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图书馆馆际互借模式比较研究

中西图书馆馆际互借模式比较研究

一、中西方图书馆馆际互借模式比较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卢艺丰[1](2020)在《明至清中期私家藏书理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私家藏书理论是中国古代私人藏书家在丰富的聚书、校书、整书、藏书经验基础上融入自身的思考,提炼出的关于图书访求、书目编制、藏书管理等多个方面的理论成果,是探寻中国古代图书馆学、古典目录学发展的窗口。在中国漫长的古代藏书史上,明朝到清中叶的私家藏书历史无疑是“高光时刻”。藏书事业取得长足的进步,藏书家们提出的各种藏书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图书馆学理论体系,促进了中国古代图书馆学走向臻熟,是古代先贤为后世图书馆学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在当下,研究明清时期的私家藏书理论,有着充分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遂着眼于明清时期私人藏书家的藏书理论展开研究并探讨它们对中国图书馆学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研究采用文献法和逻辑方法,对六位从明代到鸦片战争前的藏书家或藏书理论家所提出的理论进行研究。本研究在考察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开创性、影响力和可借鉴性三个维度设定了一套选择标准,从明清两代众多藏书家中选取出六位有代表性的藏书家,分别是黄虞稷、胡应麟、祁承?、孙从添、周永年和章学诚。通过研究他们的理论着作,探究他们提出的藏书理论的不同方面的内容和为图书馆学带来的发展以及对于当下中国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发展的时代意义。文章首先从整体上阐述了明至清中期私家藏书发展的情况,包括明清两代私家藏书活动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明代与清前中期中国私家藏书活动与私家藏书理论的发展成果。然后分别介绍了明代三位藏书家和清代三位藏书家的各项具体的藏书理论对图书馆学对应内容的贡献。最后,探讨从学术内容和时代精神两个维度上的批判性继承问题,着重分析了章学诚学术思想的不足和古代藏书家藏书理论所蕴含的文化旨趣与人文精神在当代的价值所在。本研究最终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古代藏书家在鸦片战争前已经独立自主发展出了一套涵盖图书馆全业务流程的图书馆学理论体系。

许培婷[2](2019)在《美国纽约州图书馆法律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图书馆法是调整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图书馆与其他组织之间以及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本文以纽约州图书馆法为个案进行研究,旨在认识、了解纽约州图书馆事业概况,探讨纽约州图书馆法律制度的历史沿革以及研究目前纽约州图书馆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与特点,以期为我国完善图书馆法律制度提供参考。纽约州图书馆法律制度主要由与图书馆相关的州宪法、州制定法、州行政规章、地方宪章、地方行政规章、图书馆特别法组成,可分为州级和州级以下地方两个层级的图书馆法律制度。纽约州图书馆法律分布于多部法律之中,基本法是《教育法·图书馆》。纽约州图书馆规章补充、细化了《教育法·图书馆》的内容。纽约州地方各县、市图书馆法律法律和规章分散在地方宪章、行政法典规章等法律文件当中。纽约州图书馆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州立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及学校图书馆的基本管理制度、图书馆系统制度、理事制度、经费支持制度、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图书馆标准制度等。纽约州级图书馆法律制度具有重视规范图书馆法律概念、规范对象涵盖多种类型图书馆、重视图书馆合作理念、完善的理事制度、多样化的经费支持制度、材料认证式的图书馆员资格认证制度等特点。纽约州县图书馆法律制度的主要特点是各县图书馆立法差异较大,图书馆法相关内容较少。

朱惠灵[3](2018)在《上海市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工作研究 ——以西南片区高校图书馆为例》文中提出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高校图书馆应积极面向社会更广泛的领域开放,这有助于实现社会公众对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共享,有助于满足社会文化发展与经济建设的需求,有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文化水平。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也是自身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不仅可以提高馆藏文献的利用率,增强馆员的社会服务意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优势,还可以促进高校图书馆事业以及学校教学科研事业的发展。本文的内容结构体系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第一章绪论部分对国内外关于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简述本文的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提出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概念,文章以公共物品理论和虚拟企业理论为依据,指出这两个理论如何应用于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工作,文章又分析了上海市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的可行性。第三章通过网络调查的方式分析了上海市高校图书社会服务的现状,并且以上海市西南片区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的实际情况作为个案分析材料,对上海市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所面临的阻碍因素进行分析,文章深入剖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即思想观念的束缚、相关政策法规的不完善、人力资源的不足与经费的短缺等方面的原因。第四章介绍了美国和日本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特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第五章提出了改进上海市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工作的对策和建议如:增强社会服务意识,争取法律和政策的扶持;争取资金支持、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加强与社区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与企业及地方政府的合作;加强网站建设,构建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中心等。最后的结论部分对上海市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的现状进行总结,并展望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之后的前景。

