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鲨鱼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纯化和功能(论文文献综述)
彭雯丹[1](2012)在《重组鲨鱼血管抑制因子活性片段蛋白aSAIF纯化工艺及其抑制肿瘤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在构建了重组工程菌BL21(DE3)/PET-3C/aSAIF-SUMO的基础上,对重组鲨鱼血管抑制因子(aSAIF)的高密度发酵条件及中试纯化工艺进行优化,初步探讨其抑制肿瘤生长及血管生成的机制。方法:在5L发酵罐中进行工程菌培养,优化IPTG诱导浓度及时间点。利用离子交换层析和镍柱亲和层析对带有组氨酸标签的重组鲨鱼血管抑制因子融合蛋白His-SUMO-aSAIF进行纯化,并在纯化过程中尝试以HPLC监测aSAIF-SUMO融合蛋白纯化流程。纯化后的融合蛋白进行小分子泛素样修饰蛋白(small ubiquitin-related modifier,SUMO)酶切,切除了SUMO蛋白后的非融合aSAIF经镍柱二次亲和层析获得,并进行血管抑制活性检测、流式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情况、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等。结果:确立工程菌发酵罐培养的IPTG诱导时间点为接种3小时后,诱导浓度为1mmol/L。优化后的纯化工艺参数为:离子交换层析采用0.2mol/L NaCl进行洗脱;亲和层析则采用250mmol/L咪唑进行洗脱;SUMO蛋白酶与融合蛋白的最佳酶切比例为1:480,酶切时间为1h。最终获得的aSAIF蛋白纯度可达95%,并证实其具有抑制血管生成的生物学活性,但可能并非通过促进细胞凋亡或周期变化发挥作用,通过表达谱芯片初步筛选出一部分差异基因,发现其主要聚集于细胞运动、细胞发育、细胞生长与增殖、细胞凋亡等生物学过程,并集中在细胞装配与组织、骨骼肌肉系统发育及功能和细胞间信号与作用的调控网络。结论:已成功建立aSAIF的发酵和纯化工艺,并由基因芯片分析筛选出其调控的潜在基因及生物学进程,为后续大规模生产及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冯刚,王斌,罗红宇,曲有乐[2](2011)在《海洋软骨鱼软骨抗肿瘤物质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筛选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是海洋新药研发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软骨鱼软骨中富含多肽、低分子量蛋白、糖蛋白和多糖等活性物质,可以作为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因子、肿瘤细胞抑制因子、免疫调节因子和抗入侵因子等用于肿瘤的治疗和预防。本文对软骨鱼软骨中活性物质及其功效进行综述,将为软骨的研究利用提供参考。
谢秋玲,姚晟,卢加,徐丽慧,陈小佳[3](2009)在《鲨鱼软骨活性段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融合表达及培养条件的优化》文中研究指明采用三角摇瓶来摸索菌种BL21(DE3)/pET3C-aSCAIF表达目的蛋白的最优发酵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在Biotop CF-5L自动控制发酵罐中,利用补料分批培养技术,流加甘油,进行发酵培养.摇瓶培养最优条件:2%接种量、25 mL LB培养基、37℃培养、0.5%的甘油做碳源,接种后4 h加入终浓度为0.5 mmol/L的IPTG,诱导4 h后目的蛋白表达量最高.菌种在Biotop CF-5L自动控制发酵罐中的条件为:以10%的接种量接种到2.5 L发酵培养基中,设定溶氧30%,pH7.0,温度37℃,通气量3 L/min,流加甘油15 g,培养4 h后,加入终浓度为0.5 mmol/L的IPTG,诱导4 h后终止发酵,发酵罐中获得的菌体量为62.1 g.
