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军小挂车行业,福田汽车也能改变竞争格局吗?

进军小挂车行业,福田汽车也能改变竞争格局吗?

一、进入小拖行业,福田也能改变竞争格局吗?(论文文献综述)

张艳[1](2020)在《新工业革命背景下重庆汽车制造企业战略转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今世界高新技术正在不断突破,网络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信息化技术威力初显,数字制造、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等现代制造技术逐渐突破,组织形式、商业模式在其影响下也逐渐丰富化、多样化,市场逐步成熟,全球经济正处于新工业革命的开端。为了迎接这场全球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我国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战略和行动指南,旨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汽车制造业不仅属于传统产业,也是我国的主导产业。如何在新型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汽车消费转型、市场竞争加剧的环境下,把握消费趋势,推进汽车制造企业摆脱传统生产模式的缺陷,加快战略转型和调整,构建适应新工业革命的新型商业生态系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具有深远意义的研究命题。本文旨在揭示重庆汽车制造企业面向新工业革命情景的战略转型动力机制,借以探索其中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为其在新工业革命下的战略转型提出管理建议。论文首先分析了新工业革命的特点,揭示新工业革命对传统制造业以及其对企业战略决策的影响,显示企业嵌入其中的商业生态系统的转变趋势。然后对重庆汽车制造业的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从商业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新工业革命下重庆汽车制造企业所面临的战略情景,探索生产运营、服务和环境等影响战略转型的关键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的作用机理制定了企业战略转型的因果回路图。接着,根据战略转型的因果回路图,进一步了解各个要素之间的作用过程,寻找出水平变量、辅助变量、常量等变量,制定出具体的流图并写出反应各个变量之间作用关系的系统动力学方程式。文章最后根据仿真运行结果为企业的战略转型提出了管理建议。

林素燕[2](2018)在《企业国际化、公司治理及其绩效研究》文中认为国际化是现阶段中国企业重要的发展战略。企业国际化经营有利于实现其技术、质量、管理、品牌等全方位升级,从而增强国际竞争力。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尽管华为公司、吉利汽车等企业通过国际化战略成功提升其绩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也有很多企业出现国际化经营失败,使企业蒙受重大损失。同时,已有文献对企业国际化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结论不一。因此,理论和实践共同指向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企业国际化与企业绩效究竟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并由此衍生出若干相关问题:企业国际化为何对不同企业的绩效产生不同影响?是否存在某一调节变量在企业国际化与企业绩效之间起调节作用?企业国际化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决策结果,而公司治理是企业决策正确性的保障机制。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本世纪初美国安然事件、世通事件等财务丑闻、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等均引发了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公司治理的高度关注。国际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IFC)研究表明,治理良好公司的股价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下跌幅度较小,股本回报率较高,其他关键绩效指标也更好。这说明良好的公司治理能够带来更好的企业绩效,为公司和股东等利益相关者创造更高的价值。因此,国际金融危机后,公司治理成为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问题。鉴于此,本文研究企业国际化、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重点研究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现状和国际化及公司治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公司治理是否对企业国际化和企业绩效起调节作用。在企业国际化、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的理论研究方面,本文基于代理理论与不完备契约理论分析企业国际化、公司治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进一步基于代理理论与不完备契约理论分析框架从企业组织架构、激励制度设计、监督制度设计和信息传递制度设计四个方面研究国际化企业完善公司治理提升企业绩效的措施。在企业国际化、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方面,本文首先通过对华为公司、吉利汽车的探索性案例研究,并比较国际化企业和非国际化企业2010年——2015年的企业绩效以作为企业国际化、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探索性研究。其次,本文选取2009—2014年至少一年海外业务收入大于0的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公司实证检验企业国际化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国际化程度与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分离、独立董事比例显着负相关,与高管人员股权激励显着正相关。第三,本文重点以2010—2015年至少一年海外业务收入大于0的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并根据国际化程度不同将国际化企业分为低国际化企业和高国际化企业,检验不同程度国际化企业的国际化、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并进一步检验公司治理能否调节企业国际化与其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国际化程度与其绩效呈显着负相关关系,而对于国际化程度为20%以下的低国际化企业,这种显着负相关影响更大。进一步检验结果显示,增加了国际化程度和公司治理交叉项指标后,企业国际化程度与其绩效呈显着正相关关系,这说明公司治理在国际化经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能起调节作用,公司治理越完善的国际化企业,随着其国际化程度的增加,企业绩效将会得以提升。本研究不仅可以为企业国际化、公司治理提供理论基础;也可以为政府部门制定有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并对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成功实现“走出去”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王东[3](2017)在《HQ项目商业计划书》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商业地产项目以稳定的现金流和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成为房地产开发商和投资公司的投资热点。2016年中国商业地产市场虽然供需情况稍微好转,但商业地产市场仍然存量较大、同质化竞争严重。由于国家资金信贷政策收紧,房地产商遇到融资压力增大等问题,各个房地产创新运营模式,通过相互合作,整合资源,寻求在商业地产上更好的发展。HQ房地产项目是A房地产公司与B投资公司合作开发的项目,项目位于深圳的前海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前海新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A公司与B公司拟将HQ项目打造成为一个具有地标性意义的地产项目。本文是HQ项目的一份商业计划书,首先介绍了目前房地产市场所处的政策背景和市场环境,接着从项目的地理区位条件、开发商情况及项目的经济数据对房地产项目的宏观环境进行了分析,从国家土地政策、调控政策、金融政策及税收政策分析了国家房地产政策,结合深圳市规划及深圳市的房地产市场,对项目所在区域进行了分析,同时进行了项目的SWOT分析,对典型竞争对手摸排,从项目产品策略、项目定价策略、项目渠道策略及项目促销策略四个方面对项目的营销方案进行了相应的介绍。最后对项目进行了财务及风险分析。通过分析本文认为HQ项目处于前海新区重要城市节点,区位优势明显。项目所在的深圳市近年来GDP增长率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增长率也稳步增长,项目所在的前海新区未来有极大的发展前景。HQ项目整体定位是资本运作商务综合体,HQ项目写字楼定位于9A商务写字楼,项目商业定位是定制级商务行馆。本项目的净利润总额为60,808万元,销售净利润率为11.61%,税后成本利润率17.67%。

