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组织再生治疗骨下囊肿的临床研究

引导组织再生治疗骨下囊肿的临床研究

一、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骨下袋的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熠,王琪,邱立新[1](2021)在《半月-隧道瓣技术在引导组织再生术中的临床应用》文中认为目的评价半月-隧道瓣技术应用于引导组织再生术的临床有效性、安全性及临床和影像学效果, 为探索更微创、可靠、稳定的牙周再生治疗技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第四门诊部就诊、经牙周基础治疗后口内至少1颗前牙区患牙存在邻面骨内袋的慢性牙周炎患者20例,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10例。试验组使用半月-隧道瓣技术, 对照组使用改良保留龈乳头切口技术进行引导组织再生术。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两组患牙临床附着水平(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 CAL)、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 PD)、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 BI)、龈乳头退缩(papillae height loss, PHL)、骨袋深度(影像学检查中骨缺损的骨袋底至牙槽嵴顶的距离)等临床指标的变化及术后2周早期伤口愈合指数(early healing index, EHI)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相比, 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PD[试验组治疗前后为(6.50±0.85)和(2.10±0.74)mm, 对照组治疗前后为(6.60±0.97)和(2.40±0.70)mm]、CAL[试验组治疗前后为(8.70±0.95)和(4.00±1.15)mm, 对照组治疗前后为(8.40±1.17)和(4.50±1.18)mm]、BI[试验组治疗前后为3.00(2.75, 3.00)和1.00(1.00, 2.00), 对照组治疗前后为3.00(2.00, 3.00)和1.00(0.75, 1.25)]及骨袋深度[试验组治疗前后为(4.71±0.95)和(-0.20±0.85)mm, 对照组治疗前后为(4.38±0.97)和(0.99± 0.80)mm]均有显着降低(P<0.05)。治疗后6个月,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HL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2周EHI(1.30±0.48)显着优于对照组(2.10±0.99)(P=0.042)。试验组术后6个月骨袋深度改善程度[(4.91±1.18)mm]显着优于对照组[(3.39±0.95)mm](P<0.05)。试验组影像学硬组织修复率(1.05±0.17)显着高于对照组(0.78±0.14)(P=0.001)。两组治疗后PD、CAL、BI及PHL的改善程度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月-隧道瓣技术应用于引导组织再生术安全、有效;该技术允许在骨缺损区进行过量植骨, 可更有效地获得硬组织再生并可能获得更好的术后美学效果。

赵军伟,汪涌,韩爽[2](2021)在《脱矿冻干骨联合浓缩生长因子治疗牙周骨下袋的临床效果评价》文中提出目的通过临床及影像学指标评价脱矿冻干骨(demineralized freeze dried bone allografts,DFDBA)联合应用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CGF)治疗牙周骨下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于合肥市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的慢性牙周炎患者30例,共30颗牙周骨下袋患牙。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共14颗患牙,采用DFDBA与CGF联合治疗;对照组16颗患牙,采用DFDBA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骨下袋牙槽嵴顶点到缺损底部间距离(AC-BD)、釉牙骨质界至骨下袋牙槽嵴顶点间距离(CEJ-AC)。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PD、CAL、AC-BD均明显小于术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CEJ-AC无明显改变(P> 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试验组CAL、AC-BD均小于对照组(均P <0.05),而两组PD、CEJ-A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与单独使用DFDBA治疗牙周骨下袋相比,DFDBA与CGF联合应用临床效果更好。

