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远助跑任务解析

跳远助跑任务解析

一、对跳远助跑任务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黎彩媚[1](2021)在《节奏练习在跳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注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和创新,且该方法与手段要符合学生的天性和动作技能形成规律。学校体育教学中,切实地选择与体育教学活动相关的方法与手段已被看成是真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依据。体育院校是培养国家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学生掌握技术水平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而在跳远项目中,助跑节奏是影响助跑与起跳技术优劣,进而影响后续技术动作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前期调查发现,目前跳远教学中,教学的难点不是空中技术动作问题,而是学生助跑节奏乱、踏跳准确性低的问题。如何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让学生掌握稳定的助跑节奏,提高踏跳的准确性和助跑与起跳衔接技术?是当前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着以节奏练习切实所需为出发点,本研究运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以及数理统计法,从体育教育专业2020级抽取2个班的学生为实验对象。尝试性地将节奏练习应用在跳远教学中,检验分析该方法与手段是否能激发学生对跳远项目的学习兴趣,提高助跑节奏的稳定性、起跳踏板的准确性、助跑与起跳衔接技术水平和整体节奏感,最终达到促进跳远成绩和教学效果提高的作用。节奏练习教学实验后,对获取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将节奏练习运用于跳远教学中,结合助跑与起跳技术特征和学生实际情况,利用节拍器制作的节奏音频较以往的击掌、喊节拍等方法更为精准化和科学化。2.节奏练习可促进跳远技术的掌握与提高,设计的专门性练习有利于提高专项素质能力,且有效地强化学生的节奏感,同时增强助跑节奏的稳定性。3.节奏练习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均利于跳远技术的掌握与提高,但节奏练习在助跑与起跳技术环节更具针对性。相同课时下,学生掌握助跑与起跳技术更快,对提高整体技术水平和成绩更为明显,学习效果也更佳。4.节奏练习具有新奇感和趣味性,学生对其手段和内容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中使用新颖独特的方法与手段,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跳远的学习兴趣。5.节奏练习并非单纯地解决助跑节奏问题,而是基于发展节奏和速度素质的基础上,能更好地与后续技术有效衔接,间接的作用于跳远整个技术环节。

李伟[2](2021)在《男子跳远二级运动员助跑起跳下肢技术运动学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年随着我国跳远项目成绩不断提高,跳远项目逐渐被大众所关注。阅读跳远相关文献发现分析的大都是国际国内优秀跳远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对高等学校基层二级跳远运动员的研究很少,但是高校男子二级跳远运动员是我国跳远项目发展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提高高校跳远二级运动员的成绩和对技术动作进行深入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以男子二级跳远运动员助跑倒三步和起跳下肢动作为研究对象。皆在深入分析男子二级运动员的助跑倒三步和起跳阶段下肢技术动作。为丰富二级跳远运动员的技术理论贡献自己的力量。此次实验以高校15名男子二级跳远运动员为测试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测试法、图像解析法、数理统计法和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助跑倒三步到起跳腾起瞬间的下肢运动学、起跳阶段摆动腿的相关性和起跳腿肌电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男子二级跳远运动员助跑阶段整体助跑的绝对速度相对较小,在倒5—3米、倒3—0米的速度差值过于平稳,上板积极性不够;测试运动员大部分倒两步技术划分不清晰。(2)男子二级跳远运动员起跳阶段起跳腿的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角度变动幅度大尤其是膝关节角度,身体重心浮动过大;起跳扇面角过大着地角偏小,起跳时相分配不合理缓冲时间过长蹬伸指数平均值偏低;起跳腾起瞬间水平速度损失大但没有较好的转化成垂直速度导致腾起角度偏低。(3)男子二级跳远运动员起跳阶段摆动腿倒一步蹬离瞬间膝关节角度偏大,在起跳过程中摆动腿摆动角速度偏小,起跳阶段受测运动员部分出现不同程度蹬摆不协调情况,导致摆动腿角加速度“制动”向上惯性力不足。(4)男子二级跳远运动员起跳阶段摆动腿在着板瞬间摆动腿摆动角速度、最大缓冲瞬间摆动腿摆动角速度、蹬伸阶段摆动腿摆动角加速度与成绩均具有显着性相关关系,重要性明显。(5)男子二级跳远运动员起跳阶段起跳腿主要用力肌肉是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腓肠肌、臀大肌;起跳腿肌肉活动持续时间最长的是股外侧肌和股内侧肌。

徐娟[3](2020)在《功能性训练对体育院系学生田径普修课程跳远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近些年来,功能性训练逐渐成为人们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它作为体能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逐渐应用到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之中。在学校体育领域中,跳远运动已经成为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田径普修课程的必修项目,本文以改善学生基本运动能力为出发点,以发展学生跳远专项素质为手段,以达到提高学生的跳远成绩的最终目的为基本思路,探究功能性训练在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的田径普修跳远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对学生们跳远运动成绩的影响。旨在丰富跳远教学练习手段,提高课堂效率,以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们的运动成绩的目的,同时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教学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功能性训练对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田径普修课程跳远成绩的影响为研究对象,以广州体育学院2019级体教6班和8班学生为实验对象。在跳远教学中,对实验班学生采取功能性练习手段,对照班学生采用常规的练习手段,经过16学时的教学实验后,对两个班学生在实验前后的功能动作筛查(FMS)得分、专项素质成绩、跳远成绩、跳远达标成绩、学生们对教学反馈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对比方式采用组间对比与组内对比相结合。