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胆道同时引流治疗恶性重度梗阻性黄疸7例体会

内外胆道同时引流治疗恶性重度梗阻性黄疸7例体会

一、胆道内外同时引流治疗恶性重症阻塞性黄疸7例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沈浩[1](2016)在《梗阻性黄疸病因及诊治的再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病因、诊断、治疗和转归。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我院从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76例梗阻性黄疸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了彩超、CT、ERCP、MRCP等2项或两项以上的影像学检査,其中有108例为恶性梗阻性黄疸,68例为良性梗阻性黄疸。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血液生化及肿瘤标志物监测,明确诊断为梗阻性黄疸。本研究患者中,85例行了ERCP,60例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2例由于ERCP未成功改行PTCD手术,13例行了外科手术,1例行下腔静脉支架置入术,15例予以药物保守治疗。176例患者中,25例自动出院,91例好转,53例疗效显着,7例死亡。结果:(1)176例阻塞性黄疸患者,恶性108例(61.36%)良性68例(38.64%)恶性患者以胰腺癌居多(37例,34.26%),良性患者以胆道结石居多(59例,86.76%)(2)176例阻塞性黄疸患者血生化指标均有所升高,恶性梗阻性黄疸血清胆红素升高明显高于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0.01)恶性梗阻性黄疸血清ALP水平明显高于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0.05)(3)恶性梗阻性黄疸血清CA199明显高于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0.01)PTCD,ERCP术后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清CA199有所下降((p<0.05)),而良性梗阻性黄疸经治疗后血清CA199下降明显(p<0.001)。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有所下降(p<0.001),而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下降明显(p<0.001)。(4)良性梗阻性黄疸治疗有效率(97.87%)明显高于恶性性梗阻性黄疸(63.41%)(P<0.001)。(5)PTCD与ERCP手术成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PTCD的术后严重并发症高于ERCP组(p<0.05)PTCD的住院天数高于ERCP组(18.7±4.5)PTCD的住院总费用高于ERCP组(p<0.05),而恶性患者血清胆红素有所下降而血清CA199水平下降不明显。(6)良性梗阻性黄疸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手术治疗效果,转归及预后要好(p<0.05)。(7)PTCD及ERCP成为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主要手段,两种方法手术成功率相当(p>0.05)。(8)ERCP组平均治疗费用,平均治疗天数均低于PTCD组(p<0.05),而单纯手术费用ERCP要高于PTCD组(p<0.05),平均治疗费用要高于PTCD组(p<0.05)。结论:(1)梗阻性黄疸以恶性梗阻性黄疸为主,良性梗阻性黄疸以胆石症居多,恶性梗阻性黄疸以胰腺癌居多(2)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及血清CA-199水平明显高于良性患者,经ERCP及PTCD治疗后良性梗阻患者血清胆红素及CA199均明显下降,而恶性患者血清胆红素有所下降而血清CA199水平下降不明显。(3)良性梗阻性黄疸比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手术治疗效果,转归及预后要好。(4)PTCD及ERCP成为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主要手段,两种方法手术成功率相当;ERCP组平均治疗费用,平均治疗天数均低于PTCD组,而单纯手术费用要高于PTCD组。相比PTCD,首选ERCP作为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方法。

