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与肺动脉高压关系的临床研究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与肺动脉高压关系的临床研究

一、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与肺动脉高压形成关系的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质量控制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质量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先心病经皮介入治疗指南工作组,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先心病经皮介入治疗指南工作组[1](2021)在《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经皮介入治疗指南(2021版)》文中指出先天性心脏病(CHD)是我国出生缺陷的首位畸形, 大多数常见CHD可通过经皮介入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目前, 常见CHD经皮介入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不断涌现, 我国原创的无放射线经皮介入技术也成为近年的发展热点, 但是, 我国在该领域的治疗意见仍停留在早期的专家共识阶段。鉴于此, 本指南在充分借鉴全球最新临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参考国际指南和中国国情, 针对常见CHD经皮介入治疗的适应证、操作要点、并发症防治和术后随访等进行规范, 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性意见。

童娜[2](2021)在《超声心动图和心导管评估单纯分流型先心病患者肺动脉压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针对单纯分流型先心病,包括单纯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分析利用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ECHO)和右心导管检查(right ventricular catheter,RHC)评估其肺动脉压力的相关性,分析超声心动图估测肺动脉压的准确性,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估肺动脉高压的价值。[方法]取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我院住院治疗的先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纳入及排除标准后入选单纯房间隔缺损1937例,单纯室间隔缺损188例,单纯动脉导管未闭294例,收集超声心动图和右心导管检查两种方法所测得的相关数据,根据先心病诊断将研究对象分为单纯房间隔缺损、单纯室间隔缺损、单纯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共3组,行统计学分析:1.对3组研究对象超声心动图测得的肺动脉收缩压PASP和右心导管测得的肺动脉收缩压sPAP分别做配对t检验分析,以明确超声心动图估测的肺动脉收缩压与右心导管检查测得的肺动脉收缩压是否存在差异;2.对3组研究对象超声心动图估测的肺动脉收缩压PASP和右心导管测得的肺动脉收缩压sPAP分别做散点图,线性分析得出pearson相关系数,即相关性分析;3.分别对3组研究对象超声心动图测得的PASP和右心导管测得的sPAP行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结果]1.超声心动图和右心导管检查测得的肺动脉收缩压的配对t检验:3组患者均得出P<0.05,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超声心动图和右心导管检查所测得的肺动脉收缩压存在差异。2.超声心动图和右心导管检查测得的肺动脉收缩压的相关性分析:在单纯房间隔缺损患者中,超声心动图和右心导管检查所测得的肺动脉收缩压有统计学差异,中等程度相关性(r=0.585,p<0.05),呈正相关;在单纯室间隔缺损患者中,超声心动图和右心导管测得的肺动脉收缩压有统计学差异,有高度相关性(r=0.866,p<0.05),呈正相关;在单纯动脉导管未闭患者中,超声心动图和右心导管测得的肺动脉收缩压有统计学差异,有高度相关性(r=0.813,p<0.05),呈正相关。3.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在单纯房间隔缺损患者中,超声心动图和右心导管对肺动脉收缩压的估计偏差为7.6mmHg,95%一致性范围为-17.0-32.3mmHg,样本并未都介于此范围之内,且有大量样本在95%一致性范围之外,可认为超声心动图和右心导管对肺动脉收缩压的估测一致性差;在单纯室间隔缺损患者中,超声心动图和右心导管对肺动脉收缩压的估计偏差为-3.5mmHg,95%一致性范围为-39.7-32.7mmHg,样本虽大都介于此范围之内,但是该95%的一致性范围跨度过大并不在临床可接受范围之内,可认为超声心动图和右心导管对肺动脉收缩压的估测一致性差;在单纯动脉导管未闭患者中,超声心动图和右心导管对肺动脉收缩压的估计偏差为-3.1mmHg,95%一致性范围为-37.7-31.5mmHg,样本虽大都介于此范围之内,但是该95%的一致性范围跨度过大并不在临床可接受范围之内,可认为超声心动图和右心导管对肺动脉收缩压的估测一致性差。[结论]1.本研究采用大样本分析,认为超声心动图估测的肺动脉收缩压的准确性欠佳,虽然与右心导管检查测值相关性较好,呈正相关,但测值有明显差异,仅能用于了解肺动脉收缩压的变化趋势。2.超声心动图测肺动脉压并不能取代金标准右心导管,对于未能行右心导管检查的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对肺动脉高压的评估不能只依赖于对肺动脉压力水平的估测,还应该对肺动脉高压在超声心动图的其他征象以及相关参数进行综合的评估。

