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冻保鲜在水产品中的应用

微冻保鲜在水产品中的应用

一、微冻保鲜在水产品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孙康婷,潘创,陈胜军,胡晓,邓建朝,李春生[1](2021)在《水产品微冻贮藏过程中冰晶形成与品质特性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综述微冻贮藏过程中冰晶的形成对水产品品质的影响和控制冰晶形成的方法。【方法】在阐述微冻保鲜技术和冰晶形成的基础上,综述水产品贮藏过程中冰晶对其水分、蛋白质、脂肪、质构、色泽等品质的影响,简要介绍高压冷冻、超声波辅助冷冻、渗透脱水冷冻、电场辅助冷冻等控制冰晶形成大小的方法。【结果与结论】水产品采用微冻贮藏有保持新鲜度、保持质量和延长保质期等优点。冰晶的大小与重结晶对水产品的质量影响较大,需要联合其他技术降低微冻贮藏中冰晶对水产品品质的影响。

王芳,周国燕[2](2021)在《甲壳类水产品变质问题和低温保鲜及其辅助技术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甲壳类水产品捕捞后易腐败变质,低温是最主要的保鲜方式,为了提高低温保鲜效果,其辅助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本文总结了甲壳类水产品变质的现象、机理及其抑制方法,综述了甲壳类水产品的低温保鲜技术,对比了常用的两种低温保鲜方法,总结了低温保鲜的常用和新兴辅助技术,以期为甲壳类水产品的保鲜研究提供参考。

张虹虹,苏江鹏,张俨,徐杰,郑欧阳,周结倩,孙钦秀,刘书成[3](2021)在《提高冷冻水产品品质的新型速冻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水产品因营养价值高,风味口感好,受到人们广泛的喜爱。然而水产品易腐败变质,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保藏。冷冻保藏技术是水产品最常用的保藏技术,传统的冷冻技术常因冷冻速度慢,形成大的冰晶而导致食品品质下降。近年来,研究者发现一些新兴的速冻技术可以抑制冷冻食品的品质下降。该文对水产品保藏技术中的一些新兴冷冻技术(磁场冷冻技术、电场冷冻技术、超声冷冻技术、高压冷冻技术)的原理,及其在水产品冷冻保藏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人们了解水产品冷冻新技术提供参考。

郭芳[4](2021)在《冰温技术结合生物保鲜剂对中国对虾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对虾,是我国分布十分广泛的一种水产品,因为其营养价值高且味道鲜美而深受国内外大众的喜爱。但由于其自身蛋白、水分含量较高,捕捞后又因微生物、内源酶以及化学作用极易腐败变质,限制了中国对虾的贮藏运输及加工产业的发展。传统的中国对虾贮藏方式虽然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却会造成中国对虾的营养及风味流失,影响食用价值。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新型保鲜技术来解决这一难题,以延长其货架期,来满足消费者和加工企业对于中国对虾的各种需要。目前,冰温技术作为第三代低温保鲜技术因具有可行性强及保鲜品质好等优点而成为热点研究方向,已被广泛应用于肉制品保鲜过程中。壳聚糖涂膜保鲜作为一种无毒且有效的新型保鲜技术,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在对于其保鲜研究主要集中于鱼类产品及特定鱼种中,缺乏对甲壳类水产品的研究,且两种保鲜技术相结合对甲壳类水产品贮藏品质的影响也有待进一步研究。本实验以中国对虾为原料,研究冰温技术结合生物保鲜剂对其贮藏品质的影响,从蛋白变性与降解、气味滋味变化等方面初步探讨该技术对中国对虾品质保持的内在原因,旨在为中国对虾及甲壳类水产品的贮藏、保鲜和品质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温度测量探针确定中国对虾的冰点温度,通过监测感官、理化、微生物指标比较了冰温与冷藏条件下中国对虾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中国对虾的冰点温度约为(-2.2±0.1)℃;冷藏组的菌落总数(TVC)、挥发性盐基氮含量(TVB-N)、硫代巴比妥酸(TBARS)和汁液流失率等指标均高于冰温组;冷藏组感官评分低于冰温组;色差与质构特性(硬度、弹性、胶黏性、咀嚼性)也展现出不同的变化,冰温组的a*值、b*值和L*值与新鲜样品更为接近,硬度、弹性、胶黏性和咀嚼性更好;冷藏组的货架期为5 d-6 d,而冰温组的货架期达到8 d-10 d。冰温组在贮藏中后期出现了感官品质的劣变,说明冰温贮藏技术的保鲜效果仍需进行下一步研究。(2)为了进一步改善中国对虾在冰温条件下的贮藏品质情况,研究了壳聚糖复合涂膜结合冰温保鲜技术对中国对虾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到达贮藏末期时,壳聚糖复合涂膜的中国对虾硫代巴比妥酸(TBARS)值较空白对照组下降约40%,中国对虾的脂肪氧化得到显着抑制;此外,其样品p H值、菌落总数(TVC)、挥发性盐基氮含量(TVB-N)、汁液流失率上升均缓慢,色差、感官评价与化学指标变化幅度更小;水分分布与质构特性变化也进一步发现壳聚糖复合涂膜能有效抑制虾体品质劣变。(3)以中国对虾基本营养成分、蛋白质功能特性、蛋白质变性及降解情况和肌肉组织结构的变化等为测定指标,研究了壳聚糖复合涂膜结合冰温技术对中国对虾质构特性保持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中国对虾体内的蛋白质含量为22.35%;蛋白质生化特性分析显示壳聚糖复合涂膜处理可以使中国对虾冰温贮藏期内肌动球蛋白的盐溶性、巯基含量和Ca2+-ATP活性上升速率得以延缓,有效控制蛋白质变性;SDS-PAGE凝胶电泳显示壳聚糖复合涂膜可以抑制蛋白质的降解;肌肉组织微观结构(MFI)出现变化,肌节间隙变大,肌肉组织面积的比例减小程度也低于单一涂膜组与空白对照组,表明虾体新鲜度处于较好状态。(4)通过测定中国对虾的风味感官评价及其气味与滋味分析,研究了壳聚糖复合涂膜结合冰温技术对中国对虾其保持作用的效果及机制。结果表明:壳聚糖复合涂膜的风味感官评分下降速度最慢。电子鼻分析发现,在Loading分析中,传感器R(7)W1W贡献率最大,R(2)W5S次之,而R(9)W2W和R(4)W6S两者贡献率相似。在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法(LDA)及雷达图分析表明到达贮藏末期时,壳聚糖复合组的气味特性与新鲜样品最为相似,可以有效维持其固有风味。此外,电子舌结果也显示滋味的变化主要由第一主成分贡献,各组滋味在0 d~4d内变化较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鲜味与咸味出现不同变化趋势。

