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产质量真实性问题和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管淑慧[1](2021)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文中提出当前,许多国有企业都建立了包含内部审计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是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国家相关政策下,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面临着升级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国有企业应当改善内部审计形象、细化职能定位、注重内外部风险的管控、建立新型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以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效益。
曲一帆[2](2021)在《交通银行长春XCS支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提出住房是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然而,20年来住房价格上涨了10倍之多,住房价格的上涨有利于个人住房贷款的发展。具有资金占用率低、风险低和资本收益高为特点的商业个人住房贷款,在商业银行的贷款中的比例逐渐增加,并且也成为影响商业银行盈利和增长的主要因素。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外部形势严峻背景下,房地产政策在中央层面“房住不炒”主基调指引下,延续了“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因城施策,保障了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全年全国住房开发投资完成10.44万亿元,同比增长7.6%,百城新建住宅价格累计上涨3.46%,50个代表城市商品住宅月均成交面积同比下降约1%,住房市场运行保持总体平稳。全年政策基调呈现前松后紧的局面,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央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货币环境整体表现较为宽松,多地出台房地产扶持政策,房地产市场恢复较为迅速。下半年行业融资管控升级,“三道红线”新规进一步控制房地产企业有息负债规模的增长,形成了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部分出现市场快速反弹的区域陆续加码调控,至下半年行业整体政策基调有所收紧。行业格局逐步固化,大中型房企加快抢占市场份额,年销售突破百亿的房企合计市场份额达到61.8%,行业集聚的提速效应更为明显。未来国家房地产政策将继续着力建设房地产长效机制,严控投机购房,坚持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预计后续房地产政策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从紧主基调将维持不变;同时中央将继续坚持对地方房地产调控政策进行监测和督导,确保地方房地产调控方向不跑偏。除了信用风险,各银行对房贷业务的合规风险和政策风险必须高度重视,各种变相创新、助长违规资金进入楼市、绕道监管政策的做法都应禁止。各银行应紧密跟紧国家房地产调控方向,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高度关注行业、区域调控政策变化对市场的影响,高度重视行业调整期的授信管理,严格落实国家关于房贷的各项政策。本文将通过结合交通银行长春XCS支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全流程节点、日常工作中可能发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并分析风险管理上可能出现的风险点,具体的论文结构如下∶绪论部分主要论述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对个人住房贷款风险已研究的成果进行综述。根据个人住房贷款及其风险的基本理论,介绍个人住房贷款的含义和分类,描述其特征和怎样能够识别风险,并通过对业务发展情况、不良和逾期情况对交通银行长春XCS支行风险管理和产生原因进行有效分析。交通银行长春XCS支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的对策中指出贷前优选合作机构、加强首付款审核、落实贷前调查、建立个人信用制度;贷中关注个人征信记录、优化审查审批模式、强化放款管理;贷后加强权证管理、强化资产质量管控、落实项目贷后查访、建立风险监察名单、加强贷后管理的动态监管。
周安邦[3](2020)在《政府融资平台的银行贷款风险评价与管理策略研究 ——以Z银行A分行为例》文中提出政府融资平台的设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为我国“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城市化建设、工业化发展、改善民生和应对外部冲击做出了积极贡献。但随着政府融资平台的数量以及借款规模逐年增大,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平台公司的信贷风险进行评估与管理,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风险评估与管理对于以高负债率运作的商业银行来说,在商业银行运营中极为重要。因此,本文从商业银行视角探讨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风险评价与管理策略问题。首先,从政府融资平台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入手,介绍了商业银行与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合作模式、政府融资平台类公司贷款与普通信贷的差别。其次,分析了政府融资平台以及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现状。其中,政府融资平台具有存在数量多、负债规模大、潜在风险大;融资渠道比重失衡、内部机制不完善等自身制度风险等。商业银行对融资平台类公司的贷款目前主要是通过总量规模控制、严审项目背景真实性、强化抵押担保缓释等三个方面强化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对政府融资平台类贷款的风险管理普遍存在评价系统较为粗糙、信贷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太合理、操作风险控制能力有待提高、风险预警制度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再次,以Z银行A分行为例,在对Z银行A分行政府融资平台类公司的信贷规模、信贷风险的评价方法与管理策略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在政府融资平台类贷款风险评价与管理策略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风险评价浮于表面、风险评价过于宽泛粗糙、追求业绩忽视风险、贷后管理体系不完善等。