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论文文献综述)
邓梓君,朱玉凤[1](2022)在《“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探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旅游产业结构升级,迫切需要高职旅游专业基于企业需求建设高水平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培养现代旅游产业发展所需的复合型人才。然而高职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尚存在认定标准未统一、师资队伍结构失衡、旅游企业参与度低、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对此,为进一步加强"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出规范"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拓宽引才渠道、深化校企合作、健全激励保障机制等路径,以期为新时代高职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新的视角。
张向华,李江,粟梅[2](2021)在《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共同体建设研究》文中指出2014年以来,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总结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及"双师型"教师共同体的研究成果,分析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共同体的特征及其表现形式,提出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共同体建设策略,以期为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加强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有:扩大"双师型"教师共同体建设主体;搭建"双师型"教师共同体建设平台;推动个体教学向团队教学转变;促使共同体成员由单一合作向多元合作转变;鼓励校企合作向产教融合转变;建立促进"双师型"教师共同体建设机制。
李梦卿,余静[3](2021)在《“双高”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特征及发展路向——基于全国56所“双高”样本校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双师型"教师是培养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力量,剖析入选"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的56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共性特征,表现出以能力为重、聚焦人才培养目标的主体特征,以师德为魂、彰显职业教育特色的内涵特征,以创新为先、引领职教现代化发展的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未来发展路向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增强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促进"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健全产教融合机制,统筹协调"双师型"教师资源配置;健全教师发展评价机制,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马宽斌,黄丽丽[4](2021)在《我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基于中国知网(CNKI)的文献计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解我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领域的整体研究状况,文章在对我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做文献梳理后,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我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研究领域的学术论文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研究发现,国家政策对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研究具有导向作用;"双师型"教师队伍与外部社会关系研究将成为研究热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研究力量不足;"双师型"教师队伍研究创新性不足。
李芩旭[5](2021)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文中指出
张薇薇[6](2021)在《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德州市某中职学校为例》文中认为
李鑫[7](2021)在《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穆洁[8](2020)在《基于胜任力模型民办CM学院专任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深化产教融合战略,创建一流品质院校,是众多民办高校实现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关键。而在转型过程中存在的一个突出性难题,就是教育改革发展与现有人事制度的不匹配。人才培养定位的一线阵地就是师资队伍建设,因为具有高素养职业能力的师资队伍是高校发展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师资队伍教学水平的高低是教学成效显现的关键因素。因此,民办院校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势必拥有一支高水准的教学师资队伍。本文基于原有的教师胜任力模型,通过访谈、调查问卷等研究手段进行分析,构建出符合当下人才培养需求的“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模型,来剖析CM民办本科院校专任教师职业能力存在的差距,指出教师在职业能力方面的不足之处。本文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探索方法,促进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改进,确定了“双师型”教师共40项胜任力指标要素,对全面考评教师职业能力提供了评价方法。从而在师资的招聘、培训、考核等方面都会参照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标准,综合考量教师的职业胜任力与岗位的匹配度。同时探寻出专任教师职业能力提升路径,发挥已有优势,把握目前机遇,提升核心竞争力,激发教师活力。从而加强整个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专任教师的职业能力。
虞文娟[9](2020)在《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文中认为为了培育国际化卫生人才,让学校竞争力得到提高,很多中等卫生学校一方面加强医学专业学科发展,另一方面也以更大的力度进行英语学科的师资培养。不过由于历史原因和人才队伍建设本身的复杂性,虽然取得了部分成绩,但仍然有一部分问题亟需解决。因此,想实现中等卫生学校的教学改革与发展,更加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目前较为紧迫的任务就是要使英语教师的职业能力、教学水平、科研水平等得到有效提高,建成一支综合素质高、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本文通过对目前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原因进行探索,并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为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一些参考性意见。本研究对5所四川省中等卫生学校用人单位、近三年毕业的毕业生、在校第三年的学生和英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还访谈了这5所中等卫生学校的教学科科长。