赵军伟[3](2021)在《脱矿冻干骨联合浓缩生长因子治疗牙周骨下袋的临床疗效评价》文中指出目的 牙周炎是一种严重损害牙周健康的感染性疾病,此疾病是以牙齿支持组织炎性改变为特征,而牙周骨下袋(Periodontal Intrabony Defect,PID)则是牙周炎晚期牙槽骨吸收的典型表现。在完善的牙周基础治疗之后,牙周骨下袋再生牙周组织的主要方式是再生性手术,其中引导性组织再生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和植骨术(Bone Graft Procedures,BGP)的联合使用是目前获得牙周组织再生主要的手术方法,但是术中不同再生材料的添加可能会有不同的手术效果。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及影像学指标,评价同种异体脱矿冻干骨粉(Demineralized Freeze Dried Bone Allografts,DFDBA)联合应用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CGF)治疗牙周骨下袋的临床疗效,以期为牙周手术中选择效果更好的再生性材料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因慢性牙周炎于我科牙周基础治疗后6周仍至少有一个位点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5mm且经影像学检查证实骨内缺损≥3mm,类型为二、三壁骨下袋(Periodontal Intrabony Defect,PID)的患者30例,共30颗患牙。纳入患者的年龄28~43岁,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4例患者(14颗患牙),年龄(36.36±5.50)岁;对照组16例患者(16颗患牙),年龄(37.31±4.24)岁。实验组采用引导组织再生术及植骨术+CGF、DFDBA混合物+胶原膜,对照组采用引导组织再生术及植骨术+DFDBA+胶原膜。分别测量并记录术前(基线)及术后6个月的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水平(CAL),骨下袋牙槽嵴顶点到缺损底部间距离(AC’-BD);釉牙骨质界到骨下袋牙槽嵴顶点间距离(CEJ-AC),并采用t检验对组内及组间的测量指标进行显着性差异分析。结果 术后6个月,两组PD、CAL均明显低于术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时,实验组CAL(4.50±0.94mm)较对照组(5.44±1.03mm)有显着改善(P<0.05),而P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6个月两组CBCT指标的变化显示,术后6个月两组AC’-BD均明显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EJ-AC’改变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术后6月,实验组AC’-BD(1.99±0.95mm)显着低于对照组(2.81±0.61mm)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EJ-A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术联合植骨术治疗牙周骨下袋中,与单独使用DFDBA相比,DFDBA与CGF联合应用减少临床附着丧失和恢复骨内缺损的高度更多,从而更有效地促进牙周支持组织愈合。

周慧子[4](2021)在《GTR结合固定正畸治疗牙周病伴前牙病理性移位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牙周炎是由局部因素及全身因素引起的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导致结合上皮根方增殖,附着丧失,牙槽骨破坏吸收,牙周炎症的形成。为了减少微生物,彻底去除牙周炎症,牙周基础治疗和牙周手术治疗都被用于牙周炎症的治疗[1]。菌斑性牙周炎的病变结果显示,随着患者出现附着丧失的牙齿数量的增加,牙齿会发生病理性移位,由于前牙牙槽骨相对于后牙更为薄弱,因此更易发生移位,并使微笑美学恶化,直观影响患者的美感与健康,是患者寻求治疗的最主要原因,也更易引起临床医生研究的重视。因此本研究将主要探讨牙周病伴前牙病理性移位的临床治疗。而牙周病伴有前牙病理性移位一直是口腔临床医生治疗的难点,因为对于牙周病导致的前牙病理性移位的患者,既要解决牙周炎,又要解决炎症所带来的牙齿移位问题,因此需要牙周治疗与正畸治疗相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2]。引导性组织再生术(Guide tissue regeneration,GTR)能恢复牙齿周围受到影响的牙周支持组织,达到正常咀嚼功能,同时改善患者的外貌和外观[3]。因此,本研究采用牙周基础治疗后,GTR结合固定正畸的方法治疗牙周病伴前牙病理性移位,正畸与牙周治疗相结合,同时满足组织重建与美观的需求,并对GTR术后固定正畸治疗的时机进行探讨,为临床医生精准治疗计划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目的 分析GTR结合固定正畸治疗牙周病伴前牙病理性移位的临床效果,同时对GTR术后正畸治疗的时机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8~2020年在合肥市口腔医院就诊的牙周病伴前牙病理性移位患者20例,采用随机抽样法将患者随机分为GTR术后6周行固定正畸治疗(A组,10例),GTR术后12周行固定正畸治疗(B组,10例);观察2组病例临床牙周指标及牙槽骨的变化,比较两组间疗效差异及牙周组织的健康状况。结果 术前两组BI、PD、CAL牙周指标及牙槽骨缺损深度D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周,两组的各项牙周指标(PD、BI、CAL)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各项牙周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两组的各项牙周指标(PD、BI、CAL)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牙槽骨缺损深度(DB)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两组间各项牙周指标及D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TR结合固定正畸治疗牙周病伴前牙病理性移位,能有效治疗牙周病,增加正畸治疗的效果和牙列稳定性,同时可于GTR后6周进行正畸治疗,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率。

郑明珍,曹洁,胡文杰,路瑞芳[5](2020)在《牙周微创手术治疗骨下袋的临床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微创手术近年来在牙周治疗尤其是牙周再生治疗方面的应用不断发展,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牙周再生治疗的不足。微创手术具有促进伤口愈合、缩短治疗时间、使患者的不适感最小化等优势,治疗效果较传统方法更加明显和肯定。目前国内有关微创拔牙、微创种植等方面的研究较多,但牙周微创手术应用的相关报道却较少,本文通过文献回顾,针对微创手术在治疗牙周骨下袋中的应用、优势、适用范围、所需设备及显微器械,微创手术的龈瓣设计类型,微创手术联合应用生物材料的治疗效果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医师开展牙周微创手术治疗骨下袋提供参考。