同时,结合Z银行A分行实际,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主要为贷款风险评价应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完善风险评价体系、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并重、细化贷后管理过程等等,以减少贷款信用风险损失。然后,以Z银行A分行对XZ新城区国资公司的授信进行了实证案例分析。从基本情况、授信方案及收益、公司融资风险指标、内外部状况、风险评价打分等方面进行了风险综合分析评价;从贷前、贷中、贷后、动态风险预警四个流程进行了管理策略研究。同时提出了Z银行A分行对XZ新城区国资公司贷款风险评价与管理策略应用建议。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政府融资平台类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一般建议。
姚鹭[4](2020)在《交易所问询函与审计风险研究 ——以康得新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我国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以发放问询函的方式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以期发现上市公司可能存在的风险。从2014年开始,交易所在其官网公开披露问询函。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要求审计师关注风险。交易所出具的问询函可能提示了哪些审计风险?审计师如何利用问询函来识别与评估上市公司审计风险?审计师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首先,本文运用规范研究法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问询函以及审计风险的相关研究文献,并提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阐述问询函及其现状,明确本文研究中对交易所问询函的界定和分类。其次,进行理论分析,构建本文理论框架。进一步运用规范研究法分析交易所问询函对审计风险评估的影响,阐述在审计风险评估中利用交易所问询函的基本思路。最后,将内容分析法与案例研究法相结合,以康得新为案例阐述审计中对交易所问询函的具体利用。了解交易所对康得新的问询函及回复基本情况,运用内容分析法总结问询及回复内容,具体阐述利用交易所问询函识别与评估康得新审计风险,针对康得新案例提出可采取的措施。本文结合理论与案例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交易所问询函通过问询问题能够提示上市公司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交易所问询函信息含量丰富,能够作为审计师风险评估的重要信息来源;审计师可以利用交易所问询函来识别、评估审计风险,判断高风险领域;审计师也可以利用问询函的回复内容进一步识别与评估审计风险,且回复内容的可靠性也是审计师需要验证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的贡献在于,将交易所问询函与审计风险相联系,既丰富了两个领域的研究,也为审计师识别、评估上市公司审计风险提供新的思路,具有一定实践指导意义。
王天宇[5](2020)在《走私毒品犯罪案件侦查研究》文中指出中国的毒情形势和禁毒政策导向决定了始终保持对走私毒品犯罪的高压打击态势是我国禁毒工作的必然选择,这就要求刑事执法机关特别是公安机关应当不断提高走私毒品犯罪案件侦查水平,以应对走私毒品犯罪的新发展和新特点。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公安机关在办理走私毒品犯罪案件中面临着情报搜集、证据固定、经费保障、案件深挖、跨国合作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这导致了既有的走私毒品犯罪案件侦查工作无法应对当前走私毒品犯罪多样化、产业化、信息化、全局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因此,亟需从树立”情报主导“理念、合法有效应用和完善各种侦查措施、适应我国庭审实质化需要、通过完善法制、强化合作交流和建立追赃追逃机制等五个方面入手,创新和完善现有走私毒品犯罪案件侦查机制和模式,切实提升走私毒品犯罪案件侦查能力。鉴于此,文章第一部分先对全球走私毒品的犯罪现状、对我国的影响、存在的侦查困境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梳理出当前走私毒品犯罪在实际侦查办理过程遇到的困境和成因。在此基础上第二部分针对该现状和现存困境提出应对理念,运用大数据平台对已获取的情报进行技术分析研判,提纯线索,为公安机关侦查人员有效侦破走私毒品案件提供有力支持,本部分主要从情报信息化对于整个走私毒品犯罪案件立案启动前、办案中、破案后的重要意义和获取、分享情报的主要方式等进行系统阐述。文章第三部分再从公开侦查、控制下交付、禁毒特情、隐匿身份侦查、涉毒资产查控等五种侦查措施入手,深入剖析当前我国走私缉毒侦查措施存在的弊端和风险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见解。文章第四部分提出证据在整个走私毒品犯罪案件中的采集与运用方法,这部分主要介绍包括实物证据、口供以及电子数据的收集与固定,以及技术侦查所获取的证据的合法转化方法,并提出跨境取证应该注意的问题。文章第五部分提出走私毒品国际合作侦查模式的主要内容以及对我国公安机关有效打击走私毒品犯罪案件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刘嘉祺[6](2020)在《獐子岛集团生物资产存货审计案例研究》文中提出生物资产存货审计由于生物资产的自然增值性、生长周期性、地域差异性、环境依附性、价值波动性等特点导致生物资产存货审计难度大。生物资产存货种类繁多、分布范围广,盘点过程复杂,监审难度大、专业性要求高,审计风险也相对较大。如何以生物资产存货审计为研究对象,对生物资产存货审计进行系统的概念与理论分析,积极探讨生物资产存货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成为许多专家学者与实践者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以獐子岛集团频发的“扇贝事件”为研究背景,大规模减值减产频发的生物资产存货为研究对象,对獐子岛集团生物资产存货审计案例进行分析。獐子岛集团属于水产养殖企业,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具有生物生产周期长、生物资产存货分布范围广、盘点难、交易对象分散、公司业绩不稳定等特征。獐子岛集团的生物资产存货品种多、范围广、数量庞大,生长遵循生物品种的养成规律,自然风险大,价值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因素。这些不确定的因素导致獐子岛集团生物资产存货的审计风险高、难度大、专业性要求高,因此对獐子岛集团生物资产存货进行审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对獐子岛集团生物资产存货审计案例进行研究。