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椒缺锌症状及预防

彩椒缺锌症状及预防

一、彩椒缺锌症状与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郭秀堂,郝婷婷,田素波,胡永军[1](2014)在《日光温室彩椒生理性病害的发生与防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日光温室彩椒主要生理性病害的症状表现、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以期为日光温室彩椒栽培提供技术指导。

王树志,郑育锁[2](2014)在《宁河县设施彩椒锌肥应用效果分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针对宁河县土壤有效锌含量水平低的特点以及生产上设施彩椒缺锌问题,通过在设施彩椒上进行锌肥不同施用方式、不同施用量的试验示范,分析研究锌肥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设施彩椒施用锌肥增产增效明显,滴施锌肥较基施效果好,667m2基施1.2kg与2.4kg差异不大,同时提出了科学施用锌肥的对策措施。

赵尊练[3](2010)在《线辣椒/小麦套作高产机理研究及陕西线辣椒病毒病毒原鉴定》文中认为线辣椒是一年生辣椒种(Capsicum annuum L.)中的一个类型或变种,长期以来,在中国的陕西、甘肃、新疆、四川、重庆、湖南、贵州、云南等省(市、区)有规模化种植。在陕西省关中地区,线辣椒种植历史悠久,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已经形成较大规模,年种植面积稳定在40 000~50 000 hm2,最高年份超过70 000 hm2。与小麦套作是关中西部地区线辣椒的主要栽培方式,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为了探明线辣椒/小麦套作的增产机理,为这一种植模式的进一步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搞清线辣椒种子及其植株携带病毒病的现状,为病毒病的防控提供借鉴,本试验做了以下两方面的研究:(1)在线辣椒与冬小麦套作条件下,观测了线辣椒移栽后的缓苗期以及冠层光照强度的日变化,测定了线辣椒生育期间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叶片光合速率、病毒病发病株率、果实产量等农艺和生理性状;(2)鉴定了陕西线辣椒产区的主要病害——病毒病的病原及发病情况。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与小麦套作可以极显着地缩短线辣椒定植后的缓苗期,一般缩短2~3 d;(2)在麦辣共生期,套作线辣椒接受的光照强度日平均值显着低于单作辣椒,但在一天内的大部分时段基本可以满足线辣椒光合的需要;从线辣椒/小麦条带走向看,东西走向的线辣椒接受直射光的时间显着大于南北走向,即东西走向更有利于套作线辣椒的生长。(3)套作条件下,线辣椒的叶面积指数显着高于单作,是单作辣椒的1.6~2.0倍,这种差异在小麦收获后虽然有所缩小,但直到线辣椒收获结束时仍然存在。(4)麦辣共生期间,线辣椒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显着低于单作辣椒;小麦收获32 d后,二者的差异基本消失。(5)在麦辣共生期,单作辣椒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显着高于套作的,小麦收获之后,二者的差异逐渐缩小,到小麦收获后第20 d左右,二者的差异不再显着;麦辣共生期间,单作辣椒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套作辣椒的呈单峰曲线,无光合“午休”现象。(6)套作线辣椒的株高显着高于单作,在小麦收割32 d后,这种差异亦然显着;套作条件下线辣椒叶片明显偏大,叶片的长度与宽度与单作的差异也达到了极显着水平,共生条件结束以后生长出来的叶片在长、宽方面的差异消失。(7)套作可以降低线辣椒病毒病的感病株率,与单作辣椒相比,降低幅度达50%~60%。(8)产量统计结果表明,套作条件下4个线辣椒品系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增产幅度达15%~21%。(9)在4个供试线辣椒品系(L1、L2、L3、L5)中,套作和单作处理下,基本上各项指标均以L2最高,其他3个品系间无规律性显着差异。(10)采自陕西线辣椒主产区的所有28份线辣椒种子样品中,与TMV抗血清呈阳性反应者占14.29%,呈弱阳性或可疑反应者占39.29%;与CMV呈阳性反应者占7.14%,呈弱阳性反应者占46.43%;与PVY呈阳性反应者为0,呈弱阳性反应占3.57%;随机抽取5份种子育苗,通过RT-PCR检测,未扩增出BBWV的CP基因,说明所抽取的种子样品未携带BBWV或种子带毒量较少而不足以引起幼苗发病。(11)对2007年6月所采的32份叶样检测表明,带毒样品占78.1%,其中28.1%为复合侵染;与TMV呈阳性反应者占12.5%,呈弱阳性或疑似阳性反应者占28.1%;与CMV呈阳性反应者占12.5%,呈弱阳性或疑似阳性反应者占34.4%;与PVY呈阳性反应者占3.57%,呈疑似阳性反应者占15.6%。对2007年9月所采的32份叶样检测表明,带毒样品占87.5%,其中46.9%为复合侵染;与TMV呈阳性反应者占25.0%,呈弱阳性或疑似阳性反应者占31.3%;与CMV呈阳性反应者占18.8%,呈弱阳性或疑似阳性反应者占34.4%;与PVY呈阳性反应者占15.6%,呈疑似阳性反应者占21.9%。这些结果说明陕西关中线辣椒产区9月份辣椒病毒病的发病率总体高于6月份。(12)从检测的3种病毒的总体区域分布看,9月下旬采自宝鸡地区的16份样品中,带毒样品占81.3%;采自咸阳地区的8份样品中,带毒样品占87.5%;采自渭南地区的8份样品中,带毒样品占100.0%。说明在陕西省关中线辣椒主产区的3个大区(西部、中部和东部)中,东部病毒病相对较重,中部次之,西部稍轻。由以上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定植后缓苗时间短、恢复生长快、苗期功能叶片数多、叶面积指数高、叶片宽大、感病毒病株率低是线辣椒/小麦套作栽培中线辣椒高产的主要机理。虽然套作存在遮阴,麦辣共生期间散射光的光照强度偏低,但直射光的光照强度总体上基本能够满足线辣椒光合作用的需要;虽然套作期间线辣椒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显着低于单作,叶片光合速率也明显低于单作,但共生期结束后与单作的差异很快消失,并且到开花结果期,套作辣椒的叶片净光合速率还超过了单作辣椒,加之较高叶面积指数和较低感病毒病株率的弥补,最终,套作处理的4个线辣椒品系的果实产量均极显着高于单作,增产幅度达15%~21%。(2)在陕西线辣椒主产区,线辣椒种子携带的病毒主要为TMV和CMV,基本未携带PVY和BBWV;线辣椒病毒病的发病率9月份总体高于6月份;关中东部病毒病相对较重,中部次之,西部稍轻。

