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野生飞燕草资源

云南野生飞燕草资源

一、云南野生翠雀属花卉资源(论文文献综述)

涂洪润[1](2020)在《桂林市叠彩区药用植物种类组成及其区系特征》文中研究表明分析桂林市叠彩区药用植物种类组成及其区系特征,不仅可以了解叠彩区药用植物种类及利用情况,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该区域药用植物资源提供参考。同时通过研究叠彩区野生药用植物区系,丰富了本地区植物区系资料,揭示了同邻近地区药用植物区系的关系,探讨了该区药用植物区系的性质及起源,对于寻找新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中药区划和深化对有关区系地理问题的认识等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和实践意义。基于实地踏查,通过文献查阅、市场及访问调查、标本采集与鉴定等工作,对叠彩区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了解了叠彩区药用植物的组成特点,分析了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生长型和生活型、特有种和珍稀濒危物种、外来种和栽培种、药用特征等内容,并研究了该地区野生维管植物区系的数量组成、地理成分以及与相邻地区植物区系的关系,最后讨论了叠彩区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中的问题,以期为叠彩区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促进传统中医药知识的传承与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研究结果如下:1.叠彩区药用植物是广西药用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共有药用植物640种,隶属于154科467属。野生药用植物则是本区域内药用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占药用植物总种数的72.34%。本地区共有野生药用植物463种,隶属于131科340属。野生药用植物科的组成以单种科(含1种)和寡种科(含2-5种)为主;属的组成以单种属(含1种)和寡种属(含2-4种)为主。科内种和属内种的数量结构表明野生药用植物有明显的优势科和优势属现象。2.根据叠彩区药用植物生长型和生活型的划分结果可知:本地区药用植物生长型以一、二年生和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为主,共有313种,占总种数的48.91%,最少的为藤本植物有69种。本地区药用植物的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有264种,占总种数的41.25%,最少的为地面芽植物有50种。3.叠彩区内属于我国特有和珍稀濒危的药用植物分布较少。属我国特有药用植物33种,隶属于24科28属,其中,广西的特有种3种,隶属于3科3属。珍稀濒危药用植物13种,隶属于12科12属。本地区药用植物中属于外来和栽的程度并结合相关文献将其划分为6个入侵等级。药用植物中属栽培类有117种,隶属于60科107属。4.叠彩区640种药用植物按入药部位的不同可划分为11类,其中以全草类入药的最多,共有215种,占总种数33.59%;其次是根类,有203种,占总种数31.72%。以全草类、根类为主要的药用部位,对药用植物有较大损害甚至具有毁灭性。按药用部位的药性可划分为5类,其中平性类的药用植物种类最多,有209种,占总种数32.66%,所占比例最少的是热性类药用植物。一个药用部位可能有两个以上的药味,按药用部位药味的不同,叠彩区药用植物药味可划分为7种类型,其中以苦味药最多,有318种,占总种数49.69%,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咸味药。叠彩区药用植物功效类型多样,可分为21类,其中以清热药最多,有265种,占总种数41.41%。5.叠彩区野生药用植物区系成分复杂,表现为热带分布为主且呈现向温带过渡的趋势。从科的区系类型看,叠彩区药用植物131科共有9个分布区类型及6个变型。其中热带科69科,占非世界性科总数的81.17%,在本地区分布的科内占绝对优势。从属的区系类型看,叠彩区药用植物340个属可划分为12种分布区类型及16个变型,其中热带性质的属有180属,占非世界性属总数的63.38%。从科和属级水平看,热带成分占有明显的优势,表明本研究区的药用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性质,这也符合叠彩区药用植物区系处于华南植物区系所呈现出的典型中亚热带气候。其中,热带分布以泛热带广布为主,表明本地区缺少典型的热带分布类型,而温带分布中北温带典型分布有36属,占总属数的12.67%,表明温带分布的属在本地区分布分化良好,如松属(Pinus)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在本地区大面积自然分布,所以本地区植物区系主要为热带性向温带性过渡的类型。6.本地区药用植物的单种属(含1个种)较多,但特有程度低,植物区系有一定的古老性和独特性。药用植物属的组成以单种属为主,单种属内的很多属都是起源于温带和中国特有分布的原始类群,说明了本地区地理区系起源具有一定的古老性,这也符合叠彩区所属的桂林热带岩溶发育历史和地质地貌的特点。这些单种属和特有属在本地区分布广泛,一些属内种甚至成为本地区植被演替过程中的建群种或关键种,它们经过长时间的发育进化已经完全适应了岩溶石山地区的亚热带气候,并向热带气候过渡,最终演变为热带性分布。本地区药用植物区系的特有程度低,没有特有科的分布,特有种中中国特有分布仅有两种,但东亚及中国特有分布属共28属,这表明本地区的药用植物区系具有一定的独特性。7.叠彩区与邻近地区植物区系特征的比较表明,其与临桂区、恭城瑶族自明显的纬向地带性,随纬度的升高,药用植物区系的热带性质逐渐减弱。根据R/T值的大小结合植物区系谱分析可知:从全局来看,影响某一地区药用植物区系分布类型的主要因素是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质地貌变迁;从局部地区来看,纬向地带性、异质性生境、地形地貌特征等因素导致了水热条件的差异从而影响了地区药用植物的分布类型。