理论分析部分对生物资产的概念和特点进行概述,总结分析出生物资产存货审计的难点,包括风险多样化、监盘难度大、专业知识要求高等。案例分析部分首先对獐子岛集团的历史沿革、经营范围、行业概况、财务情况、存货概况五个方面简单地进行了介绍。其次概述会计师事务所对于獐子岛集团存货审计的过程,具体涉及的内容包括与存货审计相关的内部控制、计价、监盘、会计处理、减值计提、原始记录和会计信息披露七个方面的内容。按照审计的过程分析獐子岛集团生物资产存货目前存在的问题,根据发现的问题提出对应的改进措施建议,最后根据研究内容得出本文的结论。本文研究发现獐子岛集团在生物资产存货内部控制、盘点技术、减值处理、信息披露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水产养殖行业内具有普遍性,但是也存在特殊性问题。本文以这些问题为基础,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改进建议。建议獐子岛集团生物资产存货内部控制方面:科学决策苗种计划,控制苗种验收质量,全程监控苗种投放,动态监控存货的生长,降低与生物资产存货相关的控制活动的风险。创新存货盘点技术方面:利用数理公式推算数量,利用信息技术加强监控,借助外部的监督提高盘点工作的真实性。生物资产存货的减值工作方面:完善生物资产存货的减值方法、审批流程,加强存货减值结果的审核。信息披露方面:獐子岛集团应及时完整地对关键会计信息进行披露,细化信息披露的内容,加强企业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提高重要信息披露的完整度与准确度;立法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披露条款避免企业利用制度的漏洞;监管机构应当强化监督责任意识,加大违规披露处罚力度、提高违规成本。
赵风[7](2020)在《F信托公司A信托项目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信托业是我国经济和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79年第一家专业信托公司成立以来,凭借制度优势,行业发展迅猛。随着信托行业管理资产规模快速扩张,面临的各类风险也不断显现,信托行业整体风险项目个数及风险资产规模近年呈波动上升趋势,2019年三季度末风险率增至2.10%,为历史峰值,“暴雷”违约事件中,工商企业类信托项目风险尤为突出,信托业风险管理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在此背景下,F信托公司管理的工商企业类信托项目也接连发生了风险,对该类项目的风险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工商企业类信托项目基本概念、面临的主要风险、成因及特征。采用案例研究,选取了F信托公司的出险项目A信托项目,描述了项目基本情况、风控措施,项目执行及违约情况,梳理了A信托项目的操作流程。发现A信托项目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尽职调查未能有效识别、评估项目风险。具体表现为尽职调查阶段未能核实担保债权真实性;对交易对手信息掌握不充分、未能准确评估其经营及财务的真实状况等。风险审查阶段内部制约执行不到位,缺少风险量化工具。并试图通过对A信托项目的风险识别、度量及管理分析,找出形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信托公司的风险管理是对受托经营管理的信托项目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及管理,运用的管理措施主要包含充分的尽职调查、科学的评审、审慎的决策。本文结合工商企业信托项目的风险管理理论,对F信托公司在A信托项目的风险识别、度量及管理措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风险识别方面以信托项目面对的各类风险逐一分析研究。风险度量主要应增加风险度量工具、完善风险量化体系。风险管理措施具体提出了包含提升尽职调查质量,促进尽调分析全面化;充分发挥审查审批职能,提升审查审批的专业性和独立性;在人员管理上需要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增加专业化及案防培训等。力求在风险多发时期,为信托项目的事前调查、事中审查方面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黄晓宁[8](2020)在《A市邮储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控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小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一系列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出台,小微企业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小微企业领域变成各商业银行增加信贷投放的目标市场,但小微企业承受风险的能力差,容易在市场波动中发生经营风险,小微企业信贷的风险管控成为了各商业银行当前工作的重点。首先,本文分类、整理及比较分析了信贷风险管控的文献成果,分析信贷风险管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接着,本文以A市邮储银行为研究对象,应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通过图表、流程图分析其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控现状。结合典型的风险客户案例分析,指出其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控存在问题,主要有贷前调查不到位、信用评级体系不完善、贷中审查不够深入、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贷后管理环节薄弱。剖析风险管控存在问题的成因主要在于A市邮储银行客户群复杂的经营风险因素、与客户之间信息不对称、发展经验不足、信贷人员合规意识不强。最后,针对A市邮储银行在贷前、贷中、贷后环节存在问题及其成因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A市邮储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控的对策建议,具体包括加强贷前调查、协助建立完善的信用评级体系、深入进行贷中审查、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贷后管理机制、加强系统与人员支撑。本文的对策建议对于提升A市邮储银行小微企业信贷的风险管控水平有一定意义,也对其他商业银行相关风险防范有借鉴参考价值,有助于商业银行实现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高质量发展。