刘旭灿[4](2018)在《上海地区公共图书馆国际交流与合作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开放。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得到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愈发重要。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作为国家文化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共图书馆,需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满足读者的国际化需求增长,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以及促进中国文化对外交流。上海作为中国快速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提出了在“2020年基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的目标,也需要公共图书馆做出相应努力。因此,对上海地区公共图书馆国际交流与合作进行研究,是满足其城市文化发展的需要。此外,上海可以为全国起到先试先行的带动作用,为国内其他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如下:(1)公共图书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理论分析。首先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概念和发展路径,其次介绍了公共图书馆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动因理论基础,为后文提供理论支撑,最后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宏观背景和开展意义。(2)国内外公共图书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研究。从资源、服务、活动、馆员、其他五个方面梳理国内外公共图书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具体开展路径、促进措施,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3)上海地区公共图书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实证研究。首先分析了上海地区公共图书馆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环境优势和实践现状,其次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分析馆员的参与现状和态度倾向,继而总结上海地区公共图书馆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过程中的问题。最后,研究从政府、社会、行业、图书馆四个主体层面,就上海地区公共图书馆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提出了针对性对策。

温芳芳[5](2016)在《国外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建设制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早在20世纪7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图书馆界便开始了馆藏发展政策的理论与实践活动,随后也开始着手研究和制订图书馆联盟合作馆藏建设政策。信息资源建设是图书馆联盟核心能力的基础,也是图书馆联盟信息生态系统中最核心的环节,具体体现于信息采集、组织、保存和共享的信息生态链中。而制度更是促进信息资源建设的必要保证。根据国际图书馆联盟组织ICOLC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与加拿大的图书馆联盟成员在该组织中占50%以上,因此本研究的资料主要以美国和加拿大的图书馆联盟为主。本文采用网站调查法,根据ICOLC网站公布的美国和加拿大的97个图书馆联盟,对其信息资源建设相关的制度进行全面调研与分析。最后根据所获取信息的全面性,最终选择70个图书馆联盟的制度作为系统研究的对象。在网站调查收集样本的基础上,通过对信息资源采集、组织、保存和共享制度进行研读和内容分析,归纳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建设的框架和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国外信息资源建设制度的特点,为我国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建设提供借鉴。文章共分五章,在第一章引言部分主要对文章的选题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论文的特点及主要创新之处予以说明。文章第二章为国外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采集制度研究。包括:联盟信息资源采集的战略规划;指导资源采集的合作馆藏规划与馆藏发展政策,具体表现为联盟制定了图书馆联盟合作馆藏规划、图书馆联盟合作馆藏发展原则、图书馆联盟合作馆藏发展政策;信息资源采集的组织管理实行委员会负责制;电子资源许可制度的框架与内容,如信息资源选择标准与评估策略、电子资源采购谈判原则、电子资源采购定价与支付政策、电子资源的归档与用户获取。文章第三章为国外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组织制度。包括:组织管理政策;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合作编目制度;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导航政策,如图书馆联盟资源发现指南、图书馆联盟电子资源链接政策;以及编目资格认证制度。文章第四章为国外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保存制度。具体内容包括:信息资源保存的战略规划;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合作存贮仓库建设;图书馆联盟印本保存政策,如图书馆联盟印本共享政策、复本保留政策和"最后一本"政策;图书馆联盟数字保存政策,包括数字保存的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保存的技术策略、数字资源内容与元数据政策;图书馆联盟灾害防范与应急响应政策。文章第五章为国外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共享制度。具体内容包括: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共享的战略规划;严格的组织管理制度;信息资源互操作制度;信息资源馆际互借制度,包括馆际互借的基本原则、馆际互借的请求及响应政策、馆际互借的借出限制、资源归还政策、馆际资源传递运输政策。结论部分为国外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建设制度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以及本研究存在的局限。

陈英[6](2016)在《基于美国影响的民国图书馆事业研究》文中指出图书馆是保存人类文化的重要场所,在人类文明传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图书馆事业建设是一项重大而漫长的文化工程,其发展过程研究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意义与学术价值。民国战乱频繁、局势动荡、国力孱弱、民不聊生,但图书馆事业却能迅速发展,个中原因值得深入研究。清末民初,“西学东渐”和“新文化运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萌芽和发展。当时美国图书馆事业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是其优秀的图书馆思想观念、先进的图书馆业务技术、超前的服务意识以及全民参与态度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先驱们深刻地认识到:要实现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目的,既要掌握国内图书馆发展的现实情况,又要善于借鉴美国图书馆管理的先进经验。随着“西学东渐”持续发展,“以美为师”与“本土化发展”等举措推动了近现代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论文利用观察法、文献分析法等探索基于美国影响的民国图书馆事业,即从办馆理念、管理措施、技术方法、服务方式、行业交流和专业教育等六个方面阐述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成就。民国图书馆事业开拓者通过消化吸收美式图书馆的办馆观念、业务方法与运转模式,掀起了美式图书馆建设高潮,从而为近代图书馆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亦为现代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了宝贵借鉴。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深受美国影响,并经历了“仿”“变”“创”三个阶段。“仿”是指学习美国图书馆先进观念、技术和管理模式,营造民国图书馆“以美为师”的社会氛围;“变”是指变革我国落后思想和制度为美式先进观念和科学管理模式;“创”是指在“仿”与“变”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图书馆事业发展之路。“仿”“变”“创”的发展历程为民国图书馆事业铺就了一条合适发展道路,对当前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转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陈芸[7](2015)在《电子阅读时代图书馆优化服务的对策研究 ——以宁德师范学院为例》文中认为在电子阅读时代,电子阅读逐步成为国民阅读的主要方式之一。本文在分析目前电子阅读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的基础上,对传统阅读、电子阅读、公共服务、图书馆服务等概念研究和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本文以宁德师范学院读者阅读情况为研究对象,通过以了解宁德师范学院读者的阅读走向及对图书馆的期望为目的的调查问卷,实际调研读者的需求,分析和掌握读者利用图书馆的特点和规律,分析电子阅读给图书馆服务带来的影响,最后提出图书馆该如何针对公众的阅读需求,优化图书馆服务,提高图书馆资源利用率,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研究发现,电子阅读在图书馆服务创新方面正成为研究热点。但研究结果也表明,目前在电子阅读环境下,国内图书馆服务对策研究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图书馆电子阅读理论研究水平相对滞后,使图书馆在电子阅读时代提供创新服务缺乏成熟的理论支撑;二是目前的图书馆电子阅读研究方向较为专一,还集中在电子阅读体系的建设等基础理论,尤其是国内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缺乏对专业科研人员需求的研究,对如何建立交互的图书馆电子资源研究也极少涉及;三是极少学者对电子阅读时代传统图书馆工作实务的转型进行研究。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结合具体实际,围绕公共服务思想,通过从电子阅读时代数字资源采购、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采购的合理配比、电子资源的授权流通与借阅等图书馆具体服务切入研究,对优化图书馆服务能得到有价值的启发。