尚俊英[4](2008)在《鲨鱼软骨提取物联合螺旋藻硒多糖治疗恶性肿瘤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超声波用于螺旋藻硒多糖(Polysaccharide from Se-enrichedSpimlina Platensis,Se-PSP)提取的可行性,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分离纯化Se-PSP并测定其糖与蛋白的含量,研究其体外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化超声波法提取螺旋藻硒多糖的实验条件;三氯乙酸法去除蛋白,DEAE-纤维素层析柱及8 kDa~10 kDa的透析袋对Se-PSP粗品进行分离纯化,应用硫酸-恩酮比色法、考马斯亮蓝G-250比色法,测定糖及蛋白的含量;用MTT比色法研究浓度为10μg/ml时Se-PSP总糖及其不同组分体外对SKOV-3细胞生长的影响,并研究不同浓度的Se-PSP2体外对SKOV-3细胞、HepG-2细胞、BGC-803细胞、CNE细胞和Tca-8113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富硒螺旋藻干粉在pH 11和60℃的水浴条件下超声波处理60 min提取率最高,糖含量最多;经DEAE-纤维素柱层析分离得到4个不同分子量的多糖组分Se-PSP1、Se-PSP2、Se-PSP3和Se-PSP4;其中Se-PSP2组分是Se-PSP总糖的主要成分(含量占70.2%),透析纯化后糖含量为98.49%,蛋白含量为0.45%;MTT实验结果提示浓度在10μg/ml时,Se-PSP总糖及Se-PSP1、Se-PSP2、Se-PSP3和Se-PSP4对SKOV-3细胞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33.393±5.437)%、(22.290±8.399)%、(44.881±4.878)%、(45.354±4.931)%和(46.203±4.455)%;MTT比色法证实Se-PSP2能有效抑制SKOV-3、HepG-2、BGC-803和Tca-8113细胞的增殖,抗瘤谱较广,抑制作用有剂量依赖趋势。对不同的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率有所不同,其中对SKOV-3卵巢癌细胞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最高达到(45.202±4.401)%,对CNE鼻咽癌细胞抑制作用较弱,抑制率最高为(22.238±2.481)%。结论:螺旋藻硒多糖最佳提取方案是pH11和60℃的水浴条件下超声波处理60 min,分离纯化后的Se-PSP总糖及各组分对SKOV-3细胞体外生长均有抑制作用,Se-PSP2组分是Se-PSP总糖的主要成分,Se-PSP2能有效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抗瘤谱较广,并对不同的肿瘤细胞作用有所不同,有望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良药。目的:研究一种从鲨鱼软骨(Shark Cartilage,SC)中提取低分子蛋白简便、快速的方法,并证实该方法提取的SC低分子蛋白能有效地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方法:以鲨鱼软骨为原料,粉碎后反复冻融,离心去沉淀,超滤、真空干燥后得到鲨鱼软骨低分子蛋白;光学显微镜及电镜下观察SC低分子蛋白作用72 h后,EVC304细胞的形态变化;体外实验观察它对内皮细胞增殖、黏附和迁移的影响,用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测定其对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结果:SC低分子蛋白作用后,光镜观察EVC304细胞生长不良,细胞表面伪足消失,形态变圆、变小,皱缩,聚集成团,胞浆内颗粒增多,透亮度降低;电镜观察细胞核形态明显不规则,有丝分裂相明显减少;SC低分子蛋白在浓度超过50μg/ml时能有效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在浓度超过5μg/ml时能有效抑制内皮细胞的黏附,并且此抑制作用均呈剂量依赖趋势;浓度在100μg/ml时EVC304细胞生长抑制率为(36.770±2.800)%、黏附抑制率为(52.954±4.442)%和迁移运动抑制率为(68.01±5.65)%;SC低分子蛋白作用48 h后,阴性对照组鸡胚绒毛尿囊膜的新生血管数目为(18.750±3.671)根,低分子蛋白实验组为(7.167±1.529)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低分子蛋白能有效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的新生血管的形成。结论:我们采用将SC冻融超滤法获取的鲨鱼软骨低分子蛋白,可以抑制内皮细胞生长、黏附和迁移运动,进而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有望成为抑制肿瘤血管生长的新型靶向药物。目的:筛选鲨鱼软骨(Shark Cartilage,SC)低分子蛋白联合螺旋藻硒多糖(Polysaccharide from Se-enriched Spirulina Platensis,Se-PSP)的最佳配伍浓度,观察二者联合应用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SC低分子蛋白和Se-PSP分别按20∶1、10∶1、5∶1、2.5∶1、1:1、1∶2.5、1∶5、1∶10和1∶20质量比混合,测定其体外对SKOV-3细胞生长和黏附运动的抑制作用,对鸡胚绒毛尿囊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选Balb/c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连续给药10 d后,用刀豆蛋白A(ConA)诱导和改良MTT法观察各实验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选C57BL/6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建立荷Lewis肺癌肿瘤小鼠模型,连续给药10 d后,计算各组瘤体抑制率。