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本防震用积层橡胶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刘少才[1](2020)在《话说日本避难所:几家欢乐几家愁》文中指出到日本,只要你细心观察一下,随处都可发现"避难所"的指示牌,多是指示到学校、花园、绿地、广场、寺庙、神社等公共场所,这些公共场所及设施常常被指定为当地的避难场所。民众在平时的防灾演练中也会被告知避难所的具体地点。日本是个岛国,同时也是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地震、海啸、台风、火灾频发,再加上现在民众谈灾色变的核,避难就是个挂在嘴边的话题。据报道,从2019年9月10日的强台风"法茜"到10月初的强台风"海贝思",再到10月末的台风"博罗依",日本在两个月内遭受了3次台风侵袭。据日本媒体统计,
陈睦锋[2](2019)在《浮放文物的振动控制研究》文中认为地震是导致浮放文物破坏的主要灾害之一,近年来,对于文物隔震保护的研究逐步受到地震工程研究人员的关注。由于文物保护是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对于博物馆中浮放文物的防震研究意义尤为重要。本文于众多国内外学者和研究人员成果基础上,针对文物防震体系的抗震安全性能和响应控制策略,提出了新型文物隔震支座,通过理论分析和静力试验研究了该新型文物隔震支座的双旗帜型滞回模型、参数相关性能和设计方法,并进行了新型文物隔震支座的振动台试验研究,最后通过实例计算某博物馆在地震作用下的浮放文物的隔震设计和地震响应分析。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建立浮放文物的动力方程,取一定的抗震富余度,计算分析得到浮放文物抗倾覆的加速度限值。分别研究了文物展柜隔震体系和浮放文物支座隔震体系,通过建立双质点、三质点模型,其中子结构刚度和质量远小于主结构,论证了不论子结构放置于顶层或者其它楼层,主结构动力特性与其子结构的动力特性为解耦关系,并且通过多自由度分析模型进行主结构与子结构动力特性解耦性证明。本文相继开发了反应谱分析工具、楼板谱分析工具,通过解耦性证明条件总结了楼板谱的基本规律。(2)提出一种新型文物隔震支座,通过预压弹簧实现非线性弹性段的恢复能力,利用摩擦滑动实现耗能,可克服在微振动下,文物隔震系统启动问题,实现浮放文物振动控制的启动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试验的手段,系统的研究了新型文物隔震支座的力学性能特点,并构建了新型文物隔震支座的双旗帜滞回恢复力模型,相关的滞回试验分析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新型文物隔震支座的可行性和滞回模型的正确性。在振动台试验中,结果则表明在输入地震加速度较小时,装置不启动,当输入的地震加速度较大时候,隔震装置的隔震效果愈加明显。其中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对比,计算分析得到数值模拟与试验分析装置面的振动响应规律一致。(3)进行对楼板伪速度谱和文物隔震支座在不同的伪速度谱幅值的输入下的位移预测进行讨论,通过双、三质点模型确定浮放文物抗震的性能目标,根据大量的人工波进行计算和确定各质点的伪速度谱幅值放大倍数。通过分别探究了能量预测方法和等效线性化预测方法在文物隔震支座中的计算与应用,确定了在不同伪速度谱幅值的输入条件下的文物隔震支座的设计参数推荐,并且对比了这两种方法的预测结果,两种预测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4)通过YJK/ETBAS的建模验证了楼板反应谱分析工具V3.0的计算准确性和便捷性,利用楼板谱分析工具V3.0得到的各楼板振动时程,输入文物隔震支座中,其中文物隔震支座结构采用SAP2000有限元计算分析软件对该分析模型进行建模分析,文物隔震支座将采用Multilinear Elastic单元和Friction Isolator单元进行组合等效模拟双旗帜滞回模型,结果表明楼板的峰值加速度越大时,减震效果更加明显,减震率更大,楼顶的减震率高达82.29%。通过力时程方法和等效静力方法(能量法和等效线性化预测方法)结果对比可得,对比结果较为吻合,可说明该动力时程计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林宁[3](2019)在《基于大型机械使用说明书的员工培训口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科技口译涉及范围广且形式多样,包括国际会议、施工现场、培训、讲座、产品发布会、展会等多种形式。因其具有很强实用性,所以在国内口译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多。