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泗阳第二抽水站工程渗透铺盖反滤层的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王家辉[1](2019)在《甘肃省敦煌市水资源合理利用研究》文中指出水资源短缺一直以来都是制约内陆干旱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敦煌市是我国内陆干旱区水资源问题最为典型的区域。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敦煌水资源的高强度开采利用,导致了一系列的水环境问题凸现,严重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使得享有盛名的月牙泉等历史名胜安全受到威胁。本研究以敦煌市为例,采用文献查阅、实地调查与规划设计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综合评价了敦煌市水资源利用现状,提出了敦煌市引哈济党方案,并深入分析了该工程的质量技术问题;根据减少疏勒河下泄生态水量的需求,分析了解决敦煌市水资源短缺的疏勒河节水分流方案,最后提出了敦煌市水资源合理利用相关对策。本研究旨在为解决敦煌市水资源短缺提供技术建议,以期推进敦煌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也为河西地区其他城市水资源利用提供借鉴。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系统评价了敦煌市水资源利用现状通过分析敦煌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可知,近半个世纪来,敦煌市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己形成了配置较齐全的水库、干、支、斗、农渠系统。2、查清了敦煌市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限制因素敦煌市水资源利用的主导因素是长期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人们高度开采和利用水资源,出现水资源过度利用的现象,目前利用水资源强度已经超越了敦煌市水资源的最大承载能力,因而引发一系列的水环境问题。3、提出了引哈尔腾河到党河(引哈济党)工程方案鉴于目前疏勒河干流灌区自身缺水的状况下,保证每年向下游下泄生态用水,无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为了减少疏勒河下泄生态水量,计划通过引哈济党工程调水,为解决敦煌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节水分流方案奠定基础。4、分析了引哈尔腾河到党河(引哈济党)工程重大技术问题深入分析了引哈济党工程存在的高边坡稳定、滑坡、渗漏和湿陷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5、提出了基于敦煌市水资源评价的疏勒河节水分流方案通过对敦煌市疏勒河节流潜力评估以及需水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预测,提出疏勒河节水分流方案。6、提出了敦煌市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通过分析敦煌市水资源利用现状,并针对目前的现状提出了一些相应对策。
班蓉霞[2](2017)在《砂土坝反滤料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砂土坝是土石坝的一种,是由细砂和粉细砂填筑而成的,在我国西北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缓解这些地区用水矛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但由于这些地区缺乏天然的砂砾石料,因此砂土坝反滤料层的选料成了关键性的问题。复合土工布的发展和推广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路,但用复合土工布作为反滤料的砂土坝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淤堵的问题。