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篮球能力的心理训练方法

浅谈提高篮球能力的心理训练方法

一、浅论提高篮球比赛能力的心理训练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李超[1](2021)在《三人篮球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要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在国际篮联的助力下三人篮球项目迅速崛起,如今已跻身于奥运会竞赛项目的行列,由此该项目的国际关注度空前提高,国际赛场上各国对冠军的角逐势在必行。综观我国参加国际三人篮球赛事的情况发现,我国男、女队在亚洲范围内取得的运动成绩较为突出,FIBA3x3积分排名升至前列,并都获得奥运会参赛资格。但在世界赛场上对阵世界强队,我国三人篮球并未取得明显的竞技优势,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亟待提高。而想要提高该项目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就必须结合其竞技特点,了解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要素,明晰各要素的重要性,从而保证专项竞技能力训练的科学性与实效性,进而实现竞技能力的跨越式提升。三人篮球与五人篮球之间既有相同又有差异,但受五人篮球的影响,人们对三人篮球的竞技特点、竞技能力构成及训练等方面所存在的特性缺乏更深入的认知。因此,本文依据运动训练学理论和借鉴五人篮球相关研究,以明确三人篮球竞技能力构成要素内容和特点,认清各要素间的关系及探析其训练理论与方法为主要研究问题。针对上述研究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为拟定三人篮球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要素提供素材支持;运用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法,在所选专家组的帮助下对拟定的竞技能力构成要素进行筛选,最终明确竞技能力构成要素的具体内容;运用变异系数法、数理统计法,计算各级各项构成要素的权重值,检验调查数据的相关性和拟定要素的合理性,以保证专家评分结果的有效性、合理性;运用逻辑分析法,探究竞技能力构成要素的特点,各要素间的关系及其训练理论与方法。本文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时间、空间、犯规罚则等规则的改变,使比赛呈现出快节奏、高速度、强对抗、短间歇、不间断及可持续的竞技特点。这些竞技特点对三人篮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及各项要素的重要性起着重要的影响。第二,运用德尔菲法、变异系数法,明确了三人篮球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要素的具体内容,并确定了各项要素的权重值。其中一级构成要素5项,按权重值大小排序为:运动技能、专项体能、运动战术、运动心理和运动智能。二级构成要素11项,按权重值大小排序为:进攻技术、防守技术、身体机能、运动素质、进攻战术、身体形态、防守战术、运动意志、运动感知、运动观察和运动思维。三级构成要素23项,按权重值大小可分为关键要素和重要要素。其中关键要素有投篮技术、突破技术、进攻篮板技术、防守脚步移动、防守篮板技术、无氧代谢能力、有氧代谢能力、速度素质等15项。重要要素有克托莱指数、观察对手能力、观察局势能力、思维创新能力等8项。第三,三人篮球运动员竞技能力专项特点为进攻、防守技术的基础性、高效性;进攻、防守战术的简单性、针对性;无氧供能的主导性;运动素质的全面性;身体形态的均衡性;运动意志的坚定性;运动感知的清晰性;运动观察的广泛性;运动思维的敏捷性等。第四,三人篮球运动员竞技能力各要素间的关系也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第五,结合竞技特点选择训练方法,突出竞技能力关键要素,其中提高无氧、有氧混合供能能力的训练方法有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等;速度耐力、快速力量及反应灵敏等素质训练方法较多,运用时注重突出其专项性特点。而专项技术和战术训练依据不同的训练目的可采用程序训练法、比赛训练法等;专项心理能力训练可采用模拟训练法、表象训练法等;专项运动智能训练可采用从理论到实践或先实践、后理论的训练方法。

李君璞[2](2021)在《山东省小篮球运动员身心发育规律与训练特征研究》文中指出2017年中国篮协重启“小篮球”计划,同时,教育部在全国各地小学推广小篮球运动,并遴选“少儿校园篮球特色学校”。现如今小篮球运动已走进校园、走入课堂,得以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小篮球规则指出小篮球运动的适用对象为8-12岁少儿,而处在这一年龄阶段的少儿正处于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的敏感期,要对其实施科学有针对性的训练,而把握少儿身心发育规律是小篮球运动员针对性训练得以实施的重要前提,训练的实施不仅能够促进少儿身体素质的有益发展,还能为下一阶段少儿的篮球专项运动能力提高奠定基础。本研究对山东省小篮球运动员的身心发育规律与训练特征进行理论分析与调查探索,帮助广大基层教练员在之后对小篮球运动员实施针对性教学与训练。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个案研究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8-12岁少儿的身心发育特点与小篮球运动的开展现状及发展趋向,以山东省的小篮球运动员为调查对象,评估当前山东省小篮球运动员的运动表现;统计与整理小篮球运动员各项测试所收集到的数据,对身心发展规律下小篮球运动员的训练特征进行探讨,深入发掘小篮球运动员的训练理论与方法。研究结论:1.U8组别运动员,身体正处于发育的初阶段,机体系统、器官发育不成熟,技术运用也不够娴熟,心理与智能认知度较低。因此在进行训练时,应以基础技术训练为主,安排小负荷量无负重体能训练,其柔韧与协调能力正处于发展的敏感期,应重点发展。在训练中应多以引导、鼓励、培养兴趣为主。2.U10组别运动员相对于U8组别运动员来说,身体发育稍微完备,但训练还应以小负荷无负重训练为主,在发展柔韧、协调素质时,可适当增加难度。在原有基础上加强对基本技术的巩固练习,加强自身训练记忆能力。此阶段的儿童心理与智能认知水平有一定提高,训练中应多以讲解、示范为主。3.U12组别运动员总体来说技术整体提升,基础技术稳定,应进一步提升技术难度。此阶段运动员身体机能相对成熟,进入发育快速期,速度素质正处于敏感期,应着重发展。运动员此时心理与智能已有自己的认知能力与自我认识,因为,训练时应综合结合,多方位训练。4.山东省小篮球运动员身心发育规律为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体差异性。应遵循小篮球身心发育的规律下进行科学训练。5.根据各年龄阶段小篮球运动员的素质测试结果,结合各年龄阶段身心发育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定出各项素质的训练方法与手段,帮助小篮球运动员得到科学提高与有益发展。