靳永宁[9](2020)在《C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在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现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商业银行能否正常运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稳定和繁荣。在我国的商业银行中,利息收入,仍然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近年来,实体经济不景气,国民经济增长放缓,商业银行的信贷不良资产不断增加,给商业银行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商业银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提升自身的风险管控能力。C银行在成立的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面,已经发展成中国领先的大型零售商业银行,目前来说,C银行处于金融机构的“中间地带”。C银行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发展历史、客户基础,社会认可度方面,仍有比较大的差距;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产品、利率上,均比C银行灵活;在使用的便利度上面,网络金融有着C行无法比拟的优势。随着竞争的加剧,业务的发展,C银行在信贷经营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风险,资产质量出现了下滑的趋势。本论文正是在此背景下,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收集与学习,深入了解信贷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学说。然后,以C银行为研究对象,分析了C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C银行贷款质量不高,不良贷款增长速度快;贷款集中度高,行业结构不合理,贷款结构不合理;个人消费贷款占比高,质量下滑明显;关注类贷款占比高,抵押类占比大,贷款风险上升;操作风险频发等。通过分析发现,造成C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原因是:贷款“三查”落实不到位,过分注意规模,忽视贷款质量,绩效考核制度不合理;信贷风险管理文化建设不到位;人员素质不高,学历水平低;内部管理薄弱,风险预警系统不健全等。最后,针对C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不足,对C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提出了合理建议:完善贷前调查机制,落实贷中审查机制,加强贷后管理;建立健全绩效考评机制;建立健全风险管控制度、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先进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提升人员素质,防范道德风险等。希望通过对C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进一步完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提升信贷风险管理水平。
羊光[10](2020)在《C银行南京分行贷后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银行业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经营环境。—方面,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加快,金融监管趋紧趋严,市场违约现象不断出现,各类风险事项频发,商业银行经营面临较大的压力;另—方面,国际贸易摩擦升温,外向型企业出口受限,盈利能力下降,还款能力受到—定影响,进而导致商业银行整体不良率攀升,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众多不良案例表明,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多数与不合格的贷后管理有关,在此背景下,银行业必须强化信贷管理特别是贷后管理工作,通过精细化管理及早识别风险,实现风险转移和缓释,有效管控风险,保证银行自身的稳健和长远发展。贷后管理是信贷经营管理过程中—个重要的业务步骤,与贷前调查、贷中审查构成完整的银行价值创造体系,对银行实现信贷经营利润有重要的保障作用。我国商业银行在贷后管理过程中,目前普遍存在重视程度不够、人员投入不足、管理工具单—、信贷检查流于形式等问题,贷后管理对信贷风险的防控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贷后管理的研究对银行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实地调研法为主开展研究,通过借鉴国外银行在贷后管理风险控制体系的经验,根据C银行南京分行信贷业务实施过程中贷后管理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目标与特征,挖掘贷后管理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归纳出解决C银行南京分行贷后管理问题的对策,并给出改善问题的对应建议。具体是要摒弃传统“重贷轻管”思想,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加强制度建设;做好普适性常规检查同时,“一户一策”制定贷后管理方案,差别化管理信贷客户贷后风控;依托人行等主管单位和专业大数据公司技术,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量化贷后人员绩效考核,制定专业的贷后考核管理制度;完善贷后人才选拔机制,培养专业贷后管理人才梯队。通过以上改进措施,可以提升C银行南京分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同时对国内其他商业银行做好贷后管理,降低违约风险,减少资产减值损失也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二、资产质量真实性问题和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资产质量真实性问题和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
1.1 职能定位模糊,业务层级较低 |
1.2 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不够,没有形成一致的认同度 |
1.3 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和升级将面临文化与认知的挑战 |
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分析 |
2.1 细化审计职能定位,构建增值型审计业务体系 |
2.2 塑造内部审计形象,使增值型审计身份得到认同 |
2.3 扩大风险控制范围,提高增值型审计的风险管控能力 |
3 结束语 |
(2)交通银行长春XCS支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个人住房贷款及其风险的基本理论 |
2.1 个人住房贷款的含义 |
