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减少管路中的回流水击现象(论文文献综述)
廖训[1](2017)在《油库铁路装卸工艺建模及其作业方案模拟优化》文中提出铁路装卸油作业现场,根据一次性到库油罐车数目,往往凭经验选择装卸油作业方案(装卸油鹤管与集油管的连接位置不同,选择不同的装卸油鹤管进行装卸油作业,系统中的介质流量不一样,装卸效率也就不同)进行装卸作业,缺乏相关的理论指导,装卸作业方案可能不是最优的。故为了减少装卸油作业时间,提高装卸油作业效率,有必要从理论上提出最优的装卸油作业方案,更好地指导现场进行装卸油作业。基于上述背景,本文首先通过分析装卸系统中流量、压力等水力学参数所满足的流体运动规律,建立出装卸油系统的水力学模型。并根据装卸油作业特点,对模型进行了一些合理的假设,将模型简化为单位时间内稳定的、容易求解的装卸油水力学模型。然后根据建立的水力学模型,提出装卸油作业的时间计算步骤,并用MATLAB软件编制出相应的计算程序。通过将装卸油案例参数带入计算程序,并将运行的结果与现场数据比对,证明出装卸油水力学模型推导、简化以及求解合理,可应用于装卸油作业方案的优选。最后针对不同的装卸油情况,提出不同的装卸油作业方案优选步骤,并应用于装卸油作业方案案例,得到优选方案。针对高温季节,卸油过程中时出现的汽阻、汽蚀现象,本文简单的总结了汽阻、汽蚀的判断理论依据以及解决措施。对一卸油实例,用fluent软件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观察气体体积云图,判断出卸油实例的管路中没有发生汽阻现象。本文研究的理论成果,可直接应用于铁路装卸油作业现场的作业方案优选。对于提高装卸油作业效率有显着的作用。
卢泓方[2](2016)在《往复泵管道系统应力及振动分析》文中认为联合站往复泵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活塞或柱塞的周期性运动,输送液体产生压力脉动,从而导致管道发生振动,管道的剧烈振动会引起管道失效、仪表失真、设备损坏、工作人员健康等问题,这对管道的安全运行与正常运营具有巨大威胁。因此,对往复泵管道系统进行应力及振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针对往复泵管道的应力和振动问题,主要工作如下:(1)本文从往复泵管道内流体引起的压力脉动出发,基于管道振动理论对往复泵作用下管道内的压力脉动和激振力进行计算。基于管道梁模型,建立往复泵管道应力及振动分析数值模拟方法,并以某个设计的简单管道为例,采用CAESAR Ⅱ软件对其进行应力分析。为了验证数值模拟方法是否可行,根据设计的简单管道搭建室内实验平台并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可行。(2)采用室内实验的方式,对管道的应力和振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影响因素有:压力、流量、约束条件和弯管角度。分析结果表明弯管附近添加约束和改变弯管角度这两种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管道的应力和振幅,可为应力降低和减振措施的提出奠定基础。(3)为了将建立的数值模拟方法更好的应用于实际工程,以FC联合站为例建立了往复泵管道系统的数值模型,并对单泵和双泵作用的管道进行应力、模态及振幅分析,得出:1)激振力虽产生在弯管或三通处,但是对直管段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2)管道系统中应力及振幅较大、固有频率较低的管道为泵出口管道;3)启泵数对管道应力及振幅的具有一定的影响。(4)根据FC联合站运营的实际情况,对流量、压力、支点沉降、原油密度等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得出:1)往复泵管道应力及振幅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大;2)应力及振幅随原油密度的增大而增大,管道固有频率随原油密度的增大而减小;3)应力及振幅随管道热应力的增大而增大,且油温高于85℃对管道竖向振幅影响较大。根据对FC联合站内管道绘制的应力分布图,总结了当前应力分布表达方式在三维复杂管系中的不足,探索性地提出了一种新的应力分和表达方式。(5)对往复泵出口管道提出应力降低和减振措施,主要包括添加约束、扩径、修改弯管角度等方面,并提出了应力降低系数的概念作为衡量管道应力降低效果的参数。通过分析得出:1)在弯头附近的水平管段添加千斤顶并压配重块可有效降低管道应力;2)将90°弯管更换为60°弯管可以有效降低弯管处的应力;3)往复泵进出口处添加空气室能够有效控制压力脉动。
李松[3](2016)在《管道水击原因及防护》文中认为介绍和分析了造成水管道和蒸汽管道水击的各种原因,并通过介绍某炼油厂制氢装置开工期间发生的一些水击的原因、现象、消除方法以及水击造成的危害,并总结介绍了防范水击的有效措施,提出有效合理的建议,避免和减少水击危害。
