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触摸国际工程机械技术的最前沿——从bauma China 2002展览会看工程机械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本刊编辑部[1](2016)在《bauma China 2016 蓄力未来》文中认为适逢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再次陷入与2002年相似的迷茫和焦虑,第八届中国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矿山机械、工程车辆及设备博览会(bauma China2016)于2016年11月22-25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成功举办。尽管经济大环境下行,"四万亿"投资所产生的泡沫,井喷式增长造成的产能过剩,令行业市场形势异常严峻,人们对行业的前景再次忧心忡忡,甚至转身离开。但在此背景下,bauma China 2016以"不忘初心,筑就传奇"为口号,与行
蔡杰[2](2014)在《机械式平地机燃油经济性仿真研究》文中指出鉴于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逐渐枯竭,人们对于车辆的节能减排,以及油气资源的高效率的使用变得尤为重视。平地机经常工作于各种不同负载的作业条件,节能减排变得势在必行。目前,平地机主要面临不同工作载荷时如何选择经济性最大的档位问题和提高动力传动燃油经济性。通过对负载工况的仿真可以解决档位选择的难题。因此,根据平地机实际作业工况情形制定合理的工作档位,在确保机械作业效率没有大的变化的前提下,最大化的节省燃油,同时兼顾牵引力不发生大的波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车辆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机械式传动平地机各主要零部件的工作原理,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上建立了发动机、机械定轴式变速箱、轮胎行驶阻力、负载等模型;测试了发动机工作在外特性和部分速度特性曲线上的油耗,及轻载、中载、重载工况下的牵引力情况,之后导入Matlab模型。利用测试实验数据,建立了具有燃油消耗率的发动机仿真模型,增强了仿真模型的实用性。为了充分了解不同行驶速度,大中小载荷时发动机的经济性能情况,在不同的负载和档位工况下,对传动系统进行了仿真试验,得到了不同输出功率,系统的工作性能以及油耗量消耗情况。结果表明:发动机经济工作区域较大,在转速1200-1600rpm之间,牵引力500N.m到外特性工作曲线之间;档位选择越多,发动机工作在经济工作点的可选范围越大。根据Matlab原有定功率模型和功率随转速及转矩变化的导入模型在不同载荷工况下的动力系统燃油消耗进行仿真,导入模型的经济性比原有模型要好,与实验数据差异更小。增强了仿真模型的实用性,为提高平地机燃油经济性奠定了仿真模型基础。
于海红[3](2006)在《装载机标准信息处理的分析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将计算机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实现工程机械的远程故障诊断是当前机械设备智能化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结合“装载机远程服务系统与智能化挖掘机”这一项目,对装载机的标准信息处理作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本文以广西柳工ZL50G型装载机为对象,在大量分析和实验的基础上,选取了故障诊断的敏感信号变量,设计了基于各变量特性的特征值提取算法,提取了信号的时频特征信息;为了提高信息的传输效率和降低信号采集负载,利用计算机技术并结合数值算法对信号进行重构,并给出重构信号是否失真的判定方法,确定了适用于本课题的较优采样频率;为存储装载机的标准数据和特征信息,制定了一套规则,建立基于机型的可复用、可扩展的标准数据库;最后围绕以上对数据的分析、处理以及对标准数据库的管理,开发了装载机标准信息处理系统。
巨永锋[4](2006)在《振动压路机压实智能控制与故障智能诊断的研究》文中认为在2001年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领域设置的“机器人技术”主题中,将“机群智能化工程机械”列为4个专题方向之一,机群智能化的基础是单机的智能化。本文主要从“压实智能控制”、“故障智能诊断”、“人机智能交互”三个方面,研究振动压路机的智能化技术,为机群智能化工程机械的研究开发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开拓性的工作。论文研究的成果如下: 1.在介绍振动压实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振动压路机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振动压路机主要工作参数对压实效果的影响,给出了振动压路机压实智能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为振动压路机压实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 2.在分析振动压路机压实智能控制系统的功能及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CAN总线技术和专用PLC构成的振动压路机压实智能控制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完成了智能控制系统的硬件选型与设计。 3.在实验室和现场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压实度仪的技术改进方案,解决了压实度仪使用过程中的标定、与控制器的连接等关键技术难点,实现了压实度的在线检测。 4.将模糊系统与神经网络相结合,提出了一种由模糊化层、模糊推理层和清晰化层组成的振动压路机压实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结构,运用补偿模糊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解决参数的自动调整问题。把实践中得出的模糊控制规则表作为训练模糊神经网络的样本,仿真结果表明该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具有在误差限度范围内的泛化能力,可用于振动压路机的压实控制中。 5.在分析振动压路机故障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专家系统(ANNES)的振动压路机故障智能诊断系统,深入研究了知识库、推理机制、学习机制、解释机制、数据库以及神经网络与专家系统的相互导入机制等关键技术。在知识库中,用神经网络来表示浅层知识,以实现对故障的直觉联想;用框架来表示振动压路机的深层知识,以实现对故障诊断的逻辑验证。在推理机制中,基于神经网络的推理采用正向推理的方法,基于框架的推理则分为对神经网络诊断结果的逻辑验证和重新对故障逻辑推理,以保证故障诊断的正确性。在学习机制中,包括了神经网络对专家经验的学习以及对新的故障的学习。 6.在分析振动压路机压实智能控制系统人机交互软件设计需求的基础上,