2.2 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的含义 |
2.3 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的类型 |
2.3.1 利率风险 |
2.3.2 市场风险 |
2.3.3 流动性风险 |
2.3.4 抵押物风险 |
2.3.5 信用风险 |
2.3.6 法律风险 |
第三章 交通银行长春XCS支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及成因分析 |
3.1 个人住房贷款发展现状 |
3.2 交通银行长春XCS支行个人住房贷款存在的风险 |
3.2.1 开发商的风险 |
3.2.2 购房者的风险 |
3.2.3 银行自身的风险 |
3.2.4 其他方因素的风险 |
3.3 交通银行长春XCS支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产生原因分析 |
3.3.1 内部原因分析 |
3.3.2 外部原因分析 |
第四章 交通银行长春XCS支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对策 |
4.1 个人住房贷款发放前的风险识别与预防 |
4.1.1 强化贷前业务流程 |
4.1.2 落实强化贷前调查及首付款审核 |
4.1.3 优选合作机构 |
4.1.4 建立个人信用制度 |
4.2 个人住房贷款操作中的风险控制 |
4.2.1 关注个人征信记录 |
4.2.2 优化审查审批模式 |
4.2.3 强化放款管理 |
4.3 个人住房贷款发放后的风险管理 |
4.3.1 加强权证管理 |
4.3.2 强化资产质量管控 |
4.3.3 合作项目贷后查访 |
4.3.4 建立风险监察名单 |
4.3.5 加强贷后管理的动态监管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政府融资平台的银行贷款风险评价与管理策略研究 ——以Z银行A分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5 技术路线图 |
2 理论基础 |
2.1 政府融资平台 |
2.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
2.3 商业银行与政府融资平台的合作模式 |
2.4 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和普通信贷的差别 |
2.5 本章小结 |
3 政府融资平台与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
3.1 政府融资平台现状分析 |
3.2 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特征与风险 |
3.3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政府融资平台类公司银行贷款风险评价与管理策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Z银行A分行为例 |
4.1 Z银行A分行概况 |
4.2 Z银行A分行贷款规模 |
4.3 Z银行A分行政府融资平台类公司的贷款规模 |
4.4 Z银行A分行对政府融资平台类公司贷款风险评价方法与管理策略 |
4.5 Z银行A分行对政府融资平台类公司贷款风险评价方法与管理策略存在的问题 |
4.6 Z银行A分行对政府融资平台类公司贷款风险评价方法与管理策略的改进思路与对策 |
4.7 本章小结 |
5 Z银行A分行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贷款风险评价与管理策略的实证分析:以XZ新城区国资公司为例 |
5.1 Z银行A分行对XZ新城区国资公司贷款风险评价实证分析 |
5.2 Z银行A分行对XZ新城区国资公司贷款风险管理实证分析 |
5.3 Z银行A分行对XZ新城区国资公司贷款风险评价与管理策略应用结果 |
5.4 Z银行A分行对XZ新城区国资公司贷款风险评价与管理策略应用建议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建议 |
6.1 主要结论 |
6.2 政府融资平台类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一般建议 |
6.3 存在的不足与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交易所问询函与审计风险研究 ——以康得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三节 主要贡献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文献综述 |
一、关于问询函研究 |
二、关于审计风险研究 |
三、关于问询函与审计风险关系研究 |
四、文献述评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
二、信号传递理论 |
三、风险导向审计理论 |
第三章 交易所问询函相关概述及现状 |
第一节 交易所问询函相关概述 |
一、交易所问询函的定义及构成 |
二、交易所问询函的发展 |
三、交易所问询函的类别 |
第二节 交易所问询函现状 |
一、交易所问询函的发函现状 |
二、交易所问询函的行业分布现状 |
三、交易所问询函要求审计师回复的现状 |
第四章 审计风险评估中利用交易所问询函的理论分析 |
第一节 交易所问询函对审计风险评估的影响 |
一、审计风险评估相关理论 |
二、交易所问询函影响审计风险评估路径 |
三、交易所问询函在审计风险评估中的作用 |
第二节 审计风险评估中利用交易所问询函的基本思路 |
一、了解交易所问询函及回复情况 |
二、利用交易所问询函识别与评估审计风险 |
三、针对交易所问询函识别与评估审计风险的措施 |
第五章 审计风险评估中对交易所问询函的具体利用:康得新案例 |
第一节 康得新案例介绍 |
一、康得新简介 |
二、康得新年报审计意见情况 |
三、康得新事件回顾 |
第二节 交易所对康得新的问询函及回复 |
一、交易所对康得新的问询函情况 |
二、康得新对交易所问询函的回复情况 |
第三节 在康得新审计风险评估中利用交易所问询函 |
一、利用交易所问询函识别与评估康得新审计风险 |
二、针对交易所问询函识别与评估康得新审计风险的措施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对策建议 |
一、会计师事务所层面 |
二、审计师层面 |
三、监管机构层面 |
第三节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走私毒品犯罪案件侦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际背景 |
1.1.2 国内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研究现状 |
1.3.2 研究评价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走私毒品犯罪的现实状况与侦查困境 |
2.1 走私毒品犯罪的现实状况 |
2.1.1 国际走私毒品犯罪活动现状 |
2.1.2 我国走私毒品犯罪活动现状 |
2.1.3 走私毒品犯罪对我国禁毒工作的影响 |
2.2 走私毒品犯罪的侦查困境 |
2.2.1 情报搜集之困境 |
2.2.2 证据固定之困境 |
2.2.3 合作侦查之困境 |
2.2.4 案件深挖之困境 |
2.2.5 资费保障之困境 |
3 走私毒品犯罪案件中情报线索的收集与研判 |
