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道系统振动的原因及解决方法的研究与探讨

风道系统振动的原因及解决方法的研究与探讨

一、气流管道系统振动原因及解决方案研究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宋傲磊[1](2020)在《基于平面波动理论的压缩机管路系统气流脉动抑制方法研究》文中认为气流脉动往往是引起往复式压缩机管路系统发生振动的主要原因。随着压缩机在各个领域内的广泛使用,导致由气流脉动引发的管路系统振动问题也频频产生,并时常伴随有仪表损坏、管道破裂、流体泄露等安全事故发生。因此,研究压缩机管路系统气流脉动抑制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本文基于平面波动理论,从理论分析、气流脉动实验研究、脉动抑制方法研究及工程应用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气流脉动基本理论分析。以平面波动理论为基础,分别对有无线性阻尼波动方程进行了推导,并通过转移矩阵法建立管路系统中脉动气流的传递矩阵,得到简单管路及复杂管路系统中压力脉动的计算方法。对压力脉动剧烈程度的标准压力不均匀度进行了介绍。(2)气流脉动实验研究。使用立式双缸固定式空气压缩机为供气源,搭建往复式压缩机管路系统气流脉动实验平台,真实模拟气流脉动传递现象。借助动态压力传感器、高速数据采集仪及图形化多功能组态软件得到管系中气流压力脉动的分布规律。实验结果显示大容积缓冲罐的气流脉动抑制效果优于小缓冲罐。(3)气流脉动抑制方法研究。结合往复式压缩机管路系统气流脉动实验平台,借助气流脉动分析软件并根据实验台的实际尺寸建立气流脉动数值分析模型,研究压缩机管路系统内脉动气流的分布规律,并将数值计算的结果与实验台的实验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偏差在10%以内,证明了数值分析计算模型的正确性。借助经过实验验证过的管路气流脉动分析模型,研究压缩机及管路系统气流脉动抑制方法即缓冲罐的结构尺寸参数、缓冲罐进出口管的布置方法、缓冲罐出口管道的走向对其抑制气流脉动效果的影响。以实验台中缓冲罐体积90 L、气缸与缓冲罐间接管直径Φ58×6、接管长度400 mm为模型基础并总结大量模拟数据后发现,气缸与缓冲罐间的接管长度每增加100 mm,气流脉动幅值相应地增加25%—45%;缓冲罐的体积每增大30 L,气流脉动幅值相应地降低约14%—19%;当接管直径小于50 mm时,气流脉动压力随着接管直径的增大而减小,但当接管直径大于50 mm时,再增加接管的直径时气流脉动的降低不再明显;缓冲罐长径比的变化所引起的脉动压力的变化幅度较小,且当缓冲罐容积逐渐增大时,缓冲罐的直径增大相比于长度增加在对压缩机管路系统气流压力脉动的抑制作用中起到更加显着的影响。最后,以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缓冲罐出口管路走向以及进出口管路布置方法对气流脉动抑制效果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弯头角度为45°时,测点处气流脉动幅值最低;进出口管路布置在罐体一端相较于罐体两端,其测点处气流压力脉动幅值增加了19%。研究成果可以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4)气流脉动抑制方法的工程应用。利用本文总结出的气流脉动抑制方法及规律,针对某化工厂一往复式压缩机管线振动异常的工程实例,建立其数值分析模型,结合实际工况提出整改措施,经过仿真分析后,压缩机管路系统内各节点处的气流脉动幅值都被控制在API618标准线以下。

王建业[2](2020)在《往复压缩机及其管线气流脉动抑制结构优化方法研究》文中指出往复压缩机是制造业中常用的过程装备之一,作为压缩并输送工艺介质的关键设备,在航空、航天、化工、石油等众多关键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周期性和间歇性的工作模式使其附属管线中不可避免的存在气流脉动。大量现场实践和实验研究证实,压缩机管道振动大多数是由气流脉动引起的,会极大地威胁装置的安全运行。在对气流脉动较大的往复压缩机及其管线系统进行减振改造的过程中,添加孔板是一种比较常用的现场方案。通过结构优化提高孔板的脉动抑制水平,可以更有效的进行管道减振。本文针对孔板的结构优化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本文首先讨论了往复压缩机气流脉动产生、传递并激发管道振动的机理,以及添加孔板消减气流脉动的原理。然后基于气流通过孔板形成涡旋,从而耗散脉动气团的能量以削减脉动压力的构想,提出了对单孔孔板进行改进后的多孔脉动稳流器结构。并且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CFD(全称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对该结构的等效孔径比、外圈斜孔中心距、外圈斜孔面积比以及外圈孔倾斜角度等参数对脉动抑制效果的影响及其影响机理做了仿真研究,得到了多孔脉动稳流器的最优参数。基于孔板越靠近缓冲罐,则越接近孔板作用的理想状态且气流脉动抑制效果越好这一原理,提出了一种对单孔孔板进行改进的新型脉动衰减器,该结构的开孔直接探入到缓冲罐中,使脉动气团可以直接进入缓冲罐中,从而更大程度的缓解脉动冲击力。并且通过一系列的模拟仿真,得出该结构下环向开孔对于气流脉动可以起到积极有效的促进效果。将改进后的新型脉动衰减器应用于某具体的往复压缩机组管道减振案例中,气流脉动抑制效果显着。在理论及仿真分析的基础上,对某炼油厂工程实例中振动超标的往复式压缩机及管线进行应力分析、振动信号分析和气流脉动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取得了较好的减振效果。

李悦[3](2020)在《JQ压气站天然气管道振动的机理分析》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天然气管道的加速铺设,管道振动现象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管道的异常振动会引起管系疲劳失效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研究天然气管道振动的机理以及探索管道的减振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JQ压气站发球区天然气管道振动超标问题为背景,结合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对实际工程中管道振动的机理和减振措施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对JQ压气站振动管线现场状况和测量数据的分析排除了机械和设备引发振动的可能性;随后利用SolidWorks软件创建振动管线的几何模型,并运用ANSYS中的相关模块对振动管线进行流场模拟和模态分析,分别得到了不同工况下的流场特性以及管道的结构特性,通过对比初步推测发球区管线振动的原因可能是机械共振;随后运用Workbench对管道进行谐响应分析,得到气固耦合时的动力特性,并且振动位移的测量值和模拟值基本吻合,得出管道振动主要原因是管内天然气在出站前三通处汇管时产生了涡流,涡流的脉动激发频率落在结构固有频率的共振区间内引发了机械共振,加之涡流引发的气流脉动也对激励管道振动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最后,结合JQ压气站的实际运行状况,提出通过加装约束对管道进行减振,管道加固后数值模拟得到的结构固有频率有很大的提升且与脉动频率不在共振区内,振动位移值也有了明显降低,证明此减振措施是合理有效的。