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奥运清洁能源技术合作

中美奥运清洁能源技术合作

一、中美合作奥运清洁能源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吴雅[1](2019)在《低碳城市建设的演变规律及提升路径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碳排放所导致的气候变暖是当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已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家,中国不仅承受着来自国际社会的碳减排压力,还面临着国内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多重挑战。为此,中国提出2030年左右尽早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以及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的减排目标。为实现这些目标,城市作为碳排放的主要发源地和聚集地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城市的低碳建设成效便成为我国减排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所在。近年来,许多国家进行了大量的低碳城市建设实践与探索,通过产业转型、能源优化、技术革新等手段取得了一定的低碳建设成效,但低碳城市建设实践普遍存在“轻过程重结果”的现象。换言之,忽视了低碳城市建设的过程,而只关注低碳城市建设的结果,从而导致城市无法准确定位自身所处的低碳建设演变过程,以至于在低碳建设过程中存在众多盲区或薄弱环节。此外,我国城市数量众多,城市的差异性决定了其低碳建设模式及路径不能千篇一律,而要结合自身城市特征及发展现状来设计因城而异的低碳城市建设路径。以往的研究主要从理论宏观层面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一般参考意义的低碳城市建设路径,例如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技术支撑和完善政策机制等,缺乏基于城市特征来设计提升路径的理论方法。事实上,只有紧密结合城市特征的路径,才能有效地用于指导城市的低碳建设。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包括:(1)归纳总结国内外低碳城市建设实践现状。选取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中的城市如纽约、东京和伦敦等及我国低碳试点城市为研究对象,梳理这些城市在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低碳生活、低碳产业和低碳能源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并总结这些低碳城市建设实践经验,识别出低碳城市建设的主要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低碳城市建设实践中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为进一步设计低碳城市建设水平提升路径奠定理论基础。(2)识别低碳城市建设的主要过程,构建反映低碳城市建设过程的特征变量,探索低碳城市建设过程的演变规律。低碳城市建设的过程识别是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通过建立城市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得到城市从高碳演变为低碳需要依次跨越碳强度、人均碳排放和碳排放总量3个拐点。基于此,得出低碳城市建设需要经历四个过程,即碳排放强度高峰前阶段(过程P-Ⅰ)、碳排放强度高峰到人均碳排放量高峰阶段(过程P-Ⅱ)、人均碳排放量高峰到碳排放总量高峰阶段(过程P-Ⅲ)以及碳排放总量稳定下降阶段(过程P-Ⅳ)。然后,运用Kaya恒等式识别反映低碳城市建设过程的主要特征变量,并探析这些特征在低碳城市建设各过程中的演变规律。通过选取北京、纽约和新加坡为样本城市,对所得出的低碳城市建设过程的演变规律的有效性进行了定量验证,结果显示北京市处于人均碳排放量高峰到碳排放总量高峰阶段(过程P-Ⅲ),而纽约和新加坡都处于碳排放总量稳定下降阶段(过程P-Ⅳ)(3)识别我国低碳城市建设水平的影响因素,对影响因素的内部传导结构进行量化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针对我国低碳试点城市颁布的相关文件,基于LDA主题模型识别低碳城市建设水平的影响因素。识别出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发展、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碳汇和低碳管理制度等7大类别。在此基础上,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构建了影响因素间的层级结构,并通过网络层次分析法对各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深度挖掘,得到低碳技术水平(T1)和能源结构(EN1)是决定城市低碳建设水平高低的最关键因素。这些研究成果为设计低碳城市建设水平的提升路径提供了理论方向。(4)基于经验挖掘理论,结合低碳城市特征变量和低碳城市建设水平影响因素,提出低碳城市建设水平提升路径的设计方法。设计方法的主要内容包含三部分。首先,将低碳城市建设水平影响因素作为认识低碳城市建设存在问题的突破口,梳理国内外城市为解决各类问题所积累的实践经验,结合城市特征相关数据,以构建包含“问题-经验-特征”三个维度的低碳城市建设实践经验库。其次,基于相似度匹配算法,构建目标城市所面临的目标问题与案例经验的匹配机制,得到解决目标问题的最佳实践经验。最后,借鉴挖掘的经验,并进一步结合目标城市自身情况,设计出提升目标城市低碳建设水平的路径。该部分的研究内容选取了沈阳市的能源结构优化为目标问题进行范例分析,模拟了沈阳市能源结构提升路径的设计流程。论文通过理论模型构建和实证案例分析,深度剖析了低碳城市建设的演变规律、影响因素和提升路径的设计方法。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研究“轻过程重结果”的不足,不仅丰富和完善了现有低碳城市建设的理论体系,还可以帮助地方政府认识自身所处的低碳建设过程和低碳建设潜力。影响因素的识别为管理决策者制定有针对性地低碳建设措施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本文提出的低碳城市建设水平提升路径设计方法可以帮助地方政府制定符合自身城市特征的提升路径,进而为提高低碳建设水平提供决策依据。