于京平,冯坤[4](2016)在《水击泄压阀的应用及失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工程中常用泄压阀的种类及特点,详细论述了水击泄压阀的分类特点、结构型式及适用工况。结合工程应用实际情况,分析了应用于长输管道的水击泄压阀常见失效类型、情况及其形成原因,并针对常见失效原因提出了合理有效的设计结构改进措施及维护建议。为长输管道用水击泄压阀的选型、应用及其维护提供了实用、可靠的指导性意见,可以有效地延长水击泄压阀的使用寿命,改善其应用效果,确保输油管道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
张涛[5](2014)在《输油管线的水击保护》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首先说明水击现象在管道输油的产生原因及危害,然后从水击分析、工艺设备布置、在线管道参数监测、水击保护措施等多方面介绍如何在工程建设中对水击现象进行保护,最后对管线工程建设提出建议及展望。
施传家[6](2013)在《飞机燃油系统管路冲击压力问题的研究》文中认为伴随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应用,管道冲击压力分析的方法和手段越来越丰富,使得在冲击压力计算方面更加方便和直观。对飞机燃油系统有压管道冲击压力(在民用水利系统称为水击)产生的原因及造成的危害进行了初步分析,介绍了几种冲击压力的分析计算方法,并指出某型飞机燃油系统管道可能出现的冲击压力及产生的故障,提出了防止冲击压力发生的措施。
徐自兵[7](2012)在《民航机场供油管网压力分析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某民航机场机坪航油供应系统采用变频恒压控制模式,系统压力采集点设置在机坪管网总入口--机场油库油泵出口总管上。2008年该机场T2航站楼和货机坪投入使用,原有机坪供油管网得以延长,出现机坪管网远端飞机加油压力不足、加油缓慢的情况,尤其是当管网上同一时间多点实施飞机加油任务时,管网压力分布不均匀,航空客户感觉供油缓慢的现象更加明显,虽然采用提高供油系统输出压力的方法缓解了上述现象,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本文结合某机场供油管网实际情况对压力波动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
陈贵清,王维军,周红星,任春立[8](2006)在《压力管道水击危害及其防治》文中提出对水击现象进行了分析,阐明了水击的机理,介绍了管道水击的几种类型和研究方法,并结合实际工程中的一些水击事件,提出了防止水击发生的一系列措施。
付六生[9](2001)在《减少管路中回流水击现象》文中研究指明
傅六生[10](2002)在《减少管路中的回流水击现象》文中研究表明
二、减少管路中的回流水击现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减少管路中的回流水击现象(论文提纲范文)
(1)油库铁路装卸工艺建模及其作业方案模拟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铁路油罐车装卸油系统水力学模型方面研究 |
1.2.2 铁路油罐车装卸油系统模拟研究 |
1.2.3 铁路轻油罐车卸油系统中汽阻 |
1.2.4 铁路油罐车卸油系统中离心泵的汽蚀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装卸油系统一般水力学模型建立 |
2.1 油库铁路装卸系统相关理论 |
2.1.1 油库铁路装卸系统 |
2.1.2 油库铁路装卸工艺 |
2.1.3 管网的连接形式 |
2.1.4 装卸栈桥 |
2.2 装卸油系统水力学模型相关理论 |
2.2.1 模型相关概念 |
2.2.2 连续性方程 |
2.2.3 流体能量方程 |
2.3 装油作业水力学模型 |
2.3.1 水力学模型建立 |
2.3.2 模型简化 |
2.4 卸油作业水力学模型建立 |
2.4.1 水力学模型建立 |
2.4.2 模型简化 |
2.5 本章小结 |
3 油库装卸油作业方案优选 |
3.1 模型求解算法与步骤 |
3.1.1 方程数值求解算法 |
3.1.2 装油时间计算步骤 |
3.1.3 卸油时间计算步骤 |
3.2 XX油库铁路装卸油作业区简介 |
3.3 装油水力学模型验证 |
3.3.1 XX油库装油案例基本参数 |
3.3.2 求解结果验证与分析 |
3.4 卸油水力学模型验证 |
3.4.1 XX油库卸油案例基本参数 |
3.4.2 求解结果验证与分析 |
3.5 装卸油作业情况及作业方案 |
3.5.1 作业情况及作业方案 |
3.5.2 装卸油作业方案优选步骤 |
