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STT气体保护焊技术在管道焊接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谷海龙,李建一,王寅杰,石国红,王全林,谷传龙[1](2021)在《双联管工厂化预制焊接方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减少长输管线对口数量,提高钢管对接环焊缝质量,对双联管的应用实例、标准要求及资质情况进行了汇总分析。通过焊接方法的对比确定内外焊均采用埋弧焊生产效率最高,且能够获得优良的焊缝质量与性能。根据钢管管端尺寸得出了以下焊接方案:管端切斜1 mm左右时可采用STT/RMD根焊的"小钝边、小间隙"对接方案;管端切斜在2~3 mm时可采用内焊侧加陶瓷衬垫的"小钝边、大间隙"对接方案;管端切斜≤0.5 mm时可采用气保焊直接打底焊的"大钝边、无间隙"对接方案。
庞丰宇[2](2021)在《管线钢中厚板激光诱导电弧全位置焊接工艺与性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石油的需求日益增加,安全高效运输石油天然气愈发重要。管道运输是一种石油天然气运输的经济方式,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第五大运输业。为了提高输送效率,石油运输管道正不断朝着更大口径、厚壁的方向发展。在长输管线工程建设中,焊接效率与焊接质量是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施工效率以及管道后期的安全可靠运行。目前管道施工焊接主要采用手工电弧焊和双面自动焊方法,前者存在着质量稳定性差、效率低、对操作者经验依赖程度高等问题,后者则成本高导致普及程度仍较低。低能耗激光诱导MAG电弧焊接技术是一种以电弧为主、激光辅助的新型复合焊接技术,采用平均功率为500W左右的脉冲激光诱导增强电弧,进而提高电弧能量密度,在较小的热输入条件下获得良好的焊接效果,具有绿色节能、工艺适应性强、成形成性精确可控等优势。本文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下,将激光诱导复合焊接技术引入到管道全位置焊接中,重点开展管线钢全位置单面焊双面成型自动化焊接工艺、性能及示范应用研究。本文采用脉冲激光诱导MAG电弧复合热源分别对16mm厚X65、20mm厚X80管线钢进行全位置单面焊双面自由成形及受力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熔池主要受到电弧压力、重力、表面张力、熔池壁对熔池的粘附力及激光的烧蚀压力共同作用。焊接热输入是影响全位置打底焊内凹缺陷产生的主要原因。热输入的增加使得熔池体积增大,熔池所受重力增大,流动趋势增强,导致打底焊内凹缺陷变大。90°、180°位置对热输入较为敏感,135°对热输入参数最为敏感,临界热输入值最低。通过调控焊接电流、焊接速度以及焊枪角度匹配,可促进熔池受力平衡并减弱熔池流动,激光对于电弧的诱导作用使得单道熔深达到5mm以上的同时获得良好背部成形。X65和X80管线钢分别采用五层五道和六层六道分段焊接工艺,通过综合调控焊接速度、摆动频率、摆动宽度以及两边停留时间实现管道全位置焊接各角度打底、填充、盖面的良好成型。各项力学性能测试表明,X65、X80管线钢均断裂在母材区,抗拉强度与母材相当,冲击韧性均达到标准。最后在实验室研究基础上,搭建大庆石油管道局生产一线管道全位置焊接实验平台,并对现场焊接问题提供技术支持,完成现场设备安装调试,成功实现现场应用。
尹承磊,郭宇强,丁刚,王正文,郭新,郜凯凯[3](2021)在《长输供热管道焊接工艺探讨》文中提出使用长输供热管网进行集中供热是当今普遍采用的方式之一,因其距离长、跨度大、口径大、压力高、管壁厚、野外施工作业等特点,对管道组对焊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长输供热管道焊接的主要方法和工艺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其优缺点和焊接工艺的适用性以及常用母材、焊接方式与焊接材料的匹配性,并对长输供热管道焊接方法进行了展望。