李娜娜[3](2021)在《经胸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及影响患者住院费用的多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室间隔缺损行经胸微创封堵术的治疗效果及影响患者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行经胸封堵或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直视修补室间隔缺损的259例学龄前儿童的临床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输血率、监护室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抗生素使用费用及总住院费用;采用相关性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影响住院费用的因素。结果匹配后共112例病例纳入研究(封堵组56例,直视修补组56例)。封堵组在输血率(23%vs91%,P<0.001)、机械通气时间(3.00/3.88h vs10.00/16.75h,P<0.001)、监护室持续时间(1.00/1.00天vs3.00/3.00天,P=0.001)、术后住院时间(7.16±4.43天vs10.32±3.89天,P<0.001)、总住院时间(14.07±6.68天vs18.77±6.25天,P<0.001)、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3.00/0.75天vs3.00/3.75天,P<0.001)、抗生素花费(1037.92/1686.51元vs1345.13/2839.21元,P=0.050)均低于直视修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总住院花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853.97±22620.18元vs56615.47±16418.24元,P=0.461);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体重、性别、肺动脉压、NYHA心功能分级、室间隔缺损大小、心胸比、手术方式、是否合并肺炎、就诊年份与住院花费具有显着相关性(P<0.05),而射血分数与住院花费无显着相关性(P>0.05);根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就诊年份、体重、NYHA心功能分级、肺动脉压、心胸比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肺动脉压、就诊年份、NYHA心功能分级、心胸比与住院花费呈正相关,体重与住院花费呈负相关;根据本文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就诊年份、体重、NYHA心功能分级、肺动脉压与住院花费具有显着相关性。其中肺动脉高压对患者住院费用影响最大,其次为体重、就诊年份,NYHA心功能分级对住院费用影响最小。结论经胸微创封堵室间隔缺损可以有效降低血制品及抗生素的使用,同时减少了患儿机械通气时间、监护室持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更有利于患儿快速康复;肺动脉高压、就诊年份、体重、NYHA心功能分级是影响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

陈苏伟,陈宏,钟永亮,乔志钰,里程楠,葛翼鹏,于海,朱俊明,孙立忠[4](2020)在《药物治疗与预防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扩张-基于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进展》文中提出马方综合征(Marfan syndrome,MFS)是常染色显性遗传的结缔组织病,同时累及心血管、肺、眼、骨骼肌肉等多个系统[1]。90%的MFS患者在10~12年内发生主动脉事件。主动脉扩张形成动脉瘤或夹层导致破裂成为MFS患者的最常见死因。如果未接受有效治疗,平均寿命不超过45岁。有效的外科干预改善了MFS患者的预后[2]。随着研究的深入,应用药物预防MFS主动脉扩张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刘海滨[5](2020)在《单中心介入封堵治疗儿童室间隔缺损疗效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单中心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 defect,VSD)患儿介入治疗术前、术后超声心动图(Ultrasonic cardiogram,UCG)相关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Dd)、左心房横径(Inner diameter of left atrium,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EF)、左室短轴缩短分数(Left ventricular shortening fraction,FS)、二尖瓣、三尖瓣返流程度]、身高、体重、心电图的变化,评价导管介入封堵治疗VSD的疗效。资料及方法1、研究对象及入选标准: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2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儿内科住院并进行介入封堵治疗的先天性VSD患儿。共纳入235例患儿,其中,男115例,女120例,年龄2岁~13岁。根据年龄段将上述235例VSD患儿分成<3岁组,3岁~,6岁~,>9岁组,共4个年龄组。术后1年患儿年龄在患儿住院时年龄基础上加1岁,因术前患儿最小年龄≥2岁,故术后再按年龄段将患儿分成3岁~,6岁~,9岁~共3个年龄组。纳入标准:年龄≥2岁,体重≥10kg;听诊心前区3-4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为VSD,且VSD大小及位置适合介入治疗;最后经左心室造影确诊适宜介入封堵治疗;依从性良好,并能按时接受随访的病人;同意并接受VSD介入治疗,患者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VSD缺损部位非膜周部;患有至少2种以上先天性心脏畸形;介入手术过程中出现呼吸骤停和(或)心跳骤停等严重并发症;术中心电图检查有左束支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过往有心脏外科手术或其他心脏介入手术病史的患者。2、介入治疗方法:在全麻或局麻下按VSD介入治疗常规对上述患儿进行介入封堵治疗。封堵器均选用国产型号(批准号:YZB/国0277-2009《室间隔缺损封堵器》)。