袁兴领[2](2016)在《PTBD联合体外辅助胆汁入肠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BD)联合体外辅助胆汁入肠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60例,根据治疗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n=32):采用PTBD联合体外辅助胆汁入肠进行治疗;对照组(n=28):采取单纯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进行治疗。对两组不同治疗方式的患者临床资料:术前、术后1月胆红素指标、肝功能分级、营养状况、大便颜色、全身皮肤瘙痒及饮食情况等方面的数据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两组资料中手术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前两组病例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操作:观察组32例患者穿刺32次,成功32次,置入胆道引流管32根,并顺同一穿刺道成功经胆道置入肠道胆汁引入管32根。对照组28例患者穿刺28次,成功28次,置入胆道引流管28根。两组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穿刺及置管成功率均为100%。两组病例疗效观察,胆红素指标:术前,观察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分别为351.55±174.63μmol/L、184.25±88.55μmol/L、167.79±92.02μmol/L,对照组分别为365.06±135.57μmol/L、194.32±78.78μmol/L、170.39±67.17μmol/L;术后1月,观察组胆红素指标分别为144.60±115.63μmol/L、76.45±61.49μmol/L、67.83±54.72μmol/L,对照组173.96±96.48μmol/L、94.83±53.91μmol/L、80.86±47.08μmol/L。两组资料胆红素指标术前与术后1月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术前,观察组A、B、C级患者例数分别为5、25、2,对照组A、B、C级患者例数术前分别为9、18、1;术后1月,观察组A、B、C级患者例数分别为22、9、1,对照组A、B、C级患者例数分别为10、17、1。营养状况:术前,观察组低蛋白血症、低钾血症、低钠血症和体重指数分别为22例、21例、18例和18.82±1.97,对照组分别为17例、15例、11例和18.39±2.07;术后1月,观察组低蛋白血症5例,低钾血症2例,低钠血症2例,体重指数为20.40±2.11,对照组低蛋白血症15例,低钾血症为13例,低钠血症9例,体重指数为16.87±1.90。临床症状:大便颜色,术前,观察组黄色大便11例,陶土色大便21例,对照组分别为15例和13例;术后1月,观察组黄色大便为29例,陶土色大便为3例,对照组分别为17例和11例。饮食情况,术前,观察组厌食纳差25例,食欲正常7例,对照组厌食纳差23例,食欲正常5例;术后1月,观察组厌食纳差4例,食欲正常28例,对照组厌食纳差19例,食欲正常9例。上述诸指标术前与术后1月比较,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瘙痒情况,术前,观察组皮肤瘙痒17例,无瘙痒15例;对照组分别为12例和16例。两组间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两组患者皮肤瘙痒均得到控制,术前与术后1月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操作相关并发症:观察组32例患者仅出现胆道引流管置管处疼痛5例,胆汁外渗3例,胆汁性腹膜炎1例,腹泻1例,对照组28例患者胆道引流管置管处疼痛6例,胆汁外渗3例,胆汁性腹膜炎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BD联合体外辅助胆汁入肠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操作简单,安全有效,较单纯PTBD治疗效果好,对患者术后身体状况恢复有一定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改进和推广应用。

鲁杰,刘凌云[3](2015)在《胆管癌并阻塞性黄疸介入手术围术期护理》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肝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肝癌晚期并阻塞性黄疸的护理方法。方法胆管癌晚期并阻塞性黄疸134例给予术前、术中及术后的观察与护理。结果 117例胆管癌阻塞性黄疸症状在术后37 d减退,714 d后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明显降低。17例介入手术后引流管不畅通,黄疸无明显消退,再次手术7例引流通畅,效果满意,10例仍引流无效,30 d死亡。结论 PTCD是治疗短管癌晚期合并阻塞性黄疸的一种有效方法,围手术期的护理至关重要,引流通畅是术后治疗关键,加强护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朱惠刚[4](2014)在《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临床应用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重症胆道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2013年该院采用C臂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胆管内外引流术,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技术,治疗胆道梗阻性黄疸、急性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结果 C臂引导下PTCD术102例,穿刺并置管成功94例,成功率92%,并发症7例,发生率6%;对照组56例穿刺置管成功48例,成功率86%,并发症5例,发生率9%。结论 C臂引导下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创伤小,显效快,并发症少,对胆道梗阻性黄疸、胆道急性感染,以及晚期肿瘤的姑息性治疗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李纲[5](2012)在《胆管癌外科术后阻塞性黄疸的介入治疗》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胆管癌外科术后阻塞性黄疸的介入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2月~2009年10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5例胆管癌外科术后出现阻塞性黄疸并采取介入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其疗效。结果 25例患者的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水平1个月内由术前的(211.1±118.0)μmol/L和(146.5±86.9)μmol/L降为术后的(105.8±68.6)μmol/L和(80.2±49.2)μmol/L,下降显着(P﹤0.05)。15例患者PTC术中行胆道钳夹活检,技术成功率100%,未出现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其中10例根治性切除患者于胆肠吻合口处行钳夹活检,3例病理提示瘢痕性狭窄,给予内外引流管置入;7例为肿瘤复发,6例给予胆道金属支架置入,1例给予内外引流管置入。结论 (1)胆管癌外科术后阻塞性黄疸患者采取介入方法降黄效果明显,操作简单,并发症少;(2)PTC术中胆道活检诊断胆肠吻合口狭窄操作简单,准确。

