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有企业青工综合素质问题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付林[1](2021)在《共青团组织在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以江西铜业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国有企业的政治色彩和经济体量,让其在市场的角逐中披荆斩棘,高歌猛进。新时代、新要求、新的定位,共青团组织作为国有企业中的政治性和非营利性部门,如何在改革创新的洪流中,顺应企业需要,明确目标,找准方向,为企业奉献积极力量,同时完成本身的价值再现,是本论文研究的初衷。国有企业面临的人才需求和人力资源的合理运用问题,本论文将从一个新颖的角度,以共青团的角色进行论述。对江西铜业共青团在企业人力资源建设中的工作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当代青年人力资源的特点和诉求。贴近现实情况,探讨企业青年人才的培育问题,剖析团员青年工作的价值意义,达到擦亮青字号品牌工作、开发企业青年人力资源的目标。产生人力资源部门和共青团的合力效果,为提升企业工作满意度、员工幸福感,凝聚青年,建设企业文化软实力做贡献。本论文在对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建设现实要求和重要性的阐述下,分析共青团特点和优势、困难与挑战,找准共青团组织的角色定位。使用实例论证、调查问卷等研究方法,提出共青团在企业人力资源建设中的工作不足,归纳出强化共青团在国企人力资源建设中的作用建议。结合人力资源六大模块,突出共青团组织作用功能,凝聚青年人才的同时,完成企业人力资源长久持续性建设目标,对推进国有企业创新转型、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具有参考意义。本论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现下年轻人的所思所惑、所需所盼,发现共青团工作的不足及优化方向。通过论证分析,得出共青团在国企人力资源建设中大有可为的论断。共青团组织要更加贴近和服务青年,加强职业指导和业务培训,提升青年思想道德及工作作风,做实事、干实务,加大工作创新,真正达到组织帮助青年人成长成才的目的。
考柄霏[2](2020)在《B供电公司变电生产班组绩效工分制改进研究》文中认为国家电网公司正处于加快创建“三型两网、一流企业”,完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战略目标的攻坚时期。员工工分制是公司绩效管理框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在落实企业战略目标、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意义重大。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为确保公司工分管理扎实落地,需要从方法上进行改进以更贴合实际工作的开展。本文以典型变电生产班组为绩效管理工分制改进的研究对象,通过查阅该班组员工2018年两个月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表和改进前工分分值设置情况,结合员工反馈信息比对结果数据是否客观、全面和真实,后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全面了解该班组绩效管理工分记录中的真实情况,并统计员工目前满意度、反馈结果和改进建议等。在全面掌握现状和职工诉求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设计和改进方法,贯彻国家电网公司关于绩效管理工分制度部分的要求和操作步骤,以公司生产专责为主要人员组成工分制度改进评议团讨论并决议工分制度的改进方向、力度和预期目标。通过专家评议打分将从企业级KPI(关键绩效指标)逐层分解得到的班组级KPI相关49项核心工作重要程度两两对比,应用层次分析法得到49类工作重要程度的两两比较结果,量化后得到工分基础分值。参考问卷调查中的员工建议内容,通过专家评议团的讨论并确定出影响和参与工分值运算的员工年龄、性别、学历、职称等级和技能等级五大因素,根据五类因素的影响程度确定出各个权重系数。经过评议团再次讨论,标出受上述五类因素影响的班组员工核心工作项目,经研究确定出年龄、性别、学历、职称等级和技能等级五类影响因素参与计算的条件。利用熵值法计算出5类参与调整工作项目分值因素的权重系数,最终以“层次分析法+熵值法”分析的模型确定出最终班组员工差异性工作工分分值。为了保证该班组员工工分记录的真实性、全面性和有效性,让员工工作积分统计结果能够真实地记录员工工作情况。依靠信息技术开发设计一套方便记录员工工分的后台程序,配合公司绩效管理要求相关文件开展使用方法培训和文件精神宣贯学习来作为此次研究的保障措施。本改进研究在该班组经2个月的运用后,经过调查问卷统计,员工满意度有很大上升,员工工作更加积极主动。B供电公司生产班组工分制改进后比较符合现代电力企业生产班组的生产作业实际,相比传统工作工分计分方法更加科学、客观,对员工的激励作用也更加明显,在全公司系统有推广意义。
李嘉君[3](2020)在《M供电局青年人才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企业人才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作为关系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青年人才管理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的课题,直接关系到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青年员工思想活跃有活力、敢作敢为有冲劲,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为青年成长成才搭建良好的平台,有力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和职工队伍建设等重要工作,从技术、经济、效益、企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来看,都具有重要意义。