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

一、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罗艺[1](2021)在《大学生信息素养及其教育支持研究》文中认为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助力社会知识体系的不断解构与重塑。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素养需求与结构面临新的变革契机。信息素养成为技术变革背景下大学生社会化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布拉格宣言》、《亚历山大宣言》等国际性纲要文件彰显着信息素养的时代意义,并将信息素养纳入系统的教育计划之中,无容置疑凸显了信息素养在教育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战略地位。目前,我国大学生网络话语失范、信息安全意识薄弱等现象频现,其在应对技术变革层面胜任力明显不足。为此,本研究尝试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探究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相关议题。参照美国、欧盟等陆续推出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标准,本研究较为认同信息素养即能力这一概念,并将大学生信息素养界定为大学生发展中所应该具备的信息理解、选择、运用、评价、反思、创造能力。基于对境脉理论和学习者特征理论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理论视角,本文从个人因素和外部环境两个教育支持维度来分析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实际状况、困境表征及教育支持路径。首先,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调研、教育比较、案例研究等研究方法,设计和验证了大学生信息素养测量指标体系,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六个省份12所大学近24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而对60余名大学教师、辅导员、管理人员和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其次,结合大学生信息素养构成和教育支持的相关维度,构建信息素养与教育支持间的结构方程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体系的实施构想,注重将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力求在分析问题时使得两者互为补充、相互验证。研究发现,在信息素养现状方面,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且教育成效不显着,具体存在的六个方面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受信息影响大但规范意识较弱;大学生信息依赖性强但选择能力较弱;大学生信息获取以网络为主但工具运用能力较弱;大学生接收信息质量参差且评价辨识能力较弱;大学生信息反思意识不强且反思行为较少;大学生信息创造能力不足且缺乏主动性等。在信息素养影响因素方面,研究者进一步分析提出个人特质和外部环境两大教育支持影响因素,个人特质具体是指信息行为极易受到个人特质影响,且不易受大学教育影响而转变;外部环境则囊括大学、网络、社会三方,主要面临以下现实问题:大学对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不足;专业师资缺乏;相应教育项目和举措不完善;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未在网络环境中得到充分重视;缺乏系统性成效评估体制机制;社会环境对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尚未形成良好的氛围等。基于以上发现,归纳得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四项实然困境:其一,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理念滞后;其二,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专业化不足;其三,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多元主体缺失;其四,大学生信息素养政策大学供给匮乏。立足现状和问题,本研究提出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支持三个原则构想,分别为“教育模式的个性化与精准化原则”、“教育环境的专业化与规范化原则”、“教育环境的系统化与长效性原则”,同时从大学生个体、大学本身、政府和社会等多元主体出发,遵循微观到宏观、外促到到内生、泛化到专业、单主体到全育人的基本思路,提出构建“以内生为核心、大学为重点、网络为依托、全社会共同参与”四位一体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想四条实施路径,以期能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政策制定和管理机制创新提供价值参考。

