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聊斋志异》的男权色彩(论文文献综述)
赵中虹[1](2021)在《《太平广记》与《聊斋志异》女尸还魂故事比较研究》文中指出
林雪媛[2](2021)在《《聊斋志异》精怪题材小说研究》文中指出
李雯妍[3](2021)在《《聊斋志异》人物心理幻异描写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任荣[4](2021)在《论明末清初小说中的“另类”女性形象》文中研究说明
陆瑶[5](2021)在《《女聊斋志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女聊斋志异》又名《女聊斋》,是民初一部专述女性故事的文言小说选集,编者署名古吴靓芬女史贾茗。《女聊斋志异》的故事题材、叙事特征,语言风格都极力仿效“聊斋”,虽然其整体艺术成就不及《聊斋志异》,但也具备了独特的女性价值。这部书长期以来未受到学界重视,直至陈汝衡先生的《说苑珍闻》才正式提及,故前人对此书的研究不多,主要集中于其成书年代以及选材来源的考证,对其编录制度、删改情况、思想内容,艺术成就涉及较少。本文正是基于这些空白,试图对《女聊斋志异》研究进行一次全面补充,涉及该书的成书时间、编者身份、版本、篇目来源、编录制度、删改情况,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等。除绪论和结语外,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女聊斋志异》的编录问题。主要论述作者的编录原则,勾稽《女聊斋志异》的故事来源,揭示《女聊斋》的编纂意义。综合学界研究成果可知《女聊斋志异》成书在1893-1913年之间,编者可能是一名女性。《女聊斋志异》故事来源颇广,对其选材来源考索发现编者统一以人名命篇,史传形式结构全文,通过对原篇故事地增删修改宣扬了女性独立、妇女解放的编纂主旨。《女聊斋志异》的编纂不仅反映了编者所代表知识女性的阅读视野,还展现了其对读者的阅读期待,为妇女解放运动的早期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第二部分为《女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通过对编者编选思想主题数量的分析,主要分为《女聊斋志异》的理想女性观,《女聊斋志异》的女性爱情观,《女聊斋志异》的社会政治观念。首先通过挖掘女性才华、智慧、品德、侠义精神在社会上的功用探寻女性意识,传达出独立自主的女性观。其次通过女性在讲门第、论资财,一夫一妻多妾制度下的悲苦命运控诉古代婚姻制度的不合理,提出了自由平等、忠诚专一的婚恋观。最后聚焦社会黑暗,揭露封建统治腐朽,以同情之笔赞扬人物的美好品行,表达出编者对自由安定生活的向往。第三部分为《女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从奇幻的艺术风格、简洁与宏富的叙事特征和语言艺术三方面展开,探寻该书的艺术魅力。首先从书中人物之奇、情节之幻探究其整体呈现出的奇幻艺术风格。其次从史传文学的叙事类型,跌宕起伏的叙事特征以及文诗兼备的叙事模式探求《女聊斋志异》的叙事特征。最后分析编者编选作品呈现出的简练含蓄、古朴雅致的语言艺术魅力。第四部分为《女聊斋志异》对《聊斋志异》的继承和发展。通过与《聊斋志异》的对比,分析其编选对《聊斋志异》的继承、传播以及女性意识的发展,挖掘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女聊斋志异》编选尽力追求与《聊斋志异》相同的趣味,又迎合晚清女性解放思潮宣扬了女性的社会功用,呈现出其独特的女性价值及时代烙印。全文对《女聊斋志异》进行了全面考察,以期对《女聊斋志异》的研究起到一些补充作用。当然由于笔者才力有限,在很多方面的讨论还不够深入,仍具有很大的改正空间,但这并不能掩藏《女聊斋志异》这部仿书独立的文学价值。
王艳[6](2021)在《晚清理学视域下的《里乘》研究》文中提出对《里乘》之研究,前人大多关注该书反映晚清政治社会现实的史料价值,或是兼具《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之长的文学特色,却鲜有学者看到晚清理学中兴之学术大势对《里乘》一书的价值导向作用。本文将《里乘》一书置于晚清理学中兴的学术背景下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加全面客观的探讨许奉恩的心路历程及其文言小说创作特色,亦有助于重新认识《里乘》的学术价值及其小说史意义。首先,有清一代的科举取士标准、晚清理学中兴的学术背景、桐城地区浓厚的理学氛围,都为许奉恩深受晚清理学思想熏陶提供了客观条件。