本文通过对JQ压气站天然气管道振动问题的研究,不仅了解了管道振动的机理,而且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减振措施。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供了依据,也为其他管道进行优化设计和降低振动提供了参考。

马鹏,任护国,龙涛,张超[4](2019)在《往复式压缩机管道振动原因分析与应对策略》文中研究指明针对往复式压缩机运动特性和结构特点引起的管道激烈振动问题,从气流脉动、气柱共振、管道布局以及压缩机和基础振动等方面,分析引起管道振动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谢锦涛[5](2019)在《汽车空调低温噪声试验研究》文中提出噪声、振动与声振噪声问题能够直接给汽车用户不适的体验与感受,车辆的NVH问题是国际汽车行业以及生产厂家的重点关注课题。本论文对于市场客户投诉的空调异响问题进行数据分析,发现在北方冬天的车辆噪声投诉量大。对此,进行现场确认及厂内进行了低温试验研究,通过模拟低温和FFT噪声试验,发现空调低温时产生噪声和噪声增大的频率区域在700-900Hz。通过空调系统实验研究,分别对压缩机、离合器、冷媒、皮带、空调管路等进行调查。压缩机在打开与关闭的两种情况下,通过设备进行频谱分析,压缩机的工作水平保持在厂家的品质管理范围内,无异常噪声产生;压缩机、电磁离合器和轴承经过拆解以及外观分析,无发现异常撞击及磨损情况,同时对电磁离合器的电磁线圈测试,测试值在合格范围内,无异常发现;楔形皮带在整车拆装时,皮带安装位置正常,张紧度合理,皮带本身无油渍、裂纹等,经过更换皮带测试,测试噪声有轻微下降,但均在合格范围,因此推测皮带不是导致异响的原因;冷媒的品质通过试验设备进行测试冷媒纯度,纯度100%,同时冷媒充注量也在厂家规定值中,冷媒情况正常;空调管路方面,经过分析调查,推测低压管路是最大可能导致振动噪声传播的途径,对空调低压管的单品及整车搭载进行振动测试,在常温和低温的测试对比中,发现700-900HZ区域内有存在异常振动,与北方车内空调的噪声频率区域基本一致。综上所述,确认得出低温空调软管硬化导致整车低温异响。最后,厂家根据过往经验,提出了多种方案来改变空调低压软管振动系统,并且进行FFT噪声测试前后对比,发现能起到良好降噪作用的方案。其中有3种方案可以解决噪声问题,但考虑成本、降噪效果,最终选择相对最优的第14种方案,方案通过添加阻尼质量块进行改善。

邵湛惟[6](2019)在《往复式压缩机管线振动及流固耦合特性研究》文中指出往复压缩机作为制造业领域中的典型设备,在化工、冶金、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中扮演着核心角色。随着国家和社会对制造业绿色发展的重视,往复压缩机管线振动问题更需要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应考虑流固耦合作用对管线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避免因管线振动带来的生产效率低和安全事故。本课题从理论分析、实验研究、仿真模拟研究和新型减振装置设计等角度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分述如下:(1)研究往复压缩机管线系统的振动影响,阐述压缩机及管线系统实际使用中振动现象造成的经济危害及安全危险,因此有必要对管系振动进行研究,同时应考虑流固耦合作用对振动特性的影响。并对引起管系振动的主要原因介绍。从不同振动原因入手提出相应的减振控制技术,其中包括三种减振途径:减小管线压力脉动、消除管线共振和转移消耗振动能量。对结构系统的振动控制后,减振效果有具体标准衡量,振动控制标准分为管线标准和压缩机标准两个部分,分别对不同工作频率下的管道及不同压缩机种类振动标准进行描述。(2)研究管线系统的振动特性理论,阐述推导管线振动系统的描述和建模方法,通常使用离散方法描述振动系统,并对结构系统中起耗散振动能量的阻尼理论分析,包括阻尼形式与受影响因素;研究管系所受流固耦合作用的影响,应先研究流固耦合基础理论,包括流体系统的流动均遵守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仿真时流体和固体交界面处的应力和位移应满足正常传递,才能保证流固耦合发挥作用并求解;振动特性理论方面,还对模态分析方法、谐响应分析求解方法进行阐述,上述分析实现对结构振动趋势和过程的确定;针对振动控制的优化设计问题,通过明确优化问题中的优化变量、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构建数学问题表达式,为后续参数优化提供理论支撑。(3)管线系统的振动实验研究,基于往复压缩机管线振动综合测试实验平台开展。首先进行了管线基本工况实验,了解管线三种通断工况下实验平台自身的振动响应,存在有测点振动位移超标的情况,故对管线作进一步振动分析与控制。其次进行流固耦合对比实验,使研究的管线分别处于非耦合与耦合作用下,对比流固耦合对管线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实验工况下耦合作用对振动特性产生影响但不明显。同样进行了不同减振装置的实验,对装置的最优约束位置及减振效果探究,蝶形弹簧管夹的最优位置为十三,普通弹簧的管夹最优位置为六,管道阻尼器最大降幅达到23.6%,减振后系统均满足振动标准要求,并且在该工况下管道阻尼器减振效果最优。(4)研究有限元模拟管线振动特性,使用Ansy Workbench对管线进行振动仿真的研究,分别从流固耦合影响、管线模态分析模块、谐响应分析模块以及参数化的振动控制方面进行。使用单向耦合模拟的方法,尽可能复原实验现场工况,得到0.6Mpa的工作压力下,管线系统最大变形位移及最大应力,耦合作用对管道固体系统有一定影响但不明显,与实验结果相吻合。模态分析采用耦合与非耦合作用进行,结果表明前者使固有频率略有上升,但不影响管线的振型趋势。谐响应分析则是利用压缩机不同倍频的激发频率模拟共振情况,得到频率和振动响应的对应关系,在激发频率为350.3Hz时振动响应达到最大,为振动控制需要避开的频率提供参考。使用参数优化方法,模拟管道阻尼器最优减振位置在0.069m处,得到的管线振动变形云图和实验结果一致,说明使用有限元仿真是研究减振装置效果的正确方法。(5)研究管线新减振阻尼器设计,从工作原理与控制手段方面选择新阻尼器的结构形式,对主要零部件进行设计计算,结合有限元仿真方法对新阻尼器自身设计情况进行检验,使用参数优化的方法进行减振效果的模拟,同时得到新阻尼器减振的最优约束位置。对比管线约束前后的振动响应数据,新阻尼器相比原阻尼器振动位移下降了 9.93%,虽然最大应力相比原阻尼器增加,但仍在需用范围之内,说明设计的新阻尼器减振效果满足目标要求。为相关的往复压缩机管线的振动控制,提供方法参考和解决思路。