何志鹏[2](2020)在《目录学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网络导读服务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文献的载体形态和传播渠道,也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现代的读者对阅读的需求更加迫切,对文献的需求更加精准。然而,爆炸式增长的信息量和网络信息的混乱无序、良莠不齐又给读者造成了很大的阅读障碍。在这样的信息环境下,读者自发的阅读中容易出现浅阅读、碎片化阅读和功利化的阅读倾向等问题。图书馆在高校中既是信息中心,同时也要承担辅助教学和研究的职责。在这样的背景下,有责任帮助以大学生为主体的读者群体选择和获取需要的文献资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推广经典阅读和深层次阅读,最终帮助读者通过阅读来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综合素养。传统的导读服务形式已经难以适应网络和数字时代的要求。因此,图书馆有必要适应网络时代的信息环境和读者的阅读习惯,利用网络和数字技术,开发新型的网络导读服务。目前,对网络导读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成果,国内高校图书馆也已经广泛开展了网络导读服务。但是高校网络导读服务还处在发展阶段,没有形成完善的服务模式。该论文旨在提出一个相对合理的网络导读体系方案,为今后高校图书馆的网络导读服务建设提供一个可以参考的途径。目录一直承担着指导读书治学的功能,网络导读也是现代目录学研究的方向。论文尝试从目录学的视角考察网络导读工作,将目录学中与导读有关的理念和方法应用于网络导读中,以构建高校图书馆的网络导读服务体系。论文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绪论部分,说明了该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明确了研究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网络导读研究文献进行综述,论文认为国内研究侧重于理论问题探讨,国外研究侧重于具体技术和实践,但对于网络导读的体系和模式还没有充分的研究。第二章为理论部分。论文首先明确了导读的概念及网络导读的概念和内容。之后论文从目录学的视角分析导读,探讨了中国古典目录学中的核心理念对阅读指导的意义和价值;分析了我国传统导读书目实现导读功能的方法和存在的不足。还介绍了数字时代目录学研究中对阅读指导相关理论的进一步发展。第三章对高校图书馆网络导读服务的开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论文先选择国内“211工程”院校图书馆网站作为案例,调查了网络导读服务的大致情况和常见的网络导读服务模式。然后选择网络导读服务开展较好的12所高校图书馆的网站作为典型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总结目前高校网络导读服务的开展现状,并指出存在的问题。第四章在前文理论归纳和实例调研的前提下,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网络导读服务体系构建的原则和方法,设计了高校图书馆网络导读服务体系的模型。第五章以北京邮电大学和南京大学的网络导读服务为例,分析它们的建设情况并指出了可以改进之处。第六章对该论文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提出了高校网络导读服务的发展方向。阐明了文章的创新点,之处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翟新腾[3](2016)在《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要点》文中提出书籍从古至今一直是传播知识、信息的重要载体,高校图书馆中储存了大量的书籍供师生阅览,为校园的文化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而如今在迅猛发展的网络环境影响下,师生们学习、生活都逐渐发生了改变,他们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多种多样。本文将简述网络环境下师生阅读习惯、喜好的改变,当前高校图书馆发展中存在的不足,论述当前情势下高校图书馆如何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黄幼菲[4](2014)在《高校图书馆、泛在网络环境与校园文化建设》文中指出文章分析了泛在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探讨并提出了泛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路径。

丁洁静[5](2014)在《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文中指出校园文化是高校校园建设和社会文化链接载体。高校要以“十二五”规划为指导,要科学的、战略性的规划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提高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本文从新的历史条件下网络环境影响下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与特征出发,分析探讨在当前网络信息传播和舆论相对自由的历史条件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如何应对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如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主流核心价值体系弱化,校园文化指向不明,高校学生对未来展望不明确,高校毕业生找工作难,高校学术文化建设措施等问题。第一章:本文绪论,综合分析分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综述之前学者关于高校校园文化和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文献。第二章:主要分析了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的现状。首先明确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与构成以及高校校园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然后介绍了网络与网络环境的发展与功能,最后解释了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第三章:为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分别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和育人体系。第四章:主要介绍了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五章:本文的重点所在,分别从四个方面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黄幼菲,袁素瑛[6](2014)在《泛在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文中研究说明泛在网络环境改变了高校师生的学习、生活、行为方式,对高校图书馆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研究泛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论证泛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探索泛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刘楠楠[7](2013)在《网络环境下大学文化建设研究 ——以沈阳市部分本科院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部分。大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肩负着传承社会文化和大学文化的重任,对加快我国文化大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大学在发展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大学文化建设,在大学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过程中加快前进步伐,为我国文化建设做出重要的贡献。在网络环境下大学文化建设处在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高校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调整战略部署。我国大学文化建设虽然整体上是在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但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网络环境给予了文化大发展的基本优势条件,同时也给大学文化建设提出了挑战,如何合理高效地利用网络环境发展大学文化,如何应对大学文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这已经成为我国大学应该研究的重大课题。在理论方面,本文首先主要界定了“网络环境”、“虚拟环境”、“文化”、“大学文化”等几个核心概念,并对沈阳市部分本科院校的文化建设内涵进行了定义分析,对大学文化的内容加以具体规划,从而得出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体系。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比较研究法、文献法等方法对沈阳市部分本科院校的文化建设进行分析,将从网络环境下大学文化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建设策略,本文将从建立健全的网络信息体制、建立健全的网络平台、建立健全的文化传播途径、建立健全的文化活动体系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本文主要是通过对沈阳市部分本科院校文化的研究分析,总结出适合本科院校发展现状的大学文化发展模式,从而对我国的大学文化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张静,张格丽[8](2012)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对策》文中研究指明论文分析了校园文化在网络环境下的新变化,提出高校图书馆应该从利用网络平台扩大宣传、平衡各种资源的比例、利用社交网络工具加强互动、开展学科服务、倡导经典阅读等方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汤玮[9](2010)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文中指出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党在新时期的伟大创举,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教育,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神圣职责,校园文化是高校办学的重要资源,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图书馆是校园文化的主阵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及促进校风建设有着重要影响。

