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豹发行新单曲

黑豹发行新单曲

一、黑豹推出全新单曲(论文文献综述)

刘梦琦[1](2021)在《《人民日报》中国摇滚乐话语的媒介呈现及变迁研究(1986-2019)》文中研究表明

王艳[2](2021)在《摇滚乐队马赛克的视觉衍生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摇滚乐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迄今为止已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产生了不同风格分支。在摇滚乐诞生并发展的过程之中,其附属的相关衍生品也应运而生,使得摇滚乐和其他的领域发生了连锁反应,造就了一种独特的审美趣味,并且以平面设计作为载体,来展现其精神和诠释摇滚文化,相关的衍生品如:唱片封套设计、海报设计、乐队人物插画、T恤、布袋、吉他拨片等等。这些衍生品的出现,大多都带着自己乐队的风格印记,让乐迷在除了听乐队的音乐之外,有了更多的形式去理解乐队的精神,与个人情怀进行链接,而这正是因为视觉传达设计在衍生品设计中起到的桥梁作用,才能让这样的形式发展得更为丰富。随着近年来摇滚乐队文化逐渐走出地下圈子,摇滚乐队衍生品的市场逐渐被打开,国内摇滚乐队视觉衍生品设计发展是大势所趋。本论文的研究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第二部分通过分析听觉与视觉的联系来引出音乐艺术与视觉艺术的关系,为本论文的研究重点——摇滚乐的视觉设计奠定基础;第三部分通过国内外代表案例分析研究各个时代摇滚乐队视觉设计衍生设计的发展概况,并总结其设计规律;第四部分本次研究课题创作实践的设计概述,第五部分总结摇滚乐视觉设计发展的重要地位。

