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如何提高投篮命中率(论文文献综述)
张慧[1](2020)在《快频投篮训练对荷球后撤步投篮命中率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投篮作为荷球比赛中唯一的得分手段,是竞争双方一切进攻技战术的最终目的和攻防矛盾的聚焦点。后撤步投篮是荷球技术中特有的一种投篮方式,需要运动员在快速的移动中完成,若在比赛中运用这种投篮方式还要保证命中率,需要运动员适应快节奏下地移动,有效控制身体形态,稳定投篮动作。因此,通过快频投篮训练来加强荷球运动员训练时单位时间内的移动速度并高频出手投篮的紧迫感,使运动员能够逐渐在快速移动中有效控制身体形态,提升身体灵敏性的最终达到提高后撤步投篮命中率的目的。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等,以郑州大学荷球队的16名队员作为实验对象,根据实验前各项指标的测试成绩,将他们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对两组的数据进行差异性t检验,最终结果P值大于0.05,代表两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在此基础之上,实验组采用快频投篮训练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投篮训练方式,进行为期八周的实验训练。实验结束之后,对两组实验对象再次进行测试,运用SPSS20.0数据统计软件及Excel软件将两组的成绩进行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实验组实验后,3项身体灵敏性测试指标(Pro测试、“T”字折返跑测试、伊利诺斯灵敏跑测试)成绩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除Pro测试以外另两项P<0.01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说明快频投篮训练对提高荷球运动员身体灵敏性有影响。2、实验组实验后,3项后撤步投篮(5-7m16次一步后撤投篮、5-7m15次“V”字形后撤投篮、5-7m10次横向侧移投篮)命中率都有所提升且P<0.01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说明快频投篮训练对荷球后撤步投篮命中率具有积极意义。3、实验后,实验组3项身体灵敏性测试与3项后撤步投篮命中率测试的平均成绩提高幅度高于对照组,其中除Pro测试P>0.05以外,其他各项P<0.05具有显着性差异,说明快频投篮训练效果具有一定的优势。4、实验后,实验组测试各项投篮完成时间比对照组提升幅度大,说明实验组投篮命中率提高的同时移动速度与出手速度也有所提高,加强了快速移动下投篮动作的稳定性。建议:1、快频投篮训练投篮节奏较快,为防止运动员投篮姿势变形,教练员应在队员投篮时进行标准化动作规范,从而使队员在动作标准的状态下提高投篮命中率。2、传统投篮训练节奏相对较慢,初期接触荷球项目的运动员可以运用此训练方法对投篮姿势进行完善。两种投篮训练可以根据训练对象的情况有效结合起来,将极大地促进荷球运动的快速发展。
王琳琳[2](2020)在《重球干预对高校女子篮球运动员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效果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研究将重球作为干预手段对大学生女子篮球运动员投篮进行训练,对实验前后运动员单手肩上投篮动作进行分析,运用高速摄像机、三维动作解析系统和表面肌电测试仪获取实验数据,分析在投篮时出手速度和球速,不同阶段关节角度变化和发力肌肉RMS值和积分肌电值的变化情况。探讨重球干预对大学生女子篮球运动员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效果影响,为高校女子篮球教学实践和运动训练提供新颖的练习手段和理论参考。研究方法:以文献资料法为研究基础采用高速摄像机和意大利BTS FREEEMG300无线表面肌电信号记录仪同步进行拍摄采集实验数据。利用德国制造的Simi motion三维动作解析系统和BTSFREEEG软件处理采集到的投篮动作和肌电信号。运用专家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科研方法,对重球干预对高校女子篮球运动员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效果的影响展开深入研究。研究结果:1.实验证明重球干预对缩短投篮所用时间有明显作用。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完成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动作所用时间上均有所缩短,实验组投篮所用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所用时间;在投篮各阶段所用时间上,持球准备阶段所用时间最长,蹬地上举阶段所用时间最短,重球干预后实验组各阶段投篮所用时间均有所缩短,其中持球准备阶段时间缩短最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2.实验证明重球干预对增加出手速度和球速有显着作用。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出手速度和球速均有所提高,经过8周重球训练,实验组出手速度和球速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3.实验结果显示,重球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关节角度,规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动作。重球干预后实验组在持球准备阶段,肘关节和膝关节角度增加,增加了持球高度,缩短了向上举球的距离,缩短投篮所用时间;在蹬地上举阶段,肘关节、肩关节角度增加并趋于90度,规范了投篮上肢动作;投篮出手阶段,实验后各关节角度均有所增加,但增长幅度较小。4.重球干预能够提高上肢肌肉力量,充分激活上肢肌肉发力。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蹬地上举阶段,肱三头肌和左右侧股直肌RMS值和积分肌电值明显增加;在投篮出手阶段,肱三头肌、三角肌、肱二头肌和尺侧腕屈肌RMS值和积分肌电值有明显增加,并有统计学意义。5.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投篮命中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实验组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重球干预训练和传统训练都能够提高命中率,但重球干预对提高投篮命中率效果更明显。