如何在现有的条件,根据就近选料的原则,为砂土坝选出合适的反滤料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大量阅读参考文献的基础之上,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对于复合土工布、砂砾石反滤料的研究现状,以李家梁水库为例,选取了砂土坝所在地区常用的两种复合土工布,通过等效孔径试验、垂直渗透试验和淤堵试验,初步探究了复合土工布在该地区反滤失效的原因;通过理论计算得出砂砾石反滤料的级配范围,根据实际进行了选料,用渗透试验、管涌试验和接触流失试验来验证其反滤效果,初步探究了人工配置砂砾石反滤料在砂土坝所在地区的可行性。综合分析比较复合土工布反滤料和砂砾石反滤料的反滤效果,选出合适的一种,并给出一定的建议。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对选取的两种复合土工布进行保土性、透水性和防堵性的测定。由等效孔径试验可知,所选取两种复合土工布均满足保土性的要求;由垂直渗透试验可知,两种复合土工布均满足透水性的要求。通过分析六组土-复合土工布淤堵试验结果,发现两种复合土工布在短时期内就发生了淤堵的情况,特别是被保护土料级配细包线、平均线更易发生淤堵的情况,而从颗粒级配结果看,坝体土料级配大部分都集中在细包线和平均线之间,说明将复合土工布应用在该地区水利工程的反滤料中会发生淤堵的情况。(2)对于砂砾石反滤料,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际选料,第一层反滤砂选用了榆林市佳县黄河砂,第二层反滤砂砾石选用了人工碎石和佳县黄河砂的混合形式。通过渗透试验可知其满足透水性要求;通过管涌试验可知被保护土料在无反滤料保护的情况下会发生管涌破坏;通过接触流失试验可知被保护土料在反滤料的保护之下,不会发生渗透变形和渗透破坏,满足滤土排水的要求。(3)建议在无合适的天然砂砾石反滤料地区,采用人工碎石和天然砂按照2:1的比例进行混合的方式来解决。
陈志琴[3](2016)在《复合式生态导渗反滤材料研制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反滤材料常设置在土石等材料修筑的堤坝下游坡面处,主要作用是让坝内渗流水顺畅排出,同时又阻滞坝体中的土壤颗粒被水流带走,从而减小渗透水压力对渗流出口的破坏,也可用于防止管涌和流土的发生。设置在堤坝中的传统反滤层一般由24层颗粒大小不同的砂、碎石或卵石等材料,顺着水流方向由细到粗逐层排列。这种反滤层需要大量的砂石料筛分工作且施工程序复杂,又受到砂砾料来源的限制。目前常用土工织物反滤材料,虽然减少了砂石料用量,却出现了容易老化和防淤堵性差的问题。淤堵后反滤效果变差,严重的甚至堵塞流土和管涌的出口,使坝内压力增大造成渗透破坏。另外,松散的砂砾料很容易在地基或其它外部影响力作用下产生滑动而局部失稳,导致土工织物、砂、砾料复合滤层的长期稳定性难以保证,产生安全隐患并增大工程的维护费用。本研究依据反滤材料的作用机理和设计要求,以农业和工业副产物或制品为主要原材料,研制一种新的复合式生态导渗反滤材料的研制。不仅能制备出质轻、反滤作用好的复合式生态导渗反滤材料及其制品,还可以减少农业和工业副产物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对复合式生态导渗反滤材料的设计、制备方法和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分析影响各性能的相关因素。研究表明:谷壳导渗滤土层按水灰比为0.4,集灰比为0.3;陶粒导渗层按水灰比为0.4,集灰比为3时,设计的两层复合式反滤层具有良好的性能指标:谷壳导渗滤土层和陶粒导渗层的强度分别为0.26MPa和0.10MPa;复合层的保土率为95.8%,且70%以上均为80μm以下的土颗粒;透水系数为9.45cm/s;淤堵量仅为1.6%的。已在江西省彭泽县芙蓉堤工程中应用该反滤导渗材料,将进行进一步的应用研究。
孙子钧[4](2010)在《影响减压井效果的因素研究和布井原则探讨》文中指出在堤防抗渗加固工程中,各类渗控措施在国内外都有广泛的应用,其中以减压井、排水沟等为主的排渗措施应用最为广泛。由于减压井存在效果随时间逐渐减弱,受地质水文条件影响较大等缺点,人们逐渐倾向于选择截渗措施。因而,有必要对影响减压井效果的因素进行探讨。影响减压井效果的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如井径、井距、井损及贯入度等)以及外部因素(如渗径、水位、覆盖层渗透性及渗流场分布等)。以往的减压井效果研究主要集中在内部因素上,探讨外部因素对减压井效果的影响的研究较为少见。工程实践表明,外部因素对减压井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对外部因素影响的认识不足,使得减压井的布置僵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减压井的作用效果。本文以减压井列的解析解及水平面二维渗流有限元程序为手段,对影响减压井效果的内外部因素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减压井的布置原则进行探讨。工作展开如下:(1)采用减压井列的解析解及有限元程序讨论了内外部因素对其减压效果的影响。进而对减压井的布置原则,如减压井的适用条件、井系轴线位置选择原则、井口高程设计及考虑渗流场的减压井布置等进行探讨。(2)结合北江大堤的工程实例,采用水平面二维计算模型,进一步探讨复杂条件下的布井原则。(3)根据前面得出的布井原则,对潮州供水枢纽工程的减压井的优化布置进行探讨。