结果:SC低分子蛋白联合Se-PSP对SKOV-3细胞生长和黏附运动均有抑制作用,浓度比5∶1时作用最强,抑制率分别是(51.108±4.618)%、(53.303±5.194)%;鸡胚绒毛尿囊膜新生血管形成抑制实验发现,当配伍浓度比在20∶1、10∶1和5∶1时各实验组鸡胚绒毛尿囊膜新生血管数目分别为(6.02±0.748)、(5.200±0.980)和(5.600±0.800)根,三者两两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其他配伍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5∶1配伍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指数(1.831±0.035)明显高于SC低分子蛋白组(1.533±0.046)和Se-PSP组(1.624±0.043),三者分别与生理盐水组(1.367±0.058)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C低分子蛋白和Se-PSP均有促进Balb/c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作用,且联合应用疗效增强;肿瘤生长抑制实验结果显示,5∶1配伍组瘤体抑制率明显高于SC低分子蛋白组和Se-PSP组,5∶1混合物+环磷酰胺组明显高于环磷酰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C低分子蛋白和Se-PSP组分别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鲨鱼软骨低分子蛋白和Se-PSP分别按5∶1质量比混合是理想的配伍,二者联合对实体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有联合增效作用,并能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提高小鼠免疫力,与化疗药物环磷酰胺联合有增强疗效的作用,有望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的新药。
尚俊英,谢裕安,杨帆,杨志国,吴昊[5](2008)在《鲨鱼软骨低分子蛋白的提取及其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一种从鲨鱼软骨简便、快速提取低分子蛋白的方法,并证实该方法提取的鲨鱼软骨低分子蛋白能有效的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方法以鲨鱼软骨为原料,粉碎后反复冻融,离心去沉淀,超滤、真空干燥后得到鲨鱼软骨低分子蛋白。体外实验测定其对内皮细胞增殖、黏附和迁移的影响,用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测定对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结果鲨鱼软骨低分子蛋白能显着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为(36.77±2.98)%、黏附抑制率为(52.95±4.48)%和迁移运动抑制率为(68.05±4.04)%,可显着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的新生血管的形成。结论本研究所提取的鲨鱼软骨低分子蛋白可以抑制内皮细胞生长、黏附和迁移运动,进而抑制新生血管的生长。
尚俊英,谢裕安[6](2008)在《鲨鱼软骨低分子蛋白对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一种从鲨鱼软骨(shark cartilag,SC)中简便、快速提取低分子蛋白的方法,并证实该方法提取的鲨鱼软骨低分子蛋白能有效地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方法以鲨鱼软骨为原料,粉碎后反复冻融,离心去沉淀,超滤、真空干燥后得到鲨鱼软骨低分子蛋白。体外实验测定它对内皮细胞增殖、黏附和迁移的影响,用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测定对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鲨鱼软骨低分子蛋白能显着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MTT法抑制率为(42.026±3.530%)]、黏附[抑制率为(66.783±5.220)%]和迁移运动[抑制率为(86.760±12.487)%],可显着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的新生血管的形成。结论鲨鱼软骨低分子蛋白可以抑制内皮细胞生长、黏附和迁移运动,进而抑制新生血管的生长。
雷呈祥,彭武林,马丽[7](2007)在《鲨鱼软骨活性物质的研究现状》文中研究说明鲨鱼是大型软骨鱼类,其软骨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具有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抑制肿瘤的转移和生长、增强免疫和消炎等作用。软骨粗提物或纯化制剂在临床上均有较好的抑制肿瘤作用,但是这种作用一直存在争论,尚待进一步的研究加以确证。
