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65例癌性腹水的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王一同[1](2021)在《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肠癌腹水的优效人群分析及对VM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恶性腹水是晚期结肠癌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是临床治疗的难点。西医目前主要采用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全身化疗或联合腹腔灌注化疗等方法,但恶性腹水患者多为肿瘤晚期,经过多程放、化疗治疗,体质较差,再次化疗的敏感性及耐受性降低,且恶性腹水多为血性,无法大量置管引流,使腹胀、喘憋等症状持续存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需探索更为温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中药腹腔灌注,可避免口服汤药引起的胃肠不适,副反应小,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恶性腹水的临床治疗。本团队致力于华蟾素注射液腔内灌注治疗研究多年,发现华蟾素注射液对恶性浆膜腔积液有一定的疗效,庄等研究发现,华蟾素注射液腔内灌注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有效率为66.42%;杨等研究发现,华蟾素注射液腔内灌注对于恶性胸水有效率为60.00%;袁等研究发现,华蟾素注射液对于消化系统肿瘤来源恶性腹水有效率为75.4%,疗效更好,但前期研究对于不同癌种患者分层后病例数较少,未进行具体分层讨论。恶性腹水的生成与血管新生密切相关。本团队前期基础研究发现华蟾素注射液能够降低恶性腹水中的红细胞数量,使腹水颜色变浅,推测华蟾素注射液可能通过抑制肿瘤血管新生干预恶性腹水的生成。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是近年来提出的全新肿瘤血管新生模式,可能与传统内皮细胞参与的肿瘤血管新生共同促进恶性腹水的生成。既往多数研究关注在华蟾素对内皮细胞参与的肿瘤血管新生的影响,鲜有研究探究华蟾素对VM形成的影响。研究目的临床部分:明确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对于结肠癌这一单一病种来源的恶性腹水的疗效及该治疗方法对应的优效人群特征,以期为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结肠癌恶性腹水提供更为个体化的临床指导。实验部分:由临床现象探索内在机制。以VM为新切入点,通过体内、体外实验观察华蟾素注射液对结肠癌HCT116细胞VM形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从而更为全面地从肿瘤血管新生角度阐述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抑制结肠癌恶性腹水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临床部分:采用单臂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行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的结肠癌恶性腹水的患者临床资料,从腹水量控制率、腹水质改善率、KPS评分改善情况及患者生存期方面进行疗效评价,同时评价安全性。进一步对比不同因素(如肿瘤原发病特点、转移情况、整体及局部中医辨证分型、合并全身治疗等)对疗效的影响,从中筛选优效病例,总结优效人群特征。实验部分:(1)采用结肠癌HCT116细胞腹腔+脾脏原位接种法建立BALB/C裸鼠结肠癌血性腹水模型;观察造模前后及华蟾素注射液干预前后裸鼠一般体征、体重、腹围、腹水量、腹水红细胞数量及腹腔转移瘤瘤重等。(2)采用CoCl2化学诱导建立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外缺氧模型;采用CCK-8实验、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缺氧微环境及华蟾素注射液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3)采用Matrigel基质胶细胞三维培养建立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外VM模型;通过PAS-CD31组织化学与免疫组化双染法显示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内VM的形成;显微镜下计数VM形成数目,观察缺氧微环境及华蟾素注射液对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内、体外VM形成的影响。(4)采用RT-qPCR、Western-blot实验检测缺氧微环境及华蟾素注射液对结肠癌 HCT116 细胞 VM 形成相关靶点 HIF-1α、VEGF、MMP2、MMP9、V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结果临床部分:(1)腹水量疗效评价:研究共纳入135例患者。灌注后腹围较灌注前显着减小(P<0.01);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25例,稳定56例,合计有效83例,无效52例,总有效率61.5%。(2)腹水质疗效评价:灌注后腹水红细胞数、腹水肿瘤标记物、腹水乳酸脱氢酶水平较灌注前显着下降(P<0.01);腹水红细胞较治疗前下降≥25%者94例,总有效率74.0%;腹水肿瘤标记物较灌注前下降≥25%者70例,总有效率55.1%,其中CEA、CA199、CA724水平下降显着,铁蛋白水平较灌注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水乳酸脱氢酶较治疗前下降≥25%者50例,总有效率39.4%。(3)KPS评分疗效评价:灌注后KPS评分较灌注前显着提高(P<0.01);较治疗前提高者41例,较治疗前稳定者82例,较治疗前减少者12例。(4)生存情况疗效评价:纳入患者截至末次随访,仍存活者2例,腹水生存期为1~31个月,平均腹水生存期5.66±4.59个月,中位腹水生存期4.00个月;腹水1年生存率为9.6%,2年生存率为3.7%,未见大于3年生存者。(5)安全性评价:出现不良反应者27例,占比20.0%,主要不良反应为腹痛(10例)、发热(11例)、恶心呕吐(3例)、腹泻(3例),多可耐受或对症治疗后可较快缓解,为1级轻度不良反应。未见由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肝、肾功能异常及心电图改变,未见腹腔感染、肠梗阻、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安全性良好。(6)短期疗效优效人群特征分析:对于男性、有饮酒史、左半结肠、灌注前血液NLR≤2.81、初诊即诊断恶性腹水、血性腹水、全身辨证含瘀毒证,全身辨证非肝肾阴虚证、局部辨证为湿热毒证及合并全身中医治疗患者的腹水量控制方面疗效更好,其中结肠癌位置、腹水性质、合并全身中医治疗是影响腹水量控制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对于有饮酒史、无肝转移、有腹腔淋巴结转移、无胆红素升高、血性腹水、局部辨证为湿热毒证及合并全身中医治疗患者的腹水颜色改善方面疗效更好,其中肝转移、胆红素升高、腹水性质、局部辨证为影响腹水颜色改善率的独立预后因素。(7)长期疗效优效人群特征分析:有家族史、左半结肠、无肝转移、无脑转移、转移部位≤2个、灌注前无血中乳酸脱氢酶升高、初诊即诊断恶性腹水、全身辨证非肝肾阴虚证、无不良反应及腹水量得到控制的患者腹水生存期更长,但与外部研究结果对比生存期未见明显延长。实验部分:(1)结肠癌HCT116细胞腹腔+脾脏原位接种可建立较为稳定的BALB/C裸鼠结肠癌血性腹水模型;Matrigel基质胶细胞三维培养可建立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外VM模型。(2)华蟾素注射液腹腔注射可抑制结肠癌血性腹水的生成、降低腹水中红细胞数目,抑制结肠癌腹腔转移瘤的生成。(3)缺氧微环境可促进结肠癌HCT116细胞迁移、侵袭,增强体外VM的形成能力。(4)华蟾素注射液可逆转缺氧对HCT116细胞造成的不良影响,抑制其增殖、迁移、侵袭及体内、体外VM的形成。(5)缺氧微环境可上调HCT116细胞HIF-1α、VEGF、MMP2、MMP9、VE-cadher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华蟾素注射液干预后可抑制HIF-1α、VEGF、MMP2、VE-cadherinmRNA及蛋白表达,对MMP9 mRNA及蛋白未见显着影响。研究结论临床部分:(1)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可有效抑制结肠癌恶性腹水的产生,延缓病情进展,降低腹水中的红细胞数量,提高KPS评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良好;(2)左半结肠癌、无肝转移、无胆红素升高、血性腹水、局部辨证为湿热毒证及合并全身中医治疗的患者是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的优效人群,通过人群特征初步筛选后用药可提高临床疗效。实验研究: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抑制结肠癌血性腹水的机制,可能与其逆转肿瘤缺氧微环境,下调HIF-1α、VEGF、MMP2、VE-cadher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结肠癌细胞体内、体外VM的形成,同时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及腹腔侵袭有关。