陶飞燕[5](2021)在《微冻贮藏南美白对虾品质变化及其响应机理研究》文中认为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在养殖虾中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影响消费者选择的因素有很多,水产品的新鲜度是其中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并且它也是决定产品品质的关键因素。水产品的品质劣变涉及很多复杂的生化反应,该劣变与哪些微生物和蛋白质密切相关,以及在贮运流通过程中如何最大程度地保持产品品质是保鲜研究的主要内容。微冻作为区别于冷藏和冻藏的贮藏方式,既能较长时间地保持产品的新鲜状态,又能减少机械损伤,是短期贮藏的一个较好选择。微冻贮藏对温度控制要求严格,因此尚未被普遍应用。目前微冻贮藏技术多集中于对甲壳类水产品的品质变化研究,对影响其新鲜度变化的机理报道较少。因此本文以南美白对虾为原料,研究了微冻贮藏对南美白对虾的品质影响,并根据品质指标数值的变化建立了品质变化预测模型;根据南美白对虾的腐败现象,分析探讨了不同形态的对虾中微生物的变化情况;测定了微冻贮藏中南美白对虾的蛋白指标变化,并在电泳和质谱鉴定等实验基础上对蛋白质进行了研究,通过数据库检索和在线分析工具对蛋白质的生化性质、结构等信息进行解析。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选取南美白对虾为实验原料,以p H值、汁液流失率、质构和色差为测定指标,对-2°C、-3°C和-4°C贮藏的样品开展研究,根据指标变化来选择微冻温度。结果发现,贮藏温度越低,p H和色差的变化速率越慢,汁液流失率和质构的损失率反而越大。结合微冻定义及指标变化趋势综合考虑,初步确定了后续微冻实验的温度为-3°C。以4°C、-3°C和-20°C为贮藏环境,从感官、化学、物理和微生物4个方面对不同贮藏温度下南美白对虾的品质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美白对虾的p H、硫代巴比妥酸值(thiobarbituric acid,TBA)和菌落总数(total viable count,TVC)的数值在贮藏期间迅速上升,感官评分、总巯基含量、Ca2+-ATPase活性的参数明显下降,且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按冷冻<微冻<冷藏的顺序排列。质构的4个参数在不同温度下均呈下降趋势,但微冻条件下质构特性保持得最好,优于冷藏和冷冻。依据各指标在贮藏期间的变化规律建立了Arrhenius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对比发现随机森林模型与各项指标的拟合度以及准确性均高于Arrhenius模型:相对误差普遍低于10%,r2更接近1,均方根误差小于0.1。但质构的4个参数与两个模型的拟合效果均不理想,说明质构参数不适合用Arrhenius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进行预测。4°C、-3°C和-20°C的贮藏期限分别达到2周、4周和8周。本实验结果说明微冻能有效保持对虾品质,与品质预测模型结合应用,能为产品的品质控制提供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方法。2.选择不同贮藏时期和不同形态的南美白对虾的表面微生物为研究对象,以高通量测序技术为主要分析方法,对微冻贮藏期间微生物的变化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显示,韦恩图、花瓣图和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了整虾、去头尾虾和虾仁的微生物数量存在显着差异,且随微冻时间的延长,丰富度和多样性下降;Alpha多样性稀释曲线表明了测序结果的合理可靠性;物种组成柱状图说明了整虾、去头尾虾和虾仁在不同贮藏期间,表面微生物的菌种种类和比例差异显着。其中,在属水平上,新鲜对虾中的主要菌属表现为弧菌属,微冻贮藏4周后,假单胞菌属、希瓦氏菌属和嗜冷菌属取而代之,成为各组样品的优势菌属,导致对虾腐败并产生难闻气味。部分特殊分布的微生物如红细菌目、弓形菌属等,推测其与南美白对虾的品质劣变有一定关系。热图进一步验证了处于不同形态和不同贮藏时间的对虾样品的菌种组成和数量存在一定的差异。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微生物数量和种类逐渐减少表明微冻温度对微生物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3.选取南美白对虾肌肉蛋白质为实验对象,以总巯基含量、Ca2+-ATPase活性、羰基含量和表面疏水性为指标,以SDS-PAGE、质谱鉴定和生物信息学为技术手段和分析方法,对-3°C贮藏的南美白对虾的蛋白质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在-3℃的微冻条件下,总巯基含量和Ca2+-ATPase活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而羰基含量和表面疏水性的数值显着增加,说明对虾中的蛋白质在贮藏期间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通过SDS-PAGE对提取的全蛋白进行分析,肌肉蛋白质的分子量分布在17–200 k Da之间,主要的变化有肌球蛋白重链光密度有所增加,肌球蛋白轻链光密度逐渐减弱至消失,95 k Da和55 k Da附近的条带随着时间推移相对变细,而在26–34 k Da之间出现了一条新条带。使用LC-MS/MS对有明显变化的蛋白胶条进行质谱鉴定和数据库检索,比对肽段序列和分子量,使用NCBI等数据库和Protparam、Protscale、Swiss-model等在线分析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Ⅱ-MHC、MLC2、α-辅肌动蛋白、肌联蛋白Ⅰ和肌钙蛋白Ⅰ可能与对虾的品质劣变相关,可能影响表面疏水性、质构等指标变化。微冻条件下,以上蛋白质的性质或结构发生的改变影响了南美白对虾的肌肉收缩等活动,造成对虾死后的品质劣变。