3.6 装油作业方案优选案例 |
3.6.1 案例描述 |
3.6.2 作业方案优选 |
3.7 卸油作业方案优化案例 |
3.7.1 案例描述 |
3.7.2 作业方案优选 |
3.8 本章小结 |
4 油品卸油作业汽阻汽蚀研究 |
4.1 汽阻与汽蚀现象及影响 |
4.1.1 汽阻现象及影响 |
4.1.2 汽蚀现象及影响 |
4.2 汽阻、汽蚀校核 |
4.2.1 汽阻、汽蚀校核目的 |
4.2.2 汽阻校核的理论模型与实例分析 |
4.2.3 汽蚀校核的理论模型 |
4.2.4 汽阻过程仿真分析 |
4.3 汽阻、汽蚀解决措施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2)往复泵管道系统应力及振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管道振动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外管道应力分析现状 |
1.2.3 小结 |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第2章 往复泵管道系统应力及振动基本理论 |
2.1 往复泵活塞运动分析 |
2.2 往复泵流量特点 |
2.3 不平衡激振力的计算 |
2.3.1 压力脉动的计算 |
2.3.2 管道激振力的计算 |
2.3.3 激振频率及固有频率 |
2.4 管道应力分析基本理论 |
2.4.1 管道力学模型 |
2.4.2 管道应力分类 |
2.4.3 网格划分 |
2.5 管道结构的有限元算法 |
2.5.1 管道单元的划分 |
2.5.2 管道系统刚度矩阵和质量矩阵 |
2.5.3 管道模态分析的有限元算法 |
2.5.4 管道振动分析的有限元算法 |
2.6 管道振动、应力校核规范 |
2.6.1 管道应力校核规范 |
2.6.2 管道振动校核规范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往复泵管道应力及振动分析数值模拟 |
3.1 管道应力分析软件 |
3.1.1 有限元软件对比 |
3.1.2 CAESAR Ⅱ软件简介 |
3.1.3 采用CAESAR Ⅱ软件应力分析的假设条件 |
3.2 简单管道模型概况 |
3.3 采用CAESAR Ⅱ软件流固耦合仿真步骤及实例分析 |
3.3.1 建立管道基础模型 |
3.3.2 建立约束模型 |
3.3.3 设置工况类型 |
3.3.4 谐波分析 |
3.3.5 输出结果 |
3.4 简单管道数值模拟结果 |
3.5 本章小节 |
第4章 管道应力及振动测试现场实验 |
4.1 现场实验原理 |
4.1.1 实验内容描述 |
4.1.2 测点位置 |
4.2 实验设备 |
4.2.1 J-D系列柱塞式计量泵 |
4.2.2 电涡流位移传感器 |
4.2.3 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 |
4.2.4 LWGY系列涡轮流量传感器 |
4.2.5 压力传感器 |
4.2.6 TST3826F-L动静态应变测试分析系统 |
4.2.7 DH5920N动态信号测试分析系统 |
4.3 实验参数及工况 |
4.4 实验结果 |
4.5 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 |
4.6 管道应力、振动影响因素分析 |
4.6.1 支撑约束的影响 |
4.6.2 弯管角度的影响 |
4.6.3 流量的影响 |
4.6.4 压力的影响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FC联合站往复泵管道系统实例分析 |
5.1 工程背景 |
5.2 工程概况 |
5.3 泵管道系统应力分析约束模型 |
5.3.1 泵进出口管嘴 |
5.3.2 阀门、法兰 |
5.3.3 阀座 |
5.3.4 四向导向 |
5.3.5 土壤约束 |
5.4 管道应力分析 |
5.4.1 RP1单泵运行 |
5.4.2 RP1和RP2共同运行 |
5.5 管道模态(共振)分析 |
5.6 管道振动分析(振幅) |
5.6.1 RP1单泵运行 |
5.6.2 RP1和RP2共同运行 |
5.7 往复泵管道应力及振动影响因素分析 |
5.7.1 流量 |
5.7.2 压力 |
5.7.3 支点地基沉降 |
5.7.4 原油密度 |
5.7.5 管道附件(压力表) |
5.7.6 管道热应力 |
5.8 一种新的应力分布表示方式 |
5.9 本章小结 |
第6章 FC联合站往复泵管道振动及应力降低措施 |
6.1 管道应力降低措施 |
6.1.1 弯管附近添加约束 |
6.1.2 改变弯管角度 |
6.1.3 应力降低措施结论 |
6.2 泵出口管道减振措施 |
6.2.1 防止机械共振 |
6.2.2 减小压力脉动 |
6.2.3 隔振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3)管道水击原因及防护(论文提纲范文)