刘丛[2](2017)在《改革开放以来中美能源外交研究》文中提出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现代文明的物质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能源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为了获得稳定的能源资源,实现国家的能源安全,能源外交成为各国对外交往中的重要内容。世界各国围绕本国能源利益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能源合作与竞争,以期实现能源利益最大化。中美两国分别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国际能源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美能源外交的发展对于国际能源格局和全球能源市场具有重要影响。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存在差异的中美在能源外交领域不可避免的存在竞争关系,而加强双方的能源合作是中美两国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美能源外交进行研究,分析影响中美能源外交的因素,并提出促进中美能源外交发展的举措。论文第一章对能源外交进行概述。通过对能源外交广义与狭义的比较与分析,阐述能源外交的内涵,对能源的范围、能源外交的主体、能源外交的方式进行详细描述。把能源外交的模式分为以能源合作为主的直接模式和以能源竞争为主的间接模式,并从能源进口国和能源出口国的角度分析能源外交在维护能源安全、稳定能源市场和促进能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作用。论文第二章对改革开放以来中美能源外交的发展历程进行详细的梳理。在接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中美在不同阶段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共同利益需求,根据主导利益的先后,分别从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生态利益三个方面对中美在能源领域开展的能源合作和能源竞争进行归类分析。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是中美能源外交的主要表现形式,在竞争中求合作是中美能源外交的发展趋势。论文第三章总结影响中美能源外交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从积极因素看,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中美两国关系总体向前发展、国际能源组织和能源公司、全球低碳能源发展的要求推动了中美能源外交的发展。从消极因素看,美国单方面追求全球能源霸权、关注相对获益、国际能源市场的波动是阻碍中美能源合作的主要原因。论文第四章提出推动中美能源外交发展的具体举措。中美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存在差异,两国在能源领域存在竞争不可避免,但加强中美能源合作也是国际社会的必然要求。该部分主要从加强合作共赢意识、建立能源外交协调机制、深化新能源合作和提升中美关系四个方面的举措来促进中美能源外交的发展。

王欢[3](2016)在《《新交流》中的美国形象研究》文中指出《新交流》是美国驻华大使馆新闻文化处出版的、旨在向中国读者介绍美国的一份刊物,它的这一特殊背景使其在中美跨国传播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新交流》的前身是《交流》杂志,国内学者曾研究过《交流》,目前学界对《新交流》的研究尚属空白。本研究以《新交流》杂志自2007年夏季创刊至2015年冬季期间总计25本杂志中的405篇文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先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公民和国际行为五个维度对这些文章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对这些文章的内容进行归纳概括。研究发现,《新交流》塑造的美国形象,可以概括为一个充满魅力的美利坚:美国是经济方面的技术革新者,美国是政治方面不断自我完善的制度改革者,美国是社会文化方面多元包容团结的合众之国,美国是国际上乐善好施的负责任大国。《新交流》通过其所描绘的美国从多个侧面说明并论证了美国制度的优越性,《新交流》认为,正是这种制度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移民涌入美国并安居其中。本研究认为中国对外传播刊物可以从《新交流》上吸取以下几点经验,来更为有效地传播中国形象:一是增强刊物趣味性,引起读者兴趣;二是平衡刊物中文本的情感倾向性,给读者以中肯客观的印象;三是实现精准传播,刊物分发方式要合理,受众群体选择要得当。

祝越[4](2013)在《《纽约时报》涉华环境污染新闻研究(2003-2012)》文中提出2003-2012年这十年是中国建立科学发展观的初创期,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环境污染事件新闻的报道更为公开,我国环境保护法修正案也在这个时期之后出台。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环境污染程度依然严重,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邻国以及全球的气候变化,这引起了外国媒体的关注,其中就有《纽约时报》。《纽约时报》是一份在环境污染新闻报道领域具有良好声誉的大报,其环境污染新闻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选取2003年到2012年间128份《纽约时报》涉华环境污染新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因为奥运会对于媒体的开放,这十年间的涉华环境污染新闻数量集中在2007年-2008年;新闻版面多为要闻类头版,显示涉华环境污染新闻对于美国受众的重要性;新闻来源多来自官方以及普通民众;新闻体裁以消息和深度报道为主,深刻挖掘了中国的环境污染状况和研究;议题主要是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方面的报道;倾向性方面以消极的新闻居多。同时10年《纽约时报》的涉华环境污染新闻也有很多可喜的变化,从不理解讽刺中国的环境恶劣到寻求新能源相互共赢;从报道中国政府试图掩盖环境污染问题的真相到报道中国对环境污染事件的第一时间处理;倾向性较之之前更加走向中性;评论更趋向于合理。这些结果的揭示希望给学界与业界在涉华环境污染新闻方面带来启示。

