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对跨国投资动机的影响——电子商务时代的投资策略

信息技术对跨国投资动机的影响——电子商务时代的投资策略

一、信息技术对跨国投资动机的影响——论电子商务时代引资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周晶晶[1](2018)在《异质性企业跨国并购对其技术能力提升效应的研究 ——基于吸收能力的视角》文中指出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不创新毋宁死”的现象在企业间快速蔓延,加快结构转型和技术能力提升比以往更为紧迫。而对外直接投资为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企业通过逆向技术溢出来实现技术追赶提供了可能,有数据显示,自1979年8月国务院提出“出国办企业”,将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作为国家政策以来,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飞速增长,并且投资结构也由过去的以矿产资源和自然资源为主逐渐演变成以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为主。跨国并购作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方式的一种,由于其在技术获取、战略资产转移、信息共享等方面更具优势,已经越来越受到中国企业的青睐。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必将迎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那么,跨国并购是否促进了中国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呢?本文在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框架下,试图全面系统地考察跨国并购对中国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并揭示出企业吸收能力在跨国并购技术能力提升效应发挥中的关键作用。基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和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实,本文在分析跨国并购对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的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利用微观企业层面数据分别从生产率异质性与跨国并购决策选择、跨国并购与异质性企业技术能力提升、吸收能力与异质性企业跨国并购的技术能力提升效应三个维度进行了实证分析。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本文的研究主要有以下特色:首先,尽管国际贸易领域有大量研究对对外投资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却鲜有文献对跨国并购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由于对外投资具有跨国并购和绿地投资两种形式,并且二者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有必要对跨国并购的生产率效应进行深入剖析;其次,关于跨国并购对于企业技术能力影响的研究多是以目标企业为分析对象,而没有分析跨国并购后的技术转移和知识外溢对母公司技术能力的影响;第三,尽管有少量文献关注了跨国并购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但是这些文献的研究结论仍然是建立在以发达国家企业为研究对象的基础上,并且这些研究仅从研发创新单一指标进行分析,无法对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来实现技术能力提升提供有效的指导;第四,考虑到企业之间存在的异质性,本文进一步考察了跨国并购对企业技术能力提升所需要的吸收能力门限条件;最后,本文在研究方法中选用了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和双重差分方法以降低样本选择中存在的选择性偏差和混合性偏差,增强了结论的准确性和稳健性。基于系列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战略选择不仅存在显着的生产率选择效应,同时也具有明显的跨国并购学习效应,即企业的生产率水平越高,越有可能进行跨国并购,而企业的跨国并购行为又会对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产生促进效用。此外,生产率的提升也会导致企业跨国并购规模的增加,即生产率越高的企业越有可能开展大规模的并购活动。进一步研究发现,除了中国香港,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成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首选。(2)尽管跨国并购在总体上促进了中国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但是对具有不同资源禀赋企业的影响效用仍然具有一定的异质性,具体表现为:跨国并购显着促进了东部地区企业的技术能力提升,但是会对西部地区企业技术能力产生负面影响;跨国并购显着促进了非国有企业的技术能力水平,对国有企业的影响不显着;对高收入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跨国并购更有助于技术能力提升效应的发挥;技术研发类跨国并购的技术能力提升效应要大于非技术研发类。(3)吸收能力对跨国并购技术能力提升效应的发挥存在显着的门限效应,只有当企业的吸收能力达到并超越了一定门限值时,企业才能有效地对跨国并购获取的技术、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并进行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实现技术能力的提升。进一步比较发现,对于技术能力的不同维度,吸收能力的门限值也有所差异,表现为劳动生产率提升需要达到的吸收能力门限值最低,而新产品研发所需的吸收能力门限值最高。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进一步从政府宏观层面和企业微观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推动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实现技术能力提升提供一定的指导。

张建伟[2](2017)在《市场需求与FDI流入 ——基于中国工业行业数据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的经济总量虽然已经居于世界第二,但是经济的整体质量还有待于提高。外商直接投资通过资本提供、先进技术转移等方式,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因而中国仍然需要通过吸引FDI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升级。研究吸引FDI流入中国的因素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行业生产的各种生产设备直接服务于其他行业的生产活动。中国工业行业吸引的FDI占总的FDI的比例较高,在2009年以前工业行业实际利用的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占全部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的比例都达到50%以上,虽然从2006年以后,FDI更多地流入其他部门,但工业部门仍然是FDI流入的主要部门。此外,FDI在工业行业内部的分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外商直接投资占比不断降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外资占比逐年增加。伴随中国FDI的快速流入的一个重要经济现象是中国的消费市场迅速膨胀,消费者的购买力增强。然而,市场需求规模的扩大对工业行业FDI流入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影响程度是否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目前的文献研究还没有对此进行系统的研究。以前的文献大多是从FDI总量角度分析市场规模对FDI流入的影响,并没有考虑行业内部自己专有特点的不同。行业特点的差异,使得市场需求规模的扩大对FDI流入的影响程度也会存在差异。本文基于中国工业行业层面面板数据,分析市场需求对FDI流入的影响。不同要素密集型行业的FDI流入受市场需求规模的影响将有显着的差异。例如,劳动密集型行业FDI的流入更多的可能是受到劳动力成本、政策和税收优惠以及集聚等因素的影响,而市场需求对其的影响可能并不显着;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FDI的流入更多的可能是受到市场需求、劳动力技能水平以及政府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已有的文献研究对此并未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借鉴已有文献的相关研究成果,构建行业理论模型,对市场需求与FDI流入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本文通过深入探讨市场需求如何影响中国工业行业FDI的内在机制,并通过利用经验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为如何更高效地引进技术含量高的FDI,从而促进中国工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保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全文共六章,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分析市场需求对工业行业FDI流入的影响。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方法并指出了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主要对市场需求和外商直接投资的相关理论和实证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归纳。第三章是本文的理论基础,从理论上研究市场需求和工业行业FDI流入之间的关系,同时在建立的理论模型中考察了市场需求对FDI的影响。第四章是中国工业行业市场需求和FDI行业分布和变化趋势分析,利用中国工业行业数据分析市场规模和FDI在工业行业间分布的情况和变化趋势,为下文的实证分析奠定现实经验基础。第五章是实证分析,利用中国34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市场需求对FDI的影响。第六章则是对前文的理论和实证部分结论进行归纳总结,并据此对如何高效吸引工业行业FDI提出政策建议。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得出以下几个结论:第一,从整体来看,市场需求显着地促进了中国工业行业FDI的流入,市场需求增长率对FDI流入的影响不显着。行业内企业平均规模越大,FDI越不容易流入。外资集聚程度高的行业越容易吸引新的FDI的流入。此外,行业外资集聚程度和劳动力技能水平越高的行业,市场需求对FDI的促进作用越大。第二,分时期来看,在金融危机发生前的2003-2007年期间,市场需求增加对FDI流入的促进作用大多情况下不显着,金融危机发生后的2008-2014年期间,市场需求规模的增加显着地促进了工业行业FDI的流入。此外金融危机前FDI更倾向于流入行业中企业平均规模小、劳动力成本低的行业。金融危机后FDI更倾向于流入技能劳动力占比高的行业,劳动力成本和企业平均规模对FDI的影响不再显着。第三,分FDI不同来源地来看,虽然市场需求规模促进了港澳台地区FDI的流入,但是市场需求对来自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更加显着。劳动者工资的适当提高有利于促进来自于其它国家和地区的FDI的流入。外资集聚程度的提高对港澳台地区和其它地区的FDI流入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行业内企业平均规模的减小促进了港澳台地区和其它地区FDI的流入。第四,从行业不同技术水平来看,总体上市场需求规模的增加对不同技术行业FDI的流入都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市场需求对高技术行业外商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外资集聚促进了低技术行业FDI的流入,但是对高技术行业FDI的影响不显着。