对科举考试的热衷、为清代统治阶级镇压太平军出谋划策、与晚清理学名家或“亲理”士人的交游,又为许奉恩汲取晚清理学思想奠定了现实基础。《里乘》一书对“四书五经”内容的引用或化用、对天理道德的笃信、对晚清政治军事的关注,则是许奉恩践行晚清理学思想的重要表现。其次,晚清理学在形式、理念、精神上对《里乘》一书的创作影响颇大。受晚清理学影响,《里乘》一书呈现出晚清理学注重“汉宋调和”“义理经济”的复杂矛盾性特点。《里乘》一书在强调“是书多系实事”的同时,又极具理学之哲学思辨意味,符合晚清理学“汉宋调和”之学术主张。并且,《里乘》在推崇理学“天理道德”“三纲五常”的同时,亦表现出对晚清政治、经济、军事海防及西方宗教、科技的关注;在注重道德教化的同时,亦向往富贵功名。这种“义利并重”的价值取向,与晚清理学倡导的“义理经济”思想高度契合。最后,将《里乘》置于晚清理学中兴的学术背景下进行研究,有助于纵向梳理清代学术思潮变革中的文言小说发展演变趋势,和横向探讨晚清学术思潮对文言小说创作的影响。纵向来看,《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里乘》等作品,反映了不同学术思潮背景下,文言小说创作的不同学术倾向。并且,随着学术思潮的变革发展,理学逐渐呈现出兼容并包的学术特点,其在文言小说创作中的影响力和功用性也不断加强。横向来看,《里乘》对晚清理学“振纲常、正人心、淳风俗”之学术主张的响应并非孤例,与其同时或稍后的文言小说作品,都或多或少展现出挽救政治时风的意向。晚清理学与文言小说创作之间的相互推动,为封建统治提供了坚实的舆论支撑。
钱宇[7](2021)在《《红楼梦》疾病书写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集大成者,《红楼梦》涉及疾病医药知识共290多处,5万余字,使用医学术语161条,描写的病例114种,中医病案13个,方剂45个,中药125种,西药3种。由此可见,《红楼梦》不仅在古典医学上具有研究价值,其疾病书写的文学意义也值得深究。论文第一章首先溯源中国古典文学的疾病书写,梳理前代作品的疾病书写发展脉络。然后以《红楼梦》版本梳理为依据,说明论文选择版本的原因。随后以表格形式对《红楼梦》对疾病书写进行整理,呈现出《红楼梦》疾病的总体分布。最后选取《红楼梦》疑难病症,结合前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力求正确判断各人病症。论文的第二章从叙事学角度对《红楼梦》疾病书写进行观照。论文分别从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叙事视角三个方面,选取典型例子,分析《红楼梦》的叙事技巧。疾病书写一方面作为《红楼梦》文本的血肉增添了文章的饱满度,另一方面作为文本的脉络潜伏于情节的发展中。作为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疾病书写于行文走笔之间,是小说浑融自然的叙事中的一大重要元素。除此之外,笔者还着意探讨了《红楼梦》对于传统叙事技巧的超越之处,挖掘《红楼梦》疾病书写的独特叙事特色。论文的第三章紧承前文,从微末文本细节出发,考察《红楼梦》疾病书写的三重维度。天人合一思想影响了小说的内部文本架构,进而与小说的主题精神暗契。曹雪芹以人物为中心,通过人物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矛盾冲突,辐射整个红楼世界,构建起浑融一体的文本架构。本章笔者从自然时令、居处环境和生命体本身三重维度与疾病书写联结探讨,分析《红楼梦》疾病书写中体现的天人合一精神。论文第四章探究疾病书写的的社会隐喻意义和诗学意蕴。疾病书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有力手段和支撑情节的关键要素。疾病可以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也是人物性格、形象、内心话语等的特殊表现形式。人们对待疾病的态度侧面反映了个体、他人、社会的存在方式。伴随着贾府的盛衰变化,疾病书写的意义不再局限于为角色本身服务。作者赋予疾病书写更为深厚的意蕴,它不再局限于疾病本身的描述,而更加注重疾病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第一节以医者众生相为切入点,分析作者在疾病书写中透露出的对社会痼疾的批判态度。第二节从女性病态分析在封建男权体系下,女子的生存空间被挤压,患病态度的不同。鉴于《红楼梦》的诗性特征,第三节探析疾病书写的诗性之美。
