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铺装破坏原因(论文文献综述)
林彬[1](2020)在《钢桥面浇注式沥青铺装材料及施工技术研究》文中认为为改善钢桥面铺装的使用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在对山东胜利黄河公路大桥、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等六座国内典型钢桥铺装调研的基础上,对钢桥面铺装层沥青混合料级配优化、浇筑式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及层间粘结性能等展开了试验研究,最后在依托工程上实施了钢桥面铺筑技术的应用。GA10配比设计中粉胶比相同的情况下,关键筛孔(0.075mm、2.36mm和4.75mm)通过率对GA10性能的影响较大:0.075mm、2.36mm筛孔通过率越低,则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越好;4.75mm筛孔通过率越高,则高温和低温性能都比较好。粉胶比相同的情况下,GA10沥青混合料的流动性和贯入度增量主要受沥青胶浆比例的影响。0.075mm筛孔通过率越低,则流动性越差,贯入度增量越小。集料棱角性对GA10贯入度增量和低温破坏应变影响较大,浇注式沥青混凝土不宜采用棱角性过强的集料。防水粘结材料类型对钢桥面铺装防水粘结体系影响显着。本文采用的TOPEVER材料在拉伸强度、断裂延伸率、力学等方面均优于Eliminator。根据东南沿海某跨海大桥桥面铺装施工及营运结果,本文研究成果在依托工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刘后宇[2](2020)在《复合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钢桥面铺装蠕变行为研究》文中提出钢桥面铺装是桥梁建成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步骤之一,并且钢桥面铺装的使用条件十分恶劣,受温度的影响特别显着,钢箱梁桥面温度比普通混凝土桥面温度高很多,因此对铺装材料的要求较高。若设计不当,通车不久钢桥面铺装就会产生很多病害,其中车辙病害很突出。复合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铺装结构在钢桥面铺装中使用较为广泛,对它的蠕变行为研究十分必要。本文研究“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高弹改性沥青混凝土”结构,计算温度场,并进行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拟合得到蠕变参数,建立计算模型,分析温度、超载和加载位置等对车辙的影响,继而根据统计得到的车流量,对南京长江大桥铺装层车辙进行预估。首先,使用编制的ABAQUS子程序来描述铺装层的边界条件。建立南京长江大桥铺装结构模型,得到其每个月温度场结果。计算发现铺装层的温度值远大于大气温度,每天铺装层的最高温度大约出现在下午14:00至15:00,两层铺装层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下层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的温度始终滞后于上层高弹改性沥青混凝土温度。然后,通过试验确定两种材料的配合比,在多种温度下进行单轴贯入蠕变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拟合得到蠕变参数。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变形在同一温度下远大于高弹改性沥青混合料,温度越高蠕变现象越明显。用软件对试验进行模拟,采用蠕变时间硬化模型和修正Burgers模型,两种模型的结果相差均在10%左右,为车辙计算提供一定的可靠性。最后,建立南京长江大桥铺装结构有限元模型,选择时间硬化蠕变模型,计算分析各种因素对车辙的影响,车辙的产生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剧,轴载越大车辙发展越快等等。统计南京长江大桥的日车流量,进而得到月车流量,然后进行轴载换算成累计作用时间,计算得到南京长江大桥车辙值。为大桥日后维护提供一定的参考。
陈以恒[3](2020)在《钢桥面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铺装脱层推移病害力学机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这些年国内外学者对钢桥面铺装的研究方向主要分为对铺装材料的研究和力学分析两大类,都取得了相应的成效。但钢桥铺装的几种病害仍时常发生,其中防水粘结层是铺装结构最薄弱的部分,防水粘结层的功能失效进而导致的脱层、推移病害是困扰研究人员多年的问题。尤其对于带有大纵坡的钢桥铺装结构的力学分析,现有的研究还不够完善。以往的研究往往没有考虑汽车在纵坡路段的行驶行为和平坡路段的差别,为了更接近实际情况,本文考虑了汽车在纵坡路段的不同行驶状态对铺装结构受力的影响。本文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依托,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带有防水粘结层的正交异性钢桥铺装结构的简化模型,找出了铺装结构拉应力、剪应力的最不利荷位。设计了正交试验,对影响铺装结构应力的三个外部因素:温度、垂直荷载、水平荷载做了敏感性分析,重点考虑水平荷载的影响。其次,研究了重载汽车在大纵坡路段车速与纵坡坡度、坡长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汽车在上下坡路段各五种行驶状态,计算了不同行驶状态下汽车对铺装结构的水平作用力。考虑时温等效原理,计算了汽车在纵坡路段减速而等效的铺装结构的温度升高。搜集了厦门当地的气候资料,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了夏季晴天铺装结构的温度场,换算得到铺装结构各层的等效模量(计入时温等效效应)。考虑汽车在上下坡路段各五种行驶状态,用ANSYS计算了铺装结构在夏季晴天不同时刻铺装结构的应力值;计算了不同纵坡坡度对铺装结构受力的影响;计算了超载率对铺装结构受力的影响。结果发现下坡段更容易出现推移、脱层病害。利用有限元软件的生死单元功能模拟了铺装结构的局部脱层破坏,仅考虑下坡路段的情况,模拟了连续和非连续两种脱层状况下铺装结构的应力值,发现连续脱层破坏造成的危害极大,甚至在一次汽车荷载作用下脱层的范围就会扩大,铺装层将被剪坏,而非连续脱层有向连续脱层发展的趋势。模拟了脱层发展的状况,发现脱层面积在汽车荷载作用下会不断增大,到后期容易被一次剪坏。
周乐[4](2019)在《钢桥面沥青铺装层使用状况评价及养护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交通运输行业也在迅速发展,新建的大跨径钢桥越来越多,钢桥面沥青铺装作为钢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桥梁通道的正常运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从结构特性和铺装材料上都区别于常规路面铺装,对此方面的维护研究较少。那么如何对钢桥面沥青铺装的使用状况进行评定,提出相应的快速关键养护技术,成为急需解决的难题。本文通过对钢桥面铺装结构进行分类介绍,并全文针对钢桥面典型铺装结构浇注式(Guss Asphalt)+SMA(Stone Mastic Asphalt)的破坏形式进行了分类,分析其成因和破坏基理,提出该种铺装结构的使用状况评价的指标和标准,研究了钢桥面沥青铺装关键的养护维修方案。在此基础之上,结合钢桥面沥青铺装工程应用,为后期同类铺装体系养护形成评价与技术支持。