郭春明[3](2020)在《多维渐进式抗阻训练对篮球专项大学生投篮命中率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篮球是一项充满无限魅力的运动,是目前风靡全球最受人们喜爱的运动之一,不仅仅是因为它具有强烈的观赏性,而且他还具备激烈的对抗性、团队的协作性等等。运动员在篮球场上呈现出的精彩表现是与他们日常刻苦训练息息相关的。篮球是一项以投篮得分为目的的运动项目,投篮方式又分为很多种:跳投、行进间上篮、抛投、扣篮等等。在比赛中常用的得分手段大多是跳投,跳投需要运动员具备很好的控制能力,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力量训练对投篮命中率的影响研究较多,那么本文主要通过运用多维渐进式抗阻训练在力量训练的基础上对运动员进行干预训练,以此来验证这种训练方法是否对他们的投篮命中率有更好的影响。本文将多维渐进式抗阻训练与力量训练相结合,设计并制定适合篮球专项大学生的训练计划,通过16周的实验,研究多维渐进式抗阻训练在篮球训练中的作用以及对篮球专项大学生投篮命中率的影响。实验前选取首都体育学院篮球专项的20名二级篮球运动员作为受试者,并将它们进行随机分配,每10人一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运用力量训练,实验组在力量训练的基础上运用多维渐进式抗阻训练进行干预,实验前运用静态身体姿势控制测试--足底压力测试、原地纵跳摸高、3/4场地冲刺跑、计时(1分钟)跳投、定点跳投和运球急停跳投六种方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运动员进行身体姿势、爆发力、移动速度、投篮命中率测试,实验后运用同样的测试方法对所有运动员进行测试,实验结论如下:1.通过实验后数据结果分析得知,与普通力量训练对比后发现,多维渐进式抗阻训练导致姿势控制能力提高,对篮球专项大学生爆发力和移动速度的影响都有显着性差异。2.通过16周的训练后,对篮球专项大学生自身的投篮稳定性有了一定影响,通过数据分析对比后发现实验后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投篮命中率都比实验前有了相应的提高。3.通过16周的训练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定点跳投命中率都有了进步,但是实验组的定点跳投命中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多维渐进式抗阻训练对定点跳投命中率的影响更为显着。4.通过实验后研究得知,多维渐进式抗阻训练对姿势稳定性影响更为显着,尤其是空中平衡能力的稳定性,空中平衡能力将会提高跳投的稳定性,因此对计时跳投和运球急停跳投命中率的影响效果更为显着。
冯媛媛[4](2019)在《中美青少年投篮技术训练理念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中美青少年投篮技术训练的理念差异为研究对象,借助笔者多年进行青少年篮球训练的便利,旨在通过对中美青少年投篮训练的理念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两者的异同点,不仅可以为我国青少年投篮技术的训练提供理论支持,还可以进一步探索如何更科学的进行青少年投篮训练。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针对中美青少年投篮技术训练中的总体训练原则、投篮分类和投篮基本姿势等理念差异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国内青少年投篮训练相对缺乏科学完善的训练原则,而美国青少年投篮训练有较为完整科学、系统和完整的训练原则。2.在投篮分类中,国内近距离投篮分类比美国多出补篮,美国比中国多出抛投和半勾手;国内侧重于行进间单手低手和高手投篮训练,美国侧重球员掌握抛投、跑投和多种上篮技术。国内对中距离急停脚步步法、跟随动作、三分远投和罚球研究较少,美国对这几方面均有深入研究。打板投篮方面国内没有说明打板适宜的距离,美国有具体数据作为理论依据。3.在投篮基本姿势中,国内教练员对站立姿势要求相对较少;美国在此基础上还强调了投篮线、低重心和脚后跟抬起对于投篮的重要性。对于投篮手,中美均认同投篮手肘放在球正下方,掌心朝上,用手指和指根持球。对于辅助手,中美均认同放在球侧面,辅助手和投篮手拇指相对且呈T型;美国青少年教练员认为辅助手掌心要空出,而国内并没有强调。对于瞄篮点,中美观点不一样,前者大部分认为是篮筐前沿的中心,后者认为是篮圈中心。对于投篮弧度和入篮角度,国内无具体数据作支撑,美国有具体数据作为理论依据。中国对跟随动作研究较少,美国强调跟随动作的重要性。
李美余[5](2019)在《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篮球运动员的投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领域的飞速发展,新型传感器技术得到极大进步,应用领域也越发广泛,尤其是在体育领域,能够安全有效的提供数据,推进体育事业的发展,满足教练员和运动员对于仪器的需要。国内外已有很多研究将加速度传感器运用到体育项目中,如跑步,游泳,滑雪等等,但是关于加速度传感器运用到篮球这项体育运动中的研究却很少看到。在竞技性的篮球比赛中,通过投篮进行得分是最主要的方式,比赛的胜负也由投篮命中率的高低来决定。当前国内外关于篮球投篮命中率的研究有很多很多,投篮命中率高不一定就代表球员投篮稳定性好,投篮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球员投篮技术动作的好坏。加速度传感器可以测量到球员投篮时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我们测量球员的投篮稳定性提供技术支持。