杨广君[4](2008)在《线辣椒根系分泌物对辣椒等受体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辣(甜)椒(Capsicum annuum L.)又名番椒,茄科植物,在全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种植[1],年总产量约2440万t(联合国2002年统计资料)[2]。目前,全世界有三分之二的国家种植和食用辣椒,中国种植辣椒的面积约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二。陕西省线辣椒无论是在面积、产量、国内外贸易等方面均居全国前列[3]。随着线辣椒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连作现象十分普遍,连作障碍相当严重,减产可达20%-50%,甚至高达70%[3],已成为影响和制约辣椒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为解决线辣椒的连作障碍及建立合理的复合群体结构,在实验室利用水培的方法分别研究了生长期为20天和50天的“陕椒2006”根系分泌物对七种不同受体作物的化感效应。具体方法为精选“陕椒2006”种子,将露白的种子在消毒的石英砂中发芽,等幼苗长至5cm时用霍格兰营养液进行水培并不断用真空通气泵通气。重复3次。将精选的30株生长期分别为20d和50d的“陕椒2006”幼苗移栽至6 L 0.5 mmol/L的CaCl2溶液中培养4 h(9:00~13:00),用500 mL CH2Cl2提取根系分泌物的水溶液2次,将提取物和CH2Cl2的混合液用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至干。用2 mL CH2Cl2将提取物全部溶解并用蒸馏水将其稀释到240mL用于作物幼苗的生物效应检测并测定各受体作物的生理生化指标。将生长期为20d且在水培液中添加活性炭的“陕椒2006”与生长期及生长状况均相同但在水培液中未添加活性炭的“陕椒2006”进行对比研究,并分别测定其在70d时的相关生长和生理指标,以上的研究结果表明:1.生长期为20天的“陕椒2006”低浓度根系分泌物对七种受体作物的发芽率、根长、芽长、侧根数、茎粗、根冠比、根系活力以及POD、SOD、CAT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生长期为20天的“陕椒2006”高浓度根系分泌物对七种受体作物的各个生长和生理指标均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但就对各受体作物的作用明显程度而言,低浓度与对照之间以及高浓度与对照之间的差异大部分不显着,且高浓度与低浓度之间的差异也不显着。2.生长期为50天的“陕椒2006”低浓度根系分泌物对大部分受体作物的大部分生长和生理指标具有促进作用,生长期为50天的“陕椒2006”高浓度根系分泌物对大部分受体作物的大部分生长和生理指标具有抑止作用。3.在生长期为20天的“陕椒2006”的水培液中加入活性炭与不加活性炭的对比实验显示:当加与未加活性炭的“陕椒2006”生长到70天时,在水培液中加入活性炭的植株其生长状况明显优于未加活性炭的植株。实验结果表明,未加活性炭的“陕椒2006”植株比加活性炭的“陕椒2006”植株枯萎率增加,电导率和膜透性增加,叶绿素含量下降,保护酶活性降低,根系中总酚含量偏高。所以可以得出:在水培液中添加活性炭可以有效吸附“陕椒2006”根系分泌物中的有害物质,从而减弱根系分泌物对水培作物的毒害作用。

