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观察力和记忆力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尹相如[1](2021)在《创新:写作的灵魂》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亟须创新型人才。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而写作学科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写作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要写好文章,需要作者具有创造性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而这一切也正是创新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智力。写作教学在新文科建设中,应该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进行改革,超越"讲授型"教学。在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中,致力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让学生不仅能够写出创新性的文章,而且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培养创新型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神芳永,拾蕾[2](2021)在《培智语文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分析》文中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十分显着的效果。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培智语文教学中,可以营造相应的情境,激发学生的乐学情绪,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进而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基于此,本文就培智语文教学中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措施进行探究,仅供大家参考。
安琦[3](2021)在《高中创客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陆瑶[4](2021)在《HABA教育机构游戏课程质量的个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HABA玩具是目前较为流行的玩具之一,在世界上具有知名度与影响力,在国内市场已经占有一定份额,受到家长青睐,因而得到校外教育机构的重视,并形成市场专业化课程。游戏教育是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重点,同时也是教育部“十四五”的工作重点。玩具是游戏的重要依托,而国内目前有关玩具的专门化研究较为稀少。HABA作为国际知名玩具,关于其玩具材料及其相关课程的研究,对幼儿园与社会、家庭教育都有着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因此,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选取某主营HABA游戏课程的校外玩具教育培训机构为研究对象,对其HABA游戏课程进行现状描述、质量分析,并提出改进策略。首先,通过文献搜集与实证探查,初步对HABA玩具及其游戏课程的基础理论进行归纳梳理。对HABA玩具的基本认识主要包括品牌背景、核心理念、设计特色和基本分类。对HABA游戏课程的认识主要包括理论基础、课程特色以及课程价值。其次,从理念与目标、课程内容与结构、课程实施与评价三方面描述W机构HABA游戏课程的实施现状。进而对HABA游戏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行质量分析,包括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幼儿游戏学习的质量分析、课程的优势、问题及成因分析,以及课程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最后,围绕游戏的本质、课程的目标、课程实施的过程以及幼儿的学习质量几个维度提出改进策略,即重视“真游戏”课程理念、完善HABA游戏课程实施、提升幼儿游戏教学质量。
赖红帆[5](2021)在《小学生注意品质训练课程设计与教育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注意在儿童青少年学习和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良好的注意品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而注意涣散则容易导致儿童青少年精力不集中、上课分心、记忆不精确、学习效率低下等不良后果,因此对儿童青少年注意品质的培养非常重要。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生线上学习极易产生注意涣散的现象。小学阶段是学生注意发展的关键期,本研究关注注意品质发展的关键阶段,根据现实需求,针对小学生注意品质发展的一般特点,设计出一套注意品质训练课程,以促进其良好注意品质发展。课程实施时间为一个月,每周2-3课时,共计12个课时。课程以微型课堂为主,每堂课15分钟左右。以线上推广方式,学生在家中由家长陪伴观看和学习。课程内容以游戏为主,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操作性;采用亲子互动的方式,增进家庭亲子关系,促进家庭氛围和谐发展。为检验课程效果,选择天津市某小学四年级两个班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青少年注意力测验》进行前测,并对实验组进行注意品质训练课程干预,对照组不额外进行训练。课程结束后,再次对两个组的学生进行后测,检验课程干预效果。由于课程形式以亲子互动为主,期望能够对亲子关系进行提升,为此使用了《亲子关系量表》对实验前后学生家庭亲子关系进行测验,检验其效果。研究结果如下:(1)人口统计学变量在注意力测验总分中差异不显着。(2)在前测成绩中,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注意力测验总分、注意广度、注意分配、注意转移几个维度上无显着差异,在注意稳定性维度上有差异,且对照组平均成绩高于实验组;在后测成绩中,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注意力测验总分、注意广度、注意稳定性、注意分配几个维度上均存在显着差异,在注意转移维度差异不显着。(3)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亲子关系前后测成绩都不存在显着差异。结论:小学生注意品质训练课程对提高小学生注意力有明显效果。对亲子关系的提升效果不明显。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以下教育建议:(1)重视心理健康课程开发,保证心理健康课程的有效实施;(2)注重教学资源开发,丰富课程训练方式;(3)指导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探索家校共育途径;(4)提升心理教师自身专业素养,促进多学科融合。