研究结果显示,在实验后,实验班学生的主动直膝抬腿、身体旋转稳定性、总分平均分较对照班存在显着性差异,且实验班学生的得分要高与对照班;实验班学生的跳远成绩较实验前平均提高了0.91米,对照班则平均提高了0.64米,且实验班由于对照班;实验班学生出现运动损伤的有1人,而对照班出现运动损伤的有4人;此外,实验班对课堂的态度持满意态度的人数要高于对照班。因此得出以下结论:(1)跳远教学中融入功能性下肢后侧链拉伸及放松练习手段,可以提升体育院系学生下肢后侧链的运动幅度,为跳远过程中创造适宜的起跳角度奠定基础。(2)跳远教学中融入单腿稳定练习手段,可以提升体育院系学生们的本体感觉,进而有助于起跳腿起跳蹬伸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起跳效率。(3)跳远教学中融入髋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的练习手段,为跳远的各技术环节创造良好的基础,为发展体育院系学生专项素质创造了有利条件。(4)跳远教学中融入核心稳定性练习手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的核心稳定性,在跳远过程中,既有利于能量的传输,又有利于提高体育院系学生身体重心的稳定性,进而有利于规范技术动作,提高跳远普修课程的跳远成绩。(5)跳远教学中融入功能性练习手段,由于练习形式简单、多变,部分动作又富有挑战性,因此学生更愿意参与教学中来,对于课堂教学的认可度较高。

许小令[4](2020)在《许小令与世界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助跑及起跳技术特征的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许小令是近十年我国跳远项目的优秀女子选手,多次在国内及亚洲比赛中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和录像解析法,对许小令与世界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的起跳技术特征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分析起跳环节技术参数,找出其起跳技术存在的问题,以期对许小令的技术改进起到促进作用,实现精准训练,助其在运动生涯最后阶段稳定成绩,并寻求突破。研究结果:(1)许小令最后两步步长分别为2.2±0.12m和2.08±0.05m,呈“大-小”节奏变化趋势,但是步长差值较小,为0.12±0.13m,不利于快速衔接起跳动作,数据显示最后两步步长差值越大,越有利于许小令取得好成绩。许小令最后两步步速分别为9.08±0.05m/s和8.77±0.21m/s,呈减速状态,而国外优秀选手是加速上板。许小令最后两步质心高度下降幅度为0.1±0.01m,身体质心下降幅度大于国外优秀运动员,许小令起跳前试图通过质心下降以提高垂直速度的方式来弥补起跳能力不足。(2)许小令起跳瞬间水平速度、起跳水平速度损失、起跳瞬间垂直速度、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度分别为7.8±0.12m/s、0.75±0.46m/s、2.89±0.24m/s、8.37±0.1m/s和18.5±1.29°。许小令起跳过程中水平速度损失小,垂直速度转化偏小,对腾起角度造成影响,进而影响整体起跳效果。(3)许小令在最大缓冲瞬间膝关节最大缓冲角为137.25±3.3°,低于138°-145°的适宜区间,说明许小令下肢缓冲幅度较大,下肢的支撑能力不足。(4)许小令起跳离地瞬间躯干角为91.5±5.51°,说明起跳向前性不足。(5)许小令着板角为、起跳角和起跳时间分别为69.25±2.99°、62±0.82°和0.11±0.01s,起跳角度偏小,起跳蹬伸不充分。(6)许小令着板瞬间和离板瞬间两大腿夹角分别为40.25±5.74°和86.5±4.51°,着板瞬间摆动腿“跟摆”不积极,离板瞬间摆动腿摆动幅度小。摆动腿平均摆动角速度为712±54.98°/s,低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平均水平,不利于获得较好的起跳效果。研究结论:(1)许小令最后两步步长符合“大-小”的节奏变化模式,但步长差值较小,步长节奏变化不明显。并且存在最后两步质心高度下降幅度大以及最后两步减速的现象。全程助跑节奏稳定性不足、最后两步跑跳衔接技术欠佳,可能是产生最后两步节奏变化不明显的主要致因。(2)许小令起跳过程中水平速度损失小,有益于获得一定的腾起初速度。许小令起跳时间短,对减小水平速度损失有利;许小令起跳着板角较理想,对减小着地瞬间的水平制动力,保持水平速度有利。(3)许小令的水平速度损失较小,加大了获得垂直速度的难度,进而引发起跳不充分的问题,表现为起垂直速度和腾起角度偏低;起跳腿支撑能力不足和起跳时间过短,使其不能在短时间内有效的完成起跳动作。起跳能力不足和起跳支撑技术不合理可能是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4)许小令起跳离地后躯干较为正直,向前性不足,并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仰头”动作。并且着板和离板瞬间摆动腿摆动的积极性不足,表现在着板瞬间两大腿夹角大,离板瞬间两大腿夹角小,整个起跳过程摆动腿角速度慢。起跳能力不足、起跳蹬摆技术配合不合理可能是产生上述现象的致因。(5)根据许小令最后两步助跑及起跳技术上存在的不足,结合其自身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专项技术和专项能力训练手段。研究建议:(1)许小令在训练中应注意在保持速度的基础之上,加强准备起跳阶段技术的训练,通过不同助跑步数的助跑训练完善跑跳衔接技术,形成“大-小”的步长节奏,加快上板速度。强化最后两步的衔接速度,注重最后1步着地瞬间“回扒”速度。(2)许小令还应加强起跳意识,完善起跳技术,发展起跳腿力量和摆动腿摆动能力,加强“蹬摆”配合意识,较早的完成的缓冲动作,加大向心收缩用力阶段的比例,提高起跳效果。(3)根据许小令专项技术上存在的具体问题,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对策,对提高其技术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吴海成[5](2020)在《跳深组合练习对初中女生跳远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跳远属于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运动项目,跳远成绩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助跑速度和快速起跳能力,与下肢爆发力和快速起跳力量密切相关。初二年级女生正处于跳远基础训练阶段,其主要的训练任务是着重发展速度和快速力量素质,并强调快速跳跃能力的发展。因此,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及数理统计法,以清华附中上地学校初二年级的两个体育教学班共60名女生为实验对象,随机分组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课的准备部分加入跳深组合练习,对照组在课的准备部分不予变动。目的是通过教学实验探讨跳深组合练习对跳远成绩的影响,同时剖析出跳深组合练习对跳远专项指标及成绩的内在联系,为以后的跳远教学训练手段方法提供理论依据。经过12周的教学实验后,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跳远成绩及其专项指标进行测试,对测试数据分析总结出以下结论:1.经过12周的实验时间后,传统力量练习和跳深高度为20厘米的跳深组合练习在提高初二女生的30米冲刺跑、立定跳远、原地纵跳摸高、助跑单脚纵跳摸高成绩上均产生了积极影响。2.经过12周的实验时间后,跳深高度为20厘米跳深组合练习的实验组在初二女生原地纵跳摸高具有极显着性差异的训练效果,立定跳远、助跑单脚纵跳摸高具有显着性差异的训练效果,30米冲刺跑具有无显着性差异的训练效果;而传统力量练习的对照组在初二女生30米冲刺跑、立定跳远、原地纵跳摸高、助跑单脚纵跳摸高中均无显着性差异的训练效果。表明跳深组合练习比传统力量练习更有利于发展初二女生的下肢爆发力和快速起跳力量。3.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跳远成绩对比分析得出:与传统力量练习的对照组相比,采用跳深高度为20厘米跳深组合练习的实验组在提高初二女生跳远成绩效果上具有高度显着性差异。即在初中跳远课程中运用跳深组合练习,跳远教学效果及成绩都会明显优于传统力量练习。4.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运用新颖有效的跳深练习,可以降低传统训练教学上的局限性,发挥跳深练习本质的优越性,更易激发学生兴趣和新鲜感,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体育教学,也有利于进行跳深组合练习时的兴奋状态做准备,进而为完成练习动作的数量和质量提供保障。

