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异步电动机双笼转子铜条断裂分析与更换工艺(论文文献综述)
郭小帅[1](2020)在《电动机及离心泵组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方法研究》文中认为在石油化工行业中,机泵装置在整个系统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装置的心脏”。机泵设备为介质输送提供动力,而输送的介质往往是高温高压、腐蚀、有毒性、易燃易爆等特点,一旦机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会造成一系列严重后果,轻则造成经济损失、环境污染,重则可能导致人身伤亡等灾难性后果。因此,对电动机及离心泵实施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很有必要。本文主要对电动机转子断条故障进行了研究、对离心泵入口处的三通过滤器内流体的流动状态进行了模拟分析、针对某电厂离心泵振动过大的问题,分析了产生振动的原因,给出了治理建议。(1)针对电动机转子断条故障,通过搭建电动机故障诊断实验台,模拟电动机转子断条故障。在空载状态和满载状态下分别获取了正常电机、断条电机的定子电流信号和振动信号。对采集到的信号分析处理后得知:电动机在空载情况下运行时,外界因素对电机的影响比较小,相比于电流信号,振动信号更能明显地识别出电动机转子断条故障特征频率。当电动机在满载状态下运行时,由于电动机受到负载、电压、噪声信号等的影响,故障电机的振动信号频率成分变得非常复杂,故障特征频率很难被区分开来,很容易对电机故障识别造成误判。但是电流信号能很清楚的辨别出电动机转子断条故障,并且故障特征频率明显。(2)主要对三通过滤器进行了实体建模,然后将模型导入到ANSYS Fluent中进行处理,抽取流体域。在Mesh中对抽取的流体域进行网格划分。设置好边界条件后,模拟了在不同流速下,对流体经过过滤器时的速度场和压力场进行了分析,可知当介质经管道进入过滤器后,流体在过滤器滤网处产生了漩涡。在过滤器直角弯处,流体流向发生了突变,并且由于直角弯处过滤网的过流面积突然减小,使得经过此处的流体的流动速度突然增大,流动方向发生了严重絮乱,流体在此处形成了不稳定流动。在三种流速下,截面的压力梯度变化趋势相同,过滤器入口处压力最大,在流经过滤器滤网附近的压力最小,入口流速不同,过滤器内外压强差也不同,流速越大,压强差越大。(3)对某电厂脱硫泵在运行过程中振动过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指出造成泵体振动的主要原因是流体激振引起的,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郭林[2](2019)在《计及趋肤效应的鼠笼电动机转子断条及无载测试研究》文中认为鼠笼感应电动机因其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可靠性高、使用方便以及能适用于各种复杂的工况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中。中大型鼠笼电动机一般采用深槽、双鼠笼等转子槽型,利用趋肤效应增大启动转矩,降低启动电流。尽管利用趋肤效应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电动机启动性能,但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作用,例如,增大了建立双鼠笼电动机转子断条模型的难度;使得双鼠笼电动机外笼断条较难识别,判断断条数量难上加难;影响了鼠笼电动机无载测试的准确程度等。本文以分层法为解决趋肤效应的基本方法,贯穿全文,研究了计及趋肤效应的双鼠笼电动机建模,转子断条稳态暂态分析及故障诊断,研究了趋肤效应对无载测试影响及在不增加成本情况下提高无载测试准确程度的方法。本文首先使用分层法对双鼠笼电动机转子稳态电流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共端环型与独立端环型双鼠笼电动机转子电流分布的统一计算方法,量化分析了算例电动机不同转差率下的转子电流分布规律,同时通过对比发现采用独立端环型还是共端环型模型对双鼠笼电动机转子稳态电流分布特性影响不大,为后文简化双鼠笼电动机转子模型提供理论基础。对双鼠笼电动机转子模型进行了合理简化,提出了基于等效深槽的计及趋肤效应的双鼠笼电动机转子多回路模型。忽略端环结构对转子电流分布的影响,独立端环与共端环型双鼠笼电动机统一用共端环转子模型,使用等效深槽阻抗代替原有上、下笼各自阻抗,使用分层法对不同断条状态等效深槽参数进行计算,建立基于等效深槽的双鼠笼电动机多回路方程,模型方程维数与单鼠笼电动机相当。讨论了不同断条情况下多回路方程结构及参数的修正。研究了基于等效深槽双鼠笼电动机多回路模型的转子稳态电流计算方法。对四种不同断条情况下双鼠笼电动机转子电流分布规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当双鼠笼电动机上笼断条时,与断条位置相邻槽中上笼电流高于其他槽中上笼电流,断条处下笼电流明显高于非断条处下笼电流,断条中心位置下笼电流最大;下笼断条时,断条处上笼电流高于非断条处上笼电流,且随着转差率增大这种表现更加明显。