韩天云[5](2013)在《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精英炒作“中国议题”对美国公众的影响 ——兼论公众对华新认知与美国对华政策》文中研究表明金融危机以来,随着中国实力的日益上升和美国实力的相对衰落,美国政界人士和舆论精英越来越频繁地炒作“中国议题”,这对美国公众的对华认知产生了比较显着的影响。美国精英炒作“中国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为主的战略文化、行政-立法博弈、选举政治和转移国内民众对经济不景气的注意等。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精英炒作“中国议题”的行为在频率、议题和意图上表现出不同于危机之前的新动向:炒作频率越来越高,议题领域趋于多样化,意图上“敲打”和“捧杀”兼而有之,而心态上则更加矛盾。受其影响,美国公众原有对华认知中的某些重要方面正在或已经发生改变,新的认知轮廓初步形成但仍充满变数。以清洁能源和中美贸易摩擦为例,美国公众在这些领域的对华新认知反过来也对美国对华政策以及中美关系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对此,中国应该加强与美国的交流和沟通,尤其是要向对美国公众对华认知有重要影响的政界人士和舆论精英传达清晰明确的信息;利用美国主流媒体和各种实时性、受众参与度较高的新媒体传播积极、正面的中国形象;创造性地开展各种能够被美国受众接受的公共外交,转变公众负面的对华认知,引导和塑造其正面的对华认知,为中美关系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稳健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蒋海蛟[6](2012)在《奥巴马能源新政背景下的中美新能源合作及其对两国关系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两国政治经济交往的正常发展,更关系到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奥巴马能源新政背景下的中美新能源合作为中美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奥巴马能源新政的提出既是美国能源政策的延续和发展,又是美国占领国际技术制高点的战略选择;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既是中国国内实现“科学发展”的有效对策,又是中国主动承担国际责任的重要表现;中美两国在能源新政背景下所实现的新能源合作既是两国能源结构和环境状况的慎重考量,又是两国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最佳组合。奥巴马能源新政背景下的中美新能源合作不仅为中美关系增加了共同利益和“身份”认同,更重塑了两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然而,新时期中美新能源合作依然面临一些阻力和障碍,这些阻力和障碍甚至会影响到中美关系的良性发展。因此,中美双方都应该强化积极因素、消除不利因素,积极创造新条件促进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对新能源、能源新政、气候变化等概念作了简单界定;第二章回顾了中美新能源合作的历史进程,并对历史时期中美新能源合作的特点作了总结;第三章分析了奥巴马能源新政为中美新能源合作提供的新契机,不仅为中美新能源合作提供了政策和资金参考,更使新能源合作成为中美关系的优先领域;第四章分析了新时期中美新能源合作对两国关系的积极影响,不仅拓宽了中美关系的边界,而且促进了国际体系的结构性变化;第五章具体分析了新时期中美新能源合作所面临的障碍及形成这些障碍的原因,并进一步分析了这些障碍对中美经贸及政治关系的影响;最后,第六章总结了新时期增强中美新能源合作,促进中美关系发展的对策选择。

潘双吉[7](2012)在《奥巴马执政以来中美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据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告,历史记载中的最近10年是最热的10年。气候变化不仅是对人类未来的生存空间产生影响,也已成为影响未来的国际体系,重塑全球政治的发展格局的一个重要因素。伴随着全球环保趋势进一步制度化,以建立一个公平有效的国际气候治理机制已成为当今世界政治的主要议程之一。气候变化问题作为重大的全球性问题,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加强中美合作对中美关系的发展和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美两国气候合作有很多共同利益和一定的基础,但也有许多分歧和障碍。在实施双方达成的加强能源及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时,也有不小的难度。本文着重从以下三方面来论述中美气候合作:第一部分从奥巴马执政以来中美气候合作的背景介绍中美气候合作是历史趋势,既有机遇也有挑战;第二部分从奥巴马执政以来制约中美气候合作困境来论述中美之间战略互信的缺乏、合作基本原则的分歧和具体领域分歧;第三部分从中国的角度来论述中国推动中美气候合作所做的努力:确立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推动气候合作具体举措等。气候问题的出现使得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仍抱有“冷战”思维,将中国视为异类,唯恐中国的过分强大会对它们已缔造的现有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形成冲击,这些新问题也就成为它们遏制中国的新幌子和借口。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经济全球化正向深层次发展,国家间相互依赖日趋增强。作为一个大国,国际社会希望中国能够在一些影响全局的重大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对此,我们以更为积极的姿态来应对,也是提高中国国际影响和地位的良机。因此,作为世界二氧化碳排放前两位的中美,应当通过双边气候外交逐渐的摈弃分歧、求同存异、达成共识,以气候外交为契机,加强政治、经济合作,使得中美在国际谈判中更加默契,更有利于中美两国的国家利益的实现。