蔡乃书[3](2021)在《宿迁市中学生篮球运动员不良赛前状态的调查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为探明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参加比赛时产生不良赛前状态的现状以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一些调控措施进行改进。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参加宿迁市阳光体育联赛篮球比赛的中学生的赛前状态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情况不容乐观且产生因素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急需相应措施进行有效的调控,以提高中学生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克服不良赛前状态的产生。

鲍冉[4](2020)在《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分析》文中指出本文笔者对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在文章中对篮球运动员的心理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当前体育训练中,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

陈怡薇[5](2020)在《“间歇罚球训练法”对大学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罚球命中率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罚球是篮球比赛中重要的得分方式之一,它也是比赛过程中唯一没有对抗的得分方式。特别是随着篮球项目呈现强对抗发展趋势,身体对抗接触增加,导致犯规次数增加,进而带来的罚球机会增多,因此罚球命中率高低愈发决定了比赛的走向,乃至比赛胜负。因而世界各国篮球队对于罚球命中率的认识提高到历史的新高度,CBA、WCBA、CUBA等篮球队亦如此。南京财经大学男子篮球队作为一只CUBA参赛队伍,存在日常罚球训练与比赛结合度不高,时有因罚球命中率低下,导致关键场次比赛中无法将罚球训练优势转化为胜势,从而赢得比赛。究其原因,训练与比赛脱节导致,情境、生理特征迥异。因此迫切需要进行罚球训练方法的创新研究。目前,间歇训练法是一种常见的赛训结合的技战术训练方法,本研究将间歇训练与罚球专项训练结合在篮球项目中开展“间歇罚球训练法”研究,通过训练中间歇地安排运动员心率达180次/分状态下进行罚球训练,探讨“间歇罚球训练法”对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罚球命中率的影响。本文研究对南京财经大学高水平男子篮球队所有运动员进行了调研,分析训练中罚球练习的影响因素,并随机选取16名运动员为实验对象等分为两组进行为期8周训练,其中实验组使用“间歇罚球训练法”训练,对照组使用传统罚球训练法。通过对比实验前后罚球命中率数据,结果表明:1、92%的运动员认为体能下降是影响罚球命中率的重要因素,普遍认为高负荷生理状态下罚球训练尤为必要。2、通过8周的间歇罚球训练,实验组队员的罚球命中率有了极高显着性提升(P<0.01),对照组队员罚球命中率相比实验前有所提高,却不具有统计差异(P>0.05),实验组(71.25±9.91)高于对照组(55.00±9.25),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3、结合实验后实验对象参加2019年江苏省CUBA篮球选拔赛阶段的实战罚球命中率记录,实验组(82%)的罚球命中率明显高于(71%)。结合研究结果,研究认为:1、使用“间歇罚球训练法”对高水平运动员进行罚球专项训练,对于提髙高水平运动员训练中的罚球命中率和比赛中的罚球命中率,该训练方法可行有效、实战效果明显。2、“间歇罚球训练法”实现了高负荷生理状态以及复杂的场内外环境下训练,有助于提髙比赛中运动员的罚球心理素质,有效提高了高水平运动员罚球技术动作的稳定性。