石玗,王文楷[4](2020)在《中厚板高效焊接技术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中厚板普遍应用于造船、建筑、机械制造及压力容器等工程领域,其焊接作业也是行业生产当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传统的中厚板焊接工艺复杂、质量不稳定、自动化程度低,焊接效率受到很大制约,因此发展中厚板高效焊接技术对行业整体生产效率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综述了当前在中厚板打底焊、填充盖面焊及深熔焊接方面适用的典型高效焊接方法的原理、特点及发展现状,分析了高效焊接技术在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中厚板高效焊接技术的发展方向。
李平建[5](2020)在《FCAW在承压设备上的应用探讨》文中认为FCAW (药芯焊丝气体保护焊)是一种具有明显技术和经济方面优势的焊接方法,国内外通常将其应用于钢结构、造船等行业。通过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产品制造实践,发现FCAW虽于国内外焊接标准中未见禁止性规定,但实际生产中企业多对其应用持怀疑态度。文中梳理国内外制造厂家制造案例及国家标准、项目规范,对FCAW在压力容器设备上的应用提出新的看法,认为FCAW在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制造中可以推广使用。
陈亮[6](2020)在《油气管道激光-MAG复合全位置焊接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油气管道肩负着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输送重任,已成为我国第五大运输业。其中焊接作为管道建设中最重要的工作,它与整个工程的建设成本和工程质量紧密相关。目前,管道焊接仍主要采用电弧焊,无法进一步增加焊接速度、提高焊接效率,研究新一代高效、安全、低成本的焊接技术已成为管道施工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激光-电弧复合焊接由于兼具了单激光焊与单电弧焊的优势、且弥补了各自不足,已广泛应用于船舶制造、汽车工业、工程机械及铁路机车等行业,在管道领域也展现出极大的应用潜力,国内外研究机构相继开展了激光-电弧复合全位置焊接研究。但由于大功率激光-电弧复合焊接以激光焊为主,仍需进一步验证其对复杂环境的适应性及可靠性。本论文提出采用一种低功率高峰值脉冲激光诱导并增强电弧的复合热源,它的主要优势是与电弧焊相比,能够提高焊接效率、焊接质量及自动化水平;与大功率激光-MAG电弧复合焊相比,具有成本低、适应性好,易于满足现场实际焊接要求。因此,开展以提高焊接效率、节约能源为目的的低功率激光-MAG复合全位置焊接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本文采用激光-MAG复合热源,分别进行了5mm厚E36高强钢仰焊及12mm厚X52管线钢全位置焊接的研究。5mm厚E36高强钢的仰焊单面焊双面自由成形对比试验表明,激光-MAG复合热源实现对接仰焊全熔透的热输入仅为单MAG电弧的71%,因此获得的焊接接头焊缝区及热影响区过热区的晶粒更加细小。受力分析表明,重力是影响仰焊接头成形的重要因素,复合热源能有效减小熔池体积而降低重力,从而抑制仰焊接头背面内凹及正面“起脊”缺陷的产生并增大焊接参数适应区间。当激光功率480W,离焦量0mm,光丝间距2mm,对接间隙1mm时,焊接速度介于650mm/min850 mm/min、电弧电流介于180A220A,均能获得成形良好的仰焊对接焊接接头。12mm厚X52管线钢激光-MAG复合全位置焊接采用三层三道分段焊工艺,通过合理的控制焊接工艺参数及摆动工艺参数,最终实现了管道全位置各焊接区域打底、填充及盖面各层焊缝的良好成形。在焊接热循环的作用下,自焊缝填充层到焊缝打底层,焊接接头大部分区域的晶粒逐渐细化。热影响区过热区易产生过多魏氏组织而使力学性能变差。焊接接头的硬度测试表明,过热区硬度>焊缝区硬度>完全重结晶区硬度>不完全重结晶区硬度>母材区硬度,且打底层过热区与焊缝区的硬度明显高于盖面层相应区域的硬度。各项力学性能测试表明,不同位置的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以及冲击吸收功都达到标准,且45°斜坡焊接头面弯和背弯试样均无任何裂纹的产生。
