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鼻饲管实施的影响

心理干预对鼻饲管实施的影响

一、心理干预对实施鼻饲置管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李丹[1](2020)在《GUSS吞咽功能筛查联合摄食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GUSS吞咽功能筛查联合摄食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状况、胃管留置时间及胃管拔除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营养状况及吞咽生存质量的影响,旨在弥补现有吞咽-摄食管理工作的不足,为规范脑卒中吞咽障碍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10月于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84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42)给予神经内科吞咽障碍常规护理,内容包括间歇性经口至食管鼻饲、饮食指导、口腔护理、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等;观察组(n=42)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GUSS吞咽功能筛查联合摄食训练进行干预,内容包括GUSS吞咽功能筛查、吞咽辅助训练、调整进食体位、代偿性吞咽、量化食物性状和一口量、进食监测及随访等。本研究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两组数据中的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用均数土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率或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或连续校正卡方检验;等级数据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吞咽功能恢复状况,胃管拔除率及胃管留置时间,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营养状况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1.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主要照顾者、医疗付费方式、脑卒中类型、病程、NIHSS评分、病变部位、洼田饮水试验吞咽状况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2.吞咽功能恢复状况比较:干预结束后,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总有效率90.00%(36/40)明显高于对照组67.50%(27/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胃管拔除率及胃管留置时间比较:干预结束后,观察组胃管拔除率68.00%(17/25)明显高于对照组20.83%(5/24),胃管留置时间(17.40±2.62)明显少于对照组(24.50±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干预28天后,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2.50%(1/40)低于对照组12.50%(5/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营养状况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BMI、HB、ALB、TP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观察组HB、ALB、TP(122.65±9.56、38.50±2.46、63.45±2.42)明显优于对照组(116.10±9.62、36.50±2.76、60.50±2.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BMI得分(19.80±1.51)与对照组(19.60±1.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吞咽生存质量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吞咽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理负担、进食时间、进食欲望、症状频率、选择食物、恐惧、心理健康及社会交往状况(6.05±0.95、7.00±0.64、10.50±1.24、54.85±3.31、8.30±0.73、12.60±1.14、17.15±2.94、9.70±2.03)明显优于对照组(4.45±0.61、5.25±0.64、7.65±1.39、41.15±3.15、6.55±0.61、11.40±0.10、14.20±1.15、8.50±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语言交流、睡眠、疲劳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USS吞咽功能筛查联合摄食训练有效提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率,提高胃管拔除率、缩短胃管留置时间,对不良结局的预防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龚放华,杨燕妮,殷明媛[2](2016)在《老年卒中患者鼻饲营养护理干预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老年卒中鼻饲营养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脑卒中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鼻饲管理流程护理,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营养状况。结果:试验组营养状况改善程度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卒中患者实施鼻饲营养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邢秋燕[3](2014)在《不同干预方法在口腔咽喉部肿瘤术后胃管置入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不同干预方法对口腔咽喉部肿瘤切除术后置鼻胃管患者置管成功率、置管不良反应及置管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不同干预方法对置管过程中患者的疼痛程度、焦虑状况、恐惧程度的影响;确定口腔咽喉部肿瘤切除术后最佳的鼻饲置管方法。方法本研究为类实验性的临床研究。