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预防动脉硬化应从年轻时做起(论文文献综述)
刘一君[1](2021)在《内蒙古自治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筛查及干预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筛查,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了解高危人群检出特征,通过干预前后的调查和随访,了解高危因素变化情况,了解高风险人群变化情况,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2016-2018年采用分层整群抽取内蒙古自治区年龄在35-75岁的58861名常住居民进行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初筛调查,对筛查出的高危对象进行高危调查、综合干预和随访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线调查(人口学特征、疾病史与治疗史),体格检查(血压、心率、身高、体重、腰围测量),实验室检查(血糖和血脂检测),心血管健康状况(吸烟、饮酒、体力活动、膳食情况等)等。具体干预办法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利用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预测模型(China-PAR)进行心血管病高危人群10年发病风险评估,利用干预前后高风险人群变化情况来评价干预效果。利用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干预效果影响因素。结果(1)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超重和肥胖、吸烟是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调查人群中,各危险因素检出率分别为51.0%、31.5%、19.1%、67.3%、25.5%。(2)我区居民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患病率男性均高于女性;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升高;蒙古族人群超重肥胖率高于汉族;城市居民、高收入人群血脂异常和糖尿病患病率、超重和肥胖率较高;农村居民、低文化程度、低收入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较高。(3)高危人群检出率28.1%。男性高于女性,随年龄增加检出率增长,城市高于农村,随文化程度、收入水平上升检出率下降。(4)心血管有关疾病干预取得良好效果。高血压比例从干预前的83.9%下降到干预后的50.1%;血脂异常比例从干预前的45.8%下降到干预后的40.3%;糖尿病比例从干预前的26.3%下降到干预后的17.2%;超重和肥胖比例从干预前的77.1%下降到干预后的67.9%。(5)生活方式干预取得良好效果。不吸烟比例从干预前的77.3%上升到干预后的83.3%;饮酒过量比例从干预前的6.2%下降到干预后的3.3%;身体活动不足比例从干预前的76.2%下降到干预后的65.4%。(6)膳食干预取得良好效果。杂粮、新鲜蔬菜、新鲜水果、豆制品摄入不足比例,畜肉类及制品、腌制蔬菜摄入过量比例干预后较干预前均有所下降。(7)全体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高风险比例从干预前的56.0%下降为干预后的32.2%,下降了42.5%。高风险人群相对下降比例男性高于女性,蒙古族高于汉族,城市高于农村,随年龄增长变低,随文化程度、收入水平上升变高,不同职业人群工人最高,行政事业次之,农民最低。(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年龄、BMI值、收缩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的增加,干预效果更佳的可能性减小;男性干预效果好于女性;城市干预效果好于农村;杂粮、水果摄入充足的干预效果好于摄入不足。结论我区心血管病发病风险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内蒙古自治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实施地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干预取得了良好的干预效果。
刘英啸[2](2020)在《轻度失智老人居家照护系统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通常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不同的身体情况从而患有不同的老年病。近年来患失智症的老年人数量不断攀升,调查显示80岁以上老年人患失智症的概率达20%之多。同时轻度失智患者在失智老人群体中所占的比例较大,且由于传统观念、经济情况或家庭情况等原因,这部分轻度失智老人大多采取居家照护方式,但居家照护过程中,由于轻度失智老人及其照护者医疗常识的缺乏导致一些基本体征的测量不全面,不能做到实时记录、非药物治疗不恰当、以及由于记忆力问题导致药品漏服等问题。因此一套完善的家用照护系统可辅助轻度失智老人及照护人员,在居家照护过程中所面临的多种问题。本课题采用通用设计的理论,作为本系统的理论基础,从而保证整个照护系统在APP的操作以及硬件操作上尽可能方便更多的人群使用。同时本研究运用通用设计理论中的相关利益者分析方法,分析可能对本系统进行操作的目标用户,以此在设计产品时将轻度失智老人定为主要目标用户,同时考虑其他用户的操作是否便捷。最后笔者运用通用设计系统评价的五个方面即3P原则对APP进行可用性测试。结合轻度失智老人居家照护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笔者设计了一款名为“记忆管家”的照护系统,此系统由三个方面组成,分别为医疗管理箱、夜间护理仪、手环以及依附于医疗管理箱的APP。手环的主要功能是监测轻度失智老人各项必要体征,并将检测到的数据上传至系统和医生处、当用户外出时,实时记录其位置信息;医疗管理箱主要根据运动疗法为轻度失智老人制定相应的室内阶段性运动方案,以便实施非药物治疗,同时还可以用于存储药品以及提醒轻度失智老人定时服药,同时将老人的服药详情进行记录并上传至系统和医生处;夜间护理仪,主要通过非药物治疗中的芳香疗法辅助轻度失智老人睡眠,缓解激动的情绪,延缓病程,同时轻度失智老人起夜时夜间护理仪可自动开启照明直至目标用户返回卧室,若目标用户长时间未归夜间护理仪将通知其照护者,及时进行寻找;依附于医疗管理箱的APP,轻度失智老人可通过系统进行非药物治疗,并将轻度失智老人的治疗结果实时保存以便医生查看。APP还会给用户推送食疗知识。同时通过APP老人还可以接收来自家人和医生的语音信息。