丁继超[7](2019)在《基于主动阻尼减振装置的振动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针对机械设备常见的振动问题,本文研究一种能实现主动控制的主动阻尼减振装置,对主动阻尼减振装置应用于故障转子系统振动控制、机床的颤振控制和复杂管道的受迫振动控制的减振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并针对石化企业常见的管道振动问题,应用阻尼减振技术研究其振动抑制效果。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研究一种主动阻尼减振装置,并对其惯性作动器原理和直接速度反馈原理进行分析,解释其振动抑制原理,并介绍了该装置的特点。(2)探讨主动阻尼减振装置抑制故障转子振动。搭建Jeffcott转子振动实验台,模拟转子不平衡故障和不对中故障,将主动阻尼减振装置安装在轴承座上,实验研究主动阻尼减振装置对转子系统的转轴振动和轴承座振动的抑制规律。实验表明,主动阻尼减振装置能很好抑制转子过临界振动,并且在不对中转子振动抑制实验中,振动降幅最大达到54%。(3)探究主动阻尼减振装置抑制机床颤振。搭建数控机床振动实验台、平面磨床振动实验台和台钻振动实验台,将主动阻尼减振装置安装在机床振源位置即数控机床的主轴箱、平面磨床的磨头和台钻的钻头处,实验研究主动阻尼减振装置对数控机床、平面磨床和台钻的振动抑制规律,并利用正交实验法分析安装后对零件加工表面粗糙度和加工精度的影响。(4)探究主动阻尼减振装置抑制管道振动。搭建复杂管道受迫振动实验台,将主动阻尼减振装置安装在管道模型不同位置,通过模拟和实验分析主动阻尼减振装置对管道振动的抑制规律。模拟和实验表明,主动阻尼减振装置安装方向是最重要因素。(5)探究阻尼减振技术在管道上的实际应用。以某石化企业加氢分馏塔出口管线为例,分析管道振动原因,设计减振改造方案,并将阻尼减振技术应用于实际管道中解决管道振动问题。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安装阻尼器成功解决现场管道振动问题。

万方腾[8](2019)在《基于整体式挤压油膜阻尼器的转子振动控制及双转子系统动平衡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不论是在管道系统还是在旋转设备中,振动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阻尼减振及动平衡是抑制航空发动机转子系统不平衡振动两种常见的方法。本文设计了一种整体式挤压油膜阻尼器(Integral Squeeze Film Damper),并将其应用于不同转子系统。对含有中介轴承的双转子系统不平衡响应特点进行分析,通过影响系数法对双转子系统进行动平衡实验。针对某化工厂换热器管道振动问题,分析管道振动原因,在不停机状况下安装粘滞性阻尼器,保障了管道系统的正常运行。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了一种ISFD,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计算ISFD静刚度大小,搭建了单盘转子实验台并通过半功率法测量ISFD阻尼系数大小。结合单盘转子系统实验及有限元仿真技术,探究了 ISFD对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2)设计了两种不同刚度ISFD并搭建单盘、双盘、三盘转子实验台,将两种不同刚度的ISFD应用于不同转子系统,探究ISFD刚度对转子系统减振效果及对阻尼减振效果的影响。(3)搭建了双盘悬臂转子实验台,对原有ISFD及轴承座密封结构进行改造,并通过齿轮泵对ISFD进行供油。改变ISFD进油方式,探究ISFD浸泡供油及齿轮泵供油对双盘悬臂转子系统不平衡振动抑制效果。(4)搭建含中介轴承的双转子模拟实验台,运用Dyrobes有限元软件分析双转子系统不平衡响应特点。对双转子系统不平衡矢量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对双转子系统进行双平面影响系数法动平衡及单平面影响系数法动平衡实验。(5)研究分析管道系统振动原因及管道振动控制方法。以山东某化工厂换热器出口管线为例,运用有限元软件分析管道振动原因,在管道相应位置安装粘滞性阻尼器,探究粘滞性阻尼器抑制管道振动效果。

张俎琛[9](2019)在《多盘转子动平衡方法及管道阻尼减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代工业技术与经济的发展对生产设备提出了高速、高效、低能耗的要求,进而对旋转机械及附属管道系统,提出了更高的可靠性要求。不平衡故障导致的旋转机械振动情况尤为突出,针对燃气轮机、航空发动机等存在多级压气机的设备中出现由不平衡量导致的振动问题,对双平面影响系数法动平衡控制转子不平衡振动进行了研究。本文设计了一种鼠笼式弹性支承,搭建了刚性支承多级轮盘转子实验台与弹性支承多级轮盘柔性转子实验台,结合虚拟动平衡,进行了转子动平衡控制振动实验。搭建了三级轮盘转子实验台,实验研究了模态动平衡方法。针对管道系统振动问题,研究粘滞阻尼振动控制技术,实现工程实际安装,振动得到解决。所做主要内容如下:(1)搭建了包含九级压气机轮盘与一级涡轮轮盘的刚性支承转子实验台,在不同不平衡量工况下,利用双平面影响系数法,进行了配重面选择的优化研究。(2)设计了一种配合特定转子结构与安装空间的鼠笼式弹性支承,搭建了弹支转子实验台,模拟了支承刚度对转子系统临界转速与临界振型的影响,同时提取了不同平面在支承处的振动响应,实验分析了弹性支承的存在对振动信号的衰减作用,研究了不同振型的转子支承系统动平衡后的过临界振动控制问题。(3)搭建了左弹支右刚支、左刚支右弹支、左弹支右弹支,三种转子支承系统实验台,进行了不同模态振型下的双平面影响系数法动平衡实验,研究了不同支承形式下多盘转子动平衡时配重平面改变对配重质量大小的影响作用。(4)研究了模态动平衡方法,结合刚性支承三级轮盘转子实验台与左弹支右弹支多盘转子实验台,对比了不同振型下双平面影响系数法、N平面法与N+2平面法的平衡机理与动平衡效果。(5)针对离心压缩机过滤分离器装置管线与往复压缩机缓冲器管线振动问题,通过现场测量、建模分析、优化设计,利用粘滞阻尼减振技术进行安装改造,取得了良好的减振效果。