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在江西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行口腔咽喉部肿瘤切除术,术后需留置鼻胃管的120例住院患者为实验对象,按手术先后顺序以A、B、C、D循环分组,每组各30例。A组为对照组,采用改进的插管方法置管并进行常规护理,其它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心理及药物干预。B组为暗示组,实施心理暗示法;C组为药物组,实施药物喷鼻咽法;D组为综合组,同时实施心理暗示法和药物喷鼻咽法。插管结束后,分别记录并计算四组的置管次数、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置管前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对于一次性置管成功的患者,采用0-10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RS)、视觉模拟量表(VAS)、状态焦虑量表(S-AI),通过患者自评,测定其插管过程中的疼痛程度、恐惧程度及焦虑状态。对比分析不同干预方法的效果。结果1、四组患者一般情况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四组患者一般情况两两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2、四组置管次数及各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四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两两比较结果显示:A组与B组,P<0.05;A组与C组,P<0.01;A组与D组,P<0.001;B组与C组,P>0.05;B组与D组,P<0.01;C组与D组,P<0.05。3、四组置管时呛咳、恶心、流泪、干呕、烦躁的发生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呛咳、恶心、流泪发生率两两比较结果显示:A组与B组,P<0.05;A组与C组,P<0.001;A组与D组,P<0.001;B组与C组,P<0.05;B组与D组,P<0.001;C组与D组,P<0.05。干呕、烦躁发生率两两比较结果显示:A组与B组,P<0.05;A组与C组,P<0.01;A组与D组,P<0.001;B组与C组,P>0.05;B组与D组,P<0.05;C组与D组,P<0.05。4、四组患者置管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幅度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变化幅度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A组与B组,P<0.05;A组与C组,P<0.05;A组与D组,P<0.05;B组与C组,P<0.05;B组与D组,P<0.05;C组与D组,P<0.05。血氧饱和度变化幅度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A组与B组,P<0.05;A组与C组,P<0.05;A组与D组,P<0.05;B组与C组,P>0.05;B组与D组,P>0.05;C组与D组,P>0.05。5.四组中一次性置管成功患者置管过程中的疼痛、恐惧及焦虑程度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疼痛、恐惧程度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A组与B组,P<0.05;A组与C组,P<0.05;A组与D组,P<0.05;B组与C组,P<0.05;B组与D组,P<0.05;C组与D组,P<0.05;焦虑程度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A组与B组,P<0.001;A组与C组,P<0.001;A组与D组,P<0.001;B组与C组,P<0.001;B组与D组,P<0.001;C组与D组,P<0.001。结论1、三种干预方法均能有效减少患者置管次数,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在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方面,以综合组的效果最佳,暗示组与药物组无明显差异。2、三种干预方法均能有效降低患者置管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综合组的效果最佳。在降低呛咳、恶心、流泪发生率方面,药物组优于暗示组;在降低干呕、烦躁发生率方面,暗示组与药物组无明显差异。3、三种干预方法均能有效降低患者置管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幅度。在降低置管时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的变化幅度方面,综合组的效果最佳,药物组优于暗示组;在降低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幅度方面,三种干预方法无明显差异。4、三种干预方法均能有效减轻一次性置管成功患者置管过程中的疼痛程度、恐惧程度及焦虑状态,以综合组的效果最佳。在减轻置管疼痛程度方面,药物组优于暗示组;在减轻置管恐惧程度及焦虑状态方面,暗示组优于药物组。5、心理暗示干预法在口腔咽喉部肿瘤切除术后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药物配合心理暗示干预法在口腔咽喉部肿瘤切除术后置鼻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最佳。

王玉银,赵柏程[4](2002)在《心理干预对实施鼻饲置管的影响》文中指出

邹晓影[5](2021)在《不同泵入方式改善食管癌患者免疫营养肠道不耐受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两种不同方式泵入免疫肠内营养液,对比不同泵入肠内免疫营养方式其肠道不耐受发生情况并分析相关因素,同时探讨两种不同泵入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方式对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某省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两个病区符合纳排标准的78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按病区分为试验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进行免疫肠内营养肠道耐受性的对照研究及临床应用效果评价。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为指导,以《加拿大危重症指南(2013年)》及加速康复理念为理论支撑,试验组持续6小时间歇2小时和对照组持续24小时两种不同泵入方式给予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根据《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指南(2016年)》推荐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且其推荐能量需求量25-30kal/(kg·d),本研究均通过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乳剂(TPF-T)。