周显坤[4](2017)在《城市更新区规划制度之研究》文中认为中国的城镇化进程进入增量与存量并重的阶段。在此背景下,城市更新问题是下一阶段研究城镇化问题、资本问题与土地问题的关键。经过逐步聚焦,本研究选取了城市更新地区的规划管理制度问题展开研究。首先,本研究发现城市更新区的综合规划管理已成为一个重大难题。以对城市更新项目的类型化特性的具体分析为基础,本研究提出了“七维坐标”以总结更新项目的分类,并指出其偶发非特定、多方参与、类型多样、过程风险等特性需要在规划管理中得到相应处理。面对这些挑战,中国现行的应用于城市更新地区的规划制度,正处于一种失位、落后、混乱的状态。本研究不仅发现了城市更新区的综合规划管理已成为一个重大难题,也揭示了问题出现的深层原因——管理需求与管理手段的不匹配。其次,本研究创新地从理论上发现和定义了“城市更新区规划”这一规划类型。通过对美国的市区重建规划、法国的协议开发区规划、日本的市街地再开发事业,以及深圳的城市更新单元规划、珠三角地区的“三旧”改造单元规划等国内外规划制度的比较,本研究认为它们实属同一种规划类型,并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共性与差异。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论证了规划体系中应有专门规划制度处理城市更新区的管治需求,并提出城市更新区规划的一般职能和作用,为更新项目的专门化规划管理和规划技术体系的完善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三,本研究进行了“城市更新区详细规划”的探究性制度设计。在总结前文内容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论证新的城市更新区制度的必要性;依据“基于共性,应对特性”的设计原则,得出明确效力来源、清晰限定对象、衔接规划体系、提供技术弹性、塑造参与流程等五大转型策略;并提出其职能定位、内容范畴和实施机制。新制度可以作为未来各地区进行制度设计的参考,进而有助于破解对城市更新地区的规划管理的制度困境。

董燕[5](2017)在《我国汽车产业市场集中度对利润率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世界竞争格局逐步展开,我国汽车产业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尽管近些年来我国汽车产业的产量和产品的质量都有较大提高,门类多样种类齐全,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汽车产业与发达国家同行业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及不可忽视的问题。在有关汽车产业的众多的问题研究解决当中,产业集中度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我国汽车产业集中度的长期偏低问题,是产业界和学术界所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而在产业组织理论中,市场集中度与利润率之间的作用关系是产业经济学的基础研究理论。因此,论文以我国汽车产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2001-2016年我国汽车产业的相关数据,研究我国汽车产业集中度对利润率的影响,以期解决我国汽车产业集中度偏低问题。首先,介绍研究背景、相关的概念界定以及国内外有关集中度和利润率的文献,以此作为论文的理论依据,借鉴前人观点并做相应扩充。其次,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集中度情况等作了详细清晰的动态分析,同时将我国汽车产业集中度与美德日三国汽车产业集中度对比。最后,利用2001年到2016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建立我国汽车产业集中度与利润率的影响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得出集中度对利润率影响有正相关关系。为进一步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论文又对影响我国汽车产业集中度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模型建立,量化对我国汽车产业集中度产生影响的因素,然后根据回归结论提出作者的观点。

周建军[6](2016)在《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研究》文中提出目前中国邮政业市场化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改革的复杂性和难度日益增大,改革的任务仍相当艰巨。但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是中国必然的选择。中日两国的邮政业市场化同样走过了艰难而曲折的历程。这既表明其中充满了各方力量的激烈博弈,也表明邮政业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特别是中日两国的邮政业既要办理邮政快递业务,还要办理储蓄和保险等金融业务,与其他国家的邮政业市场化相比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日本的邮政业市场化已经走在了中国的前头,其取得的成效及仍旧面临的问题会给中国一些有益的启示。本文采用如下两个研究方法:(1)比较研究方法。本文对日本邮政业市场化进行重点研究的同时,在其国际动因部分对欧美国家及澳大利亚邮政业市场化的进展、成效和经验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力图通过日本与这些国家的比较,为中国邮政业市场化提出更具有借鉴意义的建议;(2)演绎归纳方法。本文通过对自然垄断理论、有效竞争理论和政府规制理论进行简要梳理,从中归纳总结出对邮政业市场化的理论指导意义;通过对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的历程、动因、路径、成效等进行比较详尽的阐述和分析,从中得出经验和教训,进而归纳总结出对中国邮政业市场化的几点启示。本文除了绪论之外,还包括如下六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2章为相关理论综述。本章对自然垄断理论、有效竞争理论和政府规制理论做一梳理并阐述对邮政业市场化的指导意义;第3章为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的历程和特点。本章对日本政府自21世纪初开始推行的邮政“三事业”即邮政、邮政储蓄和简易保险的民营化改革从纵向做了梳理,并从中总结出两大特点,一是日本战后力度最大的财政投融资体制改革,二是日本乃至世界最大的金融机构改革;第4章对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的国际和国内动因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分析;第5章为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的路径分析。其实现路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自民党政权的强力推动,二是邮政业自身为了生存和发展而采取的市场化实践;第6章为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的效应分析。日本邮政3公司上市,由此前的政府全额控股转变为持有大部分股份,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国内外新股东,邮政业市场化迎来了新阶段。日本邮政集团及其3家子公司为了提高效益,推出了诸多新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然面对诸多难以解决的课题;第7章为日本邮政业市场化对中国的启示。尽管近年来中国邮政业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但日本的邮政业市场化已经走在了中国的前头,无疑会给中国邮政业市场化一些有益的启示。结合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的实际情况来看,可以总结如下三点启示:(1)对于邮政这样的公用事业,如何兼顾公共性和效率性成为摆在包括中日两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面前的一大难题;(2)在应对经济全球化推进邮政业市场化的过程中如何维护国家安全,成为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另一大难题。特别是像日本和中国这样集邮政、储蓄、保险三业务于邮政集团一身的国家,如何做到在对外开放的同时构筑一道“防火墙”,在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为广大国民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日本民主党执政时期邮政业市场化被搁浅,最大的原因即在于此。对于公用事业股份面向全球上市应该慎之又慎;(3)上市不但没能解决长期困扰日本邮政的诸多问题,反而使问题变得更加尖锐。如何在保证集团的凝聚力的同时,又能保证3家公司各自大股东的利益,这是日本邮政集团母子3家公司同时上市面临的难题;公司上市之后必然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2家金融公司每年支付给日本邮便的巨额业务委托手续费必然会成为大股东关注的焦点;如何尽快提高收益能力,仍然是摆在日本邮政集团及其3家子公司面前的最大挑战。尽管当初对于邮政市场化特别是邮政集团3家公司同时上市,日本国内持支持意见的只占少数,但上市已经成为事实,日本政府和邮政集团应该以此为契机,构建兼顾公共性和效率性的新经营模式,在获得广大国民理解和支持的同时,实现邮政事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本文对推进中国邮政业市场化提出如下三点政策建议:(1)深化体制机制改革;(2)坚持邮政金融与邮政寄递协同发展;(3)强化企业管理,提升员工素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本文力图做到如下两点创新:第一,目前国内的研究中还没有关于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的系统性研究,所以,本选题在资料整理、观点归纳、研究视角等方面所做的研究具有创新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搜集、整理有关日本邮政业市场化改革的最新资料,对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的历程与现状、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出现的问题及教训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邮政业市场化的必要性和制度设计进行系统研究,为中国邮政业市场化的实践活动提供有益参考。第二,力争为邮政业市场化找到理论支撑。本文通过对自然垄断理论、有效竞争理论和政府规制理论做简单梳理和归纳,并对这些理论对邮政业市场化的理论指导意义做了尝试性阐述。

