统的研究了滴丸的制剂成型工艺。确定了制剂处方为:中间体:辅料=1:3;其中辅料为PEG4000:PEG6000=7:3。优选了最佳滴制条件为:滴距5cm,冰水浴冷凝,熔融温度85~90℃。所得滴丸圆整度、硬度均较好。3、研究了复方降脂滴丸的质量标准。对制剂中葛根、山楂、制首乌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分析;对其主要药效成分葛根素和二苯乙烯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定量分析;每粒滴丸中含葛根素不得低于0.8%,含二苯乙烯苷不得低于1.8%。4、对复方降脂滴丸进行初步稳定性考察研究。通过影响因素试验,加速实验,对制剂外观、含量和溶出时间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温度、湿度对制剂外观影响较大,因此制剂应密封,置阴凉干燥处贮藏。5、对复方降脂滴丸进行了初步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复方降脂滴丸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

詹华奎[9](2005)在《通心络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研究》文中认为本文观察了通心络胶囊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并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通心络胶囊治疗后,慢性肾炎患者中医主要症状如水肿、神疲乏力、腰脊酸痛、面色晦暗减轻或消失;尿蛋白、尿红细胞减少;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数量降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尿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阳性转阴;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脂蛋白(a)降低;血肌酐、尿素氮降低;免疫球蛋白IgG上升。提示通心络胶囊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症状,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降低血脂,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的作用;临床综合有效率83.3%,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文章最后对通心络胶囊治疗慢性肾炎的可能疗效机制进行了探讨。

郑毓桂,姜浩[10](2004)在《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概况》文中研究表明

二、柴葛通脉口服液对高脂血家兔血小板功能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柴葛通脉口服液对高脂血家兔血小板功能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通脉方对冠脉PCI术后气虚血瘀型患者ISR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索引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观察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第二部分 中药治疗冠心病PCI术后的基础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VSMC的鉴定
    4 四唑盐MTT比色试验
    5 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的TNF-α的含量
    6 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结论
不足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西医防治冠心病PCI术后ISR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主要学术论文

(3)黄丽娟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摘要
    (一) 中文摘要
    (二) Abstract
二、黄丽娟老师学术渊源概述
    (一) 勤求古训
    (二) 博采众家
    (三) 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三、黄丽娟老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
    (一) 黄丽娟老师学术思想概述
        1. 整体观念
        2. 五脏相关,重视脏腑辨证
        3. 辨病辨证论治
        4. 重视脾胃
        5. 气血论治,强调气的作用
    (二) 黄丽娟老师临床经验总结
        1. 胸痹心痛病(冠心病)
        2. 心衰病(心力衰竭)
        3. 眩晕病(高血压病)
        4. 心悸病(心律失常)
        5. 血浊病(高脂血症)
        6. 消渴病(糖尿病)
        7. 心肌病
        8. 中风后遗症
        9. 更年期综合征
        10.运动神经元病
四、黄丽娟老师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
    (一) 中文摘要
    (二) 英文摘要
    (三) 英文缩略语
    (四) 前言
    (五) 文献综述
        1. 古代文献研究
        2. 现代文献研究
        3. 冠心病介入治疗研究概况
    (六)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黄丽娟老师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用药规律的研究
        2. 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法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
    (七) 结果
        1. 黄丽娟老师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用药规律的研究
        2. 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法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
    (八) 讨论
        1. 黄丽娟老师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用药规律的研究
        2. 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法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
        3. 创新点
    (九) 结论
        1. 黄丽娟老师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用药规律的研究
        2. 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法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
    (十)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附表1
附表2
附表3

(4)高血压病伴血脂异常血瘀证证候及生活质量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从血瘀论治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从血瘀论治血脂异常的研究
        参考文献
    综述三 高血压病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高血压病伴血脂异常血瘀证证候及生活质量调查
    目的
    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简历
附录

