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有大中型企业要重视搞好“推优”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郭沅鑫[1](2012)在《新世纪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文中指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疆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处于维护稳定、服务群众、调解处理矛盾的第一线。发展地区经济,建设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都离不开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都要靠基层党组织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去奋斗和拼搏。因此,无论是从新疆的现代化建设,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高度出发,还是巩固党在新疆各民族群众尤其是少数民族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的现实出发,都必须重视和加强新世纪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论文着眼于新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介绍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基础,回顾了新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历史过程,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层组织建设的现状,总结了基本经验,并在此基础之上分别考察了农牧区和城市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状况。通过分析和研究,试图回答为了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根据中国共产党建设的新要求,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应该如何改革和创新观念意识、领导方式、组织设置等,以建设成为具有相当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的坚强领导核心。论文整体上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建构和历史考察,主要阐明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新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历程,包括绪论、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二部分为现实研究,主要分析了新世纪以来新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并分别考察了农牧区和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包括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在第一部分中,绪论从基本概念入手,简要叙述目前学术界对新世纪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研究状况,并介绍了本文的逻辑结构与主要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学界关于组织建设的基本理论,尤其是公共组织建设等理论,以便为后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分析;总结和概括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思想,还特别阐述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理论的新贡献。第二章主要回顾了新疆党的基层组织的建设历程,分析了在不同历史背景下,新疆党的基层组织的建设状况。通过这些分析,既能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历史有所了解,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过去的建设为当前新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奠定的基础。第二部分中,第三章总体分析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当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经验,以及新形势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与任务。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分别对农牧区、城市社区、高校和企业的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重要性、建设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论文结束语部分在总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新疆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思路。
古继洪[2](2011)在《国有大中型企业非经营性资产剥离及处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市场化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我国社会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由于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如体制僵化、管理粗放、技术落后、人员雍肿等。特别是“企业办社会”,积累了大量的非经营性资产,导致企业资产质量下降,负担重,竞争力不强。国有大中型企业要想在激励市场竞争中发展和壮大,提高核心竞争能力,迫切需要对体制进行改革。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国有企业的改革目标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股份制改革。