吴军[2](2019)在《新自然主义导向下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景观设计评价与研究 ——以沪、杭、苏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城市原生植被减少,导致城市植物多样性降低,同时也由于单一的植物设计手法,使城市植物景观呈现出千篇一律的现象。因此本文基于对新自然主义导向下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景观设计理念的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在保证城市植物群落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同时提高城市植物多样性、植物群落稳定性,降低养护管理成本的目的。通过研究论文主要成果如下:首先,通过对新自然主义理念的深入研究,分析了新自然主义导向下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景观设计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总结了 Piet Oudolf和James Hitchmough两位植物景观设计师的植物群落景观设计手法。其次,通过对上海、杭州、苏州的草本植物群落景观进行调研,共采集到了多年生草本植物38科,76种,对其植物群落结构、植物多样性、物种组成等进行了分析,应用德尔斐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新自然主义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并把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到调研样点的评价中。评价结果显示上海、杭州、苏州的草本植物群落景观得分在0.32-0.65之间,评价等级多集中在Ⅱ、Ⅲ、Ⅳ三个等级中,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最后,进行了新自然主义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景观的实证研究,采用Piet Oudolf的艺术生态混植法在苏州进行了新自然主义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景观的营造实验,同时,采用James Hitchmough的种子生态混合撒播法,对上海和杭州的四个草本植物群落景观进行了优化。

潘端云[3](2019)在《黔中地区野生观赏植物多样性及其评价》文中研究表明观赏植物是具有观赏价值,能美化环境和丰富人们生活的植物。目前,各地园林绿化的植物多倾向于选择常见的观赏植物,而对野生的乡土植物应用较少,导致园林景观缺少当地特色。黔中地区野生植物资源丰富,但被开发利用的物种不多。本文通过对黔中地区野生植物资源进行野外调查和资料整理,建立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用定性结合定量的方法筛选出优秀的野生观赏植物种类,力求为黔中地区园林植物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基础参考资料。主要结果如下:(1)野生观赏植物物种多样,共计136科316属570种。其中,蕨类和裸子植物较少,被子植物有539种。生活型以灌木居多,藤本最少。优势科(>10种)有13科,优势属(>5种)有14属。80%以上的物种能在多个区域分布,各分布区物种相似性较高。垂直分布上,呈“中间膨胀型”海拔分布趋势,物种数量在1100-1200m处达到峰值,多个海拔段分布的物种数达95.26%,适应性较广。总体上,研究区观赏植物地理区系具有温带性质向热带性质过渡并偏向热带性质的特点。(2)6个观赏类型中以观叶植物和观花植物最多,观茎干植物数量最少,芳香植物有70种。园林用途分为13类,孤植树类、庭荫树类和行道树类在树种种类上有较大重叠,其中,行道树较少,仅50种;花灌木类和盆栽与造型类物种数量尤为突出,均近两百种;具有水土保持和抗污染等功能的防护类99种,能适应不同湿地环境的湿地应用类16种,可做插花材料的切花类36种。(3)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较强,耐寒、耐旱、耐水湿、阳性、耐荫、酸性土植物均达100种以上;碱性土植物种类较少,仅30种;抗空气污染物植物共65种,其中,54种对主要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均有较强的抗性。在实际园林运用当中,可结合植物特性和实际环境条件,合理配置。(4)通过对黔中地区野生观赏植物综合评价并进行分级得到可大力开发利用的Ⅰ级野生观赏植物38种,后备资源Ⅱ级野生观赏植物459种,Ⅲ级41种,Ⅳ级32种。Ⅰ级观赏植物中,灌木近一半,观赏类型多样,以观花和观叶为主。(5)运用聚类分析将Ⅰ级观赏植物分为四大类群,第一类群包括紫荆(Cercis chinensis)等12种,主要特征是观赏价值、资源潜力和环境适应性均较强;第二类群包括女贞(Ligustrum lucidum f.lucidum)等7种,环境适应性强;第三类群包括打破碗花花(Anemone hupehensis)等5种,资源潜力较大;第四类群包括老虎刺(Pterolobium punctatum)等14种,为观赏价值高的种类。