首次发现,断条所在极以外的槽总电流及上、下笼电流,均以1极为周期呈正弦规律分布,波峰位于距断条处0.5极、1.5极、2.5极、3.5极处,波谷位于距断条处1极、2极、3极处,且堵转运行时比额定运行时振幅大,该正弦分布振幅与故障特征比值呈正相关性,其振幅大小反映了转子电流不平衡程度大小;当上笼一根导条断裂后最易发生断条的位置为与断条位置相邻两槽中上笼导条,其次是正弦分布波峰处的上笼导条;当下笼一根断条后,最易发生断条的位置为断条槽上笼;上笼断条故障特征比值与转差率s基本呈递增关系,而下笼断条故障特征比值与转差率s基本呈递减关系。为了研究转子断条情况下双鼠笼电动机的启动过程,本文提出使用分层法将需考虑转子导条趋肤效应的双鼠笼电动机转子模型转变为无趋肤效应的多鼠笼结构转子模型,首次建立了计及趋肤效应的双鼠笼电动机多回路暂态模型。将该模型用于双鼠笼电动机拖动系统空载试车启动过程暂态分析,提出使用同步提取短时傅里叶变对双鼠笼电动机定子启动电流进行时频分析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定义了用于判别早期上、下笼断条及上笼半极内连续断条根数的幅频面夹角,当幅频面夹角为负值时,双鼠笼电动机发生下笼断条故障;当幅频面夹角为正值时,双鼠笼电动机发生上笼断条故障,上笼连续断条数越多,幅频面夹角越大。定义了可以判断上笼导条大致断裂数目的时频面夹角,断条数越多,时频面夹角越大。研究了趋肤效应对无载测试的影响,发现趋肤效应使得无载测试所得转差率、过载系数增高,效率降低,采用圆图法测试所得功率因数增高,采用等值电路法所得功率因数降低。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虚拟变频软件算法,对原有无载测试设备进行了改造,使用所得基于虚拟变频技术的无载测试系统对三种不同规格防爆电动机进行了无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虚拟变频技术能够在不增加硬件成本的情况下,提高无载测试准确程度。
魏宇[3](2019)在《纯电动汽车用双笼铜转子高性能异步电机的研制》文中提出随着全球汽车的需求日益增多,汽车带来的排气污染以及能源危机等影响汽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新能源汽车相较于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具有设计结构简单,清洁高效等诸多优点。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高效率、高功率密度以及高可靠性的驱动电机一直是研究的重点。纯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一种,机械结构简单,生产难度和成本较低。随着功率半导体以及电机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纯电动汽车的发展水平迅速提高,提高纯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的性能成为一个迫切的需求。通过对四种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外形结构、电机性能和经济成本的对比发现,交流异步电机在纯电动汽车的应用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其中,双笼铜转子异步电机具有更高的效率、功率密度和可靠性,可以在不显着增加制造成本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驱动电机的性能,使电机的效率和输出特性接近理想的驱动电机的要求,在纯电驱的动汽车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本文对纯电动汽车的双笼铜转子异步电机进行了研制,主要包括如下几个部分:第一,双笼铜转子异步电机的电磁设计。根据电机设计的基本原理,确定了双笼铜转子异步电机的设计方案。通过磁路法计算得到驱动电机定子和转子的参考尺寸,绕组数据和电机性能参考参数。第二,双笼铜转子异步电机的有限元分析。通过Maxwell电机仿真软件计算出铁芯材料及铝、铜黄铜三种不同转子导条材料对电机性能参数的影响以及不同铁芯长度、气隙宽度以及定转子槽数配比对电机性能的影响。前者结果表示铜转子异步电机相对于铝和黄铜转子来说更适合应用于纯电动汽车中,后者计算结果得到了上述影响电机性能参数的较优值。第三,以第二部分得到的结论为参考,制造样机。先对定子和转子铁芯进行加工,再对双笼铜转子进行加工,接着对定子进行加工,最后装配并加以初步验证,得到可以进行下一步测试的样机。第四,通过测功平台获得样机的各项性能参数,与同等容量的铝转子驱动电机性能参数作比较,证明双笼铜转子电机性能优于铝转子驱动电机性能。