李丽娟[10](2009)在《谈中等职业学校图书馆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文中研究说明图书馆在中等职业学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心,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和谐校园文化的传承者。图书馆在构建中等职业学校和谐校园文化中应采取有效措施,要积极改善图书馆的办馆条件,要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要大力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导读活动、用户教育。

二、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大学生信息素养及其教育支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
        一、大学生网络话语失范现象频现
        二、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薄弱
        三、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缺乏
    第二节 研究价值与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价值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信息
        二、素养与素质
        三、大学生信息素养
        四、教育支持
第二章 研究综述
    第一节 信息素养的内涵发展
        一、媒介素养
        二、数据素养
        三、网络素养
        四、信息素养
        五、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政策文本研究
        一、时代性标杆:《布拉格宣言》和《亚历山大宣言》
        二、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标准研究
        三、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政策研究
        四、小结与讨论
    第三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理论研究
        一、基于境脉理论视角的研究
        二、基于学习者特征理论视角的研究
        三、小结与讨论
    第四节 文献述评与研究框架
        一、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启示
        二、已有研究的不足
        三、本研究的分析框架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思路与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路线
    第二节 测量工具编制
        一、问卷编制的步骤
        二、大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指标
        三、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评价指标
    第三节 调查数据搜集
        一、问卷预测与检验
        二、正式问卷的施测
        三、调查对象概况
第四章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总体特征分析
    第一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构成表现
        一、大学生信息理解能力
        二、大学生信息选择能力
        三、大学生信息运用能力
        四、大学生信息评价能力
        五、大学生信息反思能力
        六、大学生信息创造能力
    第二节 小结与讨论
        一、大学生受信息影响大但规范意识较弱
        二、大学生信息依赖性强但选择能力较弱
        三、大学生信息获取以网络为主但工具运用能力较弱
        四、大学生接收信息质量参差且评价辨识能力较弱
        五、大学生信息反思意识不强且反思行为较少
        六、大学生信息创造能力不足且缺乏主动性
第五章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支持分析
    第一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影响因素
        一、个人特质与信息素养教育
        二、外部环境与信息素养教育
        三、讨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维度影响情况
    第二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困境
        一、信息素养教育支持重视不够
        二、信息素养教育专业化不足
        三、信息素养教育教育支持体制机制不完善
        四、信息素养教育政策大学供给不充分
    第三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与教育支持的关系
        一、大学生信息素养与教育支持的互动模型
        二、分析与讨论
第六章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体系的建构
    第一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基本思路
        一、教育模式从外促到内生
        二、教育环境从泛化到专业
        三、教育主体从单主体到全维度
    第二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原则构想
        一、教育模式的个性化、精准化原则
        二、教育环境的专业化、规范化原则
        三、教育体系的系统化、长效性原则
    第三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实施路径构想
        一、以内生为核心,实现大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自我支持
        二、以大学为重点,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专业化水平
        三、以网络为依托,优化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体制机制
        四、全社会共同参与,构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治理生态圈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创新与价值
    第三节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2)目录学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网络导读服务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目录学视角下的导读
    2.1 导读与网络导读
        2.1.1 导读的定义
        2.1.2 网络导读的概念和内容
    2.2.中国古典目录学的导读思想
        2.2.1 中国古典目录学的理论核心和导读思想
        2.2.2 中国传统导读书目的发展及其导读功能
    2.3.数字时代目录学导读理论的发展
第三章 高校图书馆网络导读服务调研
    3.1“211 工程”院校图书馆网络导读服务概况
    3.2 网络导读的主要形式
    3.3 高校图书馆网络导读服务典型案例分析
        3.3.1 国内典型案例分析
        3.3.2 境外典型案例分析
    3.4 高校图书馆网络导读服务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高校图书馆网络导读服务体系构建
    4.1 高校图书馆网络导读服务体系的构建原则
    4.2 高校图书馆网络导读服务体系的构建策略
    4.3 高校图书馆网络导读服务体系的总体框架
    4.4 高校图书馆网络导读服务体系的基本功能模块
    4.5 高校图书馆网络导读服务体系的运作模式
第五章 高校图书馆网络导读服务体系实证分析
    5.1 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网络导读服务
    5.2 南京大学图书馆网络导读服务
    5.3 总结与改进
第六章 展望与总结
    6.1 高校图书馆网络导读服务的发展方向
    6.2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今网络环境下发生的变化及表现出的特征
    1. 在网络环境下师生读书、获取信息的方式逐渐发生变化
    2. 电子刊物、书籍的普及影响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位置
    3. 网络信息更新快速但内容良莠不齐
    4. 在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不足
二、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对发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新举措
    1. 为师生提供良好的读书、学习环境,筛选优良的书籍、刊物
    2. 推广、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3. 利用网络平台提高图书馆实用性
    4. 深化图书管理馆员队伍建设
三、结语