焦生杰,谭笑颖[5](2003)在《触摸国际工程机械技术的最前沿——从bauma China 2002展览会看工程机械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文中研究指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相互交叉与渗透,导致了几乎所有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纵向分化、横向综合已成为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
本刊编辑部[6](2002)在《市场攻略进行时——来自北京、上海展会的报道》文中研究指明2002年10月、11月,对于所有从事或关注工程机械市场的人士来讲,既紧张义兴奋,既快乐又疲惫,所有这些都源于此间连续举办的两个展会:CHINA TRANSPO和bauma China展会的喧嚣已经逝去,此时结束的还有一年市场打拼的疲惫和辛劳,又逢岁末年初,静下心来做一些思考和调整实为必要。为此,本刊精心准备了有关两次展会的报道,以期对各位读者有所启迪和帮助。
二、触摸国际工程机械技术的最前沿——从bauma China 2002展览会看工程机械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触摸国际工程机械技术的最前沿——从bauma China 2002展览会看工程机械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2)机械式平地机燃油经济性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2 平地机燃油经济性影响因素 |
1.2.1 发动机对燃油经济性的影响 |
1.2.2 传动系统对燃油经济性的影响 |
1.2.3 负载波动对燃油经济性的影响 |
1.3 平地机燃油经济性的提升方法 |
1.3.1 发动机方面 |
1.3.2 传动系统方面 |
1.3.3 整车方面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机械式平地机传动系统动力学分析 |
2.1 机械式平地机动力系统总成 |
2.2 发动机性能指标及分析 |
2.2.1 动力性能指标 |
2.2.2 经济性能指标g_e,η_e |
2.2.3 发动机建模方法 |
2.3 变速箱原理及动力学分析 |
2.3.1 变速箱原理 |
2.3.2 变速箱模型 |
2.4 换档离合器动力学分析 |
2.5 整车动力学模型 |
2.5.1 轮胎数学模型 |
2.5.2 行驶阻力模型 |
2.6 负载模型 |
2.6.1 作业载荷的来源 |
2.6.2 车轮附着力的计算 |
2.6.3 刮刀阻力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 Simulink 的平地机动力系统仿真模型 |
3.1 建模方法 |
3.1.1 前后向仿真的特点 |
3.1.2 Simulink 模块 Simdriveline 介绍 |
3.1.3 参数输入 |
3.2 仿真模型 |
3.2.1 发动机模型 |
3.2.2 离合器模型 |
3.2.3 变速箱模型 |
3.2.4 轮胎模型 |
3.2.5 行驶阻力模型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平地机燃油经济性仿真分析 |
4.1 发动机万有特性的分析 |
4.2 发动机模型的转速及行驶速度的仿真结果 |
4.3 不同作业工况下发动机自带模型与导入模型结果对比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装载机标准信息处理的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 |
1.5 本论文的编排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知识 |
2.1 数字信号处理 |
2.2 机械故障诊断 |
2.3 关键信号分析方法介绍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装载机特征信息的分析和获取 |
3.1 特征信息提取流程 |
3.2 分析对象的选取和采集计划的制定 |
3.3 状态量特征分析 |
3.4 连续量特征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采样频率优化 |
4.1 优化采样频率的意义 |
4.2 采样频率优化流程 |
4.3 信号重构 |
4.4 连续量采样频率优化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装载机标准信息处理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5.1 软件开发平台综述 |
5.2 装载机远程服务系统分析 |
5.3 装载机标准信息处理子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
5.4 系统数据库设计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实验结果分析 |
6.1 特征值信息 |
6.2 采样频率优化结果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4)振动压路机压实智能控制与故障智能诊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压实的重要意义及基本方法 |
1.1.1 压实的重要意义 |
1.1.2 压实的基本方法 |
1.2 振动压路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
1.2.1 振动压路机的发展历程 |
1.2.2 国内振动压路机的发展现状 |