朱雨亮[4](2019)在《基于振动测试的大中型高压异步电动机的状态评价和故障诊断》文中指出大中型高压异步电动机作为包钢各类设备传动系统的动力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稳定运行关系着整个包钢的顺利生产。大中型高压异步电动机由于设计、负载、部件磨损、安装等因素,导致有些电机在线运行中出现振动超标的故障。这种振动超标的运行状态会给设备造成隐患。所以在掌握电机结构和原理的基础上,通过故障诊断技术,对存在问题的高压电机进行故障诊断和分析,并提出检修建议,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包钢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及《包钢设备状态发布系统》平台,借助检测仪器,长期对包钢各厂矿大量的重点高压异步电机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并进行检修验证,总结各类故障的特性,积累经验。大中型高压异步电动机的振动分为电气因素振动和机械因素振动。电气方面,磁场不均匀、笼条断裂、气隙不均匀等都会引起电磁振动。机械方面,转子不平衡、滚动轴承故障、滑动轴承故障、转轴缺陷、零部件碰磨等,都会引起电机振动,对于不同的振动类型,其频谱有着各自的特点,采用的故障诊断方法和手段也有区别。滚动轴承的故障是最常见的故障类型,通过滚动轴承各组件特征频率的分析和计算,与实际采集的振动信号进行对比,可判别出滚动轴承的故障。但由于早期振动信号微弱,采集数据噪声干扰严重,造成判断的不准确。EMD—经验模态分析法可以有效的分析非平稳的信号,基于电流分析的滚动轴承的故障诊断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对于不平衡的振动,机理比较简单,也比较有规律,较好分析和判断,基于LabVIEW的电机转子不平衡故障诊断方法可以进行图形化编程和快速的计算,基于二代小波变换的电机转子不平衡故障检测方法可有效的消除噪声的干扰,准确性较高。对于碰磨引起的振动,频谱图中n?和1/n次谐波比较明显。松动引起的振动,频谱图中基频和1/n次谐波比较明显。信号在幅值上分析,通过波形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有效值等,研究波形幅值的概率分布。傅里叶变换,使信号分解成不同简谐信号的叠加,并进幅值谱分析、功率谱分析、倒频谱分析和相位谱分析。短时傅里叶变换克服了傅里叶变换在时域没有分辨能力的缺点,维格纳(谱)分布是两个信号内积的傅里叶变换。小波分析的发展,很好的解决了时间和频率分辨力的矛盾。线下检修的转子,利用申克HM6U型动平衡机进行动平衡校验,动平衡机可直观地显示出受检转子的剩余不平衡量和相位。以一台风力发电机转子为例,介绍动平衡机的操作流程。对于在线转子,影响系数法,是一种常用的在线平衡方法,通过矢量的运算和三角函数的运算,可求出需加重的质量和相位,能够快速准确的处理现场平衡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分别利用本特利SCOUT100数据采集器、宝钢Telesen 8833便携式数据采集器、郑州机械研究所VMS-04B型振动监测分析与平衡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对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滚动轴承故障、平衡故障、碰磨故障和支持刚度不足的故障案例进行数据采集、频谱分析,作出故障判断,并通过检修,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
肖翔[5](2017)在《鼠笼式异步电机转子故障及其程度的诊断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工业应用中,鼠笼式异步电机由于长期频繁启停或者不间断运行可能会发生故障。这些故障可能导致整个系统产生波动甚至可能引发更严重的故障,不仅影响正常生产,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危害人身安全。所以,电机故障诊断这一研究课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传统的MCSA方法是直接对稳态电流进行分析,可以有效地判定电机是否存在故障,但是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这种诊断方法缺乏及时性并且可能难以有效识别出转子故障。这是因为故障特征分量幅度远小于电源基波分量,但频率却接近基波频率,在频域内容易被基波所覆盖。另一方面,也无法判定转子故障的严重程度。本文以电机启动时的瞬态电流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利用信号处理与曲线拟合方法对电机转子不对称故障及其程度的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对多种信号处理方法如时频分析方法、FrFT进行原理分析,并用仿真故障数据和实际电机的转子断条故障稳态电流数据对各算法进行分析与测试。2.采用Ansoft Maxwell软件,建立合适的笼型异步电机及转子不对称故障模型,并采用小波变换方法提取瞬态故障特征信号。然后,分别利用STFT、EMD、WT、SWT、FrFT算法,对得到的故障特征电流数据进行分析比较。3.提出了一种基于曲线拟合的转子不对称故障程度检测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小波变换实现对转子不对称故障的识别,然后提出了一种故障程度指标,并通过仿真实验确定了故障阈值,实现转子不对称故障程度的判断。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判断出转子不对称故障的程度。
