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 普华永道国际会计咨询公司战略合作(论文文献综述)
王旭东[1](2020)在《中德文化视域下CEO权力配置与并购绩效研究 ——以中国民营企业德国并购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长,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日益增强。在“一带一路”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大规模“走出去”,把技术引进来,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乘势而为、顺势而动,大踏步迈向国际。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持续升温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从国内情况看,相对宽松的海外并购政策、充裕的外汇储备等为企业跨国并购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人民币升值为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提供了动力。从全球视角来看,中国日益提升的国际影响力使不少发达国家的企业认识到与中国企业合作的重要性。随着中国民营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和政府对民营企业“走出去”支持力度的加大,中国对外并购由早期的国企主导模式逐渐演变为国企和民企并驾齐驱,更多的民营企业开始参与海外并购。但是,许多民营企业对东道国投资环境和文化缺乏了解,也欠缺海外经营管理经验,在海外子公司的战略和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纵观近二十年我国民营企业德国并购实践,由于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对德国文化、德国公司治理、德国法律法规缺乏深入了解,并购后的德国子公司的跨国管理问题成为摆在民营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为求得生存和发展,民营企业究竟该怎样管理德国子公司,应该如何构建高管团队且合理任用CEO,CEO权力如何配置才能最大限度发挥管理效能,一直都是理论研究和经营实践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德国子公司CEO权力配置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经济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的相关理论,从中德文化制度的情境差异出发,围绕“CEO权力配置与并购绩效”的关系问题提出理论假设,运用结构方程建模工具AMOS22.0和统计软件SPSS22.0,构建CEO权力配置与并购绩效的假设检验模型。在模型中,除了解释变量CEO权力配置,被解释变量并购绩效、中介变量组织变革和公司内部治理之外,还引入了文化整合和信任度作为调节变量,变量的复杂性增加了研究的难度。模型的调研数据来源于德国16个联邦州分布的德国子公司管理人员参与的访谈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97份,样本数量达到结构方程模型变量设计的标准。文中内容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第一,什么是CEO权力配置?第二,为什么要进行CEO权力配置?第三,怎样进行CEO权力配置?第四,CEO权力配置合理有效用什么来验证?文章围绕上述问题:首先,厘清了出现的概念,阐述文中使用的基本理论,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CEO权力配置进行理论拓展。其次,介绍民营企业在德国并购概况,进而说明CEO权力配置在民营企业和德国企业中各具独特性,并对双方企业CEO权力配置形态进行比较。再次,指出隶属于民营企业的德国子公司CEO权力包括所有权权力、组织权力、声誉权力和专家权力四个维度,CEO权力配置也有四个维度,CEO所有权权力配置通过股权激励和“股票”激励实现;CEO组织权力配置通过股东授权或获得民营企业内部董事身份实现;CEO非正式权力即声誉权和专家权,能够增强CEO影响力的行为都是对CEO非正式权力的配置,比如物质和精神等激励措施。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对德国子公司CEO权力配置具有趋同性。最后,指出CEO权力配置既要受效率机制支配,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优权力效用;又要合乎法律、社会认知和行为规范的标准,才具有“合法性”;还要受社会关系网络的影响。接下来,文章阐述了 CEO权力配置的合理和有效会提高公司管理水平,管理水平高低又会引起并购绩效波动。然后,文章构建了 CEO权力配置对并购绩效影响生成模型,发现CEO权力配置对并购绩效的具体影响路径有两条,一条路径是CEO权力配置直接影响并购绩效,另一条路径是CEO权力配置借助组织变革的中介作用,进而影响并购绩效。同时,通过建模分析也发现前设的公司内部治理和信任度等因素在CEO权力配置与并购绩效之间的作用是不显着的,文化融合的影响存在争议和不确定性。至此,研究并没有终结,笔者又结合工作实务中接触到的CEO权力配置案例进行深入剖析验证理论模型的科学性。根据上述研究,文章结尾从中国民营企业投资人跨国治理的角度针对德国子公司CEO权力配置提出建议:CEO权力配置要契约化,方有效;CEO权力配置要有底线边界,不能越界配权;CEO权力配置的管理效果要有监督;在必要的情况下,CEO权力配置要有动态调整和必要的转移。本研究的价值和创新如下:第一,从中德两国文化制度情境出发,专门针对德国子公司CEO权力配置问题进行探讨,弥补了现有公司治理理论在解释个别国家跨国治理问题时存在的不足。第二,文中不但提出了 CEO权力配置的理论假设,还提出了应用策略,为中国民营企业对德并购实践提供决策依据。第三,到目前为止,理论界关注德国子公司业务增长和内生价值提升方面研究较少,笔者的研究可以为同仁后学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第四,专门结合民营企业产权性质,针对德国子公司CEO权力配置实践,提出相应的思考,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该细分领域的研究缺口。本研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存在一些局限和不足。比如,商业机密属性导致信息披露有限,样本和资料的获取渠道存在一定的局限。在未来的研究和工作中将进一步地探索和完善。
朱帅博[2](2020)在《本土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发展战略研究 ——以DH所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迅速,市场结构不断优化,行业规模和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但在执业水平、内部治理、品牌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际“四大”等会计师事务所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本土大型会计师事务所是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标杆”,其未来发展代表着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方向,对我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有着引领和示范作用。本文立足于在这样一个需求日益增长,要求日益严苛的大环境下,探讨中国本土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应如何规划明确的发展战略,高瞻远瞩,真正做大做强,成为国际化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企业要实现健康的发展,就需要对发展的外部环境和组织资源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发展战略。由于会计师事务所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经济社会法律文化环境、不同国家或者地区、不同业务领域的优势及定位等往往存在很大差异,因此需要详细地结合事务所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和制定或调整发展战略。