任路明[4](2019)在《甘肃毛茛科翠雀族分类学研究》文中认为通过查阅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PE)、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标本馆(WUK)、青藏高原生物标本馆(HNWP)、兰州大学标本馆(LZU)、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标本室(NWTC)、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树木标本室(GAUF)及甘肃中医药大学标本馆(GCMP)共7个标本馆的1500余份馆藏标本,并结合文献考证及野外居群观察,对甘肃省翠雀族植物进行分类学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对甘肃省翠雀族植物的形态性状在居群间及居群内的变异式样进行了分析,认为乌头属植物的叶分裂程度、花梗毛被、上萼片形态、心皮数目是比较可靠的分类性状,根、花瓣及种子特征在属下类群的划分中具有参考价值。发现翠雀属植物的叶分裂程度、花梗毛被、花序类型、退化雄蕊瓣片的颜色、上萼片距的形态是比较可靠的分类性状,萼片宿存或脱落、退化雄蕊瓣片颜色、种子形态特征在属下类群的划分中具有重要意义。2、将毛果高乌头Aconitum sinomontanum Nakai var.pilocarpum W.T.Wang处理为高乌头A.sinomontanum Nakai的异名,将细梗弯喙乌头A.campylorrhynchum Hand.-Mazz.var.tenuipes W.T.Wang处理为A.campylorrhynchum Hand.-Mazz.的异名,将合作乌头A.hezuoense W.T.Wang及莲花山乌头A.lianhuashanicum W.T.Wang处理为伏毛铁棒锤A.flavum Hand.-Mazz.的异名。3、过去被鉴定为褐紫乌头A.brunneum Hand.-Mazz.的青海东南部及甘肃东南部的一部分标本实际上应为小花乌头A.pseudobrunneum W.T.Wang,确定小花乌头为甘肃省及青海省的分布新记录种。4、粗距翠雀花Delphinium pachycentrum Hemsl.为甘肃省分布新记录种。5、通过文献考证及标本查阅,发现软毛翠雀花D.mollipilum W.T.Wang仅分布于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的贺兰山,之前关于该种分布于甘肃贺岗山的记载是错误的。6、发现长期以来对疏花翠雀花D.sparsiflorum Maxim.及秦岭翠雀花D.giraldii Diels的描述有误,并将宕昌翠雀花D.angustipaniculatum W.T.Wang处理为D.sparsiflorum的异名,将眉县翠雀花D.giraldii Diels var.meixianense W.J.Zhang et G.H.Chen.处理为D.giraldii的异名。7、将永登翠雀花D.yongdengense W.T.Wang及大叶蓝翠雀D.caeruleum var.majus W.T.Wang处理为蓝翠雀花D.caeruleum Jacq.ex Camb.的异名。8、确定甘肃省分布有翠雀族植物共2属33种6变种,其中乌头属植物13种2变种,翠雀属植物20种4变种。