冯婷婷[3](2017)在《锦州滨海新区招商引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招商引资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一直受到高度重视。目前,传统的招商模式与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形势、突飞猛进的信息化进程和各式各样的企业需求不相适应。因此,如何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招商引资策略来指导实践已成为关键。不仅对优化区域整体布局,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而且对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更好地带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本文以锦州滨海新区招商引资为研究对象,主要从招商引资的内外部环境分析着手,明晰锦州滨海新区招商引资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结合发展定位及目标,重点研究怎样结合锦州滨海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可行的招商引资策略。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通过对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思路与方法进行阐述,对招商引资相关基础概念和相关研究理论进行介绍,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2)从招商引资内外部环境分析入手,对锦州滨海新区招商引资的整体情况进行深入剖析。外部环境分析通过宏观环境、竞争环境两方面进行分析,其中宏观环境分析部分引入PEST分析法;内部环境分析部分通过招商引资的现状、资源、能力三方面进行分析。(3)通过SWOT分析,明确自身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结合锦州滨海新区招商引资的发展定位及目标,制定优化空间布局,壮大园区产业、助力龙头企业,发展支柱产业、利用海港空港优势,完善现代临港物流体系、培育绿色新兴产业,提倡创新驱动、集聚第三产业,提升城市功能、加强营商环境建设,重视服务营销、建立项目评估体系,调整产业结构七项策略,进一步推动锦州滨海新区招商引资工作发展,并制定五项实施保障,为招商引资策略的实施提供有利保障。

刘丹[4](2016)在《台商服务业投资大陆的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两岸经济合作步入制度化轨道,台商大陆投资经历第一、第二产业热潮后,今后两岸经济合作的产业重点将会以服务业为主要领域。从大陆产业转型的角度看,台商服务业投资大陆也符合大陆产业转型需要。因此,如何吸引台资服务业投资大陆以促进大陆服务业发展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由于服务业的阶段不同其特征也有所区别,台商投资大陆服务业到达什么阶段,其区位分布如何变化,所导致的台资在大陆服务业的产业结构特征如何?哪些是台商关注的主要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在区域上显示的差异,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以往学者文献的回顾和分析,借鉴他们的研究模式和方法,对台商投资大陆服务业从时间、空间、产业方面进行三维的思考和论述。在时间轴上,本研究结合政策的变化、台商进入大陆服务业市场的深度和领域将台商投资大陆服务业分为三个阶段。萌芽蓄势初期,台商投资大陆服务业具有小额、零散的的特征,这一时期直接投资受到极大的压抑,台商投资大陆服务业以通过第三方间接投资为主;逐步量变期,由于政策导向的转变和市场开放程度的加深,台商投资大陆服务业在项目数量上达到历史峰值,但总金额的加速度却未能同步,这体现了其投资多以小型项目为主,项目多而金额集中度不高的特点;发展质变突破期,投资数虽有所减少,总金额却急剧升高,这段时期,服务业投资方向有所转变,科研技术的在地化研发程度加深,台商服务业投资往大型、高技术领域方向发展。在空间分布上,本研究发现台商大陆投资呈现先集中后分散的区位特征。这一表现特征源于台商对大陆区域优势因素的综合考量和与制造业关系的紧密程度的变化。在产业上,本研究将根据服务业对生产的作用点不同将其分为三个层次,并分类讨论了台商在这三个层次领域上所面临的具体困难。台商投资大陆服务业在时间、空间和产业方面的特征也影响了台商服务业在大陆的分布。在对台商服务业投资三个维度的定性分析之后,本文采用定量的分析方法通过建立固定效应的线性回归模型,将14个大陆省市按台商服务业投资额的集中程度分为两个梯队研究影响台商投资大陆服务业的区位因素。实验结果显示,台商服务业投资较大的第一梯队与投资规模较小的第二梯队,市场规模与投资均呈正相关,但在影响程度上前者大于后者;人力成本与投资呈负相关关系,且后者对这一变量更为敏感;人力资本教育水平对台商服务业投资吸引程度在两梯队区域中存在差异。在第一梯队中,与服务业投资呈正相关,在第二梯队中,呈负相关关系;两梯队在固定投资方面也同样显示出不同。在第二梯队中,这一变量与台商服务业投资呈正相关,而在第一梯队中呈负相关,即固定投资越多对台商的吸引反而越小:在对开放程度和台湾与大陆各省市的经济差距这两个变量的研究中发现,它们在第一、二梯队中均显正相关关系。通过对这六个变量的定量分析,可以看出它们在不同区域中对台商投资大陆服务业的吸引显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这是由于大陆区域间的发展阶段、发展的服务产业与第一、第二产业的关系不同造成的。因此,为更好的利用自身优势,应选择不同的发展重点。就此,本研究针对上述定性及定量的分析,为提高大陆对台商服务业投资的吸引力和促进服务业大陆区域间合理布局,从两岸、台湾和大陆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主要包括:通过制定协议协调两岸服务业的发展,建立服务贸易争议解决方式,落实《服贸协定》,以及针对两类区域通过优化投资软硬环境,提高区域吸引力等。

杨丽[5](2014)在《江都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长期以来,招商引资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而且是各个开发区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江都经济开发区以政府为主导的招商引资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其弊端日益凸显。江都经济开发区地处上海都市圈和南京经济圈的节点,区位优势十分明显。随着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的不断深入和一系列交通设施的相继建成,江都经济开发区迎来了大好的发展时机。在国内外产业资本转移和苏中苏南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江都经济开发区如何放大区位优势、抓住历史机遇、加速招商引资是当前开发区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从招商引资的一般理论概述出发,梳理了先进地区招商引资工作的成功经验,总结了江都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现状,从战略定位、工作基础、方法措施等方面阐述了江都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策略经验,深入剖析江都经开区招商引资存在资源浪费、手段单一、结构失衡、队伍老化、环境失范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没能吸引高质量的项目,而且造成了工作效率不高、经济效益不佳等现象,甚至影响了江都开发区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然后针对上述问题,指出绩效评价体系不合理、约束机制不健全、市场机制不完善、招商队伍不合理、环境构建不到位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并通过SWOT分析原理和方法,对江都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作出分析。最后,提出从创新工作体制、强化考核机制、明确招商重点、培育市场主体、加强队伍建设、优化投资环境六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江都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策略的建议。

周璞[6](2014)在《省级工业园区招商引资营销策略研究 ——以天津市武清区示范工业园区为例》文中指出工业园区(Industrial Park)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根据自身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自身经济发展要求,以行政或市场为工具,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集中、整合生产所需各种要素,使之成为功能布局优化、结构层次合理、产业特色鲜明的工业产业集团发展区或称产业集群。工业园区通过招商引资使自身资源得以合理优化配置。随着我国经济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工业园区在地方经济的发展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这不仅因为工业园区能利用自身区位、资源、政策等投资环境吸引优秀投资,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而且,在吸引先进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同时,也为当地相关产业注入了新的发展力量。招商引资作为成立工业园区的最初目的,是工业园区赖以维持和发展的手段。对招商引资活动双方来说,工业园区具备“产品”属性,这也是本文利用营销策略相关理论对省级工业园区招商引资进行研究的立足点。本文以武清省级示范工业园区,即天津京滨工业园、天津地毯产业园(天津电子商务产业园)、中华自行车王国产业园(京津科技谷)、天津武清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走访、调研获得了园区有关现状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武清工业园区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利用SWOT企业战略分析工具,对武清工业园区现有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分析,并剖析了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其中优势包括: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基础设施建设优势、产业聚集优势;劣势包括:起步晚、园区常驻人才相对短缺、园区规模有限;机遇包括:京津冀一体化、产业结构升级、宏观经济形势向好;挑战包括:全球一体化的负面影响、政策扶持减弱、园区发展所需资源与环境要求不断提高之间的矛盾。另外,本文从有关营销策略理论入手联系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实际,分别从目标市场定位、工业园区产品及投资环境建设、促销、渠道、鼓励政策等方面,分析了工业园区在招商引资活动中所运用的主要营销策略。并结合SWOT分析结果,提出了市场策略、投资环境建设、园区包装、促销策略等方面的相关建议,希望借此发挥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势及产业聚集等优势,弥补园区常驻人才较少等的不足。