杜兴远[6](2015)在《矿用双绕组双速双笼感应电动机的电磁设计与工艺研究》文中提出矿用双绕组双速双笼三相感应电动机(以下简称样机),作为煤块输送机长期工作于高温湿热易爆环境,且在工作过程中经常发生煤块堆积现象,因此对样机的电磁性能、结构性能要求高,其电磁设计、工艺要求等需要考虑更多的问题。本文针对样机在电磁设计与产品试制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展开研究。首先,根据样机的应用背景及运行要求,对样机的结构、主要尺寸、重要参数等进行了设计选取。其次,根据样机的电磁设计特点,研究了定子槽漏抗的计算方法,进而在VB 6.0平台上编写了一套电磁设计程序,并将电磁设计结果与第三方的设计结果以及样机的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第三,建立了样机的有限元计算模型,通过计算得到了样机的起动电流、起动转矩和最大转矩,并有效减小了相应的计算误差;在此基础上,利用有限元法分别计算了双笼转子的槽漏抗和集肤效应系数,并将集肤系数曲线拟合入电磁设计程序中。第四,总结了样机装配流程中较为特殊的工艺步骤,并研究了隔爆面防锈工艺和定子绕组绝缘浸漆工艺。第五,对硅钢片的磁化曲线与损耗曲线进行了实测,并将实测结果编写入电磁设计程序,从而提高了电磁设计程序的准确性与实用性。最后,利用本文修正后的电磁设计程序,优选了样机设计方案。结果表明,本文编写的电磁设计程序功能较强、使用方便,计算结果基本正确;有限元法对有关电磁性能的计算精度明显高于电磁设计的精度;对样机特殊加工流程的梳理及工艺试验的研究,保证了样机的生产质量与运行可靠性,对产品的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陈邦文[7](2011)在《双鼠笼型高压电动机转子笼条断裂的分析与处理》文中指出本文着重分析双鼠笼高压电动机转子笼条断裂的原因,并结合实际进行科学的处理,保证电动机的安全可靠运行。
索霞,陈广林,高洪兴[8](2011)在《高压电机故障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高压电动机的故障及烧毁的原因进行了各方面的分析,对高压电机故障及故障性质、现场采取的措施做了详细的阐述。
云晓春[9](2010)在《三相异步电动机过热原因的分析及处理》文中认为本文介绍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结构、工作环境和运行方式,并从三相异步电动机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分析了电动机过热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
安山[10](2010)在《防止大中型异步电动机笼型转子导条断裂技术应用》文中指出本文分析了牡二厂引风机、送风机电机转子导条断裂的原因,介绍了牡二厂应用在防断条技术取得的优秀成果。经过运行证明是可靠的,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二、异步电动机双笼转子铜条断裂分析与更换工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异步电动机双笼转子铜条断裂分析与更换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电动机及离心泵组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
1.2.2 电动机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
1.2.3 离心泵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
1.3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电动机及离心泵组故障诊断机理 |
2.1 电动机结构和原理 |
2.1.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 |
2.1.2 三相异步电动机工作原理 |
2.2 电动机转子断条故障机理 |
2.2.1 电动机转子断条电流信号特征 |
2.2.2 电动机转子断条振动信号特征 |
2.3 电动机气隙偏心故障机理 |
2.3.1 电动机气隙偏心电流信号特征 |
2.4 感应电动机轴承故障机理 |
2.4.1 电动机轴承故障振动信号特征 |
2.5 绕组短路故障机理 |
2.5.1 电动机绕组短路振动信号故障特征 |
2.6 离心泵结构及原理 |
2.6.1 离心泵结构 |
2.6.2 离心泵原理 |
2.7 离心泵汽蚀特性 |
2.7.1 汽蚀机理 |
2.7.2 汽蚀余量 |
2.7.3 汽蚀与振动 |
2.8 离心泵流量与振动 |
2.9 管道应力分析 |
2.9.1 管道柔性化设计 |