本文以DH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研究对象,运用PEST分析法对DH所所处的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因素和技术环境因素进行了分析;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对DH所处的行业环境进行了分析;运用SWOT态势分析法,对DH所的优势、劣势、发展机遇和面临的威胁进行了分析。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探讨DH会计师事务所发展战略的选择与制定,提出了专业化发展、规模化发展、多元化发展和国际化发展四个维度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实施以上发展战略的保障措施,笔者认为,应该从——会计师事务所整体工作的整合;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质量控制,实施品牌战略;拓展发展空间,实施国际化运营;打造高端业务,提高国际竞争力——这五个方面出发,为发展战略的实施配备完整系统的保障措施体系。笔者结合自身本土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经历,和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认识,以DH所为例,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跨越时空,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依据具体情况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对同类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尝试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历程提供独特的注解。
李静[3](2020)在《利润质量、商业模式与互联网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企业的不断发展,资本市场出现大量的并购案例,日益频繁的互联网企业并购活动,使得互联网企业价值的确定以及影响因素成为热点问题。而伴随着世界步入互联网经济时代,大数据浪潮开始逐渐推动互联网企业新形态、新模式的出现,互联网不仅改变交易场所、拓展交易时间、加快交易速度,也带来商业模式的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赋予互联网企业独有且巨大的价值潜力,由此引发的价值增值也难以用业绩报告所衡量测定。在此背景下,基于商业模式视角,为资本市场评价互联网企业价值提供新的思路就尤为重要。本文以“利润质量、商业模式和互联网企业价值关系”为研究出发点,从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两个角度提出研究目的、研究的问题,围绕本论文的研究主题展开文献梳理。基于相关的理论基础,从理论上分析利润质量、商业模式以及互联网企业价值的相互作用机制,在对利润质量与商业模式这两个潜变量进行维度划分及相关观测变量的界定的基础上,提出利润质量、商业模式以及互联网企业价值因果关系的假设。其次分别研究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构建预设模型,进而进行量表设计与数据分析,使用AMOS软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验证假设,检验利润质量、商业模式和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此外,通过对结果的分析以及对机理的阐述,为优化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以及实现互联网企业价值最大化提供路径借鉴。根据实证研究可得出的结论有:(1)商业模式的选择与互联网企业价值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2)利润质量与互联网企业价值并不存在显着的相关关系。基于实证研究结论,为我国互联网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出如下建议:(1)互联网企业应培养自身核心竞争优势;(2)企业管理者应基于价值变革商业模式;(3)投资者应基于商业模式视角进行合理投资。
张雅斐[4](2020)在《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化路径研究 ——以信永中和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资企业积极响应“走出去”战略的号召,在海外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开工建厂,但也有不少“走出去”的企业因为缺乏配套的专业服务机构而在国际化的过程中屡遭不顺。在此背景下,国家相关部门多次出台政策,鼓励和支持本土会计师事务所“走出去”为企业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本土所国际化的进程。然而“走出去”只是一个方向性的概念,国际化的路径究竟该如何选择,也因此成为了困扰那些有能力、有意愿“走出去”的本土会计师事务所的一大难题。针对国际化路径该如何选择等一问题,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本土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历程的资料,发现目前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化的路径主要包括加入国际组织、自建国际网络、跟随客户“走出去”三种。本文分别对三种路径单独进行了介绍,并辅以案例表现其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情景,最后以中国首家走出国门的会计师事务所——信永中和为例,总结其自2005年以来十余年的国际化路径探索的全过程,发现信永中和并非局限于某一种特定路径,在围城中寻找出路,而是多种路径相结合,相辅相成,用加入国际组织来弥补自建国际网络的效率局限,用自建国际网络来抵消加入国际组织的自主性不足,在彼此网络达不到的地方互相提供支持,并且紧随客户“走出去”的步伐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不难发现,信永中和所有的战略制定,从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到多元化服务体系,再到注重人才培养方案,都在围绕国际化布局,这也给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化起到了示范性作用。最后笔者呼吁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在国际化的路径选择上,可以参考信永中和模式,切勿固步自封,因特定的模式限定了自己的国际化进程,而是结合自身特点和发展阶段,合理的选择适合的路径。
孟铂林[5](2020)在《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失灵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是解决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要监管手段之一。随着我国证券发行注册制改革的全面推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影响更为重大。然而,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着广泛的失灵,具体表现为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信评级机构和资产评估机构等证券服务机构出具的专业报告失真;上市公司的披露信息存在自利性;以及,普通投资者难以吸收并运用披露信息。本文立足于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整个体系,运用调查问卷、成本-收益分析和比较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发现,导致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失灵的原因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在披露规定层面上,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定的模糊性降低了违规披露的成本,相关规定的分散性则增加了合规披露的成本,且细化规定需要支付高昂的成本;在披露信息层面上,不断增加的披露信息不仅导致了监管上成本收益的失衡,而且导致了投资者吸收和运用披露信息上成本收益的失衡,此外海量的披露信息还扭曲了投资者的信息获取途径、增加了证券市场的“代理”成本和道德风险,并且引发了上市公司之间的“马太效应”;在监管监督层面上,上市公司、保荐人、证券服务机构、监管机关,以及投资者形成了一个“伞形”利益关联体系,由于利益冲突和监管“俘获”等原因,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监管监督很有可能出现缺位问题。