王战兵[5](2008)在《渭河中下游防汛抢险机制研究》文中认为渭河是游荡性河流,自古以来就是一条洪涝频发的河流。仅解放以后就先后出现了“54”,“81”型,“03”型,“05”型等多次流域性洪水,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一定的人员伤亡。渭河中下游涉及到陕西的四市一区,在关中平原腹地,历来是陕西的精华之地。立足现有工程设施条件,建立科学有效的防汛抢险机制,对于减少洪灾损失,遏制洪水灾害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总结吸收近十年来渭河中下游防汛抢险的一些经验和教训,主要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查、试点试验、经验总结等方法,就防汛抢险机制的形成以及防洪抢险的关键环节,技术要领,实用方法,应注意问题等作以探索和研究。研究范围主要限于陕西省渭河中下游的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四市及所属县区市。论文分析了渭河中下游可能出现的险情,及抢险的方法。对常用的抢险技术的使用方法和适用性作了总结。同时结合为何兴平段的抢险实例作了说明,主要结果如下:科学决策是完成防汛抢险任务的关键。决策时要明确防汛工作指导方针、总体目标和要求。防汛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控、依法防控、群防群控。防汛工作安排要坚持科学预报、精心测算、落实预案、强化措施,努力提高实效。防汛调度要坚持科学决策、蓄泄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兼顾、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在体制机制上,要坚持统一指挥、部门协作、军民联防、全社会参与。有效的会商机制是及时决策、正确决策的保障。防汛会商要建立起一个涵盖讯息收集、讯息分析、对策议定、系统调整、宏观权衡的会商决策机制。统一指挥,落实责任,调集队伍,安排机械设备,搞好机械与人力的配置,合理使用抢险物料,做好后勤保障等是防汛抢险的几个关键环节。
耿清蔚[6](2007)在《大型泵站更新改造策略及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03年,水利部对全国14个省(自治区)的大中型泵站进行了典型调研,并对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大中型泵站进行了普查,调查发现,水利泵站的形势不容乐观,建设标准偏低、泵站严重老化、泵站负担沉重等问题十分突出,大批泵站急需更新改造。大型泵站的更新改造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实施改造前应对泵站水文、水资源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对泵站的设计参数和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全面复核,及时调整,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在此基础上,由专业机构对泵站进行模型试验及现场测试,对泵站的技术状况做出分析判断。再对水泵、电动机及传动装置、进出水管(流)、进出水建筑物中需要改造的环节进行技术改造,确保泵站效率的提高。由此可见,在大型泵站更新改造过程中,其改造的策略和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型泵站的更新改造策略主要包括水泵技术改造、电动机及传动装置技术改造、进出水管(流)道改造、进出水建筑物的改造等方面。因此,泵站改造的效果取决于水泵技术改造、电动机及传动装置技术改造、进出水管(流)道改造、进出水建筑物的改造等方面效果。同时,泵站模型试验作为泵站更新改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技术环节,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泵站更新改造的实际情况和目标,进行模型设计和试验,以便正确研究和制定泵站更新改造方案和技术措施。另外,为了便于大型水泵及泵站新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也需要进行泵站模型试验。本文主要从泵站的技术改造方面,对大型泵站更新改造策略和泵站模型试验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安徽上桥泵站加固改造工程,分析了大型泵站更新改造的具体方法和措施,总结规律,为大型泵站的更新改造提供宝贵参考。