张谭龙[10](2019)在《半潜式钻井平台高压管道强度分析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半潜式钻井平台是深海油气开发的重要装备,其中高压管道系统的强度分析评估是平台正常钻井作业和安全性的重要保障。目前尚未有规范或标准对钻井平台高压管道系统分析方法做出具体的要求和说明,因此研究半潜式钻井平台管道应力分析方法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本文主要对半潜平台钻井高压管道系统的设计载荷、工况组合、强度校核标准,以及管道局部连接件的应力增强系数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主要内容有:(1)对管道应力分析的理论基础进行研究,明确了管道应力分析的目的,介绍了管道应力分类以及失效理论,给出了管道应力分析的主要内容、分析方法以及评判标准。(2)针对半潜钻井平台的高压管道系统,对应力分析中涉及的主要载荷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进行研究。并结合DNVGL-RP-D101规范,总结了适用于半潜钻井平台高压管道分析的计算荷载工况组合。(3)以工程实际项目为例,对半潜钻井平台的典型高压管道系统进行应力分析,包括:管道整体的强度分析、疲劳分析、法兰分析、设备管嘴分析等,并给出了强度分析的校核标准。对不满足要求的校核项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修改方案。(4)采用有限元分析对管道局部连接件弯头、三通的应力增强系数的选取进行研究,并将研究结果与ASME B31.3规范中公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给出了管道应力分析过程中应力增强系数选取应该注意的问题。(5)对管道振动问题进行研究,给出可能引起管道振动的荷载及其计算方法。分析实际工程项目中的振动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给出解决方案。

二、气流管道系统振动原因及解决方案研究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气流管道系统振动原因及解决方案研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平面波动理论的压缩机管路系统气流脉动抑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气流脉动研究理论
        1.2.2 气流脉动控制方法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压缩机管路系统气流脉动的基本理论
    2.1 平面波理论
        2.1.1 有阻尼波动方程
        2.1.2 无阻尼波动方程
    2.2 气柱固有频率计算的基本理论
        2.2.1 转移矩阵法
        2.2.2 气柱固有频率与共振管长
    2.3 往复式压缩机最大许用脉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往复式压缩机气流脉动实验研究
    3.1 往复式压缩机气流脉动实验系统与主要设备
        3.1.1 供气系统
        3.1.2 实验管路测试系统
        3.1.3 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
        3.1.4 边界条件控制系统
    3.2 往复式压缩机气流脉动测量实验
        3.2.1 实验过程
        3.2.2 实验数据处理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压缩机气流脉动与管道振动的数值分析
    4.1 实验系统的数值计算模型
        4.1.1 数值分析软件介绍
        4.1.2 气流脉动分析步骤
        4.1.3 创建管系模型
    4.2 压缩机管路系统气流脉动抑制方法研究
        4.2.1 缓冲罐结构参数对其抑制效果的影响
        4.2.2 缓冲罐长径比对气流脉动抑制效果的影响
        4.2.3 缓冲罐出口管路走向对气流脉动的影响
        4.2.4 缓冲罐进出口管路布置方法对其抑制效果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气流脉动抑制方法的管道减振工程实例研究
    5.1 案例背景与基本情况
        5.1.1 往复式压缩机激振频率
    5.2 压缩机管线系统气流脉动数值分析计算
        5.2.1 一级吸气管线气流脉动分析与改进
        5.2.2 一级排气管线气流脉动分析与改进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及导师简介

(2)往复压缩机及其管线气流脉动抑制结构优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课题来源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课题来源
第二章 往复式压缩机的气流脉动基本理论
    2.1 往复式压缩机结构
    2.2 往复式压缩机工作原理
    2.3 气流脉动激发管道振动机理
    2.4 气流脉动在几种典型管件中的传递分析
        2.4.1 直管单元
        2.4.2 三通单元
        2.4.3 缓冲罐单元
    2.5 孔板的作用机理
        2.5.1 等截面管道的气流脉动
        2.5.2 无限长管道的气流脉动
        2.5.3 末端为大容器的管道的气流脉动
        2.5.4 安装孔板后的气流脉动
    2.6 往复压缩机气流脉动相关标准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孔脉动稳流器对气流脉动影响的研究
    3.1 多孔脉动稳流器仿真模型建立
        3.1.1 有限元模型及网格
        3.1.2 计算参数设置
        3.1.3 模拟结果处理
    3.2 多孔脉动稳流器主要参数对气流脉动抑制的影响研究
        3.2.1 等效孔径比对气流脉动的影响
        3.2.2 外圈斜孔中心距对气流脉动的影响
        3.2.3 外圈斜孔面积比对气流脉动的影响
        3.2.4 外圈孔倾斜角度对气流脉动的影响
        3.2.5 结论
    3.3 多孔脉动稳流器对气流脉动抑制的影响机理研究
        3.3.1 速度场分析
        3.3.2 能量分析
        3.3.3 结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型脉动衰减器对气流脉动影响的研究
    4.1 理论模型分析
    4.2 几何模型建立
    4.3 流体有限元分析
        4.3.1 模型建立
        4.3.2 计算参数设置
        4.3.3 数据后处理
        4.3.4 结果分析
    4.4 工程案例应用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往复压缩机管道应力分析方法研究
    5.1 管道应力分析方法概述
        5.1.1 管道应力分析流程