朱芃[6](2021)在《初中生体育素养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尽管我国社会各界已关注到身体活动对学业成绩的积极影响,但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重智育轻体育观念的影响,学生热衷体育运动往往会被家长指责不爱学习。在学校,体育课被其他主课老师占用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即使现在不断强调素质教育,但是教师、家长和学生在观念上以及行动上需要改善的地方还有很多。由此,若能以科学研究的方式证明体育和学业成绩之间具有积极的正向关系,对学生形成运动意识、端正运动态度、养成运动习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调查方式来探寻体育素养和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的研究假设为:学生的体育参与程度、体育运动态度、体育运动技能与学生学业成绩呈显着正相关。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以上海市两所初中学校八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数据采用EXCEL和SPSS进行统计分析,具体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皮尔逊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三种统计方法。分析的结果为:初中生的体育运动参与程度、体育运动态度、体育运动技能、体育素养与学生学业成绩无显着相关。基于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选择体育成绩和学业成绩都好、体育成绩好但学业成绩差、体育成绩差但学业成绩好、体育成绩和学业成绩都差四种学生,每类选择三至四名学生,开展一对一访谈。通过访谈,进一步探究不同学业成绩的学生在体育运动习惯、态度和技能上存在的差异,分析体育素养与学业成绩之间无显着相关的原因。最后分析得出,原因主要包括:体育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存在剂量效应、初中生学业负担过重、初中生对体育价值认识不足、体育测评考核标准不够合理、学业成绩不能反映高级认知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在初中体育课中体现较少。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以下建议:适当增加学生体育运动时间、有效教学,减负增效、全面培养学生体育价值观、改进体育课评价方式、改进学习评价方式以及体育教学注重学生思维培养。
刘亚茹[7](2021)在《近70年来我国高中地理教材中“农业地理”的演变研究 ——以人教版地理教材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高中地理教材不断更新变化,而梳理高中地理教材知识体系的演变,为进一步提高教材编写质量,编制出符合时代特点又更加科学的教材,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应用价值。本文运用文献法、内容分析法、比较法和历史研究法,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1953版、1957版、1959版、1982版、1990版、1991版、1996版、2000版、2004版和2019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农业地理”进行分析。首先明确近70年来我国高中地理教学大纲、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农业地理”的要求,然后分析不同时期高中地理教材中“农业地理”在知识方面、能力方面和思想与观念方面的演变特点,最后探讨了高中地理教材中“农业地理”演变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教材发展建议。研究表明,近70年来,高中地理教材中“农业地理”在知识选取、表述方式、能力要求和思想与观念方面呈现出一定的演变特点。在知识选取方面,“农业地理”知识选取变化较大、内容逐渐精简且突出地理性、农业区位因素为核心内容;表述方式方面,课文表述越来越科学严谨、教学辅助材料类型增多、内容更为丰富;图像的数量和类型都有所增加、图文结合更加紧密;活动系统所占比例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大、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同时活动系统、课文系统、图像系统之间密切融合。在能力要求方面,能力水平由低层次向高层次提升、实践类能力有待发展。在思想与观念方面,爱国主义教育的要求始终未变,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渐完善、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近70年来,高中地理教材中“农业地理”的演变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外因包含政治、经济和科技等,内因主要包含地理教材编写依据的演变、农业地理学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变化等。最后,对高中地理教材中“农业地理”的内容修订和教材的使用提出建议:适当增加地理实践类的活动;适当增加农业地理学史的相关知识;结合当前农业发展实际,及时更新地理教学材料;重视图像的作用,养成学生读图习惯;借鉴旧版教材活动,新旧联系丰富教学。