郑列祥,杨邦明,杨军,陈志萍[6](2012)在《CT导引下经皮穿刺肝内胆管胆汁外引流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28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CT导引下经皮穿刺肝内胆管胆汁外引流术在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螺旋CT导引下经皮穿刺肝内胆管,进行胆汁外引流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28例。结果:27例穿刺成功,引流通畅25例,胆汁混合血液2例;无胆汁1例。结论:CT导引下经皮穿刺肝内胆管胆汁外引流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安全、经济、有效,值得推广。

张彦宏[7](2012)在《恶性阻塞性黄疸胆道内支架治疗及胆汁病原菌培养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晚期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胆道内支架植入术前术后各项指标的变化,评价胆道内支架治疗的疗效,并比较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和经十二指肠镜胆道支架植入两种途径放置支架的优劣,随访分析支架再狭窄的原因及临床处理策略。观察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胆汁病原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情况,分析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对我院消化病中心2009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106例恶性阻塞性黄疸进行胆道内支架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经皮肝穿刺组(PTBS)46例,经十二指肠镜治疗组(ERBD)6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胆红素、转氨酶、转肽酶及碱性磷酸酶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随访患者出现支架再狭窄时行胆道造影检查同时取得支架狭窄处的病理学诊断并对再狭窄进行处理。对我院行胆道内支架植入治疗的106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在诊疗过程中采集胆汁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物敏感鉴定,分析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胆汁病原菌培养常见病原菌谱及其耐药性。结果经皮肝穿刺组(PTBS)46例患者,42例支架植入成功,技术成功率91.3%;经十二指肠镜治疗组60例患者,57例支架植入成功,成功率95%。术后两组患者胆红素指标明显下降,经皮肝穿刺组术后第3天和第7天的胆红素下降率分别为36%和68%,经十二指肠镜组分别为35%和67%,与肝功能有关的转氨酶、转肽酶及碱性磷酸均明显下降。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分别是经十二指肠镜组(12.5±2.4)天和经皮肝穿刺组(20.2±3.2)天。经皮肝穿刺组8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9.0%,经十二指肠镜治疗组术后有8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4.0%,两组患者在总并发症发生率上无显着差异。但经十二指肠镜治疗组术后有4例出现胰腺炎,发生率为7.0%,经皮肝穿刺组术后无胰腺炎病例发生,经十二指肠镜治疗组术后胰腺炎发生率高于经皮肝穿刺组(P<0.05);经皮肝穿刺治疗组术后有4例患者出现胆道感染,发生率9.5%,经十二指肠镜治疗组术后发生胆道感染病例4例,发生率为7.0%,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低位梗阻患者术后合并胆道感染6例,发生率为10.5%,高位梗阻患者术后有2例出现胆道感染,发生率4.7%,低位梗阻患者术后胆道感染发生率高于高位梗阻患者(P<0.05)。对所有支架植入患者99例随访6个月,共随访到支架再狭窄患者18例,病理诊断显示其原因为:10例为肿瘤生长,5例为胆泥瘀积,3例为慢性炎症。全部106例患者有64例患者胆汁病原菌培养阳性,阳性率为60.3%,共检出病原菌72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52株,占72.2%,革兰氏阳性菌15株,占20.8%,真菌5株,占6.9%,革兰氏阴性菌对依替米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及美罗培南敏感性好,而革兰氏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性好,两类细菌对临床常用的喹诺酮类及不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三代头孢敏感性差,敏感率约为45%。结论:胆道内支架治疗是晚期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一种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经皮肝穿刺与经十二二指肠镜胆道支架植入两科途径相比较,两者技术成功率相似,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均能达到减黄和改善肝功能的目的,但经十二指肠镜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两组患昔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相近,但经十二指肠镜治疗组患者胰腺炎发生率高于经皮肝穿刺组,在进行十二指肠镜治疗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对胰腺的损伤。低位梗阻患者术后发生胆道感染几率高于高位梗阻患者,但两种胆道支架植入途径的术后胆道感染发生几率无明显差异。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主要因素是肿瘤生长、慢性炎症和胆泥淤积。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胆道病原菌培养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对氨基糖式类、头孢哌酮/舒巴坦及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而对喹诺酮类及不含内酰胺酶抑制剂的三代头孢基本耐药。