汤建忠[7](2007)在《邵仙套闸闸基渗流分析研究》文中认为水闸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水工建筑物,渗流是工程设计、施工以及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地基渗流控制不当会导致闸坝发生渗流事故和破坏,从而诱发重大质量安全事故。近年来,水利建设管理部门对工程建设安全问题愈加重视,渗流已成为评价工程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重要内容,因此,对闸坝地基渗流问题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与计算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在水闸设计和运行管理中,闸基渗流计算往往占有重要的位置,渗流分析为选择合理的渗流控制措施以及评价闸坝工程的安全可靠性提供必要的依据。本文在对邵仙套闸闸基渗流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工程渗流安全性做出了合理评价。该成果对邵仙套闸工程今后的运行管理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对今后同类型工程的设计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近年来关于闸基的渗流计算已不鲜见,但往往是在设计阶段考虑,以后在工程实际运行过程中,很少再对闸基渗流问题进行分析及判断工程防渗设施的防渗效果。本文用《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复核邵仙套闸工程的防渗长度是否满足要求、防渗设施是否合理。详细介绍了邵仙套闸闸基渗流现场观测的具体方法,并依据2004年下半年现场观测数据,对观测资料的可靠性作了系统分析,对主要观测装置——测压管的运行状态作了评判。分别采用改进阻力系数法和基于有限元法的Geo-Slope计算软件,计算了5种不同上下游水位组合的邵仙套闸闸基渗流,依据现场观测结果和计算结果,对改进阻力系数法和数值计算方法的计算精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对邵仙套闸闸基地下连续墙深度进行了优化分析,选择了具有不同地下连续墙深度的共11种工况,进行了闸基渗流流场计算,从渗流水头改变量大小、性价比高低等多方面,优化选择地下连续墙深度。
张坚,周灿华,董毅[8](2003)在《江都送水闸下游翼墙前倾的加固处理》文中研究说明 1 加固缘由 江都送水闸主要功能,是在长江枯水位季节利用江都抽水站抽引江水经该闸调入里下河地区,也可调淮河余水入里下河地区。该闸共三孔,每孔净宽6.0m,采用钢筋混凝土底板,门槽部位设2m高的实用堰。闸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设有胸墙。闸上设有工作桥,上游侧设工作便桥,下游测设公路桥,下游翼墙为浆砌块石扶壁式挡土墙。 该闸建成20多年来,建筑物整
王军,王星梅[9](2002)在《江苏泗阳第二抽水站工程渗透铺盖反滤层的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江苏泗阳第二抽水站工程地基有一高承压水土层、下游渗透铺盖下地基土水力比降大的具体情况 ,进行渗透铺盖反滤层设计 ,铺盖下设置垂直砂桩群和 3层反滤材料 ,既维持土体稳定又削减了承压水头 ,运行效果较好 .
王军,王星梅[10](2002)在《泗阳第二抽水站工程渗透铺盖反滤层的设计》文中研究说明泗阳第二抽水站工程地基有一高承压水土层,下游渗透铺盖下地基土水力比降大,针对工程的具体情况,选用成熟的设计理论和方法,铺盖下设置垂直砂桩群和3层反滤材料,既维持土体稳定又削减了承压水头,运行效果较好。
二、泗阳第二抽水站工程渗透铺盖反滤层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泗阳第二抽水站工程渗透铺盖反滤层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甘肃省敦煌市水资源合理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意义 |
1.2 研究进展 |
1.2.1 水资源评价研究进展 |