比较分析中美两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路径,规范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失灵问题的解决办法,在法律机制方面,应从事前、事中和事后法律机制三个方面入手:在事前法律机制方面,可以通过立法,适当增加司法机关、监管机关和监督主体的自由裁量权,与此同时通过信息披露标准化的方式,进一步压缩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可操作空间;在事中法律机制方面,应该着重保证保荐人和证券服务机构的独立性,实现保荐人与承销商的分离,在上市公司的法律顾问业务和资产评估业务中增设同行评审环节,在审计业务和资信评级业务中重构委托-代理关系;在事后法律机制方面,应该完善信息披露监管督查机制,完善相关的证券民事诉讼制度。与此同时,立足于“法律+技术”的视角,为了解决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失灵问题,可以通过构建新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评级机制,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可以通过构建偏好型信息披露体系,缓解披露信息的“数量问题”;此外,还可以通过构建监管机关之间的数据共享机制,提高监管效率、促进监管合作、强化监管制约。
穆君[6](2019)在《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今时代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不面对它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只有充分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才能在国际舞台站稳脚跟,实现经济稳步发展。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既给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也为国有企业境外投资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国际平台,对整个国内市场产业升级和传统优势产能转移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河北省是我国传统产业大省,特别是国有企业在钢铁、水泥、化工原料等基础性建设领域技术成熟、产能富裕,具备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品需求和产能缺口的条件。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境外投资是促进国有企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河北省政府积极出台政策,引导和支持国有企业利用自身装备和技术优势,以更高起点重视“走出去”战略。在此背景下,河北省国有企业抢抓机遇,精准投资,“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根据河北省国资委决算统计报表显示,截止2018年上半年,省国资委监管的国有企业已在全球15个国家或地区,设立了45家境外企业,累计境外资产高达690亿元人民币,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是,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起步晚,整体实力不足,在境外国有资产监管、跨国经营、技术创新,以及组织管理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本文选择以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为研究对象,既对拓展完善区域经济具有理论意义,也对河北省国有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实现境外投资飞跃发展具有实践意义。本文在梳理总结境外投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的现状进行分析论述,指出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宏观上仍面临国际、国内双重挑战;在微观上也存在着尽职调查不足、投资方式单一、企业管理层风险意识薄弱以及国际化管理经验不足等问题,并从境外投资区位选择、进入模式选择和风险防控三个方面着手进行详细论证,同时,借鉴发达国家国有企业和我国大型央企境外投资实践和经验,提出河北省国有企业要把握好“一带一路”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加快加大境外投资步伐和力度,充分做好尽职调查,深入掌握东道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情况,选择适合的投资区位和投资进入模式,对可能发生的风险提前作出预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走出一条符合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发展之路。通过对影响境外投资区位选择因素的分析,得出结论:河北省传统产业,如钢铁、建材、装备制造、医药、纺织等具有优势地位的国有企业,宜选择在周边国家,非洲和拉美等地建立境外生产制造基地;资源型企业适宜到澳洲、非洲、拉美、中亚等资源富集地区投资开发铁矿和有色金属等资源,以缓解资源紧缺限制;促进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非洲地区建立经贸合作区;支持大型国有企业,如进入世界500强的河北钢铁集团、冀中能源集团,在欧美发达国家开展跨国并购。通过对影响河北省国有企业投资进入模式选择因素的分析,得出结论: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进入模式应选择渐进式模式。从企业自身考虑,以技术优势开展境外投资宜选择新建投资,处于技术劣势则适宜跨国并购,国际化经验不足时,宜选择跨国并购,待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可选择新建投资。同时,根据企业资源禀赋,股权结构从低控制、低投入、低风险逐渐转向高投入、高控制与战略性强的股权结构。从东道国方面考虑,投资资本市场发展较差的国家宜优先考虑新建投资,对资本市场发达、市场经济体系成熟、风险相对较低的国家,可考虑跨国并购。当东道国的外资、外汇等政策的非连续性或不可预见性比较大的情形下,企业应集中控制权。从目标企业看,对价值确定,能够产生速度经济的目标企业,宜采用跨国并购,反之则倾向于新建投资。通过对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进程中遇到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建立省级政府、国资监管部门、国有企业母公司和境外子公司(分支机构、投资项目等,以下简称境外子公司)四级风险评价系统,并将风险评价体系功能延伸,分别与风险预警、业绩考核进行对接,形成有效的风险防控体系。与风险预警对接形成四级联动机制,提高风险的预警范围和排查深度;与业绩考核对接,将境外投资风险纳入企业考核范畴,形成对国有企业母公司及境外子公司管理层更为适合的综合考评系统,实行风险奖惩制度。最后提出促进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的配套措施建议,从宏观制度层面提出:政府应加强境外投资金融支持力度、提高境外投资管理水平、完善境外投资服务保障机制;从微观层面提出:国有企业应审慎作出境外投资决策、加强尽职调查提高风险意识、加快技术管理创新提高国际化水平。