熊和丽[8](2007)在《鹿茸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及其抗肿瘤作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鹿茸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具有广泛的药理学活性。鹿茸作为一种特殊的软骨,是一个天然的细胞因子库,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及蛋白多糖。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明,蛋白多糖具有抗肿瘤作用,而以往对鹿茸的研究主要是醇提物,其中蛋白质和多糖类水溶性物质研究较少,对其水溶性物质进行系统的抗肿瘤研究更是鲜见,因此本研究通过缓冲液提取出水溶性蛋白质及蛋白多糖,系统的研究鹿茸水溶性提取物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理,同时研究鹿茸中蛋白多糖与化疗药物联合用药时的抗肿瘤效果并将其与鹿茸粗提物的抗肿瘤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利用Tris缓冲液提取出鹿茸中水溶性成分,并分别用Bradford法和天青I法检测其中蛋白质及蛋白多糖含量;采用DEAE Sepharose FF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出水溶性提取物中的蛋白多糖,Bradford法和天青I法示踪检测洗脱液中蛋白质和蛋白多糖,根据洗脱曲线浓缩收集蛋白多糖组分,SDS聚丙酰胺凝胶电泳鉴定分离效果,冻干提取分离物;建立移植性S180肉瘤模型,随机将植瘤鼠分为7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25mg/kg),鹿茸蛋白多糖低剂量组(40mg/kg)、中剂量组(80mg/kg)、高剂量组(160mg/kg),鹿茸粗提物组(400mg/kg),联合用药组(蛋白多糖80mg/kg+环磷酰胺25mg/kg),连续灌胃给药10d,阴性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隔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第11d脱颈椎处死小鼠,剥离肿瘤组织和脾,制备腹腔巨噬细胞悬液和脾淋巴细胞悬液,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实验,T、B淋巴细胞转化实验,体内抑瘤活性及生命延长率,称重瘤组织和脾,计算抑瘤率和脾指数。结果:经检测鹿茸顶部蛋白质含量占鹿茸干重13.13%,蛋白多糖占鹿茸干重1.67%。离子交换层析在NaCl浓度为0.7mol/L,0.8mol/L,0.9mol/L时出现洗脱峰,经浓缩收集得到三个蛋白多糖组分Ⅰ、Ⅱ、Ⅲ,其蛋白多糖含量分别占总蛋白多糖含量的45.25%、25.15%、18.26% ,蛋白多糖提取率为88.66%。移植性肿瘤S180免疫调节试验结果表明,灌服蛋白多糖高剂量、鹿茸粗提物及联合用药荷瘤鼠各组间日增重无显着差异,脾指数,T、B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功能均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蛋白多糖高剂量组荷瘤鼠T、B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功能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脾指数无显着差异;鹿茸粗提物组荷瘤鼠的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T淋巴细胞转化能力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B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和脾指数与阳性对照组间无显着差异;联合用药组荷瘤鼠脾指数,T、B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均高于蛋白多糖中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但仅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有显着差异(P<0.05)。移植性肿瘤S180抑制试验结果表明,鹿茸粗提物组抑瘤率(78.15%)与阳性对照组(39.87%)间存在极显着差异(P<0.01),联合用药组体内抑瘤率(50.16%)高于阳性对照组和蛋白多糖中剂量组(-23.07%),但与阳性对照组间不存在显着差异;蛋白多糖高剂量组抑瘤率(23.47%)低于30%;生命延长率方面蛋白多糖高剂量组(119.79%)、鹿茸粗提物组(119.79%)均高于阳性对照组(41.67%),但无显着差异;联合用药组生命延长率(212.50%)高于蛋白多糖中剂量组(103.13%)和阳性对照组,且与阳性对照组间有极显着差异(P<0.01)。结论:鹿茸顶部蛋白质含量占鹿茸干重的13.13%;蛋白多糖含量占鹿茸干重1.67%;利用DEAE Sepharose F.F阴离子交换层析能快速分离出鹿茸中蛋白多糖,此法相对快速,简便;通过移植肿瘤S180抑制试验发现,鹿茸粗提物对荷瘤小鼠的抑瘤效果最好,抑瘤率达78.15%;联合用药组荷瘤鼠的生命延长率最高,达212.50%;移植肿瘤S180免疫调节试验发现,蛋白多糖各剂量组对荷瘤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呈现一定剂量依赖关系,且蛋白多糖剂量达160mg/kg时,其免疫调节作用强于鹿茸粗提物和联合用药;蛋白多糖的免疫调节功能强于鹿茸粗提物;蛋白多糖与化疗药物联用可增强机体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