跳投和罚球都是在篮球比赛中最常用且必需掌握的基本的投篮技术,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由山西大学专项男子篮球队(包括一队球员和二队球员)和体育教学专业的学生(业余球员)作为研究对象,围绕罚球和跳投这两项基本投篮技术进行研究,并且将加速度传感器运用到这两项投篮技术动作中,球员佩戴加速度传感器每人执行10次罚球或者跳投,将罚球或跳投时产生的加速度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专业组篮球运动员整体的罚球和跳投的平均投篮命中率都显着高于业余组篮球运动员(P<0.01);专业组一队队员中的首发球员整体的罚球和跳投平均投篮命中率要稍高于替补球员,但是两者的罚球和跳投命中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一队队员整体的罚球和跳投的平均投篮命中率都稍高于二队球员,但是根据统计学分析,两者的罚球和跳投命中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2)本研究将专业组24名球员和业余组10名球员每名球员的罚球和跳投的稳定性都一一做了研究,研究发现,有些业余组球员的罚球和跳投的投篮稳定性要高于专业组球员的罚球和跳投的投篮稳定性,有些一队队员的罚球和跳投的投篮稳定性要高于二队队员的罚球和跳投的投篮稳定性,有些替补球员的罚球和跳投的投篮稳定性要高于首发球员的罚球和跳投的投篮稳定性。(3)将加速度传感器运用到篮球项目中,教练员可以根据其提供的稳定性数据,更好的发掘一些有潜力的篮球运动员进行培养和训练,也可以将加速度传感器运用于篮球运动员日常的训练中,帮助球员更好的改正投篮技术动作,提高篮球运动员的投篮稳定性。
赵罡[6](2019)在《情绪效价对篮球专项大学生投篮命中率的影响》文中认为在篮球运动中,投篮命中率的高低往往会影响到比赛的胜负结果,对投篮命中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除了技术因素外,心理因素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在以往的研究中,情绪对体育运动决策等行为的影响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篮球投篮命中率上,较为常见的是描述性研究以及经验性总结,缺乏必要的实验性研究,特别是情绪因素对投篮命中率影响尚不多见,为此,本研究从情绪视角入手,采用2×3被试内实验设计,因素1为情绪效价,分为3个水平:即正性、中性、负性;因素2为时间因素,通过3次不同时间测试:早(8点)、中(14点)、晚(20点)各测一次。旨在探讨其对篮球投篮命中率的影响,并对负性情绪的延时特征做了进一步跟踪分析。以期为科学合理制定大学生篮球教学及训练方案提供理论依据,也为篮球运动员选材提供一定参考。本文通过实验法、文献资料法及数理统计法,通过招募篮球专选男大学生60名,他们年龄相仿,技术水平相当,身心健康,无不良嗜好。随机将其分为6组:对照组(10名),正性情绪组(10名),中性情绪组(10名),负性情绪1组(10名),负性情绪2组(10名),负性情绪3组(10名);从中国情绪图片库系统及国际情绪图片库选取中性情绪图片40张(效价:5.11)、正性情绪图片30张(效价:7.08)、负性情绪图片90张(效价:2.54);对照组不受任何情绪图片刺激,正性和中性组分别在不同时间接受相应效价图片刺激3s,负性组分别接受负性图片刺激3s、10s、30s,每组刺激后即刻在室内篮球半场5点上投篮,统计分析每一点的投篮用时、进球数和命中率。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情绪效价会对投篮命中率产生一定的影响,与中性和正性情绪相比,负性情绪对投篮命中率的影响更大。且负性情绪持续的时间越长,对投篮命中率的影响越大,这种影响是消极的。由此得出结论:情绪对大学生篮球投命中率有影响,情绪状态越趋于积极,越易化投篮命中率;反之,情绪越消极,投篮命中率越差,且负性情绪延时越长、消极作用持续时间越久,投篮命中率越差。
徐诚炜[7](2019)在《核心力量对高校篮球专修课学生的投篮命中率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篮球运动已经成为最受大家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被认为是世界最受欢迎、对体能要求最高、竞争也是最激烈的体育项目之一。当前的篮球运动员不仅仅需要具有优秀篮球技巧、还要以良好的力量水平作为平常的训练和比赛基础。传统力量训练的参数只注重心肺体适能、肌肉耐力、肌肉力量、柔韧性和身体成分,而随着竞技水平的提升,运动员与教练员也开始关注和了解核心训练、动力链稳定性、动作效率、平衡等当代训练参数。而其中核心能力的提升则是传统训练中容易忽视的一个部分,由于核心力量的提升对于运动员在竞技表现时产生的积极影响,也使得对于核心力量的研究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研究目的:投篮得分是篮球赢得比赛的重要得分方式,因此投篮的命中率也是整个篮球技术体系的核心,因此本文主要以核心力量为研究出发点,通过核心力量训练对核心力量的提升去研究其对高校篮球专修课学生的投篮命中率影响。研究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实验法来确定核心区域和核心力量的定义,研究核心力量的作用,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法以及影响投篮命中率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查阅大量书籍资料,以详细划分核心区域和确定核心力量的内涵,通过专家访谈的方法,可以深入理解核心力量的作用和高校篮球专修课学生平日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法。然后通过实验法和对比分析法,详细探讨核心力量训练影响他们投篮命中率的主要因素。本文以陕西师范大学篮球专修课中的2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进行为时12周的核心力量训练和传统力量训练,并通过实验前后对研究对象的90s投篮、定点投篮以及急停投篮等方面的命中率为测试依据,深入探讨影响篮球投篮命中率的要素。研究结果:(1)实验后实验组定点投篮命中率为59.33%,对照组定点投篮命中率为56.67%,经过单因素方差分析,F值分别为0.446、0.449、0.327、0.368,P值分别为0.511、0.510、0.574、0.550,在给定α为0.05的前提下,接受原设想,可认为不同组别以及实验前后对定点投篮命中率并无显着差别。