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冲模安全操作设计要点(论文文献综述)
夏思兰[1](2020)在《汽车厂冲压车间设备模块化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是汽车需求和生产大国,2018年中国汽车厂已有120多家,其中有30家轿车厂。冲压车间为汽车提供冲压件生产,冲压车间设备众多,管理和规划复杂,如果能把模块及模块化管理引入冲压车间的设备管理,将减少管理成本、减少投资规划人力、财力的投入,对各汽车厂及其整个汽车行业都非常重要。冲压零件在汽车上被广泛使用,是汽车内外覆盖件及承重件的首要零件。通用汽车、大众汽车、长安汽车、吉利汽车、长城汽车等每个汽车厂已建有至少10条冲压生产线,且还在计划扩张产能中。在国家政策引导和汽车动力能源的转型下,一些新能源汽车厂,如恒大汽车、宝能汽车等也在筹划建设冲压生产车间。冲压车间的设备总体来说偏重大型设备,资本投入大,设备普遍寿命长,因此,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冲压车间的设备,对于提高冲压车间生产效率、降低冲压零件成本,提高汽车厂家的投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汽车冲压车间是典型的大批量轮番生产组织方式,生产基本都是采用批量化生产、重复性强、工艺复杂。因此,冲压车间的设备投资和规划管理,涉及技术因素广泛且复杂,零件制造的成本分析则更是因素繁多,给管理和投资决策带来不便。模块化是一种应用模块思维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是一个把研究对象从复杂到简单、从顶层到下层划分成多个子模块的过程,非常适合复杂事物的简化管理。本文把模块化思维方式引入冲压车间规划管理,建立通俗直观的冲压车间设备模块模型,以引导管理人员系统性掌握规划要领,并快速做出设备投资选择和决策,加快车间规划车间建设,提前投产,提前创造生产价值,提高车间和设备的经济作用。研究方法采用了文献研究、比较法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本文研究结论:(1)根据组成部分的功能不同,把冲压车间分成基本生产模块、辅助生产模块及辅助存放区模块等,不同的客户,可以根据自身工艺和产品需求情况把这些模块自由组合,快速规划车间布局。(2)对冲压车间核心生产线模块进行平均单车制造成本分析,比较不同方案对投资回报周期和效益影响。(3)大型车间设备模块化管理可减少规划人员投入、减少非标设备、同时根据设备模块间的接口标准化,可实现生产线间互换,以及不同汽车厂间资源互享,减少行业内资源浪费。
李秋生[2](2017)在《滤清器端盖成型工艺改进与模具设计》文中指出滤清器能过滤掉进入发动机气缸的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减少发动机各部件的磨损,滤清器端盖主要起到密封滤材两端和支撑滤材的作用,在机械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振动,滤清器承受很大的应力,端盖可以有效地提高滤材的承受能力。大部分情况下,滤清器端盖作为消耗品与滤芯一起更换,生产制造高效优质的端盖能够减少发动机的磨损,提高发动机功率的有效发挥和延长使用寿命的作用。同时滤清器端盖结构简单、对称,是典型的冲压件,因此研究滤清器端盖的工艺改进与模具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传统的单工序模生产的滤清器端盖制造简单的优点基础上,结合现代模具技术的特点,根据模具设计的原则与步骤,对滤清器端盖进行工艺分析,并设计改进方案,选择复合模进行冲压。其次,确定产品的毛坯尺寸并进行排样设计,详细计算模具凸、凹模的刃口尺寸与冲压力,对模具中各部分零件的结构进行设计,对模具各零件进行材料选择和冲压设备的选用,最后绘制模具的零件图与装配图,完成模具设计。根据模具设计图纸严格按照其加工工艺生产复合模具的零件,采用修配与调整的方法进行装配,调试并生产改进后的滤清器端盖,与单工序模相比,生产效率提高34倍,工件的表面精度可达IT8等级,其圆柱度与同轴度得到了明显提高。经测试使用能够更好的实现滤芯两端的密封以及增加滤芯的承受振动的能力,达到减少发动机各组件的磨损,提高发动机功率的有效发挥和延长使用寿命的作用。
林明,李树新[3](2015)在《轻卡纵梁工艺分析与模具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车架纵梁产品SE阶段入手,对产品工艺性进行分析讨论,确定了合理的工艺方案,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并介绍了纵梁工艺数模的设计及成形模具结构优化设计过程,有效避免了零件后期的回弹、扭曲等缺陷,零件所要求的尺寸精度得到了保证,缩短了模具制造调试周期,为车架纵梁的开发提供了新途径。