夏涵叶,彭泽华[8](2015)在《湖南高校图书馆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模式初探》文中提出完善信息资源共享与传递机制有助于实现高校图书馆服务职能的现代转换。文章对比国内外先进经验,对湖南地区的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的发展轨迹、运行模式做出相关探讨。参考文献10。

张新兴[9](2012)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世纪之交,普遍均等、惠及全民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复兴与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技术的日臻完善,共同推动了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兴起和发展。继“十一五”规划提出“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后,“十二五”规划将“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列为发展目标,预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将迎来一个新的高潮。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整合不同图书馆各自为政的信息资源建设业务,优化信息资源建设的成本效益,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整体效能。信息资源建设模式涉及到经费来源、人事安排、业务规范,以及信息资源产权、整合、物流等信息资源建设的各个方面,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核心问题。本文介绍和分析了图书馆事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建设情况。以信息资源建设的经费来源和实施主体为依据,提炼出我国大陆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模式。系统探讨了不同规模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适宜采取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并以山西省为例进行具体分析。展望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信息资源建设模式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及其信息资源建设。我国大陆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但已在全国形成蔓延之势;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服务区域以城市为主,但已开始向农村延伸;按照服务的覆盖范围,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包括省级、市级、县级等不同的规模;地方政府主导与图书馆自发推动两种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启动模式并行。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变革了信息资源建设的模式,改进了信息资源建设经费投入机制,创新了信息资源产权解决方式,促进了信息资源的流通和利用。第2章,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信息资源建设的理论基础与指导原则。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信息资源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的稳步发展需要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并坚持科学的指导原则。集群理论、长尾理论、劳动分工理论、资源配置理论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信息资源建设的理论基础。全局导向原则、协同合作原则、各尽所能原则、用户参建原则应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信息资源建设坚持的指导原则。第3章,发达国家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美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信息资源建设的特点是拥有完备的法律保障体系,多渠道的经费来源,完善的理事会制度和图书馆协会标准条例的规范。英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建设以全面的用户需求调查,严格的评估制度,详细的发展规划,细致的建设标准为特征。澳大利亚的州政府和市县政府共同以实物或经费划拨的方式,州立图书馆以配置图书或参与书目加工等方式支持各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建设工作,但各州的具体实施方式又不尽相同。第4章,港澳台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香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成员馆被划分为不同的层级,信息资源实行分层收藏;建立中央备用书库作为贮存图书馆;通过专业公司和审计署等第三方组织对信息资源建设工作进行严格审计。澳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成员馆分工收藏文献,通过法定收藏制度全面收藏本地出版物,注重馆藏资源保护与特藏开发。台湾总分馆体系由总馆承担信息资源建设业务,按照学科专业特色为分馆配置馆藏。台湾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的信息资源建设有专门的法规保障,并且非常强调馆藏统计工作。第5章,大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建设及其模式。大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信息资源建设的特点是多元化的经费投入主体,多样化的资源采编方式,因地制宜的文献物流方案等。根据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信息资源建设的经费来源和实施主体,可以把大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划分为统一建设模式、委托建设模式、联合建设模式、自主建设模式。从信息资源建设经费来源、信息资源产权解决方式、保障措施等方面归纳了各种模式的特点。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覆盖范围、公共图书馆的基础条件等方面对各种模式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第6章,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信息资源建设模式的选择。按照覆盖的行政区等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可划分为省级、地级、县级服务体系。不同等级的服务体系适用不同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同一等级,不同面积和结构的行政区的服务体系适宜采取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也各不相同。在省级服务体系层面,分别分析了面积较大的省级行政区和面积较小的省级行政区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适合的资源建设模式。在地级服务体系层面,分别分析了混合型和单一型地级行政区范围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适合的资源建设模式。在县级服务体系层面,分别分析了县、县级市、市辖区范围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适合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以山西省为例,在细致分析了各个行政区的面积、经济状况、政府财政能力、图书馆基础条件等主客观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各地适合采取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第7章,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信息资源建设模式的发展趋势。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科研图书馆合作构建跨系统的图书馆服务体系是大势所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将与其他系统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融合,从而转变为更高层级的跨系统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混合型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实现模式转变的需要满足的条件包括政府部门提供政策的保障,统一管理机构的统筹协调,信息技术平台的强力支持。第8章,结语。系统归纳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分析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未来的研究展望。