《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国发[2010]27号),通过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继续支持国有企业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分流安置富余人员;鼓励企业兼并重组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建立健全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创新管理理念、管理机制和管理手段,促进自主创新,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首先是解决政企分开,其次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无论哪种形式的改革,都离不开对非经营性资产进行剥离。因此,对国有大中型企业非经营性资产怎样剥离,剥离后的非经营性资产又如何处置是企业深化改革改制中急待研究的重要课题。研究此课题不仅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即在国有企业层面上,通过合理规划非经营性资产剥离,有利于企业精干主业,增强企业的持续竞争能力,同时,研究剥离后非经营性资产处置,主要是防止在解决旧问题的同时产生新的问题,让非经营性资产也能发挥其最佳最佳经济效益,在社会层面上有利于国家社会经济稳定发展,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可以丰富和深化对公司治理、改革改制和现代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本文以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理论成果为基础,创新从国有大中型企业资产剥离和处置所带来的企业绩效的视角来研究企业改革改制问题,构建规范国有大中型企业非经营性资产剥离和处置等理论和应用体系,并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有针对性操作措施和建议,对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改制中剥离和处置非经营性资产有较高的借鉴意义。全文研究共分为七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是导论部分,本文选题是基于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改制中非经营性资产剥离和处置遇到的问题而提出。从国有大中型企业非经营性资产的形成和发展等方面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分析了论文理论研究意义和对企业层面上及社会层面上的现实意义;就非经营性资产剥离和处置的研究内容,以及定性分析、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概括;同时,对涉及到的基本概念与研究对象进行了界定。第二章是全文研究的理论基础,首先通过国内外文献资料从剥离研究动因和资产剥离绩效两个方面系统介绍了国内外对资产剥离理论研究成果;其次分别从核心能力理论、竞争优势理论、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价值耗散理论五个重要的理论出发,较为深刻论述了资产剥离与绩效等相关问题,并就上述理论在企业资产剥离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探讨,为本文研究建立系统的理论依据。第三章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分析了制约国有大中型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研究了国有大中型企业非经营性资产剥离的四个动因,概括分析非经营性资产剥离对企业的作用。通过建立企业竞争能力模型,对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改制中剥离非经营性资产后企业竞争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这一推测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国有大中型企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剥离企业非经营性资产,这样才能壮大主业,将企业做精做强,使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这一观点。第四章以资产剥离的基础——清产核资为切入点,研究了资产剥离中清产核资的范围、主要内容和资产损失的申报与取证等方面的内容,为非经营性资产剥离奠定价值基础。从合理性、保证稳定、国家补贴、逐步移交、区别对待和吸收合并六个方面分析了国有大中型企业剥离非经营性资产的原则。从简化处理程序为出发点,提出了非经营性资产的剥离方式,通过新设立的管理机构,统一对剥离后非经营性资产进行日常管理和处置这一设想,这是一种新的尝试,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同时本文还对管理机构与原主体企业的财务关系和剥离后非经营性资产的处理也一并进行了研究。第五章简要分析了非经营性资产剥离后存在的现实问题,引出了本文另一研究重点——剥离出来的非经营性资产如何处置的问题。本文侧重从政府社会公共管理职能角度,通过对从非经营性资产处置原则的选择,系统研究了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剥离非经营性资产五种处置方式,并对每种处置方式的思路、应难点及注意问题等进行深入探讨,通过案例证明这些非经营性资产处置方式的可操作性。同时揭示国有大中型企业在非经营性资产处置中存在的大集体改制、离退休统筹外费用等问题,并提出了具体处理建议。第六章从国有大中型企业剥离和处置非经营性资产取得成效的视角,来研究国有大中型企业所属单位剥离和处置非经营性资产操作流程。该章通过对A公司所属的医院采取的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成功典型案例,研究了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操作原则、财务审计、债权债务的处理、资产评估、产权转让及交易管理、改制成本的支付与预留、股权设置与权益核减等方面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结合辅业改制的实际工作就如何掌握政策、灵活运用好政策作了实证研究,进一步佐证了国有大中型企业剥离和处置非经营性资产必要性。