吴敏[6](2020)在《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我国篮球训练研究进展可视化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缘起:篮球是一项悠久的人类体育运动,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运动项目,仅作为单项在全球拥有最多运动人口。在中国,篮球运动在城市、校园、乡村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参与度高、普及面广。随着三人篮球进入奥运会项目,小篮球运动蓬勃开展,篮球运动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但是对于篮球训练的学术研究,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尤其是经验主义影响,纵观该领域的学术成果,还未发现一种能够全面论述篮球训练理论体系的权威定论,这正好可以给后来者研究留下研究空间。本人结合当前国内关于篮球训练学术成果进行了研究,从中了解关于篮球训练研究依然存在许多研究领域可以有所作为。于是,本研究结合当前国内关于篮球训练研究的学术成果,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借助目前国际上先进的科学知识图谱法,在Citespace软件工具上对相关文献进行表格化、直观化、可视化研究,形成了比较清晰的学术研究发展脉络。由此,可以总结我国篮球训练研究现状,能为篮球的发展事业提供科学有力的基础。关于研究方法的选取。针对改革开放后四十多年的国内篮球训练研究发展,从篮球训练研究阶段特征、机构、重点、热点、前沿、期刊分布等方面,本研究采用了文献资料、知识图谱、内容分析、比较分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法进行对阶段性比分析。研究发现结果有四个。一是整理发现国内篮球训练研究的文献基本特征,每年发文量逐渐增加。二是通过篮球训练研究机构规模的可视化分析,看出机构规模变化数量呈逐渐增加;机构合作规模逐渐增加;研究者研究合作增加;研究机构对于篮球训练研究的关注度增加;篮球训练研究高产机构主要有北京体育大学、成都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等机构组成。三是篮球训练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体现在体能、技术、战术、心理以及篮球智能方面。四是篮球训练研究前沿主要是篮球教育、篮球心理训练、篮球竞赛、智能训练、青少年培养等。关于研究对象和内容。近四十年来,国内篮球训练领域专业学术研究文献量的发表已达到最高极限,可谓汗牛充栋。研究发现在整个过程中也出现文献发表量也有波动的痕迹,有些研究成果其学术质量、学术水准尚处理表层概述,未形成系统理论。这为后来者提供进一步研究的机会和空间。故本研究借助先进的研究工具,对大量文献进行聚合整理,分类汇总,形成直观的学术轨迹和可视性发展态势,有助于该领域研究分析提供科学依据。Citespace软件里的科学知识图谱法新颖,在各个社会科学领域研究中都可以广泛使用,它可以通过对知识聚合整理分析能力,把相同领域中导入的文献资源全面透析。把它运用它到体育篮球训练研究,同样可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利用这种独特的方法研究,可以呈现出篮球训练领域的研究基本状况。

宋自瑞[7](2020)在《生物反馈训练对大学生女子篮球运动员罚篮命中率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罚篮命中率对于一场球赛的胜利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罚篮命中率的高低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密不可分。如何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诣在寻求增强大学生女篮运动员心理素质从而提高罚篮命中率的有效方法,以期篮球运动员在赛场上出色发挥并取得理想成绩。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其中实验法是对实验前后吉林大学体育学院女篮运动员的EEG(脑电)、EMG(肌电)、SC(皮电)、Temp(皮温)4项生物反馈指标和罚篮命中率进行测试和对比分析。将20名运动员按照实验前测罚篮命中率成绩排名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0名。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法,实验组采用常规训练法结合生物反馈训练法。在为期8周的实验训练结束后,测得两组被试运动员4项生物反馈指标和罚篮命中率数值,借助正确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检验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以下结论:1.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种训练方法,均使两组运动员罚篮命中率有所提高。实验组常规训练结合生物反馈训练的方法使大学生女子篮球运动员罚篮命中率进步幅度更大。2.实验后,对照组和实验组在EEG、EMG、SC、Temp这4项生物反馈指标数据上均具有显着性差异,实验组人员唤醒水平和焦虑水平的控制、应激失调、放松的调节都优于对照组;两组被试大学生女篮运动员罚篮命中率成绩也具有显着性差异。实验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3.实验后,对照组虽然在罚篮命中率上有所提高,但与EEG、EMG、SC、Temp这4项生物反馈指标数据的变化均无相关性,而实验组罚篮命中率的提高与SC、Temp这两项生物反馈指标呈中度相关。SC生物反馈训练提高了实验组人员在罚篮时所需要的焦虑控制、应激调节能力,Temp生物反馈训练提高了实验组人员在罚篮时所需要的情绪放松能力。