具体研究如下:(1)在对钢桥面沥青铺装常见病害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钢桥面沥青铺装使用状况评价的指标和标准,为运营期大桥钢桥面沥青铺装使用状况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2)针对常见病害研究开发了两项关键钢桥面铺装养护技术,即直投改性浇注式沥青修补技术和超固封层预防性养护技术;(3)在使用状况评价指标和各病害分类的基础上,针对各评价指标和对应的养护阙值提出对应的养护决策方法,同时对各种病害进行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案;(4)结合钢桥面沥青铺装养护案列,提出针对钢桥面沥青铺装的养护维修方案,为指导大面积钢桥面沥青铺装评价和养护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肖晶晶[5](2019)在《钢桥面浇注式沥青混合料铺装施工控制关键技术》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迅猛发展,交通行业也日新月异,大跨径钢桥建设项目只增不减。其中,钢桥面铺装一直是困扰工程人员的主要问题。本文依托于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项目,对钢桥面沥青混合料浇注式施工质量控制进行了深入研究。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钢桥面铺装工程采用建管养一体化建设模式,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意识及目标有别与常规铺装工程,除了全过程质量监控,还需要加大前期技术储备。由于钢桥面使用条件苛刻,技术要求高;铺装材料一般需要特殊加工工生产;铺装材料对施工工艺及环境条件要求高;钢桥面铺装工程交叉施工干扰严重;桥区气候环境较为多变;钢桥面铺装需专业化施工队伍完成,且需要依靠其经验及责任实现质量目标。其中,施工因素对钢桥面铺装的质量影响极大,在设计方案及材料确定后,加强钢桥面铺装施工质量关键技术研究和过程质量控制非常必要,这便是本文的研究重点。第一,本文调查研究了国内外的钢桥面铺装的相关实例,分析得到钢桥面浇注式铺装的主要病害有纵、横向开裂破坏,车辙破坏,脱层及推移,鼓包破坏,坑槽、松散等破坏模式,并研究了相关的影响因素。第二,本文根据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钢桥面铺装体系的结构特点,重点对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用的矿粉、改性沥青及SMA用的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因素以及聚合物复合改性沥青对混合料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控制原材料质量水平的关键技术环节。第三,通过室内实验分析,对沥青储存稳定性,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储存稳定性,和路用性能进行定量的评估。第四,结合浇注式沥青混合料铺装体系的使用质量缺陷,对其控制点进行分析,并总结了相关经验,提出了对应的控制指标。第五,将本文的理论分析成果运用到了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钢桥面铺装工程整个建设过程的施工控制中,对整体情况加以介绍。本文通过试验和工程实际,从施工过程的角度提出了详细的施工控制点,整理出了一套施工控制指标,并得到了质量波动应急预案,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着的成果。
刘小凡[6](2019)在《山区大跨径悬索桥钢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科学的进步与发展,大跨径钢桥面铺装技术日渐成熟。桥面铺装在原材料选取、铺装结构组合、施工工艺等方面仍存在大量问题。本文针对钢桥面铺装技术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系统研究了具体工程大桥钢桥面铺装技术及其工程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对典型铺装方案的分析,比对各项铺装方案优缺点。针对几种典型的铺装方案特点和清水河大桥钢桥面铺装要求,提出分析原则,进行基于权重的方案综合分析。(2)详细比对了国内常见的防水粘接层的类型与具体的技术要求。通过深入研究,明确了浇筑式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设计流程。结合清水河大桥具体情况,对铺装上层SMA-13混合料的性能进行了验证。通过的详细试验,确定以上三种重要部分的生产及铺装技术指标。(3)针对大跨度钢桥面铺装实际过程中,浇筑式沥青混合料以及SMA-13混合料具体的配合比进行了深入分析。针对防水粘接层、浇筑式沥青混合料以及SMA-13混合料的施工工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郑小聪[7](2018)在《钢桥面热拌环氧沥青铺装质量风险防控研究》文中指出钢桥面铺装是大跨径钢桥建设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业界公认的世界性技术难题,一方面是因为钢桥面铺装特殊的工作环境和较高的使用要求,另一方面是与之相适应的铺装材料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水平很难使材料本身的优越性能不打折扣地呈现到工程当中。环氧沥青混凝土因为具有良好的物理及力学性能和与钢板良好的追随性,尤其是热拌环氧沥青(日本TAF)混凝土的施工可控性好、质量可靠度高、所需养护时间短和无需专用施工设备等特点优势,使其被逐渐推广应用到大跨径钢桥面铺装上。但热拌环氧沥青(日本TAF)铺装的施工仍需克服影响施工质量因素及环节多和防范“鼓包”、“死料”这两个造成主要病害的关键质量风险,解决对施工组织及应急保障要求高、对防水要求苛刻等问题。因此,研究热拌环氧沥青铺装质量风险防控措施,对提高钢桥面铺装施工可靠度、保证施工质量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以浙江省宁波市大榭第二大桥主桥钢桥面铺装工程为依托,针对钢桥面热拌环氧沥青铺装传统的施工方法和“鼓包”检测方法以及施工管理方面存在的质量风险等问题,从“执行层”的风险管理定位层级出发,按“不可接受风险”和“静态风险”的风险类别,结合本项目工程特点、环氧沥青施工特点、传统施工方法、全幅摊铺施工新技术应用及养护阶段等五方面潜在的质量风险及质量控制难点,对热拌环氧沥青(日本TAF)铺装在施工过程及施工完成后(养护阶段)的“人、机、料、法、环”要素和“人、技术、管理、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研究和总结对策与质量风险防控措施,提出“全幅摊铺施工技术”及“红外热成像仪检测鼓包技术”等质量防控措施,并得到了成功实施,大幅提升了钢桥面铺装整体施工质量,为主桥后续工程赢得了宝贵时间,取得了良好效果。实践证明,大榭第二大桥主桥钢桥面铺装施工所采取的各项质量风险防控措施和应用全幅摊铺施工技术及红外热成像仪检测“鼓包”技术,可提高热拌环氧沥青铺装施工的可靠度和可控性,降低施工风险,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缩短施工工期,降低施工成本,具有显着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值得进一步推广。