王永刚,李选成[8](2021)在《基于SEM的心智技能对飞行员安全绩效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探究心智技能对飞行员安全绩效的影响规律,提高飞行员的安全绩效,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建立了心智技能与飞行员安全绩效之间的假设关系模型。首先选取210名飞行员发放调查问卷,收集飞行员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相关数据;然后采用SPSS 21.0软件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信效度分析和影响因子分析;最后从QAR(快速存取记录器)数据中提取飞行员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作为飞行员的安全绩效,验证了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对飞行员安全绩效的假设关系模型,得出两者之间的内在影响规律、影响程度以及相关作用关系。结果表明: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对飞行员安全绩效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61、0.52、0.43、0.36;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均对飞行员安全绩效有正向显着影响,且影响作用依次减小。
凌琳[9](2020)在《中国中小学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制定研究》文中提出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下文简称特殊精英教育)是适合超智儿童身心特点的一种特殊的优质教育,它从根本上不同于传统认识中在大众教育里仅以学业成绩为标准的“精英教育”,其特点在于教育对象仅面向超智儿童,针对其特殊性进行有效教学,即因材施教,它同时也是当前教育体系的的完善和补充,还可以开发被教育者的潜在能力,发扬其优势才能,实施一种最适合超智儿童的教育模式。英才(天才)教育、资优教育、超常教育与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其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遵循着“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而不同之处在于,除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之外的其他几种教育的受众的定义都包括了多元化的能力,而本文提出的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只针对智力超群的学生。特殊精英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是国家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方式,且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本研究以公平视角审视特殊精英教育问题,综合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教育公平理论和政策制定理论,认为新时期的教育公平应该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应该摆脱传统观念的桎梏并拓展出新的内涵来促进个人、社会以及国家的发展。当前社会普遍对教育公平存在误解,认为均等、公平就是绝对的平均,甚至认为教育上任何的区别都是不公平现象。然而,特殊精英教育是否真的站在教育公平的对立面呢?答案是否定的。人的性别、年龄、个性、能力生来就有差别,教育上的“均匀用力”是最低层次的、浮于表面的伪公平,根据受教育对象在各方面素质的不同提供适合每个人的相应的教育条件才是真正的、实质性的公平。换言之,教育公平应该建立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该研究问题的提出是基于:其一,人们对教育公平存在误解,认为公平就是完全相同的教育;其二,我国特殊精英教育异化现象严重,主要体现在:大众教育被精英化;其三,当前我国的“超常教育”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从内容上都无法满足人民个人、社会以及国家发展的需要;其四,世界多个国家及地区都在大力发展英才教育,一些国家甚至将英才教育提高到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高度,加大经费投入,并且颁布法律法令予以法制和政策保障,而我国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却缺乏政策保障。本研究的目的是对各国特殊精英教育研究与政策进行分析、比较,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试图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方式,为我国特殊精英教育政策的颁布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本研究综合运用了文献法、比较法、调查法、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首先梳理各国对特殊精英教育的研究成果和政策,了解国内外特殊精英教育研究以及实施现状,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然后通过对国内外特殊精英教育政策的比较研究,结合各国国情与我国实际情况,为本研究提供借鉴经验;接着通过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对特殊精英教育的社会认知情况进行调研,了解各相关人群对特殊精英教育的基本认识与态度、对特殊精英教育重点问题的看法及特殊精英教育国内实践经验三个方面的问题。问卷调查部分,发出问卷800份,收回有效问卷648份,深入访谈了33位专家(含教育家和高校其他专家)、教育实践家、教师、家长、学生,其中包括国内顶级教育专家顾明远先生和裴娣娜先生,以及多位国内一流中小学校领导,问卷数据通过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访谈质性数据使用nvivo11质性分析软件进行三级编码分析,数据分析和访谈分析为本研究提供量化和质性研究基础,最后根据以上的研究结果得出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的政策建议。