杨兆波,林朝中,田秀凤[5](2004)在《天鹰椒缺肥症状及补救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树明,张翠萍,瞿观[6](2003)在《彩椒缺锌症状与防治》文中认为

杨红[7](2003)在《生物高分子活性络合离子对农作物增产提质效应及其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物能活力素(又称为生命动力素)是北京化工大学金日光教授在研究生命原始材料起源进程中发现的最新的原创性科技成果。这是从天然火成岩或海洋矿石中,经过高温高压流变技术溶出的高浓缩液,通过高速涡轮剪切和高频电极作用加以活化的浓缩体,在冲稀过程中,又通交变强磁场和超声作用,进一步活化水的结构,如微小团状类液晶水,其中富含生态氧及20多种生命必需的生命元素的络合离子群。已证实其对细胞核内DNA起整理整顿作用,因而同样,使用在农作物上,使DNA正常转录,复制,增强其活力,以达到促增长,繁殖,免疫的功能。上述生物能活力素的农用部分在做了大量的农业方面的试验后,总结其特点如下:农用生物能活力素促进细胞增殖和光合作用,增强肥效,提高营养成分的利用率,使增产效果显着。由于生物能活力素中含有20多种与植物生命相关的元素,可以做到各司其职,各取所需,代谢平衡,甜度有所提高,食味变好,品质改善。通过微观机理的研究,它可以促进植物体内生物酶的活性。通过实验证明生物能活力素对过量的农药或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物有降解作用,在对药害的解救及生产绿色食品上大有利用前景。通过沙漠试验证明,它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减少土壤板结,使作物根系粗壮而深扎,特别是能够大力提高抗盐碱沙漠的能力。农用生物能活力素不含任何有害物质,尤其是铅、镉、汞、铊等高亲电性离子,故不仅对人畜安全。