王钰[3](2020)在《控烟对西安市社区成人高血压伴吸烟患者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高血压及吸烟对人体的危害已在各专家的探索中逐渐明确,有效地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不仅可以阻止该疾病对人体的伤害,也可减轻我国在公共卫生问题上的负担。现阶段我市区内,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中对吸烟控制的力度未进一步明确,明确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中对吸烟控制的实施可以进一步指导全科医生及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对患者的吸烟控制,进而提高患者的血压控制率。本文将根据对高血压伴吸烟人群进行问卷调查获取相关信息后,对该调查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以吸烟状态进行分组对现阶段某社区高血压伴吸烟患者的一般状态、高血压状态及吸烟现况进行描述,并分析出影响控烟知识掌握程度的因素,明确西安市控烟对社区高血压伴吸烟患者的影响,进行针对性的干预,进一步有效的对该部分患者进行管理。方法根据研究目的查阅相关文献、书籍、文件,直接选取相关调查问卷,进行预调查后对调查问卷进行微调整,采用整群随机抽样,进行电话或面访对相关患者进行调查问卷的填写。数据资料采用Epidata 3.1统计软件进行双人录入,运用软件EXCEL与SPSS 24.0对数据资料进行处理与分析,采用K个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Kruskal Wallis Test),Pearson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进行差异性分析。采用Spearman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回归分析,P<0.05为检验水准。结果此次调查于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收集1182份调查问卷,剔除其中未完成及未认真填写的部分问卷,有效问卷共1123份,故应答率为95%。其中以老年人为主,男性1028人(91.5%),女性95人(8.5%),戒烟率为41.9%。高血压患者平均患病时长为6.05年,以高血压1级居多,高血压患者的用药、从医的依从性较差。对控烟知识部分进行计分并求和,以控烟知识的掌握情况的平均分上下分为较好、较差两部分进行分组描述及差异性分析。(1)控烟知识掌握程度与一般特征之间:年龄较长的患者较年龄较轻的患者掌握情况好(p<0.01);男性较女性掌握控烟知识的情况好(p<0.01);未上学及上小学的人群对控烟知识掌握较差,研究对象中受教育程度越高,控烟知识掌握水平越高(p<0.01);婚姻状态中,离异及丧偶的人群对控烟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差(p<0.01);国家公务员、医务人员、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对控烟知识的掌握较好,文教人员处于平均水平,企业所有人、自由职业者、工人及其他从业人员对控烟知识的掌握较差(p<0.01);睡眠状态较差及睡眠状态不好的人群对控烟知识的掌握比选择其他睡眠状态的人群差(p<0.01)。(2)控烟知识掌握程度与高血压情况之间:控烟知识掌握情况较好的人群收缩压较高舒张压较低,患高血压的时间较短(p<0.05);以口服降压药治疗高血压的人群对控烟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p<0.01);(3)控烟知识掌握程度与吸烟情况之间:考虑在1个月及12个月以内戒烟的人群控烟知识掌握情况较好,会戒烟但不会在12个月以内戒烟的人群对控烟知识的掌握相差不多,不想戒烟的人群控烟知识掌握较差(p<0.01);医务人员对患者吸烟史的询问及建议对患者控烟知识的掌握有影响,经过询问及建议的患者对控烟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p<0.01);已戒烟的人群较吸烟人群对控烟知识掌握程度较好(p<0.01);对控烟的看法中,选择“没多大影响”的人群整体较多,对控烟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选择“打算戒烟”及“法不责众”的人群对控烟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选择“吸烟不方便”及“以后少抽”的人群对控烟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差(p<0.01)。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后可得:有饮酒史的患者对于控烟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差(OR=19.906,95%CI:1.659-238.886),近6个月内看病次数仅有3-5次的患者对控烟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差(OR=0.034,95%CI:0.003-0.427),吸烟原因是由于“外观上的自我满足”的患者对控烟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差(OR=0.001,95%CI:0.000-0.073),不知道控烟政策实施的人群对控烟知识掌握的程度较差(OR=13.334,95%CI:1.049-169.478),食用早餐的频率可能会对控烟知识的掌握有一定的影响(p<0.05)。结论(1)西安市某社区纳入高血压健康管理的患者以老年人为主,血压控制稳定,服药率较高但用药依从性较差,就医情况也较差,复诊率低。(2)目前高血压伴吸烟患者的吸烟情况仍较为严峻,初始吸烟时期以青年时期为主,戒烟率仍未达到要求,且患者戒烟意愿不强,自我效能较差。(3)全科医生及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对患者的吸烟史询问欠缺,不能及时掌握患者的吸烟状态,也不能及时对患者进行戒烟的劝诫和宣教,且全科医生自身对控烟不够重视。(4)高血压伴吸烟患者对控烟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为平均,对控烟的态度被动不积极,仅在公共场所配合度意愿较强。(5)全科医生应从自身作起,从多方面加强对高血压伴吸烟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提高患者的重视、自我效能和依从性。(6)地方及社区对控烟宣传的形式较为单一。地方和社区同时应加强对控烟的有力宣传和对公共场所禁烟的监管。
曾益[4](2020)在《中国老年人健康状况及转移趋势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老年人的自评健康状况、慢性病患病情况和日常活动能力受损情况等方面的分析,结合健康状况转移模型,探索我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的转移趋势,并发现健康老龄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满足老年人健康需求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为政府制定社会老龄化应对战略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2011、2013、2015年的数据为研究基础,从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1627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Stata14.0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运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性描述,运用χ2检验来反映多组构成比的比较结果,检验水准:α=0.05(双侧)。