刘倩,冯向辉,于晓潜,胡文杰[6](2020)在《应用牙周特色治疗恢复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健康、功能和美观(附1例3年随访报告)》文中研究表明侵袭性牙周炎由于发病年龄早、进展速度快,经常在早期就出现牙齿松动、移位甚至脱落。早诊断、早治疗对于侵袭性牙周炎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很多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在一些牙位会形成骨下缺损,引导性组织再生术联合植骨术是治疗骨下缺损最常用的方法。因重度牙周炎而缺失的患牙在种植治疗设计时有其特殊的考量。文章展示了1例年轻侵袭性牙周炎病例,经过规范的牙周基础治疗控制炎症,通过引导性组织再生术联合植骨术获得骨充填,因重度牙周炎缺失的下颌中切牙通过种植修复重建了功能和美观。

张医军,汪涌[7](2020)在《应用微创植骨术治疗二壁骨下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微创技术应用于牙周植骨术治疗二壁骨下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36例慢性牙周炎病人,共36颗患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微创技术组18例(18颗牙)与传统术式组18例(18颗牙)。记录各组术后1、3、7 d的疼痛度和基线、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的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临床附着水平(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CAL)、牙龈退缩量(recession of gingival margin,REC)以及术后3、6个月时两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变化。结果两组术后疗效均有改善,微创技术组术后1、3 d的VAS值为(5.11±0.96)分、(2.56±0.51)分,传统术式组的VAS值为(6.56±1.34)分、(3.22±0.88)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技术组与传统术式组比较:术后3个月PD值为(2.17±0.38)mm比(2.61±0.70)mm、CAL值为(4.14±0.70)mm比(4.94±0.62)mm,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PD值为(2.28±0.46)mm比(2.67±0.59)mm、CAL值为(4.58±0.69)mm比(5.39±0.6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6个月时BMD值比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18,P<0.05)。结论微创技术下牙周植骨术治疗二壁骨下袋比传统术式更有优势。

张医军[8](2020)在《微创牙周植骨术治疗二壁骨下袋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牙周炎是成年人牙齿早期丧失的首要原因[1],同时也与各种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其中,牙槽骨吸收是牙周炎晚期重要的病理变化,垂直性骨吸收大多形成骨内缺损即骨下袋,依据牙槽骨破坏后牙根四周骨壁剩余的情况,分别将其分为一、二、三、四壁骨袋以及混合壁袋。对于已经破坏的骨质,想要得以重建,获得骨组织的新生以及牙周上皮性附着结构,需要对骨内缺损的区域行再生性手术治疗,其包括牙周植骨术(Bone Graft Procedures,BGP)、引导性组织再生术,或者将二者结合,或者结合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方法。有研究结果表明,牙周植骨术和引导性骨组织再生术在临床治疗牙周骨内缺损的方面已取得较为显着的治疗效果[2]。本研究旨在探讨微创牙周植骨术和传统牙周植骨术的疗效差异,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期间因慢性牙周炎来我院牙周粘膜科就诊,且在基础治疗后6周来我科复查,仍具有5mm及以上二壁骨下袋的患牙的36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共36颗患牙(均为前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微创技术组与传统术式组。微创技术组用无痛局麻仪对术区进行局部浸润麻醉,术者头戴放大镜X3,用显微牙周器械在患牙唇(颊)或舌侧行入路切口,以骨缺损为中心延伸至两侧牙近、远中轴角处并保留龈乳头,传统术式组采用传统牙周植骨手术方式及手术器械。纳入标准为:(1)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糖血脂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未见异常,且无全身系统性疾病;(2)3个月内未服用抗菌类药物及其他免疫抑制剂;(3)患者知情同意;(4)患者依从性较好(菌斑控制情况良好,不吸烟)。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记录微创技术组与传统术式组术后1、3、7d的疼痛度;记录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的牙周各临床指标的变化: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临床附着水平(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CAL)、牙龈退缩量(Recession of Gingival Margin,REC)以及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微创技术组与传统术式组之间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变化。结果微创技术组与传统术式组术后均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术后3个月、6个月时的PLI值与术前相比均有所降低。两组术后疗效均有改善,微创技术组术后1、3d的VAS值分别为(5.11±0.96)分、(2.56±0.51)分,传统术式组的VAS值分别为(6.56±1.34)分、(3.22±0.88)分,微创技术组与传统术式组间的VAS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技术组与传统术式组比较:术后3个月PD值为(2.17±0.38)mm比(2.61±0.70)mm、CAL值为(4.14±0.70)mm比(4.94±0.62)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PD值为(2.28±0.46)mm比(2.67±0.59)mm、CAL值为(4.58±0.69)mm比(5.39±0.61)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6个月时BMD值比较,微创技术组与传统术式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18,P<0.05)。结论微创技术下牙周植骨术治疗二壁骨下袋可比传统牙周植骨术更有优势。