两组患者主要观察患者胃肠道不耐受症状,比较两组患者肠道不耐受(恶心呕吐、腹泻、腹胀、便秘、胃残留、腹痛)发生率且分析其相关因素。患者采取干预后,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与营养状态相关的实验室指标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或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比较,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四格表或者R×C列联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患者一般基础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肠道不耐受症状发生率:试验组和对照组肠道不耐受症状比较中,对照组腹胀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有2例患者因为腹胀严重而终止免疫肠内营养进程,而试验组无一例终止免疫肠内营养进程;对照组腹泻发生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胃残留发生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相比,便秘与腹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室指标:组间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在免疫肠内营养第1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免疫肠内营养第7天血清前白蛋白组间比较,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总蛋白在肠内营养第1天、第7天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在肠内营养第1天、第7天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在免疫肠内营养第1天和肠内营养第7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总蛋白在免疫肠内营养第1天和肠内营养第7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白蛋白在免疫肠内营养第1天和肠内营养第7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肠道不耐受发生率为64.1%,试验组46.1%,对照组82%,依据统计学结果持续6小时间歇2小时的泵入方式有效改善肠道不耐受。而针对肠内营养肠道不耐受的三个主要临床表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试验组患者所采取的泵入方式有效的降低这三种临床症状的发生,更适合于食管癌术后免疫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2.两组患者在整个免疫肠内营养过程中,白蛋白水平一直维持在30g/L以上,维持血浆白蛋白相对稳定,可有效维持血浆渗透压,不会导致小肠黏膜水肿,从而增加营养物质的吸收。本研究中患者血清白蛋白在肠内营养过程中持续上升,故有效的肠内营养对维持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血清前白蛋白对评估患者肠内营养肠道不耐受有较好的准确性,临床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同时血清前白蛋白也作为营养状况评价指标,从本研究可以得出两组在改善营养状况方面都有积极作用,但是实验组持续泵入6小时间歇2小时对改善营养状况方面更优于对照组持续24小时泵入。

闫梦凡[6](2021)在《吞咽障碍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吞咽障碍(Dysphagia)是指因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等器官结构和(或)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输送到胃内的过程。吞咽障碍不仅损害患者的吞咽-摄食功能,还能引起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心理和社交障碍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受医疗条件和人文观念影响,多数吞咽障碍患者经过短暂的医院内治疗,就会转回家中康复。家庭照顾者成为患者的主要照护人员,其照顾水平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生活质量和疾病康复。现阶段,对吞咽障碍患者照顾者照顾能力的评估缺乏统一规范的测量工具。为充分了解即将回归家庭的吞咽障碍患者的照顾状况,保障吞咽障碍患者出院后的进食安全,减少并发症,本研究欲构建吞咽障碍患者照顾者照顾能力问卷,并进行信效度检验,同时运用问卷对吞咽障碍患者家庭照顾者进行调查,深入分析照顾能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为了对吞咽障碍患者家庭照顾状况进行评估,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构建吞咽障碍患者照顾者照顾能力问卷,第二部分应用问卷调查吞咽障碍患者家庭照顾者,分析评估照顾能力现状、探讨照顾能力影响因素。第一部分方法:基于相关文献回顾分析,以Farran的“照顾者技能模型”为架构,通过文献研究、小组讨论、头脑风暴、与专家及与照顾者面对面交流探讨,形成问卷的维度和条目池。采用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对初步形成的问卷进行两轮专家咨询,通过分析计算专家意见和评分,对问卷进行修改,初步构建吞咽障碍患者照顾者照顾能力问卷。运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10月至12月对武汉市二所三甲医院和一所三乙医院就诊的209名吞咽障碍患者的照顾者进行调查,对问卷数据进行项目分析、信效度分析等检验。项目分析主要采用离散趋势法、条目分布法、区分度分析法、相关系数法、Cronbach’s a系数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作为评价指标,效度分析主要采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内容效度指数作为评价指标,信度分析主要采用Cronbach’s a系数、折半系数和重测信度作为评价指标。最终确立问卷的维度及条目,构建吞咽障碍患者照顾者照顾能力问卷。第二部分方法:应用吞咽障碍患者照顾者照顾能力问卷,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9月,采用便利抽样法调查武汉市二所三甲医院和一所三乙医院即将出院的173名吞咽障碍患者及其家庭照顾者。运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照顾能力现状,采用单因素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讨照顾能力影响因素。