苏子元[8](2018)在《寒区钢桥面浇注式沥青混凝土低温指标及铺装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浇注式沥青混凝土凭借自流成型的特点,优秀的低温、防水、抗疲劳性能以及出色的变形协调性而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钢桥面铺装材料之一。目前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铺装体系被大规模应用于我国南方地区钢桥面铺装中,且使用效果良好,但是在北方寒冷地区,该铺装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针对低温环境下的钢桥面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铺装设计、施工以及检测标准仍存在诸多空白,给其在北方寒冷地区的推广使用带来了极大不便。因此本文依托集宁南绕城公路钢箱梁桥面铺装工程,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充分考虑南北方气候差异,对寒冷地区钢桥面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铺装技术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深入调查国内外钢桥面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铺装结构类型以及病害情况,系统分析其常见病害成因,推荐合理铺装结构;(2)结合依托工程所在地气候调查结果,使用有限元软件对钢桥面铺装层温度场开展研究,提出铺装层工作温度范围,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3)采用低温弯曲、劈裂试验以及弯曲蠕变试验系统研究了六种不同级配与湖沥青掺配比例下的浇注式沥青混凝土低温性能,通过对三种低温评价指标相关性以及敏感性分析,提出寒冷地区浇注式沥青混凝土低温指标及标准;(4)根据流动性,高、低温性能试验结果以及相应技术要求,推荐寒冷地区浇注式沥青混凝土合理设计方案;(5)通过小梁弯曲疲劳试验研究了不同应力比及沥青用量下GA疲劳特性,根据疲劳性能S-N曲线建立合理设计方案下GA疲劳寿命预估方程,并提出了基于实际工作环境的预估方程修正方法;(6)系统研究了组合铺装结构的高、低温性能与抗冻融能力,并通过低温柔性试验与剪切、拉拔试验对比分析了三种防水粘结材料性能,推荐适合寒冷地区钢桥面的防水粘结材料;(7)就COOKER运输车储存搅拌过程中浇注式沥青混凝土超热低氧老化问题开展研究,提出寒冷地区浇注式沥青混凝土储存搅拌时间的技术要求。
周再恒[9](2017)在《浇筑式沥青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与路用性能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钢桥面铺装中,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由于其耐水性好、抗老化能力强、抗疲劳能力强、适应桥面板的变形,近年来被广泛的应用。浇注式沥青混凝土在欧洲、日本等国家的应用情况总体上良好。当在跳跃性引入国内后,路面主要是发生车辙和开裂。由于我国行车荷载超载、气候环境等条件的复杂,让钢桥面铺装难度变得比较突出。本文采用均匀正交设计试验方法对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流动性、高温稳定性(刘埃尔流动度、空隙率、贯入度及增量)进行方差分析。在提高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高温稳定性的时候,同时使其满足施工的流动性和低温性能。现将主要试验结论总结如下:(1)通过沥青的一系列性能分析比较,选择性能优越的湖沥青掺量为60%的TLA改性沥青、SBS复合改性沥青作为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的胶结料。(2)采用均匀正交试验的方法试配9组浇筑式沥青混合料,进行LUEER试验、贯入度及增量试验、空隙率试验。试验结果确定了本文的最佳级配(粗集料:细集料:矿粉=48.25:29.25:22.5)、最佳油石比(9.7%),这个配合比达到了国内外相关技术指标的要求。(3)不但在设计中引入LUEER流动度、贯入度及增量、空隙率,并且运用均匀正交设计试验对各影响因素分析,分析其对各技术指标的影响,更在路用性能验证中引入汉堡车辙试验、空隙率试验检测浇筑式沥青混凝土的高温性能及抗水损性能。结果表明在不导致混合料各性能失衡的情况下,与传统设计方法比较其高温性能更是得到了大幅的改善。
王民[10](2017)在《钢桥面沥青铺装层结构性破坏预估研究》文中认为钢桥面铺装作为桥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倍受行业与社会关注。在我国特殊的交通、气候条件下,钢桥面铺装层病害频发,养护滞后,导致钢桥面铺装实际使用寿命难以达到设计年限。在钢桥面铺装的多种破坏形式中,疲劳开裂、剪切脱层、车辙变形作为最典型病害,是所有钢桥面铺装工程无法避免的,也是对钢桥面铺装使用质量及整体性影响最大的破坏形式,本文将此三类破坏形式归结为结构性破坏。如何遏制钢桥面铺装结构性破坏发生,提高其使用质量及耐久性成为当前钢桥面铺装技术研究的重点方向。本文在钢桥面铺装材料性能及模量参数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开展钢桥面铺装层力学响应及温度场分析,建立基于损伤力学的钢桥面铺装疲劳开裂、剪切脱层预估模型以及铺装结构车辙变形预估模型,并依托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进行案例分析,形成了可用于指导钢桥面铺装层结构性破坏预估与防控的方法。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在钢桥面铺装材料性能测试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五点加载复合梁试验模型,结合分级加载实测变形和有限元分析结果,获取了铺装材料的变形模量。同时,根据复合梁试验模型结构尺寸参数,建立了基于解析法的变形模量计算方法,并与数值法分析结果对比。基于此方法,通过-5℃55℃区间不同温度条件下复合梁加载变形测试,采用解析法确定了浇注式沥青混合料GA10和高弹沥青SMA10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变形模量,为后续钢桥面铺装层力学分析提供了有力支撑。(2)基于钢箱梁正交异性钢桥面系结构参数,采用Abaqus软件,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确定三种典型结构破坏的关键影响参数——表面最大弯拉应变、层间最大剪应力、竖向最大位移的最不利荷位。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材料参数,分析最大弯拉应变、最大剪应力及最大竖向位移受荷载水平的影响规律。(3)在分析钢桥面铺装温度场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钢箱梁桥梁段构造特点,确定钢桥面铺装温度场的边界条件。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含钢箱梁的桥面铺装层温度场分析模型,采用多个特征日温度条件参数,对钢桥面铺装表面、高弹改性沥青SMA10与浇注式沥青混合料GA10层间、钢板温度场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建立相应温度随环境条件变化的计算方程,并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对本模型进行验证与修正,形成可以指导钢桥面温度场分析的计算模型。(4)基于四点弯曲疲劳试验方法,通过三个温度、多个应变水平条件下弯曲疲劳试验,确定温度、荷载条件对高弹沥青SMA疲劳次数的影响。通过数据拟合分析,引入了温度函数,建立高弹改性沥青SMA的经典疲劳方程。结合不同温度、荷载条件下沥青铺装层出现的最大弯拉应变分析结果,推算出不同温度区间内不同轴重下的最大作用次数。根据疲劳损伤理论,以实际不同轴重条件下的损伤度之和作为整个铺装层的损伤度,建立钢桥面铺装疲劳开裂预估模型,对实桥的疲劳损伤度进行计算,预估疲劳开裂的发生时间,并与标准轴载作用次数下的疲劳损伤度对比分析,确定其合理性、准确性。(5)基于所开发的疲劳剪切试验模型,通过直剪与压剪试验对比分析,提出了考虑滑动摩阻系数的剪应力转换方程。结合不同温度与应力水平条件下的疲劳剪切试验结果,建立三种温度条件下的疲劳剪切方程。根据不同温度、荷载条件下的沥青铺装层出现的最大剪应力分析结果,推算出不同温度区间内不同轴重作用次数。根据疲劳累计损伤理论,以不同温度下的损伤度之和作为整个铺装层的损伤度,建立钢桥面铺装疲劳剪切预估模型,对实桥的疲劳损伤度进行计算,预估剪切脱层发生时间,并与标准轴载作用次数下的疲劳损伤度对比分析,确定其合理性、准确性。(6)通过钢桥面铺装复合结构有限元分析,确定铺装材料剪应力;通过三轴实验,确定材料的剪切强度。在不同温度、荷载条件的车辙试验基础上,分析车辙深度与作用次数、温度及抗剪性能参数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与这些因素相关的车辙深度预估模型。同时,通过不同温度和轴载条件的车辙深度变形曲线分析,形成两阶段的车辙深度预估模型,对实桥车辙累计变形进行预估计算。同时,将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通车以来历年的车辙实测变形数据,与预估模型所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本项目以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为依托,建立钢桥面铺装结构性破坏预估模型,以此对该桥钢桥面铺装的疲劳开裂、剪切脱层、车辙变形等结构性破坏发生时间进行预测,并与现场检测及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可看出本研究所提出的预估方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可用于指导钢桥面铺装后期运营管理,还可为钢桥面铺装关键设计指标优化奠定基础。