廖启明[6](2020)在《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在挺身式跳远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跳远是最古老的竞技运动项目之一,专项上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速度和快速力量等专项运动素质。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跳远课教学中普遍以挺身式跳远作为教学居多。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以致学生运动素质参差不齐,再加上高校体育教学大纲的改革,造成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课时减少、教学任务重、田径教学课在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开展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困境。创新教学手段打破教学困境,提高教学质量成为重中之重。因此,本文将在挺身式跳远教学中,在传统教学手段基础上应用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手段进行辅助教学。探索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在挺身式跳远教学中的实效性,为挺身式跳远教学提供新的练习手段和参考。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及实验法,随机选取首都体育学院2018级体育教育专业两个班男性(田径普修)学生为实验对象,将其按学号单双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快速伸缩复合训练于挺身式跳远教学课的准备部分进行辅助教学,对照组在课的准备部分按教学大纲进行传统准备活动,本文选取30米加速跑、20米计时单足跳、立定三级跳远、单脚跳深跳远四项专项素质测试指标,经过12周教学实验后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专项素质指标以及挺身式跳远技评、达标成绩进行测试,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12周教学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挺身式跳远专项素质中,立定三级跳远、20米计时单足跳、单脚跳深跳远的成绩存在显着性差异。而30米加速跑成绩不存在显着性差异,但实验组30米加速跑成绩高于对照组,说明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更有效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挺身式跳远专项素质。2.实验组经过12周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挺身式跳远专项素质立定三级跳远、20米计时单足跳、单脚跳深跳远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说明提高挺身式跳远专项素质有积极效果。3.在挺身式跳远教学中应用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挺身式跳远技评和达标成绩更加显着,说明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提升教学效果更佳。4.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专项技术的理解与掌握,提高教学效果。

吴小雅[7](2020)在《跑格练习手段在体育教育专业跳远普修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跳远的技术分为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基本阶段,助跑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使学生能够掌握合理助跑节奏下的完整跳远技术,是跳远教学长期以来所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为此,本研究将跑格练习手段融入到跳远教学中去,探讨跑格练习手段的总体设计原则、各种具体跑格练习手段的设计原因和练习方法及其在跳远整体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以大一两个班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在8次课的挺身式跳远教学中通过实施跑格练习(实验班)和传统常规练习(对照班)进行教学实验对比。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实验前后数据指标的变化:一是身体素质的前测和后测的对比分析;二是挺身式跳远后测达标成绩的对比分析;三是挺身式跳远实验后各技术阶段技评得分情况的对比分析;四是挺身式跳远教学结束后学生教学反馈调查问卷结果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的结论如下:⑴跳远教学中跑格练习手段的总体设计应遵循融入与贯穿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趣味性原则、诱导性原则以及注重个别差异性原则。⑵跑格练习手段并非是孤立地解决助跑节奏问题,而是将各种具体跑格练习手段融入并贯穿于跳远的整个教学过程,这样的设计与应用促进了各环节技术的有机衔接。⑶实验班的达标成绩和技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9个跑格练习手段的设计与教学安排应用到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跳远教学之中,能够促进完整技术的有效掌握。⑷跳远教学中跑格练习手段的具体应用有助于学生克服心理上的恐惧,增强自信心,增加教学趣味性,激发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张潇丹[8](2019)在《中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最后5m助跑与起跳衔接技术的运动学特征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田径竞技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田径各项目的运动成绩也处于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每个项目的关键技术以及对项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都更加准确。