2.9.2 泵管道支架设计 |
2.10 离心泵内部结构故障机理 |
第三章 电动机转子断条故障诊断研究与分析 |
3.1 引言 |
3.2 电动机故障诊断试验台设计方案 |
3.2.1 实验平台的搭建 |
3.3 传感器的选择与测点布置 |
3.3.1 振动传感器 |
3.3.2 电流传感器 |
3.3.3 转速传感器 |
3.4 测点布置及安装方式 |
3.5 数据采集平台搭建 |
3.6 电动机断条故障加工方案 |
3.7 电动机转子断条实验分析 |
3.7.1 三相异步电动机断条故障仿真分析 |
3.7.2 基于电流信号的转子断条故障诊断 |
3.7.3 基于振动信号的转子断条故障诊断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离心泵入口管路的三通过滤器模型建立与数值模拟 |
4.1 引言 |
4.2 几何模型建立 |
4.3 网格划分 |
4.4 湍流模型的选择 |
4.4.1 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 |
4.4.2 常见湍流模型及用法 |
4.5 边界条件设置 |
4.6 模拟结果及分析 |
4.6.1 不同流速状态下速度场对比分析 |
4.6.2 不同流速状态下压力场对比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某电厂脱硫泵机组设备振动抑制方法研究 |
5.1 引言 |
5.2 设备振动监测数据分析 |
5.2.1 测点布置 |
5.2.2 数据采集 |
5.2.3 数据分析 |
5.2.4 建议采取措施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2)计及趋肤效应的鼠笼电动机转子断条及无载测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
1.2 鼠笼型电机故障数学模型研究现状 |
1.3 鼠笼型电机测试技术的研究现状 |
1.4 鼠笼断条故障机理 |
1.5 感应电机转子故障诊断方法研究现状 |
1.6 目前存在的问题 |
1.7 主要研究内容 |
2 计及趋肤效应的双鼠笼电动机转子电流稳态分布 |
2.1 引言 |
2.2 分层法分析基础 |
2.2.1 分层法概述 |
2.2.2 电流均匀分布矩形导体槽参数求取 |
2.3 双鼠笼电动机等效电路及转子支路分层处理 |
2.3.1 独立端环型双鼠笼电动机转子支路等效变换及分层处理 |
2.3.2 共端环型双鼠笼电动机转子支路等效变换及分层处理 |
2.4 双鼠笼电动机转子稳态电流分布计算 |
2.4.1 独立端环型双鼠笼电动机转子稳态电流分布计算 |
2.4.2 共端环型双鼠笼电动机转子稳态电流分布计算 |
2.4.3 同时适用于两种型式双鼠笼电动机转子稳态电流分布计算 |
2.5 算例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3 计及趋肤效应的双鼠笼电动机转子断条稳态分析 |
3.1 引言 |
3.2 转子回路模型及其简化 |
3.2.1 普通鼠笼型电动机转子回路模型 |
3.2.2 双鼠笼型电动机转子回路模型 |
3.2.3 双鼠笼型电动机转子回路模型简化 |
3.2.4 不同断条情况下等效深槽状态 |
3.3 双鼠笼三相异步电动机电感参数计算 |
3.3.1 定子侧电感参数计算 |
3.3.2 转子侧电感参数计算 |
3.3.3 定转子间互感 |
3.4 计及趋肤效应的转子等效槽参数计算 |
3.4.1 计及趋肤效应的A状态等效槽参数数值计算 |
3.4.2 计及趋肤效应的B状态等效槽参数数值计算 |
3.4.3 计及趋肤效应的C状态等效槽参数数值计算 |
3.5 计及趋肤效应的双鼠笼电动机多回路稳态模型 |
3.5.1 双鼠笼电动机多回路稳态方程 |
3.5.2 不同断条情况下回路方程的修正及其参数确定 |
3.6 基于等效深槽的双鼠笼电动机稳态电流计算 |
3.7 实例仿真 |
3.7.1 不同断条等效深槽参数与转差率关系 |
3.7.2 上笼断条转子电流分布情况 |
3.7.3 下笼断条转子电流分布情况 |
3.7.4 双鼠笼电动机断条发展趋势 |
3.7.5 不同断条情况下故障特征分析 |
3.8 对比分析 |
3.9 本章小结 |
4 计及趋肤效应的双鼠笼电动机转子断条故障诊断 |
4.1 引言 |
4.2 区分上、下笼断条及判断断条根数可行性分析 |
4.2.1 区分上、下笼断条可行性分析 |
4.2.2 判断故障严重程度 |
4.3 计及趋肤效应的双鼠笼电动机鼠笼断条模型 |
4.3.1 用于电动机暂态分析的分层法 |
4.3.2 双鼠笼电动机转子侧多回路模型 |
4.3.3 双鼠笼电动机多回路方程及运动方程 |
4.3.4 鼠笼断条情况下的回路方程修正 |
4.4 同步提取短时傅里叶变换SESTFT |
4.5 仿真实验 |
4.5.1 对比验证 |
4.5.2 双鼠笼电动机早期断条识别及根数判断 |
4.5.3 上笼连续与非连续断条数判别 |
4.6 本章小结 |
5 趋肤效应对无载测试的影响及虚拟变频技术的应用 |
5.1 引言 |
5.2 无载测试简介 |
5.2.1 圆图法 |
5.2.2 等值电路法 |
5.3 趋肤效应对鼠笼型电动机无载测试的影响 |
5.3.1 趋肤效应对阻抗参数的影响 |
5.3.2 对转差率的影响 |
5.3.3 对功率因数的影响 |