        5.1.2 计算结果分析与判断
    5.2 管道静力学分析实例
    5.3 管道动力学分析实例
        5.3.1 管道系统激振频率
        5.3.2 管道系统固有频率分析
    5.4 整改措施及效果
        5.4.1 整改措施
        5.4.2 整改效果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往复压缩机管道气流脉动案例分析
    6.1 项目背景
    6.2 管道振动原因分析
        6.2.1 振动数据分析
        6.2.2 气流脉动分析
    6.3 整改措施及效果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及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与导师筒介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3)JQ压气站天然气管道振动的机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天然气管道振动研究现状
        1.2.1 管道气柱特性研究
        1.2.2 管道结构特性研究
        1.2.3 工程应用研究
    1.3 研究工作内容
第二章 JQ压气站管道振动概况及振动基本理论
    2.1 JQ压气站管道振动概况
        2.1.1 现场运行振动工况
        2.1.2 振动测量结果
    2.2 管道振动原因分析
    2.3 防振及减振措施
        2.3.1 气流脉动的消减措施
        2.3.2 避免共振的措施
    2.4 管道振动基本理论
        2.4.1 平面波理论
        2.4.2 压力脉动分析理论
        2.4.3 气柱固有频率
第三章 JQ压气站管道振动数值模拟基础
    3.1 CFD简述
    3.2 数值模拟计算方法
        3.2.1 控制方程
        3.2.2 湍流模型
        3.2.3 离散格式
        3.2.4 压强—速度关联算法
    3.3 数值模拟准备过程
        3.3.1 管道几何模型建立
        3.3.2 网格划分
第四章 JQ压气站管道振动特性模拟与分析
    4.1 振动区域流场模拟分析
        4.1.1 工况一流场模拟分析
        4.1.2 工况三流场模拟分析
        4.1.3 工况四流场模拟分析
        4.1.4 各工况下流场模拟分析总结
    4.2 振动区域管道模态分析
        4.2.1 振动区域管道模态分析设置
        4.2.2 振动区域管道固有频率及振型
    4.3 振动区域管道谐响应分析
        4.3.1 管道谐响应分析设置
        4.3.2 管道谐响应分析结果
        4.3.3 振动位移测量值与模拟值比较
    4.4 压气站管道振动机理分析总结
第五章 JQ压气站管道减振措施研究
    5.1 管道减振措施选取
    5.2 管道减振效果验证
        5.2.1 减振前后管道固有频率对比
        5.2.2 减振前后管道振动位移值比较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4)往复式压缩机管道振动原因分析与应对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往复式压缩机管道振动原因分析
    1.1 气流脉动引起的管道振动
    1.2 气柱共振引起的管道振动
    1.3 管道布局不合理引起的管道振动
    1.4 压缩机和基础振动引起的管道振动
2 应对策略
    2.1 合理设置缓冲罐
    2.2 安装减振孔板
    2.3 安装亥姆霍兹共鸣器
    2.4 安装碟簧阻尼减振支架
    2.5 改进管道工艺布局
3 结语

(5)汽车空调低温噪声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空调管路的研究和发展情况
        1.3.2 国内空调管路的研究和发展情况
        1.3.3 空调橡胶软管的研究和发展情况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研究的方法
        1.4.1 课题研究的内容
        1.4.2 课题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空调异响确认调查及试验研究
    2.1 汽车空调不良投诉数据分析
        2.1.1 市场空调不良动态分析
        2.1.2 空调故障原因数据分析
        2.1.3 空调噪音数据分析
    2.2 汽车空调噪音试验研究
        2.2.1 现确的试验仪器
        2.2.2 现确的试验方法
        2.2.3 现确的试验结果分析
        2.2.4 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2.2.5 厂内半消音室FFT测试仪器
        2.2.6 厂内半消音室FFT测试方法
        2.2.7 厂内半消音室FFT测试结果分析
        2.2.8 现确录音
        2.2.9 录音测试分析
    2.3 噪声信号
        2.3.1 噪声信号的特征
        2.3.2 噪声信号的物理性质
        2.3.3 噪声的主观量度和评价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空调系统部件试验研究
    3.1 空调系统压缩机的研究
        3.1.1 压缩机的故障分析
        3.1.2 压缩机第1 号试验测试
        3.1.3 压缩机第2 号试验测试
        3.1.4 研究部品的外观及拆解
        3.1.5 压缩机尺寸精度调查
    3.2 空调系统电磁离合器研究
        3.2.1 电磁离合器及轴承的基本结构分析
        3.2.2 轴承及皮带检查
        3.2.3 压缩机单品更换新皮带轮的噪声测试
    3.3 空调循环系统的研究
        3.3.1 冷媒纯度测试
        3.3.2 管路振动特性的研究
        3.3.3 激励与响应
    3.4 空调管路激励与响应试验
        3.4.1 空调管路单体试验
        3.4.2 空调管路整车试验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空调软管硬化的分析及解决
    4.1 软管振动问题及解决方法
        4.1.1 振动问题
        4.1.2 振动问题的解决方案
    4.2 低温橡胶软管的理论分析
        4.2.1 橡胶材料特性