化明艳[10](2010)在《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评价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信息服务在图书馆工作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不仅直接体现着图书馆的性质和任务的完成,也直接影响着图书馆整体工作的质量和成效。信息服务能力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始终发挥着核心作用,反映了一个图书馆的综合实力、也是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图书馆建设已成为21世纪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主体,建设数字图书馆是实现高校信息化建设和跨越数字鸿沟的根本性手段,能够直接影响一所高校的教育质量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本文以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为切入点,研究探索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评价的可行性策略。首先,在综述国内外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和信息服务评价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发现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评价研究问题仍是目前研究的薄弱环节,从而确定了本文的研究重点与研究范围。其次,全面分析了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的影响因素,介绍了国外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评价相关实践对国内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评价研究的启示。再次,根据上文分析的影响因素和国外评价实践的启示,归纳出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的初选评价指标,通过问卷调查法分别征询高校数字图书馆的专家、馆员、用户对各项初选指标重要性程度的感知,利用灰色统计理论筛选出关键评价指标,以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评价模型。最后,利用该评价模型,通过实证评测目前高校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发展水平,发现存在的问题,为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的提升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同时,依据实证取得的调查数据利用回归分析法对所建立的评价模型进行修正改进。本文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的影响因素和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评价模型是本文的重点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本文结合高校数字图书馆实际,从理论上分析了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及其构成,从信息资源、技术支撑、馆员素质、服务方式四个方面分析了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的影响因素,并基于利用灰色统计理论筛选出的关键评价指标建立了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评价模型,再从理论到实践,通过详细的实证评价与分析过程,以期为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评价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

二、中西方图书馆馆际互借模式比较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方图书馆馆际互借模式比较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明至清中期私家藏书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本研究所涉及领域的研究现状
        1.2.1 关键概念
        1.2.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2 明至清中期私家藏书的发展
    2.1 明代私家藏书活动的高度繁荣
        2.1.1 时代背景与有利条件
        2.1.2 黄金时代私家藏书的整体风貌与特点
    2.2 鸦片战争前私家藏书的鼎盛
        2.2.1 时代背景
        2.2.2 清前中期私家藏书的总体水平与特点
    2.3 明至清前中期私家藏书理论总体发展概况
3 明朝的代表性私家藏书理论
    3.1 黄虞稷的藏书理论
        3.1.1 藏书流通理论
        3.1.2 编目理论
    3.2 胡应麟的藏书理论
        3.2.1 藏书楼建造与辨伪理论
        3.2.2 会通思想
    3.3 祁承?的藏书理论
        3.3.1 图书采访理论
        3.3.2 分类法和文献着录理论
4 清前中期的代表性私家藏书理论
    4.1 孙从添的藏书理论
        4.1.1 图书采访理论
        4.1.2 书目编制理论
        4.1.3 藏书维护管理理论
    4.2 周永年的儒藏理论
    4.3 章学诚的目录义理理论
        4.3.1 目录价值理论
        4.3.2 目录编制理论
        4.3.3 《校雠通义》的思想局限性
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美国纽约州图书馆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选题及其研究意义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国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及不足之处
第一章 纽约州图书馆事业及图书馆法律制度概况
    第一节 纽约州图书馆事业概况
        一、纽约州图书馆的发展历程
        二、纽约州图书馆事业发展现状
    第二节 纽约州图书馆法律制度的历史与现状
        一、纽约州图书馆法律制度的历史沿革
        二、纽约州图书馆法律制度的现状
第二章 《教育法·图书馆》主要内容与特点
    第一节 《教育法·图书馆》主要内容
        一、纽约州立图书馆
        二、公共图书馆的设立、转让和废止
        三、图书馆服务
        四、理事制度
        五、图书馆系统
        六、图书馆经费
        七、学校图书馆
    第二节 《教育法·图书馆》特点
        一、广泛、多样的规范对象
        二、协作性的图书馆发展理念
        三、完善的理事制度
        四、多样化的经费支持制度
第三章 《纽约州法典、规则和规章》图书馆条款主要内容与特点
    第一节 《纽约州法典、规则和规章》图书馆条款主要内容
        一、图书馆注册标准
        二、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求
        三、纽约州立图书馆的利用
        四、学校图书馆规章要求
        五、图书馆系统规章要求
    第二节 《纽约州法典、规则和规章》图书馆条款特点
        一、补充、细化图书馆法律的内容
        二、重视规范图书馆法律具体概念
        三、材料认证式的图书馆员资格认证制度
        四、注重制定图书馆注册标准
        五、规范州援助要求
第四章 纽约州县图书馆相关法律法规主要内容与特点
    第一节 纽约州县图书馆相关法律主要内容
        一、纽约市
        二、伊利县
        三、门罗县
        四、汤普金斯县
        五、布鲁姆县
        六、苏福克县
        七、肖托夸县
        八、罗克兰县
        九、蒙哥马利县
    第二节 纽约州县图书馆相关法律法规主要特点
        一、各县图书馆立法差异较大
        二、要求设立专门图书馆
        三、继续完善理事制度
第五章 纽约州图书馆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一、逐步建立、完善各类型图书馆的法律规章制度
    二、通过立法加大经费支持图书馆协调合作
    三、严格规定图书馆服务项目经费定向流通
    四、建立完善的理事制度
    五、建立完善的违规惩罚制度
结语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上海市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工作研究 ——以西南片区高校图书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及水平
        1.2.1 国外研究状况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含义和理论依据
    2.1 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含义
        2.1.1 社会服务的含义
        2.1.2 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含义
        2.1.3 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方式
    2.2 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可行性分析
        2.2.1 丰富的信息资源
        2.2.2 先进的技术手段
        2.2.3 专业的人才队伍
    2.3 理论基础
        2.3.1 公共物品理论
        2.3.2 虚拟企业理论
第3章 上海市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上海市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现状分析
        3.1.1 上海市本科院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现状分析
        3.1.2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3.2 上海市西南片区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案例分析
        3.2.1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社会服务案例
        3.2.2 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社会服务案例
    3.3 上海市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问题分析
        3.3.1 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影响服务社会的进度
        3.3.2 封闭的思想观念束缚了社会服务的开展
        3.3.3 关于高校图书馆的开放范围和开放程度没有界定
        3.3.4 缺乏与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合作
        3.3.5 有限的资金和不充足的人员配置限制了图书馆社会服务的开展
        3.3.6 向社会开放将导致读者对馆藏文献使用的冲突
        3.3.7 高校图书馆有限的空间限制了社会服务的开展
第4章 国外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特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4.1 国外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特色分析
        4.1.1 美国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特色
        4.1.2 日本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特色
    4.2 国外高校图书馆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4.2.1 充足的资金与完善的法律和政策保障
        4.2.2 先进的社会服务理念
        4.2.3 重视人力资源建设,加强员工培训
        4.2.4 建立合作机制,提高社会影响力
        4.2.5 开展社会服务,取得双赢效益
第5章 上海市高校图书馆改进社会服务的对策及建议
    5.1 增强社会服务意识,争取法律和政策扶持
        5.1.1 增强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意识
        5.1.2 促进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
    5.2 争取资金支持,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5.2.1 通过多种渠道获取资金
        5.2.2 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培养社会服务人才
    5.3 制定规则,加强文献资源建设
        5.3.1 制定规则,有效开展社会服务
        5.3.2 加强文献资源建设,提高信息保障能力
    5.4 加强与社区的交流与和合作,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
        5.4.1 向社区居民开放,提供借阅服务
        5.4.2 举办阅读推广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技能培训
    5.5 加强与企业以及地方政府的合作
        5.5.1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建图书资料室
        5.5.2 强化与各级政府部门的合作
    5.6 加强网站建设,构建文献资源保障中心
        5.6.1 加强网站建设,为社会用户提供便捷服务
        5.6.2 建立区域内图书馆联盟,构建文献资源保障中心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上海市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调查问卷
致谢