研究发现目前中等卫生学校毕业生专业英语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究其原因是过低的“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严重影响了中等卫生学校学生专业英语能力培养,因此加强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极其必要。为了更加深入了解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然后从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的结构现状、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制度的现状、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现状三个方面总结了相关数据。研究发现“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双师型”英语教师数量少,师资结构不科学、“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制度不完善、“双师型”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够高。同时从学校、英语教师、学生及企业和医院四个方面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学校方面:英语教师师资引进和队伍建设规划不合理、专业技术岗位晋升制度的不科学、对“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不够重视、“双师型”英语教师引进渠道单一;英语教师方面: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较低、对“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学生方面:素质偏低,英语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积极性不高;企业和医院方面:为学校教师提供的实践机会少、派送到学校一线专家和骨干少。针对根据调查分析的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学校方面要制定“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健全相关制度、设立多渠道多形式的英语教师引进准入机制、构建校企共同体,从企业引进“双师型”英语教师、妥善安排专业英语教学,合理设置专业英语课程;英语教师层面要提升职业荣誉感、制定“双师型”英语教师的职业规划、提高参加企业医院一线培训和实践的积极性、提高发展成为“双师型”英语教师的积极性。希望这些建议能有助于提升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
张兆诚[10](2020)在《应用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教师能力标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依据和重要途径。从2012年开始,我国陆续颁布了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职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和教师专业标准,有效促进了基础教育领域和中等职业教育领域的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但在高等教育领域,由于受各类高校错综复杂的发展状况制约,我国高校教师专业标准至今仍未出台,导致高校教师在培养培训、资格准入、招聘聘用、考核评价等多方面缺乏科学依据。《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建设包括应用技术型高校在内的分层分类的教师专业标准体系。应用技术型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教师能力标准为基本依据,科学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本研究以应用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以结构性教师能力理论、基准性—鉴别性的二维教师胜任力理论和系统论理论为理论依据,深刻理解应用技术型高校人才培养特色和“双师型”教师的本质内涵,深入分析应用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的能力要求,结合转型高校“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的内容框架和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从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应用技术研究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四个维度构建应用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能力结构。在此基础上,遵循标准体系设计的基本理念与基本原则,构建出包含4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的应用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最后从政府、院校和个人三个层面提出标准实施的对策建议。本研究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研究的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对国内外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确定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明确研究对象与范围,厘清本研究的核心概念,简要概述了研究的理论依据和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标准。第三部分明确应用技术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深入分析了“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与能力,总结归纳了应用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能力结构。第四部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应用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能力结构进行实证研究。第五部分以“双师型”教师能力结构为核心,构建应用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并提出标准实施的相应建议。第六部分总结了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提出论文的创新点,并就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后续研究进行展望。
二、论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论文提纲范文)
(1)“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
1.1 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 |
1.2 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 |
1.3 提升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 |
2 高职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困境 |
2.1 “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尚未统一 |
2.2 “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失衡且来源单一 |
2.3 旅游企业缺乏参与“双师型”教师建设的动力 |
2.4 “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不健全 |
3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
3.1 明确“双师型”教师内涵,规范认定标准 |
3.2 拓宽引才路径,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 |
3.3 深化校企合作,明确旅游企业职责 |
3.4 构建“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健全激励机制 |
4 结语 |