王佩佩[2](2020)在《中药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的系统评价和网状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1研究目的系统评价中药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的疗效性及安全性,并分析多种不同中药注射液腹腔灌注辅助治疗癌性腹水的疗效及安全性,甄别中药注射液腹腔灌注干预治疗癌性腹水的优势品种。2研究方法2.1传统Meta分析以主题词“癌性腹水”、“中药注射液”、“随机”等及其相关自由词制定文献检索表达式,全方位检索2019年12月31日以前的中英文数据库相关文献,且使用灰色文献检索、引文检索等,收集所有中药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的RCT研究。严格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评价最终纳入的RCT文献质量,提取纳入研究的基线资料、文献信息、结局指标等数据资料,运用Stata 16.0软件及RevMan5.3进行卡方检验及汇总效应量,并根据研究特征预先设置亚组进行分析,并对可能影响本研究结果的相关变量因素进行回归分析。2.2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检索关于中药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的所有研究(含不同中药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的直接比较),纳入符合基本假设的RCT试验。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假设检验,评估其迭代收敛性,基于贝叶斯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效应模型进行网状Meta分析,运用R软件gemtc包、WinBUGS及Stata 16.0软件对各RCT结局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及分析,绘制各治疗措施比较的网状证据图及贡献图,计算不同中药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在各结局指标的排序概率及累计概率,进一步统计曲线下面积,预测不同中药注射液在疗效及安全性指标的排序的可能性。3研究结果3.1中药注射液联合顺铂(DDP)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Meta分析纳入符合标准的研究35项,共计癌性腹水患者2490例,对照组1224例,治疗组1266例,涉及9种中药注射液。低偏倚风险≥3的研究约占20%。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顺铂腹腔灌注相比,中药注射液联合DDP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Meta分析汇总的效应量及其可信区间分别为:临床总有效率OR=3.38(95%CI[2.79,4.09]),Z=12.57(p<0.00001)、KPS 评分改善率 OR=3.58(95%CI[2.73,4.69]),Z=9.22(p<0.00001)、骨髓抑制事件发生率 OR=0.36(95%CI[0.28,0.47]),Z=7.50(p<0.00001)、恶心呕吐事件发生率 OR=0.33(95%CI[0.26,0.42]),Z=8.92(p<0.00001)、肝肾功能受损事件发生率 OR=0.36(95%CI[0.20,0.64]),Z=3.40(p=0.0007)、发热事件发生率 OR=0.42(95%CI[0.26,0.70]),Z=3.40(p=0.0007)、腹痛事件发生率OR=0.52(95%CI[0.21,1.31]),Z=1.39(p=0.16)。除在降低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结局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癌性腹水原发灶不同亚组分析结果提示中药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对胃癌、肝癌、卵巢癌等原发灶引起的相关腹水均具有明显疗效,各个亚组内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肝癌组、卵巢癌组不同亚组之间经卡方检验无明显异质性(p=0.90)。不同中药注射液腹腔灌注临床总有效率的Meta亚组分析提示:与单纯DDP灌注相比,艾迪注射液+DDP灌注组、康艾注射液+DDP灌注组、康莱特注射液+DDP灌注组、榄香烯注射液+DDP灌注组、复方苦参注射液+DDP灌注组、猪苓多糖注射液+DDP灌注组、香菇多糖注射液+DDP灌注组、鸦胆子油乳注射液+DDP灌注组、白花蛇舌草注射液+DDP灌注组9个亚组内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种不同中药注射液的亚组间无明显异质性(p=0.93)。与单纯DDP灌注相比,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腹腔灌注对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及降低肿瘤标志物等方面有一定影响,对该结局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经回归分析显示原发灶的不同、疗程及用药频率、用药剂量、样本量等多因素对本研究结果影响较小。以临床有效率为例Egger法检验提示本研究无明显发表偏倚。3.2不同中药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的疗效性及安全性网状Meta分析最终纳入符合同质性假设的定量分析研究31项,共涉及艾迪注射液、康艾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榄香烯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猪苓多糖注射液、香菇多糖注射液、鸦胆子油乳注射液8种中药注射液分别联合DDP腹腔灌注及单纯DDP腹腔灌注9种干预措施,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DDP+榄香烯(70.8%)>DDP+复方苦参(67.8%)>DDP+康莱特(65.9%)>DDP+鸦胆子油乳(58.6%)>DDP+猪苓多糖(57.1%)>DDP+艾迪(48.4%)>DDP+香菇多糖(41.7%)>DDP+康艾(39.2%)>DDP(0.5%);②在生活质量改善率方面:DDP+猪苓多糖(75.7%)>DDP+艾迪(59.8%)>DDP+康莱特(56%)>DDP+鸦胆子油乳(54.2%)>DDP+复方苦参(53%)>DDP+香菇多糖(50.9%)>DDP(0.5%);③在降低骨髓抑制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DDP+艾迪(89.6%)>DDP+鸦胆子油乳(57.6%)>DDP+复方苦参(57.5%)>DDP+猪苓多糖(57.5%)>DDP+康莱特(55.7%)>DDP+香菇多糖(47%)>DDP+榄香烯(46.9%)>DDP+康艾(28.9%)>DDP(9.4%);③在降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DDP+艾迪(75.2%)>DDP+榄香烯(66%)>DDP+复方苦参(58.5%)>DDP+康莱特(58.1%)>DDP+猪苓多糖(57.3%)>DDP+鸦胆子油乳(56.7%)>DDP+康艾(48%)>DDP+香菇多糖(24.3%)>DDP(5.9%);④聚类分析结果提示:复方苦参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在同时提高临床疗效及降低骨髓抑制不良反应方面具有相对综合优势;复方苦参注射液、榄香烯注射液在同时提高临床疗效及降低恶心呕吐事件发生数方面具有相对综合优势;康莱特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在同时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及生活质量改善率方面具有相对优势。艾迪注射液在同时降低骨髓抑制及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占相对优势。且与康艾注射液+DDP相比,艾迪注射液+DDP(OR=0.19,95%CI[0.04,0.78])可明显降低骨髓抑制事件发生率,两两间接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漏斗图提示不同结局指标可能存在小样本发表偏倚。4研究结论与单纯DDP腹腔灌注治疗相比,中药注射液联合DDP腹腔灌注可显着提高癌性腹水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对胃癌、肝癌、卵巢癌等不同原发灶相关腹水的疗效无明显差异,均具有显着疗效。同时可改善恶性肿瘤相关腹水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其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等事件的发生率。其中榄香烯注射液在提高近期疗效方面可能具有相对优势,艾迪注射液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相对优势可能性较大,复方苦参注射液在同时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方面可能具有综合优势。