3.1 走私毒品犯罪案件中情报线索的高效收集 |
3.1.1 以人力情报为基础 |
3.1.2 以技术情报为增长点 |
3.1.3 以国际情报交流为辅助 |
3.2 走私毒品犯罪案件中情报线索的深度研判 |
3.2.1 涉毒人员的监控分析 |
3.2.2 毒品源头的监控分析 |
3.2.3 走私路线的监控分析 |
3.2.4 资金流动的监控分析 |
3.3 走私毒品犯罪案件中情报工作的机制建构 |
3.3.1 成果分配机制之建构 |
3.3.2 部门共享机制之建构 |
3.3.3 区域交换机制之建构 |
4 走私毒品犯罪案件中侦查措施的应用与完善 |
4.1 走私毒品犯罪案件中的公开查缉 |
4.1.1 建立海陆空立体化的侦查网络 |
4.1.2 推进相关部门间的侦查协作 |
4.1.3 加强公开查缉与后续经营的有效衔接 |
4.2 走私毒品犯罪案件中的隐匿身份侦查 |
4.2.1 隐匿身份侦查的基本要求 |
4.2.2 隐匿身份侦查的完善策略 |
4.3 走私毒品犯罪案件中的控制下交付 |
4.3.1 控制下交付的适用标准 |
4.3.2 控制下交付的实施条件 |
4.3.3 控制下交付的证据问题 |
4.3.4 控制下交付的系统评估 |
4.4 走私毒品犯罪案件中的禁毒特情 |
4.4.1 禁毒特情工作中的证据采信 |
4.4.2 禁毒特情工作中的刑事豁免 |
4.4.3 禁毒特情工作中的人员管理 |
4.5 走私毒品犯罪案件中的技术侦查 |
4.5.1 技术侦查手段的使用途径 |
4.5.2 技术侦查手段的实践价值 |
4.5.3 技术侦查手段的完善策略 |
4.6 走私毒品犯罪案件中的涉毒资产调查 |
4.6.1 涉毒资产调查的现实意义 |
4.6.2 我国涉毒资产调查的法律规定 |
4.6.3 我国涉毒资产调查的制度缺陷 |
4.6.4 我国涉毒资产调查的完善策略 |
5 走私毒品犯罪案件中犯罪证据的采集与运用 |
5.1 走私毒品犯罪案件中证据收集与运用的基本要求 |
5.2 走私毒品犯罪案件中取证行为的规范化 |
5.2.1 境内取证行为之规范 |
5.2.2 跨境取证行为之规范 |
5.3 走私毒品犯罪案件中证据收集的多元化 |
5.3.1 注重主观方面的证据收集 |
5.3.2 加强技术侦查的证据转化 |
6 走私毒品犯罪案件中国际合作的开展与推进 |
6.1 合作法律制度之完善 |
6.1.1 推进国际法律制度建设 |
6.1.2 完善国内法律相关制度 |
6.2 禁毒交流合作之强化 |
6.2.1 树立国际侦查合作理念,积极开展侦查合作 |
6.2.2 培养国际侦查合作人才,落实缉毒联络制度 |
6.2.3 加强涉毒情报交流工作,建立执法联动机制 |
6.2.4 探索禁毒司法合作机制,确立合作运作程序 |
6.3 追逃追赃措施之完善 |
6.3.1 境外追逃措施之完善 |
6.3.2 境外追赃措施之完善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6)獐子岛集团生物资产存货审计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1.2.1 生物资产存货审计特征研究 |
1.2.2 生物资产存货审计方法研究 |
1.2.3 生物资产存货审计程序研究 |
1.2.4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1.3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 |
1.4.2 不足 |
第2章 生物资产存货审计涉及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
2.1 生物资产存货审计的相关概念理解 |
2.1.1 生物资产的相关概念 |
2.1.2 存货审计的相关概念 |
2.2 生物资产的特点 |
2.2.1 生物的自然增值性 |
2.2.2 生物的生长周期性 |
2.2.3 生物的地域差异性 |
2.2.4 生物的环境依附性 |
2.2.5 生物的价值波动性 |
2.3 生物资产存货审计的难点 |
2.3.1 生物资产存货监盘难度大 |
2.3.2 生物资产存货审计专业性强 |
2.3.3 生物资产存货审计风险多样化 |
2.4 生物资产存货审计的主要内容 |
2.4.1 评审企业生物资产存货的内部控制制度 |
2.4.2 验证生物资产存货账面余额的真实性 |
2.4.3 审查生物资产存货的存在性与完整性 |
2.5 生物资产存货审计的理论基础 |
2.5.1 内部控制理论 |
2.5.2 存货管理理论 |
2.5.3 审计需求理论 |
2.5.4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
第3章 獐子岛集团生物资产存货审计案例 |
3.1 獐子岛集团概况 |
3.1.1 历史沿革 |
3.1.2 经营范围 |
3.1.3 行业概况 |
3.1.4 财务情况 |
3.2 獐子岛集团生物资产存货现状 |
3.2.1 生物资产存货概况 |
3.2.2 生物资产存货种类 |
3.2.3 生物资产存货经营情况 |
3.3 獐子岛集团生物资产存货审计主要流程 |
3.3.1 了解生物资产存货的内部控制 |
3.3.2 实施生物资产存货的监盘程序 |
3.3.3 开展生物资产存货的计价测试 |
3.3.4 核查生物资产存货的会计处理 |
3.3.5 审核生物资产存货的减值计提 |
3.3.6 核实生物资产存货的原始记录 |
3.3.7 评估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
第4章 獐子岛集团生物资产存货审计问题分析 |
4.1 生物资产存货审计发现的问题 |
4.1.1 生物资产存货内部控制不完善 |
4.1.2 生物资产存货盘点技术不优化 |
4.1.3 生物资产存货减值计提不合理 |
4.1.4 生物资产存货信息披露不充分 |
4.2 生物资产存货审计问题产生的原因 |
4.2.1 集团改制公司治理混乱 |
4.2.2 水产养殖经营风险复杂 |
4.2.3 权力约束机制的缺失 |
4.2.4 有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
4.2.5 监管机构干预力度不够 |
第5章 獐子岛集团生物资产存货审计问题的改进建议 |
5.1 加强生物资产存货的内部控制 |
5.1.1 苗种计划科学决策 |
5.1.2 苗种验收控制质量 |
5.1.3 苗种投放全程监控 |
5.1.4 存货生长动态监测 |
5.2 优化生物资产存货的盘点技术 |
5.2.1 利用数理公式推算数量 |
5.2.2 利用信息技术加强监控 |
5.2.3 利用外部监管加强独立 |
5.3 完善生物资产存货的减值工作 |
5.3.1 完善存货的减值方法 |
5.3.2 完善存货减值审批流程 |
5.3.3 完善存货减值结果的审核 |
5.4 强化生物资产存货的信息披露 |
5.4.1 细化信息披露内容 |
5.4.2 信息披露制度建设 |
5.5 加强生物资产存货信息披露的监管 |
5.5.1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
5.5.2 强化监督责任意识 |
5.5.3 加大违规处罚力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7)F信托公司A信托项目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导论 |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选题背景 |
2.选题意义 |
(二) 研究内容 |
(三) 研究方法 |
(四) 研究框架 |
(五)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二、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