(2)实验后实验组90s投篮命中率为65.00%,对照组定点投篮命中率为57.92%,经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实验组试验前后的F值为4.902,对应的P值为0.037,在给定α为0.05的前提下,拒绝原设想,认为对于实验组来说,实验会显着影响90s投球的准确率,除此之外其他F值分别为0.257、0.048、3.356,P值分别为0.618、0.829、0.080,因此接受原设想,可认为对照组实验前后、以及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投篮命中率并无明显差别。(3)实验后实验组急停投篮命中率为49.17%,对照组定点投篮命中率为41.39%,经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组内比较,实验组试验前后的F值为6.271,对应的P值为0.020,在给定α为0.05的前提下,拒绝原假设,认为对于实验组来说,实验会显着影响运球急停的准确率;对于组间比较,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F值为5.479,对应的P值为0.028,在给定α为0.05的前提下,拒绝原设想,认为实验使得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运球急停投篮准确率显着差别;除此之外其他F值分别为1.783、2.129,P值分别为0.195、0.159,因此接受原设想,可以认为对照组实验前后、以及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投篮命中率并无明显差别。研究结论:1.核心力量对于3种投篮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其中定点投篮的效果并不显着,因为这种状态下运动员的身体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要投篮得分主要依靠的是腕关节与三角肌的力量和投篮技术等,跟身体核心力量的关系不大。但如果是90s快速投篮与运球行进中急停投篮,则两种训练会存在显着的差异。2.核心力量强调的是在高对抗性的比赛中运动员双方的核心区域力量对抗,所以高校专修课学生的核心力量对于投篮动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能切实提高身体素质和力量素质。然而,核心力量对稳定状态下的投篮准确率并没有显着影响,并且在不稳定的状态下的投篮准确率有明显的正面影响。
樊晓婕[8](2019)在《协调性训练对篮球投篮命中率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篮球这项体育运动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对篮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也逐渐提出更高要求。篮球运动员为了能在训练过程中较快掌握各专项技术,比赛时保证各项技术动作运用流畅,身体协调能力显得至关重要。篮球运动员的身体协调能力直接影响比赛中的技战术发挥,没有良好的身体协调能力,就不能在激烈的比赛中将篮球的技战术正常发挥。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测试法、实验法、对比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结合篮球运动的专项特征,设计并制定训练计划,以大连理工大学12名女篮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8周的协调性训练,训练前后进行FMS功能性运动测试和定点投篮、罚球线中线折返跑投篮、运球急停跳投等三项投篮测试。运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测试所得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研究结果:1.经过8周的协调性训练,女篮FMS功能性运动测试得分从训练前的14.58提高到训练后的18.08,训练后功能性运动测试得分较训练前具有非常显着性的提高(P<0.01)。2.经过8周协调性训练,女篮队员的定点投篮命中率从50.28%提高到61.11%,协调性训练后定点投篮命中率与训练前相比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罚球线中线折返跑投篮命中率从训练前的53.33%提高到训练后的67.5%,具有非常显着性的提高(P<0.01);运球急停跳投命中率从52.5%提高到65.83%,协调性训练后运球急停跳投命中率与训练前相比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研究结论:1.8周的协调性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女篮队员身体核心区域各关节、肌肉等的稳定性、柔韧性和协调性,对女篮队员身体功能动作能力提高有很好的作用,还可以有效预防运动伤病的产生。2.8周的协调性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女篮队员定点投篮、罚球线中线折返跑投篮、运球急停跳投命中率,对女篮队员专项投篮水平的提高有很好的作用。
杨金宇[9](2019)在《篮球运动员不同场认知风格对投篮命中率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向被试施加不同程度的干扰,来考察干扰水平这一因素对不同场认知风格篮球运动员投篮命中率的影响。方法:采用二因素混合方差的设计,选择场依存型被试和场独立型被试共12名,以考察他们在低水平干扰条件、高水平干扰条件以及无干扰条件下的定点罚篮、两分跳投和三分定投的投篮命中率。结果:不同干扰水平下,被试的命中率均受到显着影响。在定点罚篮命中率指标上,交互作用显着,进一步分析简单效应表明,场独立型被试的命中率只有在高水平干扰条件下才显着高于场依存型被试;在两分跳投和三分定投命中率指标上,交互作用不显着,场独立型被试的命中率显着高于场依存型被试。结论:不同干扰水平对篮球运动员的投篮命中率具有影响,特别是对于场依存型球员,他们的投篮命中率更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环境的干扰。