5.3.4 对效率的影响 |
5.3.5 对过载系数的影响 |
5.4 基于虚拟变频技术的无载测试系统 |
5.4.1 原始阻抗参数的求取 |
5.4.2 转子笼条电阻r_s、槽漏抗x_s与转差率s关系式的求取 |
5.4.3 去趋肤效应后电阻、电抗参数以及堵转参数的求取 |
5.4.4 基于虚拟变频技术的鼠笼电动机无载测试系统 |
5.5 虚拟变频技术的应用 |
5.5.1 虚拟变频技术在圆图法无载测试中的应用 |
5.5.2 虚拟变频技术在等值电路法无载测试中的应用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VIMAT装置 |
附录B 圆图法原理及解析圆图法 |
附录B.1 串联阻抗电路的圆图 |
附录B.2 异步电动机的圆图 |
附录B.3 由圆图法求异步电动机的性能参数 |
附录B.4 由试验方法求异步电机的圆图 |
附录B.5 解析圆图法的数学模型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纯电动汽车用双笼铜转子高性能异步电机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新能源汽车发展概况 |
1.1.2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系统发展概况 |
1.1.3 国内外汽车驱动电机系统发展现状 |
1.2 研制双笼铜转子异步电机的必要性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章 电动汽车用高性能异步电机的设计方法 |
2.1 高性能异步电机的特点 |
2.1.1 降低电机损耗的设计方法 |
2.1.2 提高功率密度的方法 |
2.2 双笼铜转子异步电机的定子设计 |
2.2.1 定子槽型设计 |
2.2.2 定子绕组设计 |
2.3 双笼铜转子异步电机的转子设计 |
2.3.1 双笼铜转子异步电机的转子槽型的设计 |
2.3.2 铜转子端环设计 |
2.4 铜转子电机轴承的选择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铜转子异步电机的电磁设计计算 |
3.1 引言 |
3.2 铜转子异步电机电磁设计计算 |
3.3 额定参数与规格尺寸 |
3.3.1 额定参数 |
3.3.2 定子铁芯数据 |
3.3.3 定子槽参数 |
3.3.4 转子铁芯数据 |
3.3.5 定子绕组数据 |
3.3.6 等效磁路计算 |
3.4 通过电磁场设计软件进行电磁设计分析 |
3.4.1 选择定子槽数 |
3.4.2 定子槽型 |
3.4.3 转子槽型 |
3.4.4 转子槽数的确定 |
3.4.5 绕组设计 |
3.4.6 仿真结果 |
3.5 软磁材料的选择对性能影响分析 |
3.6 导条材料的选择对性能影响分析 |
3.7 气隙的选择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铜转子异步电机有限元分析 |
4.1 电机电磁场有限元分析理论基础 |
4.1.1 时变电磁场基本理论 |
4.1.2 电动机的电磁设计2D有限元分析 |
4.2 电机有限元模型 |
4.2.1 电机的二维瞬态场分析 |
4.2.2 电机仿真条件 |
4.3 电机瞬态场仿真计算 |
4.3.1 电机运行特性分析 |
4.3.2 电机磁场分析 |
4.4 结构参数对电机特性的影响 |
4.4.1 气隙宽度对性能特性的影响 |
4.4.2 铁芯长度对电机特性的影响 |
4.4.3 定转子槽配合对电机性能的影响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电动汽车用高性能异步电机样机试制 |
5.1 铁芯冲片设计和加工 |
5.1.1 定子冲片外型和定子效果图 |
5.1.2 转子冲片外型和转子效果图 |
5.1.3 超薄硅钢的加工 |
5.2 铜转子的加工 |
5.2.1 端环的设计和制作 |
5.2.2 转子导条的安装 |
5.2.3 焊接工艺选择 |
5.2.4 钎料的选择 |
5.2.5 铜转子的焊接 |
5.3 定子的加工 |
5.3.1 定子嵌线 |
5.3.2 绝缘处理 |
5.4 编码器选择和安装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电机性能参数测试 |
6.1 静态测试 |
6.1.1 定子绕组冷态电阻电感测量 |
6.1.2 绝缘测试 |
6.1.3 耐压测试 |
6.2 空载测试 |
6.2.1 空载测试结果 |
6.3 台架测试 |
6.3.1 测试设备 |
6.3.2 测试方法 |
6.3.3 测试结果 |
6.3.4 性能比较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基于振动测试的大中型高压异步电动机的状态评价和故障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大中型高压异步电动机介绍及国内外发展状况 |
1.2 大中型高压异步电机在包钢各厂矿的使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
1.3 引起大中型高压电机振动的原因 |
1.4 包钢各厂矿大中型电机产生振动的原因总结 |