体制内的各类组织,尤其是大型国企以及垂直管理的政府行政单位,需要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培养的问题。目前,电力系统正处于行业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在实现创建全国最好世界一流电网企业的征途中,离不开广大青年立足岗位的奋发有为和与企业共同成长的使命担当。在社会经济科技快速成长,外部环境多变的今天,如何改进当前的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留住、发掘、培养人才,对全面推进企业各项工作尤为关键。本文用文献分析法,搜索国内外青年人才培养的相关理论和优秀实践成果,分析M供电局结合行业特性和企业战略目标;个案研究法和调查法等方式分析青年人才管理存在问题,围绕思想引领、职业发展、身心健康、安居乐业等几个方面现状,结合行业工作思路,总结查适合M供电局的青年人才招聘、培训、领导力发展、绩效管理、任用、人才梯队建设这六大块项目的运作优化方案和建议,并得出相关结论。论文通过优化招聘和培训,提升人才素质当量;完善青年绩效管理,鼓励青年创新创效;改进人才梯队建设,完善人才库管理;发掘青年高潜人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从组织、制度、培训、技术、文化等五个方面提供保障,让优化后的青年人才管理方案将系统的流程和概念融入到实际应用中,有针对性地改善现有问题,激发青年人才发挥优势,大幅度提升企业人才储备。随着管理理念的提升、支撑技术的发展以及战略目的要求,青年人才管理成为必要,成为企业管理中基业长青的重要环节。本文将结合行业和系统实际,通过系统现行比较新颖并有效的青年人才管理方式方法,对相关理论的适用性进行检验和补充,探索在国企深化改革的大环境下适合电力企业的青年人才管理模式,对大型国企以及垂直管理的政府行政单位提供一些青年人才管理的思路方法和可借鉴性的报告,拓宽青年人才管理的维度和深度。
戴斐[4](2019)在《上海国有企业共青团组织凝聚力提升问题研究 ——以S企业团组织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这成为当代中国发展一切事务、研究一切问题、实施一切举措的最大历史背景。作为中国体制优势最重要的体现,国有企业是国家繁荣昌盛最忠实、最可靠的物质力量和政治力量。共青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国有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始终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任务。在传统的时代背景和国企环境模式下,青年人的价值取向相对比较统一,他们秉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单一的价值取向,团组织很容易通过开展一些活动将青年团结凝聚起来,发挥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年群体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思想多元化、需求多元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等特点,他们大多追求个人的成功,把个人发展游离于组织之外,给国有企业共青团组织发动、凝聚、服务青年带来了很大挑战,以往的传统模式已不适应新时代国企团组织工作的开展。本文希望解决的问题是,在复杂多元的社会环境下,将企业团员青年更好地团结凝聚起来,发挥青年的智力水平优势、文化结构优势、创新创效优势等,服务青年成长成才,助推企业健康发展。因此,提升国有企业共青团组织凝聚力必须作为团组织自身建设的核心主业抓实抓好。本文的内容结构体系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本文的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并介绍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第二部分,国有企业共青团组织凝聚力提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介绍上海国有企业团组织凝聚力现状;第四部分,对调查研究的基本发现进行分析,结合团组织发展和青年需求,提出S企业团组织凝聚力提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五部分,借鉴北京公交保修共青团提升凝聚力和国网浙江绍兴供电公司活力团组织建设实践与探索的实例,结合上海国有企业共青团组织的现状,从中得到一些启示;第六部分,上海国有企业共青团组织凝聚力提升对策,有效发挥团组织服务企业中心工作、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职能,使其成为上海国有企业发展的攻坚力量。本文从国有企业共青团组织所处的历史方位入手,借助群体动力理论、马斯洛需求等理论,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从个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组织凝聚力三方面分析了上海国有企业共青团组织的现状,介绍了当前国有企业共青团组织提升凝聚力所包含的融入企业中心工作、创新组织生活、激发队伍活力、建章立制动态考核等因素。以上海S企业团组织为例,深入剖析团组织凝聚力提升存在的问题有工作制度不健全、青年参与度不高、服务青年效果不突出、组织力量保障不到位、活动形式缺乏吸引力等,分析其原因是组织文化因素、内部成员因素、组织规模因素及外部环境因素等,通过借鉴其他国有企业共青团组织凝聚力提升的实例,进而提出对策是通过思想、组织、服务、活动的凝聚,加强制度落实、丰富活动载体、服务各类群体、创新工作方法、注入“时尚元素”。