(4)上海地区公共图书馆国际交流与合作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国家发展需要
        1.1.2 图书馆事业发展需要
    1.2 选题意义及目的
        1.2.1 选题意义
        1.2.2 选题目的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3.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及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公共图书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理论分析
    2.1 公共图书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概念
        2.1.1 概念界定
        2.1.2 具体路径
    2.2 公共图书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理论基础
        2.2.1 知识交流论
        2.2.2 公共外交
        2.2.3 文化软实力
        2.2.4 相互依赖论
    2.3 公共图书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环境分析
        2.3.1 政治环境
        2.3.2 经济环境
        2.3.3 技术环境
        2.3.4 社会文化环境
    2.4 公共图书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意义价值
        2.4.1 满足公众需求变化的需要
        2.4.2 满足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
        2.4.3 满足对外文化交流的需要
    2.5 小结
第三章 国外公共图书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研究
    3.1 基于资源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3.1.1 国际文献交换
        3.1.2 国际文献组织业务合作
    3.2 基于服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3.2.1 国际馆际互借
        3.2.2 国际咨询与信息服务合作
    3.3 基于活动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3.3.1 学术交流活动
        3.3.2 文化交流活动
    3.4 基于馆员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3.4.1 国际馆员交换
        3.4.2 国际教育培训
    3.5 其他类型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3.6 小结
第四章 国内公共图书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研究
    4.1 基于资源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4.1.1 国际文献交换
        4.1.2 国际文献组织业务合作
    4.2 基于服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4.2.1 国际馆际互借
        4.2.2 国际咨询与信息服务合作
    4.3 基于活动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4.3.1 学术交流活动
        4.3.2 文化交流活动
    4.4 基于馆员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4.4.1 国际馆员交换
        4.4.2 国际教育培训
    4.5 其他类型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4.6 小结
第五章 上海地区公共图书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实证研究
    5.1 环境优势
        5.1.1 全面发展的经济环境
        5.1.2 高度国际化的城市定位
        5.1.3 多元开放的文化环境
    5.2 实践现状
        5.2.1 基于资源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5.2.2 基于服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5.2.3 基于活动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5.2.4 基于馆员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5.2.5 现状小结
    5.3 问卷调查
        5.3.1 调查方案设计及实施
        5.3.2 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
        5.3.3 调查小结
    5.4 深度访谈
        5.4.1 研究对象
        5.4.2 研究过程
        5.4.3 访谈结果
    5.5 问题分析
        5.5.1 战略缺位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首要障碍
        5.5.2 不平衡性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普遍现象
        5.5.3 经费不足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阻碍
        5.5.4 政策因素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实问题
        5.5.5 馆员能力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关键要素
    5.6 小结
第六章 上海地区公共图书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对策研究
    6.1 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
        6.1.1 给予政策资金支持,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保障
        6.1.2 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支撑
        6.1.3 引导对外文化交流,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动力
    6.2 联动社会合作力量
        6.2.1 社会多方联动,丰富拓展活动资源
        6.2.2 招募外籍志愿者,弥补人才不足问题
    6.3 强化行业引领与协作
        6.3.1 中心图书馆带动,提高整体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
        6.3.2 高校图书馆合作,共享合作渠道资源
        6.3.3 行业组织引领,加强顶层设计作用
    6.4 提高图书馆合作能力
        6.4.1 树立国际交流合作理念,明确发展方向
        6.4.2 加强特色资源建设,拓展资源合作渠道
        6.4.3 提高管理水平,与国际图书馆界全面接轨
        6.4.4 建设国际化人才队伍,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作者在研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5)国外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建设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特点与主要创新之处
        1.4.1 论文特点
        1.4.2 主要创新之处
第二章 国外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采集制度
    2.1 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采集的战略规划
    2.2 图书馆联盟合作馆藏规划与馆藏发展政策
        2.2.1 图书馆联盟合作馆藏规划
        2.2.2 图书馆联盟合作馆藏发展原则
        2.2.3 图书馆联盟合作馆藏发展政策
    2.3 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采集的组织管理制度
    2.4 图书馆联盟电子资源许可制度
        2.4.1 信息资源选择标准与评估策略
        2.4.2 电子资源采购谈判原则
        2.4.3 电子资源采购定价与支付政策
        2.4.4 电子资源的网络归档与用户获取
第三章 国外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组织制度