        4.2.2 低温对软管的影响
        4.2.3 低温的性能改善
    4.3 空调管道的结构振动
        4.3.1 硬度不同的软管比较
        4.3.2 研究结果分析
    4.4 橡胶管路振动解决方案
        4.4.1 阻尼减振降噪
        4.4.2 消声处理
    4.5 低温测试评价方案
    4.6 第14 种方案的试验测试
        4.6.1 试验测试设备
        4.6.2 试验测试过程
        4.6.3 试验测试结果分析
    4.7 解决方案的详情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6)往复式压缩机管线振动及流固耦合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与现状
    1.3 管线振动的标准及控制
        1.3.1 振动控制的标准
        1.3.2 管线振动控制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管道振动特性理论分析
    2.1 管线分析理论基础
        2.1.1 振动系统的描述与建模
        2.1.2 管线系统的阻尼理论
    2.2 流固耦合理论基础
        2.2.1 流体控制方程
        2.2.2 流体模拟相关理论
    2.3 管线振动特性分析基础
        2.3.1 模态分析理论
        2.3.2 谐响应分析
        2.3.3 优化设计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管线系统振动特性实验研究
    3.1 实验系统介绍
        3.1.1 实验平台系统
        3.1.2 实验仪器
    3.2 管线基本工况振动试验
    3.3 管线振动流固耦合试验
        3.3.1 管线五非耦合工况实验
        3.3.2 管线五耦合工况实验
        3.3.3 结果分析
    3.4 减振装置效果实验
        3.4.1 带蝶形弹簧管架的减振实验
        3.4.2 带普通弹簧构件的组合管架减振实验
        3.4.3 管道阻尼器减振实验
        3.4.4 减振装置效果对比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往复压缩机管线振动仿真研究
    4.1 流固耦合分析
        4.1.1 管线建模及边界条件设定
        4.1.2 流固耦合仿真结果
    4.2 管线模态分析
        4.2.1 耦合作用的模态分析
        4.2.2 非耦合作用的模态分析
        4.2.3 两种作用的结果对比
    4.3 谐响应分析
        4.3.1 频率与变形关系曲线
        4.3.2 频率与速度及加速度曲线
    4.4 基于参数优化的振动控制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半主动式振动控制技术研究
    5.1 新型阻尼器设计
        5.1.1 工作原理
        5.1.2 结构设计
    5.2 新阻尼器仿真研究
        5.2.1 装置设计要求仿真
        5.2.2 减振效果仿真研究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成果及发表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7)基于主动阻尼减振装置的振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旋转机械转子减振研究概述
    1.3 机床加工过程减振研究概述
        1.3.1 机床发展现状
        1.3.2 机床加工振动控制方法
    1.4 管道系统减振研究概述
        1.4.1 石化企业常见事故案例
        1.4.2 管道系统振动原因及控制方法
    1.5 主动减振技术研究进展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主动阻尼减振装置原理及其设计
    2.1 引言
    2.2 主动阻尼减振装置原理
        2.2.1 惯性作动器原理
        2.2.2 惯性作动器
        2.2.3 两种控制策略
    2.3 主动阻尼减振装置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主动阻尼减振装置的转子振动控制实验研究
    3.1 引言
    3.2 转子振动实验台及振动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3.3 不平衡转子仿真分析
    3.4 主动阻尼减振装置抑制不平衡转子振动实验
        3.4.1 主动阻尼减振装置对转轴振动的抑制规律
        3.4.2 主动阻尼减振装置对轴承座振动的抑制规律
        3.4.3 主动阻尼减振装置在不同安装位置的抑制规律
    3.5 主动阻尼减振装置抑制不对中转子振动实验
        3.5.1 主动阻尼减振装置抑制不对中振动的实验规律
        3.5.2 主动阻尼减振装置在不同不对中量下振动的抑制规律
        3.5.3 主动阻尼减振装置在不同转速下振动的抑制规律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主动阻尼减振装置的机床振动控制实验研究
    4.1 引言
    4.2 机床振动学分析
        4.2.1 颤振的定义
        4.2.2 动态切削过程及颤振形成原因
    4.3 主动阻尼减振装置抑制数控车床振动实验
        4.3.1 不同切削深度的减振效果研究
        4.3.2 不同切削速度的减振效果研究
        4.3.3 不同切削参数的正交实验研究
    4.4 主动阻尼减振装置抑制平面磨床振动实验
        4.4.1 不同磨削参数的减振效果研究
        4.4.2 粗糙度对比
    4.5 主动阻尼减振装置抑制台钻振动实验
        4.5.1 不同钻削参数的减振效果研究
        4.5.2 不同钻削参数的正交实验研究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主动阻尼减振装置的复杂管道振动控制实验研究
    5.1 引言
    5.2 复杂管道振动控制实验台设计
    5.3 复杂管道振动控制模拟计算
    5.4 复杂管道振动控制实验研究
        5.4.1 各工况下主动阻尼减振装置对复杂管道振动的抑制规律
        5.4.2 主动阻尼减振装置不同安装方向的抑振规律