二、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铺装破坏原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铺装破坏原因(论文提纲范文)
(1)钢桥面浇注式沥青铺装材料及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钢桥面铺装病害实例调查与分析 |
2.1 山东胜利黄河公路大桥 |
2.1.1 概述 |
2.1.2 历史破坏、维修情况及使用现状 |
2.1.3 桥面破坏原因 |
2.2 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 |
2.2.1 概述 |
2.2.2 历史破坏、维修情况及使用现状 |
2.3 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 |
2.3.1 概述 |
2.3.2 历史破坏、维修情况及使用现状 |
2.3.3 桥面铺装影响因素 |
2.4 安庆长江大桥 |
2.4.1 概述 |
2.4.2 历史破坏、维修情况及使用现状 |
2.4.3 桥面病害原因 |
2.5 南京第二长江大桥 |
2.5.1 概述 |
2.5.2 历史破坏、维修情况及使用现状 |
2.5.3 桥面铺装影响因素 |
2.6 润扬长江大桥 |
2.6.1 概述 |
2.6.2 历史破坏、维修情况及使用现状 |
2.6.3 桥面病害原因 |
2.7 钢桥面铺装主要病害类型及成因分析 |
2.7.1 裂缝 |
2.7.2 车辙 |
2.7.3 脱层、推移 |
2.7.4 鼓包 |
2.7.5 坑槽 |
2.7.6 其他破坏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钢桥面铺装层混合料级配优化 |
3.1 钢桥面铺装用SMA混合料优化 |
3.1.1 原材料选择 |
3.1.2 SMA材料组成设计与优化 |
3.2 基于体积设计法的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 |
3.2.1 原材料性能检测 |
3.2.2 基于体积设计法浇注式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 |
3.2.3 基于逐级填充理论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研究 |
3.2.4 小结 |
3.3 浇注式(GA)沥青混凝土优化 |
3.3.1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 |
3.3.2 浇注式沥青结合料性能试验 |
3.3.3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GA10)性能试验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浇筑式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及其层间粘结性能研究 |
4.1 影响浇筑式沥青混凝土性能因素研究 |
4.1.1 试件放置时间对贯入度的影响 |
4.1.2 试验温度对贯入度的影响 |
4.1.3 不同级配对贯入度的影响 |
4.1.4 不同矿粉对贯入度的影响 |
4.2 防水粘结层 |
4.2.1 防水粘结层性能验证 |
4.2.2 组合结构疲劳性能试验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钢桥面铺装技术在东南沿海某跨海大桥中的应用 |
5.1 工程背景 |
5.1.1 气候条件 |
5.1.2 交通条件 |
5.1.3 桥面主要结构参数 |
5.1.4 其他条件 |
5.2 东南沿海某跨海大桥桥面铺装方案 |
5.3 铺装材料技术要求 |
5.3.1 行车道防水粘结层 |
5.3.2 行车道沥青混合料铺装层 |
5.3.3 排水管及填缝料 |
5.4 东南沿海某跨海大桥桥面铺装施工技术要求 |
5.4.1 铺装施工基本规定 |
5.4.2 铺装层施工准备 |
5.4.3 试验路铺装 |
5.4.4 喷砂除锈及防腐层 |
5.4.5 边缘防、排水处理 |
5.4.6 改性沥青加工与贮存 |
5.4.7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施工 |
5.4.8 改性乳化沥青粘层 |
5.4.9 SMA混合料施工 |
5.4.10 施工缝设置与处理 |
5.4.11 交通开放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复合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钢桥面铺装蠕变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铺装蠕变行为研究 |
1.2.2 温度场分析研究 |
1.2.3 车辙预估方法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沥青混凝土铺装蠕变行为 |
2.1 沥青铺装层蠕变现象与车辙概念 |
2.1.1 蠕变现象概念 |
2.1.2 车辙概念 |
2.2 铺装车辙成因和影响因素 |
2.2.1 铺装车辙成因 |
2.2.2 铺装车辙影响因素 |
2.3 钢桥面铺装车辙控制指标及容许值 |
2.4 钢桥面铺装高温性能研究方法和车辙本构模型 |
2.4.1 高温性能研究方法 |
2.4.2 铺装车辙本构模型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铺装结构温度场计算 |
3.1 温度场计算理论 |
3.1.1 温度场概念 |
3.1.2 热传导方程 |
3.1.3 传热方式 |
3.1.4 边界条件 |
3.2 计算参数 |
3.3 有限元模型参数及边界条件设置 |
3.3.1 建立有限元模型 |
3.3.2 定义模型材料参数 |
3.3.3 设置边界条件 |
3.4 铺装结构温度场求解结果 |
3.4.1 温度场对比结果 |
3.4.2 南京长江大桥铺装结构温度场计算结果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铺装材料蠕变试验及有限元模拟 |
4.1 铺装材料原材料选择和配合比设计 |
4.1.1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原材料选择和配合比设计 |
4.1.2 高弹改性沥青混合料原材料选择和配合比设计 |
4.2 单轴贯入蠕变试验 |
4.2.1 试验原理 |
4.2.2 试验方案 |
4.2.3 蠕变试验结果 |
4.2.4 蠕变试验有限元模拟 |
4.3 车辙试验 |
4.3.1 试验方法 |
4.3.2 试验结果 |
4.3.3 车辙试验有限元模拟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铺装车辙有限元分析和计算 |
5.1 铺装车辙计算有限元原理 |
5.1.1 有限元实现蠕变本构关系 |
5.1.2 瞬态温度场求解蠕变方法 |
5.2 铺装车辙计算参数 |
5.2.1 荷载参数 |
5.2.2 材料参数 |
5.3 影响车辙的因素 |