谭媛元[7](2016)在《中国先进制造业全球影响力影响因素与培育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只有强大的制造业,才能实现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备全球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中国增强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已建成独立完整、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有力推动了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着提高了综合国力,支撑了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制造业仍然处于大而不强的尴尬处境,在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结构水平、资源利用效率、质量效益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因此,中国制造业亟需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将经济重心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转移,重新审视制造业在一国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提出先进制造业复兴计划。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中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如何重塑和巩固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国际竞争力与全球影响力成为当前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议题。当前,中国应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实施制造强国战略。2015年5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这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明确了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战略方向,旨在改变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通过10年的努力,使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为到2045年将中国建成具有全球引领和影响力的制造强国奠定坚实基础。本文较为全面梳理了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历程及现状,探索性地剖析中国制造业全球影响力的深刻内涵。构建中国制造业全球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选取2014年全球GDP排名前35的国家样本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方法科学评价中国制造业全球影响力现状,研究显示,中国制造业全球影响力在样本国家中排名第十。采用面板数据探讨中国先进制造业全球影响力的关键性因素,结果表明:盈利能力、创新能力和绿色发展对中国先进制造业全球影响力存在显着影响。并基于实证结果和案例分析,提出中国先进制造业全球影响力的培育路径,即提高先进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先进制造业质量效益、推进先进制造业绿色发展。

徐雪忱[8](2015)在《基于动态能力的国内汽车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汽车产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为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迅速增长,持续刺激了汽车市场的需求,将有利于汽车工业的较快发展。经济全球化对各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使我国汽车消费市场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有了对汽车的需求,国内汽车总体的产销量仍将呈现出有增无减的趋势。由于国内外汽车品牌众多,使人们有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同时也对汽车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我国的汽车企业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一方面自身技术研发水平弱,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低。国内汽车企业的自主研发水平普遍偏弱,研发投入不足,在技术上多采用引进和模仿外国的先进经验,自主拥有的知识产权较少。虽然国内汽车产品在总量上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一的水平,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大部分的汽车品牌都是合资生产的,仅有小部分的本土品牌汽车;另一方面国外汽车品牌对国内汽车市场造成的冲击,使汽车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加剧。我国汽车工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是与国际汽车市场相比,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汽车市场集中程度较低、汽车企业数目众多、经济规模较小等。近年来,能源问题、环境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使我国汽车企业面临的挑战变得更加严峻。如何认清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并在行业中找准自己的位置,这与企业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因此研究我国汽车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本文以动态能力理论为基础,从企业竞争力的角度出发,对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大量的收集和分析,首先提出了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方法,并且指出了创新之处和不足;其次探讨了企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动态能力、企业资源和企业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动态环境下企业竞争力表现出来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动态能力的企业竞争力形成模型;然后以国内汽车企业为研究对象,设计了指标体系;接着在此基础上以我国18家上市汽车企业为研究样本,利用因子分析法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改善我国汽车企业竞争力的措施。