刘世东[8](2012)在《中欧清洁能源合作研究》文中指出在全球能源形势日益严峻,气候问题愈发严重的当下,中欧都在大力促进本国或本地区内清洁能源的发展并在该领域积极展开国际合作。而无论是从目前双方清洁能源发展具有互补性这一现实出发,还是从权力平衡的战略角度考虑,中欧都具有推进清洁能源合作的强大动因。因此近年来,清洁能源合作已成为中欧经贸关系中的新热点并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具体而言,双方已初步建立起了清洁能源的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确立了政策协调、人员交流和培训以及技术转移和联合研发等合作形式,并已成功完成或开启了中欧能源环境项目、中欧清洁能源中心等众多大型合作项目。此外,随着中欧在清洁能源领域合作的不断深化,双方合作逐渐呈现出了一些明显的特点。鉴于在清洁能源领域,中美合作和中欧合作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本文在阐述合作特点时,把欧盟与美国进行了对比,以期在比较中得出更富说服力的结论。尽管中欧在清洁能源领域展开了全面务实的合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由于互信不足、某些利益具有竞争性,双方在合作中也存在着一些摩擦和问题。目前,问题主要表现在清洁能源核心技术转让壁垒、贸易摩擦和民间合作不足这三方面。因此,为了妥善解决各种争端、深化合作、实现共赢,中欧应增强互信、加强多边合作、进一步健全相应机制。而对于一些暂时无法调和的矛盾,双方则应搁置争议,在合作中寻求解决之道。

蒙慧,蒋海蛟[9](2011)在《中美新能源合作对两国关系的影响》文中指出新时期中美新能源合作拓宽了中美关系的边界,增加了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和"身份"认同,重塑了两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但中美新能源合作依然面临"技术管制"、"碳关税"、"产业补贴政策"等阻力和障碍,这些因素甚至会影响到中美经贸和政治关系的发展,中美双方应该继续强化积极因素,消除不利因素,促进两国新能源合作。

薛新坡[10](2011)在《新世纪中美能源合作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加剧,发展清洁能源,开发新型可持续能源,减少碳排放迫在眉睫;哥本哈根会议的破裂,再次向人们印证了世界各国在能源合作问题上的分歧。美中两国分别世界上能源消费的第一和第二大国,其本身巨大的能源需求,使得双方之间加强能源领域的合作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同时,作为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两个国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方面也负有十分重要的责任。因此,两国在能源供给保障、开发清洁能源、环保技术等领域存在着广阔的合作空间。本文从现实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中美自建交以来能源合作发展历程的回顾,尤其是对近十年来中美新能源合作,重点探讨中美之间在新能源问题上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分歧;并对未来中美加强新能源合作的途径做出分析,希望能引起学术界对中美能源尤其是新能源合作的进一步关注,为处理中美关系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提供一些参考作用。