徐天兰[5](2019)在《中央苏区共青团工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央苏区共青团工作是共青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结合中央苏区青年群众特点,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争取革命战争胜利而开展的工作。其中包括共青团开展的团组织建设工作、宣传教育工作,扩红拥军工作以及共青团支援前线的工作等。中央苏区共青团工作是中央苏区革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中央苏区青年群众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涵盖了中央苏区范围内针对共青团工作的各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形成了较系统的中央苏区共青团工作机制;改变了当地当时青年的心理和精神面貌,甚至是青年群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鼓舞了苏区青年的革命斗志,为革命军队的主要力量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中央苏区共青团坚持为革命战争服务,注重针对青年开展政治素养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军事理论与技能教育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组织青年开展扩大红军、争取白区青年、优待红军等方面的扩红拥军工作,组织青年群众开展“礼拜六”、耕田、植棉、节省钱粮、拾捡肥料、收集子弹壳、捐粮食、捐钱物、买债券等工作。中央苏区共青团为中央苏区革命战争做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为日后的共青团工作,尤其是为当今的共青团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充分调动广大青少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更好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本文立足于对中央苏区时期共青团工作的研究和探索,通过对中央苏区共青团工作的回顾和总结,挖掘其历史经验并得出在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的新启示。论文包括导语和结语在内,分七章进行论述。导语部分,就本论文的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和相关概念,研究思路与方法进行了阐述,为论文的展开论述做好铺垫。主体部分共五章,分别是第二章到第六章。第二章从中央苏区共青团的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少先队和共产儿童团工作等方面来阐述中央苏区共青团组织建设工作。第三章从中央苏区共青团开展的政治素养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及军事理论与技能等方面工的作来阐述中央苏区共青团宣传教育工作。第四章研究中央苏区共青团扩红拥军工作。对中央苏区共青团在苏区和白区扩大红军工作及优待红军工作等方面进行中央苏区共青团扩红工作探讨。第五章研究中央苏区共青团支援前线的工作。对中央苏区共青团开展的“礼拜六”运动、耕田运动、植棉运动、节省钱粮、拾捡肥料、收集子弹壳、捐钱物、买债券等工作进行分析。第六章探讨中央苏区共青团工作经验教训及当代启示。对中央苏区共青团工作积累的历史经验、教训以及当代启示进行探索。最后一章,是结语与展望。着重阐述本论文的研究成果,研究可改进的和可提升之处,以及今后的研究动态和方向。
付保文[6](2019)在《台资企业社工机构和工会的员工服务比较 ——以F企业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入,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社会各领域皆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处理好企业员工关系,满足员工合理诉求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国传统工会服务思维偏重员工福利、员工维权功能与企业员工关系有待继续完善。企业社会工作有助于补充和完善工会作用、协助调解企业与员工间关系、促进劳资关系和谐。专业社工机构和企业工会在服务对象、目标和服务内容等方面具有相似性,都是服务企业员工、解决员工问题,但各自的员工服务优势还没有实现相互引入互补,员工服务总体水平不高。探索社工机构与工会间的相互促进发展,实现各自优势的相互结合,无论是促进两者的自身发展还是提升整体员工服务水平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F台资企业于2007年组建企业工会,其工作内容和运作方式具有较好代表性。本文研究采用访谈法和观察法,以F企业工会与社工机构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社工机构和工会针对员工需求的服务状况,引出了本文的比较维度;其次通过服务内容、服务方法、服务成效三个维度比较工会与社工机构员工服务;再分析了比较差异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与建议。研究发现:第一,在服务内容上,工会服务于企业、企业管理者、员工,大量日常工作内容就是在做企业社会工作,服务范围广,能够做到“横向到边”,但深度上不足,做不到“纵向到底”;社工机构侧重较为弱势员工的增能与赋权,做到差异化和精细化。第二,在服务手法上,工会是传统的非专业的手法,社工机构是专业性的手法。第三,在服务成效上,工会服务总体数据指标显着;社工机构在其特定弱势群体中评价高。企业工会作为企业中员工服务的主体地位,主导整个企业员工服务,是传统的助人者;社工机构作为企业中员工服务的重要补充,是专业的助人者,两者服务能够互为促进相得益彰。据此结论,给出了四点建议:一是提升社工与工会合作的专业水平,二是实现企业工会引入社工服务,三是提升社工机构在工会合作中的管理运作水平,四是实现社工补充工会的员工服务职能。