师珂[10](2019)在《篮球单手肩上投篮最佳出手角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测试得出罚球线、罚球圈和三分线处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命中率最高的出手角度或出手角度区间,并探明影响出手角度的客观因素,分析其原因并得出结果。为教练员、教师、队员及学生提供建议,在篮球体育教师教授学生投篮时提供实质性的帮助,也在篮球教练训练队员投篮时提供参考和借鉴。研究方法:实验对象:6名二级篮球运动员。实验仪器:标准篮球若干、JVC-GCPX100高速摄像机一台、1米比例尺一个、篮球球架一架、卷尺一卷、电脑一台。实验方案:设置摄像机的录制速度为200帧/秒,光圈调到最大,手动调焦,使拍摄对象在镜头中成像大小、位置合适后固定焦距。对6名实验对象在罚球线、罚球圈和三分线处的投篮进行录制。运用SIMI Motion软件对整理后的视频进行解析,解析过程主要包括标定点的建立、比例尺的插入、对篮球进行标定和对标定结果进行数据平滑。运用EXCEL表格将分析后的数据结果进行计算,求出数据。结果:罚球线处命中率最高的出手角度为52°-54°,罚球圈处命中率最高的出手角度为54°-56°,三分线处命中率最高的出手角度为52°-54°;罚球线处出手速度为8.5米/秒速度取值范围最大,罚球圈处出手速度为10.5米/秒速度取值范围最大,三分线处出手速度为11米/秒速度取值范围最大;6名实验对象罚球线处平均出手角度为53.31°,罚球圈处平均出手角度为53.96°,三分线处平均出手角度为53.46°;针对出手角度进行训练,85%的同学会提高投篮命中率。结论:篮球单手肩上投篮最佳出手角度区间为52°-56°,更倾向于54°;出手速度越接近于最佳出手角度内出手速度,投篮命中率越高,在罚球线处出手速度为8.5米/秒,罚球圈处为10.5米/秒,三分线处为11米/秒;在不同位置投篮,平均出手角度近乎相同,平均出手角度包含或接近于最佳投篮出手角度区间;最佳出手角度的训练会有效提高投篮命中率。
二、浅谈如何提高投篮命中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如何提高投篮命中率(论文提纲范文)
(1)快频投篮训练对荷球后撤步投篮命中率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依据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安排 |
第四节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一 荷球训练相关研究 |
二 投篮命中率相关研究 |
三 快频投篮训练相关研究 |
四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二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 文献资料法 |
二 专家访谈法 |
三 问卷调查法 |
四 实验法 |
五 数理统计法 |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一节 实验后实验对象各项指标测试结果 |
一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灵敏性测试结果 |
二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撤步投篮命中率测试结果 |
第二节 实验前、后实验对象各项指标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一 实验组实验前、后各项指标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二 对照组实验前、后各项指标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第三节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测试结果分析 |
一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后各项指标测试结果比较分析 |
二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后各项指标测试数据差异性检验与分析 |
第四节 实验对象快频投篮训练效果的主观感觉 |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
第一节 对投篮出手速度的影响分析 |
第二节 对投篮动作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
第三节 对投篮时身体灵敏性的影响分析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附录 D |
附录 E |
附录 F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2)重球干预对高校女子篮球运动员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效果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文献综述 |
1.1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1.1.1 重球的概述 |
1.1.2 重球干预的定义 |
1.1.3 重球干预的理论基础 |
1.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国内研究现状 |
1.3.1 运动生物力学在篮球运动中的应用 |
1.3.2 肌电在篮球运动中的应用 |
1.3.3 投篮技术的相关研究 |
1.3.4 关于重球干预的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实验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1 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动作运动学统计结果 |
3.1.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运动学指标统计结果 |