运用MATLAB建立健康状况转移模型来计算不同健康状况之间的转换概率,探究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结果1.老年人基本情况:本研究共纳入60岁及以上老年人1627名,其中女性老年人956人(58.76%);60岁至69岁年龄段老年人1085人(66.69%);农村老年人1111人(68.29%);在婚老年人1263人(77.63%);未受教育老年人619 人(38.05%)。2.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在自评健康状况总体评价方面,四年间老年人各个健康状况的人数并未出现大幅波动。1627位老年人在四年间三次受访中的回答呈平均化趋势,处于“很好”“很不好”这两种极端状况的老年人比例有所下降,处于“一般”这种中间状态的老年人群有所增加。同前两年相比,认为自己健康状况没有太大变化的人数占比均在35%左右;而有超过一半的老年人认为自己健康状况较两年前变差。3.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四年间老年人慢性病患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患病率由2011年的44.81%上升至2015年的54.52%,且慢性病患病人数已超过未患病人数。同时,老年人患2项及以上疾病(共病)的人数远超患1项疾病,2011年患2项及以上疾病比例为62.16%,2015年增长至72.72%。4.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受损情况:2011-2015年四年间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受损率由2011年的37.49%增长至51.32%;老年人躯体性日常活动能力受损率由27.11%上升到38.66%,受损最严重的三个条目分别为上厕所、上下床和洗澡;老年人工具性日常活动能力受损率由25.88%上升到36.88%,受损最严重的三个条目分别为做家务、做饭和理财。5.老年人健康状况转移概率:健康状况在性别、年龄和城乡方面的差异仍然存在,男性总体健康水平优于女性,同等健康状况下,女性老年人健康状况4年后变差的概率更高。年龄较大、起始健康状态较差的老年人在4年后健康状况恶化的概率更高;农村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有所改善,虽然与城市人群相比仍然居于劣势,但是城乡差距呈缩小趋势。结论1.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年人健康状况逐渐变差,表现在慢性病患病率和所患疾病数量的增加以及日常活动能力受损率上升等方面。2.老年人群在不同健康状况之间的转移概率反映出健康老龄化的不平等性,老年人口健康的内部不平等在性别、年龄段和城乡间均有所表现。
郝俭俭[5](2019)在《基于营养学膳食平衡的信息图形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营养、膳食不合理引起疾病高发的情况下,人们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到日常膳食对自身体能的影响。饮食作为生活中一件必须的事情,其受众面向所有人,但在目前的营养学和膳食平衡设计中,没有较好的考虑到针对特定年龄阶段(本课题以中年人为例)疾病高发人群应怎样合理安排膳食,并从中获取所需营养;另外,随着生活环境和社会的发展,增强人们对营养、膳食和疾病之间的认识是被需要的。由于此年龄段人群基础代谢率下降,机体逐渐出现退化,但仍保持着年轻时较高代谢的膳食习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和其他高发疾病接踵而来,为解决该年龄段营养和膳食引发的疾病的问题,本课题以中年人高发疾病的视觉特征为出发点,立足于营养学与膳食平衡信息图形化设计的信息传达功能和视觉感知的特点,针对营养学膳食平衡的信息图形化设计展开研究。首先,发现问题。从疾病、营养和膳食平衡中,找到因膳食不合理、营养失衡导致的高发疾病;其次,分析问题点。针对疾病人群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归纳相应人群的实际需求,通过对营养学、膳食平衡的细分,帮助人们解决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利用信息图形化进行设计表达;最后,解决问题。基于营养和膳食平衡,针对图形化设计提出相应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总结归纳能够满足不同受众人群的营养膳食设计需求,再通过对图形、版式、色彩、文字等设计要素分析,结合设计方法进行综合实践运用,来提高受众人群与图形化表达之间高效便捷的视觉沟通,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获取和传递有效信息,提高对相关疾病的认知,合理量化营养和膳食摄入,为增强营养、膳食和疾病意识提供参考和帮助。
赵英利[6](2019)在《调脂降糖片治疗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调脂降糖片对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血脂、空腹血糖、体质量指数、腰围、胰岛素、炎症因子、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评价调脂降糖片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进一步扩展调脂降糖片的应用范围,为中医药干预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提供新的临床证据。方法:本研究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痰瘀互结证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按1:1对照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药、运动、饮食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调脂降糖片,每日三次,每次五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血脂、空腹血糖、体质量指数、腰围、胰岛素、炎症因子、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对照组和治疗组均可改善中医证候,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2、对照组和治疗组均能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3、对照组和治疗组均可改善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均可改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P<0.05),但两组间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组可明显改善空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P<0.05),两组对体重、体质量指数、腰围、尿酸均无明显改善(P>0.05)。