姜晓宇[7](2018)在《CK轨道客车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研究》文中认为进入21世纪以来,企业之间的竞赛由从显着的硬实力竞赛,转向无形的软实力竞赛。这作为一种特别的管理模式,企业中的文化建设需求越来越重要,这已经成为企业的重要生命线之一。近年来,企业中的文化建设研讨逐步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这也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使用此种手段促进国际贸易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营销手段。结合国内企业的实际情况,怎么正确面对企业的文化建设,怎么将企业的文化建设,使其有机地运用到企业管理实践中,使其真正构成企业的中心竞赛力,这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对于每个企业,怎么解决企业的文化建设立异,这一具体的问题,对其打破和点评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杰出、优秀的企业的文化建设是对员工、公司、甚至是对于国家层面都是巨大的无形资产。所以,我们在刻画企业的文化建设的时候,同时也刻画了代表这企业之中的全部人员。尽管企业人是社会人的代表和缩影,但马克思指出,人的自在全面开展是社会开展的终极目标。这样,企业的文化建设就意味着人的自我特点、人的潜能和人的价值得以完成。它不仅是一种企业的文化建设,一种管理的文化需求,一种企业的经营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近30年来,伴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展,我国的企业的文化建设逐渐形成。特别是在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企业,企业的文化建设建设是生动的。但是,发展令人振奋并不意味着发展的昌盛。本文总结了当代我国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开展的现状,阐述了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当代我国社会开展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有企业的对策和建议。关于文化建设建设的几点考虑。本文的创新点和要点在于经过政治制度和政治开展,处理CK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建造中的政治化、规范化、分业运营、艰苦奋斗、缺乏特性等问题。在根据国家政治环境、企业本身发展的阶段水平,以及自身的传统,国民素养。本文剖析了日本这个具有先进企业文化的邦邻的本质,从而,找到其对我国国有企业的文化建造中得到启示:注重传统文化,承继传统文化的精华。学习国外先进的办理思维和理论,跟上时代的开展趋势。注重特性和立异,打造有我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由此对建造有我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加强生产效率,促进我国制造业壮大发展,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加快经济转型,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造,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发荣及稳定,促进提升增强公民素养和公民道德具有重要意义。
李梦杨[8](2018)在《Y卷烟制造企业的青年人才培养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1世纪企业的竞争,表面上是商品、市场、效益的竞争,而实质上就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拥有人才,占领人才高地,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的关键所在。”在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更应在全面深化改革尤其是人才发展机制改革中勇挑重担,积极尝试。当前,国有企业由于其自身资源优势,相较其他类型企业存在竞争意识薄弱,竞争压力较小的状况,再加上自身和外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人才培养的效率不能匹配企业发展的速度。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Y卷烟制造企业的人力资源和人才队伍培养现状调研入手,通过分析,对原有青年人才培养方式进行了优化改进,形成了分阶段、分列别、分层次的青年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了企业的青年人才库,并提出了保障体系顺利运行的制度——“成长积分制”和信息化工具——青年人才库APP。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为Y企业构建了全新的青年人才培养体系,是一套可行的青年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是对烟草制造企业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的探索和创新。
金榆磊,李丹[9](2017)在《供电企业控制青工流失的措施》文中指出供电企业控制青工流失的措施实施背景青工是企业员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个人的喜好、兴趣、需要等心理相容和一致为基础自然而然结成的"非正式"群体,具有自发性、带有明显的情绪、情感色彩,本文中青工所指35岁及以下员工。青工流失是指青工单向地从一个组织离开。应该说,合理的人才流动有利于组织保持活力,但如果流失率过高,尤其是核心员工的流失率过高,就会影响到组织工作的连续性、工作质量的持续性和其他员工