研究发现,当前,许多国家(地区)都对特殊精英教育有法律法规的保障。如美国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立法立规发展英才教育,德国也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重视“天才教育”,其他如俄罗斯、韩国、日本等,甚至我国香港、台湾地区都有相关法律法规或条例为特殊精英教育保驾护航,如台湾1984年颁布的《特殊教育法》就包含了关于资优教育的内容。不少发达国家(地区)特殊精英教育已颇具规模,如英国受惠者比例为1%-5%,新加坡为1%,俄罗斯为1%,以色列为1%,韩国也已达到1%。我国特殊精英教育虽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也存在主体异化、培养模式单一、系统性缺失、发展不平衡,甚至缺失政策和法律法规保障等问题。我国特殊精英教育政策构建可借鉴其他国家及地区的经验和有关政策,从成才渠道、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方式、教育管理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具体政策建议为:构建完整的成才渠道,一方面科学地建立超智儿童鉴定选拔机制,具体可使用国际上较为成熟的智力测试量表结合学生、家长自荐和教师推荐的多元化鉴定选拔机制,另一方面打通超智儿童升学渠道,让超智儿童受到连贯、系统的培养,更好地成为国家急需的拔尖创新人才;在师资上,从选培制度、教师专业发展、激励保障机制三方面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为特殊精英教育培养专门的优秀教师;在课程上,加强需求调查,提升课程和教学形式的多元化,在课程设置上更加重视多样性和可选择性,注重差异化教学和探究式教学;在管理上,需在政府职能部门设专人管理特殊精英教育,也可考虑设置专门的部门以调整课程模式,协调教育队伍,加强教学管理,且加强政策宣讲,以减少政策实施阻力;在政策法规上,为特殊精英教育立法立规,提供经费、政策和法制保障,填补我国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的政策法规空缺。本研究有两个创新之处:一是内容上,通过对国外特殊精英教育政策的分析,在比较、借鉴的基础上结合研究我国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的发展情况,探索本土化的培养政策;二是方法上,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由于受到研究条件与能力等各方面的限制,还存在一些不足,期待能邀请到更多的国内顶级专家和一流名校的校领导参与调研,也期待以后国家支持更多探索性的教学试验。
王丽青[10](2020)在《山西面塑文化下童装益智功能的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正是“80、90后”生育的高峰期,6个大人围绕1个或者2个小孩都是非常普遍的想象。每个家长都会把所有的宠爱、庇护和期盼给予他们的孩子,并且随着现在家长文化素质的提高孩子,家长更加重视孩子的成长过程以及未来发展的问题。所以儿童的早期教育价值将成为多方关注的焦点。童装,它是保护和装饰孩子的衣物,但它也可以是早期教育的产品。在大环境趋势下,一些书籍和童装发展报告中都有讲到童装附加价值的提高和童装特殊功能的研究开发将成为未来童装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其中就包含童装的益智功能研究开发。由此可见,提高童装的附加价值是未来童装发展的一大趋势。益智功能和文化附加值将会成为当代童装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因此,作为童装设计者有必要也很值得对童装的益智功能和童装的文化附加值做系统且较深入的设计研究。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童装市场及设计现状的调查,对国内外课题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分析,运用脑科学、民俗学、设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面塑文化下童装益智功能进行设计研究。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五部分:首先第一部分(第一章)是对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以及国内外动态进行整理分析,确定出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提出创新点和难点。为下面的设计研究做准备。然后第二部分(第二章)首先是对益智性设计进行论述研究,然后深挖出儿童益智性设计的原理,引出智力开发的构成因素和关键期,最后探寻出智力开发与童装设计的契合点,为后面的研究做铺垫。接着第三部分(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基于儿童智力开发的原理,对儿童益智功能服装的具体益智元素进行一一分析。将色彩益智元素、图案益智元素、造型益智元素、肌理益智元素以及融入其他设备的益智元素梳理,并加以例子进行分析研究。然后对山西忻州面塑文化的相关文献加实地考察进行整理验证研究,探索出童装中益智元素和面塑元素的契合点,为最后的童装设计做准备。再第四部分(第五章)是童装设计实践部分。根据前期准备和产品设计的需求意向问卷调查结果,目标性选取面塑造型结合智能设备进行童装益智功能的设计实践,展开童装设计新思路。最后第五部分(第六章)是对整个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性陈述与展望。
二、浅谈观察力和记忆力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观察力和记忆力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创新:写作的灵魂(论文提纲范文)
一、写作:开发智力的最佳方式 |
二、写作教学三境界 |
三、打开观察世界的窗口 |
(一)调动各种感觉器官观察,获取全方位的信息 |
(二)细致入微地观察,练就明察秋毫的火眼金睛 |
(三)让思维参与观察,透视事物的内核 |
(四)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具有独特的发现 |
四、敞开存储信息的仓库 |
(一)培养职业敏感,迅速将有价值的信息存储在记忆仓库中 |
(二)调动多种感官信息刺激的合力,在大脑皮质留下深刻的记忆痕迹 |
(三)利用一次性强烈刺激形成记忆痕迹,提高记忆的效率 |
(四)既要利用遗忘的筛选功能,又要尽量避免遗忘有价值的信息 |
五、启动思维的钻机 |