江锦贤[4](2013)在《过滤器外壳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分析过滤器外壳的结构特点,确定了其合理的冲裁工艺方案和各工序件的尺寸。设计了落料拉伸复合模、切边模、翻边、卷边和卧式双冲孔模,而且根据落料拉伸过程问题,较重点分析了落料拉伸复模的设计。经过五套模具全过程的试模验证。模具结构合理,生产的零件完全符合原设计要求。
张德虎[5](2012)在《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冲压生产线安全风险评价研究》文中提出安全生产是生产企业永恒的主题,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生命的价值,因此安全生产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本论文将重点阐述一种新的风险评价管理体系,通过可能性因素、暴露频率、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等进行分析,总结出一种新型的评分模型;论述如何使用这种新的评价方法对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轿车冲压线系统的设施设备因素、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因素、作业环境因素等进行系统的评价;分析并说明针对存在的风险,针对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措施。①指出了在冲压生产过程中主要危险和在冲压生产过程中的主要事故;根据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对冲压作业的主要伤害事故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冲压事故的发生是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因素、劳动作业环境的不协调和生产安全管理缺陷造成的。②概括的介绍了冲压作业的生产过程,根据冲压作业的实际情况,将冲压作业安全评价划分为冲压压机部分、传输部分、安全围栏及互锁装置、成品检测与运输等几个主要评价单元。③从人-机-环境系统的观念出发,根据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将影响冲压作业安全的因素分为生产系统的危害识别与评价、设备设施因素、人员安全管理因素、管理制度因素、应急准备和响应以及环境因素等子指标,对各指标因素分析阐述,从而对冲压作业安全评价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④分析了冲压系统的危险源及风险事故类型,从人-机-环境系统的观念出发,根据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建立了包括设备设施因素、冲压作业安全因素的冲压系统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⑤引伸出风险诺模图评价方法的基本理论,诺模图分析方法的构建,以及运用此分析方法的评估步骤。⑥本章结合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的冲压生产线的实际情况,主要对其设备设施、人员管理因素、管理制度因素、环境及应急响应因素进行综合评价。⑦运用了诺模图风险分析方法对其风险较高岗位(如拆垛、换模、机械手臂及传输皮带等)进行了风险评估,并针对风险值采取了对应措施,确保了冲压过程及其辅助过程是设施设备的本质安全性,消除了安全风险,从了保证了员工在其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性。⑧根据冲压操作的特点,从规范人的安全行为,提供能保证冲压安全的设备与模具,增强机械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及模具主要零件的安全要求,冲压模具结构设计的安全技术措施,搞好作业环境的协调匹配,冲压过程机械化与自动化的安全防护,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指导冲压安全生产等针对性地提出了冲压伤害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
