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车道”心脏外科麻醉——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管理经验

“快车道”心脏外科麻醉——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管理经验

一、“快通道”心脏外科麻醉-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管理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郑鸿翔[1](2021)在《早期康复治疗对冠脉搭桥术后患者ICU获得性衰弱、谵妄及心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冠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术后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ICU获得性衰弱(Intensive care unit acquired weakness,ICU-AW)、谵妄及心脏功能不全。早期康复治疗用于非心外科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对CABG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的安全性和对ICU-AW及谵妄发生率的影响,尚有待研究。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的安全性,探索早期康复治疗对冠脉搭桥术后患者ICU-AW、谵妄发生率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某三甲心血管医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的冠脉搭桥术后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方案;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的冠脉搭桥术后患者63例作为观察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治疗方案。采用t检验,u检验,或x2检验对以下指标做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对患者ICU-AW、谵妄及安全性的影响:1.安全性评价指标:呕吐/误吸、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置管意外脱出、坠床/跌倒。2.ICU-AW指标:(1)ICU-AW发生率、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RC)肌力量表评分;(2)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及总住院时间。3.谵妄评价指标:研究对象的谵妄发生率、谵妄持续时间。4.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B型脑钠肽(BNP)、6分钟步行距离(6-MWT);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II)评分。结果1.观察组呕吐/误吸、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管道意外脱出、坠床/跌倒发生率较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ICU-AW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观察组=6.35%,p对照组=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4.917,95%CI:1.527~15.828,P<0.01);观察组MRC肌力评分为52.68±3.13,对照组MRC肌力评分为49.13±3.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5.549,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57.00±17.24)h、ICU治疗时间(8.06±1.81)d及总住院时间(16.13±2.56)d,少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71.75±19.04)h、ICU治疗时间(10.73±2.14)d及总住院时间(19.23±3.7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观察组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观察组=9.52%,p对照组=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3.455,95%CI:1.249~9.555,P<0.05);观察组谵妄持续时间少于对照组(T观察组=3.40±1.09 d、T对照组=2.02±0.89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67,P<0.05)。4.观察组术后3月复查LVEF(55.83±3.88)%、6-MWT(476.55±69.67)m均高于对照组LVEF(53.20±4.04)%、6-MWT(438.55±53.48)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出ICU时观察组APACHE II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8.08±0.97,对照组:8.56±1.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2.475,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减少冠脉搭桥术后患者ICU获得性衰弱,降低谵妄发生率,减少谵妄持续时间,可改善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安全可靠,可以用于临床实践。