杨兆波,焦艳芳,林朝中,赵彦卿[8](2000)在《天鹰椒缺肥症状及补救措施》文中指出

二、彩椒缺锌症状与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彩椒缺锌症状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日光温室彩椒生理性病害的发生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畸形果
    1.1 症状
    1.2 发病原因
    1.3 防治措施
2 黑皮果
    2.1 症状
    2.2 发病原因
    2.3 防治措施
3 脐腐病
    3.1 症状
    3.2 发病原因
    3.3 防治措施
4 日烧病
    4.1 症状
    4.2 发病原因
    4.3 防治措施
5 皱叶
    5.1 症状
    5.2 发病原因
    5.3 防治措施
6 缺氮症
    6.1 症状
    6.2 发病原因
    6.3 防治措施
7 缺磷症
    7.1 症状
    7.2 发病原因
    7.3 防治措施
8 缺钾症
    8.1 症状
    8.2 发病原因
    8.3 防治措施
9 缺钙症
    9.1 症状
    9.2 发病原因
    9.3 防治措施
1 0 缺镁症
    1 0.1 症状
    1 0.2 发病原因
    1 0.3 防治措施
1 1 缺硫症
    1 1.1 症状
    1 1.2 发病原因
    1 1.3 防治措施
1 2 缺锌症
    1 2.1 症状
    1 2.2 发病原因
    1 2.3 防治措施
1 3 缺铁症
    1 3.1 症状
    1 3.2 发病原因
    1 3.3 防治措施
1 4 缺锰症
    1 4.1 症状
    1 4.2 发病原因
    1 4.3 防治措施
1 5 硼中毒症
    1 5.1 症状
    1 5.2 发病原因
    1 5.3 防治措施
16锰中毒症
    16.1症状
    16.2发病原因
    16.3防治措施

(2)宁河县设施彩椒锌肥应用效果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及材料
    1.2 试验方案
    1.3 田间管理
2结果及分析
    2.1植株生长情况
    2.2产量结果
3 结论与探讨
    3.1 试验结论
    3.2 试验探讨