3.1.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运动学指标统计结果 |
3.1.3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运动学指标统计结果 |
3.2 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动作肌电变化统计结果 |
3.2.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肌电指标统计结果 |
3.2.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肌电指标统计结果 |
3.2.3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肌电指标统计结果 |
3.3 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命中率统计结果 |
3.3.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投篮命中率统计结果 |
3.3.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投篮命中率统计结果 |
3.3.3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投篮命中率统计结果 |
3.4 分析与讨论 |
3.4.1 重球干预对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动作运动学特征的影响分析 |
3.4.2 重球干预对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动作肌电特征的影响分析 |
3.4.3 重球干预对投篮命中率的影响分析 |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3)多维渐进式抗阻训练对篮球专项大学生投篮命中率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任务 |
1.4 文献综述 |
1.4.1 关于渐进式抗阻训练的相关研究 |
1.4.2 力量训练对投篮技术影响的理论研究 |
1.4.3 投篮命中率研究综述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2.2.4 实验法 |
3 研究结果 |
3.1 静态身体姿势控制能力——足底压力数据分析 |
3.1.1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足底压力数据分析 |
3.1.2 实验组实验前后足底压力数据分析 |
3.1.3 对照组实验前后足底压力数据分析 |
3.1.4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足底压力数据分析 |
3.2 原地纵跳摸高数据分析 |
3.2.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原地纵跳摸高数据分析 |
3.2.2 实验组实验前后原地纵跳摸高数据分析 |
3.2.3 对照组实验前后原地纵跳摸高数据分析 |
3.2.4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原地纵跳摸高数据分析 |
3.3 3/4 场地冲刺跑数据分析 |
3.3.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3/4 场地冲刺跑数据分析 |
3.3.2 实验组实验前后3/4 场地冲刺跑数据分析 |
3.3.3 对照组实验前后3/4 场地冲刺跑数据分析 |
3.3.4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3/4 场地冲刺跑数据分析 |
3.4 定点跳投数据分析 |
3.4.1 实验前实验组、对照组定点跳投命中率数据分析 |
3.4.2 实验组实验前后定点跳投命中率数据分析 |
3.4.3 对照组实验前后定点跳投命中率数据分析 |
3.4.4 实验后实验组、对照组定点跳投命中率数据分析 |
3.5 计时跳投数据分析 |
3.5.1 实验前实验组、对照组计时跳投命中率数据分析 |
3.5.2 实验组实验前后计时跳投命中率数据分析 |
3.5.3 对照组实验前后计时跳投命中率数据分析 |
3.5.4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计时跳投命中率数据分析 |
3.6 运球急停跳投数据分析 |
3.6.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运球急停跳投命中率数据分析 |
3.6.2 实验组实验前后运球急停跳投命中率数据分析 |
3.6.3 对照组实验前后运球急停跳投命中率数据分析 |
3.6.4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运球急停跳投命中率数据分析 |
4 分析与讨论 |
4.1 静态身体姿势控制能力——足底压力分析与讨论 |
4.2 原地纵跳摸高分析与讨论 |
4.3 3/4 场地冲刺跑分析与讨论 |
4.4 投篮命中率分析与讨论 |
4.4.1 定点跳投命中率分析与讨论 |
4.4.2 计时跳投命中率分析与讨论 |
4.4.3 运球急停跳投命中率分析与讨论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附件A |
附件B |
(4)中美青少年投篮技术训练理念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深入研究青少年投篮技术训练对于提高基层篮球技术水平至关重要 |
1.1.2 深入研究青少年投篮训练是体现中国篮球技术风格特点的内在需要 |
1.1.3 深入研究青少年投篮训练具备坚实的前期研究基础和软硬件条件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研究综述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录像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中美青少年投篮训练理念评价指标的确定 |
3.2 中美青少年投篮训练总体理念的比较研究 |
3.2.1 中美青少年投篮训练总体原则的研究 |