4、对照组和治疗组IL-8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差别(P<0.05),两组IL-8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组IL-6、IFN-γ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差别(P<0.05),两组TNF-α、VEGF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差别,两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5、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常规、尿粪常规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1、调脂降糖片可以改善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痰瘀互结证患者的临床症状、血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2、调脂降糖片在本研究中未能发现可改善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痰瘀互结证患者的体质量指数、腰围、体重、炎症因子。3、通过健康宣教、饮食管理、规律运动可对高血压相关临床指标有一定改善。4、调脂降糖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黎美娟[7](2019)在《老年起居养生禁忌的古代文献与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文献调查,对中医的老年起居养生禁忌的古代文献进行了全面收集、梳理与总结,较为系统地归纳出了老年起居养生禁忌的思想脉络和调养方法,以供当下借鉴。研究方法:利用《中医古籍总录》、《瀚堂典藏》等平台检索所有与老年起居养生禁忌有关的古代文献;通过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关于老年起居养生禁忌的论文。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摘录、分析与整理,对老年起居养生禁忌的相关概念进行说明,梳理和归纳不同历史时期各个医家的老年起居养生禁忌的主要观点并做简单评述,总结老年起居养生禁忌的内容及其现代应用价值。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老年起居养生禁忌的相关概念说明。根据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将老年、起居、养生、禁忌四个相关概念及老年人生理特点进行说明。第二部分,老年起居养生禁忌的古代文献研究概况。从古代文献对老年起居养生禁忌的思想、内容等进行概述。第三部分,老年起居养生禁忌的内容研究。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加工,概括老年起居养生的内容和范围,从睡眠、房事、劳逸等九个方面来分别论述老年起居养生禁忌。第四部分,老年起居养生禁忌的应用价值研究。总结本课题研究对唤醒老年人的安全意识、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及保障老人安全等方面的现实价值。研究结论:起居是老年生活的主要内容,大到环境、睡眠、饮食,小到二便、服饰、沐浴都是其范畴。及至老年,脏腑、阴阳、气血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人体适应能力也有所下降。因此,老年人日常中应遵循一定的起居养生禁忌,在起卧作息、站立坐卧、饮食劳逸等各方面树立正确的起居养生观。
陈德生,黄勇华[8](2018)在《名医黄勇华教授谈血管性痴呆的防治》文中认为人到老年,容易患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其中血管性痴呆就是一种,而且还是比较严重的疾病,所以必须加以防范。有鉴于此,记者日前专程赴京,采访了我国着名神经内科专家黄勇华教授,请他谈了血管性痴呆的防治知识。此前,记者将采访提纲
张文雅[9](2014)在《当代我国网络的文化交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网络文化是我国文化的新兴组成部分,以其开放性、实时交互性和受众主导性等独特优势迅猛地传播和发展起来,作用对象越来越多。因此网络的文化交往应该得到大力关注和研究,而这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应有之义。从到目前所查阅到的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国内以“网络的文化交往”为题的研究尚无。虽然有了相关或相近的研究成果,但是直接针对网络的文化交往的研究尚处于孕育之中,更谈不上系统的研究。本文将结合本学科特点从马克思主义文化交往理论的角度进行探讨,旨在厘清网络的文化交往的本质与结构、基本原则与价值等问题,从而为我国网络的文化交往实践服务。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在挖掘马克思主义文化交往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网络的文化交往相关基本内容的探索,认识到我国网络的文化交往的现状、困境和原因,最终为实现我国网络的文化交往和谐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本论文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和论述:绪论介绍选题缘由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第一章厘定交往、文化、文化交往、网络文化、网络交往、网络的文化交往的核心概念,把这些概念的本质提炼出来,从总体上把握其意义。梳理相关理论的界定,从相关研究中把网络的文化交往与相关学科的理论作比较分析,主要目的是从网络文化与现实文化、网络交往与文化交往、网络文化的交往与网络的文化交往等的交叉比较中明晰网络的文化交往的研究范式。探索网络的文化交往问题的理论来源和现实基础,通过马克思主义文化交往理论的引领勾画出网络的文化交往的现实基础,从当代社会现实中追溯网络的文化交往的时代背景及现实意义。第二章在马克思主义文化交往理论的基础上对网络的文化交往的本质、特性、结构、类型、功能进行理论组织与建构。第三章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探究当代我国网络的文化交往的现状和困境,并试图找出困境产生的原因。第四章探索网络的文化交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从网络个体和网络社会两个方面详细分析网络的文化交往的价值及其实现。第五章探讨实现我国网络的文化交往和谐发展的路径。从网络文化价值观念、网络主体和网络文化管理制度中寻找新的方法与途径。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跨学科研究、分析归纳与多维系统的研究方法。一是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国内外经典着作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梳理和归纳出网络的文化交往的基本内容。