张静[10](2016)在《企业青工的思想状况分析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企业青工这一群体是国有企业人员构成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低和在生产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因而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这一群体的思想状况、价值取向,并针对目前企业青工存在的各种思想倾向进行分析、研究、修正。
二、国有企业青工综合素质问题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有企业青工综合素质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共青团组织在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以江西铜业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2 共青团组织参与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建设概述 |
2.1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
2.1.1 人力资源建设的概念与内涵 |
2.1.2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的发展趋势及现实要求 |
2.1.3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建设的重要性 |
2.2 共青团组织在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
2.2.1 共青团组织的特点与优势 |
2.2.2 共青团组织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2.2.3 共青团组织在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建设中的角色分析 |
3 共青团组织参与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建设现状与问题分析 |
3.1 共青团组织参与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建设的现状 |
3.2 共青团组织参与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3.2.1 吸引及凝聚青年的能力弱化 |
3.2.2 自身职责及资源限制 |
3.2.3 缺乏健全的参与人力资源建设活动机制 |
4 共青团组织参与企业人力资源建设调查:江西铜业公司案例 |
4.1 江西铜业公司及其人力资源建设概况 |
4.2 问卷设计及调查结果分析 |
5 强化共青团组织在国有企业人力建设中的作用建议 |
5.1 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 |
5.2 加强企业青年人才职业规划 |
5.3 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 |
5.4 强化思想教育激励 |
5.5 提升企业工作满意度和员工幸福感 |
6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江西铜业共青团和青年工作调查问卷 |
致谢 |
(2)B供电公司变电生产班组绩效工分制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相关理论概述 |
2.1 KPI关键绩效指标 |
2.2 层次分析法概述 |
2.3 熵值法概述 |
3 B供电公司变电生产班组绩效工分制现状及问题 |
3.1 B供电公司变电生产班组介绍及人员结构分析 |
3.2 B供电公司生产班组工分制应用现状 |
3.2.1 全员绩效管理平台介绍和所研究班组工作分值设置现状 |
3.2.2 现行工分制所暴露出的问题 |
3.3 B供电公司生产班组绩效工分制实施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 B供电公司生产班组绩效工分制改进对策 |
4.1 班组KPI关键绩效指标的取得 |
4.1.1 B供电公司主要社会职能 |
4.1.2 班组KPI |
4.2 员工综合业务能力评价体系的构成 |
4.3 员工综合业务能力评价体系各项工作项目工分值的确定 |
4.4 绩效工分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
5 工分制改进对策实施保障 |
5.1 工分制改进对策配套设施 |
5.1.1 利用信息技术编写员工工分计分系统的必要性 |
5.1.2 系统技术介绍 |
5.1.3 系统功能介绍 |
5.2 推进全员绩效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 |
5.3 B供电公司绩效管理知识培训计划 |
6 B供电公司绩效工分制改进对策实施效果检查 |
6.1 改进后班组员工完成任务情况 |
6.2 改进后班组全员满意度调查情况 |
6.2.1 工分制改进后问卷调查反馈情况 |
6.2.2 改进后工分制满意度调查问卷信度和效度检测分析 |
6.2.3 工分制改进后问卷调查反馈情况分析 |
7 研究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B供电公司变电生产班组全员完成工作情况统计表 |
附录B 改进前工分制满意度调查问卷 |
附录C 改进后工分制满意度调查问卷 |
附录D 授课登记表 |
附录E 评议团候选成员打分表 |
附录F 影响员工工分分值因素打分表 |
附录G 49项工作项目基础分值层次分析法分析过程 |
(3)M供电局青年人才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理论意义 |
1.1.2 实践意义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个案研究法 |
