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对初中语文教材中女性形象的看法与反思(论文文献综述)
晏琼芬[1](2021)在《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选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文言文作为传达古人智慧和情感的重要载体,因其丰富的文本特性和较高的审美价值,一直被视为语文教学的重点篇目,也被赋予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意义。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相应要求,在设计理念、教材选文、编排体例等方面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高中生正处于认知发展、思维提升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材的选编变化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文言文作品的感知体验。因此,作为刚投入使用不久的统编版语文教材,快速把握新教材的设计意旨和选编特点,了解新老教材选文编排异同,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保证教学的有效实施,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基于此,本文立足于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编写理念和课程标准要求,尝试分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的选文构成和编排体例,再结合文言文选编特点和语文核心素养培育要求,提出相应的选编反思和教学建议。全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绪论主要介绍研究缘起、研究意义、概念界定、研究综述和研究方法五部分内容。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对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选编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要求进行概述。第二章主要梳理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的选文构成情况,笔者从选文数量、选文分布、选文内容等方面展开选文研究,最后总结选文特点。研究过程中笔者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为比较对象,梳理两版教材中的同文篇目,并统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增改篇目。第三章在梳理教材选文的基础上,从编排系统和助读系统两个方面分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的编排情况,并对编排特点进行总结。第四章依据文言文的选编情况,尝试从选文时代、选文文体和选文作者等角度对教材文言文选编状况进行反思。最后从整体把握选文特点,了解各类文本分布;明确选文编排变化,及时做出教学调整;有效利用助读系统,促进学生自主建构;重视文言价值意蕴,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等方面提出文言文教学建议。结语部分则在论文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取得的收获和存在的不足,并阐述下一步的教学展望。本文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选编为研究基点,旨在探究新教材文言文的选文和编排特点,并结合实际选编情况和文言文教学要求,做出相应的选编反思和提出一定的教学建议。希望能为教师全面了解文言文选编变化提供些许参考,以期对今后的高中文言文教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马亮[2](2021)在《语文教材中的劳动者形象研究 ——以统编版义务教育教材为中心》文中研究说明
唐敏[3](2021)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女性形象的群文阅读教学研究》文中提出
张春连[4](2021)在《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小人物”形象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张梦飞[5](2021)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男性形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语文教材是学生知识获取、人格养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的官方渠道,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语文教材中塑造的典型男女人物形象能够增进学生对男女两性人物特质的认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性别意识、性别价值取向及性别角色规范的形成,能够促进学生的性别角色社会化,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及健康人格的养成有着巨大的裨益。