王文采[5](2019)在《中国翠雀花属修订(一)》文中提出该文对中国毛茛科(Ranunculaceae)翠雀花属(Delphinium)进行了修订,收载了该属232种和55变种,并写出了检索表;同时对每个种写出了形态描述,绘出了多幅墨线图,并将全部种划分为2亚属、5组、11亚组和26系,其中包括4新亚组、11新系、15新种和5新变种。此外,还给出了此属的分类学研究简史、地理分布和经济用途。

周玉泉,张绍辉,茶雪梅,曹文娟,孙文光,李志敏,张永洪[6](2016)在《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调查研究》文中认为通过对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144科594属1734种的观赏性调查分析,共发现哈巴雪山共有野生观赏植物73科167属429种,占保护区维管植物种类的25.18%,其中木本植物141种,草本植物275种(含蕨类植物12种),藤本植物9种。野生观赏植物中数目占优势的科是蔷薇科、杜鹃花科、龙胆科、报春花科、毛茛科、百合科、兰科和玄参科。观花、观叶、观果、观姿态这几类分别占观赏植物总数的81.65%、12.00%、8.00%和4.00%。在园林应用上主要包括园景类、盆景类、花灌木类、花坛花镜类和花丛等几类,它们分别占总中数的12.47%、15.76%、17.41%、22.83%和21.18%。文中对保护区在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前景方面进行了探讨。

张华丽,赵剑颖,辛海波,张金凤[7](2014)在《野生翠雀传粉生物学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从北京郊区引种的野生翠雀(Delphiniun grandiflorum L.)的开花习性进行了观察,对其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花粉/胚珠比(P/O),杂交指数(OCI)进行了检测,并进行了人工授粉实验。结果表明:(1)翠雀的花序为总状花序,具315朵花,花梗长1.53.8cm,单花期10d,花序花期1518d。(2)翠雀花粉活力日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柱头在开花当天至开花后4d无可授性,在开花后的5d、6d有可授性。(3)翠雀的花粉胚珠比(P/O)为2 159.14,杂交指数OCI为5;人工授粉实验表明,翠雀在自然条件下能够结实,结实率为100%;存在自主自花授粉现象,部分自交亲和,结实受传粉者限制;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4)翠雀主要的访花昆虫有四条无垫蜂和短腹管蚜蝇。研究认为,翠雀的繁育系统为兼性异交或专性异交,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

侯微[8](2014)在《河北省蓝色野生花卉资源调查及部分品种栽培驯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蓝色系植物资源是花系中稀有种类。开发和利用蓝色野生花卉资源,可以丰富我国地被植物品种,是促进园林绿化发展和谋求商品化花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的一条重要途径。本研究通过近两年来对河北省蓝色野生花卉的野外调查,和对现有数据库及资料的整理,编制了河北省蓝色野生花卉名录,并对其中3种蓝色野生花卉,进行了人工栽培技术研究。主要结论与建议有以下几点:1、在对河北省蓝色野生花卉进行界定和资料整理汇总及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编制形成了包括132种蓝色野生花卉名录,并在名录中对科属、生活型、生境及花期进行了记载,同时附部分彩色图片。2、选择河北省涞源县空中草原和白石山、涿鹿县、河北省张家口市塞北管理区、沽源县老掌沟四个地区,进行蓝色野生花卉实地考察,采集植物标本、种子,收集蓝色野生花卉照片,为栽培栽培试验提供试验材料及基础性资料。3、在河北省坝上塞北管理区成功栽培了华北蓝盆花、翠雀和囊花鸢尾,并对人工繁育栽培技术进行了概括总结。华北蓝盆花栽培栽培情况:植株高度无显着变化,单株花朵数、分枝数和基生叶数增加3倍左右;翠雀:植株高度无显着变化,单株花朵数、分枝数增加5倍左右,花冠冠幅增大0.5厘米左右;囊花鸢尾生长季末成活率为86%,返青成活率为67%。三种野生花卉原产于寒冷地区,具有较强的抗寒性,并且耐旱、耐贫瘠,适应环境能力强,管理相对粗放,一次种植,多年利用,病虫害少,繁殖容易,适合在园林中适宜的地点推广。经过对这三种野生花卉的栽培驯化,发现人工栽培使三种野生花卉花期延长,花株密集。4、蓝色野生花卉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蓝色野生花卉以其野味性的形姿、纯朴的山林情趣和艳丽的花朵颜色是居室和绿化庭院的理想材料。在园林应用中,可作为花境、花坛材料;也可单植、丛植或片植;同时也是优良的地被绿化植物,可以在干旱、贫瘠的土地及山坡疏林下生长良好;也可以作为鲜切花、盆花和插花等丰富我国的花卉市场。