1.3.3 调查法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基本概念与理论 |
2.2 国外研究及相关基础理论 |
2.3 国内研究及相关基础理论 |
第三章 M供电局青年人才管理现状 |
3.1 M供电局基本概况 |
3.2 M供电局青年员工结构分析 |
3.3 M供电局青年人才管理现状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M供电局青年人才管理存在问题 |
4.1 M供电局青年问卷设计 |
4.2 问卷调查与实施统计分析 |
4.2.1 青工队伍整体状况 |
4.2.2 企业文化认同 |
4.2.3 青工思想状态 |
4.2.4 青工工作状态 |
4.2.5 青工生活状态 |
4.3 访谈提纲设计与实施统计分析 |
4.4 M供电局青年人才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4.4.1 招聘选才有待优化 |
4.4.2 人才培训未达期待 |
4.4.3 职业发展不够清晰 |
4.4.4 绩效激励效果不佳 |
4.4.5 发展需求需要关注 |
4.4.6 人才梯队规划不足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M供电局青年人才管理优化建议 |
5.1 M供电局青年人才管理优化目标与思路 |
5.1.1 人才战略目标 |
5.1.2 总体思路 |
5.1.3 主要目标 |
5.1.4 基本原则 |
5.2 M供电局青年员工招聘选才优化 |
5.3 M供电局青年员工培训发展优化 |
5.4 M供电局青年人才领导力发展优化 |
5.5 M供电局青年人才绩效管理优化 |
5.6 M供电局青年晋升任用通道优化 |
5.7 M供电局青年人才梯队管理优化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M供电局青年人才管理优化的保障措施 |
6.1 组织保障措施 |
6.2 制度保障措施 |
6.3 技术保障措施 |
6.4 文化保障措施 |
6.5 服务保障措施 |
6.6 本章小结 |
结论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青年职工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2 访谈提纲 |
附录3 招聘流程中能力标准与步骤的关系表 |
附录4 衡量群体发展的人才盘点表 |
(4)上海国有企业共青团组织凝聚力提升问题研究 ——以S企业团组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评价 |
1.3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第2章 国有企业团组织凝聚力提升的含义及相关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国有企业基层团组织 |
2.1.2 凝聚力 |
2.1.3 国有企业团组织凝聚力 |
2.2 理论基础 |
2.2.1 群体动力学理论 |
2.2.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2.3 启示 |
第3章 上海国有企业共青团组织凝聚力现状 |
3.1 共青团组织凝聚力提升的主要做法 |
3.1.1 提升个体凝聚力 |
3.1.2 提升群体凝聚力 |
3.1.3 提升组织凝聚力 |
3.2 上海国有企业共青团组织凝聚力提升存在的问题 |
3.2.1 团组织未能很好地满足团员青年的利益诉求 |
3.2.2 团干部队伍建设水平存在滞后的现象 |
3.2.3 共青团组织开展活动载体需要进一步丰富 |
3.2.4 团员青年的价值取向和当前国有企业团工作不相适应 |
3.3 影响上海国有企业共青团组织凝聚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
3.3.1 服务企业中心工作与青年成长成才有效结合 |
3.3.2 创新团组织活动贴近青年需求 |
3.3.3 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 |
3.3.4 以合理的考核机制为团组织提供制度保障 |
第4章 S企业共青团组织凝聚力提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研究调查基本发现 |
4.2 S企业基层团支部现状分析 |
4.3 S企业团组织凝聚力提升存在的问题 |
4.3.1 团组织制度建设不健全 |
4.3.2 青年参与度有待提升 |
4.3.3 服务青年效果不明显 |
4.3.4 组织力量保障不到位 |
4.3.5 活动形式与青年需求存在差距 |
4.4 影响国有企业团组织凝聚力提升的原因 |
4.4.1 青年价值取向多元化 组织目标不统一 |
4.4.2 团员青年间关系弱化 |
4.4.3 组织规模扩大产生阻力 |
4.4.4 外部环境产生的影响 |
第5章 其他国有企业共青团组织凝聚力提升案例借鉴 |
5.1 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团组织提升凝聚力案例 |
5.1.1 实例概述 |
5.1.2 北京公交保修共青团提升组织凝聚力具体做法 |
5.2 国网浙江绍兴供电公司活力团组织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5.2.1 实例概述 |
5.2.2 国网浙江绍兴供电公司活力团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 |
5.2.3 国网浙江绍兴供电公司活力团组织建设的宝贵经验 |
5.3 启示 |
5.3.1 加强青年思想引领是基础 |
5.3.2 团组织活动要满足青年需求 |
5.3.3 重视青年团干部培养 |
5.3.4 强调共青团组织的自发性和自主性 |
第6章 提升上海国有企业共青团组织凝聚力的对策 |
6.1 提升S企业团组织凝聚力的建议 |
6.1.1 加强共青团组织制度落实 |
6.1.2 丰富共青团组织活动载体 |
6.1.3 服务共青团组织各类群体 |
6.1.4 创新共青团组织工作方法 |
6.1.5 注入共青团组织“时尚元素” |
6.2 提升上海国有企业共青团组织凝聚力的途径和方法 |
6.2.1 坚持党建带团建 |
6.2.2 发挥“青”字品牌在企业中心工作的作用 |
6.2.3 以“有温度”的服务提升青年幸福感 |