3.2.2 中美青少年投篮训练关于投篮基本姿势的研究 |
3.2.3 中美青少年投篮训练关于投篮分类的研究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篮球运动员的投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的依据 |
1.2 选题的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相关文献综述 |
1.3.1 罚球简介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2 跳投简介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3 “关键时刻”的界定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4 篮球队运动员选材和训练的重要性以及国内外现状研究 |
1.3.5 加速度传感器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2.2.4 实验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罚球与跳投的投篮命中率的结果 |
3.1.1 罚球命中率的结果 |
3.1.2 跳投命中率的结果 |
3.2 罚球与跳投的投篮稳定性的结果 |
3.2.1 罚球稳定性的结果 |
3.2.2 跳投稳定性的结果 |
3.3 关于罚球和跳投命中率与稳定性的结果分析 |
4 讨论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6)情绪效价对篮球专项大学生投篮命中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情绪 |
2.2 效价与情绪效价 |
2.3 影响投篮命中率的因 |
2.3.1 身体素质因素 |
2.3.2 动作技术因素 |
2.3.3 训练手段因素 |
2.3.4 时空因素 |
2.4 影响投篮命中率的心理因素 |
2.4.1 自信心不足,对强手过分畏惧 |
2.4.2 比赛中的注意力与命中率之间的关系 |
2.4.3 运动员情绪与投篮命中率之间的关系 |
2.4.4 赛场气氛与球员的投球命中率之间的关系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实验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前所有同学情绪效价检测 |
4.2 对照组投篮命中率的情况 |
4.3 正性情绪对投篮命中率的影响 |
4.4 中性情绪对投篮命中率的影响 |
4.5 负性情绪1组对投篮命中率的影响 |
4.6 负性情绪2组对投篮命中率的影响 |
4.7 负性情绪3组对投篮命中率的影响 |
4.8 各情绪组投篮结果分析 |
5 讨论 |
5.1 情绪系统基本理论 |
5.2 情绪的维度理论 |
5.3 人类情感的组成评价模型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1 |
附件2 |
附件3 |
致谢 |
(7)核心力量对高校篮球专修课学生的投篮命中率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关于核心力量的概念界定 |
2.1.1 核心力量 |
2.1.2 核心稳定性 |
2.1.3 核心肌肉群 |
2.1.4 核心力量训练 |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2.1 关于核心力量的研究现状 |
2.2.2 核心力量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
2.2.3 核心力量对于篮球运动员的影响 |
2.3 影响投篮命中率概述及其主要因素 |
2.3.1 内在因素 |
2.3.2 外在因素 |
第3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实验法 |
3.3 实验设计 |
3.3.1 实验前测 |
3.3.2 实验训练计划 |
3.3.3 实验的监督与控制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4.1 对运动员投篮技术动作的分析 |
4.2 核心力量训练影响投篮命中率实验结果分析 |
4.2.1 测试核心力量的结果分析 |
4.2.2 三种投篮方式的命中率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专家访谈提纲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8)协调性训练对篮球投篮命中率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关于协调的研究 |
2.1.1 协调的概念 |
2.1.2 协调的生理机理 |
2.1.3 协调的构成要素 |
2.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 关于协调性训练的研究 |
2.3 关于篮球运动员协调性的研究 |
2.4 关于篮球投篮命中率的研究 |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3.1 研究内容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测试法 |
3.2.3 实验法 |
3.2.4 对比分析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4 实验方案 |
4.1 实验设计 |
4.1.1 实验对象 |
4.1.2 实验地点 |
4.1.3 实验时间 |
4.1.4 实验器材 |
4.1.5 实验控制因素 |
4.1.6 实验误差及控制 |
4.1.7 实验测试指标 |
4.1.7.1 FMS功能性运动测试 |
4.1.7.2 投篮命中率测试 |
4.2 训练方案 |
4.2.1 训练内容 |
4.2.2 训练计划 |
5 结果与分析 |
5.1 协调性训练对FMS功能性运动测试结果与分析 |
5.1.1 协调性训练前后FMS功能性运动测试结果 |
5.1.2 协调性训练前后女篮FMS功能性运动测试结果分析 |
5.2 协调性训练对篮球投篮命中率测试结果与分析 |
5.2.1 协调性训练前后篮球投篮命中率测试结果 |
5.2.2 协调性训练前后篮球投篮命中率测试结果分析 |
结论 |