刘亚萍[3](2020)在《消胀散脐灸治疗晚期肝癌顽固性腹胀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消胀散脐灸治疗对晚期肝癌顽固性腹胀的临床疗效,并客观评价其作用和安全性。方法:于2019年4月~2020年1月期间,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和济南市传染病医院的住院患者中筛选60例晚期肝癌出现顽固性腹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在保肝、利尿、补充白蛋白等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不同处理,疗程均为3周。对照组:给予中药复方消胀万应汤水煎服,每日一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消胀散脐灸治疗,隔日一次。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腹胀程度、腹胀平均缓解时间、中医证候积分、各个证候分数、排气时间、证候疗效及KPS评分,并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5例患者脱落、退出,2例死亡,观察组剩余27例,对照组剩余26例。(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3)在腹胀程度、腹胀平均缓解时间、中医证候积分、排气时间、证候疗效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前相比均无显着差异(P>0.05),在治疗后第1、2、3周相比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在KPS评分方面,两组治疗前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3周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显着差异(P<0.05)。在中医各个证候分数方面,腹胀、脘闷、纳呆、食少、嗳气治疗前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第1、2、3周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但恶心呕吐的分数在治疗前后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53.8%,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4)安全性评估:应用消胀散脐灸共计400余次治疗,无烫伤、水泡等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生命体征,血、尿、粪常规,心电图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消胀散脐灸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晚期肝癌顽固性腹胀患者的症状,促进排气,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明显,临床使用安全,值得推广。
刘瑞春[4](2019)在《再造散加味治疗癌性发热(阳虚发热证)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导师临床常用方再造散加味治疗癌性发热(阳虚发热证)临床疗效的观察,验证再造散加味治疗癌性发热(阳虚发热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癌性发热的治疗提供一种安全有效且可推广使用的治疗思路。方法:将于2017年6月-2018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肝脾胃病科住院部的癌性发热(阳虚发热证)的患者,严格按照试验设计中的纳入标准纳入,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再造散中药汤剂加味,日一剂,每次150ml,早晚饭后半小时服用。对照组:予吲哚美辛栓纳入肛门,当体温达38.3℃时临时给予25mg,两组均以一周为一个疗程。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体温变化情况,自治疗第一天开始,密切监测并详细记录患者每次发热时的体温峰值,并记录体温恢复正常后至下次开始发热的间隔时间,计入统计分析。观察期间受试者可以配合西医支持疗法,但不得使用其他解热镇痛类药物以及对癌性发热可能产生影响的药物。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症状及体征的变化,疗程结束后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差异情况。结果:本研究最终完成试验并计入统计分析的患者共60例,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在试验过程中共出现不良反应2例,其中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2例,但经过西医对症治疗后,可继续进行临床观察。对60例患者进行统计及数据分析结果如下:用药48小时后至疗程结束期间两组患者每次发热的体温峰值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退热效果较对照组更好;生活质量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3例、7例、7例、3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4例、8例、7例、11例;用药48小时后体温恢复正常至下次发热间隔时间比较:两组患者发热间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用药后可以延长发热间隔时间,退热效果较对照组更好。结论:再造散加味治疗癌性发热(阳虚发热证)可以有效降温,能够降低体温峰值,延长发热间隔时间,可以缓解神疲乏力、自汗、少气懒言、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吲哚美辛栓,且在用药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由此证明本方能够有效消除或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姚龑茹[5](2019)在《基于数据挖掘分析王曦星教授治疗癌性腹水用药规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是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王曦星教授治疗癌性腹水的临床用药规律。首先筛选出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王曦星教授门诊治疗癌性腹水的有效病历,将选取的病例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1)”(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heritance Support System,简称TCMISS)。运用该系统对收集的癌性腹水处方进行分析,阐明和总结出王曦星教授治疗癌性腹水的用药规律,同时进行临床组方用药规律的研究,指导临床实践。预期通过数据挖掘,分析王曦星教授临床辨治癌性腹水,症—证—法—方—药之间的相互规律,总结出临床有效新方。方法1.通过收集王曦星教授治疗癌性腹水的处方,总结王曦星教授治疗对于癌性腹水病因病机的认识,分析王曦星教授治疗癌性腹水的临床经验。2.按纳入标准筛选出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王曦星教授门诊治疗癌性腹水的60例有效病例,将得到的处方由研究生本人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1)”(以确保录入的准确性)。录入完成后,由导师汪欣文主任进行数据审核,以确保录入数据的准确性。3.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中“数据分析”功能中的“药物分析”功能,进行用药频次、药对规律、组方规律的分析。结果1.王曦星教授分析癌性腹水的病机为虚实夹杂,以脾虚为本,气滞、痰凝等为标,治疗以健脾利水为主,兼以疏肝理气,养阴清热之法。