王倜,王云,关磊,马立纲[9](2014)在《茅荆坝自然保护区公路路域野生花卉区系研究》文中指出对穿越和毗邻茅荆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2条公路路域范围内的野生花卉植物进行了调查统计,并对路域野生花卉区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路域范围内共统计野生花卉植物20科33属36种,该区植物成分较为复杂,物种多样性丰富。以蔷薇科(Rosac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桔梗科(Campanulaceae)等为优势科,但寡种和单种科相对较多;以绣线菊属(Spirae)、沙参属(Adenophora)等为优势属,但属的组成较为分散,寡种属和单种属占总属数的93.9%。从分布区类型看,科以世界分布(35%)和北温带分布(35%)占明显优势,属以北温带分布(36.4%)和旧世界温带分布(15.2%)为优势;区系分布比较集中,总体上温带性质占绝对优势。

董东平,马纯艳[10](2012)在《太行山中段野生翠雀花的种群特征及繁殖技术》文中指出在前人研究和长期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河南太行山中段野生翠雀花资源的种群特征及繁殖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太行山中段野生翠雀花有2种,1变种,均为我国特有品种,且多属于群落优势种;大多分布于排水良好的山地缓坡或凉爽通风、日照充足的林地边缘,野生状态下表现出耐旱、耐寒、根系萌发力强等特点;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野生抚育与人工繁殖是保护和利用野生翠雀花资源切实有效的措施。

二、云南野生翠雀属花卉资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云南野生翠雀属花卉资源(论文提纲范文)