二是跨学科研究法,采用宏观和多元的视角对网络的文化交往进行了跨学科的学理性研究。论文中涉及了文化学、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等各个学科的相关知识和交叉知识。三是分析归纳法,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归纳总结和提炼综合,对问题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四是多维系统法,对问题的思考尽可能从多个维度全面系统地审视,既分析整体,又分析其要素;既要多个角度,又要注意角度之间的关联。具体说来,本研究的创新点有:一是概念创新,指出“网络的文化交往”的概念。突破传统视域,紧密结合当今实际,把“文化交往”的概念从日常生活话语中提炼出来,放在网络空间中作立体观察。二是理论创新。一方面,总结归纳前人研究,提炼整理出马克思主义文化交往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交往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交往理论。另一方面,以该理论为指导,对以往的研究成果作一个集中的梳理,以一种更为明晰的方式和逻辑将网络的文化交往的核心概念与基本框架展示出来,并对其理论视阈作进一步的拓展和呈现。三是实践创新。针对我国网络的文化交往出现的现状和困境进行分析,突出时代性与针对性,探索困境产生的原因,并在网络的文化交往的基本原则与价值的基础上提出实现我国网络的文化交往和谐发展的路径。我们要在网络的文化交往中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文化阵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一份贡献。
心洁,吴昊,张山,刘帅[10](2013)在《健康心跳,健康血压》文中认为每年的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是"健康心跳,健康血压"。其目的就是要唤起公众对高血压的关注,让更多的人拥有一颗年轻健康的心脏。近日,中国疾控中心慢病防控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已突破3.3亿,每3名成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压,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33.5%,2534岁年轻男性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20.4%。如何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让人人拥
二、预防动脉硬化应从年轻时做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预防动脉硬化应从年轻时做起(论文提纲范文)
(1)内蒙古自治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筛查及干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对象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我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防治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2)轻度失智老人居家照护系统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1.1 社会背景 |
1.1.2 政策背景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现状分析 |
1.3.1 国内现状 |
1.3.2 国外现状 |
1.3.3 现状总结 |
1.4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4.1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
1.4.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5 可行性研究及技术路线 |
1.5.1 可行性研究 |
1.5.2 技术路线 |
1.6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
1.6.1 研究的内容 |
1.6.2 研究的目标 |
1.7 课题的创新性 |
第2章 轻度失智老人照护系统的理论阐述 |
2.1 通用设计的概述 |
2.1.1 通用设计的起源和发 |
2.1.2 通用设计的概念 |
2.1.3 通用设计的原则 |
2.1.4 通用设计方法的运用 |
2.1.5 通用设计的辩证认识 |
2.1.6 通用设计系统评价的五个方面 |
2.2 轻度失智老人照护系统中的通用设计 |
2.2.1 必要性分析 |
2.2.2 可行性分析 |
2.3 通用设计下轻度失智老人居家照护系统设计要点 |
2.3.1 适用群体广泛化 |
2.3.2 功能系统化 |
2.3.3 功能合理性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轻度失智老人照护要素分析 |
3.1 失智症的定义 |
3.1.1 失智症的患病因素及病程分期 |
3.1.2 失智症和正常老化的区别 |
3.1.3 失智症的治疗方法 |
3.1.4 失智症的饮食规范 |
3.2 轻度失智老人特征分析 |
3.2.1 轻度失智老人生理特征 |
3.2.2 轻度失智老人心理特征 |
3.2.3 轻度失智老人行为特征 |
3.3 轻度失智老人居家照护分析 |
3.3.1 居家照护中的体征监测及各体征对认知的影响 |
3.3.2 居家照护者特征分析 |
3.3.3 居家照护的优势和劣势 |
3.4 轻度失智老人照护要素 |
3.4.1 延缓病程 |
3.4.2 情感关怀 |
3.4.3 实时定位 |
3.4.4 日常治疗数据记录 |
3.5 轻度失智老人照护系统构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轻度失智老人照护系统用户研究与需求分析 |
4.1 实地问卷调研 |
4.1.1 问卷调研目的 |
4.1.2 调研地点与调研对象 |
4.1.3 问卷情况及内容概述 |
4.1.4 问卷调研总结分析 |
4.2 人物专访 |
4.2.1 访谈内容大纲 |
4.2.2 访谈角色模型建立及访谈归纳 |
4.2.3 用户旅程图 |
4.3 轻度失智老人照护系统设计要求分析 |
4.3.1 实用性 |
4.3.2 功能契合 |
4.3.3 使用便捷性 |
4.3.4 造型美观 |
4.3.5 轻度失智老人照护系统需求总结 |
4.4 本课题设计目标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轻度失智老人居家照护系统设计实践研究 |
5.1 轻度失智老人居家照护系统设计概述 |
5.1.1 设计定位 |
5.1.2 通用设计下照护系统设计原则 |
5.1.3 用户需求关键词 |
5.1.4 确定产品服务系统 |
5.2 轻度失智老人居家照护系统设计方案 |
5.2.1 外观造型设计 |
5.2.2 功能概况及使用场景展示 |
5.2.3 可实现性 |
5.2.4 尺寸设计 |
5.3 记忆管家系统交互设计展示 |
5.3.1 适老化交互设计原则 |
5.3.2 交互流程设定 |
5.3.3 低保真原型稿 |
5.3.4 高保真设计稿 |
5.4 3P评价方法下居家照护系统APP可用性测试 |