夏冬雨[9](2014)在《基于超级竞争理论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竞争优势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自1991年正式把电动车关键技术研究列为国家科技重点项目。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二十几年中,这一行业已经达到了产业化发展阶段。与国外百年历史相比,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起步晚的多,不论是在产业规模还是技术创新水平都存在着较大差距。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的不仅仅是国内的企业,还包括有着雄厚资金和先进技术的外国汽车公司激烈的竞争。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符合发展国家优化产业结构的大趋势。行业规划和扶持政策等多由国务院或部委直接确定,同时对这一行业实行统筹规划。这也是新能源汽车企业不同于国内其他制造业的原因。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不是传统的竞争,竞争环境是随国家的产业政策规划和扶持措施,不断变化高强度竞争的行业。新能源汽车企业要想在急速变化的市场竞争中百战百胜,需明确在该行业中发展所必需的竞争优势和能力。本文就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探究了基于超级竞争理论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竞争优势。基于超级竞争理论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机理是以超级竞争理论为研究思考的逻辑起点和假设,把新能源汽车企业竞争优势产生的四个领域和本行业特有的五个竞争优势影响因素作为筛选的标准和条件。先由新能源汽车企业竞争优势产生的四个领域成本与品质领域、时机与技术创新领域,进入障碍领域和资本领域,再与新能源汽车企业竞争优势的五个影响因素即国家产业规划和产业支持政策、消费补贴政策、规模经济、产业链、配套设施和专业技术人才对比衡量,看是否符合。通过对企业竞争优势的识别,转化为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五个要素,即产品研发创新要素、品牌要素、资产要素、市场营销要素、政策支持要素。本文设计了基于超级竞争理论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评价模型,选取四家新能源汽车企业运用模糊综合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进行研究,并给出相应发展策略。

邝萌[10](2012)在《我国商业地产行业竞争态势分析》文中指出商业地产行业同所属房地产业一样,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分配制度体系到市场体系变迁的过程。商业地产行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不规范到如今仍在持续快速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房地产业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商业前进的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近些年来,商业地产行业的发展研究已经引起政府相关部门、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高度关注。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市场经济愈来愈具有竞争性的特点,企业所面对的生存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企业创造的优势保持期限越来越短。行业分析是企业适应这种动态竞争环境,制定战略的基础。本文从产业经济学经典理论SCP分析范式入手,结合波特五力模型,对我国商业地产行业竞争态势进行分析。全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本文所研究的商业地产行业的地位和作用、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行业分析模型”,重点介绍行业分析模型的组合运用。第三章“商业地产行业基本情况及特点”,介绍商业地产行业供给方和需求方的基本情况。第四章“商业地产行业市场结构分析”,研究我国商业地产行业市场中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特征。第五章“我国商业地产行业竞争结构分析”,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对商业地产行业的竞争结构进行分析。第六章“市场行为与绩效分析”,分析了商业地产行业的市场行为及对行业或企业带来的绩效。第七章“建议”,通过前面章节的分析,提出商业地产行业未来发展的建议。

二、进入小拖行业,福田也能改变竞争格局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进入小拖行业,福田也能改变竞争格局吗?(论文提纲范文)

(1)新工业革命背景下重庆汽车制造企业战略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战略转型相关概述
        2.1.2 系统动力学概述
    2.2 文献综述
        2.2.1 新工业革命研究
        2.2.2 战略转型研究
        2.2.3 研究评述
第3章 重庆汽车制造企业战略转型影响因素分析
    3.1 重庆汽车制造业发展与困境
        3.1.1 重庆汽车制造业发展现状
        3.1.2 重庆汽车制造业发展困境
    3.2 重庆汽车制造企业战略情景
        3.2.1 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3.2.2 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产品创新
        3.2.3 生产方式、商业模式改进
        3.2.4 市场竞争激烈
    3.3 新工业革命下重庆汽车制造企业战略转型影响因素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重庆汽车制造企业战略转型SD模型
    4.1 系统动力学应用可行性
    4.2 建模目的和指标选取
        4.2.1 建模目的
        4.2.2 指标选取
    4.3 战略转型反馈因果循环图
    4.4 战略转型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
    4.5 模型系统主要的方程式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重庆汽车制造企业战略转型SD模型仿真
    5.1 模型初始设定
    5.2 模型有效性
        5.2.1 模型结构检验
        5.2.2 模型参数及有效性检验
    5.3 SD模型仿真分析
        5.3.1 各子系统仿真分析
        5.3.2 总系统仿真分析
    5.4 仿真结果说明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重庆汽车制造企业战略转型管理建议
    6.1 促进智能制造布局
    6.2 加大市场导向投入
    6.3 加强信息大数据技术应用
    6.4 注重企业管理创新
    6.5 改进商业模式
    6.6 充分利用政府政策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2)企业国际化、公司治理及其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构
        1.2.1 研究的关键问题
        1.2.2 研究思路
        1.2.3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可能的创新点
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2.1 企业国际化的相关研究文献
        2.1.1 企业国际化的内涵
        2.1.2 企业国际化动因理论
        2.1.3 企业国际化程度的衡量
        2.1.4 企业国际化路径
        2.1.5 企业国际化风险
    2.2 公司治理的相关研究文献
        2.2.1 公司治理的产生
        2.2.2 内部治理综述
        2.2.3 外部治理综述
    2.3 企业国际化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文献
    2.4 文献述评与展望
3 中国企业国际化环境及其现状
    3.1 现阶段中国企业国际化环境
        3.1.1 国际经济环境
        3.1.2 国内经济环境
    3.2 中国企业国际化现状
        3.2.1 中国企业国际化规模
        3.2.2 中国企业国际化行业分布
        3.2.3 对外贸易结构
        3.2.4 中国出口产品升级指数
        3.2.5 中国企业国际化国别(地区)分布
4 企业国际化、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的探索性研究
    4.1 国际化、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的案例研究:以华为公司为例
        4.1.1 华为公司及其公司治理基本情况
        4.1.2 华为公司国际化经营及其绩效
    4.2 国际化、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的案例研究:以吉利汽车为例
        4.2.1 吉利汽车基本情况
        4.2.2 吉利汽车国际化经营及其绩效
    4.3 国际化企业与非国际化企业绩效比较
        4.3.1 企业财务绩效比较
        4.3.2 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比较
5 企业国际化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
    5.1 公司治理的新发展
        5.1.1 国际组织及各国政府对公司治理的研究
        5.1.2 G20/OECD公司治理原则
    5.2 企业国际化对公司治理影响的理论研究
        5.2.1 基于代理理论的国际化企业代理问题
        5.2.2 企业国际化对公司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5.3 企业国际化对公司治理影响的实证研究
        5.3.1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5.3.2 模型、变量与数据
        5.3.3 实证结果与分析
6 企业国际化、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
    6.1 企业国际化、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理论研究
        6.1.1 企业国际化影响企业绩效的机理
        6.1.2 企业国际化影响企业绩效的调节机制:公司治理
    6.2 企业国际化、公司治理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实证研究
        6.2.1 研究模型与变量选择
        6.2.2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6.2.3 描述性统计结果
        6.2.4 回归结果分析
    6.3 企业国际化、公司治理与企业财务绩效的进一步研究
        6.3.1 模型、变量与数据
        6.3.2 相关性分析
        6.3.3 回归结果分析
    6.4 企业国际化、公司治理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
        6.4.1 技术创新绩效的区域差异
        6.4.2 企业国际化、公司治理对其技术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7 国际化企业优化公司治理提升企业绩效措施研究
    7.1 国际化企业组织架构设置
        7.1.1 确保国际化过程中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相互分离
        7.1.2 国际化企业组织架构设置:以跨国公司为例
    7.2 合理设计国际化企业激励制度
        7.2.1 国际化企业激励不足带来的问题
        7.2.2 国际化企业激励制度的设计原则
        7.2.3 国际化企业激励制度设计:以跨国公司为例
    7.3 合理设计国际化企业监督制度
        7.3.1 建立国际化企业的监督基础
        7.3.2 完善国际化企业监督程序
        7.3.3 及时评估和报告监督结果
    7.4 合理设计国际化企业信息传递制度
        7.4.1 信息的涵义及其传递要求
        7.4.2 国际化企业信息传递的主要风险
        7.4.3 国际化企业信息传递制度设计
8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研究工作和获得的学术成果