1.2.2 节水分流技术的研究进展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2.1.1 地理位置 |
2.1.2 地貌分区 |
2.1.3 气候 |
2.1.4 水系 |
2.1.5 水文 |
2.1.6 社会经济概况 |
2.1.7 生态环境现状 |
2.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三章 敦煌市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
3.1 敦煌市水资源利用现状 |
3.1.1 敦煌市水资源现状 |
3.1.2 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
3.1.3 敦煌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3.1.4 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敦煌市水资源合理利用方案分析 |
4.1 引哈济党工程及重大技术问题分析 |
4.1.1 方案比选 |
4.1.2 引哈济党初步工程规划质量分析 |
4.1.3 总干渠施工中重大技术问题质量分析 |
4.1.4 渠首水库工程施工质量分析 |
4.2 基于敦煌市水资源评价的疏勒河节水分流方案 |
4.2.1 节水潜力分析 |
4.2.2 系统农业节水措施 |
4.2.3 需水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预测 |
4.2.4 未来水平年水资源配置及供需平衡分析 |
第五章 敦煌市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砂土坝反滤料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复合土工布反滤料的研究进展 |
1.2.2 砂砾石反滤料的研究进展 |
1.3 研究对象概况 |
1.4 研究目的 |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6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筑坝砂土的颗粒分析及控制密度 |
2.1 取样 |
2.2 颗粒分析试验 |
2.3 被保护土试样的控制密度 |
第三章 复合土工布反滤研究 |
3.1 复合土工布反滤料试验方案 |
3.2 复合土工布保土性的判断 |
3.2.1 等效孔径试验所用仪器及试样 |
3.2.2 等效孔径试验的方法及步骤 |
3.2.3 等效孔径试验结果 |
3.2.4 复合土工布保土性判断结果 |
3.3 复合土工布透水性的判断 |
3.3.1 垂直渗透系数试验所用仪器及试样 |
3.3.2 垂直渗透试验的方法及步骤 |
3.3.3 复合土工布透水性判断结果 |
3.4 淤堵试验 |
3.4.1 淤堵试验所用仪器面积的率定 |
3.4.2 淤堵试验试样的制备 |
3.4.3 淤堵试验的方法和步骤 |
3.4.4 淤堵试验的结果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砂砾石反滤料选择 |
4.1 砂砾石反滤层的理论计算 |
4.2 反滤料的选择 |
4.3 反滤料渗透稳定的试验验证 |
4.3.1 反滤料试验方案 |
4.3.2 渗透试验 |
4.3.3 管涌试验 |
4.3.4 接触流失试验 |
4.4 最终的反滤料级配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复合式生态导渗反滤材料研制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存在的问题 |
1.4 研究内容 |
1.5 技术路线 |
第2章 试验原材料及研究方案 |
2.1 主要原材料 |
2.1.1 水泥 |
2.1.2 水 |
2.1.3 细粒料 |
2.1.4 粗粒料 |
2.1.5 外加剂 |
2.2 研究方案 |
第3章 反滤材料制备研究 |
3.1 反滤材料的试验方法 |
3.1.1 导渗滤土层的研制 |
3.1.2 导渗层的研制 |
3.2 复合式反滤材料的构造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反滤材料性能研究 |
4.1 被保护土颗粒分析试验 |
4.2 反滤材料试验研究 |
4.2.1 强度 |
4.2.2 保土性 |
4.2.3 透水性 |
4.2.4 防淤堵性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反滤材料的应用研究 |
5.1 水库基本情况及整治的必要性 |
5.1.1 水库基本情况 |
5.1.2 整治的必要性 |
5.2 整治方案及工程量 |
5.2.1 整治方案 |