舒志强[6](2011)在《汽车覆盖件模具数字化设计制造规范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覆盖件模具市场需求增加,为汽车模具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机遇。汽车覆盖件模具是汽车车身制造的重要工艺装备,但是汽车覆盖件大都是空间曲面结构,形状复杂,难以用参数描述,其模具的设计制造经验化、个性化严重,不规范程度较高,导致覆盖件模具的开发周期长、成本高,所以覆盖件模具的设计制造成了影响汽车覆盖件设计制造的重要瓶颈。模具CAD/CAM的发展,为汽车覆盖件模具实现数字化设计制造,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因此,把这些设计制造经验规范化并结合模具CAD/CAM技术,缩短覆盖件模具设计制造周期,提高模具设计制造效率,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大量文献研究了国内外汽车覆盖件模具CAD/CAM发展概况,并分析了当前覆盖件模具设计制造中面临的问题,阐明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介绍了规范及规范化的含义、原理,对KBE和UG二次开发技术进行研究。覆盖件模具的通用部分在设计制造中,可以作为标准件,其设计规范一般包括了尺寸选取原则、结构设计原则、分布原则等;典型模具结构如拉深模、修边冲孔模、翻边模的设计制造规范,则从设计要点、工作部分结构、辅助结构、质量要求以及数控编程规范等方面来研究。根据相关设计制造规范的研究,本文以KBE技术为理论基础,完成了设计制造规范的知识获取,以UGNX4.0为平台,利用UG/Open MenuScript、UG/Open UIStyler、UG/Open Grip、UG/Open API二次开发模块在VC6.0的环境下进行二次开发建立了数字化设计制造规范模块,将通用结构建成标准件库。该模块内嵌于UG,实现了于UG的无缝连接,让设计人员能够更方便地使用。以某外覆盖件的修边模为例,利用本文建立的数字化设计制造规范模块,在设计过程中查看相关设计规范来协助设计,调用相关标准件完成模具的总装。此实例的应用,证明了数字化设计制造规范模块在覆盖件模具设计中的实用性。利用该模块可以大大提高覆盖件模具的设计效率,缩短模具的开发周期。
王明[7](2011)在《轴承保持架冲压模具的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主要以轴承保持架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品的特点以及其冲压模具设计的要求进行模具设计,并对其加工过程和参数进行研究。首先,论文简要介绍了冲压模具设计基础,并对影响金属板料成形性能的一些因素作了初步分析和讨论;接着根据轴承保持架的特点,对冲压模具结构进行了合理的设计。最后,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Deform分别对冲压过程进行了模拟和分析,主要针对在落料过程中冲裁间隙对冲压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模具的参数进行了优化选择从而找到最佳冲裁间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通过实验研究不同板料厚度对冲裁间隙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将板料成形有限元分析方法有效地运用到冲模设计过程之中,可以大大降低设计和生产成本从而指导生产,为以后的冲压产品的生产找到了很好方法和手段。
张旭起,张正修,赵向珍[8](2008)在《冲模导向装置的设计》文中认为通过实例介绍了冲模常用的几种导向装置的特点和设计方法,希望对冲模设计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甘爱军[9](2008)在《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冲模实例推理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冲模设计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摆脱经验依赖、提高设计效率,向快速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过程。如何提高冲模设计的效率、智能化程度一直是冲模CAD领域的研究重点。本文将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冲模实例推理技术应用到冲模CAD领域,以期充分利用已有设计方案,实现冲模设计的智能推理,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冲模生产成本。本文首先对基于实例推理技术和粗糙集理论进行了详尽的理论阐述。对当前应用于实例检索的主要方法进行了讨论,总结了它们的适用领域和优缺点。然后在基于实例推理的冲模设计方法基础上,给出了基于粗糙集的冲模设计实例知识表达系统,然后提出了基于粗糙集的冲模实例特征属性约简和权值确定方法,即首先利用粗糙集理论判断实例特征属性的重要度,并将其进行规范化处理,得到各特征属性的权值,该方法可有效地克服传统权值确定方法中对主观经验的过分依赖。最后在分析冲模的实际设计过程和智能CAD系统基础上,建立了基于IDEF0的冲模CAD系统功能模型;提出并建立基于粗糙集的冲模实例推理CAD原型系统的体系结构,建立了基于C/S模式冲模标准件关系数据库子系统体系结构。