王曦星教授常用的方子有六君子汤、逍遥散、四逆散合小柴胡汤、知柏地黄丸等,常用的加味药物有百合、龙葵、车前子、薏苡仁、土茯苓、白花蛇舌草、山慈菇、浙贝母、蜈蚣等。2.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显示:(1)王曦星教授常用的药物出现频次大于20次的药物有:百合、龙葵、茯苓、半夏、蛇六谷、太子参、陈皮、车前子、白术、白花蛇舌草、薏苡仁、土茯苓、山慈菇、浙贝母、莪术、壁虎、蜈蚣、柴胡。(2)王曦星教授常用药物的四气比例为:温性药物34.32%,平性药物25.77%,寒性药物31.59%,凉性药物8.31%。(3)王曦星教授常用药物的五味比例为:甘味药物41.43%,苦味药物29.69%,辛味药物24.55%,酸味药物4.15%,咸味药物0.16%。(4)王曦星教授常用药物归经的前三位为:脾经,肺经,胃经。(5)统计出王曦星教授使用频次大于30的药物组83组,常用的药对有百合与龙葵,半夏与陈皮,车前子与茯苓,土茯苓与薏苡仁。(6)统计出7组核心组方及7个新方组合。结论:王曦星教授从事恶性肿瘤防治工作4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本人通过跟随王曦星教授学习,同时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王曦星教授治疗癌性腹水的经验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出癌性腹水从发病,病机,变化到治疗的一系列规律。从而能够更加全面的认识了癌性腹水,同时能够更加系统的诊治癌性腹水。
樊树方[6](2019)在《温阳利水方蒸脐法治疗癌性腹水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观察和评价温阳利水方蒸脐法治疗癌性腹水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采用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尿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温阳利水方蒸脐法。2周为一疗程。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的腹水最深直径、平脐腹围、24小时尿量、中医症状评分、卡氏评分及皮肤不良反应、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最后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研究结果]本研究纳入40例,剔除脱落5例,实际完成病例35例,其中观察组18例,对照组17例。(1)腹水最深直径比较:①组内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腹水最深直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腹水最深直径没有明显变化,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间比较:治疗后,观察组在减少腹腔积液最深直径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腹水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有效控制率88.89%;对照组有效控制率70.59%;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平脐腹围比较:①组内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平脐腹围较治疗前缩减,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4)24小时尿量比较:①组内比较:观察组24小时尿量治疗后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中医症状单项积分疗效比较:观察组在腹胀满、气短、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食后腹胀、小便短少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青筋暴露、神疲、疼痛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①组内比较: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间比较:观察组在改善中医症状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中医症状总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后均无临床痊愈病例,观察组显效1例(5.56%),有效12例(66.67%),无效5例(27.78%),总有效率为72.22%;对照组显效0例(0.00%),有效5例(29.41%),无效12例(70.59%),总有效率为29.41%;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中医症状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生存质量比较:①组内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显着提高,具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间比较:观察组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面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生存质量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改善13例(72.22%),稳定4例(22.22%),下降1例(5.56%),总有效控制率为94.44%;对照组总改善6例(35.29%),稳定5例(29.41%),下降6例(35.29%),总有效控制率为64.71%。观察组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安全性评价:治疗过程中观察组15例患者局部出现轻微皮肤泛红、瘙痒等不适,治疗干预结束后,清洗干净药物残留后可缓解。3例患者伴见皮疹,但不明显,局部碘伏清理后,可缓解。观察组全部患者未见明显皮疹、皮肤溃疡等出现。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其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结果进行组内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温阳利水方蒸脐法治疗癌性腹水,可有效减少患者腹腔积液量,缩减平脐腹围,增加尿量,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且安全性比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刘永[7](2019)在《利水消胀方敷脐联合紫杉醇腹腔灌注治疗消化系统癌性腹水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通过对比利水消胀方敷脐联合紫杉醇腹腔化疗及单用紫杉醇腹腔化疗在消化系统癌性腹水中的疗效,探讨利水消胀方敷脐联合紫杉醇腹腔化疗对消化系统癌性腹水患者的腹水量、腹围、中医证候、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影响,确立利水消胀方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5例患者分成2组。观察组28人予以利水消胀方敷脐联合紫杉醇腹腔化疗治疗,对照组27仅予紫杉醇腹腔化疗。治疗1个周期(共21天),末次腹腔灌注后4周观察比较患者腹水量、腹围、中医症状评分、KPS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数据分析。研究结果:1.腹水疗效比较:治疗前,观察组腹水液深95.89±15.36mm,对照组腹水液深91.52±14.54mm;治疗后,观察腹水组液深58.79±22.40 mm,对照组腹水液深70.22±19.37mm。经组内比较,两组腹水较治疗前均有下降,组间比较,t=-2.02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CR 3人,PR 13人,SD 1人,PD1人,有效率57%;对照组CR 1人,PR 5人,SD 18人,PD 3人,有效率22%,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腹围变化情况:观察组治疗前腹围为103.57±8.01cm,治疗后腹围为87.50±8.09cm;对照组腹围治疗前为100.41±7.75cm,治疗后腹围为94.48±5.37cm。组内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对比,t=8.092,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比,t=3.444,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后两组腹围较前均有所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中医证候改善情况:选取癌性腹水患者最常见的腹胀、纳差、睡眠减少、小便短少、乏力5个症状,计算证候积分。