        5.4.3 主动阻尼减振装置不同安装位置的抑振规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阻尼减振技术在加氢分馏管线上的应用
    6.1 引言
    6.2 加氢分馏塔进料管线振动情况
    6.3 某加氢管线振动原因
        6.3.1 振动原因分析
        6.3.2 管道模态分析
    6.4 管道阻尼减振技术
        6.4.1 阻尼减振技术分析
        6.4.2 阻尼减振模拟仿真
    6.5 安装结构方案
    6.6 改造效果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8)基于整体式挤压油膜阻尼器的转子振动控制及双转子系统动平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旋转机械及管道振动控制研究概述
        1.2.1 弹性阻尼支承的发展及应用
        1.2.2 双转子系统动平衡研究概述
        1.2.3 管道减振技术研究概述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整体式挤压油膜阻尼器结构性能参数设计
    2.1 引言
    2.2 ISFD简介
    2.3 ISFD性能参数研究
        2.3.1 传统SFD性能参数介绍
        2.3.2 ISFD刚度计算
        2.3.3 ISFD-转子系统阻尼比测量实验
    2.4 ISFD对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分析
        2.4.1 ISFD-单盘转子系统有限元模型
        2.4.2 ISFD刚度对转子系统模态参数的影响
        2.4.3 ISFD刚度对转子系统不平衡响应的影响
    2.5 ISFD抑制单盘转子系统不平衡振动实验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整体式挤压油膜阻尼器抑制多盘转子振动实验研究
    3.1 引言
    3.2 ISFD多盘实验台介绍
        3.2.1 多盘转子实验台
        3.2.2 多盘转子实验台动力学特性研究
    3.3 ISFD抑制多盘转子系统不平衡振动实验
        3.3.1 双盘转子系统减振仿真研究
        3.3.2 双盘转子系统减振实验研究
        3.3.3 三盘转子系统减振仿真研究
        3.3.4 三盘转子系统减振实验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整体式挤压油膜阻尼器抑制双盘悬臂转子振动研究
    4.1 引言
    4.2 双盘悬臂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
    4.3 双转子悬臂实验台介绍
        4.3.1 ISFD齿轮泵供油密封结构设计
        4.3.2 双盘悬臂转子系统实验台模态参数计算
        4.3.3 ISFD刚度对双盘悬臂转子系统临界转速的影响
    4.4 ISFD双盘悬臂转子系统不平衡振动控制实验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双转子系统动平衡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双转子实验台设计
        5.2.1 典型航空发动机双转子结构介绍
        5.2.2 双转子实验台设计
        5.2.3 双转子系统不平衡响应特点
    5.3 双转子系统虚拟动平衡方法
        5.3.1 双转子系统加重影响系数计算
        5.3.2 双转子系统虚拟动平衡效果
    5.4 双转子系统不平衡振动矢量变化规律研究
        5.4.1 双转子系统不平衡矢量变化规律
        5.4.2 双转子系统不平衡矢量测量实验
    5.5 双转子系统动平衡方法
        5.5.1 双转子系统影响系数平衡法
        5.5.2 双转子系统影响系数法动平衡实验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管道阻尼减振方法研究
    6.1 前言
    6.2 换热器参数及现场振动情况
    6.3 换热器管道振动原因分析
        6.3.1 换热器出口管道振动原因分析
        6.3.2 换热器出口管道模态分析
        6.3.3 阻尼减振方案
    6.4 阻尼器减振原理
    6.5 阻尼器减振效果
        6.5.1 阻尼器安装方案
        6.5.2 阻尼器安装减振有限元仿真
        6.5.3 阻尼器安装前后减振效果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9)多盘转子动平衡方法及管道阻尼减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转子系统动平衡发展研究
    1.3 弹性支承的发展研究
    1.4 管道振动与减振技术研究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刚性支承多盘转子动平衡配重面研究
    2.1 引言
    2.2 配重面转移影响机理
        2.2.1 单盘存在不平衡量时的配重计算
        2.2.2 双盘存在不平衡量时的配重计算
    2.3 动平衡配重模拟仿真
        2.3.1 建立多盘转子有限元模型
        2.3.2 单盘设置初始不平衡量
        2.3.3 双盘设置初始不平衡量
    2.4 动平衡配重实验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鼠笼式弹性支承多盘转子动力学特性研究
    3.1 引言
    3.2 鼠笼式弹性支承的设计
        3.2.1 刚度计算
        3.2.2 强度校核
    3.3 支承刚度对转子系统临界转速与振型影响研究
        3.3.1 左刚支右刚支类型
        3.3.2 左弹支右刚支类型
        3.3.3 左刚支右弹支类型
        3.3.4 左弹支右弹支类型
    3.4 转子支承系统动平衡实验研宄
        3.4.1 左刚支右刚支类型
        3.4.2 左弹支右刚支类型
        3.4.3 左刚支右弹支类型
        3.4.4 左弹支右弹支类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鼠笼式弹性支承多盘转子动平衡配重面研究
    4.1 引言
    4.2 动平衡配重模拟仿真
        4.2.1 建立弹性支承多盘转子系统有限元模型
        4.2.2 左弹支右刚支下的动平衡配重研宄
        4.2.3 左刚支右弹支下的动平衡配重研究
        4.2.4 左弹支右弹支下的动平衡配重研宄