结果第一部分结果:经文献分析回顾、小组讨论、头脑风暴法、与专家及与照顾者面对面交流探讨,形成4个维度、44个条目。采用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进行两轮专家咨询,专家权威系数为0.945,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283、0.206,形成4个维度、39个条目的测试问卷。对209名吞咽障碍患者照顾者进行临床调查,经项目分析后删除部分不达标的条目。对问卷进行效度、信度分析:经四次探索性因子分析后提取出4个公因子、保留34个条目;问卷四个维度间相关系数为0.605~0.812,四个维度与问卷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768~0.959;问卷各条目I-CVI为0.857~1,问卷总体S-CVI/UA为0.824,问卷平均S-CVI/Ave为0.975;问卷总Cronbach’s a系数为0.957,各维度Cronbach’s a系数为0.755~0.922;问卷总折半系数为0.960,各维度折半系数为0.739~0.948;问卷总重测信度为0.886,各维度重测信度为0.711~0.828。最终确定的吞咽障碍患者照顾者照顾能力问卷共4维度、34个条目,具体为:吞咽障碍相关知识维度含7个条目、日常照顾技能维度含17个条目、资源利用维度含5个条目、自我管理维度含5个条目。第二部分结果:对173名吞咽障碍患者及其家庭照顾者调查,照顾能力总分为(90.82±12.31)分,得分率为60.55%,其中日常照顾技能维度得分率最高为68.03%,吞咽障碍相关知识维度的得分率最低为49.2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照顾者的文化程度、是否接受过相关培训、自我效能、总照顾时间、主观支持、工作状况、经济负担、对支持的利用度为照顾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本研究基于Farran的“照顾者技能模型”编制吞咽障碍患者照顾者照顾能力问卷包含吞咽障碍相关知识、日常照顾技能、资源利用、自我管理4个维度,共34个条目,问卷显示了良好的信效度。本研究调查显示:吞咽障碍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尚需提升,照顾者的文化程度、是否接受过相关培训、自我效能、总照顾时间、主观支持、工作状况、经济负担、对支持的利用度8个自变量为照顾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可参考以上8个影响因素制订个性化指导方案。

孙文静[7](2021)在《住院鼻饲患者误吸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文中指出目的:1.基于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并探讨鼻饲患者住院期间并发误吸的影响因素,为构建住院鼻饲患者误吸风险预测模型提供数据来源。2.基于数据挖掘理论,构建住院鼻饲患者误吸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和分类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决策树模型。通过内部验证评价两种风险预测模型在建模数据集中的性能并划分误吸风险等级,为构建住院鼻饲患者误吸风险预测模型的计算器奠定基础。3.基于模型构建及内部验证结果,开发住院鼻饲患者误吸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的计算器和CART决策树的计算器,优化模型的呈现方式,为模型的临床应用提供更简捷、高效的途径与方法。利用住院鼻饲患者误吸风险预测模型的两种计算器开展外部验证,评估模型的临床实用性及有效性,为模型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两家三级甲等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住院鼻饲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误吸分为误吸组和非误吸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鼻饲患者并发误吸的危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2.基于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分别构建住院鼻饲患者误吸风险预测列线图和CART决策树模型,采用Bootstrap重抽样1000次进行内部验证,并根据最大约登指数原则确定预测模型的风险阈值。3.运用R程序构建住院鼻饲患者误吸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的计算器;运用C++构建住院鼻饲患者误吸风险预测CART决策树模型的计算器。采用便利抽样法,收集重庆市某三级综合医院2019年7月~2020年7月住院鼻饲患者的资料作为外部验证数据集,使用住院鼻饲患者误吸风险预测模型的两种计算器分别计算患者误吸风险,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两种模型的性能。结果:1.共纳入患者515人,其中误吸组103人,非误吸组412人。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疾病因素(OR=1.948)、误吸史(OR=48.731)、镇静催眠药(OR=3.303)、置管深度(OR=0.864)是住院鼻饲患者并发误吸的影响因素。2.住院鼻饲患者误吸风险预测列线图的特征重要性由低到高依次为置管深度(2.477%),疾病因素(11.317%),镇静催眠药(20.275%),误吸史(65.931%);住院鼻饲患者误吸风险预测CART决策树的特征重要性由低到高依次为营养制剂(6.972%),置管深度(30.524%),置管天数(32.112%),疾病因素(43.377%),误吸史(45.177%)。内部验证显示,CART决策树的预测准确率(94.5%)和AUC(0.96)高于列线图的预测准确率(89.1%)和AUC(0.93)。3.外部验证显示,住院鼻饲患者误吸风险预测列线图和CART决策树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95%CI:0.89~0.98)和0.92(95%CI:0.91~0.95),灵敏度分别为89.2%和64.9%,特异度分别为89.7%和96.6%,预测准确率分别为89.6%和89%。结论:1.鼻饲患者在住院期间并发误吸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疾病因素、误吸史、镇静催眠药是住院鼻饲患者并发误吸的危险性因素,置管深度是住院鼻饲患者并发误吸的保护性因素。2.疾病因素、误吸史、镇静催眠药、置管深度是住院鼻饲患者误吸风险预测列线图的预测因子,误吸史、置管深度、疾病因素、置管天数和营养制剂是住院鼻饲患者误吸风险预测CART决策树的预测因子。3.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综合表明住院鼻饲患者误吸风险预测列线图和CART决策树均能有效预测住院鼻饲患者的误吸风险,CART决策树模型的预测性能略优于列线图。