向婷[7](2017)在《集成环列三熔化极气体保护焊中电弧协同控制及熔滴过渡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开发了一种新型多丝GMAW工艺—集成环列三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如将其中一个熔化极换为冷丝(不起弧),便衍生出另一种新型焊接工艺—双电弧集成冷丝复合焊,该焊接工艺兼具既增加焊接熔敷率又保持焊接热输入基本不变的特点,这有利于热敏感性材料的高效焊接。全文主要围绕上述两种焊接方法的工艺特点展开研究分析,为三丝高效焊接工艺的制定奠定了基础。首先,考虑到三根焊丝同时燃弧时的电弧干扰问题,提出了三个电弧间的脉冲协同控制,即基于三台电源间彼此通讯功能实现任意相位差的脉冲波形输出。分别研究了三种典型的脉冲相位差0o、180o及120o时焊接电参数对熔滴过渡及焊缝成形的影响规律,并分别得到了合理的工艺参数区间。同时,还针对脉冲相位差对熔滴过渡及焊缝成形的影响机理展开研究分析,试验发现,脉冲相位差会对电弧的电场强度产生影响,0o相位差时电弧电场强度最大,180o时次之,120o时最小,因此0o相位差时容易出现多脉一滴过渡。而180o和120o相位差时更易呈现一脉一滴过渡,同时,焊接过程的稳定性及焊缝成形得到了明显改善。此外,180o相位差时的熔深最大,120o时的熔深次之,0o时的熔深最小。其中120o相位差时焊缝横截面形貌呈现“双峰状”。其次,分别针对两熔化极通以同向直流电、同相及反相脉冲电流时,焊接电参数对熔滴过渡及焊缝成形的影响规律展开研究分析。试验发现,直流模式下过渡类型分为短路和大滴过渡;同相脉冲电流模式下的理想过渡类型为一脉一滴过渡;反相脉冲电流模式下的理想过渡类型为射流过渡。同时,还研究了燃弧形式对熔滴过渡类型及焊缝成形的影响机理,当其余焊接参数不变时,同时燃弧时更易呈现射滴过渡,而交替燃弧时更易呈现射流过渡。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燃弧形式会影响弧柱区的电场强度以及作用在熔滴上力的方向。此外,同时燃弧时焊缝熔深更大而熔宽略小,由于两电弧相互吸引,容易导致焊缝熔深偏向某一侧。交替燃弧时,两个电弧交替产生的电弧力分别作用于熔池,形成了“双峰状”的横截面形貌。最后,围绕双电弧集成冷丝复合焊中,冷丝对焊接过程的作用机理展开研究分析。试验发现,冷丝除了增加焊接熔敷率,还对改善焊接过程稳定性起到了重要作用。冷丝的加入可以使阴极斑点稳定在熔池表面的某一位置,而不随熔池向后流动而漂移。这样有助于减小两引导电弧电压的波动,从而提高了焊接过程的稳定性。并且通过假设检验的方法充分验证了上述结论。
郭春富,孙伟强,刘帛炎,常云龙[8](2017)在《管道全位置自动焊的研究现状及展望》文中研究说明管道全位置自动焊是一种近几年发展比较快的管道现场焊接技术。本研究从全位置自动焊的分类出发,分别介绍了全位置氩弧焊、全位置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全位置高能束焊和激光复合焊的成形原理、适用范围及优缺点,并对以上焊接方法进行了总结对比。在此基础上展望了管道全位置自动焊接未来的发展方向:高精度的传感器的研究、焊缝成形机理研究以及高能束焊接方法的在管道全位置焊接的应用是今后研究的热点;等离子弧焊接是管道全位置焊接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钛及钛合金等有色金属的全位置自动焊技术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张羽,姜永晔,徐展[9](2016)在《新型焊割技术在锅炉行业的应用》文中认为为了解决目前锅炉焊接操作中存在效率较低、手法和技术较难掌握这一问题,采用STT(surface tension transfer,表面张力熔滴过渡)焊机完成了产品的初步焊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STT焊机的焊接速度是TIG焊的数倍,且基本不产生熔渣和飞溅,焊接时和焊接后的清理容易、费用低,对焊工技术和经验要求较低,技法容易掌握。另外,为了提高锅炉不锈钢曲面上开孔的工作效率并保证表面质量,采用精细等离子技术进行了产品封头的曲面开孔,在实际操作中解决了精确度控制和挂渣问题,为后续焊接工序减少打磨时间提供了质量保证。