孙彬[8](2019)在《河南省“华光杯”本科甲组男子篮球队课余训练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河南省大学生“华光杯”篮球锦标赛是由河南省教育厅主办、河南省学生体育总会篮球协会执行、由河南省各高校承办的一项重要赛事,其中本科甲组是针对河南省普通高校非体育专业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比赛,能客观反映出河南省普通大学生的篮球水平。由于大学生运动员的特殊性,全天的文化课学习是主流,因此本科甲组篮球队以组织课余训练的来提升运动成绩。本研究通过对本科甲组男子篮球队课余训练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当下篮球队课余训练的不足之处,同时为篮球队课余训练的进一步完善提出有效的对策与理论基础,也为进一步发挥课余训练的实效性起推动作用。本研究以本科甲组男子篮球队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抽样调查法,抽取河南省具有代表性的8所高校进行调查,并运用文献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进行分析归纳。从以下几方面作为研究路径:其一,教练员及运动员基本情况;其二,课余训练的计划、时间段、训练时长、训练频率、训练内容与强度;其三,运动员的选拔途径;其四,运动员训练动机及态度、参加业余比赛频次、学训矛盾、华光杯篮球赛事安排对运动员的影响;其五,主管部门资金投入情况、学校奖励机制、各级领导重视程度。经过对河南省大学生“华光杯”篮球锦标赛本科甲组男子篮球队课余训练现状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教练员学历集中在硕士学历,年长教练员退居二线,导致师资队伍年轻化,缺乏带队经验。教练员选拔没有综合考究,多数教练员无运动等级且是以直接任命的方式带队,教练员专职化程度不高,教练员组成结构有待完善。运动员竞技水平不高,训练年限偏短,技能水平相对于乙组和丙组(体育专业和高水平)存在一定差距。第二,大部分教练员会制定长期的训练计划,但在周期训练中不能有效完成各周型所规定的训练任务。课余训练内容安排不合理,忽略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且篮球队在平时课余训练负荷安排偏小,而赛前集训期间负荷安排过大,形成明显反差易导致运动员运动损伤。第三,运动员选拔途径单一,集中在校内比赛中选拔运动员;在进行运动员选材测试指标中,没有把心理测试作为选拔运动员的评价标准之一。第四,很大比例运动员对篮球热爱程度很高,课余训练比较积极,但部分运动员参加业余比赛频次较低,缺乏比赛经验及适应大赛环境能力;部分运动员不能平衡文化课学习与训练矛盾导致运动员进行课余训练时出现缺勤现象,另一方面河南省大学生“华光杯”篮球锦标赛本科组比赛通常放在暑假7月份,导致运动员期末考试备考期与训练关键期冲突,加剧了运动员学训矛盾。第五,本科甲组男子篮球队经费匮乏已成为一种常态,限制了篮球队的发展。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支持,部分高校只重视申报,轻于建设。部分高校奖励机制不健全,教练员带队训练学校不能给予相对应的报酬,严重影响了教练员组织课余训练的积极性。篮球队在赛前集训期间相关领导重视度较高,而在篮球队平时课余训练期间对其有所忽略,相关领导对篮球队重视度上有待提升。对策建议:第一,教练员选拔要全面考核,对教练选拔采用竞聘的形式,加强岗位培训,进而提高教练员综合素质。对于执教教练员可适当减少教学任务安排,将更多时间和精力集中到球队的训练和比赛上。第二,教练员制定详细周期训练计划,并认真完成。教练员训练方法做到高效且有创新,并合理安排课余训练负荷,来提高训练效率。同时运动员应明确自己训练目标,杜绝盲目训练。第三,扩展运动员选拔途径,可发展高校篮球俱乐部和篮球社团建设来吸引更多有天赋运动员,利于优化运动员选材。在运动员选材测试指标中,应把心理测试作为运动员选拔标准之一。第四,合理安排河南省大学生“华光杯”篮球锦标赛赛事时间,建议安排在周六日,以主客场积分制的方式进行比赛,更有利于赛事推广和运动员参与度;运动员应制定文化课学习与课余篮球训练时间安排表,合理分配学习和训练时间;运动队要主动创造比赛条件,积极参加各类比赛来增加训练和比赛经验。第五,学校相关领导制定相应制度来保障运动队课余训练的时间、经费、篮球场地配置等问题;改善奖励机制,提高运动队课余训练积极性;鼓励运动队寻求校外赞助,充裕课余训练资金。

刘民昊[9](2019)在《现代篮球发展视角下运动员“位置模糊”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NBA作为世界篮球水平最高的联盟,篮球的发展始终处于世界前列,同时也聚焦着世界顶尖的篮球运动员。金州勇士队以“死亡五小”为战术核心,将后卫/前锋/中锋的位置全面模糊,帮助其取得四年内三次赢得冠军得傲人成绩。现代篮球发展视角下后卫/前锋/中锋的“位置模糊”现象开始逐步形成,而这类“位置模糊”的相关研究比较有限。对于这种现象,本研究通过系统地展开咨询、收集、整理和研究大量数据,梳理了运动员“位置模糊”的特征,研究结果如下:1、运动员出现“位置模糊”现象的年龄28.57±4.5岁,其身高为2.02±0.07米,体重为100.76±9.20kg、BMI为24.56±1.58;2、运动员“位置模糊”在技术上具有全面的特征,其得分能力强、仅次于组织后卫的组织能力、杀伤力大、防守全面;3、运动员“位置模糊”在战术上具有攻防转换快、战术意识强、时机把握准、成功率高、防守破坏性强、针对性高的特征;4、运动员“位置模糊”在心理上具备观察敏锐、思维灵活、情绪稳定、冷静果断的特征;5、篮球规则的不断完善,训练方法更为科学化,创新科技不断应用于赛场中都会影响运动员“位置模糊”的特征。

