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考教材盗版猖獗谁之过?(论文文献综述)
陈宁[1](2020)在《转型背景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供应新模式探讨》文中研究指明自2019年6月起,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编教材供应方式发生转变,由自考系统自办发行改为由出版社代为发行。在总结自考教材供应专有渠道优势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自考教材供应方式转变面临的挑战,进而从应对当前挑战和长远发展的角度对自考教材供应提出4点建议:1)充分重视自考教材供应;2)加强指导、协调和监督,支持有关各方做好自考教材供应;3)充分认识盗版危害,配合和支持有关方面打击盗版;4)顺应时代要求,积极构建自学考试教材供应新模式。
张轲[2](2019)在《Z远程教育集团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2年“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这种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也逐渐走向社会大众。在教育行业中,网络远程教学这种“互联网+教育”的新兴教学模式己经逐渐成为现代职业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远程在线教育产业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创造了跨地区、跨时间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使教学更加日常化、知识获取渠道更加灵活和多样化。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教育市场规模增长迅速,至2017年,在线教育的规模增长到2800亿元,在线教育用户达1.6亿人。许多资本盲目跟风进入市场,仅2018年上半年在线教育领域融资数量已完成182起,披露的融资总额约153亿元,几乎达到2017年一年的融资总额。由于在线教育的巨大前景和日益增长的网民基数,较低的行业壁垒,资本疯狂的进入造就了目前白热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在这种剧烈的市场竞争下,许多在线培训机构如昙花一现。“互联网+”的到来,对传统菅销和互联网营销的发展产生了诸多影响,给众多企业带了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对于教育培训机构而言,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想要获得更多的受众认知、更多的市场空间、更多的市场份额,就必须要创新传统的营销策略,从全新的角度对营销策略进行定位和重塑。Z远程教育集团是以网络职业教育为核心的典型“互联网+教育”企业。论文明确了“互联网+”、远程在线教育的概念及特点,并对市场营销战略理论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和归纳。运用4P市场营销理论分析了Z远程教育集团在产品、定价、渠道、促销这几个方面的市场营销现状,利用PEST分析法和波特五力模型对Z远程教育集团所处的营销宏观环境和竞争环境以及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指出Z远程教育集团面临的营销问题并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结合Z远程教育集团的愿景和使命,对Z远程教育集团的下一步的营销策略提出了改进和实施建议。Z远程教育集团在产品策略上应加大开发新产品开发力度,通过在线平台收集用户学习数据,根据个体情况定制课程实行产品差异化策略,提高服务质量,改善用户体验,增加服务附加值,加强打击盗版力度;价格策略上应实行优势学科较高价格,新品牌低价格,用户差别定价的多种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上应注重线下间接渠道的建设,加强区域经销商的管理,推广校企合作渠道模式创造良性在线学习生态圈;促销策略上应综合运用各种线上线下促销工具而不是依赖网络促销。最后,文章指出Z远程教育集团在进行合理配置企业资源方面,强化企业文化作为前进支撑,同时增强核心组织架构的整体组织能力,加强对各项管理制度和市场行为政策的管理来保证营销策略的有效实施。
成雪冬[3](2019)在《广东省高校编外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研究 ——以MBA教育中心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根据2017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要求,高校和公立医院将保留事业单位的属性,取消其编制。目前,高校管理人员主要分为编制内管理人员、编制外管理人员两种,而编制外管理人员又分为短期合同工、劳务派遣、临时工三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多种形式的用人机制将是以后事业单位人事改革的大趋所在。近几年来,专业学位教育展现了飞跃式发展。作为第一个专业学位项目之一,MBA项目其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势头迅猛,对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作为MBA教育项目的管理人员,其工作积极性及创造力直接影响着MBA项目的管理水平及MBA教育发展的质量。本文利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在系统回顾国内外关于高校基层管理及编外人员的相关激励机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激励、激励机制等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对激励理论、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等理论进行阐释,并对高校MBA教育中心编外管理人员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本文构建了MBA教育中心编外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的模型,该模型的构建以公平公正、自我激励、权变、正激励和负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为原则,以薪酬机制、绩效考评机制、培训机制、晋升机制、政策激励机制、情感激励机制为内容;通过该模型的构建,不断完善广东省MBA教育中心编外管理人员激励机制,使其组织文化更为团结向上、人岗配置更加优化合理、竞争氛围更加良性和谐、工作绩效更加优质高效,从而促进MBA教育项目的长效发展。
