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十届全国骨科内固定学术研讨会议征文通知(论文文献综述)
孙冶智,余磊,王伟,梁宏伟[1](2018)在《不同方式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完全断裂的临床效果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踝关节旋后外旋型Ⅳ度骨折伴三角韧带完全断裂经切开复位内固定后采用不同方式修复三角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踝关节旋后外旋型Ⅳ度骨折伴三角韧带完全断裂患者80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共分四组,A组20例,不进行三角韧带修复,作为对照组;B组20例,仅修复浅层韧带;C组20例,仅修复深层韧带;D组20例,修复深层和浅层韧带。记录并比较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完全愈合时间、术前和术后的内踝间隙,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的踝-后足评分系统比较各组患者的优良率。结果四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显着,D组手术时间最长,为(153.5±10.4)min,A组手术时间最短,为(98.2±8.1)min,P<0.05;在AOFAS踝-后足评分中,B组患者优良率85%,C组优良率90%,D组优良率95%,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踝关节旋后外旋型Ⅳ度骨折伴三角韧带完全断裂除需进行解剖复位外,还应修复三角韧带,尤其是深层韧带。
第十一届全国经椎弓根内固定学习班暨脊柱固定新理念研讨会会议筹备组[2](2011)在《第十一届全国经椎弓根内固定学习班暨脊柱固定新理念研讨会通知》文中指出为了加强对脊柱融合及非融合技术的正确认识,提高疗效,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学组、《中华骨科杂志》、《中国脊柱脊髓杂志》、《脊柱外科杂志》和海军总医院骨科拟定2011年4月1519日在北京联合举办第十一届全国经椎弓根内固定学习班暨脊柱固定新理念研讨会,届时将邀请国内着名脊柱外科专家做专题报告,同时安排学员进行尸体标本(或模型)操作训练。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二、第十届全国骨科内固定学术研讨会议征文通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第十届全国骨科内固定学术研讨会议征文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方式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完全断裂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四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价 |
2.2 四组患者AOFAS踝-后足评分比较 |
3 讨论 |
3.1 三角韧带的力学特性 |
3.2 三角韧带修复的争议 |
3.3 三角韧带的修复方式 |
四、第十届全国骨科内固定学术研讨会议征文通知(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方式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完全断裂的临床效果观察[J]. 孙冶智,余磊,王伟,梁宏伟.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8(01)
- [2]第十一届全国经椎弓根内固定学习班暨脊柱固定新理念研讨会通知[J]. 第十一届全国经椎弓根内固定学习班暨脊柱固定新理念研讨会会议筹备组.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