来艳丽[8](2021)在《改良式喂食法在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据2018年《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指出,我国现有脑卒中患者1242万人,每年新发460万人。患者脑卒中后多存在吞咽功能障碍,不仅影响机体营养物质的摄入,还会引起吸入性肺炎、窒息导致死亡等,严重影响疾病预后。病人数量大,发病率高,喂食相关技术临床需求强,是我国目前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现状。为解决其营养支持问题,我国常选用持续留置鼻胃管喂食法给予肠内营养。但这种喂养方式有引起反流、误吸、肺炎、压力性损伤等风险,患者也往往因影响舒适度和自我形象而难以接受。需长期喂养患者指南建议胃肠造瘘,但由于其有创性而被患者所排斥。如何在解决吞咽障碍患者营养需求的基础上,为其选用一款更合理化的喂食方式越来越被临床医务工作者所重视。目的探讨改良式间歇经口至食管喂食法,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时,在改善患者吞咽功能、营养状况、置管相关并发症、心理状态及提高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等方面的有效性、实用性,以求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管饲喂养提供选择依据。方法1.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某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接受治疗的首次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至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2.干预及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均给予康复医学科常规护理、功能锻炼及吞咽相关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持续留置鼻胃管喂食法,实验组则采用改良式间歇经口至食管喂食法。本研究观察指标:吞咽功能评估采用洼田饮水实验量表;营养状况选取患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值;置管相关并发症取粘膜损伤、呃逆、食物反流、吸入性肺炎总发生次数和与该组总例数对比后百分数;心理状况选择患者焦虑、抑郁及舒适度为观察指标,其中焦虑、抑郁选取《综合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舒适度选取郑国荣老师的患者舒适度评价量表进行评价;置管成功率,以一次置管至指定部位并可顺利喂食视为成功一例,总成功例数与本组总例数对比取成功率,均选取首次置管时数据;置管时间,选取患者首次置管时间,以导管从患者鼻尖或口角至指定部位并可顺利喂食为节点。3.指标评价分别记录患者入院时及管饲2周后吞咽功能、营养状况、置管相关并发症、心理状态、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对比分析所得数据指标并进行评价。采用软件SPSS22.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两组入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既往史、疾病类型、职业、报销类型等一般资料对比P>0.05。本研究入组患者两组间观察指标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观察指标吞咽功能、营养状态、心理状态入院时评估P>0.05。2周后所得数据具有可比性。3.吞咽功能。通过数据对比分析,管饲2周后改良式间歇经口至食管喂食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95%优于对照组的62.5%,Z=-6.438,P<0.001。4.营养状况。管饲2周后,两组患者营养状况观察指标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均有所改善,两组数据对比P<0.001。5.置管相关并发症。改良式间歇经口至食管喂食组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2.5%,P<0.001。6.心理状态。管饲2周后,患者心理状态观察指标舒适度及焦虑状况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抑郁状况数据对比差异不明显,P=0.063。7.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改良式间歇经口至食管喂食组置管成功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77.5%,P=0.048。试验组置管时间40?10.26少于对照组100?30.25,P<0.001。结论改良式间歇经口至食管喂食法在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营养状况、心理状态、减少置管并发症、提高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等方面均优于传统鼻胃管喂食法,可更好的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提供肠内营养支持。

二、心理干预对实施鼻饲置管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心理干预对实施鼻饲置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GUSS吞咽功能筛查联合摄食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 吞咽障碍概述
        1.1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
        1.2 吞咽障碍定义及分期
        1.3 吞咽障碍主要危害
    2 吞咽障碍的研究现状
        2.1 临床常用床旁筛查工具及GUSS吞咽功能评估量表的应用现状
        2.2 国内外吞咽障碍患者摄食训练研究现状
    3 早期吞咽筛查与摄食管理现存问题
        3.1 吞咽筛查质量参差不齐
        3.2 吞咽筛查结果处理不足
第二章 研究内容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估算
        2.2 分组
        2.3 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收集
        2.4 具体实施方法
        2.5 研究工具
        2.6 资料统计与分析
        2.7 医学伦理学原则
        2.8 质量控制
        2.9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结果
    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后吞咽困难恢复率比较
        2.2 两组患者胃管拔除率及胃管留置时间比较
        2.3 两组患者干预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