本文以部编版小学(一至六年级)语文教材为研究对象,综合前人的研究框架和研究思路,通过文本分析法、内容分析法、访谈法等探究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男性形象以及教材中塑造的男性形象对学生性别意识、性别角色的影响。本文共有五部分组成,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目前研究现状、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的阐释等,对部编版语文教材、男性形象、性别角色社会化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同时,对本文采用的社会学习理论、符号互动理论进行了理论梳理。第一章是对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文本分析,主要对教材中男性作者的数量、题目中含有性别倾向的篇目、课文中男性人物的数量、插图中人物的性别、精读与略读课文及课后辅助系统中男性人物的数量等外在形象进行了量的统计与分析,初步了解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男性人物的分布。第二章主要从教材中男性人物所处的时代、国别、职业、家庭角色等外在形象及道德品质、心理情绪等内在形象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总结得出男性的内外形象,并通过对学生的访谈、问卷调查、日常观察、游戏活动、教师访谈等方面搜集教师与学生对教材中男性形象的看法,从教师与学生对该版本语文教材的感知层面进行论述,主要探讨了教师与学生是否感知到教材中的男性形象,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传递男性形象,以及教材中的男性形象是否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学生怎样理解文中的男性形象等方面进行了叙述。第三章主要试图探究该版本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男性形象形成的原因:父权制文化的缩影、教材编者的无意识行为、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再现、女性作者声音的缺失以及该版本小学语文教材是通过何种形式呈现男性人物的形象:故事情节的刻画、插图的呈现、活动系统的展现。第四章是本研究的结论及建议,从教材中的男性形象、男性形象对学生性别角色社会的影响两方面进行总结。同时,根据前文对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男性形象的呈现特点及形成原因从而提出教材编订与审定、教师层面的建议。在教材的编订层面:首先,教材编者要摒弃性别刻板印象,秉承两性平等的理念编写教材。其次,教材中的男性人物形象应该更加多元化、立体化、时代化。最后,增加女性人物数量,丰富女性形象。在教材的审定层面:教材审定部门要制定相关原则和规定,将性别意识、性别平等的理念融入审定工作,为教材编定者树立正确的编订方向。要加强与学科专家、心理学家等社会力量的联系,检核教科书,剔除性别偏见与性别歧视。在教师层面:教师要对男性形象进行多元化解读,恰当地传递教材中的性别意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注意“因性施教”,在教育活动中正确引导学生角色行为,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张野[6](2021)在《初中语文的“英雄”主题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崇高精神有待重建的特殊历史时期,重新思考英雄主题教学问题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现存初中语文的英雄主题教学却存在诸如集体中心与个人的边缘化、情感中心与理性的边缘化、崇高中心与优美的边缘化、男性中心与女性的边缘化和古代中心与现代的边缘化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根源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前现代”的英雄观念,即主张学生要学习个体献身于集体的那种富于牺牲、革命或斗争精神的英雄人物。而本文所主张一种现代意义上的英雄观,则应是“以人为本”的英雄,应充分体现出国家集体对于公民个体生命、政治权益的尊重与保障。这种现代的英雄观将不再鼓励牺牲个体去献身集体,这种尊重与保障将是民主、文明和法治的英雄,而非革命、斗争的英雄。有了以人为本,公民的生命就建立在了公平公正的基础上,最终将会实现个体与社会全面自由的健康发展。本文采用跨学科尤其是采用文艺学与语文学科教学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来探究初中语文的英雄主题教学问题,意在丰富、深化对此问题的研究。本文分为四部分。第一、二部分,分别论述了初中语文英雄主题教学开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部编版教材中的英雄主题教学资源及教学目标等问题。第三部分,分析了现存初中语文英雄主题教学存在的五个问题,分别是:集体中心与个人的边缘化、情感中心与理性的边缘化、崇高中心与优美的边缘化、男性中心与女性的边缘化和古代中心与现代的边缘化。第四部分,提出了初中语文英雄主题的教学策略及案例分析。分为四个子部分:(一)重构教材的英雄“编选”策略:丰富英雄的“现代”类型;(二)解构主义的英雄“阅读”策略:阐发“以人为本”英雄观;(三)重构崇高的英雄“写作”策略:创作个性化、多样化的现代英雄;(四)砥砺青春的英雄“美育”策略:拓展学生课外的英雄学习活动。