第7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调查问卷 |
(5)中央苏区共青团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缘由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内外关于中央苏区的研究现状 |
1.2.2 当前中央苏区共青团研究的现状 |
1.2.3 中央苏区共青团研究述评 |
1.3 中央苏区共青团概述 |
1.3.1 苏区与中央苏区 |
1.3.2 共青团的初创 |
1.3.3 中央苏区共青团的发展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和内容 |
1.4.2 研究重点和难点 |
1.4.3 选题特点与方法 |
第2章 中央苏区共青团组织建设工作 |
2.1 中央苏区共青团的制度建设工作 |
2.1.1 中国共产青年团章程建设 |
2.1.2 共青团代表大会制度建设 |
2.1.3 颁布共青团工作决议大纲 |
2.2 中央苏区共青团队伍建设工作 |
2.2.1 团支部工作 |
2.2.2 团组织工作 |
2.2.3 团监督工作 |
2.3 苏区少先队、儿童团的工作 |
2.3.1 苏区少年先锋队工作 |
2.3.2 共产儿童团工作 |
2.3.3 团领导下的少先队、共产儿童团 |
第3章 中央苏区共青团开展的宣传教育工作 |
3.1 政治素养教育 |
3.1.1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
3.1.2 党团性质与宗旨教育 |
3.1.3 斗争形势与策略教育 |
3.2 文化知识教育 |
3.2.1 消减文盲教育 |
3.2.2 农业知识教育 |
3.2.3 体育卫生等其他教育 |
3.3 军事理论与技能教育 |
3.3.1 军事理论教育 |
3.3.2 军事技能教育 |
3.3.3 军事训练教育 |
第4章 中央苏区共青团扩红拥军工作 |
4.1 苏区扩大红军的工作 |
4.1.1 党对团的扩红政策 |
4.1.2 鼓动青年参加红军 |
4.1.3 反对“开小差”工作 |
4.2 白区共青团扩红工作 |
4.2.1 明确白区斗争任务 |
4.2.2 争取白区青年群众 |
4.2.3 开展白区革命斗争 |
4.3 优待红军工作 |
4.3.1 拥戴红军模范 |
4.3.2 慰劳红军工作 |
4.3.3 优待红军家属 |
第5章 中央苏区共青团支援前线工作 |
5.1 耕田植棉运动 |
5.1.1 “礼拜六”运动 |
5.1.2 耕田运动 |
5.1.3 植棉运动 |
5.2 节省运动 |
5.2.1 节省钱粮 |
5.2.2 拾捡肥料 |
5.2.3 收捡子弹壳 |
5.3 募捐运动 |
5.3.1 捐粮食 |
5.3.2 捐钱物 |
5.3.3 买债券 |
第6章 中央苏区共青团工作经验教训及启示 |
6.1 中央苏区共青团工作历史借鉴 |
6.1.1 围绕党的中心工作 |
6.1.2 围绕青年群众实际 |
6.1.3 围绕时事政治主题 |
6.2 中央苏区共青团工作的经验教训 |
6.2.1 工作路线出现偏差 |
6.2.2 工作方式存在粗暴 |
6.2.3 工作预期超出实情 |
6.3 中央苏区共青团工作的当代启示 |
6.3.1 党带领青年赢得青年 |
6.3.2 团心系青年心向青年 |
6.3.3 勇做新时代筑梦青年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6)台资企业社工机构和工会的员工服务比较 ——以F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案例选择缘由 |
1、研究方法 |
2、研究案例选择缘由 |
二、研究框架内容与基本概念 |
(一)研究框架 |
(二)概念界定 |
(三)比较维度 |
(四)研究对象介绍 |
三、社工机构与工会的员工服务状况 |
(一)F企业员工需求状况 |
1、F企业员工现状 |
2、F企业员工基本需求 |
(二)工会的员工服务状况 |
(三)社工机构的员工服务状况 |
1、YM机构的员工服务状况 |
2、SQ机构的员工服务状况 |
四、社工机构与工会的员工服务比较 |
(一)服务内容差异 |
1、比较的相似性 |
2、比较的差异性 |
3、比较结论与评价 |
(二)服务手法差异 |
1、社工机构的员工服务手法 |
2、工会的服务手法 |
3、服务方法的比较结论与评价 |
(三)服务成效差异 |
1、社工机构的服务数据与服务评价 |
2、工会的服务数据与服务评价 |
3、服务成效的比较结论与评价 |
五、社工机构与工会员工服务差异分析 |
(一)组织价值理念影响服务定位与专业度 |
(二)组织运作模式影响服务开展的独立性和效率 |
(三)可利用的组织资源制约着服务开展规模与服务可持续性 |
六、结论与建议 |
(一)结论 |
(二)建议 |
1、提升社工与工会合作的专业水平 |
2、实现企业工会引入社工服务 |
3、提升社工机构在工会合作中的管理运作水平 |
4、实现社工补充工会的员工服务职能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访谈提纲 |
附录二 工会硬件设施清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7)CK轨道客车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及国外企业文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企业文化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外企业文化自身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与框架结构 |
1.3.1 相关的研究方法 |
1.3.2 研究的框架结构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文化 |
2.1.2 企业文化 |
2.2 理论基础 |
2.2.1 企业的价值观 |
2.2.2 企业精神 |
2.2.3 企业经营哲学 |
2.2.4 企业制度 |
2.3 企业文化特征 |
2.3.1 企业文化的历史性 |
2.3.2 企业文化的人本性 |
第3章 CK轨道客车公司的企业文化现状分析 |
3.1 CK轨道客车公司的企业经营状况 |