王先佑[4](2016)在《我是警察》文中认为1临出门时,富贵在心里发了誓:今天一定要把刀买到。富贵早就答应小凡,要带他去一次人民公园了。但工厂突然接了个大单,身为生产计划部组长的富贵就经常要加班,周六周天也忙得昏天黑地。货刚赶完,离自学考试的日子又不远了,富贵又不得不忙着啃书、备考。上周末刚考完,小凡就和他拉勾:这周六,一定要去人民公园。人民公园在市内,小凡之所以喜欢,是因为公园有游乐场。本来,秀娥也可以陪小凡的,但小凡不大愿意和她一起去。一是秀娥手紧,小凡看上好吃的好玩的,她总不大舍得给他买;二是秀娥有些胆小,进了游乐
俞永植[5](2013)在《中韩新词语的对比研究(1994年-2010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韩两国关于新词语的学术研究各具特点,近20年两国关于新词语研究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本文以中韩两国新词语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为研究基础,借鉴前人和时贤的研究成果,通过汉语和韩语的分别研究和汉、韩跨语言对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主要从语言学和社会学角度出发,分别总结了截止到2010年的汉语和韩语新词语的词形词义特点,对比汉、韩语新词语在词汇学方面的异同点,并通过两国各时期时代特点的新词语的分析,探讨两国受到国际化时代的影响和人们的意识变化和发展。本文研究对象为到2010年的汉语新词语和韩语新词语。主要参考《最新中韩新造语辞典》、《现代汉语新词词典》、《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1978——2000》、《21世纪华语新词语词典》、《新词语词典》、《2008年汉语新词语》、《2009年汉语新词语》、《2010年汉语新词语》中的汉语新词语以及韩国国立国语院1994-2010年“新语”调查中的韩语新词语。本文主要通过汉、韩语新词语研究、汉、韩语新词语语言学的词形词义对比研究和汉、韩语新词语社会语言学的比照研究,采取定量研究与定性讨论相结合,微观调查研究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别描述了汉、韩语新词语的特点,集中分析和总结了两国新词语词汇学及社会语言学方面的异同点。在汉语新词语的研究综述部分,分别总结了2001年、2005年、2009年、2010年汉语、韩语新词语特点。汉、韩语新词汇言学的对比研究方面,主要进行了词类特点、造词法特点、词义形态、产生渠道和生成途径四个方面的研究。(一)中韩两国新词语词类上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名词数量较多。(二)汉、韩语新词语在造词法上的特点如下:汉语新词语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韩语新词语分为“单一词”和“混种词(hybrid、复合词)①”。汉、韩语新词语大部分是已有词(素)的合成词,少有“完全新的词”,合成方式大部分相同,但因动宾顺序不同也存在不同点。汉、韩语新词语大致分为合成法生成的新词语和派生法生成的新词语。合成法生成的新词语中分为原形词根合成方式和变形词根合成方式。派生法生成的新词语分为接头派生(前缀)法和接尾派生(后缀)②法生成的新词语。合成法生成的新词语,原形词根合成方式中,汉、韩语新词语相同的合成结构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名词素的结合;形容词素和名词素的结合;动词素和动词素的结合;动词素和名词素的结合;名词素和动词素的结合;形容词素和动词素结合;名词素和形容词素结合。韩语新词语特有的合成结构包括:副词素和名词素的结合;不完全词根和名词的结合;副词素和补助用言结合;直接写出“连音”的合成词。汉语新词语特有的合成结构包括:形容词素和形容词素的结合;动词素和形容词素的结合。变形词根合成方式中,包括缩略方式和混合方式生成的新词语。缩略方式包括提取法、节略法和音节的缩略;合成方式包括接头派生法和接尾派生法。派生法生成新词语,接头派生法生成新词语包括:固有语接头派生词;汉字接头派生词;外来词接头词。接尾派生法生成新词语包括:固有语接尾词;汉字语接尾词;外来词接尾词。(接头词也可叫“前缀”,接尾词也可叫“后缀”)(三)汉、韩语新词语词义形态的对比研究主要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化和色彩的变化四个方面。(四)汉、韩语新词语产生渠道形式和生成途径研究汉、韩语新词语产生的渠道形式主要有:创造新词、旧词被赋予新义、外来词的介入、方言的引入和修辞法。本文主要从“借用”、“修辞造语”、“类推”对比分析汉、韩语新词语的生成途径。借用分为“外来词的借用”和“在同一语言系统内的借用”。修辞造语分为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和婉曲造语。类推包括反意的类推和类似的类推。在汉、韩语新词语社会语言学的比照研究部分,本文主要对近15年汉、韩语新词语的词义类别变化分析、社会发展及时代特点的新词语、人们意识和外来词产生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一)从政治、社会、军事、通信、经济、科技、医学、娱乐、生活、文化、地理及其他12个词义类别,分别对2001年、2005年、2009年、2010年汉语、韩语新词语词义类别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汉语、韩语新词语词义类别的异同点。(二)分析总结了中韩两国社会的变化发展,主要分析了各时期两国杨有时代特点的新词语。具体分析了80年代初期、1990年前期、2000年、2010年的中国主要社会变化及时代特点的新词语;80年代后期、1990年、2000年、2010年韩国的主要社会变化及时代特点的新词语。总结了只在中国使用的新词语、只在韩国使用的新词语、两国共同使用的新词语以及原来只在一个国家使用、但现在两国都通用的新词语和新词语族。(三)通过分析中韩两国外来词新词的使用现状,窥探了中韩人民对外意识的变化,比较了两国人民意识变化的不同之处。通过共同的新词语“酷”,总结了中韩两国人民的意识的变化发展原因,即新事物的流入、接受和新时代中国人民的意识变化;中国和韩国“新一代人”的人际关系变化;两国经济结构和生活节奏的变化,等等。