郑兰红[9](2007)在《鲨鱼软骨抗血管生成多肽的分离纯化及其生物活性》文中研究指明以血管生成为靶点的抗肿瘤策略是抗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已经发现许多天然和化学合成的抗血管生成药物。鲨鱼软骨作为抗新生血管生成因子的重要来源的研究已有20多年的历史,很多研究显示鲨鱼软骨提取物有抗血管生成活性。但鲨鱼软骨活性多肽的完整分子结构一直未见报道;鲨鱼软骨活性多肽干扰血管生成通路的信号途径尚不明确。本文应用盐酸胍抽提、丙酮分级沉淀、超滤、凝胶层析等分离技术,从青鲨(Prionace glauca)软骨中分离纯化并鉴定了一种新的具有抗新生血管生成活性的多肽。经SDS-PAGE和N-末端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该多肽分子量为15500 Da,采用蛋白数据库分析表明该多肽是一种新发现的鲨鱼软骨多肽(Polypeptide from Prionace glauca,PG155)。体外实验显示,PG155抑制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介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 ,HUVEC)迁移和管腔形成,并呈剂量依赖关系。200μg/ml PG155对牛主动脉内皮细胞(Bovine Aortic Endothelial Cells,BAECs)和HUVECs及以下癌细胞,包括人肝癌细胞(human hepatoma Bel-7402 cells,Bel-7402)、口腔上皮癌细胞(human oral epidermoid carcinoma KB cells ,KB)、人结肠癌细胞(human colon cancer HCT-18 cells,HCT-18)和人乳腺癌细胞(human breast MCF7 cancer cells ,MCF7)的增殖均无抑制作用,说明PG155无细胞毒作用。20μg/ml PG155显着抑制HUVEC的迁移和管腔形成;40-80μg/ml PG155对VEGF介导的HUVEC的迁移和管腔形成几乎完全抑制。体内实验显示,PG155显着抑制斑马鱼胚胎模型新生血管生成,并呈剂量依赖关系。形态学观察表明PG155显着抑制斑马鱼胚胎肠下静脉(subintestinal vessels, SIVs)的生长,随着浓度的升高SIVs的生长可受到完全抑制。碱性磷酸酶染色分析显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PG155随着浓度的升高对斑马鱼胚胎整体血管生成抑制作用依次增强。160μg/ml PG155会引起斑马鱼胚胎心脏功能障碍。由海洋生物中发现新的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国内外的报道较少,我们的工作表明鲨鱼软骨可作为血管生成抑制剂的重要来源,鲨鱼软骨活性多肽PG155由于具有极低的细胞毒作用,并能抑制VEGF介导的血管生成过程,有希望成为一类新型抗肿瘤药物。
贺丽虹,黄建华,沈颂东,孙少勇[10](2005)在《鲨鱼中的抗肿瘤活性物质及其作用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鲨鱼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纯化和功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鲨鱼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纯化和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1)重组鲨鱼血管抑制因子活性片段蛋白aSAIF纯化工艺及其抑制肿瘤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肿瘤的血管生成 |
1.2 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因子 |
1.3 鲨鱼血管生成抑制因子 |
1.4 鲨鱼软骨抗肿瘤活性成分及其相关机制 |
1.4.1 鲨鱼软骨活性物质对肿瘤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
1.4.2 鲨鱼软骨活性物质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
1.4.3 鲨鱼软骨活性物质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 |
1.5 SUMO 融合蛋白系统 |
1.5.1 融合蛋白技术 |
1.5.2 SUMO 蛋白简介 |
1.5.3 SUMO 融合蛋白系统优势 |
1.5.4 SUMO 融合蛋白系统应用 |
1.6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及其应用 |
1.7 血管生成的相关信号通路 |
1.7.1 VEGF-VEGFR 信号通路 |
1.7.2 Ang-Tie 信号通路 |
1.7.3 Dll4-Notch 信号通路 |
1.8 表达谱芯片技术及其应用 |
1.9 本研究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1.9.1 研究内容 |
1.9.2 本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仪器 |
2.1 材料 |
2.1.1 细胞株、质粒及菌株 |
2.1.2 主要试剂与试剂盒 |
2.1.3 层析填料及 HPLC 高效液相色谱柱 |
2.1.4 常用缓冲液及配方 |
2.2 仪器及设备 |
第三章 实验方法 |
3.1. 工程菌 BL21/PET-3C/ASAIF-SUMO 发酵罐培养条件的优化 |
3.1.1. 工程菌 BL21/PET-3C/aSAIF-SUMO 的制备 |
3.1.2 发酵罐培养准备工作 |
3.1.3 工程菌 BL21/PET-3C/aSAIF-SUMO 发酵罐培养生长曲线 |
3.1.4 工程菌 BL21/PET-3C/aSAIF-SUMO 发酵罐培养条件优化 |
3.2 ASAIF 蛋白中试纯化工艺摸索 |
3.2.1 菌体破碎上清液的获取 |
3.2.2 Q Sepharose 线性洗脱梯度摸索 |
3.2.3 Q Sepharose 分步洗脱梯度确立 |
3.2.4 Q Sepharose 载量摸索 |
3.2.5 Ni Sepharose FF 亲和层析 |
3.2.6 融合蛋白 His6-SUMO-aSAIF 的 sumo 酶切 |
3.2.7 aSAIF 蛋白的纯化 |
3.2.8 aSAIF 超滤脱盐及冻干 |