(2)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共同体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释义 |
二、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共同体的内涵 |
三、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共同体特征 |
(一)具有人员互补性 |
(二)具有价值统一性 |
(三)具有资源共享性 |
(四)具有任务多样性 |
(五)具有共同发展性 |
四、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共同体的表现形式 |
(一)课程团队 |
(二)科研团队 |
(三)工作室 |
(四)项目组 |
五、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共同体建设策略 |
(一)扩大“双师型”教师共同体建设主体 |
(二)搭建“双师型”教师共同体建设平台 |
(三)推动个体教学向团队教学转变 |
(四)促使共同体成员由单一合作向多元合作转变 |
(五)鼓励校企合作向产教融合转变 |
(六)建立促进“双师型”教师共同体建设的机制 |
1.建立“双师型”教师共同体成员补充与退出机制 |
2.建立激励教师投身“双师型”教师共同体的机制 |
3.建立“双师型”教师共同体荣誉制度 |
六、结 语 |
(3)“双高”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特征及发展路向——基于全国56所“双高”样本校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主体特征:以能力为重,聚焦人才培养目标 |
(一)依循市场导向,打造产学研一体化教师队伍 |
(二)强化校企共育,实现“外引”与“内培”相结合 |
二、内涵特征:以师德为魂,彰显职业教育特色 |
(一)夯实师德培育工程,打造“国家工匠之师” |
(二)规范师资认定标准,强化“双师”素质建设 |
三、结构特征:以创新为先,引领职教现代化发展 |
(一)紧扣产业发展前沿,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
(二)构建创新生态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国际化发展平台 |
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未来发展路向 |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双师型”教师 |
(二)增强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促进“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 |
(三)健全产教融合机制,统筹协调“双师型”教师资源配置 |
(四)健全教师发展评价机制,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
(8)基于胜任力模型民办CM学院专任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评价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 |
2.1 胜任力及胜任力模型的概念界定与功能 |
2.1.1 胜任力的内涵 |
2.1.2 胜任力模型的概念 |
2.1.3 胜任力模型的类型 |
2.1.4 胜任力模型的功能 |
2.1.5 胜任力模型的研究方法及优缺点 |
2.2 职业能力的内涵及类型 |
2.2.1 职业能力的内涵 |
2.2.2 职业能力的类型 |
2.3 “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概念界定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 |
3.1 “双师型”教师职业胜任力结构维度 |
3.2 “双师型”教师职业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
3.3 调查问卷设计 |
3.4 数据分析 |
3.4.1 效度分析 |
3.4.2 信度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模型的应用 |
4.1 CM学院概况 |
4.2 评价CM学院专任教师职业能力的现状 |
4.2.1 教师学历与职称偏低 |
4.2.2 通用胜任力处于中等水平 |
4.2.3 角色胜任力有待于提高 |
4.2.4 内涵胜任力素质良好 |
4.3 分析教师职业能力不足的成因 |
4.4 总结“双师型”教师职业能力存在的差距 |
4.4.1 教师的科研力量较薄弱 |
4.4.2 教师的实践教学有所欠缺 |
4.4.3 教师的产教融合能力不强 |
4.4.4 教师的跨界与融合能力不够 |
4.4.5 教师的项目协作能力不好 |
4.4.6 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足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民办CM学院专任教师职业能力提升路径 |
5.1 学校提升教师职业能力的路径 |
5.1.1 优化学校顶层设计 |
5.1.2 改善教师资源配置 |
5.1.3 改进教师培训模式 |
5.1.4 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
5.1.5 完备教师激励机制 |
5.2 教师自身职业能力建设路径 |
5.2.1 教师内涵职业胜任力 |
5.2.2 教师角色职业胜任力 |
5.2.3 教师通用职业胜任力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教师职业能力的调查问卷 |
致谢 |
(9)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1.1 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意义重大 |
1.1.2 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问题重重 |
1.1.3 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薄弱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1.4.1 中等卫生学校 |
1.4.2 “双师型”教师 |
1.4.3 “双师型”英语教师 |
1.5 文献综述 |
1.5.1 “双师型”教师国内研究综述 |
1.5.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1.5.3 研究评述 |
1.6 研究方法 |
1.6.1 文献法 |
1.6.2 问卷调查法 |
1.6.3 访谈法 |
1.6.4 案例法 |
2 加强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
2.1 毕业生的英语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医学类专业英语能力的需求 |
2.2 “双师型”英语教师素质影响中等卫生学校学生专业英语能力培养 |
3 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与问题 |
3.1 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结构的现状和问题 |
3.1.1 “双师型”英语教师数量少 |
3.1.2 “双师型”英语教师年龄结构不良 |
3.1.3 “双师型”英语教师学历结构偏低 |
3.1.4 “双师型”英语教师职称整体较低 |
3.1.5 专兼结构不良,一线兼职教师缺乏 |
3.2 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制度的现状和问题 |
3.2.1 “双师型”英语教师评聘制度不完善 |
3.2.2 “双师型”英语教师培养制度不合理 |
3.2.3 “双师型”英语教师激励制度不科学 |
3.2.4 “双师型”英语教师考评制度缺失 |
3.2.5 医药专业教师参与专业英语集体备课制缺失 |
3.3 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的现状和问题 |
3.3.1 “双师型”英语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 |
3.3.2 “双师型”英语教师教学水平不理想 |
3.3.3 普通英语教师取得双师资格积极性低 |
4 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1 学校因素 |
4.1.1 英语教师师资引进和队伍建设规划不合理 |
4.1.2 中职学校专业技术岗位晋升制度的不科学 |
4.1.3 对“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不够重视 |
4.1.4 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引进渠道单一 |
4.2 英语教师因素 |