介入治疗成功标准:术中彩超及造影监测封堵器位置良好,无明显残余分流,术中心电图监测无严重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发生,术后住院治疗观察期间未发生严重并发症。3、临床资料分析: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的临床资料,术前与术后1年的心电图、心脏彩超、身高、体重等资料,汇总后进行以下三方面的对照分析:1.介入治疗术前患儿各项观测指标与正常同龄儿参考值对照。2.介入治疗术后1年患儿各项观测指标与正常同龄儿参考值对照。3.介入治疗术前患儿各项观测指标与术后1年各项观测指标对照。结果1.术前UCG各项观测指标、身高、体重、心电图与正常同龄儿对照组比较:(1)术前UCG各项指标、身高、体重比较:①术前<3岁组和>9岁年龄组LAD、LVDd均值显着大于正常同龄儿对照组(P<0.05),其他各年龄组术前LAD、LVDd均值显着大于正常同龄儿对照组(P均<0.001);②术前各年龄组EF、FS均值显着大于正常同龄儿对照组(P均<0.05);③术前各年龄组患儿二尖瓣返流、三尖瓣返流例数比正常同龄儿对照组显着增多(P<0.05);④术前各年龄组身高均值显着小于正常同龄儿对照组(P<0.05),术前<3岁组体重均值与正常儿童比较(P<0.001),其他各年龄组体重均值显着小于正常同龄儿对照组(P均<0.05);(2)术前心电图比较:VSD术前患儿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ncomplete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IRBBB)、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omplete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CRBBB)的比例分别为2.1%和3%,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左心室高电压的比例为18.2%,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2.术后1年UCG各项观测指标、身高、体重、心电图与正常同龄儿对照组比较:(1)术后1年UCG各指标、身高、体重比较:①术后各年龄组LAD、LVDd均值与正常同龄儿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均>0.05);②术后各年龄组EF、FS均值与正常同龄儿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均>0.05);③术后各年龄组患儿二尖瓣返流、三尖瓣返流例数与正常同龄儿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④术后各年龄组身高、体重均值与正常同龄儿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均>0.05);(2)术后1年心电图比较:VSD术后患儿IRBBB、CRBBB的比例分别为3.8%和4.3%,显着正常儿童对照组所占比例(P<0.001);左心室高电压的比例为2.1%,与正常儿童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3.术后1年患儿UCG各项观测指标、身高、体重、心电图与术前对照组比较:(1)介入前后UCG各指标、身高、体重比较:①术后患儿LAD、LVDd均值显着小于术前对照组(P均<0.001);②术后患儿EF、FS均值显着小于术前对照组(P均<0.001);③术后患儿二尖瓣返流、三尖瓣返流例数显着少于术前对照组(P均<0.001);④术后患儿身高、体重均值显着大于术前对照组(P均<0.001);(2)介入术前后心电图比较:术后1年患儿出现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RBBB)、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的比例与术前对照组相比显着增多(P<0.05),术后1年患儿左心室高电压的比例显着低于术前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VSD患儿介入封堵术前LAD、LVDd、EF、FS、二尖瓣返流、三尖瓣返流、身高、体重与正常同龄儿相比有显着差异;2、VSD患儿介入封堵术后1年LAD、LVDd、EF、FS、二尖瓣返流、三尖瓣返流、身高、体重与正常同龄儿相比无显着差异3、介入封堵术后IRBBB和CRBBB的发生率较术前增高,左室高电压的比率与术前相比显着降低。

郭恩玉[6](2020)在《基于Z值的膜部室间隔缺损经皮介入封堵术后心脏几何构型改变的中远期随访》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基于Z值的膜部室间隔缺损(PMVSD)经皮介入封堵术后心脏几何构型改变的中远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06月于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给予经皮介入封堵治疗PMVSD患儿资料,其患儿术前超声心动图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舒张期厚度(IVSd)和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的Z值至少一项>2。了解PMVSD患儿经皮介入封堵治疗后1m、3m、6m以及术后1y、2y、3y、4y、5y、6y的LVEDd、IVSd、LVPWd、左室质量(LVM)和左心室容量(LVEDV)的Z值以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重塑指数(LVRI)和左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比值(LVEDd/RVEDd)的变化规律。心脏超声指标的测定参考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和欧洲心血管影像协会联合建议的测量方法,其中LVEDd、LVPWd及IVSd取3个心动周期的测定均值。正态分布连续变量数据以±s表示,多个随访点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各随访点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Student-Newman-Keuls)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PMVSD患儿的基线资料33例PMVSD患儿纳入本研究,其中男12例(36.4%),女21例(63.6%);年龄3.0-7.0岁,平均(4.60±1.18)岁;体质量(16.0±2.5)kg;身高(104.4±8.1)cm。