1.2.3 振动压路机的发展趋势 |
1.3 自动压实控制技术的发展状况 |
1.3.1 自动压实控制技术 |
1.3.2 国外自动压实控制技术的发展状况 |
1.3.3 国内自动压实控制技术的发展状况 |
1.4 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状况 |
1.4.1 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历程 |
1.4.2 故障诊断的主要方法 |
1.5 课题的提出与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5.1 课题的提出 |
1.5.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振动压路机压实智能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基础 |
2.1 振动压实机理 |
2.1.1 振动压实的基本原理 |
2.1.2 振动压实理论 |
2.2 振动压路机的动力学模型及分析 |
2.3 振动压路机工作参数对压实效果的影响 |
2.3.1 振动频率与振幅的影响 |
2.3.2 行驶速度的影响 |
2.3.3 振动轴旋转方向的影响 |
2.4 振动压路机压实智能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
第3章 振动压路机压实智能控制系统设计 |
3.1 振动压路机压实智能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
3.1.1 振动压路机压实智能控制系统的功能及要求 |
3.1.2 振动压路机压实智能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3.2 振动压路机控制器和显示器的选型与设计 |
3.2.1 控制器选型与设计 |
3.2.2 显示器选型与设计 |
3.3 压实度的在线检测及压实度仪的选型与设计 |
3.3.1 压实度在线检测技术 |
3.3.2 压实度仪的选型及设计改进 |
3.3.3 压实度仪的影响因素分析 |
3.3.4 压实度仪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
3.3.5 压实度仪的标定 |
3.3.6 压实度仪在线检测实验分析 |
3.4 振动压路机调频调幅系统原理与设计 |
3.4.1 调频系统原理与设计 |
3.4.2 调幅系统原理与设计 |
3.5 振动压路机行走系统设计 |
3.5.1 行走系统控制方式 |
3.5.2 行走系统控制方案实现 |
第4章 振动压路机压实模糊神经网络控制与仿真 |
4.1 智能控制研究概述 |
4.1.1 控制理论的产生及其发展 |
4.1.2 智能控制的发展 |
4.1.3 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研究内容 |
4.1.4 智能控制的几个重要分支 |
4.2 振动压路机压实模糊神经网络控制 |
4.2.1 压实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结构 |
4.2.2 补偿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学习算法 |
4.3 振动压路机压实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仿真研究 |
4.4 振动压路机压实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仿真Matlab流程 |
第5章 振动压路机故障智能诊断技术的研究 |
5.1 故障智能诊断概述 |
5.2 故障智能诊断方法 |
5.2.1 基于专家系统(ES)的故障智能诊断方法 |
5.2.2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的故障智能诊断方法 |
5.2.3 混合型集成式的故障智能诊断方法 |
5.3 振动压路机故障机理分析及诊断 |
5.3.1 振动液压系统故障机理及诊断 |
5.3.2 行走液压系统故障机理及诊断 |
5.3.3 转向液压系统故障机理及诊断 |
5.3.4 调幅液压系统故障机理及诊断 |
5.3.5 蟹行液压系统故障机理及诊断 |
5.4 振动压路机故障智能诊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5.4.1 振动压路机故障智能诊断系统的需求分析 |
5.4.2 振动压路机故障智能诊断系统的总体设计 |
5.4.3 振动压路机故障智能诊断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与设计 |
第6章 振动压路机压实智能控制系统人机交互软件开发 |
6.1 人机交互软件的设计需求 |
6.1.1 人机交互的内容 |
6.1.2 人机交互软件需求分析 |
6.2 基于VC++的人机交互软件总体设计 |
6.2.1 人机交互软件的体系结构 |
6.2.2 人机交互软件模块设计 |
6.2.3 系统交互设计 |
6.3 基于VC++人机交互软件的实现与集成 |
6.3.1 人机交互软件的实现 |
6.3.2 人机交互软件的集成 |
6.4 基于VC++人机交互软件的现场调试与维护 |
6.4.1 人机交互软件的现场调试 |
6.4.2 人机交互软件的维护 |
第7章 总结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出版编着和教材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科研项目 |
四、触摸国际工程机械技术的最前沿——从bauma China 2002展览会看工程机械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bauma China 2016 蓄力未来[J]. 本刊编辑部. 今日工程机械, 2016(12)
- [2]机械式平地机燃油经济性仿真研究[D]. 蔡杰. 长安大学, 2014(03)
- [3]装载机标准信息处理的分析与研究[D]. 于海红. 苏州大学, 2006(12)
- [4]振动压路机压实智能控制与故障智能诊断的研究[D]. 巨永锋. 长安大学, 2006(12)
- [5]触摸国际工程机械技术的最前沿——从bauma China 2002展览会看工程机械智能化技术的发展[J]. 焦生杰,谭笑颖. 工程机械与维修, 2003(01)
- [6]市场攻略进行时——来自北京、上海展会的报道[J]. 本刊编辑部. 工程机械与维修, 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