谌伯辉[10](2007)在《冷冲模CAD系统的二次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在对冷冲压模具设计理论及机械CAD技术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冷冲模生产厂家多年来设计、制造的实际经验,并基于面向对象设计软件Visual FoxPro和三维CAD软件UG NX 4.0开发出一套集设计、选型、分析及建模为一体的专用冷冲模CAD系统。该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如下;(1)初步建立冷冲模的工程数据库;(2)主要零件的参数化设计;(3)模具的三维建模及装配;(4)冷冲模系统的运动仿真。利用该CAD系统,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设计出适合的冷冲压模具,满足不同生产厂家的需要。
二、冲模安全操作设计要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冲模安全操作设计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汽车厂冲压车间设备模块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中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 |
1.1.2 中国建线需求量大而规划人少 |
1.1.3 冲压车间引入模块化设计的目的 |
1.1.4 冲压车间模块化设计的意义 |
1.2 论文思路与框架 |
1.2.1 论文思路 |
1.2.2 论文框架 |
1.3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2 基础理论与文献综述 |
2.1 基础理论研究 |
2.1.1 模块及模块化 |
2.1.2 SLP系统布局规划理论: |
2.1.3 二维作业成本法: |
2.2 模块化文献综述 |
2.2.1 国外模块化研究综述 |
2.2.2 国内模块化研究综述 |
2.3 单车制造成本研究综述 |
2.4 本章小结 |
3 冲压车间模块化分析 |
3.1 冲压设备模块化概念 |
3.2 冲压车间和零件生产工艺分析 |
3.3 冲压车间设备特性分析 |
3.4 冲压车间设备模块分类 |
3.4.1 基本生产模块 |
3.4.2 辅助生产模块 |
3.4.3 辅助存放区模块 |
3.5 冲压车间模块间的关联性分析 |
3.6 基于设备模块规划车间布局 |
3.6.1 车间布局设计理论 |
3.6.2 冲压设备物流强度等级设计 |
3.6.3 设备模块区域间关系图 |
3.7 本章小结 |
4 冲压生产线模块方案优选 |
4.1 冲压生产线设备模块方案评估指标 |
4.2 固定资产对平均单车制造成本的影响 |
4.2.1 固定资产-厂房 |
4.2.2 固定资产-模具 |
4.2.3 固定资产-冲压线 |
4.3 生产制造过程费用对平均单车制造成本的影响 |
4.4 平均单车制造成本的其他影响因素 |
4.4.1 设备平均SPM |
4.4.2 设备开动率 |
4.4.3 设备ASPM |
4.4.4 生产工作制度 |
4.5 冲压生产的平均单车制造成本核算 |
4.5.1 冲压年制造固定成本 |
4.5.2 冲压年制造变动成本 |
4.5.3 平均单车制造成本计算 |
4.6 冲压生产线方案选择 |
4.7 本章小结 |
5 结论 |
5.1 研究结论 |
5.2 冲压车间模块化管理意义 |
5.2.1 车间模块化管理加快车间规划建设 |
5.2.2 车间模块化管理增强设备互换性 |
5.2.3 车间模块化管理优化公司架构 |
5.2.4 车间模块化管理促进行业标准化 |
5.3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滤清器端盖成型工艺改进与模具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滤清器端盖冲压成型技术 |
1.1.1 冲压成型工艺原理 |
1.1.2 冲压成型工艺的分类 |
1.1.3 冲压成型工艺的优点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我国模具工业发展现状 |