5.3.1 温度 |
5.3.2 加载位置 |
5.3.3 超载 |
5.3.4 铺装层厚度 |
5.4 南京长江大桥铺装车辙预估 |
5.4.1 统计车流量和轴载换算 |
5.4.2 车辙有限元预估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参考文献 |
(3)钢桥面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铺装脱层推移病害力学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钢桥面铺装体系的研究概述 |
1.2.1 钢桥面铺装体系概述 |
1.2.2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铺装体系概述 |
1.3 钢桥铺装力学特性的研究概述 |
1.4 钢桥面防水体系的研究概述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铺装层应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
2.1 依托工程背景 |
2.1.1 钢桥设计参数 |
2.1.2 铺装层参数 |
2.2 力学理论基础 |
2.2.1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分析理论 |
2.2.2 脱层破坏的力学理论基础 |
2.3 接触单元设置 |
2.3.1 接触行为 |
2.3.2 接触算法 |
2.4 有限元模型 |
2.4.1 基本假设 |
2.4.2 模型参数 |
2.5 车辆荷载 |
2.6 不利荷位 |
2.7 有限元模型网格的二次划分 |
2.8 多因素对铺装层应力的影响 |
2.8.1 正交试验设计 |
2.8.2 温度水平 |
2.8.3 正交试验结果 |
2.9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汽车在纵坡的行驶状态研究与时温等效换算 |
3.1 车辆爬坡特征 |
3.2 车辆下坡特征 |
3.3 上下坡铺装层受力分析 |
3.3.1 上坡力学分析 |
3.3.2 下坡力学分析 |
3.4 交通状况对汽车行驶的影响 |
3.4.1 上坡段的几种行驶行为 |
3.4.2 下坡段的几种行驶行为 |
3.4.3 不同坡度下汽车对铺装层的水平作用力 |
3.5 时温等效原理 |
3.6 时温等效换算 |
3.6.1 汽车在上坡路段坡度与速度的关系 |
3.6.2 轴载累计作用时间 |
3.6.3 时间-温度换算 |
3.7 钢桥铺装结构温度场的研究 |
3.7.1 钢桥铺装层温度场 |
3.7.2 铺装层等效模量的计算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纵坡钢桥铺装结构的受力分析 |
4.1 纵坡钢桥铺装结构在夏季不同时间的应力 |
4.2 纵坡钢桥铺装结构在不同坡度下的应力 |
4.3 超载对纵坡钢桥铺装结构受力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脱层破坏对纵坡钢桥铺装层受力的影响 |
5.1 脱层破坏的调查 |
5.2 生死单元的原理 |
5.3 连续脱层的铺装结构的受力分析 |
5.4 非连续脱层的铺装结构的受力分析 |
5.5 脱层拓展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4)钢桥面沥青铺装层使用状况评价及养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 |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意义 |
1.3.3 研究线路 |
第二章 钢桥面沥青铺装层典型病害分析 |
2.1 钢桥面沥青铺装病害形式及特点 |
2.1.1 裂缝 |
2.1.2 车辙 |
2.1.3 脱层及推移 |
2.1.4 松散、掉粒、坑槽 |
2.1.5 鼓包 |
2.2 钢桥面铺装病害成因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钢桥面沥青铺装层使用状况评价体系研究 |
3.1 沥青铺装层铺装体系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1 现行规范评价指标 |
3.1.2 钢桥面沥青铺装层评价标准存在的问题 |
3.1.3 钢桥面沥青铺装层使用状况评价指标 |
3.2 钢桥面沥青铺装层使用状况评定体系研究 |
3.2.1 研究范围 |
3.2.2 研究方法 |
3.2.3 使用状况评价指标分析 |
3.3 钢桥面沥青铺装使用状况评价标准 |
3.4 养护决策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钢桥面沥青铺装层关键养护技术研究 |
4.1 直投改性浇注式沥青修补技术 |
4.1.1 直投型浇注式沥青开发 |
4.1.2 直投改性剂对沥青性能的影响规律 |
4.1.3 直投改性剂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性能验证 |
4.1.4 小型移动式拌合设备开发 |
4.2 超固封层预防性养护技术 |
4.2.1 原材料 |
4.2.2 水性环氧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 |
4.2.3 水性环氧改性乳化沥青性能分析 |
4.2.4 凝胶特性 |
4.2.5 相结构分析 |
4.2.6 SCS超固封层配合比设计 |
4.2.7 SCS超固封层路用性能分析 |
4.2.8 SCS超固封层开放交通时间分析 |
4.2.9 SCS超固封层使用条件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钢桥面沥青铺装层养护措施 |
5.1 钢桥面沥青铺装层病害养护技术 |
5.1.1 裂缝养护技术 |
5.1.2 车辙养护技术 |
5.1.3 松散、掉粒、坑槽养护技术 |
5.1.4 脱层、推移养护技术 |
5.1.5 鼓包养护技术 |
5.2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工程应用 |
6.1 项目概况 |
6.2 养护管理目的与工作原则 |
6.3 养护数据分析及使用状况评价 |
6.3.1 日常性养护 |
6.3.2 钢桥面沥青铺装病害处理 |
6.3.3 钢桥面沥青铺装使用性能检测 |
6.4 养护措施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钢桥面浇注式沥青混合料铺装施工控制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钢桥面浇注式铺装常见病害调查分析 |
2.1 钢桥面铺装体系的主要病害 |
2.1.1 钢桥面浇注式铺装使用情况调研 |
2.1.2 钢桥面浇注式铺装主要病害分类 |
2.2 施工因素对钢桥面浇注式铺装的影响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原材料对浇注式混合料性能的影响 |
3.1 矿粉0.075通过率对混合料性能影响研究 |
3.2 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因素 |
3.2.1 不同标号基质沥青对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 |
3.2.2 不同产地70#沥青对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 |
3.2.3 基质沥青延度对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 |
3.3 聚合物复合改性沥青对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分析 |
3.3.1 试验方案 |
3.3.2 改性剂掺量的影响 |
3.3.3 流动剂掺量的影响 |
3.3.4 降粘剂掺量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钢桥面铺装混合料生产质量控制与性能要求 |
4.1 沥青储存稳定性分析 |
4.1.1 试验设计 |
4.1.2 高弹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 |