1.5 包钢各厂矿对大中型异步电机的振动监测和分析 |
1.6 振动故障的处理 |
1.7 本章小结 |
2 大型异步电动机故障振动信号特征和诊断方法 |
2.1 大型异步电动机滚动轴承故障的振动信号特征和诊断方法 |
2.1.1 滚动轴承振动故障机理 |
2.1.2 滚动轴承故障振动特征 |
2.1.3 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的方法 |
2.2 大型异步电机转子不平衡振动机理分析 |
2.2.1 转子不平衡故障机理 |
2.2.2 转子不平衡的故障特征 |
2.2.3 转子不平衡故障的诊断方法 |
2.3 大型异步电机转子与静止部件摩擦振动机理分析 |
2.3.1 转子碰磨机理 |
2.3.2 转子碰磨振动故障特征 |
2.4 大型异步电机转子支撑部件松动的振动机理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基于振动测试方法及信号处理的分析方法 |
3.1 振动信号的时域分析 |
3.2 振动信号的频域分析 |
3.3 振动信号的时频域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大中型异步电动机转子平衡方法介绍 |
4.1 大中型异步电动机转子修理车间动平衡设备介绍 |
4.2 大中型异步电动机转子修理车间实施动平衡(案例) |
4.3 大型异步电机在线平衡方法 |
4.4 大型异步电机在线平衡(案例) |
4.5 本章小结 |
5 基于振动的电机故障诊断案例 |
5.1 滚动轴承故障导致的振动问题处理案例 |
5.2 平衡问题导致的振动问题处理案例 |
5.3 转子碰磨导致的振动问题处理案例 |
5.4 连接松动和支撑刚度不足导致的振动问题处理案例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5)鼠笼式异步电机转子故障及其程度的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 常用的异步电机故障诊断方法 |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主要工作 |
第2章 异步电机机理介绍和常见故障及分析方法 |
2.1 鼠笼异步电机的机理模型 |
2.1.1 笼型异步电机基本结构 |
2.1.2 笼型异步电机数学模型 |
2.2 电机转子故障 |
2.3 其他常见的电机故障类型 |
2.3.1 气隙偏心故障 |
2.3.2 定子故障 |
2.3.3 轴承故障 |
2.4 常见信号分析方法 |
2.4.1 短时傅里叶变换 |
2.4.2 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
2.4.3 小波变换 |
2.4.4 同步压缩小波变换 |
2.4.5 分数阶傅里叶变换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信号处理方法的转子不对称故障仿真分析 |
3.1 仿真瞬态故障数据分析 |
3.2 稳态故障数据实验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电机转子不对称故障的建模和启动瞬态故障的识别 |
4.1 SIMULINK环境下的异步电机转子故障建模 |
4.2 有限元分析方法介绍 |
4.3 MAXWELL环境下笼型异步电机的建模 |
4.4 电机启动瞬态的信号处理方法实验分析 |
4.4.1 FrFT应用于瞬态电流转子故障的识别 |
4.4.2 STFT应用于瞬态转子故障的识别 |
4.4.3 WT应用于瞬态转子故障的识别 |
4.4.4 SWT应用于瞬态转子故障的识别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曲线拟合的转子故障程度判断方法 |
5.1 故障阈值的曲线拟合方法 |
5.2 曲线拟合与WT应用于转子故障程度的判断 |
5.3 预警值、报警值的确定 |
5.4 诊断算法验证分析 |
5.4.1 正常转子的识别情况 |
5.4.2 转子不对称故障及严重程度的识别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详细摘要 |
(6)矿用双绕组双速双笼感应电动机的电磁设计与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矿用双绕组双速双笼感应电动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电磁设计研究现状 |
1.2.2 起动性能、最大转矩和转子槽漏抗计算的研究现状 |
1.2.3 工艺流程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
2 样机参数选型与电磁设计 |
2.1 引言 |
2.2 样机参数选型 |
2.2.1 主要尺寸的确定 |
2.2.2 气隙的确定 |
2.2.3 定子绕组的确定 |
2.2.4 定子绕组环流分析 |
2.2.5 定子绕组接法 |
2.2.6 定子槽形及尺寸的选择 |
2.2.7 转子槽数及槽形的选择 |
2.2.8 端环的确定 |
2.3 电磁计算软件的编写 |
2.3.1 定子槽漏抗的计算 |
2.3.2 关键计算流程 |
2.3.3 电磁计算软件的实现 |