张晨霞[7](2013)在《外资存在与进入速度对内资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文中提出本文利用中国2001-2007年131250家制造业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外资存在与其进入速度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港澳台外资企业进入速度和西方国家外资企业进入速度对中国内资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均显着为负;港澳台外资存在对中国内资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显着为负,而西方国家外资存在对中国内资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是正向的。(2)西方国家外资企业进入速度对外资存在和中国内资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为正;港澳台外资企业进入速度对外资存在和中国内资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为负;(3)西方国家外资企业进入速度对行业技术机会较高以及吸收能力较强的中国内资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大于行业技术机会较低以及吸收能力较差的企业;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西方国家外资存在进入速度对中国内资企业创新绩效的正面影响越大,而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港澳台外资企业进入速度对中国内资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为正;行业技术机会和吸收能力对港澳台外资企业进入速度与中国内资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着。

李伟[8](2010)在《对台招商主体行为研究 ——以南昌市为例》文中指出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招商工作面临新局面。在我国招商引资实践中,对台招商是十分重要并具有特殊意义的招商行为。当前台湾海峡两岸经济交往日益密切,对台招商迎来新机遇,南昌正成为台商投资的一方热土。学术界关于招商引资的理论颇为丰富,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市场垄断优势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投资发展阶段论、内部化理论等。虽然学界对招商引资的理论研究很丰富,但主要是从投资方的角度研究资本转移的原因、动力、方式等理论,而对招商引资方如何招商则研究得较少。国内关于对台招商的专题研究文献并不多见,对台招商研究主要是区域招商经验的总结。本文对南昌市政府、开发区、企业、中介等招商主体的招商行为进行剖析,探讨其成功的经验与工作中的缺失,总结对台招商规律和原则,提出提高对台招商效率和效果的对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指导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也是对台招商引资工作的指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构建和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保障所有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协调的发展观、政府职能转变等原理是分析对台招商引资工作的基础理论。新制度经济理论、服务型政府理论也是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招商主体,指站在招商地区的立场上,在招商方与投资方的交流中居主导地位,通过招商引资行为促成招商引资目的,享有相应权利并承担相应义务的人或组织。所以本文论述的招商主体有政府主体、开发区主体、企业主体、中介主体。招商行为是指招商主体为吸引投资所采取的一系列策略性的活动。本文对四个招商主体的规制行为、激励行为、调控行为、营销行为、“筑巢引凤”行为、合作行为、并购行为、委托行为进行论述。从1988年第一家台资企业落户南昌以来,南昌台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已成为南昌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截止到2009年,南昌市累计批准台资项目490个,总投资24.53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11亿美元,台资企业在南昌若干产业中已成为支柱和领军企业。目前南昌的台资占全国比例还很小,但增长很快。南昌台资的增长与全国台资的增长存在不同步性,近年以来全国利用台资总额基本保持稳定态势,但南昌却呈现明显增长态势,南昌台资项目平均投资额的增长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台商在南昌投资主体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从中小企业为主体到以大企业集团为主体,从合资合作经营为主到以独资为主要投资模式,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到电子信息高科技产业为主。政府、开发区、企业、中介都是对台招商的主体,其行为对招商发挥着独立而独特的作用。然而在招商主体的整体结构中,他们的角色是有明确区分的。与开发区主体、企业主体、中介主体相比较,政府主体在招商中犹如一位当家理事的“家长”,其行为具有主导性和行政性。在招商主体结构中政府主体发挥领导作用,统筹激发调动开发区主体、企业主体与中介主体招商的积极性与能动作用,同时规范相关其他主体的招商原则、行为。政府主体具备法定的行政手段,掌握行政资源,以行政力量调度配置各种重要经济要素,其招商行为具有行政特征。另外,政府招商行为还有整体性、竞争性特征。政府往往着眼于培植区域产业匹配力与竞争力,提升投资环境,激发投资者投资欲望与增强其投资能量与信心。政府主体从提升经济总量,改善产业结构,解决就业等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出发,招商行为着重于整体统筹,全面推进。在对台招商诸主体中,开发区类似于“管家”的角色。国内开发区大多采取准政府的管理模式,管委会既执行行政管理职能,又通过所设立的开发公司从事土地开发行为。开发区在对台招商中既有公平的行政性,又尽可能按市场经济的要求行事。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主体。在招商上,企业才是真正的“当事人”和“主角”,其行为具有趋利性和自为性。作为“媒质”的中介主体本身不是直接消费主体,不是商品经营者和生产者,不是纯粹意义上的企业。在组织形式上,它按产权制度的法律特征、承担责任的形式、业务特点等注册组建,在人员构成方面,它必须是由一批具有较强金融意识和法律意识及高水平专业业务能力的专家、行家组成。其招商行为具有居间性和服务性的特征。南昌市政府对台招商经历了由优惠政策招商为主、地方政府动用各种要素发动全民招商的初期“粗放式”招商,向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招商政策,充分发挥企业、中介与开发区主体的能动作用,以产业招商为主线的演进历程。南昌市政府对台招商有规制行为、激励行为、调控行为、营销行为等。南昌市对台招商政策在对台招商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对台招商激励行为在激励主体、激励客体、激励目标和激励内容等激励机制上运用灵活,重点把握对台招商激励目标的战略性、激励环节的整体性、激励方式的综合性、激励内容的综合性。南昌市政府对台招商调控遵循政府统一决策原则、社会经济发展总体平衡原则、协调原则、引导鼓励原则、预期原则。近年来南昌城市营销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城市形象大为提升。南昌市开发区在南昌对台招商实践中扮演愈来愈重要角色,已成为对台招商主战场,开发区对台招商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南昌对台招商成败与否。南昌市开发区对台招商行为有“筑巢引凤”行为、开发区营销行为、项目推介行为等。“筑巢引凤”就是以完善基础设施,提供高质量服务来吸引台商投资。本文以南昌高新区为例具体论述南昌市开发区的对台招商行为。南昌市高新区营销行为体现在重视树立品牌形象,利用各类标志型“符号”展示南昌高新区,进行南昌高新区整体营销推介;依托城市知名度进行推介宣传;通过诸如“赣台会”、“中国南昌台湾周”、“全国台资企业产业转移暨升级研讨会”等大型对台经贸活动宣传高新区的形象。南昌高新区对台招商项目推介定位明确,坚持产业规划,以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为对台招商重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南昌市企业对台招商历程伴随着南昌市企业制度改革的演进而发展。在招商实践中主要表现为合作行为和并购行为。合作方式主要有外包、产品互购、企业联合、团购、渠道合作、资源互换、收购、融资合伙等。本章以晶能光电和联创光电为案例解剖企业对台招商合作行为。分析表明,企业招商合作行为遵循了合作竞争原理,是成熟企业间的竞合关系,企业通过各自核心能力和优势资源的有效整合,快速适应市场机会,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以达到共同的目标。南昌市企业对台招商并购的方式主要有:政府主导全额支付并购、先改制后并购、部分并购、合作合资后回购、股权转让、证券市场并购。南昌企业对台招商并购主要方向是横向并购,主要方式是协议并购,无偿划拨和要约并购不多。南昌企业并购招商有成绩经验也有缺失,需要进一步优化规范。南昌市企业对台招商成功率较高,绩效较好。在把握国际国内资本流动和产业转移的趋势和机遇以及发现新的招商引资线索上,企业主体具备天然的优势。南昌市中介对台招商经历了两个阶段:1988—2000年为起步(学习)阶段,2000年以来是南昌对台中介招商的发展阶段。南昌市中介对台招商行为有委托招商方式、合作招商方式和独立第三方招商方式。南昌市对台招商中充分发挥台协台联作用,选择招商中介切合实际,效果良好。研究表明,南昌市还应从打造政策高地,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支持中介机构发展的政策措施;改善环境,为中介组织发展创造良好工作条件;着力培养和选择一批好的中介招商机构等方面促进中介主体在招商中的作用。伴随着对台招商的兴起发展,政府主体、开发区主体、’企业主体、中介主体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居于不同的引资地位。政府、开发区、企业和中介四种不同主体在我国目前招商引资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每一类招商主体引资活动都有其存在的理论根据,在招商引资活动中各自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它们的行为是互补的。招商引资主体本身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换言之,招商引资主体并不是一个单一主体,它应该是以政府为规制主体、企业为核心主体、开发区为承载主体,中介为服务主体所构成的四位一体的集成主体。而产业招商则是统合和优化诸种招商行为的结合点。本文认为,南昌市对台招商引资在实践当中,应符合以下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更加市场化。招商实践中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市场机制应发挥主要作用。二是更加科学化。招商引资应遵循一定的经济规律,招商引资产业和项目的选择必须遵循比较优势理论,地区形象宣传与项目包装推介必须依据营销学的理论,投资商的寻找必须借鉴目标市场选择理论,谈判与签约也需要一定技巧和方法。掌握这些规律和技巧并科学地运用于实践,将会有力推动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研究表明,南昌市作为典型性的中西部城市,在伟大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进程中,在对台招商实践中,各类招商主体行为较为得当,招商绩效显着。把握规律,探究缘由,将其升华为有指导借鉴作用的“南昌对台招商模式”,应该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也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方向。