汪春玲[6](2020)在《基于微冻与气调复合保鲜的罗非鱼片关键技术及品质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罗非鱼(Tilapia)自引进国内以来,养殖及加工方面发展速度均为迅猛。如今,面对国际外贸战以及巴沙鱼的强势来袭,罗非鱼的市场处境严峻,而以其为原料的冻罗非鱼片,又因其产品种类单一、深冻耗能、解冻品质较差,优势冻罗非鱼片出口产业受到较大的影响。为缓解该不利局势,需进一步对保鲜工艺深入研究、减少加工能耗,可短途运输,打开国内需求市场,拉动经济增长。论文首先研究了气体比例、等离子体处理及包装材料对鱼片品质的影响,进而将微冻与气调保鲜相结合,探究其贮藏过程中鱼片品质的变化,试图选择更佳的罗非鱼片保鲜条件。试验结果如下:(1)不同气调比例单因素试验。选取三种规格的罗非鱼片测定冻结曲线,对比双螺旋与超低温冷冻二者冻结差异,采取预冷措施,使二者速冻差距缩小,随后将鱼片进行前处理。将处理好的鱼片,按CO2、O2、N2的比例分别为40%:30%:30%、50%:30%:20%、60%:10%:30%、70%:10%:20%进行气调充气包装,并贮藏于-8℃的低温环境。综合品质指标可得,高比例CO2组对鱼片综合品质的影响较大,贮藏后期包装易凹陷、质地软化,且低氧难抑制高铁肌红蛋白的生成,易导致颜色暗淡。因此,选择前三组的气调比例进行(4)中的试验。(2)预处理灭菌方式的选择。选用3/5盎司的罗非鱼片为原料,比较气调、气调+臭氧水(0.6 mg/L、5 min)、气调+低温等离子体(70 KV、60 s)四组的保鲜效果。通过测定鱼片电导率、质构参量、脂肪氧化值(TBA)、挥发性盐基氮(TVB-N)、酸碱度(p H)、色差值(?E)、细菌总数(TVC)、气体含量(%)等指标,分析气调、臭氧水、等离子体灭菌对冷藏(4℃)气调罗非鱼片品质的影响;随着贮藏期的延长,鱼片各项指标均出现显着性变化(P<0.05),并且采用等离子体处理能使鱼片避免二次污染。因此,等离子体处理是鱼片灭菌预处理的最佳选择。(3)气调包装材料的保鲜效果研究。以不封口为对照,采用PP+PP膜、PP/PE+复合膜、PP/EVOH/PE+复合膜三组包装材料对3/5盎司的鱼片进行气调包装,然后置于低温贮藏,每隔14天测定鱼片的硬度、p H值、色差、TVB-N值、TVC等指标。复合膜封口对鱼片品质影响较大,各个指标呈现显着性变化(P<0.05),且复合膜包装组后期的p H值和微生物生长繁殖速度缓慢,且高阻隔性复合膜组可抑制挥发性盐基氮的增长、延缓颜色褐变以及脂肪氧化。综上可选择PP/PE+复合膜这一包装组合对鱼片进行气调包装,使鱼片保鲜品质更好。(4)微冻与气调组合的正交试验。选择-4、-8、-12℃三个微冻温度;3/5、5/7、7/9盎司三个规格的鱼片以及(1)的三组气调比例进行L9(33)正交试验。以TVB-N值和色差值(a*)为评价指标,共同选取微冻温度为-8℃、气调比例CO2:O2:N2=60%:10%:30%;以汁液流失率作为评价指标,即选取温度为-12℃、比例为60%:10%:30%、规格为3/5盎司;以电导率作为评价指标,其最优组合与汁液流失率的最优组合单因素选择一致。综上,温度可选择-8℃、-12℃,充气比例为CO2:O2:N2=60%:10%:30%,鱼片大小选用3/5盎司规格。(5)微冻气调与冷冻气调鱼片品质的对比。将3/5规格的鱼片按照(4)中的气调比例进行充气包装,分别贮藏在-4、-8、-12、-18℃的低温环境,定期对鱼片的水分迁移及品质、气味与组织结构、微生物及菌群变化进行测定。随着贮藏期的延长,鱼片综合品质呈下降趋势。鱼片中结合水、不易流动水向自由水转化,流动性逐渐增强,自由水含量增多。同时,通过电子鼻、圆二色谱、扫描电镜对不同低温贮藏下气调鱼片的气味、蛋白结构变化以及微观组织变化的检测。最后,通过高通量测序得出,相比于新鲜鱼片,-8、-12℃低温组在贮藏过程中菌属丰度比例含量相对较低,其中-12℃组的鱼片摩根氏菌属、气单胞菌属、不动杆菌丰度比例逐渐少,普罗维登斯菌属变化不明显。因此,微冻温度可选择-12℃对鱼片进行保鲜贮藏。

邱恒恒[7](2020)在《白斑狗鱼低温贮藏过程中内源酶活性与品质变化规律的研究》文中认为白斑狗鱼(Esox lucius)因其高营养价值、低脂肪含量和易消化特性而广受消费者欢迎。但由于白斑狗鱼生存条件的地理限制,从捕获地点到餐桌耗时长,不良的贮藏条件极易引起鱼肉的蛋白的降解、结构改变、内源酶自溶和质地劣化等现象的发生。因此,白斑狗鱼贮藏条件的改善能够有效提升其良好品质特性以及经济效益。本课题以白斑狗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冷藏和微冻两种温度条件下理化特性,组织蛋白酶D活性,溶酶体膜稳定性以及线粒体膜通透性对白斑狗鱼鱼片品质变化的影响;解释了冷藏及微冻条件下不同亚细胞组分中内源组织蛋白酶B和B+L活性变化对白斑狗鱼鱼片质量下降的影响;探讨了普鲁兰多糖的加入对冷藏条件下白斑狗鱼鱼片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影响。从理论上探讨影响两种贮藏条件对鱼肉品质的影响以及普鲁兰多糖的加入带给鱼片肌原纤维蛋白的作用,为白斑狗鱼低温贮藏过程中品质控制提供数据支撑。1.冷藏及微冻条件下组织蛋白酶D活性、溶酶体膜稳定性以及线粒体通透性对白斑狗鱼鱼片品质的影响本部分实验旨在研究两种贮藏条件下白斑狗鱼内源组织蛋白酶D活性与两种细胞器膜性质变化对鱼片质构特性的影响作用。将白斑狗鱼背部肌肉分别在冷藏和微冻条件下贮藏,测定其内源组织蛋白酶D活性、溶酶体膜稳定性、线粒体膜通透性与鱼肉品质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4℃和-3℃条件下的pH均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微冻组有效减慢了pH值的变化速率;鱼肉持水力不断降低;溶酶体膜稳定性持续降低;组织蛋白酶D活性在两种温度下均呈先升高后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冷藏条件下酶活始终高于微冻;线粒体膜通透性增大;然而,微冻会导致冰晶的产生降低鱼肉的持水能力,但有利于抑制各亚细胞器膜破裂引起的内源酶对鱼肉降解的不利作用,有效延长鱼肉的货架期。而冷藏仅在短期贮藏时间内能更好的保持鱼肉的持水力和咀嚼性。2.冷藏及微冻条件下不同亚细胞组分中内源组织蛋白酶对白斑狗鱼鱼片质量下降的影响本部分实验旨在调查白斑狗鱼鱼片在冷藏和微冻贮藏期间,各亚细胞部分的内源性组织蛋白酶活性以及其活性对肌原纤维蛋白和质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冷藏条件下贮藏的鱼片比微冻更容易发生氧化。内源组织蛋白酶活性表明,微冻比冷藏更有效地破坏了溶酶体的完整性,并抑制了溶酶体中组织蛋白酶B和B+L的增加。在微冻环境下,组织蛋白酶B和B+L在溶酶体,线粒体和肌原纤维中的活性始终低于在冷藏环境。肌原纤维和肌浆中的组织蛋白酶表现出较高的酶活性。质构分析表明,冷藏对硬度和弹性有负面影响。总之,微冻比冷藏能有效抑制每个亚细胞部分的组织蛋白酶活性,并获得更好的组织特性。3.普鲁兰多糖对冷藏条件下白斑狗鱼鱼片肌原纤维蛋白结构的影响本部分研究了冷藏条件下加入普鲁兰多糖(1%、2%和3%浓度添加量)对白斑狗鱼肌原纤维蛋白的理化和结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前6 d,低浓度的普鲁兰多糖(1%和2%)抑制了蛋白质羰基含量的增加以及总巯基含量的损失,但在贮藏后期失去抑制效果;SDS-PAGE电泳图谱表明普鲁兰多糖的加入在贮藏前6 d可保持蛋白免受降解,但贮藏后期效果不佳;普鲁兰多糖涂层的存在在贮藏前期通过减缓肌原纤维蛋白的氧化程度,保护二级、三级结构和减缓蛋白降解等方式保护了鱼肉的良好特性。1%浓度普鲁兰多糖的添加可以降低在货架期内(前6 d)鱼肉的蛋白结构的变化,进而提升鱼肉品质。