1.2.2 模具CAD/CAM系统 |
1.2.3 现代模具的特点与设计方法 |
1.2.4 模具技术的发展趋势 |
1.3 选题来源与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章 传统滤清器端盖成型工艺分析 |
2.1 滤清器端盖的成型要求 |
2.1.1 尺寸及精度要求 |
2.1.2 材料性能要求 |
2.1.3 工艺性要求 |
2.2 传统的滤清器端盖成型工艺方案 |
2.2.1 滤清器端盖成型工艺过程 |
2.2.2 端盖成型工序常见缺陷及原因分析 |
2.2.3 实际生产中影响成型质量的因素分析 |
第3章 成型工艺改进与数值计算 |
3.1 成型工艺改进设计 |
3.2 工艺尺寸与压力计算 |
3.2.1 毛坯尺寸计算 |
3.2.2 排样图设计 |
3.2.3 冲压力计算 |
3.2.4 刃口尺寸计算 |
第4章 复合冲裁模具设计 |
4.1 模具零部件分类 |
4.2 模具结构形式选取与设计 |
4.3 复合冲裁模工作零件的设计 |
4.3.1 凸凹模的设计原则 |
4.3.2 凸凹模的尺寸设计 |
4.4 模架选用与设计 |
4.4.1 上下模座及导柱导套的选用与设计 |
4.4.2 模柄的设计与选用 |
4.4.3 固定圈与垫板 |
4.5 其他零部件设计 |
4.5.1 定位零件设计 |
4.5.2 卸料装置 |
4.5.3 压边圈 |
4.6 模具零件材料选取 |
第5章 复合模具加工制造与试验 |
5.1 模具零部件加工 |
5.1.1 模具加工特点 |
5.1.2 零部件加工工艺编制 |
5.2 模具装配 |
5.3 试验结果及对比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轻卡纵梁工艺分析与模具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冲压工艺设计 |
1. 零件SE工艺性分析 |
2.工艺方案确定 |
3.成形工艺难点 |
4.工艺数模设计 |
模具结构设计 |
1.模架设计要点 |
2. 凸凹模结构设计要点 |
3. 顶件器的结构设计要点 |
4. 定位系统的设计 |
5. 卸料装置 |
6. 上下料装置设计 |
模具制造与调试 |
1.模具制造 |
2.模具的调试 |
结语 |
(5)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冲压生产线安全风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
1.2 国外冲压机械安全问题的研究 |
1.3 国内冲压安全生产方面的现状 |
1.4 冲压安全生产面临的问题 |
1.5 安全评价研究现状 |
1.5.1 国外安全评价研究现状 |
1.5.2 国内安全评价研究现状 |
1.6 现有机械制造行业安全评价的合理性分析 |
1.6.1 现有安全评价存在的问题 |
1.6.2 机械行业作业安全评价存在的问题 |
1.7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1.7.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7.2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
2 冲压作业的主要危险与原因分析 |
2.1 在冲压生产过程中主要危险 |
2.2 在冲压生产过程中的主要事故 |
2.3 冲压作业的主要伤害事故原因分析 |
2.3.1 人的不安全行为 |
2.3.2 物的不安全因素 |
2.3.3 环境方面的原因 |
2.3.4 技术与安全管理方面的原因 |
2.4 本章小结 |
3 冲压作业安全评价体系构建原则及因素分析 |
3.1 冲压作业的生产过程 |
3.2 冲压作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3.3 冲压作业安全评价单元划分 |
3.4 冲压作业安全评价因素分析 |
3.4.1 冲压生产系统的危害识别与评价 |
3.4.2 设备设施因素 |
3.4.3 人员安全管理因素 |
3.4.4 安全管理制度因素 |
3.4.5 应急准备和响应 |
3.4.6 环境因素 |
3.5 本章小结 |
4 冲压压机系统的安全评价体系 |
4.1 冲压压机系统的构成及作业过程 |
4.1.1 冲压准备 |
4.1.2 冲压过程及传输 |
4.2 冲压系统的危险源及风险事故类型 |
4.2.1 冲压系统设备的危险源 |
4.2.2 冲压系统风险事故类型 |
4.3 冲压系统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4.3.1. 冲压设备设施安全性 |
4.3.2 冲压作业安全管理 |
4.3.3 作业人员安全管理 |
4.4 本章小结 |
5 冲压车间压机系统安全综合评价方法 |
5.1 目前常用安全风险评价方法分析 |
5.1.1 基于知识的分析方法 |