(5)从气血水理论探讨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综述一、西医研究进展
    综述二、中医研究进展
    综述三:益气活血中药的现代研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3 研究结果
讨论
    1 临床研究讨论
    2 理论探讨
        2.1 理论探讨一:从气血水理论探讨IMN的中医基本病机特点
        2.2 理论探讨二:益气活血利水治则的确立及组方用药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6)益气活血中药治疗慢性肾衰的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一、慢性肾衰溯源——历代医家对慢性肾衰的认识
        (一) 古代医家对慢性肾衰病名的共识
        (二) 古代医家对慢性肾衰病因病机的认识
        (三) 近代医家对慢性肾衰治则的认识
        (四) 中医药治疗近况
    二、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衰的认识
        (一) 西医研究进展
        (二) 瘀血与CRF
        (三)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PS)与慢性肾衰
        (四) TNF-α、TGFβ1、PDGFBB与慢性肾衰
        (五) 细胞凋亡与慢性肾衰
        (六) CD4、CD8、CD68与慢性肾衰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研究对象
    二、结果
    三、讨论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三芪口服液对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实验二 三芪口服液对5/6肾切除大鼠肾脏病理形态与肌酐的关系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实验三 三芪口服液对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TNF、TGF、PGDF的影响
        一、大鼠血清TNF—α、PGDFBB含量检测
        二、三芪口服液对大鼠残肾组织TGFβ1、PDGFmRNA表达的影响
    实验四 三芪口服液对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实验五 三芪口服液对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肾脏组织中CD4、CD8、CD68抗体的表达
        一、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肾脏组织中CD4抗体的表达
        二、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肾脏组织中CD8抗体的表达
        三、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肾脏组织中CD68抗体的表达
讨论
    一、慢性肾衰竭病机探讨
    二、慢性肾衰竭治则及治法探讨
    三、三芪口服液的组成及方药分析
    四、三芪口服液延缓慢性肾衰进展的中医机理探讨
    五、三芪口服液延缓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竭进展的机制探讨
        (一) 对大鼠造模、残肾组织、血肌酐及PS的影响方面
        (二) 对TNF-α、TGFβ1和PGDFBB表达的影响方面
        (三) 对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面
        (四) 对CD4、CD8、CD68抗体的表达的影响方面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英文缩略语
    附录二 慢性肾衰症状分级量化表
    附录三 疾病疗效评定标准
    附录四 随机区组(及配对)设计表
    附录五 附图
        附图1 三芪口服液对5/6肾切除大鼠肾脏病理形态与肌酐的关系
        附图2 三芪口服液对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TGF、PDGF的影响
        附图3 三芪口服液对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
        附图4 三芪口服液对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肾脏组织中CD4、CD8、CD68抗体的表达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7)复方降脂微丸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高脂血症的研究概况
        1.1.1 高脂血症的发病机理
    1.2 高脂血症的治疗与用药现状
        1.2.1 西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现状
        1.2.2 中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现状
    1.3 微丸剂的研究现状
        1.3.1 微丸制备方法的研究现状
        1.3.2 中药微丸制剂的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的立题背景和意义
    1.5 主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心安宁复方降血脂有效部位的筛选与纯化
    2.1 处方分析
    2.2 心安宁复方降血脂有效部位的筛选
        2.2.1 试剂、材料和仪器
        2.2.2 实验方法
        2.2.3 结果与讨论
    2.3 心安宁复方降血脂有效部位的提取纯化
        2.3.1 葛根、山楂降血脂有效部位的提取纯化
        2.3.2 制何首乌降血脂有效部位的提取纯化
    2.4 大孔吸附树脂有机溶剂残留的研究
        2.4.1 AB-8大孔吸附树脂中有机残留物测定
        2.4.2 S-8大孔吸附树脂中有机残留物测定
        2.4.3 心安宁复方降血脂有效部位有机残留物测定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复方降脂微丸的制备工艺研究
    3.1 复方降脂微丸制剂的制备方法
        3.1.1 仪器与材料
        3.1.2 复方降脂微丸的制备方法
    3.2 复方降脂微丸的处方筛选
        3.2.1 考察指标
        3.2.2 载药量的筛选
        3.2.3 辅料种类的筛选
        3.2.4 制剂处方配比的筛选
        3.2.5 润湿剂种类的筛选
        3.2.6 润湿剂用量的筛选