傅议萱[3](2021)在《中国流行歌曲演唱多元化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

董德[4](2020)在《中国大陆当代新民谣音乐文化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书写的新民谣音乐是现代流行音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别于传统民歌及流传在民间的歌谣,这种区别既体现在乐理学概念上,又彰显于生产、传播机制中。新民谣音乐起源于西方并历经现代化蜕变,具有工业化生产、媒介化推广、商品化流通、全球化共享的特征。西方传统民谣(ballad)以抒情性与叙事性的传统深刻影响了美国乡村音乐与现代民谣的发展,并为其镌刻上人文性与批判性的印记。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的多元、繁荣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以鲍勃·迪伦为代表的现代民谣音乐(folk)的流行,促使其完成精神内核的嬗变,最终成为西方现代知识分子表达思想情感、介入社会世务、开展社会文化批判的媒介与武器,传承并发扬了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中国大陆新民谣音乐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受西方民谣音乐形式与台湾现代民歌音乐文化内涵影响所产生,它是以木吉他、口琴为伴奏乐器,以自然质朴的方式歌唱,反映宗教、生活、工作、战争等内容的音乐类型。新民谣音乐具有较强的吟唱感,丰富的文化内涵,深邃的精神空间。它最重要的特征是批判性,不同于校园民谣的风花雪月,正是这种深入大众生活,从边缘涌向主流的小众音乐,以它历久弥新的人文传统、批判精神、审美特征使其极具研究价值与意义。本文试图在文化视域内研究新民谣音乐,论文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绪论部分重点阐述了论文研究的背景、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方法与意义。民谣音乐是流行音乐众多分支中唯一得到诺贝尔文学奖关注的音乐类型,具有悠远的历史传统、人文属性、审美特征,在人类历史和生活中承担着记录历史、反映时代、关照思想情感、塑造精神家园的使命。新民谣音乐的本质与功能为论文研究奠定合理基础,建立科学前提。如何引导其扎根于中国大地,葆有其本质的同时发挥其功能成为亟待破解的难题。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文献资料出发,以史为鉴、以史为脉,找准源头,全面彻底梳理新民谣音乐在中国大地落地、生根、发展的历程,精准把握其与中国经济、文化、社会之间的互动,更要深入音乐系统内部,回归其本质与功能。第一章,新民谣音乐概念梳理及文化研究视阈。整体由外到内追寻中国大陆新民谣音乐的起源和衍变,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的中心之后,英国的新教伦理传统也随之被美国的消费主义浪潮取代。后现代主义消费浪潮对世界的影响甚至主导并不局限于经济结构形式,而是深入文化内在肌理,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引发后工业时代的文化矛盾和文化焦虑,导致亚文化现象异军突起。第二章,新民谣音乐的时空流脉。鲍勃?迪伦赋予现代民谣音乐的意义,不仅影响着美国民谣的发展也对中国大陆新民谣音乐产生了深远的文化影响。西方现代民谣经台湾现代民歌运动以及校园民谣影响后,于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大陆形成校园民谣,为21世纪新民谣音乐的复兴奠定了音乐与文化基础。第三章,新民谣音乐的题材分类与文化内涵。本文将新民谣音乐划分为五大类别,每一种类的背后都承载着不同的文化意蕴。新民谣音乐作为一种音乐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现代化的制约,在审美的独立与救赎中砥砺前行。其精英文化立场的批判思考突破了大众性的商业桎梏,并在当下启迪着有文化自觉的大众的心灵。新民谣独树一帜的歌唱美学:唯美与粗粝。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色彩形成了演唱中的文化性。第四章,新民谣音乐创作群文化身份分析。在全球化语境与中国大陆现代化时代背景下,新民谣唱作人依然固守民谣音乐的人文传统,坚持开展诗性批判,这些人以鲜明的文化身份占领中国大陆分众音乐市场。除此之外,新民谣音乐积极开掘本土民歌资源,将少数民族音乐与地方民歌等音乐元素融入到作品创作中,与社会现代化的合流是中国大陆新民谣音乐乃至民间音乐现代化转型的必由之路。第五章,新民谣音乐接受群文化心理解读。亨利?詹金斯提出的参与文化概念有助于理解以新民谣音乐为代表的粉丝社群意义生产的狂热现象。尽管这种文化是非正式指导关系,但其培养和训练公众的文化判断力与审美能力却是极为出色的。值得注意的是,新民谣音乐的接受群相较于流行音乐其他风格类型更显现出一种精英意识:即通过传播新民谣歌曲介入社会批判,通过解读新民谣歌曲获得自我价值的动力。第六章,新民谣音乐的文化价值及影响。中国大陆新民谣音乐突破了民谣音乐以往的惯性与水准,契合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审美现代性,利用媒介技术与平台进行传播,扩大影响范围及其受众群体,坚持艺术自律,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新民谣唱作人以美育人,向受众展示出自身独有的文化立场、批判精神和人生意味。在艺术的自律中重建多元音乐文化,激活了流行音乐创作的边缘活力。中国大陆新民谣音乐在自律与他律之间的挣扎中与流行音乐合谋共同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解放了中国民歌和文学。其早已超越了音乐的形态,成为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象征和意义符号。只有正确看待、理解和处理人文传统、审美特性与社会现代化,尤其是市场化、商业化之间的关系问题,才能避免新民谣音乐沦为消费和娱乐的工具,充分发挥其记录时代、审美育人的文化功能。

赵洁[5](2020)在《六十年代美国摇滚音乐市场营销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摇滚音乐产业走出阴霾,进入黄金十年,在这期间不仅诞生了众多影响深远的摇滚巨星,成为乐坛霸主,而且以其革命性的特点影响了美国的方方面面。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和比较研究法,参考资料以与美国摇滚音乐产业相关的书籍为主,国内外期刊论文和新闻资料等为辅,指导理论是市场营销学。文章从六十年代美国摇滚音乐市场入手,第一章是背景概述,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技术和摇滚音乐人的角度阐述六十年代美国摇滚音乐繁荣的原因。之后的章节以表现突出的披头士乐队、滚石乐队以及其他摇滚明星为例,第二章主要通过梳理他们的唱片销量、巡演观众数量以及电影票房等数据而后进行综合测评,归纳出美国六十年代摇滚音乐消费者的需要和他们的购买行为,然后总结出这三项市场表现的占有率和盈利率。第三、四章以4C理论作为工具,第三章主要通过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营销策略概括出美国主流摇滚乐队的市场营销模式。第四章用企业竞争策略分析和研究适合六十年代美国各大唱片公司的市场营销模式,最后研究得出美国六十年代整体摇滚音乐市场营销模式。