张日森[10](2016)在《天然气管道施工中的焊接技术应用实践》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天然气管道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因此相关施工部门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为了保证天然气管道施工的质量,相关人员必须加强对相关焊接技术的应用,这对天然气管道施工的顺利进行极为重要。
二、STT气体保护焊技术在管道焊接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TT气体保护焊技术在管道焊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双联管工厂化预制焊接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双联管应用实例 |
2 双联管标准与资质 |
3 双联管焊接方法 |
4 双联管焊接方案 |
4.1“小钝边、小间隙”对接方案 |
4.2“小钝边、大间隙”对接方案 |
4.3“大钝边、无间隙”对接方案 |
5 双联管对接试验 |
6 结论 |
(2)管线钢中厚板激光诱导电弧全位置焊接工艺与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油气管道焊接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油气管道的发展情况: |
1.2.1 手工电弧焊接技术 |
1.2.2 半自动焊接技术 |
1.2.3 自动焊接技术 |
1.2.4 管道焊接最新技术 |
1.3 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技术 |
1.3.1 激光焊接技术的提出 |
1.3.2 激光-电弧复合技术的分类 |
1.3.3 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技术进展 |
1.3.4 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技术在管道领域的应用 |
1.4 本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内容 |
2 试验方法及设备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设备及方法 |
2.2.1 激光诱导电弧复合焊试验设备 |
2.2.2 焊接接头组织分析 |
2.2.3 焊接接头力学性能测试 |
3 X65 管线钢激光诱导电弧典型位置焊接工艺 |
3.1 激光诱导电弧典型位置焊接受力分析 |
3.2 焊接参数对X65 管线钢典型位置焊接各位置背部成型的影响 |
3.3 激光诱导电弧X65 管线钢典型位置焊接接头微观组织 |
3.3.1 焊缝区微观组织 |
3.3.2 熔合线区微观组织 |
3.3.3 母材区微观组织 |
3.4 激光诱导电弧X65 管线钢典型位置焊接力学性能 |
3.4.1 拉伸性能 |
3.4.2 冲击性能 |
3.5 本章小结 |
4 X80 管线钢激光诱导电弧典型位置焊接工艺 |
4.1 焊接参数对X80 管线钢典型位置焊接各位置背部成型的影响 |
4.2 摆动焊接参数对填充盖面焊接成型的影响 |
4.2.1 行走速度 |
4.2.2 摆动频率 |
4.2.3 摆动幅度 |
4.2.4 两边停留时间 |
4.2.5 各参数综合调控成型规律 |
4.3 激光诱导电弧X80 管线钢典型位置焊接接头微观组织 |
4.3.1 焊缝区微观组织 |
4.3.2 熔合线区微观组织 |
4.3.3 母材区微观组织 |
4.4 激光诱导电弧X80 管线钢典型位置焊接力学性能 |
4.4.1 拉伸性能 |
4.4.2 冲击性能 |
4.5 本章小结 |
5 管道全位置焊接现场工艺试验 |
5.1 现场试验平台搭建 |
5.1.1 管道激光诱导电弧复合焊枪机械耦合设计研究 |
5.1.2 全位置焊接设备移动平台 |
5.2 现场管道全位置焊接流程及工艺参数 |
5.2.1 现场焊接设备与焊接工艺流程 |
5.2.2 现场焊接工艺研究 |
5.3 现场焊接问题及解决方法 |
5.3.1 全位置焊接参数渐变调节 |
5.3.2 激光枪头防飞溅保护装置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3)长输供热管道焊接工艺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焊接形式发展 |
3 管道焊接形式的优缺点分析 |