刘萑苇[6](2012)在《考试经济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 ——以湖南为例》文中认为考试经济是围绕考试而产生的各种经济活动与经济行为,即由市场行为主体为各种考试活动而展开服务或举行考试所带来经济利益,以及各主体为实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目标而进行的经济行为。我国每年有将近3000万人参加各种各样的考试,是世界参加考试人数最多的国家。随着考试种类的增多,考试次数的频繁,考试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个体受巨大经济利益的驱动,积极投入到考试市场,进一步刺激了考试经济的迅猛发展。在考试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考试组织垄断,“以考养考”屡见不鲜;缺乏考试法规约束,违规现象时有发生;考试形式单一且设置重复,考试资源严重浪费;考试市场混乱且信誉较低,不正当竞争现象严重;内部监管不力,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等问题相继出现,给社会产生了恶劣的负面效应,严重阻碍了考试经济健康的发展。本文通过研究考试经济的相关理论,以湖南省为例,结合湖南考试经济的现状,指出考试经济存在的问题。然后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对策,具体有:创新考试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健全考试法律法规,优化整合考试资源,科学规范组考方式,完善考试市场运行与监督机制,加强诚信严肃考纪,积极探索考试试点试行等,相信这些对策将会对湖南的考试经济乃至全国的考试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李杰[7](2012)在《高校教材着作权法律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着作权是作者或者其他权利人基于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的作品而依法享有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总称。如何使自己创造的、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受到法律的保护,并产生经济利益这一问题,一直以来就是作者和其他着作权人最关心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着作权客体范围不断扩大,有关着作权保护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但是相应的,新的侵权行为也不断出现。当前,高等学校的教材也开始面临着作权侵权和保护的问题。高等学校的教材作为教材的一种,有其特殊性,其创造性和学术价值可能都要远远大于普通的教材,因此有必要对高等学校教材的着作权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便对其进行全面的保护,更好地实现高等学校教材着作权人的利益,促进更多更好的高等学校教材的出现。对于高等学校教材着作权的问题,当前学术界虽有所涉及,但并未全面和深入地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为了更好地平衡高等学校教材着作权人和学生等使用人之间的利益,更好地保护高校教材的着作权,本论文试图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以下四个方面对高等学校教材的着作权问题进行研究:第一部分,对高校教材着作权进行界定。内涵的正确界定是研究任何一个事物的起点,对高校教材着作权的研究也需要从对高校教材着作权的界定入手。本文主要从高校教材的内涵和分类、高校教材的特性以及我国教材着作权保护和发展与趋势三个方面入手界定高校教材的着作权。第二部分,分析高校教材着作权的归属。权利只有被享有和行使才能真正实现其目的,所以着作权的归属对高校教材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部份通过对教材着作权的主体进行探析,借鉴其它国家教材着作权归属的相关规定,从高校教材的独创性的认定着手,对高校教材的着作权归属进行分类详解,主要从单位教材、自编教材、数字时代教材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第三部分,高校教材着作权的限制。不受限制的权利不是真正的权利,高校教材的着作权也不例外,但所有的限制都应当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本部份从教材着作权限制的基本理论入手,结合我国法律的规定以及国外的相关实践,从合理使用、法定许可二个方面对高校教材着作权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并对我国高校教材着作权限制的发展和完善提出了相关建议。第四部分,对高校教材着作权侵权及保护进行研究。本部份分析了高校教材着作权的侵权主体、侵权形式以及侵权的主要原因,并且通过高校教材着作权侵权的典型案例分析,从实践的角度加深对高校教材着作权侵权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为以后加强高校教材着作权的保护提出相关措施。