金鼎,杜阳[9](2020)在《引导组织再生术联合植骨术治疗牙周骨下缺损的临床研究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索引导组织再生术(GTR)联合植骨术在治疗牙周骨下缺损中的作用。方法 120例牙周骨下缺损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每例患者取1颗患牙作为研究对象。A组给予翻瓣术治疗, B组给予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 C组给予引导组织再生术联合植骨术治疗。比较三组术前和术后1年的牙周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A组术前牙周探诊深度(PPD)(6.81±0.36)mm,牙龈退缩量(GR)(1.26±0.39)mm,临床附着丧失(CAL)(8.03±1.08)mm,术后1年分别为(4.39±1.35)、(1.90±0.77)、(6.72±1.06)mm;B组术前PPD(6.89±0.42)mm, GR(1.38±0.33)mm, CAL(8.41±0.97)mm,术后1年分别为(3.03±1.35)、(2.21±0.59)、(5.12±1.13)mm;C组术前PPD(6.92±0.51)mm, GR(1.35±0.45)mm,CAL(8.36±0.68)mm,术后1年分别为(2.57±0.21)、(2.41±0.23)、(4.23±0.24)mm。术前,三组PPD、GR、CA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 B组和C组PPD、GR、CAL均优于A组,且C组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75.0%, B组总有效率92.5%, C组总有效率97.5%;B组、C组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总有效率略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导组织再生术联合植骨术可更好的治疗牙周骨下缺损,能够尽可能的保存牙根、牙髓,是较好的牙周疾病治疗方法 ,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孙莹莹[10](2019)在《牙周病例汇报》文中提出目的:评估牙周非手术治疗和牙周手术治疗在牙周病及正畸辅助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的患者四例。一例是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行牙周基础治疗辅助使用Er:YAG(Erbium:Yttrium Aluminum Garnet,掺饵钇铝石榴石激光,以下简称Er:YAG)消除深牙周袋;一例是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先行牙周基础治疗,后期进行牙周手术治疗即引导组织再生术+植骨术;一例是急性坏死性溃疡性牙龈炎患者,行牙周基础治疗结合低能量激光进行治疗,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注重菌斑维护;还有一例是正畸治疗患者,在正畸治疗前行牙周成骨辅助正畸治疗。结果:第一个病例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经牙周基础治疗结合Er:YAG辅助治疗两个月后,症状和体征得到明显改善,患者自觉下前牙区松动度减轻,刷牙出血症状改善,临床检查牙龈炎症消退、探诊深度变浅,牙周袋已降至3mm以下。第二个病例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经牙周基础治疗结合牙周手术治疗,术后4个月时,患者自觉口腔刷牙出血症状改善,左侧后牙松动度减轻,已经能够满足日常生活中的咀嚼需求。第三个病例中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患者,经牙周基础治疗及低能量激光治疗后,坏死区域牙龈愈合良好,并且在后期随访过程中注重菌斑控制,牙龈炎症未见复发。第四个病例患者在正畸治疗前经牙周成骨辅助正畸治疗,术后2个月愈合良好,骨粉在位未发生移位,其在正畸治疗中的作用仍有待于进一步追踪。本报告中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得到改善,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牙周非手术治疗与牙周手术治疗均能在牙周疾病的治疗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在治疗时应合理把握适应症,并且在治疗及维护期应注重菌斑控制。牙周成骨辅助正畸技术能够满足正畸治疗骨增量等需求。