5.4.1 可用性测试的目的 |
5.4.2 可用性测试的方法 |
5.4.3 可用性测试的重点 |
5.4.4 可用性测试的对象及主要内容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轻度失智老人居家照护系统设计研究调查问卷 |
附录2 :用户满意度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3)控烟对西安市社区成人高血压伴吸烟患者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高血压的危害 |
2.吸烟的危害 |
3.吸烟与社区高血压管理的关系 |
4.本文研究内容及目的 |
文献回顾 |
1.国内外控烟现状 |
2.西安市控烟现状 |
第一部分 研究对象及方法 |
1.研究对象 |
2.纳入及排除标准 |
2.1 纳入标准 |
2.2 排除标准 |
3.研究方法 |
3.1 一致性培训及调查资料的收集 |
3.2 调查问卷的制定 |
3.3 样本量估计 |
3.4 抽样方法 |
3.5 研究流程 |
3.6 统计方法 |
4.评价指标 |
4.1 主要评价指标 |
4.2 次要评价指标 |
4.3 指标界定 |
5.伦理道德原则 |
第二部分 结果 |
1.研究对象的应答情况 |
2.数据分析结果 |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
2.2 一般特征与吸烟状态之间的比较 |
2.2.1 年龄、身高、体重、腰围、BMI及血压与吸烟状态间的比较 |
2.2.2 性别与吸烟状态间的比较 |
2.2.3 受教育程度与吸烟状态间的比较 |
2.2.4 婚姻及居住状态与吸烟状态间的比较 |
2.2.5 职业与吸烟状态间的比较 |
2.2.6 保险与吸烟状态间的比较 |
2.2.7 睡眠状态与吸烟状态间的比较 |
2.2.8 饮酒及口味状态与吸烟状态间的比较 |
2.2.9 饮食状态与吸烟状态间的比较 |
2.3 研究对象的高血压现况 |
2.3.1 研究对象高血压患病情况 |
2.3.2 研究对象高血压分级情况 |
2.3.3 研究对象高血压治疗方法情况 |
2.3.4 研究对象高血压用药依从性情况 |
2.3.5 研究对象高血压并发症情况 |
2.4 研究对象的吸烟现况 |
2.4.1 研究对象的初始吸烟年龄、现吸烟量及吸烟原因 |
2.4.2 研究对象的戒烟情况 |
2.4.3 研究对象从医情况 |
2.4.4 研究对象对控烟知识的掌握情况 |
2.4.5 研究对象对西安市控烟政策的认识 |
2.4.6 研究对象对西安市控烟政策实施的态度及看法 |
3.不同特征与控烟知识掌握情况的相关性分析 |
4.不同特征与控烟知识掌握情况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5.讨论 |
5.1 研究对象的一般现况及特点 |
5.2 研究对象的高血压现况及就医特点 |
5.3 研究对象的吸烟现况及控烟分析 |
5.4 总结 |
结论 |
1.结论 |
2.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高血压患者基本信息及吸烟情况调查表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4)中国老年人健康状况及转移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1 引言 |
2 对象与方法 |
2.1 数据来源 |
2.2 研究对象及内容 |
2.2.1 研究对象 |
2.2.2 研究内容 |
2.3 研究指标选择与解释 |
2.3.1 社会人口学特征 |
2.3.2 自评健康状况 |
2.3.3 健康状况转移 |
2.4 研究方法 |
2.4.1 文献回顾法 |
2.4.2 资料分析方法 |
2.5 质量控制 |
3 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
3.2 老年人健康状况 |
3.2.1 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 |
3.2.2 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 |
3.2.3 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情况 |
3.3 老年人健康状况转移概率 |
4 讨论 |
4.1 随着时间推移,老年人健康状况逐渐变差 |
4.1.1 四年间自评健康状况变差的老年人逐年增多 |
4.1.2 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及患共病情况不容乐观 |
4.1.3 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受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
4.2 老年人健康状况不平等在性别、年龄、城乡间均有所体现 |
4.3 改善中国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对策与建议 |
4.3.1 加强老年人慢性病预防保健 |
4.3.2 保障失能老年人的日常护理需求 |
4.3.3 关注女性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 |
4.3.4 增强老年人照护服务能力 |
4.4 创新与展望 |
4.4.1 创新 |
4.4.2 展望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国老年人健康状况及转移趋势研究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5)基于营养学膳食平衡的信息图形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方法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方法 |
1.3 关于营养学膳食平衡的信息图形化设计国内外现状分析 |
1.3.1 国内现状分析 |
1.3.2 国外现状分析 |
1.4 课题的研究意义 |
1.4.1 符合大数据时代快速获取信息的需要 |
1.4.2 优化营养学和膳食平衡的传播方式 |
1.4.3 满足特殊年龄段人群的实际需求 |
1.5 课题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
1.6 课题研究的创新性 |
1.7 课题研究流程 |
第2章 营养学和膳食平衡的概述与受众人群分析 |
2.1 营养学综述 |
2.2 食物营养学问题分析 |
2.3 膳食平衡的综述 |
2.4 热量营养素构成平衡的问题分析 |
2.5 问题分析总结 |
2.6 受众人群的分析 |
2.6.1 基于健康人群的分析 |
2.6.2 基于非健康人群的分析 |
2.6.3 问卷调查问题总结(问卷调查详见附录1)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营养学膳食平衡的信息图形化设计 |
3.1 信息图形化设计概述 |
3.1.1 信息图形化设计的概念 |
3.1.2 信息图形化设计的分类 |
3.2 营养学膳食平衡的信息图形化设计原则 |
3.2.1 可视易读性原则 |
3.2.2 引导易懂性原则 |
3.2.3 趣味易识记原则 |
3.2.4 高效易适用原则 |
3.3 营养学膳食平衡的信息图形化设计方法 |
3.3.1 分析关联法 |
3.3.2 信息解构法 |
3.3.3 图形强化法 |
3.3.4 趣味识记法 |
3.3.5 色彩吸引法 |
3.3.6 量化信息法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营养学膳食平衡的信息图形化设计实践分析 |