所有PMVSD患儿术前LVEDdZ均大于2,其中4例患儿术前LVPWdZ和IVSdZ>2,12例患儿术前LVPWdZ和LSVdZ均<2,8例患儿术前LVPWdZ>2、IVSdZ<2,9例患儿术前IVSdZ>2、LVPWdZ<2。患儿手术时间(86.6±22.6)min,封堵器均采用深圳先健器械。PMVSD患儿造影测量的缺损直径为(4.2±1.6)mm,最大8mm,最小3mm。11例(33.3%)伴有膜部瘤的PMVSD患儿采用小腰大边型封堵器,余22例(66.6%)患儿采用对称性封堵器。封堵器直径为(6.4±4.2)mm,封堵器与缺损直径差值(2.2±1.8)mm。2、PMVSD患儿经皮介入封堵术后反映左室结构纵向改变指标的变化PMVSD患儿LVEDd/RVEDd比值和LVEDd Z值于术后1个月明显下降(P<0.05),但分别于术后1年和2年后趋于稳定;而IVSd和LVPWd的Z值于术后3个月内无改变,术后6个月开始明显下降(P<0.05),但术后3年后趋于稳定。3、PMVSD患儿经皮介入封堵术后反映左室肥厚和扩张程度指标的变化PMVSD患儿LVMI和LVM Z值于术后1个月内无改变,术后3个月明显下降(P<0.05),但分别于术后2年和3年后趋于稳定;而LVEDV Z值于术后1个月明显下降(P<0.05),术后2年后趋于稳定。4、PMVSD患儿经皮介入封堵术后反映左室重塑方向指标的变化PMVSD患儿LVRI于术后3个月内无改变,术后6个月明显下降(P<0.05),而于术后2年后趋于稳定。结论PMVSD经皮介入封堵后有利于其心脏几何构型逆向重塑,且其改变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而趋于稳定。

徐佳俊[7](2020)在《基于CT的三维重建与3D打印技术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CT在诊断儿童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目的:与经胸超声心动图对比,研究CT在诊断儿童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诊断为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并行手术治疗的患儿共127例,其中男性患儿75例,女性患儿52例。所有患儿手术前均行CT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结果依据心脏大血管病变部位不同分为心内畸形,心脏大血管连接处畸形和心外畸形,分别计算CT和经胸超声心动图对病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127例患儿年龄3天-24月,平均年龄6.3±6.2月,体重2.8-12.5 kg,平均体重6.6±2.8 kg。127例患儿最终经手术确认病变409处,其中心内畸形174处,心脏与大血管连接处畸形62处,心外畸形173处。CT诊断结果,确诊心内畸形168处,漏/误诊6/4处,确诊心脏与大血管连接处畸形60处,漏/误诊2/0处,确诊心外畸形166处,漏/误诊7/1处。超声心动图诊断结果,确诊心内畸形172处,漏/误诊2/0处,确诊心脏与大血管连接处畸形59处,漏/误诊3/0处,确诊心外畸形147处,漏/误诊26/0处。CT和超声在诊断所有病变类型总体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3%,99.8%,98.7%,99.5%和92.4%,100%,100%,98.9%。CT总体诊断敏感度高于超声96.3%vs.9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3,P<0.05)。在诊断心外畸形中,CT敏感度显着高于超声,95.9%vs.84.9%(χ2=15.42,P<0.05),在诊断心内畸形中,CT敏感度稍低于超声,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5%vs 98.8%(χ2=1.12,P>0.05)。研究结论:CT在诊断儿童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尤其在心外畸形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其敏感度显着高于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心内畸形具有一定的优势。CT联合超声心动图可提高复杂先心诊断准确率。第二部分3D打印技术在儿童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目的:研究3D打印技术在儿童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术前规划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2017年5月至2018年1月,应用个性化3D打印心脏模型进行术前规划的15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纳入研究。获取患儿术前CT图像数据,以DICOM格式导出,将DICOM数据导入Mimics 19.0和3-Matic 11.0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和图像后处理,以STL格式保存数据,导入3D打印机打印出个性化心脏实体模型。打印方法为光固化立体成型,打印材料为光敏树脂。医生团队根据患儿个性化心脏模型以及病史,影像学资料等进行综合评估,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对具有外科手术指征的患儿进行手术治疗。研究结果:应用3D打印技术成功打印出15例患儿的个性化心脏模型,根据病史、影像学资料、3D心脏模型等综合评估,1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具备手术指征并最终实施手术治疗,1例具有手术指征的诊断为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发育不良、左心发育不良、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肺动脉高压的患儿因家长放弃治疗未进行手术治疗,其余2例因轻度病变,无明显临床症状暂无手术指征。所有行手术治疗的患儿手术方案与术前规划保持一致,术中探查证实患儿心脏解剖与3D打印模型一致。