陈无诤[6](2019)在《藏地歌声》文中提出82岁的才旦卓玛精神很好,头发在脑后扎了一个髻,黑色外套随手一脱,露出紫红色的衬衣,笑容在脸上绽放开来。"我唱两句吧。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独特的天籁之音,依旧嘹亮清澈。"可惜年龄大了,这次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晚会,不能去拉萨演出。"10月初的成都,叶子泛黄,秋意初现。锦江区青石桥市场对面二楼的茶座,尼玛泽仁·亚东戴着白色棒球帽,军绿上衣牛仔裤,忙着指导学生。"毫不夸张地说,公司我都关了,全心做音乐,想着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展藏地优秀的传统音乐。"

梁艾玲[7](2020)在《宝塚歌剧团男役形象研究》文中指出宝塚歌剧团从1913年建立至今已有百年的成长历史,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艺术表演团体,男役是宝塚戏剧舞台上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艺术现象。因此,本文以性别表演视角、审美接受视角与消费主义视角为切入点,主要关注男役形象相关的表演模式、舞台风格、互动关系。本文的论述从男役演员的性别表演展开,通过阅读相关文献,了解相关问题的理论基础,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对已获取的资料和信息进行分析研究,重点聚焦在与男役相关的舞台艺术形象与社会文化形象形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的场域中,男役的形象是如何建构的。希望本文的研究内容,能为国内戏剧的发展提供一份绵薄之力,为今后国内宝塚歌剧团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同时也秉承戏剧人的学科理念,以包容与尊重的心态来看待“非主流”的戏剧现象。

刘晴[8](2019)在《《嘻哈美国》(前三章)节选汉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本报告节选的是《嘻哈美国》的前三章的内容,记录了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今嘻哈的出现及发展过程和对美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作者乔治·尼尔森是非裔美国作家、专栏评论家、音乐和文化评论家、记者、电影制作人。源语文本是国外文化界研究嘻哈文化发展最好的研究材料。此书国内有一个已出版的完整的译文版本,笔者选取的进行对比的译文版本是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宏杰等人的译作。笔者意在通过进行不同版本的译文比较来发现自己在翻译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最主要的比较部分就是对专有名词和长难句的对比。笔者选择使用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作为指导来分析节选部分的文本类型,以再现源语文本的内容为目标进行翻译,并合理的使用直译、意译、增译、省译等翻译方法处理所遇到的长难句,来完成整个材料的翻译。因为介绍的是嘻哈文化的历史,所以会有符合历史时代的专有名词以及文化现象。大量的人名,专辑名等各种类型的专有名词,翻译时需要遵照一定的规范,此外书中也有很多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长难句。笔者在网络上搜集了很多资料,目前为止出版的译作,读者对译本的译文质量存在质疑,所以选择李宏杰等人的译本来进行译文对比来完成此次的翻译实践报告,并总结翻译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本报告的第五章,重点列举笔者和李宏杰等人的译例,通过对译例的分析和译本的对比,总结出两个译本的不同之处以及两个译本的可取和不足之处,因此第五章是本报告的重点的内容。