二、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骨下袋的临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骨下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脱矿冻干骨联合浓缩生长因子治疗牙周骨下袋的临床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分组
    1.2 主要材料与设备
    1.3 方法
        1.3.1 术前准备
        1.3.2 CGF的制备
        1.3.3 手术方法
        1.3.4 术后护理及随访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3)脱矿冻干骨联合浓缩生长因子治疗牙周骨下袋的临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临床资料
        2.1.1 研究对象
        2.1.2 病例分组
        2.1.3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2.2 仪器设备与材料
    2.3 评价指标
        2.3.1 临床评价指标
        2.3.2 CBCT评价指标
    2.4 术前准备
    2.5 手术过程
        2.5.1 CGF的制备
        2.5.2 手术实施
    2.6 术后护理及随访
    2.7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评价指标分析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BCT评价指标分析
4 典型病例
5 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牙周再生治疗材料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4)GTR结合固定正畸治疗牙周病伴前牙病理性移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器械与材料
    2.3 测量项目
    2.4 治疗方法
    2.5 观察指标
    2.6 统计学方法
    2.7 典型病例
3 结果
    3.1 牙周临床指数比较
    3.2 牙槽骨缺损深度比较
4 讨论
    4.1 牙周炎的危害
    4.2 前牙病理性移位的牙周治疗
    4.3 联合正畸治疗的意义
    4.4 正畸治疗时机的选择
    4.5 使用CBCT测量DB
    4.6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牙周与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病的临床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6)应用牙周特色治疗恢复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健康、功能和美观(附1例3年随访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1.1 一般情况
    1.2 口腔检查
    1.3 影像学检查
    1.4 诊断
2 危险因素分析及预后判断
    2.1 危险因素分析
    2.2 预后判断
3 治疗计划和实施过程
    3.1 牙周基础治疗及牙体治疗、第三磨牙拔除
    3.2 31拔除及位点保存术
    3.3 21和14行GTR术+植骨术
    3.4 31种植和引导性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术
    3.5 牙周支持治疗
4 分析与讨论

(7)应用微创植骨术治疗二壁骨下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术前
        1.2.2 微创
        1.2.3 术后护理[7]
    1.3 随访时间及检测指标
        1.3.1 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8]
        1.3.2 牙周临床指标
        1.3.3 骨密度测量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讨论

(8)微创牙周植骨术治疗二壁骨下袋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临床资料
        2.1.1 一般资料
        2.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2.2 器械与材料
    2.3 方法
        2.3.1 术前准备
        2.3.2 手术步骤
        2.3.3 术后护理
    2.4 随访时间及检测指标
    2.5 统计学方法
    2.6 典型病例
3 结果
4 讨论
    4.1 牙槽骨吸收
        4.1.1 牙槽骨吸收的原因
        4.1.2 牙槽骨吸收的评价方法
    4.2 牙周组织再生的理论基础
    4.3 再生性手术
    4.4 微创技术的优势
    4.5 微创技术在牙周领域的应用
    4.6 微创牙周植骨术与传统牙周植骨术的对比
    4.7 牙周支持治疗
    4.8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不足之处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附录
8 致谢
9 综述 牙周组织再生治疗的临床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9)引导组织再生术联合植骨术治疗牙周骨下缺损的临床研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方法
        1.3.1 A组
        1.3.2 B组
        1.3.3 C组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牙周情况比较
    2.2 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10)牙周病例汇报(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病例报告
    病例一 重度慢性牙周炎非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病例二 重度慢性牙周炎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病例三 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
        参考文献
    病例四 牙周成骨辅助正畸治疗
        参考文献
激光在牙周治疗中的研究及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骨下袋的临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半月-隧道瓣技术在引导组织再生术中的临床应用[J]. 李熠,王琪,邱立新.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1(12)
  • [2]脱矿冻干骨联合浓缩生长因子治疗牙周骨下袋的临床效果评价[J]. 赵军伟,汪涌,韩爽.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21(02)
  • [3]脱矿冻干骨联合浓缩生长因子治疗牙周骨下袋的临床疗效评价[D]. 赵军伟.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4]GTR结合固定正畸治疗牙周病伴前牙病理性移位的临床研究[D]. 周慧子.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5]牙周微创手术治疗骨下袋的临床研究进展[J]. 郑明珍,曹洁,胡文杰,路瑞芳.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0(10)
  • [6]应用牙周特色治疗恢复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健康、功能和美观(附1例3年随访报告)[J]. 刘倩,冯向辉,于晓潜,胡文杰.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20(09)
  • [7]应用微创植骨术治疗二壁骨下袋的临床疗效观察[J]. 张医军,汪涌. 安徽医药, 2020(04)
  • [8]微创牙周植骨术治疗二壁骨下袋的疗效观察[D]. 张医军.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9]引导组织再生术联合植骨术治疗牙周骨下缺损的临床研究分析[J]. 金鼎,杜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04)
  • [10]牙周病例汇报[D]. 孙莹莹.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标签:;  ;  ;  ;  ;  

引导组织再生治疗骨下囊肿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