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员心理素质与行车安全

驾驶员心理素质与行车安全

一、驾驶员的心理素质与行车安全(论文文献综述)

顾卫周[1](2021)在《汽车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汽车驾驶员驾车时的心理状态对行车安全有非常大的作用,影响心理状态的原因一般有个人因素和外部影响,比如疲劳驾驶和雾霾天气等。本文从汽车驾驶员驾车时的心理状态切入,探究、讨论如何提升其心理状态,保障驾驶的安全性。重点的提升建议有:培养更好的行车习惯、更高的行车技能、更强的心理承受力、更正确的行车思维和更强的身体素质等。

凌浩晗[2](2021)在《城乡结合部公交车辆运行风险评价及其防控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在我国城乡结合部的交通由于缺乏高度的重视,以及深入的改善研究,交通事故频发,已经成为我国的交通事故黑点之一,尤其是城乡结合部营运公交,公交车辆的安全问题一直备受社会瞩目,由于交通事故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相关交管部门制定的简单政策对交通事故率没有起到有效降低的作用,因此针对城乡结合部公交交通事故的风险影响因素研究,提出城乡结合部公交运行风险防范对策尤为重要。这对提升我国整体道路车辆运行安全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城乡结合部的范围确定以及城乡结合部公交进行界定,通过交通调查对城乡结合部道路、公交车辆、驾驶员进行交通安全特性分析,并且利用路边询问法、跟车调查法以及通过云南省相关交通管理部门的深入交流和对接等方法,筛选出云南省有效的2014-2020年的城乡结合部公交道路交通事故数据。其次,根据事故数据的时间、空间、事故形态等方面进行规律分析,对风险进行定义,再以交通系统五要素即人、车、路、环境、管理进行事故致因的分类,对交通事故致因进行提取,根据风险因素引发事故的概率以及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建立城乡结合部公交运行风险指数评价模型,筛选影响交通事故发生的风险要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然后介绍常用的车辆运行风险评价方法,引入径向基神经网络和小波分析理论,介绍其优势、数学原理、结构设计、以及应用,利用径向基神经网络和小波分析理论相结合,构建了径向基小波神经网络,用于城乡结合部公交运行风险评价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与径向基神经网络相比,模型精度更高、学习速率更快。将训练好的模型进行应用,通过云南省某网阔道路运输监控平台所实时动态监控所得的数据,输入到模型里,对车辆运行做出安全性评价。最后根据识别出的重要的车辆运行风险要素,构建车辆风险防范对策库,包括驾驶员行车安全保障库、车辆技术状况改善对策库、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综合改善库、公交企业安全管理对策库。为相关部门及企业规避城乡结合部公交运行风险提供参考。

韩万里[3](2021)在《重型货车驾驶员驾驶行为特征及安全风险研究》文中指出在人-车-路环境组成的交通系统中,驾驶员是系统主体,是保证道路交通安全的核心。近年来针对主动交通安全管理系统的研究逐渐成为主流,尤其对于重型货车等大型营运性驾驶员驾驶行为特征的研究倍受研究者的关注。因此,本文以重型货车驾驶员驾驶行为及其安全风险为研究对象,设计出适用于我国重型货车驾驶员驾驶行为体系量表,分析重型货车驾驶员驾驶行为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重型货车驾驶员驾驶行为安全水平评价方法,构建重型货车驾驶员交通事故风险预测模型。把对重型货车驾驶员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控制转换为对其主要影响因素的控制,以提高和改善重型货车驾驶员驾驶行为。丰富了驾驶员驾驶行为相关理论,为重型货车驾驶员安全驾驶行为分析与安全风险研究提供思路和实验方法。首先,在总结分析重型货车运行安全、驾驶行为特征、驾驶行为安全评价方法及交通事故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明确研究目的、方法及创新思路。修正拓展了驾驶行为定义,对驾驶行为进行分类,梳理了各类相关概念之间定义关系;基于交通心理学及海因里希“多米诺骨牌”因果连锁理论等,结合重型货车交通事故统计数据,对重型货车驾驶员驾驶行为特征及其交通事故成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构建了重型货车驾驶员驾驶行为表征框架。其次,基于统计学与心理学理论,运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交流访谈、观察法及探索性因子分析等方法,设计出了适合我国重型货车驾驶员特征的重型货车驾驶员驾驶行为体系量表,分析了重型货车驾驶员驾驶行为的表现特征,并对验证了量表的合理与有效性。然后,将相关性分析、多重对应分析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相结合,分析不同属性的重型货车驾驶员的各种驾驶行为特征。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路径预测方法,构建了重型货车驾驶员驾驶行为影响因素路径整合模型,全面分析影响重型货车驾驶行为发生动机因素,找出影响重型货车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关键因子及其影响度。再者,基于驾驶行为量表,从重型货车驾驶员的积极行为、一般违规行为、错误驾驶行为、疏忽大意驾驶行为及风险/攻击性驾驶行为5个方面构建了重型货车驾驶员驾驶行为安全指标体系。提出了将主成分分析与熵值法相融合的方法对驾驶行为安全评价指标融合赋权,将灰色关联度与TOPSIS综合评价法相融合的方法构建重型货车驾驶员驾驶行为安全水平评价模型,实现对不同群体的重型货车驾驶员驾驶行为安全水平综合评价。最后,基于重型货车驾驶行为量表及其数据统计学特征,以重型货车驾驶员属性及其驾驶行为为自变量,以重型货车是否发生交通事故为因变量。应用相关性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及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用于重型货车驾驶员交通事故风险建模的自变量。并提出基于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的重型货车驾驶员交通事故风险预测方法,构建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来说明驾驶员及其驾驶行为特征参数之间的关联特征对重型货车驾驶员交通事故风险预测结果的影响。并对影响重型货车驾驶员发生交通事故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改善重型货车驾驶员驾驶行为及其预防事故的措施与建议。研究成果丰富重型货车驾驶员驾驶行为相关理论,有助于提高对重型货车驾驶员驾驶行为研究的重视程度,为重型货车驾驶员不当驾驶行为的矫正与积极驾驶行为的培养等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制定相关安全措施政策或规章、开发重型货车碰撞预警系统等提供指导。可改善重型货车驾驶员的驾驶行为,提高驾驶安全性,预防或减少重型货车交通事故发生。