3.1 焊条电弧焊 |
3.1.1 药皮焊条电弧焊 |
3.1.2 手工钨极氩弧焊 |
3.2 半自动焊 |
3.2.1 熔化极氩弧焊 |
3.2.2 CO2气体保护焊 |
3.2.3 混合气体保护半自动焊 |
3.2.4 自保护药芯焊丝半自动焊 |
3.3 全位置自动焊 |
3.3.1 单焊炬活性气体保护全位置自动焊 |
3.3.2 双焊炬活性气体保护自动焊 |
3.3.3 多焊炬管道环缝自动内焊机根焊 |
3.3.4 埋弧自动焊 |
4 长输供热管道的焊接工艺对比分析 |
5 管道母材、焊接方式与焊接材料的匹配性分析 |
6 长输供热管道的焊接方法未来展望 |
6.1 双丝焊接技术 |
6.2 激光-电弧复合焊技术 |
6.3 多焊炬自动焊外焊技术 |
7 结论 |
(4)中厚板高效焊接技术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高效打底焊接技术 |
1.1 热丝TIG焊 |
1.2 A-TIG焊 |
1.3 K-TIG焊 |
1.4 脉冲TIG焊 |
1.5 STT焊接 |
2 高效填充、盖面焊接技术 |
2.1 T.I.M.E.焊 |
2.2 磁控高效MIG/MAG焊 |
2.3 force Arc?焊接技术 |
2.4 双丝焊 |
2.5 金属粉芯焊丝+HDT焊接工艺 |
3 深熔焊接技术 |
3.1 等离子-MIG/MAG焊接 |
3.2 激光-MIG/MAG焊接 |
4 存在的问题 |
4.1 打底焊的可靠性 |
4.2 坡口适应性 |
4.3 装配精度的适应性 |
4.4 接头性能的影响 |
4.5 过程传感与控制 |
5 结论 |
(5)FCAW在承压设备上的应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概述 |
1 FCAW在承压设备中的应用分析 |
1.1 FCAW在锅炉行业内的应用 |
1.2 FCAW在压力管道行业中的应用 |
2 FCAW应用于压力容器设备的研究 |
3 国内外焊接技术标准及工程项目规范分析 |
3.1 国内外标准中对FCAW的限制性要求 |
3.2 工程项目中的规范要求分析 |
4 结语 |
(6)油气管道激光-MAG复合全位置焊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油气管道焊接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油气管道焊接的发展现状 |
1.2.1 手工电弧焊接技术 |
1.2.2 半自动焊接技术 |
1.2.3 自动焊接技术 |
1.2.4 管道焊接新技术 |
1.3 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技术概述 |
1.3.1 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技术的提出 |
1.3.2 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技术的分类 |
1.3.3 激光-电弧复合焊在管道领域应用 |
1.4 研究内容 |
2 试验方法及设备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设备及方法 |
2.2.1 激光-MAG复合焊试验设备 |
2.2.2 焊接接头试样制备 |
2.2.3 焊接接头组织分析及硬度测试 |
2.2.4 焊接接头力学性能测试 |
3 激光-MAG复合仰焊自由成形工艺研究 |
3.1 单MAG电弧与激光-MAG复合仰焊对比分析 |
3.1.1 单MAG电弧与激光-MAG复合仰焊正背面形貌对比 |
3.1.2 单MAG电弧与激光-MAG复合仰焊截面形貌对比 |
3.1.3 单MAG电弧与激光-MAG复合仰焊接头微观组织对比 |
3.1.4 单MAG电弧与激光-MAG复合仰焊接头受力分析对比 |
3.2 工艺参数对激光-MAG复合仰焊自由成形的影响 |
3.2.1 对接间隙对激光-MAG复合仰焊自由成形的影响 |
3.2.2 电弧电流对激光-MAG复合仰焊自由成形的影响 |
3.2.3 焊接速度对激光-MAG复合仰焊自由成形的影响 |
3.3 本章小结 |
4 油气管道激光-MAG复合全位置焊接工艺研究 |
4.1 全位置焊接基本参数的选择 |
4.1.1 焊接方向的选择 |
4.1.2 干伸长的选择 |
4.1.3 焊枪角度的选择 |
4.2 管道全位置打底焊工艺研究 |
4.2.1 平立过渡区打底焊工艺参数 |