唐千千[7](2019)在《风险导向下ZH事务所对YBT公司审计失败研究》文中认为自1980年12月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开始恢复重建以来,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经济监督体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部分。但在专业人才、审计经验和技术上仍处于初级阶段,目前采用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起源于国外,在我国的应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轻则降低审计效率,重则导致审计失败。并且自2013年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以来,许多上市公司与沿线国家进行合作和投资,跨境业务审计也成为审计的痛点。因此研究注册会计师如何在实务中更好的运用现代风向导向审计,识别重大错报风险,规避审计失败显得十分必要。本文运用了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国内外专家的研究进行梳理,阐述了委托代理、信息不对称和理性经济人等基础理论,以及审计失败、审计风险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型。接着,对YBT公司及ZH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介绍,回顾审计失败的批露全过程与审计失败的具体表现。剖析了 YBT公司审计失败的原因,按照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型,分别从审计中的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注册会计师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几方面对失败原因进行总结。从注册会计师角度出发,提出将以风险为导向审计应用在实际审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针对YBT审计失败提出了相关对策。
康厚峰[8](2019)在《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综合服务能力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典型代表,为广大企业提供鉴证与咨询两大服务内容。因此,如何建设会计师事务所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其竞争力,实现会计师事务所快速持续有序的发展是行业在目前转型期亟待研究的问题。天职国际是一家以审计鉴证、资本市场服务及咨询等多方面服务的特大型综合性会计师事务所,百强信息排名处在国内八大会计师事务所百强信息排名的末端,事务所业务发展带来了局限性,综合服务能力的提升出现瓶颈。因此全面深入地研究天职国际综合服务能力,为事务所制定切实可行的提升方案是当前公司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以天职国际为研究对象,在运用服务质量模型、VRIO模型理论等经典理论基础上,借鉴国内外会计师事务所服务能力相关研究成果,在对比研究国际“四大”与国内“八大”会计师事务所的综合服务能力的基础上,详细剖析了天职国际综合服务能力现状,并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天职国际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综合服务能力还存在差距,特别表现在集群竞争力、专业胜任能力、知识传播能力、人才保有能力、研究与创新能力、高新技术支撑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等方面。本文进一步分析天职国际的现状服务能力之后,将事务所的这些服务能力划分为目标层、核心层和支撑层三大类,并提出了针对三大类服务能力的提升方案。同时为了更好的实施综合服务能力的改进方案,也对事务所组织机构、人员团队和管理制度上作出了一定的资源配置,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切实有效的提升天职国际的综合服务能力。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切实有效的提升天职国际的综合服务能力,促进事务所的发展,同时也为同行业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但是由于个人知识水平有限,市场环境及行业监管也是千变万化,所以本文的研究成果实用性随着时间推移也会逐渐降低,以后也需要根据监管环境的变化来调整事务所的提升方案。
邵光达[9](2019)在《银行融资视角下的企业横向并购经营协同效应分析 ——以鱼跃科技并购百胜医疗为例》文中研究说明2008年12月,银监会颁布《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银监发[2008]84号),这是国内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关于商业银行开展并购贷款的监管条例。《指引》第二章风险评估要求商业银行评估并购战略风险需首先分析“并购双方的产业相关度和战略相关性,以及可能形成的协同效应”,还应全面分析并购相关的各项风险,建立可靠稳健的财务模型,评估测算并购双方未来的现金流。《指引》中关于协同效应和现金流测算的相关政策,意味着商业银行在制定并购贷款融资方案前必须有效量化协同效应。在实践中,商业银行业务部门在进行并购贷款业务申报时,对于并购贷款的还款来源分析还往往局限于传统的固定资产贷款还款来源分析方法,一般是将并购双方未来的收入及盈利情况按照历史表现给定一个增长率,并最终将未来用于还款的自由现金流以一个较为简单趋势进行测算。对于并购动因和并购协同效应的分析则较为粗浅,未针对协同效应进行测算,不能完全遵循银监会《指引》中要求分析协同效应并建立可靠稳健的财务模型的要求。主要原因在于商业银行大部分信贷经营人员对于并购贷款和协同效应的理解较为肤浅,未能抓住协同效应的准确概念,也未能精细地衡量协同效应所带来的并购贷款还款来源。本文运用案例分析法,以鱼跃科技并购意大利百胜医疗的并购融资方案为例,分析论述在商业银行并购贷款视角之下,企业横向并购所能产生的协同效应,同时根据对相关协同效应的分析与预测,进一步提炼出还款现金流的相关预测数据,论证并购贷款方案的可行性。本文较以往并购协同效应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一是从商业银行视角(并购贷款提供方)去审视并购交易;二是在并购交易事前分析并购动因,并预测、量化协同效应;三是将协同效应量化和会计现金流测算相结合。
周绮昀[10](2019)在《立信加盟非“四大”国际会计公司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我国的会计市场也随着服务行业的逐渐发展而向世界开放,注册会计师审计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也在寻求着更大范围的扩张。对于我国本土的会计师事务所而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的企业中选择走出国门、拓展海外业务的不断增加,而随着业务的国际化,企业对事务所为其海外业务进行鉴证业务和相关服务的需求也日渐增加,趋于多样化。但同时,“四大”(普华永道中天、德勤华永、安永华明和毕马威华振,以下简称“四大”)自20世纪80年代进入我国市场,开始将高端客户牢牢把控,在我国审计市场上占据着较高的份额。这使得我国事务所需要以“走出去”的方式,在服务我国经济发展催生的跨国客户的同时,在国际市场上探索新的市场。就目前而言,我国本土事务所虽然在市场机会,国内客户保持和人才储备等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但由于经验和资源的缺乏,与国际标准无法趋同以及资质经验的缺失,我国本土的会计师事务所在综合实力上与包括“四大”在内的国际会计公司相比仍然存在差距。因此,我国事务所中选择直接在海外建立分支机构、与海外国际会计公司相抗衡的并不多,而加盟“四大”很可能带来独立的法律地位的缺失,失去自主品牌,面对这种状况,我国本土事务所通常采取加盟非“四大”的国际会计网络这样的国际化道路。加盟非“四大”国际会计公司可以使我国本土事务所在短时间内学习国际会计公司的经验和技术,通过吸收国际会计公司的经验更快速的提升自身能力,实现事务所的国际化,同时,这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和壮大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同时,这种模式也存在许多问题,加入非“四大”国际会计公司网络的事务所由于联系较松散,能够接受到的经验较少,且通常只是承接公司网络内本土所的部分业务,难以与网络内部的本土所竞争,品牌效应难以形成。本文以案例研究的方法,以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立信”)为例研究我国事务所加盟非“四大”国际会计公司的特点,立信是这一国际化模式的典型代表,它于2000年加入浩华国际,加盟后,其业务拓展到海外,随后,在经历多次合并后,2009年,立信加入BDO国际,为其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同时有效的规避了加盟非“四大”国际会计公司这一形式的缺点。因而本文将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作为案例研究的对象,通过比较其国际化模式及后续的跟进发展,分析国际加盟战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对我国事务所选择非“四大”国际会计公司的动因和效果做出完整的分析,并对本土所国际化策略设计提出建议。