杜雪雁[9](2019)在《亚文化视角下的大陆新民谣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试图从亚文化的视角出发研究当下流行的大陆新民谣,通过对其发展历程和亚文化特征的分析,揭示大陆新民谣音乐从抵抗到收编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重点揭示大众媒介在大陆新民谣收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收编对大陆新民谣产生的影响。本文在绪论部分主要梳理了亚文化和大陆新民谣音乐的概念界定和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着重介绍伯明翰学派关于亚文化风格理论和亚文化音乐的相关研究,勾勒出国内外学界关于亚文化视角下大陆新民谣的研究现状。首先本文梳理了大陆新民谣的发展历程及其亚文化特征。其次,文章重点分析了大众媒介对大陆新民谣的意识形态收编和商品收编。在意识形态收编中,大众媒介对大陆新民谣展开两种具有倾向性的呈现方式:“娱乐化”呈现和“主流化”呈现。在商品收编中,大众媒介通过制造“民谣神话”与“诗和远方”的符号建构两种方式对大陆新民谣进行着商品形式的收编,使得大陆新民谣成为一种音乐商品。再次本文探究了大众媒介对大陆新民谣收编产生的影响。一方面,面对大众媒体的收编,大陆新民谣并没有采取完全被动的姿态,而是在收编中逐渐积累其亚文化资本,并实现亚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与经济资本的转换。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大陆新民谣在大众媒体的收编下,新民谣音乐人变得浮躁,歌曲同质化、模式化倾向严重,甚至出现抄袭丑闻,原创、独立音乐的本质逐渐消失,亚文化的风格逐渐消解。结语部分,本文认为大陆新民谣音乐作为亚文化形态的代表之一,受到了主流文化价值观的限制与收编,大众媒介在大陆新民谣的收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大众媒介的收编对于大陆新民谣的发展也产生了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杜维彬[10](2019)在《周杰伦音乐接受研究》文中认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流行音乐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最受欢迎、最受关注的文化艺术形式,它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思考和研究。作为当代中国流行乐坛的代表人物,周杰伦的音乐风格具有鲜明的个人特征,并且拥有庞大的受众群体。从2000年以来,周杰伦在流行乐坛已然活跃了近20年。他的音乐为什么能够一直受到人们的追捧?其对受众的吸引力究竟在哪里?本文以周杰伦音乐受众为个案,在对周杰伦音乐文本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网络问卷调查,以“受众社会类型论”作为理论基础,对周杰伦音乐受众群体进行界定,确定周杰伦音乐受众的群体特征,从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角度切入,结合艺术学、心理学以及接受美学等相关理论对周杰伦音乐受众的接受动机和接受效果进行剖析,借此全方位了解周杰伦音乐受众及其心理,从而揭示周杰伦音乐流行的背后原因。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阐述了研究意义,对周杰伦音乐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并叙述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一章,爬梳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足迹,并将周杰伦的乐坛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对周杰伦音乐不同阶段的总体特征进行了阐述。第二章,以问卷星网站上回收的1042份有效问卷的调查数据为根据,结合受众社会类型论,总结出了周杰伦音乐受众的群体特征,并对每个特征的背后根源进行了分析。第三章,根据网络问卷的调查数据,以“使用与满足理论”为切入点,分别从规避偏离的从众心理、与生俱来的求异心理以及消费时代的偶像崇拜心理三个心理层面对周杰伦音乐受众的接受动机进行了探究。第四章承接第三章,根据网络问卷的调查数据和“使用与满足理论”,分别从娱乐至上的消遣、文化堕距下的自我认同以及历史积淀下的族群归属共三个层面对周杰伦音乐受众的接受效果进行了探究。

二、黑豹推出全新单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黑豹推出全新单曲(论文提纲范文)