        2.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状况比较
        2.5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吞咽相关生存质量比较
第四章 讨论
    1 GUSS 吞咽筛查联合摄食训练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
    2 GUSS 吞咽筛查联合摄食训练有效缩短留置胃管时间、增加胃管拔出率
    3 GUSS 吞咽筛查联合摄食训练对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影响
    4 GUSS 吞咽筛查联合摄食训练对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5 GUSS 吞咽筛查联合摄食训练有效提高吞咽障碍患者生存质量
第五章 结论
    1 研究结论
    2 研究的创新性和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附录2
    附录3 GUSS 吞咽功能筛查记录表
    附录4 才藤式吞咽疗效评价标准
    附录5 吞咽相关生存质量量表
    附录6 吞咽辅助训练具体方法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综述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评估与摄食训练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2)老年卒中患者鼻饲营养护理干预对生存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护理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营养状况
    2.2 并发症
3 讨论

(3)不同干预方法在口腔咽喉部肿瘤术后胃管置入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鼻饲置管术的研究现状
        1.2.2 心理暗示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研究设计
        2.2.1 设计类型
        2.2.2 样本量的确定
        2.2.3 分组方法
    2.3 伦理原则
    2.4 研究材料
        2.4.1 药品
        2.4.2 实验器材
    2.5 研究工具
        2.5.1 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
        2.5.2 置管前后各项指标收集表
        2.5.3 状态焦虑量表
        2.5.4 0-10数字疼痛强度量表
        2.5.5 视觉模拟量表
    2.6 干预方法
        2.6.1 对照组
        2.6.2 暗示组
        2.6.3 药物组
        2.6.4 综合组
    2.7 观察指标及方法
        2.7.1 四组所有患者
        2.7.2 四组中一次置管成功患者
    2.8 质量控制
        2.8.1 方案设计
        2.8.2 研究人员培训
        2.8.3 研究过程质量控制
        2.8.4 收集整理资料
    2.9 资料分析和统计学处理
第3章 结果
    3.1 资料收集情况
    3.2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3.2.1 人口学特征
        3.2.2 疾病相关特征
    3.3 四组间均衡性比较
    3.4 四组患者置管情况的比较
        3.4.1 四组置管次数的比较
        3.4.2 四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的比较
        3.4.3 四组置管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3.5 四组患者置管血流动力学的比较
        3.5.1 四组置管前血流动力学的基线比较
        3.5.2 四组置管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组内比较
        3.5.3 四组置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的组间比较
    3.6 四组中一次性置管成功患者置管情况的比较
        3.6.1 四组一次性置管成功患者置管疼痛程度的比较
        3.6.2 四组一次性置管成功患者置管恐惧程度的比较
        3.6.3 四组一次性置管成功患者置管焦虑状况的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不同干预法的效果分析
        4.1.1 不同干预方法对置管次数及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的影响
        4.1.2 不同干预方法对置管不良反应的影响
        4.1.3 不同干预方法对置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的影响
        4.1.4 不同干预方法对一次性置管成功患者置管疼痛程度的影响
        4.1.5 不同干预方法对一次性置管成功患者恐惧程度及焦虑状态的影响
    4.2 心理暗示法在口腔咽喉部肿瘤术后鼻饲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4.3 心理暗示疗法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研究的局限性
    5.3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及展望
        5.3.1 创新点
        5.3.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5)不同泵入方式改善食管癌患者免疫营养肠道不耐受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局限性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食管癌术后免疫肠内营养肠道不耐受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研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6)吞咽障碍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吞咽障碍患者照顾者的照顾能力
        1.2.2 照顾能力的测量工具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核心概念和理论依据
        1.4.1 核心概念
        1.4.2 理论依据
    1.5 技术路线图
2 吞咽障碍患者照顾者照顾能力问卷的构建
    2.1 研究方法与对象
        2.1.1 文献研究