余文昌,张孔志,陈示光,郝明志,林海澜[8](2009)在《肝癌并阻塞性黄疸介入引流后的近期疗效》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并阻塞性黄疸行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后的近期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本院16例原发性肝癌并阻塞性黄疸患者行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回顾性统计患者在术前、术后1个月之内转氨酶、白蛋白、胆红素等肝功能指标。并电话随访了全部患者家属以获得生存信息。结果9例患者行胆道内外联合外引流、6例行外引流,1例同时行右肝管内外引流加左肝管外引流。介入术前、后谷丙转氨酶分别是(123.3±69.8)IU/L、(54.1±27.5)IU/L;谷草转氨酶分别是(186.5±149.2)IU/L、(96.8±72.9)IU/L;白蛋白分别是(30.5±3.8)g/L、(27.7±4.3)g/L;总胆红素分别是(368.9±148.1)μmol/L、(218.3±145.7)μmol/L;直接胆红素分别是(272.2±133.2)μmol/L、(141.5±115.7)μmol/L。除白蛋白外,介入手术前后相对应指标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显着意义(P<0.05)。患者2月、4月、7月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66.7%、22.5%、7.5%。中位生存期3月。结论原发性肝癌并阻塞性黄疸积极行PTBD术,有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延长生存期。

刁同进,高百春,蔡宏剑,宫林,矫学黎,于茜茜[9](2009)在《恶性阻塞性黄疸临床分析153例》文中认为目的:评价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内置管引流术(PTCD)在恶性阻塞性黄疸(MBOJ)患者中的临床诊断及其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03/2008-03收治153例MBOJ患者的临床资料.A组采用xPTCD并成功放置可膨胀性胆道金属内支架(EMS)治疗MBOJ患者27例;B组采用uPTCD治疗75例;C组选择uPTCD/xPTCD外引流及内窥镜下胆道内塑料或金属支架置入内引流术(ERBD/EMBE)内引流治疗16例;D组35例MBOJ选择PTCD及ERBD/EMBE内引流1wk-4mo后剖腹探查手术.结果:A组第1、2、3及4次以上置管成功率66.7%,76.7%,83.3%及100%;患者0.5、1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52.6%,15.8%及0%;B组置管成功率较A组明显提高(P<0.01),其第1及2次置管成功率88.7%及100%,0.5、1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47.7%,21.5%及0%;C组术后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为68.8%(P<0.01),0.5、1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53.8%,23.1%及0%;D组术后生存率较其他组明显延长(P<0.01),0.5、1、3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77.8%、66.7%、18.5%及14.8%.结论:PTCD/ERBD/EMBE是手术不能根治的恶性胆道梗阻较为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uPTCD对于晚期MBOJ患者术前定位定性诊断、术前减黄以改善肝功能及姑息性治疗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刘现立,高万勤,李云东[10](2004)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阻塞性黄疸》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施行兼有内引流及外引流效果的PTCD,对阻塞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地总结分析近3年来我院所做的32例该类PTCD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施行该型引流术32例,其中30例病人减黄效果明显,对其他临床不适也有较好的缓解作用。随访病人最长生存期为15个月。结论施行兼具内/外引流效果的胆道引流术,对不宜手术的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是较好的选择,同时也可为其他的非手术综合治疗创造机会。