5.1.2 基于模型的分析方法 |
5.1.3 定量分析 |
5.1.4 定性分析 |
5.2 冲压压机系统风险评价方法的构建 |
5.2.1 风险评价诺模图评价方法基本理论 |
5.2.2 风险评价诺模图构建 |
5.2.3 运用风险评价诺模图风险评价步骤 |
5.3 本章小结 |
6 冲压系统安全评价方法的应用 |
6.1 拆垛 |
6.2 换模台车 |
6.3 机械手臂 |
6.4 传输皮带 |
6.5 本章小结 |
7 冲压伤害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 |
7.1 规范人的安全行为 |
7.2 提供能保证冲压安全的设备与模具 |
7.3 增强机械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7.4 模具主要零件的安全要求 |
7.5 冲压模具结构设计的安全技术措施 |
7.6 搞好作业环境的协调匹配 |
7.7 冲压过程机械化与自动化的安全防护 |
7.8 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指导冲压安全生产 |
7.9 建立并贯彻执行技术保安及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 |
7.10 推广冲压新技术,提高冲压安全技术水平 |
7.11 本章小结 |
8 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汽车覆盖件模具数字化设计制造规范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汽车覆盖件模具CAD/CAM发展概况 |
1.2.1 国外发展概况 |
1.2.2 国内发展概况 |
1.2.3 发展趋势 |
1.3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4 课题来源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的概述 |
2.1 规范相关概述 |
2.1.1 规范及规范化 |
2.1.2 模具设计制造规范化的紧迫性 |
2.2 KBE技术 |
2.2.1 KBE的含义 |
2.2.2 KBE的关键技术 |
2.2.3 相关规范的知识表示 |
2.3 UG二次开发技术 |
2.3.1 UG/Open MenuScript |
2.3.2 UG/Open UIStyler |
2.3.3 UG/Open Grip |
2.3.4 UG/Open API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汽车覆盖件模具的设计规范 |
3.1 汽车覆盖件 |
3.2 汽车覆盖件模具 |
3.3 汽车覆盖件模具通用部分结构设计规范 |
3.3.1 导向部分 |
3.3.2 限位部分 |
3.3.3 安全部分 |
3.3.4 其它通用部分 |
3.4 拉深模的设计规范 |
3.4.1 拉深模的设计要点 |
3.4.2 拉深模的种类,特点及典型结构 |
3.4.3 拉深模的凹模结构 |
3.4.4 拉深模的结构尺寸 |
3.4.5 拉深模的导向 |
3.4.6 平衡块的布置及结构设计 |
3.4.7 拉深模上制件顶出结构设计 |
3.4.8 拉深毛坯定位结构设计 |
3.4.9 拉深模的通气孔设计 |
3.5 修边冲孔模的设计规范 |
3.5.1 修边冲孔模的设计要点 |
3.5.2 修边模刃口结构 |
3.5.3 修边时的冲孔 |
3.5.4 废料处理与余料回收 |
3.5.5 修边冲孔模制件定位结构设计 |
3.5.6 修边冲孔模压料板结构设计 |
3.5.7 典型修边冲模的结构 |
3.6 翻边模的设计规范 |
3.6.1 翻边模的设计要点 |
3.6.2 翻边凸模结构设计 |
3.6.3 翻边凹模结构设计 |
3.6.4 翻边模制件定位结构设计 |
3.6.5 翻边模压料板结构设计 |
3.6.6 翻边模退料板结构设计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汽车覆盖件模具的制造规范 |
4.1 汽车覆盖件模具的制造特点 |
4.2 拉深模的制造规范 |
4.2.1 拉深模的质量要求 |
4.2.2 拉深模的制造过程 |
4.2.3 刻模 |
4.2.4 用研修模型研修 |
4.2.5 打磨抛光 |
4.2.6 装拉深筋 |
4.2.7 坐标孔的加工 |
4.3 修边(冲孔)模的制造规范 |
4.3.1 修边(冲孔)模的质量要求 |
4.3.2 修边(冲孔)模的生产技术准备 |
4.3.3 修边(冲孔)模制造要点 |
4.4 翻边模的制造规范 |
4.4.1 翻边模的质量要求 |
4.4.2 翻边模的制造工艺要点 |
4.5 覆盖件模具数控加工编程规范 |
4.5.1 数控加工编程流程规范 |
4.5.2 数控编程中工艺处理规范 |
4.5.3 到底标记销尺寸要求 |