二、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 普华永道国际会计咨询公司战略合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 普华永道国际会计咨询公司战略合作(论文提纲范文)
(1)中德文化视域下CEO权力配置与并购绩效研究 ——以中国民营企业德国并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问题缘起 |
二、研究背景 |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
四、研究思路与内容 |
五、研究方法 |
六、研究创新和不足 |
第一章 概念、理论解析和拓展 |
第一节 概念解释 |
一、总经理(Geschaftsfuhrer) |
二、“本地化”战略 |
三、并购与跨国并购 |
四、并购绩效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委托代理理论 |
二、权力距离 |
三、Finkelstein权力模型 |
四、公司内部治理理论 |
五、社会网络理论 |
第三节 CEO权力配置理论拓展 |
一、CEO权力解析 |
二、CEO权力配置逻辑和原则 |
第二章 文献回顾 |
第一节 CEO权力配置的相关研究 |
一、CEO权力的构成 |
二、CEO权力配置方式 |
第二节 企业并购绩效的相关研究 |
一、绩效和并购绩效的内涵 |
二、绩效和并购绩效的测算 |
三、并购绩效的影响因素 |
第三节 CEO权力配置与并购绩效相关研究 |
第四节 文献评析 |
第三章 中德企业内部治理下CEO权力配置概览 |
第一节 中德并购企业特征 |
一、德国企业的优势 |
二、民营企业的产权特征 |
第二节 民营企业并购状况分析 |
一、并购数量及规模 |
二、并购范围及行业分布 |
三、并购股权比例 |
第三节 中德企业内部治理与CEO权力配置 |
一、民营企业内部治理与CEO权力配置 |
二、德国企业内部治理与CEO权力配置 |
第四节 中德企业CEO权力配置差异性分析 |
一、比较中德企业CEO权力配置 |
二、德国企业CEO权力配置弊端凸显 |
第四章 并购后德国子公司CEO权力配置策略和机制 |
第一节 并购后德国子公司CEO正式权力配置 |
一、创始人身份和股权激励 |
二、股东授权、兼任内部董事和弱化监督 |
第二节 并购后德国子公司CEO非正式权力配置 |
一、CEO心里特质因素 |
二、多元激励措施 |
第三节 并购后德国子公司CEO权力配置遵循效率机制 |
一、德国子公司CEO权力配置的协调成本 |
二、德国子公司CEO权力配置的监督成本 |
三、德国子公司CEO权力配置的激励成本 |
第四节 并购后德国子公司CEO权力配置遵循合法性机制 |
一、德国子公司CEO权力配置符合法律制度要求 |
二、德国子公司CEO权力配置符合行为规范 |
三、德国子公司CEO权力配置符合社会认知 |
第五节 并购后德国子公司CEO权力配置遵循社会网络机制 |
一、民营企业和德国子公司网络关系影响CEO正式权力配置 |
二、德国子公司内部网络关系影响CEO非正式权力配置 |
第六节 效率机制、合法性机制和社会网络机制协同影响CEO权力配置 |
第五章 CEO权力配置与德国子公司并购绩效分析 |
第一节 CEO权力配置与德国子公司并购绩效关系分析 |
一、德国子公司并购绩效评估 |
二、CEO权力配置与德国子公司并购绩效的作用关系 |
第二节 影响CEO权力配置与德国子公司并购绩效关系的因素 |
一、内部直接影响因素 |
二、外部间接影响因素 |
第三节 CEO权力配置影响德国子公司并购绩效的内在机理 |
第四节 CEO权力配置与德国子公司并购绩效研究假设 |
一、CEO权力配置对德国子公司并购绩效的直接作用假设 |
二、组织变革的中介作用假设 |
三、公司内部治理的中介作用假设 |
四、文化整合的调节作用假设 |
五、信任度的调节作用假设 |
六、假设关系汇总 |
第六章 CEO权力配置与德国子公司并购绩效模型实证检验分析 |
第一节 变量设计和样本选择 |
一、变量设定和测量 |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二节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
一、描述性统计 |
二、信度分析 |
三、验证性因子分析 |
四、效度分析 |
五、假设检验 |
第三节 实证结果 |
一、假设结果汇总 |
二、实证结论分析 |
第七章 并购后德国子公司CEO权力配置案例检验分析 |
第一节 案例选择依据与研究设计 |
一、选择依据与案例确定 |
二、案例数据来源与研究逻辑 |
第二节 案例概要: 盛德基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并购apt海勒集团 |
一、盛德基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并购apt海勒集团简介 |
二、apt海勒集团和apt公司CEO权力配置情况 |
三、apt海勒集团并购绩效与apt公司并购绩效对比 |
四、apt公司影响因素分析:组织变革与企业文化 |
五、盛德基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对apt公司CEO权力的监督 |
第三节 案例研究总结 |
一、岗位协议授权和个人影响力增值 |
二、结果监督大于形式监督 |
三、组织变革的不确定性 |
四、保留apt企业文化 |
第八章 并购后德国子公司CEO权力配置研究结论与应用建议 |
第一节 CEO权力配置研究结论和研究启示 |
一、CEO权力配置研究结论 |
二、CEO权力配置研究启示 |
第二节 CEO权力配置应用建议 |
一、CEO权力配置的契约支撑 |
二、CEO权力配置的底线边界 |
三、CEO权力配置的效果监督 |
四、CEO权力配置的动态转移 |
第三节 研究不足和研究展望 |
一、研究不足 |
二、研究展望 |
三、未来期许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一 |
调查问卷(预测Forecast)(预测Forecast) |
调查问卷(正式Official)(正式Offiziell) |
附录 二 |
图目录 |
表目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本土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发展战略研究 ——以DH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章 基本理论与方法 |
2.1 战略管理理论 |
2.2 企业竞争战略理论 |
2.3 战略管理工具与方法 |
第3章 DH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环境分析 |
3.1 DH会计师事务所的基本情况 |
3.2 DH会计师事务所的PEST分析 |
3.3 DH会计师事务所所处的行业环境分析 |
3.4 DH会计师事务所的SWOT态势分析 |
第4章 DH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战略选择与制定 |
4.1 战略定位与战略目标 |
4.2 DH会计师事务所发展战略的选择 |
4.3 DH会计师事务所发展战略的制定 |
第5章 DH会计师事务所实施战略的保障措施 |
5.1 会计师事务所整体工作的整合 |
5.2 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
5.3 加强质量控制,实施品牌战略 |
5.4 拓展发展空间,实施国际化运营 |
5.5 打造高端业务,提高国际竞争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3)利润质量、商业模式与互联网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利润质量的维度 |
1.2.2 商业模式的概念及维度 |
1.2.3 利润质量与互联网企业价值 |
1.2.4 商业模式与互联网企业价值 |
1.2.5 研究总结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利润质量 |
2.1.2 商业模式 |
2.1.3 企业价值 |
2.2 理论基础 |
2.2.1 企业价值评估理论 |
2.2.2 利润质量对企业价值影响的相关理论 |
2.2.3 商业模式对企业价值影响的相关理论 |
2.2.4 利润质量与商业模式关系的相关理论 |
第三章 维度划分与变量度量 |
3.1 维度划分 |
3.1.1 利润质量维度划分 |
3.1.2 商业模式维度划分 |
3.1.3 企业价值维度划分 |
3.2 变量度量 |
3.2.1 商业模式相关观测变量界定 |
3.2.2 利润质量相关观测变量界定 |
3.2.3 互联网企业价值相关观测变量界定 |
第四章 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 |
4.1 研究假设 |
4.1.1 商业模式各维度间的关系假设(M1) |