(一) 信托项目基本概念 |
1.信托项目概念及分类 |
2.工商企业类信托项目概念及特点 |
3.工商企业类信托项目风险特征 |
(二) 工商企业类信托项目风险识别与控制 |
1.信用风险的识别和控制 |
2.操作风险的识别和控制 |
3.流动性风险的识别和控制 |
4.担保风险的识别和控制 |
5.法律政策风险识别和控制 |
6.市场风险的识别和控制 |
(三) 工商企业风险度量 |
三、F信托公司基本概况 |
(一) F信托公司经营情况 |
1.资产管理情况 |
2.净资本管理概况 |
3.人员构成情况 |
(二) F信托公司风险控制现状 |
1.项目风险管理流程 |
2.风险管理机构设置 |
3.风险管理问题表现 |
四、A信托项目风险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 A信托项目基本情况 |
1.项目简介 |
2.融资人、债务人、保证人概况 |
3.项目风控措施 |
(二) 项目执行及违约情况 |
(三) A信托项目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1.尽职调查环节存在漏洞 |
2.审查审批内部制约执行不到位 |
3.缺少风险量化工具 |
(四) A信托项目风险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1.风险识别分析 |
2.风险度量分析 |
3.风险管理措施分析 |
五、A信托项目风险管理对策研究 |
(一) 风险识别的对策研究 |
1.加强信用风险的识别 |
2.加强流动性风险的识别 |
3.加强操作风险的识别 |
4.加强担保风险的识别 |
5.加强法律政策风险的识别 |
6.加强市场风险的识别 |
(二) 风险度量的对策研究 |
1.增加风险度量工具投入 |
2.完善风险度量指标体系的建设 |
3.借助财务报表扫雷软件 |
(三) 风险管理措施的对策研究 |
1.提高尽职调查质量 |
2.充分发挥审查审批制约职能 |
3.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
六、总结 |
(一) 结论 |
(二) 本文的不足及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A市邮储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控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图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思路 |
1.5 研究特色及创新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小微企业 |
2.1.2 信贷风险 |
2.2 理论基础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2 信贷风险管理理论 |
2.2.3 信贷风险的主要评估方法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A市邮储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控现状与问题 |
3.1 小微企业信贷发展现状 |
3.1.1 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概况 |
3.1.2 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资产质量情况分析 |
3.2 小微企业信贷现有风险管控机制 |
3.2.1 贷前环节 |
3.2.2 贷中环节 |
3.2.3 贷后环节 |
3.3 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控存在问题 |
3.3.1 贷前调查不到位 |
3.3.2 信用评级体系不完善 |
3.3.3 贷中审查不够深入 |
3.3.4 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 |
3.3.5 贷后管理环节薄弱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A市邮储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控问题的成因 |
4.1 客户群复杂的经营风险因素 |
4.1.1 议价能力弱 |
4.1.2 家族式经营为主 |
4.1.3 关联关系复杂隐蔽 |
4.1.4 风险承受能力差 |
4.2 与客户之间信息不对称 |
4.2.1 部分小微企业刻意隐瞒真实经营信息 |
4.2.2 获取客户信息的渠道有限 |
4.3 发展经验不足 |
4.3.1 风险管控经验不足 |
4.3.2 风险管控技术水平低 |
4.4 信贷人员合规意识不强 |
4.4.1 风险管控制度执行不到位 |
4.4.2 风险识别敏感度不高 |
4.4.3 信贷文化建设不到位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A市邮储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控的对策建议 |
5.1 加强贷前调查 |
5.1.1 严格落实客户准入政策 |
5.1.2 加强客户资料真实性的交叉验证 |
5.2 协助建立完善的信用评级体系 |
5.2.1 协助完善评级指标 |
5.2.2 优化评级流程 |
5.3 深入进行贷中审查 |
5.3.1 把握客户关键风险点 |
5.3.2 加强统一授信管理 |
5.3.3 加强贷款用途核实及发放条件落实 |
5.4 健全风险预警机制 |
5.4.1 协助完善风险预警指标设置 |
5.4.2 优化风险预警处置流程 |
5.5 建立科学合理的贷后管理机制 |
5.5.1 增加风险管理人员配置 |
5.5.2 制定贷后管理专项考核办法 |
5.6 加强系统与人员支撑 |
5.6.1 协助加强与外部平台的系统对接 |
5.6.2 借鉴同业先进经验 |
5.6.3 提升信贷人员综合素质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9)C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第二章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 |
2.1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概念 |
2.1.1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内涵 |
2.1.2 信贷风险的分类 |
2.1.3 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 |
2.1.4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流程 |
2.2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分析 |
2.2.1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3 内部控制理论 |
第三章 C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 |
3.1 C银行简介 |
3.2 C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 |