钟维[7](2021)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英雄人物形象选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英雄的气息荡漾在这片神州大地上,指引着人们不断向前,走向复兴。在部编本中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很多与英雄人物有关的文章,这些英雄人物形象身上承载了巨大的社会意义和教育价值。特别是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英雄人物身上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信念,能够很大程度感染他们、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本文通过挖掘部编本语文教材中英雄人物形象的德、智、美方面的教育价值,然后对教材中的英雄人物进行系统的统计和分类,在此基础上对部编本教材中英雄人物形象选编进行深入的思考,最后提出针对英雄人物教学提出一些教学策略。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先介绍了本次论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其次梳理了有关英雄人物的研究现状并撰写文献综述,最后进行概念的界定。第一章深入挖掘了英雄人物形象的在德育、智育、美育方面教育价值。首先德育上是激扬爱国情怀、构筑精神高地,主要包括激发少年情怀、铸造少年灵魂、凝聚少年正气;其次是智育上的赏析英雄形象、挖掘文化内涵,主要包括培养思维能力、理解与传承文化、促进读写结合;最后是美育上的提高审美水平、追求幸福人生,主要包括提升审美能力、增强服务意识、树立正确观念。第二章运用表格的方式梳理和统计教材中英雄人物的选编现状,包括统计表和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英雄人物的分类,主要分成革命型、平凡型、民族型、科研型、学者型、女性英雄、集体英雄七类。第三章在前面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教材中英雄人物形象的选编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包括分析选编特点、总结选编亮点和提出改进点三个部分。特点就是全面性、模范性和时代性;亮点是数量与质量同抓、时代与经典兼顾、立德与树人并进;改进点是英雄人物的选编要考虑多元价值观、思量时代多样化、讲究男女比例和重视集体意识。第四章就是针对英雄人物形象的教学提出的一些策略。主要包括教师课前的认真对待、积极准备,课堂上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和做好课后拓展延伸。通过良好的学校教育在学生心中埋下英雄主义的种子,打下良好的人生底色。
崔楠[8](2021)在《初中语文名着阅读中的女性形象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名着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课程的研究重点,随着新课程改革与教材改革,整本的名着阅读逐渐纳入课程体系,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名着在教材的占比明显增加,更是将“名着导读”纳入正式课程教学。名着是文化精华的重要载体,古今中外的经典名着中,塑造了一大批熠熠生辉的女性形象,她们的命运与追求,不仅是自身的期待与选择,更是社会意识与文化的投影。然而在历史长河中,由于生理上的弱势以及社会模式的长期固定,女性地位低下的状况难以改变,女性作为男性附属的思想更是绵延了几千年。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正是性别意识的强化阶段,对于女性形象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这一阶段他们所接受的社会文化,语文教材正是社会文化的权威代表。在对已经推广使用的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推荐名着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研究时,尽管相比其他版本教材,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名着阅读板块编写更加丰富细致,具有良好的连贯性和操作性,但是就名着内容而言,名着固有的性别偏见和歧视问题仍然存在,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忽视性别问题进行名着阅读的现象也频频发生。正视名着中存在的性别问题,对于名着阅读教学以及促进初中学生形成科学的性别观念、人格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绪论部分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概述国内研究现状,为论文的展开奠定基础。正文部分如下:第一部分是论文的依据,以女性批评主义、社会性别与性别教育为理论依据,并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语文学科人文教育、社会平等意识等现实需求,论证了名着中女性形象的重要意义,也为本文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石。第二部分重点分析了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名着阅读板块,对名着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统计和分类归纳,归纳得出名着中存在的性别意识问题。第三部分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为核心要素的语文核心素养出发,分析了名着中女性形象的独特教育价值。第四部分基于女性形象的名着阅读教学现状及问题探究,就名着中女性形象的教学问题进行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深入分析部编版教材名着阅读中女性形象在现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五部分针对名着中存在的教学问题,分别从学生、教师、教学这三方视角,提出针对名着中女性形象的教学策略。