4.2.1 “双师型”英语教师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较低 |
4.2.2 对成长为“双师型”英语教师必要性认识不足 |
4.3 学生因素 |
4.3.1 素质比较低,英语基础较差 |
4.3.2 学习习惯不好,积极性不高 |
4.4 企业、医院因素 |
4.4.1 企业、医院为学校教师提供的实践机会少 |
4.4.2 企业、医院派送到学校一线专家、骨干少 |
5 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
5.1 对中等卫生学校的建议 |
5.1.1 制定“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 |
5.1.2 健全“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制度 |
5.1.3 设立多渠道多形式的英语教师引进准入机制 |
5.1.4 构建校企共同体,从企业引进“双师型”英语教师 |
5.1.5 妥善安排专业英语教学,合理设置专业英语课程 |
5.2 对中等卫生学校英语老师的建议 |
5.2.1 提升作为中等卫生学校英语教师的荣誉感 |
5.2.2 制定成为“双师型”英语教师的职业规划 |
5.2.3 提高参加企业医院一线培训和实践的积极性 |
5.2.4 提高发展成为“双师型”英语教师的积极性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应用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
1.1.2 中国教师专业标准体系建设的需求 |
1.1.3 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迫切要求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综述 |
1.3.2 国外研究综述 |
1.3.3 文献述评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双师型”教师理论概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应用技术型高校 |
2.1.2 “双师型”教师 |
2.1.3 “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 |
2.1.4 “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与教师专业标准的关系 |
2.2 “双师型”教师能力结构的理论依据 |
2.2.1 结构性教师能力理论 |
2.2.2 基准性—鉴别性的二维教师胜任力理论 |
2.2.3 系统论理论 |
2.3 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 |
2.3.1 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 |
2.3.2 高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 |
第3章 应用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能力要求 |
3.1 应用技术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
3.1.1 应用技术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
3.1.2 应用技术型高校人才培养规格 |
3.2 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对教师能力要求 |
3.2.1 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 |
3.2.2 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对教师的能力要求 |
3.2.3 应用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特性 |
3.3 应用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建设现状 |
3.3.1 应用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的调查分析 |
3.3.2 应用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能力结构 |
第4章 应用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能力结构 |
4.1 “双师型”教师能力的问卷设计 |
4.2 问卷设计的调查对象 |
4.3 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
4.3.1 “双师型”教师能力分析 |
4.3.2 “双师型”教师能力在专业上的差异性分析 |
4.4 “双师型”教师能力结构的构建 |
第5章 应用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及实施 |
5.1 “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构建的基本理念 |
5.1.1 “师德为先”的理念 |
5.1.2 “实践导向”的理念 |
5.1.3 “学生为本”的理念 |
5.2 “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构建的基本原则 |
5.2.1 坚持高等性与职业性相统一 |
5.2.2 坚持教学与科研两种能力相统一 |
5.2.3 坚持实践性与操作性相统一 |
5.3 应用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体系框架 |
5.3.1 “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指标体系 |
5.3.2 “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指标内涵与标准 |
5.4 “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的实施 |
5.4.1 政府层面:国家制定“双师型”教师基本要求 |
5.4.2 院校层面: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落实 |
5.4.3 个人层面: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 Ⅰ 应用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能力调查问卷 |
附录 Ⅱ “双师型”教师具备的最重要能力描述统计表 |
四、论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论文参考文献)
- [1]“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探析[J]. 邓梓君,朱玉凤.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01)
- [2]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共同体建设研究[J]. 张向华,李江,粟梅. 教师教育学报, 2021(06)
- [3]“双高”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特征及发展路向——基于全国56所“双高”样本校的分析[J]. 李梦卿,余静. 职业技术教育, 2021(24)
- [4]我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基于中国知网(CNKI)的文献计量研究[J]. 马宽斌,黄丽丽.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4)
- [5]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D]. 李芩旭. 浙江师范大学, 2021
- [6]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德州市某中职学校为例[D]. 张薇薇. 鲁东大学, 2021
- [7]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策略研究[D]. 李鑫. 湖北大学, 2021
- [8]基于胜任力模型民办CM学院专任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研究[D]. 穆洁. 河北地质大学, 2020(05)
- [9]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 虞文娟.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3)
- [10]应用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研究[D]. 张兆诚.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0(06)