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高考题谈“范围问题”的处理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蒋蓉[1](2020)在《SOLO理论下高中生直线参数方程理解水平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直线的参数方程是《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的重要内容,云南、四川的高中都将其作为必选内容进行教学。在解决解析几何其它一些问题时常常选用直线的参数方程作为辅助性工具,利用参数就可以联系表达几个变量的变化,把几个量的变化归结为参数的变化,从二维变一维,化繁为简,利于问题解决。直线的参数方程及其应用的教学对培养学生高维化为低维,复杂化简单的数学思想有重要的意义。借助SOLO分类理论调查研究高中生直线参数方程的理解水平,借助研究结果分析学生的思维水平情况及学习相关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希望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直线参数方程的思维水平,更好的指导教学。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测试法、统计分析法开展研究,对四川成都某所高中高三的3个班和云南大理某所高中高三的5个班共369名学生发放测试卷展开调查,对高中生学习直线参数方程概念及形式、参数t的几何意义应用及直线参数方程综合应用的理解水平分别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分析,还研究了不同学生层次、不同学校、性别差异、文理科差异的直线参数方程理解水平情况。通过此次调查,得到以下结论:(1)学生直线参数方程概念及形式的理解水平主要处于关联结构水平(R水平)。(2)学生直线参数方程参数t几何意义应用的理解水平主要处于多元结构水平(M水平)。(3)学生直线参数方程综合应用的理解水平均匀分布于前结构水平(P水平)、单一结构水平(U水平)、多元结构水平(M水平)和关联结构水平(R水平)。(4)学生的平时数学成绩与直线参数方程的理解水平具有相关性,成绩越好,理解水平越高。(5)不同学校高中生直线参数方程理解水平有显着差异,学校A学生直线参数方程理解的平均水平相对学校B学生较高。(6)高中男女生直线参数方程理解水平没有显着差异,性别对直线参数方程的理解水平没有显着影响。(7)高中文理科生直线参数方程理解水平有显着差异,理科生理解的平均水平高于文科生。综合以上研究结论,参照相关教育理论,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李文秀[2](2018)在《高中生历史认识能力的培养》文中认为历史认识是史学理论术语,多数情况下指历史研究者通过进行历史研究而获得的认识。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将历史认识引入高中历史教学未尝不可,并认为历史认识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包含五个环节:历史认识的开始;具备史料意识;引发历史想象;进行历史解释;形成历史理性。培养高中生的历史认识能力,并非要求学生如历史研究者一样专心研究历史,但是学生应该知道历史认识是如何而来,应该知道历史有多种解读。在此基础上,学生逐渐体会到史家研史着史的严谨态度,进而受这种精神的熏陶,在历史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严肃对待历史、理性认识历史的情感。首先即是历史认识的开始。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对某一历史事件开始形成认识,源于他们自身的兴趣或者教师在课堂的中提出的问题。不过由于高中生时间有限,他们对大多数历史形成认识的源头还是历史课堂。史料在历史研究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高中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同样要具备史料意识。学生应该首先了解史料的定义和分类,在此基础上要学会鉴别与分析史料。只有史料并非大功告成,因为历史是复杂的,并非所有的历史都是笔墨所能尽述,所以在广览史料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必要的历史想象,即设身处地地体会史料所没有表达出来的信息。在前三步的基础上,接下来要做的即是将这些真实的史料和以真实史料为基础的想象融会贯通,也就是说,需要疏通陈述历史事实之间的关系,这就是进行历史解释。历史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对历史形成理性的认识,即形成历史理性。历史理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正确的历史观,这种历史观除了有科学的认识历史的方法之外,还要有某种人文精神的关怀。历史理性既是前四个步骤的最终结果,同时也一直伴随在前四个步骤之中。
栗晓倩[3](2017)在《高中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相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数学和物理是联系最为紧密的两门学科,数学是描述物理现象的工具,物理理论反过来解释数学规律。在新课改的环境下,高考命题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高考物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已经明确要求考察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能力,其中应用数学包括应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而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从数学知识中提炼出来的数学学科的精髓,是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的桥梁。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采用分科教学的教学模式,人为割裂了物理与数学的联系,使学科间产生彼此孤立甚至壁垒森严的对立局面,影响学生数理综合能力的发展,高中生普遍缺乏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针对这个问题,展开本文的研究。本文基于对高考考试大纲的要求的认识以及对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解读,采用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调查探访哈尔滨市五所高中各年级学生物理和数学学习现状,包括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概念界定的掌握、对物理学科与数学学科相关性的认识、对物理解题方式方法是否存在局限性、对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学习态度。