林业铭[9](2020)在《大陆香港初中语文教材女性人物形象比较研究 ——以大陆部编本与香港启思版《中学语文》为例》文中认为在倡导男女平等、尊重女性的当代,依然存在着将女性物化、工具化等歧视女性的现象。因此,语文教材就成为青少年认识女性、树立男女平等价值观的重要教育载体。对大陆和香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比较研究,挖掘两地女性人物形象的内涵及其教育价值,有助于深化语文教育的社会意义。绪论部分从选题的缘由、目的和意义开始,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为研究提供启发和借鉴。第一章分别从女权主义理论、女性主义教育学视角、《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在要求和《中学中国语文课程指引》的教育导向等方面阐明论文研究的认识基础。第二章则在厘清女性人物形象统计标准和比较维度的前提下,界定教材中女性人物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外在形象可划分为女性人物的数量、时代以及角色,内在形象可划分为女性人物的道德形象、价值取向,在明确比较维度的基础上,分别对女性人物的内外形象进行量化层面的比较分析。第三章则比较教材中女性形象背后所蕴藏的教育价值的异同,具体包括审美教育价值层面的优雅与美丽、勤劳与善良、知性与独立,情感教育价值层面的爱情、亲情以及爱国情,社会教育价值层面的道德教育、平权教育和职业教育。最后,在对两地教材女性人物形象比较的基础上,对大陆和香港初中语文教材的编选和教学提出具体建议。在教材编选方面,大陆部编本教材需要在增加女性人物形象的选文数量、增强女性人物时代性、扩大职业女性的比例、改变对女性人物形象的刻板印象等方面做出改进;香港启思版《中国语文》教材则要注意在教材男女性人物数量达到相对均衡、注重女性人物形象的内在美与外在美的有机统一、丰富教材中的女性职业、加强教材女性人物形象的道德教育元素等方面进行完善。就教学建议而言,大陆部编初中语文教学需要挖掘教材资源、拓展课堂空间,引导学生进行补充阅读,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等;香港启思版《中国语文》教学需要深化女性形象审美内涵、优化审美价值,深入挖掘女性人物形象的多重价值内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补充当代杰出女性人物代表等。
常兰英[10](2020)在《部编本初中语文“名着导读”教材与教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部编本”教材是教育部组织编写供全国统一使用的教材,是对历年各版本教材长处吸收和短板总结的探索性成果。单就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而言,“名着导读”板块是其变化更新的一大亮点,即此板块被纳入了课程体系、增设了“阅读方法指导”和“专题探究”、阅读推荐量增多,这些变化使得“名着导读”板块更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使用。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名着导读”板块的教学还有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名着阅读的现状也不乐观,例如教师方面:阅读情况不理想、教学变得功利化、教学形式单一、评价方式陈旧;学生方面:名着阅读兴趣不浓、阅读的功利化、阅读方法不当。为了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本论文从部编本“名着导读”板块教材研究出发,结合教育教学理论,通过文献搜集与分析、问卷调查与分析、教师访谈与分析等研究方式,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转变精讲的教学方式、建立系统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发展、实现导读结合、注重教学反思。最后本论文以九年级下册“名着导读”板块中所推荐的《简·爱》为例,根据教学策略中所提出的导读课、推进课、展示课进行教学设计示范,初步检验其可行性。这三种课型可以为“名着导读”板块的实际教学提供思路,但若在实际教学中发挥出此版块涵养学生人文情怀、增强学生语文素养等方面的作用,需要教师和学生通力合作、灵活运用。
二、学生对初中语文教材中女性形象的看法与反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生对初中语文教材中女性形象的看法与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1)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选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概念界定 |