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症状均较前有所改善,观察组治疗前为7.79±2.60,治疗后为4.79±2.32;对照组治疗前为8.56±2.92,治疗后为6.41±2.39。经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观察组治疗前KPS评分为54.64±12.90,治疗后74.29±14.51,组内比较,t=-5.602,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KPS为58.89±12.51,治疗后为65.19±11.22,组内比较,t=-1.796,P=0.084>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生活质量无明显改善。两组患者治疗后KPS评分进行组间比较,t=2.595,P=0.012<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组显着改善15人,改善7人,稳定3人,下降3人,对照组显着改善6人,改善10人,稳定5人,下降6人,经秩和检验,Z=-2.271,P=0.023<0.05,说明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高于对照组。5.不良反应:55例患者在观察过程中,治疗前后常规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均未发现明显的肝肾功能损害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治疗组28例患者中有9例出现轻度局部皮肤发红,未见明显皮疹、瘙痒等不适,安全性较好。结论:1.利水消胀方敷脐联合紫杉醇腹腔灌注较单纯紫杉醇腹腔灌注在减少癌性腹水方面有较好的疗效;2.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利水消胀方敷脐联合紫杉醇腹腔灌注较单纯腹腔灌注化疗治疗癌性腹水有明显优势;3.利水消胀方敷脐可明显提高腹腔灌注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4.利水消胀方敷脐安全有效,且成本低,联合紫杉醇腹腔灌注化疗,未增加不良反应,有较好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
李雪妮,姜春状,刘艳霞[8](2019)在《芫苓消水散联合IL-2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60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芫苓消水散联合IL-2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癌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IL-2腹腔灌注治疗,观察组采用IL-2腹腔灌注联合芫苓消水散膏药外敷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腹围、腹水深度、24小时尿量、生活质量和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5.0%,对照组为6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围、腹水深度、24小时尿量、KP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除贫血、恶心呕吐外,其余毒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芫苓消水散联合IL-2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患者,效果满意,毒副反应少。
黄娜[9](2018)在《健脾化瘀利水方治疗癌性腹水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健脾化瘀利水方对癌性腹水的临床疗效,为治疗癌性腹水提供新的治疗理念。方法:将64例癌性腹水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2例及对照组32例,对照组仅接受西医常规治疗,即腹腔穿刺置管放液、利尿、维持电解质稳定及补充白蛋白,24小时液体摄入量为:一般患者为1000ml,若患者出量减少或增多,可适当调整入量;白蛋白补充:白蛋白10-20g/d,白蛋白后予以呋塞米20-40mg/d;如B超腹腔积液暗区最大深度≥4.Ocm或出现呼吸困难、腹部胀痛等不适者,予以腹腔穿刺置管放液(固定一个节点),并记录观察期间2周内的腹水引流次数及总量;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健脾化瘀利水方,连续服用2周。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腹水疗效、腹围、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相关肿瘤指标、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率等情况。结果:在腹水疗效评估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腹水稳定率分别为90.62%和71.88%,观察组腹水稳定率优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腹围差值比较方面,治疗后两组腹围明显缩小,但治疗后观察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腹腔放液比较,观察组放腹水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中不同肿瘤癌性腹水缓解方面的观察,卵巢癌、胃癌、肠癌、肝癌的腹水有效率分别为80%、60%、25%、25%,其稳定率分别为100%、100%、87.5%、75%;卵巢癌和胃癌明显优于肝癌和肠癌。在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方面,观察组临床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25%、28.12%、50%、84.375%;而对照组临床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0%、21.87%、43.75%、65.62%,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中医证候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的提高优于比对照组,经秩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相关肿瘤指标、外周血象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维持电解质平衡方面,观察组的电解质均趋近正常值,与对照组相比钠离子明显降低,钾离子明显升高,经检验,p<0.05,两组之间有显着性差异,观察组的电解质更加稳定。在肝肾功能及心率方面,观察组转氨酶下降,白蛋白升高,血中尿素、肌酐稍升高,心率降低;对照组的肝功指标趋于稳定,下降不明显,白蛋白轻微下降,肾功能受损较为严重,尿素、肌酐明显升高,经检验,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而言,观察组在改善肝功及稳定心率具有优势。结论:健脾化瘀利水方有助于减轻癌性腹水患者的相关症状、改善其生存质量、并且对肝功及电解质稳定有一定的作用,提示健脾化瘀利水方可应用于治疗癌性腹水,为癌性腹水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临床上提供应用参考。
胡叶[10](2018)在《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干预结肠癌血性腹水中VEGF表达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恶性腹水是由各种恶性肿瘤引起的腹水,多由肿瘤进展或转移引起。恶性腹水患者的平均生存期约为2-3个月,尤以胃肠道来源的最差,生存期不超过20周。肿瘤患者出现腹水,不仅会带来巨大的痛苦,更延误了积极的治疗机会,甚至引起营养匮乏、病情恶化,使生存期明显缩短。因此,如何有效减少恶性腹水,并减轻由此引起的相关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利尿、腹腔穿刺引流、化疗、免疫治疗等。中医药因其副作用小、疗效好,在肿瘤治疗中越来越显示出其优势。华蟾素注射液作为干蟾皮的主要提取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恶性腹水的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尤其对腹水局部辨证属于湿热毒证者疗效最佳。华蟾素注射液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恶性腹水的发生、发展,同时能够使红色浑浊的腹水转澄清、降低腹水中红细胞数。其原因可能与华蟾素注射液能够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相关。