3.2.1 C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
3.2.2 C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流程 |
3.2.3 C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机制 |
第四章 C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C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1 C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不高 |
4.1.2 操作风险频发 |
4.2 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 |
4.2.1 贷款“三查”不到位 |
4.2.2 风险预警系统不健全 |
4.2.3 忽视贷款质量,绩效考核指标不合理 |
4.2.4 信贷风险管理文化建设不到位 |
4.2.5 人员素质不高,员工行为排查工作不到位 |
第五章 C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对策 |
5.1 做好贷款“三查”,强化流程管理 |
5.1.1 完善贷前调查机制 |
5.1.2 落实贷中审查机制 |
5.1.3 加强贷后管理 |
5.2 完善风险监测与预警体系 |
5.2.1 理顺风险管理流程 |
5.2.2 健全风险监测预警内容 |
5.2.3 完善部门职能 |
5.3 完善绩效考评目标,建立健全绩效考评机制 |
5.4 培养科学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 |
5.5 提升人员素质,防范道德风险 |
第六章 本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
6.1 本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C银行南京分行贷后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1.3 研究方法 |
1.1.4 论文结构 |
第2章 文献理论和研究现状 |
2.1 银行货后风险管理理论 |
2.1.1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2.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1.3 信用5C分析法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3章 国内外商业银行的货后风险管理 |
3.1 贷后风险的形成机制 |
3.2 国内银行贷后管理流程 |
3.3 美国银行货后管理经验 |
3.3.1 合理设置信货流程人员角色 |
3.3.2 会同多部门控制全流程风险 |
3.3.3 贷后管理以动态偏离度为核心 |
第4章 C银行南京分行货后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 |
4.1 C银行南京分行简介 |
4.1.1 C银行南京分行对公信贷结构 |
4.1.2 C银行南京分行信贷资产质量 |
4.1.3 C银行南京分行贷后管理职责 |
4.1.3.1 C银行南京分行贷后管理架构 |
4.1.3.2 C银行南京分行贷后管理内吝 |
41.3.3 C银行南京分行贷后中心绩效管理 |
4.2 C银行南京分行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 |
4.2.1 重业务发展轻贷后管理 |
4.2.2 贷后管理规定动作不到位 |
4.2.3 内外部系统数据采集不及时 |
4.2.4 贷后管理人员紧缺 |
4.2.5 货后绩效考核弱化 |
4.3 C银行南京分行贷后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3.1 贷后管理意识薄弱 |
4.3.2 贷后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
4.3.3 信息不对称预警可信度低 |
4.3.4 货后人才梯队断层 |
4.4 贷后管理失灵案例分析 |
4.4.1 南京JS公司简介 |
4.4.2 JS装饰公司经营情况 |
4.4.3 JS集团风险累露 |
4.4.4 JS装饰货后管理失灵 |
4.4.5 JS装饰的教训总结 |
第5章 解决C银行南京分行贷后风险管理问题的对策 |
5.1 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加强制度建设 |
5.1.1 扭转传统“重贷轻管”思想 |
5.1.2 建立完善货后管理机制 |
5.2 多手段进行贷后管理 |
5.2.1 贷后检查普适性标准化管理 |
5.2.2 一户一策差异化贷后管理 |
5.2.3 贷后管理前移提高前瞻性 |
5.3 依托大数据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 |
5.3.1 建立与人行等主管单位系统对接 |
5.3.2 通过大数据交叉验证企业财务数据 |
5.3.3 善用外部专业公司大数据 |
5.4 里化贷后绩效考核 |
5.5 贷后管理人力资源改进建议 |
第6章 结论 |
6.1 存在的问题 |
6.2 问题对策和改进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资产质量真实性问题和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J]. 管淑慧. 当代会计, 2021(09)
- [2]交通银行长春XCS支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研究[D]. 曲一帆. 吉林大学, 2021(01)
- [3]政府融资平台的银行贷款风险评价与管理策略研究 ——以Z银行A分行为例[D]. 周安邦.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 [4]交易所问询函与审计风险研究 ——以康得新为例[D]. 姚鹭.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3)
- [5]走私毒品犯罪案件侦查研究[D]. 王天宇.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2)
- [6]獐子岛集团生物资产存货审计案例研究[D]. 刘嘉祺.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4)
- [7]F信托公司A信托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 赵风.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8]A市邮储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控对策研究[D]. 黄晓宁. 华侨大学, 2020(01)
- [9]C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 靳永宁. 河北大学, 2020(08)
- [10]C银行南京分行贷后风险管理研究[D]. 羊光. 南京大学,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