四、研究综述 |
五、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选编依据 |
第一节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选编的理论依据 |
一、2017 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总体指导要求 |
二、2017 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要求 |
三、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要求 |
第二节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选编的实践要求 |
一、体现文言文的教学价值 |
二、满足文言文的教学需要 |
第二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选文构成分析 |
第一节 文言文选文数量分析 |
一、选文总量及占比分析 |
二、选文各册篇目及数量分析 |
三、选文背诵篇目及数量分析 |
四、选文同文篇目及数量分析 |
五、选文增改篇目及数量分析 |
第二节 文言文选文分布分析 |
一、选文的时代分析 |
二、选文的作者分析 |
第三节 文言文选文内容分析 |
一、选文的文体分析 |
二、选文的题材分析 |
第四节 文言文选文特点分析 |
一、选文篇目占比高,经典与创新相结合 |
二、选文时代跨度大,作家群体分布广泛 |
三、选文文体类型广,内容题材丰富多元 |
第三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编排分析 |
第一节 选文系统编排分析 |
一、教材编排结构 |
二、选文教材定位 |
三、单元组合方式 |
四、课文构成要素 |
第二节 助读系统编排分析 |
一、单元导语分析 |
二、学习提示分析 |
三、注释分析 |
四、插图分析 |
五、单元学习任务 |
第三节 文言文编排特点分析 |
一、编排框架契合教学需要 |
二、组合方式趋向灵活多样 |
三、助读系统重视自主建构 |
第四章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选编反思及教学建议 |
第一节 关于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的选编反思 |
一、选文时代分布广而不均,应兼顾各个时代作品 |
二、选文文体繁而不全,应统筹各类文体作品 |
三、选文作者性别比例不均,应适当均衡女性作者 |
第二节 关于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的教学建议 |
一、整体把握选文特点,了解各类文本分布 |
二、明确选文编排变化,及时做出教学调整 |
三、有效利用助读系统,促进学生自主建构 |
四、发挥语文课程功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5)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男性形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一)部编本教材的出现 |
(二)追求男女平等的热点 |
(三)对教材中的男性研究较少 |
(四)社会性别角色互渗现象的出现 |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一)对语文教材的研究 |
(二)对教材中男女性别的研究 |
(三)非语文教材中的男性形象 |
(四)有关语文教材中的男性形象 |
(五)语文教材对学生性别角色社会化的研究 |
(六)对相关研究的评述 |
四、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基本概念界定 |
1.男性形象 |
2.部编版语文教材 |
3.性别角色社会化 |
(二)理论基础 |
1.社会学习理论 |
2.符号互动理论 |
五、研究内容 |
六、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三)研究过程 |
七、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
(一)研究难点 |
(二)创新点 |
第一章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男性人物数量的统计与分析 |
一、课本中男性人物分布及量的分析 |
(一)选文男性作者的数量分析 |
(二)课文题目中含有性别倾向篇目的统计分析 |
(三)对精读、略读课文及辅助系统中两性人物的统计 |
(四)教材插图人物性别的统计与分析 |
(五)课文中两性人物的数量统计与分析 |
第二章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男性形象与师生感知 |
一、教材中男性人物外在形象的统计与分析 |
(一)男性所处时代的统计与分析 |
1.课文中男性所处时代的统计 |
2.各时期男性人物形象的分析 |
(二)男性人物国别的统计与分析 |
1.课文中男性人物的国别统计 |
2.国外男性形象的分析 |
(三)男性角色的统计与分析 |
1.男性社会角色的统计与分析 |
2.男性家庭角色的统计与分析 |
二、教材课文中男性的内在形象统计与分析 |
(一)男性道德形象的统计与分析 |
1.有关他人的道德品质 |
2.有关自我的道德品质 |
3.有关集体的道德品质 |
4.有关自然的道德品质 |
(二)男性心理形象的统计与分析 |
1.情绪 |
2.性格 |
三、男性形象与师生感知 |
(一)教师对教材中男性形象的认识与运用 |
(二)学生对语文教材中男性形象的感知 |