结合高中生在物理解题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以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为突破口进行实践研究。本研究主要涉及:分析近七年黑龙江省高考试题中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及所占比重、调查高中生数学思想方法掌握程度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现状、高中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题时在哪些环节能力欠缺、分析导致学生解题困难的原因有哪些、针对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可行性策略。希望能为培养高中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熟练掌握和物理解题能力提供参考价值和可行性依据,同时提高数学教师和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对数学思想方法具体应用和表现形式的重视,加强数学与物理综合的意识。
高莉芳[4](2007)在《高中数学“数列”单元的教学设计》文中指出数列在整个中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处于一个知识汇合点的地位,很多知识都与数列有着密切联系,过去学过的数、式、方程、函数、简易逻辑等知识在这一章均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应用,而学习数列又为后面学习数列与函数的极限等内容作了铺垫.因而,研究数列的教学设计可以洞察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一般规律,进而在高中数学教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更为坚实的桥梁.本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以文献综述和分析为主,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教学设计的定义、理论基础、基本特征、模式;回顾了关于数列教学的相关研究、新课标对数列的要求;以及数列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的相关研究.第二部分是案例分析,其中第一个案例是《数列第一节课》(概念课),侧重于探讨三个焦点:(1)先前知识对理解数列概念的影响?(2)概念变式(实例,标准变式与非标准变式,概念变式与非概念变式)的合理运用?(3)数列概念理解的层次?第二个案例是《数列求和》(技能训练课),侧重于探讨四个焦点:(1)数列求和涉及哪些基本技能?(2)如何把握技能训练的序与度?(3)熟能生巧还是熟能生厌?(4)如何超越技巧?第三个案例是《汉诺塔游戏》,侧重于五个焦点:(1)为什么要提倡数学探究?(2)数学探究活动的基本特征?(3)如何评价一堂探究性的数学课?(4)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探究教学中的作用?(5)数学探究课对教师本身的要求?在上述文献研究与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论文的最后还对数列的教学及相关的教师培训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林炳宗,黄天华[5](2005)在《从高考题谈解题的情景转换》文中研究表明
马守明[6](2001)在《从高考题谈“范围问题”的处理方法》文中研究说明 在数学中,我们称求某一变量的取值范围的问题为“范围问题”.求范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是高考命题的热点.2000年高考理科试题有两道大题一道小题考查范围问题,本文就2000年的高考题谈求变量取值范围的策略与方法.
邓玉明[7](1999)在《从高考题谈解题的情景转换》文中研究表明在物理解题中,有时会出现题述的情景比较陌生、复杂或模糊,从而导致解题思路不清或受阻中断的情形。这时,不要死钻牛角尖,而应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通过适当、巧妙的转换处理,把题述物理情景
二、从高考题谈“范围问题”的处理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高考题谈“范围问题”的处理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SOLO理论下高中生直线参数方程理解水平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的问题 |
1.4 研究的目的 |
2、文献综述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数学理解 |
2.1.2 SOLO分类理论 |
2.2 研究综述 |
2.2.1 数学理解的本质 |
2.2.2 数学理解的模型与层次 |
2.2.3 SOLO分类理论的内涵 |
2.2.4 SOLO分类理论的应用 |
2.2.5 直线参数方程解题研究 |
2.2.6 直线参数方程教学研究 |
3、研究设计 |
3.1 研究思路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法 |
3.2.2 问卷测试法 |
3.2.3 统计分析法 |
3.3 被测试对象的选取与编码 |
3.4 测试卷的编制 |
3.4.1 测试卷内容维度划分与水平划分 |
3.4.2 测试卷试题组成及评分细则 |
3.5 测试卷正式施测 |
4、高中生直线参数方程理解水平数据分析 |
4.1 高中生直线参数方程各维度理解水平现状分析 |
4.1.1 高中生直线参数方程概念及形式的理解水平 |
4.1.2 高中生直线参数方程t的几何意义应用的理解水平 |
4.1.3 高中生直线参数方程综合应用的理解水平 |
4.2 高中生直线参数方程各维度题目的答题情况分析 |
4.2.1 高中生直线参数方程概念及形式理解水平的答题示例分析 |
4.2.2 高中生直线参数方程t的几何意义应用理解水平的答题示例分析 |
4.2.3 高中生直线参数方程综合应用理解水平的答题示例分析 |
4.3 不同层次学生各维度下理解水平的差异性分析 |
4.3.1 不同层次学生直线参数方程概念及形式的理解水平分析 |
4.3.2 不同层次学生直线参数方程t几何意义应用的理解水平分析 |
4.3.3 不同层次学生直线参数方程综合应用的理解水平分析 |
4.4 不同学校学生直线参数方程理解水平的差异性分析 |
4.5 高中男女生直线参数方程理解水平的差异性分析 |
4.6 高中文理科生直线参数方程理解水平的差异性分析 |
5、研究结论与教学建议 |
5.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5.1.1 高中生直线参数方程的理解水平现状 |
5.1.2 高中不同层次学生直线参数方程的理解水平差异情况 |
5.1.3 高中生学校、性别、文理科不同学习直线参数方程的差异情况 |
5.2 教学建议 |
5.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高中生直线参数方程理解水平测试卷 |
致谢 |
(2)高中生历史认识能力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概念解读 |
(二) 选题缘由 |
(三) 研究综述 |