4.1.3 聚合物复合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 |
4.2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储存稳定性 |
4.2.1 试验方案 |
4.2.2 试验结果分析 |
4.3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要求 |
4.3.1 试验方案 |
4.3.2 试验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钢桥面浇注式铺装施工控制要点 |
5.1 钢桥面浇注式铺装施工控制点 |
5.2 施工质量控制指标 |
5.3 性能波动时的应急预案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钢桥面铺装施工控制 |
6.1 原材料施工控制 |
6.1.1 钢板防水粘结材料 |
6.1.2 混合料层间粘结层改性乳化沥青材料 |
6.1.3 玄武岩碎石 |
6.1.4 聚合物复合改性沥青 |
6.1.5 高弹性改性沥青 |
6.1.6 矿粉 |
6.2 试验段施工控制 |
6.2.1 钢桥面防水粘结体系 |
6.2.2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GA10 |
6.2.3 高弹改性沥青SMA10 |
6.3 防水粘结层施工控制 |
6.3.1 施工环境条件与实体监测指标 |
6.3.2 施工情况及质量控制 |
6.4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施工控制 |
6.4.1 施工过程 |
6.4.2 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
6.4.3 混合料质量评价 |
6.5 高弹性改性沥青SMA10施工控制 |
6.5.1 施工过程 |
6.5.2 混合料质量评价 |
6.6 边缘排水、中央分隔带施工及验评 |
6.7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山区大跨径悬索桥钢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国外部分 |
1.2.2 国内部分 |
1.2.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2 大跨径钢桥面铺装技术分析 |
2.1 常见钢桥面的铺装方法 |
2.2 MA(GA)+SMA钢桥面铺装结构应用分析 |
2.2.1 MA(GA)+SMA概况 |
2.2.2 GA类铺装在国内的应用情况 |
2.2.3 GA(MA)对环境与交通的适应性评价 |
2.3 环氧沥青混凝土应用情况分析 |
2.3.1 环氧沥青混凝土铺装概况 |
2.3.2 沥青环氧混凝土铺装应用 |
2.3.3 TAF环氧沥青混凝土铺装 |
2.4 ERS铺装用介绍 |
2.5 大跨度钢桥面铺装方法特点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3 大跨径钢桥面铺装的组合材料性能分析 |
3.1 防水粘接层铺装 |
3.1.1 不同防水体系的钢板拉拔实验 |
3.1.2 几种不同防水材料拉拔实验结果分析 |
3.1.3 防水粘接层剪切实验 |
3.1.4 防水粘接层与钢板剪切实验结果分析 |
3.1.5 层间粗糙度对抗剪强度的影响分析 |
3.1.6 防水粘结层场地拉拔试验 |
3.1.7 钢板试验段现场拉拔试验结果分析 |
3.2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深化研究 |
3.2.1 浇注式用沥青结合料的选取 |
3.2.2 沥青结合料老化分析 |
3.2.3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设计流程 |
3.2.4 级配确定 |
3.2.5 最佳油石比的确定 |
3.2.6 高温稳定性对比分析 |
3.2.7 低温抗裂性分析 |
3.2.8 级配对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的影响分析 |
3.2.9 矿粉细度对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的影响分析 |
3.2.10 浇筑式沥青混凝土研究成果 |
3.3 铺装上层SMA-13配合比研究 |
3.3.1 沥青结合料比选试验 |
3.3.2 SMA-13混合料性能试验 |
3.4 本章小结 |
4 大跨度钢桥面铺装生产技术研究 |
4.1 钢桥面板防腐施工 |
4.1.1 桥面板防腐施工工艺流程 |
4.1.2 施工总体部署 |
4.1.3 桥面板防腐施工工艺概述 |
4.2 防水粘接层施工 |
4.2.1 日本环氧树脂材料技术要求 |
4.2.2 日本环氧树脂材料施工工艺 |
4.2.3 日本环氧树脂材料作业要求 |
4.3 下层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铺装 |
4.3.1 原材性能及配合比设计结果 |
4.3.2 GA-10 配合比设计结果 |
4.3.3 施工工序流程 |
4.3.4 混合料的拌制 |
4.3.5 混合料的运输 |
4.3.6 混合料的摊铺 |
4.3.7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接缝、养护处理 |
4.3.8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标准 |
4.4 上面层SMA-13沥青混凝土铺装施工 |
4.4.1 原材性能及配合比设计结果 |
4.4.2 SMA-13混合料的拌合 |
4.4.3 SMA-13混合料的运输 |
4.4.4 SMA-13混合料的摊铺 |
4.4.5 SMA-13混合料的碾压 |
4.4.6 施工缝的处理 |
4.4.7 施工质量的检验方法 |
4.5 研究结果的工程应用 |
4.6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钢桥面热拌环氧沥青铺装质量风险防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1.1 问题提出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钢桥面铺装技术发展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外钢桥面铺装质量控制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质量与风险管理理论 |
2.1 风险理论 |
2.1.1 风险的概念 |
2.1.2 风险的特征和性质 |
2.1.3 风险的构成要素 |
2.1.4 风险的分类 |
2.2 质量风险 |
2.2.1 质量和质量风险的定义 |
2.2.2 质量风险管理的目标和对象 |
2.2.3 质量风险管理的思路和流程 |
2.2.4 质量风险的识别和评价 |
2.2.5 质量风险的控制 |
2.3 质量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2.3.1 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2.3.2 质量风险研究现状 |
2.3.3 施工质量风险研究存在的问题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钢桥面铺装技术特点与病害研究 |
3.1 钢桥面铺装材料性能特点 |
3.1.1 环氧沥青混凝土与其他铺装材料的比较 |
3.1.2 日本TAF与美国ChemCo及国产环氧沥青混凝土铺装材料的比较 |
3.2 钢桥面铺装方案技术特点 |
3.2.1 美国ChemCo环氧沥青铺装方案技术特点 |
3.2.2 日本TAF环氧沥青铺装方案技术特点 |
3.2.3 国产环氧沥青铺装方案技术特点 |
3.2.4 浇注式沥青(浇注+SMA)铺装方案技术特点 |
3.2.5 ERS(SMA+RA05+EBCL)铺装方案技术特点 |
3.2.6 钢桥面铺装方案技术综合比较分析 |
3.3 钢桥面铺装病害类型与成因分析 |
3.3.1 钢桥面铺装技术应用及实例效果 |
3.3.2 钢桥面铺装病害类型及特点 |