二、胆道内外同时引流治疗恶性重症阻塞性黄疸7例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胆道内外同时引流治疗恶性重症阻塞性黄疸7例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梗阻性黄疸病因及诊治的再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诊断
    2.3 治疗方法
    2.4 分析统计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实验室结果
    3.2 治疗结果
    3.3 转归结果
    3.4 ERCP与PTCD的对比分析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第6章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2)PTBD联合体外辅助胆汁入肠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胆管癌并阻塞性黄疸介入手术围术期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2 结果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3.1.2 术前常规检查
    3.2 术中护理
    3.3 术后护理
        3.3.1 出血观察
        3.3.2 饮食指导
        3.3.3 疼痛观察
        3.3.4 电解质紊乱
        3.3.5 黄疸观察
    3.4 预防感染
    3.5 管道保护
    3.6 健康教育

(4)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临床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5)胆管癌外科术后阻塞性黄疸的介入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7)恶性阻塞性黄疸胆道内支架治疗及胆汁病原菌培养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恶性阻塞性黄疸的胆道支架治疗
    第一章 对象和方法
    第二章 结果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第二部分 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胆汁病原菌培养
    第一章 对象和方法
    第二章 结果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英文缩略词
致谢

(8)肝癌并阻塞性黄疸介入引流后的近期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术中所用器械
2 操作方法
3 全组患者的引流方式如下
4疗效观察与患者随访
5统计学处理
结果
    1治疗成功率及疗效
    2并发症观察
    3 患者生存期随访结果
讨论
    1原发性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行PTBD术对肝功能改善的价值
    2原发性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行PTBD术后生存期观察
    3 原发性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行PTCD操作体会与思考

(9)恶性阻塞性黄疸临床分析153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分组及治疗:
        1.2.2 uPTCD及xPTCD操作:
2 结果
    2.1 A组
    2.2 B组
    2.3 C组
    2.4 D组
3 讨论

(10)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阻塞性黄疸(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
    1.病例资料:
    2.手术方法:
结 果
讨 论

四、胆道内外同时引流治疗恶性重症阻塞性黄疸7例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梗阻性黄疸病因及诊治的再探讨[D]. 沈浩. 南昌大学, 2016(05)
  • [2]PTBD联合体外辅助胆汁入肠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研究[D]. 袁兴领. 遵义医学院, 2016(08)
  • [3]胆管癌并阻塞性黄疸介入手术围术期护理[J]. 鲁杰,刘凌云. 中国医学工程, 2015(09)
  • [4]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临床应用分析[J]. 朱惠刚.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4(02)
  • [5]胆管癌外科术后阻塞性黄疸的介入治疗[J]. 李纲. 现代预防医学, 2012(16)
  • [6]CT导引下经皮穿刺肝内胆管胆汁外引流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28例[J]. 郑列祥,杨邦明,杨军,陈志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08)
  • [7]恶性阻塞性黄疸胆道内支架治疗及胆汁病原菌培养的临床研究[D]. 张彦宏. 延边大学, 2012(01)
  • [8]肝癌并阻塞性黄疸介入引流后的近期疗效[J]. 余文昌,张孔志,陈示光,郝明志,林海澜. 当代医学, 2009(35)
  • [9]恶性阻塞性黄疸临床分析153例[J]. 刁同进,高百春,蔡宏剑,宫林,矫学黎,于茜茜.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9(15)
  • [10]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阻塞性黄疸[J]. 刘现立,高万勤,李云东.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4(11)

标签:;  ;  ;  ;  ;  

内外胆道同时引流治疗恶性重度梗阻性黄疸7例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