二、中美合作奥运清洁能源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美合作奥运清洁能源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低碳城市建设的演变规律及提升路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问题提出
        1.1.1 选题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标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
    1.5 主要创新点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低碳城市建设的内涵
        2.1.1 低碳城市建设的相关概念
        2.1.2 低碳城市建设的特征
        2.1.3 低碳城市与其他典型形态城市的对比辨析
    2.2 低碳城市建设的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环境经济学理论
        2.2.3 低碳经济理论
        2.2.4 创新驱动理论
        2.2.5 相关理论的综合运用
    2.3 国内外文献综述
        2.3.1 低碳城市建设的研究现状
        2.3.2 低碳城市建设的演变规律
        2.3.3 低碳城市建设水平的影响因素
        2.3.4 低碳城市建设水平的提升路径
        2.3.5 文献评述
    2.4 本章小结
3 低碳城市建设的现状研究
    3.1 低碳城市建设的现状
        3.1.1 国外低碳城市建设实践现状
        3.1.2 国内低碳城市建设实践现状
        3.1.3 低碳城市建设实践的启发
    3.2 我国低碳城市建设实践的SWOT分析
        3.2.1 SWOT分析的原理及其应用
        3.2.2 内部优势(Strengths)
        3.2.3 内部劣势(Weaknesses)
        3.2.4 外部机会(Opportunities)
        3.2.5 外部挑战(Threats)
    3.3 本章小结
4 低碳城市建设的演变过程和特征分析
    4.1 问题描述
    4.2 研究方法
        4.2.1 城市碳排放计算方法
        4.2.2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
        4.2.3 Kaya恒等式
    4.3 低碳城市建设的演变过程分析
    4.4 低碳城市建设的演变特征分析
        4.4.1 城市特征和城市碳排放的相互作用机理
        4.4.2 城市特征在低碳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演变规律分析
    4.5 低碳城市建设演变规律的实证分析
        4.5.1 样本城市的选取和数据来源
        4.5.2 样本城市的低碳演变过程分析
        4.5.3 样本城市的低碳特征演变规律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低碳城市建设水平影响因素研究
    5.1 问题描述
    5.2 研究方法
        5.2.1 文本主题模型LDA
        5.2.2 解释结构模型ISM
        5.2.3 网络层次分析法ANP
        5.2.4 研究步骤
    5.3 基于LDA主题模型的低碳城市建设水平影响因素识别
        5.3.1 低碳城市相关政策文本收集
        5.3.2 政策文本预处理
        5.3.3 低碳城市建设水平影响因素识别结果
    5.4 基于ISM方法的低碳城市建设水平影响因素的层级结构分析
        5.4.1 组建ISM专家组
        5.4.2 构建邻接矩阵
        5.4.3 计算可达矩阵
        5.4.4 影响因素的层级结构构建
    5.5 基于ANP方法的低碳城市建设水平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分析
        5.5.1 构建ANP网络结构
        5.5.2 构造判断矩阵
        5.5.3 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低碳城市建设水平提升路径设计研究
    6.1 问题描述
    6.2 研究方法
        6.2.1 经验挖掘理论
        6.2.2 相似度匹配算法
    6.3 基于经验挖掘理论的低碳城市建设水平提升路径的设计原则
    6.4 基于经验挖掘理论的低碳城市建设水平提升路径的设计方法
        6.4.1 建立低碳城市实践经验库
        6.4.2 匹配目标问题的最佳实践经验
        6.4.3 设计目标城市的低碳建设水平提升路径
    6.5 提升路径设计方法的应用范例分析
        6.5.1 目标问题的界定
        6.5.2 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6.5.3 针对目标问题的提升路径设计结果
    6.6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课题目录
    C 附表
    D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2)改革开放以来中美能源外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选题依据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3.研究中的局限
    三、论文结构、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论文结构
        2.论文的研究方法
        3.论文的创新性
第一章 能源外交概述
    一、能源外交的定义
        1.广义的能源外交
        2.狭义的能源外交
    二、能源外交的模式
        1.直接模式:A?B或 B?A
        2.间接模式:A?C且 B?C
    三、能源外交的作用
        1.保障本国能源供给,维护国家能源安全
        2.促进国际能源合作,稳定国际能源市场
        3.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新能源的开发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美能源外交的发展历程
    一、政治利益主导下的能源外交
        1.中美建交为两国开展能源外交提供了条件
        2.两国政治关系影响下的能源外交
    二、经济利益主导下的能源外交
        1.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中美能源外交的发展
        2.全球能源市场影响下的能源外交
    三、生态利益主导下的能源外交