(3)线辣椒/小麦套作高产机理研究及陕西线辣椒病毒病毒原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辣椒概述
    1.2 线辣椒的基本特征及其分类地位
    1.3 陕西线辣椒的栽培历史和生产现状
    1.4 辣椒间作套种研究进展
        1.4.1 间作套种的主要优缺点
        1.4.2 间作套种对辣椒生长环境的影响
        1.4.3 辣椒与其他植物间作套种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1.4.4 间作套种对复合群体根际土壤酶和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1.4.5 间作套种对复合群体病害发生的影响
    1.5 辣椒病毒病研究进展
        1.5.1 辣椒病毒病的症状
        1.5.2 辣椒病毒病的病原研究概述
        1.5.3 辣椒病毒检测方法研究概述
        1.5.4 辣椒病毒病的传播途径
        1.5.5 辣椒病毒病防治研究进展
        1.5.6 辣椒抗病毒病的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线辣椒/小麦套作高产机理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材料与试验设计
        2.2.2 线辣椒缓苗时间的观测
        2.2.3 线辣椒叶面积指数的测定
        2.2.4 线辣椒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2.2.5 套作条件下辣椒冠层接受直射光时间的测定
        2.2.6 套作条件下辣椒冠层光照强度日变化的测定
        2.2.7 线辣椒光合速率及其日变化的测定
        2.2.8 线辣椒农艺性状的测定
        2.2.9 线辣椒病毒病发病株率的调查和统计
        2.2.10 线辣椒产量的统计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套作对线辣椒缓苗时间的影响
        2.3.2 套作对线辣椒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2.3.3 套作对线辣椒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3.4 套作条件下辣椒冠层接受直射光的时间
        2.3.5 套作条件下辣椒冠层光照强度的日变化
        2.3.6 套作对线辣椒光合速率的影响
        2.3.7 套作对线辣椒光合速率日变化的影响
        2.3.8 套作对线辣椒株高等农艺性状的影响
        2.3.9 套作对线辣椒病毒病的影响
        2.3.10 套作对线辣椒产量的影响
    2.4 讨论
        2.4.1 套作对线麦辣生长发育的利与弊
        2.4.2 关于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2.4.3 关于光合速率及测定叶片的选择
        2.4.4 关于光合速率与植株生长量的问题
第三章 陕西线辣椒病毒病毒原鉴定
    3.1 前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供试材料
        3.2.2 试剂
        3.2.3 种子带毒的ELISA 检测
        3.2.4 种子带毒的RT-PCR 检测
        3.2.5 种植观察试验
        3.2.6 叶片样品病毒检测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线辣椒种子带毒情况
        3.3.2 线辣椒植株带毒情况
    3.4 讨论
        3.4.1 关于种子带毒与植株发病的问题
        3.4.2 关于辣椒类型与种子带毒的问题
        3.4.3 关于品种与种子带毒的问题
        3.4.4 关于品种与植株带毒的问题
        3.4.5 关于线辣椒植株带毒的区域分布
        3.4.6 关于线辣椒植株带毒的时间分布
第四章 结论与创新点
    4.1 结论
        4.1.1 线辣椒/小麦套作高产机理研究的结论
        4.1.2 陕西线辣椒病毒病毒原鉴定的结论
    4.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线辣椒根系分泌物对辣椒等受体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根系分泌物与化感作用
        1.1.1 根系分泌物的定义
        1.1.2 化感作用的定义
        1.1.3 根系分泌物的组成部分
        1.1.4 根系分泌物的化学组成成分
        1.1.5 根系分泌物中化感物质具体分类
        1.1.6 根系分泌物的数量
    1.2 专一性分泌物
    1.3 根系分泌物的影响因素
        1.3.1 养分胁迫
        1.3.2 微生物
        1.3.3 植物种类及基因型
    1.4 根系分泌物与蔬菜连作障碍
        1.4.1 连作障碍的主要表现
        1.4.2 连作障碍发生的原因
        1.4.3 连作障碍防治技术
    1.5 化感物质产生及释放途径
        1.5.1 植物挥发物
        1.5.2 雨水淋洗
        1.5.3 根部分泌
        1.5.4 枯死的植物残体释放
    1.6 植物化感作用机理
        1.6.1 对细胞分裂、增殖、伸长的影响
        1.6.2 对水分的吸收、膨压及水势的影响
        1.6.3 对根系生长及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1.6.4 对激素的影响作用
        1.6.5 对细胞器及细胞器膜的完整性和渗透性的影响
        1.6.6 对代谢和酶的影响
        1.6.7 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1.6.8 对气孔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1.6.9 对蛋白质合成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1.7 植物他感作用特点
        1.7.1 具有一定作用范围
        1.7.2 选择性和专一性
        1.7.3 功能多样性
        1.7.4 复合效应
    1.8 根系分泌物的研究进展
    1.9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生长期为20 天的“陕椒2006”根系分泌物对受体作物的化感效应
        2.1.1 实验材料
        2.1.2 供体作物“陕椒2006”幼苗的培养方法