基于大型机械使用说明书的员工培训口译则属于科技口译的范畴。产品说明书属于科技应用文,相比文学作品,具有专业性、单义性、逻辑性、规范性的特点。大型机械说明书涉及诸多复杂操作与专业技术背景。其读者不仅限于产品消费者,还常作为员工培训材料直接参与到技术交流。相比家电用品,大型精密机械的使用更容易造成人身伤害或机械本身的损坏。因此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同时让中方技术人员更好地了解大型机械的产品的构造、运行原理、安全注意事项及保养维修等内容和对其他技术层面进行交流,日方厂家会派遣技术员到中方公司进行指导和答疑培训员工。本报告通过集尘机和搅拌机的员工培训的口译实践,介绍了专业知识、专业用语、原文翻译等译前准备,对产品说明书进行归纳总结。同时,从单词和句型的角度,结合实例阐述了本次口译实践中遇到的口译难点及其处理方法。单词方面的外来语和多义词的处理,句型方面的省略句、被动句、长句和连体修饰语的处理都是本次口译实践遇到的难点。其中,运用音译、增译、减译、分译等口译技巧有效地解决口译中遇到的难题。同时,笔者还整理了机械相关的术语表,希望能对科技领域的口译有所帮助。
王志成,柳河敬田,吉田修,坂村健[4](2018)在《日本安全住宅建筑发展态势(二)》文中认为住宅是为人服务的,安全的住宅是人们安心生活和工作的基本保障。现今日本安全住宅采用的新一代建筑技术,从建筑结构、优良材料、整体抗震以及各个安防细节都重视为居住者提供充满安全帮助和安心关怀的居住环境。其安全住宅的建筑技术动向是:住宅选址安全技术日本本岛地域复杂,在各种地基土中,不少为掺石土和不良土,因此新建住宅工程中遇到不良地基的情况越来越多。日本《建筑基准法/BSL》要求,在房屋工程项目立项之初,必须对选址抗震问题进行周全考虑,
张龙飞[5](2018)在《山地掉层隔震结构倾覆失效机理及振动台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云南属高原山区,其境内山区、半山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4%,建设用地匮乏。山地建筑是一种与山地地形紧密结合、与自然环境高度融合的建筑形式,在开发坡(台)地时可避免大量挖、填方工作,优势显着,因此山地建筑在云南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然而,云南又是我国地震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山地建筑由于先天竖向不规则,导致其抗震能力较弱,加之山地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于工程实践,因此在地震区建设山地建筑存在抗震安全隐患。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将隔震技术应用于山地建筑中,形成山地隔震建筑,以提高山地建筑的抗震能力。本文关于山地隔震建筑的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在第一章中,根据隔震技术的特殊要求,结合传统山地建筑形式,将山地隔震建筑划分为斜板式、掉层式、吊脚式及层间式4种结构形式,并指出了每一种结构形式存在的特定问题,本文以典型的掉层式隔震结构为研究对象。2.在第二章中,首先利用静力有限元法研究了基础隔震和山地掉层隔震结构在水平地震和结构自重共同作用下隔震层橡胶支座竖向应力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引入橡胶支座竖向拉压刚度不一致的条件,以橡胶支座受拉或受压达到其极限承载力作为隔震结构倾覆失效的临界条件,分别对传统基础隔震和山地掉层隔震结构的倾覆失效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传统基础隔震结构修正的高宽比限值计算公式和山地掉层隔震结构横坡向、顺坡向高宽比(名义高宽比)限值的计算公式,揭示了山地掉层隔震结构顺、横坡向倾覆失效的机理。3.在第三章中,针对传统分部设计法的缺陷,提出了适用于山地掉层隔震结构的包络设计法,采用该包络设计法设计了一栋位于8度设防区掉2层1跨的混凝土掉层隔震框架结构,并通过有限元数值分析初步证明了包络设计法的有效性,最后以该掉层隔震框架结构为试验原型制作了相似比为1:10的振动台试验模型。4.在第四章中,以选定的三条地震波分别按不同的地震水准对山地掉层隔震和抗震结构模型进行一系列的振动台试验,综合考察了山地掉层隔震和抗震结构模型的抗震性能,最后建立了振动台试验的有限元模型,并和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山地掉层隔震结构的抗震性能明显高于抗震结构;试验结果直接验证了包络设计法的有效性和山地掉层隔震结构横坡向、顺坡向倾覆控制理论公式的正确性。5.