王涛[2](2019)在《左胸前壁小切口冠脉搭桥术的解剖学基础与临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冠心病俨然已经成为人类的主要杀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心脑血管病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显着增高。随着治疗冠心病的手段和方法日益增多,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介入治疗成为很多冠心病患者的首选。但在复杂多支血管病变中外科方式治疗的优势是不可替代的。首先,再狭窄率一直是介入治疗的不可忽视的主要问题,在支架内狭窄处再次放入普通支架,半年的再狭窄率为30%左右,即便放置药物涂层支架,再狭窄率也在5%左右[1]。而且不是所有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全都适合行介入支架治疗,比如狭窄发生在血管的分叉处,或者单根血管具有两处及两处以上的狭窄,或者整条冠状动脉血管完全闭塞等情况放支架就较为困难,而且风险巨大。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于复杂多支血管病变,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仍是最佳治疗选择。此前心脏外科医生对血管条件较差、病变广泛弥漫的患者常规采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CABG),优势在于术野清晰,操作精确,吻合口通畅率高。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手术器械的发展,近年来运用非体外循环下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治疗多支血管病变的比例在逐年上升[2]。微创手术的方法众多,但对什么才是真正的微创仍有一些争论。每种手术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外科医生的难点是为不同的患者确定合适的手术方法。因此,本课题研究主要为高危患者多支血管再血管化提供理想的手术方法,并总结相关经验体会。研究一:左胸小切口的获取乳内动脉的应用解剖学基础目的通过对胸前外侧壁、胸壁内的乳内动脉解剖和观测,为左胸小切口心内直视冠状动脉搭桥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解剖41例常规防腐尸体标本,观察胸前外侧壁内神经血管分布和行程,解剖乳内动脉,测量其长度、管径、分支以及旁开胸骨缘的距离。结果(1)左胸第4或第5肋间隙有胸大肌覆盖,组织结构层次少,神经血管分布少。(2)左乳内动脉长度12.04±1.68 cm,在第1肋间隙、第2肋、第2肋间隙、第3肋、第3肋间隙、第4肋、第4肋间隙、第5肋和第5肋间隙处其旁开胸骨左缘距离分别是1.07±0.37cm、1.11±0.37cm、1.09±0.33cm、1.19±0.34cm、1.20±0.38cm、1.58±0.33cm、1.14±0.29cm、1.22±0.36cm、1.07±0.34cm,管径分别为0.24±0.06cm、0.21±0.07cm、0.22±0.06cm、0.21±0.05cm、0.23±0.06cm、0.20±0.07cm、0.19±0.06cm、0.20±0.08cm、0.17±0.07cm,分支数量分别为1±0.78、0.63±0.77、1.68±1.19、0.78±0.69、1.49±1.23、0.73±0.81、1.29±1.01、0.78±0.48;右乳内动脉长度12.06±1.32cm,在第1肋间隙、第2肋、第2肋间隙、第3肋、第3肋间隙、第4肋、第4肋间隙、第5肋和第5肋间隙处其旁开胸骨右缘距离分别是0.84±0.36cm、1.20±0.52cm、1.20±0.45cm、1.26±0.48cm、1.36±0.46cm、1.25±0.42cm、1.42±0.41cm、1.15±0.41cm、1.11±0.42cm,管径分别是0.24±0.06cm、0.28±0.10cm、0.26±0.10cm、0.27±0.20cm、0.23±0.05cm、0.23±0.06cm、0.22±0.08cm、0.20±0.08cm、0.23±0.11cm,分支数量分别为1.1±0.72、0.92±0.70、1.9±1.14、0.65±0.67、1.85±1.08、0.61±0.67、1.07±0.69、0.85±0.69、0.56±0.78。结论左胸小切口损伤少,有利于伤口的愈合;乳内动脉管径与冠状动脉基本一致可作为冠状动脉搭桥的移植血管。研究二:左胸小切口直视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应用及评价目的分析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与左前外侧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nimally invasive direct coronary artery bypass,MIDCAB)两种冠状动脉搭桥术式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治疗效果,为高危患者多支血管的再血管化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0月2019年0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183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做分两组。其中77例是采用左前外侧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观察组),另外106例患者治疗方案为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照组)。以手术时间、吻合口数量、即时血流量、搏动指数、手术切口长度、呼吸机辅助时间、平均ICU时间、住院时间、引流量、术后输血浆量、术后输RBC量、不同节点炎症反应指标(白细胞介素-8、C-反应蛋白、心肌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同工酶)、并发症发生情况(低氧血症、肺部感染、房颤、恶性心律失常、肾功能不全、神经系统并发症、胸骨愈合不良)等作为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方案的差异性。结果(1)两组患者在术前一般资料统计上,在性别、年龄、营养情况、吸烟史、左心射血分数、基础性疾病、左主干病变情况、血管病变数量等指标方面无显着性差异(p>0.05)。(2)获取双侧乳内动脉时间方面,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5.26±9.29min,对照组为69.32±9.89min,提示两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在桥血管通畅率方面,观察组即时血流测量28.64±6.20ml/min,对照组即时血流测量27.5±4.98ml/min。观察组平均搏动指数2.62±0.54,对照组2.26±0.58,无统计学差异(P>0.05)。(4)在手术切口长度方面,观察组6.64±2.77cm,对照组12.95±2.97cm,提示两组手术在切口长度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中观察组在切口大小及美容方面优势明显(<0.05)。(5)在远端吻合口个数上进行对比,观察组2.75±0.46支,明显少于对照组3.04±0.44支。