4.5.4 消化冲压工艺过程图(DL图) |
4.5.5 整理数学模型 |
4.5.6 冲裁间隙的确定 |
4.5.7 NC程序编制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覆盖件模具数字化设计制造规范模块的开发 |
5.1 模块的开发背景 |
5.1.1 企业概况 |
5.1.2 存在的问题 |
5.2 开发环境的设置 |
5.3 模块的知识应用 |
5.4 模块的构成及功能 |
5.5 模块的工作流程 |
5.6 模具数字化设计制造规范模块的开发 |
5.6.1 菜单的开发 |
5.6.2 设计制造规范模块的实现 |
5.6.3 标准件库模块的建立 |
5.7 模块的应用实例 |
5.7.1 修边模的设计准备 |
5.7.2 工作部分的设计 |
5.7.3 模架的创建 |
5.7.4 标准件的插入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B 缩略词 |
(7)轴承保持架冲压模具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冲压的概念、特点及应用 |
1.2 冲压加工的基本工序及模具类型 |
1.3 冲压技术和模具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 |
第二章 冲压模具设计基础及设计过程 |
2.1 冲压成形理论基础 |
2.2 冲压模具设计流程 |
2.3 冲压模具设计要点 |
2.4 冲压设备的选择 |
第三章 冲模设计 |
3.1 工艺方案的确定 |
3.2 模具冲裁间隙 |
3.3 落料模设计 |
3.4 成型模设计 |
3.5 切底模设计 |
3.6 冲压力与压力中心的计算 |
第四章 板料冲压的有限元理论基础 |
4.1 有限元分析理论在冲压模具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
4.2 有限元分析的塑性理论基础 |
4.3 DEFORM有限元分析软件简介 |
第五章 轴承保持架冲压过程仿真及分析 |
5.1 数值模拟过程 |
5.2 冲裁过程有限元模拟分析及模具参数优化选择 |
5.3 冲裁间隙与板料厚度关系的研究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冲模实例推理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冲模CAD 技术 |
1.2 冲模CAD 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1.2.1 冲模CAD 技术的研究现状 |
1.2.2 冲模CAD 技术发展趋势 |
1.3 本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内容 |
1.3.1 选题背景 |
1.3.2 论文的内容及组织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基于实例的推理方法及其在CAD 系统中的应用 |
2.1 CBR 技术概述 |
2.2 CBR 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点 |
2.2.1 CBR 技术的基本原理 |
2.2.2 CBR 技术要点 |
2.3 CBR 技术在冲模CAD 系统中的应用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粗糙集理论 |
3.1 粗糙集理念概述 |
3.1.1 粗糙集简介 |
3.1.2 粗糙集的基本概念 |
3.2 粗糙集理论优点及其应用领域 |
3.2.1 粗糙集理论优点 |
3.2.2 粗糙集理论应用领 |
3.3 属性的约简及权重系统的研究 |
3.3.1 领属性的约简 |
3.3.2 权重系统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冲模实例推理技术 |
4.1 基于实例推理的冲模设计方法 |
4.2 基于粗糙集的实例特征属性权重确定方法 |
4.2.1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实例知识表达 |
4.2.2 基于粗糙集的实例特征属性权重确定方法 |
4.3 实例检索实例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原型系统设计 |
5.1 冲模设计过程分析 |
5.2 冲模CAD 系统分析和功能模型建立 |
5.3 冲模CAD 系统的体系结构 |
5.3.1 冲模CAD 系统功能划分 |
5.3.2 冲模 CAD 系统的体系结构 |
5.3.3 基于C/S 模式的标准件数据库子系统体系结构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冷冲模CAD系统的二次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CAD技术 |