王喜皎[9](2010)在《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区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跨国公司掌握着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而其先进的技术来源于巨额的研发投资,因此跨国公司十分重视对于研发投资的区位选择。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改变其将R&D投资集中在母国的做法,首先将R&D投资投放在与其技术水平相当的发达国家,其后为了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的人才资源,占领广阔的市场,逐步扩展到新兴市场国家,展开了R&D全球化的投资战略。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应该顺势而上,努力吸收跨国公司的R&D投资,利用其溢出效应,以带动我国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中国作为崛起的大国,拥有高速的经济发展、庞大的市场规模、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宽松的投资环境,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跨国公司R&D投资的热土。中国市场的战略地位在全球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眼光放在了中国,比如微软亚洲研究院、诺基亚杭州研发中心、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研发中心、松下研究开发(中国)有限公司等。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的R&D机构数逐年递增,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资料和王志乐《2008跨国公司中国报告》以及有关资料显示:1997年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R&D机构总数为24家,到2007年已经突破了1000家,达1164家,是1997年的48倍。跨国公司在华纷纷设立研发机构,是其全球化资源配置的结果,同时,也为中国带来了高新技术、先进的管理技术和雄厚的资金来源,有利于带动我国的高新技术水平的提升,拉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并且R&D投资比直接投资对高新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具有更好的带动作用。所以,为了更好地吸引跨国公司的研发投资,研究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区位选择因素,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是,中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差异巨大,并不是整个国家每个地区吸引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的策略与措施都应该相同。东西部地区在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素质、投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所以在吸引跨国公司R&D投资的策略上应该有所区分,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对东西部地区分开来加以讨论,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更好的指导意义。通过文献综述,回顾国内外学者对跨国公司海外R&D投资区位选择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成果,学习已有文献的研究方法,找出其不足,即国内学者对于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分析主要是对全国笼统地进行,或者单独从一个地区的跨国公司R&D投资展开探讨,分析没有很强的针对性,没有分情况进行细致的探讨。从中笔者提出本文需要研究的问题,即从东西部比较分析的视角来研究跨国公司在华R&D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本文的主体部分首先概括地介绍了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现状,包括跨国公司R&D投资地区分布现状、行业分布现状和来源地分布现状,对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的总体特征有所把握,以便进一步对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做更加细致的分析。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机构的区位分布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从东、中、西部地区的划分来看,笔者统计的在我国投资的564家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中,东部沿海地区的跨国公司R&D机构数为527家,占93.4%,中部地区为8家,占1.4%,西部地区为29家,占5.2%。跨国公司R&D投资机构最集中的东部地区包括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和以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在564家R&D机构中,投资在环渤海地区的机构数目有185家,占32.8%,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机构数目有277家,占49.1%,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机构数目有65家,占11.5%。从跨国公司在我国研发投资机构的总体行业分布情况来看,投资主要集中于计算机、软件、通信、生物制药、化工、汽车等行业,尤其是以信息行业为主。在564家R&D机构中,有220家机构属于电子电气行业,占总数的39%;有135家机构属于通讯行业,占23.9%:有75家属于软件行业,占13.3%;有39家属于化工行业,占6.9%;有25家属于汽车行业,占4.4%,有23家属于生物制药行业,占4.1%。从投资来源地的分布情况来看,在华设立R&D机构的跨国公司来源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有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瑞典、中国台湾、韩国、荷兰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最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其中又以美国居首位。笔者统计的564家跨国公司R&D机构中,来自美国的有221家,占总数的39.2%,来自日本的有135家,占23.9%,来自欧洲的有121家,占21.5%,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分别有36家和6家,这两个地区的跨国公司的R&D机构占7.4%,其余国家和地区占8%。传统和现代的国际贸易理论对于跨国公司海外R&D投资动机都有比较细致的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是跨国公司海外研发的动机类型主要有资源需求型、市场需求型和技术需求型这三种。从国内外学者对于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投资的实证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是,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投资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策法规方面。东道国和母国的政策法规对于跨国公司设立研发机构是否有优惠条款或者限制条款以及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第二,成本因素。主要是利用当地相对廉价的科技人才和相对较低的运营成本。第三,接近市场,本土化需要。主要是以跨国公司母国的技术水平为基础,结合东道国当地的个性化需求,经过改造,研究出本土化的新产品,占领东道国市场。第四,知识获取。为了增加知识的全球储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R&D投资,有利于跨国公司获得世界各地的最新技术。第五,东道国的科技水平。东道国科技水平越高,越能够承接跨国公司的R&D投资。第六,东道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东道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建设、信息建设、经济建设、环境建设等方面,这些也是影响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从我国的具体情况出发,总结出几个影响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主要因素:地区人均生产总值GDP、地区平均工资、人均外商直接投资额、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专利申请授权数、高技术产业化指数、各省万人国际互联网络用户数。将以上的得出的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区位选择的八个影响因素的各省具体数据作为自变量,以跨国公司在中国各省的R&D投资机构数目为因变量,做回归分析。结果是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人均外商直接投资额,人均外商直接投资额增加一个单位,跨国公司R&D投资机构数增加0.548724个单位。也就是说,一个吸收FDI较多的省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获得更大的吸引到跨国公司R&D投资的机会。第二大影响因素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其人数增加一个单位,跨国公司R&D投资机构数增加0.366178个单位,可见科学家和工程师是支撑跨国公司R&D投资的主要力量。第三大影响因素是专利申请授权数,当它变动一个单位,R&D机构数只变动0.135868个单位,说明一个地区的专利申请状况对于跨国公司研发投资还是有一定的正向的影响,但影响的程度不大。第四大影响因素是人均工资,当它变动一个单位,R&D机构数只变动0.131961个单位,说明人均工资对于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的选址具有比较弱的影响。最后,运用以上实证分析所得的结果,针对东西部地区的具体情况,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针对西部地区的对策建议是:第一,提高本地区的收入水平,发展地区经济;第二,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第三,努力培养高科技人才;第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创新;第五,继续增加R&D投资额。针对东部地区的对策建议是:第一,与跨国公司建立合资企业,促进技术外溢;第二,吸引更多行业的R&D投资;第三,加大科技园区的投资,促进产业集聚。本文采用的主要方法是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在理论分析方面,对跨国公司R&D全球化的理论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将其运用到本文的论述中。这些理论主要包括对跨国公司海外R&D投资的动因分析和区位选择分析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在总结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定性的研究,得出本文需要研究的课题。在实证分析方面,以理论分析得出的结论为基础,以具体的数据为支撑,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进行了定量的探索。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我国学者在研究跨国公司在华R&D区位选择问题上的研究都是从我国整体的角度出发的,没有考虑到东西部地区的差异,本文从东西部地区的差异入手,找到影响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之后,针对东西部地区提出不同的对策建议。从而能够更好地指导东西部地区引导跨国公司的R&D投资,具有比较明显的针对性,实践性也更强。本文的不足:在写作过程中,笔者查阅了很多资料,查找了大量的数据,可能由于数据的统计误差或者统计口径的不同,存在着一定的误差。还有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在本文开始写作之后也在不断设立,所以可能有没有统计到的比较重要的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笔者努力在今后的研究中逐步改进。