王伟忠[8](2011)在《高校腐败行为与廉政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等教育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象征和智慧烙印,而在进入知识社会时代的今天,高等教育更是作为知识的渊薮和人才的摇篮而成为一个国家经济繁荣、社会发展的深层动力。因此,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与否关系着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兴衰。目前中国高等教育正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但是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其中高校管理人员违法违纪行为就是一个突出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就旨在明确界定这一问题的现实情形、深入发掘其形成的缘由并从多个维度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和建议。首先,本文就高校管理者可支配的权力与范围进行了明晰,并分别论述了高校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来源与归属,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描述现阶段我国高校权力归属、权力结构的现状。同时,还将就高等教育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进行探讨,从党组织建设与行政管理两个方面描述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内的纪律监察体系建设。通过明晰高校的权力结构和纪律监察体系,从而引入当前我国高校管理者在权力行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次,本文对现行高校腐败行为进行描述。目前我国高校管理者的腐败行为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经济类腐败,主要是指在高校经济活动中出现的腐败行为,多发生在高校管钱、管物的部门和校办企业,其主要特征是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私设“小金库”、滥发私分钱物等;二是行业类腐败,主要是指发生在招生、考试、收费等活动中的腐败行为;三是学术类腐败,主要指在高校学术运作和管理活动中存在的腐败行为,特点是学术活动受到非学术因素,如行政权力、金钱、关系、人情等的侵扰和影响。无论是经济类腐败、行业类腐败,还是学术类腐败,都是与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相悖的丑恶现象。高校内部出现的腐败问题,在社会上产生的恶劣影响,将比其他领域更容易摧毁一个社会的良知,玷污社会的未来。第三,本文将对高校腐败行为进行归因分析。本研究认为,一方面是违纪者本人自身的原因,另一方面,其也存在着深刻的社会基础。本文从转型期社会价值的变迁导致的思想异化、高校内部权力失衡导致寻租空间的出现以及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急功近利行为三个方面进行归因分析。第四,在归因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首先从廉政制度建设入手,通过制度的约束力量刹住日益猖獗的违法乱纪之风。从学术与行政两方面分别借鉴国外先进的制度建设经验,并根据我国高校的现状,提出廉政制度建设的确立原则与建设方案的建议。第五,本文提出制度的建设只是高校廉政体系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我们必须要重视教育的力量,从而防患于未然,在根本上制止高校中违法违纪的行为。就廉政教育的实施,本文从高校廉政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载体以及文化平台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最后,本研究从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汲取营养和教训,从西方社会学理论中寻找分析现实的利器,从中国市场经济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中探究社会的症结,进而对廉政制度和廉政教育进行了更为深刻的反思。最后,研究提出了制度是否万能、卡里斯玛型领导对中国高校廉政建设的影响、以及中国式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廉政教育如何发展等三大追问,以作为本研究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胡美会[9](2009)在《重庆市图书出版单位数字出版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1世纪,数字媒体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完善和发展起来,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马歇尔﹒麦克卢汉所言,技术更新的最终结果是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在数字出版的浪潮下,技术革新正在深入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进而影响我们接受知识的方式和阅读习惯,这也必然会对传统出版方式带来新的冲击。尽管目前的传统出版仍然占据优势地位,但是,网络出版和手机出版等,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出版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处在数字浪潮中的传统出版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发展最为迅速的年轻直辖市,重庆市的文化产业建设也在蓬勃发展。传统图书出版单位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生力军,担负着在数字浪潮下推进文化建设的重任,更要抓住有利时机在数字浪潮中占有一席之地,而发展数字出版是最为有效的方式。本文就以重庆市的图书出版单位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数字出版的现状,并与其他城市相对比,分析所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之处,并为重庆市的数字出版发展提供建议和对策,供重庆图书出版单位发展数字出版参考。