郑静静[8](2020)在《冷冻加工对小龙虾品质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小龙虾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虾类食品逐渐成为人们膳食结构中的重要组分,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因其大多采用鲜活销售的方式,受地域和季节的影响较大,且小龙虾水分、蛋白质含量高,极易感染微生物而腐烂变质,难以保藏。本文以熟制小龙虾为原料,研究冻结方式、解冻方式对小龙虾品质的影响以及小龙虾在冷冻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为熟制小龙虾冷冻加工和冷冻贮藏过程中的品质监控提供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以熟制的带壳和去壳小龙虾为原料,冷冻后在-18℃下贮藏1个月,通过检测虾肉的脂肪氧化程度、p H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盐溶性蛋白含量、色泽、质构等指标,考察小龙虾在冷冻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带壳虾肉的L*值和W值均显着降低,而去壳虾肉的颜色变化不显着,带壳和去壳的虾肉在贮藏前期(0~2周)的各指标无显着差异,而冷冻贮藏3周之后,带壳虾肉的品质优于去壳虾肉。2、以熟制带壳小龙虾为原料,分别采用冰箱、浸渍液和液氮冷冻,在-18℃下贮藏3个月,每隔15天测定虾肉的p H值、TVB-N值、持水力、脂肪氧化、质构、水分分布等。比较不同冷冻方法对小龙虾品质变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冰箱冻结相比,浸渍冻结和液氮冻结能显着延缓小龙虾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冻结温度越低,虾肉持水力、弹性和硬度下降的越缓慢,冻结速度越快,对小龙虾体内水分分布影响越小。3、以解冻时间、解冻损失率、持水力、硫代巴比妥酸值(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总巯基含量及虾肉微观结构为检测指标,分析超声解冻(15℃)、微波解冻、静水解冻(15℃)、空气解冻(15℃)、冰箱解冻(4℃)及低压静电场解冻(4℃)对带壳小龙虾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解冻方式对小龙虾品质具有显着性影响,低压静电场解冻和冰箱解冻效果最好,能较好地保持虾肉的品质。

刘欣荣[9](2020)在《不同贮藏方式对红鳍东方鲀品质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研究了红鳍东方鲀在不同贮藏温度下的品质变化。通过测定冷藏(4℃)、微冻(-3℃)、冻藏(-25℃)贮藏过程中红鳍东方鲀的菌落总数、pH值、水分含量、持水力、汁液流失率、挥发性盐基氮(TVB-N)、硫代巴比妥酸(TBARS)、质构、微观组织结构的变化,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对红鳍东方鲀品质的影响;将红鳍东方鲀以不同方式冻结(-40℃、液氮、-80℃),于-20℃贮藏,通过测定贮藏过程中红鳍东方鲀表观颜色、气味物质组成、水分流动性的变化,研究了不同冻结方式对红鳍东方鲀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1.4℃冷藏过程中红鳍东方鲀的品质变化研究。4℃冷藏过程中,红鳍东方鲀pH值呈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在贮藏第4d时pH达到最低值6.05,贮藏至第8d时pH值升到6.69;水分含量、汁液流失率、TVB-N、TBARS、菌落总数呈上升趋势,贮藏至第8 d分别为84.33 g/100g、4.23 g/100g、7.23 mg/100g、0.434 mg/100g,第5 d时菌落总数升至5.56 lg(CFU/g),高出水产品国家标准规定的可食用界限5.0 lg(CFU/g);持水力、硬度、弹性、咀嚼性、胶着性、黏聚性、回复性呈下降趋势,第8d时分别为71.80 g/100g、4.36 gf、0.257、-23.88 gf、-24.126 gf、-2.693、0.248;由背部肌肉横向和纵向切片显微结构观察结果得出,冷藏过程中细胞内和细胞间的空隙逐渐增大。冷藏过程中红鳍东方鲀品质呈劣变的趋势,其最佳食用期为1~5 d。2.-3℃微冻过程中红鳍东方鲀的品质变化研究。-3℃微冻贮藏过程中,红鳍东方鲀pH值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贮藏第10d时pH达到最低值6.10,贮藏至第25 d时pH上升到6.21;水分含量、汁液流失率、TVB-N、TBARS、菌落总数呈上升趋势,贮藏至第25 d分别为84.44 g/100g、16.93 g/100g、21.7 mg/100g、0.328 mg/100g,第 15d 时菌落总数升至 6.54 lg(CFU/g),高出水产品国家标准规定的可食用界限5.0 lg(CFU/g);持水力、硬度、弹性、咀嚼性、胶着性、黏聚性、回复性呈下降趋势,第25 d时分别为68.62 g/100g、8.18 gf、0.76、-40.25 gf、-49.52 gf、-6.85、0.383;由背部肌肉横向和纵向切片显微结构观察结果得出,细胞内和细胞间空隙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纤维束间隙逐渐增大,并出现断裂。微冻过程中红鳍东方鲀品质呈劣变的趋势,其最佳食用期为1~15 d。3.-25℃冻藏过程中红鳍东方鲀的品质变化研究。-25℃冻藏过程中,红鳍东方鲀pH值呈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在贮藏第30 d时pH达到最低值5.95,贮藏至330 d上升到6.90;水分含量、汁液流失率、TVB-N、TBARS、菌落总数呈上升趋势,贮藏至第330 d分别为87.45 g/100g、20.30 g/100g、28.53 mg/100g、0.738 mg/100g,第 270 d 时菌落总数升至 5.29 lg(CFU/g),高出水产品国家标准规定的可食用界限5.0lg(CFU/g);持水力、硬度、弹性、咀嚼性、胶着性、黏聚性、回复性呈下降趋势,贮藏至330d分别为67.98 g/100g、6.33 gf、0.15、-19.56 gf、-18.01 gf、-13.184、0.193;由背部肌肉横向和纵向切片显微结构观察结果得出,细胞内和细胞间空隙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纤维束间隙逐渐增大,并出现出现断裂,贮藏后期出现小碎片。冻藏过程中红鳍东方鲀品质呈劣变的趋势,其最佳食用期为1~270 d。4.不同冻结方式对红鳍东方鲀品质的影响研究。三种冻结方式(-40℃、液氮、-80℃)处理前红鳍东方鲀颜色以中灰色、灰红色为主,冻结后以中灰色、灰粉色、黄灰色为主;-40℃、液氮、-80℃冻结的鱼肉和鲜鱼之间存在显着差异,其中-40℃和-80℃冻结处理的鱼肉颜色较为接近,液氮冻结处理的鱼肉与-40℃、-80℃颜色差异性较大;-40℃、液氮、-80℃冻结的鱼肉和鲜鱼之间的气味物质存在显着差异,液氮冻结处理的鱼肉与-40℃、-80℃气味物质组成差异性较大;贮藏过程中T21、T22、T23部分水分含量呈下降趋势,T24部分水分含量呈上升趋势,且-40℃冻结处理的红鳍东方鲀鱼肉的各个峰点明显低于液氮和-80℃冻结处理的鱼肉,其中液氮处理的鱼肉峰点最高,T21、T22区域质子密度液氮高于-40℃高于-80℃,T23区域质子密度液氮高于-80℃高于-40℃,T24区域质子密度-40℃高于-80℃高于液氮,说明液氮冻结处理优于-80℃优于-40℃。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冷藏、微冻、冻藏保鲜和冻结方式(-40℃、液氮、-80℃冻结)对红鳍东方鲀品质有显着的影响,红鳍东方鲀的品质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变劣;贮藏温度越低,红鳍东方鲀的贮藏时间越长;红鳍东方鲀的综合品质与贮藏温度不成线性关系。