刘成诚[10](2019)在《湖北省青少年男子篮球人才培养模式与发展策略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湖北省篮球运动曾经盛极一时,包揽了男女篮的全国冠军,涌现出了大批的篮球人才,为国家篮球队输送了大批好手,但湖北省却一直没有CBA的篮球俱乐部,这就使得省内近些年的篮球人才大量外流,后备人才的储备出现了断层,使得湖北省篮球后备人才的发展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针对这一现象,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专家访谈法对湖北省青少年男子篮球人才培养模式与发展策略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湖北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典型的传统“三级网络培养”模式,到了九十年代人才基数大幅减少就导致地方校队“无材可选”,进而导致湖北篮球的竞技水平也每况愈下。2.湖北省篮球运动划拨经费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其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经费的来源比较单一,目前仍然高度依赖行政拨款,缺乏商业运作,无法在当地产生吸引力和影响力,无法吸引赞助商投入到青少年篮球后备人的培养之中。3.湖北省篮球教练员的年龄结构分布比较合理,老中青三代教练员未出现断层,但是中生代教练员人数相对较少。教练员们的整体执教经验较为丰富,但与年龄相对应的6-10年教龄的篮球教练员占比过低。高级职称教练员很多,但是在学历方面存在短板,会影响教练员对于新的训练理念、方法和手段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湖北省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培养。4.湖北省青少年球员年训练时长100-199天的队伍占到了六成,达到国家标准训练日的球队很少;球员训练的场地情况并不是十分理想,遇到恶劣天气也会影响球队的训练计划;队员们对于训练内容的安排上还是比较认可的,但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湖北省青少年后备人才在心理训练方面存在很大的短板,训练内容单一、覆盖面低;在竞赛场次上,除了少数几所学校达到规定要求以外,其余体校均未达到相应标准。针对当前湖北省篮球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1.改变以往体教分离的单一模式,深化创新体教结合培养的新模式,培养全面发展综合性人才,推动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2.牢牢把握为高校和专业队输送优秀的后备人才、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体育人才的定位标准,促使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不断品牌化,运用市场经营方式运作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新模式。3.在传统的选材模式基础上添加新的评估指标,完善选材评估体系。4.借鉴国外先进的篮球人才培养体系,形成由基层到顶层、金字塔式的培养模式。5.整合体育与教育部门的竞赛组织,严格赛风赛纪。同时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办赛,适当增加比赛场次,使青少年运动员得到更好的锻炼。

二、浅论提高篮球比赛能力的心理训练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论提高篮球比赛能力的心理训练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三人篮球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要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重难点
        1.3.1 研究重点
        1.3.2 研究难点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2.1.1 竞技能力概念及理论运用研究概况
        2.1.2 竞技能力内部结构构成的研究概况
        2.1.3 有关篮球项目竞技能力的研究概况
        2.1.4 三人篮球运动项目的研究概况
    2.2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2.2.1 关于竞技能力的研究概况
        2.2.2 有关篮球项目竞技能力的研究概况
        2.2.3 三人篮球运动研究概况
    2.3 文献述评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德尔菲法
        3.2.3 变异系数法
        3.2.4 问卷调查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逻辑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规则变化对三人篮球竞技特点的影响
        4.1.1 时空规则变化对三人篮球竞技特点的影响
        4.1.2 犯规罚则变化对三人篮球竞技特点的影响
        4.1.3 其他规则变化对三人篮球竞技特点的影响
        4.1.4 小结
    4.2 三人篮球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要素筛选
        4.2.1 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要素初步拟定
        4.2.2 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要素筛选过程
        4.2.3 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要素的合理性检验
        4.2.4 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要素的权重值计算结果
        4.2.5 竞技能力构成要素重要性专家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4.3 三人篮球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要素特点分析
        4.3.1 运动员竞技能力一级构成要素特点分析
        4.3.2 运动员竞技能力二级构成要素特点分析
        4.3.3 运动员竞技能力三级构成要素特点分析
        4.3.4 小结
    4.4 三人篮球运动员竞技能力各构成要素关联性分析
        4.4.1 专项技术与战术的关联性分析
        4.4.2 专项体能与技术、战术的关联性分析
        4.4.3 心理能力与专项体能、技术及战术的关联性分析
        4.4.4 运动智能与专项技术、战术的关联性分析
        4.4.5 小结
    4.5 三人篮球运动员专项竞技能力训练理论与方法探析
        4.5.1 三人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探析
        4.5.2 三人篮球运动员专项技术训练探析
        4.5.3 三人篮球运动员专项战术训练探析
        4.5.4 三人篮球运动员专项心理训练探析
        4.5.5 三人篮球运动员专项运动智能训练探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在读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2)山东省小篮球运动员身心发育规律与训练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2.1.1 少儿篮球运动的研究概况
        2.1.2 小篮球运动开展的背景研究概况
        2.1.3 有关小篮球运动发展的研究概况
        2.1.4 小篮球运动员身心发育规律研究概况
        2.1.5 小篮球运动员训练特征研究概况
    2.2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2.2.1 少儿篮球运动开展现状研究
        2.2.2 少儿篮球身心发育规律的研究
        2.2.3 少儿篮球的训练与教学方法研究
    2.3 文献述评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个案分析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分析法
        3.2.6 专家访谈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山东省小篮球运动的发展因素与推广现状
        4.1.1 影响山东省小篮球运动的发展因素
        4.1.2 小篮球推广现状
    4.2 山东省小篮球运动开展的功能性研究
        4.2.1 促进小篮球运动员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4.2.2 为小篮球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打基础
    4.3 山东省小篮球运动员身心发育规律研究
        4.3.1 顺序性规律下山东省小篮球运动员身心发育特征
        4.3.2 阶段性规律下山东省小篮球运动员身心发育特征
        4.3.3 不平衡性规律下山东省小篮球运动员身心发育特征
        4.3.4 互补性规律下山东省小篮球运动员身心发育特征
        4.3.5 个别差异性规律下山东省小篮球运动员身心发育特征
    4.4 身心发展规律下山东省小篮球运动员训练特征分析
        4.4.1 身心发育规律下体能特征分析
        4.4.2 身心发育规律下技术特征分析
        4.4.3 身心发育规律下战术特征分析
        4.4.4 身心发育规律下心理特征分析
        4.4.5 身心发育规律下智能特征分析
    4.5 小篮球运动员训练方法探析
        4.5.1 体能训练方法探析
        4.5.2 技术训练方法探析
        4.5.3 战术训练方法探析
        4.5.4 心理训练方法探析
        4.5.5 智能训练方法探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附件4
    附件5
    附件6
致谢