        1.生态环境的变化要求深化中美能源外交
        2.新能源革命影响下的能源外交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影响中美能源外交的因素
    一、改革开放以来影响中美能源外交的积极因素
        1.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
        2.中美关系总体上向前发展
        3.国际能源组织和能源公司的推动
        4.两国对低碳能源的追求
    二、改革开放以来影响中美能源外交的消极因素
        1.美国以追求全球能源霸权为目标
        2.美国在能源领域更关注相对获益
        3.中美在新能源技术合作层面存有障碍
        4.国际能源市场的波动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美能源外交的历史启示
    一、以共赢意识取代零和博弈思维
        1.树立互利共赢的新能源安全观
        2.以加强多边合作融入国际能源合作体系
    二、建立中美能源外交协调机制
        1.政府能源外交为公共能源外交提供平台
        2.公共能源外交为政府能源外交提供社会基础
    三、深化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
        1.加强技术合作,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2.加强人文交流,增进对新能源合作的认同和理解
    四、以提升中美关系带动两国能源外交的发展
        1.以首脑外交带动两国能源外交
        2.建立健全能源对话、交流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新交流》中的美国形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新交流》编辑特点
    五、研究设计
第一章《新交流》文本量化分析
    第一节 文本总体量化统计
    第二节 文本情感倾向统计
    第三节 分维度量化统计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新交流》分维度内容分析
    第一节 国际行为
    第二节 社会文化
    第三节 公民
    第四节 政治
    第五节 经济
结论:魅力美利坚
    一、乐善好施者
    二、多元包容者
    三、制度改革者
    四、技术革新者
    五、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纽约时报》涉华环境污染新闻研究(2003-2012)(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环境污染新闻的由来和概念阐述
        3、本文研究意义
    (二) 文献综述
        1、《纽约时报》涉华新闻报道研究
        2、环境污染新闻研究
    (三) 研究设计
        1、样本选择
        2、研究时间和方法
        3、研究类目
二、《纽约时报》涉华环境污染新闻的整体分析
    (一) 《纽约时报》涉华环境污染新闻的数量分析
        1、《纽约时报》环境污染新闻数量分析
        2、《纽约时报》各国环境污染新闻数量对比分析
        3、《纽约时报》涉华环境污染新闻数量分析
    (二) 《纽约时报》涉华环境污染新闻版面设置以及编辑方式分析
        1、《纽约时报》涉华环境污染新闻的版面内容分析
        2、《纽约时报》涉华环境污染新闻编辑方式分析
        3、《纽约时报》涉华环境污染新闻头版新闻分析
    (三) 《纽约时报》涉华环境污染新闻消息来源分析
        1、《纽约时报》涉华环境污染新闻的官方消息来源分析
        2、《纽约时报》涉华环境污染新闻中的公众和企业消息来源分析
        3、《纽约时报》涉华环境污染新闻中的媒体类消息来源分析
        4、《纽约时报》涉华环境污染新闻中的专家学者消息来源分析
    (四) 《纽约时报》涉华环境污染新闻体裁分析
        1、《纽约时报》涉华环境污染新闻体裁之一:通讯以及深度报道
        2、《纽约时报》涉华环境污染新闻体裁之二:消息
        3、《纽约时报》涉华环境污染新闻体裁之三:系列报道
        4、《纽约时报》涉华环境污染新闻体裁之四:专栏
        5、《纽约时报》涉华环境污染新闻体裁之五:社评
        6、《纽约时报》涉华环境污染新闻体裁之六:图片新闻
三、《纽约时报》涉华环境污染新闻的议题和倾向性分析
    (一) 《纽约时报》涉华环境污染新闻议题分析
        1、《纽约时报》涉华环境污染新闻议题以及比例分析
        2、《纽约时报》涉华环境污染新闻议题归纳
    (二) 《纽约时报》涉华环境污染新闻倾向性分析
        1、倾向性的界定
        2、倾向性在《纽约时报》涉华环境污染新闻中的显现
        3、《纽约时报》涉华环境污染中性新闻报道分析
        4、《纽约时报》涉华环境污染积极新闻报道分析
        5、《纽约时报》涉华环境污染消极新闻报道分析
四、结论
    (一) 本文数据分析概述
        1、《纽约时报》涉华环境污染新闻数量逐步减少
        2、《纽约时报》涉华环境污染新闻报道方式多样化
        3、《纽约时报》涉华环境污染议题选择倾向
    (二) 本文文本定性内容概述
        1、营造了消极的拟态环境
        2、筛选标准中偏爱负面新闻
        3、以经济角色判断环境污染问题,并不同情发展中国家
        4、显示出中方对外传播仍有不足
    (三) 《纽约时报》给我国环境污染新闻的启示
        1、深入化的新闻挖掘
        2、多元化的报导方式
        3、全球化的报道视野
        4、现实化的议题设置
    (四) 本文创新点和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精英炒作“中国议题”对美国公众的影响 ——兼论公众对华新认知与美国对华政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与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文章要解决的问题和预期成果
    四.研究方法
    五.文章结构
第一章 .美国精英为何通过炒作“中国议题”影响公众对华认知
    第一节 .美国公众对华认知的形成
    第二节 .美国精英为什么炒作“中国议题”?
第二章 .美国精英如何炒作“中国议题”?
    第一节 .炒作“中国议题”的具体表现
    第二节 .炒作“中国议题”的新动向
第三章 .美国公众的对华新认知
    第一节 .美国精英炒作“中国议题”对公众的影响
    第二节 .美国公众的对华新认知
第四章 .美国公众对华新认知与美国对华政策
    第一节 .公众舆论与政府对外政策
    第二节 .美国公众在清洁能源议题上的对华新认知与美国对华清洁能源政策
    第三节 .美国公众在经贸议题上的对华新认知与美国对华经贸政策
结语.塑造美国对华新认知:中国可以做什么?
参考文献
后记
注释