(4)高校图书馆、泛在网络环境与校园文化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 泛在网络环境下校园文化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
    1.1 高校师生人生价值观取向呈多元化趋势
    1.2 校园文化传统传播渠道面临威胁和挑战
    1.3 异化师生人际交往, 网络越轨日趋严重
    1.4 图书馆的知识中介作用被严重削弱
2 探索泛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路径
    2.1 重视和加强师生人生价值观的教育, 引领师生思想素质的提升
    2.2 重视和加强师生阅读习惯的教育, 引领师生文化素质的提升
    2.3 重视和加强师生人文精神的教育, 引领师生人文素质的提升
    2.4 重视和加强师生信息能力的教育, 引领师生信息素质的提升

(5)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的创新之处
        1.3.1 研究方法和思路
        1.3.2 本文研究创新特点
2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概述
    2.1 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结构和特征
        2.1.1 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2.1.2 校园文化的构成
        2.1.3 校园文化的特征
    2.2 网络环境的发展现状及功能特征
        2.2.1 网络环境的发展现状
        2.2.2 网络的功能特征
3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和载体
    3.1 校园文化建设内容
        3.1.1 高校校园精神文化
        3.1.2 高校校园制度文化
        3.1.3 高校校园行为文化
        3.1.4 高校校园物质文化
        3.1.5 高校校园学术文化
    3.2 校园文化建设载体
        3.2.1 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
        3.2.2 校园文化的制度载体
        3.2.3 校园文化的组织载体
        3.2.4 校园文化的活动载体
4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4.1 网络环境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的机遇
        4.1.1 网络丰富了校园文化的题材
        4.1.2 网络打破了校园文化的相对封闭状态
        4.1.3 网络更加包容校园文化的百家争鸣
        4.1.4 网络革新了教学方式和校园活动形式
    4.2 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4.2.1 对高等教育理念的冲击
        4.2.2 对高校校园文化中价值认同的挑战
        4.2.3 对高校学术研究评价体系的冲击
        4.2.4 对高校学生心理和行为的消极影响
5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途径
    5.1 响应中国社会转型的时代号召
        5.1.1 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引领社会主义思潮的灯塔
        5.1.2 校园文化打造成传播社会文明的平台
    5.2 高等教育全球化的历史背景
        5.2.1 教育理念定位要适应高等教育的市场化导向
        5.2.2 适应文化全球化的同时强化本土化文化意识
        5.2.3 教育评价体系要具有民族性
    5.3 顺应世界高校校园文化发展趋势
        5.3.1 同步增强高校校园文化的国际性与民族性
        5.3.2 突出高校校园文化个性化
        5.3.3 彰显高校校园文化的信息性与虚拟性
    5.4 在对抗和平衡中回归校园文化育人本质
        5.4.1 加强学生的人际和社会交往实践
        5.4.2 激发学生的文化觉醒和文化自信
        5.4.3 利用网络优势鼓励学生参与学术创新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6)泛在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泛在网络环境下的新情况、新特点
    1.1无法适应高校师生阅读习惯、方式、行为发生的重大改变
    1.2网络信息的飞速发展使图书馆的知识中介作用被严重削弱
    1.3难以向师生提供的知识服务,资源共建共享严重受阻
2高校图书馆应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2.1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2.2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2.3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可行性
3高校图书馆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3.1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氛围
    3.2创建良好的网络环境和网络导航系统
    3.3加强阅读指导工作
    3.4创建高度协同高校图书馆联盟和信息服务合作机制
    3.5提高馆员对泛在网络环境的适应能力
4结语