初大智[10](2007)在《对外贸易视角下我国区域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研究》文中提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理论视角,研究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问题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并且取得了众多的研究成果。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拥有比较优势,并不一定能够持续不断地实现比较利益,获取竞争优势。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对外贸易作为“经济增长发动机”的作用,从对外贸易的视角研究我国区域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问题,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在界定区域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内涵的基础上,揭示了二者之间的逻辑关联。应用现代演化经济学研究方法,系统地梳理了比较优势的动态演进过程,从综合成本角度统一了贸易的动因,拓展了区域比较优势的内涵,界定了区域竞争优势概念。提出了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并不是两个相互对立的范畴,而是以市场交易为桥梁和纽带,能够实现有机的转化。在此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区域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影响区域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的因素非常复杂,这些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本文从因素确认、功能属性、组织方式、动力因素等方面对影响转化的要素进行了系统的识别和研究,明确了促进转化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联。提出交易效率是影响区域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的重要因素。在对交易效率与交易成本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详细分析了区域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过程中交易效率因素的重要影响。提出了交易效率概念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在对交易效率指标设计的基础上,采用因素分析法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对交易效率指标进行了测算,验证了交易效率与区域竞争优势的相关性,由此揭示了区域优势转化过程中市场交易因素的重要影响。探索性地将区域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的一般理论,运用到我国区域经济实践中。结合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现实情况,提出通过提高交易效率、改善贸易条件促进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优势转化;通过跨国投资促进发达的东部地区优势转化;通过提高区际交易效率促进区域优势转化;并根据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利用FDI的现状,提出了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利用FDI的不同策略选择。

二、信息技术对跨国投资动机的影响——论电子商务时代引资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信息技术对跨国投资动机的影响——论电子商务时代引资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异质性企业跨国并购对其技术能力提升效应的研究 ——基于吸收能力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2.1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2.1.1 传统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2.1.2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2.2 异质性企业贸易与投资理论
        2.2.1 异质性企业贸易相关理论的演变与发展
        2.2.2 异质性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与跨国并购
    2.3 后发国企业技术追赶理论
        2.3.1 逆A-U技术追赶模式
        2.3.2 LLL理论
        2.3.3 OEM-ODM-OBM模式
        2.3.4 后发国企业国际化理论
    2.4 跨国并购中的知识转移与吸收能力理论
        2.4.1 知识转移与扩散理论
        2.4.2 吸收能力和逆向溢出与技术能力提升
        2.4.3 跨国并购对企业生产率和研发创新的影响
    2.5 文献述评
第3章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演变和动因
    3.1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并购发展阶段
        3.1.1 中国对外投资合作的发展阶段
        3.1.2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并购发展历程
    3.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演变及发展
    3.3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
        3.3.1 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
        3.3.2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激励
        3.3.3 促进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宏观动因
        3.3.4 促进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微观动因
第4章 生产率异质性与企业跨国并购决策选择
    4.1 全要素生产率测算
        4.1.1 基于DEA-Malmquist方法的TFP测算
        4.1.2 基于C-D函数的TFP测算
    4.2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与企业生产率
        4.2.1 理论机制
        4.2.2 并购与企业生产率
        4.2.3 模型设定、指标说明和数据来源
        4.2.4 实证检验和结果分析
    4.3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与企业生产率提升
        4.3.1 跨国并购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
        4.3.2 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的研究
第5章 跨国并购与异质性企业技术能力提升
    5.1 跨国并购对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的作用机理
    5.2 跨国并购对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的传导机制
        5.2.1 跨国并购与企业生产率改善
        5.2.2 跨国并购与企业研发创新
        5.2.3 跨国并购与企业新产品开发
    5.3 跨国并购与企业生产率提升
        5.3.1 模型设定、变量以及数据来源
        5.3.2 实证结果及分析
    5.4 跨国并购与企业研发投入
        5.4.1 模型设定、变量以及数据来源
        5.4.2 实证结果及分析
    5.5 跨国并购与企业新产品开发
        5.5.1 模型设定、变量以及数据来源
        5.5.2 实证结果及分析
第6章 吸收能力与异质性企业跨国并购的技术能力提升效应
    6.1 吸收能力与企业技术能力提升
        6.1.1 吸收能力与企业技术能力发展阶段
        6.1.2 吸收能力与跨国并购技术能力提升
    6.2 吸收能力与企业跨国并购技术能力的演化分析
    6.3 吸收能力对跨国并购技术能力提升的实证研究
        6.3.1 模型设定、变量及数据来源
        6.3.2 实证结果及分析
第7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未来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1.1 关于生产率异质性与企业跨国并购决策选择
        7.1.2 关于跨国并购与异质性企业技术能力提升
        7.1.3 关于吸收能力与异质性企业跨国并购技术能力提升
    7.2 政策建议
        7.2.1 政府层面的政策建议
        7.2.2 企业层面的政策建议
    7.3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 :历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政策条例
致谢