(6)奥巴马能源新政背景下的中美新能源合作及其对两国关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二)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际意义
    四、采取的研究方法
    五、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
    一、新能源
    二、能源新政
    三、气候变化
    四、碳+(C+)
第二章 中美新能源合作的历史回顾
    一、中美新能源合作历程回顾
        (一) 20世纪70年代——孕育阶段
        (二) 20世纪80年代——探索阶段
        (三) 20世纪90年代——发展阶段
        (四) 新世纪以来——全面展开阶段
    二、中美新能源合作的特点
        (一) 新能源官方合作与民间合作相结合
        (二) 新能源合作与环境和气候合作相结合
        (三) 新能源合作与传统能源合作同时进行
        (四) 新能源合作受到中美政治关系的影响
第三章 奥巴马能源新政为中美新能源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
    一、奥巴马能源新政的出台背景
    二、奥巴马能源新政为中美新能源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
        (一) 能源新政为中美新能源合作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
        (二) 能源新政提升了新能源合作在中美关系中的地位
    三、奥巴马能源新政背景下的中美新能源合作
        (一) 新能源贸易依存度不断增大
        (二) 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
    四、奥巴马能源新政背景下中美新能源合作的新特点
        (一) 气候变化成为新能源合作的主要动力
        (二) 新能源合作更具有计划性和可预见性
        (三) 中美新能源技术共同研发成为新亮点
第四章 新时期中美新能源有效合作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一、中美两国在新能源合作过程中不断实现“身份”认同
    二、拓宽了中美关系边界,增加了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
    三、重塑两国在国际气候变化中“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四、优化地缘政治结构,促进了国际体系的结构性变化
第五章 中美新能源合作面临的障碍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一、中美新能源合作面临的障碍因素
        (一) 气候变化分歧
        (二) 传统贸易障碍
        (三) 新时期新障碍
    二、中美新能源合作面临障碍的原因分析
        (一) 对对方发展新能源战略意图缺乏信任
        (二) 美国国内相互擎肘的议会及政党政治
        (三) 美国在中美新能源合作中的双重标准
        (四) 美国国内对发展新能源存在不同意见
    三、中美新能源合作面临的障碍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一) 经贸层面
        (二) 政治层面
        (三) 国际结构层面
第六章 促进中美新能源合作及中美关系发展的对策选择
    一、强化积极因素,提高双方合作水平
        (一) 以已有协议为平台,深化机制化合作程度
        (二) 机构调整和企业整合,适应中美合作新模式
        (三) 通过各种途径增强本国新能源企业的实力
    二、消除障碍因素,促进新能源合作
        (一) 相互理解和尊重,为彼此的关注共同努力
        (二) 加强交流与互动,增强中美之间战略互信
        (三) 中国必须在全球碳减排中承担应有的责任
    三、创造新的条件,推动中美关系发展
        (一) 加强与第三方的新能源合作
        (二) 应该从国情出发,量力而行
        (三) 发挥国际组织和双边机制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奥巴马执政以来中美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背景与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3 研究方法、创新点和不足
1 奥巴马执政以来中美气候合作背景
    1.1 中美气候合作背景
        1.1.1 全球气候变化及加剧
        1.1.2 全球气候合作成为国际社会新趋势
        1.1.3 中美气候合作的历史机遇
        1.1.4 中美气候合作面临的共同挑战
    1.2 中美气候合作的历史进程
        1.2.1 气候合作首次成为双边合作的重要内容
        1.2.2 双边合作机制不断健全
        1.2.3 多边框架内协调有所加强
        1.2.4 促进了能源环保等领域合作
        1.2.5 为全球气候变化合作注入新动力
2 奥巴马执政以来制约中美气候合作困境
    2.1 中美之间战略互信的缺乏
        2.1.1 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因素的制约
        2.1.2 美国对中国的遏制与防范心理
    2.2 中美气候合作基本原则的分歧
        2.2.1 应对气候变化平台的分歧
        2.2.2 对“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理解
        2.2.3 对限制排放数量的分歧
    2.3 中美气候合作具体领域的分歧
        2.3.0 资金援助方面的争论
        2.3.1 技术援助与转让的分歧
        2.3.2 美国对中国征收碳关税的争议
3 中国推动中美气候合作的对策性思考
    3.1 中国应全面确立应对气候变化政策
        3.1.1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
        3.1.2 中国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举措
        3.1.3 中国发展经济与节能减排的挑战、技术难题
    3.2 中国推动中美气候合作的基本原则
        3.2.1 中美气候合作确立为中美关系又一坚实基础
        3.2.2 坚持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及立场
        3.2.3 坚持以联合国为应对气候变化主要平台
        3.2.4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
    3.3 中国推动中美气候合作的具体举措
        3.3.1 提升中美两国互信水平
        3.3.2 协商处理资金技术援助和碳关税问题
        3.3.3 改善现有双边合作机制
        3.3.4 加强多边机制协调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8)中欧清洁能源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 引言
    (一)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二) 文献综述
二、 中欧清洁能源合作的基础
    (一) 中欧具备清洁能源合作的良好条件
    (二) 中欧拥有清洁能源合作的强大动因
三、 中欧清洁能源合作的现状
    (一) 中欧清洁能源合作机制已初步形成
        1 多边框架下的合作机制
        2 双边框架下的合作机制
    (二) 中欧清洁能源合作的主要形式
        1 政策协调
        2 人员交流和培训
        3 技术转移和联合研发
    (三) 中欧清洁能源合作的具体成果
        1 中国-欧盟能源环境项目(EEP)
        2 中国—欧盟清洁发展机制促进项目
        3 中欧清洁能源中心项目(EC2)
    (四) 中欧清洁能源合作的特点
        1 欧盟对华高科技转让限制不及美国严格,但仍有待进一步放宽
        2 欧盟对华有援助性质的合作项目多于美国,但有减少的趋势
        3 在合作中欧盟的利益主体更为多元化
四、 中欧清洁能源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 中欧清洁能源合作存在的问题
        1 欧盟对华高新技术出口限制阻碍了中欧合作的深化
        2 贸易摩擦成为中欧清洁能源合作的隐忧
        3 中欧双方民间合作不足
    (二) 产生问题的原因:
        1 互信有待进一步深化
        2 双方利益具有竞争性
五、 拓展和深化双方合作的政策建议
    (一) 加强多边合作,妥善解决各种争端
    (二) 增强互信,求同存异
    (三) 进一步健全各种合作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9)中美新能源合作对两国关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美新能源合作回顾
    1.1 新能源定义
    1.2 中美新能源合作历程
    1.3 中美新能源合作的特点
二、中美新能源合作的新契机
    2.1 奥巴马能源新政出台背景
    2.2 奥巴马能源新政为中美新能源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
    2.3 中美新能源合作的新特点
三、有效合作对中美关系的推动作用
四、中美新能源合作面临的障碍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4.1 障碍因素
    4.2 原因分析
    4.3 中美新能源合作面临的障碍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五、增强合作, 促进中美关系发展的对策选择
    5.1 继续强化中美新能源合作的积极因素, 提高双方的合作水平
    5.2 采取有效措施, 消除中美新能源合作中的障碍
    5.3 积极创造新条件, 创造推动美新能源合作发展的新因素