(一)求异思维 |
(二)发散思维 |
(三)组合思维 |
(四)相似思维 |
六、展开想象的翅膀 |
(一)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丰富的“内在图式” |
(二)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表象的沟通能力 |
(三)注意培养学生的设想能力 |
(2)培智语文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培智教育的四种关键因素 |
二、应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乐学情绪 |
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重点难点 |
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
五、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 |
结语 |
(4)HABA教育机构游戏课程质量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研究玩具的重要性 |
(二)HABA游戏课程的独特价值 |
(三)研究者的个人兴趣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一)概念界定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述评 |
第一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三、个案研究法 |
(一)选取个案 |
(二)搜集资料 |
(三)执行个案 |
(四)资料分析 |
(五)研究伦理及信效度 |
第二章 HABA玩具及游戏课程概述 |
一、HABA玩具概述 |
(一)品牌背景 |
(二)核心理念 |
(三)设计特色 |
(四)基本分类 |
二、HABA游戏课程概述 |
(一)理论基础 |
(二)课程特色 |
(三)课程价值 |
第三章 W机构HABA游戏课程的现状描述 |
一、HABA游戏课程的理念与目标 |
(一)课程理念 |
(二)课程目标 |
二、HABA游戏课程的内容与结构 |
(一)课程内容 |
(二)课程结构 |
三、HABA游戏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
(一)课程准备 |
(二)课程实施 |
(三)课程整理 |
(四)课程评价 |
第四章 W机构HABA游戏课程的质量分析 |
一、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
(一)总体目标达成度分析 |
(二)具体目标达成度分析 |
二、幼儿游戏学习的质量分析 |
(一)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
(二)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 |
(三)幼儿社会性及情绪的发展 |
三、课程的优势、问题及成因分析 |
(一)课程的优势 |
(二)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四、游戏课程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
(一)物质因素 |
(二)人际因素 |
第五章 W机构HABA游戏课程的改进建议 |
一、重视“真游戏”课程理念 |
(一)机构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 |
(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
二、完善HABA游戏课程实施 |
(一)制订具体可操作目标 |
(二)课程结构划分幼儿发展梯度 |
(三)重视游戏课程实施的完整性 |
(四)进行科学规范化的课程评价 |
三、提升幼儿学习质量 |
(一)支持创造反思的教学策略 |
(二)提升教师家长专业素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小学生注意品质训练课程设计与教育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1 注意的定义 |
1.2 注意品质 |
1.3 注意品质的测量 |
1.3.1 问卷测量 |
1.3.2 划消测验 |
1.3.3 仪器测量 |
1.4 注意品质的训练 |
1.4.1 正念训练 |
1.4.2 箱庭疗法 |
1.4.3 仪器训练 |
1.4.4 认知行为训练 |
1.4.5 感觉统合训练 |
1.4.6 课堂指导 |
1.5 小学生注意品质研究 |
1.5.1 小学生注意品质发展特点 |
1.5.2 小学生注意品质相关研究 |
1.6 小学生注意品质影响因素 |
1.6.1 家庭因素 |
1.6.2 学校因素 |
1.6.3 个体因素 |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 |
2.1 以往研究的不足 |
2.2 研究问题 |
2.3 研究目的和假设 |
2.3.1 研究目的 |
2.3.2 研究假设 |
2.4 研究意义 |
2.4.1 理论意义 |
2.4.2 实践意义 |
第三部分 实证研究 |
3.1 研究方法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工具 |
3.4 研究过程 |
3.4.1 “小学生注意品质训练课程纲要”的编制 |
3.4.2 小学生注意品质训练课程设计 |
3.5 实验设计 |
3.6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
第四部分 研究结果 |
4.1 人口统计学变量在注意力总分上的差异比较 |
4.2 实验组和对照组注意力测验前测差异比较 |
4.3 实验组和对照组注意力测验后测差异比较 |
4.4 实验组和对照组亲子关系前测差异比较 |
4.5 实验组和对照组亲子关系后测差异比较 |
第五部分 分析讨论 |
5.1 关于小学生注意品质训练课程的讨论分析 |
5.1.1 课程体系设计的讨论分析 |
5.1.2 课程内容架构的讨论分析 |
5.1.3 课程教学方式的讨论分析 |
5.2 关于实验结果的讨论分析 |
5.2.1 注意力测验结果的讨论分析 |
5.2.2 亲子关系测验结果的讨论分析 |
第六部分 研究结论 |
第七部分 教育启示与研究不足 |
7.1 教育启示 |
7.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小学生注意品质训练课程纲要 |
附录二:青少年注意力测验量表(样例) |
附录三:亲子关系自评量表(家长卷) |
致谢 |