其中1例诊断为主动脉弓离断(A型)伴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患儿术后第5天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其余11例手术患儿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顺利出院。两例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术后6月随访时打印出3D心脏模型,其中1例左上肺静脉开口处稍狭窄,另1例无明显狭窄。研究结论:3D打印技术可帮助实施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规划,辅助个性化诊疗,有效提高儿童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诊疗水平。第三部分基于CT阈值分割法三维重建评估离体猪心心室容积准确性研究研究目的:研究基于CT阈值分割法三维重建评估离体猪心心室容积的准确性。研究方法:获取8个新鲜离体猪心,切除心房结构,保留左、右心室结构,往左、右心室塞入医用纱布以形成心室腔容积,并置于10%福尔马林溶液浸泡固定10天,固定完成后往左、右心室灌注可固化硅胶并进行CT扫描。扫描后将图像导入后处理软件,通过阈值分割法进行三维重建,并计算离体猪心左、右心室容积。取出固化的心室硅胶铸模,硅胶铸模使用排水法测量所得体积作为心室容积的金标准,每个体积数值测量3次取平均值,将CT测量结果与硅胶铸模体积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基于CT阈值分割法三维重建计算离体猪心左、右心室容积与硅胶铸模平均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心室12.9±1.2 ml vs.13.2±1.3 ml(t=-1.059,P=0.325),右心室27.7±3.6 ml vs.28.2±3.2 ml(t=-1.121,P=0.299),CT测量与硅胶铸模排水法测得体积具有高度相关性(左心室r=0.845,P=0.008;右心室r=0.933,P=0.001),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显示两者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研究结论:基于CT阈值分割法三维重建评估离体猪心左、右心室容积具有高度准确性。第四部分基于CT阈值分割法三维重建评估法洛四联症患儿心功能研究研究目的:探讨基于CT阈值分割法三维重建在评估法洛四联症患儿术前、术后的心功能变化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11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确诊为法洛四联症并行手术治疗的患儿23例,所有患儿于术前和术后6月随访时行CT扫描,获取CT图像,通过阈值分割三维重建方法评估左、右心功能参数:左、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每搏输出量及射血分数。对比分析法洛四联症患儿术前与术后6月左、右心室容积和心功能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CT基于阈值分割法三维重建可同时评估法洛四联症患儿左、右心功能参数。术后6月与术前相比,左心功能参数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略高于术前23.93±7.44 ml/m2 vs.19.80±6.52 ml/m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术后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略高于术前49.67±14.82 ml/m2vs.46.59±14.46 ml/m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6);术后右心射血分数低于术前51.83±4.26%vs.57.50±5.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结论:基于CT阈值分割法三维重建可准确评估法洛四联症患儿术前、术后左、右心功能,可以早期发现术后右心功能下降,从而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对法洛四联症患儿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罗宇辰[8](2020)在《经胸超声心动图在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诊疗中临床价值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对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诊断、鉴别及治疗的实际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7月至2020年3月临床确诊行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患者共82名,根据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鉴别后按膜部瘤类型进行分类,其中有14例假性膜部瘤型VSD病例,68例真性膜部瘤型VSD病例。其中14例假性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患者完善左心室造影与心脏彩超,两项结果比对评估超声鉴别诊断的准确性;68例真性膜部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经胸超声心动图辅助引导下的介入封堵术,对照组则采用常规介入封堵术式,然后对各组手术时长、使用射线量、手术成功率、术后完全封堵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心脏瓣膜损伤、感染性心内膜炎、封堵器移位或脱落、心律失常发生与否)、术后心功能改善情况等指标进行比对及统计学分析。[结果]1.假性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与左心室造影结果比较中,对两种检查方式中的膜部瘤边缘形态、瘤壁厚度、粘连情况等指标进行比较差别不大,并对两者测量出的主室间隔缺损直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假性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检出有较高准确性。