张娜[8](2021)在《《涌幢小品》研究》文中认为《涌幢小品》是明代朱国祯所写的一部笔记体小说。本论文以《涌幢小品》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并总结《涌幢小品》这部小说在婚恋伦理、叙事结构、地域民俗文化和小说的意义等几个方面的特点。本文正文共分为五章,详情如下:第一章研究《涌幢小品》的作者生平与成书过程。本章在整理作者生平经历的基础上,又分析其作者经历对小说主旨的影响。并对小说的文体、成书过程以及版本进行简单的总结。第二章研究《涌幢小品》的婚恋思想。本章在对女性形象分类、探究的基础上,分析作者传统的以男性为中心的婚恋思想。但在对小说女性人物整体探究时,发现小说还体现出反对霸凌、肯定女性价值等新型婚恋思想。然而小说中的婚恋思想还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阶级,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三章研究《涌幢小品》的叙事结构。本章在对小说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叙事学理论分析其同一故事类型的叙事结构。主要对书中的人物故事的单线叙事结构、梦境故事的预叙叙事结构进行归纳梳理,探讨《涌幢小品》的叙事结构特色。第四章研究《涌幢小品》的地域特色。作者朱国祯是湖州人,自然而然会给书中带上了一定的地域色彩。本章主要从浙江地理景观、地域风俗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展现浙江的风土人情。第五章研究《涌幢小品》的意义。《涌幢小品》的编写汲取了前人笔记体创作的经验,被后代笔记体小说多次引用。同时也展示了浙江丰富的地域文化,是浙籍小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邱宇[9](2021)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舞剧改编研究》文中指出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舞剧改编是我国舞剧的重要改编现象之一。它孕育于苏联舞剧的改编经验之中,伴随着“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这一契机得以催化、生发。早年由于文艺思想刚刚解禁,我国的舞剧编导沿着鲁迅先生对民族根性的批判道路,纷纷聚焦于现代文学以触碰伤痕、反思历史。直至跨世纪之前,这一现象方才有所转变。为了迎接新世纪,书写新篇章,展现我国的新面貌,我国的舞剧编导对当代文学也投入了极大的关注。一方面,他们在对现当代文学的多元关注中深度呼应“双百方针”与开放思潮,另一方面则努力挖掘作品中“当代性”与“现实性”的内涵,助力现实题材的舞剧创作,并实现编导自身的本我诉求。迄今为止,以现当代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舞剧,已然成为我国舞剧繁荣发展的重要方面。在从文学到舞剧的转换路径方面,除了直接转换之外,编导们往往会以改编自文学作品的话剧或电影为重要的视觉参照。在对文学作品的阐释方面,忠实于原着、个性化阐释以及时代新释是编导们的多元选择。而就具体的实操而言,首先编导们需要明确的是,一切改编策略都是为着以舞蹈的形式和手段,来塑造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因此,从文学人物到舞剧人物、文学情节到舞剧情节以及文学结构到舞剧结构的转换,始终需要以舞剧艺术规律为重要遵循,进而对文学人物进行塑造和刻画,方能实现原着精神的呈现与传递。
赵梓倩[10](2021)在《《聊斋志异》中异类女性的身体书写研究》文中指出身体是人和异类存在的基础,一直贯穿在中国文学中。本文以《聊斋志异》中异类女性的身体为研究中心,探究异类女性身体书写的特点、演变状况以及异类女性身体的价值和其对后世的影响。蒲松龄吸收了前人书写异类女性身体的精华,创造性地书写了《聊斋志异》中异类女性的身体。异类女性的身体,是人与非人的结合体,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自然的异类女性身体充满了野性与自由,经过作者的加工,异类女性身体的社会性增强。人与异类的身体转化,附加了道德教化在身体上;人类与异类的身体对立,加强了权力对身体的控制;男性与女性的身体对立,增添了性别认知的困难。在身生合一的基础上,身体的存在状况直接影响了异类女性的生命体验。异类女性身体被拒绝、被接纳和被改造导致异类女性不同的命运走向,是以人的利益为标尺完成的。异类女性的身体,不是自然生成的身体,而是被塑造的身体,身体的背后隐藏着创作者的意图。受晚明社会思潮的影响,《聊斋志异》中异类女性的身体呈现出阴柔美的审美取向,相较于前人,更重视个性的自由、女性地位的抬升以及欲望的诉求。同时,《聊斋志异》中异类女性的身体对后世异类女性身体的书写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后来的各类艺术作品中,异类女性的身体书写在沿袭《聊斋志异》中异类女性身体书写的大框架上,进一步加强对女性身体的认可与尊重,提升女性的地位,并通过肯定身体存在的价值,肯定女性存在的价值。异类想象的身体与人类本源的身体相互照应,人们创造异类的身体,不只是为了认识异类,更是为了认识自己。发现人类在自我、他者、世界的动态过程中,逐步建构自身,实现生命的价值。