该文以中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最后5m助跑与起跳衔接技术的运动学特征为研究对象,对参加2018年全国田径锦标赛男子跳远比赛的前8名运动员进行了调查,主要运用录像拍摄法及Dartfish软件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采集跳远最后5m助跑与起跳衔接技术的相关运动学参数,并通过文献资料法及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8名调查对象在助跑最后5m阶段的步长变化特征均为:倒一步步长小于倒二步步长,步长变化节奏较为理想,但倒二步步长和倒一步步长均明显小于国内外优秀选手,T检验结果有非常显着差异。(2)8名调查对象在助跑最后5m阶段的速度变化特征为:有5人在起跳前的速度变化表现为速度加快,但前后速度差较大,助跑节奏变化突然。另外,助跑速度也明显小于国内外优秀选手。(3)8名调查对象在起跳阶段的着板角和蹬离角的平均值均明显小于世界优秀选手的平均值,起跳扇面角的平均值远大于世界优秀选手的平均值,起跳腿髋关节角度变化趋势与世界优秀选手不一致。(4)8名调查对象的腾起水平速度相对较小,但差距不大,而起跳的垂直速度明显小于国内外优秀运动员,与国内外优秀运动员T检验结果均有非常显着性差异。此外,8名调查对象在起跳阶段的时间分配也不合理,起跳阶段缓冲时间较长,导致起跳总时间明显大于国内外优秀运动员。(5)参加2018年全国田径锦标赛男子跳远决赛的8名运动员踏板准确性也相对不理想,这反映出现阶段中国男子跳远运动员的助跑节奏不够稳定。

崔伊瑞[9](2019)在《可断式多滑轮牵引训练对跳远助跑速度和成绩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阶段跳远运动正朝着助跑快、上板快、起跳快、腾起高的技术方向发展,因而速度训练在跳远运动中就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按项群的划分,跳远属于快速力量型运动,它对跳远者自身的素质要求较高,一名优秀的跳远运动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速度,还必须具有快速的爆发力,这两者缺一不可,因此在日常训练中,速度训练已成为大多数研究者和教练员关注的重点,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发现,跳远专门性速度训练的方法较少,大多数训练方法都是在参照短跑的训练手段,无法将完整的动作技术与身体素质训练(速度训练)相结合,这是目前跳远速度训练有待完善的方面。众所周知,跳远是由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环节组成,其中助跑是基础,起跳是关键。科学研究表明,助跑速度对跳远成绩的影响作用已超过百分之七十,因此提高助跑速度在训练中是十分必要的,提高助跑速度的方法主要有两个:一是提高绝对速度;二是提高助跑速度利用率[1],并且研究发现,我国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利用率要远超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但跳远成绩与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跳远选手的助跑绝对速度低,虽然其助跑速度利用率较高,但实际助跑速度仍低于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这是目前我国跳远项目出现的普遍现状[2]。因此,要提高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必须提高运动员的绝对速度,使其能用较低的助跑速度利用率达到相对自身较高的助跑速度[3],从而为快速起跳做更充足的准备,为达到更好的跳远成绩做铺垫。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可断式多滑轮牵引训练在跳远助跑能力和跳远技术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可断式多滑轮牵引训练对跳远助跑绝对速度和成绩的影响,探讨可断式多滑轮牵引训练在跳远助跑速度训练中的应用效果及优势和不足,以期完善跳远助跑速度训练方法在器械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从而提高跳远助跑速度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跳远技术训练的发展做贡献。总结分析,结论如下:1、可断式多滑轮牵引训练是在借助外力的作用下,通过助力强制性的牵引着运动员加速跑,使运动员在达到或超过自身最高速度的情况下,完成高强度负荷下的起跳的一种训练手段。滑轮牵引在速度训练中是一种比较经济适用的训练方法,牵引者可以借助在助跑中被牵引者给予的阻力,发展其自身的力量素质,而被牵引者借助牵引者给予的动力,在速度素质方面会有较大的改善。多滑轮牵引训练前后助跑后10米速度的相关系数r=0.94,显着性检验的概率值P=0.04<0.05,故认为实验前校跳远队运动员助跑后10米的速度(均值±标准差)9.22±0.21与实验后的速度(均值±标准差)9.34±0.26存在显着性差异,即多滑轮牵引训练实验前后对运动员助跑后10米的速度有较大的影响。2、可断式多滑轮牵引训练的原理是借助运动员助跑的惯性,在运动员起跳前(一般在起跳前三步),使绳子自动脱落,这样既能提高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又不阻碍运动员的起跳,并能提高运动员在高速助跑情况下的起跳能力,目前看这是一种比较经济适用、简单高效的提高运动员跳远助跑速度和成绩的训练方法。多滑轮牵引训练的实验组实验前后跳远成绩显着性检验的概率值P=0.002<0.01,故认为实验组实验前跳远成绩(均值±标准差)5.70±0.42和实验后6.04±0.22有非常显着性差异,即实验组的多滑轮牵引训练对跳远成绩有显着性影响;常规训练的对照组训练前后显着性检验的概率值P=0.068>0.05,故认为对照组常规训练前测跳远成绩(均值±标准差)5.61±0.48和后测跳远成绩(均值±标准差)5.67±0.47没有显着性差异,即对照组常规跳远训练对跳远成绩没有影响。3、可断式多滑轮牵引对于提高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原理,主要是提高了校跳远队运动员的助跑步频,而对步幅的影响相对较小。通过可断式多滑轮牵引训练的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和跳远成绩相比较常规跳远训练有较明显的提高,并且腾起角度也更接近科学研究的最适起跳角度18-22°,特别是对于之前起跳角度过大的运动员而言,改善较明显,另外,起跳时间也有明显的缩短,踏板更积极、快速。4、可断式多滑轮牵引训练既有优势也有自身的不足之处,其优势是简便、经济、高效,操作简单易行,作用效果明显,可使用对象范围较广,普及率较高,其在跳远助跑中使用的最大优势是,符合跳远项目助跑的特点:匀加速运动。其不足之处是,无法很精确的测定牵引力的大小,只能通过运动员的30m加速跑和百米平跑的速度去控制,另外,使用该器械要求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相对较好,并有一定的跳远基础,即跳远技术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础。