        2.1.2 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
        2.1.3 问卷调查法
        2.1.4 质量控制
        2.1.5 伦理原则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文献研究
        2.2.2 专家咨询
        2.2.3 问卷调查
    2.3 讨论
        2.3.1 问卷编制的合理性
        2.3.2 问卷信效度
    2.4 结论
3 吞咽障碍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3.1 对象与方法
        3.1.1 对象
        3.1.2 研究工具
        3.1.3 资料收集
        3.1.4 统计学方法
        3.1.5 质量控制
        3.1.6 伦理原则
    3.2 结果
        3.2.1 吞咽障碍患者和家庭照顾者一般资料
        3.2.2 吞咽障碍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状况
        3.2.3 吞咽障碍患者家庭照顾者的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及各维度得分情况
        3.2.4 吞咽障碍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顾能力与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3.2.5 吞咽障碍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的影响因素
    3.3 讨论
        3.3.1 吞咽障碍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有待提升
        3.3.2 吞咽障碍患者家庭照顾者的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处于中等水平
        3.3.3 吞咽障碍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顾能力与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呈正相关
        3.3.4 吞咽障碍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的影响因素
        3.3.5 建议与对策
    3.4 结论
        3.4.1 结论
        3.4.2 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 A吞咽障碍患者照顾者照顾能力问卷第一轮专家咨询
    附录 B吞咽障碍患者照顾者照顾能力问卷第二轮专家咨询
    附录 C调查问卷
        吞咽障碍患者照顾者照顾能力调查问卷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住院鼻饲患者误吸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住院鼻饲患者并发误吸的影响因素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住院鼻饲患者误吸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内部验证
    第一节 住院鼻饲患者误吸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变量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住院鼻饲患者误吸风险预测模型的内部验证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住院鼻饲患者误吸风险预测模型计算器的开发及模型外部验证
    第一节 住院鼻饲患者误吸风险预测模型计算器的开发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住院鼻饲患者误吸风险预测模型的外部验证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附录
文献综述 老年慢性病鼻饲患者误吸风险预测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改良式喂食法在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与概念框架
    1 吞咽的生理过程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概念框架
    4 操作性定义
    5 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部分 改良式喂食法方案的构建
    1 研究小组组建
    2 文献回顾
    3 专家与患者访谈
    4 构建完成管饲临床应用方案
第三部分 改良式喂食法方案的临床应用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本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吞咽功能障碍的干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心理干预对实施鼻饲置管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GUSS吞咽功能筛查联合摄食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D]. 李丹.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2]老年卒中患者鼻饲营养护理干预对生存质量的影响[J]. 龚放华,杨燕妮,殷明媛.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6(06)
  • [3]不同干预方法在口腔咽喉部肿瘤术后胃管置入术中的应用[D]. 邢秋燕. 南昌大学, 2014(01)
  • [4]心理干预对实施鼻饲置管的影响[J]. 王玉银,赵柏程. 中国临床康复, 2002(01)
  • [5]不同泵入方式改善食管癌患者免疫营养肠道不耐受的临床研究[D]. 邹晓影.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6]吞咽障碍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D]. 闫梦凡. 武汉轻工大学, 2021(02)
  • [7]住院鼻饲患者误吸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D]. 孙文静.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8]改良式喂食法在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D]. 来艳丽. 新乡医学院, 2021(01)

标签:;  ;  ;  ;  

心理干预对鼻饲管实施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