VEGF及其受体是促进血管生成的主要参与因子,在恶性腹水的形成和治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华蟾素注射液与结肠癌恶性腹水中VEGF及其受体之间的关系,对明确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肠癌恶性腹水的机制、提高结肠癌恶性腹水的治疗疗效至关重要。基于上述内容,我们猜测华蟾素注射液能够抑制腹水中VEGF的表达,阻断VEGF与VEGFR-2的结合,减缓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从而减少恶性腹水的产生。研究目的通过本研究,希望了解结肠癌血性腹水中,华蟾素注射液对VEGF、VEGF-mRNA和VEGFR-2等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明确华蟾素注射液对结肠癌腹膜转移肿瘤细胞信号通路VEGF表达的调节作用,初步阐述华蟾素注射液在治疗结肠癌腹水时的具体作用靶点和作用途径。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包括动物和细胞两部分实验,通过华蟾素注射液分别干预动物和细胞模型,从蛋白和基因层面揭示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肠癌血性腹水时干预VEGF及其受体表达的情况,探索华蟾素注射液干预结肠癌血性腹水的可能机制。动物实验(华蟾素注射液干预荷瘤小鼠血性结肠癌腹水VEGF表达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1、建立动物模型:我们尝试不同接种途径、不同细胞类型、不同接种剂量对小鼠的影响,建立符合课题需求的荷瘤小鼠血性腹水模型。2、华蟾素注射液剂量确定:我们设计并进行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的急性毒性试验,通过判断不同剂量干预后小鼠腹腔内各脏器的病理改变,明确华蟾素注射液的腹腔灌注安全剂量。3、荷瘤小鼠腹水量变化研究:药物干预后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腹水产生情况。4、荷瘤小鼠VEGF、VEGF-mRNA、VEGFR-2表达的影响:采用ELISA检测血性结肠癌腹水VEGF表达水平;WB检测小鼠肠系膜转移瘤VEGF、VEGFR-2含量;qPCR检测小鼠肠系膜转移瘤中VEGF-mRNA、VEGFR2-mRNA。细胞实验(华蟾素注射液干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代谢变化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1、华蟾素干预下HUVEC增殖变化:MTT检测HUVEC细胞凋亡情况;荧光显微镜观察用药前后细胞形态学变化。2、华蟾素干预下HUVEC中VEGF、VEGFR-2、VEGF-mRNA表达的影响:ELISA检测HUVEC细胞上清液中VEGF含量和细胞膜表面VEGFR-2含量;qPCR测定HUVEC细胞中 VEGF mRNA、VEGFR-2 mRNA 含量。研究结果1、结肠癌血性腹水的动物模型建立方法主要包括脾脏接种肿瘤细胞和腹腔接种肿瘤细胞两种。脾脏接种的方法更优于腹水的收集和计量,腹腔接种的方法则适用于与结肠癌腹水产生密切相关的肠、腹壁转移瘤的研究。2、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剂量不超过1ml时,不会引起小鼠肝、脾、肾脏器急性坏死,不会影响小鼠的体重、饮食等,属于安全剂量。3、华蟾素注射液呈浓度依赖性抑制荷瘤小鼠腹腔中腹水的含量。4、华蟾素注射液未降低脾脏组裸鼠血性腹水中VEGF表达量,各组腹水中VEGF含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组BALB/c小鼠肠系膜转移瘤中VEGF与VEGFR-2表达量在不同浓度华蟾素作用下均呈现不同程度降低,由高到低的表达量分别为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该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华蟾素注射液呈浓度依赖性抑制小鼠肠系膜转移瘤中VEGF与VEGFR-2的表达。5、华蟾素注射液呈浓度依赖性降低腹腔组BALB/c小鼠腹腔转移瘤中VEGF-mRNA与VEGFR2-mRNA表达量,该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剂量华蟾素注射液对两种mRNA的抑制作用最强,中剂量其次,低剂量抑制作用最弱。6、华蟾素注射液对HUVEC细胞有明显生长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在10-80%之间,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mg/ml,药物最佳作用时间为24h。24h内,华蟾素注射液对HUVEC干预呈“时间-浓度”依赖性。7、华蟾素注射液呈浓度依赖性抑制HUVEC细胞VEGF及VEGFR-2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对VEGFR-2的抑制作用更高于相同剂量下对VEGF的作用(P<0.001)。8、华蟾素注射液能够抑制HUVEC细胞VEGF-mRNA和VEGFR2-mRNA的表达,且该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我们成功建立荷瘤小鼠结肠癌血性腹水模型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模型。在动物和细胞实验中,我们均从基因和蛋白层面,明确了华蟾素注射液对VEGF及其受体的下调作用,同时发现华蟾素注射液虽对VEGF及其受体均有抑制作用,但对VEGFR-2的抑制尤其明显。进一步揭示了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肠癌血性腹水的可能机制是下调VEGF及其受体,特别是降低VEGFR-2的表达,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从而为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肠癌血性腹水提供了科学依据。本研究从分子层面证实华蟾素注射液对结肠癌血性腹水中信号通路VEGF表达的调节作用,为推广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应用于临床中治疗结肠癌血性腹水提供了实验依据,为华蟾素抗肿瘤的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未来研究将继续对华蟾素注射液抗肿瘤新生血管作用进一步验证并深入探究其分子机制。
二、65例癌性腹水的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65例癌性腹水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肠癌腹水的优效人群分析及对VM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恶性腹水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1. 恶性腹水的西医研究进展 |
1.1 恶性腹水的形成机制 |
1.2 恶性腹水的西医诊断 |
1.3 恶性腹水的西医治疗 |
2. 恶性腹水的中医研究进展 |
2.1 恶性腹水的中医病因病机 |
2.2 恶性腹水的中医辨证 |
2.3 恶性腹水的中医治疗 |
3.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血管生成拟态(VM)在结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
1. 结肠癌VM的发现及生物学特性 |
2. VM的形成机制 |
2.1 肿瘤缺氧微环境与VM |
2.2 肿瘤干细胞与VM |
2.3 上皮间质转化与VM |
2.4 促血管生成相关因子与VM |
2.5 VM形成相关信号通路 |
3. VM与结肠癌不良预后的相关性 |
4. VM与结肠癌的治疗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华蟾素注射液干预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进展 |
1. 肿瘤血管生成的病理机制 |
2. 华蟾素注射液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作用 |
3. 华蟾素注射液干预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 |
3.1 VEGF/VEGFR通路抑制作用 |
3.2 MMPs/TIMPs通路抑制作用 |
3.3 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凋亡作用 |
3.4 其他潜在靶点 |
4. 结语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结肠癌恶性腹水的疗效评价及优效人群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方法 |
1.2 研究对象 |
1.3 病例筛选方法 |
1.4 治疗方法 |
1.5 提取指标 |
1.6 疗效评价 |
1.7 安全性评价 |
1.8 统计方法 |