田品品[10](2017)在《组合式俯角斜板助跑道在跳远助跑起跳过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田径运动是奥运会运动项目中金牌数量最多的项目,跳远是田径比赛中最精彩的项目之一,属于体能主导类力量亚类群的速度项目。优异的跳远成绩取决于良好的跳远专项体能与专项技术,科学有效的训练手段和方法是提高专项体能、改进专项技术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跳远成绩的重要保障。本文将组合式俯角斜板助跑道应用于跳远助跑和起跳训练过程中,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训练实验法、录像拍摄法、录像解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跳远专项技术和能力的影响进行研究,探讨组合式俯角斜板助跑道应用于跳远专项训练中的训练效果,以弥补跳远专项训练器材创新的不足,提高跳远专项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1.组合式俯角斜板助跑道是根据跳远项目和俯角斜板的特点,将俯角斜板进行创造性的组合,以此针对不同水平的运动员,而设计的类似下坡跑,使运动员在跳远助跑和起跳过程中既能改进技术又能有效提高专项能力的专项训练器材。组合式俯角斜板助跑道训练相对于传统的训练具有较大优势,体现在:训练器材简便经济、安全实效、方便组合、容易操作、使用灵活,效果显着,能达到丰富训练手段,提高运动员练习兴趣的目的。2.从4.3分析可以看出:专业组女运动员实验前后的跳远成绩经T检验,有显着性差异(P<0.05);专业组男运动员实验前后的跳远成绩经T检验,有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的跳远成绩经T检验,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的跳远成绩经T检验,差异具有非常显着性(P<0.01)。说明通过组合式俯角斜板助跑道跳远训练比常规传统训练对跳远成绩提高的幅度更大,效果更明显。3.在组合式俯角斜板助跑道的训练下,运动员助跑的速度、起跳的的速度、助跑和起跳转换的速度更快,腾起的角度变大、腾起的初速度加快,腾空的时间更长,运动员的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以及大腿前后肌群、小腿肌群力量明显加大,躯干稳定性加强。4.组合式俯角斜板助跑道训练超过跳远比赛的要求,符合跳远的技术动作结构、用力特征、用力方向,能在助跑和起跳过程中有效地改进跳远技术,提高跳远专项能力以及成绩。5.组合式俯角斜板助跑道可灵活根据运动员能力大小及训练目的进行组合,还能同传统训练手段相结合,符合跳远专项训练的要求,亦适用于短距离径赛项目、部分田赛项目以及其他运动项目。

二、对跳远助跑任务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跳远助跑任务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节奏练习在跳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1.1 提高跳远助跑起跳技术是发展跳远项目技术水平的需求
        1.1.2 创新跳远教学方法与手段是顺应新时代体育教学发展的需求
        1.1.3 激发学生对跳远项目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技术的掌握
    1.2 选题目的
    1.3 选题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节奏感
        2.1.2 助跑节奏
        2.1.3 运动节奏感
        2.1.4 节拍器
        2.1.5 音乐节奏感
        2.1.6 节奏练习
        2.1.7 节奏与体育运动的关系
        2.1.8 音乐节奏与体育运动的关系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内外关于跳远技术的研究
        2.2.2 国内外关于跳远助跑与起跳技术的研究
        2.2.3 国内外关于节奏训练在体育项目中运用的研究
        2.2.4 国内外关于节奏练习在跳远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实验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节奏练习的相关基础理论分析
        4.1.1 节奏练习的生理学基础
        4.1.2 节奏练习的心理学基础
    4.2 学生学习跳远时存在最大问题的技术环节调查分析
    4.3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相关指标的对比分析
        4.3.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身体基本情况的对比分析
        4.3.2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对跳远的学习兴趣、态度和动机调查与分析
    4.4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4.4.1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助跑节奏评定分值对比分析
        4.4.2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助跑与起跳衔接技术评定分值对比分析
        4.4.3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跳远完整技术评定分值对比分析
        4.4.4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跳远达标成绩的对比分析
        4.4.5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踏板准确性的对比分析
        4.4.6 实验班学生对节奏练习认可程度调查分析
        4.4.7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对跳远的学习兴趣、态度和动机调查与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8 附录
    附件A 访问提纲
    附件B 实验前对照班与实验班身体基本情况指标筛选问卷
    附件C 学习跳远时存在最大问题的技术环节调查问卷
    附件D 调查问卷效度评价表
    附件E 助跑与起跳衔接技术评定标准
    附件F 跳远教学进度表
    附件G 挺身式跳远完整技术评定标准表
    附件H 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对跳远的学习兴趣、态度和动机的调查问卷
    附件I 实验后实验班对节奏练习认可程度的调查问卷
    附件J 教学实验过程中助跑节奏音频模板和教学视频链接
    附件K 术科教案1(教案范例)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男子跳远二级运动员助跑起跳下肢技术运动学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绪论)
1 文献综述
    1.1 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技术分析
    1.2 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分析
    1.3 起跳阶段摆动腿分析
    1.4 关于肌电技术研究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实验测试法
        2.2.3 图像解析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男子二级跳远运动员助跑阶段技术特征分析
        3.1.1 跳远助跑起跳前5 米速度变化分析
        3.1.2 助跑倒三步步幅与步差分析
    3.2 男子二级跳远运动员起跳阶段运动学特征分析
        3.2.1 起跳腿髋膝踝角度变化运动学分析
        3.2.2 起跳阶段水平速度利用率分析
        3.2.3 起跳阶段着地角度、扇面角度、蹬伸角度分析
        3.2.4 起跳腾起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垂直速度和腾起角度分析
        3.2.5 起跳阶段各时相时间分析