第三章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男性形象形成的原因及塑造方式分析 |
一、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男性形象形成的原因 |
(一)父权制文化的缩影 |
(二)教材编写者的无意影响 |
(三)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再现 |
(四)女性作者声音的缺失 |
二、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男性形象塑造的方式 |
(一)故事情节的刻画 |
(二)插图的呈现 |
(三)活动系统的展现 |
1.口语交际与习作 |
2.经典阅读 |
第四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一、主要研究结论 |
(一)教材中的男性形象 |
(二)男性形象与育人价值 |
1.丰富学生精神世界,引领学生角色担当 |
2.增强学生角色归属感,提高学生行为动机 |
3.深化学生角色认知,影响学生职业选择 |
二、研究建议 |
(一)教材的编订 |
(二)教材的审定 |
(三)教师及其对教材的运用 |
1.恰当地传递教材中的性别意识 |
2.教育活动中正确引导学生角色行为 |
3.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6)初中语文的“英雄”主题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
一、初中语文英雄主题教学开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一)必要性:初中生英雄观塑造的需要 |
(二)可行性:初中语文在英雄主题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
(三)问卷与访谈 |
二、部编版教材中的英雄主题教学资源与教学目标 |
(一)英雄的涵义与总体特点 |
(二)英雄主题教学资源 |
(三)英雄主题的教学目标 |
三、初中语文英雄主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一)集体中心与个人的边缘化 |
(二)情感中心与理性的边缘化 |
(三)崇高中心与优美的边缘化 |
(四)男性中心与女性的边缘化 |
(五)古代中心与现代的边缘化 |
四、初中语文英雄主题的教学策略及案例分析 |
(一)重构教材的英雄“编选”策略:丰富英雄的“现代”类型 |
(二)解构主义的英雄“阅读”策略:建构“以人为本”的英雄观 |
(三)重构崇高的英雄“写作”策略:创作个性化、多样化的现代英雄 |
(四)砥砺青春的英雄“美育”策略:拓展学生课外的英雄学习活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英雄人物形象选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意义 |
(二)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文本分析法 |
(三)文献综述 |
1.英雄人物 |
2.教材中的英雄人物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1.英雄人物 |
2.部编本中学语文教材 |
一、部编本中学语文教材中英雄人物形象的教育价值 |
(一)德育:激扬爱国情怀、构筑精神高地 |
1.激发少年情怀 |
2.铸造少年灵魂 |
3.凝聚少年正气 |
(二)智育:赏析英雄形象、挖掘文化内涵 |
1.培养思维能力 |
2.理解与传承文化 |
3.促进读写结合 |
(三)美育:提高审美水平、追求幸福人生 |
1.提升审美能力 |
2.增强服务意识 |
3.树立正确观念 |
二、部编本中学语文教材中英雄人物形象的统计分析 |
(一)教材中英雄人物形象的统计 |
1.英雄人物形象统计说明 |
2.英雄人物形象统计情况表 |
(二)教材中英雄人物形象的分析 |
1.人物的时代 |
2.分布的册数和单元 |
3.人物的性别 |
4.人物的国别 |
5.人物的社会角色 |
(三)教材中英雄人物的分类 |
1.革命型英雄 |
2.平凡型英雄 |
3.民族型英雄 |
4.学者型英雄 |
5.集体英雄 |
三、部编本中学语文教材中英雄人物的选编思考 |
(一)教材中英雄人物形象的选编特点 |
1.全面性 |
2.模范性 |
3.时代性 |
(二)教材中英雄人物形象选编的亮点 |
1.数量与质量同抓 |
2.时代与经典兼顾 |
3.立德与树人并进 |
(三)教材中英雄人物形象选编的改进点 |
1.人物选编考虑多元价值观 |
2.人物选编思量时代多样化 |
3.人物选编讲究男女比例 |
4.人物选编重视集体意识 |
四、部编本中学语文教材中英雄人物的教学策略 |
(一)课前准备:积极充分 |
1.了解学情,把握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态度 |
2.解读文本,深入挖掘文本中的英雄元素 |
(二)课堂教学:灵活多样 |
1.多样方式朗读,感知英雄人物形象 |
2.多种方式运用,感悟英雄人物情感 |
3.正确评价人物,理性践行英雄行为 |
(三)拓展延伸:丰富知识 |
1.英雄人物与时代结合 |
2.阅读教学与写作结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初中语文名着阅读中的女性形象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1.名着中女性形象 |
2.女性形象与教学 |
(四)本论文的写作思路及创新点 |
1.写作思路 |
2.创新点 |
(五)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问卷调查法 |
3.访谈法 |
一、初中名着阅读中女性形象教学研究的依据 |
(一)概念界定 |
1.女性形象 |
2.名着 |