第七章系统归纳了本文的研究结论和研究不足之处,并从国务院国资委制定的“十二五”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和近期提出的加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继续推进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厂办大集体改革等方针为指引;主动做好非经营性资产剥离,尤其是剥离非主业和非战略性业务,使企业由做大向做强转变,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后本文还对下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本文可能创新与贡献之处在于:第一,本文以资产剥离为切入点,充分利用证据,大量实证材料,在论证国有大中型企业剥离非经营性资产必要性的同时,通过研究国有大中型企业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想做大做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剥离和处置非经营性资产这一观念,并形成了一套系统理论和操作规范,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第二,本文通过建立竞争模型,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剥离非经营性资产与增强企业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国有大中型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剥离非经营性资产,这样才能精干主业,最终提升企业盈利水平,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第三,本文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和企业现状,提出了分离办社会职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产权转让、资产重组和托管经营这五种处置国有大中型企业非经营性资产方式,通过政府、企业和市场的共同努力,建立三位一体的非经营性资产的处置模式,使剥离后的资产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第四,本文将国有大中型企业剥离和处置非经营性资产结合在一起研究,这是一种新的尝试。当前学术界主流只关注国有大中型企业剥离资产问题,缺乏对剥离后资产处置的深层次思考。本文试图在研究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剥离非经营性资产的同时又将如何处置这些资产,以克服剥离后只重视经营性资产效应而忽视对剥离后非经营性资产管理的弊端,使各项资产都能发挥最佳效益。
屠佳胤[3](2010)在《宝钢e-HR共享信息平台中“推优”模块的开发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e-HR是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必由之路,它体现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理念和行为模式,其规范化的管理流程、及时准确的数据处理、可定制的业务功能模块,可以满足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随着宝钢企业制度的不断健全,随着先进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方法的不断引入,目前宝钢的人才开发体系已今非昔比,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要求其方方面面的参与者有着同样科学的参与方法,尤其在荐才用才方面,对“公平、公正、公开”的呼声日益强烈,对民主参与的要求也日益提高。青年人才是企业的未来,如何更早地发现青年人才,更合理地举荐并使用青年人才一直以来是各大企业的关注点之一。宝钢共青团经过多年对职业生涯导航活动的探索,提出了一项有别于传统“推优”工作的理念。与此同时,公司的信息化建设正大步前行,各职能部门、各业务单元之间共享信息、协同运作的工作模式正逐渐成为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宝钢e-HR的推进,使得用一个平台管理所有员工信息的方式成为可能,这将极大程度地影响以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行为模式。本文希望通过研究宝钢团组织对以e-HR平台为核心的新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参与方式,找到以适应新的“推优”模式的工作需求与大平台需求的结合点,在宝钢e-HR系统的支持下,充分利用平台工具和资源提高团组织参与青年人才开发工作的水平。沿着“以信息为着眼点的推优”的目标方向,通过对宝钢大环境和模块功能需求的分析,决定开发并设计有宝钢特色的e-HR共享信息平台的“推优”模块,尝试在共享信息平台上对新型的“推优”工作模式进行实践,在模块中实现分级管理、自助寻优、动态记录、反馈激励等功能,并通过模块中各项功能的实现及有效管理,以达到“信息”推优的目的。
石新武[4](2001)在《论现代成本管理模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挤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强凋指出:要推进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完成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搞好国有企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十分重视企业内部的改革和管理。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以市场为中心转换经营机制,实行科学决策制度,推行现代管理科学,重点加强质量管理和财务、成本管理,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研究现代成本管理的模式问题,具有十分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要以马克思的成本价格理论和邓小平经济理论为理论基础,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运筹学等新兴学科的理论为方法论基础,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理论成本、财务成本、管理成本3个层次为成本概念体系。本文所述的现代成本管理模式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下的相对应于传统成本管理模式而言的成本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可概括为:建立以马克思的成本价格理论和邓小平经济理论为理论基础,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运筹学等新兴学科的理论为方法论基础,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保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理论成本、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3个层次为成本概念体系,以战略成本管理为指引,微观管理要求企业成本管理现代化并推行全面成本管理,宏观管理实行成本间接调控和行业目标成本管理,二者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成本管理体系。