杨玉,程书波[4](2021)在《影响驾驶员行车安全的心理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驾驶员作为道路交通的主要参与者,在维护道路交通安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各种对驾驶员行车安全有影响的心理因素,理论联系实际,结合问卷调查的方式,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驾驶员心理综合素质及基于心理因素改善驾驶员行车安全的具体措施,以期达到消除不良驾驶心理,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保障行车安全的目的。

刘正武[5](2020)在《职业驾驶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福建省寿宁县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行车安全关乎生命安全,尤其是职业驾驶员,更应将安全这道"生命防线"牢牢握在手中。当前,职业驾驶员群体的驾驶技术与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在路况不熟或视线不佳的情况下,更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提升职业驾驶员的驾驶技术与综合素质极为重要。文章结合福建省寿宁县的地形路况,分析了当地职业驾驶员行车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为职业驾驶员的行车安全与公路交通安全提供参考。

周素东[6](2020)在《驾驶员职业能力提升措施与激励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许多驾驶员在事故应急、运输车辆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存在欠缺问题,为保证驾驶员的安全驾驶,开展驾驶员职业能力提升措施与激励机制研究。驾驶员职业能力提升可通过加强驾驶员身心素质培养、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提升驾驶员行车安全防范意识等措施实现。结合提高驾驶员工资待遇、建立工时预警机制合理安排驾驶员出勤等机制,可为驾驶员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并为后续驾驶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孙强[7](2020)在《铁路机车驾驶员职业安全适应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根据事故致因理论,安全事故通常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相关研究表明,在铁路系统中由人因失误诱发的行车事故占据了较大比重。随着机车驾驶员制度改革的深化,运输环境日趋复杂,在机车驾驶员任务重、压力大的情况下,保障机车驾驶员的各项素质水平,强化机车驾驶员的安全管理,确保行车安全,是当今亟待研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研究铁路机车驾驶员职业安全适应性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铁路机车驾驶员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搜集相关研究文献,梳理了机车驾驶员职业安全适应性相关概念和理论,并以此为基础对铁路机车驾驶员在作业行为、值乘制度和劳动标准3个方面的职业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构建了含4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的机车驾驶员职业安全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然后,以建立的指标体系为依据设计机车驾驶员职业安全适应性调查问卷,实现了对各项评价指标的量化。接着,应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机车驾驶员职业安全适应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最后,对X机务段的机车驾驶员进行实例分析,通过评价结果,找出指标中的薄弱环节,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研究的机车驾驶员职业安全适应性评价方法,有助于铁路管理部门加强机车驾驶员的日常管理,保证上岗机车驾驶员的各项素质水平,从源头上确保行车安全。