(3)HQ项目商业计划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房地产投资可行性
        1.2.2 房地产营销管理
        1.2.3 竞争战略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
第二章 项目概述
    2.1 项目背景
        2.1.1 项目概述
        2.1.2 项目区位条件
        2.1.3 项目地块
    2.2 开发商情况介绍
        2.2.1 项目投资方简介
        2.2.2 项目公司HQ公司组织架构
    2.3 项目商业模式介绍
    2.4 项目经济数据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项目投资环境分析
    3.1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3.1.1 经济环境
        3.1.2 房地产相关政策
    3.2 深圳市宏观经济
    3.3 项目所在区域规划
    3.4 前海新区政策分析
    3.5 项目典型竞争对手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项目市场调研及市场定位
    4.1 写字楼市场调研
        4.1.1 深圳市写字楼市场调研
        4.1.2 项目区域写字楼市场调研
        4.1.3 写字楼市场调研总结
    4.2 商业市场调研
        4.2.1 深圳商业市场发展趋势
        4.2.2 各商圈未来发展对比
        4.2.3 未来新商圈分析
        4.2.4 商圈竞争分析
        4.2.5 前海商业市场分析
        4.2.6 商业市场调查总结
    4.3 SWOT分析
        4.3.1 优势
        4.3.2 劣势
        4.3.3 机会
        4.3.4 威胁
    4.4 项目市场定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项目营销方案
    5.1 项目的核心价值体系
    5.2 整体推售策略
    5.3 产品策略
        5.3.1 写字楼产品策略
        5.3.2 商业产品策略
    5.4 项目定价策略
    5.5 项目渠道策略
    5.6 项目促销策略
    5.7 项目运营管理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项目财务及风险分析
    6.1 项目投资估算
    6.2 项目筹资计划
    6.3 项目效益分析
        6.3.1 项目销售收入预测
        6.3.2 项目利润估算
        6.3.3 现金流表
    6.4 项目财务分析
        6.4.1 内部收益率
        6.4.2 敏感性分析
    6.5 项目风险分析
        6.5.1 市场风险
        6.5.2 政策风险
        6.5.3 管理风险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城市更新区规划制度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城镇化进程深化:从土地城镇化到人的城镇化
        1.1.2 经济“新常态”:资本与城市化的关系调整
        1.1.3 大城市土地资源管制加剧:从增量用地到存量用地价值挖潜
        1.1.4 小结:为什么研究城市更新?
    1.2 文献综述
        1.2.1 城市更新综合研究
        1.2.2 城市更新相关规划的职能定位研究
        1.2.3 城市更新相关规划的技术手段研究
        1.2.4 城市更新相关规划的配套机制研究
        1.2.5 小结
    1.3 研究内容
        1.3.1 概念界定
        1.3.2 研究目标
        1.3.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
        1.4.1 研究问题
        1.4.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3 研究框架
第2章 城市更新的需求对规划管治提出挑战
    2.1 城市更新项目的类型化特性
        2.1.1 按产权主体分类
        2.1.2 按规模分类
        2.1.3 按原用地功能分类
        2.1.4 按主导者分类
        2.1.5 按改造功能分类
        2.1.6 按改造程度分类
        2.1.7 按土地变动方式分类
        2.1.8 类型化特性小结
    2.2 城市更新项目的一般特性
        2.2.1 偶发、非特定
        2.2.2 多方参与
        2.2.3 类型多样
        2.2.4 过程风险
    2.3 小结:城市更新对规划管理提出了新的需求与挑战
第3章 中国城市更新地区相关规划制度面临困境
    3.1 修建性详细规划
        3.1.1 制度背景
        3.1.2 制度内容
        3.1.3 制度问题
    3.2 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其修改
        3.2.1 制度背景
        3.2.2 制度内容
        3.2.3 制度应用与案例:M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
        3.2.4 制度问题
    3.3 广东“三旧”改造单元规划
        3.3.1 制度背景
        3.3.2 制度内容
        3.3.3 制度应用与案例:J工业区“三旧”改造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
        3.3.4 制度问题
    3.4 更新地区的规划管理困境
        3.4.1 定位不明无法应对灵活的更新需求
        3.4.2 多方参与途径不明
        3.4.3 类型多样性不足、缺乏重点
        3.4.4 难以应对过程风险
    3.5 小结:城市更新地区的现行规划制度难以应对挑战
第4章 深圳城市更新单元规划
    4.1 制度背景
        4.1.1 深圳更新实践概况
        4.1.2 深圳更新发展阶段
        4.1.3 深圳更新制度体系
        4.1.4 深圳城市更新单元规划的制度演进
    4.2 制度内容
        4.2.1 制度定位
        4.2.2 编制内容
        4.2.3 编制与审批流程
    4.3 制度应用与案例:S村城市更新单元规划
        4.3.1 更新说明
        4.3.2 已有规划及应对
        4.3.3 利益平衡
        4.3.4 专项专题与实施
        4.3.5 案例评价
    4.4 制度问题分析
        4.4.1 城市更新单元规划制度的问题
        4.4.2 深圳更新实践的问题
    4.5 小结
第5章 发达国家与地区的城市更新区规划
    5.1 美国:市区重建
        5.1.1 制度背景
        5.1.2 制度定位
        5.1.3 规划内容
        5.1.4 实施机制
        5.1.5 特点
    5.2 法国:协议开发区(ZAC)
        5.2.1 制度背景
        5.2.2 制度定位
        5.2.3 规划内容
        5.2.4 实施机制
        5.2.5 特点
    5.3 日本:“都市再生特别地区”与“市街地开发事业”
        5.3.1 制度背景
        5.3.2 制度定位
        5.3.3 规划内容
        5.3.4 实施机制
        5.3.5 特点
    5.4 小结:应有专门的规划处理城市更新地区的管理需求
第6章 城市更新区规划比较与分析
    6.1 “城市更新区规划”的定义
    6.2 各地城市更新区规划的共性
        6.2.1 背景:快速城市化阶段后期
        6.2.2 目标:改善衰败、促进开发
        6.2.3 对象:大规模再开发项目
        6.2.4 手段:划定地区、提供激励、专门管理
        6.2.5 职能:一个工具、一个平台、一个载体
        6.2.6 定位:建设性层次职能,规范性层次效力
        6.2.7 主要内容
        6.2.8 一般程序
    6.3 各地城市更新区规划的特性
        6.3.1 赋权形式:法定赋权vs协议赋权
        6.3.2 编制主导:公共部门vs私人部门
        6.3.3 发展路径:基于规划vs基于项目
        6.3.4 制度设计:组合规划vs单一规划
    6.4 小结:城市更新区规划是普遍的,也是特殊的
第7章 “城市更新区详细规划”制度设计
    7.1 必要性与可行性论证
        7.1.1 必要性的五个方面
        7.1.2 可行性的三个支撑
    7.2 策略研究
        7.2.1 原则:基于共性,应对特性
        7.2.2 明确效力来源
        7.2.3 清晰限定对象
        7.2.4 衔接规划体系
        7.2.5 提供技术弹性
        7.2.6 塑造参与流程
    7.3 制度安排
        7.3.1 职能定位
        7.3.2 规划内容
        7.3.3 实施机制
    7.4 小结
第8章 结论
    8.1 研究的主要理论发现
        8.1.1 构建城市更新行为-规划需求的理论框架
        8.1.2 揭示现行城市更新相关规划管理困境的深层原因
        8.1.3 提出“城市更新区规划”规划类型,并归纳其性质
    8.2 研究提出的制度建议
        8.2.1 近期:现行规划制度调整
        8.2.2 中期:“城市更新区详细规划”的应用
        8.2.3 远期:面向城市更新的规划制度体系调整
    8.3 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我国汽车产业市场集中度对利润率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内容及思路
    (三)创新及不足
二、概念界定及相关研究
    (一)产业集中度概念界定
    (二)产业集中度与利润率相关文献
三、我国汽车产业集中度现状
    (一)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二)我国汽车产业集中度分析
    (三)与国外汽车产业对比
四、我国汽车产业集中度与利润率的实证分析
    (一)理论逻辑分析
    (二)模型及数据选取
    (三)产业集中度对利润率实证分析
    (四)集中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五、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6)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对公用事业市场化的研究
        1.2.2 对中国邮政业市场化的研究
        1.2.3 对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的研究
        1.2.4 日本邮政业市场化对中国的借鉴研究
        1.2.5 对文献的评述及本研究的立足点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结构安排和主要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结构安排
        1.3.3 主要内容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与存在的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存在的不足
2. 邮政业市场化的相关理论综述
    2.1 自然垄断理论
        2.1.1 自然垄断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其内容
        2.1.2 对邮政业市场化的指导意义
    2.2 有效竞争理论
        2.2.1 有效竞争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其内涵
        2.2.2 对邮政业市场化的指导意义
    2.3 政府规制理论
        2.3.1 政府规制理论及其在自然垄断产业的应用
        2.3.2 对邮政业市场化的指导意义
    2.4 本章小结
3. 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的历程和特点
    3.1 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的历程
        3.1.1 企业化阶段(2003年4月至2007年 9 月)
        3.1.2 分拆民营化阶段(2007年10月至2015年 11月)
        3.1.3 上市真正民营化阶段(2015年11月以来)
    3.2 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的特点
        3.2.1 日本战后力度最大的财政投融资体制改革
        3.2.2 日本乃至世界最大的金融机构改革
    3.3 本章小结
4. 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的动因分析
    4.1 国际动因
        4.1.1 欧洲国家掀起的邮政业市场化潮流
        4.1.2 北美洲国家邮政业市场化的进展
        4.1.3 大洋洲主要国家邮政业市场化的动向
    4.2 国内动因
        4.2.1 经济动因
        4.2.2 政治动因
    4.3 本章小结
5. 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的路径分析
    5.1 日本自民党政权的强力推动
        5.1.1 上世纪末自民党政权对邮政业的定位
        5.1.2 新世纪以来自民党政权对邮政业市场化的极力推动
    5.2 日本邮政业的市场化实践
        5.2.1 邮政市场的开放
        5.2.2 对确保普遍服务的探索
    5.3 本章小结
6.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的新举措及其效应分析
    6.1 邮政3公司上市后推出的新举措及其成效
        6.1.1 日本邮政上市后推出的新举措及其成效
        6.1.2 日本邮便2015年 11月以后推出的新举措及其成效
        6.1.3 邮储银行上市后推出的新举措及其成效
        6.1.4 简保生命上市后推出的新举措及其成效
    6.2 日本邮政业市场化出现的问题
        6.2.1 股价出现大幅涨跌
        6.2.2 耗费巨大劳力和费用
        6.2.3 没能改变邮储银行问题的本质
    6.3 本章小结
7. 日本邮政业市场化对中国的启示
    7.1 中国邮政业市场化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7.1.1 中国邮政业市场化的历史和现状
        7.1.2 中国邮政业存在的问题
        7.1.3 加快推进中国邮政业市场化的重大意义及面对的新机遇
    7.2 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给中国提供的经验
        7.2.1 依法推进
        7.2.2 做好总体规划
        7.2.3 政府的强力推动
    7.3 对推进中国邮政业市场化的政策建议
        7.3.1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7.3.2 坚持邮政金融与邮政寄递协同发展
        7.3.3 强化企业管理,提升员工素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7.4 本章小结
本文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成果
致谢