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是: 一是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提出了现代成本管理的总体模式,即以战咯成本管理为指引,微观上实行成本管理现代化并推行全面成本管理,宏观上实行成本间接调控和行业目标成本管理。 二是提出了现代成本管理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保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理论成本、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3个层次为成本概念体系的观点。 三是提出了现代成本管理要以马克思的成本价格理论和邓小平经济理论为理论基础,以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特别是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运筹学等新兴学科的理论为方法论基础的观点。 四是提出了企业成本管理现代化的概念,并论述了企业成本管理现代化的目标和实施步骤。 五是提出了现代成本管理是全面成本管理的观点,并提出了建立现代成本管理体系的思路。 六是提出了成本信息系统是现代成本管理的基本手段和建立成本模型是现代成本管理的重要方法的观点,并阐述了建立成本信息系统和成本模型的方法与具体途径。 七是提出了宏观成本管理的核心是提高经济效益和宏观成本管理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前提的观点,并提出了建立以间接调控和行业目标成本管理为核心的宏观成本管理体系的思路。 八是首次提出了现代成本管理是战略成本管理的观点,并详细阐述了作业成本、产品寿命周期成本、成本企画、资本成本、质量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环境成本等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内容,论证了知识经济与成本管理创新的关系。 本文主要内容和主要观点如下: 一。从成本内涵出发研究成本管理模式,对于建立符合我国国憎的现代成本管理模式,具有盂要意义。不同的经济体制,不同的企业制度,对应于不同的成本管理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休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成本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桃战。现代成本营理模式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下的相对应于传统成本管理模式而言的成本瞥理模式。 (一)成本内涵,即成本概念有会计学成本概念和经济学成本概念。会计学成本概念可分为3个层次。第1个层次为成本的理论概念;第2个层次为财务成本概念,第3层次为管理成本概念。经济学成本概念通常包括传统的生产成本、边际成本和机会成本,及现代的交易成本、代理成本和信息成本。 L 成本管理模式是指某一种成本管理体制的基本规定性的概括、基本框架及主要运行原则的总和,是成本管理体制的理论抽象。研究成本管理模式,有利于明确企业成本管理的方向,有利于强化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企业各项改革措绝配套成龙。协调发展,推动整个企业管理的科学化。 (三)经济体制和成本管理模式密切相关。与经济体制相适应,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成本管理模式和完全充分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成本管理模式之分。前者宏观上叫直接管理型、微观上叫算帐报帐型;后者宏观上叫自由放任型、微观卜叫经营管理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要很好地吸收两种成本管理模式的长处,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成本管理模式。 (四)不同的企业制度对应于不同的成本管理模式。现代企业制度具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特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金仁智[5](2000)在《国有大中型企业要重视搞好“推优”工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田青,范利敏,王凤军,吴霞[6](2000)在《邓小平企业管理理论研究──企业基础管理与现场管理连续改进的模式与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工业企业管理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管理的基础工作薄弱。这是许多企业生产不稳定、经济效益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在企业全面整顿工作中加强管理的基础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的研究是我国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尚有诸多问题值得研究。
黄百石[7](2000)在《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战略思考》文中研究表明针对近几年国有大中型企业经济效益严重滑坡 ,发展阻力越来越大的现象 ,从战略的角度就问题存在的原因、克服困难的途径 ,以及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应采取的措施等方面 ,给予研究和探讨 ,旨在提高对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重要性的认识 ,寻求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系 ,使国有大中型企业生产经营尽快得以健康有序的发展。
徐晨光[8](1999)在《第三代领导核心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学说研究》文中指出世纪之交,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进入攻坚阶段,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同志对此一直非常关心,对国有企业的战略地位问题、国有企业改革的认识问题、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针与原则、国有企业改革得失衡量标准以及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要妥善处理的几个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根本指针。