崔涌[10](2007)在《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问题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网络游戏融合了互联网之后,迎来了经济发展的巨大契机,也带来了数量巨大的游戏网民。作为网络游戏主体的青少年,在游戏中得到了很多的乐趣,同时也造成部分青少年的“网络游戏成瘾”。产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是多方位的。网络游戏自身强大的吸引力,社会原因的多重作用,青少年在游戏中获得了心理需求的满足都是原因之一。网络游戏成瘾的危害性很大,因此,对成瘾青少年的救治至关重要。首先,家长、学校和社会要在心理上接纳和包容游戏成瘾的青少年。其次,青少年需要正确认识网络游戏和现实生活的关系,回到日常生活重新发现乐趣,建立生活的信心。再次,需要帮助青少年逐渐消除对游戏的心理依赖。最后,建立网络游戏的调控和准入机制,普及网络教育。只要各方面因素相互配合,采取的措施得当,青少年完全可以走出网络游戏成瘾。本文以浅薄之力试图全面地分析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局于笔者才学平庸,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师长、学友不吝赐教。
二、自考教材盗版猖獗谁之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考教材盗版猖獗谁之过?(论文提纲范文)
(1)转型背景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供应新模式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自考教材供应专有渠道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
2 自考教材供应方式转变面临的挑战 |
3 新模式下做好自考教材供应的建议 |
(2)Z远程教育集团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二) 研究的意义及方法 |
1.研究意义 |
2.研究方法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四) 研究内容及框架 |
1.研究内容 |
2.论文研究框架 |
二、相关理论概述 |
(一) “互联网+教育”相关理论分析 |
1.“互联网+”的概念 |
2.在线教育的概念及优势 |
3.我国在线教育发展路径 |
4.在线教育行业发展现状 |
5.“互联网+教育”对教育培训行业的影响 |
(二) 市场营销策略相关理论 |
1.市场营销策略的概念 |
2.市场营销策略的影响因素 |
3.市场营销环境理论 |
二、Z远程教育集团营销环境分析 |
(一) Z远程教育集团概况 |
(二) Z远程教育集团宏观营销环境分析 |
1.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
2.经济环境分析 |
3.社会文化环境 |
4.技术环境 |
(三) Z远程教育集团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1.行业现有竞争者分析 |
2.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
3.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4.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5.替代品 |
四、Z远程教育集团营销现状分析及数据调查 |
(一) Z远程教育集团营销现状分析 |
1.产品现状 |
2.价格现状 |
3.促销现状 |
4.渠道现状 |
(二) Z远程教育集团市场营销状况问卷调查 |
1.样本设计 |
2.问卷设计 |
3.问卷调查数据统计 |
五、Z远程教育集团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一) 营销策略问题分析 |
1.产品问题分析 |
2.价格问题分析 |
3.渠道问题分析 |
4.促销问题分析 |
(二) 问题成因分析 |
1.产品问题成因分析 |
2.价格问题成因分析 |
3.渠道问题成因分析 |
4.促销问题成因分析 |
六、Z远程教育集团营销策略的改进及保障措施 |
(一) 营销策略的目标 |
(二) 营销策略改进措施 |
1.产品策略改进 |
2.价格策略改进 |
3.渠道策略改进 |
4.促销策略改进 |
(三) 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1.合理配置企业资源 |
2.企业文化支撑 |
3.组织保障 |
4.执行力管理 |
七、结语 |
(一) 主要结论 |
(二) 论文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Z远程教育集团市场营销状况问卷调查》 |
致谢 |
(3)广东省高校编外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研究 ——以MBA教育中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方案设计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激励 |
2.1.2 激励机制 |
2.1.3 高校管理人员 |
2.1.4 高校编外管理人员 |
2.2 理论基础 |
2.2.1 激励理论 |
2.2.2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广东省高校MBA教育中心编外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现状分析 |
3.1 问卷内容设计及结果 |
3.1.1 问卷内容设计 |
3.1.2 问卷统计结果 |
3.2 广东省高校MBA教育中心编外管理人员基本情况 |
3.2.1 人员基本结构 |
3.2.2 工作条件 |
3.2.3 中心的组织架构及岗位人员设置 |
3.2.4 工作内容 |
3.3 广东省高校MBA教育中心编外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现状 |
3.3.1 工作现状分析 |
3.3.2 激励机制现状及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存在的问题 |