4.1 营养学膳食平衡的信息图形化设计可行性分析 |
4.2 营养学膳食平衡的信息图形化设计流程 |
4.2.1 关于营养、膳食平衡、疾病的内容收集 |
4.2.2 针对不同受众人群的信息整合分类 |
4.2.3 基于不同目标人群图形化设计的综合运用 |
4.3 营养学膳食平衡中以疾病人群为中心的设计需求分析 |
4.4 营养学膳食平衡信息图形化的用户视觉需求分析 |
4.4.1 主题图形的设计分析 |
4.4.2 辅助图形图标设计分析 |
4.4.3 色彩运用分析 |
4.4.4 文字要素分析 |
4.5 信息媒介的选择 |
4.6 设计方法实践 |
4.6.1 疾病特征的图形化设计 |
4.6.2 膳食食材的趣味性设计 |
4.6.3 每日膳食所需的信息设计 |
4.6.4 膳食摄入比例的图形化设计 |
4.6.5 设计方法的综合实践展示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问卷调查 |
附录2:五大高发疾病患者综合分析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6)调脂降糖片治疗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目的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2.3 纳入标准 |
1.2.4 排除标准 |
1.2.5 中止和撤除临床试验的标准 |
1.3 研究对象 |
1.3.1 病例选择 |
1.3.2 分组方法 |
1.4 治疗方法及观察 |
1.4.1 治疗方法 |
1.4.2 药品来源 |
1.4.3 合并治疗的规定 |
1.5 疗效观察 |
1.5.1 一般项目 |
1.5.2 疗效观察指标 |
1.5.3 安全性观察 |
1.6 疗效标准 |
1.6.1 高血压疗效参考标准 |
1.6.2 代谢综合征疗效评定标准 |
1.7 安全性评价标准 |
1.8 统计方法 |
1.9 技术路线 |
2 临床研究结果 |
2.1 病例入选与试验完成情况 |
2.2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
2.2.1 两组患者的性别比较 |
2.2.2 两组患者的年龄比较((?)±s) |
2.2.3 两组患者的高血压病程、分级比较 |
2.2.4 两组患者伴存疾病比较 |
2.2.5 两组患者高血压治疗药物比较 |
2.3 两组患者疗效指标比较 |
2.3.1 治疗前后两组证候积分的变化 |
2.3.2 治疗前后两组血压的变化((?)±s) |
2.3.3 治疗前后两组血糖、血脂、尿酸、体重、BMI、空腹胰岛素浓度、胰岛素抵抗指数、腰围的变化 |
2.3.4 治疗前后两组IL-6、IL-8、TNF-α、VEGF、IFN-γ的变化 |
2.4 两组患者安全性指标 |
2.4.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肾功能比较((?)±s) |
2.4.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比较((?)±s) |
2.4.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常规比较((?)±s) |
2.4.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尿、粪常规比较((?)±s) |
2.5 不良事件观察 |
3 讨论 |
3.1 西医学对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的认识 |
3.1.1 对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发病机制的认识 |
3.1.2 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治疗 |
3.2 中医学对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的认识 |
3.2.1 中医学对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认识 |
3.2.2 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
3.3 方药 |
3.3.1 处方来源 |
3.3.2 方药组成 |
3.3.3 药物分析 |
3.4 治疗结果的讨论及分析 |
3.4.1 中医证候疗效 |
3.4.2 血压水平 |
3.4.3 代谢指标 |
3.4.4 炎症因子 |
4 不足与展望 |
4.1 不足 |
4.2 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1 痰瘀互结证评分表 |
附表2 规律运动 |
附表3 DASH膳食 |
综述 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已发表文章 |
(7)老年起居养生禁忌的古代文献与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老年起居养生禁忌的现代研究概述 |
1 理论研究方面 |
2 应用研究方面 |
3 实验研究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老年起居养生禁忌的相关概念说明 |
1.“老年”的概念及老年人生理特点 |
1.1“老年”的概念 |
1.2 老年人生理特点 |
1.2.1 脏腑亏虚 |
1.2.2 阴阳俱虚 |
1.2.3 气血不足 |
1.2.4 易感外邪 |
1.2.5 多痰多瘀 |
2.“起居”的内涵 |
3.“养生”的定义 |
4.“禁忌”的概念 |
第二部分 老年起居养生禁忌的文献研究概况 |
1.老年起居养生禁忌的古代文献研究 |
1.1 先秦时期 |
1.1.1 老子倡导居善地,起居贵有时 |
1.1.2 孔子重视不偏不倚 |
1.1.3《管子》反对起居不时、饮食不节 |
1.1.4《黄帝内经》提出抗老防衰及起居养生禁忌 |
1.2 汉唐时期 |
1.2.1 葛洪倡导不伤不损的起居防病观 |
1.2.2 张仲景首提“养慎”一词 |
1.2.3 陶弘景重视主张“避众伤之事” |
1.2.4 孙思邈主张起居顺应自然、量力而行 |
1.3 宋金元时期 |
1.3.1 陈直主张老年起居巧立制度 |
1.3.2 王珪认为老年起居应以预防为主 |
1.3.3 刘完素提出老年宜保 |
1.3.4 朱丹溪提倡滋阴以养老 |
1.4 明清时期 |
1.4.0 李东垣反对损伤脾胃 |
1.4.1 龚廷贤提出养生“六戒” |
1.4.2 张景岳重视后天之养,提出养生“四慎” |
1.4.3 尤乘重视老年人起居环境禁忌 |
1.4.4 曹庭栋提出起居养生以养静为要 |
1.4.5 徐春甫重视子孙孝养 |
第三部分 老年起居养生禁忌的内容研究 |
1.睡眠禁忌 |
1.1 睡前禁忌 |
1.1.1 忌睡前饮食不调 |
1.1.2 睡前畅言过度 |
1.1.3 忌睡前七情不调 |
1.2 睡中禁忌 |
1.2.1 忌尸卧 |
1.2.2 忌睡时覆首或张口 |
1.2.3 避免北首而卧 |
1.2.4 忌头对炉火 |
1.3 睡后禁忌 |
1.3.1 忌醒欲起而勿起 |
1.3.2 忌醒后立即活动 |
1.4 睡眠环境禁忌 |
1.4.1 忌寝时燃灯 |
1.4.2 忌卧处风、湿 |
1.5 寝具选择禁忌 |
2.房事禁忌 |
2.1 欲不可强忍 |
2.2 欲不可放纵 |
3.劳逸禁忌 |
3.1 忌形神劳伤过度 |
3.2 忌形神安逸过度 |
4.排便禁忌 |
4.1 忌二便不规律 |
4.2 忌排便用力过度 |
5.服饰禁忌 |
5.1 忌衣不合时 |
5.2 忌衣不适体 |