对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6)在手术相关时间指标对比方面,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353.60±29.24min,显着大于对照组的319.58±33.12min,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呼吸机辅助时间299.40±43.01min,明显小于对照组的572.82±47.40min,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ICU时间为43.30±9.01h,明显小于对照组的73.11±16.32h,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到出院时间为10.26±2.15d,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4.55±2.26d,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在引流量等指标的对比方面,观察组患者术后总引流量为589.78±34.24ml,显着低于对照组的854.41±79.2ml,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输血浆量为345.45±111.86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21.70±101.42ml,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输RBC量为3.22±1.11U,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1±1.08 U,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h引流量为244.06±218.40ml,显着低于对照组的465.73±39.94ml,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在不同时点患者白细胞介素-8水平上进行对比,两组患者在T1与T5时点的白细胞介素-8水平分别处于72μg/L左右与81μg/L左右,两组对比并无显着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T2、T3、T4时点的白细胞介素-8水平分别为115.21±9.51μg/L、411.82±42.06μg/L、267.30±23.48μg/L,而对照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8水平分别为238.98±218.73μg/L、775.81±35.57μg/L、439.31±20.09μg/L组间对比差异显着(P<0.05)。(9)在不同时点的C-反应蛋白水平上进行对比,在T1、T2、T3三个时段上,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处于3.1 mg/L左右、4.4mg/L左右、5.1 mg/L左右,两组对比并无显着差异(P>0.05)。在T4与T5时段,观察组患者的平均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6.62±0.82 mg/L、12.18±1.82 mg/L,而对照组此时段的平均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8.59±1.61 mg/L、14.50±1.74mg/L,组间对比差异显着(P<0.05)。(10)在不同时间点的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上对比,在T1时间段上两组患者的c TNT水平处于0.08μg/L左右,两组对比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T2、T3、T4与T5时段,观察组患者的c TNT水平分别为0.68±0.40μg/L、0.56±0.20μg/L、0.45±0.20μg/L与0.24±0.09μg/L,而对照组此时段的c TNT水平分别为2.91±0.75μg/L、1.71±0.52μg/L、1.02±0.30μg/L与0.56±0.17μg/L,组间对比差异显着(P<0.05)。(11)在不同时间点的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上对比,在T1时间段上两组患者的CK-MB水平处于15.4ng/ml左右,两组对比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T2、T3、T4与T5时段,观察组患者的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分别为20.85±3.87ng/ml、21.40±3.52ng/ml、13.09±2.90ng/ml与9.55±2.96ng/ml,而对照组此时段的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分别为76.89±6.21ng/ml、45.08±8.28ng/ml、38.07±5.80ng/ml与35.40±3.75ng/ml,组间对比差异显着(P<0.05)。(12)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低氧血症发生率为3.9%,明显小于对照组的20.8%,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6.5%,明显小于对照组的20.8%,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房颤发生率为3.9%,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5.1%,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胸骨愈合不良发生率为0.00%,明显小于对照组的3.7%,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恶性心律失常、肾功能不全、神经系统并发症、上对比均无显着差异(P>0.05),且发生率均较低。结论在临床工作中,针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外科手术治疗,采取左前外侧胸部小切口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进行治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势,有助于实现术后快速康复,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王月,王琴[3](2014)在《787例老年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术后循环、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护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60岁及以上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术后循环、呼吸系统的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787例年龄在6085岁的OP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循环、呼吸系统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循环、呼吸系统并发症是老年患者OPCABG术后常见病,多发病。787例老年患者术后循环、呼吸系统各种并发症总发生率高达90.47%。死亡15例,死亡率为1.91%,其中术后再次开胸止血并发肾功能衰竭死亡1例,低心排量综合征死亡1例,术后顽固性心律失常死亡2例,严重肺部感染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综合征死亡11例。结论老年患者OPCABG术后循环、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护理是术后护理的重点,对于患者顺利康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王薇,吴新俊,李晋,李江南,石双平[4](2014)在《快通道心脏麻醉用于心脏手术的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快通道心脏麻醉用于心脏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心脏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选用快通道方法进行麻醉,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麻醉,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中显效32例,所占比例为64%;有效12例,所占比例为12%;无效5例,所占比例为5%;死亡1例,所占比例为2%。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中显效20例,所占比例为40%;有效15例,所占比例为30%;无效12例,所占比例为24%;死亡3例,所占比例为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术后拔管时间,快通道组较对照组时间短,具有显着差异(P<0.05),在ICU时间,快通道组也较对照组时间短,具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快通道心脏麻醉用于心脏手术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临床推广价值和使用价值都较高。