张艳霞[10](2020)在《养殖大黄鱼品质评价及冻藏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养殖大黄鱼为研究对象,对两种养殖模式大黄鱼进行全面的营养评价及主体风味物质差异性分析;比较不同包装方式对养殖大黄鱼冻藏期新鲜度品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最后探究真空包装养殖大黄鱼冻藏过程中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以期为其加工保鲜及高值化、高质化利用提供理论指导。(1)两种养殖模式大黄鱼肌肉营养价值评价及主体风味物质差异性分析。以普通网箱和大围网箱养殖大黄鱼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肌肉营养测定方法进行营养成分分析;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结合味精当量(EUC)对其滋味进行评价分析;SPME-GC-MS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进行主体风味物质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水分、粗蛋白以大围网箱较高,粗脂肪以普通网箱较高,灰分无显着性差异;普通网箱肌肉中氨基酸总量(68.83mg/g)略高于大围网箱(67.93mg/g),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分别为40.96%、40.95%,各养殖模式下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均大于1,普通网箱必需氨基酸指数较高为2.47;鲜、甜味氨基酸均为两种养殖模式大黄鱼主要风味氨基酸,呈味核苷酸中只有IMP>1,味精当量(EUC)值较高;不饱和脂肪酸占比分别高达65.47%、62.75%,其中大围网箱养殖大黄鱼的EPA和DHA的总含量较高为18.39%;普通网箱和大围网箱挥发性成分分别为48、42种,主体风味物质为醛类、醇类及芳香类物质。普通网箱养殖大黄鱼鱼腥味、哈喇味及青草味较重;大围网箱养殖大黄鱼蘑菇味、脂香、果香味较强。(2)不同包装方式对养殖大黄鱼冻藏期新鲜度品质的影响。探究养殖大黄鱼经镀冰衣和真空包装处理后在-20℃冻藏360天期间新鲜度品质的变化。得出以下结论:随冻藏时间的延长,养殖大黄鱼的感官综合品质、白度值、质构特性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趋势,其中各养殖模式大黄鱼的对照组变化最明显;TBA值、K值呈上升趋势,各养殖模式大黄鱼的真空包装组变化速率显着低于其他两组(p<0.05);综合分析理化指标发现,冻藏期大围网箱养殖大黄鱼品质优于普通网箱养殖,真空包装处理与低温贮藏结合有效隔绝空气,防止脂质氧化、阻碍微生物活动,降低酶活性,减缓了ATP的降解速率,更好地维持了大黄鱼的鲜度品质。(3)真空包装养殖大黄鱼冻藏过程中风味物质变化规律。通过对两种养殖模式真空包装组大黄鱼冻藏期风味物质变化规律的探究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冻藏过程中,普通网箱大黄鱼风味氨基酸变化幅度较大、后期下降速率较快;大围网箱大黄鱼肌肉IMP冻藏前期生成速率较快,冻藏后期IMP降解速率缓慢,味精当量EUC变化平缓,相比与普通网箱而言,大围网箱养殖大黄鱼冻藏期滋味的保持效果较好;两种养殖模式大黄鱼冻藏期间各自的挥发性物质变化存在一定的规律,醛类物质在两种养殖模式大黄鱼中均占有很高的比例,且均呈上升趋势,普通网箱冻藏后期上升速率较快,醇类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酮类物质在普通网箱中含量较高且随冻藏时间延长不断增加,尤其是主要呈腥味的2,3-辛二酮,整个冻藏过程中,普通网箱大黄鱼肉内检测出三甲胺,且含量随冻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而大围网箱大黄鱼肉中未检测出,表明普通网箱大黄鱼冻藏过程中腥味物质等令人不愉快的物质增加速率较快,相比较而言大围网箱养殖大黄鱼冻藏期间能更好保持原有的风味;冻藏期间真空包装普通网箱养殖大黄鱼主要变化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有壬醛、2,3-辛二酮、2,6,10,14-四甲基-十五烷、桉叶醇、2-甲基-十一烷和十二烷、2,6,10-三甲基-十四烷、十三烷、4-庚烯醛、2-十六醇、3,5-辛二烯-2-酮,其中2,6,10,14-四甲基-十五烷与TBA值呈显着正相关、2,6,10-三甲基-十四烷与TBA值呈极显着负相关,2-十六醇与感官评价呈极显着正相关;真空包装大围网箱养殖大黄鱼主要变化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有庚醛、壬醛、癸醛和十一醛,1-庚醇、1-辛烯-3-醇、1-二十烯;辛醛和2,6,10,14-四甲基-十五烷,但与感官评价指标和TBA指标相关性较低。

二、微冻保鲜在水产品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冻保鲜在水产品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水产品微冻贮藏过程中冰晶形成与品质特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微冻保鲜技术及冰晶的形成
    1.1 微冻保鲜技术
    1.2 冰晶的形成
2 冰晶对水产品品质的影响
    2.1 冰晶对水分的影响
    2.2 冰晶对蛋白质的影响
    2.3 冰晶对脂肪的影响
    2.4 冰晶对质构的影响
    2.5 冰晶对色泽的影响
3 控制冰晶形成的方法
4 展望

(2)甲壳类水产品变质问题和低温保鲜及其辅助技术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甲壳类水产品的变质现象、机理及其抑制方法
2 甲壳类水产品低温保鲜
    2.1 低温保鲜机理
    2.2 低温保鲜技术在甲壳类水产品中的应用
3 甲壳类水产品低温保鲜辅助技术
    3.1 蒸煮技术
    3.2 添加保鲜剂
    3.3 镀冰衣技术
    3.4 包装技术
    3.5 解冻技术
    3.6 甲壳类水产品低温保鲜辅助技术的现存问题
    3.7 甲壳类水产品低温保鲜部分新兴辅助技术
4 结语

(3)提高冷冻水产品品质的新型速冻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磁场辅助冷冻技术
    1.1 磁场辅助冷冻机理
    1.2 磁场辅助冷冻技术在水产品中的应用
2 电场辅助冷冻技术
    2.1 电场辅助冷冻机理
    2.2 电场辅助冷冻技术在水产品中的应用
3 超声辅助冷冻技术
    3.1 超声辅助冷冻机理
    3.2 超声波辅助冷冻在水产品中的应用
4 高压冷冻技术
    4.1 高压冷冻技术机理
    4.2 高压冷冻技术在水产品中的应用
5 总结与展望