在第五章中,首先基于橡胶支座抗拉性能差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导轨式抗拉橡胶支座,并通过拟静力试验分别对普通橡胶支座和导轨式抗拉橡胶支座进行了水平压剪和竖向单轴拉伸试验研究,接着借助ABAQUS有限元分析平台对单个抗拉装置及导轨式抗拉橡胶支座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最后根据拟静力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结果提出了导轨式抗拉橡胶支座的本构关系,并通过工程实例证实了导轨式抗拉橡胶支座可以大幅度提高隔震建筑的抗倾覆能力。目前国内外在山地隔震建筑的研究领域仍属空白,上述研究有助于提高山地建筑的抗震性能,缓解建筑用地的压力;有助于了解山地掉层隔震结构顺坡向与横坡向倾覆失效机理,在方案阶段正确地评估山地掉层隔震结构抗倾覆能力,同时为提高山地掉层隔震结构抗倾覆能力提出了一种抗拉能力强的导轨式抗拉橡胶支座,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山地掉层隔震结构的设计提供一定依据和参考。
王庄林,柳河敬田,吉田修[6](2017)在《日本安全住宅建筑技术动向》文中指出住宅是为人服务的,拥有安全的住宅是人们安心生活和工作的基本保障。现今日本安全住宅采用的新一代建筑技术,主要从建筑结构、优良材料、整体抗震以及各个安防细节都重视为居住者提供充满安全帮助和安心关怀的居住环境。其安全住宅的建筑技术动向是:1、住宅选址安全技术日本本岛地域复杂,在各种地基土中,不少为掺石土和不良土,因此新建住宅工程中越来越多地遇到不良
张庆阳,田晓阳[7](2016)在《各国抵御自然灾害战略图(连载二) 日本:在地震废墟上建起抗震国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世界上有2条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日本地处世界最活跃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多的国家。日本虽然国土面积只占世界的0.25%,但其6级及6级以上地震发生的次数却占全世界发生总数的20.8%。据统计,日本每年发生地震多达1500次以上,其中震级在3级以上的每天就有4次,是名副其实的地震国。日本地震灾害占世界的比重较高,但其灾害损失占
王志成[8](2015)在《国际抗震防震建筑发展趋势》文中提出近年来,世界各地的地震灾害频繁地困扰着人类,每次大地震都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由于形成地震的原因十分复杂,截至目前,我们仍然无法准确预报地震的发生,这也给我们防御地震灾害带来了难度,尽管如此,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也得到了不断提高,各个国家对于抗震防震建筑的重视与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
王志成,凯文·卡瓦莫托[9](2015)在《国际抗震防震建筑发展趋势》文中研究表明2015年4月25日下午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了里氏8.1级强震,已超过数千人罹难,死亡人数还在不断攀升,此次地震给尼泊尔带来了无法估计的严重损失。世界各地的地震灾害频繁地困扰着人类,这已是本世纪陆地发生的第五次8级以上地震,每次大地震都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由于形成地震的原因十分复杂,截至目前,我们仍然无法准确预报地震的发生,这也给我们防御地震灾害带来了难度,尽管如此,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也得到了不断提高,以下是各个国家对于抗震防震建筑的重视以及发展出现的新趋势。
杨兴坤[10](2015)在《日本预防与应对地震的经验与启示》文中研究表明文章从防震标准、防灾培训、防震法制、地震预报、日常危机管理等方面全面总结了日本在预防和应对地震方面的经验和好的做法,指出了我们在地震预防和应对方面应如何学习和借鉴日本的经验。
二、日本防震用积层橡胶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本防震用积层橡胶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2)浮放文物的振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
1.2 文物体系的防震措施 |
1.2.1 博物馆主结构防震 |
1.2.2 子结构防震体系 |
1.3 隔震结构体系的发展与原理 |
1.4 国内外文物隔震技术发展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浮放文物的隔震动力特性 |