1.9 技术路线图 |
2. 研究结果 |
2.1 总体资料分析 |
2.2 疗效评价 |
2.3 安全性评价 |
2.4 优效人群特征筛选 |
3. 讨论 |
3.1 结肠癌恶性腹水的治疗现状 |
3.2 优效人群研究的必要性 |
3.3 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肠癌恶性腹水的潜在机制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基于血管生成拟态(VM)研究华蟾素注射液抑制结肠癌血性腹水的机制 |
实验一: 华蟾素注射液抑制裸鼠结肠癌血性腹水生成的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实验二: 华蟾素注射液体外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实验三: 华蟾素注射液体内、体外抑制结肠癌细胞VM形成的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实验四: 华蟾素注射液抑制结肠癌VM形成的机制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1. 研究结论 |
2. 研究创新性 |
3. 不足与展望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中药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的系统评价和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现代医学治疗癌性腹水的进展 |
1 概述 |
2 病理机制 |
3 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
4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癌性腹水研究进展 |
1 病因病机 |
2 内治法 |
3 外治法 |
4 中药注射液腹腔灌注疗法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章 中药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的系统评价和网状Meta分析 |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方案 |
3.1 技术路线图 |
3.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3.3 文献来源与检索 |
3.4 文献筛选 |
3.5 资料提取 |
3.6 质量评价 |
3.7 统计分析 |
4 研究结果 |
4.1 文献检索策略及结果 |
4.2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
4.3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4.4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
4.5 传统Meta分析结果 |
4.6 网状Meta分析结果 |
5 讨论 |
5.1 总体研究结果概述 |
5.2 腹腔灌注疗法 |
5.3 中药注射液结果分析 |
5.4 总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的具体标准 |
附录2 改良Jadad评分量表 |
附录3 WHO癌性腹水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
附录4 CBM数据库检索策略及步骤 |
附录5 贝叶斯MCMC模型有效率代码 |
附录6 不同结局指标网状Meta分析发表偏倚图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3)消胀散脐灸治疗晚期肝癌顽固性腹胀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资料 |
1.一般资料 |
2.诊断标准 |
2.1 晚期肝癌诊断标准 |
2.2 顽固性腹胀诊断标准 |
3.纳入标准 |
4.排除标准 |
5.剔除、脱落标准 |
研究方法 |
1.患者分组 |
2.观察指标 |
3.统计方法 |
结果 |
1.临床研究完成情况 |
2.一般资料分析 |
3.腹胀程度比较 |
4.腹胀平均缓解时间比较 |
5.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6.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7.排气时间比较 |
8.KPS评分比较 |
9.不良反应 |
10.安全性 |
讨论 |
1.晚期肝癌顽固性腹胀的研究背景 |
1.1 现代医学对肝癌及腹胀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 |
1.2 晚期肝癌顽固性腹胀的病因及治疗 |
2.中医药治疗晚期肝癌顽固性腹胀的优势 |
3.晚期肝癌顽固性腹胀形成的中医理论探究 |
3.1 肝脏的生理、病理特点 |
3.2 肝癌及腹胀的病因病机 |
3.3 历代医家对晚期肝癌顽固性腹胀的阐述 |
3.4 我们对晚期肝癌顽固性腹胀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
4.晚期肝癌顽固性腹胀的治疗原则 |
5.消胀万应汤的组方分析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
6.消胀散的组方分析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
7.中医药内外并治 |
8.脐疗法治疗腹胀的机理 |
9.分析 |
9.1 一般资料分析 |
9.2 腹胀程度比较 |
9.3 腹胀平均缓解时间 |
9.4 中医证候积分、各个证候积分分析 |
9.5 证候疗效有效率分析 |
9.6 排气时间分析 |
9.7 KPS评分分析 |
10.不良反应分析 |
11.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肝癌腹胀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4)再造散加味治疗癌性发热(阳虚发热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临床研究 |
1 研究内容 |
2 临床资料 |
3 研究方法 |
4 研究结果 |
讨论 |
1 立法依据 |
2 组方分析 |
3 疗效分析 |
结语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5)基于数据挖掘分析王曦星教授治疗癌性腹水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王曦星教授治疗癌性腹水经验 |
1.病因病机 |
2.选方用药 |
2.1 主方选择 |
2.2 加减用药 |
3.病案举隅 |
第二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王曦星教授治疗癌性腹水用药规律 |
1.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入选病例诊断标准 |
1.3 纳入病例标准 |
1.4 排除病例标准 |
1.5 脱落病例标准 |
1.6 脱落病例处理 |
1.7 病例收集调查表制定及病例有效率判定 |
1.8 规范病例信息 |
2.方法 |
2.1 病例收集 |
2.2 分析方法 |
2.3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 |
3.结果 |
3.1 病例纳入情况 |
3.2 病例分析结果 |
3.3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结果 |
4.讨论 |
5.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6.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温阳利水方蒸脐法治疗癌性腹水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西医对癌性腹水的认识及其研究进展 |
1. 癌性腹水的流行病学特点 |
2. 癌性腹水的发病机制 |
3. 癌性腹水的西医治疗现状及进展 |
3.1 常规治疗 |
3.2 全身化疗 |
3.3 腹腔内药物灌注治疗 |
3.4 腹腔热灌注化疗 |
3.5 基因治疗 |
3.6 分子靶向治疗 |
4. 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脐疗治疗癌性腹水的研究进展 |
1. 病因病机概述 |
1.1 古代医家认识 |
1.2 现代医家的认识 |
2. 中医脐疗的研究概述 |
2.1 脐疗的理论渊源 |
2.2 脐疗的生理依据 |
2.3 脐疗的药理作用 |
2.4 脐疗的用药特点 |
2.5 脐疗的治疗进展 |
3.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标准 |
2. 研究方法与内容 |
2.1 研究方法 |
2.2 治疗干预 |
2.3 观察指标 |
2.4 观察方法 |
2.5 疗效评价标准 |
2.6 统计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试验完成情况分析 |
3.2 一般资料 |
3.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4.1 结果分析 |