        3.2.6 起跳时间蹬伸指数分析
    3.3 男子二级跳远运动员起跳阶段摆动腿运动学特征分析
        3.3.1 起跳阶段摆动腿运动学分析
        3.3.2 倒一步摆动腿蹬离瞬间膝关节角度与着板瞬间摆动腿角速度、着板角度、膝关节角度相关性分析
        3.3.3 着板瞬间摆动腿摆动角速度与着板角度、着板速度、缓冲阶段身体重心前移距离、成绩相关性分析
        3.3.4 最大缓冲瞬间摆动腿摆动角速度与扇面角、缓冲时间、腾起瞬间水平速度、腾起瞬间垂直速度、成绩相关性分析
        3.3.5 蹬伸阶段摆动腿摆动角加速度与腾起角度、腾起瞬间水平速度、腾起瞬间垂直速度、成绩相关性分析
    3.4 起跳过程中起跳腿表面肌群肌电特征分析
        3.4.1 起跳阶段起跳腿肌肉积分值与均方根振幅分析
        3.4.2 同一肌肉蹬伸阶段肌肉积分值较缓冲阶段同比增长百分比分析
        3.4.3 起跳腿肌肉活动时间顺序分析
结论与建议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含致谢)

(3)功能性训练对体育院系学生田径普修课程跳远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概述
        2.1.1 跳远
        2.1.2 功能性训练
    2.2 研究综述
        2.2.1 跳远技术特点的概述
        2.2.2 跳远技术教学与训练的研究综述
        2.2.3 功能性训练的发展研究
        2.2.4 功能性训练在跳远项目中应用的研究
3 研究对象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教学实验法
        3.2.4 问卷调查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比较分析法
4 实验方案设计
    4.1 实验目的
    4.2 实验时间、实验地点和器材
    4.3 实验原则
    4.4 实验对象
    4.5 指标的选取及测试目的
        4.5.1 专项素质测试指标的选取
        4.5.2 专项素质指标的测试目的
        4.5.3 功能性动作测试指标选取
        4.5.4 功能性动作指标的测试目的
    4.6 实验教学安排
    4.7 实验控制
5 结果与分析
    5.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各项测试情况对比分析
        5.1.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基本信息对比分析
        5.1.2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5.1.3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功能动作筛查(FMS)结果对比分析
        5.1.4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跳远成绩对比分析
    5.2 功能性训练计划制定的依据分析
        5.2.1 跳远技术特点及对学生身体基本能力需求分析
        5.2.2 实验前实验班功能动作筛查(FMS)测试结果分析
        5.2.3 功能动作筛查(FMS)失分动作对跳远技术影响
        5.2.4 实验班功能性训练方案的制定
    5.3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测试情况对比分析
        5.3.1 实验后实验班、对照班学生专项素质指标对比分析
        5.3.2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功能动作筛查(FMS)结果对比分析
        5.3.3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跳远成绩对比分析
        5.3.4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跳远成绩达标情况对比分析
        5.3.5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教学反馈情况对比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许小令与世界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助跑及起跳技术特征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世界女子跳远成绩稳定、高水平成绩突出
        1.1.2 我国女子跳远发展滞缓、竞技水平较低
        1.1.3 助跑最后两步和起跳技术是跳远的核心技术
        1.1.4 许小令是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成绩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核心概念的界定
        1.3.2 关于助跑最后两步技术的研究
        1.3.3 关于起跳阶段技术的研究
        1.3.4 文献综述述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对比分析法
        2.2.5 录像拍摄解析法
3 研究结果分析
    3.1 许小令与世界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技术比较
        3.1.1 助跑最后两步步长比较
        3.1.2 助跑最后两步步长差值比较
        3.1.3 助跑最后两步步速比较
        3.1.4 助跑最后两步质心下降比较
    3.2 许小令与世界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比较
        3.2.1 起跳不同阶段速度比较
        3.2.2 起跳过程中时间和角度比较
    3.3 许小令助跑及起跳技术的优缺点与改进对策
        3.3.1 助跑技术的优点与缺点
        3.3.2 起跳技术的优点与缺点
        3.3.3 助跑及起跳技术改进对策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跳深组合练习对初中女生跳远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文献综述
        1.4.1 有关跳深练习的研究
        1.4.2 有关跳深练习在运动训练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1.4.3 有关跳深练习在跳远教学训练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实验法
        2.2.5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测试数据结果与分析
        3.1.1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身体形态及跳远各专项指标测试结果与分析
        3.1.2 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30 米冲刺跑测试结果与分析
        3.1.3 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立定跳远测试结果与分析
        3.1.4 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原地纵跳摸高测试结果与分析