1.1.1 CAD技术概述 |
1.1.2 CAD技术发展趋势 |
1.1.3 CAD二次开发的意义 |
1.2 冷冲压模具CAD技术的应用 |
1.2.1 冷冲压加工概述 |
1.2.2 模具设计制造和冷冲模CAD系统研究发展趋势 |
1.2.3 冷冲压模具CAD系统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CAD二次开发的基本理论 |
2.1 二次开发的概念 |
2.1.1 二次开发的含义 |
2.1.2 二次开发的特点 |
2.2 二次开发的一般原则 |
2.3 二次开发的基本过程 |
2.4 二次开发中的关键技术 |
2.4.1 参数化图库的生成技术 |
2.4.2 用户化界面技术 |
2.4.3 二维工程图的自动生成技术 |
2.4.4 产品设计智能开发技术 |
2.4.5 特征映射器的开发技术 |
2.5 CAD软件提供的常用二次开发手段 |
2.5.1 函数库形式(普通DLL和API) |
2.5.2 ActiveX Automation |
2.6 二次开发模型 |
第3章 冷冲模模具设计基础 |
3.1 落料冲孔复合模 |
3.1.1 零件的冲压工艺性分析 |
3.1.2 冲裁模设计的基本参数及公式 |
3.2 落料引伸复合模 |
3.2.1 引伸件的工艺性 |
3.2.2 圆筒形件的引伸 |
3.2.3 带凸缘圆筒形件的引伸 |
3.2.4 引伸模工作部分的设计 |
3.2.5 压边力和引伸力的确定 |
第4章 用户界面和数据库系统的二次开发 |
4.1 交互式用户界面的开发 |
4.1.1 用户界面设计 |
4.1.2 编辑事件和过程的方法程序代码 |
4.2 冷冲压模具CAD系统数据库的建立 |
4.2.1 冷冲模CAD系统数据库技术概述 |
4.2.2 系统数据库设计概述 |
4.2.3 数据库的建立 |
4.2.4 数据库系统与零件参数化设计 |
第5章 模具零件建模及装配 |
5.1 UG和UG/Open Grip |
5.2 GRIP语言编程生成几何体 |
5.3 装配 |
5.4 编译和执行GPIP程序 |
第6章 冷冲压模具运动仿真的实现 |
6.1 虚拟样机与Adams软件 |
6.1.1 虚拟样机技术的基本概念 |
6.1.2 虚拟样机软件Adams概述 |
6.2 三维几何模型的转换与导入 |
6.2.1 导出模具部件的Parasolid格式文件 |
6.2.2 导入仿真机械系统模型构件 |
6.3 冷冲模仿真机械系统模型的建立 |
6.3.1 铰、约束的添加 |
6.3.2 添加运动驱动 |
第7章 冷冲模CAD系统集成 |
7.1 冷冲模CAD系统的开发环境和组成 |
7.2 冷冲模CAD系统的集成 |
7.2.1 Visual FoxPro与UG/Open GRIP之间的数据传递 |
7.2.2 在用户界面中调用UG文件和仿真结果文件 |
7.2.3 生成应用程序或可执行文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附录B(GRIP语言三维建模部分程序) |
四、冲模安全操作设计要点(论文参考文献)
- [1]汽车厂冲压车间设备模块化管理研究[D]. 夏思兰.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2]滤清器端盖成型工艺改进与模具设计[D]. 李秋生.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7(07)
- [3]轻卡纵梁工艺分析与模具设计[J]. 林明,李树新. 金属加工(冷加工), 2015(16)
- [4]过滤器外壳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A]. 江锦贤. 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上册), 2013
- [5]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冲压生产线安全风险评价研究[D]. 张德虎. 重庆大学, 2012(03)
- [6]汽车覆盖件模具数字化设计制造规范的研究[D]. 舒志强. 昆明理工大学, 2011(05)
- [7]轴承保持架冲压模具的设计与研究[D]. 王明. 长春理工大学, 2011(04)
- [8]冲模导向装置的设计[J]. 张旭起,张正修,赵向珍. 模具制造, 2008(12)
- [9]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冲模实例推理关键技术研究[D]. 甘爱军. 大连交通大学, 2008(05)
- [10]冷冲模CAD系统的二次开发研究[D]. 谌伯辉. 湖南大学, 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