    4.3 动平衡配重实验研宄
        4.3.1 左弹支右刚支动平衡实验
        4.3.2 左刚支右弹支动平衡实验
        4.3.3 左弹支右弹支动平衡实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影响系数法与模态平衡法的对比研究
    5.1 引言
    5.2 三级轮盘转子实验台及模型计算
    5.3 双平面影响系数法
        5.3.1 双平面影响系数法机理分析
        5.3.2 双平面影响系数法实验
    5.4 N平面法
        5.4.1 向前正交法与全正交法机理分析
        5.4.2 全正交法计算
    5.5 N+2平面向前正交法
        5.5.1 N+2平面向前正交法机理分析
        5.5.2 N+2平面向前正交法计算
    5.6 弹性支承多盘转子模态动平衡研宂
        5.6.1 实验台模型计算
        5.6.2 N+2平面向前正交法计算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设备管线阻尼减振应用研究
    6.1 引言
    6.2 阻尼减振技术
        6.2.1 粘滞阻尼器力学特性
        6.2.2 阻尼减振技术原理
    6.3 离心压缩机管线过滤分离装置阻尼减振
        6.3.1 管线现场振动情况
        6.3.2 管线振动原因分析
        6.3.3 SAP2000阻尼减振模拟设计
        6.3.4 方案的实施及减振效果
    6.4 往复式压缩机管线阻尼减振
        6.4.1 管线现场振动情况
        6.4.2 管线振动原因分析
        6.4.3 SAP2000阻尼减振模拟设计
        6.4.4 方案的实施及减振效果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10)半潜式钻井平台高压管道强度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钻井平台高压管道强度计算载荷研究
    2.1 概述
    2.2 高压管道分析常用载荷研究
        2.2.1 操作载荷
        2.2.2 偶然载荷
        2.2.3 环境载荷
    2.3 载荷组合工况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管道应力分析方法研究
    3.1 概述
    3.2 管道应力分析基本理论
        3.2.1 管道应力分类
        3.2.2 基本许用应力
    3.3 管道应力校核标准
        3.3.1 失效理论
        3.3.2 一次应力(Primary Stress)
        3.3.3 二次应力(Secondary Stress)
        3.3.4 峰值应力
    3.4 管道应力分析方法
        3.4.1 静态分析
        3.4.2 准静态分析
        3.4.3 动态分析
    3.5 实例项目分析
        3.5.1 项目简介
        3.5.2 Caesar Ⅱ软件介绍
        3.5.3 设计参数
        3.5.4 分析模型
        3.5.5 设计载荷
        3.5.6 组合工况
        3.5.7 计算标准
        3.5.8 疲劳循环次数
        3.5.9 计算结果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弯头、三通局部构件强度研究
    4.1 概述
    4.2 弯头/弯管和三通强度标准
    4.3 弯头/弯管应力增强系数
        4.3.1 有限元计算
        4.3.2 计算结论
    4.4 三通应力增强系数
        4.4.1 有限元计算
        4.4.2 计算结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管道振动研究
    5.1 概述
    5.2 振动分析理论
    5.3 压力脉冲
    5.4 管道振动分析应力校核方法
    5.5 维京龙项目高压管道振动分析
        5.5.1 模态分析结果
        5.5.2 高压泥浆系统脉冲振动分析
        5.5.3 节流管汇和水泥系统振动分析
        5.5.4 振动分析结果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气流管道系统振动原因及解决方案研究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平面波动理论的压缩机管路系统气流脉动抑制方法研究[D]. 宋傲磊.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2020(06)
  • [2]往复压缩机及其管线气流脉动抑制结构优化方法研究[D]. 王建业.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3]JQ压气站天然气管道振动的机理分析[D]. 李悦.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1)
  • [4]往复式压缩机管道振动原因分析与应对策略[J]. 马鹏,任护国,龙涛,张超.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9(23)
  • [5]汽车空调低温噪声试验研究[D]. 谢锦涛.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
  • [6]往复式压缩机管线振动及流固耦合特性研究[D]. 邵湛惟.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6)
  • [7]基于主动阻尼减振装置的振动控制研究[D]. 丁继超.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6)
  • [8]基于整体式挤压油膜阻尼器的转子振动控制及双转子系统动平衡方法研究[D]. 万方腾.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6)
  • [9]多盘转子动平衡方法及管道阻尼减振研究[D]. 张俎琛.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6)
  • [10]半潜式钻井平台高压管道强度分析方法研究[D]. 张谭龙.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风道系统振动的原因及解决方法的研究与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