3.3.3 钢桥面铺装病害成因分析 |
3.4 各种铺装方案常见病害及原因分析 |
3.4.1 环氧沥青铺装结构(EA+EA) |
3.4.2 浇注式沥青铺装结构(GA+SMA) |
3.4.3 树脂沥青铺装组合体系(ERS)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钢桥面热拌环氧沥青铺装质量风险研究 |
4.1 工程概况 |
4.1.1 主桥钢桥面铺装结构形式 |
4.1.2 主桥钢桥面铺装主要工程数量 |
4.1.3 工程自然环境及条件(气候与水文) |
4.1.4 主桥钢桥面铺装工作条件 |
4.1.5 主桥钢桥面铺装施工总体平面布置图 |
4.2 主桥钢桥面铺装热拌环氧沥青施工工艺 |
4.2.1 钢桥面板喷砂除锈及防腐层施工 |
4.2.2 钢桥面环氧防水粘结层及粘结层的施工 |
4.2.3 钢桥面热拌环氧沥青混凝土的施工 |
4.3 本项目工程特点分析 |
4.3.1 项目工程特点 |
4.3.2 主桥钢桥面铺装方案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
4.4 主桥钢桥面热拌环氧沥青铺装质量风险分析 |
4.4.1 本项目工程特点的质量风险分析 |
4.4.2 环氧沥青施工特点的质量风险分析 |
4.4.3 环氧沥青传统施工方法的质量风险分析 |
4.4.4 全幅摊铺施工新技术应用的质量风险分析 |
4.4.5 养护阶段的质量风险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钢桥面热拌环氧沥青铺装质量风险防控措施研究 |
5.1 热拌环氧沥青施工质量风险防控总体思路 |
5.2 热拌环氧沥青施工质量风险防控措施研究 |
5.2.1 施工技术创新防控措施 |
5.2.2 施工组织防控措施 |
5.2.3 工艺控制防控措施 |
5.2.4 设备改造及工艺改进防控措施 |
5.2.5 施工保障防控措施 |
5.2.6 精细化管理防控措施 |
5.2.7 防“粘轮”措施 |
5.2.8 防“死料”措施 |
5.2.9 防“鼓包”措施 |
5.2.10 防水防污染措施 |
5.2.11 雨季施工防控措施 |
5.2.12 其他防控措施 |
5.2.13 养护阶段“鼓包”的查排防控措施 |
5.3 应用效果与评价 |
5.3.1 大榭第二大桥钢桥面铺装工程应用效果 |
5.3.2 大榭第二大桥钢桥面铺装工程应用评价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寒区钢桥面浇注式沥青混凝土低温指标及铺装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钢桥面铺装结构研究现状 |
1.2.2 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钢桥面铺装结构调查及温度场分析 |
2.1 钢桥面铺装结构调查 |
2.1.1 铺装层功能要求 |
2.1.2 钢桥面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铺装结构调查 |
2.2 钢桥面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铺装病害调查及成因分析 |
2.2.1 我国钢桥面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铺装病害调查 |
2.2.2 病害成因分析 |
2.3 寒冷地区钢桥面浇注式铺装气候条件调查与分析 |
2.3.1 寒冷地区定义 |
2.3.2 内蒙古气候条件调查及浇注式沥青混凝土使用条件分析 |
2.4 寒冷地区钢桥面铺装温度场分析 |
2.4.1 钢桥面铺装温度场影响因素 |
2.4.2 桥面铺装温度场模拟 |
2.4.3 温度场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寒冷地区浇注式沥青混凝土低温评价指标研究 |
3.1 现行沥青混合料低温评价方法及指标 |
3.2 研究方案及原材料技术性质 |
3.2.1 原材料技术性质及沥青选择 |
3.2.2 级配选择 |
3.2.3 研究方案 |
3.3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研究 |
3.3.1 低温弯曲试验 |
3.3.2 弯曲蠕变试验 |
3.3.3 低温劈裂试验 |
3.4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低温评价指标研究 |
3.4.1 低温评价指标相关性分析 |
3.4.2 低温评价指标敏感性分析 |
3.4.3 寒冷地区浇注式沥青混凝土低温评价标准 |
3.5 高温性能及流动性验证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耐久性研究 |
4.1 钢桥面铺装层疲劳损伤分析 |
4.1.1 疲劳损伤理论 |
4.1.2 疲劳性能曲线 |
4.2 GA疲劳特性研究 |
4.2.1 室内疲劳试验方案 |
4.2.2 应力比对GA疲劳寿命的影响 |
4.2.3 沥青用量对GA疲劳寿命的影响 |
4.3 GA室内疲劳方程建立及修正 |
4.3.1 疲劳方程建立 |
4.3.2 室内疲劳方程修正 |
4.4 GA水稳定性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寒冷地区钢桥面组合铺装结构研究 |
5.1 组合铺装结构的优点 |
5.2 组合铺装结构路用性能研究 |
5.2.1 高温稳定性 |
5.2.2 低温性能 |
5.2.3 寒冷地区抗冻性 |
5.3 寒冷地区铺装层与钢桥面层间结合研究 |
5.3.1 钢桥面防水粘结层 |
5.3.2 低温柔性试验 |
5.3.3 复合结构剪切拉拔试验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寒冷地区浇注式沥青混凝土施工工艺 |
6.1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生产及运输 |
6.1.1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拌制 |
6.1.2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运输 |
6.2 钢桥面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铺装体系施工 |
6.2.1 桥面钢板除锈施工工艺 |
6.2.2 防水粘结层施工工艺 |
6.2.3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摊铺及注意事项 |
6.2.4 粘层及改性SMA混合料施工 |
6.3 寒冷地区浇注式沥青混合料储存稳定性研究 |
6.4 本章小结 |
主要结论及进一步研究建议 |
主要研究结论 |
主要创新点 |
进一步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浇筑式沥青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与路用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水平 |
1.2.1 国外研究概况 |
1.2.2 国内研究概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指标 |
2.1 矿质集料选用及设计指标 |
2.1.1 集料 |
2.1.2 矿粉 |
2.2 胶结料的选用及设计指标 |
2.2.1 A-70#基质沥青 |
2.2.2 SBS改性沥青 |
2.2.3 TLA湖沥青 |
2.2.4 胶结料掺和比例 |
2.3 混合料级配范围及设计指标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的流动性研究 |
3.1 流动性对铺装产生的影响 |
3.2 流动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
3.2.1 正交设计试验方案的确定 |
3.2.2 沥青混凝土刘埃尔流动度试验 |
3.2.3 刘埃尔流动度试验结果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浇注式改性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4.1 配合比设计方法 |