    3.3 复方降脂微丸的制备工艺优选
        3.3.1 考察指标
        3.3.2 挤出速度的选择
        3.3.3 滚圆速度的选择
        3.3.4 滚圆时间的选择
        3.3.5 正交实验优选复方降脂微丸制备工艺参数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复方降脂微丸的质量标准研究
    4.1 原料(药材)和辅料来源及质量标准
        4.1.1 原料(药材)来源与标准
        4.1.2 辅料来源与标准
    4.2 复方降脂微丸的质量标准研究
        4.2.1 定性分析
        4.2.2 定量分析
    4.3 复方降脂微丸的粉体学性质与体外溶出度研究
        4.3.1 粉体学性质考察
        4.3.2 体外溶出度考察
    4.4 复方降脂微丸质量标准草案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复方降脂微丸的初步稳定性研究
    5.1 仪器、试剂与材料
        5.1.1 仪器
        5.1.2 试剂与材料
    5.2 实验方法
        5.2.1 考察项目与考察方法
        5.2.2 影响因素试验
        5.2.3 加速试验
    5.3 结果与讨论
        5.3.1 高温试验结果
        5.3.2 强光照射试验结果
        5.3.3 高湿度试验结果
        5.3.4 加速试验结果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复方降脂微丸的初步药效学研究
    6.1 复方降脂微丸对高血脂大鼠的降血脂作用
        6.1.1 试剂、材料和仪器
        6.1.2 实验方法
        6.1.3 结果与讨论
    6.2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降血脂主要药效成分的药代动力学初步研究
    7.1 降血脂主要药效成分在大鼠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初步研究
        7.1.1 仪器、材料及试剂
        7.1.2 血浆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7.1.3 血浆中葛根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7.2 降血脂主要药效成分的大鼠在体肠吸收初步研究
        7.2.1 仪器、材料及试剂
        7.2.2 大鼠在体肠灌流实验方法
        7.2.3 肠灌流测定结果的校正
        7.2.4 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
        7.2.5 葛根素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
    7.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工作展望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复方降脂滴丸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高脂血症的研究概况
        1.1.1 高脂血症的发病机理
    1.2 高脂血症的治疗及临床用药情况
        1.2.1 中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现状
        1.2.2 西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立题背景和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2章 制备工艺研究
    2.1 处方及剂型选择
    2.2 药材的鉴定与前处理
        2.2.1 药材产地与鉴定
        2.2.2 药材前处理
    2.3 提取工艺路线设计
    2.4 制首乌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2.4.1 仪器、试剂和材料
        2.4.2 制首乌有效部位群的提取工艺研究
        2.4.3 制首乌有效部位群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2.5 葛根、山楂提取工艺研究
        2.5.1 葛根、山楂有效部位群的提取
        2.5.2 葛根、山楂有效部位群的分离和纯化
    2.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复方降脂滴丸制剂成型工艺研究
    3.1 制剂的制备方法
        3.1.1 仪器、试剂和材料
        3.1.2 制备方法
    3.2 处方筛选及滴制条件优化
        3.2.1 基质种类的初步选择
        3.2.2 冷凝剂选择
        3.2.3 基质种类、基质与药物比例范围筛选
        3.2.4 熔融温度考察
        3.2.5 冷却温度考察
        3.2.6 正交试验优选滴制条件
        3.2.7 药物中间体的加入方法
        3.2.8 不同干燥方法的考察
    3.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复方降脂滴丸的质量标准研究
    4.1 原料(药材)和辅料来源及质量标准
        4.1.1 原料(药材)来源与标准
        4.1.2 辅料来源与标准
    4.2 复方降脂滴丸的质量标准研究
        4.2.1 定性分析
        4.2.2 定量分析
    4.3 体外溶出度试验
        4.3.1 试验方法
        4.3.2 结果与讨论
    4.4 复方降脂滴丸质量标准草案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复方降脂滴丸初步稳定性研究
    5.1 仪器、试剂与材料
        5.1.1 仪器
        5.1.2 试剂与材料
    5.2 试验方法
        5.2.1 考察项目与考察方法
        5.2.2 影响因素实验
        5.2.3 加速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高温试验结果
        5.3.2 强光照射试验结果
        5.3.3 高湿度试验结果
        5.3.4 加速试验结果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复方降脂滴丸降血脂药效学初步研究
    6.1 复方降脂滴丸对高血脂大鼠的降血脂作用
        6.1.1 仪器、试剂与材料
        6.1.2 实验方法
        6.1.3 结果与讨论
    6.2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工作展望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专利