    3.1 图书馆联盟组织管理政策
    3.2 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合作编目制度
        3.2.1 图书馆联盟合作编目计划
        3.2.2 信息资源合作编目标准
        3.2.3 具体的合作编目政策
    3.3 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导航政策
        3.3.1 图书馆联盟资源发现与系统整合政策
        3.3.2 图书馆联盟电子资源链接政策
        3.3.3 图书馆联盟电子资源检索
    3.4 图书馆联盟编目资格认证制度
第四章 国外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保存制度
    4.1 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保存的战略规划
    4.2 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合作存贮仓库
        4.2.1 同类型的图书馆合作存贮仓库
        4.2.2 异质型的图书馆合作贮存仓库
    4.3 图书馆联盟印本保存政策
        4.3.1 图书馆联盟印本共享政策
        4.3.2 复本保留政策
        4.3.3 Last Copy(最后一本)政策
    4.4 图书馆联盟数字保存政策
        4.4.1 数字保存的基础设施建设
        4.4.2 数字保存的技术策略
        4.4.3 大规模数字化政策
        4.4.4 数字资源的内容存储与元数据政策
    4.5 图书馆联盟灾害防范与应急响应政策
        4.5.1 图书馆联盟风险管理与灾害预防政策
        4.5.2 图书馆联盟灾害应急响应政策
        4.5.3 图书馆联盟灾害恢复政策
第五章 国外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共享制度
    5.1 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共享的战略规划
    5.2 图书馆联盟资源共享的组织管理制度
        5.2.1 信息资源共享的委员会制度
        5.2.2 成员馆参与资源共享的标准与要求
        5.2.3 建立广泛的外部合作伙伴关系
    5.3 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互操作制度
        5.3.1 馆际互借应用标准
        5.3.2 基于云的馆际互借系统
    5.4 图书馆联盟馆际互借制度
        5.4.1 馆际互借的基本原则
        5.4.2 馆际互借请求及响应政策
        5.4.3 馆际互借的借出限制
        5.4.4 馆际互借资源的归还政策
        5.4.5 馆际互借资源的传递运输政策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1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6)基于美国影响的民国图书馆事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研究现状及综述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第2章 树立美式图书馆观念
    2.1 普遍建馆思想
    2.2 公开办馆理念
    2.3 平等共享观念
    2.4 免费使用原则
第3章 采用美式图书馆管理
    3.1 加强馆舍管理
    3.2 完善馆藏管理
    3.3 实施制度管理
    3.4 实行科学管理
第4章 学习美式图书馆技术
    4.1 借鉴十进分类法
    4.2 采用西式编目法
    4.3 编制信息检索工具
    4.4 改进文献排检方法
第5章 实施美式图书馆服务
    5.1 实行开架借阅服务
    5.2 设置巡回流通服务
    5.3 设立参考咨询服务
    5.4 开展馆际互借服务
第6章 促进中美图书馆事业交流
    6.1 专业人员交往密切
    6.2 书刊资料交换增多
    6.3 学术思想交流频繁
    6.4 业界合作力度加大
第7章 创办民国图书馆学教育
    7.1 图书馆学教育思想形成
    7.2 图书馆学正规教育肇始
    7.3 图书馆学课程体系构建
    7.4 图书馆学学科建设发展
第8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7)电子阅读时代图书馆优化服务的对策研究 ——以宁德师范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一、研究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一、传统阅读
        二、电子阅读
        三、传统阅读与电子阅读的比较分析
        四、公共服务
        五、图书馆服务
        六、图书馆服务与公共服务的关系
    第二节 理论基础
第二章 宁德师范学院读者阅读情况调查研究
    第一节 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二节 宁德师范学院读者阅读情况数据统计
        一、读者基本信息统计
        二、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情况统计
    第三节 基于用户阅读情况的结果分析
第三章 电子阅读时代图书馆服务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第一节 电子阅读给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带来的影响
        一、馆藏发展政策的思路调整
        二、馆藏概念与范围的扩大
        三、电子资源馆藏管理转型势在必行
    第二节 电子阅读对图书馆员队伍建设及综合素质提出的新疑问
        一、人才结构不完善
        二、馆员研究意识缺乏
        三、服务理念相对滞后
    第三节 电子阅读时代图书馆服务内容产生巨大变革
        一、电子馆藏借阅服务
        二、电子阅读器流通服务
        三、版权电子资源使用服务
        四、支持研究的主动服务
    第四节 电子阅读时代图书馆服务方式的拓展
        一、面向读者的采编方式
        二、面向学科的参考咨询
        三、面向流通的快捷借阅
        四、面向社会的读者活动
第四章 电子阅读时代图书馆优化服务的对策
    第一节 合理制定图书馆发展的整体规划
        一、统筹规划是创新图书馆的必然选择
        二、科学组织是规划的基础
        三、规划要充分考虑外部环境因素
        四、有效诊断解决关键问题
        五、规划的有效执行
    第二节 基于统一规划的馆藏特色资源数字化建设
        一、馆藏资源的重心调整
        二、特色资源的优势
        三、特色馆藏资源的深度加工
    第三节 深化馆际合作实现资源开放共享
        一、建立图书馆联盟,强化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二、促进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发展创新
        三、推进开放获取,实现图书馆资源的开放共享
    第四节 实现个性化服务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
        一、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必然性
        二、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形式
        三、个性化信息服务拓展的趋势
    第五节 建立基于社交网络的图书馆生态圈
        一、微信服务
        二、微博服务
    第六节 电子资源与纸质图书交互使用,构建复合型图书馆
        一、建立复合型图书馆是图书馆发展的大势所趋
        二、建立复合型图书馆要注意电子文献和纸质文献的平衡发展
        三、电子阅读模式下复合型图书馆建设的发展策略
第五章 结论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的意义及不足之处
附录 宁德师范学院读者阅读情况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8)湖南高校图书馆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模式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国际国内馆际互借 / 文献传递的发展现状
2湖南特色的高校图书馆馆际互借 / 文献传递模式
    2. 1加入全国跨区域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优势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合理利用
    2. 2 政府牵头,通过文献互助平台整合湖南省内外高校图书资源
    2. 3 利用同城地理优势,整合相邻高校图书馆资源,探寻高校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新模式
3 加强湖南高校馆际互借 / 文献传递建设的现实意义