(1)桂林市叠彩区药用植物种类组成及其区系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研究背景
    1.1 药用植物的研究
        1.1.1 药用植物的概念
        1.1.2 药用植物的分类
        1.1.3 药用植物资源研究现状
    1.2 药用植物区系的研究
        1.2.1 区系概念
        1.2.2 区系研究对象及内容
        1.2.3 国外研究进展
        1.2.4 国内研究进展
        1.2.5 广西地区研究概况
        1.2.6 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区系研究概况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和拟解决关键问题
        1.4.1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2 拟解决关键问题
    1.5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环境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质地貌
        2.1.3 气候
        2.1.4 水文
        2.1.5 土壤
        2.1.6 植物资源
    2.2 社会概况
        2.2.1 人文概况
        2.2.2 社会经济概况
第3章 研究方法
    3.1 调查方法
        3.1.1 文献查阅
        3.1.2 野外调查
        3.1.3 访问调查
        3.1.4 室内整理
    3.2 数据统计及分析方法
        3.2.1 种类组成特征
        3.2.2 药用植物区系特征
第4章 叠彩区药用植物种类组成特征
    4.1 种类组成
        4.1.1 野生药用植物科的组成
        4.1.2 野生药用植物属的组成
    4.2 药用植物种的生长型和生活型
        4.2.1 药用植物种的生长型
        4.2.2 药用植物种的生活型
    4.3 特有药用植物和珍稀濒危药用植物
        4.3.1 特有药用植物
        4.3.2 珍稀濒危药用植物
    4.4 外来种和栽培种
        4.4.1 外来种
        4.4.2 栽培种
    4.5 药用资源的特征
        4.5.1 药用部位分析
        4.5.2 药用植物的性味分析
        4.5.3 药用功效类型多样性分析
    4.6 讨论
第5章 叠彩区药用植物区系特征
    5.1 科的分布区类型分析
        5.1.1 世界广布型
        5.1.2 热带分布型
        5.1.3 温带分布型
    5.2 属的分布区类型分析
    5.3 区系成分特点
        5.3.1 药用植物科的特点
        5.3.2 药用植物属的特点
    5.4 叠彩区药用植物特有现象
    5.5 与邻近地区药用植物区系特征的比较研究
        5.5.1 R/T值比较
        5.5.2 区系谱比较
    5.6 讨论
        5.6.1 叠彩区药用植物分布区类型特征
        5.6.2 不同比较方法的对比
        5.6.3 与邻近地区药用植物区系的比较
第6章 叠彩区药用植物开发利用现状与可持续利用策略
    6.1 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6.2 可持续利用策略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1.1 叠彩区药用植物种类组成特征
        7.1.2 叠彩区药用植物区系特征
    7.2 不足之处及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叠彩区药用植物名录
附录2:叠彩区部分重点调查药用植物照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2)新自然主义导向下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景观设计评价与研究 ——以沪、杭、苏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
        1.1.2 海绵城市建设的景观化途径
        1.1.3 美丽中国建设的引导
    1.2 研究现状
        1.2.1 新自然主义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景观的研究现状
        1.2.2 植物群落景观评价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新自然主义设计理念及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景观的设计手法
    2.1 新自然主义设计理念
    2.2 草本植物群落景观
    2.3 草本植物群落景观设计的发展历程
        2.3.1 草本植物景观设计的兴起
        2.3.2 “自然主义”植物群落景观设计的发展
        2.3.3 新自然主义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景观设计理念的形成
    2.4 新自然主义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2.4.1 纽约高线公园
        2.4.2 2012年伦敦奥林匹克公园
        2.4.3 重庆开县公园
    2.5 新自然主义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景观设计方法探究
        2.5.1 种子混合生态撒播法
        2.5.2 艺术生态混植法
        2.5.3 两种不同的设计手法的对比与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自然主义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景观评价体系
    3.1 评价体系构建的目的和原则
        3.1.1 构建目的
        3.1.2 评价指标筛选和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3.2 评价指标的筛选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2.1 指标的筛选
        3.2.2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3 评价指标权重的赋值方法与评价指标的赋值
        3.3.1 评价方法的选取——AHP层次分析法
        3.3.2 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3.3.3 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
        3.3.4 评价指标的评分标准
        3.3.5 评价指标的分值计算
        3.3.6 评价指标的评价等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上海、杭州、苏州草本植物群落景观的评价与分析
    4.1 研究区域概况
        4.1.1 地理位置
        4.1.2 气候条件
    4.2 研究方法
        4.2.1 样地选择
        4.2.2 样地简介
        4.2.3 数据采集
        4.2.4 基础数据处理方法
    4.3 上海、杭州、苏州草本植物群落景观研究
        4.3.1 生态性及可持续性
        4.3.2 景观美学性和社会经济性
    4.4 上海、杭州、苏州草本植物群落景观的综合评价与分析
        4.4.1 上海、杭州、苏州草本植物群落景观的综合评价
        4.4.2 结果与分析
    4.5 上海、杭州、苏州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4.5.1 上海、杭州、苏州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4.5.2 营造新自然主义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景观的建议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新自然主义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景观的实证研究
    5.1 苏州新自然主义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景观的营造
        5.1.1 用地现状
        5.1.2 设计方法
        5.1.3 植物选择
        5.1.4 前期准备
        5.1.5 评价与分析
    5.2 上海及杭州新自然主义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景观的优化
        5.2.1 上海滨江公园休闲步道旁草本植物群落景观优化
        5.2.2 杭州太子湾公园入口处草本植物群落景观优化
        5.2.3 上海辰山植物园墙垣前草本植物群落景观优化
        5.2.4 杭州西湖街旁绿地草本植物群落景观优化
    5.3 新自然主义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景观营造和优化配置中的不足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1.1 新自然主义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景观设计理论及方法
        6.1.2 新自然主义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景观评价体系的构建
        6.1.3 新自然主义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景观的实践应用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附表一 调研数据采集表
附表二 基础调研数据
附表三 专家评分表
附表四 新自然主义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景观生态种植设计植物品种清单
致谢