4.2.2 立焊位置打底焊工艺参数 |
4.2.3 立仰过渡区打底焊工艺参数 |
4.3 管道全位置填充焊工艺研究 |
4.3.1 平立过渡区填充焊工艺参数 |
4.3.2 立焊位置填充焊工艺参数 |
4.3.3 立仰过渡区填充焊工艺参数 |
4.4 管道全位置盖面焊工艺研究 |
4.4.1 立焊位置填盖焊焊瘤与起脊成因分析 |
4.4.2 摆动堆焊成形工艺 |
4.4.3 管道环缝全位置盖面焊 |
4.5 本章小结 |
5 油气管道激光-MAG复合全位置焊接组织与力学性能分析 |
5.1 激光-MAG复合全位置焊接头微观组织 |
5.1.1 焊缝区微观组织 |
5.1.2 过热区微观组织 |
5.1.3 完全重结晶区微观组织 |
5.1.4 不完全重结晶区微观组织 |
5.1.5 母材微观组织 |
5.1.6 重熔区微观组织 |
5.2 激光-MAG复合全位置焊接头力学性能 |
5.2.1 焊接接头的硬度分析 |
5.2.2 焊接接头的拉伸力学性能 |
5.2.3 焊接接头的弯曲力学性能 |
5.2.4 焊接接头的冲击力学性能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7)集成环列三熔化极气体保护焊中电弧协同控制及熔滴过渡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高效气体保护焊的研究进展 |
1.2 单丝高效焊接的研究现状 |
1.2.1 T.I.M.E.焊接 |
1.2.2 STT焊接(表面张力过渡技术) |
1.2.3 CMT焊接 |
1.2.4 交流MIG焊接 |
1.2.5 带极GMAW工艺 |
1.3 双丝高效焊接的研究现状 |
1.3.1 Twin arc焊接 |
1.3.2 Tandem焊接 |
1.3.3 激光-双丝复合焊接 |
1.4 多丝高效焊接的研究现状 |
1.4.1 多丝GMAW工艺 |
1.4.2 双明弧加热填丝的三丝焊工艺 |
1.4.3 高速三丝GMAW工艺 |
1.4.4 新型三丝间接电弧焊工艺 |
1.4.5 辅助冷丝埋弧焊工艺 |
1.5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2章 试验材料、设备及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集成环列三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焊接系统 |
2.2.1 焊接系统的搭建形式 |
2.2.2 焊接电源及工作原理 |
2.2.3 特制的三丝焊枪 |
2.3 试验相关的拍摄及数据采集系统 |
2.3.1 高速摄像数据采集系统 |
2.3.2 电信号数据采集系统 |
2.4 同步采集系统的原理及相关数据采集软件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集成环列三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的工艺研究 |
3.1 三个电极间脉冲相位差为0°时的焊接过程研究 |
3.1.1 熔滴过渡过程及电弧行为分析 |
3.1.2 两种熔滴过渡形式下相应的焊缝形貌分析 |
3.1.3 焊接电参数对熔滴过渡类型的影响 |
3.2 三个电极间脉冲相位差为180°时的焊接过程研究 |
3.2.1 熔滴过渡过程与电弧行为分析 |
3.2.2 两种熔滴过渡形式下相应的焊缝形貌分析 |
3.2.3 焊接电参数对熔滴过渡类型的影响 |
3.3 三个电极间脉冲相位差为120°时的焊接过程研究 |
3.3.1 熔滴过渡过程与电弧行为分析 |
3.3.2 两种熔滴过渡形式下相应的焊缝形貌分析 |
3.3.3 焊接电参数对熔滴过渡类型的影响 |
3.4 三个电极间脉冲相位差对焊接过程的影响机理 |
3.4.1 三电极间脉冲相位差对熔滴过渡的影响 |
3.4.2 三电极间脉冲相位差对焊缝成形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双电弧集成冷丝复合焊的工艺研究 |
4.1 两熔化电极上通以直流时的焊接过程研究 |
4.1.1 熔滴过渡过程及电弧行为分析 |
4.1.2 三种熔滴过渡形式下相应的焊缝形貌分析 |
4.1.3 焊接电参数对熔滴过渡频率的影响 |
4.1.4 焊接电参数对熔滴过渡类型的影响 |
4.2 两熔化电极上通以同相脉冲电流时的焊接过程研究 |
4.2.1 熔滴过渡过程及电弧行为分析 |
4.2.2 电弧电压对熔滴过渡的影响机理 |
4.2.3 不同熔滴过渡相应的焊缝形貌分析 |