(9)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表目录
图目录
摘要
ABSTRACT
0 绪论
    0.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0.1.1 选题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2 国外研究进展
        0.2.1 国外研究现状
        0.2.2 国外研究评析
    0.3 国内研究进展
        0.3.1 国内研究现状
        0.3.2 国内研究评析
    0.4 研究目标与方法
        0.4.1 研究目标
        0.4.2 研究方法
    0.5 研究难点与创新
        0.5.1 研究难点
        0.5.2 主要创新
1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及其信息资源建设
    1.1 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兴起与发展
        1.1.1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内涵
        1.1.2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背景
        1.1.3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1.2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信息资源建设的内容与特点
        1.2.1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信息资源建设的内容
        1.2.2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信息资源建设的特点
    1.3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给信息资源建设带来的变革
        1.3.1 改变了信息资源建设的模式
        1.3.2 形成了多元化的经费投入机制
        1.3.3 促进了信息资源的流通和利用
        1.3.4 创新了信息资源产权解决方式
2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信息资源建设的理论基础与指导原则
    2.1 理论基础
        2.1.1 集群理论
        2.1.2 长尾理论
        2.1.3 劳动分工理论
        2.1.4 资源配置理论
    2.2 指导原则
        2.2.1 全局导向原则
        2.2.2 协同合作原则
        2.2.3 各尽所能原则
        2.2.4 用户参建原则
3 发达国家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
    3.1 美国
        3.1.1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表现形式
        3.1.2 公共图书馆系统的信息资源建设
        3.1.3 地区图书馆系统的信息资源建设
    3.2 英国
        3.2.1 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
        3.2.2 信息资源建设的内容
        3.2.3 特点分析
    3.3 澳大利亚
        3.3.1 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
        3.3.2 信息资源建设的内容
        3.3.3 特点分析
4 港澳台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
    4.1 香港
        4.1.1 组织架构
        4.1.2 信息资源建设
        4.1.3 特点及可资借鉴之处
    4.2 澳门
        4.2.1 组织架构
        4.2.2 信息资源建设
        4.2.3 特点及可资借鉴之处
    4.3 台湾
        4.3.1 总分馆体系
        4.3.2 公共图书馆服务网
5 大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建设及模式
    5.1 大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建设
        5.1.1 信息资源建设现状
        5.1.2 特点分析
    5.2 信息资源建设的模式划分
        5.2.1 统一建设模式
        5.2.2 委托建设模式
        5.2.3 联合建设模式
        5.2.4 自主建设模式
    5.3 统一建设模式
        5.3.1 典型案例
        5.3.2 特点分析
        5.3.3 适用性分析
    5.4 委托建设模式
        5.4.1 典型案例
        5.4.2 特点分析
        5.4.3 适用性分析
    5.5 联合建设模式
        5.5.1 典型案例
        5.5.2 特点分析
        5.5.3 适用性分析
    5.6 自主建设模式
        5.6.1 典型案例
        5.6.2 特征分析
        5.6.3 适用性分析
6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信息资源建设模式的选择
    6.1 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6.1.1 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
        6.1.2 成员图书馆的原有基础
        6.1.3 图书馆领导的思想观念
        6.1.4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规模
        6.1.5 政府部门的公共文化服务意识
        6.1.6 社会力量对文化事业重视程度
    6.2 各级行政区适用的模式
        6.2.1 省级行政区
        6.2.2 地级行政区
        6.2.3 县级行政区
    6.3 模式选择案例分析
        6.3.1 省级行政区
        6.3.2 地级行政区
        6.3.3 县级行政区
7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信息资源建设模式的发展趋势
    7.1 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发生转变的原因
        7.1.1 单一系统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存在封闭性
        7.1.2 不同系统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具有互补性
    7.2 实现信息资源建设模式转变的条件
        7.2.1 政府部门提供政策的保障
        7.2.2 统一管理机构的统筹规划
        7.2.3 信息技术平台的强力支撑
    7.3 信息资源建设模式转变的成功实践
        7.3.1 协作网的组织运行机制
        7.3.2 协作网资源建设的内容
        7.3.3 协作网资源建设的成效
        7.3.4 特点及启示
8 结语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局限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科研成果
后记