(7)网络环境下大学文化建设研究 ——以沈阳市部分本科院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国内相关研究
        (二)国外相关研究
        (三)评述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比较分析法
        (三)问卷调查法
第二章 网络环境下大学文化建设概述9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文化建设的科学内涵
        (一)文化的内涵
        (二)大学文化的内涵
        (三)大学文化建设的原则和内容
    二、网络与网络环境的科学内涵
        (一)网络的内涵
        (二)网络在大学中出现的特点
        (三)网络环境的含义
    三、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有利于优化大学育人环境
        (二)有利于改善大学人文环境
        (三)有利于深化大学的德育工作
第三章 网络环境下大学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及特征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组织文化建设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物质文化建设
        (三)网络环境下大学非物质文化建设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文化建设的特征
        (一)开放性
        (二)整合性
        (三)创新性
第四章 网络环境下大学文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文化现状问卷调查与分析
        (一)网络环境下的大学文化建设问卷设计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文化建设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二、沈阳市部分本科院校网络环境的现状
        (一)网络环境存在的弊端
        (二)网络环境拥有的优势
        (三)沈阳市部分本科院校网络环境
    三、网络环境下大学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过度过滤信息导致大学生信息缺失
        (二)大学文化建设缺乏民主性
        (三)大学文化建设缺乏创造性
    四、网络环境下大学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院校内部原因
        (二)社会导向原因
        (三)学生自身原因
第五章 网络环境下大学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的网络信息体制
        (一)规范网络信息管理体制
        (二)规范网络信息管理队伍
        (三)规范网络信息使用者行为
    二、建立健全的网络平台
        (一)建立健全的网络管理平台
        (二)建立健全的网络信息平台
        (三)建立健全的网络交流平台
    三、建立健全的文化传播途径
        (一)传统模式宣传
        (二)互联网的宣传
    四、建立健全的文化活动体系
        (一)基于网络的校园历史宣讲会
        (二)基于网络的文化交流活动
        (三)基于网络的文化创新活动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 1:调查问卷
    附录 2:个人简历

(8)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网络环境下校园文化的新变化
    1.1 网络拓展了校园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1.2 网络加速了校园文化的社会影响
    1.3 网络带来了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的变化, 增加了建设难度
    1.4 网络改变了校园文化的传播交流方式, 增强了交互功能
2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对策
    2.1 利用网络宣传平台, 拓展校园文化建设途径
    2.2 平衡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比例, 充实校园文化建设内容
    2.3 利用社交网络工具, 促进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与交流
    2.4 开展学科服务, 加强名师对大学生文化价值观的引导
    2.5 倡导经典阅读, 加快校园网络建设
    2.6 加强馆员职业修养, 提高读者信息素质
3 结语

(9)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 校园文化的内涵
2 高校图书馆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
    2.1 系统地规划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图书馆建设的前提
    2.2 图书馆是促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和重要场所
    2.3 协调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图书馆建设能有效提升办学品位、形成办学特色
3 网络环境下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
    3.1 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的新特点
    3.2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四、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学生信息素养及其教育支持研究[D]. 罗艺. 华东师范大学, 2021(02)
  • [2]目录学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网络导读服务体系研究[D]. 何志鹏. 南京大学, 2020(02)
  • [3]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要点[J]. 翟新腾. 现代交际, 2016(03)
  • [4]高校图书馆、泛在网络环境与校园文化建设[J]. 黄幼菲.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4(06)
  • [5]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 丁洁静. 重庆理工大学, 2014(03)
  • [6]泛在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J]. 黄幼菲,袁素瑛. 图书馆学刊, 2014(01)
  • [7]网络环境下大学文化建设研究 ——以沈阳市部分本科院校为例[D]. 刘楠楠. 沈阳师范大学, 2013(S1)
  • [8]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对策[J]. 张静,张格丽. 新世纪图书馆, 2012(11)
  • [9]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J]. 汤玮. 科技广场, 2010(04)
  • [10]谈中等职业学校图书馆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J]. 李丽娟. 河北科技图苑, 2009(06)

标签:;  ;  ;  ;  ;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