邱廷,邓锦辉,郑言,任秀荣[9](1999)在《问题解答》文中研究表明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继续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改组国有企业。这对于整个国有经济焕发生机和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这种布局和结构调整怎样才能搞好呢?首先,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要搞清楚改组与布局的目标和基本内容。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出发,国有经济要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效地发挥主导作用,必须集中力量、发挥优势、保证重点、提高效率,其改组与布局的目标和基本内容应是:(一)在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的领域,国有经济要保持垄断地位。这些领域的产品和服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顺利发展的必备条件,担负着为国家政治、军事、经济调控等职能服务的特殊职能,国有经济在这些领域要保持垄断地位,实现国家的战略控制。这类领域主要包括重要国防军事工业、造币工业、航空航天工业、新闻和广播影视业、金融业、物资储备部门及农业中的某些特殊部门。(二)在基础设施和重要基础产业,国有经济要保持优势地位。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这些领域中,投资规模一般较大、建设周期较长,非国有经济无力或不愿投资于这些领域,应主要由国有经济来承担该领域的投资,并保持优势地位,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创造条件,并据以控制国家经济命脉。这些领域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矿业、电力业、邮电通信业、铁路运输业、航空业和港口等。
经济日报经济研究中心[10](1999)在《江泽民聚焦国企:五调研 四座谈 五论攻坚》文中研究说明大事多,热点多,偶有突发事件,1999年的上半年诱人不断转移视线。然而,据信息资料分析,最高决策层却有专注之点,江泽民同志始终聚焦国企。截止6月底,五调研、四座谈、五论攻坚,最高决策层的思维兴奋点和思路已渐明晰。请看本刊特稿——
二、国有大中型企业要重视搞好“推优”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有大中型企业要重视搞好“推优”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新世纪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 组织、政党和政党的组织结构 |
(二) 中国共产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 |
二、选题目的及研究意义 |
(一) 选题目的 |
(二) 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一) 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发展和变迁 |
(二) 基层党组织的功能角色 |
(三) 基层党组织与社会稳定 |
四、研究重点、难点和拟创新之处 |
(一) 研究重点 |
(二) 研究难点 |
(三) 拟创新之处 |
五、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 |
(一) 研究方法 |
(二) 研究的基本框架 |
第一章 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 |
一、关于组织建设的一般理论 |
(一) 国外关于组织建设的基本理论 |
(二) 国内学界关于组织建设的理论 |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 |
(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观点 |
(二)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观点 |
(三) 毛泽东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思想 |
(四) 邓小平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思想 |
(五)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人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思想 |
(六)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贡献 |
第二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历史考察 |
一、和平解放前新疆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新疆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
(一) 基层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
(二) 积极发展少数民族党员 |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新疆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
(一) “踢开党委闹革命”,党的基层组织普遍瘫痪 |
(二) 军队接管地方工作,加强社会稳定 |
(三) 清理阶级队伍、精简机构及整党建党 |
(四) 全面整顿中党的基层组织状况 |
四、历史转折时期新疆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
(一) 徘徊中整顿党的基层组织 |
(二) 平反冤假错案,加强民族团结 |
(三) 整顿基层党组织,加强党员发展的领导 |
五、改革开放以来至西部大开发之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
(一) 加强党的领导,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
(二)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 |
(三) 强化“双语”培训,提高基层干部群众工作能力 |
六、新世纪以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
第三章 新世纪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层组织建设的实践和目标 |
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 |
(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
(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经验 |
(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存在的问题 |