商艳[8](2020)在《基于驾驶员眼动特性的草原公路直线段景观单调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内蒙古自治区主要的景观类型是草原,全区大部分的已建和待建公路均在草原地区。草原地区城镇少,人口密度低,城镇和城镇之间的公路出行距离长,而且公路线形简单,多为长直线或大半径曲线,公路景观环境单一、植被覆盖率低。草原公路的长直线路段和单调的景观环境,易使驾驶员的驾驶操作能力和对交通信息的感知、判断和决策能力下降,进而给草原公路直线路段行车带来安全隐患。草原公路直线路段景观环境的单调性问题如若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将会严重危害驾驶员的身心健康和行车安全。有研究证明,草原公路直线路段景观环境的单调性可以通过增加信息量得到缓解。目前所开展的信息量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元素或一种景观类型的多个元素组合条件下信息量的研究上,尚缺乏多种景观类型的多个元素组合条件下信息量的研究。目前草原公路直线路段已有交通工程设施信息量的研究,而交通工程设施与其他人文景观元素等多个不同类型景观元素组合形式下信息量的研究还处于空白。掌握交通工程设施和其他人文景观元素的特性,制定科学合理的景观元素组合形式及信息量的适宜范围对已建和待建公路景观环境的改善和优化、对解决草原公路直线路段景观环境的单调性以及提高驾驶员行车安全水平有很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各种感觉器官提供给驾驶员的交通信息中,视觉提供的信息占80%以上,视觉信息量的多、少及信息元素的类型都会影响驾驶员的心生理状态、驾驶行为和行车水平。为了有效的解决草原公路直线路段景观环境的单调性,本项目以草原公路直线路段驾驶员为研究对象,以驾驶员眼动行为指标数据为基础,运用模拟驾驶实验、理论分析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设计不同景观元素组合场景实验,研究不同视觉场景下驾驶员眼动特性变化规律,分析各影响因素对驾驶员眼动特性的影响,揭示不同视觉场景下驾驶员心生理特性及其眼动特性机理。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对典型的草原公路及周边典型的高速公路、旅游公路的公路景观环境及其构成要素进行全面的调查统计,分析和总结了草原公路简单景观环境的现状和分布特点,草原公路中50%以上为二级草原公路,80%以上的公路线形为直线,90%以上的周围景观色彩单调、设施稀少、植被稀疏、沙化严重。根据草原公路现状,提出了解决草原公路直线路段景观环境单调性的合理思路。(2)结合草原二级公路特点,采用实验法、主观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等确定了构建草原公路简单景观环境的交通设施和人文景观2种类型11种元素;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聚类分析方法相结合,建立了草原公路景观信息元素权重层级模型,确定了 5个权重层级信息水平:0-0.1,0.1-0.2,0.2-0.3,0.3-0.4,0.4-0.5。草原公路直线路段景观元素权重范围在0-0.1范围内。(3)结合眨眼、注视、扫视3种眼动行为指标的生理学意义及特点,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了能够表征草原公路直线路段单调性景观环境下眼动特性的敏感指标:眨眼持续时间、注视持续时间、瞳孔直径、扫视持续时间、扫视幅度。(4)通过不同视觉场景下驾驶员眼动特性变化规律分析可知,在ZZ4(0.3-0.4)视觉场景下,驾驶员眨眼持续时间、注视持续时间、瞳孔直径、扫视持续时间均达到最小值,扫视幅度达到最大值。在此范围内,驾驶员行驶环境视觉负荷最小,注意力最集中,捕捉、提取、处理和加工有效信息的效率最高,获取信息量最大。在此环境下行车,驾驶员能够充分了解周围交通环境信息,提高安全行车水平。这一范围为草原公路直线路段景观环境信息量的设置和优化提供了参考阈值范围,但不建议超出这个范围。(5)在ZZ4(0.3-0.4)视觉场景下,对5种元素组合景观环境下驾驶员眼动指标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ZZ4-3元素组合景观环境中驾驶员获取交通信息量最大、提取有效信息的效率最高、视觉负荷最小。结合主观问卷调查结果可知,此元素组合景观环境视觉刺激效果最好,这一元素组合可为草原公路景观环境单调性的改善提供合理的元素组合形式建议值。(6)经验对不同视觉场景下驾驶员眼动行为指标变化有显着性影响;熟练驾驶员提取和处理交通环境信息的效率高于非熟练驾驶员,非熟练驾驶员对信息量的增加比较敏感。性别对眨眼行为指标无显着性影响,对注视、扫视行为指标有显着性影响。男性驾驶员对信息量的增加能保持注意力集中的稳定状态,女性驾驶员注意力受无关交通信息元素的干扰性强。(7)草原公路直线路段景观环境的单调性问题可以通过增加视觉信息量进行改善,而且有较好的改善效果。交通设施和人文景观元素的增加,既弥补了草原公路直线路段交通信息的不足,又增加了视觉信息的刺激强度和多样性,对草原公路直线路段景观环境的单调性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对驾驶员的认知、判断、决策、执行等都有积极的作用,提高了驾驶员安全行车的水平。