(3)宿迁市中学生篮球运动员不良赛前状态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前言
    1.1选题依据
    1.2文献综述
        一、运动员赛前状态的研究现状
        二、影响运动员赛前状态的因素研究现状
        三、调控不良赛前状态的心理方法研究现状
2研究对象及方法
    2.1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2.2.2问卷调查法
        2.2.3数理统计法
        2.2.4逻辑分析法
3结果与分析
    3.1宿迁市中学生篮球运动员赛前状态情况调查结果与分析
        3.1.1宿迁市中学生篮球运动员赛前状态现状调查
        3.1.2不良赛前状态形成因素的调查分析
        一、赛前焦虑状态致因
        二、赛前冷漠状态致因
        三、赛前盲目自信状态致因
        3.1.3造成不良赛前状态因素的系统分析
        一、运动员参加比赛时的动机性质和动机水平。
        二、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和道德修养。
        三、运动员的专项水平和比赛经验。
        四、比赛双方的实力对比
    3.2赛前状态认识现状和心理训练现状
        3.2.1宿迁市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对心理训练的认识现状
        3.2.2宿迁市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现状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2建议

(4)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重要性
二、影响篮球运动员心理的主要因素
    (一)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因素
    (二)篮球运动员技术水平因素
    (三)篮球运动比赛压力因素
    (四)篮球运动员场外因素
三、篮球运动员比赛心理训练方法
    (一)篮球比赛模拟法心理训练方法
    (二)篮球运动员心理促进训练方法
    (三)篮球运动员身体训练
四、结语

(5)“间歇罚球训练法”对大学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罚球命中率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文献综述
    2.1 关于间歇训练法的理论研究
        2.1.1 间歇训练法概念的界定
        2.1.2 国内外间歇训练法研究现状
    2.2 关于罚球的理论研究
        2.2.1 罚球对比赛胜负的影响研究
        2.2.2 关于罚球命中率的影响因素
        2.2.3 提高罚球命中率的研究
    2.3 间歇训练法在篮球训练中应用研究
3.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实验法
4.结果与分析
    4.1 高水平运动员罚球命中率影响因素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2 实验结果分析
        4.2.1 实验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4.2.2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罚球测试命中率情况
        4.2.3 实验组组内实验前后罚球测试命中率情况
        4.2.4 对照组组内实验前后罚球测试命中率情况
        4.2.5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后进行罚球测试的命中率情况
        4.2.6 实验前实验对象在比赛中罚球命中率情况
        4.2.7 实验后实验对象在比赛中罚球命中率情况分析
    4.3 实验结果讨论
        4.3.1 罚球命中率对比赛胜负的影响分析
        4.3.2 “间歇罚球训练法”对提升罚球命中率效果分析
        4.3.3 “间歇罚球训练法”对对提高心理素质效果分析
        4.3.4 “间歇罚球训练法”对提高罚球稳定性效果分析
        4.3.5 “间歇罚球训练法”对增强身体素质效果分析
        4.3.6 实验组运动员对“间歇罚球训练法”主观感受调查研究分析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专家访谈大纲
附录二 学生问卷调查
附录三 运用间歇罚球训练后实验队员主观体验问卷
致谢