2.1 引言 |
2.2 浮放文物的摇摆响应与抗震准则 |
2.2.1 浮放文物的抗震需求 |
2.2.2 浮放文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 |
2.2.3 浮放文物隔震展柜计算简化分析 |
2.3 博物馆展柜动力特性分析 |
2.3.1 双自由度计算模型 |
2.3.2 三自由度计算模型 |
2.3.3 展柜与博物馆结构动力解耦性证明 |
2.4 博物馆楼板反应谱特性分析 |
2.4.1 人工波生成及天然波选择 |
2.4.2 楼板谱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新型文物隔震支座的力学性能与试验研究 |
3.1 引言 |
3.2 新型文物隔震支座介绍 |
3.3 新型文物隔震支座的力学性能研究 |
3.3.1 新型文物隔震支座参数研究 |
3.3.2 新型文物隔震支座试验 |
3.3.3 基于多级控制的新型文物隔震支座参数分析初探 |
3.4 振动台试验研究 |
3.4.1 试验研究目的和内容 |
3.4.2 试验方案 |
3.4.3 试验结论 |
3.4.4 振动台试验数值模拟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浮放文物隔震的简化设计方法研究 |
4.1 引言 |
4.2 浮放文物隔震设计性能目标 |
4.3 浮放文物隔震响应能量谱预测方法 |
4.3.1 能量谱预测法推导 |
4.3.2 能量谱预测法应用步骤与结果 |
4.4 等效线性化设计法 |
4.4.1 等效线性化推导分析 |
4.4.2 等效线性化预测法应用步骤与结果 |
4.5 结论对比与算例分析 |
4.5.1 结论分析对比 |
4.5.2 算例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博物馆中浮放文物地震响应分析 |
5.1 引言 |
5.2 博物馆结构计算模型 |
5.3 楼板反应谱计算 |
5.4 罕遇地震动力时程分析 |
5.4.1 博物馆各层楼板内文物模型 |
5.4.2 博物馆各层楼中文物隔震支座响应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成果 |
(3)基于大型机械使用说明书的员工培训口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谢辞 |
摘要 |
要旨 |
第一章 通訳実践の绍介 |
1.1 通訳実践の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通訳前の准备 |
2.1 専门知识の学习 |
2.2 原稿の理解と翻訳 |
2.3 専门用语の整理 |
2.4 取扱説明书について |
第三章 现场での通訳 |
3.1 语汇の処理 |
3.1.1 外来语 |
3.1.2 多义语 |
3.2 文の処理 |
3.2.1 省略文 |
3.2.2 受身文 |
3.2.3 长文 |
3.2.4 连体修饰语 |
终わりに |
参考文献 |
付録 |
付録一:集尘机の取扱説明书(原文) |
付録二:集尘机の取扱説明书(訳文) |
付録三:ミキサ一の取扱説明书(原文) |
付録四:ミキサ一の取扱説明书(訳文) |
付録五:机械分野の専门用语 |
付録六:実习の证明 |
(5)山地掉层隔震结构倾覆失效机理及振动台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山地隔震建筑的分类 |
1.3 山地掉层隔震结构的优势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山地建筑抗震性能研究现状 |
1.4.2 隔震技术应用与发展 |
1.4.3 山地隔震技术研究现状 |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山地掉层隔震结构高宽比限值研究 |
2.1 引言 |
2.2 基础隔震结构倾覆失效机理 |
2.2.1 基础隔震橡胶支座竖向力分布规律 |
2.2.2 竖向拉压刚度一致 |
2.2.3 竖向拉压刚度不一致 |
2.3 掉层隔震结构顺坡向倾覆失效机理 |
2.3.1 山地掉层橡胶隔震支座竖向力分布规律 |
2.3.2 竖向拉压刚度一致 |
2.3.3 竖向拉压刚度不一致 |
2.4 倾覆失效机理的应用 |
2.4.1 横坡向 |
2.4.2 顺坡向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山地掉层隔震结构振动台试验设计 |
3.1 引言 |
3.2 试验目的 |
3.3 试验原型 |
3.3.1 试验原型概况 |
3.3.2 山地掉层隔震结构包络设计法 |
3.3.3 动力弹塑性分析验算 |
3.4 振动台缩尺模型 |
3.4.1 试验振动台简介 |
3.4.2 相似关系的确定 |
3.4.3 材性试验 |
3.4.4 试验模型设计与制作 |
3.5 振动台试验方案 |