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与任务 |
(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 |
(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任务 |
第四章 新世纪以来新疆地区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 |
一、新疆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
(一) 发挥推进农牧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领路作用 |
(二) 维护农牧区和谐稳定、抵御分裂渗透的战斗堡垒 |
(三) 密切党同农牧民群众联系的桥梁 |
(四) 农牧民共同富裕奔小康的主心骨 |
(五) 建设社会主义文明乡风的组织者 |
二、新疆地区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 |
(一) 严峻复杂的稳定形势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二) 农牧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有弱化趋势 |
(三) 农牧区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建设不足 |
(四) 党员干部的领导水平亟待提高 |
三、加强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措施 |
(一) 巩固民族团结,确保边疆和谐稳定 |
(二) 加强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建设 |
(三) 促进村级经济发展 |
(四) 创新党建工作机制 |
(五) 提高农牧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水平 |
第五章 新世纪以来新疆地区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 |
一、加强新疆地区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
(一) 维护新疆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需要 |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
(三) 推进城市基层民主进程的必要条件 |
(四)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选择 |
二、新疆地区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
(一) 多民族聚居、多种宗教并存使社区党组织建设复杂化 |
(二) 城市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组织未能形成合力 |
(三) 城市社区党员的管理和教育工作难度较大 |
(四) 城市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力量薄弱 |
(五) 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经费和活动场所缺乏 |
(六) 思想认识的滞后影响着社区党建的发展 |
三、加强新疆地区城市社区党建的对策思考 |
(一) 明确社区党组织加强各民族团结、维护社区稳定的政治责任 |
(二) 调整社区党建职能定位 |
(三) 形成共建合力,建立社区党组织和单位党组织的协调机制 |
(四) 激发党员活力,健全党员分类管理机制 |
(五) 坚持服务群众,创新社区党建内容和形式 |
(六) 加强自身建设,巩固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 |
第六章 新世纪以来新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
一、加强新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
(一) 面对边疆地区复杂环境特殊要求 |
(二)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和谐文化的需要 |
(三) 新形势下必须进一步加强高校党组织建设 |
二、当前新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形势依然严峻 |
(二) 领导体制有待完善 |
(三) 党的执行能力有待提高 |
(四) 基层组织建设亟待加强 |
(五)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待加强 |
三、加强新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思考 |
(一) 深入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反渗透斗争 |
(二) 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
(三) 提高执行能力和治校水平 |
(四) 创新基层党建工作 |
(五)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
第七章 新世纪以来新疆地区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 |
一、新疆地区企业党建的地位和作用 |
(一) 推动企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
(二) 巩固党的政权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
(三) 加强民族团结,筑牢新疆地区社会稳定基础的迫切需要 |
二、新疆地区企业党建面临的严峻挑战 |
(一) 经济结构的重大变革导致党组织边缘化 |
(二) 对企业党建的认识仍然滞后 |
三、加强企业党的建设的对策思考 |
(一) 科学定位企业党组织的作用 |
(二) 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
(三) 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 |
(四) 加强企业党员队伍建设 |
(五)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
结束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新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
主要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后记 |
(2)国有大中型企业非经营性资产剥离及处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选题意义 |
三、基本概念与研究对象的界定 |
(一) 基本概念 |
(二) 研究对象的界定 |
四、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一) 研究的内容 |