5.2.2 施工方案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主要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影响减压井效果的因素研究和布井原则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防渗加固措施的工程应用 |
1.2.2 井列渗流理论的研究 |
1.2.3 减压井的试验研究 |
1.2.4 减压井的计算方法 |
1.2.5 减压井设计的规范要求 |
1.3 本文研究重点 |
第二章 井列的解析解及有限元计算软件 |
2.1 减压井列的解析解 |
2.1.1 长列井的理论公式 |
2.1.2 考虑弱透水覆盖层的理论公式 |
2.2 水平面二维有限元计算方法简介 |
2.2.1 基本假定 |
2.2.2 基本方程 |
2.2.3 边界条件 |
2.2.4 减压井计算公式 |
第三章 减压井的影响因素及布置原则 |
3.1 研究方法 |
3.1.1 计算模型 |
3.1.2 压降标准 |
3.2 影响减压井效果的因素研究 |
3.2.1 内部因素的影响研究 |
3.2.2 外部因素的影响研究 |
3.3 减压井的布井原则探讨 |
3.3.1 减压井适用条件 |
3.3.2 井系轴线位置的选择 |
3.3.3 井口高程的选择 |
3.3.4 考虑渗流场的有限长井列布置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复杂条件下的减压井布置 |
4.1 工程概况 |
4.1.1 区域渗流场及主要工程处理 |
4.1.2 地质情况简介 |
4.1.3 前期有限元计算分析 |
4.1.4 重点区段的减压井布置及实测资料分析 |
4.2 复杂条件下的减压井布置研究 |
4.2.1 莲藕塘段的减压井布置讨论 |
4.2.2 下灵州段的减压井布置讨论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潮州供水枢纽工程的减压井布置探讨 |
5.1 工程简介 |
5.1.1 地形地貌及区域渗流场 |
5.1.2 地质情况简介 |
5.2 减压井工程布置及监测资料简介 |
5.2.1 减压井情况简介 |
5.2.2 地下水监测资料简介 |
5.3 减压井实际效果分析及优化布置的探讨 |
5.3.1 有限元计算模型 |
5.3.2 蓄水影响区域计算值与实测值对比 |
5.3.3 减压井布置的优化探讨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渭河中下游防汛抢险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和范围 |
1.2 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情况 |
第二章 渭河防洪工程基本情况 |
2.1 渭河基本情况 |
2.2 渭河洪水情况 |
2.2.1 渭河历史上洪水情况 |
2.2.2 渭河“03.8”洪水情况 |
2.3 渭河中下游工程建设情况 |
2.3.1 建国以来的防洪工程建设 |
2.3.2 近年来防洪工程建设 |
第三章 防洪科学决策机制 |
3.1 防洪资料收集方法 |
3.2 会商决策机制研究 |
3.2.1 收集资料 |
3.2.2 建立会商机制 |
3.2.3 讨论决策 |
3.2.4 决策上报 |
3.3 防汛抢险的主要工作 |
3.3.1 注重基础资料 |
3.3.2 前期准备 |
3.3.3 注意工作方法 |
3.3.4 培训与演练 |
第四章 抢险技术和关键环节 |
4.1 防洪抢险的责任制度 |
4.1.1 科学合理指挥 |
4.1.2 落实抢险责任制 |
4.1.3 落实责任制时注意事项 |
4.2 防洪抢险的重点环节 |
4.2.1 抢险队伍 |
4.2.2 机械设备 |
4.2.3 机械人力配置 |
4.3 现场的交通 |
4.3.1 实行现场交通统一指挥 |
4.3.2 对现场的车辆和人员进行管制 |
4.3.3 加强抢险道路维护 |
4.4 抢险物料的合理调运 |
4.4.1 土料储运 |
4.4.2 抢险石料 |
4.4.3 编织袋储备 |
4.4.4 铁丝储运 |
4.4.5 木料和梢料 |
4.5 主要险情类型 |
4.5.1 坝头水毁 |
4.5.3 脱坡 |
4.5.4 渗漏、管涌 |
4.5.5 漫溢 |
4.5.6 决口 |
4.6 主要险情的原因分析和抢护方法 |
4.6.1 渗水抢险 |
4.6.2 管涌抢险 |
4.6.3 脱坡抢险 |
4.6.4 崩岸抢险 |
4.6.5 决口的堵复 |
4.7 几种主要的的抢护措施及适应性分析 |
4.7.1 挂柳 |
4.7.2 散抛石 |
4.7.3 铅丝笼石 |
4.7.4 装填沙袋 |
4.8 后勤保障及政治动员工作 |
4.8.1 及时搭设现场抢险指挥部 |
4.8.2 配置宣传通信设备 |
4.8.3 现场安装照明灯具 |
4.8.4 物资供应措施 |