        3.1.5 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助跑单脚纵跳摸高测试结果与分析
        3.1.6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跳远成绩测试结果与分析
    3.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专项指标与跳远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3.3 跳深组合练习对实验组跳远教学效果的统计与分析
    3.4 在跳远课程中运用跳深组合练习的启示
        3.4.1 在跳远课程中运用跳深组合练习的优势
        3.4.2 在跳远课程中运用跳深组合练习需注意的原则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6)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在挺身式跳远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任务
    1.4 文献综述
        1.4.1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相关概述
        1.4.2 国内关于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研究现状
        1.4.3 国外关于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研究现状
        1.4.4 关于挺身式跳远教学相关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实验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专项素质测试结果与分析
    3.2 实验组实验前后专项素质测试结果与分析
    3.3 对照组实验前后专项素质测试结果与分析
    3.4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专项素质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3.4.1 实验后30 米加速跑成绩的对比与分析
        3.4.2 实验后20 米计时单足跳成绩的对比与分析
        3.4.3 实验后立定三级跳远成绩的对比与分析
        3.4.4 实验后单脚跳深跳远成绩的对比与分析
    3.5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技评成绩对比分析
    3.6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达标成绩对比分析
    3.7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在挺身式跳远教学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7)跑格练习手段在体育教育专业跳远普修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跳远技术的研究
        1.3.1.1 跳远助跑准确性与节奏性研究
        1.3.1.2 跳远助跑速度与速度利用率研究
        1.3.1.3 跳远起跳技术的研究
        1.3.1.5 腾空及落地技术的研究
        1.3.2 跳远教学方法研究
        1.3.3 跳远教学手段的研究
        1.3.4 跑格法的相关研究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2.1 问卷设计
        2.2.2.2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2.2.2.3 问卷的效度检验
        2.2.2.4 问卷的信度检验
        2.2.3 教学实验法
        2.2.4 数理统计法
3、教学实验
    3.1 教学实验时间
    3.2 教学实验地点
    3.3 教学实验器材
    3.4 教学实验对象
    3.5 教学实验目的
    3.6 教学实验控制
    3.7 实验班跑格练习手段总体设计原则及内容设计和进度安排
        3.7.1 跑格练习手段总体设计原则
        3.7.2 跑格练习手段的设计
        3.7.3 跑格练习手段的实施安排
    3.8 对照组练习安排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前两个班学生身体素质情况以及对挺身式跳远感兴趣程度分析
        4.1.1 实验前两个班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4.1.2 实验前两个班学生对挺身式跳远感兴趣程度分析
        4.1.3 实验前两个班学生自信心调查分析
        4.1.4 实验前挺身式跳远各环节技评成绩在完整技术得分中所占比例分析
    4.2 实验后结果对比分析
        4.2.1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4.2.2 两个班学生在教学实验后助跑踏板准确率对比分析
        4.2.3 两个班学生在教学实验后挺身式跳远助跑技评成绩的对比分析
        4.2.4 两个班学生在教学实验后挺身式跳远起跳技评成绩分析
        4.2.5 两个班学生在教学实验后挺身式跳远腾空技评成绩分析
        4.2.6 两个班学生在教学实验后挺身式跳远落地技评成绩分析
        4.2.7 两个班学生在教学实验后挺身式跳远总评成绩分析
        4.2.8 两个班学生实验后挺身式跳远达标成绩对比分析
    4.3 实验后学生问卷统计对比分析
        4.3.1 两个班学生教学实验中学习兴趣的对比分析
        4.3.2 实验后两个班学生对挺身式跳远上板恐惧心理对比分析
        4.3.3 实验后两个班学生自信心情况对比分析
        4.3.4 实验后两个班学生对教学方法认同度分析
5、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中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最后5m助跑与起跳衔接技术的运动学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东京登峰计划”的提出
        1.1.2 中国跳远项目的新态势
        1.1.3 最后5m助跑与起跳衔接技术的关键性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男子跳远技术的发展概述
    2.2 国外研究综述
        2.2.1 跳远助跑技术的相关研究
        2.2.2 跳远起跳技术的相关研究
    2.3 国内研究现状
        2.3.1 跳远助跑技术的相关研究
        2.3.2 跳远起跳技术的相关研究
    2.4 小结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录像拍摄法
        3.2.3 Dartfish软件分析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对比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助跑最后5m的运动学特征分析
        4.1.1 助跑最后5m的步长分析
        4.1.2 助跑最后5m的速度分析
    4.2 起跳阶段的运动学特征分析
        4.2.1 起跳阶段着板角、蹬离角及起跳扇面角的变化分析
        4.2.2 起跳阶段起跳腿各关节角度的变化分析
        4.2.3 腾起初速度分析
    4.3 助跑最后5m与起跳衔接的运动学分析