(3)黔中地区野生观赏植物多样性及其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立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野生观赏植物研究现状
        1.2.2 我国野生观赏植物研究现状
        1.2.3 贵州野生观赏植物研究现状
        1.2.4 黔中地区野生观赏植物研究现状
        1.2.5 野生观赏植物与层次分析法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意义
2 研究概况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内容
        2.2.1 物种多样性分析
        2.2.2 观赏多样性分析
        2.2.3 生态适应性多样性分析
        2.2.4 开发利用价值评价
    2.3 研究方法
        2.3.1 调查方法
        2.3.2 统计分析方法
    2.4 技术路线
3 结果分析
    3.1 种类组成与分布特征
        3.1.1 种类组成特点
        3.1.2 生活型多样性
        3.1.3 植物区系特点
        3.1.4 资源分布特点
    3.2 观赏特性多样性
        3.2.1 观花植物
        3.2.2 观果植物
        3.2.3 观叶植物
        3.2.4 观茎干植物
        3.2.5 观姿植物
        3.2.6 芳香植物
    3.3 园林用途多样性
        3.3.1 孤植树类
        3.3.2 庭荫树类
        3.3.3 行道树类
        3.3.4 绿篱类
        3.3.5 垂直绿化类
        3.3.6 地被类
        3.3.7 花灌木类
        3.3.8 盆栽及造型类
        3.3.9 防护类
        3.3.10 室内装饰类
        3.3.11 湿地应用类
        3.3.12 切花类
        3.3.13 花坛花镜类
    3.4 生态适应类型多样性
        3.4.1 温度适应性
        3.4.2 水分适应性
        3.4.3 光照适应性
        3.4.4 土壤适应性
        3.4.5 空气污染物适应性
    3.5 综合评价
        3.5.1 权重计算结果
        3.5.2 评价结果
        3.5.3 高综合价值物种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4.1 主要结论
    4.2 讨论
    4.3 问题与展望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Ⅰ:研究生期间科研情况
附录Ⅱ:黔中地区野生观赏植物名录
附录Ⅲ:黔中地区野生观赏植物评价分值统计表
附录Ⅳ:黔中地区野生观赏植物优先开发利用推荐种各论
附录Ⅴ:黔中地区部分野生观赏植物图片赏析

(4)甘肃毛茛科翠雀族分类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研究背景
    1.1 翠雀族植物概述
    1.2 分类简史
        1.2.1 国产乌头属的分类简史
        1.2.2 国产翠雀属的分类简史
        1.2.3 飞燕草属的分类简史
    1.3 翠雀族植物的研究进展
        1.3.1 翠雀族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
        1.3.2 翠雀族细胞学研究进展
        1.3.3 微形态学研究进展
    1.4 甘肃省翠雀族植物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1.5 甘肃省翠雀族植物分类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2.形态学性状的变异式样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2.1 乌头属形态学性状的变异式样分析
        2.2.2 翠雀属形态学性状的变异式样分析
3.对部分类群的分类学修订
    3.1 毛果高乌头(Aconitum sinomontanum var.pilocarpum)的修订
    3.2 小花乌头(A.pseudobrunneum)地理分布的订正
    3.3 合作乌头(A.hezuoense)和莲花山乌头(A.lianhuashanicum)的修订
    3.4 软毛翠雀花(Delphinium mollipilum)地理分布的订正
    3.5 疏花翠雀花(D.sparsiflorum)及其近缘种
    3.6 永登翠雀花(D.yongdengense)和大叶蓝翠雀(D.caeruleum var.majus)的修订
4.甘肃省翠雀族植物种类及地理分布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附录 甘肃省翠雀族植物名录
附图

(5)中国翠雀花属修订(一)(论文提纲范文)

1分类学研究简史
2地理分布
    2.1翠雀花属地理分布简介
    2.2中国翠雀花地理分布
        2.2.1概况
        2.2.2分布中心
        2.2.3原始群
3经济用途
    3.1药用
    3.2观赏用
4分类学处理

(6)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自然条件概况
2 研究方法
3 野生观赏植物多样性分析
4 野生观赏植物类型
    4. 1 观花植物
        4. 1. 1 蓝紫色花系的野生观赏植物
        4. 1. 2 红色花系的野生观赏植物
        4. 1. 3 黄色花系的野生观赏植物
        4. 1. 4 白色花系的野生观赏植物
    4. 2 观果
    4. 3 观叶
    4. 4 观姿态
5 野生观赏植物的园林用途
6 野生观赏植物的前景、保护利用与展望