(二) 研究的方法 |
五、论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一、文献综述 |
(一)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二)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二、理论基础 |
(一) 核心能力理论 |
(二) 竞争优势理论 |
(三)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
(四) 委托代理理论 |
(五) 价值耗散理论 |
第三章 国有大中型企业非经营性资产剥离的必要性分析 |
一、制约国有大中型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
(一) 企业外部因素 |
(二) 企业内部因素 |
二、剥离非经营性资产的动因分析 |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
(二) 国有产权明晰的需要 |
(三) 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
(四)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
三、非经营性资产剥离的作用 |
四、非经营性资产剥离后竞争力实证分析 |
(一) A企业非经营性资产剥离前的基本情况 |
(二) A企业非经营性资产剥离后发展状况 |
(三) A企业非经营性资产剥离后竞争能力分析 |
第四章 国有大中型企业非经营性资产剥离原则与方式 |
一、资产剥离的基础:清产核资 |
(一) 清产核资的相关规定 |
(二) 清产核资的主要内容 |
(三) 企业清产核资的工作要求 |
(四) 资产损失的认定 |
二、非经营性资产剥离的原则 |
(一) 合理性原则 |
(二) 保证稳定原则 |
(三) 国家补贴原则 |
(四) 逐步移交原则 |
(五) 区别对待原则 |
(六) 吸收合并原则 |
三、非经营性资产剥离方式与具体操作 |
(一) 非经营性资产的剥离方式 |
(二) 非经营性资产管理机构的设立 |
(三) 存续企业与上市公司的财务关系 |
(四) 非经营性资产管理机构与原主体企业的财务关系 |
(五) 非经营性资产剥离的会计处理 |
第五章 国有大中型企业非经营性资产剥离后资产处置 |
一、非经营性资产剥离后存在的问题 |
(一) 企业负担重 |
(二) 资产质量差 |
(三) 富余人员多 |
(四) 关联关系复杂 |
二、非经营性资产处置的选择原则 |
(一) 承担社会管理职能的资产 |
(二) 承担服务社会职能的资产 |
(三) 为自身经营服务的资产 |
三、非经营性资产处置的方式 |
(一) 分离办社会职能 |
(二) 资产重组 |
(三) 主辅分离辅业改制 |
(四) 产权转让 |
(五) 托管经营 |
五、非经营性资产处置的难点、解决的措施及建议 |
(一) 非经营性资产处置的难点及措施 |
(二) 对非经营性资产处置政策支持的建议 |
第六章 国有大中型企业非经营性资产剥离与处置案例研究 |
一、非经营性资产剥离后管理取得的成效 |
(一) 观念得到转变、管理得到加强 |
(二) 规范资产管理、防范资产流失 |
(三) 盘活存量资产、减轻企业包袱 |
(四) 面向社会、增加效益 |
二、非经营性资产处置典型案例:A公司下属职工医院 |
(一) 医院改制前的基本概况 |
(二) 医院改制的必要性 |
(三) 医院改制可供选择的方案 |
(四) 确定医院改制方案 |
(五) 正式签订协议 |
(六) 规范改制操作程序 |
(七) 改制后取得的成效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
一、本文研究结论 |
二、本文研究不足 |
三、本文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
(3)宝钢e-HR共享信息平台中“推优”模块的开发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问题提出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和建议 |
2.1.1 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
2.1.2 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议 |
2.2 E-HR管理系统原理 |
2.2.1 e-HR的定义 |
2.2.2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 |
2.2.3 企业引入e-HR的原因 |
2.2.4 实施e-HR的优势及意义 |
2.3 青年职业生涯导航理论 |
2.3.1 青年职业生涯导航的定义 |
2.3.2 基本认识 |
2.3.3 工作定位 |
2.3.4 宝钢共青团开展青年职业生涯导航活动的实践经验 |
2.4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平台设计与开发研究文献综述 |
第3章 宝钢E-HR共享信息平台概述 |
3.1 宝钢E-HR共享信息平台介绍 |
3.1.1 HR管理软件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
3.1.2 宝钢e化人力资源需求 |
3.1.3 宝钢e-HR共享信息平台建设思路 |
3.1.4 宝钢e-HR系统规划蓝图 |
3.1.5 项目总体计划 |
3.1.6 系统创新点 |
3.1.7 开发工具介绍 |
3.2 宝钢E-HR共享信息平台模块分析 |
3.2.1 多维度的组织机构树 |
3.2.2 一体化的岗位体系 |
3.2.3 薪酬体系 |
3.2.4 服务全员的自助管理 |
3.2.5 HR指标分析展示平台 |
3.3 宝钢E-HR共享信息平台“推优”模块设想 |
第4章 宝钢E-HR共享信息平台“推优”模块系统概述 |
4.1 宝钢团组织“推优”工作发展历程 |
4.2 两种“推优”工作模式的比照 |
4.3 宝钢E-HR共享信息平台“推优”模块系统功能概述 |
4.3.1 人才库维护 |
4.3.2 历史库维护 |
4.3.3 查询 |
4.3.4 变更日志 |
4.3.5 自动询优 |
4.3.6 青年活动记录 |
4.3.7 人才库评分 |
4.4 项目进度计划 |
第5章 宝钢E-HR共享信息平台“推优”模块系统分析 |
5.1 宝钢E-HR共享信息平台“推优”模块指导思想和定位 |
5.1.1 围绕主线 |
5.1.2 侧重发现 |
5.1.3 参与培养 |
5.2 宝钢“推优”工作模块的环境分析 |
5.2.1 宝钢“推优”工作现状 |
5.2.2 信息化基础设施状况 |
5.3 宝钢“推优”工作模块的需求分析 |
5.3.1 使用范围及系统使用对象界定 |
5.3.2 系统性能及运行需求分析 |
第6章 宝钢E-HR共享信息平台“推优”模块系统设 |
6.1 基于E-HR共享信息平台的“推优”工作模式的构成 |
6.2 青年员工信息的动态记录 |
6.2.1 青年员工信息的输入 |
6.2.2 动态记录的必要性及其实现 |
6.2.3 为团组织增设并开放维护字段的设置 |
6.2.4 量化评分 |
6.3 分级管理 |
6.3.1 分级管理的具体实现 |
6.3.2 非分级管理的管理弊端 |
6.4 自助寻优 |
6.4.1 自助寻优的两种工作模式 |
6.4.2 自助寻优的有效使用 |
6.5 反馈激励 |
6.5.1 传统“推优”工作的反馈激励 |
6.5.2 针对提供信息有效性的意见反馈 |