(9)通心络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研究的意义和立题依据
    1.1 “虚”、“瘀”为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的中医基本病理
    1.2 补益脾肾、化瘀通络是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的基本治则
    1.3 补气、活血化瘀药是现代中医治疗慢性肾炎最主要的药物组成方式
    1.4 通心络胶囊治疗慢性肾炎切中中医病机、符合治疗原则
    1.5 益气活血是治疗慢性肾炎的有效方法
2.临床研究方法
    2.1 诊断标准
        2.1.1 慢性肾炎诊断标准
        2.1.2 病情轻重分级标准
        2.1.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2.2 病例选择
    2.3 试验方法
        2.3.1 分组
        2.3.2 治疗方法
        2.3.3 观察指标
        2.3.4 疗效判定
    2.4 统计学处理
3.治疗前两组可比性分析
4.治疗结果
    4.1 综合疗效
    4.2 中医证候疗效
    4.3 主要症状疗效
    4.4 对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影响
    4.5 对血尿影响
    4.6 对肾功能影响
    4.7 对血液流变学影响
    4.8 对凝血指标影响
    4.9 对血脂影响
    4.10 对免疫球蛋白影响
    4.11 药物不良反应观察
5.讨论
    5.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阳性对照药的选择及意义
    5.2 通心络胶囊治疗慢性肾炎的近期临床疗效评价
    5.3 通心络胶囊组方特点
    5.4 通心络胶囊治疗慢性肾炎的可能疗效机制探讨
        5.4.1 免疫调节作用
        5.4.2 抗炎作用
        5.4.3 改善凝血机制紊乱
        5.4.4 改善肾脏血液动力学
        5.4.5 防治细胞、基质增殖,抗肾脏纤维化
        5.4.6 降低血脂作用
        5.4.7 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5.4.8 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6.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综述一: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血凝学研究进展
    1.肾小球肾炎血凝学改变的机制
        1.1 肾小球局部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1.2 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异常
        1.3 凝血因子异常
        1.4 抗凝物质异常
        1.5 纤溶系统异常
        1.6 血液流变学改变
        1.7 血脂的改变
        1.8 其他因素
        1.9 肾实质内凝血的激活
    2.血凝学改变对肾小球疾病慢性进展的影响
        2.1 肾小球缺血性损伤
        2.2 参与、促进肾小球炎症反应
        2.3 细胞、基质增生,肾脏纤维化
    3.肾炎、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和血栓栓塞并发症的临床表现
        3.1 肾静脉血栓形成
        3.2 其它动脉或静脉血栓栓塞
    4.高凝状态和血栓栓塞并发症的诊断
        4.1 临床表现
        4.2 实验室检查
    5.高凝状态和血栓栓塞并发症的治疗
        5.1 抗凝剂
        5.2 纤溶药物
        5.3 抗血小板药物
        5.4 手术治疗
        5.5 其他疗法
    参考文献
综述二: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进展
    1.肾小球肾炎血瘀证的存在及普遍性
        1.1 肾小球肾炎血瘀证的中医理论依据
        1.2 肾小球肾炎常见中医血瘀证的临床表现
        1.3 肾小球肾炎血瘀证的现代病理学证据
        1.4 瘀血与肾小球肾炎中医分型
    2.中医对肾小球肾炎瘀血危害的认识
        2.1 瘀血导致内六淫
        2.2 瘀血阻碍脏腑
    3.肾小球肾炎瘀血产生的病因病机
        3.1 病邪致瘀
        3.2 本虚致瘀
        3.3 病理产物致瘀
        3.4 药毒致瘀
    4.瘀血与肾小球肾炎主症的关系
        4.1 瘀血与水肿
        4.2 瘀血与蛋白尿
        4.3 瘀血与血尿
        4.4 瘀血与高血压
        4.5 瘀血与贫血
    5.活血化瘀法的应用指征
    6.活血化瘀治疗肾小球肾炎治法的主要配伍及临床应用
        6.1 益气活血化瘀
        6.2 行气活血化瘀
        6.3 滋阴活血化瘀
        6.4 温阳活血化瘀
        6.5 养血活血化瘀
        6.6 祛风活血化瘀
        6.7 解毒活血化瘀
        6.8 利水活血化瘀
        6.9 止血活血化瘀
        6.10 祛痰活血化瘀
        6.11 平肝活血化瘀
    7.活血化瘀药物的临床应用规律
        7.1 辨证论治加用活血化瘀药物
        7.2 辨病用药
        7.3 单味药的应用
        7.4 单用活血化瘀药物组成的复方治疗
        7.5 固定方的应用、以活血化瘀为主治疗
        7.6 虫类活血化瘀药物的应用
        7.7 因病程选药
    8.活血化瘀药物治疗肾小球肾炎的疗效机制
        8.1 抑制血小板功能
        8.2 抗凝作用
        8.3 抗血栓形成
        8.4 纤维蛋白溶解作用
        8.5 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8.6 改善微循环
        8.7 改善血液流变性
        8.8 扩张血管,改善血流动力学
        8.9 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
        8.10 降血脂作用
        8.11 抗纤维化
        8.12 调节免疫功能
        8.13 抗感染、抗炎作用
        8.14 其他作用
        8.15 活血化瘀药物的复合疗效机制
    9.活血化瘀治疗肾小球肾炎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声明

四、柴葛通脉口服液对高脂血家兔血小板功能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通脉方对冠脉PCI术后气虚血瘀型患者ISR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代国方. 郑州大学, 2018(12)
  • [2]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J].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05)
  • [3]黄丽娟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D]. 安海英.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6)
  • [4]高血压病伴血脂异常血瘀证证候及生活质量特点研究[D]. 高琳.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1(04)
  • [5]从气血水理论探讨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研究[D]. 马雪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12)
  • [6]益气活血中药治疗慢性肾衰的机理研究[D]. 韦芳宁.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09)
  • [7]复方降脂微丸的研制[D]. 杨雨. 江苏大学, 2008(04)
  • [8]复方降脂滴丸的研制[D]. 江涛涛. 江苏大学, 2006(01)
  • [9]通心络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研究[D]. 詹华奎.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5(07)
  • [10]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概况[J]. 郑毓桂,姜浩.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4(03)

标签:;  ;  ;  ;  ;  

柴葛通脉口服液对高脂血症家兔血小板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