(6)初中生体育素养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一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 研究问题与方法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方法 |
三 核心概念界定 |
(一)体育 |
(二)体育素养 |
(三)学业成绩 |
四 相关研究述评 |
(一)体育与智育关系的研究 |
(二)体育活动影响认知能力的研究 |
(三)体育活动影响学业成绩的研究 |
(四)相关研究总结和评价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一 脑科学研究 |
(一)运动促进神经生长因子合成 |
(二)运动促进脑部血管生成 |
(三)运动改变脑结构 |
二 具身认知理论 |
(一)具身认知的历史渊源 |
(二)具身认知的主要观点 |
三 中介变量的影响 |
(一)自我效能感 |
(二)自我控制力 |
(三)情绪调节 |
(四)意志品质 |
第三章 体育素养对学业成绩影响的相关研究 |
一 研究目的与假设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假设 |
二 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三 问卷设计和预调研 |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
(二)预调研 |
四 调查结果 |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
(二)体育素养与学业成绩相关性分析 |
(三)体育素养与学业成绩关系回归分析 |
五 分析与讨论 |
第四章 体育素养对学业成绩影响的调查研究 |
一 调查设计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方法 |
(四)调查工具 |
二 调查结果 |
(一)体育素养和学业成绩都高的学生 |
(二)体育素养低学业成绩高的学生 |
(三)体育素养高学业成绩低的学生 |
(四)体育素养和学业成绩都低的学生 |
第五章 分析与讨论 |
一 体育素养与学业成绩无显着相关的可能原因探析 |
(一)体育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存在剂量效应 |
(二)初中生学业负担过重 |
(三)初中生对体育价值的认识不足 |
(四)体育测评考核标准不够合理 |
(五)学业成绩不能反映高级认知能力 |
(六)思维能力在初中体育课中体现较少 |
二 启示与建议 |
(一)适当增加学生体育运动时间 |
(二)有效教学,减负增效 |
(三)全面培养学生体育价值观 |
(四)改进体育课评价方式 |
(五)改进学习评价方式 |
(六)体育教学注重学生思维培养 |
总结与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初中生体育素养调查问卷 |
附录 B 初中生体育素养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访谈提纲 |
致谢 |
(7)近70年来我国高中地理教材中“农业地理”的演变研究 ——以人教版地理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1.2017 年版地理课程标准的颁布 |
2.2019 版高中地理新教材的颁布 |
3.“农业地理”是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
4.“农业地理”是实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 |
(二)研究现状 |
1.地理教材的研究现状 |
2.“农业地理”的研究现状 |
(三)研究对象和内容 |
1.研究对象 |
2.研究内容 |
(四)研究意义 |
1.有利于了解我国高中地理教育的发展历程 |
2.有利于从地理教材视角了解农业地理的发展历程 |
3.有利于为教材编写者提供教材修订参考 |
4.有利于教师更好研究和使用地理教材 |
(五)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研究方法 |
2.技术路线 |
一、近70 年来我国高中地理教育文件中对“农业地理”的要求 |
(一)高中地理教材初建时期:1949-1957 年 |
(二)高中地理教材精简时期:1958-1965 年 |
(三)高中地理教材停滞时期:1966-1976 年 |
(四)高中地理教材振兴时期:1977-1995 年 |
1.1981 年教学计划 |
2.1986 年《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 |
3.1990 年《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修订本)》 |
(五)高中地理教材发展时期:1996-2002 年 |
1.1996 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供试验用)》 |
2.2000 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
(六)高中地理教材改革时期:2003-2016 年 |
(七)高中地理教材创新时期:2017 至今 |
(八)地理教育文件中“农业地理”的演变特点 |
1.“农业地理”在教育文件中的出现具有不连续性 |
2.“农业地理”在教育文件中的内容逐渐精简 |
3.“农业地理”在教育文件中的要求更加全面 |
二、近70 年来我国高中地理教材中“农业地理”的具体分析 |
(一)高中地理教材初建时期:1949-1957 年 |
1.1953 版高中地理教材中农业地理的分析 |
2.1957 版高中地理教材中农业地理的分析 |
(二)高中地理教材精简时期:1958-1965 年 |
(三)高中地理教材停滞时期:1966-1976 年 |
(四)高中地理教材振兴时期:1977-1995 年 |
1.1982 版高中地理教材中农业地理的分析 |
2.1990 版高中地理教材中农业地理的分析 |
3.1991 版高中地理教材中农业地理的分析 |
(五)高中地理教材发展时期:1996-2002 年 |
1.1996 版高中地理教材中农业地理的分析 |
2.2000 版高中地理教材中农业地理的分析 |
(六)高中地理教材改革时期:2003-2016 年 |
(七)高中地理教材创新时期:2017 至今 |
(八)不同版本教材“农业地理”中“水稻”内容的变化 |
1.1953 版高中地理教材“农业地理”中的“稻米”内容 |
2.1957 版高中地理教材“农业地理”中的“稻”内容 |
3.1959 版高中地理教材“农业地理”中的“稻”内容 |
4.1982 版高中地理教材“农业地理”中的“稻谷”内容 |
5.1996 版高中地理教材“农业地理”中的“水稻种植业”内容 |
6.2004 版高中地理教材“农业地理”中的“季风水田农业”内容 |
7.2019 版高中地理教材“农业地理”中的“亚洲水田农业”内容 |