王辉[9](2020)在《消防特种车辆维护保养及驾驶员安全行车教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进行消防救援的过程中,消防车辆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消防特种车辆不仅需要进行消防救援力量的输送,而且还是开展救援任务的关键。为了在最大范围内确保消防车辆行车安全,本文主要分析了消防特种车辆驾驶员安全行车教育的意义,阐述了现阶段消防特种车辆驾驶员行驶现状,最后提出了消防特种车辆维护保养以及驾驶员安全行车教育的具体路径。严格选拔驾驶人员,做好培训工作,强化管理,确保驾驶员安全行车,能够帮助消防员顺利地完成灭火抢险任务,更好地保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杨梦迪[10](2020)在《基于GO法的驾驶员驾驶行为可靠性研究》文中提出21世纪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业伴着经济发展的步伐迅猛向前,道路上各类交通构成逐渐复杂,交通量也逐渐增加,同时直接导致了交通事故数上升,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重大隐患。对道路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调查得出,约七成以上和驾驶员个体特征及行为有关,而驾驶员绝对是目前交通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因此,本文将从驾驶员驾驶行为来研究道路运输安全问题。现在已有很多研究道路运输安全方面的文献或方法,也有分析驾驶员可靠度的各种方法,但多是单独的分析驾驶员某一方面因素在系统中的影响,关于以驾驶员为中心的系统驾驶行为的可靠性的研究较少。为了能够更好地降低甚至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本文进一步分析研究了驾驶员行为可靠性及影响因素,并结合近几年危货事故数据,对多发事故类型——碰撞进行研究,最终得到危货道路运输系统中车辆的安全避碰概率。本文主要做了下述内容的研究:(1)在归纳国内外关于驾驶行为及可靠性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之上,研究了不同驾驶行为的特征和因素,总结出驾驶行为典型模式和系统各阶段指标对交通事故的影响情况。(2)介绍GO法(GO methodology)的基本理论,并与故障树法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出其适用于道路运输驾驶系统中的优势,继而建立车辆驾驶系统GO图。(3)结合危货驾驶员的复杂生理心理状态及特殊行为特点等,根据风险驾驶行为及碰撞的比例数据,总结碰撞的类型和原因,阐述了后文分析避碰系统的必要性;在采集危货运输实车数据和模拟驾驶数据的基础上,构建危货驾驶员车辆避碰系统GO模型,从定性、定量两方面剖析计算了危险货物道路运输驾驶员避碰的可靠性。(4)结合危货道路运输事故的成因和事故类型,对车辆避碰评价结果进行理论分析,总结出提升驾驶员尤其是危货驾驶员驾驶行为可靠性的实际性建议,为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驾驶员的选拔和职业教育提供参考。

二、驾驶员的心理素质与行车安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驾驶员的心理素质与行车安全(论文提纲范文)

(1)汽车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汽车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主要影响分析
    2.1 疲劳与厌倦心理影响行车安全
    2.2 恐慌与焦虑心理影响行车安全
    2.3 侥幸与紧张心理影响行车安全
    2.4 逆反与利益所求心理影响行车安全
3 提高汽车驾驶员心理素质的对策
    3.1 增强驾驶员身体素质
    3.2 培养汽车驾驶员良好的职业道德
    3.3 提高驾驶员心理承受能力
    3.4 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
4 结语