(2)市场需求与FDI流入 ——基于中国工业行业数据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解释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基本研究框架
    1.5 主要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FDI经典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2 关于市场需求和FDI流入的理论研究
        2.2.1 经典FDI理论中关于市场需求和FDI关系的研究
        2.2.2 市场需求对FDI的影响的理论进展
    2.3 市场需求和FDI流入的实证研究
        2.3.1 关于发达国家的实证研究
        2.3.2 关于发展中国家的实证研究
        2.3.3 关于中国的实证研究
    2.4 有关市场需求指标的文献综述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市场需求与FDI流入的理论分析
    3.1 FDI产生的动因分析
        3.1.1 FDI产生的客观因素
        3.1.2 跨国公司进行FDI的条件
        3.1.3 FDI的具体投资动机
        3.1.4 跨国公司的FDI为市场寻求型时的具体投资目的
        3.1.5 跨国公司的目标市场为东道国市场时子公司基本特征
    3.2 市场需求及其变化
    3.3 市场需求对FDI的具体影响机理分析
        3.3.1 市场需求通过降低交易成本、信息成本促进FDI的流入
        3.3.2 市场需求通过有效分摊固定成本吸引FDI
        3.3.3 市场需求通过抵消生产成本上涨促进FDI的流入
        3.3.4 市场需求通过促进社会分工和上下游企业联系促进FDI的流入
        3.3.5 市场需求通过集聚效应促进FDI的流入
        3.3.6 市场需求通过异质性需求效应促进FDI的流入
    3.4 影响FDI流入的理论模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工业行业外商直接投资和市场需求的发展状况
    4.1 中国工业行业发展总体现状
    4.2 中国工业行业外商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4.2.1 工业行业总体外商直接投资现状
        4.2.2 工业行业内部外商直接投资的分布特点
    4.3 按来源地分类的外商直接投资
        4.3.1 不同来源地的FDI占比
        4.3.2 工业行业不同来源地FDI的变动趋势
    4.4 外商直接投资经营方式及变化趋势
    4.5 中国工业行业市场需求规模现状分析
        4.5.1 市场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分析
        4.5.2 工业行业市场规模的扩张和结构调整
        4.5.3 工业行业内部分行业市场需求规模分析
        4.5.4 中国工业行业市场需求规模增长率变化分析
    4.6 外商直接投资的动态市场战略和市场份额变化分析
        4.6.1 外资企业目标市场的变化
        4.6.2 外资企业在华经营规模和市场份额
    4.7 外商直接投资的利润趋向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市场需求和工业行业FDI流入的实证分析
    5.1 计量模型
    5.2 变量的选取
        5.2.1 外商直接投资变量的选取
        5.2.2 行业市场需求变量的选取
        5.2.3 控制变量的选取
    5.3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5.3.1 数据来源
        5.3.2 数据描述
    5.4 基于工业行业整体的估计结果和分析
    5.5 考虑交互项因素后的估计结果和分析
    5.6 基于不同时期的估计结果和分析
    5.7 基于FDI不同来源地的估计结果和分析
    5.8 基于不同技术水平的估计结果和分析
    5.9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促进市场需求规模的扩大
        6.2.2 建立消费者市场需求信息服务平台
        6.2.3 为外资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
        6.2.4 促进劳动者技能水平的提升
        6.2.5 规范招商引资政策
        6.2.6 对外资来源国和地区进行有针对性选择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3)锦州滨海新区招商引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概述及分析模型
    2.1 相关概念概述
        2.1.1 招商引资的概念
        2.1.2 招商引资的特点
        2.1.3 招商引资的影响因素
        2.1.4 国内招商引资的发展趋势
    2.2 相关研究理论
        2.2.1 投资区位选择理论
        2.2.2 招商引资策略
        2.2.3 PEST分析方法
        2.2.4 SWOT分析方法
第3章 锦州滨海新区招商引资内外部环境分析
    3.1 锦州滨海新区招商引资的宏观环境分析
        3.1.1 招商引资的政治环境分析
        3.1.2 招商引资的经济环境分析
        3.1.3 招商引资的社会环境分析
        3.1.4 招商引资的技术环境分析
    3.2 锦州滨海新区招商引资的竞争环境分析
    3.3 锦州滨海新区招商引资的内部环境分析
        3.3.1 招商引资的现状分析
        3.3.2 招商引资的资源分析
        3.3.3 招商引资的能力分析
第4章 锦州滨海新区招商引资策略的制定
    4.1 锦州滨海新区招商引资的SWOT分析
        4.1.1 招商引资的优势
        4.1.2 招商引资的劣势
        4.1.3 招商引资的机会
        4.1.4 招商引资的威胁
    4.2 锦州滨海新区招商引资的发展定位及目标
        4.2.1 锦州滨海新区招商引资的发展定位
        4.2.2 锦州滨海新区招商引资的发展目标
    4.3 锦州滨海新区招商引资策略的制定
        4.3.1 优化空间布局,壮大园区产业
        4.3.2 助力龙头企业,发展支柱产业
        4.3.3 利用海港空港优势,完善现代临港物流体系
        4.3.4 培育绿色新兴产业,提倡创新驱动
        4.3.5 集聚第三产业,提升城市功能
        4.3.6 加强营商环境建设,重视服务营销
        4.3.7 建立项目评估体系,调整产业结构
第5章 锦州滨海新区招商引资策略的实施保障
    5.1 转变政府招商引资职能
    5.2 加大招商引资政策扶持
    5.3 优化招商引资工作机制
    5.4 提升土地合理利用率
    5.5 打造专业招商引资队伍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台商服务业投资大陆的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选题背景和意义
    1. 选题背景
    2. 选题意义
    3. 研究对象的界定
(二)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3. 研究创新点和不足 二、台商服务业投资大陆相关理论与研究进展
(一) 相关理论及其在服务业直接投资中的适用性
    1. FDI主要理论
    2. FDI主要理论在服务业中的适用性研究
(二) 台商投资大陆区位选择的相关研究进展
    1. 台湾学者相关研究
    2. 大陆学者相关研究
(三) 服务业FDI区位选择的相关研究
    1. 外商直接投资对服务业的影响研究
    2. 外商服务业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研究
    3. 台商服务业大陆投资区位选择研究 三、台商服务业投资大陆发展概况
(一) 台商服务业投资大陆历程
    1. 萌芽蓄势阶段(1992-2001)
    2. 逐步量变阶段(2002-2008)
    3. 质变突破阶段(2009年至2015年)
(二) 台商服务业投资大陆的现状分析
    1. 台商投资大陆的区位分布
    2. 台商服务业投资大陆产业内结构特征
(三) 台商服务业在大陆面临的主要问题 四、台商服务业投资大陆区位选择实证分析
(一) 计量数据说明与回归模型构建
    1. 样本范围选取
    2. 研究样本代表性解释
    3. 指标体系构建及变量选取
    4. 数据选择说明与数据前期处理
    5. 构建实证模型
(二) 计量分析与结果
    1. 数据平稳性检验
    2. 回归模型选择
    3. 两梯度模型回归结果与分析 五、大陆吸引台商服务业投资对策建议
(一) 两岸层面:加强两岸合作“立法”积极构建争端解决机制
    1. 加强两岸“法律法规”的协调
    2. 建立服务贸易争议解决方式
(二) 台湾层面:加快落实《服贸协议》,拓展两岸金融服务业合作
(三) 大陆层面:优化投资软硬环境,促进服务业投资区域合理布局
    1. 发挥集聚优势加强关联效应
    2. 完善人才培育层次吸引台湾青年参与两岸合作
    3. 完善固定资产投入比例和结构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5)江都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招商引资研究综述
        1.2.2 国内招商引资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2 招商引资界定及其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招商引资
        2.1.2 招商策略
    2.2 理论基础
        2.2.1 工业区位理论
        2.2.2 投资者需求与投资行为理论
        2.2.3 FD工区位选择理论
3 国内外招商引资的经验借鉴
    3.1 国内招商引资经验
        3.1.1 昆山招商引资的成功经验
        3.1.2 大连招商引资的成功经验
    3.2 国外招商引资经验
        3.2.1 美国招商引资的成功经验
        3.2.2 新加坡招商引资的成功经验
    3.3 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借鉴和启示
4 江都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现状及问题分析
    4.1 江都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基本情况
    4.2 江都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策略经验
        4.2.1 招商工作定位准确
        4.2.2 招商工作基础扎实
        4.2.3 招商工作措施得当
    4.3 江都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存在的问题
        4.3.1 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4.3.2 招商引资产业失衡
        4.3.3 招商引资手段单一
        4.3.4 招商队伍素质不高
        4.3.5 招商引资环境失范
    4.4 江都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问题的原因分析
        4.4.1 绩效考核制度不合理
        4.4.2 项目约束机制不健全
        4.4.3 招商市场机制不完善
        4.4.4 招商队伍建设不合理
        4.4.5 投资环境构建不到位
5 江都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SWOT分析
    5.1 优势分析
    5.2 劣势分析
    5.3 机遇分析
    5.4 挑战分析
    5.5 结论
6 完善江都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策略的建议
    6.1 创新工作体制,提升招商组织保障
        6.1.1 明确政府职能定位
        6.1.2 优化招商组织结构
    6.2 强化考核机制,建立招商监管体系
        6.2.1 建立合理的部门考核机制
        6.2.2 建立科学的项目审核机制
    6.3 明确招商重点,优化招商产业结构
        6.3.1 提升主导产业
        6.3.2 发展新兴产业
        6.3.3 突出重大项目
    6.4 培植市场主体,形成多元招商模式
        6.4.1 成立专业招商公司
        6.4.2 培育招商中介组织
        6.4.3 深化企业自主招商
    6.5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招商水平
        6.5.1 建立人才流动机制
        6.5.2 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6.5.3 加强内部人才培养
    6.6 优化投资环境,完善招商服务平台
        6.6.1 优化投资硬环境
        6.6.2 优化投资软环境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省级工业园区招商引资营销策略研究 ——以天津市武清区示范工业园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招商引资的宏观经济意义
    1.2.2 研究的实践及理论意义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国外招商引资理论研究现状
    2.1.1 招商引资的概念
    2.1.2 文献综述
2.2 国内招商引资理论研究现状
2.3 营销策略理论
    2.3.1 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的概念
    2.3.2 市场营销组合方案的特征
    2.3.3 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的原则
    2.3.4 营销理论与招商引资的结合研究
2.4 招商引资营销理论概述
2.5 招商引资其他方面的研究
2.6 评价 第三章 武清工业园区招商引资的 SWOT 分析
3.1 武清工业园区总体概况
3.2 武清工业园区招商引资优势
3.3 武清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劣势
3.4 园区面临的机遇
3.5 园区面临的挑战 第四章 天津武清示范工业园区招商引资营销策略
4.1 武清示范工业园现有招商引资营销策略
    4.1.1 目标市场定位策略
    4.1.2 产品策略
    4.1.3 渠道策略
    4.1.4 促销策略
    4.1.5 鼓励政策
4.2 武清工业园区招商引资策略问卷调查及分析
    4.2.1 问卷调查设计
    4.2.2 调查结果
4.3 招商引资营销策略建议
    4.3.1 市场策略的建议
    4.3.2 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的建议
    4.3.3 渠道策略的建议
    4.3.4 促销策略的建议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致谢