二、论《聊斋志异》的男权色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聊斋志异》的男权色彩(论文提纲范文)
(5)《女聊斋志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意义及价值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论旨及创新 |
四、研究方法及路径 |
第一章 《女聊斋志异》的编录 |
第一节 《女聊斋志异》的编者、版本情况 |
一、关于《女聊斋志异》编者 |
二、《女聊斋志异》成书时间、版本及选集 |
第二节 《女聊斋志异》的编录原则 |
一、以女性人名命篇为主 |
二、统一行文体例 |
三、对原篇的删改 |
第三节 《女聊斋志异》的作品来源考 |
一、《女聊斋志异》的作品来源情况 |
二、《女聊斋志异》作品来源辨证 |
三、《女聊斋志异》中以男性名篇者 |
第四节 《女聊斋志异》的编纂意义 |
一、女性小说选本视野下的《女聊斋》 |
二、《女聊斋志异》的编纂价值 |
第二章 《女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
第一节 《女聊斋志异》的理想女性观 |
一、赞赏女性技艺超群、着书立说的才华 |
二、推崇女性智勇双全、胆识过人的智慧 |
三、宣扬女性扶危济困、惩恶扬善的侠义精神 |
四、关注女性自力更生、自立自强的独立意识 |
第二节 《女聊斋志异》的女性爱情观 |
一、肯定女性敢爱敢恨的行为 |
二、追求至真至纯至情之爱 |
三、主张出于至情的节烈观 |
四、批判不合理的婚姻制度 |
第三节 《女聊斋志异》的社会政治观念 |
一、统治阶级的荒淫误国 |
二、官僚制度的黑暗腐败 |
三、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
四、自由安定生活的向往 |
第三章 《女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
第一节 《女聊斋志异》的艺术风格 |
一、人物之“奇” |
二、情节之“奇” |
三、奇幻与现实相结合 |
第二节 《女聊斋志异》的叙事特征 |
一、“史笔”与“文笔”的结合 |
二、韵文与散体的结合 |
第三节 《女聊斋志异》的语言艺术 |
一、简练含蓄、质朴雅致的叙事语言 |
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
三、修辞的广泛运用 |
第四章 《女聊斋志异》对《聊斋志异》的继承与发展 |
第一节 《女聊斋志异》对《聊斋志异》的继承 |
一、相似的故事主题 |
二、相似的艺术风格 |
第二节 《女聊斋志异》对《聊斋志异》的发展 |
一、增设了巾帼英雄类型 |
二、反对一夫一妻多妾制度 |
三、女性自主性和现实批判性更强 |
第三节 《女聊斋志异》对《聊斋志异》的传播作用 |
第四节 《女聊斋志异》的独特价值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晚清理学视域下的《里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一章 晚清学术、桐城理学与许奉恩人生经历之关联 |
第一节 晚清社会学术思潮与许奉恩之人生经历 |
第二节 桐城理学思想与许奉恩之人生经历 |
第二章 《里乘》对晚清理学思想的吸收和呈现 |
第一节 《里乘》对晚清理学“汉宋调和”思想的吸收和呈现 |
一、对汉学“实证”思想的重视和吸收 |
二、体现理学“天道人欲”之哲学思辨色彩 |
第二节 《里乘》对晚清理学“义理经济”思想的吸收和呈现 |
一、对理学道统、纲常名教的维护 |
二、对晚清理学“经世致用”的关注 |
第三章 晚清理学视域下《里乘》的小说史意义评估 |
第一节 清代学术思潮变革中的文言小说发展演变趋势 |
第二节 晚清学术思潮对文言小说创作的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红楼梦》疾病书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价值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红楼梦》疾病书写类型分析 |
第一节 古典文学疾病书写溯源 |
第二节 《红楼梦》疾病书写分类 |
第三节 《红楼梦》疑难疾病试论 |
一、秦可卿: 脏腑侯 |
二、林黛玉: 伤寒候 |