4.8.5 保障伙食 |
4.8.6 政治动员工作 |
第五章 防洪抢险的案例分析及体会 |
5.1 “03.8”洪水的防洪抢险经验 |
5.2 近几年抗洪抢险的主要体会 |
5.2.1 明确认识、思想到位是抢险制胜的前提 |
5.2.2 领导重视,大力支持,靠前指挥是抗洪抢险制胜的关键 |
5.2.3 以人为本,超前部署,科学决策,才能牢牢掌握抗洪抢险的主动权 |
5.2.4 权威高效,统一协调,坚强有力的组织指挥体系是抗洪抢险制胜的基本保证 |
5.2.5 责任到位、督察有力,赏罚分明是抗洪抢险制胜的有力措施 |
5.2.6 巡查到位,防范有力,抢早抢小是抗洪抢险制胜的根本 |
5.2.7 料物到位,队伍有力,军民联防,协同作战为抗洪抢险提供了有力保障 |
5.2.8 及时准确的气象水文等的防汛信息是抗洪抢险制胜的重要依据和先决条件 |
5.3 认识及启示 |
5.3.1 进一步完善防洪减灾体系,加强洪水管理 |
5.3.2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依靠社会力量防御洪涝灾害 |
5.3.3 加强防汛现代化建设,大力提升防汛科技水平 |
5.3.4 加强水土保持,减少河道淤积,改善生态环境 |
5.3.5 完善水沙调控体系,加强调水调沙 |
5.3.6 采取有力措施,降低潼关高程 |
5.4 近年来新举措 |
5.4.1 积极探索防汛新机制 |
5.4.2 认真编制防汛预案和抢险预案 |
5.4.3 统建新的防汛视频会商系统 |
5.4.4 建成渭河流域水雨情信息互联共享平台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大型泵站更新改造策略及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泵站改造的背景意义 |
1.2 泵站改造的成效 |
1.3 泵站改造存在的问题 |
1.3.1 技术方面的问题 |
1.3.2 政策方面的问题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泵站更新改造策略 |
2.1 水泵技术改造 |
2.1.1 水泵改造途径 |
2.1.2 设计或选择优质的水力模型 |
2.1.3 改变叶轮直径 |
2.1.4 改变叶片角度 |
2.1.5 改变水泵转速 |
2.1.6 选择新泵型 |
2.1.7 水泵磨蚀改善 |
2.1.8 水泵汽蚀改善 |
2.2 电动机及传动装置技术改造 |
2.2.1 电动机改造途径 |
2.2.2 老化电动机改造 |
2.2.3 电动机增容改造 |
2.2.4 电动机变速改造 |
2.2.5 传动装置的改造 |
2.3 进出水管(流)道改造 |
2.3.1 管道改造途径 |
2.3.2 进水管道改造 |
2.3.3 进水流道改造 |
2.3.4 出水管道改造 |
2.3.5 出水流道改造 |
2.4 进出水建筑物的改造 |
2.4.1 取水建筑物的改造 |
2.4.2 前池的改造 |
2.4.3 拦污栅的改造 |
2.4.4 进水池的改造 |
2.4.5 出水池的改造 |
第三章 泵站模型试验 |
3.1 水泵模型试验目的、意义及内容 |
3.1.1 模型试验目的 |
3.1.2 模型试验意义 |
3.1.3 水泵模型试验的内容 |
3.2 水泵模型试验的相似准则 |
3.2.1 相似条件 |
3.2.2 相似准则 |
3.2.3 相似律 |
3.3 模型设计 |
3.3.1 模型泵的选择 |
3.3.2 水泵装置模型试验设计 |
3.3.3 泵站整体模型试验设计 |
3.4 主要参数测量方法及误差分析 |
3.4.1 误差分析与估算 |
3.4.2 参数测量方法 |
3.5 浑水模型泵试验 |
3.5.1 试验内容 |
3.5.2 模型验收试验台 |
3.5.3 模型泵 |
3.5.4 各种参数测量及误差 |
3.5.5 模型试验实施 |
第四章 工程实例分析 |
4.1 工程概况 |
4.1.1 绪言 |
4.1.2 工程规模与任务 |
4.2 水泵改造 |
4.2.1 现状及存在问题 |
4.2.2 技术改造的主要内容及预期目标 |
4.2.3 改造方案的论证 |
4.3 电动机改造 |
4.3.1 电动机现状 |
4.3.2 改造及处理意见 |
4.3.3 电动机改造方案比选 |
4.3.4 电动机改造涉及的其它问题 |
4.3.5 照明系统 |
4.4 金属结构 |
4.4.1 泵站金属结构现状 |
4.4.2 泵站金属结构检测结果 |
4.4.3 金属结构加固设计 |
4.5 结论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邵仙套闸闸基渗流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2 渗流基本理论及有限单元法 |
2.1 概述 |
2.1.1 常见的渗流问题 |
2.1.2 水闸的渗流 |
2.1.3 渗流变形的5 种形式 |
2.2 渗流基本理论 |