8.总结 |
三、近70 年来我国高中地理教材中“农业地理”的演变特点 |
(一)知识选取与呈现方式的演变特点 |
1.知识选取的演变特点 |
2.知识呈现方式的演变特点 |
(二)能力要求方面的演变特点 |
1.能力水平由低层次向高层次提升 |
2.实践类能力有待发展 |
(三)思想与观念方面的演变特点 |
1.爱国主义教育始终未变 |
2.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不断完善 |
四、近70 年来我国高中地理教材中“农业地理”演变的影响因素 |
(一)外部因素 |
1.政治因素 |
2.经济因素 |
3.科技因素 |
(二)内部因素 |
1.教材编写依据的变更 |
2.农业地理学的发展 |
3.教育观念的变化 |
五、结论与建议 |
(一)结论 |
1.知识选取与呈现方式 |
2.能力要求方面 |
3.思想与观念方面 |
4.影响因素方面 |
(二)建议 |
1.对“农业地理”内容修订的建议 |
2.对“农业地理”内容教学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十本研究教材的封面和书籍信息 |
附录2 十本研究教材的主要内容及变化 |
致谢 |
(8)基于SEM的心智技能对飞行员安全绩效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假设 |
2 研究方案设计 |
2. 1 调查问卷设计 |
2. 2 数据收集 |
3 研究数据统计与分析 |
3. 1 样本个人信息统计 |
3. 2 问卷信效度分析 |
3. 3 模型拟合度检验 |
3. 4 结果分析 |
4 结 论 |
(9)中国中小学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制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问题提出 |
(一)社会对教育公平存在误解 |
(二)特殊精英教育的异化 |
(三)特殊精英教育无法满足个人、社会及国家发展 |
(四)特殊精英教育缺乏政策法律保障 |
二、研究意义 |
(一)现实意义 |
(二)理论价值 |
(三)实践价值 |
三、相关概念 |
(一)超智儿童 |
(二)精英与精英学生 |
(三)精英教育、超常教育与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 |
(四)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与政策制定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一)关于超智儿童内涵的研究 |
(二)关于超智儿童鉴定选拔的研究 |
(三)关于超智儿童培养模式的研究 |
(四)关于特殊精英教育师资建设的研究 |
(五)其他研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一)关于超智儿童内涵的研究 |
(二)关于特殊精英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研究 |
(三)关于特殊精英教育实施经验的研究 |
(四)关于超智儿童身心特征的研究 |
(五)关于特殊精英教育国际比较的研究 |
三、总结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内容和目的 |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取样与样本情况 |
(三)研究方法 |
三、研究的重难点及拟创新点 |
四、研究思路与调研设计 |
(一)研究思路 |
(二)调研设计 |
五、信效度分析及研究伦理 |
(一)信效度分析 |
(二)研究伦理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一、智力理论 |
(一)智力差异客观存在 |
(二)智力是可以科学测量的 |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 |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的主要观点 |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对特殊精英教育的启示 |
三、教育公平理论 |
(一)教育公平的层次与原则 |
(二)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的平衡 |
(三)教育公平在特殊精英教育中的体现 |
四、政策制定理论 |
(一)理性决策理论 |
(二)公民参与理论 |
第四章 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制定的国际经验 |
一、国外(地区)特殊精英教育相关法律政策发展概述 |
二、国外(地区)特殊精英教育政策执行经验 |
(一)选拔机制 |
(二)培养方式 |
(三)师资建设 |
三、典型国家的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分析 |
(一)俄罗斯 |
(二)美国 |
(三)韩国 |
四、总结 |
第五章 中国特殊精英教育的历史演进与发展现状 |
一、中国特殊精英教育实践进程 |
(一)中国特殊精英教育发展历史 |
(二)中国特殊精英教育发展现状 |
二、国内相关政策的发展 |
(一)重点学校、重点班的政策与实践 |
(二)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班级的尝试 |
(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相关计划 |
三、中国特殊精英教育案例分析 |
(一)北京八中经验与成绩 |
(二)江苏天一中学经验与启示 |
四、总结 |
第六章 特殊精英教育的社会认知 |
一、对特殊精英教育的基本认识和态度 |
(一)特殊精英教育的基本认识 |
(二)对特殊精英教育的态度 |
(三)影响因素分析 |
二、对特殊精英教育重点问题的看法 |
(一)对成才渠道的看法 |
(二)对安置形式的看法 |
(三)对课程教学的看法 |
(四)对师资队伍的看法 |
(五)对保障和资金的看法 |
三、特殊精英教育国内实践经验 |
(一)走出误区,以正确的理念为指导 |
(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
(三)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
(四)尽可能提供好的条件和资源 |
(五)制定科学的准入准出机制 |
四、总结 |
第七章 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制定的相关因素研究 |
一、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制定的问题确定 |