(4)冰温技术结合生物保鲜剂对中国对虾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1.1 中国对虾概述
        1.1.1 生产现状及营养价值
        1.1.2 中国对虾腐败机理
    1.2 水产品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1.2.1 低温保鲜技术
        1.2.2 气调保鲜技术
        1.2.3 辐照保鲜技术
        1.2.4 超高压保鲜技术
        1.2.5 化学保鲜技术
        1.2.6 生物保鲜技术
        1.2.7 联合保鲜技术
    1.3 冰温保鲜技术
        1.3.1 冰温保鲜技术的概述及保鲜机理
        1.3.2 冰温保鲜技术的优越性
        1.3.3 冰温保鲜技术在食品保鲜中研究进展
    1.4 主要生物保鲜剂概述
        1.4.1 壳聚糖概述
        1.4.2 ε-聚赖氨酸概述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不同贮藏温度对中国对虾品质的影响
    2.1 材料与仪器
        2.1.1 材料和试剂
        2.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原料选择与预处理
        2.2.2 冰点测定
        2.2.3 微生物评价指标
        2.2.4 化学评价指标
        2.2.5 物理评价指标
        2.2.6 感官评价
        2.2.7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冰点温度测定
        2.3.2 微生物评价
        2.3.3 化学评价
        2.3.4 物理评价
        2.3.5 感官评价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冰温结合生物保鲜剂对中国对虾贮藏品质的影响
    3.1 材料与仪器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生物保鲜剂的制备及样品处理
        3.2.2 微生物评价指标
        3.2.3 化学评价指标
        3.2.4 物理评价指标
        3.2.5 感官评价
        3.2.6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微生物评价
        3.3.2 化学评价
        3.3.3 物理评价
        3.3.4 感官评价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冰温结合生物保鲜剂对中国对虾蛋白质生化特性及肌肉组织结构的影响
    4.1 材料与仪器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中国对虾样品处理
        4.2.2 中国对虾肌肉营养成分测定
        4.2.3 肌动球蛋白提取
        4.2.4 肌动球蛋白盐溶性测定
        4.2.5 巯基含量测定
        4.2.6 Ca~(2+)-ATPase活性测定
        4.2.7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4.2.8 微观结构的测定
        4.2.9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中国对虾肌肉营养成分
        4.3.2 肌动球蛋白盐溶性变化
        4.3.3 巯基含量变化
        4.3.4 Ca~(2+)-ATPase活性变化
        4.3.5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4.3.6 微观组织结构变化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冰温结合生物保鲜剂对中国对虾贮藏期间气味及滋味的影响
    5.1 材料与仪器
        5.1.1 材料与试剂
        5.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5.2 实验方法
        5.2.1 生物保鲜膜的制备及样品处理
        5.2.2 气味轮廓测定
        5.2.3 滋味轮廓测定
        5.2.4 感官评价
        5.2.5 数据处理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气味轮廓图分析
        5.3.2 滋味轮廓图分析
        5.3.3 感官分析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点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微冻贮藏南美白对虾品质变化及其响应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南美白对虾简介
    1.2 虾肉肌肉的劣变原因
        1.2.1 蛋白质变化
        1.2.2 腐败
    1.3 虾类产品的保鲜研究进展
        1.3.1 低温保鲜
        1.3.2 保鲜剂保鲜
        1.3.3 其他保鲜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1.4.1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4.2 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南美白对虾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模型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微冻温度贮藏实验
        2.3.2 品质变化建模实验
        2.3.3 统计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微冻温度贮藏实验
        2.4.2 品质建模实验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微冻南美白对虾的微生物分析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分组与预处理
        3.3.2 虾体表面微生物提取
        3.3.3 DNA提取与PCR扩增
        3.3.4 Illumina HiSeq测序数据处理及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微生物数量分析
        3.4.2 物种多样性分析
        3.4.3 不同分类水平上的物种注释及分析
        3.4.4 物种组成热图与关键物种差异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微冻对南美白对虾蛋白质变化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南美白对虾全蛋白的提取
        4.3.2 蛋白指标测定
        4.3.3 SDS-PAGE
        4.3.4 质谱检测
        4.3.5 生物信息学分析
        4.3.6 数据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蛋白指标分析
        4.4.2 电泳图谱分析
        4.4.3 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试剂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二 氨基酸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三 专有名词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6)基于微冻与气调复合保鲜的罗非鱼片关键技术及品质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罗非鱼概述
        1.1.1 罗非鱼简介
        1.1.2 我国罗非鱼养殖与加工现状
    1.2 水产品保鲜技术概述
        1.2.1 微冻保鲜
        1.2.2 气调保鲜
    1.3 杀菌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1.3.1 臭氧水灭菌
        1.3.2 低温等离子体灭菌
    1.4 食品包装发展概述
    1.5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内容及创新点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2 研究主要内容
        1.5.3 创新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原料
    2.2 试验仪器及试剂
        2.2.1 试验仪器
        2.2.2 试验试剂
    2.3 原料预处理
    2.4 试验方法
        2.4.1 不同速冻方式下罗非鱼片冻结曲线测定
        2.4.2 气调比例单因素试验
        2.4.3 等离子体处理对鱼片品质的影响
        2.4.4 包装材料对鱼片品质的影响
        2.4.5 微冻与气调正交试验
        2.4.6 微冻气调与冷冻气调鱼片品质比较
    2.5 鱼片品质测定方法
        2.5.1 pH值
        2.5.2 汁液流失率
        2.5.3 色差
        2.5.4 脂肪氧化值的测定
        2.5.5 感官评价
        2.5.6 电导率
        2.5.7 质构参数测定
        2.5.8 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
        2.5.9 气体含量的测定
        2.5.10 菌落总数的测定
        2.5.11 电子鼻测定
        2.5.12 低场核磁共振(LF-NMR)T2测定及成像
        2.5.13 肌原纤维蛋白二级结构含量测定
        2.5.14 扫描电镜
        2.5.15 微生物测序及分析方法
    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气调比例对罗非鱼片品质的影响
        3.1.1 罗非鱼片不同速冻方式冻结曲线的测定
        3.1.2 气调比例对鱼片电导率的影响
        3.1.3 气调比例对鱼片感官评价的影响
        3.1.4 气调比例对鱼片pH值的影响
        3.1.5 气调比例对鱼片红度值的影响
        3.1.6 气调比例对鱼片TVB-N值的影响
        3.1.7 气调比例对鱼片硬度的影响
        3.1.8 气调比例对鱼片弹性的影响
        3.1.9 小结
    3.2 等离子体处理对气调罗非鱼片品质的影响
        3.2.1 等离子体处理对气调鱼片电导率的影响
        3.2.2 等离子体处理对气调鱼片质构的影响
        3.2.3 等离子体处理对气调鱼片细菌总数的影响
        3.2.4 等离子体处理对气调鱼片氧化值的影响
        3.2.5 等离子体处理对气调鱼片TVB-N值的影响
        3.2.6 等离子体处理对气调鱼片pH值的影响
        3.2.7 等离子体处理对气调鱼片色差的影响
        3.2.8 等离子体处理对气调鱼片气体含量的影响
        3.2.9 小结
    3.3 不同包装材料对微冻气调罗非鱼片品质的影响
        3.3.1 包装材料对微冻气调鱼片硬度的影响
        3.3.2 包装材料对微冻气调鱼片pH值的影响
        3.3.3 包装材料对微冻气调鱼片TVB-N值的影响
        3.3.4 包装材料对微冻气调鱼片色差值(a+)的影响
        3.3.5 包装材料对微冻气调鱼片汁液流失率的影响
        3.3.6 包装材料对微冻气调鱼片TBA值的影响
        3.3.7 包装材料对微冻气调鱼片菌落总数的影响
        3.3.8 包装材料对微冻气调鱼片气体含量的变化
        3.3.9 小结
    3.4 微冻气调正交组合对鱼片品质的影响
        3.4.1 不同微冻温度的选取
        3.4.2 不同规格的鱼片选取
        3.4.3 微冻气调正交试验及结果分析
        3.4.4 小结
    3.5 微冻气调与冷冻气调罗非鱼片品质变化的比较
        3.5.1 低温贮藏过程中气调罗非鱼片水分迁移及其品质变化
        3.5.2 低温贮藏过程中气调罗非鱼片气味与组织结构变化
        3.5.3 低温贮藏过程中气调罗非鱼片微生物数量及菌群结构变化
        3.5.4 小结
4 结论
5 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试验中主要仪器设备
附录Ⅱ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及参加学术会议
致谢