孙广平,蒋爱琼[5](2013)在《瑞芬太尼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实施“快通道”麻醉的应用体会》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PCAB)患者的术后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探讨瑞芬太尼用OPCAB"快通道"麻醉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OPCAB患者20例,ASA II-III级,男16例,女4例,年龄4064岁,体重5278 kg,搭桥23支。根据术中所用麻醉性镇痛药种类不同随机分为两组芬太尼组(F组,10例)和瑞芬太尼组(R组,10例)。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比、年龄、体重、EF值、手术时间和冠脉搭桥支数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术后拔管和ICU停留时间两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R组明显缩短。住院时间两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用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麻醉是安全有效的,可满足术后早清醒、早拔管,缩短ICU停留时间,在OPCAB"快通道"麻醉的中具有明显优势。

戚杨颂[6](2011)在《异氟醚和七氟醚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心肌保护作用的比较》文中认为目的:比较异氟醚和七氟醚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择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40~55岁,体重55~94kg,ASA分级Ⅱ或Ⅲ级,心功能分级Ⅱ或Ⅲ级,随机分为2组(n=20):异氟醚组(I组)和七氟醚组(S组)?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8mg/kg、舒芬太尼2μg/kg和维库溴铵0.1mg/kg,气管插管后行间歇正压机械通气,维持PETCO230~35mmHg?麻醉维持:I组吸入异氟醚,初始浓度1.2%,逐渐加大浓度,30min后达到2.8%;S组吸入七氟醚,初始浓度为1.7%,逐渐加大浓度,30min后达到4%;两组静脉输注舒芬太尼0.04μg·kg-1·min-1和维库溴铵0.8μg·kg-1·min-1,维持BIS值40~50?分别于入室时、切皮即刻、劈胸骨即刻和术毕时,记录HR、MAP和CVP?分别于切皮前即刻、术毕、术后2和4h时,采集中心静脉血样,测定血浆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活性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浓度?记录术中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各时点血液动力学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围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比较,术毕、术后2和4h时I组CK-MB活性和cTnI浓度降低(P<0.05)?结论:与异氟醚相比,七氟醚应用于非体外循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麻醉,并不降低围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异氟醚对非体外循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心肌保护效果更佳?

王芹,李迎[7](2011)在《冠状动脉搭桥手术48例麻醉分析》文中提出冠状动脉搭桥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由于不需体外循环,减轻了对患者的生理干扰,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费用低,而

徐芸,王月,刘长虹[8](2011)在《快通道心脏外科技术应用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的护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快通道心脏外科技术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的护理特点。方法 32例OPCABG患者,其中16例术后手术室内即刻拔除气管内插管,16例术后常规机械辅助通气,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资料,探讨护理的特点。结果两组一般临床资料除高血压、左室射血分数因素外其他因素构成比相同,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无手术死亡。与对照组相比,快通道组ICU时间缩短、术后住院时间缩短。结论快通道心脏外科技术应用于OPCABG是安全有效,呼吸系统管理和术后镇痛是术后护理的重点。

张析哲,孙义,宋健楠,周琪,马淑敏[9](2011)在《瑞芬太尼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快通道”麻醉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快通道"麻醉国内已经开展,术中常用芬太尼。瑞芬太尼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可控性强、术后恢复快,理论上优于芬太尼,实际临床应用是否如此,尚存争议。为此,我们设计、实施了瑞芬太