(10)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评价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评价研究综述
        1.3.1 国内外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研究综述
        1.3.2 国内外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评价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2.1 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
        2.1.1 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
        2.1.2 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
        2.1.2.1 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的界定
        2.1.2.2 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的特点
    2.2 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构成
    2.3 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影响因素
        2.3.1 信息资源
        2.3.2 技术支撑
        2.3.3 馆员素质
        2.3.4 服务方式
        2.3.5 其它影响因素
第三章 国外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评价实践与启示
    3.1 国外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评价实践
        3.1.1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相关实践
        3.1.2 欧洲图书馆服务绩效评价相关实践
        3.1.3 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ARL)相关实践
        3.1.4 比较分析
    3.2 国外评价实践对国内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评价的启示
第四章 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4.1 初选指标
    4.2 指标筛选
        4.2.1 调查对象
        4.2.2 调查方式
        4.2.3 调查数据的处理及结果
        4.2.3.1 调查数据汇集
        4.2.3.2 灰色统计理论
        4.2.3.3 指标筛选方法与步骤
        4.2.3.4 关键评价指标选取结果
    4.3 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第五章 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评价模型构建
    5.1 评价模型构建原则
    5.2 评价模型构建方法
        5.2.1 现有评价方法比较分析
        5.2.2 现有权重确定方法比较分析
    5.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评价模型构建
    5.4 权重确定
        5.4.1 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集
        5.4.2 指标权重集的计算
第六章 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评价模型实证
    6.1 调查对象的选择及数据获取
        6.1.1 调查对象
        6.1.2 数据获取
        6.1.3 调查数据信度检验
        6.1.4 调查数据效度检验
    6.2 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评价
        6.2.1 准则层评价
        6.2.2 目标层评价
    6.3 评价结果比较分析
        6.3.1 信息资源比较分析
        6.3.2 技术支撑比较分析
        6.3.3 馆员素质比较分析
        6.3.4 服务方式比较分析
        6.3.5 附加调查问题分析
    6.4 评价模型修正改进
        6.4.1 回归变量与数学模型
        6.4.2 调查数据的相关分析
        6.4.3 回归方程的回归系数分析
        6.4.4 回归方程的残差分析
        6.4.5 策略矩阵
        6.4.6 修正改进
    6.5 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提升
        6.5.1 信息资源方面
        6.5.2 技术支撑方面
        6.5.3 馆员素质方面
        6.5.4 服务方式方面
        6.5.5 其他方面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本文创新点
    7.3 不足及今后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四、中西方图书馆馆际互借模式比较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明至清中期私家藏书理论研究[D]. 卢艺丰.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2]美国纽约州图书馆法律制度研究[D]. 许培婷.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3]上海市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工作研究 ——以西南片区高校图书馆为例[D]. 朱惠灵. 上海师范大学, 2018(02)
  • [4]上海地区公共图书馆国际交流与合作实证研究[D]. 刘旭灿. 华东师范大学, 2018(01)
  • [5]国外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建设制度研究[D]. 温芳芳. 山西大学, 2016(06)
  • [6]基于美国影响的民国图书馆事业研究[D]. 陈英. 湘潭大学, 2016(02)
  • [7]电子阅读时代图书馆优化服务的对策研究 ——以宁德师范学院为例[D]. 陈芸. 福建师范大学, 2015(05)
  • [8]湖南高校图书馆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模式初探[J]. 夏涵叶,彭泽华.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15(01)
  • [9]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研究[D]. 张新兴. 武汉大学, 2012(06)
  • [10]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评价模型研究[D]. 化明艳. 南京农业大学, 2010(06)

标签:;  ;  ;  ;  ;  

中西图书馆馆际互借模式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