(10)新世纪中美能源合作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本文研究的对象和目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三、本文研究的基本内容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美能源合作的发展
    1.1 中美能源合作历史回顾
    1.2 能源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1.3 中美能源合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第二章 中美新能源合作现状分析
    2.1 中美新能源合作的发展
    2.2 美国新能源政策及对推进中美新能源合作的意义
    2.3 中美加强新能源合作所面临的问题与分歧
第三章 中美继续加强新能源合作的途径分析
    3.1 明确责任,加强沟通和交流
    3.2 扩大合作规模、深化技术合作
    3.3 加强两国在国际能源组织的协调与合作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四、中美合作奥运清洁能源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低碳城市建设的演变规律及提升路径设计研究[D]. 吴雅. 重庆大学, 2019(10)
  • [2]改革开放以来中美能源外交研究[D]. 刘丛.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7(07)
  • [3]《新交流》中的美国形象研究[D]. 王欢.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16(06)
  • [4]《纽约时报》涉华环境污染新闻研究(2003-2012)[D]. 祝越. 华东师范大学, 2013(05)
  • [5]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精英炒作“中国议题”对美国公众的影响 ——兼论公众对华新认知与美国对华政策[D]. 韩天云. 复旦大学, 2013(03)
  • [6]奥巴马能源新政背景下的中美新能源合作及其对两国关系的影响[D]. 蒋海蛟. 兰州大学, 2012(09)
  • [7]奥巴马执政以来中美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分析[D]. 潘双吉. 辽宁大学, 2012(03)
  • [8]中欧清洁能源合作研究[D]. 刘世东. 外交学院, 2012(01)
  • [9]中美新能源合作对两国关系的影响[J]. 蒙慧,蒋海蛟. 太平洋学报, 2011(09)
  • [10]新世纪中美能源合作探析[D]. 薛新坡. 暨南大学, 2011(10)

标签:;  ;  ;  ;  ;  

中美奥运清洁能源技术合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