        2.1.3 “陕椒2006”根系分泌物的提取
        2.1.4 “陕椒2006”根系分泌物对受体材料的处理
        2.1.5 “陕椒2006”根系分泌物对各受体作物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2.1.6 根系活力的测定方法
    2.2 生长期为50 天的“陕椒2006”根系分泌物对受体作物的化感效应
        2.2.1 试验材料
        2.2.2 供体作物“陕椒2006”幼苗的培养
        2.2.3 根系分泌物的提取
        2.2.4 根系分泌物对受体材料的处理
        2.2.5 根系分泌物对受体作物各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2.3 “陕椒2006”根系分泌物对“陕椒2006”植株生长的自毒作用
        2.3.1 植株枯萎率的调查
        2.3.2 叶片膜透性测定
        2.3.3 根系活力的测定方法
        2.3.4 根系总酚含量的测定
        2.3.5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生长期为20 天的“陕椒2006”根系分泌物对受体作物的影响
        3.1.1 生长期为20 天的“陕椒2006”根系分泌物对受体作物发芽率的影响
        3.1.2 生长期为20 天的“陕椒2006”根系分泌物对各受体作物根长和芽长的影响
        3.1.3 生长期为20 天的“陕椒2006”根系分泌物对受体作物茎粗、侧根数和根冠比的影响
        3.1.4 生长期为20 天的“陕椒2006”根系分泌物对受体作物保护酶的影响
        3.1.5 生长期为20 天的“陕椒2006”根系分泌物对受体作物根系活力的影响..
    3.2 生长期为50 天的“陕椒2006”根系分泌物对受体作物的影响
        3.2.1 生长期为50 天的“陕椒2006”根系分泌物对受体作物发芽率的影响
        3.2.2 生长期为50 天的“陕椒2006”根系分泌物对受体作物根长和芽长的影响
        3.2.3 生长期为50 天的“陕椒2006”根系分泌物对受体作物茎粗、侧根数和根冠比的影响
        3.2.4 生长期为50 天的“陕椒2006”根系分泌物对受体作物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3.2.5 生长期为50 天的“陕椒2006”根系分泌物对受体作物根系活力的影响..
    3.3 “陕椒2006”根系分泌物对线辣椒植株生长的自毒作用
        3.3.1 添加活性炭对“陕椒2006”叶片膜透性和植株枯萎率的影响
        3.3.2 添加活性炭对“陕椒2006”根系活力,根系酚含量,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3.3 添加活性炭对“陕椒2006”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陕椒2006”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根系分泌物对不同受体作物的作用效果
    4.2 在水培条件下与在实际土壤中的“陕椒2006”根系分泌物对不同受体作物的作用效果
    4.3 “陕椒2006”根系分泌物的自毒作用与他感作用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7)生物高分子活性络合离子对农作物增产提质效应及其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微量元素在植物中的功能作用
    1.3 植物对缺乏微量元素的敏感性
    1.4 稀土农用技术及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1.5 微量元素对生物酶的影响
    1.6 无机金属化合物与有机金属配合物在水溶液中与金属酶相互作用
第二章 理论依据
    2.1 关于生命相关的含水络合离子及其电荷强度理论
    2.2 从人类饮用水安全看农用水质的重要性
    2.3 生物能活力素的研究进展
第三章 生物能活力素在农业中的研究综述
    3.1 前期农业试探性研究.
    3.2 教育部重点课题立项之后的研究情况.
第四章 生物能活力素在农业试验中品质及产量的研究
    4.1 水稻
    4.2 甜玉米
    4.3 奶油生菜
    4.4 蕃茄
    4.5 奶油白菜
    4.6 樱桃萝卜
    4.7 甘蓝
    4.8 皇帝生菜
    4.9 彩椒
    4.10 羽衣甘蓝
    4.11 小麦
    4.12 水稻
    4.13 大豆
    4.14 玉米
    4.15 结论
第五章 生物能活力素对微观生理生化的影响
    5.1 实验仪器与试验材料
    5.2 实验过程和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4 讨论
    5.5 结论
第六章 生物能活力素对农药降解效果的研究
    6.1 引 言
    6.2 实验部分
    6.3 结果与讨论
    6.4 结论
第七章 高吸水性树脂吸附的生物能活力素在砂土中对油菜生物量的影响
    7.1 概述
    7.2 理论依据
    7.3 材料与方法
    7.4 结果与讨论
    7.5 结论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彩椒缺锌症状与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日光温室彩椒生理性病害的发生与防治[J]. 郭秀堂,郝婷婷,田素波,胡永军.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4(22)
  • [2]宁河县设施彩椒锌肥应用效果分析研究[J]. 王树志,郑育锁. 天津农林科技, 2014(04)
  • [3]线辣椒/小麦套作高产机理研究及陕西线辣椒病毒病毒原鉴定[D]. 赵尊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10)
  • [4]线辣椒根系分泌物对辣椒等受体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D]. 杨广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11)
  • [5]天鹰椒缺肥症状及补救措施[J]. 杨兆波,林朝中,田秀凤. 辣椒杂志, 2004(02)
  • [6]彩椒缺锌症状与防治[J]. 王树明,张翠萍,瞿观. 长江蔬菜, 2003(11)
  • [7]生物高分子活性络合离子对农作物增产提质效应及其机理研究[D]. 杨红. 北京化工大学, 2003(01)
  • [8]天鹰椒缺肥症状及补救措施[J]. 杨兆波,焦艳芳,林朝中,赵彦卿. 河北农业, 2000(06)

标签:;  

彩椒缺锌症状及预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