4.1.1 设计步骤 |
4.1.2 配合比各因素的选择 |
4.1.3 正交设计试验方案的确定 |
4.2 流动度试验 |
4.2.1 实验方法 |
4.2.2 试验结果 |
4.2.3 结果分析 |
4.3 贯入度试验 |
4.3.1 试验方法 |
4.3.2 实验结果 |
4.3.3 结果分析 |
4.4 空隙率分析 |
4.4.1 最大理论相对密度 |
4.4.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4.5 复验最佳沥青用量及最佳配比试验 |
4.5.1 浇注式TLA改性沥青混凝土复验试验 |
4.5.2 浇注式TLA复合改性沥青混凝土复验试验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浇注式改性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试验 |
5.1 高温稳定性 |
5.1.1 车辙试验 |
5.1.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5.2 低温抗裂性 |
5.2.1 低温弯曲试验 |
5.2.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5.3 水稳定性 |
5.3.1 冻融劈裂试验试验方法 |
5.3.2 实验结果分析 |
5.4 传统工程实际应用对比 |
5.4.1 桥面铺装结构及技术指标 |
5.4.2 配合比设计及路用性能 |
5.4.3 对比 |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1 结论 |
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附录B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参与课题目录) |
(10)钢桥面沥青铺装层结构性破坏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钢桥面铺装层破坏形式及成因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钢桥面铺装材料性能参数试验研究 |
2.1 原材料性能指标研究 |
2.2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及性能试验研究 |
2.2.1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GA10 |
2.2.2 高弹改性沥青SMA10 |
2.3 沥青混合料模量参数试验研究 |
2.3.1 变形模量测试方法 |
2.3.2 复合梁竖向位移测试 |
2.3.3 变形模量分析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钢桥面铺装结构力学响应分析 |
3.1 基本条件及参数分析 |
3.1.1 结构条件 |
3.1.2 气候条件 |
3.1.3 交通条件 |
3.2 钢桥面铺装最不利荷位分析 |
3.2.1 力学有限元模型建立 |
3.2.2 最不利荷位分析 |
3.3 钢桥面铺装关键力学指标计算分析 |
3.3.1 最大弯拉应变分析 |
3.3.2 最大竖向位移分析 |
3.3.3 最大剪应力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钢桥面铺层温度场分析 |
4.1 钢桥面铺装温度场数值分析模型建立 |
4.1.1 基本假设条件 |
4.1.2 热传导一般方程 |
4.1.3 边界条件 |
4.2 特征日温度场分析 |
4.3 温度场模型建立及修正 |
4.4 钢桥面铺装结构性破坏区间温度场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钢桥面沥青铺装疲劳开裂预估研究 |
5.1 钢桥面铺装材料疲劳特性分析 |
5.1.1 疲劳开裂试验方法 |
5.1.2 铺装材料疲劳方程 |
5.2 钢桥面沥青铺装层疲劳损伤分析 |
5.2.1 轴载作用次数分析 |
5.2.2 疲劳损伤度计算 |
5.3 钢桥面沥青铺装层疲劳开裂预估 |
5.4 钢桥面铺装层开裂养护对策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钢桥面沥青铺装结构脱层预估研究 |
6.1 钢桥面铺装疲劳剪切试验方法研究 |
6.1.1 剪切试验装置 |
6.1.2 剪切疲劳测试方法 |
6.1.3 剪切疲劳试验条件 |
6.2 直剪应力与斜剪应力关系研究 |
6.2.1 剪切试验的力学平衡及转化 |
6.2.2 剪切强度试验结果 |
6.2.3 滑动摩阻系数计算 |
6.2.4 直剪应力与斜剪应力转化系数 |
6.3 钢桥面铺装层间剪切疲劳特性研究 |
6.3.1 剪切疲劳破坏判断标准 |
6.3.2 直剪疲劳与斜剪疲劳过程转化研究 |
6.3.3 剪切疲劳方程 |
6.4 钢桥面沥青铺装层间疲劳损伤分析 |
6.5 剪切疲劳寿命预估 |
6.6 钢桥面铺装层脱层预防对策分析 |
6.7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钢桥面铺装层车辙变形预估研究 |
7.1 铺装结构剪切性能分析 |
7.1.1 铺装结构剪应力有限元分析 |
7.1.2 铺装材料抗剪强度分析 |
7.1.3 抗剪性能参数 |
7.2 铺装材料高温稳定性试验分析 |
7.2.1 车辙试验结果 |
7.2.2 轮载作用次数对车辙深度的影响 |
7.2.3 温度对车辙深度的影响 |
7.2.4 剪切性能参数τ/τ0对车辙深度的影响 |
7.3 钢桥面铺装层车辙预估与验证 |
7.3.1 车辙预估方程建立 |
7.3.2 钢桥面铺装层车辙预估模型 |
7.3.3 车辙变形预估验证 |
7.4 钢桥面铺装层车辙预防对策分析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及展望 |
8.1 主要成果及结论 |
8.2 主要创新点 |
8.3 进一步研究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
四、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铺装破坏原因(论文参考文献)
- [1]钢桥面浇注式沥青铺装材料及施工技术研究[D]. 林彬.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2]复合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钢桥面铺装蠕变行为研究[D]. 刘后宇. 南京林业大学, 2020(01)
- [3]钢桥面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铺装脱层推移病害力学机理[D]. 陈以恒.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4]钢桥面沥青铺装层使用状况评价及养护技术研究[D]. 周乐.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5)
- [5]钢桥面浇注式沥青混合料铺装施工控制关键技术[D]. 肖晶晶.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5)
- [6]山区大跨径悬索桥钢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技术研究[D]. 刘小凡.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7]钢桥面热拌环氧沥青铺装质量风险防控研究[D]. 郑小聪. 重庆交通大学, 2018(06)
- [8]寒区钢桥面浇注式沥青混凝土低温指标及铺装技术研究[D]. 苏子元. 长安大学, 2018(01)
- [9]浇筑式沥青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与路用性能试验研究[D]. 周再恒. 长沙理工大学, 2017(05)
- [10]钢桥面沥青铺装层结构性破坏预估研究[D]. 王民. 重庆交通大学, 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