(7)野生翠雀传粉生物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栽培
        1.2.2 开花物候期及开花习性观察
        1.2.3 花粉活力的测定
        1.2.4 柱头可授性的测定
        1.2.5 单花花粉量、胚珠数和花粉/胚珠比率 (P/O) 的测定
        1.2.6 杂交指数 (out crossing index, OCI) 的估算
        1.2.7 人工授粉实验
        1.2.8 访花昆虫观察
2 结果与分析
    2.1 翠雀的开花习性及花部性状
    2.2 翠雀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检测
    2.3 翠雀有性繁育特性研究
        2.3.1 花粉/胚珠比 (P/O)
        2.3.2 杂交指数 (OCI)
        2.3.3 套袋、去雄及人工授粉结果
        2.3.4 访花昆虫
3 讨论

(8)河北省蓝色野生花卉资源调查及部分品种栽培驯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蓝色野生花卉的研究意义
    1.2 河北省野生花卉资源
    1.3 河北省野生花卉研究现状
        1.3.1 基础研究
        1.3.2 栽培驯化及繁育研究
    1.4 河北省蓝色野生花卉资源调查
        1.4.1 调查意义及目的
        1.4.2 调查方法
    1.5 蓝色野生花卉的界定
        1.5.1 生活型
        1.5.2 生境
    1.6 河北省蓝色野生花卉名录
        1.6.1 名录
        1.6.2 野外调查的部分蓝色花卉图片
    1.7 讨论
        1.7.1 河北省野生花卉种类和名录
        1.7.2 存在问题
第2章 三种蓝色野生花卉的移植与驯化
    2.1 研究概况
        2.1.1 翠雀
        2.1.2 华北蓝盆花的研究概况
        2.1.3 囊花鸢尾
    2.2 试验基地概况
    2.3 栽培驯化
        2.3.1 试验材料的采集
        2.3.2 播种栽培
        2.3.3 移植栽培
    2.4 结果与分析
第3章 讨论与结论
    3.1 讨论
        3.1.1 问题
        3.1.2 建议
        3.1.3 蓝色野生花卉的开发前景
    3.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茅荆坝自然保护区公路路域野生花卉区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区概况
    1. 2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 1 保护区公路路域野生花卉植物区系组成
    2.2公路路域保护植物
3 结论

(10)太行山中段野生翠雀花的种群特征及繁殖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群植物区系特征
    2.2 植株鉴别特征及观赏特性
    2.3 种群数量特征
    2.4 种群生态特性
    2.5 种群自然繁殖特点
    2.6 人工繁殖方法
        2.6.1 分株。
        2.6.2 扦插。
        2.6.3 播种。
3 结论与讨论

四、云南野生翠雀属花卉资源(论文参考文献)

  • [1]桂林市叠彩区药用植物种类组成及其区系特征[D]. 涂洪润.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2)
  • [2]新自然主义导向下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景观设计评价与研究 ——以沪、杭、苏为例[D]. 吴军. 苏州大学, 2019(04)
  • [3]黔中地区野生观赏植物多样性及其评价[D]. 潘端云. 贵州大学, 2019(09)
  • [4]甘肃毛茛科翠雀族分类学研究[D]. 任路明.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6)
  • [5]中国翠雀花属修订(一)[J]. 王文采. 广西植物, 2019(11)
  • [6]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调查研究[J]. 周玉泉,张绍辉,茶雪梅,曹文娟,孙文光,李志敏,张永洪.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6(01)
  • [7]野生翠雀传粉生物学特性研究[J]. 张华丽,赵剑颖,辛海波,张金凤. 西北植物学报, 2014(09)
  • [8]河北省蓝色野生花卉资源调查及部分品种栽培驯化[D]. 侯微. 河北大学, 2014(01)
  • [9]茅荆坝自然保护区公路路域野生花卉区系研究[J]. 王倜,王云,关磊,马立纲. 安徽农业科学, 2014(12)
  • [10]太行山中段野生翠雀花的种群特征及繁殖技术[J]. 董东平,马纯艳. 安徽农业科学, 2012(10)

标签:;  ;  ;  ;  ;  

云南野生飞燕草资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