4.1.1 工作积极性偏低 |
4.1.2 用人管理不规范 |
4.1.3 薪资福利不高 |
4.1.4 考核机制不健全 |
4.1.5 岗位晋升机制狭窄 |
4.1.6 职业培训机制不到位 |
4.2 原因分析 |
4.2.1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健全 |
4.2.2 人员意识滞后,用人机制转换任务艰巨 |
4.2.3 培训机制及晋升机制缺乏具体政策依据 |
4.2.4 内部评价体系和社会化人才评价体系不合理 |
4.2.5 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科学激励机制的构建及实施策略 |
5.1 激励模型设计目标、任务、思路 |
5.1.1 构建目标 |
5.1.2 构建任务 |
5.1.3 构建思路 |
5.2 构建原则 |
5.2.1 公平公正的原则 |
5.2.2 自我激励原则 |
5.2.3 权变原则 |
5.2.4 正激励和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
5.2.5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原则 |
5.3 激励机制的实施策略 |
5.3.1 完善公平的薪酬机制 |
5.3.2 构建适合编外人员特点的绩效考评机制 |
5.3.3 构建合理的培训机制 |
5.3.4 构建畅通的晋升机制 |
5.3.5 政策激励机制 |
5.3.6 情感激励机制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的结论 |
二、研究的局限 |
三、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5)中韩新词语的对比研究(1994年-2010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来源和实践意义 |
1. 选题来源 |
2. 本文的实践意义 |
第二节 新词语理论研究综述 |
1. 语言理论研究基础 |
2. 社会历史原因 |
第二章 新词语研究现状 |
第一节 汉语新词语的研究现状 |
第二节 韩语新词语的研究现状 |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目的 |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范围和方法 |
1. 本文的研究范围 |
2.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三章 近 15 年汉、韩语新词语调查情况研究 |
第一节 近 15 年汉语新词语调查情况研究 |
1. 2001 年汉语新词语调查 |
2. 2005 年汉语新词语调查 |
3. 2009 年汉语新词语调查 |
4. 2010 年汉语新词语调查 |
第二节 近 15 年韩语新词语调查情况研究 |
1. 2001 年韩语新词语调查 |
2. 2005 年韩语新词语调查 |
3. 2009 年韩语新词语调查 |
4. 2010 年韩语新词语调查 |
第四章 汉、韩语新词语的词汇学特点 |
第一节 汉、韩语新词语的词类特点 |
第二节 汉、韩语新词语造词法特点 |
1. 汉、韩语新词语的造词法分类 |
(1) 韩语新词语的构词法分析 |
(2) 汉、韩语新词语结构类型对比 |
2. 合成法生成新词语 |
(1) 原形词根合成方式 |
汉语和韩语共有的合成结构 |
韩语独有的合成结构 |
汉语独有的合成结构 |
(2) 变形词根合成方式 |
缩略方式 |
混合方式 |
3. 派生法生成新词语 |
(1) 接头词派生法生成新词语 |
(2) 接尾词派生法生成新词语 |
第三节 汉、韩语新词语的词义形态 |
1. 词义的扩大 |
2. 词义的缩小 |
3. 词义的转移 |
4. 词义色彩的变化 |
第四节 汉、韩语新词语产生的渠道及主要生成途径的比较分析 |
1. 汉、韩语新词语产生的渠道 |
(1) 创造新词 |
(2) 旧词被赋予新义 |
(3) 外来词的介入 |
(4) 方言的引入 |
(5) 修辞法 |
2. 汉、韩语新词语主要生成途径的比较分析 |
(1) 借用 |
外来词的借用 |
在同一语言系统内的借用 |
(2) 修辞造语 |
比喻 |
比拟 |
借代 |
夸张 |
婉曲 |
(3) 类推 |
第五章 近 15 年汉、韩语新词语词义类别变化与社会演变的相关研究 |
第一节 近15年汉、韩语新词语词义类别变化分析 |
1. 2001年汉、韩语新词语词义类别变化分析 |
2. 2005 年汉、韩语新词语词义类别变化分析 |
3. 2009 年汉、韩语新词语词义类别变化分析 |
4. 2010 年汉、韩语新词语词义类别变化分析 |
第二节 近 15 年汉、韩语新词语词义类别比较与社会演变的相关研究 |
1. 政治方面汉、韩语新词语对比分析与社会演变的相关研究 |
2. 社会方面汉、韩语新词语对比分析与社会演变的相关研究 |
3. 军事方面汉、韩语新词语对比分析与社会演变的相关研究 |
4. 通信方面汉、韩语新词语对比分析与社会演变的相关研究 |
5. 经济方面汉、韩语新词语对比分析与社会演变的相关研究 |
6. 科技方面汉、韩语新词语对比分析与社会演变的相关研究 |
7. 医学方面汉、韩语新词语对比分析与社会演变的相关研究 |
8. 娱乐方面汉、韩语新词语对比分析与社会演变的相关研究 |
9. 生活方面汉、韩语新词语对比分析与社会演变的相关研究 |
10. 文化方面汉、韩语新词语对比分析与社会演变的相关研究 |
11. 地理方面汉、韩语新词语对比分析与社会演变的相关研究 |
12. 其他方面汉、韩语新词语对比分析与社会演变的相关研究 |
第三节 新词语词义类别比率与关注度的相对关系分析 |
第六章 中国和韩国社会的变化发展及时代特点的新词语 |
第一节 中国社会的变化发展及时代特点的新词语 |
1. 80 年代中国社会的变化发展及时代特点的新词语 |
2. 90 年代中国社会的变化发展及时代特点的新词语 |
3. 2000 年中国社会的变化发展及时代特点的新词语 |
4. 2010 年中国社会的变化发展及时代特点的新词语 |
第二节 韩国社会的变化发展及时代特点的新词语 |
1. 80 年代韩国社会的变化发展及时代特点的新词语 |
2. 90 年代韩国社会的变化发展及时代特点的新词语 |
3. 2000 年代韩国社会的变化发展及时代特点的新词语 |
4. 2010 年代韩国社会的变化发展及时代特点的新词语 |
第三节 近 15 年中韩人民意识的变化和外来词新词语的产生 |
1. 中韩人民意识的变化和外来词新词语的使用现状 |