(7)白斑狗鱼低温贮藏过程中内源酶活性与品质变化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冷水鱼资源与利用现状
        1.1.2 白斑狗鱼产业发展及研究现状
    1.2 影响水产品死后质量劣变相关因素
        1.2.1 内源酶
        1.2.2 贮藏温度
        1.2.3 蛋白质氧化
    1.3 利用多糖涂层的水产品保鲜技术
    1.4 普鲁兰多糖的研究进展
        1.4.1 普鲁兰多糖概述
        1.4.2 普鲁兰多糖性质
        1.4.3 普鲁兰多糖在食品中的应用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研究内容
        1.6.1 冷藏及微冻条件下内源酶活性、亚细胞器膜变化情况对白斑狗鱼鱼片品质的影响
        1.6.2 冷藏及微冻条件下不同亚细胞中内源组织蛋白酶对白斑狗鱼鱼片质量的影响
        1.6.3 普鲁兰多糖对冷藏条件下白斑狗鱼鱼片肌原纤维蛋白结构的影响
    1.7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低温贮藏下内源酶活性、溶酶体膜稳定性以及线粒体通透性对白斑狗鱼(Esox lucius)鱼片品质的影响
    2.1 前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主要试剂
        2.2.2 主要仪器设备
        2.2.3 样品预处理
        2.2.4 白斑狗鱼冰点测定
        2.2.5 pH值的测定
        2.2.6 持水力的测定
        2.2.7 线粒体膜通透性的测定
        2.2.8 溶酶体膜稳定性的测定
        2.2.9 组织蛋白酶D酶活的测定
        2.2.10 质构测定
        2.2.11 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白斑狗鱼冻结曲线的绘制
        2.3.2 两种贮藏温度对白斑狗鱼鱼肉p H的影响
        2.3.3 两种贮藏温度白斑狗鱼鱼肉持水力变化
        2.3.4 两种贮藏温度对白斑狗鱼鱼肉中线粒体膜通透性的影响
        2.3.5 两种贮藏温度对白斑狗鱼鱼肉溶酶体膜稳定性的影响
        2.3.6 两种贮藏温度对白斑狗鱼鱼肉中组织蛋白酶D活性的影响
        2.3.7 两种贮藏温度对白斑狗鱼鱼肉咀嚼性的影响
    2.4 小结
第三章 低温贮藏下不同亚细胞组分中内源组织蛋白酶对白斑狗鱼(Esox lucius)鱼片质量下降的影响
    3.1 前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主要试剂
        3.2.2 主要仪器设备
        3.2.3 样品预处理
        3.2.4 亚细胞组分的分离
        3.2.5 肌原纤维蛋白和肌浆蛋白的制备
        3.2.6 巯基、二硫键含量测定
        3.2.7 羰基含量测定
        3.2.8 表面疏水性的测定
        3.2.9 组织蛋白酶B和 B+L酶活测定
        3.2.10 SDS-PAGE
        3.2.11 鱼片质构测定
        3.2.12 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肌原纤维蛋白氧化情况
        3.3.2 不同亚细胞组分中组织蛋白酶B和 B+L活性变化情况
        3.3.3 白斑狗鱼肌原纤维蛋白和肌浆蛋白的SDS-PAGE变化
        3.3.4 白斑狗鱼鱼片硬度和弹性的变化
    3.4 小结
第四章 普鲁兰多糖对冷藏条件下白斑狗鱼(Esox lucius)鱼片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影响的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和方法
        4.2.1 主要试剂
        4.2.2 主要仪器设备
        4.2.3 样品前处理
        4.2.4 肌原纤维蛋白的制备
        4.2.5 羰基含量的测定
        4.2.6 巯基含量的测定
        4.2.7 SDS-PAGE电泳分析
        4.2.8 紫外全吸收光谱测定
        4.2.9 内源荧光光谱测定
        4.2.10 傅里叶红外光谱
        4.2.11 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普鲁兰多糖对白斑狗鱼肌原纤维蛋白氧化变化情况
        4.3.2 SDS-PAGE
        4.3.3 普鲁兰多糖对白斑狗鱼肌原纤维蛋白结构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8)冷冻加工对小龙虾品质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小龙虾
        1.1.1 小龙虾简介
        1.1.2 小龙虾生产与加工现状
    1.2 水产品低温保鲜技术
        1.2.1 冷藏保鲜技术
        1.2.2 冰藏保鲜技术
        1.2.3 微冻保鲜技术
        1.2.4 冷冻保鲜技术
        1.2.4.1 液氮冻结
        1.2.4.2 浸渍冻结
    1.3 解冻方法对水产品品质的影响
        1.3.1 空气解冻
        1.3.2 水浴解冻
        1.3.3 超声波解冻
        1.3.4 微波解冻
        1.3.5 冷藏解冻
        1.3.6 低压静电场解冻
    1.4 本课题的立题背景与意义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熟制小龙虾冷冻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样品处理
        2.2.2 小龙虾样品理化指标的测定
        2.2.3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小龙虾冷冻贮藏期间pH值的变化
        2.3.2 小龙虾冷冻贮藏期间挥发性盐基氮的变化
        2.3.3 小龙虾冷冻贮藏期间盐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2.3.4 小龙虾冷冻贮藏期间总巯基含量的变化
        2.3.5 小龙虾冷冻贮藏期间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2.3.6 小龙虾冷冻贮藏期间色差的变化
        2.3.7 小龙虾冷冻贮藏期间质构的变化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冻结方式对小龙虾品质的影响
    3.1 材料与仪器
        3.1.1 实验材料与主要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2 实验内容及测定方法
        3.2.1 样品处理
        3.2.2 小龙虾检测指标
        3.2.3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冻结方式对冻藏期间小龙虾pH值的影响
        3.3.2 不同冻结处理对冻藏期间小龙虾TVB-N值的影响
        3.3.3 不同冻结方式对冻藏期间小龙虾持水力的影响
        3.3.4 不同冻结方式对冻藏期间小龙虾脂肪氧化的影响
        3.3.5 不同冻结方式对冻藏期间小龙虾质构的影响
        3.3.6 不同冻结方式对冻藏期间小龙虾虾肉水分分布情况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解冻方式对小龙虾品质的影响
    4.1 材料与仪器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样品处理
        4.2.2 理化指标的测定
        4.2.3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解冻方式对小龙虾解冻时间的影响
        4.3.2 不同解冻方式对小龙虾解冻损失率的影响
        4.3.3 不同解冻方式对小龙虾持水力的影响
        4.3.4 不同解冻方式对小龙虾脂肪氧化情况的影响
        4.3.5 不同解冻方式对小龙虾总巯基含量的影响