(2)城乡结合部公交车辆运行风险评价及其防控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4.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
    1.6 论文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城乡结合部交通数据采集整理及其安全特性分析
    2.1 城乡结合部的范围确定及城乡结合部公交界定
        2.1.1 城乡结合部的范围确定
        2.1.2 城乡结合部公交界定
    2.2 城乡结合部公共交通数据采集
        2.2.1 城乡结合部公共交通数据采集方案
        2.2.2 城乡结合部公共交通调查方法
        2.2.3 城乡结合部公共交通调查具体内容
        2.2.4 交通事故数据采集和处理
    2.3 城乡结合部交通安全特性
        2.3.1 城乡结合部人员出行和驾驶员特点
        2.3.2 城乡结合部道路交通车辆特点
        2.3.3 城乡结合部道路交通设施特点
        2.3.4 城乡结合部交通管理特点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城乡结合部公交交通事故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识别
    3.1 城乡结合部公交交通事故的一般规律及分析
        3.1.1 城乡结合部公交交通事故时间分布规律
        3.1.2 城乡结合部公交交通事故空间分布规律
        3.1.3 城乡结合部公交交通事故形态分布规律
        3.1.4 城乡结合部公交交通事故气象状况分布规律
        3.1.5 城乡结合部公交交通事故道路类型分布规律
    3.2 城乡结合部公交运行风险特征分析
        3.2.1 城乡结合部公交运行风险定义
        3.2.2 城乡结合部公交运行风险性质及风险因素分类
    3.3 城乡结合部公交运行风险因素识别
        3.3.1 人为因素风险分析
        3.3.2 车辆因素风险分析
        3.3.3 道路因素风险分析
        3.3.4 环境因素风险分析
        3.3.5 管理因素风险分析
        3.3.6 城乡结合部公交运行风险因素汇总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城乡结合部公交运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 城乡结合部公交运行风险要素筛选
    4.2 城乡结合部公交运行风险评价指标解释
    4.3 城乡结合部公交运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城乡结合部公交运行风险评价模型
    5.1 城乡结合部公交运行风险评价模型基础理论分析
        5.1.1 城乡结合部公交运行风险评价概述
        5.1.2 车辆运行风险评价方法对比
    5.2 城乡结合部公交运行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5.2.1 径向基小波神经网络简介
        5.2.2 径向基小波神经网络的数学原理
        5.2.3 径向基小波神经网络的结构设计
        5.2.4 径向基小波神经网络的训练算法及参数调整
        5.2.5 城乡结合部公交运行风险评价指标等级划分
        5.2.6 利用径向基小波神经网络进行风险评价
    5.3 应用研究
    5.4 城乡结合部公交运行风险评价实例分析
        5.4.1 云南省某运输集团城乡结合部公交运行情况
        5.4.2 数据采集
        5.4.3 模型应用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城乡结合部公交运行风险防控对策研究
    6.1 城乡结合部公交运行风险防范对策
        6.1.1 城乡结合部公交运行风险管理结构
    6.2 城乡结合部公交行车安全对策库
        6.2.1 驾驶员行车安全保障对策库
        6.2.2 车辆技术状况改善对策库
        6.2.3 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综合改善对策库
        6.2.4 公交企业安全管理对策库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研究总结
        7.1.1 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7.1.2 论文主要创新点
    7.2 论文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参与项目情况
附录B 驾驶员调查问卷
附录C 基于径向基小波神经网络的部分源代码
附录D SCL-90 症状自评量表

(3)重型货车驾驶员驾驶行为特征及安全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重型货车数量
        1.1.2 交通安全形势
        1.1.3 研究重型货车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必要性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重型货车安全研究
        1.3.2 驾驶行为研究
        1.3.3 驾驶行为安全评价指标及建模方法
        1.3.4 交通事故风险分析模型
        1.3.5 既有研究评述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重型货车驾驶行为定义及其表征结构研究
    2.1 驾驶行为定义及研究范围界定
        2.1.1 驾驶行为概念界定
        2.1.2 驾驶行为分类及研究范围
    2.2 驾驶行为的形成分析
    2.3 重型货车交通事故特征及其事故原因分布
        2.3.1 交通事故特征与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2.3.2 事故原因分布
    2.4 重型货车驾驶员交通心理分析
        2.4.1 社会责任感
        2.4.2 冒险心理
        2.4.3 交通安全感
        2.4.4 期望心理
    2.5 重型货车交通事故成因及驾驶行为特征表征结构
        2.5.1 事故成因分析
        2.5.2 驾驶行为特征分析
        2.5.3 重型货车驾驶行为表征结构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重型货车驾驶员驾驶行为体系量表构建研究
    3.1 研究思路
        3.1.1 问题描述
        3.1.2 研究思路
    3.2 研究方法
        3.2.1 驾驶行为调查方法
        3.2.2 因子分析法
    3.3 重型货车驾驶员驾驶行为量表初始体系构建
    3.4 问卷调查实施
        3.4.1 调查目的与对象
        3.4.2 调查样本量
        3.4.3 调查过程
    3.5 重型货车驾驶员驾驶行为体系构建
        3.5.1 探索性因子分析
        3.5.2 重型货车驾驶员驾驶行为量表结构
    3.6 重型货车驾驶行为量表信度与效度检验
        3.6.1 信效度及构建效度检验
        3.6.2 关联效度分析
        3.6.3 区分效度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重型货车驾驶员驾驶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路径整合模型研究
    4.1 问题描述与研究思路
        4.1.1 问题描述
        4.1.2 研究思路
    4.2 研究方法
        4.2.1 多重对应分析
        4.2.2 计划行为理论
        4.2.3 结构方程模型
    4.3 重型货车驾驶员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4.4 重型货车驾驶员驾驶行为特性分析
        4.4.1 不同驾驶行为与其态度、自我期望关系分析
        4.4.2 不同驾驶行为与其人口学因素关系分析
        4.4.3 不同驾驶行为与其驾驶经验关系分析
        4.4.4 不同驾驶行为与驾驶休息时间关系分析
        4.4.5 不同驾驶行为与经济压力关系分析
        4.4.6 不同驾驶行为与交通事故关系分析
    4.5 重型货车驾驶员驾驶行为影响因素路径整合模型
        4.5.1 模型构建
        4.5.2 影响因素路径构建
        4.5.3 适配度分析
    4.6 影响因素路径关系分析
        4.6.1 各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分析
        4.6.2 各变量间的影响程度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驾驶行为量表的重型货车驾驶员驾驶行为安全评价模型研究
    5.1 研究问题与思路
        5.1.1 研究问题
        5.1.2 研究思路
    5.2 研究方法
        5.2.1 TOPSIS评价法
        5.2.2 灰色综合评价法
    5.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4 指标权重确定分析
        5.4.1 主成分分析法在指标层应用
        5.4.2 熵值法在要素层应用
    5.5 基于灰色关联度-TOPSIS评价方法
    5.6 不同群体重型货车驾驶员驾驶行为安全水平评价
        5.6.1 是否发生过交通事故的重型货车驾驶员驾驶行为安全水平评价
        5.6.2 不同年龄段的驾驶员驾驶行为安全水平评价
        5.6.3 不同平均每天睡眠时间的重型货车驾驶员驾驶行为安全水平评价
        5.6.4 不同车辆所有权的重型货车驾驶员驾驶行为安全水平评价
        5.6.5 不同月收入的重型货车驾驶员驾驶行为安全水平评价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重型货车驾驶员交通事故风险预测模型研究
    6.1 研究问题与思路
        6.1.1 研究问题
        6.1.2 研究思路
    6.2 研究方法
        6.2.1 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6.2.2 二元logisitic回归模型
        6.2.3 模型检验
    6.3 数据特征及变量选取分析
        6.3.1 数据特征分析
        6.3.2 构建预测模型的数据预分析
    6.4 重型货车交通事故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6.4.1 模型构建
        6.4.2 实现过程
        6.4.3 预测模型检验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重型货车交通事故影响因素分析及其预防措施建议
    7.1 重型货车驾驶员疲劳因素
        7.1.1 平均每天睡眠时间
        7.1.2 行车时间段
    7.2 经营模式因素
    7.3 不同驾驶行为因素分析
        7.3.1 积极驾驶行为
        7.3.2 一般违规驾驶行为
    7.4 个体属性因素
        7.4.1 年龄因素
        7.4.2 月收入因素
    7.5 其他驾驶行为及交叉因素
    7.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主要创新点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致谢
附录 重型货车驾驶员驾驶行为调查表