        4.3.1 起跳时间分析
        4.3.2 蹬伸时间指数分析
        4.3.3 踏板准确率分析
5 提高现阶段中国男子跳远成绩的对策研究
    5.1 把控助跑最后5m的步长节奏、提升最后5m速度,为有利起跳创造条件
    5.2 适当减小起跳扇面角、增大着板角、保持适宜的蹬离角可有效发挥跳远运动员起跳能力,提高跳远成绩
    5.3 通过技术训练,进一步优化起跳阶段起跳腿各关节的角度,为快速起跳打好基础
    5.4 保持腾起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最佳结合是改善起跳效果的前提条件
    5.5 合理分配起跳各阶段时间,提高助跑踏板准确率是获得优异成绩的根本保障
6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9)可断式多滑轮牵引训练对跳远助跑速度和成绩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跳远训练研究现状
    2.2 跳远助跑速度的影响因素及助跑速度的训练方法
        2.2.1 助跑距离对助跑速度的影响
        2.2.2 起动方式对助跑的影响
        2.2.3 加速方式对助跑的影响
        2.2.4 助跑速度训练方法的研究现状
    2.3 助跑速度对跳远成绩影响的研究现状
    2.4 滑轮牵拉训练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数理统计法
        3.2.3 影像采集法
        3.2.4 录像分析法
        3.2.5 实验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项班运动员的30m平跑成绩及跳远前测成绩
    4.2 校跳远队实验前100 米平跑及跳远成绩
    4.3 滑轮牵引训练对跳远助跑能力的数据分析
        4.3.1 对校跳远队运动员起跳前两步助跑速度和步长的分析
        4.3.2 校跳远队运动员后10 米助跑速度和腾起初速度及跳远成绩的变化
        4.3.3 滑轮牵引训练前后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选班学生跳远成绩的影响
        4.3.4 对校跳远队运动员快速助跑下的起跳能力的分析
    4.4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选班实验组和对照组后测30米平跑速度对跳远成绩的影响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8 个人简历

(10)组合式俯角斜板助跑道在跳远助跑起跳过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问题的提出
    2.2 对助跑技术的研究
        2.2.1 概述
        2.2.2 对助跑距离的研究
        2.2.3 助跑速度的研究
        2.2.4 对助跑速度利用率的研究
        2.2.5 助跑节奏研究
        2.2.6 助跑最后几步的技术分析
        2.2.7 踏板准确性的研究
    2.3 对起跳技术的研究
        2.3.1 概述
        2.3.2 对起跳水平速度损失的研究
        2.3.3 对腾起角的研究
        2.3.4 对起跳时间的研究
        2.3.5 对摆动腿的摆动的研究
        2.3.6 对身体重心轨迹的研究
    2.4 跳远腾空技术与落地技术
        2.4.1 腾空技术
        2.4.2 落地技术
        2.4.3 有关跳远腾空及落地技术的研究
    2.5 跳远专项能力的概念及研究现状
    2.6 关于跳远助跑和起跳训练的训练手段及训练所借助的训练器械现状
        2.6.1 国内跳远训练的方法、手段
        2.6.2 国外跳远训练的方法、手段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录像拍摄法
        3.2.4 录像解析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训练实验法
4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4.1 对组合式俯角斜板助跑道在跳远项目训练中应用的可行性调查
    4.2 运动员对俯角斜板助跑道训练后的感受调查
    4.3 俯角斜板助跑道训练对跳远成绩的影响分析
        4.3.1 专业组训练实验前后跳远专项成绩的变化与分析
        4.3.2 实验组与对照组训练实验前后跳远成绩的变化与分析
    4.4 俯角斜板助跑道训练对跳远专项技术动作的影响分析
        4.4.1 俯角斜板助跑道训练对助跑阶段的影响分析
        4.4.2 俯角斜板助跑道训练对起跳准备阶段的影响分析
        4.4.3 俯角斜板助跑道训练对跳远起跳阶段的影响分析
        4.4.4 俯角斜板助跑道训练对跳远腾空阶段的影响分析
        4.4.5 俯角斜板助跑道训练前后运动员的感受
    4.5 自俯角斜板助跑道训练对跳远专项能力的影响分析
        4.5.1 专业组训练实验前后60米跑成绩的变化分析
        4.5.2 专业组训练实验前后60米步长与步频变化分析
        4.5.3 专选班实验前后腾起初速度的变化分析
        4.5.4 专选班实验前后腾起角度的变化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四、对跳远助跑任务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节奏练习在跳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黎彩媚. 广州体育学院, 2021
  • [2]男子跳远二级运动员助跑起跳下肢技术运动学特征研究[D]. 李伟.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3]功能性训练对体育院系学生田径普修课程跳远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D]. 徐娟.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
  • [4]许小令与世界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助跑及起跳技术特征的比较研究[D]. 许小令. 河南大学, 2020(02)
  • [5]跳深组合练习对初中女生跳远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D]. 吴海成. 首都体育学院, 2020(01)
  • [6]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在挺身式跳远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 廖启明. 首都体育学院, 2020(01)
  • [7]跑格练习手段在体育教育专业跳远普修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吴小雅. 武汉体育学院, 2020(11)
  • [8]中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最后5m助跑与起跳衔接技术的运动学特征研究[D]. 张潇丹. 山西师范大学, 2019(05)
  • [9]可断式多滑轮牵引训练对跳远助跑速度和成绩的影响研究[D]. 崔伊瑞. 广州体育学院, 2019(09)
  • [10]组合式俯角斜板助跑道在跳远助跑起跳过程中的应用研究[D]. 田品品. 广州体育学院, 2017(03)

标签:;  ;  ;  

跳远助跑任务解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