2.4 样机电磁计算与分析 |
2.5 小结 |
3 样机电磁性能的有限元分析与计算 |
3.1 引言 |
3.2 电磁场分析有限元法及有限元软件FLUX简介 |
3.3 样机的有限元模型建立 |
3.4 样机电磁性能的有限元计算 |
3.5 转子槽漏抗的有限元计算 |
3.5.1 槽漏抗的计算方法 |
3.5.2 模型建立与计算 |
3.6 转子集肤效应的有限元计算 |
3.6.1 计算方法 |
3.6.2 建模与计算 |
3.7 电磁设计程序的改进 |
3.8 小结 |
4 样机试制的特殊工艺及试验 |
4.1 引言 |
4.2 样机绕组与铁心装配的特殊工艺流程 |
4.2.1 定子绕组下线工艺 |
4.2.2 双笼铜条转子焊接工艺 |
4.2.3 水冷机座装配工艺 |
4.3 样机的防爆工艺 |
4.3.1 样机隔爆面的防锈工艺 |
4.3.2 电机绕组接头耐水性工艺 |
4.3.3 定子绕组真空绝缘浸漆工艺 |
4.4 硅钢片测量试验 |
4.4.1 硅钢片磁性能测量 |
4.4.2 电磁程序的改进 |
4.5 小结 |
5 电磁设计方案的优选 |
5.1 引言 |
5.2 主要参数对电机性能的影响 |
5.3 方案选择 |
5.4 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双鼠笼型高压电动机转子笼条断裂的分析与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
2故障原因分析 |
2.1 |
2.2 |
2.3造成转子断笼条的原因分析 |
3处理方法及防范措施 |
3.1对断条的处理 |
3.2定子线圈检查处理 |
3.3科学合理地倒换和使用运行设备 |
3.4加强设备启动时的巡检 |
4结语 |
(8)高压电机故障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高压电动机故障的分类 |
2 高压电机定子故障 |
2.1 常见故障有以下几种 |
2.2 原因分析 |
2.3 防范措施 |
3 高压电机转子故障 |
3.1 故障机理 |
3.2 防范措施 |
3.3 对转子断笼分析 |
4 其他故障 |
5 结束语 |
(9)三相异步电动机过热原因的分析及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造成电动机过热的内部原因 |
2.1 定子绕组故障 |
2.1.1 三相定子绕组匝间短路、对地短路或漏电 |
2.1.2 定子绕组断路 |
2.1.3 三相定子绕组连接错误 |
2.2 转子故障 |
2.3 机械故障 |
2.4 转子铁芯与定子相摩擦 |
2.5 电动机通风系统不通畅 |
2.6 电动机绝缘老化 |
2.7 电动机的定、转子铁心轴向错位 |
2.8 调速电动机控制回路中的变频器故障 |
3 造成电动机过热的外部原因 |
3.1 电动机的过载运行 |
3.2 电源电压过高或过低 |
3.3 工作环境的影响 |
3.4 电动机频繁起动或正、反转次数过多 |
4 结束语 |
(10)防止大中型异步电动机笼型转子导条断裂技术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防断条改造的目的和意义 |
二、防断条改造的理论和实现方案 |
1. 防断条改造的基本原理 |
2. 引风机、送风机电机外笼断条的原因分析 |
3. 防断条的处理对策 |
三、防断条改造前后经济效益分析 |
四、结论 |
四、异步电动机双笼转子铜条断裂分析与更换工艺(论文参考文献)
- [1]电动机及离心泵组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 郭小帅.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2]计及趋肤效应的鼠笼电动机转子断条及无载测试研究[D]. 郭林.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9(04)
- [3]纯电动汽车用双笼铜转子高性能异步电机的研制[D]. 魏宇. 深圳大学, 2019(01)
- [4]基于振动测试的大中型高压异步电动机的状态评价和故障诊断[D]. 朱雨亮.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9(03)
- [5]鼠笼式异步电机转子故障及其程度的诊断研究[D]. 肖翔. 武汉科技大学, 2017(01)
- [6]矿用双绕组双速双笼感应电动机的电磁设计与工艺研究[D]. 杜兴远. 重庆大学, 2015(06)
- [7]双鼠笼型高压电动机转子笼条断裂的分析与处理[J]. 陈邦文. 广西电业, 2011(Z1)
- [8]高压电机故障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J]. 索霞,陈广林,高洪兴.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1(01)
- [9]三相异步电动机过热原因的分析及处理[J]. 云晓春. 广播电视信息, 2010(09)
- [10]防止大中型异步电动机笼型转子导条断裂技术应用[J]. 安山. 中国电力教育, 2010(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