2. 通过新词语“酷”来看中韩两国人民的意识变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附录 |
(6)考试经济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 ——以湖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考试经济相关理论基础 |
2.1 考试经济的概述 |
2.1.1 考试经济的涵义 |
2.1.2 考试经济的种类 |
2.1.3 考试经济的特征 |
2.2 考试经济的构成 |
2.2.1 考试报名收费 |
2.2.2 考试辅导资料 |
2.2.3 考试培训 |
2.2.4 出国留学项目 |
2.2.5 食宿及其他产业 |
2.3 考试经济的相关理论 |
2.3.1 市场预测理论 |
2.3.2 盈亏平衡点 |
2.3.3 考试成本 |
2.3.4 考试效益 |
第3章 考试经济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 考试经济的现状 |
3.1.1 考试规模逐渐扩大 |
3.1.2 考试经济的利益回报率高 |
3.2 考试经济存在的问题 |
3.2.1 考试组织垄断,“以考养考”屡见不鲜 |
3.2.2 缺乏考试法规约束,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
3.2.3 考试形式单一且重复投入,考试资源严重浪费 |
3.2.4 考试市场混乱且信誉较低,不正当竞争现象严重 |
3.2.5 内部监管不力,违法行为屡禁不止 |
第4章 考试经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1 政府考试组织职能不明确 |
4.2 考试法律法规不健全 |
4.3 考试市场制度不完善 |
4.4 考试实施制度不科学 |
第5章 促进考试经济健康发展的对策 |
5.1 创新考试管理体制机制 |
5.2 建立健全考试法律法规 |
5.3 优化整合考试资源 |
5.4 科学规范组考方式 |
5.5 完善考试市场运行与监督机制 |
5.6 加强诚信、严肃考纪 |
5.7 积极探索考试试点、试行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7)高校教材着作权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高校教材着作权的概述 |
第一节 教材的内涵与分类 |
一、 教材的内涵 |
二、 教材的分类 |
第二节 高校教材的特性 |
第三节 我国教材着作权保护的发展与趋势 |
第二章 高校教材着作权的权利归属 |
第一节 教材着作权权利归属概述 |
一、 高校教材着作权主体探析 |
二、 其它国家教材着作权归属比较 |
第二节 高校教材独创性的认定 |
一、 内容要素上的独创 |
二、 表现形式上的独创 |
三、 编排体系上的独创 |
第三节 高校教材着作权归属 |
一、 单位教材的着作权归属 |
二、 自编教材的着作权归属 |
三、 数字时代教材着作权权利归属 |
第四节 高校教材归属之探索——委托合同 |
第三章 高校教材着作权的限制 |
第一节 教材着作权限制的理论基础 |
第二节 高校教材着作权之合理使用 |
一、 我国高校教材着作权合理使用概述 |
二、 教材着作权合理使用之比较分析 |
三、 我国高校教材着作权合理使用之完善 |
第三节 高校教材着作权之法定许可 |
一、 教材着作权法定许可的基本状况 |
二、 国外作品的强制许可制度 |
三、 教材着作权法定许可历史发展与完善 |
第四节 高校教材着作权限制的发展与完善 |
第四章 高校教材着作权侵权及保护 |
第一节 高校教材着作权侵权概述 |
第二节 高校教材着作权侵权形式及其原因 |
第三节 高校教材着作权侵权典型案例分析 |
一、 案件基本情况介绍 |
二、 案件判解与学理研究 |
第四节 高校教材着作权保护与措施 |
一、 完善现有立法,制定相应的处罚办法和措施 |
二、 加强着作权执法力度,提高着作权的保护水平 |
三、 增强高等学校的管理,阻止侵权教材进高校 |
四、 进行普法宣传,加强着作权保护的意识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8)高校腐败行为与廉政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思路方法 |
三、概念界定 |
四、文献综述 |
第一章 我国高校的权力结构与纪律监察体系建设 |
第一节 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权力基础 |
一、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主体及权力关系的问题 |
二、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权力归属原则 |
第二节 我国高校的内部权力分工 |
一、高校内部权力关系变革的基本轨迹 |
二、当前我国高校内部权力关系的表征及问题 |
第三节 我国高校的纪律监察体系建设 |
一、以中国共产党党章为核心理念的高校党委纪律监察 |
二、以国家教育、行政相关条例政策为主体的高校纪律监察 |
第二章 高校管理腐败行为的归类与案例分析 |
第一节 高校管理腐败行为现象及特征 |
第二节 高校经济犯罪现象与案例分析 |
一、高校经济犯罪的典型特征 |
二、高校系统经济案例与分析 |
第三节 高校行政渎职现象特征分析 |
一、行政渎职的概念界定 |
二、高校行政渎职的特征 |
第四节 高校学术腐败 |
一、现行学术腐败的定义 |
二、学术腐败的典型案例与分析 |
第三章 高校腐败行为归因分析 |
第一节 转型期价值观的变迁 |
一、对社会价值观的界定 |
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价值观的历史变迁 |
三、社会价值观变迁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
第二节 高校权力失衡导致寻租空间的出现 |
一、行政权力的集中和泛化 |
二、权利失衡下的高校权力寻租 |
第三节 大学发展中的急功近利行为 |
一、高等教育规模的盲目扩张 |
二、从行政主导到市场走向 |
三、高等教育产业化倾向 |
第四章 寻求解决之道(一):加强高校廉政制度建设 |
第一节 国外高校廉政制度建设经验与启示 |
一、学术权力视域下的国外廉政制度建设 |
二、行政权力视域下的国外廉政制度建设 |
第二节 我国高校廉政制度建设 |
一、我国高校廉政制度建设确立的原则 |
二、实施高校廉政风险预警与防范管理 |
三、制订各部门的具体防范措施 |
四、完善高校行政问责制 |