(4)影响驾驶员行车安全的心理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卷编制
二、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三、影响行车安全的心理因素分析
    (一)驾驶员对影响行车安全的心理因素的认知
    (二)驾驶员违章行为分析
    (三)感知与观察能力分析
    (四)情绪因素分析
    (五)影响行车安全的主要不良心理分析
四、对策建议
    (一)政府部门科学管理是重点
    (二)企业、协会、家庭共同努力是必要条件
    (三)驾驶员自身素质提高是关键
五、结语

(5)职业驾驶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福建省寿宁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山路行车的常见问题
    (一)拐弯越线,车速过快
    (二)目光短浅,轻易超车
    (三)处理车辆故障方式不当
二、职业驾驶员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
    (一)疲劳驾驶
    (二)缺乏复杂路况与突发状况的应急经验
    (三)未将提高驾驶技术与综合素质视为常态
三、提升职业驾驶员的驾驶技术与综合素质
    (一)提升职业驾驶员驾驶技术
    (二)提升职业驾驶员综合素质
        1. 职业素质
        2. 身体素质
        3. 心理素质
四、结语

(6)驾驶员职业能力提升措施与激励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驾驶员职业能力提升措施
    (一)加强驾驶员身心素质培养
    (二)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
    (三)提升驾驶员行车安全防范意识
二、驾驶员激励机制制定
    (一)提高驾驶员工资待遇
    (二)建立工时预警机制,合理安排驾驶员出勤
三、结语