三、王熙凤: 虚劳候、妊娠漏胞候、鬼魅候 |
四、薛宝钗: 痰喘候 |
五、贾宝玉: 汤火疮候、肿后脓使溃候、心痛候 |
第二章 《红楼梦》疾病书写的叙事学观照 |
第一节 疾病书写与叙事结构 |
第二节 疾病书写与叙事时间 |
第三节 疾病书写与叙事视角 |
第三章 《红楼梦》疾病书写的三重维度 |
第一节 时令与疾病——多病之春 |
第二节 居处与疾病——成病之所 |
一、宝玉——怡红院 |
二、黛玉——潇湘馆 |
三、宝钗——蘅芜苑 |
第三节 身体与疾病——承病之体 |
第四章 《红楼梦》疾病书写的社会隐喻及意蕴 |
第一节 社会痼疾——以医者为例 |
一、贾母、宝玉——太医院 |
二、晴雯、尤二姐、袭人——庸医与良医 |
三、跛足道人、癞头和尚、王一贴、马道婆——救人、混人或害人 |
第二节 男权制度下的女性病态 |
一、坦然谈病者: 薛宝钗 |
二、悲于谈病者: 林黛玉 |
三、羞于谈病者: 王熙凤 |
第三节 疾病的诗意文化 |
一、疾病的哀与喜——以诗剖白 |
二、疾病的氛围之美——诗化的空间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读研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涌幢小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现状 |
二、研究目的及方法 |
第一章 作者生平与小说创作 |
第一节 作者生平与小说主旨 |
一、赋役经历与小说民生意识 |
二、尚史精神与小说的现实性 |
第二节 创作机缘及版本情况 |
一、小说的创作机缘 |
二、成书时间及版本 |
第三节 《涌幢小品》文体特征 |
一、笔记小说的特征 |
二、小品文的特征与变化 |
第二章 传统观念与婚恋思想 |
第一节 以男性为中心的婚恋思想 |
一、对贞节烈妇的颂扬 |
二、对妒妇悍妇的抨击 |
三、对女性家庭角色的偏重 |
第二节 对传统婚姻观念的突破 |
一、对丈夫霸凌妻子的否定 |
二、对婚姻中“情”的重视 |
三、对女性独立价值的认同 |
第三节 婚恋思想的局限性 |
一、男性权力的至高无上 |
二、对女性要求的严苛 |
第三章 故事形式与叙事结构 |
第一节 人物故事的单线结构 |
一、以人物介绍为开端的结构 |
二、以文眼统领全文的结构 |
三、以直接议论为结尾的结构 |
第二节 梦境故事的预叙结构 |
一、“梦境预言—行动—应验”的预叙模式 |
二、“梦境预言—提示—帮助”的预叙模式 |
三、循环往复的结构框架 |
第四章 地域文化与民俗信仰 |
第一节 普陀景观的叙述 |
一、普陀的自然景观 |
二、普陀的人文景观 |
第二节 浙江蚕神信仰民俗 |
一、蚕精信仰 |
二、谢蚕神习俗 |
第三节 浙江先贤神民俗信仰 |
一、小说与河神信仰的形成 |
二、桑王信仰与迎桑神习俗 |
三、周雄信仰与迎神习俗 |
第五章 文学价值及对后世影响 |
第一节 对其他小说的继承与影响 |
一、对以往创作经验的汲取 |
二、笔记杂录与史料价值 |
第二节 《涌幢小品》的地域文化价值 |
一、对地域文化的展示 |
二、对浙籍小说的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涌幢小品》类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9)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舞剧改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起与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范围及理论方法 |
第一章 文学与舞剧的改编关系 |
第一节 文学与舞剧特征之异同 |
一、基本媒介:文字与肢体 |
二、叙事特征:历时性与共时性 |
三、文本接受:间接性与直接性 |
第二节 文学与舞剧的联通性 |
一、改编的前提:前理解与“空白” |
二、改编的内核:戏剧性与适舞性 |
三、改编的意义:阐释与接受 |
第三节 中国文学与舞剧改编的历史关系 |
一、文学改编是苏联舞剧的创作传统 |
二、苏联舞剧经验下中国文学的舞剧改编 |
三、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舞剧改编的重要选材 |
第二章 基于审美性原则的舞剧改编实践 |
第一节 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关注时段与内容 |
一、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聚焦现代文学——对民族根性的批判 |
二、九十年代末以降聚焦当代文学 |
第二节 从现、当代文学到舞剧的改编路径 |
一、从文学到舞剧的直接改编 |