3.2.9 BCA 法蛋白浓度测定 |
3.2.10 融合蛋白半定量灰度扫描 |
3.2.11 SDS-PAGE 电泳 |
3.3 HPLC 检测融合蛋白方法的建立 |
3.3.1 融合蛋白在不同介质上的高效液相色谱行为探索 |
3.3.2 融合蛋白 aSAIF-SUMO 特征洗脱峰鉴定 |
3.3.3 两种样品溶液下的融合蛋白检测 |
3.3.4 菌体破碎上清中融合蛋白的检测 |
3.4. ASAIF 蛋白活性及功能鉴定 |
3.4.1 HUVEC 细胞培养 |
3.4.2 WST-8 增殖抑制实验 |
3.4.3 细胞凋亡及周期检测 |
3.4.4 人源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 |
3.4.5 IPA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
4.1 工程菌 BL21/PET-3C/ASAIF-SUMO 发酵罐培养条件的优化 |
4.1.1 工程菌 BL21/PET-3C/aSAIF-SUMO 生长曲线 |
4.1.2 工程菌 BL21/PET-3C/aSAIF-SUMO 发酵罐培养条件优化 |
4.2 重组 ASAIF 中试纯化工艺摸索 |
4.2.1 融合蛋白 His6-SUMO-aSAIF 的纯化 |
4.2.2 融合蛋白 His6-SUMO-aSAIF 的酶切 |
4.2.3 ASAIF 纯化工艺得率分析 |
4.3 HPLC 检测融合蛋白方法的建立 |
4.3.1 融合蛋白 aSAIF-SUMO 在不同介质上的高效液相色谱行为探索 |
4.3.2 融合蛋白 aSAIF-SUMO 特征洗脱峰鉴定 |
4.3.3 两种样品溶液下的融合蛋白检测情况 |
4.3.4 菌体破碎上清中融合蛋白的检测情况 |
4.4 ASAIF 蛋白活性及功能鉴定 |
4.4.1 WST-8 细胞增殖实验 |
4.4.2 细胞凋亡及周期检测 |
4.4.3 人源全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 |
第五章 讨论 |
5.1 工程菌高密度发酵优化策略 |
5.2 ASAIF 纯化工艺优化策略 |
5.3 ASAIF 纯化工艺得率分析 |
5.4 HPLC 检测融合蛋白方法的建立 |
5.5 ASAIF 抑制血管生成机制初探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2)海洋软骨鱼软骨抗肿瘤物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海洋软骨鱼软骨多糖 |
1.1 软骨多糖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因子 |
1.2 软骨多糖肿瘤细胞抑制因子 |
1.3 软骨多糖免疫调节因子 |
2 海洋软骨鱼软骨低分子量蛋白 |
2.1 软骨蛋白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因子 |
2.2 海洋软骨低分子量蛋白免疫调节因子 |
3 海洋软骨抗肿瘤蛋白多糖类 |
4 展望 |
(3)鲨鱼软骨活性段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融合表达及培养条件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实验与结果 |
2.1 三角摇瓶培养条件的优化 |
2.1.1 重组aSCAIF的表达时间的优化 |
2.1.2 IPTG加入时间的优化 |
2.1.3 IPTG浓度的优化 |
2.1.4 培养基装量的优化 |
2.1.5 接种量的优化 |
2.1.6 碳源种类的优化 |
2.1.7 碳源质量浓度的优化 |
2.2 5 L 生物反应器的发酵 |
3 讨论 |
(4)鲨鱼软骨提取物联合螺旋藻硒多糖治疗恶性肿瘤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英汉缩略对照表 |
前言 |
一、螺旋藻硒多糖提取、纯化及其体外抗肿瘤实验研究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材料 |
2 方法 |
2.1 富硒螺旋藻超声波提取方案的优化 |
2.2 螺旋藻硒多糖粗品的纯化实验 |
2.3 螺旋藻硒多糖体外抗肿瘤实验 |
3 统计学方法 |
4 结果 |
4.1 超声波提取螺旋藻硒多糖粗品测定结果 |
4.2 螺旋藻硒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果 |
4.3 各Se-PSP组分对SKOV-3细胞生长的抑制结果 |
4.4 螺旋藻硒多糖Se-PSP_2抑制瘤细胞生长的有效浓度及量效关系 |
5 讨论 |
参考文献 |
二、鲨鱼软骨低分子蛋白的提取及其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材料 |
2 方法 |
2.1 鲨鱼软骨低分子蛋白的提取方法 |
2.2 不同浓度的鲨鱼软骨低分子蛋白体外对EVC304细胞生长抑制实验 |
2.3 鲨鱼软骨低分子蛋白对EVC304细胞形态的影响实验 |
2.4 EVC304细胞的电镜标本的制备及观察 |
2.5 鲨鱼软骨低分子蛋白体外对EVC304细胞的黏附抑制实验 |
2.6 鲨鱼软骨低分子蛋白体外对EVC304细胞迁移抑制实验 |
2.7 鲨鱼软骨低分子蛋白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抑制实验 |
3 统计学方法 |
4 结果 |
4.1 鲨鱼软骨低分子蛋白的对EVC304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
4.2 鲨鱼软骨低分子蛋白抑制EVC304细胞生长有效浓度及量效关系 |
4.3 鲨鱼软骨低分子蛋白抑制EVC304细胞黏附有效浓度及量效关系 |
4.4 鲨鱼软骨低分子蛋白抑制EVC304细胞迁移的结果 |
4.5 鲨鱼软骨低分子蛋白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新生血管形成 |
5 讨论 |
参考文献 |
三、鲨鱼软骨低分子蛋白联合螺旋藻硒多糖抗肿瘤实验研究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材料 |