4.1.2 利润质量各维度间的关系假设(M2) |
4.1.3 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与企业价值间的关系假设(M3) |
4.1.4 利润质量与企业价值间的关系假设(M4) |
4.1.5 商业模式与利润质量间的关系假设(M5) |
4.2 理论模型的构建 |
第五章 量表设计与数据分析 |
5.1 量表设计 |
5.1.1 商业模式量表的设计 |
5.1.2 利润质量量表的设计 |
5.2 利润质量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
5.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5.3.1 商业模式问卷确定 |
5.3.2 商业模式样本选择 |
5.3.3 问卷回收 |
5.4 样本数据分析 |
5.4.1 描述性统计 |
5.4.2 测项净化检验 |
5.4.3 信度检验 |
5.4.4 效度检验 |
5.4.5 共线性检验 |
5.5 商业模式、利润质量内部维度的假设分析 |
第六章 模型验证与假设检验 |
6.1 模型拟合效果分析 |
6.1.1 商业模式对互联网企业价值的关联模型拟合分析 |
6.1.2 利润质量对互联网企业价值的关联模型拟合分析 |
6.1.3 商业模式对利润质量的关联模型拟合分析 |
6.1.4 商业模式、利润质量对互联网企业价值的关联模型拟合分析 |
6.1.5 考虑商业模式中介效应的关联模型拟合分析 |
6.2 假设检验 |
6.3 结果探讨 |
6.3.1 检验结果 |
6.3.2 结果探讨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调查问卷 |
附录2:样本企业基本信息汇总 |
附录3:2016-2018年74 家互联网企业利润质量指标 |
附录4:2016-2018年74 家互联网企业托宾Q计算 |
(4)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化路径研究 ——以信永中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国际化的概念 |
2.2 理论基础 |
2.2.1 规模经济理论 |
2.2.2 生产折衷理论 |
2.2.3 比较优势理论 |
2.2.4 竞争优势理论 |
第3章 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化基本情况 |
3.1 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化历史沿革 |
3.2 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化现状 |
3.2.1 数量规模 |
3.2.2 人才培养 |
3.2.3 业务收入 |
3.3 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化的优劣分析 |
3.3.1 优势 |
3.3.2 劣势 |
第4章 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化路径的一般分析 |
4.1 加入国际组织 |
4.1.1 国际组织基本情况介绍 |
4.1.2 致同加入国际组织 |
4.1.3 加入国际组织的特点 |
4.2 自建国际网络 |
4.2.1 自建网络基本情况介绍 |
4.2.2 利安达自建国际网络 |
4.2.3 自建国际网络的特点 |
4.3 跟随客户“走出去” |
4.3.1 跟随客户“走出去”基本情况介绍 |
4.3.2 中天运跟随央企“走出去” |
4.3.3 跟随客户“走出去”的特点 |
第5章 信永中和国际化的路径探究 |
5.1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基本情况介绍 |
5.2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化进程 |
5.2.1 信永中和自建国际网络 |
5.2.2 信永中和加入国际组织Praxity |
5.2.3 信永中和跟随客户走出国门 |
5.3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化探索的经验分析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5)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失灵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框架 |
四、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一章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失灵 |
第一节 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存在自利性 |
一、上市公司文字叙述的模糊披露 |
二、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盈余管理 |
第二节 我国证券服务机构专业报告的失真问题 |
一、律师事务所IPO尽职调查报告失真导致“业绩变脸” |
二、会计师事务所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失真导致“资本消失” |
三、资信评级机构信用评级报告失真导致“评级失灵” |
四、资产评估机构资产评估报告失真导致“资产缩水” |
第三节 我国证券散户投资者难以吸收并运用披露信息 |
一、详尽披露导致的“过犹不及”问题 |
二、专业性导致的“知识壁垒”问题 |
三、散户投资者自身抗拒分析披露信息 |
第二章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失灵的原因 |
第一节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定模糊且分散 |
一、规定模糊导致了低廉的违法成本 |
二、规定分散导致了高昂的披露成本 |
三、披露立法的困境 |
第二节 信息的单向棘轮:“数量至上”的误区 |
一、披露信息“大爆炸”的单向棘轮 |
二、数量问题导致了监管成本与收益的失衡 |
三、数量问题导致了投资者成本收益的失衡 |
四、数量问题引发了潜在的其他影响 |
第三节 “伞形”利益关联体系下监督的缺位 |
一、保荐人与上市公司的利益关联 |
二、证券服务机构与上市公司的利益关联 |
三、监管机关所面对的利益诱惑 |
第三章 中美案例及制度的比较分析 |
第一节 我国信息披露典型案例及制度发展过程 |
一、典型案例显示信息披露造假技术不断提升 |
二、监管趋严以及新的问题 |
第二节 美国信息披露典型案例及制度发展过程 |
一、“蓝天案件”与“安然、世通事件” |
二、美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三节 中美信息披露制度比较分析 |
一、全面实施注册制对信息披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二、美国信息披露制度发展过程对我国的启示 |
三、技术进步对信息披露制度改革的影响 |
第四章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路径 |
第一节 实现立法上的“刚柔并济” |
一、转移立法重心,实现“以柔克刚” |
二、制定标准模板,实现“以刚制柔” |
第二节 保证“看门人”的独立性 |
一、实现保荐人与承销商的分离 |
二、增加同行评审环节 |
三、重构委托-代理关系 |
第三节 完善监管督察机制和证券诉讼制度 |
一、完善信息披露监管督查机制 |
二、完善相关证券民事诉讼制度 |
第五章 “法律+技术”视角下的可行性建议 |
第一节 完善信息披露评级机制 |
一、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考评机制简析 |
二、构建新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评级机制 |
第二节 构建偏好型信息披露体系 |
一、顺应信息披露的单向棘轮 |
二、以个性“化繁为简” |
三、双轨体系与双重标准 |
第三节 构建数据共享机制 |
一、构建数据共享机制的原因 |
二、构建数据共享机制的思路 |
三、构建数据共享机制的意义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沪深证券交易所2015年6月1 日—2018年12月31 日间上市公司统计表 |
附录2:关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在个人投资者中实际效果的调查问卷 |
致谢 |
(6)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 第二章 境外投资基本理论 |
2.1 境外投资宏观理论 |
2.1.1 比较优势理论 |
2.1.2 境外投资发展阶段理论 |
2.1.3 对外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 |
2.2 境外投资微观理论 |