6.居处禁忌 |
7.洗浴禁忌 |
8 饮食禁忌 |
8.1 忌饮食不节 |
8.2 忌五味不和 |
8.3 忌饮食不洁 |
8.4 疾病饮食禁忌 |
8.4.1 高血压病饮食禁忌 |
8.4.2 高脂血症饮食禁忌 |
8.4.3 糖尿病饮食禁忌 |
8.4.4 便秘饮食禁忌 |
8.4.5 失眠症饮食禁忌 |
9 行立坐卧禁忌 |
第四部分 老年起居养生禁忌的应用价值 |
1.唤醒老年人的安全意识 |
2.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
3.完善养老服务设施,提高老年服务水平,保障老年安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答辩委员会名单 |
(9)当代我国网络的文化交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缘由 |
二、选题的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现实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对网络文化问题的研究 |
(二) 对文化交往问题的研究 |
(三) 对网络的文化交往问题的研究 |
四、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内容 |
(三) 研究方法 |
五、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一) 研究重点 |
(二) 研究难点 |
(三) 研究创新点 |
第一章 网络的文化交往的概念 |
一、核心概念厘定 |
(一) 交往 |
(二) 文化交往 |
(三) 网络的文化交往 |
二、网络的文化交往的相关理论 |
(一) 网络文化与文化学意义的文化 |
(二) 网络文化与现实文化 |
(三) 网络交往与文化交往 |
(四) 网络文化的交往与网络的文化交往 |
三、网络的文化交往问题的理论来源 |
(一) 马克思文化交往理论 |
(二)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交往理论 |
(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交往理论 |
四、网络的文化交往问题的现实基础 |
(一) 文化全球化是网络的文化交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二)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是网络的文化交往产生的催化剂 |
(三) 我国文化软实力相对滞后是网络的文化交往发展的瓶颈 |
(四)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网络的文化交往开展的动力 |
第二章 网络的文化交往的本质与结构 |
一、网络的文化交往的本质 |
(一) 人的精神虚拟存在方式 |
(二) 人的自我认识手段 |
(三) 人的本质彰显途径 |
(四) 人的本质的消解与丧失 |
二、网络的文化交往的二重性 |
(一) 虚拟性与实在性的统一 |
(二) 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统一 |
(三) 自由性与规范性的统一 |
(四) 去中心性与中心性的统一 |
三、网络的文化交往的结构 |
(一) 实体结构 |
(二) 意义结构 |
(三) 辩证结构 |
四、网络的文化交往的类型 |
(一) 网络个体之间的文化交往 |
(二) 网络群体之间的文化交往 |
(三) 网络个体与网络群体之间的文化交往 |
五、网络的文化交往的功能 |
(一) 网络文化的传播与创新 |
(二) 海量信息的交流与整合 |
(三) 虚拟情感的沟通与宣泄 |
(四) 自我发展的实现与张扬 |
第三章 当代我国网络的文化交往的现状、困境和原因 |
一、当代我国网络的文化交往的现状 |
(一) 网络的文化交往主体的扩大化 |
(二) 网络的文化交往内容的深入化 |
(三) 网络的文化交往行为的复杂化 |
二、当代我国网络的文化交往的困境 |
(一) 网络的文化交往与现实的文化交往的冲突 |
(二) 网络的文化交往与传统的文化交往的碰撞 |
(三) 中国网络的文化交往与西方网络的文化交往的摩擦 |
三、当代我国网络的文化交往困境的原因 |
(一) 网络自身的弊端 |
(二) 网络主体的失范 |
(三) 网络“把关人”的困境 |
(四) 西方文化强势扩张与我国文化弱势图存的现实 |
第四章 网络的文化交往的基本原则与价值 |
一、网络的文化交往的基本原则 |
(一) 差异与认同的统一 |
(二) 冲突与融合的统一 |
(三) 需求与供给的统一 |
(四) 较量与制衡的统一 |
二、网络的文化交往的价值 |
(一) 网络个体价值 |
(二) 网络社会价值 |
(三) 网络价值实现 |
第五章 实现我国网络的文化交往的和谐发展 |
一、建构网络文化价值观念 |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网络话语方式 |
(二) 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交往网络化 |
(三) 传递“中国好声音” |
(四) 引导网络俗文化“高端大气上档次” |
二、激发网络主体潜力 |
(一) 网络个体:网络的文化交往和谐的关键 |
(二) 网络群体:网络的文化交往和谐的重中之重 |
三、建立网络文化管理制度 |
(一) 开展网络道德建设形成教育合力 |
(二) 政府依法主导网络文化管理 |
(三) 行业自律与社会监督多管齐下 |
(四) 技术支撑构筑防洪堤坝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四、预防动脉硬化应从年轻时做起(论文参考文献)
- [1]内蒙古自治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筛查及干预效果评价[D]. 刘一君.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1(02)
- [2]轻度失智老人居家照护系统设计研究[D]. 刘英啸.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3]控烟对西安市社区成人高血压伴吸烟患者的影响研究[D]. 王钰. 西安医学院, 2020(08)
- [4]中国老年人健康状况及转移趋势研究[D]. 曾益. 郑州大学, 2020(02)
- [5]基于营养学膳食平衡的信息图形化设计研究[D]. 郝俭俭.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6]调脂降糖片治疗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研究[D]. 赵英利.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老年起居养生禁忌的古代文献与理论研究[D]. 黎美娟.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8]名医黄勇华教授谈血管性痴呆的防治[J]. 陈德生,黄勇华. 长寿, 2018(06)
- [9]当代我国网络的文化交往研究[D]. 张文雅. 广西师范大学, 2014(05)
- [10]健康心跳,健康血压[J]. 心洁,吴昊,张山,刘帅. 中老年保健, 2013(08)
标签:高血压论文; 养生论文;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论文; 老年性高血压论文; 糖尿病和高血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