(四) 研究思路 |
(五) 研究重难点与创新点 |
一、历史认识的开始 |
(一) 认识动机的产生 |
(二) 鉴别与分析史料 |
二、引发历史想象 |
(一) 历史想象在培养历史认识能力中的作用 |
(二) 引发历史想象的教学实践 |
三、进行历史解释 |
(一) 历史解释在培养历史认识能力中的作用 |
(二) 进行历史解释的教学实践 |
四、形成历史理性 |
(一) 历史理性在培养历史认识能力中的作用 |
(二) 形成历史理性的教学实践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高中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高中物理考纲对数学和物理结合能力的要求 |
(二)数学思想方法与物理解题的关系 |
(三)数学成绩和物理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
二、研究的方法 |
三、研究的内容 |
四、研究的意义 |
五、研究的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二章 数学思想方法与物理结合的理论探索 |
一、迁移理论的概念 |
二、迁移理论的研究 |
三、数学思想方法在物理教材中的迁移 |
四、数学思想方法在物理问题中的迁移对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
第三章 高考物理试题中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及举例 |
一、数学思想方法 |
(一)数学思想方法的界定 |
(二)数学思想方法的分类与特征 |
二、黑龙江省高考物理试题中数学思想方法应用总结 |
三、高考物理试题中数学思想方法例题分析 |
(一)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
(二)分类讨论思想方法 |
(三)极限思想方法 |
(四)函数与方程思想方法 |
(五)转化与化归思想方法 |
第四章 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相关调查研究 |
一、问卷调查的研究与设计 |
(一)调查的目的 |
(二)调查的样本 |
(三)调查的方法 |
(四)问卷的设计 |
二、调查的数据与分析 |
(一)学生基本信息 |
(二)问卷完成质量调查 |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
第五章 成因分析和对策研究 |
一、高中生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现状 |
(一)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 |
(二)学生视角原因分析 |
(三)教师视角原因分析 |
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策略 |
(一)创设数学情境,挖掘数学思想方法 |
(二)深入剖析试题,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
(三)主动操练应用,形成数学思想方法 |
(四)加强课后反思,升华数学思想方法 |
结论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高中数学“数列”单元的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课题的提出 |
1.1 数列教学的重要性 |
1.1.1 在数学中的地位 |
1.1.2 在高考中的地位 |
1.1.3 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 |
1.2 研究的意图与问题 |
1.2.1 运用教学设计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
1.2.2 研究的主要问题 |
1.3 研究方法与客观条件 |
1.4 论文框架 |
第2章 研究综述 |
2.1 关于教学设计的相关研究 |
2.1.1 教学设计的定义 |
2.1.2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
2.1.3 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 |
2.1.4 教学设计的模式 |
2.1.5 当前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
2.2 关于数列教学的相关研究 |
2.2.1 教学研究 |
2.2.2 解题研究 |
第3章 数列单元的教学设计 |
3.1 现状调查 |
3.1.1 一线教师如何看待数列的教学设计 |
3.1.2 学生期望的数列的教学设计 |
3.2 教学设计 |
3.2.1 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 |
3.2.2 学情分析 |
3.2.3 聚焦核心概念与思想方法 |
3.2.4 教法分析 |
3.2.5 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在本单元教学中的作用 |
3.2.6 关于课堂教学评价方面的考虑 |
3.3 具体的教学计划与设施建议 |
3.3.1 教学计划 |
3.3.2 实施建议 |
第4章 案例分析 |
4.1 案例一:数列第一课(概念理解) |
4.1.1 案例概述 |
4.1.2 背景介绍 |
4.1.3 教学设计 |
4.1.4 教学片段选摘 |
4.1.5 课堂反馈 |
4.1.6 焦点分析 |
4.2 案例二:数列求和(技能训练) |
4.2.1 案例概述 |
4.2.2 背景介绍 |
4.2.3 教学设计 |
4.2.4 教学片段选摘 |
4.2.5 焦点分析 |
4.3 案例三:汉诺塔游戏(数学探究) |
4.3.1 案例聚焦:数学探究 |
4.3.2 背景介绍 |
4.3.3 教学设计 |
4.3.4 教学片段选摘 |
4.3.5 焦点分析 |
第5章 教学建议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5.1 教学建议 |
5.2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A |
附录B |
致谢 |
四、从高考题谈“范围问题”的处理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SOLO理论下高中生直线参数方程理解水平的调查研究[D]. 蒋蓉. 大理大学, 2020(06)
- [2]高中生历史认识能力的培养[D]. 李文秀.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1)
- [3]高中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相关研究[D]. 栗晓倩.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7(06)
- [4]高中数学“数列”单元的教学设计[D]. 高莉芳. 苏州大学, 2007(11)
- [5]从高考题谈解题的情景转换[J]. 林炳宗,黄天华. 福建中学数学, 2005(01)
- [6]从高考题谈“范围问题”的处理方法[J]. 马守明. 数学教学通讯, 2001(01)
- [7]从高考题谈解题的情景转换[J]. 邓玉明. 物理教师, 199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