(7)中国先进制造业全球影响力影响因素与培育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基础理论
        1.2.1 比较优势理论
        1.2.2 产业竞争力理论
        1.2.3 产业价值链理论
        1.2.4 创新理论
        1.2.5 生态经济理论
    1.3 文献综述
        1.3.1 对中国先进制造业理论研究的文献回顾
        1.3.2 对中国先进制造业全球影响力的文献回顾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
    1.6 研究方法
    1.7 研究创新与不足
        1.7.1 创新点
        1.7.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概述
    2.1 中国制造业发展历程
    2.2 中国先进制造业内涵及特征分析
        2.2.1 中国先进制造业内涵
        2.2.2 中国先进制造业基本特征
    2.3 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历程
    2.4 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
        2.4.1 中国先进制造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4.2 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第三章 中国制造业全球影响力评测实证分析
    3.1 中国制造业全球影响力内涵的探索性界定
    3.2 中国制造业全球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2.1 指标选取
        3.2.2 评价方法
        3.2.3 数据处理
    3.3 中国制造业全球影响力评价分析
        3.3.1 中国制造业全球影响力因子分析
        3.3.2 中国制造业全球影响力综合得分及排序
第四章 中国先进制造业全球影响力影响因素分析
    4.1 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4.1.1 被解释变量
        4.1.2 解释变量
        4.1.3 数据来源
    4.2 模型构建与数据分析
    4.3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4.3.1 单位根检验
        4.3.2 实证结果分析
第五章 中国先进制造业全球影响力案例研究——以工业机器人产业为例
    5.1 工业机器人概述
        5.1.1 工业机器人的定义
        5.1.2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
        5.1.3 工业机器人国内布局
    5.2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5.3 结论与启示
第六章 中国先进制造业全球影响力培育路径研究
    6.1 提高先进制造业创新能力
        6.1.1 完善中国先进制造业创新体系
        6.1.2 加强先进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
        6.1.3 健全先进制造业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6.1.4 强化先进制造业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
    6.2 提升先进制造业质量效益
        6.2.1 加强先进制造业精益化管理
        6.2.2 推进先进制造业品牌建设
        6.2.3 加大先进制造业财税政策支持
    6.3 推进先进制造业绿色发展
        6.3.1 加快先进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
        6.3.2 推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
        6.3.3 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附录