2.对真性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患者改良型介入封堵术研究中,两组患者基本情况资料如性别、年龄、体重、室间隔缺损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手术成功成功率(χ2=0.183,P=0.669)和即时完全封堵率(χ2=0.227,P=0.6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项指标观察组均较对照组偏高。4.两组手术成功患者手术耗时与所用射线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差异显着;两组手术成功患者在术后住院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在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术后瓣膜反流发生率上较对照组低,但两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手术成功患者术后3天心室结构与左心功能、肺动脉压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数据均值变化趋势差异不显着;两组肺动脉压数据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差异很显着(P<0.01),但两组数据均值变化趋势差异不显着;两组LVEF数据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P=0.021、观察组P=0.020),但两组数据均值变化趋势差异不显着。[结论]1.经胸超声心动图对真性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和假性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的鉴别诊断起关键作用并且有较高准确性。2.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的真性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改良术较常规术式能有效降低手术时长、射线剂量,可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心律失常和术后残余分流的发生。3.经胸超声心动图在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术前、术中、术后的运用广泛、有效,并且具有再开发空间,对真性和假性膜部瘤型VSD的后续治疗策略制定具有重要价值。

陈苏江[9](2020)在《多模态超声技术对法洛四联症保留肺动脉瓣根治术前后右心功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应用多模态超声技术分析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患者保留肺动脉瓣根治术前后右心功能变化,探讨TOF采用保留肺动脉瓣根治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明确保留肺动脉瓣根治术的可行性,以期为临床治疗与预后评估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0月江西省儿童医院行保留肺动脉瓣根治术治疗的30例TOF患儿,分别在手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手术前及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三维右心室射血分数(3D-RVEF)、右室舒张期末面积(RVEDA)、右室收缩期末面积(RVESA)、二维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右心室Tei指数及肺动脉前向血流峰值速度、肺动脉瓣跨瓣峰值压差、肺动脉瓣反流程度等;通过SPSS22.0软件包进行研究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呈正态分布计量数据用(x±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1)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复查,患者的RVEDd、RVEDV、RVESV、RVEDA及RVESA均有所减小,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TOF患儿保留肺动脉瓣根治术后肺动脉血流峰值速度、肺动脉跨瓣峰值压差比术前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的RVFAC、3D-RVEF相比术前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与术后1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逐步达新平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右室Tei指数显着降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间无显着差异(P>0.05),但均低于术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保留肺动脉瓣根治术治疗TOF能有效改善患儿RVEDd、RVEDV、RVESV、RVEDA及RVESA;同时,有效降低肺动脉前向血流峰值速度,降低肺动脉跨瓣峰值压差。(2)保留肺动脉瓣根治TOF术后患儿右心功能得到改善,术后RVFAC、3D-RVEF降低,并在近期达到新平衡。(3)保留肺动脉瓣根治TOF术后患儿的右室Tei指数明显下降,近期恢复良好。