2 方法 |
2.1 鲨鱼软骨低分子蛋白联合Se-PSP_2药物配伍浓度筛选 |
2.2 Balb/c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 |
2.3 对移植性小鼠Lewis肺癌疗效观察实验 |
3 统计学方法 |
4 结果 |
4.1 鲨鱼软骨低分子蛋白联合Se-PSP_2抗肿瘤的有效配伍浓度 |
4.2 鲨鱼软骨低分子蛋白联合Se-PSP_2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结果 |
4.3 鲨鱼软骨低分子蛋白联合Se-PSP_2抑制肿瘤生长结果 |
5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四、文献综述 |
综述1.螺旋藻硒多糖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
综述2.鲨鱼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国内外研究进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6)鲨鱼软骨低分子蛋白对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试剂 |
2 方法 |
2.1 鲨鱼软骨低分子蛋白的提取 |
2.2 鲨鱼软骨低分子蛋白体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EVC生长的影响 |
2.3 鲨鱼软骨低分子蛋白体外对血管内皮细胞黏附的抑制实验 |
2.4 鲨鱼软骨低分子蛋白体外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抑制实验 |
2.5 鲨鱼软骨低分子蛋白体外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抑制实验 |
2.6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鲨鱼软骨低分子蛋白对HUEVC细胞株生长、黏附和迁移的影响 |
3.2 鲨鱼软骨低分子蛋白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的抑制 |
4 讨论 |
(7)鲨鱼软骨活性物质的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鲨鱼软骨的活性成分 |
2 鲨鱼软骨的作用 |
2.1 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
2.2 对新生血管生长的抑制作用 |
2.3 抗氧化作用 |
2.4 增强机体免疫力 |
3 鲨鱼软骨制剂的临床应用 |
3.1 用于辅助治疗肿瘤 |
3.2 用于辅助治疗关节炎 |
4 鲨鱼软骨活性物质研究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
4.1 软骨与肿瘤的关系 |
4.2 软骨中不同的活性物质 |
4.3 软骨的来源 |
(8)鹿茸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及其抗肿瘤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鹿茸研究概况 |
1.1.1 鹿茸在传统中医中的应用 |
1.1.2 鹿茸化学成分 |
1.1.3 鹿茸的药理学研究 |
1.1.4 鹿茸在抗肿瘤上的应用 |
1.2 软骨的抗肿瘤作用 |
1.2.1 血管生成抑制因子 |
1.2.2 抗肿瘤因子(anti-tumor factor) |
1.3 蛋白多糖的抗肿瘤作用 |
1.3.1 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抗肿瘤作用 |
1.3.2 聚合PG 的抗肿瘤作用 |
1.4 本课题的提出及其目的 |
第二章 鹿茸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其含量测定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2 结果 |
2.2.1 鹿茸干物质含量测定 |
2.2.2 蛋白含量测定 |
2.2.3 蛋白多糖含量测定 |
2.3 讨论 |
2.3.1 活性成分提取 |
2.3.2 鹿茸干物质含量测定 |
2.3.3 鹿茸蛋白质含量测定 |
2.3.4 蛋白多糖的含量测定 |
2.4 小结 |
第三章 鹿茸中活性成分分离及其鉴定 |
3.1 材料和方法 |
3.1.1 材料 |
3.1.2 方法 |
3.1.3 洗脱液中蛋白多糖的鉴定 |
3.2 结果 |
3.2.1 粗提液洗脱曲线 |
3.2.2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3.3 讨论 |
3.3.1 蛋白多糖的分离 |
3.3.2 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3.4 小结 |
第四章 鹿茸活性成分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 |
4.1 材料和方法 |
4.1.1 材料 |
4.1.2 方法 |
4.2 结果 |
4.2.1 鹿茸提取物对荷瘤鼠免疫调节作用 |
4.2.2 鹿茸活性提取物对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
4.2.3 荷瘤小鼠的病理学观察 |
4.3 讨论 |
4.3.1 鹿茸活性提取物的免疫调节功能 |
4.3.2 鹿茸提取物对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
4.3.3 鹿茸提取物对荷瘤鼠的各组织器官的影响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鲨鱼软骨抗血管生成多肽的分离纯化及其生物活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血管生成与肿瘤治疗 |
1. 肿瘤生成研究 |