4.2 温阳利水方组方依据 |
4.3 蒸脐疗法 |
5. 结语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利水消胀方敷脐联合紫杉醇腹腔灌注治疗消化系统癌性腹水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消化系统肿瘤癌性腹水的调查概况 |
2 现代医学对癌性腹水的认识 |
2.1 癌性腹水产生的病理、生理机制 |
2.2 癌性腹水的诊断方法 |
2.3 癌性腹水的治疗现状 |
3 中医学对腹水的认识 |
3.1 腹水的中医病因病机 |
3.2 腹水的中医辨治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标 |
2 研究内容 |
2.1 病例来源 |
2.2 病例选择标准 |
3 研究方法 |
3.1 分组 |
3.2 治疗方案 |
4 观察方法 |
4.1 观察指标 |
4.2 评价标准 |
5 统计学方法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1 入组病例一般资料情况 |
1.1 性别分布 |
1.2 年龄分布 |
1.3 疾病种类分布 |
2 治疗结果 |
2.1 腹水疗效结果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
2.3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改善情况 |
2.4 安全性评价 |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 |
1 利水消胀方药物组成、临床功效及理论依据 |
1.1 利水消胀方药物组成 |
1.2 利水消胀方治疗腹水的理论依据 |
1.3 利水消胀方的药物分析 |
1.4 中药敷脐治疗腹水的理论依据 |
2 紫杉醇腹腔灌注化疗的应用 |
3 利水消胀方疗效分析 |
4 结论 |
5 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8)芫苓消水散联合IL-2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60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治疗方法 |
1.5 观察指标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中医证候评分 |
2.2 临床疗效 |
2.3 KPS评分 |
2.4 腹围、腹水深度和24小时尿量 |
2.5 毒副反应 |
3 讨论 |
(9)健脾化瘀利水方治疗癌性腹水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对癌性腹水的认识 |
一、癌性腹水的中医认识 |
二、癌性腹水的西医认识 |
第二节 腹水治疗研究进展 |
第三节 健脾化瘀利水方方药分析 |
一、主要方药组成 |
二、治则治法 |
三、组方配伍分析 |
四、健脾化瘀利水方有关药物研究 |
第二章 临床研究部分 |
第一节 病例选择 |
一、西医诊断标准 |
二、中医诊断标准 |
三、中医症状分级量化标准 |
四、病例选择标准 |
第二节 临床资料 |
一、病例来源 |
二、病例一般情况 |
三、病例西医相关指标 |
四、病例中医证候总积分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一、分组方法 |
二、治疗方法 |
三、观察方法 |
四、疗效判定标准 |
五、统计分析方法 |
第四节 研究结果 |
一、两组腹水疗效评价 |
二、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变化比较 |
三、两组患者治疗后KPS评分变化 |
四、两组治疗前后肿瘤指标变化 |
五、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象变化比较 |
六、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电解质变化比较 |
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及心率变化比较 |
第三章 讨论 |
第一节 癌性腹水的成因及治疗方向原则 |
第二节 研究结果分析 |
一、腹水疗效分析 |
二、中医证候变化分析 |
三、KPS评分变化分析 |
四、相关肿瘤指标及电解质变化分析 |
五、外周血象及肝肾功能、心率变化分析 |
第三节 结论 |
第四节 问题与展望 |
第四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10)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干预结肠癌血性腹水中VEGF表达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恶性腹水的西医研究进展 |
1 恶性腹水的病因认识 |
2 恶性腹水的形成机制 |
3 恶性腹水的诊断 |
4 恶性腹水的西医治疗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恶性腹水的中医治疗进展 |
1 恶性腹水的病因病机 |
2 恶性腹水的中医辨证 |
3 恶性腹水的中医治疗进展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前言 |
第一节 华蟾素注射液干预荷瘤小鼠血性结肠癌腹水VEGF表达的研究 |
一、血性结肠癌腹水动物模型的建立 |
1 材料与试剂 |
2 耗材与仪器 |
3 实验方法 |
4 结肠癌血性腹水模型评价与筛选 |
5 结果 |
6 小结 |
二、华蟾素注射液腹腔干预的急性毒性实验 |
1 材料与试剂 |
2 耗材与仪器 |
3 分组与给药 |
4 观察指标 |
5 病理指标 |
6 结果 |
7 小结 |
三、华蟾素注射液干预小鼠血性结肠癌腹水的机制研究 |
1 材料与试剂 |
2 耗材与仪器 |
3 建立血性结肠癌腹水动物模型 |
4 实验分组与给药 |
5 指标观察与收集 |
6 统计方法 |
7 实验结果 |
8 小结 |
第二节 华蟾素注射液干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代谢变化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小结 |
第三节 实验分析 |
一、本研究的立项依据 |
1 恶性腹水治疗面临巨大挑战 |
2 结肠癌恶性腹水形成与肿瘤新生血管密切相关 |
3 华蟾素注射液治疗恶性腹水疗效显着 |
4 华蟾素注射液降低VEGF的表达 |
二、本研究的结果概述 |
1 华蟾素注射液毒性实验研究 |
2 华蟾素注射液干预结肠癌血性腹水中VEGF表达研究 |
3 华蟾素注射液干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代谢变化研究 |
三、本研究的结果分析 |
1 实验对象的选择 |
2 对照组的设置 |
3 实验数据的分析 |
四、存在问题及展望 |
1 缺乏华蟾素注射液抗肿瘤与抗血管的对比研究 |
2 细胞模型可进一步完善 |
第三章 实验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研究成果 |
四、65例癌性腹水的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肠癌腹水的优效人群分析及对VM的作用机制研究[D]. 王一同.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中药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的系统评价和网状Meta分析[D]. 王佩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消胀散脐灸治疗晚期肝癌顽固性腹胀的临床观察[D]. 刘亚萍.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12)
- [4]再造散加味治疗癌性发热(阳虚发热证)的临床观察[D]. 刘瑞春.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2)
- [5]基于数据挖掘分析王曦星教授治疗癌性腹水用药规律[D]. 姚龑茹.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9(01)
- [6]温阳利水方蒸脐法治疗癌性腹水的临床研究[D]. 樊树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7]利水消胀方敷脐联合紫杉醇腹腔灌注治疗消化系统癌性腹水的临床研究[D]. 刘永.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9(02)
- [8]芫苓消水散联合IL-2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60例[J]. 李雪妮,姜春状,刘艳霞. 西部中医药, 2019(02)
- [9]健脾化瘀利水方治疗癌性腹水的临床研究[D]. 黄娜.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1)
- [10]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干预结肠癌血性腹水中VEGF表达的机制研究[D]. 胡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