王富栋[10](2020)在《经食道超声引导室、房间隔缺损外科微创封堵手术效果与经验总结》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回顾性研究分析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行室、房间隔缺损外科微创封堵术的手术效果,并就相关手术经验加以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09年10月至2019年10月间928例在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或经皮-股静脉途径(以下简称经皮途径)行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外科微创封堵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体重、缺损类型及直径等。并对全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室间隔缺损552例,房间隔缺损376例。其中男性478例,女性450例,年龄分布4个月74(8.64±2.42)岁,体重分布856(23.32±12.26)kg。结果:1、全体患者均行外科微创封堵术,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成功907例,成功率97.7%;2、全体552例VSD患者均采取经胸封堵途径,封堵成功540例,失败后改体外循环下开胸心脏直视缺损修补12例;3、376例ASD患者中256例采取经胸途径,成功251例,失败2例,脱落3例;另有120例选择经皮封堵途径,成功116例,失败2例,脱落2例;4、封堵成功患者术后随访中出现Ⅲo房室传导阻滞1例,其余均未发现主动脉瓣及三尖瓣反流、心包积液、溶血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5、全体手术用时3087(51.28±10.35)min,术中失血1535(23.64±4.26)ml,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210(4.76±0.33)h,住院天数410(6.43±1.26)d;结论:1、经食道超声引导下封堵VSD、ASD创伤小,失血少,住院时间短,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显着。2、经食道超声引导外科微创封堵术:经胸路径短,适应证宽;经皮封堵更加微创,并以外科手术作为技术保障,较常运用于小儿ASD的封堵。3、针对不同的ASD缺损类型及其直径大小,选择相应的封堵路径,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4、通过对907例封堵成功患者的术后复查和定期随访,证明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行VSD、ASD封堵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二、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与肺动脉高压形成关系的临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与肺动脉高压形成关系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超声心动图和心导管评估单纯分流型先心病患者肺动脉压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超声心动图评估肺高血压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经胸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及影响患者住院费用的多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技术路线图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临床资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手术过程
        2.2.1 经胸封堵组
        2.2.2 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组
    2.3 观察指标
    2.4 随访
    2.5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两组患儿倾向性评分匹配前后基线资料
    3.2 匹配后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观察指标比较
    3.3 匹配后两组患者术后抗生素使用种类及分布情况
    3.4 匹配后两组患者术后随访结果
    3.5 影响住院花费的相关性分析
    3.6 影响住院花费的多元线性回归及逐步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临床观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
    4.2 相关性分析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经胸微创治疗室间隔缺损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4)药物治疗与预防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扩张-基于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马方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概述
2.药物治疗现状
3.思考与展望

(5)单中心介入封堵治疗儿童室间隔缺损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介入封堵治疗儿童室间隔缺损疗效评价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基于Z值的膜部室间隔缺损经皮介入封堵术后心脏几何构型改变的中远期随访(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治疗过程
    3 观察指标
    4 统计方法
结果
    1 PMVSD患儿的基线资料
    2 PMVSD患儿经皮介入封堵术后反映左室结构纵向改变指标的变化
    3 PMVSD患儿经皮介入封堵术后反映左室肥厚和扩张程度指标的变化
    4 PMVSD患儿经皮介入封堵术后反映左室重塑方向指标的改变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英汉缩略词名词对照
致谢