赵忠,张杨杨,唐晓阳,沈健,袁彪,赵胜[10](2009)在《术后即刻拔除气管内插管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评价术后即刻拔除气管内插管技术应用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可行性。方法患者16例(ASAⅡ~Ⅲ),术前与患者良好沟通,做好术前准备,咪唑安定加依托咪酯麻醉诱导,异氟醚、丙泊芬、阿曲库铵等麻醉维持,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毕手术室内拔出气管内插管。结果16例患者手术顺利,无重大并发症,手术时间(286.56±37.49)min,桥血管共52根平均3.25根/例,16例患者均在手术室拨除气管内插管,ICU监护时间(3360.63±759.15)min,术后住院天数(11.69±1.92)d。结论对于完全心肌血运重建和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术后即刻拔除气管内插管是安全可靠的一项"快通道"心脏外科技术。

二、“快通道”心脏外科麻醉-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管理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快通道”心脏外科麻醉-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管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早期康复治疗对冠脉搭桥术后患者ICU获得性衰弱、谵妄及心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创新点
6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 冠脉搭桥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研究新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附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2)左胸前壁小切口冠脉搭桥术的解剖学基础与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左胸小切口的获取乳内动脉的应用解剖学基础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第二章:左胸小切口直视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应用及评价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3)787例老年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术后循环、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术后循环系统并发症及其护理
    2.1 出血及心包填塞
    2.2 心功能不全
    2.3 心肌梗死
    2.4 心律失常
3 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及其护理
    3.1 呼吸功能不全
    3.2 肺部感染
    3.3 肺不张
    3.4 胸腔积液
4 讨论

(5)瑞芬太尼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实施“快通道”麻醉的应用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麻醉方法
    1.3 气管拔管标准和ICU转出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6)异氟醚和七氟醚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心肌保护作用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实验器材与药品
        1.1 麻醉与监护设备
        1.2 麻醉药品
    2 病例选择
        2.1 一般资料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患者分组
        3.2 术前准备
        3.3 术前预扩容与容量治疗方案
        3.4 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法
        3.5 手术方法
    4 监测内容及观察指标
    5 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7)冠状动脉搭桥手术48例麻醉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麻醉方法
    1.3 术后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8)快通道心脏外科技术应用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的护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 果
3 围手术期护理
    3.1 健康教育
    3.2 术后监护
    3.3 并发症护理
4 讨 论

(9)瑞芬太尼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快通道”麻醉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四、“快通道”心脏外科麻醉-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管理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早期康复治疗对冠脉搭桥术后患者ICU获得性衰弱、谵妄及心功能的影响[D]. 郑鸿翔. 新乡医学院, 2021(01)
  • [2]左胸前壁小切口冠脉搭桥术的解剖学基础与临床应用[D]. 王涛. 广西医科大学, 2019(08)
  • [3]787例老年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术后循环、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护理[J]. 王月,王琴.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4(04)
  • [4]快通道心脏麻醉用于心脏手术的效果分析[J]. 王薇,吴新俊,李晋,李江南,石双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14(31)
  • [5]瑞芬太尼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实施“快通道”麻醉的应用体会[J]. 孙广平,蒋爱琼. 中国医学工程, 2013(07)
  • [6]异氟醚和七氟醚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心肌保护作用的比较[D]. 戚杨颂. 新疆医科大学, 2011(06)
  • [7]冠状动脉搭桥手术48例麻醉分析[J]. 王芹,李迎. 中国实用医药, 2011(16)
  • [8]快通道心脏外科技术应用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的护理研究[J]. 徐芸,王月,刘长虹.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06)
  • [9]瑞芬太尼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快通道”麻醉中的应用[J]. 张析哲,孙义,宋健楠,周琪,马淑敏.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1(01)
  • [10]术后即刻拔除气管内插管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A]. 赵忠,张杨杨,唐晓阳,沈健,袁彪,赵胜. 第七届国际胸心血管疾病手术及介入治疗研讨会论文集, 2009

标签:;  ;  ;  ;  ;  

“快车道”心脏外科麻醉——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管理经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