(6)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我国篮球训练研究进展可视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我国篮球训练研究
        2.1.1 我国篮球体能训练研究
        2.1.2 我国篮球技术训练研究
        2.1.3 我国篮球战术训练研究
        2.1.4 我国篮球心理训练研究
        2.1.5 我国篮球智能训练研究
    2.2 科学知识图谱法
        2.2.1 科学知识图谱法概述
        2.2.2 科学知识图谱法的理论基础
        2.2.3 科学知识图谱法的应用研究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的资料来源
        3.2.1 文献资料统计
        3.2.2 知识图谱分析
        3.2.3 内容分析
        3.2.4 比较分析
        3.2.5 数理统计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1977-2019年篮球训练领域研究文献分布特征
        4.1.1 1977-2019年我国篮球训练领域研究时间文献量分布
        4.1.2 1977-2019年我国篮球训练研究领域文献数量变化的特征
        4.1.3 1977-2019年我国篮球训练研究文献三个阶段的分布对比
    4.2 我国篮球训练研究第一阶段1977-2005年可视化分析
        4.2.1 1977-2005年篮球训练研究文献时间分布特征
        4.2.2 1977-2005年机构规模变化合作可视化分析
        4.2.3 1977-2005年作者规模变化趋势可视化分析
        4.2.4 1977-2005年篮球训练研究领域重点可视化
        4.2.5 1977-2005年篮球训练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4.2.6 1977-2005年篮球训练研究领域前沿可视化分析
        4.2.7 1977-2005年篮球训练研究领域文献来源期刊分布可视化分析
    4.3 我国篮球训练第二阶段2006-2014年研究可视化分析
        4.3.1 2006-2014年篮球训练研究文献时间分布特征
        4.3.2 2006-2014年机构规模变化合作可视化分析
        4.3.3 2006-2014年篮球训练研究作者可视化分析
        4.3.4 2006-2014年篮球训练研究领域重点可视化
        4.3.5 2006-2014年篮球训练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4.3.6 2006-2014年篮球训练研究领域前沿可视化分析
        4.3.7 2006-2014年篮球训练研究领域文献来源期刊分布可视化分析
    4.4 我国篮球训练第三阶段2015—2019年研究可视化分析
        4.4.1 2015-2019年篮球训练研究文献时间分布特征
        4.4.2 2015-2019年机构规模变化合作可视化分析
        4.4.3 2015-2019年篮球训练研究作者可视化分析
        4.4.4 2015-2019年篮球训练研究领域重点可视化
        4.4.5 2015-2019年篮球训练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4.4.6 2015-2019年篮球训练研究领域前沿可视化分析
        4.4.7 2015-2019年篮球训练研究领域文献来源期刊分布可视化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7)生物反馈训练对大学生女子篮球运动员罚篮命中率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R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生物反馈训练目前发展状况
    2.2 罚篮命中率目前的研究状况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访谈法
        3.2.4 实验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前测试结果
        4.1.1 运动员罚篮命中率数据初始值
        4.1.2 运动员生物反馈指标数据初始值
    4.2 实验前后生物反馈指标数据结果与分析
        4.2.1 对照组生物反馈指标数据结果与分析
        4.2.2 实验组生物反馈指标数据结果与分析
    4.3 实验前后运动员罚篮命中率结果与分析
        4.3.1 对照组罚篮命中率结果与分析
        4.3.2 实验组罚篮命中率结果与分析
    4.4 实验后两组被试生物反馈指标和罚篮命中率的差异性分析
        4.4.1 生物反馈指标的差异性分析
        4.4.2 罚篮命中率的差异性分析
    4.5 生物反馈指标与篮球运动员罚篮命中率的相关性分析
        4.5.1 对照组
        4.5.2 实验组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附录
    附录A 专家问卷
    附录B 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C 运动员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致谢