(7)基于CT的三维重建与3D打印技术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CT在诊断儿童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3D打印技术在儿童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CT阈值分割法三维重建评估离体猪心心室容积准确性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基于CT阈值分割法三维重建评估法洛四联症患儿心功能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3D打印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8)经胸超声心动图在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诊疗中临床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病理机制诊断及诊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9)多模态超声技术对法洛四联症保留肺动脉瓣根治术前后右心功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法洛四联症背景
    1.2 TOF病理
    1.3 传统TOF根治术及并发症
    1.4 TOF保留肺动脉瓣根治术
    1.5 超声心动图评估TOF保留肺动脉瓣根治术前后右心功能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本组TOF患儿根治术前后右心形态学变化
    3.2 本组TOF患儿根治术前后肺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
    3.3 本组TOF患儿根治术前后右心室功能变化
第4章 讨论
    4.1 TOF保留肺动脉瓣根治术与右心形态学变化
    4.2 TOF保留肺动脉瓣根治术与肺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
    4.3 TOF保留肺动脉瓣根治术与右心功能变化
        4.3.1 3D-RVEF、RVFAC及 RVEF的变化
        4.3.2 右室Tei指数的变化
    4.4 RT-3DE在 TOF根治术的应用
        4.4.1 RT-3DE在评估TOF右室容积及功能中的应用
        4.4.2 RT-3DE评估TOF容积及功能的不足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10)经食道超声引导室、房间隔缺损外科微创封堵手术效果与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机制及类型
    1.2 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方式
第2章 研究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3 手术方式
        2.3.1 经胸外科微创封堵过程
        2.3.2 经皮外科微创封堵过程
        2.3.3 术后管理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手术结果
        3.2.1 全组患者手术结果
        3.2.2 室间隔缺损患者封堵结果
        3.2.3 房间隔缺损患者封堵结果
        3.2.4 室、房间隔缺损不同封堵途径效果分析
    3.3 随访结果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四、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与肺动脉高压形成关系的临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经皮介入治疗指南(2021版)[J].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质量控制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质量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先心病经皮介入治疗指南工作组,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先心病经皮介入治疗指南工作组. 中华医学杂志, 2021(38)
  • [2]超声心动图和心导管评估单纯分流型先心病患者肺动脉压的相关性研究[D]. 童娜.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3]经胸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及影响患者住院费用的多因素分析[D]. 李娜娜. 兰州大学, 2021(12)
  • [4]药物治疗与预防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扩张-基于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进展[J]. 陈苏伟,陈宏,钟永亮,乔志钰,里程楠,葛翼鹏,于海,朱俊明,孙立忠.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12)
  • [5]单中心介入封堵治疗儿童室间隔缺损疗效评价[D]. 刘海滨. 山东大学, 2020(04)
  • [6]基于Z值的膜部室间隔缺损经皮介入封堵术后心脏几何构型改变的中远期随访[D]. 郭恩玉. 青岛大学, 2020(01)
  • [7]基于CT的三维重建与3D打印技术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研究[D]. 徐佳俊. 浙江大学, 2020(01)
  • [8]经胸超声心动图在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诊疗中临床价值研究[D]. 罗宇辰.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9]多模态超声技术对法洛四联症保留肺动脉瓣根治术前后右心功能的研究[D]. 陈苏江. 南昌大学, 2020(08)
  • [10]经食道超声引导室、房间隔缺损外科微创封堵手术效果与经验总结[D]. 王富栋. 南昌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与肺动脉高压关系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