2.2.1 垄断优势理论 |
2.2.2 内部化优势理论 |
2.2.3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
2.2.4 技术地方化和创新理论 第三章 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现状与问题 |
3.1 我国国有企业境外投资现状 |
3.1.1 我国国有企业境外投资主体 |
3.1.2 我国国有企业境外投资产业分布 |
3.1.3 我国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区位分布 |
3.1.4 我国国有企业境外投资进入模式 |
3.2 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现状 |
3.2.1 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发展阶段 |
3.2.2 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区位分布 |
3.2.3 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进入模式 |
3.2.4 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经营情况 |
3.3 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存在问题 |
3.3.1 宏观问题分析 |
3.3.2 微观问题分析 第四章 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区位分析与选择 |
4.1 企业外部因素与境外投资区位选择分析 |
4.2 企业自身因素与境外投资区位选择分析 |
4.3 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区位决策技术路线 |
4.4 经验借鉴 |
4.4.1 法国电信境外投资区位选择 |
4.4.2 中国石油境外投资区位选择 |
4.5 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的区位选择 第五章 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进入模式分析与选择 |
5.1 境外投资进入模式的内涵和类别 |
5.2 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进入模式的影响因素 |
5.2.1 投资方式选择影响因素 |
5.2.2 股权结构选择影响因素 |
5.3 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进入模式的选择分析 |
5.3.1 投资方式选择分析框架 |
5.3.2 股权结构选择分析框架 |
5.4 基于云模型的境外投资进入模式决策 |
5.4.1 云模型 |
5.4.2 应用云模型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
5.4.3境外投资方式决策模拟实验 |
5.4.4境外投资股权结构决策模拟实验 |
5.5 境外投资进入模式经验借鉴 |
5.5.1 日本烟草公司境外投资进入模式 |
5.5.2 中国化工集团境外投资进入模式 |
5.6 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进入模式选择 第六章 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风险分析与防控 |
6.1 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风险分析 |
6.1.1 东道国风险分析 |
6.1.2 国资监管部门风险分析 |
6.1.3 国有企业母公司风险分析 |
6.1.4 境外子公司风险分析 |
6.2 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风险评价指标设置 |
6.2.1 东道国风险评价指标 |
6.2.2 国资监管部门风险评价指标 |
6.2.3 国有企业母公司风险评价指标 |
6.2.4 境外子公司风险评价指标 |
6.3 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风险防控 |
6.3.1 建立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风险评价系统 |
6.3.2 建立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风险预警系统 |
6.3.3 建立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风险考核系统 |
6.4 境外投资风险防范经验借鉴 |
6.4.1 美国境外投资风险防控措施 |
6.4.2 日本境外投资风险防控措施 |
6.5 建立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风险防控体系 |
6.5.1 风险防控主体系 |
6.5.2 风险防控辅助体系 |
6.5.3 风险防控问责制度 第七章 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配套措施建议 |
7.1 宏观配套措施建议 |
7.1.1 加强境外投资金融支持力度 |
7.1.2 提高境外投资管理水平 |
7.1.3 完善境外投资服务保障机制 |
7.2 微观配套措施建议 |
7.2.1 提高思想认识审慎投资决策 |
7.2.2 深入尽职调查强化风险意识 |
7.2.3 加快技术创新提升国际化水平 第八章 结论和展望 |
8.1 主要研究结论 |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7)风险导向下ZH事务所对YBT公司审计失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审计失败 |
1.2.2 审计失败成因分析 |
1.2.3 审计失败对策研究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 |
2.1 审计失败的内涵 |
2.2 审计风险的含义 |
2.3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
2.3.1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涵义和特征 |
2.3.2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审计风险 |
2.4 审计失败的相关理论原理 |
2.4.1 委托代理理论 |
2.4.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4.3 理性经济人 |
第三章 ZH事务所对YBT审计失败案例介绍 |
3.1 ZH事务所概况 |
3.2 YBT公司基本概况 |
3.3 ZH事务所对YBT审计失败回顾 |
3.3.1 ZH事务所审计YBT主要过程 |
3.3.2 ZH事务所审计失败事件败露与证监会处罚 |
3.4 ZH事务所审计失败的具体表现 |
3.4.1 未识别虚构海外项目 |
3.4.2 未识别国内关联交易 |
3.4.3 未关注会计政策变更意图 |
第四章 YBT公司审计失败成因分析 |
4.1 YBT公司重大错报风险高 |
4.1.1 金属围护行业竞争激烈经营压力大 |
4.1.2 委托代理关系重叠导致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高 |
4.1.3 信息不对称导致难以识别认定层次重大错报 |
4.2 检查风险呈上升趋势 |
4.2.1 分析程序未有效利用 |
4.2.2 对合同真实性缺乏关注 |
4.2.3 审计底稿复核程序失效 |
4.3 审计人员独立性受到严重损害 |
4.3.1 连续审计容易丧失实质上独立性 |
4.3.2 收入依赖损害形式上独立性 |
4.4 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不足 |
4.4.1 未对异常事项保持合理的职业怀疑 |
4.4.2 对重要性理解存在偏差 |
4.4.3 执行审计程序无法达到审计目标 |
第五章 治理YBT审计失败的相关对策 |
5.1 充分识别和评估被审计单位重大错报风险 |
5.1.1 了解被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
5.1.2 多渠道收集信息以识别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
5.2 增加审计程序应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
5.2.1 加入不可预见程序应对特别风险 |
5.2.2 开展联合审计控制境外业务审计风险 |
5.3 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应对认定层析重大错报风险 |
5.3.1 运用分析程序识别认定层次错报与舞弊 |