(8)基于动态能力的国内汽车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和不足
2 基于动态能力的企业竞争力形成机理分析
    2.1 企业竞争力
        2.1.1 企业竞争力理论
        2.1.2 企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2.2 动态能力
        2.2.1 动态能力的内涵
        2.2.2 动态能力机制
    2.3 动态环境下企业竞争力的特征
        2.3.1 外部环境与企业竞争力
        2.3.2 资源、能力与企业竞争力
        2.3.3 资源、能力与动态能力机制
    2.4 基于动态能力的企业竞争力形成模型
3 基于动态能力的汽车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3.1 国内汽车发展概况
        3.1.1 国内汽车企业发展的现状
        3.1.2 国内汽车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3.2 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
    3.3 汽车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说明
        3.3.1 汽车企业资源指标体系
        3.3.2 汽车企业能力指标体系
    3.4 基于动态能力的汽车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 基于动态能力的国内汽车企业竞争力实证研究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说明
    4.2 因子分析法对汽车企业竞争力的评价研究
        4.2.1 因子分析法
        4.2.2 数据的标准化
        4.2.3 因子分析过程
    4.3 评价结果及分析
        4.3.1 汽车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4.3.2 汽车企业竞争力分项因子分析
        4.3.3 汽车企业竞争力综合因子分析
5 我国汽车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对策和建议
    5.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5.2 重视企业文化管理
    5.3 加强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建设
    5.4 加强管理创新战略
    5.5 发展规模经济
6 研究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致谢