(8)河南省“华光杯”本科甲组男子篮球队课余训练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课余训练概念界定
        1.3.2 关于河南省高校篮球队发展现状相关研究
        1.3.3 课余训练发展现状相关研究
        1.3.4 关于篮球队课余训练开展现状相关研究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实地考察法
        2.2.5 数理统计法
        2.2.6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河南省大学生“华光杯”篮球锦标赛开展现状研究
        3.1.1 赛事简介
        3.1.2 开展历程回顾
        3.1.3 发展现状及意义
    3.2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分析
        3.2.1 教练员基本信息统计分析
        3.2.2 运动员基本信息统计分析
    3.3 河南省“华光杯”本科甲组男子篮球队课余训练教练员现状分析
        3.3.1 教练员选拔运动员现状分析
        3.3.2 教练员课余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安排
        3.3.3 教练员课余训练内容设置及周期安排
        3.3.4 教练员课余训练负荷强度安排分析
        3.3.5 教练员对运动员课余训练出勤情况满意度调查分析
        3.3.6 教练员来源及专职化程度
    3.4 河南省“华光杯”本科甲组男子篮球队课余训练运动员现状分析
        3.4.1 运动员课余训练动机及态度
        3.4.2 运动员课余训练目标分析
        3.4.3 运动员每周参加课余训练次数及时间安排
        3.4.4 运动员课余训练对学习的影响
        3.4.5 运动员自发组织课余训练情况
        3.4.6 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
        3.4.7 运动员营养补充情况
    3.5 河南省“华光杯”本科甲组男子篮球队课余训练保障性条件现状分析
        3.5.1 篮球场地设施配置情况
        3.5.2 运动队课余训练经费保障分析
        3.5.3 领导重视度情况
        3.5.4 参赛情况
    3.6 河南省“华光杯”本科甲组男子篮球队课余训练现存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分析
        3.6.1 教练员现存问题及发展对策
        3.6.2 运动员现存问题及发展对策
        3.6.3 课余训练保障性条件现存问题及发展对策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运动员问卷
    附录 B 教练员问卷
    附录 C 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9)现代篮球发展视角下运动员“位置模糊”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2 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现状
        1.3.3 篮球运动中“位置模糊”现状的研究现状
        1.3.4 篮球运动中运动员战术特征的研究现状
        1.3.5 篮球运动中运动员心理特征的研究现状
        1.3.6 综上所述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问法
        2.2.3 录像分析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运动员“位置模糊”身体条件特征分析
        3.1.1 运动员“位置模糊”年龄特征分析
        3.1.2 运动员“位置模糊”身高特征分析
        3.1.3 运动员“位置模糊”体重特征分析
        3.1.4 运动员“位置模糊”BMI指数特征分析
    3.2 运动员“位置模糊”个人技术特征分析
        3.2.1 篮球运动中技术的定义
        3.2.2 运动员“位置模糊”进攻技术特征分析
        3.2.3 运动员“位置模糊”防守技术特征分析
    3.3 运动员“位置模糊”战术特征分析
        3.3.1 篮球运动中战术的定义
        3.3.2 在进攻基础配合中运动员“位置模糊”特征分析
        3.3.3 在防守基础配合中运动员“位置模糊”特征分析
    3.4 运动员“位置模糊”心理特征分析
        3.4.1 观察敏锐
        3.4.2 思维灵活
        3.4.3 情绪稳定
        3.4.4 冷静果断
    3.5 影响运动员“位置模糊”特征的因素分析
        3.5.1 篮球规则对运动员“位置模糊”特征的影响
        3.5.2 科学训练对运动员“位置模糊”特征的影响
        3.5.3 创新科技对运动员“位置模糊”特征的影响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运动员“位置模糊”身体条件特征
        4.1.2 运动员“位置模糊”技术特征
        4.1.3 运动员“位置模糊”战术特征
        4.1.4 运动员“位置模糊”心理特征
        4.1.5 影响运动员“位置模糊”特征因素分析
    4.2 建议
        4.2.1 运动员和教练员建立篮球运动员“位置模糊”的思维模式
        4.2.2 以篮球运动员“位置模糊”身体特征为体能训练的方向
        4.2.3 以篮球运动员“位置模糊”技战术特征为技战术学习的目标
        4.2.4 以篮球运动员“位置模糊”心理特征为计划制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湖北省青少年男子篮球人才培养模式与发展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我国关于青少年篮球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
        2.2.1 竞赛体制方面
        2.2.2 培养理念方面
        2.2.3 培养措施方面
        2.2.4 培养模式方面
        2.2.5 后备人才储备方面
    2.3 关于国外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及训练方面的研究
    2.4 总结
第3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2.1 问卷设计
        3.2.2.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3.2.2.3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3.2.3 逻辑分析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专家访谈法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青少年篮球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4.1.1 美国青少年篮球人才的培养模式
        4.1.2 欧洲青少年篮球人才的培养模式
        4.1.3 我国青少年篮球人才的培养模式
        4.1.4 湖北省青少年篮球人才的培养模式
    4.2 湖北省青少年篮球人才培养现状
        4.2.1 湖北省培养经费资助情况
        4.2.2 湖北省青少年教练员基本情况分析
        4.2.3 湖北省青少年球员训练竞赛现状
    4.3 湖北省青少年篮球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
        4.3.1 人才培养体系和体制不完善
        4.3.2 经费不足创收途径单一
        4.3.3 人才选拔机制落后
        4.3.4 训练计划和内容有所欠缺
    4.4 湖北省青少年篮球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4.4.1 现阶段篮球人才培养模式
        4.4.2 未来篮球人才培养模式
    4.5 湖北省青少年篮球人才的发展战略
        4.5.1 进一步深化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
        4.5.2 实现培养经费结构的多元化发展
        4.5.3 优化选材标准,改善训练现状
        4.5.4 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训练及竞赛制度体系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一
致谢

四、浅论提高篮球比赛能力的心理训练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三人篮球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要素研究[D]. 李超.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山东省小篮球运动员身心发育规律与训练特征研究[D]. 李君璞.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3]宿迁市中学生篮球运动员不良赛前状态的调查分析[A]. 蔡乃书. 2020学术年会报告文集, 2021
  • [4]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分析[J]. 鲍冉. 体育风尚, 2020(11)
  • [5]“间歇罚球训练法”对大学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罚球命中率影响的实验研究[D]. 陈怡薇. 南京体育学院, 2020(11)
  • [6]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我国篮球训练研究进展可视化分析[D]. 吴敏. 吉首大学, 2020(03)
  • [7]生物反馈训练对大学生女子篮球运动员罚篮命中率的影响研究[D]. 宋自瑞. 吉林大学, 2020(08)
  • [8]河南省“华光杯”本科甲组男子篮球队课余训练现状与对策研究[D]. 孙彬. 河南大学, 2019(07)
  • [9]现代篮球发展视角下运动员“位置模糊”特征研究[D]. 刘民昊. 湖北大学, 2019(05)
  • [10]湖北省青少年男子篮球人才培养模式与发展策略的研究[D]. 刘成诚. 武汉理工大学, 2019(07)

标签:;  ;  ;  ;  ;  

浅谈提高篮球能力的心理训练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