5.3.2 控制函证实施全过程 |
5.3.3 建立健全审计三级复核制度 |
5.4 提升事务所保持独立性的能力 |
5.4.1 严格遵守定期轮换制度 |
5.4.2 做大做强以增强议价能力 |
5.5 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
5.5.1 招聘跨学科复合型人才谨慎组建审计项目组 |
5.5.2 制订综合型培训计划增强业务能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综合服务能力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1.2.1 理论基础 |
1.2.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天职国际综合服务能力现状及分析 |
2.1 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简况 |
2.1.1 概况 |
2.1.2 历史沿革 |
2.1.3 公司组织结构 |
2.2 会计师事务所综合服务能力定位 |
2.2.1 会计师事务所服务的基本内容 |
2.2.2 服务能力定位分析框架及内容 |
2.2.3 会计师事务所综合服务能力小结 |
2.3 天职国际综合服务能力现状 |
2.3.1 基于事务所比较的综合服务能力现状分析 |
2.3.2 基于问卷结果的现状分析 |
2.3.3 基于VRIO模型的评价分析 |
2.4 天职国际综合服务能力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
2.4.1 外部原因分析 |
2.4.2 内部原因分析 |
第3章 天职国际综合服务能力建设方案制定 |
3.1 目标层服务能力建设方案 |
3.1.1 专业胜任能力建设方案建议 |
3.1.2 风险控制能力建设方案建议 |
3.1.3 集群竞争力建设方案建议 |
3.2 核心层服务能力建设方案 |
3.2.1 人才保有能力建设方案建议 |
3.2.2 社会影响力建设方案 |
3.2.3 高新技术支撑能力建设方案 |
3.2.4 研究与创新能力建设方案 |
3.2.5 知识传播能力建设方案 |
3.3 支撑层服务能力建设方案 |
3.3.1 市场开拓能力的建设方案 |
3.3.2 治理能力的建设方案 |
3.3.3 组织能力的建设方案 |
第4章 天职国际综合服务能力建设方案的实施保障与预期效果 |
4.1 方案的实施保障 |
4.1.1 综合服务能力提升的制度支撑 |
4.1.2 综合服务能力提升的技术支撑 |
4.1.3 综合服务能力提升的服务支撑 |
4.1.4 综合服务能力提升的相应资源配置 |
4.2 实施的预期效果 |
4.2.1 鉴证业务的服务范围及客户结构持续优化 |
4.2.2 非鉴证业务的收入占比及服务能力稳步上升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会计师事务所综合服务能力建设研究调查问卷 |
(9)银行融资视角下的企业横向并购经营协同效应分析 ——以鱼跃科技并购百胜医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协同效应概念 |
1.3.2 基于并购绩效评估的协同效应量化 |
1.3.3 并购贷款 |
1.3.4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1.4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结构安排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3 结构安排 |
1.5 文章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企业并购的概念 |
2.2 企业并购分类 |
2.3 并购动因理论 |
2.4 协同效应理论 |
2.5 并购协同效应的分类 |
2.6 商业银行并购贷款 |
第三章 鱼跃科技并购百胜医疗案例分析 |
3.1 并购双方介绍、交易背景及交易过程简介 |
3.1.1 并购方背景情况 |
3.1.2 目标公司基本情况 |
3.1.3 并购的背景和战略目的 |
3.1.4 并购交易过程简介 |
3.2 鱼跃并购百胜医疗动因分析 |
3.2.1 鱼跃的并购动因 |
3.2.2 百胜医疗同意被并购的动因分析 |
3.3 鱼跃并购百胜医疗模式总结 |
第四章 银行视角下的并购经营协同效应测算 |
4.1 本次并购贷款的协同效应来源 |
4.2 百胜医疗无协同效应下的收入预测分析 |
4.3 协同效应带来的增量营业收入预测 |
4.4 经营协同效应测算评价及结论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立信加盟非“四大”国际会计公司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关于加盟非“四大”国际会计公司动因的研究 |
1.2.2 关于加盟非“四大”国际会计公司实施的研究 |
1.2.3 关于加盟非“四大”国际会计公司效果的研究 |
1.3 论文框架与方法 |
1.3.1 论文框架 |
1.3.2 研究方法 |
2 立信加盟非“四大”国际会计公司的策略动因 |
2.1 加盟非“四大”国际会计公司的因素分析 |
2.1.1 国际会计公司加盟及其模式选择方案 |
2.1.2 加盟非“四大”国际会计公司影响因素 |
2.2 立信加盟非“四大”国际会计公司的动因分析 |
2.2.1 立信加盟非“四大”国际会计公司的发展背景 |
2.2.2 立信加盟非“四大”国际会计公司的动因考虑 |
3 立信加盟非“四大”国际会计公司的策略实施 |
3.1 立信加盟非“四大”国际会计公司的实施方案 |
3.1.1 加盟浩华国际,初探国际化道路 |
3.1.2 加盟BDO国际,加深国际化程度 |
3.2 立信加盟非“四大”国际会计公司的具体实施 |
3.2.1 质量控制标准 |
3.2.2 网络品牌共建 |
3.2.3 客户关系管理 |
4 立信加盟非“四大”国际会计公司的策略效果 |
4.1 立信加盟非“四大”国际会计公司与国际质量接轨 |
4.1.1 立信加盟非“四大”国际会计公司影响审计质量的内在机理 |
4.1.2 立信加盟非“四大”国际会计公司影响审计质量的效果分析 |
4.2 立信加盟非“四大”国际会计公司与国际品牌树立 |
4.2.1 立信加盟非“四大”国际会计公司影响品牌效应的内在机理 |
4.2.2 立信加盟非“四大”国际会计公司影响品牌效应的效果分析 |
4.3 立信加盟非“四大”国际会计公司与国际客户组合 |
4.3.1 立信加盟非“四大”国际会计公司影响客户组合的内在机理 |
4.3.2 立信加盟非“四大”国际会计公司影响客户组合的效果分析 |
5 立信加盟非“四大”国际会计公司的策略建议 |
5.1 选择加盟模式,分析策略动因 |
5.2 调整加盟方案,关注策略实施 |
5.3 分析加盟目标,评估策略效果 |
6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局限 |
参考文献 |
四、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 普华永道国际会计咨询公司战略合作(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德文化视域下CEO权力配置与并购绩效研究 ——以中国民营企业德国并购为例[D]. 王旭东.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2]本土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发展战略研究 ——以DH所为例[D]. 朱帅博. 长江大学, 2020(02)
- [3]利润质量、商业模式与互联网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D]. 李静. 江苏大学, 2020(05)
- [4]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化路径研究 ——以信永中和为例[D]. 张雅斐. 天津财经大学, 2020(07)
- [5]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失灵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D]. 孟铂林. 中国政法大学, 2020(08)
- [6]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研究[D]. 穆君. 河北大学, 2019(08)
- [7]风险导向下ZH事务所对YBT公司审计失败研究[D]. 唐千千. 长沙理工大学, 2019(07)
- [8]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综合服务能力建设研究[D]. 康厚峰. 湖南大学, 2019(01)
- [9]银行融资视角下的企业横向并购经营协同效应分析 ——以鱼跃科技并购百胜医疗为例[D]. 邵光达. 东南大学, 2019(06)
- [10]立信加盟非“四大”国际会计公司策略研究[D]. 周绮昀.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