        4.3.6 不同解冻方式对小龙虾微观结构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9)不同贮藏方式对红鳍东方鲀品质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水产品低温保鲜技术
        1.3.1 水产品冷藏保鲜技术
        1.3.2 水产品冰温保鲜技术
        1.3.3 水产品微冻保鲜技术
        1.3.4 水产品冻藏保鲜技术
        1.3.5 液氮速冻保鲜技术
    1.4 鱼类低温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
        1.4.1 鱼类肌肉硬度的变化
        1.4.2 蛋白质的变化
        1.4.3 脂肪的变化
        1.4.4 颜色的变化
    1.5 红鳍东方鲀保鲜领域待解决的问题
    1.6 研究内容
    1.7 研究创新性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2.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2.1.2 试验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冷藏过程中红鳍东方鲀鱼肉品质变化的测定方法
        2.2.2 微冻贮藏过程中红鳍东方鲀品质变化的测定方法
        2.2.3 冻藏贮藏过程中红鳍东方鲀品质变化的测定方法
        2.2.4 不同冻结方式对红鳍东方鲀品质的影响
        2.2.5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冷藏(4℃)过程中红鳍东方鲀品质的变化
        3.1.1 菌落总数的变化
        3.1.2 pH值的变化
        3.1.3 水分含量的变化
        3.1.4 持水力的变化
        3.1.5 汁液流失率的变化
        3.1.6 TVB-N的变化
        3.1.7 TBARS的变化
        3.1.8 质构分析
        3.1.9 微观组织结构的变化
        3.1.10 小结
    3.2 微冻(-3℃)过程中红鳍东方鳍品质的变化
        3.2.1 红鳍东方鲀冻结曲线
        3.2.2 菌落总数的变化
        3.2.3 pH值的变化
        3.2.4 水分含量的变化
        3.2.5 持水力的变化
        3.2.6 汁液流失率的变化
        3.2.7 TVB-N的变化
        3.2.8 TBARS的变化
        3.2.9 质构的变化
        3.2.10 微观组织结构的变化
        3.2.11 小结
    3.3 冻藏(-25℃)过程中红鳍东方鲀品质的变化
        3.3.1 菌落总数的变化
        3.3.2 pH值的变化
        3.3.3 水分含量的变化
        3.3.4 持水力的变化
        3.3.5 汁液流失率的变化
        3.3.6 TVB-N的变化
        3.3.7 TBARS的变化
        3.3.8 质构分析
        3.3.9 微观组织结构的变化
        3.3.10 小结
    3.4 不同冻结方式对红鳍东方鲀品质的影响
        3.4.1 表观颜色的分析
        3.4.2 气味物质组成分析
        3.4.3 水分流动性的变化
        3.4.4 小结
4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10)养殖大黄鱼品质评价及冻藏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大黄鱼概述
        1.1.1 大黄鱼简介
        1.1.2 大黄鱼营养价值
        1.1.3 大黄鱼养殖现状及问题
    1.2 大黄鱼保鲜技术研究现状
        1.2.1 低温保鲜方法
        1.2.2 气调包装
        1.2.3 涂膜保鲜
        1.2.4 冷杀菌保鲜
        1.2.5 生物保鲜
    1.3 大黄鱼风味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两种养殖模式大黄鱼肌肉营养价值评价及主体风味物质差异性分析
    2.1 材料与仪器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样品前处理
        2.2.2 常规营养成分测定
        2.2.3 总氨基酸含量测定
        2.2.4 氨基酸营养价值评价
        2.2.5 脂肪酸含量测定
        2.2.6 脂肪酸营养价值评价
        2.2.7 游离氨基酸测定
        2.2.8 呈味核苷酸测定
        2.2.9 挥发性成分测定
        2.2.10 数据与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常规营养成分分析
        2.3.2 氨基酸组成及营养价值评价
        2.3.3 脂肪酸组成及营养价值评价
        2.3.4 游离氨基酸分析
        2.3.5 呈味核苷酸分析
        2.3.6 挥发性成分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包装方式对养殖大黄鱼冻藏期新鲜度品质的影响
    3.1 材料与仪器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样品前处理
        3.2.2 感官评定
        3.2.3 白度值测定
        3.2.4 质构特性测定
        3.2.5 TBA值测定
        3.2.6 K值测定
        3.2.7 数据与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感官品质变化
        3.3.2 白度值变化
        3.3.3 质构特性变化
        3.3.4 TBA值变化
        3.3.5 K值变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真空包装养殖大黄鱼冻藏过程中风味物质变化规律
    4.1 材料与仪器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样品前处理
        4.2.2 游离氨基酸测定
        4.2.3 呈味核苷酸测定
        4.2.4 挥发性成分测定
        4.2.5 数据与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滋味分析
        4.3.2 气味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四、微冻保鲜在水产品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水产品微冻贮藏过程中冰晶形成与品质特性研究进展[J]. 孙康婷,潘创,陈胜军,胡晓,邓建朝,李春生.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21
  • [2]甲壳类水产品变质问题和低温保鲜及其辅助技术的研究进展[J]. 王芳,周国燕. 食品与发酵科技, 2021(04)
  • [3]提高冷冻水产品品质的新型速冻技术研究进展[J]. 张虹虹,苏江鹏,张俨,徐杰,郑欧阳,周结倩,孙钦秀,刘书成.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1(22)
  • [4]冰温技术结合生物保鲜剂对中国对虾品质的影响[D]. 郭芳. 锦州医科大学, 2021(01)
  • [5]微冻贮藏南美白对虾品质变化及其响应机理研究[D]. 陶飞燕. 上海海洋大学, 2021
  • [6]基于微冻与气调复合保鲜的罗非鱼片关键技术及品质变化研究[D]. 汪春玲. 海南大学, 2020(02)
  • [7]白斑狗鱼低温贮藏过程中内源酶活性与品质变化规律的研究[D]. 邱恒恒.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8]冷冻加工对小龙虾品质影响的研究[D]. 郑静静. 合肥工业大学, 2020
  • [9]不同贮藏方式对红鳍东方鲀品质的影响研究[D]. 刘欣荣. 河北农业大学, 2020(01)
  • [10]养殖大黄鱼品质评价及冻藏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的研究[D]. 张艳霞. 上海海洋大学, 2020

标签:;  ;  ;  

微冻保鲜在水产品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