3.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 |
(二)理论基础 |
1.女性主义批评 |
2.社会性别与性别教育 |
(三)现实需求 |
1.学生层面:初中学生身心发展需要 |
2.教学层面:语文学科人文教育需要 |
3.社会层面:社会性别平等发展需要 |
二、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名着阅读板块与女性形象 |
(一)名着导读板块特点分析 |
1.独立性:自成体系目标明确 |
2.连贯性:密切联系阅读写作 |
3.丰富性:体裁题材丰富多样 |
4.操作性:注重方法突出策略 |
(二)名着阅读板块中女性形象统计及分析 |
1.女性统计 |
2.典型女性形象分析 |
(三)名着中存在的性别歧视问题 |
1.男女社会地位悬殊 |
2.女性职业角色僵固 |
3.女性命运趋向悲剧 |
三、初中名着阅读中女性形象的独特教学价值 |
(一)学习风格独特的女性描写,积累语言底蕴 |
(二)分析存在共性的叙事情节,促进批判思维 |
(三)鉴析生动立体的女性人物,提高审美品味 |
(四)感悟坎坷曲折的女性命运,反思文化根源 |
四、基于女性形象的初中名着阅读教学现状及问题探究 |
(一)调查及分析 |
1.学生调查问卷及分析 |
2.教师访谈及分析 |
(二)名着女性形象教学存在的问题 |
1.忽略丰富的细节描写,女性形象解读粗糙化 |
2.忽略细腻的情感变化,女性形象解读扁平化 |
3.忽略独特的叙事风格,女性形象解读套路化 |
4.忽略蕴含的主题内涵,女性形象解读低俗化 |
5.忽略潜藏的审美意象,女性形象解读空洞化 |
(三)问题归因 |
1.名着本身存在固有文化缺陷 |
2.名着教学缺乏女性视角引导 |
3.名着教学忽视学生能力差异 |
五、基于女性形象的初中名着阅读教学策略 |
(一)因“人”而异,促进学生对女性形象深入解读 |
1.尊重学生内在差异,促进女性形象客观认识 |
2.指导个性阅读方法,促进女性形象深刻理解 |
3.调动学生内心情感,促成女性形象情感共鸣 |
(二)因“师”利导,发挥教师的女性视角指导作用 |
1.引导学生关注名着女性形象,奠定客观认识基础 |
2.创设情境分析名着女性形象,激发深入阅读兴趣 |
3.平等对话探讨名着女性问题,锻炼批判阅读思维 |
(三)因“材”施教:挖掘女性形象价值,弥补名着缺陷 |
1.链接课本内外,关注女性立体审美价值 |
2.立足创作时代,挖掘女性丰富文化价值 |
3.关注女性作者,知人论世探寻背景价值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名着导读板块 |
附录 B 初中学生关于女性形象与名着阅读的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 |
附录 C 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9)大陆香港初中语文教材女性人物形象比较研究 ——以大陆部编本与香港启思版《中学语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二)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三)综述小结和研究趋势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一)教材 |
(二)女性人物形象 |
四、研究内容、重难点、创新之处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重难点 |
(三)创新之处 |
五、论文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大陆香港语文教材女性人物形象比较的认识基础 |
一、时代对男女平权的呼吁 |
(一)女权主义理论 |
(二)女权主义视角对教材女性人物形象研究的启发 |
二、女性主义教育学及其启发 |
(一)女性主义教育学的形成及发展 |
(二)女性主义教育学的观点及启发 |
三、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女性观诉求及人物形象教育导向 |
(一)课程标准中的男女平等教育诉求 |
(二)女性人物形象的教育导向 |
四、语文课程指引中的女性观诉求及人物形象教育导向 |
(一)语文课程指引中的男女平等教育诉求 |
(二)女性人物形象的教育导向 |
第二章 大陆香港初中语文教材女性人物形象的统计和特征比较 |
一、女性人物形象统计的标准和比较的维度 |
(一)女性人物形象统计的标准 |
(二)女性人物形象比较的维度 |
二、两地初中语文教材女性人物外在形象的量化统计比较 |
(一)女性人物形象的数量比较 |
(二)女性人物形象的时代比较 |
(三)女性人物形象的角色比较 |
三、两地初中语文教材女性人物内在形象的量化统计比较 |
(一)女性人物的道德形象比较 |
(二)女性人物的价值取向比较 |
第三章 大陆香港语文教材女性人物形象的教育价值比较 |
一、女性人物形象的审美教育价值比较 |
(一)优雅与美丽 |
(二)勤劳与善良 |
(三)知性与独立 |
二、女性人物形象的情感教育价值比较 |
(一)爱情 |
(二)亲情 |
(三)爱国情 |
三、女性人物形象的社会教育价值比较 |
(一)道德教育 |
(二)平权教育 |
(三)职业教育 |
第四章 大陆香港初中语文教材女性人物形象的教材编选和教学建议 |
一、两地初中语文教材的编选建议 |
(一)大陆部编初中语文教材的编选建议 |
(二)香港启思版语文教材的编选建议 |
二、两地初中语文教材使用中的教学建议 |
(一)大陆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使用中的教学建议 |
(二)香港启思版语文教材使用中的教学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部编本初中语文“名着导读”教材与教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选题的缘由、目的及意义 |