3.5.1 测点布置 |
3.5.2 地震动选择 |
3.5.3 试验工况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振动台试验结果分析 |
4.1 引言 |
4.2 隔震结构试验结果及分析 |
4.2.1 试验现象 |
4.2.2 楼层加速度 |
4.2.4 楼层位移 |
4.2.5 隔震层反应 |
4.2.6 倾覆机理验证 |
4.3 抗震结构试验结果及分析 |
4.3.1 试验现象 |
4.3.2 楼层加速度 |
4.3.3 楼层位移 |
4.4 隔震与抗震结构试验结果对比 |
4.4.1 楼层加速度 |
4.4.2 楼层位移 |
4.4.3 上接地水平剪力 |
4.5 有限元数值模拟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导轨式抗拉橡胶支座 |
5.1 引言 |
5.2 导轨式抗拉橡胶支座构造 |
5.3 力学性能试验 |
5.3.1 试件设计与试验装置 |
5.3.2 试验方案 |
5.3.3 试验结果 |
5.4 有限元数值模拟 |
5.4.1 数值模型的建立 |
5.4.2 数值模拟结果 |
5.5 工程实例 |
5.5.1 工程概况与模型 |
5.5.2 地震动选择 |
5.5.3 分析结果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6.1 全文总结 |
6.2 本文创新点 |
6.3 需进一步研究内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攻读博士期间取得成果 |
附录A:发表学术论文 |
附录B:申请及公布专利 |
附录C:参与基金 |
附录D:参编规范与教材 |
(6)日本安全住宅建筑技术动向(论文提纲范文)
1、住宅选址安全技术 |
2、安全住宅的结构技术 |
3、安全住宅的钢骨结构技术 |
4、安全住宅的新技术材料 |
5、安全住宅的智能化技术 |
6、安全住宅的防震抗震技术 |
(8)国际抗震防震建筑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各国抗震建筑发展新趋势 |
美国的“泛美抗震金字塔” |
日本实施建筑物抗震最高水准 |
新西兰严格实施《抗震防震建筑法》 |
墨西哥细化建筑抗震能力 |
土耳其重视建筑物抗震防震能力 |
智利建筑拥有全球最好抗震功能 |
国外建筑抗震防震开发新技术 |
(9)国际抗震防震建筑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各国抗震建筑发展新趋势 |
美国的“泛美抗震金字塔” |
日本实施建筑物抗震最高水准 |
新西兰严格实施抗震防震建筑法 |
墨西哥精细化建筑抗震能力 |
土耳其重视建筑物抗震防震能力 |
智利建造最好抗震房屋 |
国外建筑抗震防震开发新技术 |
(10)日本预防与应对地震的经验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提高建筑防震标准,减少地震伤亡人数 |
2 加强防灾教育培训,提升民众自救能力 |
3 加强防震法制建设,依法应对地震灾害 |
4 发展民间志愿组织,鼓励有序参与救援 |
5 加强地震预报工作,定期公布预警信息 |
6 修建防灾的避难所,提供灾后安身之地 |
7 装备专业救援器材,建立专业救援队伍 |
8 健全地震保险制度,分散地震灾害风险 |
9 整合灾害救援资源,提升紧急救援效率 |
10 保障免费饮食供给,确保基本生活需要 |
四、日本防震用积层橡胶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话说日本避难所:几家欢乐几家愁[J]. 刘少才. 东方剑, 2020(01)
- [2]浮放文物的振动控制研究[D]. 陈睦锋.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19(02)
- [3]基于大型机械使用说明书的员工培训口译实践报告[D]. 林宁. 厦门大学, 2019(08)
- [4]日本安全住宅建筑发展态势(二)[J]. 王志成,柳河敬田,吉田修,坂村健. 资源与人居环境, 2018(11)
- [5]山地掉层隔震结构倾覆失效机理及振动台试验研究[D]. 张龙飞. 昆明理工大学, 2018(03)
- [6]日本安全住宅建筑技术动向[J]. 王庄林,柳河敬田,吉田修. 住宅与房地产, 2017(02)
- [7]各国抵御自然灾害战略图(连载二) 日本:在地震废墟上建起抗震国家[J]. 张庆阳,田晓阳. 环境教育, 2016(Z1)
- [8]国际抗震防震建筑发展趋势[J]. 王志成. 生命与灾害, 2015(06)
- [9]国际抗震防震建筑发展趋势[J]. 王志成,凯文·卡瓦莫托. 资源与人居环境, 2015(05)
- [10]日本预防与应对地震的经验与启示[J]. 杨兴坤. 国际地震动态, 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