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9)篮球运动员不同场认知风格对投篮命中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文献综述 |
1.1 场认知风格概述 |
1.1.1 场认知风格的概念 |
1.1.2 场认知风格的分类 |
1.1.3 场认知风格的特点 |
1.2 国内外场认知风格的研究进展 |
1.2.1 场认知风格与场认知测验 |
1.2.2 场认知风格与理论学习 |
1.2.3 场认知风格与运动学习 |
1.3 国内外投篮命中率的研究进展 |
1.3.1 投篮技术的影响 |
1.3.2 身体因素的影响 |
1.3.3 心理因素的影响 |
2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设计 |
2.1 问题的提出 |
2.2 研究的设计 |
2.2.1 实证研究思维导图 |
2.2.2 研究对象 |
2.2.3 研究方法 |
3 实证研究 |
3.1 被试的筛选和分组 |
3.1.1 被试的筛选 |
3.1.2 被试的分组 |
3.2 实验设计 |
3.3 实验材料 |
3.4 实验控制 |
3.5 实验步骤 |
3.6 数据处理 |
3.7 数据分析 |
3.7.1 被试六项指标数据分析 |
3.7.2 两组被试不同干扰条件下三个指标的投篮命中率数据分析 |
3.7.3 两组被试不同环境下三个指标的投篮命中率数据分析 |
4 讨论 |
4.1 被试六项指标 |
4.2 两组被试不同干扰条件下三个指标的投篮命中率 |
4.2.1 定点罚篮命中率 |
4.2.2 两分跳投命中率 |
4.2.3 三分定投命中率 |
4.3 两组被试不同环境下三个指标的投篮命中率 |
4.3.1 定点罚篮命中率 |
4.3.2 两分跳投命中率 |
4.3.3 三分定投命中率 |
4.4 总讨论 |
4.4.1 定点罚篮命中率 |
4.4.2 两分跳投命中率 |
4.4.3 三分定投命中率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研究的创新与展望 |
6.1 研究的创新 |
6.2 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致谢 |
(10)篮球单手肩上投篮最佳出手角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1.2.1 选题目的 |
1.2.2 选题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研究现状相关分析 |
2.1.1 篮球运动投篮技术运动生物力学的相关分析 |
2.1.2 单手肩上投篮及动作分析 |
2.1.3 影响投篮命中率的因素 |
2.2 重要影响因素 |
2.2.1 出手角度 |
2.2.2 出手速度 |
2.2.3 出手高度 |
2.3 最佳出手角度研究 |
2.3.1 最小速度角 |
2.3.2 允许误差 |
2.3.3 实际中的最佳出手角度研究 |
3实验对象与实验 |
3.1 实验对象 |
3.2 实验仪器 |
3.3 实验方案 |
3.3.1 实验步骤 |
3.3.2 视频解析 |
3.3.3 数据处理 |
4 结果与分析 |
4.1 罚球线处有效进球统计与分析 |
4.1.1 第一位实验对象罚球线处有效进球 |
4.1.2 第二位实验对象罚球线处有效进球 |
4.1.3 第三位实验对象罚球线处有效进球 |
4.1.4 第四位实验对象罚球线处有效进球 |
4.1.5 第五位实验对象罚球线处有效进球 |
4.1.6 第六位实验对象罚球线处有效进球 |
4.1.7 六位实验对象罚球线处有效进球 |
4.2 罚球圈处有效进球统计与分析 |
4.2.1 第一位实验对象罚球圈处有效进球 |
4.2.2 第二位实验对象罚球圈处有效进球 |
4.2.3 第三位实验对象罚球圈处有效投篮 |
4.2.4 第四位实验对象罚球圈处有效进球 |
4.2.5 第五位实验对象罚球圈处有效进球 |
4.2.6 第六位实验对象罚球圈处有效进球 |
4.2.7 六位实验对象罚球圈处有效进球 |
4.3 三分线处有效进球统计与分析 |
4.3.1 第一位实验对象三分线处有效进球 |
4.3.2 第二位实验对象三分线处有效进球 |
4.3.3 第三位实验对象三分线处有效进球 |
4.3.4 第四位实验对象三分线处有效进球 |
4.3.5 第五位实验对象三分线处有效进球 |
4.3.6 第六位实验对象三分线处有效进球 |
4.3.7 六位实验对象三分线处有效进球 |
4.4 各位置数据统计分析 |
4.5 最佳出手角度的应用 |
4.5.1 出手角度训练计划 |
4.5.2 训练后投篮命中率情况分析 |
4.5.3 训练计划的补充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浅谈如何提高投篮命中率(论文参考文献)
- [1]快频投篮训练对荷球后撤步投篮命中率影响的实验研究[D]. 张慧. 郑州大学, 2020(03)
- [2]重球干预对高校女子篮球运动员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效果影响研究[D]. 王琳琳.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3]多维渐进式抗阻训练对篮球专项大学生投篮命中率的影响研究[D]. 郭春明. 首都体育学院, 2020(01)
- [4]中美青少年投篮技术训练理念的比较研究[D]. 冯媛媛. 武汉体育学院, 2019(06)
- [5]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篮球运动员的投篮技术研究[D]. 李美余. 山西大学, 2019(01)
- [6]情绪效价对篮球专项大学生投篮命中率的影响[D]. 赵罡.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6)
- [7]核心力量对高校篮球专修课学生的投篮命中率影响研究[D]. 徐诚炜.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8]协调性训练对篮球投篮命中率影响的实验研究[D]. 樊晓婕.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2)
- [9]篮球运动员不同场认知风格对投篮命中率的影响[D]. 杨金宇. 苏州大学, 2019(04)
- [10]篮球单手肩上投篮最佳出手角度研究[D]. 师珂. 聊城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