第五章 寻求解决之道(二):推行大学廉政教育 |
第一节 高校廉政教育的指导思想 |
第二节 构建以大学通识教育为平台的大学廉政教育 |
一、建构核心课程,在知识的视域中理解廉政观念 |
二、强调公民教育,在民主的视野下凸显廉政理念 |
第三节 廉政校园文化平台的构建 |
一、以廉政文化理念为要义 |
二、举办廉政文化活动 |
三、创建廉政文化景观 |
四、传播廉政理念 |
第六章 关于大学廉政建设的反思与追问 |
第一节:马克思韦伯的质问:如何规避卡里斯玛型支配对制度的破坏 |
一、卡里斯玛型支配的涵义 |
二、中国高校管理的卡里斯玛特征 |
三、卡里斯玛型治理的疑问 |
第二节:市民社会、市场经济与与廉政建设 |
一、中国市场经济的兴起与市民社会的形成 |
二、中国式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大学廉政建设的影响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9)重庆市图书出版单位数字出版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关于阅读媒介的研究 |
1.2.2 关于技术和标准研究 |
1.2.3 关于知识产权的研究 |
1.2.4 关于产业链整合的研究 |
1.2.5 关于编辑业务和支付模式的研究 |
1.3 研究的目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2 数字出版的定义、分类及现状 |
2.1 数字出版的定义 |
2.2 数字出版的分类 |
2.2.1 按照出版传播的结构要素划分 |
2.2.2 按照数字出版的外延划分 |
2.2.3 按照传播的不同目的划分 |
2.3 数字出版的发展现状 |
3 发展数字出版是传统出版的必然趋势 |
3.1 传统出版的定义及我国传统出版的发展历程 |
3.1.1 传统出版的定义 |
3.1.2 传统出版的发展历程 |
3.2 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对比分析 |
3.2.1 从出版的介质上看 |
3.2.2 从出版技术上看 |
3.2.3 从制作流程上看 |
3.2.4 从传播的过程和方式看 |
3.2.5 从受众角度分析 |
3.3 传统出版发展数字出版的必然趋势 |
3.3.1 数字出版的优势 |
3.3.2 传统出版的发展趋势 |
4 重庆图书出版单位数字出版的现状分析 |
4.1 重庆图书出版单位概况 |
4.2 发展数字出版的可行性分析 |
4.2.1 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大量人才储备是基础 |
4.2.2 政府的大力支持是保证 |
4.2.3 数字出版的巨大市场利润是动力 |
4.3 重庆数字出版的发展现状 |
4.3.1 重庆市图书出版单位数字出版取得的成绩 |
4.3.2 重庆图书出版单位数字出版的不足 |
5 重庆市图书出版单位发展数字出版的对策研究 |
5.1 加快数字出版在传统出版当中的应用 |
5.1.1 完善数字出版平台,加快数据库建设 |
5.1.2 转变观念,增加新技术在出版流程中的应用 |
5.1.3 打造内容产业,提高自身竞争力 |
5.1.4 优化选题,强化核心业务 |
5.1.5 整合资源,打造“大出版”产业链 |
5.1.6 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数字出版注入动力 |
5.1.7 实践创新,探索有效盈利模式 |
5.2 政府加强扶植与监督 |
5.2.1 发挥政府指导作用,加大政策倾斜 |
5.2.2 完善高效的网络出版监管办法 |
5.2.3 加强网络出版的版权建设 |
6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0)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问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言 |
1.1 选题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2. 网络游戏的内在吸引 |
2.1 网络游戏的发展历史 |
2.2 网络游戏的特征 |
3. 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社会原因 |
4. 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原因 |
5. 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对策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
四、自考教材盗版猖獗谁之过?(论文参考文献)
- [1]转型背景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供应新模式探讨[J]. 陈宁. 中国考试, 2020(09)
- [2]Z远程教育集团营销策略研究[D]. 张轲. 广西师范大学, 2019(08)
- [3]广东省高校编外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研究 ——以MBA教育中心为例[D]. 成雪冬.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2)
- [4]我是警察[J]. 王先佑. 福建文学, 2016(05)
- [5]中韩新词语的对比研究(1994年-2010年)[D]. 俞永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3(12)
- [6]考试经济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 ——以湖南为例[D]. 刘萑苇. 湖南工业大学, 2012(05)
- [7]高校教材着作权法律问题研究[D]. 李杰. 中国政法大学, 2012(10)
- [8]高校腐败行为与廉政建设研究[D]. 王伟忠. 西南大学, 2011(10)
- [9]重庆市图书出版单位数字出版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 胡美会. 重庆大学, 2009(12)
- [10]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问题分析[D]. 崔涌. 上海交通大学, 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