二、“戏剧文学-话剧-舞剧”模式的间接改编——话剧《雷雨》改编的个案分析 |
三、“文学-电影-舞剧”模式的间接改编——张艺谋电影改编的个案分析 |
第三节 对现、当代文学的多维阐释与时代诉求 |
一、忠实于原着的实验性探索:助力芭蕾“三化”的实践与追求 |
二、聚焦原着的个性化解读:在反思历史中追随现实主义舞蹈的创作道路 |
三、基于原着的时代新释:呼应现实题材舞剧创作潮流 |
第三章 基于舞剧艺术规律的改编策略 |
第一节 文学人物的提炼与塑造 |
一、核心人物的提取与适舞性调整 |
二、文学形象典型性格的舞剧同构 |
三、文学形象及性格的扬弃与整合 |
四、文学形象的符号化与象征化设计 |
第二节 文学情节的提取与重构 |
一、主要矛盾和主要事件的勾勒 |
二、侧重情节的悲剧性铺陈 |
三、文学情节的想象性延展 |
第三节 文学结构的借鉴与重组 |
一、传统戏剧文学结构的借鉴 |
二、以人物内心活动为依据的结构重组 |
第四章 中国现当代文学改编舞剧的内涵及价值 |
第一节 基于文学的内涵与价值 |
一、实现文学作品的跨媒介传播 |
二、促进中国文学的跨文化交际 |
三、丰富文学的“经典化”内涵 |
第二节 基于舞剧的内涵与价值 |
一、提升舞剧的表意格调 |
二、敞开舞剧表意方式的创新与创造 |
三、拓宽“现实题材”舞剧创作道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舞剧改编表 |
作者简介 |
致谢 |
(10)《聊斋志异》中异类女性的身体书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一章《聊斋志异》中异类女性的身体特点分析 |
第一节 《聊斋志异》中异类的身体特点 |
一、类人与规范的异类化人身体特点 |
二、超凡与惩戒的人化异类身体特点 |
三、奇异与幻化的异类相互转化的身体特点 |
第二节 《聊斋志异》中异类女性的身体特点对比分析 |
一、与人类女性平凡与守贞的身体特点对比分析 |
二、与异类男性刚柔并具的身体特点对比分析 |
第二章《聊斋志异》中异类女性的身体存在分析 |
第一节 《聊斋志异》中异类女性身体存在的时空分析 |
一、异类女性身体存在的超越性生命时间 |
二、异类女性身体存在的循环性展开时间 |
三、异类女性身体存在的虚构性异类空间 |
四、异类女性身体存在的真实性人类空间 |
第二节 《聊斋志异》中异类女性身体存在的关系分析 |
一、异类女性对自我身体清醒与迷失的认知 |
二、他者凝视对异类女性身体的向往与逃离 |
三、异类女性身体对世界的呈现与转换 |
第三节 《聊斋志异》中异类女性身体存在的命运分析 |
一、异类女性身体被拒绝而身毁形灭或全身而退的命运 |
二、异类女性身体被接纳而圆满幸福或孤身只影的命运 |
三、异类女性身体被改造而不甘束缚或知命安身的命运 |
第三章《聊斋志异》中异类女性身体的书写价值 |
第一节 异类女性身体对中国传统身体观的呈现与反叛 |
一、认可“身本论”思想 |
二、彰显女性身体阴柔美 |
三、反抗压抑欲望的身体 |
第二节 异类女性的身体书写对后世文学作品的影响 |
一、对《聊斋志异》仿作的影响 |
二、对莫言小说创作的影响 |
三、对网络小说的影响 |
第三节 《聊斋志异》中异类女性身体的视觉呈现 |
一、在真人影视中的呈现 |
二、在中国动画中的呈现 |
三、在网络游戏中的呈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论《聊斋志异》的男权色彩(论文参考文献)
- [1]《太平广记》与《聊斋志异》女尸还魂故事比较研究[D]. 赵中虹. 重庆工商大学, 2021
- [2]《聊斋志异》精怪题材小说研究[D]. 林雪媛. 青岛大学, 2021
- [3]《聊斋志异》人物心理幻异描写研究[D]. 李雯妍.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4]论明末清初小说中的“另类”女性形象[D]. 任荣. 湖北师范大学, 2021
- [5]《女聊斋志异》研究[D]. 陆瑶. 扬州大学, 2021(09)
- [6]晚清理学视域下的《里乘》研究[D]. 王艳. 扬州大学, 2021(09)
- [7]《红楼梦》疾病书写研究[D]. 钱宇. 扬州大学, 2021(09)
- [8]《涌幢小品》研究[D]. 张娜.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9]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舞剧改编研究[D]. 邱宇.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10]《聊斋志异》中异类女性的身体书写研究[D]. 赵梓倩.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