3.2 CK轨道客车公司企业文化发展历程分析 |
3.2.1 CK轨道客车公司初创阶段企业文化建设 |
3.2.2 CK轨道客车公司成熟阶段企业文化建设 |
3.3 CK轨道客车公司成熟阶段的企业文化内容 |
3.4 CK轨道客车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3.4.1 CK轨道客车公司精神文化存在的问题 |
3.4.2 CK轨道客车公司行为文化存在的问题 |
3.4.3 CK轨道客车公司制度文化存在的问题 |
第4章 CK轨道客车公司的企业文化方案改进 |
4.1 CK轨道客车公司精神文化改进 |
4.2 CK轨道客车公司行为文化改进 |
4.3 CK轨道客车公司制度文化改进 |
第5章 CK轨道客车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
5.1 建立文化管理体系并与生产实践结合 |
5.2 加强先进人物引领作用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Y卷烟制造企业的青年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及相关理论综述 |
1.2.1 人才培养相关概念 |
1.2.2 理论基础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4 几种有代表性的企业人才培养模式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基本思路 |
1.3.2 主要内容和方法 |
2 Y企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
2.1 Y企业基本情况 |
2.2 Y企业企业文化及人才观 |
2.3 Y企业人力资源概况及分析 |
2.3.1 人力资源概况 |
2.3.2 Y企业人力资源整体现状分析 |
2.4 Y企业人才培养现状 |
2.4.1 Y企业人才培养目标 |
2.4.2 Y企业近三年招聘青年员工情况分析 |
2.4.3 Y企业现行人才培养模块分析 |
2.5 Y企业青年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分析 |
2.5.1 培训针对性不强 |
2.5.2 青年员工的培养缺乏系统性 |
2.5.3 青年员工的激励力度不足 |
3 Y企业青年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
3.1 青年人才培养体系设计的目标 |
3.2 青年人才培养体系设计的原则 |
3.3 Y企业青年人才培养体系——建立青年人才库 |
3.4 Y企业青年人才库阶段划分 |
3.4.1 新芽库 |
3.4.2 绿苗库 |
3.4.3 华叶库 |
3.5 激励及使用 |
3.6 青年人才培养体系实施效果 |
4 Y企业青年人才培养配套制度与工具 |
4.1 成长积分制 |
4.1.1 成长积分制构成的要素 |
4.1.2 成长积分制细则及解读 |
4.2 青年人才库APP |
4.2.1 APP模块介绍 |
4.2.2 APP后台管理 |
4.3 导师制 |
4.3.1 导师制的意义 |
4.3.2 导师的资格确认 |
4.3.3 导师的权利和义务 |
4.3.4 导师的考核 |
4.3.5 “导师制”实施效果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企业青工的思想状况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前青工状况 |
(一)思想和价值观念现状 |
(二)青工对个人发展的要求 |
(三)青工对企业发展及经营管理的认识 |
二、对策与建议 |
(一)全面提高团员青年政治理论素质 |
(二)根据企业青工思想新时期的特点开展企业青工工作 |
(三)善于发现和激发青工思想的兴奋点 |
(四)提高综合素质,开展有针对性的有效教育 |
1. 职业道德教育 |
2. 职业精神教育 |
3.“自我”价值的教育 |
四、国有企业青工综合素质问题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共青团组织在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以江西铜业公司为例[D]. 付林.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2]B供电公司变电生产班组绩效工分制改进研究[D]. 考柄霏.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3]M供电局青年人才管理研究[D]. 李嘉君.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4]上海国有企业共青团组织凝聚力提升问题研究 ——以S企业团组织为例[D]. 戴斐.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2)
- [5]中央苏区共青团工作研究[D]. 徐天兰. 南昌大学, 2019(01)
- [6]台资企业社工机构和工会的员工服务比较 ——以F企业为例[D]. 付保文.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7]CK轨道客车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 姜晓宇. 吉林大学, 2018(04)
- [8]Y卷烟制造企业的青年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 李梦杨. 云南大学, 2018(01)
- [9]供电企业控制青工流失的措施[J]. 金榆磊,李丹.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17(S1)
- [10]企业青工的思想状况分析及对策[J]. 张静. 山西青年, 2016(20)
标签: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企业工会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论文; 群体行为论文; 浙江共青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