2. 血管生成研究 |
3. 血管生成与肿瘤治疗的关系 |
第二节 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抑制作为一种抗肿瘤策略 |
1. 抗血管生成的主要治疗靶点 |
2. 抗血管生成抑制剂的临床研究 |
3. 鲨鱼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国内外研究现状 |
4. 斑马鱼作为一种新型的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检测模型 |
5. 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抑制研究展望 |
第三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鲨鱼软骨抗新生血管生成多肽PG155 的分离纯化 |
第一节 材料和方法 |
1. 材料 |
2. 鲨鱼软骨多肽的分离纯化 |
3. SDS-PAGE检测 |
4. 质谱分析 |
5. N -末端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二节 结果 |
1. 鲨鱼软骨粗提物的制备 |
2. 鲨鱼软骨抗新生血管生成活性多肽的制备 |
3. 鲨鱼软骨多肽SDS-PAGE分析结果 |
4. 质谱分析结果 |
5. N-末端分析结果 |
第三节 讨论 |
第三章 PG155 在体外对内皮细胞迁移和管腔形成的影响 |
第一节 材料和方法 |
1. 材料 |
2. MTT法检测PG155 对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
3. BrdU检测PG155 对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
4. PG155 对VEGF介导的内皮细胞的迁移实验 |
5. PG155 对VEGF介导的内皮细胞的管腔形成实验 |
第二节 结果 |
1. PG155 对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
2. PG155 对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
3. PG155 对VEGF介导的内皮细胞的迁移的抑制作用 |
4. PG155 对VEGF介导的内皮细胞的管腔形成的抑制作用 |
第三节 讨论 |
第四章 PG155 对斑马鱼胚胎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 |
第一节 材料和方法 |
1. 材料 |
2. 形态观察法检测PG155 在斑马鱼胚胎体内的抗血管生成活性 |
3. 定量EAP染色法检测PG155 对斑马鱼胚胎整体的抗血管生成活性 |
第二节 结果 |
1. PG155 对斑马鱼胚胎新生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 |
2. PG155 对斑马鱼胚胎整体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 |
第三节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 |
发表文章目录 |
专利情况 |
致谢 |
(10)鲨鱼中的抗肿瘤活性物质及其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鲨鱼软骨中的抗肿瘤活性物质及作用机制 |
1.1 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因子 |
1.2 免疫调节因子 |
1.3 抗入侵因子和肿瘤细胞抑制因子 |
1.4 调节前列腺素和血栓素水平 |
1.5 抗氧化作用 |
2 鲨鱼肝脏中的抗肿瘤活性物质及机制 |
2.1 角鲨烯 |
2.2 鲨鱼肝油 |
四、鲨鱼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纯化和功能(论文参考文献)
- [1]重组鲨鱼血管抑制因子活性片段蛋白aSAIF纯化工艺及其抑制肿瘤机制研究[D]. 彭雯丹. 暨南大学, 2012(10)
- [2]海洋软骨鱼软骨抗肿瘤物质的研究进展[J]. 冯刚,王斌,罗红宇,曲有乐.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2)
- [3]鲨鱼软骨活性段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融合表达及培养条件的优化[J]. 谢秋玲,姚晟,卢加,徐丽慧,陈小佳.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 [4]鲨鱼软骨提取物联合螺旋藻硒多糖治疗恶性肿瘤的实验研究[D]. 尚俊英. 广西医科大学, 2008(10)
- [5]鲨鱼软骨低分子蛋白的提取及其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初步研究[J]. 尚俊英,谢裕安,杨帆,杨志国,吴昊. 广西医学, 2008(02)
- [6]鲨鱼软骨低分子蛋白对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J]. 尚俊英,谢裕安. 基层医学论坛, 2008(04)
- [7]鲨鱼软骨活性物质的研究现状[J]. 雷呈祥,彭武林,马丽. 海军医学杂志, 2007(03)
- [8]鹿茸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及其抗肿瘤作用研究[D]. 熊和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01)
- [9]鲨鱼软骨抗血管生成多肽的分离纯化及其生物活性[D]. 郑兰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7(04)
- [10]鲨鱼中的抗肿瘤活性物质及其作用机制[J]. 贺丽虹,黄建华,沈颂东,孙少勇. 海洋科学, 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