(7)外资存在与进入速度对内资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数据与方法
    1.3 创新与不足
        1.3.1 可能的创新点
        1.3.2 局限性
    1.4 研究框架图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文献综述与研究框架
        2.1.1 前期文献关于FDI和内资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
        2.1.2 外资企业进入速度对内资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2.1.3 外资企业进入速度对外资存在与内资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2.1.4 行业、企业和区域因素对外资企业进入速度与内资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2.1.5 不同投资来源地的外资存在对东道国内资企业技术溢出的差异
    2.2 对前期研究的评价
第三章 外资存在与进入速度对内资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3.1 假设提出
        3.1.1 外资企业进入速度对外资存在与内资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3.1.2 行业技术机会对外资企业进入速度与内资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3.1.3 吸收能力对外资企业进入速度与内资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3.1.4 市场化程度对外资企业进入速度与内资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3.2 样本及数据
    3.3 变量描述
        3.3.1 因变量
        3.3.2 自变量
        3.3.3 控制变量
        3.3.4 调节变量及其分析方法的引入
    3.4 模型及实证检验
        3.4.1 相关性检验
        3.4.2 平稳性检验
        3.4.3 模型建立
    3.5 结果与讨论
        3.5.1 外资存在与速度对内资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3.5.2 外资企业进入速度对外资存在和内资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3.5.3 行业技术机会对外资企业进入速度和内资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3.5.4 吸收能力对外资企业进入速度和内资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3.5.5 市场化程度对外资企业进入速度和内资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第四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目录