(2)摇滚乐队马赛克的视觉衍生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的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4 研究的目的与创新点
2 音乐与视觉传达的关系概述
    2.1 听觉与视觉的关系探索
    2.2 音乐艺术的视觉传达表现
        2.2.1 情绪的释放
        2.2.2 信息的传递
3 时代语境下摇滚乐的视觉设计研究
    3.1 摇滚乐启蒙时期的视觉设计
        3.1.1 代表:埃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
        3.1.2 代表:查克·贝里Chuck Berry
    3.2 英伦入侵时期的视觉设计
        3.2.1 代表: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
        3.2.2 代表:滚石乐队The Rolling Stones
    3.3 摇滚乐叛逆时期的视觉设计
        3.3.1 代表:枪炮与玫瑰乐队The Guns and roses
        3.3.2 代表:Kiss乐队
    3.4 中国摇滚乐灼热时期的视觉设计
        3.4.1 代表:崔健
        3.4.2 代表:黑豹乐队
    3.5 摇滚乐百花齐放时期的视觉设计
        3.5.1 国外的摇滚乐视觉设计
        3.5.2 国内的摇滚乐视觉设计
4 马赛克乐队的视觉衍生设计创作与应用
    4.1 马赛克乐队视觉衍生设计现状
    4.2 马赛克乐队视觉衍生设计形式分析
        4.2.1 色彩分析
        4.2.2 表现形式分析
        4.2.3 衍生品分析
    4.3 马赛克乐队视觉衍生设计创作实践
        4.3.1 设计的构思
        4.3.2 设计的流程
        4.3.3 设计图稿展示
        4.3.4 衍生品应用
5 摇滚乐视觉衍生设计的发展作用总结
    5.1 视觉设计要素的象征性作用
    5.2 艺术表达的载体和灵感来源
    5.3 摇滚乐队的经济收益来源
    5.4 摇滚乐队职业化的辅助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国内外部分摇滚乐队视觉设计一览表
附录B 关于摇滚乐队周边设计的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4)中国大陆当代新民谣音乐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意义
第一章 新民谣音乐概念梳理及文化研究视阈
    第一节 民谣概念的中西历史钩沉
        一、英语语境中的民谣概念溯源
        二、汉语语境中的民谣概念溯源
    第二节 新民谣音乐的概念辨析
        一、中国当代民谣音乐现象概述
        二、新民谣音乐的界定
        三、新民谣音乐的破旧立“新”
        四、新民谣音乐与流行音乐
        五、新民谣音乐与摇滚乐
    第三节 新民谣音乐的文化研究视阈
        一、文化中的新民谣音乐
        二、公共领域中的审美现代性
        三、大众文化的赋魅与桎梏
        四、消费社会中的新实用主义美学
        五、繁盛时代中声音的政治经济学
        六、文本盗猎者与粉丝批评家
第二章 新民谣音乐的时空流脉
    第一节 鸿蒙初辟:鲍勃?迪伦的民谣音乐
        一、鲍勃?迪伦的民谣音乐启蒙
        二、鲍勃?迪伦的民谣音乐创作
        三、鲍勃·迪伦民谣音乐中的文化意义
    第二节 落地生根:台湾现代民歌运动
        一、唱自己的歌:启蒙与寻根
        二、罗大佑:用音乐介入社会
    第三节 穿越海峡:大陆校园民谣
        一、白衣胜雪中的伤感调性
        二、衰落与边缘化的艰难前行
第三章 新民谣音乐的题材分类与文化内涵
    第一节 新民谣音乐的题材分类
        一、文化批判类
        二、审美救赎类
        三、大地寻根类
        四、城市游吟类
        五、身体迷恋类
        六、纯乐翻唱类
    第二节 新民谣音乐的文化内涵之一:文化批判力
        一、以精英文化立场介入社会生活
        二、在民间叙事中审视人性的善恶
    第三节 新民谣音乐的文化内涵之二:审美的独立与救赎
        一、作为文化符号的价值规范
        二、以生命之气对抗现代性的迷失
    第四节 新民谣音乐的文化内涵之三:演唱中的文化性
        一、唯美:自由与自在中的自我疗愈
        二、粗粝:挣扎与抵抗中的生命质感
第四章 新民谣音乐创作群文化身份分析
    第一节 文化批判实践中的社会观察员
        一、周云蓬:悲鸣中的抗议者
        二、万晓利:人性寓言故事的讽喻者
        三、刘东明:无能与无奈下沉重的叹息者
    第二节 撞击与转型中的民间音乐重构者
        一、杨一:中国的伍迪?格思里
        二、洪启:新疆当代的传歌人
        三、五条人乐队:方言民谣的集大成者
    第三节 民谣声音符号的生产者
        一、小河:文学脱冕的音乐抽象化实现者
        二、小娟与山谷里的居民:空我的避世者
第五章 新民谣音乐接受群文化心理解读
    第一节 电子传播中的“参与文化”
        一、参与和抗拒的意义生产
        二、“网愈云”与“网抑云”的人格重塑
    第二节 视觉文化中的审美幻境
        一、爱情空壳化的新伦理焦虑
        二、性别凝视中的窥淫欲
    第三节 价值失范下的文化自觉
        一、理想主义的激情剩余
        二、傻乐主义的自觉抵制
        三、唯美主义的政治美学
第六章 新民谣音乐的文化价值及影响
    第一节 传媒景观中的文化浸染
        一、综艺炮制全民参与的文化狂欢
        二、《经典咏流传》与诗性复归
    第二节 新民谣音乐建构文化的护城河
        一、反商业化:从娱乐上升到审美
        二、平衡艺术自律与他律的关系
        三、以精英文化匡正大众文化的方向
    第三节 在文化的撞击中攫取自我认同
        一、激活流行音乐创作的边缘活力
        二、新民谣歌唱美学:去声乐化的破坏力
        三、消费中心论语境下的文化再生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对话民谣音乐人周云蓬
附录二 :新民谣唱作人专辑年表(仅限本文)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5)六十年代美国摇滚音乐市场营销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市场营销学理论回顾
        (二)、六十年代美国摇滚音乐研究回顾
        (三)、国内音乐市场营销研究回顾
    三、重难点与创新点
第一章 六十年代美国摇滚音乐发展的背景
    第一节 早期摇滚乐的产生、发展和衰败
        一、摇滚乐产生的背景
        二、早期摇滚乐的发展历程
        三、早期摇滚乐的衰败
    第二节 六十年代主流摇滚音乐流行乐队介绍
        一、披头士乐队
        二、滚石乐队
    第三节 六十年代美国摇滚乐与社会、政治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一、摇滚乐与民权运动
        二、摇滚乐与反战运动
        三、摇滚乐与反文化运动
第二章 六十年代美国主流摇滚乐队市场表现
    第一节 唱片销量
        一、英伦入侵乐队唱片销量
        二、美国本土乐队唱片销量
    第二节 电影票房
        一、商业摇滚电影票房
        二、创新摇滚电影票房
    第三节 巡演观众数量
        一、黄金三年巡演观众数量
        二、巡演常青树观众数量
第三章 六十年代美国主流摇滚乐队的市场营销模式
    第一节 精准的品牌营销模式
        一、英伦摇滚绅士
        二、叛逆危险摇滚
    第二节 多元的推广营销模式
        一、多平台营销模式
        二、话题营销模式
    第三节 持续的创新性营销模式
        一、丰富的原创内核
        二、优质的创作内容
第四章 六十年代美国唱片公司的市场营销模式
    第一节 价格式营销模式
        一、主流唱片公司的总成本领先战略
        二、独立唱片公司的总成本领先战略
    第二节 卖点营销模式
        一、主流唱片公司的差异化战略
        二、独立唱片公司的差异化战略
    第三节 专业化营销模式
        一、主流唱片公司的集中战略
        二、独立唱片公司的集中战略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6)藏地歌声(论文提纲范文)