6.5.3 针对团组织信息记录的监督考核激励机制 |
第7章 宝钢E-HR共享信息平台“推优”模块系统审计 |
7.1 宝钢E-HR共享信息平台“推优”模块的评价 |
7.1.1 项目进度分析 |
7.1.2 系统功能实现情况分析 |
7.1.3 主要供应商分析 |
7.1.4 项目达到的经济效益及效果评估 |
7.1.5 主要经验教训 |
7.2 宝钢E-HR共享信息平台“推优”模块功能实现的重要性 |
7.2.1 全体青年员工 |
7.2.2 团组织 |
7.2.3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 |
7.2.4 集团全局,面向战略层 |
7.3 宝钢E-HR共享信息平台“推优”模块优化建议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研究成果及结论 |
8.2 “以信息为着眼点的推优”之推广应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论现代成本管理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导论 |
上篇 现代成本管理模式的方法论 |
第1章 经济体制与成本管理模式 |
1.1 成本的经济实质 |
1.2 经济体制与成本管理模式 |
1.3 现代企业制度与成本管理模式 |
1.4 现代成本管理模式的基本架构 |
第2章 现代成本管理模式的发展历程 |
2.1 成本的经验管理阶段 |
2.2 成本的科学管理阶段 |
2.3 成本的现代管理阶段 |
2.4 建国以来我国成本管理的发展历程 |
2.5 现代成本管理的发展历程对我们的启示 |
第3章 现代成本管理模式的方法论 |
3.1 系统理论与现代成本管理 |
3.2 信息理论与现代成本管理 |
3.3 控制理论与现代成本管理 |
3.4 组织理论与现代成本管理 |
3.5 行为理论与现代成本管理 |
3.6 决策理论与现代成本管理 |
中篇 成本管理现代化与现代成本管理 |
第4章 成本管理现代化之路 |
4.1 成本管理现代化的实质 |
4.2 成本管理现代化的指导原则 |
4.3 成本管理现代化的目标和步骤 |
4.4 成本管理现代化的内容 |
4.5 邯钢经验:成本管理现代化的一个成功范例 |
第5章 现代成本管理是全面成本管理 |
5.1 现代成本管理体系 |
5.2 现代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 |
5.3 成本信息系统与现代成本管理 |
5.4 成本模型与现代成本管理 |
第6章 宏观成本管理与现代成本管理 |
6.1 宏观成本管理的核心是提高经济效益 |
6.2 宏观成本管理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前提 |
6.3 建立以间接调控和行业目标成本管理为核心的宏观成本管理体系 |
6.4 经济布局合理化,促使资源配置更加有效 |
6.5 完善产业结构,促进生产专业化和协作化 |
6.6 培育市场体系,建立新的价格机制 |
6.7 加强管理靠改革,节约资源靠科技 |
下篇 战略成本管理与现代成本管理 |
第7章 现代成本管理是战略成本管理 |
7.1 战略成本管理的特点 |
7.2 成本动因分析在战略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
7.3 不断加强成本管理战略的研究 |
7.4 科技驱动型成本管理:美菱集团战略成本管理的成功范例 |
第8章 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内容 |
8.1 以作业为基准的现代成本管理战略架构 |
8.2 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战略应用 |
8.3 成本企画是成本管理战略的表现形式 |
8.4 资本成本是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 |
第9章 战略成本管理的新发展 |
9.1 质量成本的战略拓展 |
9.2 人力资源成本的战略管理 |
9.3 环境成本管理:现代成本管理的一个新课题 |
9.4 知识经济与成本管理创新 |
后记 |
主要参考文献 |
(7)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战略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面临的困难及原因 |
1.1 销售不畅, 流通渠道受阻 |
1.2 产品价格跌幅过大, 造成企业大幅亏损 |
1.3 资金紧张, 制约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
1.4 企业负担沉重 |
1.5 企业管理水平不高 |
1.6 企业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慢, 科学技术含量低 |
1.7 经营机制的改革不到位 |
2 近期发展目标及几个重点问题 |
2.1 充分认识当前经济形势的新变化 |
2.2 更新观念, 转变机制 |
2.3 搞活企业, 增强活力, 眼睛向内 |
2.4 加快调整产品结构, 尽早适应市场需求 |
2.5 扩大国际性经营, 增加出口产品份额 |
2.6 重视知识经济发展, 寻找企业生存出路 |
3 采取的措施 |
3.1 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 更新机制 |
3.2 盯住市场, 扩大开发, 创造需求 |
3.3 突出主业, 兼顾其它, 稳步发展 |
3.4 生产经营, 资本经营, 同时并举 |
3.5 勇于挑战, 科学运作, 跨国经营 |
3.6 开发资源, 注重环保, 规划未来 |
3.7 引进人材, 科技开发, 重点投入 |
四、国有大中型企业要重视搞好“推优”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新世纪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D]. 郭沅鑫. 武汉大学, 2012(05)
- [2]国有大中型企业非经营性资产剥离及处置研究[D]. 古继洪. 武汉大学, 2011(07)
- [3]宝钢e-HR共享信息平台中“推优”模块的开发与设计[D]. 屠佳胤. 东北大学, 2010(06)
- [4]论现代成本管理模式[D]. 石新武.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1(01)
- [5]国有大中型企业要重视搞好“推优”工作[J]. 金仁智. 疏导, 2000(S2)
- [6]邓小平企业管理理论研究──企业基础管理与现场管理连续改进的模式与方法研究[J]. 田青,范利敏,王凤军,吴霞. 丹东纺专学报, 2000(S1)
- [7]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战略思考[J]. 黄百石. 有色矿冶, 2000(02)
- [8]第三代领导核心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学说研究[J]. 徐晨光. 财经理论与实践, 1999(06)
- [9]问题解答[J]. 邱廷,邓锦辉,郑言,任秀荣. 学习月刊, 1999(11)
- [10]江泽民聚焦国企:五调研 四座谈 五论攻坚[J]. 经济日报经济研究中心. 经济月刊, 199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