(8)对台招商主体行为研究 ——以南昌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1.1.2 招商工作面临新局面
        1.1.3 对台招商迎来新机遇
        1.1.4 南昌正成为台商投资的一方热土
    1.2 有关研究文献综述
        1.2.1 招商理论研究
        1.2.2 对台招商研究
    1.3 本文研究的问题和研究意义
        1.3.1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1.3.2 本文研究的问题
        1.3.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研究基础
    2.1 本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
        2.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2.1.2 服务型政府理论
        2.1.3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2.2 本文主要概念
        2.2.1 招商主体
        2.2.2 招商行为
        2.2.3 招商主体机制
    2.3 南昌市对台招商概况
        2.3.1 快速发展的南昌
        2.3.2 台商投资南昌的规模
        2.3.3 台商投资南昌的变化趋势
        2.3.4 南昌市对台招商的比较优势
3. 对台招商主体角色分析
    3.1 作为"家长"的政府
        3.1.1 主导性
        3.1.2 行政性
    3.2 作为"管家"的开发区
        3.2.1 管理与服务兼备
        3.2.2 行政与市场兼得
    3.3 作为"当事人"的企业
        3.3.1 趋利性
        3.3.2 自为性
    3.4 作为"媒介"的中介
        3.4.1 服务性
        3.4.2 居间性
4. 南昌市政府对台招商行为
    4.1 南昌市政府对台招商行为概述
    4.2 南昌市政府对台招商规制行为
        4.2.1 对台招商政策演进
        4.2.2 对台招商政策特征
        4.2.3 对台招商政策检视
    4.3 南昌市政府对台招商激励行为
        4.3.1 主要激励措施
        4.3.2 激励行为特征
        4.3.3 激励行为检视
    4.4 南昌市政府对台招商调控行为
        4.4.1 主要调控方式
        4.4.2 作为调控手段的经济要素
        4.4.3 调控行为原则
        4.4.4 调控行为检视
    4.5 南昌市政府对台招商营销行为
        4.5.1 形象营销
        4.5.2 人文营销
        4.5.3 会议营销
        4.5.4 营销行为检视
5. 南昌市开发区对台招商行为
    5.1 南昌市开发区概况
    5.2 南昌市开发区对台招商的"筑巢引凤"行为
        5.2.1 主要措施
        5.2.2 行为特点
        5.2.3 "筑巢引凤"行为之审视
    5.3 南昌市开发区对台招商营销行为
        5.3.1 主要措施
        5.3.2 行为特征
        5.3.3 开发区营销行为的评价
    5.4 南昌市开发区对台招商项目推介行为
        5.4.1 主要措施
        5.4.2 行为特征
        5.4.3 项目推介行为评价
    5.5 南昌市开发区对台招商行为特点和演进趋势
        5.5.1 开发区对台招商行为特点
        5.5.2 开发区对台招商行为演进趋势
6. 南昌市企业对台招商行为
    6.1 南昌市企业对台招商概述
    6.2 南昌市企业对台招商合作行为
        6.2.1 合作方式
        6.2.2 案例:晶能光电和联创光电
        6.2.3 合作行为评价
    6.3 南昌市企业对台招商并购行为
        6.3.1 并购方式
        6.3.2 并购效果
    6.4 南昌市企业对台招商行为检视
7. 南昌市中介对台招商行为
    7.1 南昌市中介对台招商概述
    7.2 中介对台招商行为方式
        7.2.1 委托招商行为
        7.2.2 合作招商行为
        7.2.3 独立第三方招商行为
    7.3 南昌中介对台招商行为检视
8. 对台招商主体行为的整合与优化
    8.1 对台招商主体的历史变迁
    8.2 打造对台招商的集成主体
        8.2.1 政府规制主体
        8.2.2 开发区承载主体
        8.2.3 企业核心主体
        8.2.4 中介服务主体
    8.3 对台招商路径统合----产业招商
        8.3.1 产业招商的含义
        8.3.2 从"政策招商"到"产业招商"
    8.4 案例:南昌光伏产业对台招商
9. 结语
    9.1 本文创新点
    9.2 本研究之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9)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区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的基本内容及目的
    1.3 研究方法和手段
    1.4 本文的框架结构
2.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国外学者研究现状
        2.1.1 理论研究成果
        2.1.2 实证研究成果
    2.2 国内学者研究现状
        2.2.1 国外跨国公司对中国R&D投资的研究现状
        2.2.2 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研究现状
3.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现状
    3.1 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总体概述
    3.2 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现状
        3.2.1 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区位分布现状
        3.2.2 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行业分布
        3.2.3 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来源地分布
4.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区位选择的因素分析
    4.1 跨国公司海外R&D的主要动机
    4.2 跨国公司海外R&D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4.3 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区位选择的因素
        4.3.1 地区人均生产总值GDP
        4.3.2 地区平均工资WAGE
        4.3.3 人均外商直接投资额FDI
        4.3.4 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RD
        4.3.5 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SCT
        4.3.6 专利申请授权数PA
        4.3.7 高技术产业化指数HTI
        4.3.8 各省万人国际互联网络用户数INT
5.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区位的实证分析
    5.1 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变量的选取
    5.2 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5.3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与数据分析
        5.3.1 多元回归模型的建立
        5.3.2 数据分析
    5.4 实证分析结果
        5.4.1 人均外商直接投资(FDI)
        5.4.2 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SCT)
        5.4.3 专利申请授权数(PA)
        5.4.4 人均工资(WAGE)
        5.4.5 其他影响因素
6.东西部地区吸引跨国公司R&D投资的对策和建议
    6.1 东西部R&D投资环境的差异
        6.1.1 经济发展水平和工资水平
        6.1.2 利用外资情况
        6.1.3 科研经费投入和科研人员数
    6.2 吸引跨国公司R&D投资的政策和建议
        6.2.1 中西部地区吸引跨国公司R&D投资的对策建议
        6.2.2 东部地区提高吸引跨国公司R&D投资质量的对策建议
7.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10)对外贸易视角下我国区域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比较优势理论研究现状
        1.2.2 区域竞争优势研究现状
        1.2.3 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研究现状
        1.2.4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 研究意义
第2章 区域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内涵及关联
    2.1 比较优势理论的演进
        2.1.1 古典及新古典贸易理论下比较优势的静态性
        2.1.2 新贸易理论下比较优势的动态性
    2.2 比较优势理论的进一步拓展
    2.3 比较优势的特性分析
    2.4 区域竞争优势概念界定及评价指标
        2.4.1 区域竞争优势概念界定
        2.4.2 区域竞争优势评价指标
    2.5 区域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联系与区别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区域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机理
    3.1 区域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影响因素的确认
    3.2 区域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的基础性因素分析
        3.2.1 自然资源与劳动力
        3.2.2 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积累
        3.2.3 技术创新
        3.2.4 要素的流动对区域优势转化的作用
    3.3 交易效率在区域优势转化中的作用
        3.3.1 交易效率的内涵及其与交易成本的比较
        3.3.2 区域对外贸易中的交易成本
        3.3.3 交易效率对区域对外贸易的影响
        3.3.4 影响交易效率的因素及提升交易效率的方式
    3.4 制度对区域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的作用
        3.4.1 制度与制度创新的内涵
        3.4.2 制度促进区域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的动力作用
    3.5 政府的角色定位及其在区域优势转化中的作用
        3.5.1 政府的角色定位
        3.5.2 政府对区域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的作用
    3.6 区域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影响因素交互作用机理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区域竞争优势变动及关键影响因素检验
    4.1 区域竞争优势变动实证分析
        4.1.1 数据说明及变量选择
        4.1.2 指标测算
        4.1.3 数据结果分析
    4.2 交易效率的定量测度及其与区域竞争优势相关性分析
        4.2.1 交易效率的定量测度
        4.2.2 交易效率与区域竞争优势的相关性分析
    4.3 对实证分析结果的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实现途径
    5.1 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差异
        5.1.1 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竞争优势的差异
        5.1.2 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比较优势的差异
    5.2 提高交易效率改善贸易条件促进中西部优势转化
        5.2.1 贸易条件恶化及其对获取比较利益的影响
        5.2.2 提高交易效率改善贸易条件与获得更多比较利益
    5.3 提高区际交易效率促进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优势转化
        5.3.1 我国区际交易效率较低的原因分析
        5.3.2 区际交易效率较低对区域竞争优势的影响
        5.3.3 提高区际交易效率的途径
    5.4 通过扩大利用外资促进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优势转化
        5.4.1 利用外资对我国不同区域优势转化的作用
        5.4.2 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的差异
        5.4.3 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的策略选择
    5.5 通过跨国投资促进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优势转化
        5.5.1 跨国投资对东部发达地区优势转化的作用
        5.5.2 通过跨国投资促进东部发达地区优势转化的途径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四、信息技术对跨国投资动机的影响——论电子商务时代引资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 [1]异质性企业跨国并购对其技术能力提升效应的研究 ——基于吸收能力的视角[D]. 周晶晶. 苏州大学, 2018(02)
  • [2]市场需求与FDI流入 ——基于中国工业行业数据的分析[D]. 张建伟. 辽宁大学, 2017(02)
  • [3]锦州滨海新区招商引资策略研究[D]. 冯婷婷. 东北大学, 2017(07)
  • [4]台商服务业投资大陆的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研究[D]. 刘丹. 广西师范大学, 2016(02)
  • [5]江都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策略研究[D]. 杨丽. 扬州大学, 2014(01)
  • [6]省级工业园区招商引资营销策略研究 ——以天津市武清区示范工业园区为例[D]. 周璞. 天津商业大学, 2014(03)
  • [7]外资存在与进入速度对内资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D]. 张晨霞. 北京邮电大学, 2013(11)
  • [8]对台招商主体行为研究 ——以南昌市为例[D]. 李伟. 江西财经大学, 2010(05)
  • [9]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区位研究[D]. 王喜皎. 西南财经大学, 2010(03)
  • [10]对外贸易视角下我国区域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研究[D]. 初大智.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12)

标签:;  ;  ;  ;  ;  

信息技术对跨国投资动机的影响——电子商务时代的投资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