时代
岁月
土壤
滋养
多元
新生
传承

(7)宝塚歌剧团男役形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价值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及构成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男役的形象塑造与风格呈现
    第一节 社会文化与个人选择
        一、日本社会的文化风气
        二、20世纪初诞生的新职业
        三、学校、家庭教育理念
        四、追求梦想的个人选择
    第二节 舞台上的表演
        一、性别角色的培训与运用
        二、宝塚舞台风格
    第三节 男役演员与男性形象
        一、传奇的男役演员
        二、经典的男性形象
第二章 进入消费主义时代—日渐偶像化的男役
    第一节 宝塚—消费社会的景观
        一、席卷全球的消费主义
        二、消费宝塚的实质:获得梦想和快乐
        三、通过“消费表演”加深观演关系
    第二节 宝塚的造星机制—从“普通人”到“明星”
        一、主演明星的诞生
        二、宝塚模式在偶像团体中的运用
第三章 男役形象的审美接受与心理诉求
    第一节 宝塚歌剧团观众群体的构成
        一、观众多为男性的时代
        二、向着“女性文化”转变
    第二节 理想人性的想象与认同
        一、从“凝视”到“缝合”
        二、镜像中的自我认同
        三、“忠诚”与“养育”的观演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8)《嘻哈美国》(前三章)节选汉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翻译任务概述
    2.1 任务背景
    2.2 任务文本概述
    2.3 任务挑战与意义
第三章 翻译过程描述
    3.1 译前准备
    3.2 译中要点
    3.3 译后审校
第四章 信息型文本理论概述及文本重难点分析
    4.1 信息型文本理论概述
    4.2 文本重难点分析
        4.2.1 人名翻译
        4.2.2 专有名词翻译
        4.2.3 长难句翻译
第五章 笔者译本与李宏杰等人译本的汉译对比分析
    5.1 重译原因
    5.2 李宏杰等人译本简介
    5.3 译本比较分析
        5.3.1 文章小标题的翻译对比
        5.3.2 文本语句翻译对比
第六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9)亚文化视角下的大陆新民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与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 概念界定
        (二) 国内相关研究
        (三) 国外相关研究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大陆新民谣及其发展概况
    第一节 大众媒介与大陆新民谣的诞生、发展和现状
        一、酒吧和大陆新民谣的诞生
        二、社交网络、论坛和大陆新民谣的发展
        三、社交媒体、音乐平台、音乐选秀节目和大陆新民谣的现状
    第二节 大陆新民谣的类型和特征
        一、大陆新民谣的类型
        二、大陆新民谣的特征
    第三节 作为亚文化的大陆新民谣
第二章 大陆新民谣的亚文化特征
    第一节 大陆新民谣歌词文本中的风格化抵抗
        一、歌词文本的风格化
        二、歌词文本与风格化抵抗
    第二节 大陆新民谣的边缘性
        一、社会地位的边缘性
        二、经济地位的边缘性
    第三节 大陆新民谣的历史性和阶段性
        一、萌芽期:接过摇滚衣钵的社会批判
        二、爆发期:从批判现实到地域乡愁
        三、高潮期:情爱至上的“流行民谣”
    第四节 大陆新民谣的协商性和被收编的命运
        一、大陆新民谣的协商性
        二、大陆新民谣被收编的命运
第三章 大众媒介对大陆新民谣的意识形态收编
    第一节 大陆新民谣的“娱乐化”呈现
        一、电视媒介与“娱乐化”呈现
        二、网络媒介与“娱乐化”呈现
    第二节 大陆新民谣的“主流化”呈现
        一、新闻媒介与“主流化”呈现
        二、电视节目与“主流化“呈现
第四章 大众媒介对大陆新民谣的商品收编
    第一节 制造“民谣神话”,成为时尚音乐
        一、音乐选秀节目
        二、在线音乐平台
    第二节 “诗和远方”的民谣符号生产
        一、音乐节广告
        二、商业电影插曲
    第三节 大众媒介中的音乐商品
第五章 音乐的妥协:大众媒介收编下的大陆新民谣
    第一节 大众媒介收编中大陆新民谣亚文化资本的转换
        一、转换为“社会资本”:大陆新民谣的成名快感
        二、转换为“经济资本”:面对商业收编的“反向收编”
    第二节 大众媒介收编中大陆新民谣风格的消解
        一、意识形态收编中大陆新民谣抵抗意识的衰弱
        二、商品收编中大陆新民谣创作中的同质化倾向
    第三节 对大陆新民谣亚文化的理性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一、专着
    二、期刊论文
    三、学位论文
    四、报纸和期刊文章
    五、电子文献
致谢