二、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制定的价值取向 |
三、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制定的目标与功能 |
(一)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制定的目标 |
(二)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制定的功能 |
四、特殊精英教育政策实施的可行性 |
(一)政治可行性 |
(二)经济可行性 |
(三)技术可行性 |
第八章 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制定建议 |
一、构建完整的成才通道 |
(一)建立科学的鉴定选拔机制 |
(二)打通超智儿童升学渠道 |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一)特殊精英教育教师的选培制度 |
(二)重视特殊精英教育入职培训和在职教师专业发展 |
(三)完善特殊精英教育教师激励和保障机制 |
三、优化培养环节 |
(一)课程设置的优化 |
(二)教学方式的优化 |
四、加强教育管理 |
(一)确定特殊精英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 |
(二)强化教育管理机构的管理作用 |
(三)增加理解减少阻力:加强政策宣讲 |
五、完善保障机制 |
(一)经费保障 |
(二)政策保障 |
(三)法律保障 |
结语 |
一、主要结论 |
二、特色与创新 |
三、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社会认知调查问卷 |
附录2 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3 校领导访谈提纲 |
附录4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5 家长访谈提纲 |
附录6 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7 访谈内容节选 |
后记 |
(10)山西面塑文化下童装益智功能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1.3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论文所要研究的内容 |
1.4.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5 课题的创新点与难点 |
第二章 益智性设计的概述 |
2.1 益智性设计的概念 |
2.2 益智性设计的设计原则 |
2.3 益智性设计与智力开发的关联 |
2.4 智力开发的相关内容阐述 |
2.4.1 智力的定义和构成要素 |
2.4.2 智力开发的定义 |
2.4.3 智力开发的关键期 |
2.5 益智性设计在不同年龄段的运用 |
2.5.1 儿童益智性设计 |
2.5.2 成人益智性设计 |
2.6 儿童益智性设计在各设计领域的运用 |
2.6.1 儿童益智性设计在服装中的应用 |
2.6.2 儿童益智性设计在其他设计领域的应用 |
第三章 儿童益智功能服装的元素分析 |
3.1 益智童装的定义 |
3.2 益智童装与普通童装的区别 |
3.3 童装中传统益智元素的分析 |
3.3.1 色彩 |
3.3.2 图案 |
3.3.3 造型 |
3.3.4 肌理 |
3.4 融入其他设备的益智元素分析 |
第四章 山西面塑文化下益智童装的元素分析 |
4.1 面塑的简介 |
4.1.1 面塑的历史渊源 |
4.1.2 面塑的地域分类与特点 |
4.2 山西面塑的简介 |
4.2.1 山西面塑的地域分类与特点 |
4.2.2 山西忻州面塑的简介 |
4.2.3 山西忻州面塑的材料介绍 |
4.2.4 山西忻州面塑的分类介绍 |
4.3.面塑与益智童装元素结合的分析 |
4.3.1 面塑与色彩元素的结合 |
4.3.2 面塑与图案、造型元素的结合 |
4.3.3 面塑与融入其他设备益智元素的结合 |
第五章 目标性选取面塑造型结合智能设备进行童装益智功能的设计实践 |
5.1 产品设计前的需求意向调查 |
5.2 设计理念和设计构思 |
5.2.1 设计理念 |
5.2.2 设计构思 |
5.3 设计过程 |
5.3.1 设计前期准备 |
5.3.2 选取面塑元素进行创新图案设计 |
5.3.3 创新图案与识别系统的匹配调整试验 |
5.4 设计效果图展示 |
5.5 设计图中益智功能的介绍 |
5.6 服装制作过程 |
5.7 成品展示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品集 |
附录 |
四、浅谈观察力和记忆力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创新:写作的灵魂[J]. 尹相如. 写作, 2021(05)
- [2]培智语文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分析[J]. 神芳永,拾蕾. 科幻画报, 2021(10)
- [3]高中创客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D]. 安琦.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4]HABA教育机构游戏课程质量的个案研究[D]. 陆瑶.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5]小学生注意品质训练课程设计与教育策略研究[D]. 赖红帆.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1)
- [6]初中生体育素养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D]. 朱芃.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7]近70年来我国高中地理教材中“农业地理”的演变研究 ——以人教版地理教材为例[D]. 刘亚茹.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8]基于SEM的心智技能对飞行员安全绩效影响研究[J]. 王永刚,李选成.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21(02)
- [9]中国中小学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制定研究[D]. 凌琳. 西南大学, 2020(05)
- [10]山西面塑文化下童装益智功能的设计研究[D]. 王丽青. 大连工业大学,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