(9)基于超级竞争理论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竞争优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1.2.1 国外研究
        1.2.2 国内研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2 相关支撑理论
    2.1 超级竞争理论
    2.2 竞争优势理论
    2.3 企业战略理论
3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
    3.1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历程
    3.2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
        3.2.1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 SWOT 分析
        3.2.2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问题
    3.3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
4 基于超级竞争理论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竞争优势形成
    4.1 基于超级竞争理论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竞争优势的含义
        4.1.1 基于超级竞争理论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竞争优势的含义
        4.1.2 基于超级竞争理论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竞争优势的四个领域
    4.2 基于超级竞争理论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因素
        4.2.1 国家产业规划和产业支持政策
        4.2.2 消费补贴政策
        4.2.3 规模经济
        4.2.4 产业链
        4.2.5 配套设施和专业技术人才
    4.3 基于超级竞争理论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竞争优势的要素构成
        4.3.1 产品研发创新要素
        4.3.2 品牌要素
        4.3.3 资产要素
        4.3.4 市场营销要素
        4.3.5 政策支持要素
    4.4 基于超级竞争理论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机理
5 基于超级竞争理论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竞争优势评价
    5.1 评价指标的设定
        5.1.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5.1.2 评价指标的筛选
    5.2 评价方法的选择
        5.2.1 层次分析法
        5.2.2 模糊综合评价法
    5.3 评价体系的构建
        5.3.1 建立评价指标集
        5.3.2 建立评语集
        5.3.3 确定各指标层的权重
        5.3.4 建立评估矩阵及计算
6 新能源汽车企业竞争优势的实证分析
    6.1 样本选择
    6.2 竞争优势评价
        6.2.1 数据来源
        6.2.2 指标权重的确定
        6.2.3 建立评估矩阵
        6.2.4 综合计算
    6.3 竞争优势的提升策略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不足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10)我国商业地产行业竞争态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清单
第一章 绪论
    1.1 商业地产的地位及作用
    1.2 我国商业地产行业概况
        1.2.1 我国商业地产的演进
        1.2.2 发展现状
        1.2.3 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文献综述
        1.4.1 SCP 分析范式综述
        1.4.2 竞争结构五力模型
        1.4.3 商业地产行业分析综述
第二章 行业分析模型
    2.1 行业分析模型的组合运用
    2.2 供需双方的特点
        2.2.1 供方的特点
        2.2.2 需方的情况
    2.3 市场结构
        2.3.1 决定市场结构性状的基本要素
        2.3.2 市场结构的基本形态
    2.4 行业竞争的五种竞争力
    2.5 市场行为
    2.6 市场绩效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商业地产行业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3.1 供给方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3.1.1 商业地产的建筑材料
        3.1.2 开发技术水平
        3.1.3 商业地产价格水平
        3.1.4 用作商业地产开发的土地数量
        3.1.5 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
    3.2 需求方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3.2.1 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3.2.2 居民收入水平
        3.2.3 商业地产价格
        3.2.4 城镇化水平
        3.2.5 国家有关经济政策
    3.3 商业地产项目的特点
        3.3.1 选址分析的渐进性
        3.3.2 项目定位的整体性
        3.3.3 经营方式的多样性
        3.3.4 资产经营的长效性
        3.3.5 项目投资的高风险性
        3.3.6 社会效益的综合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商业地产行业市场结构分析
    4.1 商业地产的业态周期
    4.2 商业地产的行业规模
    4.3 商业地产投资占房地产投资比例
    4.4 商业地产与住宅需求对比
    4.5 商业地产的融资渠道
    4.6 主要集中在发达省市
    4.7 项目差异化程度
    4.8 行业相关一体化情况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商业地产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5.1 行业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5.1.1 众多竞争者实力与规模相差较大
        5.1.2 商业项目差异化不足
    5.2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5.2.1 进入壁垒
        5.2.2 预期的报复
        5.2.3 新进入的企业
    5.3 供方的议价能力
        5.3.1 土地资源
        5.3.2 建筑工程企业
        5.3.3 智库服务企业
    5.4 需方的议价能力
    5.5 替代品的威胁
        5.5.1 业态被分别替代
        5.5.2 虚拟购物对实体的替代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
    6.1 商业地产需求上涨及空置率降低趋势将持续
    6.2 商业地产售价及租金均将继续上扬
    6.3 商业地产开发热点逐渐转移
        6.3.1 开发热点逐渐向二线城市转移
        6.3.2 开发热点逐渐向郊区辐射
    6.4 更多房产企业将开发业务由住宅转向商业
    6.5 险资外资零售商蜂拥挤入商业地产
    6.6 住宅商业和区域特色商业模式逐渐成为市场热点
    6.7 商业地产的经营模式得到改善发展
    6.8 商业地产项目运作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第七章 建议
    7.1 理论研究体系化
    7.2 市场定位精准化
    7.3 融资渠道多元化
    7.4 业态组合多样化
    7.5 人才培养专业化
    7.6 开发模式合理化
    7.7 经营活动电子化
    7.8 政策引导规范化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四、进入小拖行业,福田也能改变竞争格局吗?(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工业革命背景下重庆汽车制造企业战略转型研究[D]. 张艳. 重庆工商大学, 2020(11)
  • [2]企业国际化、公司治理及其绩效研究[D]. 林素燕. 浙江工业大学, 2018(07)
  • [3]HQ项目商业计划书[D]. 王东.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2)
  • [4]城市更新区规划制度之研究[D]. 周显坤. 清华大学, 2017(02)
  • [5]我国汽车产业市场集中度对利润率的影响研究[D]. 董燕. 东北师范大学, 2017(02)
  • [6]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研究[D]. 周建军. 吉林大学, 2016(03)
  • [7]中国先进制造业全球影响力影响因素与培育路径研究[D]. 谭媛元. 广东工业大学, 2016(11)
  • [8]基于动态能力的国内汽车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 徐雪忱. 贵州财经大学, 2015(03)
  • [9]基于超级竞争理论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竞争优势研究[D]. 夏冬雨. 中国海洋大学, 2014(03)
  • [10]我国商业地产行业竞争态势分析[D]. 邝萌.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1)

标签:;  ;  ;  ;  ;  

进军小挂车行业,福田汽车也能改变竞争格局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