2.2.1 达西定律 |
2.2.2 裘布衣近似假定 |
2.2.3 渗流基本方程式—运动方程 |
2.2.4 渗流基本方程式—连续方程 |
2.2.5 渗流基本方程式—稳定渗流微分方程式 |
2.2.6 渗流基本方程式—非稳定渗流微分方程式 |
2.2.7 渗流计算的定解条件 |
2.3 稳定渗流场有限单元法的变分原理 |
2.4 本章小结 |
3 邵仙套闸工程基本资料及防渗排水布置 |
3.1 工程兴建缘由 |
3.2 工程概况 |
3.3 工程项目管理 |
3.4 主要项目施工过程及技术问题处理 |
3.5 质量评定、验收及工程运行效益 |
3.5.1 质量评定、验收 |
3.5.2 工程运行效益 |
3.6 主要技术标准及参数 |
3.7 工程所在地气象、水文及地质情况 |
3.8 邵仙套闸工程设计特点 |
3.8.1 邵仙套闸布置特点 |
3.8.2 邵仙套闸防渗特点 |
3.9 渗流控制措施及邵仙套闸防渗长度校核 |
3.9.1 渗流控制措施 |
3.9.2 钢筋砼地下连续墙(防渗墙)施工工艺 |
3.9.3 邵仙套闸防渗排水布置型式 |
3.9.4 用新《水闸设计规范》复核邵仙套闸工程闸室的防渗长度 |
3.10 本章小结 |
4 邵仙套闸闸基渗流现场观测 |
4.1 测压管的特点与组成 |
4.2 测压管的设计 |
4.2.1 测压管进水管段的长度 |
4.2.2 测压管的沉淀段 |
4.2.3 测压管的管径 |
4.2.4 测压管的种类 |
4.3 测压管的布设原则 |
4.4 测压管的施工 |
4.5 测压管观测方法 |
4.6 测压管的管理 |
4.6.1 测压管管口高程测量 |
4.6.2 测压管灵敏度试验 |
4.6.3 测压管管身淤积检查 |
4.6.4 测压管是否受降雨影响的检查 |
4.6.5 测压管观测设备的维护 |
4.7 对测压管“滞后”现象的分析 |
4.7.1 产生“滞后”现象的原因 |
4.7.2 消除测压管“滞后”时间的方法 |
4.8 测压管资料整理与分析论证 |
4.8.1 测压管的可靠性分析 |
4.8.2 测压管水位观测值异常分析 |
4.9 本章小结 |
5 邵仙套闸闸基渗流近似计算 |
5.1 渗流计算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
5.2 直线比例法 |
5.3 改进阻力系数法 |
5.3.1 改进阻力系数法计算原理 |
5.3.2 改进阻力系数法计算方法 |
5.4 改进阻力系数法计算邵仙套闸测压管管中水位 |
5.5 本章小结 |
6 邵仙套闸闸基渗流流场分析 |
6.1 Geo-Slope 软件中二维渗流 Seep/W 模块简介 |
6.2 邵仙套闸闸基二维渗流数值模拟 |
6.2.1 控制方程及边界条件 |
6.2.2 材料参数选择 |
6.2.3 网格划分 |
6.2.4 计算工况 |
6.2.5 计算结果 |
6.3 近似方法、数值方法与实际人工观测值的分析比较 |
6.4 优化选取地下连续墙深度 |
6.4.1 计算工况 |
6.4.2 数值计算结果 |
6.4.3 地下连续墙深度优化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主要符号表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四、泗阳第二抽水站工程渗透铺盖反滤层的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甘肃省敦煌市水资源合理利用研究[D]. 王家辉. 兰州大学, 2019(02)
- [2]砂土坝反滤料试验研究[D]. 班蓉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02)
- [3]复合式生态导渗反滤材料研制及应用研究[D]. 陈志琴. 南昌大学, 2016(03)
- [4]影响减压井效果的因素研究和布井原则探讨[D]. 孙子钧.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3)
- [5]渭河中下游防汛抢险机制研究[D]. 王战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11)
- [6]大型泵站更新改造策略及技术的研究[D]. 耿清蔚. 河海大学, 2007(05)
- [7]邵仙套闸闸基渗流分析研究[D]. 汤建忠. 扬州大学, 2007(06)
- [8]江都送水闸下游翼墙前倾的加固处理[J]. 张坚,周灿华,董毅. 江苏水利, 2003(10)
- [9]江苏泗阳第二抽水站工程渗透铺盖反滤层的设计[J]. 王军,王星梅.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02(02)
- [10]泗阳第二抽水站工程渗透铺盖反滤层的设计[J]. 王军,王星梅. 治淮,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