(7)铁路机车驾驶员职业安全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启示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相关研究现状的启示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机车驾驶员职业安全适应性分析
    2.1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1 相关概念
        2.1.2 理论基础
    2.2 机车驾驶员职业特征分析
        2.2.1 作业行为
        2.2.2 值乘制度
        2.2.3 劳动标准
    2.3 机车驾驶员职业安全适应性影响因素
        2.3.1 工作压力
        2.3.2 自我效能感
        2.3.3 安全支持
        2.3.4 安全素质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机车驾驶员职业安全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职业安全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1 构建原则及方法
        3.1.2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3.2 调查问卷的编制
        3.2.1 机车驾驶员安全评价问卷设计原则
        3.2.2 问卷编制流程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机车驾驶员职业安全适应性评价模型建立
    4.1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概述
        4.1.1 模糊评价概述
        4.1.2 模糊综合评价流程
    4.2 机车驾驶员职业安全适应性评价模型建立
        4.2.1 确定因素集
        4.2.2 确定评语集
        4.2.3 指标权重确定
        4.2.4 指标隶属度确定
        4.2.5 求得总评价矩阵
    本章小结
第五章 X机务段驾驶员职业安全适应性评价应用实例
    5.1 问卷信度效度检验
        5.1.1 信度分析
        5.1.2 效度分析
    5.2 问卷样本描述性统计
        5.2.1 样本年龄分布
        5.2.2 样本驾龄分布
        5.2.3 样本文化程度
        5.2.4 样本婚姻状况
        5.2.5 样本年均安全培训次数
    5.3 指标权重计算
        5.3.1 一级指标权重计算
        5.3.2 二级指标权重计算
    5.4 模糊综合评价
        5.4.1 二级指标综合评价
        5.4.2 一级指标综合评价
    5.5 评价等级确定
    5.6 评价结果分析
    5.7 对策建议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铁路机车驾驶员职业安全适应性调查问卷
附录B 指标权重专家打分表
致谢

(8)基于驾驶员眼动特性的草原公路直线段景观单调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1 公路景观方面的研究
        1.3.2 交通工程设施方面的研究
        1.3.3 路面色彩方面的研究
        1.3.4 视觉特性方面的研究
        1.3.5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草原公路景观要素调查及特性分析
    2.1 概述
    2.2 公路景观元素现状调查与统计分析
        2.2.1 调查路段的选择
        2.2.2 景观元素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2.2.3 数据分析路段间隔
    2.3 草原公路景观元素特性分析
        2.3.1 概述
        2.3.2 初步实验设计
        2.3.3 模拟驾驶实验系统逼真度分析
        2.3.4 不同景观环境下驾驶员眼动特性分析
        2.3.5 景观元素权重的确定
    2.4 景观元素权重层级划分
        2.4.1 景观元素权重统计分析
        2.4.2 景观元素权重层级划分
    2.5 小结
3 室内模拟实验设计
    3.1 实验设计
        3.1.1 实验设备
        3.1.2 场景制作和搭建
        3.1.3 场景设计
    3.2 实验样本量的确定和选取
    3.3 实验流程及要求
        3.3.1 实验流程
        3.3.2 实验要求
    3.4 实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3.5 视觉敏感指标的选取
        3.5.1 视觉生理学原理
        3.5.2 眼动行为指标概述
        3.5.3 眼动敏感指标的选取
    3.6 小结
4 不同视觉场景下驾驶员眨眼行为特性分析
    4.1 不同视觉场景下眨眼持续时间特性分析
        4.1.1 眨眼持续时间非参数检验
        4.1.2 不同视觉场景下眨眼持续时间变化规律分析
        4.1.3 不同视觉场景下经验、性别对眨眼持续时间的影响
    4.2 不同元素组合景观环境下眨眼持续时间特性分析
        4.2.1 概述
        4.2.2 不同元素组合景观环境下眨眼持续时间变化规律分析
        4.2.3 不同元素组合景观环境下经验、性别对眨眼持续时间的影响
    4.3 小结
5 不同视觉场景下注视行为特性分析
    5.1 概述
    5.2 不同视觉场景下注视行为特性分析
        5.2.1 注视行为指标非参数检验
        5.2.2 不同视觉场景下注视持续时间变化规律分析
        5.2.3 不同视觉场景下经验、性别对注视持续时间的影响
    5.3 不同元素组合景观环境下注视持续时间特性分析
        5.3.1 概述
        5.3.2 不同元素组合景观环境下注视持续时间变化规律分析
        5.3.3 不同元素组合景观环境下经验、性别对注视持续时间的影响
    5.4 不同视觉场景下瞳孔直径特性分析
        5.4.1 不同视觉场景下瞳孔直径变化规律分析
        5.4.2 不同视觉场景下经验、性别对瞳孔直径的影响
    5.5 不同元素组合景观环境下瞳孔直径特性分析
        5.5.1 概述
        5.5.2 不同元素组合景观环境下瞳孔直径变化规律分析
        5.5.3 不同元素组合景观环境下经验、性别对瞳孔直径影响分析
    5.6 小结
6 不同视觉场景下驾驶员扫视行为特性分析
    6.1 概述
    6.2 不同视觉场景下扫视行为特性分析
        6.2.1 扫视行为指标非参数检验
        6.2.2 不同视觉场景下扫视持续时间变化规律分析
        6.2.3 不同视觉场景下经验、性别对扫视持续时间的影响
    6.3 不同元素组合景观环境下扫视持续时间特性分析
        6.3.1 概述
        6.3.2 不同元素组合景观环境下扫视持续时间变化规律分析
        6.3.3 不同元素组合景观环境下经验、性别对扫视持续时间的影响
    6.4 不同视觉场景下扫视幅度特性分析
        6.4.1 不同视觉场景下扫视幅度变化规律分析
        6.4.2 不同视觉场景下经验、性别对扫视幅度的影响
    6.5 不同元素组合景观环境下扫视幅度特性分析
        6.5.1 概述
        6.5.2 不同元素组合景观环境下扫视幅度变化规律
        6.5.3 不同元素组合景观环境下经验、性别对扫视幅度的影响
    6.6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草原公路直线段简单景观环境问题改进对策与建议
    7.4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9)消防特种车辆维护保养及驾驶员安全行车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消防特种车辆驾驶员安全行车教育的意义
2 消防特种车辆驾驶员行车现状
3 消防特种车辆维护保养及驾驶员安全行车教育路径
    3.1 强加安全行车教育
    3.2 加大驾驶员心理训练
    3.3 提升驾驶员的行车技术
    3.4 进行车辆的日常维护保养