4.2.4 焊接电参数对熔滴过渡类型的影响 |
4.3 两熔化电极上通以反相脉冲电流时的焊接过程研究 |
4.3.1 两引导焊丝交替燃弧过程的分析 |
4.3.2 熔滴过渡过程及电弧行为分析 |
4.3.3 三种熔滴过渡形式下相应的焊缝形貌分析 |
4.3.4 预设电压对作用在熔滴上电弧力的影响 |
4.3.5 焊接电参数对熔滴过渡类型的影响 |
4.4 两熔化电极间脉冲相位差对焊接过程的影响机理 |
4.4.1 相同焊接参数下两种完全不同的熔滴过渡过程 |
4.4.2 燃弧形式对熔滴过渡的影响 |
4.4.3 燃弧形式对焊缝成形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双电弧集成冷丝复合焊中冷丝对焊接过程的影响机理 |
5.1 冷丝对焊接过程稳定性的影响 |
5.1.1 电弧的受力分析 |
5.1.2 冷丝对阴极斑点的稳定作用 |
5.1.3 冷丝对焊接过程稳定性影响的定量分析 |
5.1.4 冷丝在熔池中的状态与送丝速度间的对应关系 |
5.2 三种电流模式对冷丝加热熔化情况的影响 |
5.3 冷丝送丝速度对焊接熔敷率的影响 |
5.4 冷丝不同作用位置对焊接过程的影响 |
5.4.1 冷丝不同作用位置对其加热熔化情况的影响 |
5.4.2 冷丝不同作用位置对焊缝表面成形的影响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8)管道全位置自动焊的研究现状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管道全位置自动焊的特点 |
2 全位置TIG焊 |
3 全位置熔化极气体保护焊 |
4 全位置高能束焊及复合焊 |
5 结论 |
(9)新型焊割技术在锅炉行业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现有焊接工艺及新型STT技术介绍 |
1.1 现有焊接工艺 |
1.2 STT焊机简介及应用 |
2 STT焊接技术参数的选取及焊接效果 |
2.1 STT焊接参数 |
2.1.1 基值电流 |
2.1.2 峰值电流 |
2.1.3 间隙 |
2.1.4 气体流量 |
2.1.5 气体选择 |
2.1.6 焊接速度 |
2.1.7 热起弧 |
2.2 STT焊机施焊效果及注意事项 |
3 现有切割方法及精细等离子切割对比 |
3.1 现有切割方法 |
3.2 精细等离子切割 |
4 影响精细等离子切割精度的因素及切割效果 |
4.1 影响精细等离子切割精度的因素 |
4.2 切割效果 |
5 结语 |
(10)天然气管道施工中的焊接技术应用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手工焊技术 |
2 半自动焊接技术 |
3 自动焊接技术 |
四、STT气体保护焊技术在管道焊接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双联管工厂化预制焊接方案研究[J]. 谷海龙,李建一,王寅杰,石国红,王全林,谷传龙. 焊管, 2021(05)
- [2]管线钢中厚板激光诱导电弧全位置焊接工艺与性能[D]. 庞丰宇.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3]长输供热管道焊接工艺探讨[A]. 尹承磊,郭宇强,丁刚,王正文,郭新,郜凯凯. 2021供热工程建设与高效运行研讨会论文集, 2021
- [4]中厚板高效焊接技术的研究进展[J]. 石玗,王文楷. 电焊机, 2020(09)
- [5]FCAW在承压设备上的应用探讨[J]. 李平建. 焊接技术, 2020(05)
- [6]油气管道激光-MAG复合全位置焊接技术研究[D]. 陈亮.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7]集成环列三熔化极气体保护焊中电弧协同控制及熔滴过渡特征研究[D]. 向婷. 天津大学, 2017(01)
- [8]管道全位置自动焊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郭春富,孙伟强,刘帛炎,常云龙. 电焊机, 2017(11)
- [9]新型焊割技术在锅炉行业的应用[J]. 张羽,姜永晔,徐展. 焊管, 2016(06)
- [10]天然气管道施工中的焊接技术应用实践[J]. 张日森.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