1.1.1 选题的缘由 |
1.1.2 选题的目的 |
1.1.3 选题的意义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1.2.1 教材编者的阐释与研究 |
1.2.2 “名着导读”板块的教材研究 |
1.2.3 “名着导读”板块的教学研究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1.3.1 名着 |
1.3.2 名着导读 |
1.3.3 “名着导读”与“名篇阅读”的区分 |
1.3.4 整本书阅读与群文阅读 |
2.“名着导读”板块教材分析 |
2.1 课标对语文教材的编写建议 |
2.2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 |
2.3 “名着导读”板块的变化原因 |
2.4 “名着导读”板块的编写特点 |
2.4.1 注重融入课程体系 |
2.4.2 注重指导阅读方法 |
2.4.3 注重拓展课外阅读 |
2.4.4 注重增进师生互动 |
2.5 “名着导读”板块的选文特点 |
2.5.1 选文的针对性 |
2.5.2 选文的多元性 |
2.5.3 选文的延拓性 |
2.6 “名着导读”板块的目标定位 |
2.6.1 激发阅读兴趣 |
2.6.2 涵养人文情怀 |
2.6.3 提升阅读品味 |
2.6.4 促进终身学习 |
3.“名着导读”板块教学现状及分析 |
3.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3.1.1 调查对象的选取 |
3.1.2 调查问卷的设计 |
3.2 “名着导读”板块教学现状调查 |
3.2.1 教师“名着导读”板块教学情况调查 |
3.2.2 学生“名着导读”板块学习情况调查 |
3.3 “名着导读”教学现存问题 |
3.3.1 教师层面 |
3.3.2 学生层面 |
3.4 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
3.4.1 教师层面 |
3.4.2 学生层面 |
4.“名着导读”板块教法探究 |
4.1 转变精讲的教学设计方式 |
4.1.1 教学内容的掌握 |
4.1.2 教学目标的设计 |
4.1.3 教学问题的设计 |
4.1.4 教学过程的设计 |
4.2 建立系统的阅读评价体系 |
4.2.1 读前诊断性评价 |
4.2.2 读中形成性评价 |
4.2.3 读后总结性评价 |
4.3 关注学生发展 |
4.3.1 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 |
4.3.2 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 |
4.3.3 寻找名着与学生之间的契合点 |
4.3.4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
4.4 实现导读结合 |
4.5 注重教学反思 |
4.5.1 “教学反思”概述 |
4.5.2 教学反思的内容 |
4.5.3 教学反思的方法 |
4.5.4 教学反思的原则 |
5.“名着导读”教学设计案例 |
【名着导读】《简·爱》教学设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教师“名着导读”板块教学情况调查 |
附录2 :学生“名着导读”板块学习情况调查 |
附录3 :教师访谈提纲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四、学生对初中语文教材中女性形象的看法与反思(论文参考文献)
- [1]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选编研究[D]. 晏琼芬.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语文教材中的劳动者形象研究 ——以统编版义务教育教材为中心[D]. 马亮.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3]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女性形象的群文阅读教学研究[D]. 唐敏. 重庆三峡学院, 2021
- [4]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小人物”形象教学研究[D]. 张春连.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5]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男性形象研究[D]. 张梦飞.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6]初中语文的“英雄”主题教学研究[D]. 张野.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7]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英雄人物形象选编研究[D]. 钟维.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8]初中语文名着阅读中的女性形象教学研究[D]. 崔楠.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9]大陆香港初中语文教材女性人物形象比较研究 ——以大陆部编本与香港启思版《中学语文》为例[D]. 林业铭. 江苏大学, 2020(05)
- [10]部编本初中语文“名着导读”教材与教法研究[D]. 常兰英. 天水师范学院,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