(10)基于GO法的驾驶员驾驶行为可靠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驾驶行为研究现状
        1.2.2 驾驶员可靠性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2 技术路线
2 驾驶员驾驶行为特征及可靠性理论分析
    2.1 驾驶员驾驶行为特征分析
        2.1.1 基本驾驶行为
        2.1.2 风险性驾驶行为
    2.2 驾驶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2.2.1 驾驶员自身因素分析
        2.2.2 环境对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影响因素
        2.2.3 车辆对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影响因素
    2.3 驾驶行为过程模式及指标分析
        2.3.1 驾驶行为过程模式
        2.3.2 驾驶员行为过程各阶段指标分析
        2.3.3 简析驾驶行为可靠性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GO模型在车辆驾驶系统中的运用
    3.1 GO法基本原理
        3.1.1 GO法概述
        3.1.2 GO法的特点和应用
        3.1.3 GO法基本概念
        3.1.4 GO法概率公式算法
    3.2 GO法与FTA(故障树法)的比较
        3.2.1 GO法与FTA在建模上的比较
        3.2.2 GO法与FTA在算法和应用上的比较
    3.3 GO法在车辆驾驶系统可靠性的应用
        3.3.1 GO法系统分析步骤
        3.3.2 车辆驾驶系统GO模型
    3.4 本章小结
4 实例分析
    4.1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驾驶员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4.1.1 危货驾驶员的特殊要求
        4.1.2 危货驾驶员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4.1.3 危货驾驶员的行为特征
    4.2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车辆避碰系统GO法可靠性分析
        4.2.1 车辆避碰系统分析
        4.2.2 车辆避碰系统GO图的建立
        4.2.3 车辆避碰系统GO法分析
        4.2.4 车辆避碰系统评价
    4.3 本章小结
5 提高危货驾驶员驾驶行为可靠性的建议
    5.1 关于驾驶员的建议
        5.1.1 心理生理方面
        5.1.2 驾驶技能方面
    5.2 关于行车环境的建议
    5.3 关于车辆的建议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某公司危化品运输部分危险路段排名
附录B 《典型的人的差错概率表》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驾驶员的心理素质与行车安全(论文参考文献)

  • [1]汽车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J]. 顾卫周. 时代汽车, 2021(23)
  • [2]城乡结合部公交车辆运行风险评价及其防控对策研究[D]. 凌浩晗.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3]重型货车驾驶员驾驶行为特征及安全风险研究[D]. 韩万里. 长安大学, 2021(02)
  • [4]影响驾驶员行车安全的心理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 杨玉,程书波. 消防界(电子版), 2021(04)
  • [5]职业驾驶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福建省寿宁县为例[J]. 刘正武. 就业与保障, 2020(24)
  • [6]驾驶员职业能力提升措施与激励机制研究[J]. 周素东. 就业与保障, 2020(18)
  • [7]铁路机车驾驶员职业安全适应性研究[D]. 孙强. 大连交通大学, 2020(06)
  • [8]基于驾驶员眼动特性的草原公路直线段景观单调问题研究[D]. 商艳.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1)
  • [9]消防特种车辆维护保养及驾驶员安全行车教育研究[J]. 王辉. 今日消防, 2020(05)
  • [10]基于GO法的驾驶员驾驶行为可靠性研究[D]. 杨梦迪.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2)

标签:;  ;  ;  ;  

驾驶员心理素质与行车安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