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与无用议论文莫言
2022-10-31阅读(769)
问:有用与无用的辩证关系
- 答: 庄子有云:“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读罢,不禁想起看似无用之人说过的一句话(不敢苟同)叫作“交我没有用,得罪我没有好处”,其实它无非是告戒人们:不要瞧不起别人,不要过于功利化,人言可畏,口碑要紧,话语权、监督权重要,不可现用现交,也不可有用就交无用不交,更不能“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看人下菜碟,见风使舵,有使用价值、利用价值就是有用,没有利、没有益就是无用,甚则抛弃、嫌弃,排斥、厌烦,形同陌路,不屑一顾。为人处事要慎独、要自律、要理性、要谦逊,学会尊重、学会感恩,要敬重别人的尊严、要懂得别人的需求、要熟知别人的长处、要顾及别人的感受、要理解别人的监督、要敬畏别人的警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无所谓有用无用,岂不知有的时候“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很多东西、很多人,看则无用实则有用,道是无用却有用。罗素说:要多读点“无用的书”,那些看似无用的书,里面有思想,有哲学与乐趣。莫言说:“文学和科学比确实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它的没有用处正是它的伟大用处”,精神文化的作用在于解疑释惑、潜移默化、深远持久。有用”与“无用”,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总是相互依存。无所谓“无用”,也无所谓“有用”,二者也可以相互转化。时间上,此一时彼一时;空间上,此一地彼一地;事物上,这么用那么用;人物上,这个人干这个那个人干那个,不同的时空、不同的人物其结果大相径庭。人和物,都有强项弱项、长处短处,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扬长避短总能派上用场,有用与无用只是相对而言,要多角度、全方位考虑问题,不能简单草率,不能定式思维,不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能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许哪些你眼中无用之物、之人,换个时间、换个地方就是无价之宝了。 - 答:有用与无用议论文1
作家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文学和科学相比,的确没什么用处,但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没有用处。”
莫言是作家,也是智者。正如他所说,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没有用处。智者所言,自有其道理。我们学习文学,正是要追求“无用”。这个“无用”是指不能将文学当作“过程”“手段”,而应将其作为“目标”。
所谓“有用”,一般人的理解是指功名之用、富贵之用。以此观之,文学确不如科学“有用”。但如果换到哲学的视角,文学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人的“世界观”,而科学更多是教人以“方法论”,其二者虽相互依存,但显然“世界观”更具有根本性、决定性。这就意味着文学比之科学更为“有用”。
同样,将莫言的这句话向社会学上引申,可以叙述为“人在社会中最大的用处,就是没有用处。”这并不是消极处世,而是道家观点的一种演变和进化。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与其追求让自己“有用”,不如放弃执念,静心提升自已的能力,不断加深在文学方面的素养。如此,虽然外在面貌并无丝毫改变,而其内在天地已然脱胎换骨,成为了有深度、有学识、有内涵的人。这样的人被称之为“人才”,而文学的“无用之用”也就清晰可见了。也许科学技术能让人改头换面,但文学对心灵所产生的影响,是无法用科学替代的。
所以说“悟无用之用”,才能“见智者之智”。文学是时代精神的凝结,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是人类进步的明灯。“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问:莫言说:"文学与科学相比,的确没有用处;但文学的最大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写一作文
- 答:这里所说的有用是指现实之中的创造力,对于物质社会所形成的可观的影响力和作用力,比如科学可以建高楼,筑大坝,而文学并不能起到这样的作用,但是,文学的最大用处就是它没有用,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文学没有用因为文学不会向其它文化一样产生物质上的影响力,带来物质上的极大满足,它不拘于尘世,却可以在精神层面无止境的升华,并对人的灵魂起到开拓的作用,这恰恰是它最大的用处。
- 答:庄子里有这样一段话:话说:山坡上有一片树林,能做栋梁的,被人砍掉盖房子,能当柴烧的,被人砍掉然后烧掉了,能做农具,也被砍掉了,能被虫兽吃的,被吃掉了,总之,人们来到这山坡都来砍能用的树,后来,树越来越少了,再后来山坡上只剩下一棵树了,这树的主干弯曲的不能盖房子,叶子苦的虫兽不吃,枝杈烧火烟太大,这是一棵真正的无用之材!所以它摆脱了被砍的命运,这就是没用的用处啊!
- 答:你这问题让人从何答起,真要写文章给你?
- 答:文学无处不在。科学体现太生活生产,而文学则是思想的体现,是表达观点的形式,它演绎了人类的智商和情商……
问:高中作文:有的人自认为在做有用的事.事实证明价值却不大.有的人喜欢做无用的事.但留下的东西却让后人
- 答:一次终生难忘的经历 我从小爱水,不会游泳时就爱到水中玩,小学五年学会游泳会更是有水必下。在水中遇到过多少次危险,我也说不清了。但有一次经历我至今记忆犹新,那种感觉经常在我心中出现,可以说影响了我的性格。 那是我高二时深秋的一天,下着小雨,下午放学后晚自习前,我骑车到柿园桥那去游泳,我时天已经快黑了,游冬泳的人几乎都走的差不多了。那天水温大约在6~7℃,我下水后开始向一个星期前就几乎没人敢游到的高压线下游去,我轻松的游到了高压线下,准备往回游,但这时我想起晚自习是我最讨厌的几何老师的课,我不如多游会,想到这我就又向前游去,又游了有那么远,快到愚公移山时,天完全黑透了,这时我才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开始往回游。 那时湖边没有人家,没有灯光,天还下着小雨,我就像一只受伤掉队的孤雁,在漆黑的雨夜里,孤独的去追赶队伍。虽然天很黑、虽然水很凉、虽然下着雨、虽然我很累,我知道我不能停下来,因为一停可能再也飞不动了;尽管我很孤单,尽管有些害怕,但我知道求救是没有用的,只会耽误时间,浪费体力。我能做得只能是向目标游去。 途中我曾想放弃,沿岸边走回去,但我知道西岸没路,东岸虽有路天黑不好走,而且我要绕很大一圈(一小时的路)才能回到下水处,如果走到下水处对岸再游过去我又怕上岸后一放松,再下水时出危险,权衡了利弊,我决定游回去。 一路上我始终没有敢减慢频率,但我始终觉得路好长好长,我游得好慢好慢,时间好象也慢了下来。终于我游回到了下水处,这时我发现岸上一个人都没有了,我费了半天劲才爬上了岸,上了岸后我几乎不会走了,我又摇摇晃晃地走到了衣服前,几乎动不了了,我艰难地穿上了衣服,准备骑车回去,我又连车都上不了,我摇摇晃晃推着车跑了一段后才能骑上车,当我骑车骑到造纸厂门口时,我这时才感觉到我双腮都是痛的,我知道我是咬牙硬撑回来的,咬得腮部肌肉酸痛。哆嗦着骑着车回到了教室,在座位上哆嗦了快二个小时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