(10)周杰伦音乐接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周杰伦音乐的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周杰伦及其音乐历程
    第一节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概览
        一、中国流行音乐的诞生与第一波高峰
        二、内地流行音乐的中断期,港台流行音乐成长期
        三、内地流行音乐复苏和第二波高峰
    第二节 周杰伦音乐的发展
        一、周杰伦其人
        二、周杰伦乐坛历程分析
第二章 周杰伦音乐受众群体特征研究
    第一节 流行音乐受众
    第二节 周杰伦音乐受众群体特征
        一、受众群体年轻化,男女受众比例接近
        二、在校学生为主要受众群体
        三、接受渠道多样化,收听频率总体较高
        四、对周杰伦音乐的关注时间长,喜爱程度高
第三章 周杰伦音乐接受动机研究
    第一节 规避偏离的从众心理
    第二节 与生俱来的求异心理
    第三节 消费时代的偶像崇拜心理
        一、消费时代的偶像
        二、大众对自我理想的寄托
第四章 周杰伦音乐接受效果研究
    第一节 娱乐至上的消遣
        一、片段式的娱乐消遣
        二、无所不能的修辞
    第二节 文化堕距下的自我认同
        一、孤独的吟唱
        二、心灵的净化
        三、真善美的表达
    第三节 历史积淀下的族群归属
        一、“周氏中国风”的编曲特征
        二、“周氏中国风”里的文化内涵解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周杰伦历年发行音乐作品列表(2000—2020)
附录B 《周杰伦音乐受众小调查》
致谢

四、黑豹推出全新单曲(论文参考文献)

  • [1]《人民日报》中国摇滚乐话语的媒介呈现及变迁研究(1986-2019)[D]. 刘梦琦.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摇滚乐队马赛克的视觉衍生设计研究[D]. 王艳. 成都大学, 2021(07)
  • [3]中国流行歌曲演唱多元化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 傅议萱.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4]中国大陆当代新民谣音乐文化研究[D]. 董德.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7)
  • [5]六十年代美国摇滚音乐市场营销模式研究[D]. 赵洁. 南京艺术学院, 2020(02)
  • [6]藏地歌声[J]. 陈无诤. 西藏人文地理, 2019(06)
  • [7]宝塚歌剧团男役形象研究[D]. 梁艾玲.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8]《嘻哈美国》(前三章)节选汉译实践报告[D]. 刘晴. 天津师范大学, 2019(01)
  • [9]亚文化视角下的大陆新民谣研究[D]. 杜雪雁.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4)
  • [10]周杰伦音乐接受研究[D]. 杜维彬. 四川师范大学, 2019(11)

标签:;  ;  ;  ;  ;  

黑豹发行新单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