1 水击发生的原因 |
1.1 液体管道中的水击 |
1.1.1 泵进水管道内水击 |
1.1.2 高压给水管道水击[4] |
1.1.3 开停泵引起管道水击 |
1.2 汽水共存发生水击 |
1.2.1 蒸汽窜入水管发生水击 |
1.2.2 蒸汽管道水击 |
1.2.3 疏水管道水击 |
2 制氢装置开工过程中发生水击及防护 |
2.1 汽包进水管道发生水击 |
2.2 蒸汽吹扫管线发生水击 |
2.3 装置内伴热管线发生水击 |
2.4 中压蒸汽投用时发生水击 |
3 防止管道水击的建议 |
4 结束语 |
(5)输油管线的水击保护(论文提纲范文)
一、水击产生原因 |
二、水击的危害 |
三、水击分析 |
1. |
2. 干线截断阀或中间泵站因误操作进站阀门突然关闭, 阀前产生高压波。 |
分析的主要目的 |
分析所提供的成果 |
四、水击保护 |
1. 水击保护工艺措施 |
2. 水击保护自控系统措施 |
(1) 分析所需基础数据 |
(1) 管道输送量 |
(2) 原油物性 |
(3) 管道参数 |
(4) 管道主要设备布置简图 |
(5) 设备特性 |
(2) 输油管线在线监测 |
(3) 输油管线防水击自控模型 |
结论 |
(6)飞机燃油系统管路冲击压力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冲击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
1.1 冲击压力产生的原因 |
1.2 冲击压力产生的危害 |
2 冲击压力的计算和研究方法 |
2.1 冲击压力计算所需的基础数据 |
2.2 传统的冲击压力的计算方法 |
2.3 几种新的冲击压力计算方法 |
2.3.1 基于Flowmaster燃油管道系统冲击压力仿真计算 |
2.3.2 基于MATLAB新的弹性水击仿真计算方法 |
2.3.3 LB方法模拟水电站水击 |
2.4 某型飞机管道系统需要计算的冲击压力 |
3 燃油管道系统设计中冲击压力的防护措施 |
3.1 管道系统设计计算 |
3.2 管道系统安装工艺 |
4 结论 |
(7)民航机场供油管网压力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某民航机场供油管网现状与分析 |
1.1 管网总体布局 |
1.2 管网主要参数 |
1.3 现状分析与对策 |
2 机场机坪供油自动控制系统对管网压力的影响 |
2.1 压力采集/监测点对管网压力的影响与分析 |
2.2 主控参数的设置对管网压力的影响与分析 |
3 结语 |
(8)压力管道水击危害及其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管道水击发生的机理 |
2 一些管道水击破坏现象 |
2.1 长距离输油管道水击 |
2.2 热水、蒸汽管道水击 |
2.3 电厂给水系统水击 |
2.4 建筑消防系统的超压水击 |
2.5 浆体管道水击 |
2.6 日本核电厂水击问题 |
3 管道水击的类型和研究方法 |
3.1 管道回流水击 |
3.2 弥合水击 |
3.3 非棱柱体管道水击 |
3.4 考虑管道弹性时的水击问题 |
3.5 一种新的水击计算方法 |
3.6 LB方法模拟水电站水击 |
3.7 水击特征线计算中重分阻尼系数的时步处理法 |
3.8 水击随机分析 |
3.9 水击压力测试问题 |
4 防止管道水击的措施 |
4.1 增设防止水击的设备 |
4.2 建立安全操作规程 |
5 结语 |
四、减少管路中的回流水击现象(论文参考文献)
- [1]油库铁路装卸工艺建模及其作业方案模拟优化[D]. 廖训. 重庆科技学院, 2017(01)
- [2]往复泵管道系统应力及振动分析[D]. 卢泓方. 西南石油大学, 2016(03)
- [3]管道水击原因及防护[J]. 李松. 化工设备与管道, 2016(02)
- [4]水击泄压阀的应用及失效分析[J]. 于京平,冯坤. 油气储运, 2016(02)
- [5]输油管线的水击保护[J]. 张涛. 化工管理, 2014(21)
- [6]飞机燃油系统管路冲击压力问题的研究[J]. 施传家.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3(04)
- [7]民航机场供油管网压力分析与研究[J]. 徐自兵.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12)
- [8]压力管道水击危害及其防治[J]. 陈贵清,王维军,周红星,任春立.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 2006(01)
- [9]减少管路中回流水击现象[J]. 付六生. 西南造纸, 2001(06)
- [10]减少管路中的回流水击现象[J]. 傅六生. 中国设备工程,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